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浒q传 特殊项圈英雄的特殊图案有什么

【图片】转
小浣熊水浒英雄传大卡普卡特殊版本详解及辨识方法【无聊随便建一个吧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84贴子:
小浣熊水浒英雄传大卡普卡特殊版本详解及辨识方法
[b]声明:本帖系楼主原创作品,于日开始在卡友天空论坛连载,日发布最后一集宣告完结。卡友天空原帖见此:bbs.kask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7365 作者“景泰子孙”正是本人。近期多次受圈内好友之邀将帖子发到贴吧来,恰逢原帖刚刚发布完结篇,这里我就直接发个总集篇。除本帖外,本吧或其它食品卡相关吧中直接使用本帖图文而不注明转载信息的帖子(无论新帖旧帖)皆为盗版,如需转载请详细注明来源及作者,谢谢合作![/b]前言:相信成年之后玩卡的朋友,大多数都是从小时候收集小浣熊水浒英雄传大卡开始的,我当然也不例外。现在,一提到水浒卡,很多已经不再玩卡甚至当年都不曾收集过的朋友,都会一致地想到这套卡。统一公司的这套卡在当年曾经掀起的食品卡收集狂潮,就连我们的家长都记忆犹新,我们对此投入的精力财力更是无法计算。也正是这样水浒卡已经成为了永恒不灭的经典。2011年中旬的某天,我在家偶然翻出两套曾经收集的水浒卡,在淘宝上键入“水浒卡”之后,发现了很多家挂着的宝贝,看着宝贝链接中那一张张的图片,渐渐地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于是当下决定在个人收藏一栏正式加入水浒卡一项,从此便开始了与小时候截然不同的全新的集卡之旅。玩卡至今,虽然花了高于小时候很多倍的钱,但从中体验到了快乐,并且通过集卡也认识了很多的朋友。现在不比小时候只在本地拆面收集,我专门收集大卡,因为卡友和卖家们都分布在全国各地,自然就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的版本。早期先是学习过论坛的一些帖子(在此首先要感谢32mao),对我启发很大,之后经过自己观察收来的卡以及向一些卡友考证,最终总结出了一套关于特殊版本的详细版本区别,在此向大家仔细讲解一下,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b]注:本帖由于篇幅较长,将分多层楼发表。为保持阅读的连贯性,避免无关回复插楼,楼主会把在发布过程中的回复删掉,敬请谅解!
我们最常见的版本就是卡的正面背面字体都是完全统一的“细体(即‘隶变简体’)”版(其中宋江、卢俊义的正面是粗体除外),这种版本也是唯一一种出齐全套的版本,同时也是发行量和知名度最高的版本。那么在此之外,由于批次、发行地区的不同诞生的很多“特殊版本”,相信一些专门收不同版本的朋友对此还有或多或少的疑问,那么下面我就开始逐个介绍。注:如果还有朋友对于普卡的出厂顺序不甚了解的话建议先看此帖:bbs.kask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6 第一集:北方版分支----昆山版这一版本可以说是北方版本体系中最为特殊的一种,之所以这么叫并不是指仅仅在江苏昆山地区发行过的,毕竟我们山东地区也发行过,而且据我考证上海、浙江、江苏地区也都发行过。大家都知道,统一企业大陆分公司的总部在昆山,所以据我个人推断,这个版本名字的由来应该是指“昆山总公司最初发行版本”。正因为是最初发行的实验版本,卡片的字体以及四角大小并没有最终定下来,所以显得比较乱。但经过观察其实不难发现,这一版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小圆角”,也就是比常规的细体版“大圆角”裁切出的要小的角。那么,根据这一点找出来之后一共是前四代30张,算上“特别版”一共36张。