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50寸4K夏普40寸液晶电视视打开后显示请稍候,精彩马上呈现画面没显示彩色画面

拒绝访问 | www.chiphell.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chiphell.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2ad976bc975437c-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大龄儿童之电视频道收看回忆录&()
&&&出处:凤凰网文化频道专稿&&&&
撰写:阿福&&&&
制作:仲清宇&&
四、1988年 闭路电视引领影视风潮
前面已经讲过,随着中央一台、二台、教育台相继实现卫星放送,直接促成了全国许多国有企事业单位购买碟形卫星天线,构建自己单位居民区的局域闭路电视网,以改善单位职工的电视收看条件。在那个工资微薄的计划经济年代,很多单位都将“看电视”作为一项重要的福利项目而给予高度的重视。当闭路电视的线缆拉到每户家庭时,本单位职工忽然发现,在能收看到清晰的中央一台、中央二台及教育频道后,本单位的自办频道也应运而生了。在随后的几年内,谁也不曾预料到,它的出现会给当时的孩子带来些什么。
1986年以后,连教育频道、中央二台都才开始实现卫星转播,指望着一个厂矿企业的自办闭路频道能搞出什么花样来,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单位的闭路电视在创办初期,除了播一些单位内部的简短电视新闻外,主要是录制一些当时各电视台的节目。当时,我父母所在单位的自办闭路电视频道每逢寒暑假的时候,就会播出诸如【西游记】、山东台版【水浒】系列、【济公】等既被家长们视作“和谐”的又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电视剧。这自然让孩子们乐得合不拢嘴,要知道,1986年前后,录像机还没有大面积进入家庭。而屈指可数的电视频道及有限的节目播出时间,都难免让人感到郁闷,所以即使是那些已经滚瓜烂熟于胸的剧集,我们看起来还是津津有味。
再以后,父母单位的闭路电视自办台便开始向着专业化、固定化的影视频道的方向发展了。最重要的两个特征便是播出时间主要固定于每周周末的下午和晚上,内容主要以港台剧居多。比如早期的冯宝宝版的【武则天】、亚视版【八仙过海】,台剧则如【月朦胧鸟朦胧】【烟雨蒙蒙】【几度夕阳红】等。其实很多剧集的播放可能与当地的省台市台,尤其是市台播出的港台剧多有重复之处,但也正是基于此,单位闭路电视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一是没有广告(市级台播热门剧前光赞助单位的广告有时可能播半个小时);其二是播出容量大,一下午、一晚上可以连放四五集(省台市台通常一晚播一集到两集)。记得当年,【楚留香之无花传奇】【绝代双骄】【八仙过海】等片,自办台与当地市级台都差不多同暑期播出的,但自办台最终都总会先于市台播完,有一气呵成之感,大快人心。
企业的闭路电视频道刚开通的时候主要是播出一些港台剧,类型和风格上与市级电视台大同小异,所不同的便是播放进度要快一些
从现在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来看,单位闭路电视自办台播出这些剧集完全是在打擦边球,合法性很值得推敲,但也正因为如此,使它得以绕过许多正规的审批手续而大量播出,精品率、时效性都大大提高。当年的一部【戏说乾隆】,单位自办台甚至比省市台要早播出一年多。更有甚者,有些剧集甚至可能是自办台“独家直播”。最经典的例子是83版【射雕英雄传】和84版【神雕侠侣】。我们在前面已经多次提及83版【射雕】当年所形成的强大冲击波,事实上,84版【神雕】当年在香港播出时,风头丝毫不逊83版的【神雕】,刘德华也因此剧而一举成名。但在内地,实际情况则是,我们对刘德华陈玉莲的84版【神雕侠侣】却要看淡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84版【神雕】在内地各地方电视台并未大面积播出过,原因此至今困惑着我。但好在有父母单位的闭路电视自办台,才使我们有机会当年看到这部经典之作。
另一些因种种原因而未在地级电视台广泛播出的香港武侠剧,如《神雕》《侠客行》等,也是通过企业的闭路电视频道播出的,这使得儿时看到的港剧品种大大丰富了
1988年以后,父母单位自办台有了大的转型,以现在的标准来衡量,俨然是一个“电影频道”。我们对香港电影的认知基本就始于那个时候。其实父母单位自办台放录像与当时大街小巷的录像厅热播港产片无论从片源上,还是流程上都是一样的,无非是从一些或正规或地下的渠道租一些录像带来播。所谓不同,也只是单位自办台基本是每周末的下午和晚上放映,或者是逢节假日,当然内容上可以暴力,但绝对不会有出格的镜头,何况不用掏钱,坐在家中就可以收看,当然最受我们这些穷学生的欢迎。其实,对放录像最期盼的并不是我们这帮孩子,而是家属院里住在单身职工宿舍的小青年,每逢周末晚上,在单身宿舍门前的空地前都会聚集上百人,大家围拢在一台18寸彩电前,津津有味的观看录像,无论盛夏严冬。
单身职工围拢在宿舍大门口集体看电视的照片没有了,但情形大致类似上图
那个时候,似乎没有什么人使用“香港电影”、“港产片”这样的语汇,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儿就是“录像”“香港武打片/香港警匪片”之类。每个周六的下午(那时候还没有实行双休日,周六大人要上班,小孩要上课滴),我们就迫不及待的跑到家属区大门口去张望,那里总会挂出一个小黑板,上面写着本周末要放的港产片的名字。有一些高年级的同学,特别是一些所谓的“社会混混”,因为可能已经在城里的录像厅里看过其中的一些片子,所以会大声的炫耀,哪个片子是某某演的,很是得意,而如此一来,更激发了我们观看的热情。每周末洗澡有时候都会因为要看某部片子而更改时间。
这样的黑板相信每个在家属区大院长大的孩子都不会陌生,每周六的下午,闭路电视中心的工作人员就会及时公布周末要播出的录像节目,那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时刻
也许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李连杰,杨紫琼现在的孩子还知道,可狄龙呢,李修贤呢,光头麦加呢,胡慧中呢,李赛凤呢,吴耀汉呢,午马呢,邱素贞,这样的人真是不胜枚举。弹丸之地香港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制造明星的梦工场。可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港星(不乏台湾艺人加盟出演港产片)各有出彩之处,有的虽然始终扮演的是小角色,但一颦一笑都留给人极深的印象。如今这些昔日明星大都隐退,淡出娱乐圈,不过,在我们的记忆中,他们或无厘搞笑或英姿飒爽的影像依然鲜活如初。
(左起)李赛凤、光头麦加、胡慧中、吴耀汉等那些昔日的人气明星,以及他们扮演的或大或小的出彩角色如今仍然回味,认识他们大多是通过闭路电视录像台认识的,而非电影院,他们也成了记忆中的“电视明星”
当年港产片的风光也源于其所处的大环境,港台音乐、电视都处在黄金时期,所以在港产片里能看到大量的歌星、视星。香港“四大天王”台湾“四小天王”都是片中的常客。那个时候,似乎有点名气的艺人都是“影视歌三栖明星”,“三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港产片群星荟萃的盛况。不夸张的说,正是有赖于父母单位的闭路电视自办台经年累月不停歇的播出港产片,才使我们今天对香港电影人如数家珍,即便是“何冠昌”这样的资深电影人,虽然当年作为小孩子是不会关心的,但“出品人
何冠昌”这样的字幕数千次的出现在我们眼前,终于最后刻到我们心中,永难忘怀了。
“四大天王”的票房感召力不言而喻,“四小天王”也是风头正劲,1993前后的港产片是偶像们的天下,这些片子也因此成为闭路电视的“座上客”,最受欢迎
香港电影比之港剧,片中的那些时髦词语更快的流行开来,除了“出品”,最让人说起来感觉过瘾的就是“领衔主演”“友情客串”这两个经典用语,而“阿SIR,我很久没有出来混了”“身为香港皇家警察,我XXX”“他只不过是个马仔”“我怎么跟兄弟们交代”“这几块劳力士你先拿着,老大叫你赶紧跑路”,每每想到这些,都忍不住要笑出声来,就这样,从高小到初三,从1980’S年代后期到1992年前后,差不多四五年的时间里,我们的周末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看港产片,所谓一代人的“香港电影情结”,多是那个时候培养起来的。回想起来,那确实是一段幸福的记忆,因为赶上了难得的好时光,当年内地的录像市场方兴未艾,而其中的主流就是港产片,这也恰与当时香港电影正处于黄金时期相吻合。当今天,香港电影跌入无底深渊,惨淡经营时,作为见证了港产片“黄金十年”的当年“免费观众”,确实从心里很难接受。
这些昔日带给我们无限欢乐的黄金搭挡,几乎都是透过闭路电视进入我们视野的,如今他们的音容笑貌都成了一段追忆
那年头,各厂矿企事业单位的闭路电视自办频道并无一个正式的名称,有叫自办台的,有叫闭路电视的,但港产片的持续高烧,使得“录像台”逐渐成为各单位自办台的约定俗成的叫法,港产片当年的影响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了。透过单位自办台,我们看过的片子,似乎至今历历在目,成龙的喜剧动作片【A计划】系列、【警察故事】系列、【飞鹰计划】【火爆霹雳车】【城市猎人】,周润发的黑帮片【英雄本色】【纵横四海】,周星驰的喜剧片【逃学威龙】【整盅专家】,李连杰的【黄飞鸿】和【方世玉】,还有如雷贯耳的吴宇森、徐克、王晶的各类作品,至于那些叫不上名的片子,更是多到不可计数,不再赘述。当年,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担忧”,每周末都放那么多港产片,会不会放完啊。直到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1980’S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香港电影黄金期时每年生产电影一千多部时,我才释然了。仅仅是刘德华一年就可以拍二十部电影,这大概在世界影史上也是可以大书特书一笔了。
“双周一成”标志着港产片黄金十年的最高峰,因而这些影片的录像带也成为各家闭路电视频道竞相争夺的“香饽饽”
对于父母单位自办台的回忆另一印象颇深之处在于,每每因放录像在导致许多家庭不睦之事的发生。爸爸要看录像,妈妈想看中央或地方台的热播电视剧;爸妈要看录像,我们小孩子想看【变形金刚】之类的动画片;我想看录像,家人使劲催着我去单位的澡堂子洗澡,嘴上说着“马上”“马上”,肩上搭着澡巾,但就是脚下不挪窝。凡此种种,都让人感念。也许当年透过自办闭路电视频道看港产片,无论是从单位而言还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只不过是纯娱乐,可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透过这些港产片,我们看到了外部世界的精彩,关于名车名宅,以及对中产阶级、个人财富都有了全新的认识,虽然这些印记或许是无意识的,但已在潜移默化之中溶入我们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之中。
闭路电视及其播出的港产片日趋火爆,直接带动了录像机市场的热络,具有“穿梭变速”“卡拉OK”功能的录像机行情极为走俏,通过单位闭路电视录得的港产片录像带在家属区N个同学家中的录像机之间来回游走着
