初学太极拳初学入门视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您的位置: &
初学太极拳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优质期刊推荐目前,太极拳界论述各种理论和关于的文章较多,但是研究和探讨太极拳核心(技击)作用的文章却较少,显得美中不足。究其原因,可能由以下因素造成:一是保守思想根深蒂固,在一些人大脑中起着主导作用;二是当代有较高技击水平的名家并不太多,超越前人的更是难寻;三是有的“名家”没有实战经验,水平还停留在理论上;四是论述理论相对较为容易,论述技击难度要大得多;五是受当今人们兴趣爱好的影响,一些太极拳家过分追求健身作用,而忽略技击,即使偶尔论及也仅从拳架的固定招式上探讨,只守规矩而不能破规矩。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许多文章内容给人千篇一律、华而不实的感觉,好像太极拳玄而又玄,让许多热衷子太极拳者不知所从。笔者根据十六载的习拳体悟及几位恩师的点拨,认为当前太极拳在传播中存在很多误区,要学好太极拳,首先要弄清以下几个误区。正雷太极书院陈正雷老师拳照一、力的误区任何拳术在实战中都必须以“力”作为根本,太极拳也不例外,没有力就无法用于技击,只能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功法。因此,完全不用力也能技击的拳术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太极拳讲究“放松”、“柔软”、“用意不用力”以及“四两拨千斤”等,并不是完全否认力的存在,而是要求每位初学者换掉天生的笨力,具备太极拳所要求的“松柔弹性内力”,这是个换力过程。学拳之初,必须严格做到无须用力。过了这个阶段,则非要有较大的“本力”才行,只是所用的力不能是僵力、蛮力、犟力,而是通过许多年的松柔不用力练习之后,练就的一种刚中寓柔(也即刚柔相济)之力。陈发科及陈照奎父子都有力举二百斤的臂力,可见太极拳前辈是很注重增强力量的,力在太极拳中是不能轻视的,前辈曾言:“有力量就等于有了本钱,力量越大,本钱越足。”有了本钱,就可以随心所欲;没有本钱,技巧也是空的。没有力量就如将军手中无兵,纵有孑L明之能,也只能纸上谈兵。没有力量,在实战时就无法如意发挥,甚至反被对方所制。
24小时热文初学太极拳者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希望对初学者有帮助_太极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7,752贴子:
初学太极拳者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希望对初学者有帮助
1.多看拳理拳论,但不可完全依拳论来演练拳架,因拳论是拳法有成者的体会,不是初学者的体会,初学者要努力找到自身阶段和拳论所述阶段的“衔接桥梁”。这也就是一些老拳师教拳让初学者不要看拳论的原因,因看的不好,会形成误导。 2.不要迷信什么心法,口诀,秘诀等等,太极拳本不神秘,经典拳论已把太极拳学成的境界说的很明确,所谓的心法,口诀,秘诀只是某些人招生出名的幌子而已。想想当初这些经典拳论都是手抄本传世,若不是“秘籍”怎会当初被拳家珍藏。 3.不可贪多,初学者大多先学24,又学28,56,又学杨氏,陈氏,武氏,孙氏等等,典型的贪多嚼不烂,太极拳学的好坏和学的多少完全是两回事,甚至学得越多越有问题,我推荐初学者只学一氏传统拳架即可。因太极拳内里劲力都一样。 4.练拳质量比练拳次数重要的多,认真按照老师要求练一遍,胜过不求甚解的练十遍。 5.内功就在拳架里,经常有初学者欲寻找所谓内功练法,其实,太极拳架本身就是最好的内功练习方法,否则,那又长又慢的一套拳起什么作用,就是在练习内功,练拳没出内劲的,则是练法还有待提高和改善。 6.不要迷信所谓“真传”、“秘传”这个架,那个架的。经常有人认为陈拳好,或者杨拳好,什么小架好,低架好等等。其实,是太极拳都好,就看你练不练的对。练的对了,架子打大了,就是大架,打小了,就是小架,打低了就是低架,打快了就是快架。人无非两手两脚,真能做出什么奇怪姿势吗? 前提是练的正确。拳架与拳架之间的区别只在于招式。 7.练拳速度初时宜缓慢,不可妄自加快,为何? 因慢架就是在求放松,求定位,把身体各部位调整好,做到周身一家。久练才能慢的下来,再练才能快的起来。 8.初练拳不宜过多发力,这和个人体质有关,但初练拳发力多为“努”气发力,不自然,也不健康,更不是太极拳的发力模式。等到有一定内劲,再发力为好。 9.择师不是越有名气的越好,明师能把太极拳说的清楚,能做到舍己从人。没条件的,即使现在身边没有发放极好的老师,但是如果老师拳架打的深合拳理,亦是阶段明师。 10.毅力与恒心最重要,想学拳的先问问自己,如果要你20年的苦练才能出功夫,你还学不学太极拳,如果不能下决心,不要寄望能练出太极功夫,只健身养生足矣。