下面开始详解------第一代12张,这一代的特征是正面“粗体(隶书)”,背面“细体”,卡四角都是小圆角:(点击可放大)卡的正面,字体是粗体,与常规的细体截然不同,对比一下,以公孙胜、林冲为例:这里有朋友可能会说,正面与南方粗体版不是一样吗?其实看下面的对比图你会发现虽然字体一样但扑克标却不同:卡的背面,先排除仅有的公孙胜的名字略小不说,最显著的特征是红色底的“水浒英雄传”白色五字与常规的细体也略有不同。昆山版的五字是顶端对齐,而常规的是居中对齐:最后总结昆山版第一代的辨识要领:“前粗后细小圆角五字顶端对齐”第二代6张,这一代正面的字体突然换成了细体,且背面依旧是细体,四角也是小圆角:卡的正面,除了小圆角之外,与常规细体最显著的区别是扑克标要小一些:卡的背面,与第一代一样,白色五字顶端对齐,以扈三娘为例:最后总结昆山版第二代辨识要领:“小扑克标小圆角五字顶端对齐”
第三代6张,这一代的正面又换回了粗体,背面也换了一种全新的字体“斜粗体(魏碑简体)”,并且出现了两种扑克标版本:卡的正面,两种粗体除了扑克标字母不同以外其余都一样(徐宁特例,特别版没有扑克标的K),还是小圆角,加上常规细体对比一下,以徐宁、戴宗为例:这一代的两种粗体,第一种是非常特殊的扑克标字母(昆山版前两代和南方粗体版都不是这种字母),而另外一种的字母却与常规细体的是一样的,与常规细体版一起对比一下:与南方粗体版的扑克标字母的不同见下图对比,以徐宁、戴宗为例:卡的背面,两种魏碑简体基本完全一样(除了人物小传的字:小扑克字母的粗,大扑克字母的细),五字依旧是顶端对齐,且人物能力条和排名号码的数字是另外一种。与常规细体的对比:与南方粗体版的对比:最后总结昆山版第三代辨识要领:“前粗后斜粗小圆角五字顶端对齐”
第四代6张,这一代卡依旧是小圆角,但正面和背面字体都换成了细体,扑克标也与细体版一样,并且背面的五字改成了居中对齐。由此可以看出从这一代定下了以后的常规细体版版式标准:这里需要注意的事,小圆角并不是“直角”,因为直角卡只出过这一代的6张,就是大家常说的塑料卡:注意看,“小圆角”并不是“直角”,因为直角卡只出过这一代的六张,就是大家常说的塑料卡:卡的正面,这一代与常规细体的区别只有小圆角和画面颜色略浅:卡的背面,与正面同理,五字也不再是顶端对齐,与细体完全一样:最后总结昆山版第四代辨识要领:“前细后细小圆角”注:经本人向好多位广东卡友求证,这一代的昆山版在广东也发行过。至此,昆山版普卡也画上了句号。之后的批次就统一换成了大家最常见的常规细体版。
小浣熊水浒英雄传大卡普卡特殊版本详解及辨识方法 第二集:南方版分支----两广福建版(1)·前后粗体版首先,以广东、广西、福建地区为主要发行地区的纸卡版本,一般被大家称作“南方版”。而“南方版”发行过的细致版本又分为“前后粗体版”、“前细后粗版”和“前后细体版”三种。那么这一集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前后粗体版”。顾名思义,这一版本的正面和背面字体都为“粗体(隶书)”,也是其所在地区发行量最广和最常见的版本,据考究为南方版纸卡的初版。这一版本正面背面的粗体字与北方版常规细体版的细体字,差别一目了然,以扈三娘背面为例:正面的字体也可通过下图看出很明显的区别,而且不只是字体,画面大小/修图裁切也不相同,以其中最为明显的两个--扈三娘和雷横为例,人物有大有小:由于大部分人物画面大小区别并不是很明显,所以下面还是以字体区别来介绍。通常情况下看一下卡的背面就能看出哪张是粗体。但是,如果有些情况下只能看到正面,前三代就比较容易与正面同样是粗体的昆山版搞混。那么下面我来详细介绍一下-----第一代12张:卡的正面,这一代的12张卡中有9张的扑克标是一种独特的“瘦标”,与昆山版的区别一眼就可辨别:再来说下相同扑克标的3张--关胜 花容 燕青的区别方法。注意看下图中所标示,南方前后粗体版的文字与图案参照物的对应位置,比昆山版的要更往下一些:卡的背面没什么好说的了,一眼就能看出与细体版的区别。第二代6张:卡的正面、背面,都与第一代完全相同的风格,这里不再赘述。第三代6张:卡的正面,与前两代也是完全一样的风格。扑克标方面,与昆山两版的扑克标样子都不同,做个对比:卡的背面也没什么好说的,一眼就能看出与细体版的区别。第四代6张:卡的正面、背面,都与前几代完全相同的风格,这里不再赘述。第五代6张:卡的正面、背面,都与前几代完全相同的风格,这里不再赘述。第六代~第八代没有发行过前后粗体版。