今天我们对美国电影的喜爱,就仿佛是当年钟爱港产片的一个翻版。虽然【异形2】、【终结者2】等生猛大片也偶有在单位录像台播出,也曾让我们深为震撼,但却丝毫动摇不了我们对港产片的偏爱。这也许与当年播出的美国影片数量少、质量参差不齐有关。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年尽管这些良莠不齐的美国片被单位的闭路电视以擦边球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但几乎是清一色经过配音的,哪怕是很蹩脚的草台班底配的。虽然很多片子下面打出了中文字幕,但仍然是经过了配音的,这与当下广泛的“原音+中文字幕”的模式有很大的差异。
《异形2》《终结2》的出现,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港产片风格的世界,让人大开眼界,但仍然无法改变我们对港产片的情有独钟
1991年以后,美国片逐渐多了起来,对港产片的威胁逐渐显现,有一些片子甚至直接来源于香港无线电视台明珠台的“明珠
930”(因明珠台每晚9:30播出一部西片而得名),同时期还有一些美剧也时不时露脸,【百战天龙】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台湾腔的“马盖先”留给人很深的印象。单位闭路电视的兴起,直接导致了父母单位掀起录像机购买狂潮。寒暑假,四处借录像带也成了假期生活中一件很重要的事。
通过闭路电视录像台放美剧的情形实在是不多,《百战天龙》(“马盖先”)是比较典型的一部,播出过多个系列
1992年以后,西片对港片的冲击越来越大,父母单位的闭路电视开始出现美片压倒港片的情况,而以后从中央到各省市电影频道的建立,VCD的出现,94年内地电影市场十部大片计划开启,不仅港产片风光不在,连吃香的单位录像频道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不管怎么说,它曾作为一项重要的职工福利而扮演过积极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它带给我们学生时代的周末生活太多的快乐,在尘封的记忆中,始终有它的一席之地。(待续)
五、1989年 云贵卫星频道一飞冲天
出处:凤凰网文化频道专稿&&&&
制作:仲清宇
1989年不比今天,地方电视台频道上星落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解决一些偏远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人民群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中央允许云南、贵州、新疆、四川、西藏等极少数省(自治区)的电视台通过卫星传送电视节目,以覆盖其所在区域更广阔的地区。由于当时我国广播电视卫星的主力军只有一颗东方红二号,卫星上只有八个转发器,而每个转发器只能传送一套模拟信号的电视频道节目,资源之紧张可想而知。不消说其他省市想实现电视频道上星绝无可能,即使是中央特批的上述几个少数省份的电视节目上星播出也是受限颇多。其中,云南电视台和贵州电视台联合租用一个频道,四川和西藏共用一个频道,当时被俗称为云贵台,川藏台。
于1989年开播的云贵卫星频道(云贵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其实便是如今内地电视台“省台卫视”的雏形。虽然当年其开播的初衷诚如上述,是为了解决本省省内观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但借助卫星这一传播平台,云贵台得以全面覆盖中国大陆地区,从某种意义上说,继中央一台、二台之后,一个全新的综合电视频道出现在全国电视观众面前。尽管无论从实力、规模、影响上,它都无法与中央台相提并论,但在那个年代,它确有它独特的历史意义。1980’S年代中后期,在经过了改革开放的第一轮强劲发展之后,虽然我们已经迎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空前文化娱乐大繁荣,但信息仍然相对闭塞,各省市播出的影视剧集在时效性上可谓千差万别,每到寒暑假,我们随家长去其他省市探亲访友时就会发现,当地播出的很多片子都与家乡电视台差别很大。而云贵台的出现,恰恰起到了填缺补漏的作用,何况云贵台事实上是两家电视台,这无疑更扩充了电视资源,从而有效拉近了本省市与云贵两省的电视节目内容在时空上的距离。
以前的资料实在太少了,“贵州电视台”五字确系当年字体风格,网上能找到的回忆只有这张图了
云贵台由于合租的是一个卫星电视转发器,因此采用的是轮播制。即星期一、三、五、日这四天转播云南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内容,期间,我们通过卫星接受器就可以与云南省的电视观众同步收看云南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了,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让我们感到神奇的事。而每周的二、四、六该频道则同步转播贵州电视台第一套电视节目。这种轮播制格局持续了很多年。凡事有一利便有一弊,两个电视台合用一个频道虽然使得其电视节目更为丰富多彩,但也意味着,我们在每周二、四、六是无法看到云南电视台节目的,反之亦然,每逢星期一三五七,我们也无法看到贵州电视台的节目。想像一下吧,碰到好看的电视连续剧,你要隔一天才能再看到,不仅仅是让人牵肠挂肚,而且缺失的情节更会让观众再看此剧时感觉稀里胡涂的。
凡事总有解救。如果许多电视迷对当年的情景还有印象的话,应该记得,那个年代,很多电视频道除了周末与节假日,白天是很少播出节目的。而云贵台因合租一个频道而导致的天生缺陷性(每周只能隔日播出)因此而得到弥补———每逢周一周三周五周日的白天,也就是轮到云南台播出的四天,云贵台便会利用白天的空档重播云南台前一日晚上的电视节目,而这些节目内容恰恰是头一天因为该频道转播贵州台节目而错过的内容,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弥补了。轮到贵州台转播的三天也一样如此,云贵台会重播头一天晚上贵州台播出的节目。如此一来,我们便有幸在每天上午即可看到许多当时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义不容情】【京华烟云】【珍珠传奇】皆是如此,这也可算是内地电视频道最早的“早间剧场”吧。
云贵卫星频道仅仅是从每周的转播天数与时长来看,便知云南台节目居主导地位,从节目的播出内容来说,也是如此。云贵台之所以对许多当年的孩子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缘于其在译制动画片方面的强势播出力度。每周一三五七傍晚六点,云南电视台准点报时,打出台标,节目预告后,便开始了长达近一个小时的境外动画片播出。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在这样的黄金时段播出一个小时的外国动画片,确实是令人叹为观止。任意截取一个记忆片断来说明一下,即可见一斑。90年代的一个暑假,云南电视台傍晚六点的动画片播出安排是这样的一一一【神勇小白鼠】(15分钟)、【百变雄师】(22分钟)、【笑星和他的朋友们】(6分钟),如此密集紧凑的安排让人有时甚至于怀疑云南电视台的相关负责人是不是“老顽童”呢,对海外动画片如此情有独钟,当然这样的播出阵势最开心的还是我们这些小孩子。
1992年,云贵卫星频道的傍晚六点的动画片播出达到最高潮,其中云南台转播日每天播出动画片近1小时,现在的孩子怕是要羡慕死了
前面说过,云贵台的轮播制导致观众收看电视剧的连贯性大打折扣,但这一点对于孩子们观看动画片却影响有限。因为当年的动画片基本都是一集一个故事,类似【太空堡垒】这样有连贯剧情的作品少之有少。云贵台开播仿佛天生是为全国能收看卫星电视的动画迷们准备似的。1989年,云贵台上星之时恰逢史上最具人气的上视版95集【变形金刚】开始在全国播出,云贵台的云南台播出日也是在那一时刻播出了这部“动画大作”,这使得云贵台在开播之初便迅速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而每周日早上,我们还可以在云贵台重播头一晚云南台节目的版块中再次看到喜爱的【变形金刚】,曾经一个时期,爱睡懒觉的孩子都会在星期天起个大早,看【变形金刚】成了第一道早餐和功课。
云贵频道云南台播出日早晚各一集的《变形金刚》让人时刻惦记着,星期天早上的懒觉也不睡了,只为了能看上重播的那一集
贵州台转播日的动画片播出力度要逊于云南台,但在一些重点动画片的播出上则保持着对云南台的步步紧跟。通常是云南台开始播出一部动画片不久,贵州台便开始播出,这种时间差反倒为动画迷提供了另一种观看体验:那就是因云贵台轮播而在云南台错失的一些动画剧情,有可能在贵州台播出时得以弥补,当然,即使是重复,再看一遍也不会嫌烦。不过,偶有例外,1992年5月贵州电视台引进了日本动画片【天空战记】,近水楼台先得月,这部经典之作得以在贵州台先行播出,这在全国范围内内恐怕也是最早播出的,这也算是对云南台的一次有益补充吧。
贵州台在播出动画片方面总是落后于云南台,唯有一部《天空战记》先拔头筹,在全国率先播出,让人久久怀念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9年至1992年,云贵卫星频道先后播出了【变形金刚】【宇宙的巨人希曼】【小飞龙】【大白鲸】【神勇小白鼠】【怪鸭历险记】【百变雄师】【头领战士】【天空战记】【小妇人】【堂&&吉诃德】【笑星和他的朋友们】【太空堡垒】【特种部队】【星际旅行】【托姆与小杰瑞】(地方版“猫和老鼠”)【叮当】(地方版“机器猫”)【卡通之谜】【OZ国历险记】【海底小精灵】【功夫小子】【世界童话名作选】【方舟二号】【太空学校】等20多部动画片或儿童剧集,这些片子也因为沾了卫星转播的光,而较其他地方台播出的片子更具有“全国影响”了。
1992年,云南台和贵州台轮播科幻史诗巨作《太空堡垒》,将怀旧译制动画播映推向最高潮
云南台让小观众为之称道的不光是海外动画片的热播。其从境外引进的一些电视节目也同样倍受关注,有些甚至具有开先河的意义。1990年前后,云南台在每晚八点左右推出了一个以播放港台MV为主的小栏目【万丽每日金曲】,每晚播出一首当时港台红歌星的MV,这是我们第一次有机会通过大陆的电视台接触音乐录影带,当看到制作精美的BEYOND的【真的爱你】、赵传的【我终于失去了你】时,华丽的画面让人实实在在开了一次洋荤,在此之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歌星演唱画面主要来自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或元旦中秋晚会,再就是许多地方电视台的【每周一歌】等栏目,如今每天可以观赏一部港台歌星的MV,真是让人激动万分。
云南台每晚在《万立每日金曲》节目中播出一首MV,那时候还叫MTV,确实让人感觉十分新鲜
云南台另一个颇受欢迎的电视节目系游戏竞技节目【夺标】,引进自联邦德国,今天国内搞得不亦乐乎的【城市之间】等其实都是脱胎于此类节目,不过个人感觉要比【城市之间】有趣的多,印象深的一个游戏项目是乙队队员带一个头重脚轻的娃娃头套,在地面努力站定,甲队队员站在二楼阳台灌满一桶桶清水,轮番往下倾倒,猛烈泼洒乙队队员,以规定时间内乙队队员是否被水柱冲倒来判定胜负,这些新奇的道具和游戏当年国内从未见过,非常吸引眼球。【夺标】可以称得上是内地播映此类节目的鼻祖了。
《夺标》播出之前会播出引进方的片头,类似射箭的标耙,在同时期中央台引进的《巴巴爸爸》之前也有这个片头,现在再看到这个久违的画面仍然感动良久
云贵卫星频道虽然一直以云南台为主导,主要指的是它在影视剧集的引进方面更为突出,但贵州台的节目亦相当有特色。每天傍晚五点半前后,总是先放一集由田连元播讲的评书【杨家将】,这比中央台后来开办的【电视书场】要早好几年,当时也算是播出电视评书最早的电视台了,可以说,当时我们对电视评书【杨家将】的热爱并不亚于动画片,田连元略显夸张的肢体语言和风趣幽默的方言表演都让我们看得津津有味。电视评书之后便是一集译制动画片。