还有,心性修养也是很重要的,没有好的心态,是没有老师愿意传授的,在的道路上,要永远有一颗敬畏之心,因一山还有一山高,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没有所谓的天下第一。 之所以,老前辈教拳前都考验很久,一是考验人品,二是也间接考验你将来所能达到的高度。
此帖技术内容较少,多是对初学者的建议,希望大家多多补充。因多数来拳吧的新人为初学,问的问题不集中,可否考虑为初学者长期置顶一个帖子,涵盖初学者普遍问题?
说的好,我也是这样的体会。还补充一点,明师教拳,会给劲来纠正姿势是否正确。初练规矩很重要
初学太极出现的各种生理变化,如膝盖疼,腰疼,上火,等等需要区别对待,有一些是正常的练功阶段,有一些是练功方法有偏差所致。要及时找老师校正。如没有老师在侧,则可就练法对比拳理拳论,逐渐校正。
谢谢 练炼敛老师的妙文。条理清晰,分析透彻。支持
楼主好文,对初学者很有帮助,很实在。
暂无明师,先练桩功如何?
建议吧主,把这篇对初学者有益的文章加精,置顶。
看题目想进来挑毛病,不过确实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只好赞之
怎一个“贱”字了得、?
补充一点,谈到气感问题,初学者最好不要追求,即使有气感,初学者的气感也是只在手上,要把这感觉练到身上才行。 还有9楼朋友提到的只站桩的问题,也很重要, 其实站桩如果没有老师指点,则更是浪费时间,拳架如果自学,练得不好,至少活动了气血筋骨,不深练,不会致病。站桩则不同,站桩是静中求动的功夫,没有老师指点,不但浪费时间,更容易有偏差。
谢谢您的指点。收藏之。
如此好帖,要是不顶,那真是岂有此理!太极拳的明天需要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太极吧的明天也需要更多的新生力量。为方便初学者进入学习。建议吧主置顶
好贴,学习了。
好贴,无欲则刚,宁静以致远
好贴顶起来!
。。。打快了就是快架。。。。楼主指导初学者够了,但如再想深入下去就不够了。。打快了不是快架,杨老定型的拳架是功架,打再快也成不了快架。。
谢楼上各位朋友支持回复:22楼技术理解有分歧很正常,况且快架其实并不属于初学者讨论范畴,我只是给初学者提个醒,拳架应先慢下来,待松柔功夫出来后,才能逐渐快起来,这个概念不是功架与快架的概念, 就好比一个搬拦捶,整劲有了些,可以快用,很有威力。
回复:22楼补充一下,即使上手就练所谓的定架的“快架”,没有整劲,没有松柔功夫做基础,打出来的也只能是快架的外形,不会有快架的内涵,更不会有快架的威力。
无论如何都要顶,这么好的帖更要顶
再谈谈,练功时间和方位的问题:练功时间宜在早晚静谧时,但初学者我也建议大家,一有时间就打上几式,为何? 因早晚行拳多是按规矩一遍一遍盘架,从头到尾,绵绵而不断续,但却洽洽少了对每一式细致的理解和消化,如果平时偶尔琢磨一式或几式,可以找寻劲路,琢磨用法,理解松柔,不失为学习良方。 这就是“悟进去了”。 练拳方位,老谱上多是要面向南方,但也有道家方法是练功掐算北斗天罡方位行拳,此甚深奥,不多赘述,但体质敏感者,可以于练拳时感觉最舒适方位行拳,据说,可大大提升练拳效果。
再谈谈关于初学者练时的体会问题:常有初学者刚学一段时间就有不同的体会,如松、麻、涨、轻柔、鞭子劲、弹力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正常身体变化,而且只是阶段变化,初学者不可执著于这些感觉,否则只会止步不前。为何?因为,只要是人,除非你在10岁以前就练太极拳,否则,身体内在结构,不可能于短期内有“质”的变化,(除非天生筋骨异于常人,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老师选徒弟的原因)而10岁儿童多又不具备学习太极的心智。这也就决定了太极拳是长期的系统的身体改造工程,初学者只能一块块的来改变自己的身体。
因每次想到的角度都不全面,不能涵盖初学者的所有问题,不知道能否把我和拳友的体会都汇聚到1楼,便于初学者对照查阅?