第九代6张:卡的正面、背面,都与前几代完全相同的风格,这里不再赘述。第十代~第十二代没有发行过前后粗体版。第十三代3张:卡的正面、背面,都与前几代完全相同的风格,这里不再赘述。第十四代27张:卡的正面、背面,都与前几代完全相同的风格,这里不再赘述。
小浣熊水浒英雄传大卡普卡特殊版本详解及辨识方法 第三集:南方版分支----两广福建版(2)·前细后粗版本集鸣谢,好友之一/本坛会员:ěloney感谢帮助补充了三张我这里缺少的卡图(第四代黑框内的)。首先重复一下,以广东、广西、福建地区为主要发行地区的纸卡版本,一般被大家称作“南方版”。而“南方版”发行过的细致版本又分为“前后粗体版”、“前细后粗版”和“前后细体版”三种。这一集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前细后粗版”。顾名思义,这一版本的正面字体是我们最常见的常规“细体(隶变简体)”,与北方常规细体版完全一样,一目了然。背面字体是“粗体(隶书)”,但与前后粗体版有些许差异。如果有些情况下只能看到背面,那么就比较容易与前后粗体版搞混。下面开始详解-----第一代12张:卡的正面修图以及字体,开头已经说明与北方常规细体版完全一样,不再赘述。只说下背面与前后粗体版的区别,其实与第一集介绍中提到的常规细体版与昆山版背面的区别同理,“水浒英雄传”五字前细后粗版的是居中,与前后粗体版的顶端对齐不同;人物小传的字比前后粗体版的更细。以公孙胜 林冲为例做个对比(公孙胜字的大小是个例外):第二代没有发行过前细后粗版。第三代6张:卡的正面、背面的特点、区别与第一代完全相同,不再赘述。以解珍 解宝为例做个对比:第四代6张:卡的正面、背面的特点、区别与第一、三代完全相同,不再赘述。以李应 穆弘为例做个对比:第四代斜粗体6张:这六张是个特殊的存在,也是南方前细后粗版中唯一有两种版本的一代。这六张与上面六张的正面完全一样,背面唯一的区别就是绰号·名字处的字体不同,是“斜粗体(魏碑简体)”,也就是第一集中提到的昆山版第三代背面使用的字体,与昆山版第三代的解宝背面的对比:以穆弘为例,三张南方粗体版的对比:
第五代6张:卡的正面、背面的特点、区别与第一、三、四代完全相同,不再赘述。以张横 张顺为例做个对比:第六代6张:卡的正面与北方常规细体版完全一样,背面只有这一种粗体,不用对比就可区分,不再赘述。第七代6张:卡的正面与北方常规细体版完全一样,背面只有这一种粗体,不用对比就可区分,不再赘述。第八代6张:卡的正面与北方常规细体版完全一样,背面只有这一种粗体,不用对比就可区分,不再赘述。第九代6张:卡的正面修图以及字体,开头已经说明与北方常规细体版完全一样,不再赘述。背面的“水浒英雄传”五字与前后粗体版一样居中,但颜色是暗红色,与前后粗体版的橙红色不同;人物小传字体比前后粗体版略细。以孔明 孔亮为例做个对比:第十代6张:卡的正面与北方常规细体版完全一样,背面只有这一种粗体,不用对比就可区分,不再赘述。第十一代~第十四代没有发行过前细后粗版。
小浣熊水浒英雄传大卡普卡特殊版本详解及辨识方法 第四集:南方版分支----两广福建版(3)·前后细体版本集继续鸣谢,好友之一/本坛会员:ěloney感谢帮助补充了我这里缺少的钢印奖卡吕方的图(这张卡也是他从另一位朋友那里得到的图,在此也要感谢那位我不认识的朋友)。最后再来说一次,以广东、广西、福建地区为主要发行地区的纸卡版本,一般被大家称作“南方版”。而“南方版”发行过的细致版本又分为“前后粗体版”、“前细后粗版”和“前后细体版”三种。这一集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前后细体版”(以下为表区分,称作“南方前后细体版”或“南方版”)。顾名思义,这一版本的正反面字体是我们最常见的常规“细体(隶变简体)”,正因为这样,也就比较容易与同为前后细体字的北方常规版搞混。