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多少叫向家虎?

反思中国社会......
&&&&&&&&&&&&
董思阳带来的教育启示
这两天全国第十届政治经济论坛在河南郑州我们学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论中国的经济发展,政府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学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等所有对经济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参加大会,与专家平等对话。因此有幸听到像社科院的王振中副所长等一些著名的专家的讲话,使得第一次近距离的目睹学术研究的现场讨论。
联想其前几天去当函授考生的监考老师的那次经历。想起自己多年的求学经历,一系列的问题再一次让我沉下心去寻找答案。
中国的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校与社会的严重脱节培养了太多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
应试教育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多少人十年如一日的苦读,放弃了兴趣爱好,放弃了玩耍的时间,整日致力于考试与分数。升入大学后有的生活甚至无法自理。这样的分数又有何意义呢?很多人花费了大量时间与金钱在学校,只是为一纸文凭。考试靠抄,学习靠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这样的教育究竟为个人为社会带来了多少益处?
经常听说当今学术如何腐败,某些高学历的老师们不去静心研究,却滥竽充数抄来抄去,有的甚至身兼数职忙着赚钱,哪有功夫教书,听了王教授的报告,对此有了更深的认识。王教授指出了国家统计局及某些部门甚至地方政府违背科学规律的现象,如GDP权威数字的核算错误等等一系列的经济扭曲现象。现在社会人心浮躁很多老师教书只是为了生存,何谈为人师表,何谈师德师风,教书育人,老师尚且如此,学生又该如何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如今,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与外国的联系日益密切,而随之而来的关于思想等问题接种而至,外国资本家虎视眈眈中国市场。。。。。。。我们如何迎对?
这次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一种精神,杨承训教授所说的,“理论研究并不是搞得多么艰深难懂多么玄虚才代表你的学问大,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服务于实践和现实。更要通俗易懂,为人所接受。”中国这么多的饱读书籍的专家学者,如果都联合起来真正致力于中国的研究与发展,指引中国的前进与发展,中国怎么能不迅速的强大起来呢?
中国在日益强大,但强大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有待解决与完善的地方更多。尤其是教育和体制改革及农村发展的问题,更是迫在眉睫。我们在看到我们国家巨大的进步时,更应理智的对待我们自身的不足,不应盲目的乐观与自信,相信在一大批正直的专家教授的理论研究指引下,在国家领导人及全国人民的团结努力下,开诚布公,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及时反思总结。我们的国家终会真正的繁荣富强,永远的屹立于世界之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短期国际资本仍在流出
&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中心编者按:目前对今年经济形势有几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还有第二波浪潮,世界经济还要进一步恶化,另一种意见是对金融危机不必过分悲观。形势到底将往哪个方向发展?人们不能过于乐观,特别是对中国经济不能过于乐观,不能掉以轻心。宋鸿兵先生推测西方金融机构在2009年有进一步破产的危险,如花旗银行。但随着西方经济的恶化,对中国的债务必将采取赖帐的手段,因此对中国带来的影响也是致命的。现在,几个方向的变化都要防范,而目前最需要关注的就是国际热钱是否流出中国。张明先生文章给出这方面的动态。]
中国不能只顾抓GDP,还要关注财富流失
警惕第二波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 编辑
仲大军:《中国不能只顾抓GDP,还要关注财富流失》
综述:《警惕第二波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
张明:《短期国际资本仍在流出 ――对最新外汇储备数据的解读》
时寒冰:《2009年,将是中国房价雪崩元年》
党爱民:《理解“赚钱”二字的经济学意义――与银河证券左小蕾女士商榷》
岳健勇:《走出“无技术工业化”的陷阱》
何茂春:《对金融危机不必过分悲观》
何茂春:《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对策》
何茂春:《和谐社会要有建和谐媒体――“人咬狗才叫新闻”有感》
&刘卫敏:《将公务员退休保障纳入社保》
幽默:《人生最高境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度年终总结报告》
施晓渝:《经济危机是发展硬道理的必然恶果》
朱学渊:《中国的耕地保护不能没有红线》
云淡水暖:《茅于轼的“山寨版”精神:自称“经济学界的胡适”》
董键:《中国教育新规划:两个前途的抉择》
&夏绍春:《实行社会化共同投资发展社会交通模式 破解交通收费站的经济发展瓶颈难题》
&夏绍春:《新型社会公众股份制和社会共同所有制医改建议方案》
夏绍春:《建立国民教育社会保障基金的建议与实施方案》
横舟:《以民族主义过滤左、右两派》
徐友渔:《我为什么在零八宪章上签名?》
&张维迎:《我的榜样茅于轼先生》
张思之:《在德国接受凯利人权奖典礼上的讲话》
贺卫方:《在阅读中思考社会的走向》
徐水良:《书生误国》
YST:《货币战争之中美台大棋局》
&张宇宾:《和谐三策》
苏中杰:《没有规则,就没有自由》
田忠国:《反毛小丑的疯狂与中国特色的社会冲突》
老田:《胡星斗教授比康生可怕一百倍――从文革期间的“动力现象”说起》
张宏良:《最近掀起的疯狂反毛浪潮的背后 ----为“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喝彩》
胡星斗:《中国反腐败学刍议――谁来拯救腐败泛滥与道德崩溃的中国》
----------------------------------------------------------------------------------------------------------------------------
中国不能只顾抓GDP,还要关注财富流失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仲大军
今天如果不真正了解国外情况变化,就好象就点瞎子摸象,如果对国外下一步变化不清楚,我们也很难拿出正确的国内对策。现在就好象坐在一个热锅边,到底这个锅炉下一步还会有什么变化,会不会爆炸?还不清楚,但我们应该有准备。石小敏刚才形容得非常好,现在是心脏出问题了(指美国),腿肚子还能转得动吗?中国已经深深地卷入了全球化,在这次世界经济危机中能独善其身吗?
外部环境对我国会带来什么影响呢?我的判断是: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还远没有结束,可能今年还要恶化,有些问题还要进一步暴露,比如说金融机构的问题。现在到年底了,一些大银行的统计数字都出来了,情况都非常差。有人担心下一步花旗银行甚至要破产,有人呼吁要警惕第二波金融危机。西方金融机构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一定会进一步影响到实体经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会进一步加剧。
当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应当在流动性方面。刚才听各位先生谈得都挺乐观,认为我们的银行体系、银行状况都很正常。但我们应当有所警惕。我国的银行质量今年的确比往年好,但我为什么担心流动性呢?因为我们现在国内流动性充裕是建立在大量国外资金涌进中国来,建立在国际热钱的基础上。现在国际热钱在中国还没有大规模地转移,但是转移的迹象已经开始。2008年最后一个季度,我国的国际帐户基本上是净流出的,平均每月净流出大约几百亿美元。我判断国外的热钱在国内至少有五六千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四五万亿,也就是说在我们整个46万亿的金融资产中,至少有五六万亿或者四五万亿是可以随时流走的热钱,这个流向问题我们要好好观察。
昨天新闻又报道了美国银行减持建行的股票。最近香港股市大跌,我上个月在香港的时候恒生指数一度跌破14000点,后有涨到15000以上,现在又被打到了13000多点。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国外战略投资者减持我国银行股票造成的。这个迹象,我们要引起重视。为什么外国投资者要抛售中国银行股?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国内急着用钱,抛售海外股票以解燃眉之急。二是对中国的银行不看好,担心中国金融股下一步出问题。
西方投资者对中国银行股的担心难道没有道理吗?西方国家对中国难道没有阴谋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西方投资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这是因为摆在中国当前最大的难题是国内庞大的房地产存量过剩。据我的估计,目前我国房地产实际上已处在严重过剩的状态。有的城市前几年盖的房子三四年都消化不掉,譬如长沙,西安,北京,是地地道道的生产过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房价有继续下降的趋势。然而,房价下降对银行业带来的风险是巨大的。
现在连个年轻网民都知道中国的房地产是与银行紧密捆在一起的。房地产价格大幅下降之后,中国银行股的效益要大打折扣。所以,2009年,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和效益会怎样?是十分令人担心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海外战略投资者提前撤离,就是为了防范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爆发。
在这个时候,我国对国外的研究却十分不够,对西方跨国公司的动向也没有深入的研究。跨国公司下一步的动作会怎样?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已纳入了全球化的范畴之中,下一步就是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动向了,商务部的同志应当对这方面的问题加以注意。
第四季度我们的人民币贬值了0.1%,完全是市场因素导致的,大约有两千亿美元流出中国。大量的资金回流可能是因为后院起火,回去救市。如果仅仅是救市,这种资金流动还没有什么了不起,甚至不会影响人民币贬值。假如有战略性的意图,我们不得不警惕,假如是像1997年的时候,要狙击中国的经济和人民币,我们就要小心了。
但是,大量热钱流出中国目前看又没有可能。这是因为国际热钱都在观望美国的行动,如果美国靠大量印钞票刺激经济,那就势必导致美元未来大幅贬值。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热钱是轻易不会流出中国的,也不会轻易地把人民币换成美元的。但是,假如美元在日后一个阶段保持强势,假如一些投机性热钱阶段性地流出中国,那就会对我国的流动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国际资金流真得象石小敏刚才说的那样,从四肢向心脏回流,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回流,那么,发展中国家的流动性会受到很大影响。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我们靠什么投资、靠什么消费?很多中国人现在很乐观,好象非常有底气,能投资,能消费,实际上我们真的有那么多底气吗?我们现在流动性的充裕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国际热钱的基础上,国际热钱现在还没撤离中国,一旦撤离,我们向谁发债?现在的财政还可以发债,但是如果情况变化了,那时谁来买国债?银行还有那么多钱来贷款吗?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考虑。下一步如果全球金融问题进一步恶化的话,必然会影响到我国的金融机构。
流动性减少,会很快影响我国的投资与消费,马上就会影响到我国的财富效应。这个问题我们要关注,特别是还要警惕我们的外汇储备。这些年积攒下来的以外汇形式的国内财富正在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危险。如果美国今后熬不下去了,美国成了不负责任的国家,如果他要放水印钞票的话,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就要来一个大贬值。
我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问题在去年已经显示出来了,2007年8月到2008年8月份这12个月期间,由于外部产品的涨价,使我们国家额外多付出3000亿美元。外汇每一次贬值,我国的购买力便缩水一次。去年一年,欧元、英镑、澳元等货币的大幅贬值,使我国很多居民手中的外汇资产大幅贬值,很多人的私人资产大打折扣。所以,汇率的变动,使我国储蓄性的国民资产每时每刻都在遭受着损失。前些日子我在山西讲课,一个大学校长告诉我,他在英国工作时积攒的几万英镑,现在已经贬值了1/3。仅仅半年的时间,约合15万人民币的个人资产蒸发了。
不仅如此,我国一些企业和金融机构前些年在海外的投资也在遭受重大损失。最近暴露出来的东航在期油上亏损68亿元,就是典型的例子。中信泰富已亏掉将近200亿元。一个个企业的损失加起来,数量是不少的,但我国至今未在这方面进行统计和报道。譬如,楼继伟的中投公司海外投资效益怎样?敢披露一下吗?