贵州台播出的田连元版的《杨家将》是儿时看到的第一部电视评书,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动画片播完到晚七点转播中央台【新闻联播】之前的富余时间,贵州台无一例外是播放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录像,对于斯特劳斯、对于【卡门】,我们都是在那个时候有了直观的认识,系统的接受交响乐的熏陶便始于此,时间长达两年之久。
贵州台在晚19:00转播中央台《新闻联播》之前总会播一段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实况录像,这大概是儿时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金色大厅的华美盛况
云南台有【万丽每日金曲】,虽然相当的绚烂华丽,但毕竟只是MV的简单播放,贵州台与之不同,自创了一个音乐节目【歌海拾贝】,每周六晚上黄金时间播出一期,以介绍港台流行歌曲及歌星为主要内容,印象较深的有张雨生、东方快车等专题。这也是内地电视台中较早的,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港台音乐资讯。
1990年的下半年,由于东方红二号的电视转发器损坏,云贵台的卫星电视转播一度被迫停止,瞬时让我们失去了很多的快乐,半年之后,这一频道转而租用亚洲一号卫星的电视转发器后才恢复播出,许多单位为此又购置架设了第二座卫星电视碟形天线,仅仅是为了能再次收看云贵卫星频道,足见该台当年对内地观众的吸引力之大。当时我父母单位的党委宣传部还专门自制了印有云贵台节目的每周电视报,由于印量很少,只供他们部门“内部发放”,于是少量流传到其他兄弟部门的这张粗糙小报也成了抢手货。电视频道稀缺年代年代的故事,现在想起来确实很有趣。
最早上星的频道还有川藏台,节目质量一般,而且更有藏语时段播出,因此受众人群收窄,当年的影响力有限。不过,川藏台也有“歪打正着”的亮点。由于该台播出的电视剧往往比内地晚好几年,反而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重温经典老剧的机会。1993年的上半年,每逢中午时分,川藏台时不时的放些诸如【射雕英雄传】的精品之作,害得我们不少同学下午上学常常是踩着点进教室。
云贵台、川藏台的收看历史不能算长,前后大概约四五年时间,
以后随着中央台体育、电影、综艺等各专业频道相继开播,省市两级有线电视兴起,各省台卫视纷纷上星播出,云贵台等靠国家政策的上星频道日渐式微,最后终于“泯然众人矣”,实在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留给我们的也只有深深的怀念。2009年,将是云贵卫视上星整二十周年,不知道云贵电视台是不是也考虑推出一个专辑来纪念这段难忘的电视播出岁月呢?作为一个有着深深的“云贵电视情结”的观众,我也衷心期待着云贵两台的卫视频道能再现昔日的辉煌。(待续)&
六、1991年 香港卫视五台华丽登场(上)
时代快速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一大批新词汇的涌现。如今的“雷”早已与暴风骤雨没了关系,“囧”这个在康熙字典上才能查到的生僻字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成了高频词,网络上更是滥用成灾,但倘要探寻这些新语汇新用法的源头并不容易。不过,有一个词,我们却知道它的确切出处,因为它曾伴随着我们度过快乐的初中时光,那就是“卫视”。它的起源可以清晰无误的追溯至1991年开播的香港卫星电视(STAR
TV)。香港卫星电视简称“卫视”,因其从开播之初便在华语地区受到广泛欢迎,而使“卫视”这一说法迅速流传开来,三年之后,各省电视台频道扎堆上星,继续沿用这一称谓,“省台卫视”从此成为常用语汇,直至今日。
日,如果没记错的话,就是这个日子了。亚洲一号通讯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一次进行国际商用卫星的发射,卫星精确入轨,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其意义自然不同凡响。当时,正值我们小学毕业前夕,一个即将上初中的孩子自然不可能料到亚洲一号会给自己今后的生活带来什么。直到一年以后香港卫星电视闯入我们的视野。
前面提到,曾以热播译制动画片而著称的云贵卫星频道在1990年下半年因为东方红二号卫星上的电视转发器发生故障,而被迫停止进行卫星电视节目的传送,这使得我们有近半年的时间无法收看云贵卫星频道。不过,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祸福。1991年初,云贵台转而租用亚洲一号卫星的电视信号转发器传送节目,云贵卫星频道终于得以恢复播出了。这对于喜欢她的的内地观众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许多厂矿企业闻讯纷纷购买了第二套碟形卫星电视天线,对准亚洲一号开始接受云贵卫星频道的信号。孰料这样一个“无心种柳”之举却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电视收看冲击波,它对我们关于电视节目播出的认知更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1991年的暑假,我父母单位的第二套碟形卫星天线安装完毕,家属区通知各家各户可以恢复收看云贵卫星频道了。这实在一个好消息。结果我们在调电视按钮时除了调出云贵卫星台外,还意外收到一个黑白色彩的电视频道,在电视屏幕的右上角有一个白色的五角星台标,这颗五角星缺了一个角,用英文的“TV”代替。当时,正值华东水灾期间,香港演艺界举办赈灾义演,我们第一次近距离的通过这一电视频道看到了众多香港影视歌明星聚集一堂,此前我们只在非直播节目中见过他们,那一幕真是太震撼了。而这一切都要拜一个全新的电视频道“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所赐。
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的台标“五角星+TV”曾经让人魂牵梦萦
那个时候,深处内地的我们其实并不知道香港的两家电视台“无线”与“亚视”都是采用粤语和英语播出节目的,并没有全汉语的电视频道,我们也搞不清“卫视”是一个什么概念。于是“香港台”的称谓不胫而走。而因为只能收看到黑白电视信号,我们更天真的以为,大概是因为香港离我们过于遥远了,所以收看的信号不佳之故吧,现在想想,真是挺可笑的。
与香港卫星电视的亲密接触只维持了短短的几天,这个频道便迅速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从波峰跌至谷底,那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所产生的郁闷是可想而知的。很多职工纷纷去企业的党委宣传部(父母单位的广播电视中心的上级主管部门)询问为何收看不到“香港台”了?答复是香港卫星电视属于境外电视台,除了涉外机构、三星级以上宾馆等单位外,其他任何组织未经所在省广播电视厅许可,是不能转播收看的。这实在是一个很难让人接受的结果。大概是连企业的广播电视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觉得心有不甘,于是在每周六晚上厂里闭路电视自办台播出录像之前,总要先放十几分钟的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的MTV节目,这是电视中心内部私录的。虽然只是黑白图像,但仍然是让我们趋之若鹜,因此时至今日,我对当时所播出的MTV仍然记忆犹新,有成龙陈椒华的【明明白白我的心】,有陈明真的【我用自己的方式爱你】等。这一频道在全厂近三千名职工和我们职工子弟心中更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最初的时候,父母单位的电视中心不敢正大光明的转播卫视中文台,只能是每周末晚自办录像台放映港产片之前放一段MV录像,印象最深的就是《明明白白我的心》,尽管图像还是黑白的
1991年的秋天,我上初二了,开学之初,分别了一个暑假的同学们又聚在了一起,大家谈天说地,其中“香港台”成了一个重要的谈资。得不到的东西往往是最渴望得到的。很快到了国庆节,父亲和几个同事相约,几家人一起去附近的部队的朋友家作客。原本我的积极性并不高,结果一去,兴致一下来了。女主人很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小孩子看电视,电视一开,差点激动的昏厥过去,这里不仅有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而且居然还是彩色的,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台有了颜色。1991年的
10月2日,我到现在还清楚的这一天,从这一天的上午11点到晚上8点,我目不转睛的看了九个小时的电视,我相信大家能体会到我的这种心情。其实电视演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正在收看的是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而且是彩色的。
原本傍晚时分就要回家的,但是在我们几个小孩子的强烈要求下,直到晚上八点才离开。这是因为我在下午收看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的时候,看到了一个预告片,说当晚七点半要播出一个节目【卫视五星站】,介绍卫视五个频道的节目!!当时差点背过气去,难道除了卫视中文台外,还有四个频道吗?为了揭开这个谜,我一直熬到了晚上七点半。总算盼到这个节目开始。于是,第一次,我看到了黎明柔,一个长得很可爱的台湾姐姐,也终于我找到了想得到的答案:香港卫星电视总共有五个频道,分别是中文台、新闻台、音乐台、体育台、合家欢台。其实知道这样的结果,并不是什么好事,心情变得更为郁闷了。
黎明柔主持的《卫视五星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卫视中文台的原创节目
接下来的事变得更加有趣了。1991年的10月下旬的一个傍晚,我正在家里看动画片,一个最好的朋友突然在楼下大声的叫我,我赶紧跑到阳台上,问他有什么事。他激动的对我说:“快调你家的电视机,厂里又在放香港台了,快点,我走了”。说罢他匆匆骑自行车走了(那时候还没有住宅电话)。我赶紧回到卧室调电视,果不其然,很快,再度调出了那个黑白频道,在屏幕的右上角,我又再度看到了那个熟悉的五角星。当时正在播一个叫【音乐节拍】的节目。这是我看到的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的第二个节目。至今,我对当时播出的内容都记得清清楚楚一一一杜德伟的音乐录影带。观看的时间只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很快电视上变成一片雪花点,很显然,父母单位的电视中心不再转播了。
卫视中文台的华丽台标,个人以为是当年看到过的最漂亮的台标
不过,这个秘密终被我们掌握了。我们揣测是电视中心的人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用一个不公开的频道,不定时的播出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的节目,给不经意间发现这个秘密的单位职工解解馋,过过瘾。所以,我们都有意识的保留好这个频道,每天开电视的时候,都是先转到这个频道上,看看有没有在转播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的节目,果不出所料,偶尔在晚上,就能看到有节目播出,不过大多数时候只不过是一片雪花点,什么也看不到,让人好生失望。