其实细看之下,南方版还是与北方版有不少差异的。那么,下面开始详解-----第一代~第五代没有发行过前后细体版。第六代6张:卡的正面,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改版白胜”是镜像的以外,其余的乍一看上去南方前后细体版与北方常规细体版没什么区别,但仔细对比会发现南方版的人物要稍微大一些(以樊瑞、马麟为例):并且,扑克标方面,南方版要比北方版的小一些:卡的背面,除了两张个例:樊瑞、白胜名字处的字小一号以外,其余的都是一样大小。那么,也就只有人物小传处的区别了,南方版的字比北方版的要粗一号:第七代6张:由于卡的正面扑克标与北方版的大小相同、人物大小也差不多,卡的背面各细节也基本相同,区别不是很明显、所以这一代是南方前后细体版中最难区分的一代,那么只能从一些极其细微的地方着手。首先是卡的正面,注意看下图中所标示,南方前后细体版的文字与图案参照物的对应位置,比北方版的要更“靠近”一些,实际上也就是说南方版还是比北方版的人物要大上一点点:卡的背面,只有与上一代相同的人物小传处的细微区别了(以王定六、郁保四为例):第八代6张:卡的正面,南方版的扑克标要比北方版的小一些:卡的背面,依然是人物小传处的细微区别(以欧鹏、侯健为例):第九代没有发行过前后细体版。
第十代6张:卡的正面,由于宣赞、郝思文两张的扑克标与北方版完全相同,所以只能看细微之处的区别:其余四张的扑克标就显而易见了,南方版的比北方版要小一号:卡的背面,红色底的“水浒英雄传”白色五字,南方版五字顶端对齐,北方版则是居中对齐;人物小传,南方版依旧是字粗一些(以宣赞、郝思文为例):第十一代6张:卡的正面,朱富和李立由于南方版的版本都是大家常说的“改版”,与北方版区别明显,所以很好区分。而孙立出现了与上一代中宣赞、郝思文同样的问题,所以只能继续按“字与背景图案对应距离”来看:除孙立以外的5张卡的扑克标,南方版依旧比北方版要小:卡的背面,与上一代相同,红色底的“水浒英雄传”白色五字,南方版五字顶端对齐,北方版则是居中对齐;人物小传区别就不明显了(以朱富、李立为例):
第十二代6张:卡的正面,南方版的扑克标依旧比北方版要小:卡的背面,与上一代相同,红色底的“水浒英雄传”白色五字,南方版五字顶端对齐,北方版则是居中对齐;人物小传区别就不明显了(以裴宣、鲍旭为例):说到这里,回顾一下本帖第二集“两广福建版(1)·前后粗体版”会发现:前后粗体版所没有发行的几代空缺正好是前后细体版发行的几代,反之同理;前后粗体的石秀、解宝,前后细体的朱富、李立、白胜这五张卡正好是“五大改版”卡。于是这一系列现象使我总结出,南方版纸卡108张完美的初版套卡字体配置应该是:第一代~第五代前后粗体,第六代~第八代前后细体,第九代前后粗体,第十代~第十二代前后细体,第十三代~第十四代前后粗体。不过,南方前后细体版并没有结束,下面简单说下两张奖卡,钢印吕方和宋万,这两张卡两广福建的朋友应该再熟悉不过了。是第十四代27张卡中唯一出过两种版本的两张,之前介绍“前后粗体版”时已经展示过了普通版本的前后粗体版吕方宋万,而作为奖卡版的是前后细体版(图中背面的钢印编号已经被我打了马赛克):卡的正面,与北方常规细体版的区别,不看画面(吕方不明显,宋万的南方前后细体版人物略扁)只看扑克标也能快速辨认出来,依旧是南方版要小于北方版:卡的背面,与上面的一样,红色底的“水浒英雄传”白色五字,南方版五字顶端对齐,北方版则是居中对齐;人物小传区别就不明显了:至此,南方版分支----两广福建版 所有的版本全部介绍完毕,总结一下完美的“南方版普卡全字体版本大全套”应该是下面总共176张:
小浣熊水浒英雄传大卡普卡特殊版本详解及辨识方法 第五集:北方版分支----常规细体版纸卡·初版(全篇完)北方常规细体版相信不用再多说,是我们平时最常见最普及的一个版本。作为本篇的最终话,这次不谈字体,来谈下其它方面,那么由此又要引出一个新的版本定义:常规细体纸卡初版。何谓初版?有些朋友可能会说:昆山版不就是北方版的鼻祖?那不就是初版吗?我在开篇第一集的确讲过,昆山版是北方版水浒纸卡的开山之作。但仔细看过就可以明白,之所以独立出“昆山版”这个称谓,正因为其字体版本不固定、发行时间较早。其后,重新调整画面、字体,固定下来的版本就是存世量最大的常规细体版。而固定画面字体版式之后发行的首批卡,因其自身纸质、颜色特征与后期发行的同版式卡有较大差别,故称之为“常规细体初版”。大家都知道北方大部分地区从第九代开始面里的卡就由纸卡变为塑膜了(故第九代~第十四代的塑膜卡也可以称作相对应人物的“初版”),所以大部分卡友小时候刚刚集齐时一般都是混套,即一半纸卡(54张)一半塑膜(54张)。而个别地区,比如我所在的山东济宁,却是从第十代才开始变成塑膜的,所以综合来看全部的初版纸卡应该是——第一代~第九代共60张整。塑膜发行完毕后,就是后期大家诟病多多存在感极其尴尬的“八字版”纸卡(无毒无害不可食用),八字版纸卡总共发行了--第一代 第二代 第十三代 第十四代,也就是“掐头去尾”的四代共计48张,分别是:01.呼保义·宋江 02.玉麒麟·卢俊义 04.入云龙·公孙胜 05.大刀·关胜 06.豹子头·林冲 07.霹雳火·秦明 08.双鞭·呼延灼 09.小李广·花荣 10.小旋风·柴进 13.花和尚·鲁智深 14.行者·武松 15.双枪将·董平 16.没羽箭·张清 17.青面兽·杨志 19.急先锋·索超 22.黑旋风·李逵 23.九纹龙·史进 36.浪子·燕青 37.神机军师·朱武 38.镇三山·黄信 42.百胜将·韩涛 43.天目将·彭玘 44.圣水将·单延珪 45.神火将·魏定国 46.圣手书生·萧让 49.火眼狻猊·邓飞 51.锦豹子·杨林 52.轰天雷·凌振 53.神算子·蒋敬 54.小温侯·吕方 55.赛仁贵·郭胜 56.神医·安道全 57.紫髯伯·皇甫端 59.一丈青·扈三娘 66.玉臂匠·金大坚 68.出洞蛟·童威 69.翻江蜃·童猛 70.玉幡竿·孟康 77.铁叫子·乐和 78.花项虎·龚旺 80.小遮拦·穆春 82.云里金刚·宋万 83.摸着天·杜迁 84.病大虫·薛永 94.铁臂膊·蔡福 95.一枝花·蔡庆 103.母夜叉·孙二娘 107.鼓上蚤·时迁如果至今依然对八字版不理解的朋友可以看下图一目了然,以三娘为例:八字版发行的时间很短,几乎是昙花一现,之后就进入了“末期版”纸卡的时代。末期版改回了细体不带八字的正常版本,发行时间较长,从带水浒卡的最后一批小浣熊面一直发行到统一旗下的“统泰·泰迪小熊饼干·水浒三人行(一盒三张卡)”,虽然质量差强人意,但因其统一的版式、108将同时发行,并且水浒三人行时更是补全了六大恶人卡,很容易实现“全无八字纸卡套”,所以存在意义还是巨大的。回到正题,首先展示一下全部的常规细体纸卡初版-----(点击可放大)乍看之下很难区分,那么还是挑选其中几张举例说明-----
首先看下杨志的正面,右侧末期版颜色显然要比左侧的初版黄很多:背面,初版的“水浒英雄传”五字底色呈暗红色,能力数值的底色较浅(与昆山版的背面颜色基本一样)。反观末期版,依然是整体发黄:再来看几张,无论正反面皆是如此:初版色正,末期版整体偏黄:其次纸质,初版卡的纸必然是一面光滑一面略粗糙(正反面不固定),并且弯折时很明显的厚实一些,这两点用手就可以试出来,反之末期版是两面都光滑,纸略薄:所以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常规细体纸卡初版的辨识要领:“水浒英雄传”五字底色暗红,能力数值底色浅,纸质偏硬一面光滑一面粗糙。每个条件都要符合,缺一不可。最后再来说一张奇葩的卡--50.锦毛虎·燕顺。这张卡在刚刚发行塑膜版的时候,扑克标的“9”是偏离正常位置的,之后发行的首批纸卡同样如此。但有意思的是,在其塑膜和纸卡的后期版本中,都有了修正版,即“9”回归了正常位置:自此,长达五集的“小浣熊水浒英雄传大卡普卡特殊版本详解及辨识方法”就此完结。在这期间付出的心血虽多,但看到这么多支持我的朋友还是很欣慰。水浒卡如今俨然成为了一种文化,由于历史原因产生的“缺卡”必然存在,但借此大肆炒作价格的真的很不道德。我做此类帖子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了解了卡的各个版本之后,能及时认识到自己手里卡的文化价值,共同抵制炒卡行为。以后我还会推出一些水浒卡的专题帖,敬请期待!