按我的粗略计算,中国到目前为止,金融机构和企业方面在海外投资的损失至少有2000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那就是约合一两万亿人民币的国民财富消失了。如果再加上日后可能出现的外汇储备的贬值损失,那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所以,如果中国只知道抓生产,抓GDP增速,而不知保全国民财富,那么经济增长再快,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只关注GDP增速,不关心财富的丧失,那么今年即使是保住了8%的增长速度,损失也是巨大的。
外汇储备的购买力如果出现大幅度下降,这么多年我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国民财富就缩水没有了。所以今后我们要紧紧盯住这两大块,一个是外汇的损失,一个是热钱的流出,这都是对中国最致命的危险,这两大块加起来至少折合10万亿以上的国民财富。所以,这场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国外订单减少的问题,不仅是国外市场需求缩小的问题,更严重的是中国积蓄的国民财富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这个损失我们不能不引起重视。
现在国际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财富大转移,我国每天每时每刻国民财富都在流失,都在缩水减少,我们怎能只顾生产而看不看到这一点呢?我们辛辛苦苦地省吃俭用,积攒了这么多年的家底,一转眼没有了,中国变成穷国以后还有什么能力投资、消费和建设?希望大家考虑这个问题。
避开了国际风险之后中国才能安全地进行国内建设。我们现在还有能力搞内部挖潜,唐元刚才讲的思路非常好,我们可以通过向内转,摆脱对外部的严重依赖,但是就怕我们的国民财富受到严重的损失,这个损失会导致国力严重下降。所以我们要认清当前的世界的确已经处在一个全球性的大萧条之中。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要找出正确的对策,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并且在西方衰退的过程中加快本国的发展。
外部世界还在继续演变,我们不能忽视,不能掉以轻心。
发件人:&壹咨顾问& &yizi-&
+0800收件人:&北京大学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仲大军& &&抄送:标题:北京壹咨
顾问--每日经营快报090115
警惕第二波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 编辑
中行副行长朱民警告第二波金融危机可能发生
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15日撰文指,各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并没有真正缓解次贷问题引发的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他预计中期内国际金融市场还将持续动荡,由实体经济衰退带来的工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违约率上升,可能引发第二波的金融危机。
朱民认为,中期内房地产市场将继续调整、金融机构的股价将大幅震荡、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将依然紧张。全球资金重新配置使得外汇市场也会继续波动。朱民指出,虽然在过去的18个月内,大部分的金融机构都做了大规模的和次债相关的不良资产核销,但金融机构表内、表外的所谓“有毒资产”,包括次贷、次债及相关衍生品等引发的损失尚未全部核销,更多的金融机构将面临破产风险。
他表示,目前经政府救助初步稳定下来的金融机构,包括大型金融机构也可能再次出现危机,并需要政府借助。
英国《金融时报》:跟踪不良资产的指数再次下跌
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低迷持续,跟踪价值数万亿美元不良资产的指数本周急剧下跌,导致不良资产持续影响银行资产负债表。指数下跌显示出银行可能进一步减记,并引发人们担忧,正如许多银行在2008年第四季度披露大幅亏损一样,金融体系可能在今年第一季度进一步恶化。
在数周保持稳定甚至有所改善之后,与次级抵押贷款、杠杆贷款和商业抵押贷款相关的证券价值本周重新下跌。跟踪次级抵押贷款支持的3A级证券的MarkitABX指数在过去的一周下跌了13%,跟踪商业抵押贷款支持的3A级证券的MarkitCMBX指数同期也下跌了14.5%。
年末中国经济数据
央行和海关总署昨天率先发布了12月份的运行数据,2008年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718亿元,同比多增7233亿元。2008年12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35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8.76%,增幅比上年末高2.66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增速较快,约达7160亿元。
在贷款增速的推动下,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7.52万亿元,同比增长17.82%,增幅比上年末高1.08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3.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市场货币流通量(M0)也有不同幅度增加。
2008年11月我国出口同比下降2.2%,进口下降17.9%。1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833.3亿美元,下降11.1%;其中出口1111.6亿美元,下降2.8%;进口721.8亿美元,下降21.3%,12月进出口连续第二月负增长,同比降幅有所加深,但环比的降幅均有所收缩。12月外贸顺差为389.8亿美元,低于11月份创纪录的400.9亿美元。
我国2008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7.8%。其中,出口增长17.2%;进口增长18.5%。贸易顺差29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
外储月度负增长 五年首见
顺差收窄,中国外汇储备在经历连续多年高增长之后,于去年第四季度出现增速放缓迹象,五年来首次出现月度负增长。另外,去年十二月份数据显示,中国进出口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增长并进一步萎缩。贸易顺差收窄至389亿美元。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十三日公布的数据,相比于往季外汇储备上千亿美元的增长,二零零八年第四季度中国外汇储备仅增长400多亿美元。至二零零八年十二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5万亿美元,同比仅增长27.34%,未能突破去年市场普遍预测的2万亿美元大关。
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178亿美元,同比少增441亿美元。其中,在第四季度中国新增外汇储备仅400多亿美元的情况下,最后一个月中国外汇储备却增加了613亿美元,这说明在第四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出现了月度负增长状况。这是中国外汇储备自二零零三年十二月至今五年来首度出现月度负增长。同时,也是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增速首度放缓。
数据显示,前年国家外汇储备月均增长385亿美元,到去年上半年月均增长达468亿美元,第三季度月增长达321亿美元,第四季度月均增长只有100多亿美元。
中国为何要修正经济数据?
英国《金融时报》说:中国修正经济数据引发争议。中国国家统计局宣布,将2007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从11.9%修正为13%。若2008年第四季度的数字较低,实现2009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就会变得比较容易。另外可以说明2008年最后一个季度经济增速严重下滑与同比有关。
世界经济论坛在星期二发表了2009年全球经济风险报告,认为,2009年世界大多数经济体的增长前景依然黯淡,市场波动依然存在,流动性难以舒缓,失业率继续上涨,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会进一步低迷。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硬着陆,这将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中国硬着陆影响全球。报告说,中国经济放慢可能拖累中国经济年增长率降低至6%,远远低于中国官方8%的目标。由于中国是主要的产品生产大国和债权国,中国经济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在今年下滑到6%或以下,将会给本来已经相当疲软的世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风险网络部总监希安娜•坦布尔吉对媒体表示,在这五大风险中,中国经济的硬着陆的影响最为严重。她说:“这个结论是根据在过去12月里对民众和专家进行的一项调查所做出的。我们在过去三次报告中一直在跟踪了解中国经济增长下降到6%以下的可能性。这次已经是第四次了。我们认为,对中国经济在今后6到12个月里出现硬着陆可能性的评估是符合各方面最新的情况变化的。硬着陆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世界银行2008年11月的最新预测,中国今年经济增长为7.5%左右,这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2008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长9.0%,第一季度增长10.6%,第二季度增长10.1%。预计国家统计局将于下周公布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8年全年的GDP增幅。他说,根据2007年的全年日平均汇率,中国在2007年已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中金公司:产能过剩通缩难逃
针对最新发布的外贸数据,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预测,未来伴随企业降低原材料库存的过程逐渐接近尾声,进口增速将有所回升,使得贸易顺差面临下降压力。同时,本次外需放缓幅度及中国对于出口的依赖程度比过去更严重,未来出口增速仍将受外需恶化继续下滑,因此对产能过剩的消化形势将更为严峻,在此期间通缩难逃,企业利润也将受到打击。
下游订单缺乏 有色金属企业开工率严重不足
中易贸资讯对33家锌冶炼企业的调研显示,去年12月份这33家锌冶炼企业的总产量为18.2万吨,总开工率仅为57.1%。各受访企业对2009年锌价的预期依然比较谨慎,大部分企业认为锌均价会在元/吨,同时对于新扩建项目几乎都表示即使之前有计划也会适当延迟。铜管业开工率同比降31.8%。
此外,易贸资讯还对18家铜管生产企业进行了调研,这18家企业的总产能为97.8万吨/年,折合月耗铜量为8.15万吨。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这18家铜管企业实际月精铜用量为2.82万吨左右,整体开工率仅为34.6%,较去年同期下降31.8%,较11月份下降12.6%,开工率继续走低。
往年铜管企业备受关注的节前备货积极性也不高。接受调研的铜管生产企业中,55.6%的企业认为,下游订单不确定备货面临风险;44.4%的企业表示将适当备货,但决不会大量采购。这些铜管生产企业对2月份的订单预期稳中有降,对铜价走势仍以看空为主。而在去年12月份易贸资讯对23家主要铜冶炼厂进行的调研显示,2008年12月整体开工率只有67.6%,较11月份减少3.1%,属于2007年来除春节月份以来的最低开工率。
19家重点车企去年亏损可能性很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3日表示,2008年前11个月,国内19家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实现利润总额仅656.28亿元人民币,同比出现了0.53%的下降,由于12月份车企普遍存在低价冲量的现象,预计19家重点企业集团全年利润为负的可能性很大。
