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R工业富联是独角兽吗发行新股吗

发行CDR就意味着独角兽“回归”了A股吗?
来源:FT中文网
出众的业绩表现使新经济企业近年来成为全球众多资本市场争抢的上市标的。一段时期以来,美国、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交易所纷纷修改上市规则,以便吸纳更多快速增长的新经济企业,特别是独角兽公司的登陆。
  出众的业绩表现使新经济企业近年来成为全球众多资本市场争抢的上市标的。一段时期以来,美国、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交易所纷纷修改上市规则,以便吸纳更多快速增长的新经济企业,特别是独角兽公司的登陆。
  2017年12月,香港联交所宣布进行上市制度改革,拟允许新经济企业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赴港上市;2018年1月新加披交易所紧随其后宣布将允许采用“两级投票制股份结构”的公司在新加坡上市。美国纽交所更是允许Spotify于日以“既不发行新股也没有承销商,上市首日的开盘价由当日的买单和卖单确定挂牌”这一不同于传统的IPO的方式登陆,开启所谓“直接上市”的新模式。据估计,纽交所在放行Spotify后将重回全球IPO募资金额排行版的冠军,而在之前的2015年和2016年港交所曾连续保持第一。
  面对来自全球资本市场争夺新经济企业的竞争,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监管当局也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一段时期以来,监管当局提出对来自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四大行业中的独角兽企业将放宽审批时间和盈利标准,启用“即报即审”的特殊通道。富士康和科沃斯的快速过会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完成的。
  然而,我们注意到,与允许“同股不同权构架”、 降低上市盈利门槛和为拆除一些独角兽采用VIE(可变利益主体)构架提供便利等基础上市制度改革同时酝酿的,还有中国存托凭证(CDR)的发行。监管当局多次表示,有关CDR的研究正在提速,“将很快推出”。
  所谓的CDR(中国存托凭证),指的是已在中国境外上市的企业在中国境内发行的,用于代表境外股票等基础证券权益的金融工具。投资者购买存托凭证,相当于间接投资了境外公司股票,获得了分享境外公司收益的机会。发行CDR由此被视为在境外上市的独角兽“回归A股”的便捷路径之一。
  我们的问题是,仅仅依靠发行CDR而不去积极进行其他基础性的上市制度改革就能实现独角兽“回归”A股的目的吗?
  首先,从本质看,存托凭证(DR)的发行并不是传统IPO概念,而只是一种“金融工具”或一个“证券品种”。存托凭证是在一国证券市场上流通的、代表外国公司股票的可转让凭证。它最早缘起于1927年英国企业为了实现海外募集资本而发明的一种金融工具,当时英国政府禁止本国企业在海外上市。但随着禁令的解除,这种在特定时期发挥历史作用,被称为ADR(美国存托凭证)的金融工具已经走进金融史的教科书。今天,不仅英国企业可以选择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上市,而且英国投资者可以随时购买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发行的证券品种。
  既然是一种“证券品种”,甚至通俗地说,一种“理财产品”,投资CDR自然存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问题了。相关统计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设备总数从2017年初的10.24亿增长为年终的10.85亿,速度非常缓慢,同比增长率甚至呈逐月递减趋势。上述数据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互联网企业未来随着人口红利消失殆尽,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空间狭窄的事实和趋势。一些学者(例如,经济学家马光远先生、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先生等)也指出,很多“独角兽”已经过了快速成长期,投资者从中分享“独角兽”成长红利的空间有限。
  其次,从实施效果看, CDR发行事实上绕过了独角兽重新在A股上市必须符合的中国《证券法》和《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形成一种以金融工具发行代替基础性上市制度变革的局面。长期以来,由于不符合在中国A股上市需要满足的盈利标准、境外投资比例和“同股同权”等的限制,“生于斯长于斯”,甚至曾经一度希望和A股市场谈婚论嫁的独角兽企业不得不远走他乡,选择境外上市。“国内赚钱,境外分红”,长期受到国人的病垢。政府多次向监管部门提出“拥抱创新型企业,结束‘国内赚钱,境外分红’模式,推动新经济企业回归A股”的要求。我们注意到,这些在境外上市的新经济企业很多是VIE架构,也普遍存在AB股安排(同股不同权),有的甚至一直未能盈利,而发行CDR则可“绕开这些障碍”。CDR发行看起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国内投资者分享境外上市的独角兽发展红利的目的,因而被视为在境外上市的独角兽“回归A股”的便捷路径之一。