我有几张卡背面“小浣熊”几个字压住了小浣熊图案的脚,但是下面却没有“无毒无害……”八字,是假卡吗?但是这些卡都是小时候集的留到现在
第一批:04公孙胜 05关胜 06林冲 07秦明 09花荣 13鲁智深 14武松 17杨志 19索超 22李逵23史进 36燕青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修图、背景第二批:59扈三娘 80穆春 94蔡福 95蔡庆 103孙二娘 107时迁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修图、背景第三批:12朱仝 18徐宁 20戴宗 25雷横 34解珍 35解宝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第四批:03吴用 11李应 21刘唐 24穆弘 32杨雄 33石秀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第五批:26李俊27阮小二 28张横 29阮小五 30张顺 31阮小七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出到这批后我加入了。第六批:61樊瑞 67马麟 72陈达 73杨春 99石勇 106白胜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第七批:64项充 65李衮 102张青 104王定六 105郁保四 108段景住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第八批:48欧鹏 71侯健 97李云 98焦挺 100孙新 101顾大嫂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第九批:62孔明 63孔亮 75陶宗旺 79丁得孙 81曹正 85施恩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第十批:40宣赞 41郝思文 86周通 90邹润 91邹渊 93朱贵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十一批:39孙立 87李忠 88杜兴 89汤隆 92朱富 96李立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十二批:47裴宣 50燕顺 58王英 60鲍旭 74郑天寿 76宋清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手绘板+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十三批:68童威 69童猛 78龚旺画师:曲,工具:彩色马克笔;鄙人:扫描、电脑修图、电脑上色、背景十四批:(共27张)01宋江 02卢俊义 16张清画师:李,工具:手绘板+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08呼延灼 15董平 44单廷圭 45魏定国 52凌振画师:邬,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上色,电脑修图;鄙人:背景修整54吕方 55郭盛 77乐和 82宋万 84薛永 37朱武画师:包,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上色,电脑修图;鄙人:背景43彭玘 46萧让 49邓飞 51杨林 53蒋敬 56安道全 57皇甫端 66金大坚 70孟康 83杜迁 10柴进画师:曲,工具:彩色马克笔;鄙人:扫描、电脑修图、电脑上色、背景38黄信 42韩滔画师:我不知道名字的连环画家,工具:钢笔,成品是单色稿鄙人:扫描、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四大恶人卡: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手绘板+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因为本人就是水浒卡项目小组成员,负责平面完稿。