回23楼,楼主我只练一套拳,也把一套拳打成低架高架功架快架,但并非低点高点快点..盘架的目的不同,内涵就不同了,也那搬拦捶举例;平常的用法是前脚先伸出,在推手中到也能用用,但一动步,还是这样的话,那只能打打死人了;搬拦捶的用架快架打法是捶脚齐到...楼主在北京吧,下次有机会交流交流,你来上海杭州的话,也在网上发个帖,我过去都很方便.
回复:29楼把一套拳打成低架高架功架快架,当然并非低点高点快点,而是功力到了哪里就自然打成什么架。搬拦捶的打法当然要捶脚齐到,不止要捶脚齐到,就连打倒都嫌慢。
此帖是对初学者的建议贴,你我讨论的似乎不在初学者要求范畴。如您坚持快架与慢架之间区别甚大,我也不做辩驳,哈哈,欢迎来北京玩,一起交流研究学习。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初学太极拳者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怎样才能打好太极拳?笔者体会: 中国论文网 /6/view-2774931.htm  立身中正拳谱日:“学者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身桩端正,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立心中正就是松静直立,脊骨垂直于地面的站立。两肩松开,胸腹放松,两肋充实,臂部下垂,而头却向上领起,使胸腔空灵,呼吸加深,肺活量增大,血液带氧量增加。全身肌肉的放松,减轻了对血管壁的压力和心脏的负担,从而加大了供血量。太极拳以松静为纲,以改变新陈代谢环境为手段,让微循环如大海的波涛,一浪一浪地荡涤机体内的污浊,使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笔者认为,保持脊骨垂直于地面,是初学者的第一难点,而在脊骨垂直的基础上,尾闾的垂、敛、翻则是立身中正的重中之重。   立身中正不是机械地90°垂直于地面,而是根据攻防需要(作用力的方向)和姿势的高低来调整尾闾变化。当作用力上下或左右变化时,尾闾要下垂(如“起势”、“金鸡独立”、“下势按掌”和陈式拳“搬拦肘”等),这时身形基本垂直于地面;当作用力向后或侧后变化时,尾闾要内敛(如“拨”、“靠”等),这时身形看似中正然因尾闾的内敛,实则稍有后倾;当作用力向前时,尾闾在定势时要外翻(如“搬拦捶”、“搂膝拗步”、“单鞭”等),身形约前倾至80°左右。而一些特殊招法如杨式拳的“海底针”、陈式拳的“击地捶”、武式拳的“按式”等,从外形看前倾角度很大。但由于它作用力是向下的,则领头垂尾闾的意势更浓,立身中正的控制力更足。   立身中正要自然、协调,要符合人体结构美,符合力学原理,不是教条的机械的中正,而是符合所谓“黄金切割线的0.618”,这也是所有要求的最佳点。   没有起伏 学太极拳要做到轻灵沉稳,虚实变化于不知不觉中,所以没有起伏就是初学者的第二个目标。初学太极拳,学者往往由于腿部力量的不足,要么双重,要么立直,欲去此病只有大量练习太极步方可见效。   拳谱日:“上动下相随,下动上身领,中动两头应。”太极拳足部的移动,是为手臂的运动服务的。如果在重心移动时高低发生变化,或是左右晃动,何来轻灵沉稳?推起手来就会被对方发现你的企图并利用,此为练拳之大忌。   学者两足一开,要有撑裹之感,重心移动更有撑裹之力加在里边;后足前蹬,前足有一个反作用力;后足后坐,前足仍有一个反作用力,前后足的运动始终处在矛盾之中。在这对矛盾中不管前进还是后退,后足永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前足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当然随着重心的变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是跟着转化的。前后足的运动,矛盾的转变必口传心授才得以言明,非笔墨可以形容清楚的。望学者细心体认。   