转眼就到了期中考试。真是无巧不成书。从期中考试的前一天起,父母单位的电视中心好像是故意要捉弄我们,开始不间断的连续转播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贯穿整个期中考试的三天时间。那个时候的考试想来大家都知道,除了物理、代数、几何外,政治、历史、地理、动物,这几门“副课”全得靠临阵磨枪,突击背诵,即使是语文和英语,也有许多要记忆的内容,按照以往的方法,考试期间没日没夜的K书是相当管用的。但是,现在这一切都因为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的出现而改变了。卫视中文台就像一个漂亮美眉,在远处若隐若现的召唤着你,让你很难抵制住她的诱惑。反正我是完全成了俘虏,期中考试那几天,我们班的不少同学都是变着法子,在考试之余收看电视,别的节目印象不深,唯有两个节目至今还记得了,一个是港剧【浴火凤凰】,一个是【吴耀汉搞搞震】的街头恶搞节目。那一年的期中考试成绩可想而知,班主任大光其火,在家长会上,这件事居然是作为总结教训的重要一条原因向家长们进行了通报。
此后,我们偶尔还能收看到厂里偷偷播放的卫视中文台,但次数屈指可数。但对于收看这个频道的愿望却一天比一天强烈。研究这个台的背景居然成了课余的一项作业。以下的内容未必正确,但却是当年我对从各种渠道收集到的资料的一个整合,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电话也远未普及的年代,了解电视方面的信息除了市面上有限的电视杂志与电视报外,就是来自坊间的道听途说了。1990’S年代初,香港政府开始发放有线电视的牌照,实力雄厚的李嘉诚财团在招标中居然败北,一气之下,开始转而发展卫星电视。而亚洲一号的成功发射,恰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它上面有24个电视信号转发器(每个转发器可以转播一套电视节目)。于是,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公司斥巨资的投资组建了香港卫星电视公司(简称STAR
TV)。其子李泽锴亲自掌舵。
香港卫星电视起步之初,困难重重。首先是受香港本地电视台的压力,香港政府在颁发营业执照时要求,香港卫星电视播出的节目不能涉及粤语节目,此举显然是为了避免香港卫视与香港本地的电视台争夺观众。其次,香港卫视成立之初规模较小,虽然有五个频道,但除了中文台和体育台是自办台外,其他三个台中,新闻台基本是转自BBC,音乐台是转自美国MTV音乐电视频道,合家欢台节目多转自美国福克斯电视台,风格差异很大,而且,除了中文台外,其他四个台仅个别节目为中文内容,其余都为英文,且多无中文字幕。这为其在华语地区推广造成很大困难。更要命的一个问题在于,BBC新闻台、MTV音乐台播出的一些节目显然“不和谐”,因此卫视五台也受到大陆方面的压力。不过,即便如此,一个完全不同于内地电视台的中文电视频道还是让我们耳目一新。
卫视中文台播放的卫视合家欢台周末晚间黄金时段的节目预告
1992年的春节是令人难忘的,父母单位的党委书记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一一—为了丰富群众的春节生活,春节期间卫视中文台全面解禁,不间断的进行转播。我当时的猜想,一方面大概是党委书记的家人也希望收看这个频道吧,另一方面,单位大概也认定春节期间,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从中央到基层都忙着过年,“上面”也不会来检查一个企业的电视转播情况。于是,整整一个春节,我们都是看着卫视中文台度过的。这是我们有史以来接触到的第一个24小时连续播放节目的电视频道。最初的几天,我们几乎是目不转睛的在看,直到眼皮子打架才关机睡觉。周边几个兄弟单位家属区的孩子也跑到我们厂里来看,真是好不热闹。
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这话是一点也不假的。在度过了最初的几天兴奋之后,人们有了更多的疑问,为什么收看到的图像是黑白的呢?为什么不转播MTV音乐台、BBC新闻台、STARSPORTS卫视体育台、STARPLUS卫视合家欢台呢?带着这些疑问,当时还是初中生的我和好友专门到厂里的电视中心去向“叔叔”们求教。总算把一切困惑都搞清了。
全球的电视信号共分十三种制式,中国大陆和前苏联、东欧的一些国家采用的是PAL-D制式,而香港地区采取的是PAL-I制式。如播放设备与传送信号的制式不同,会导致图像扭曲、色彩失真或者禁声。于是一个新的问题又来了,当时我们家的电视机就算是时髦货了,是老爸出国回来时在免税商店买的松下21寸直角平面遥控电视机,上面还清楚的标着“中港线路”,当年买的时间还真没有注意到这个卖点,现在搞清楚了,所谓“中港线路”就是这台电视机既可以正常转播中国大陆地区的电视信号也可以转播香港地区的。按照逻辑,卫视中文台是香港地区的一家电视公司,它应该是采用PAL-I制式,而我家的电视机恰好是具有收看香港地区电视节目的制式,可我家播出的卫视中文台也仍然是黑白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后来才得知,香港卫视五台与香港本地的“无线”和“亚视”两家电视台不同,并不在香港地区直接播出,而属于专门的卫星频道,它没有采用香港地区传统的播出制式PAL-I,而是采用欧美通用的NTSC制式,很快,就有一个鲜活的例子证明了这种解释的正确性。同班有一个同学,寒假的时候给我们吹嘘他们家的电视放出的卫视中文台是彩色的,这让我们将信将疑,家属区上千户家庭都看的是清一色的黑白图像,你们家就是彩色的?于是我们一帮男生放学后一窝蜂的涌到他家里去瞧个究竟。只见他用遥控器把电视频道转到卫视中文台时,电视的左上角立即会显示出NTSC的字样,果然图像是全彩色的,他再将频道转到中央台、云贵台等内地频道时,电视荧屏左上角会出现PAL-D的英文标识。这个同学得意洋洋的给我们炫耀着“这台电视机是日本原装货,我亲戚从日本带回来的”。这又给我们上了一课。于是,不久后我们在中央台看到的松下、日立做电视机、录像机广告时抛出一个很牛X的词语“国际线路”。意思是说,它们出品的电视机、录像机等产品,可以无障碍的正常播出全球的任何电视台的节目。
春节期间连续收看卫视中文台,使我们透过其对卫视其他频道也有了一个框架性的了解。也许,现在音乐台、体育台、综艺台、新闻台大家都已经司空见惯,可在1992年之初,即使是中央电视台,也还没有开播这些专业频道,这使得我们对其他的卫视四个频道也十分想往。尤其是MTV音乐台,其电视节目预告之花哨艳丽,让人眼花缭乱,而1992年正是以香港“四大天王”台湾“四小天王”为代表的港台流行音乐的巅峰时期,可以说那时候每一个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是追星族,只是中毒深浅不一罢了。MTV音乐台播出大量的关于港台歌星的相关互动节目、电视采访以及最新的音乐录影带,这恰是我们这些港台乐迷最渴求的。而只是在卫视中文台播出的MTV音乐台电视节目宣传片、预告片中得见一二,那种画饼充饥、隔靴搔痒的感受实在是太痛苦了。于是第二个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卫视中文台呢,其他的几个频道难道我们收不到吗?
MTV音乐台是除卫视中文台之外我们最熟悉的卫视频道,“MTV”的台标当年也被认为是最炫的,上图为1992年笔者手绘图配文
仍然是从电视中心的“叔叔们”得到了答案。我曾经专门到他们的机房参观过,相关工作人员指着桌子上一台台相当于我们今天收看数字电视的机顶盒模样的设备,给我介绍--“要接受一套电视节目,就得需要一台电视信号接受机,一个频道就需要一台机器,每一台要一万多元,我们现在还在给上级打报告,希望能再买几台”。哦,原来如此,我凑近一看,的确,每台接受机上都放着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这台接收机接受的电视频道的名称,以及接受卫星的参数。“中央一台”“中央二台”“云贵台”“川藏台”的台名赫然在列。“如果你们要看MTV音乐台,那么我们只能把卫视中文台掐掉了,现在每台接收器都占着,没有一台闲置,我们通过卫星接受下来的信号,都要通过这些接收器才能还原成一个个的频道信号,再通过总接口接到你们每家每户”。终于,又搞清了一个问题。
一切的疑惑都搞清了,春节也过去了,寒假也要过去了,卫视中文台的春节贺岁活动也告一段落,正月十五过后,父母单位的电视中心正式关闭这一频道,一切又恢复了平静。不过,香港卫视特别是卫视中文台在内地的影响力已开始呈现星火燎原之势。而无巧不成书,1992的春节,发生了一件对整个中国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小平同志以88岁的高龄南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向着纵深发展。香港卫视对此进行了持续报道,并借助卫星电视的跨地域优势,将这些内容传播到台湾地区,在岛内引起强烈震动。于是,国内的主流媒体对此事进行了高调报道,这是内地官方新闻机构第一次广泛公开提及卫视(STAR
TV),这无疑给香港卫视做了一次很好的广告宣传。
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大门既然已经开启,自然不可能再合上。虽然1992年的春节之后,父母单位又重新关闭了卫视中文台。但面对全厂职工一浪高过一浪的收看呼声,厂里的党委宣传部也在谋划应对之策。坦率的说,整个春节下来,大家都已经看到,虽然卫视中文台的节目丰富多彩,广告五彩斑斓,但这个台几乎是纯娱乐的,基本不涉及内地的政治新闻事件,春节期间除了在年三十晚播出【1991年十大国际新闻】专题外,再无其他新闻内容播出,即使是春节过后,破天荒的播出有关小平南巡的专题节目,也属于特事特办,而且视角显然是正面和公正的。实际上,该台在春节期间还播出了不少内地的优秀影视作品,所以禁止收看这样一个频道,显然有违民意。在全国的其他地区,一股收看香港卫视的风潮也已在悄悄酝酿之中。
面对卫视中文台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狂轰乱炸式的宣传,我们当时的这些小孩子确实很难抵挡得住她的诱惑,92年的整个春节的快乐都是卫视中文台带来的
凡事总有变通,变则通,通则久。不得不佩服我父母单位的头头脑脑们。高层公关的本事实在是大啊。那时候稍微成点气候的国有企业都有自己的宾馆或者招待所,我父母单位也不例外,而且确实有一些出口的业务。于是,这些都成了可以用来包装的“题材”,不久,父母单位电视中心便从省上请回来了尚方宝剑---【境外电视节目接收许可证】。理由很冠冕堂皇:我单位经常有外事活动,要接待外宾,恳请省广播电视厅同意我单位电视中心向单位招待所转播境外电视节目。后来我见到父母单位电视中心的叔叔们的时候,他们唾沫星子乱溅的对我说:“你以为这个理由能唬得了人吗?不请人吃饭,不拉关系,这证根本办不下来的。”
在春节过后,仅仅一两个月过后,我们家属区开始正大光明的收看卫视中文台了。既然最难弄的证都办下来了,那索性是一不做二不休了,厂里又花了一万多元购买了一台叫做“制式转换器”的好东东,从此整个家属区都能收看到彩色图像的卫视中文台了。在1992年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都沉浸在有卫视中文台看的快乐日子里。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有些可笑了。但当时确实是感觉很幸福的一件事。
前面已经说了,卫视中文台在成立之初,就困难重重,不仅有来自香港本地电视台的打压,而且因为没有一个合法的身份在内地实现落地,其目标受众的定位也十分模糊。它的大部分节目都是购自其他电视台,自办节目非常少。说是24小时全天候播出,其实每天的有效节目只有八小时,其他十六小时只是对这八小时节目的两轮重播,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是专门的卫星电视频道,要照顾到不同时区的观众。总的说来,这个充斥了大量的日港台三地电视剧集、音乐MV、卡通、明星秀的综合娱乐频道,在其华丽的外衣下面,显得苍白单薄,并未形成一批自己特有的王牌节目,时间一久,难免给人鸡肋之感,不过,事情绝非如此简单,试想,如果卫视中文台仅仅只能带给我们一堆堆零乱的节目的话,那么绝不会有今天,如此多的网友仍然对它念念不忘的情形了。卫视中文台究竟带给了我们一些什么呢?