这个项目并不是统一自己的,而是代理广告公司奥美上海做的。有卡的品牌是两个:小浣熊,小当家最初别的面里面就有放卡,后来小浣熊也放了卡,似乎是足球卡。不过这已经是我进奥美之前发生的事情了。我进奥美是2000年3月,主要工作就是给统一做完稿,因为介绍我进奥美的就是专门负责做统一的客户主任,他是我游戏机房认识的朋友,姓黄。姑且叫黄老板吧。黄老板读大学的时候,我正读中专,家里住得比较近,而又都喜欢玩游戏机,因此在同一家游戏机房认识。我跟他都喜欢玩KOEI的历史类游戏。后来十几年后他介绍我进了奥美,做这个项目其实在我进之前半年就开始了,项目主管其实就是黄老板,画师是奥美美术指导李光头,文案是上面某位说的花白头发的文案老大李胖子,当时他还不是白头发。我记得他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你可以不是CD但是你必须有CD的派头。大多数时候黄老板兼任文案,因为首先提案发想就是他提的,因为他满脑子都是三国游戏战国游戏,对这些最熟,李胖子就帮忙润色,等我就去之后文案就是我写一部分黄老板写一部分了,你们看到的那些超长的人物介绍就是我写的,而黄老板写的人物介绍没那么长。其实这个工作是业余时间搞的,对外是奥美找人外包,其实做的人都是奥美的,大家懂的我不多说了。李光头是一个还不错的美术指导和一个非常强的插画师。他的工期是每两周交4张或者六张。黄老板给他讲完人物性格,建议动作,给他找完参考资料,还帮他买了正版正子公也画册。大家可以看出有很多人物是参考了正子公也的动作。然后这两个家伙就跟家里说要加班,出去联机打游戏,非得打到要交稿的那一天,然后一晚上通宵赶出来四张或者六张插画。最早的林冲鲁智深那些都是马克笔在纸上画的,画完扫描进电脑,李光头自己修图,电脑画背景。插画好了以后,统一的人也不看,由黄老板自行决定画面是否需要调整,确定后把电子文件给我做完稿。六张正反面一天完成,我还有外快可以捞,当然是很感谢黄老板的。李光头的稿费是大约是一张2000元,后期他一直想加价但是统一企业不同意,渐渐地就不怎么想画了,因此后期黄老板找了好几个代笔的,其中包括时任奥美视觉形成包头儿,时任奥美插画师邬大触,上海美术影片厂动画师曲先生,连环画画家未名氏这四人。实际情况是这四位画的效果都不如深受日本动画影响的李光头,而这四位交的图,背景都是我在电脑里“制作”的(其实是拼凑的)。大家看到质量参差不齐,其实就是李光头在画画时有没有用心。刚开始的几张绝对是兢兢业业,马的毛都画得很细致,而后面的武将的马匹就不愿意画了。到了后期,紧赶慢赶再加上抓壮丁,终于搞完了这个项目,那么究竟参与的大伙收获了什么呢?统一企业绝对是收获最大的,小当家当年赚了多少亿来着?直接把这些利润造了一栋办公大厦。小浣熊当年销量翻多少倍,我已经忘记了。李光头获得了极大的自信也磨练了他的技术,但是他并不想让自己朝插画师方面继续发展,因此他后来做创意总监去了。但是在我看来他的创意才华略微不如他的插画才华。四位代笔先生分别收获了一笔稿费。曲先生中规中矩(代表作摸着天杜迁),包头儿画功得到极大的进步(代表作神机军师朱武),邬大触因为表现不佳而灰心丧气(代表作双枪将董平、神火将魏定国),而连环画画家未名氏画的镇三山黄信和百胜将韩韬则被我评价为“什么鬼”。转自知乎某匿名用户,仅供分享
为啥我们这边的卡片,都没有扑克的标。小时候集卡的时候就没有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浒传的英雄的悲喜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