连绵不断 拳谱日:“劲断意不断,意断神不接”、“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一气呵成”。   打太极拳没有断续处,没有凹凸处,没有突然加速与减慢,每一式的结尾定式便是下式的开头。每一式的结尾之动已包含了下式的开始之动。所谓“开中寓合,合中寓开”是也。   要想连绵不断就要松静自然,要想松静自然就要先从不自然开始,像写字一样,先描红,再写帖(楷书),一笔一划一丝不苟地练起,不可能开始就练行书草书,待有一定功底后才可练行草。学拳初始,每一分解动作都要准确到位并要反复练习,久而久之便能成为一种条件反射,成为一种机械化的动力定型,再而松静自然。再而熟练,再而连绵不断。如果学时不认真,动作不准确,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错误的熟练,错误的定型,就不可能达到练拳的高级境界。俗话说“练拳容易改拳难”,可见学拳初始一丝不苟地按要求去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编辑:迟昊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练习太极拳17个注意事项_运动养生_养生之道网
///文章正文
练习太极拳17个注意事项(2)
11、初学者和体弱有病者最好在平坦宽敞的地方练拳,以便立稳,但熟练后地面不平坦也可以练习,这对脚的适应力还有好处,有益于推手技术提高。
12、服装没有具体要求,宽松、便于活动即可,不要穿带跟的鞋,平底舒适为好,如布鞋或运动鞋等。
13、初练太极拳者自身带有僵力(劲),不要刻意下沉祛除僵力(劲),保持架势中正,僵力出于自身动作不协调,过于拿捏动作所致(要做到自然放松、虚灵顶劲、松肩坠肘、含胸塌腰、虚实分明、五趾微微抓地),等到招式娴熟后经老师指导可去僵力。
14、初练者可配合练习太极桩功的浑圆桩,站桩时做到立身中正、自然呼吸、松肩、坠肘、含胸、塌腰、松垮、双臂平抬至胸部,双臂打开与肩同宽,两掌心相对,五指相对,呈抱球式。两腿平开与肩同宽,微微弯曲,两脚趾微微抓地。站此桩可协调自身呼吸去除僵劲,锻炼毅力,静心神养元气。
15、练过太极拳后就走走,不要马上跑步,就算要跑,也建议休息下再跑,太极后不适宜马上。刮风下雨不练,打雷闪电不练,饭后30分钟内不宜运动。
16、下雨天应在室内练,如果就最好暂时不练,以免受惊吓,雾天或风大最好室内练,非要出去,那就喝3小杯白酒(1杯也行)解雾气的,最好还是不要出去,阴天没有风,温度适宜的话应该室外活动没什么的。
17、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身体难免要出汗,此时不可走向风口,应避风休息,慢步而行,待汗下去后,再回住处。
练太极拳要注意什么,以上就是养生之道网为您总结的内容,供参考。
06/0706/0706/0706/0706/0706/0705/2905/2905/2905/29
06/1506/1506/1506/1506/1506/1506/1506/1506/1506/15
06/1506/1506/1506/1506/1506/1506/1506/1506/1506/15
06/1506/1506/1506/1506/1506/1506/1506/1506/1506/15
06/1506/1506/1506/1506/1506/1506/1506/1506/1506/15
养生之道网大暑养生专题,为您详细介绍大暑养生、大暑吃什么、大暑养生食疗、大暑饮食禁忌等与大暑饮食养生有关的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大暑养生饮食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大暑养生专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入门教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