写到此处,下笔变得异常艰难,因为时过境迁,十六七年已经过去了,我们所处的时代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如果不是经历了那个年代的孩子是很难体会我们当时的感受的。这就好比如今当发短信已经成为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时,他们不可能想像十年前,当我们腰间的BP机突然“滴滴”一响时,那种低头看中文信息时的激动与幸福。卫视中文台之于我们的意义也是一样的,当年它的运作模式、播出风格如果放到现在来看,实在是一点也不新鲜了,但是当时光重回到1992前后时,它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确实是颠覆性的,后来无论在中央台还是其他省市电视台所看到的新鲜内容,似乎都能看到卫视中文台的影子,这种先声夺人的震撼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是心灵上的。
卫视中文台这种高调的自我频道的包装与炒作此前我们从未见到过,对我们关于电视频道的认知是极具颠覆性的
在本章节最开始的时候已经提过,卫视中文台首先是创造一个新的词汇“卫视”,这是其与其他电视台频道最大的不同,也成为它进行自我包装与宣传的基础。此前,无论是中央电视台抑或其他内地的地方电视台在自我宣传方面都非常含蓄,除了每天清晨和傍晚各播放一次本台宣传片花之外,几乎再无其他的宣传了。而卫视中文台则截然不同,从它成立的那一天起,它的自我炒作便可以用“狂轰乱炸”来形容。
作为第一步,卫视中文台首先是强化它的台标视觉印象。此前,从中央到地方台,虽然大都有台标,但平时很少在屏幕上显露,即使是中央台的那个红绿蓝三色相套“CCTV”标志也不常用,每逢半点整点时,中央台也只是在右上角显示一下时间,左下角标注一下白色的“中央电视台-1”字样而已。而卫视中文台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就是它那个漂亮的台标,一颗缺角的白色五角星,缺角处用“TV”填充,非常醒目。除了在做广告时,这个LOGO不出现外,其他任何时候这个五角星台标都悬于电视屏幕右上角,以示与其他电视台的区别。我们对卫视中文台的最初认知和最深印记就是这个台标。现在打开电视,能看到上百个频道的台标,但在我心中,最漂亮的台标,除了中央台的老台标外,就属香视卫视的这个五角星台标最漂亮了。不仅仅如此,围绕着这个台标,卫视中文台还每日反复播出关于该台标的宣传片,以加深观众的印象,从宣传片中我们可以清楚的解读这个台标的设计内涵,它的左下角其实就是一个碟形接受天线,真是太有创意了。
卫视中文台的五星标志,仔细一看,其实它的左下角就是一个卫星天线的造型,真是极富创意的设计
即使是这样,卫视中文台大概认为还是不够,为了配合台标的使用,它还推出了多个副品牌标识,在两年时间内,这些LOGO层出不穷,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感官,频繁的出现在其宣传片、预告片中,大大强化了其公司形象的认知度。在主台标和副品牌标识的包装下,接下来就轮到各式各样的自我宣传片粉墨登场了。“卫星电视,横跨亚洲38个国家(后改为53个国家),走在世界娱乐的尖端”“卫星离地XXXX公里”“您现在收看的是卫星电视中文台”,这些宣传片的广告词华丽大气,此前从未听过,因此格外受用,直到耳朵起茧。
卫视中文台除了那个标志性的五角星台标外,当年不断变幻着自己的品牌标志
卫视中文台对内地电视台的第二个具有开创性的影响便是它对自身频道节目的宣传与预告。此前,即使是中央电视台,除了对春节联欢晚会等超重量级节目会进行重点宣传与预告外,其他时候很少对其所要播出的电视节目进行预告。除了每周末的【下周荧屏】或者【电视你我他】之外,我们对于未来一周的节目的了解全部得依靠电视报,这恐怕也是当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广播电视报人手一份的原因吧。这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内地电视台在这方面的欠缺。卫视中文台在这一方面可谓倾尽全力。每周一报的【卫视五星站】由活泼而不失淑女气质的黎明柔主持,预报未来一周卫视五台的重点节目。一个节目介绍五个频道的信息,本身就是一个卖点,加上卫视中文台善打组合牌,对其他四个台的一些节目的宣传也不遗余力,这种迭加效应非常奏效,有时候仅仅是看看这些在卫视中文台播出的关于其他四个频道的预告片,也很享受。“周瑛琦就会为你带来三个小时的柔情浪漫,台湾香港时间XXX,印度时间今天下午六点半”“BBC新闻台,黄金时段,国语直播”,这些很花哨的宣传语确实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当年令人悠然神往的卫视五台啊,上图为笔者收藏的日的《时报周刊》,该刊有香港卫视的宣传单,还有未来一周卫视五台的节目预告
特别值得一提的,香港卫视也自知其在内地落地的艰难,为了更好的把自己及自己的节目推介给内地观众,它经常播出一款叫“卫视传真”的广告,“请拨香港852-172
77700卫视传真专线,您可以获得卫视五台每周最新的节目介绍”。那时候十分渴望获得这样一张节目表,直到在厂里上班的父母告诉我,那个算国际长途,是不能打的(可惜那时候没有电子邮件和网络啊)。但“852-172
77700”这个电话号码甚至连英文“STAR FAX”都永远存在脑子里了,永远抹不去了。
直到今天,我仍然能流利的背出“卫视传真”的电话号码“852-172
卫视中文台每隔十五分钟就会穿插播出多个电视栏目或剧集的预告宣传片,每天的播出频繁高达上百次。这种反反复复的强化式洗脑,让你不“滚瓜烂熟”都不行,即使是你不感兴趣的节目,在这样强大的攻势下,相信记忆也难以磨灭了。直到此刻,时隔十六年后,我还能一字不差的背出以下内容“娱乐圈有俊男天王,棒球界也有帅哥压阵,偶像逐个捉,台湾直棒帅哥写真,台湾香港时间今天下午四点半”。至于那些王牌节目则更不必说了。每个节目播完,都会显示接下来一个时段三至四个小时将要播出的节目时间。甚至连相邻两个电视栏目的转换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当节目单上甲节目的标题文字色彩过渡到乙节目标题上时,这意味着甲节目已经播完,即将播出乙节目。还是那句话,这些招数现在已为各电视台所惯用,但当年的确让人感到新奇的。
正如前述,卫视中文台实在是太过华丽了,太过炫目了,1991年由于它的炫目登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仅仅是依靠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宣传片及预告片,已经足以掩盖其在内容上的苍白之处。
不过,如果说卫视中文台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那绝对不是事实。即使它仅仅是播放港台日本的一些过气内容,由于当年内地信息闭塞,仍然会让内地观众眼前一亮。于1992年春节期间播出的【龙珠】【龙珠显神通】【龙珠再显神通】便是典型一例。虽然只播出了三集,但却是【七龙珠】漫画早已风行内地多年之后,我们这些动漫迷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龙珠”动画片!借助卫视中文台这一管道,我们终于得以越过内地电视台,接触到许多新鲜玩意,也大大拉近了我们与外部世界的距离,如此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回忆,想要忘却,也难。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后文还会提到。
七、1991年 香港卫视五台华丽登场(下)
以下是对当年卫视中文台节目的一些回忆,时间隔得很长了,差错难免。
卫视中文台的电视剧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港剧,二是日剧。先来说说港剧。坦率的说,这是卫视中文台的一个软肋,我至今并不了解卫视中文台与香港“无线”电视台之间没有紧密的合作关系的缘故,总之它当年播出的港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都是“亚视”(ATV)提供的。1992前后之时,连大陆观众都清楚优秀的港产电视剧多出自“无线”,何况卫视中文台播出的亚视剧集,即使是置于亚视的标准来看,也多是一些平庸和陈旧之作,所以这些剧集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太深的印象。无论是神话剧【霹雳神将】还是陈庭威、关咏荷的【触电情缘】实在是引不起太大的兴趣。当然,也不是一无是处,【秦始皇】和【满清十三王朝】等历史剧,亚视一向拍得有板有眼,即使以前内地观众已经接触过,再看一遍也无妨,不过,这些力作实在是寥寥无几。亚视剧集通常在傍晚六点半和晚上十一点后播出。
卫视中文台真正独树一帜,叫得响的还是它播出的日剧。“偶像剧”一词,倘若我没有记错的话,就是从卫视中文台叫响的。卫视中文台每天晚上(周末除外)8点15分,会播出一集日本电视剧,主人公大多是由当年日本红得发紫的俊男靓女出演,这就是卫视中文台的一个王牌电视版块“8-15日本偶像剧场”。1992年春节期间,卫视中文台播出了由织田裕二、铃木保奈美、江口洋介领衔的人气剧集【东京爱情故事】。可以说本剧的播出,仿佛是在我们的中学校园生活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无论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哥哥姐姐,也无论是男男女女,几乎没有人不喜欢看这部剧集的,虽然它只有十一集。前面已经谈过,那个时候的男孩子,如我,最喜欢看的还是打打杀杀的港剧或者港产片,对于哭哭啼啼、嗲声嗲气的言情剧向来不感兴趣,但【东京爱情故事】绝对是个例外。
卫视中文台每晚的“8-15日本偶像剧场”是其含金量最高的一档栏目
可以说,在此之前,虽然卫视中文台已经开播近一年了,但鉴于其不稳定的播出状态(很多单位都是偷偷播放,随时可能停播),加上因制式不同而只能在普通电视上显示黑白图像,特别是一些家长对这一频道“花里胡哨”的台风和相对前卫的节目形态很不以为然,更害怕影响我们的学习,所以对卫视中文台的热情远不如我们来得热烈,因此卫视中文台在我们当地始终有一种被边缘化的危险。但【东京爱情故事】的热播,一举扭转了这一不利局面。连家长们茶余饭后也常常以此为谈资。【8-15日本偶像】这一电视品牌由此一夜蹿红,成为卫视中文台的一面旗帜。