2007年,汽车行业为中国39个工业行业中利润增速最快的行业。2007年中国汽车销量增幅虽然从2006年的25.3%放缓至22%,但利润却增长了65%,利润总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创5年新高,仅16家重点企业的利润就达到610.07亿元。2008年,全行业经济运行增速明显减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汽车行业11376家规模以上企业1-11月主要经济指针的统计显示,各主要经济指针虽保持增长,但均低于上年同期增速。
路透 :2009年中央预算安排赤字或将扩大至6500亿元
根据积极财政政策的需要,以及地方财政收入下滑,2009年中央预算安排赤字或将扩大至6,500亿元人民币。报导称,根据发改委去年年底的测算,4万亿投资总额中明后两年需地方配套1.12万亿元,按去年四季度的水平估算,各级地方政府有能力承担的配套资金总计6,200亿元,资金缺口5,000亿元,发改委建议2009年的赤字规模可以安排为5,80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3,200亿元。
商务部:12月份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较上年下降5.73%
&&&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周四称,中国2008年12月份实际外商直接投资(FDI)较上年同期下降5.73%,但全年增长近24%。中国2008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923.9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3.58%。中国2007年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3.59%。姚坚称,去年中国非金融业在海外的投资增长63.6%,至406.5亿美元。他说,中国2008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升幅约为6%。
2008年全国海关税收超过9000亿元创下新高
海关总署昨日发布的数字显示,2008年全国海关税收净入库9161.1亿元,比2007年多收1576.4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关税收入1770.0亿元,同比增长23.6%;进口环节税收入7391.1亿元,同比增长20.1%。完成全年海关税收计划8455亿元的108.35%。
前三季度海关税收大幅增收,为全年税收增长奠定基础。第四季度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海关税收出现回落。据海关统计,月我国进口货物总值8930.7亿美元,增长29.0%,作为海关主要税源的一般贸易进口4557.9亿美元,增长47.3%。一般贸易进口在进口总值中所占比重近10年来首次超过50%,扩大了海关税基。在国内生产和消费需求的双重拉动下,海关主要税源商品进口均有较快增长,其中能矿产品增幅最大。
去年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砂、有色金属和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一度大幅上涨,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均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价位。根据海关统计,去年前三季度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指数各月均在130%以上,因能矿和农产品进口价格上涨带来海关税收增收约1000亿元。国家先后下调了大豆、猪肉、食用植物油和部分坚果的进口关税税率,积极鼓励进口,增加国内市场供应。2008年前三季度,豆类、肉类、食用植物油、水果及坚果食品等应税进口增幅达到80.0%,进口税收增幅为61.5%,增加海关税收128.7亿元。
证监会:沪深股市08年融资3396亿,75家企业发行上市
昨日召开的2009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沪深股市2008年全年融资3396亿元,75家企业在境内发行上市,其中,中小企业69家,占新增上市公司的92%,有力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截至去年底,中国上市公司总数达1625家,三季度末上市公司总资产46.7万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3万亿元。
去年共有30家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998亿元,占再融资总额的43%,是上年的2.43倍。丰富债券产品结构,研究推出可交换债券。支持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推出债券类产品。上市商业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券市场取得新进展。截至去年11月底,中国106家证券公司总资产1.2万亿元,净资本3205亿元,管理客户资产4.26万亿元,累计净利润433亿元。全年89只基金完成募集,基金份额在弱市情况下仍比上年增长2819亿份。
2020年中国电力总投资需9万亿以上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教授范明天日前表示,到2020年电力总投资需9万亿以上;而近两年国家电网总投资将超过1.16万亿元。范明天指,我国电网正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还有较大发展前景。预计中国年总售电量将达30万亿度,2020年的社会用电量目标为6万亿KWH,惟1KWH产生的GDP仅为6.6元人民币,与发达国家约20-40元相差很大。2020年装机容量预计为12.4亿KW,配电量预计将达到约49亿KW。2020年,我国高压配电网规模约为2005年3倍以上,中压配电网约为2005年4倍。
范明天称,目前我国电网公司的资产总量已经过万亿元,“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还将投资过万亿元用于电网建设,意味着现有的电网巨额资产很快将翻番。按平均数考虑,我国每KW装机成本约为6300元;到2020年输配电投资共需约4.6万亿元,到2020年电力总投资需9万亿以上。而年国家电网已经确定新增5000亿元左右投资,总投资将超过1.16万亿元,但会分步骤实施。南方电网公司也将新增300亿元,总投资1459亿元。
煤炭工业协会:08年煤炭产量同比增长7.7%至27.16亿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煤炭产量完成27.16亿吨,同比增加1.93亿吨,或7.65%。刊登在国家煤炭工业网的数据并称,去年山西、内蒙古、西等八个省区煤炭产量超过亿吨,神华集团、中煤能源、大同煤矿等35家大型煤炭企业产量超过1,000万吨。
四大障碍影响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14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发展服务外包业务潜力巨大。但是由于目前存在的行业过于分散、对外宣传不够、国内发包需求不足和缺乏人才四大障碍,使中国服务外包业务增长不如预期。报告参与者之一,麦肯锡全球董事彭壮壮对新华社记者说,全球每年潜在的服务外包规模高达5000亿美元,目前每年实现的金额仅为600亿美元。印度占了一半以上份额,中国所占份额不足10%。他预计,到2012年,全球服务外包规模可以超过160亿美元。如果中国届时希望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目的地,需要实现20%也就是300亿美元的规模。
韩双龙车厂陷危机 或酿中韩外交问题
上海汽车控股的韩国双龙汽车13日表示,由于双龙已经进入“回生程序”(类似于美国的破产保护),旗下所有工厂都将暂停生产。此外,在得知双龙资产暂时被法院冻结,已经有供应商暂停供货。韩国双龙汽车工会成员13日围堵中国驻韩使馆,谴责大股东中国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窃取韩国汽车技术、违背当初投资协议”。有韩媒报道,双龙工会打算以技术被泄露为由向上汽集团索偿。分析指,若双方最终闹上法庭,将不仅是企业内部问题,甚至可能升级为中韩两国的外交问题。
自双龙汽车1月9日决定向首尔中央地方法院提请“回生”流程以来,去年底便已初现端倪的双龙危机逐渐升级。韩国媒体的炒作已让这种情绪传到中国国内。不少中国汽车业界人士为上汽放弃双龙叫好,还有中国媒体13日称上汽与双龙是“一段错配的姻缘”。
对于双龙工会指上汽曾承诺对双龙作出10亿美元的投资,上汽集团公关部负责人朱湘君13日作出否认,他表示,该公司入主双龙后,仅表示“双龙将遵循国际惯例,通过多种方式募集投资资金”。朱湘君说,指责“上汽偷韩国技术”更是无稽,因为韩方宣称遭剽窃的是混合动力柴油机技术,而上汽方面主要研发的是混合动力汽油机技术。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东航套期保值帐面损失高达62亿元,逾20家损手央企受查
由于东航(0670)最新公布的航油套期保值帐面损失高达62亿元,国家审计署近日已派出调查小组进驻东航。还包括另外20多家从事金融衍生品投资的央企。
中建总公司等4企业涉国外腐败案遭世行封杀
世界银行14日宣布,因牵涉到世行资助的菲律宾公路项目中的腐败行为,对包括4家中国公司在内的7家公司和一名个人进行制裁。这些公司将暂时或永久失去参与世行资助项目的投标资格。名列世行“黑名单”的4家中国企业分别是中国路桥集团(被禁8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下称“中建总公司”)、中国武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被禁6年),及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被禁5年)。
世行在裁决中同时注明,若这几家公司表现良好,几年后可以减少或终止制裁。此事源于2003年,世行下设的副行长级部门机构廉洁局(INT)经调查发现,一些公司在菲律宾全国道路改善和管理计划(NRIMP1)的项目投标中存在合约违规现象,投标人串通,造成不公平竞争,构成NRIMP1招标规则中规定的欺诈行为。
福布斯发布《2009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
受金融海啸影响,内地富豪的消费观念正逐步改变。福布斯研究院15日发布了《2009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从旅游、投资、收藏等方面分析了富豪消费的转变。据悉,受访的345位资产千万以上内地富豪平均年消费是200万,其中年消费300万以上的富豪以男性为主。就花费数目而言,25%的富豪每年花费在100万以下,57%的富豪每年花费在100万―300万之间,达300万以上富豪占18%。
金融海啸下,以前热衷境外游的富豪,现在多选择国内游。据调查显示,选择境内游的内地富豪人数较去年上升35%。其中,云南和三亚是最受青睐的国内旅游目的地,其次是香港。其中,很多受访女富豪,都选择以购物天堂美誉的香港为旅游目的地。据调查显示,有一半受访富豪表示,要理性投资。金融资本市场上的大起大落,让富豪的理财投资从股票转移到了房地产,有34%的内地富豪选择投资房地产,比去年上升8%;而股票投资比例从33%急降到18%。
另外,除自住房产外,内地豪客最喜欢购置的第二套房产位置和他们的所处地有关:浙江富豪倾向上海,广东富豪倾向香港,而东北和山西的富豪倾向北京。“盛世古董乱世金”。据调查显示,内地富豪去年的收藏习惯也改变了。当代艺术品不再是收藏首选,收藏人数比例由原来的36%减少到11%。而保值型的奢侈品如手表和珠宝仍是内地富豪收藏首选。
另外,受访富豪最大消费是奢侈品,礼品消费紧随其后,孩子教育则排名第三。富豪们的地区喜好差异也很明显。最舍得购买奢侈品的是浙江富豪。传统型的东北富豪讲究面子,最爱购买礼品;北京富豪最愿意为孩子教育投资。
&& &(以上信息引自壹咨顾问编写的2009年01月15日的《每日经营快报》,如您对资料有疑问或咨询订阅事宜,请致电:(010)
,电子邮箱:yizi-。)
发件人:&rcif cass& &rcif.&
09:46:28 +0800收件人:抄送:标题:RCIF Policy Brief No. 09003 --
短期国际资本仍在流出:对最新外汇储备数据的解读
短期国际资本仍在流出
――对最新外汇储备数据的解读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 张明
Jan. 14, 2008
&&& 根据中国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截止2008 年12