  再次,与CDR发行相伴随的监管真空问题。在CDR机制下,CDR金融工具发行主体是在境外上市的新经济企业,而上市公司的CDR流通业务在中国内地,结果会使得境外监管当局由于CDR流通业务在中国内地而难以监管。同时,内地监管当局会因公司在境外注册上市,无法跨越法律和技术上的监管困难,从而出现监管真空。CDR由此极易沦为市场炒作的投机工具和金融大鳄可资利用的新的套利工具。
  最后,与CDR发行相伴随的公司治理真空问题。给定CDR的证券品种属性,持有CDR的仅仅是存托凭证的普通投资者,并非可以在股东大会上通过行使投票权对重要事项进行表决的股东。这些CDR的持有人既无法直接参与境外新经济企业的公司治理,而且还需要向提供存券和托管服务的中介结构(券商或商业银行)支付佣金。这使得投资者看起来享有分享新经济企业发展红利之“名”,却往往很难享有保障投资者权益之“实”。
  实际上,CDR的发行使CDR的投资人将与新经济企业真正股东不可避免地产生利益冲突。当新经济企业以发行新股方式覆盖卖给内地投资者的CDR,会稀释境外股东的股权;而当企业选择用库存股票和境外回购股票来发行CDR,这可能导致境外股票的股价上涨。而当面对来自股东方和管理层的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例如股利的延期或停止支付),CDR投资者缺乏相应的途径与股东和管理层制衡,以保障自己的权益,只是被迫在继续持有和转让之间做出选择。
  如果我们仅仅把CDR的发行作为一种金融理财产品的推出,毫无疑问,CDR的发行将拓宽了国内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其受到市场各方的欢迎不仅在意料之内,同时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那些在海外上市的新经济企业,允许在内地发行CDR,无疑将为其增加新的廉价融资途径。国内资本市场估值偏高的事实将使得这些企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我们以互联网安全龙头公司360为例,私有化之前的市值约为90亿,而回归A股市场后的估值已超过3200亿元),因而在一定意义上能够通过发行CDR而实现对A股所谓的“回归”是这些新经济企业求之不得的事。我们注意到,一些海外上市新经济巨头的掌门人们近期纷纷表态,希望尽早“回A”。
  对于券商而言,拟在国内市场发行CDR的境外上市新经济企业,无论采用增发新股还是库存股票和境外回购股票,业务开展都需要券商(甚至部分银行)在存券和托管等方面的深度参与。这无疑将成为劵商(和部分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此前由于纽交所“直接上市”模式的推出,券商服务费“折半”的事实为其未来的盈利前景蒙上了阴影。因此,劵商对CDR推出的欢呼雀跃必然是“发自肺腑的”。
  对于普通投资者,CDR发行至少在他的资产组合中多了一种可供选择新的资产配置途径,甚至可以通过CDR的购买能够分享来自身边,只不过在海外上市的新经济企业的发展红利。因而,普通投资者同样乐见其成。
  而对于监管当局, CDR的推出一方面延续了当年推出“沪港通”和“深港通”的不同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拓宽国内投资者投资渠道的监管逻辑,另一方面则完成了政府交给的“拥抱创新型企业,结束BATJ‘国内赚钱,境外分红’模式,推动新经济企业回归A股”的政治任务。因此,一个可以预见的事实是,监管当局未来会在CDR发行相关政策的推动中不遗余力。
  其实,对于新经济企业回归A股的问题,我们更加乐意看到的是,中国资本市场能够围绕允许“同股不同权”构架、降低甚至取消上市盈利门槛、为拆除VIE构架提供便利以及放宽外资持股比例等基础性上市制度方面出台新的举措,以扎实推动资本市场上市制度的变革。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新经济企业回归A股的目的。而这显然不是仅仅推出一个似是而非的融资工具(CDR)就可以替代的。
  我们同时注意到,监管当局事实上对此具有清醒的认识。按照士丹利发布的报告,监管当局未来可能会稳步放行中国存托凭证,以避免不必要的市场波动。今年年底前最有可能的情形是发行两支或三支CDR,近期收紧新股发行或旨在为CDR留出更多资金。
【免责声明】中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中金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立即扫码下载APP
分享给朋友吧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难道只有新发的“独角兽”基金未来才能投CDR吗?