“东京爱情故事”是我们关于卫视中文台回忆中最美好的一段,终生难忘
1980’S年代,印象中,在看完了【排球女将】【血疑】【犬笛】【警犬卡尔】【恐龙特急克塞号】之后,我几乎再没看过一部日剧,直到【东京爱情故事】的出现。这部日剧不仅一集不落,而且反反复复看过多遍,可以说是百看不厌,烂熟于胸。毫无疑问,卫视中文台肯定是深切感受到了这部日剧播出后所引起的巨大反响。于是,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部剧被反复的在卫视中文台播出。1992年的暑假,卫视中文台在每天上午推出一档新节目“暑假串串烧”,精选了此前其播出的一些热门日本剧集进行重播,打头阵的仍然是【东京爱情故事】,结果再次引起轰动。我自然知道1995年前后,上视版的【东京爱情故事】在大陆刮起的那一股日本偶像剧的旋风。但这已经是三年后的事情了。我和许多70后一样,是上译配音的踏实拥趸,但这个片子是唯一的例外,虽然我得承认上译配得十分经典,但让我最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个嗲声嗲气的台湾腔的卫视中文台版的【东爱】。
赤名莉香和永尾完治是当年初中生最向往的“楷模情侣”
限于当年的信息闭塞之况,我并不了解全国其他地区关于卫视中文台播出【东京爱情故事】的反应,不过在我生活的那个小城市,影响之大至今记忆犹新。【东京爱情故事】可圈之处众多,除了故事情节的流畅、几位主人公洒脱率真的出演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小田和正演唱的主题曲,对该片的人气提升起到巨大的作用。在那个港台歌曲风头正劲的年代,只有这样一首日本歌曲不落下风。当年还没有网络和MP3格式,而由于该剧并未在内地电视台正式播出,所以内地并无此正版磁带出版。但本片的风头太过强劲,不久本地就出现了一盘盗版的日本偶像剧歌曲合辑的磁带,主打曲目便是这首【东爱】主题曲。那时候,港台音乐爱好者们均以购买和收藏正版磁带为荣,并不屑于购买盗版磁带,但由于【东爱】没有正版磁带,因此这盘日本偶像剧专辑也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留存至今的为数不多的一盘盗版磁带,由此也可见【东爱】当时受欢迎的程度。
在【东京爱情故事】之后,卫视中文台继续在“8-15日本偶像剧场”播出最新的日剧,包括【第101次求婚】、【东京电梯女郎】、【恋人啊】【爱情白皮书】等一系列热门剧集,连创收视高峰,不过总得来说,再没有达到【东爱】的高度。但不管怎么说,日本青春偶像剧作为一个崭新剧种,开始逐渐深入人心,卫视中文台开创性的意义不容否认。通过这些日剧,中森明灿、浅野温子、浅野裕子、吉田荣作、加势大州、中山美穗、工藤静香、宫泽理惠、吉永小百合等一大批此前我们一无所知的日本影视明星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这一切也都要拜卫视中文台所赐。特别要说明的是,这些台湾配音的日剧在卫视中文台播出时,不少片子甚至专门请了当时炙手可热的港台歌星来重新演绎中文版主题歌。最经典的两首是周慧敏所演唱的【尽在不言中】(日剧【比雨更温柔】中文版主题歌)和蓝心湄演唱的【一见钟情】(日剧【校园威凤】中文版主题歌),卫视中文台当年在播放该剧期间,还反复在其他各类节目及空档时间里播放这些MTV,对日剧人气的抬升效应不可小觑。
卫视中文台的娱乐节目来源分为四块。一部分仍然是买自香港亚视。说实在的不是很好,比较著名的有【方太生活广场】、【盆满钵满】等。【方太生活广场】这个节目俺妈和俺外婆还比较爱看,基本是教做菜的,还有一些生活小窍门,类似今天央视的【天天饮食】【为您服务】或者北京七台的【快乐生活一点通】等节目。【盆满钵满】是一项竞技类的游戏节目,最大特色是很多游戏都直接可以获得钞票。比如一棵挂满了各种面额纸钞的摇钱数,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拼命的摇晃树干,掉到地上的钞票越多,选手的收益也越丰。这类“赤裸裸”的以奖励钞票为噱头的节目,显然与当时内地传统的“反拜金主义”背道而驰。因此,虽然此类节目在港台地区显得相当平庸,可我们第一次看到时还是颇为新鲜。购自亚视的其他节目,实在不敢恭维,当年就不怎么爱看,也就记不太清了。每年的亚洲小姐选美,可能还多少能吸引一些眼球。
卫视中文台娱乐节目的第二片源来自台湾。这也是当年最受观众欢迎的。其中,首屈一指的当属【鸡蛋碰石头】。那个时候,内地电视台制作和播出的邀请嘉宾进行互动游戏的娱乐节目非常少,即使是深受我们欢迎的【正大综艺】,虽然每期嘉宾云集,但毕竟受限于央视的正统性,不可能太过随意。【鸡蛋碰石头】让我们实实在在领略了一把台湾娱乐节目的大开大合,刚开始看到这个节目的时候,我甚至对主持人巴戈、蓝心湄随心所欲的语言和肢体表演有些“紧张”:他们这样自由发挥难道不会被他们的“台领导”批评啊?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自己“少见多怪”。【鸡蛋碰石头】中有一个固定环节,就是由巴戈和蓝心湄演出一个短剧,极尽搞笑之能事,巴戈饰演的“巴豆”老师与蓝心湄饰演的“鸡蛋妹”同学之间笑料百出,而头上喷蒸气、头发被搞成“爆炸式”这些现在舞台上甚至有些过时的恶搞效果在当年看到时还是很让人感觉新奇的。【鸡蛋碰石头】每期节目结束时都会给嘉宾送上一大堆让我们羡慕不已的礼品,从金银首饰到欧洲名表、从厨房炊具到保健器具,不一而足。那个时候,小孩子对广告的概念很淡,所以总有些“担心”,每天送这么多东西,电视台哪来这么多钱啊?
台湾中视制作的“鸡蛋碰石头”曾经是卫视中文台收视率最高的娱乐节目,巴戈和蓝心湄则被视作是最佳主持拍档
【鸡蛋碰石头】之后,胡瓜的【欢笑碰碰胡】、【美食碰碰胡】等以台湾知名主持人担纲的娱乐节目纷纷推出,成为一道很好的调味菜,而每期邀请的明星也成为吸引眼球的一个亮点。通过卫视中文台播出的这些台湾风格的节目,我们认识了不少台湾电视人,黄子佼、彭恰恰等(吴宗宪那时候还没在卫视中文台露面)。而最让初中生激动不已的是卫视中文台当年转播的【台湾十大偶像颁奖典礼】。1992年前后,正是港台流行文化在大陆最盛行之时,四大天王、四小天王在大陆青少年中的影响力无可匹敌。而内地电视台关于此的报道相当有限。可以想见,当1992年前后,卫视中文台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这台晚会时,我们这些当时被称作“追星族”的男生女生的激动与亢奋。刘德华、黎明、金城武、林志颖、郭富城等各类天王几乎将十大偶像的名额全部囊括,可谓众望所归。1992年,录像机已经相当普及了,当时很多家里有录像机的同学都录下了这台精彩晚会,反复播放观看。现在或许是有些可笑了,但的确值得回味。
《欢笑碰碰胡》《美食碰碰胡》是卫视中文台晚间黄金时段的一档主打娱乐节目
卫视中文台的娱乐节目的第三片源还是出自日本。除了一些日本歌星的歌友会、【东瀛风情】以及零敲碎打的现场作秀搞笑节目外,似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相比之下,大家仍然是更爱看【鸡蛋碰石头】之类的港台娱乐节目。但有一个节目是个例外。那就是【谁令你心动】。这是我们有史以来看到的第一个电视相亲节目。通常是性别比例相等的几男几女,找一个风景秀丽之处吃吃喝喝,相互介绍,交流感情,最后是表白时刻,常常会出现几个男生争夺一个MM,上前鞠躬献上自己的礼物,好生叫那个MM为难,最后往往是成双配对,圆满收场。有时候节目主持人还会请来往期节目速配成功的情侣来现身说法,讲述他们的甜蜜爱情生活。那时候内地还没有这样的节目,更没有这么前卫的表达方式,确实是吸引了很多目光。
一档反映日本风土人情的专题节目《东瀛风情》,制作精良
卫视中文台播出的动画片主要是台湾配音的日本动画片。最早我们能看到的是每天下午四点半左右的【叮当】,与中央二台版的【机器猫】遥相呼应。其他有印象的还包括【乱马1/2】、【罗宾汉】、【80天环游世界】等,由于下午四点半正是我们初中的第三节课一一一自习时间,大家都忙于写作业,回家看电视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当时卫视中文台播出的动画片都是较为“和谐”的日本作品,低幼类与少女向的也不少,这反比当年内地同期播出的【天空战记】【太空堡垒】【头领战士】、【特种部队】显得单调和小气了些,因此卫视中文台早期的动画片虽然播出很多,印象深的反倒不是很多。在卫视中文台最后看到的重量级的动画片是1993年前后播出的【横山光辉三国志】,不过也只看过几集,因为已经上高中了,来自学业和家长方面的压力太大了。
卫视中文台的出现,为1992年前后的大陆译制动画片热潮锦上添花,每天下午四点半档的动画节目,播出大量日本动画片,将原本传统的六点档动画时间大大提前,当时印象最深的非叮铛莫属了
&其实,谈到娱乐节目,自然应该包括音乐类的部分。但这里专门拿出来说一说。因为在我的回忆中,卫视中文台虽然外表华丽,但时间长了,确实会时不时显出它在内容方面的单薄与苍白,但是也不尽然。在我的眼里,卫视中文台真正最具含金量的内容,甚至不是那些超人气的日本偶像剧集,而是当年它播出的大量的音乐节目。【音乐节拍】【飞图音乐网】【福茂音乐万岁】【宝丽金至尊金曲】【飞碟巨星耀亚洲】【飞碟巨星周末嘉年华】【卡拉OK唱不停】【卡拉永远OK】【美乐音乐桥头堡】,这些节目直到今天,我仍然能悉数道来,足见这些&&&&
节目给我的影响之深。
每日播出频率最高的音乐节目《音乐节拍》天天放送大量的港台歌星MV,颇受欢迎与好评
那个时候,音乐录影带就叫MTV,而不是MV。【音乐节拍】就是这样一档以播出最新热门MTV为内容的节目,受欢迎程度自然不言而喻。这个节目每天下午傍晚时分播出,几乎没有什么主持和串场,就是单纯的播出几首MTV,最让人难忘的是小虎队的【再见】。傍晚黄金时段的另一个音乐节目【飞图音乐网】说实在的,可以算是卫视中文台播出的音乐栏目中较为平庸的一个。但由于它每周播出的频次相当高,而且又是傍晚时分,所以反倒给人以极深的印象。飞图唱片公司当年在港台唱片公司林立之时本就属二流公司,旗下歌手屈指可数,因此这个节目的成色就可想而知了。梁雁翎、叶玉卿、豹小子,来来回回就这么几个人或组合,十分单调。不过,梁雁翎与蔡济文合唱的【慢慢地陪着你走】的MTV还是很耐听的。
其他的几个音乐节目,【福茂音乐万岁】、【宝丽金至尊金曲】由于其所冠名的这两家唱片公司当时都是公认的一线音乐梦工场,因此节目质量自然不俗,不过由于播出时段及播出频度的关系,能看到的机会并不是很多。相比之下,卫视中文台显然更偏重飞碟唱片公司。无论是【飞碟巨星耀亚洲】还是【飞碟巨星周末嘉年华】宣传和播出的力度都很大,当然这两个节目深受欢迎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因为飞碟旗下实在是“群星灿烂”,王杰,、、、、、张雨生、小虎队、红孩儿、郭富城、郑智化、叶倩文、林志颖、伊能静等一批实力偶像派歌手聚集旗下(刘德华也曾加盟飞碟)。加上陈乐融,陈志远,陈大力、陈秀男、李子恒组成的强大的创作团队,他们打造的流行文化产品正是我们当年最为痴迷的,因而也最受欢迎与关注。