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9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3%。2008 年全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4178 亿美元,同比少增441
亿美元。2008 年10 月至12 月,外汇储备的月度增加额分别为-259、50 与613亿美元。10 月份与12
月份的外汇储备增加额差异显著。
&&& 从贸易相关数据来看,10 至12 月的贸易顺差分别为352、401、390 亿美元,变动并不显著;从FDI
相关数据来看,10 至11 月的FDI 净流入分别为67、53 亿美元,12 月预计不会下降太多。因此,12
月份外汇储备猛增并非由贸易与直接投资造成的。
&&& 假定12 月的FDI 净流入为40 亿美元,则10 月至12
月用“月度外汇储备增加额-贸易顺差-FDI”计算的短期资本流入分别为-678、-404 与183
亿美元,这说明短期资本从流出转为流入。然而从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面来看,中美利差进一步缩小、人民币短期贬值预期更加浓厚、中国经济下滑趋势变得更加显著、国际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依然在进行,上述因素均不能解释短期国际资本流向的逆转。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别的原因。根据汤森路透理柏的报告,QFIIA
股基金12 月底的总资产数值比11月底增加了1-2 个百分点。但这并不能作为QFII 基金抄底A 股市场的证据,12 月底QFIIA
股基金不到65 亿美元的总资产规模不仅对于A 股市场规模而言太小,对于12月的资本流动数据,65 亿美元的2%也微不足道。
&&& 笔者认为,造成10 月份外汇储备增加额大幅下降与12
月份外汇储备增加额大幅上升的最重要原因,在于美元对欧元汇率大幅变动造成的估值效应。对此我们不妨简单计算一下。9
月底中国外汇储备约为1.91 万亿美元,假定其中70%为美元资产、20%为欧元资产。根据中国银行公布的汇率基准价折算,2008 年10
月1 日与10 月31 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分别为1.4666 与1.2783。简单计算,由于欧元对美元贬值,导致10
月份外汇储备缩水490 亿美元。11 月底中国外汇储备约为1.88
万亿美元,假定美元资产与欧元资产的比重不变。根据中国银行公布的汇率基准价折算,2008 年12 月1 日与12 月31
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分别为1.2659 与1.4133。简单计算,由于欧元对美元升值,导致12 月份外汇储备增值438 亿美元。
&&& 如果扣除掉汇率变动造成的估值效应,则10 月份的外汇储备增加额为188
亿美元,外汇储备与贸易顺差与FDI 的差额为-231 亿美元;12 月份的外汇储备增加额为175 亿美元,外汇储备与贸易顺差与FDI
的差额为-255 亿美元。
&&& 因此我们的两个结论是,第一,10 月份与12
月份外汇储备增加额的剧烈变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元与欧元汇率变动带来的估值效应造成的;第二,如果扣除估值效应,我们发现,短期国际资本在2008
年第四季度是持续流出中国的,10 月份的规模比我们想象中的小得多,而12 月份的规模则比我们想象中的大得多。
发件人:&中国经济与民族产业网 www.mzcy.cn& &&&
18:17:26 +0800 收件人: &&Undisclosed-Recipient:;&@263.net&
抄送:标题: 中国经济与民族产业网www.mzcy.cn(09-1-8 岳健勇:走出“无技术工业化”的陷阱
2009年,将是中国房价雪崩元年
任何违逆市场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的维护高房价的措施都将失败,并遭到市场和经济规律的惩罚。个别开发商愚昧的不降价的宣言,乃是踏上寻死之路的告示――当然,那些嘴里喊着降价背地里比谁跑得都快降得都欢的开发商另当别论,他们只会害死那些相信房价只涨不跌神话的信徒。那些恨不能把那些常放大炮的地产大鳄当牌位供奉的信徒们,将被所谓真话包装的谎言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2009年,将是房地产雪崩元年。
下跌周期已经开始,任何狂妄和无知的抗拒大趋势的企图,都将被摧毁殆尽。与2007年底和2008年初的房价最高点时相比,2009年及以后的两年左右,房价(指住宅)的累计跌幅将在45%到85%之间(如果发生通货膨胀,将相应减去通胀指数),目前,个别地方一些楼盘的房价跌幅已经超过50%甚至60%(比如东莞的部分楼盘),下跌趋势还将延续。整体而言,带有稀缺性特征的房价跌幅,将小于具有更大替代性和缺少稀缺性特征的房价跌幅;优质地段的商业地产的跌幅,小于住宅跌幅。
开发商永远学不了猪坚强。因为,其一,历史将证明,猪坚强只有一个,并且,是活在猪圈里的。其二,世界上所有的猪都是大眼睛双眼皮的,开发商自身的形象决定着,任何人都不可能达到猪的美貌和亲和力――相对开发商的形象而言。其三,世界上所有的猪都是低调的,那些即便口口声声要学猪坚强的开发商,也在满世界的跑着忽悠,高调得恨不能让全世界都听到他的高论,这种学习猪坚强的方式,不仅可能走火入魔,而且令全世界的猪蒙羞。由于民穷所导致的民众购买力的不足,使得次贷危机在中国直接演化成经济危机。试图通过维护高房价来化解经济危机的幻想,乃是对经济基本运行规律一无所知的愚昧表现。
尽管笔者力主让房地产业自我挤压泡沫,但是,开发商及地方腐败官员,仍然主导出台了一个又一个的托市措施。当喧嚣过后,当危险的狰狞面目越来越清晰地裸露出来,市场的冷漠回应是响亮的耳光,托市者像被拔光了羽毛的鸡子,尴尬地把头埋入土里。随即,国务院下达了降价令。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主动采取措施,以合理的价格促进商品住房销售。中央显然已经开始认识到,高房价已经无药可救的现实。
&&& 地方政府也开始修正态度。
据报道,1月12日,“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副市长陈刚等人参加各团的分组审议时,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北京目前的房价问题。他们明确表示,政府不会为高价房托市……”维护高房价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任何托市措施都是徒劳的。一些理智的地方政府官员终于清醒过来。
中国房价中巨大的泡沫,将在下跌中逐渐挤压。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炒房者构成的利益链条,将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断裂。当劫难到来,没有谁能够摆脱。那些主动降价者,乃是最聪明的智者,百步笑五十步的场景,将在未来出现。潜伏在中国房地产中的热钱,正在竭尽全力套现逃离。中等收入者因为股市消灭大半。高房价已成海市蜃楼。拯救中国房地产业的唯一途径是大幅度降价、挤压泡沫,这个靠掠夺和吞噬内需、危害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行业,因为对未来发展空间的过度透支,已经走到了尽头。
除了大幅度降价,没有谁能够拯救房地产业。
&&& 2009年,中国房价雪崩元年。
发件人:&&
+0800收件人:&zdjun& &&抄送:标题:投稿
理解“赚钱”二字的经济学意义
――与银河证券左小蕾女士商榷
广州求心经济研究所 党爱民
  非常荣幸看到左小蕾就全民发钱扩大消费的建议发表意见。左小蕾认为良性循环是经济发展的最佳状态,这话的确不假。任何人都希望经济能够良性循环。但是,厂商以成本加利润来定价的这种操作方式,必然无法达到我们所期盼的“良性循环”。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痼疾,是市场经济本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借助于外部的力量进行干预。更加准确地说,目前中国的市场
经济是一个非均衡的系统,要维持这个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必须持续向其注入货币。
  前几年经济之所以能够维持高速增长,就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美元进入中国,充当了对中国这个经济实体持续注入货币的重要角色。虽然这种货币注入模式让我们损失了大量的实物财富,造成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不良后果,但却维持了中国经济的增长。2008年末,国际经济风云变幻,突然之间出口坍塌了,依靠吸纳美元注入货币的机制出现了问题。于是,中国的实体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沿海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大面积破产、倒闭、歇业,大量民工失业提前返乡,目前危机仍在进一步恶化的过程中。左小蕾似乎认为目前的情况还不是很严重,但我觉得很不乐观。《社会蓝皮书》公布的调查失业率达到了9.4%,而曾湘泉说调查失业率已经达到24%。如果对目前的危机没有足够的认识,很可能会错失治理危机的最佳时机,从而使得危机扩大化。
  在左小蕾看来,财政赤字、印钞票是一件十恶不赦、严重违反道德的事情,因此,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做的,也是不应该做的。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误解。近年的国外文献指出,如果考虑储备的需要,则财政赤字、银行坏账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搞市场经济,到了今天这个阶段,对企业主而言,赚钱是它的唯一目的,而生产只不过是赚钱的手段,如果资本市场利润丰厚,甚至可以不必从事任何生产活动,就直接赚钱去了。然而,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是以负债的形式发行的,任何人赚到了钱,就必然意味着另一个人要为它承担相等数量的负债,不断赚钱就意味着不断增加负债。这里面暗藏着极大的不稳定因素。一旦其他人的负债不能持续扩大,就会爆发经济危机。今天这场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就是因为美国消费者的债务规模无法持续扩大造成的。全球资本主义已经陷入一场“利润枯竭式”危机。
  中国要率先从这场危机中走出来,就要从制度上彻底解决印钞票、满足企业赚钱要求的问题。企业没钱赚,市场经济就搞不下去。左小蕾文中提到的方法及目前的降息等一些列措施,总的来说,仅仅是对经济体补充资本的措施,这些措施无法解决企业赚钱的问题(也就是利润来源的问题)。市场需要的是利润,而不是资本。利润(钱)是企业生产不出来的,生产仅仅是赚钱的一种手段。只要有利可图、有钱可赚,市场不缺资本。
  货币名目主义者认为,货币是国家的创造物,印钞票是国家与生俱来的特权。由于政府允许用它发行的货币来交税,因此,毫无价值的纸币才得以流通。由国家发行一种无需担保、不必支付利息、不必赎回的纯货币,是满足市场经济赚钱要求的最佳途径。在经济形式不景气时,由国家发行这种纯货币,扩大消费需求,等经济形势好转以后,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国家可以通过加大税收的办法,收回这些货币。由于人们储蓄金钱的本性,很多纯货币是不必收回的。这意味着国家可以获得一大笔的铸币税收益。
  现在人们经常提到,由于我们在医疗、养老、上学、就业等各方面的保障不健全,每个人都需要自己储蓄一部分钱来应对自身的收入波动。目前的以负债形式发行货币的货币供应政策,根本就无法满足这部分货币需求――因为没有人愿意为别人负债、也没有任何人有能力承担这么庞大的一笔债务!这部分需求也是对纯货币的需求,也对应着一笔巨大的铸币税收益。
  按照德国经济学家虎博教授的方法估算,我们每年在铸币税方面的损失就高达2万亿之多。本人分析,这项损失可能更多,大致高达4-5万亿之多。如此天文数字的铸币税损失,是流失了的社会财富。如果能够拣回其中一部分用于改善社会福利,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左小蕾把我们的建议说成是“让政府闭着眼睛给钱”也是不妥的。钱,对于企业或个人,是一件大事,要靠劳动挣来。但是,对于具有印钞特权的国家来说,是一件再也小不过的事情。老百姓并不吃钱。钱,仅仅是一种维持经济正常运转的工具。如果国家能用发钱的办法,把经济搞上去,把社会福利提上去,何乐而不为呢?发了钱,工厂就会开工、工人就会劳动,经济就运转起来了。让政府发钱的物质基础,是我们有过剩的生产力。现在出口萎缩,几乎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大量的产能过剩。这些过剩产能都是政府印钞的物质基础。