  华夏、南方、招商等6家基金公司在上月底上报了一批“3年封闭运作战略配售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业内人士透露其投向就包括CDR以及独角兽公司。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向理财不二牛(ID:buerniu5188)表示,未来这几只基金是通过战略配售方式来投CDR公司。令人好奇的是,对于市场上的其他公募基金来说,是否还有参与CDR的机会呢?
  符合规定的公募基金可参与投资
  一位基金公司国际业务负责人就猜测道,“其他公募基金或机构应该都可以参与投CDR公司,这样更合理一点。”
  前述业内人士也提到,除了这几只基金是通过战略配售方式来投CDR公司之外,其他基金也可以投CDR公司,不过是通过其他方式来参与。但是相比较,这几只基金买的比例会更高。
  虽然关于CDR的具体细则还未发布,但实际上在上月发布征求意见稿的两份管理办法当中,对具体的投资机构、投资方式等内容也已经有所涉及。
  5月4日,证监会发布《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四十五条就规定,已经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或者准予注册的公募基金投资存托凭证,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基金合同已明确约定基金可投资境内上市交易的股票的,基金管理人可以投资存托凭证;(二)基金合同没有明确约定基金可投资境内上市交易的股票的,如果投资存托凭证,基金管理人应当召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也就是说,即使之前的基金合同没有相关约定,但只要符合管理办法中的相关条件,同样可以参与CDR投资。
  随后,证监会配合创新试点企业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相应修订《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部分条款。在中提到,2000万股以下可询价定价、网下设锁定期的股份不参与网上回拨以及未盈利企业披露市净率、市销率,这三点是为迎接 CDR 而做出的发行承销办法修订中最重要的内容。初始配售份额向机构投资者倾斜,使专业投资者在定价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总体而言更有利于稳定市场价格。
  从目前来看,最有参考意义的或许正是几天前的工业富联IPO。在发行中,工业富联采用的就是向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网下询价对象询价配售与网上向持有上海市场非限售A股股份市值的社会公众投资者定价发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而在这当中,初始战略配售的发行数量约占发行总规模的30%。
  相较A股,CDR公司估值更低
  实际上,暂时抛开这几只即将发行的不论,近来整个市场对CDR以及独角兽企业回归的关注热度始终未曾降温。
  表示,科技企业以CDR方式回归A股的优势主要有三点:第一,可以在基本不改变现行框架的基础上,实现境外上市公司、科技企业回归A股;第二,鉴于中国目前的法律框架及相关规定,注册地在海外的公司并不能直接在A股上市。若采取CDR的方式,则相对方便很多,上市手续简单,发行成本低;第三,相较于此前本土科技公司复杂的借壳重组回归A股路,海外内资股通过CDR“曲线”回归,可以绕过复杂的法律程序和借壳运作,保留原有架构,发行成本更低,上市周期更短。
  另一方面,CDR公司的另一大优势则在估值水平上。招商基金也提到,与A股现有科技板块相比,CDR公司估值相对较低,成长性更好。统计显示,综指近5年估值区间在50-100倍之间,当前估值约59倍,远高于纳斯达克的27倍估值;而创业板综指近5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却低于CDR企业。目前中美科技板块估值相差较大,CDR企业在美估值相对较低,但事实上,CDR企业盈利能力却更强,因此CDR企业回归后有望回到A股科技企业估值水平。