当年的飞碟阵容之强大,绝对不输滚石,“飞碟巨星耀亚洲”绝非夸张之词
卫视中文台对音乐节目的投入力度可说的是不遗余力的。除了上述这些节目外,在全天24小时的节目播出空隙,还经常穿插播出当时的热门MTV。这些MTV包括郑智化的【麻花辫子】【星星点灯】,张学友的【情网】,王杰的【我】【回家】,伊能静的【红颜美人多薄命】,周慧敏的【近情情怯】,成龙的【壮志在我胸】,杨林的【情人】,欧阳菲菲的【拥抱】,叶倩文的【明月心】潘越云的【痴情不是一种罪过】,林隆璇的【为爱向前飞】,孟庭苇的【谁的眼泪在飞】,蔡幸娟的【半点心】,Beyond的【大地】【长城】,刘德华的【真情难收】;合唱曲目有成龙与陈椒华的【明明白白我的心】,周慧敏与林隆璇的【流言】,由于这些歌曲旋律优美,MTV做得异常唯美,因此至今还记得一些场景。不仅仅如此,当年卫视中文台还热播一些热门剧集的主题曲MTV,这些MTV与其所属正在热播的剧集同步播出,相映成辉,好不热闹。
1993年,卫视中文台应广大观众的要求,于周末推出自制的大型音乐杂志栏目【美乐音乐桥头堡】。主持人是周影和李浩林,于是,每周末我们又多了一个“固定项目”,通过这个节目,可以适时了解日本、港台最新的歌星动态及最新专辑情况。在没有互联网,内地电视台又鲜有此类报道的年代,这样的节目的受欢迎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日,这是一个永远让人难忘的日子,在当晚的【美乐音乐桥头堡】中播出了“Beyond主唱黄家驹
6月30日在日本演出时不慎坠台身亡”的消息,虽然只是一条口播新闻,但由于此前没有任何征兆,我们也缺乏心理准备,当时听到之后真好像晴天霹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第二天专门准备了录像机,对重播的这期【美乐音乐桥头堡】进行了录像。几个小伙伴在小区逢人便说。遇有不信此事的同学,马上拉到家里来,把这段录像放给他看。虽然家驹的去世,让人很难接受,但同时我们也更加感受到卫星电视的神奇----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千里迢迢之外的香港娱乐圈大事。
卫视中文台周六晚十点档音乐资讯栏目《美乐音乐桥头堡》当家主持李浩林
在对卫视中文台进行回顾时,我反反复复提到卫视中文台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但我必须说,卫视中文台实在是太过华丽了,华丽到甚至可以把其播出内容的空洞、过时都掩盖掉。只要转到这个频道,就不想换台,仅仅是每15分钟插播的广告就让人迷恋。按理说,15分钟一次的插播广告放到现在,观众会出离愤怒的,但看卫视中文台的广告确实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卫视中文台的广告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精彩的节目预告或剧集宣传片外,自然少不了大量的商业广告。这些商业广告大多是一些国际名牌的广告,十分养眼,用语也唯美之极。特别是那些洋酒广告一一一“轩尼诗XO,始终情有独钟”“
“女人说也许,还不是半推半就;男人说够了,其实再多也不够”“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让人如痴如醉,在课余的时候,同学之间常常会嘴里念念有词,对这些广告词如数家珍。而VALENTINO&INTIMO的女性内衣广告也是我第一次在电视上见到,这个英文词至今仍然念得很有滋味,嘿嘿。
那时内地的广告还比较粗糙,卫视中文台播出的港台广告色彩缤粉,让人赏心悦目
卫视中文台的【霓裳艳影】、【活色生香】画面虽然都很雅致,但显然不对初中男生的胃口,主要是给都市女性看的,因此除了名字还记得清,内容方面没太多的印象了。卫视中文台起初没有体育节目,后来增加了一档,是由奥运会游泳冠军庄泳的老公刘勇主持的,其实就是把卫视体育台的一些内容移植过来,所以特色也不是很突出。其他的节目【亚洲精选】(将大陆的一些陈旧的但较经典的电视剧如【篱笆女人和狗】【板儿爷】介绍给港台观众),【人头马电影精选】(每周末播一部日本或大陆的老电影,如【黑炮事件】【铁汉柔情】【双旗镇刀客】)等,相比央视的【正大剧场】,并不占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只能算作是中规中矩了。
《人头马电影精选》所选片子虽然一般般,但这档节目的名字很唬人
由于卫视中文台的自制节目并不多,大多数节目购自港台及日本,因此除了巴戈、蓝心湄、彭恰恰、黄子饺等人外,让人牵挂的并不多。也因此,在为数不多的几个自办节目中担纲的主持人就很容易成为焦点人物。这其中,最让人喜欢和想念的就是【卫视五星站】的节目主持人黎明柔。那时候内地电视台多是正襟危坐的播音员和不苟言笑的主持人,突然屏幕上出现了这样一个仿佛是邻家大姐姐式的主持人,她亲切可人,俏皮活泼,确实给人很大的震动。加上她的开场白往往也很“唬人”:“全亚洲超过38亿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黎明柔。欢迎收看卫视五星站。”“五”字拖音非常长,同时一只手完全张开表示“五”,非常夸张。这个招牌动作连同黎明柔的音容笑貌至今还经常浮现在我眼前。
黎明柔因主持《卫视五星站》而名声大噪
因为在平时收看卫视中文台时,穿插在各类节目之间的广告中也有不少是关于卫视其他四台介绍的,诸如MTV音乐台即将播映迈克尔杰克逊演唱会专题节目、卫视体育台会转播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卫视合家欢台会在周末会播出热门美剧和搞笑动画【阿森一族】,可谓热闹非凡。因为看不到因此更为渴望,这其中除了BBC新闻台小孩子们不是很感冒外,其他三个频道都让人十分的牵肠挂肚。(后来才知道这几个台多是英文解说,节目内容也并不像想像中那么吸引人,不过这是后话了。)而透过【卫视五星站】,黎明柔会为你将卫视五台下周七天的精彩节目一网打尽,也算是让我们过了一把眼瘾。节目预告之余,黎明柔还会解答电视观众的来信,也就是从这些来信才得知,原来全国有那么多同龄人都在“悄悄”的收看着这个频道。黎明柔往往是妙语连珠,记得有一位动画迷曾问“为什么有些热血战斗类的动画片只有在深夜才播出,而在内地动画片通常是傍晚时分播出?”黎明柔的回答让人喷饭“大概是内地观众比较成熟吧”
在那个年代,《卫视五星站》是为数不多的获取港台娱乐资讯的重要管道
【卫视五星站】还经常请来一些嘉宾,或者到外地去采风,报道一些港台明星的动向。印象深的是有一次黎明柔在当期【卫视五星站】结束时卖个关子,说下期要请来一位“天王级”的明星,而且和她的名字有关系。当时就猜可能是“黎明”,又不太相信。结果第二期果然请来黎明。还有一次请的是许志安,许志安唱了最新粤语专辑主打歌的一小段,黎明柔半开玩笑的说“希望电检局不要找我们的麻烦”,那时才逐渐了解到卫视中文台不能播粤语节目的原因。那个时候,黎明柔几乎成了卫视中文台的代言人,最受欢迎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不知道黎姐姐现在安好否?甚念。
卫视中文台在晚间会播出一些自制的财经新闻节目,男主播是严力耕,浓眉大眼,字正腔圆,很贴近内地电视台主持人的风格,感觉特别亲切,而女主播便是日后大红大紫的凤凰卫视当家花旦吴小莉,那个时候就非常喜欢她了,无论是气质、语调都显得那么干练。这么多年下来,似乎也只有小莉姐还在我们的视野中。
卫视中方台早期最著名的两位财经节目主持人
胡瓜在卫视中文台之前就是台湾的著名主持人了,但由于他在卫视中文台主持了好几档明星互动类的娱乐节目,因此他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胡瓜的台湾腔不算太浓,而且搞笑有度,也使他成为大陆人最易接受的主持人。前一阵子在新闻上看到他吸毒,让人不胜感慨。真是“前尘往事成云烟啊”。还有几个卫视的一线主持人,早期虽然不是卫视中文台的,如MTV音乐台的吴大维、周琪琦、柯蓝等,但由于中文台经常播出有她们参与主持的MTV音乐台热辣节目,倒也让人记忆深刻。
胡瓜曾经是卫视中文台曝光率最高的节目主持人,风趣幽默,妙语连珠,人气颇旺
提到卫视中文台,所有看过的朋友们可谓各执一词,对它的编排风格,对它的节目内容各有偏好,但唯有一点,几乎是异口同声一一一那就是卫视中文台那个淳厚响亮的男声解说。由于前面多次提到,卫视中文台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进行频道宣传和节目预告,这些非商业的广告自然都离不开解说,因此,解说和旁白之于卫视中文台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个频道。而卫视中文台选中
张妙阳老师来担此重任,真是慧眼识精英啊。 张老师的声音宽广大气,富有鼓动性但又不过火,非常养耳。最奇特的是,
张老师的声音既确保了普通话的标准,又似乎带有港台主持人的时尚口吻,“国际味”十足。卫视中文台的不少节目坦率的说质量并不高,都是些过气的,但那些节目预告片却做得十分精致,再配上
张老师的绝妙解说,仅仅是欣赏这些片断都让人觉得是一种享受。早在卫视中文台开播不久,黎明柔在【卫视五星站】回答观众来信时就专门提到,有很多观众特别喜欢卫视的解说员。为此黎明柔还专门对
张妙阳老师进行了介绍,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们才知道了 张老师的大名。前几天,把一些民间当年录的卫视中文台片断拿出来看,又听到
张老师那久违而亲切的声音,仿佛穿越时空,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年代。让人感叹。
张妙阳老师那大气浑厚的嗓音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他对提升卫视的品味贡献良多,堪称“
卫视之声”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些有关怀念卫视中文台的帖子,有两句尤为感动,也极为贴切,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一句话是“感谢卫视中文台,在一个幽闭的环境中给我打开了一扇窗”。另一句是“在一堆单调,苍白的电视中,它犹如一个娱乐万花筒!”