  我们建议的发钱措施,绝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政策措施。我们认为,全民发钱应当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因为,赚钱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哪天企业不想赚钱了,发钱的政策也就可以停止了。只要企业想要利润、老板想赚钱,就要不断发钱,就具有不断发钱的微观基础。
  主流经济学并不研究赚钱,也不知道赚钱是怎么回事。但是,现实的经济学,要首先从理解“赚钱”二字的经济学意义上开始入门。
附件:左小蕾:“发钱”不能形成良性循环
  良性循环是经济发展的最佳状态,当消费这一环节出现问题的时候,提出发放消费券成了最直接的修复循环系统的办法,可这也正是很多人争论的焦点。 
  “消费券政策是一次性的短期效应,没有后续的投资和资金,不能形成消费――投资――生产――收入――再消费的循环,不能达到刺激经济恢复正常增长的目标。”左小蕾认为。在经济低迷、民间投资明显下降、经济增长缺乏持续动力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有13亿人口的中国,以刺激消费增长为目的、人人有份的消费券,可能使经济增长缺乏民间推动力,因而成为竭泽而渔的一次性短期经济行为。
  “我们还没有到那种地步,中国还有调控空间。”左小蕾说,“我们很多人都老想着政府闭着眼睛给发钱,这种思想是很不好的,而且发消费券都是一次性的效应。换句话说,中国经济并没有恶化到必须超常规扩大财政赤字,靠印钞票来发放消费券维持经济运行。”
  虽然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呈下滑态势,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风险也存在。但中国经济并没有处于所谓“流动性陷阱”的困境,货币政策还有调控空间;特别是前几年经济增长增强了国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只要政策更有效率地使用财政资源,比如说有效利用4万亿元政府投资,拉动民间投资而不是排斥民间投资;大力启动农村消费、改善城市消费结构;稳定一般消费品出口,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在有序恢复正常运行的同时,开始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
&&& 据《中国产经新闻报》
发件人:&中国经济与民族产业网 www.mzcy.cn& &&&
18:17:26 +0800 收件人: &&Undisclosed-Recipient:;&@263.net&
抄送:标题: 中国经济与民族产业网www.mzcy.cn(09-1-8 岳健勇:走出“无技术工业化”的陷阱
& 【提要】 ①
几年前中国已开始发生经济危机。累积至今,通过制造业的萧条、地产股市泡沫的破灭、通货膨胀、大规模失业等形式全面表现出来。 ②
中国发生的实体经济危机,表明中国工业化水平的低下,因而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实际上不仅超过当年的日本,也远远超过今天的美国。 ③
中国加入全球化、实行激进的经济自由化的后果是堕入了“无技术工业化”的陷阱。没有制造业的现代化即工业化,中国无法成为真正的世界大国。
中国可以利用当前西方市场信心极度脆弱,寄希望于中国为其脆弱的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以及中国大笔订单挽救其不景气的高技术产业之际,要求就中国入世条款重新谈判,争取彻底废除不利于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全部规定,摆脱“无技术工业化”的困境。
走出“无技术工业化”的陷阱
两年多以前,西方有学者预言,下轮金融危机将发生在发达国家,并很快会扩展为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理由是,金融自由化创造出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工具并引起资本大规模跨国流动,必将大大超出政府的监管能力,从而可能因某个时点金融产品投资的失败而引发大范围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证实了这一判断。
的确,金融自由化使得在英美模式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虚拟经济财富积累要远远高于实体经济,从而使现代资本主义越来越朝着赌博资本主义(casino
capitalism)方向演化。迄今,美国金融危机已波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信心崩溃,西方国家政府推出种种金融拯救方案,暂时稳定了金融局势;但严重的金融危机迫使企业开始陆续大规模裁员,从而打击了消费者信心,日本和德国率先宣布进入经济衰退。在金融危机发源地的美国,经济危机已波及实体经济,进口需求明显下降。12月初,美国正式宣布进入经济衰退。外部需求的大幅下降使中国外向型经济面临巨大压力。
与美日不同的是,中国发生的是实体经济危机
国内有观点认为,中国当前的经济困难是由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造成的。但笔者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的直接冲击有限。因为国内金融衍生业务刚刚起步,衍生品种类少、业务复杂程度低;国内银行业对国际金融衍生品的认识有限,海外投资规模很小,在美国次贷危机中遭受的损失不大,因而没有造成国内银行业重大危机和信贷能力下降。国内信贷收缩是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结果,与国际金融危机并无关联。信贷紧缩使国内中小企业贷款更加艰难,很多企业资金链断裂,经营发生极大困难。与此同时,从2007年年初以来,中国出口产品因质量问题屡遭国际抵制,给国内制造业造成严重后果。可以说,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某些不利影响,却不是当前中国经济危机的根源所在。
美国此次发生的经济危机是虚拟经济危机,实体经济因金融业损失惨重受到一定影响,但实力犹在。部分企业面临破产重组,主要是因为管理不当和经营成本过高而导致竞争力下降。然而,就实体经济整体而言,美国仍然保持了最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其宏观经济稳定性和综合竞争力依然居世界前列。因此,当前的金融危机无论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危机产生的国际后果上,与1929年的大萧条均不可同日而语。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起源于金融危机,而后蔓延到实体产业,最终酿成全面经济大萧条,引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危机。而这次经济危机发生的范围有限,而且,有关国家出于对历史教训的记取,不会再采取以邻为壑的国家主义经济方针,而是通过现有的国际机制加强合作,共同克服经济困难,如不久前在华盛顿结束的G20首脑会议,就重申了共同捍卫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原则。
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经济危机的实质是实体经济危机,即制造业危机。其实在几年前,中国已开始发生经济危机,累积至今,通过制造业的萧条、地产股市泡沫的破灭、通货膨胀、大规模失业等形式全面表现出来。造成中国制造业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利润极低、几乎无利可图的低技术制造业无法承受人民币升值和通胀造成的刚性成本压力。
从表面上看,中国经济危机的起源与1980年代末的日本存在相似之处,即都是因本币升值而引起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所致。日本作为高度工业化国家,其制造业有足够的手段化解日元升值带来的成本压力,即所谓的“产业空心化”。日本产业能够大举对外投资的基础是拥有一流的制造业技术,因而,日本并没有出现制造业大批破产的情况,而是借助日元升值积累了庞大的海外资产。
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制造业大多从事价值链低端环节的生产,严重缺乏创新能力,其唯一的竞争优势就是劳动力的廉价。从事低技术生产的中国制造业对外不具备议价能力,对内则对成本变动异常敏感;过低的利润空间使制造业无力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实现产业升级,以平衡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因而根本不具备“走出去”的能力,除了倒闭就只有迁移到成本相对低廉的中西部地区。
日本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发生的经济危机表现为金融地产的泡沫,制造业丝毫未受影响。日本能够在泡沫破灭后承受10余年经济衰退的基础,就在于强大的实体经济,即现代化的制造业。而中国经济泡沫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制造业的危机有关,郎咸平对此有精辟的分析。中国发生的实体经济危机,表明中国工业化水平的低下,因而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实际上不仅超过当年的日本,也远远超过今天的美国。
激进的经济自由化政策,致“中国制造”堕入无技术工业化陷阱
中国之所以出现与日本完全不同的情况,而具有虚拟经济泡沫和制造业危机并存的全面经济危机的特征,其根源在于中国在过去三十年经济改革中发展模式的错位。作为一个经济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全力追求经济增长,却忽视了最核心的发展问题――工业化。在经济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尚存巨大差距的时候,为实现经济增长这一压倒性的政治目标,在发达国家的压力和诱导下,中国采取了激进的经济自由化方针,对贸易和投资实施大规模开放。中国经济的全球化造就了外资全面的竞争优势,导致本国产业完全被挤压到价值链低端,只能发挥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从事低技术生产,因而无法进行资本和技术积累实现产业升级,始终处于国际分工的底层。
韩国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人均年收入不足100美元,甚至比当时的许多非洲国家还要贫穷,但韩国通过国家主导工业化的“发展型国家”模式,仅仅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工业化,跻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而中国经历了30年经济高速增长,迄今工业化仍进展缓慢,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大多不能掌握,只能依赖进口――中国经济的现代化程度,更多是由外资产业而非本国产业来体现。虽然中国对外贸易连年顺差,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但中国本国产业的高技术进出口却持续逆差。
因此,加入全球化、实行激进的经济自由化的后果是――导致中国堕入了“无技术工业化”(technologyless
industrialization)的陷阱。“无技术工业化”的表现形式就是中国经济对外资和海外出口市场的双重依赖,这必然加剧中国经济的弱质化和结构扭曲。笼罩在无技术工业化阴影下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所必然付出的代价,就是中国的生态和资源过度透支,就业危机愈演愈烈,追求自由贸易的热情屡遭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嘲弄。无技术工业化,恰恰是经济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试图通过激进的经济自由化方式实现工业化的逻辑后果,反映出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双重效应:一方面,刺激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通过经济自由化的国际制度框架,阻碍中国制造业的现代化。无技术工业化所产生的后果一目了然――被全球化的国际制度框架牢牢锁定在国际分工最底层的中国,无论维持多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始终无法实现技术赶超――在世界经济中,中国充其量只是制造业装配大国,却绝成不了制造业强国。