  对于独角兽公司们回归,在未来会对A股市场产生何种影响?(,)也在研报中提到,随着更多高成长性企业的回归,市场对于成长股的风险偏好提升,也会对国内A股市场上的存量资金流向产生影响。真正优质的公司估值将得到改善,而表现不好的公司估值压力将会加大,板块内部估值分化程度将会提高。
  每经记者 左越 每经编辑 叶峰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理财不二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赵艳萍 HF094)
想了解更多关于《难道只有新发的“独角兽”基金未来才能投CDR吗?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小米暂停CDR发行 独角兽新股缘何涨跌不同
尽管有小米暂停CDR发行的消息,大盘大跌之下,A股市场的独角兽新股们走势各不相同,工业富联跌停,宁德时代涨停,而药明康德微跌1.58%,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市场对它们不同的定位。
这三家独角兽新股之所以在股指大跌的背景下走势迥异,很大程度上还是由其公司基本面以及上市交易后所处的时期决定的。
首先来看涨停的宁德时代,由于发行上市之后其股价仍处于连续涨停的阶段,独特的公司基本面使得尽管其目前市盈率已经达到76倍,但是仍然处于一股难求。周二股指的大跌尽管使得部分中签的投资者选择落袋为安,但宁德时代在六连板之余全天成交仅111.74万股,换手率0.51%,市场显然对其还有更高的预期。
其次我们来看跌停的工业富联。虽然仅仅比宁德时代早了一个交易日上市,但是工业富联的连续涨停板在第四个交易日就画上了休止符,此后股价开启了快速回落的走势。周二尽管换手率下降至18.78%,但是股价却跟随大势直接封死跌停,其总市值降至4002亿元,2018年的动态市盈率也随之降至20.52倍,与电子制造业行业龙头公司的平均估值水平基本持平。
至于最早上市的药明康德,在收获了今年以来最赚钱上市新股的头衔之后,其也未能摆脱新股惯有的冲高之后股价大幅回落的走势。周二在午后股指继续下行的拖累之下,药明康德的股价也很快陷入了快速补跌的态势。只是在尾盘有所回升,最后以微跌1.58%报收,相比大盘而言走势已经非常强劲,但是较其高点138.87元则已回落近40元之多。
作为今年以来受到监管层支持的热点领域,独角兽新股们可谓备受市场宠爱和关注,其上市以后的走势往往也能博取市场眼球,但是在目前A股市场以存量资金为主的背景下,其实每上市交易一只独角兽新股对市场的资金面都是一次重大的考验。这一点在工业富联开板首个交易日成交金额占据沪市十分之一还多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尽管就短期而言,独角兽新股们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得以更快地实现登陆A股市场,但是就长期而言,其在A股市场的表现如何还是要依靠其业绩表现来说话。在上市之初可能投资者还会对其充满憧憬而给予暂时的股价高估,但在两三年后公司实际盈利能力显露无遗之后,逐利的资金还会继续给予高估吗?这显然不太现实,因为资本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之一,总有聪明人会纠正市场的错误。而A股独角兽新股们最后的结局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第一财经日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日热门资讯
一周热门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APP客户端重磅来袭更便捷更安全
热门问题分类
后再进行回答
请输入验证码
  值不值得投资,现在不好说,但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好的机会机构会让给普通投资者吗?二,CDR基金是否会去高位接棒独角兽?战略配售占比不会太大的。三,半年后上市是否会折价?  以上几点没有搞清的话还是不要盲目冲进去,市场上被割韭菜的事多了去了,真的要买,可以等半年在交易所上市折价后买入,即使不折价也可视情况择机买入。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个是战略配售基金,什么意思呢?就是相当于买的是股权,并非股票,独角兽回归A股上市,就是赚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价差。