如果有人还记得1996年凤凰卫视中文台刚刚开播时的情景,一定会对它的主题口号还有印象吧,那就是“开创新视野&
创造新文化”。我觉得这个口号真的是非常精准传神,就我这个老“卫视”迷而言,这句口号并不仅仅指的“凤凰卫视”,它似乎是更清楚的反映了“凤凰卫视”对“卫视中文台”的传承与发扬。“开创新视野”的卫视中文台以它的五彩斑澜大大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而至于“创造新文化”的职责则交由凤凰卫视去积极打拼了。
卫视中文台的MTV固然美仑美奂,它的日本偶像剧固然光芒四射,但这些其实都不是最让我们,至少是让我念念不忘的关键因素。如今我们依旧怀有的浓浓“卫视情结”在于其当年所扮演的开创性的电视时尚先锋的角色。在卫视中文台未开播之前,汉语里并无“卫视”一词,在卫视中文台播出的最初几年里,我们口中的“卫视”就特指“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绝不会有任何歧义,而如今,由卫视中文台转换而来的“凤凰台”已无法像17年前独享“卫视”的殊荣,因为“东方卫视”“湖南卫视”“旅游卫视”们都已经遍地开花、深入人心了。
卫视中文台是什么?它就是当年我们这些孩子眼中的———
第一个每隔15分钟就插播一次广告的电视频道(“广告过后马上回来,不要走开哟”)
第一个全天24小时播出节目的电视频道(每八小时播出一轮节目,每日重播两次)
第一个进行专业自我包装与节目预告的电视频道(“横跨亚洲53个国家,超过38亿观众”,“《XXX》,今晚十一点半首播”)
第一个为电视节目冠名的电视频道(“人头马电影精选”、本节目由“美乐”具名赞助播出)
第一个在电视屏幕下方加注中文字幕的电视频道(除过广告,其他几乎所有节目都加白色繁体字)
第一个让娱乐圈艺人在镜头前给观众拜年和作秀的电视频道(“各位卫视中文台的观众朋友们,我是XXX,恭喜发财,龙马精神”,“卫视中文台一周年生日快乐”)
第一个大张旗鼓炒作“贺岁电影”概念的电视频道(1992年春节期间推出【莎莎嘉嘉站起来】等系列贺岁电影)
第一个带领现场观众齐呼栏目宣传口号的电视频道(“鸡蛋碰石头,好戏在后头”)
第一个把大量新鲜语汇带给内地观众的电视频道(“物语”“嘉年华”“四白金热卖中”“火热发售”“热辣上市”“锁定XX台”)
这样的“第一”还有很多很多。这些“第一”也许在今天看来实在不新鲜,甚至在当年,这些手法也已经在港台电视业界用得烂熟,但当它第一次呈现在内地观众面前时,特别是展现在我们这些充满了好奇与幻想的孩子眼前时,是那么的唯美,是那样的迷人,甚至那几年的童年都因此而披上了一层色彩。
日,卫视电影台诞生,它以加密付费形式出现,所以我们是收不到的,因此并没有进入我们的视野。此后,BBC新闻台退出卫视,卫视仍然保持五个频道,再以后,MTV音乐台也退出卫视,取而代之的是卫视自己创办的音乐频道CHANNEL[V],卫视五台一直保持到1996年。期间,我上高中了,已经不再可能有很大的精力关注电视了,而更重要的是,
1993年以后,各地有线电视台纷纷开播,中央台的电影频道、体育频道等专业频道也陆续开播,卫视中文台身上的耀眼光芒逐渐消褪,她不再是“一枝独秀”了。
日,卫视中文台“凤凰涅槃”,以“凤凰卫视中文台”得以重生,而“卫视中文台”保留台号转向台湾地区播出,从此不复再见。。。
2000年,我的大学毕业论文题为【开创新视野
创造新文化----论凤凰卫视的运作模式及传播特色】,申报这个选题一方面是学业使然,另一方面也包含着我对“卫视中文台”的深深怀念。从1991年卫视中文台正式开播到1993年转手默多克,我始终关注着它、享受着它带给我的快乐。
2000年大学毕业论文《开创新视野
创造新文化---论凤凰卫视的传播特色及启示》
用了如此长的篇幅来回顾卫视中文台,一是诚如我在本文最开始所说的那样,我希望完全站在一个小孩子的角度来回顾当年的电视收看记忆,而非成人。说句实话,那时候我们家人并不是很喜欢卫视中文台,一是觉得这个台个别内容过于前卫,不太适合小孩子看;另一方面那时我已经上初中了,怕影响我的学业。我想,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应该大有人在吧,加上它本身就是境外电视台,综合这些因素,因此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几乎没有什么媒体来回忆这段或许并不十分具有代表性(成年人非其忠实观众)的电视收看史,但它对我和当年全国各个城市、各个地区收看过这个频道的孩子们而言,确实是一段重要历史。值得重温与回忆。
以大学毕业论文收尾,别了,STAR TV,别了,卫视中文台
八、童年电视趣话:那些人,那些事
看电视需要技巧吗?太需要了,童年看电视的过程,就是不断与家长们斗法,博奕的过程。伴随着你在学校表现的好坏、考试成绩的起伏,相应的看电视的环境与氛围也处于不断好转与恶化之中。不让孩子看电视是当年家长屡试不爽的一招妙棋,有时候比打你一顿更让你难受。为了看电视,我们不得不想出种种办法来对付家长,许多经验都是在训斥甚至是皮带之下摸索与总结出来的,今天一并拿出来晒晒吧。
1、频道的复位:要偷看电视,必须要记住在开电视机时留意最先映入眼帘的频道名称,在偷看完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后,一定还是把频道恢复如初,否则很容易被细心的家长在开机时察觉
2、机壳的降温:偷看完电视关机后,要反复用冷水浸湿的抹布多次擦拭电视机机壳,以达到迅速为刚刚关闭的电视机降温之作用,如用冰水擦拭,效果更佳,虽然对电视机的坏处是大大滴,但这是每次偷看完电视必须做的功课
3、静电的消除:给电视机降过温就完了吗?NO,NO,NO,如果真要较真的话,那应该再做一件事,拿一块软布在电视屏上轻轻擦拭一下,以达到消除静电的效果。此招特别适用于即将回家的父母,假设关电视后半小时内父母就会回来,倘若不除静电,父母无须开电视机,只要用手触一下电视屏就知道你偷看过电视了
4、细节的处理:遥控器在哪里放,电视机插销是不是在电源上插着,电视机罩子是不是套好了,这些细节如果不恢复成原样的话,也很容易让有些心细如发的父母察觉。记得一个小学同学曾说过,无论他怎么努力还原“案发现场”,他老妈都能觉察他偷看电视了,因为他老妈在每次套电视机罩子时专门记了褶子印记的走向!!!!碰到这种老妈,那我也无语了,只能自认倒霉吧
5、光影的调配:1992年上初二的时候,功课特别繁重,家人特别反对我看电视。除了每天下午六点到七点,给我一个小时看动画片的“放风时间”外,其余时间是不准我看电视的。而那时候恰是卫视中文台播出的高潮期,有时候晚上学累了,便想在睡觉前偷偷看一眼卫视中文台在放什么节目。当时,电视机就摆在我的卧室里,父母的卧室在隔壁。为了不影响我学习,通常我的房门是锁着的。但透过房门上的天窗,父母是可以知道我是否已经关灯休息。偷看电视的时候,那是要相当小心的,电视机声音关到最小自不必说,此外,还要把电视机的色彩和亮度尽可能调得昏暗些,同时还要把台灯的光线调亮一些。如此一来,电视机因画面切换而产生的光线变化对比就不十分明显了,即使透过天窗也察觉不出了。不过,这样仍然是不够,一定要记住了,深夜偷看电视最忌讳频繁更换频道,否则光线的变化会非常明显,整个房间忽明忽暗,很容易露馅。
回顾童年的电视收看史,有时候突然觉得“大人们”也挺可笑的。印象最深的是两个故事。第一件事发生在1988年的暑假,当时我们的本市电视台正在重播83版【射雕英雄传】,某晚播出的内容是【射雕】第二部【东邪西毒】的最后两集。就在当晚第二集将要结束之际,突然电闪雷鸣兼之狂风暴雨,结果风吹树倒,毁坏了线路,包括家属区在内的市区不少地段全部停电。在漆黑中我沮丧万分,怎么这么倒霉?想着好在第二天可以看第三部【华山论剑】了,于是也就没有太在意。谁也未曾料到第二天有会更匪夷所思的事发生,让人直到现在还耿耿于怀。
第二天傍晚时分,突然在屏幕上看到了本市电视台红底白字的公告,大意是:接市委市政府通知,【射雕】从即日起停播,何时复播另行通知。后来才知道,头一天的大暴雨引发大洪水,将市区的一座主要桥梁中段冲毁。最令市里的头头脑脑们恼火的是:防洪抗旱指挥部的不少人当时并不在工作岗位上,而是都忙着去看【射雕】了。于是市里下令停播。现在听起来确实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工作没做好迁怒于一部电视剧??失误的补救须停播一部电视剧??是不是很滑稽??也许是连电视台都觉得这事太可笑了,为了平息民众的怨气,转过年来的春节,在央视春晚之后,本市电视台一气连播八集【华山论剑】,整整放了一个通宵,后来几天之内放完了。让市民们度过了一个过瘾的大年初一。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1990年。原本,在看动画片的问题上,父母一直是很迁就我的,但唯有一次例外。那时正值暑假,父母单位的自办闭路电视频道周六周日晚开始播放台湾版【鹿鼎记】,这恰于我们当地电视台晚上19:45分播出的【变形金刚】撞车,家长有时也很没风度,任我如何吵闹也无济于事,总之他们就是不肯迁就于我。眼看着【变形金刚】的播出时间就要到了,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前往最要好的朋友家观看。然而当我一进朋友家门,同样的情景也在他家上演,他的父母同样不肯迁就他。朋友一赌气,拉着我的手说:“走,不看就不看,咱们出去玩,省得在这里闹心。”两个小孩垂头丧气下了楼,来个眼不见为净。
台湾1984版的《鹿鼎记》我会记一辈子的,嘿嘿
这时突然有了转机,朋友的父亲在楼上喊我们回来看【变形金刚】。原来,朋友邻居家也在上演父子大战,邻居家6岁的小男孩哭得死去活来!!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景观:我、友人、友人邻居家的小孩三个人在友人邻居家看【变形金刚】,而两家的大人集中在一家看【鹿鼎记】!!!于是这一集【变形金刚】也牢牢印在我的心里——【魔力神球】,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快20年了;而大人们从此在我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也大打折扣了。
1993年,仿佛是我个人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的六月,我告别了在家属区子弟学校的九年校园生活(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秋季的时候,和大部分家属的孩子一样,我们开始到城里的高中去读书了。虽然每天晚上还是会从城里回到家中,但每天这样的早出晚归,以及繁重的高中课业负担使得我们已经不可能再像从此那样,有充裕的时间看电视了。但个人以为,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1993年,也是内地电视业的一个分水岭,在这一年里,各地的有线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普液晶电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