中国制造业的严重危机表明,全球化刺激中国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迄今已释放殆尽,无技术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经济的拐点已经出现。全球金融危机只不过是加剧了中国的经济困难,只是与中国经济增长临界点的出现在时间上巧合而已。
那么,中国经济下一步将走向何方?当前国内经济学界和政策部门的应对思路,其实还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框架内打转,无论是为“市场换技术”的失败巧言掩饰,还是就事论事地谈论如何扶持中小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云云。这些说辞对于解决中国经济危机完全是隔靴搔痒――因为当前的实体经济危机是源于中国经济结构自身的脆弱、以及全球化对中国脆弱经济结构的制度性强化。
当然,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中国自身,这可以追溯到中国体制上的固有弊端。如果不努力改革国家体制,建立真正有利于本国产业自主创新的机制和氛围,如果不正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工业化造成的制度性遏制,而继续不计代价、一味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那么,中国的经济危机只会愈演愈烈。
克服当前经济危机,必须重新构建中国发展模式
事实上,当前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从本质上讲纯属治标性应急措施,而非根本性的战略调整。1930年代的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通货紧缩的形势下通过增加公共投资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以促进社会就业和消费的宏观经济干预措施。这种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方针尽管对症下药,但真正导致美国完全走出经济大萧条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巨大战时需求。中国在1990年代中后期出现持续的通货紧缩,虽然中国政府通过政治强制动员勉强实现了8%左右的高速经济增长,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很低,因而世人普遍感觉到的不是经济的繁荣而是萧条。中国政府采取了类似凯恩斯主义的积极财政政策,在3年多时间里投下数万亿元用于公共工程建设以拉动内需,却并无显著成效。
真正扭转经济颓势的,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同时伴随着以放松银根为标志的货币政策的全面宽松。这是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正面效应,也是不少人不假思索拥抱全球化的原因所在。但此前的中国经济不振,无论从逻辑上还是经验上,都不能简单归结为经济的不够开放,否则,既不能解释日/韩或更早时期的美/德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无全球化之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
globalization)的成功,更不能解释今天中国经济的困境。因此可以说,全球化一度缓解了中国经济的困境,却造成今日中国经济更大的困难。
笔者认为,中国政府现今出台的庞大经济刺激方案,其实并不触及实体经济危机的根源;其长期效果如何,是值得怀疑的。笔者以为,如今的中国经济既然已到拐点,则亟需战略性方案以适应变局。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适合在通货紧缩状态下实施,如果不能有效带动民间投资,投资公共工程对于解决社会就业作用则十分有限。而通货膨胀恰恰不利于企业扩大投资,在此情况下,放松银根、增加政府支出,有可能加剧通货膨胀,从而使下游制造业面临更大生存压力。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有趋向滞胀的危险。中国政府为了维持经济持续增长以应付愈益呈现爆炸性局面的社会就业危机,不惜放弃反通胀目标,也恰恰说明了目前的经济危机已经发展到危及社会稳定的严重程度,为此不得不“两害相权取其轻”。
4万亿元的刺激方案,确实在国际上引起了震动。但西方国家为之欢欣鼓舞的原因在于――中国庞大的公共工程建设,将为这些国家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带来机会,从而拉动西方经济的复兴。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中国工业化的落后。而此前,中国表示愿与美国共渡难关,其动机实际上还是为了最终推动国内劳动密集型企业扩大向美国市场的出口――这些措施,实际上仍然是在沿袭“无技术工业化”的发展思路。
中国无论在地理、人口规模,还是在既有的经济规模和市场潜力上,都是大国,这在国际政治经济上与小国存在本质的差别。这差别意味着中国在经济外交上大有可为――利用自身“大国规模”的先天优势,争取最有利的国际制度环境,是完全可能的。事实上,无论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还是中国的制造业危机,均从不同方面显露出经济全球化神话的破产。
人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反思过度的金融自由化对其长期利益的损害;美国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全球化程度是最高的,彼此间贸易和投资几乎完全开放,其前提在于两大经济体的经济技术实力相当,但各自在关键的高技术领域仍对本国产业不遗余力加以扶持:如欧盟对空中客车的倾力支持,就屡屡被美国指控为不公平竞争,但欧盟置之不理。又如韩国和台湾(地区),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完成了工业化,所遵循的并不是自由市场原则和比较优势的逻辑,而是依靠政府对市场的有效指引和驾驭――这与华盛顿共识所鼓吹的放弃政府干预,由市场自动实现均衡的原则是完全相悖的。美国尽管不喜欢韩国和台湾(地区)这些反自由主义的做法,却出于冷战的现实予以默认。因此,把台湾等新兴经济体实现工业化说成是“比较优势战略”的胜利,不符合基本的历史事实。
对中国而言,没有制造业的现代化,即工业化,中国无法成为真正的世界大国。国内经济最发达的东南沿海各省,在此次空前严峻的经济危机中,深受产业落后之累,实现产业升级的愿望也最为强烈。但问题是,如果不通过政府外交改变阻碍中国产业现代化,亦即“无技术工业化”的全球化国际制度环境,如果没有中央政府对本国制造业统一实施富有远见的产业指引,而仅凭地方政府一地之力,无论其付出何等努力都将注定是徒劳的。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假如把产业升级仅仅理解为继续在传统“招商引资”的基础上引入所谓高技术的外资企业,而不是倾力于培养提高本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则是对产业升级和工业化的极大误解,也将导致中国工业化方针的战略性调整丧失宝贵时机。因此,要克服当前的经济危机,必须重新构建中国的发展模式,首先必须摆脱全球化对中国工业化的制度性制约。这在当前的形势下是完全可能做到的――
中国可以利用当前西方市场信心极度脆弱,寄希望于中国为其脆弱的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以及中国大笔订单挽救其不景气的高技术产业(如尖端机械设备)之际,要求就中国入世条款重新谈判,争取彻底废除不利于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全部规定,特别是作为中国入世主要附加议定书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TRIMs)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暂停实施《政府采购协议》(GPA),迫使西方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取消特别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措施,等等。同时,中国应积极发挥大国作用,在世贸组织多边谈判中主动设置日程,提出恢复原关贸总协定(GATT)因照顾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而特别设立的“特别差别待遇”(SDT)。
中国这样的主张,不但不会破坏全球市场,反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这样的做法既出自中国自身利益,也顺应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要求,必将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外交的成功也将为国内体制改革创造条件,由此构建真正有利于中国文明进步和经济现代化的新型发展战略。
发件人:&hemaochun& &&
11:55:11 +0800收件人: &&, 抄送:标题:感谢,
各位亲友,近日网上有些误读本人1月2日杭州讲话。周六的《南华早报》和今天的《环球时报》已公开发表讲话原稿要点恢复本意。谢谢关心。何茂春
对金融危机不必过分悲观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经济外交研究中心联合研究金融危机处理课题组副组长 何茂春
2009年1月2日
不一定是“百年未遇的金融海啸”
这次由金融制度缺陷而产生、由次贷诱发的金融危机,迟早要来,早来或许比晚来的损失更小。有人认为,这是“百年未遇的金融海啸”,意即超过1929年经济危机的破坏力。这种说法暂时无法得到令人信服的定论。1929年的危机与当下危机有许多不可比性:一是来势不一样;二是深度暂时不一样;三是危机引发地美国的影响力、破坏力、控制力、协调力、恢复力不一样;四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包括中国)的作用不一样;五是国际组织的干预力不一样;六是各国合作态度不一样;七是贸易战引发军事战争的规模也不一样。因此,学术界多数认为,这只是1945年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中国可能是受冲击较小和较早走出危机的国家之一。
对中国受灾企业影响不一
全球化时代下的这场危机,任何经济体都难独善其身。对中国受灾不同的企业来说,大约有六种不同的影响:一类是极少数国际化水平高、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对这些极少数企业来说,危机只有利没有弊。个别幸运企业,或许还有妙不可言的商机。它们先可抄底企业股权,后可抄底资源物资。国内国外皆有机会,成为这次危机的极少数幸运儿。二类是可以通过合纵连横才能形成有综合竞争力的企业。它们有一定扩张力,但实力有限,靠联盟才能形成合力。但在纵横捭阖中变数很多,是否能成为胜家也很难预料。三类是靠收缩战线才能苟活的企业。中小企业多病缠身,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也难生存。但一些企业可以断尾、断腕而自保,把原来的四面出击变成集中优势兵力应对。四类是靠改变生存方式而存活的企业。有的行业可以生存,但这个行业的弱势企业无法生存。勉强支撑会耗尽元气,有适当机会,这些企业可以转行。在动物世界,野牛是否可以活下来不一定非要战胜狮子,跑得比别的牛快就行。五类企业是可以不改行,但可以坚持一段再决定方向的企业。这类可采取“冬眠”而不必候迁的方式熬过危机,压缩规模,坚守待变。六类企业是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企业,应考虑如何被人兼并收购、安乐歇业的问题。企业家不一定总有企业,歇业前要合法打发利益关系人和员工,合法停业。
2009,中国企业转危为机的对策 
没人能精确预测这次可能是“U”字型的危机将延续多久。但是,各国的拯救行动也并非全部是无效行动。奥巴马的“新政”即将出台,人们可以期待,不必过分悲观。就2009年企业转危为机的对策,笔者有如下“五本”看法:
“质本”。以质为本,不给竞争对手以技术壁垒的口实,不仅是竞争的需要,也是安全的需要。当今国际市场上一流企业卖质量标准。国际公共标准、专业标准、公平竞争标准、社会责任标准等应是企业的常抓不懈的工作。
“形本”,即商标、宣传、广告、知名度和信誉度战略。中国企业要有国际化的商标标识,如有必要,需要在各类“商标国际化”的注意事项下尽快到境外注册。到目前为止,境外非法注册中国使用在先的商标不下十万。通过司法诉讼讨要回来的不超过十个!
“资本”,即扩大规模。这次金融危机使得外国资本对中国市场增加了投资信心。中国企业国际融资的渠道也会扩大。一些中小企业的出路之一是,尽量把自己变为不再是“中小企业”。
“知本”。当前在中国的知识产权侵犯问题,既有中国企业侵害外国的,更有外国企业侵害我国的。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国际知识产权争端不断上升。对此,中国企业要量力而行地合理创新。
“人本”。“以人为本”不能只是企业口号,而要变为企业对员工权利、尊严和劳动报酬等具体的制度当中,长期指望劳动法、环保法不严格执行而苟活的企业最终是要吃大亏的。
总之,中国各类企业面对危机要高度重视但不必悲观。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有得有失,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有利有弊。得失不可等同于利弊。融入全球化是任何经济体几乎没有选择的选择。我们只能适应全球化,全球化不能适应我们。
 (作者是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经济外交研究中心联合研究金融危机处理课题组副组长。本文是作者2009年1月2日在杭州某次会议的演讲稿,经本人同意后文章有删节。)
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对策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经济外交研究中心联合研究金融危机处理课题组副组长 何茂春
2009年1月2日
这次由金融制度缺陷而产生、由次贷诱发的金融危机,迟早要来,早来或许比晚来的损失更小。这次危机学术界多数认为这是1945年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所以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迎接挑战。有人认为是“百年未遇的金融海啸”,意即超过1929的破坏力,暂时似乎还无法得到令人信服的定论。
1929年的危机与当下危机有下列不可比性:一、来势不一样;二、深度暂时不一样;三、危机引发地美国的影响力、破坏力、控制力、协调力、恢复力不一样;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包括中国)的作用不一样;五、国际组织的干预力不一样;六、各国合作态度不一样;七、贸易战引发军事战争的规模也不一样……
这场危机对各国都有巨大冲击,对中国同样有巨大冲击。全球化时代,任何经济体都难独善其身。不过,中国所遇到的负面影响,短期看来虽然不如其他大经济体那么多。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如果没有更加合理的金融预警机制和经济法制保障,未来更大的危机可能来自我国这个潜在的世界经济和金融大国。尤其是中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后,逐步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已是大势所趋,我国金融服务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潜在风险在加大。 
1929世界经济危机实际上在二战结束后才彻底结束,美国在危机初是经济超级大国,危机中美国不断自我完善危机结束后成为政治超级大国。这次危机美国可能改变其近年来的一些金融痼疾。这次金融危机给美国和其他金融大国的警示和教训有很多,对融入全球化后的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对避免将来更多更大危机,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这次危机对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影响有所不同。对政府来说,前三十年的经验不能全部用于未来,但坚持金融主权的方向不能变,坚持经济法制与民主改革的方向不能变。
&&& 对中国受灾不同的企业来说,就有六种不同的影响:
一类是极少数国际化水平高、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对这些极少数企业来说,危机只有利没有弊。个别幸运企业,或有妙不可言的商机。它们先可抄底企业股权,后可抄底资源物资,国内国外皆有机会,成为这次危机的极少数幸运儿。中国和外国都有这样幸运的少数企业。但是,大有打的难,企业发展有起有伏,日本一些企业在美抄底的教训应当汲取。且下次危机是否同样幸运,看其是否不断进取。
二类是可以通过合纵连横才能形成有综合竞争力的企业。它们有一定扩张力,但实力有限,靠联盟才能形成合力。但在纵横捭阖中变数很多,是否能成为胜家也很难预料。
三类是靠收缩战线才能苟活的企业。中小企业多病缠身,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也难生存。但一些企业可以断尾、断腕而自保,把原来的四面出击变成集中优势兵力应对。
四类是靠改变生存方式而存活的企业。有的行业可以生存,但这个行业的弱势企业无法生存。勉强支撑会耗尽元气。有适当机会,可以转行。在自然的动物世界,野牛是否可以活下来不一定非要战胜狮子,跑得比别的牛快就行。
五类企业是可以不改行,但可以坚持一段再决定方向的企业。这类可采取“冬眠”而不必候迁的方式熬过危机,压缩规模,坚守待变。
六类企业是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如何被人兼并收购、安乐歇业的企业。企业家不一定总有企业,企业消失前要合法打发利益关系人和员工,合法停业,自己抽身休息学习、到跨国公司和大企业就业,部分或全部接收他人并购,也是很好的过渡。
没人能精确预测这次可能是“U”字型的危机将延续多久,从2008年亚欧峰会、G20峰会、APEC峰会等国际联合战胜危机的协商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希望。各国的拯救行动也并非全部是无效行动。奥巴马的“新政”即将出台,人们可以期待,不必过分悲观。
经济危机使中国企业面临更加残酷的国际化竞争。2009年中国多数企业不仅发展困难,且国际贸易摩擦会不断增加,中国制造的产品在这次危机的后续贸易战中将举步维艰。我对企业转危为机的对策有如下“五本”看法供参考:
――“质本”。以质为本,不给竞争对手以技术壁垒的口实,不仅是竞争的需要,也是安全的需要。当今国际市场上一流企业卖质量标准,我国企业海尔、远大等均有卖质量标准经验。可是,我国许多企业并无质量意识、认证意识和国际化质量战略。每年大量的被退货的产品使很多中小企业极为艰难。国际公共标准、专业标准、公平竞争标准、社会责任标准等应是企业的常抓不懈的工作。
――“形本”,即商标、宣传、广告、知名度和信誉度战略。首先要有国际化的商标标识,如有必要需到境外注册,不可迟疑。到目前为止,境外非法注册我使用在先的商标不下十万。通过司法诉讼讨要回来的不过十个!商标国际化应注意几点:一是不可简单用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我们读起来顺,他国人读起来不一定顺。笔者的名字用汉语拼音外国人读起来就有些拗口,而且He字读起来引起歧义:他!二是不能伤害他国民族尊严和宗教禁忌;三是要多咨询国际人士的意见;四是不能触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红线;五是不必哗众取宠、故作奇形怪状。
――“资本”,即扩大规模。企业扩张有专业化扩张和多元化扩张等。规模在多数情况下与企业安全成正比。这次金融危机使得外国资本对中国市场增加了投资信心。资本的“嫌贫爱富”和喜欢逃避风险的“天性”可能会使外资对中国的“四万亿”效应增加“搭便车”兴趣。金融服务业的全面开放和这场危机使中国企业利用外资的可能性加大。企业国际融资的渠道也会扩大。中国受危机打击的程度相对较少也会相对有利于外资来华和中国企业海外融资。一些中小企业的出路之一是尽量把自己变为不再是“中小企业”。
――“知本”。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一要看好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当前侵害知识产权在我国既有我国企业侵害外国的,更有外国企业侵害我国的,还有外国企业在我国侵害其他外国的,也有我国企业在海内外侵害其他我国企业的。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国际知识产权争端不断上升,外国乘机刁难我国政府甚至告上国际法庭。二要量力而行地合理创新。
――“人本”。多哈谈判近期可能重启。如果顺利结束,其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的新规则会对我国中小企业提出严重挑战。所以,“以人为本”不能只是企业口号,而要变为企业对员工权利、尊严和劳动报酬等具体的制度当中,长期指望劳动法、环保法的不严格执行而苟活的企业终究是要吃亏的。
金融危机对各国、各行业、各社会群体的影响是不同的。中国可能是受冲击较小和较早走出危机的国家之一。保持信心不只是口号。中国的拯救经济的实力和潜力暂时位居前列,各国对中国多有期待。
融入经济全球化,有得有失,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有利有弊。没有入世七年来给中国年均11%的经济增长率,现在战胜危机的官方、企业、民间的积累与储备就无从谈起。另外,在全球化的今天,不融入全球化何来一利,反之何来一弊?故得失不可等同于利弊。融入全球化是任何经济体几乎没有选择的选择。我们只能适应全球化,全球化不能适应我们。
&& (根据作者2009年1月2日讲话记录整理,有删节,经本人同意。)
和谐社会要有建和谐媒体
――“人咬狗才叫新闻”有感
媒界流行: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那也得分人。二十年前我在布达佩斯见一老汉在布达山上遛狗,狗穿着花衣服,不一会儿,狗跑,老汉拽,绳子和狗衣服搅在狗脖子上越缠越紧,老汉用手解不开,情急之下,只好用牙去给狗解绳子,不小心咬疼了狗脖子,狗大叫,老汉乐。我据此写了一篇“狗咬人”的精彩见闻,先后投了十次稿,居然无人愿意发表!郁闷。  
如今俺没说过的活也被人炒,俺知道,俺快“出名”了。和谐社会要建和谐媒体。近闻某名人又将记者踢伤,记者告名人,名人想赔款私了,记者不干。又告。名人坐牢,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报复记者。感叹之余发表愚见如下。
本人不是名人,但当过记者,深知媒体这个舞台,啥角色都需要它来演戏,舞台当然也需要演员。媒体靠什么为生?羊毛出在羊身上呗。 我的老师魏艾戏说媒体属于“制造业”。细想还真是!这是什么产品都能制造的产业链!透明度提高,开放文化市场,媒体行业市场准入门槛放低,竞争异常激烈。当年许多媒体呼吁扩大开放,现在媒体多如牛毛了,媒体自己傻了吧。虽说三百六十行多半是能管媒体的婆婆,但媒体变“坏”,
原因主要不在婆婆,是其他姐妹媒体逼的――这叫竞争。
现在笔者既不是名人,也不是记者,只是一名普通老师。但也差点几次被媒体打造成了“名人”。说来有趣,供大家一乐。
一次被采访,一记者朋友问:“您走了这么多地方,您觉得我们广东女人怎样?”我自以为聪明,说:“广东女人好哇,有很多可取之处!”当夜网站头条新闻是:“清华名嘴何茂春教授认为广东女人最可娶!”全国除了广东,几乎所有外省的女性回帖骂我“没眼力”。江浙女性回帖:“何教授吃不到葡萄说荔枝甜!”广东人回帖更来劲:“这教授不知检阅了多少本省女性才得出这一结论!”令人哭笑不得!
当老师不易,有时一连要讲五天课。谁五天之内如果不讲错一句,那他就不是人。讲错了没关系,回头纠正就是了。可是如果被台下记者朋友幽默一把,你就吃不了兜着走了。一次,讲中日可成为
“东亚合作的轴心”,因为那一段时间老批判布什的“邪恶的轴心论”,脑子里一直在批判布什的话,此时竟把这中日两个伟大的国家也说成是“邪恶的轴心”,台下哄笑,我立即纠正。不料台下实习记者当晚将口误搬上网,被我及时发现,请求撤掉了。
有人认为记者不可以断章取义。笔者不以为然。笔者当记者时,就知道媒体空间十分狭窄,文章必须精炼,到总编处更要精炼。哪词哪句更重要?观众读者是上帝,编者是天使,讲话人只能多担待一点。谁要你长篇大论一大堆。我当年当记者时可能也干过把别人的话移花接木、断章取义、但无伤大雅的勾当。今天被人偶尔无伤大雅的作弄,只好会心一笑。理解万岁!一次讲到专制时我用太监做例,不料有文章说我用太监例子讲女权。啼笑皆非。提醒读者观众,很多“名人名言”是“制造业”制造出来的,跟“名人”、“名嘴”没关系。 
最近本人又差一点当了一回大“名人”。几天前一次论坛主办方疏失,把本人的头衔“联合研究金融危机处理课题组副组长”误写成“联合国金融危机处理课题组副组长”!我的职称连升十级!有朋友又把本人关于金融危机的后果十分严重但也有极少数中国企业获得妙不可言的扩张机遇讲话压缩得几乎成了“何茂春认为金融危机对中国妙不可言”这一句“标题炸弹”。另有朋友还把这篇讲话归入“著名人士雷人言论盘点”,引来网上惊声一片。更郁闷的是有朋友还支持我这根本不存在的“高论”!只好翻出讲稿提纲,供网友重新批判。
有人请媒体帮忙出名难,可是有人想不当名人也难。有的名人没出名先给自己弄点绯闻,成名后又想让媒体报喜不报忧,哪儿能那么随心!媒体让人一夜成名,也让人痛不欲生。媒体“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自古亦然。媒体捧红了阮玲玉,也逼死了她。 
这就是信息时代,媒体是一扇舞台,一串工厂,一堆名利场,一排绞肉机。现代社会,人离开媒体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有人说“珍惜生命,远离媒体”,笔者未敢苟同。
笑话曰:一次法国人说法国能把牛变成罐头,美国人不服输,说美国能把罐头变回成牛。去年有一位名人朋友吹牛说:“我能把你从普通人打造成名人。”我更能吹,说:“这叫什么本事!我能把你这个名人打造成成普通人!” 
&&&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媒体,和谐万岁。
发件人:&binstormrice& &&
10:45:03 +0800收件人:&&抄送:标题:统一社保体制,实现社会和谐
将公务员退休保障纳入社保
――两会期间献给国家领导人建议
广州 刘卫敏
中国社保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养老体系的双轨制造成的。中国社保最根本的问题是,从一开始它就没打算成为一个覆盖整个社会的保障体系,而只是为被排除出由国家财政支付费用的养老体系的那些人做的政策性安排。开始是适用于国企职工,后来扩大到那些从来没有机会被纳入国家养老体系的其他人群。而决定这个体系的规则和命运的则是自身利益与社保体系并无直接关系的官员。
改革开放之初,城市就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国营企业职工。他们工资很低,但相当有保障。从其中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在职和退休人员的公费医疗(基本全额)和退休金(不低于退休时工资的70%)来看,国企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样,工资-福利体系是由国家来统一经管,费用由?
普旱#ㄎ颐遣环两
八十年代中后期以后,随着国企经营管理制度的改革,如以厂长、经理责任制为代表的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等,国家实际上把对原国企职工的福利责任推给了企业。九十年代实行“政企分开”,尤其“行政划拨、资产重组”过程中导致政策性失误,国企的问题突出起来,造成很多企业和职工失去保障,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国企承受的社会成本和人力成本过高的问题。也就是说,国企无法按照原来的标准供养包括退休职工在内的职工,也没有财力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只好默许“各村出自己的高招”。一时间,提前退休、内退、下岗、待岗甚至还有轮流上岗五花八门,尤其是一些国企集中的老工业基地,与国企职工有关的社会问题十分严重。直到今天,一些地方政府最头痛的还是和前国企职工有关的问题。
在国企业职工举步维艰时候,党政机关公务员却一枝独秀,2008年的中国,全国公务员普遍加薪,各大城市平均上调一千二百元,尤其金融风暴来临,公务员加薪美其名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而企业职工就得减薪、下岗,农民工就得失业回家?可以说是荒唐绝伦!公务员成为了中国最稳定最富有的高收入群体,而企业职工近几年在经历了政企分开、行政划拨、分流、下岗、轮岗、失业、退养等一系列“改革”新名词的摆布之后,被随意宰割。公务员享受终身制待遇,退休后将由国家直接负责退休金的领取。而在职工人退休后的退休金则美其名曰由社会保障机构负责。公务员根本就不用考虑自己的工作是否得到公民的认可,他们既是政策制定者、也是实施者,任凭市场经济急风暴雨,都影响不了公务员队伍,
因为他们在体制内,一个萝卜一个坑,无论调到什么部门都带着体制内的特权。目前在大城市党政机关的公务员队伍,混十来年就自然晋升为科级、二十年后自然晋升为处级,或者享受相应待遇,而且还享有惠及全家的公费医疗,个别大单位设有价廉物美的公共食堂、幼儿园、甚至医院门诊、疗养院等等等等。
在这种局面下,尽管社保体系缓解了社会矛盾,但也使企业更大规模的裁员成为可能。虽然首先被纳入社保体系的是国企,但随着社会生活的需要,在许多地方社保体系基本上覆盖到各种经济体中的就业者和待业人员。这个体系是由国家兴办的,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省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补充政策和具体核定标准,县级政府主办,用收到现就业者和雇主缴纳的资金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收入不敷支出时由政府(首先是县级)财政补贴。这不是一个统一的社保系统,只是各个地方自成体系的社保。
社保体制从建立开始就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这个问题的由来是在国家财政统一负担体制下,企业并不能通过提留建立起职工的退休与医疗基金,所以,退休职工进入社保体系时没有带来任何资金。也就是说,社保是从“空转”开始。前些年“两会”上还有人提出填补这个资金缺口的问题。但现在这种声音越来越弱,甚至在200
7年财政超收一万亿的情况下也没有听说拿出钱来填这个缺口。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决定这个体系政策和命运的人本身的命运却与该社保系统无关。因为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始终处在国家财政负担体系之中。这种地位和立场的不同就决定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政府官员认为,是在给老百姓做好事,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恩赐”,无法理解老百姓为什么不感恩戴德。老
百姓,尤其是国企老职工则认为,原来大家都给国家打工,现在你们把我们甩了!其实医疗体系的改革难以见效也是同样的病根。
这样的制度安排,虽然中央和省级政府可以避免直接面对关于社保难缠的问题,但钱毕竟要地方出,政策执行上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首先是放任国企,后来又被地方政府绑架。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某省属国营农场,90年代就不参加省农垦系统社保统筹,只在当地给干部和事业编制人员上社保。不按国?
夜娑ǜ诵葜肮し⑼诵萁穑吭轮桓氖嘣巴搜选保槐ㄏ魏我搅品选?/SPAN&2003年,退休职工已有5000多人,职工退休生活实在难以为继,遂集体上访。恰好劳社部等下发了国营农垦企业全部纳入社保的通知。2004年省里下文把这个农场交给所在县级市属地管理,但省财政没有给任何补贴,还拒绝了市级财政免除向省里上缴社保统筹款的要求。该市遂自说自话,规定这批退休职工永远享受低保待遇。他们现在的待遇相当于比他们晚一些(有的真正只差1、2天)退休工友养老金的四分
之一左右。但无论向哪一级反映,都是被转回市里解决。他们实际上已成为市政府手中的“人质”,上级如果出面解决问题,就不可能只让市级承担省级欠下的陈年旧账。
社保体系存在许多问题,从技术层面几乎无法解决。决策者应该痛下决心,制定一个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纳入社保体系的时间表。事实上,世界各国的社保系统都是针对所有人。公务员另有一个财政负担的福利系统是“中国特色”,但很难说是“社会主义”。代表人民不是靠宣传?
湍鼙蝗嗣袢峡傻模砣嗣癖匦牒腿嗣裢士啵不寄选?/SPAN&继续保持养老、医疗方面的双轨制甚至多轨制,只会形成政府收入首先保障的是官员们利益的印象。
在现在的体制下,中央政府的注意力除了建立全国范围的社保转移制度,更应该抓社保法规政策的统一。社保中各级政府都有一定权力制定一些规范性文件。对其中与上级规定不符的文件,利害关系人虽然可以在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复议时随带提出审查,但行政复议管辖决定了基本上是复议自己的作为。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制度还没有建立,可以先将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保、医保方面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作为试点推出。决策者应该知道,如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国家的统一就没有基础,听任下级政府与自己规定不符的抽象行政行为合法化,中央政府就会越来越没有权威。
我们经常说,党政干部是人们的公仆,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但现实生活中,为什么那么多人放着好好的主人不做,却千方百计争当仆人呢?显然这里有很多大的误区!不由得让人们深思:一个自称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但现实却是:谁都不愿意当工人、农民!工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