听起来确实很不错,但是收益真的有这么好吗?  我们散户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  首先,时间问题,这个基金募集完成后,将会锁仓3年,也就是说你在这3年里是不能卖出的,只能静观其变。  其次,后续存在众多不确定性,怎么说呢?独角兽上市后,股价的确是涨的概率很大,但是,由于这个基金是锁仓3年的,3年后,股价还能维持高位让你套现吗?  甚至很有可能跌破发行价,因为朋友,你玩的是A股,没有最弱,只有更弱!所以,对于这个基金,我个人不是很建议咱们散户去配置。  再说了,这个是优先对个人投资者开放募资的,真是好事的话,不太可能让您们先上车。
  问题不是值不值得,而且老百姓还会不会相信。首先,所谓保本是不存在的,大家都知道买基金有赔钱的风险;  其次,封闭期三年,为了对应独角兽配售上市三年的周期,但三年后,独角兽的股民都会记得基金要解禁了,那么巨大的体量破发也就不奇怪了。比如工业富联,发行价13.77元,发行市盈率约23倍,总股本近200亿,发行市值2700亿元。对比民生银行2700亿左右市值,市盈率只有5倍。工业富联业绩因苹果公司下游业务的压缩还存在业绩下滑的风险,三年后工业富联不破发就是奇迹了。包括药明康德等等,都存在发行市盈率过高的问题。  再者,公募基金出现过很多老鼠仓事件,因此已经丧失了很多投资者的信任。  买公募基金不如自己玩,就算败也败得明白。
  最近整个市场都被独角兽的消息占领着,到底值不值得投资成为了绝大多数散户所关系的问题,今天就来给大家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日,证监会发表了《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CDR制度核心规则全面落地,独角兽基金也正式开始发行。  目前第一批CDR名单包括小米、百度、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网易等公司,投资者不要被这些大公司的名头蒙蔽了双眼,不要盲目跟风购买,在购买这些独角兽之前我们要做一个充分的了解,毕竟钱都是我们自己的。  1,3年的封闭期。只有过了3年才能想基金公司申请赎回,这其实对很多中小投资者是一个不好的消息,因为在购买之前要考虑的东西很多,毕竟没有多少人愿意做一个长达3年的投资。  2,CDR企业的告诉成长期已经过去了,现在回归的这些互联网企业,各个方面都已经非常的成熟了,估值方面也较高,短期CDR概念爆炒或许会有涨幅,但经历了高位泡沫之后,一旦破裂散户一样会成为接盘侠。  3,优先对普通投资者销售,这真的让我想起来当年的中石油惨剧。  4,这里要明白,这些公司其实称不上真正的独角兽,因为在海外已经上市了,国内很多基金都会通过港股通、QDII或者某些方式来购买这些中概股的,所谓的CD就是增加了一个购买渠道而已。  如果你真的看好的活,完全可以自己一开一个港股通或者美股的账户直接购买,这样流动性还灵活。  上面对CDR的情况大体上也是给出了一个表述,在投资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利弊,明白了风险之后,在去考虑是否投资。如果打算投资的话,也不要抱有太大的赚钱希望,因为是政策扶持,大概率会有的赚,但绝不会多,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明白。
  这两天,被CDR基金给刷屏了。这个封闭期三年的CDR,是"向中小投资者让利"的政策,让中小投资这能搭上"战略投资者"这个大船。可是,这种基金值得投资吗?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CDR基金主要投资的是啥  CDR主要投资的对象,就是BATJ等新经济,也就是所谓的独角兽。这些股票,对我们来讲,是独角兽新经济,其实已经在国外已经上市的相对成熟的企业,比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CDR基金,本质就是投资这些股票。所以,CDR基金能不能赚钱,主要看这些对应个股在三年内的涨跌。  目前这些企业的估值并不低,可以说是比较高了,而且美股也处于高位,要封闭三年,对成长性企业来说,作用价值投资的方法封闭三年,还是有风险的。  二、买CDR基金途径的差别  CDR目前可以通过相关银行、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购买。证券公司说购买比较好的途径,因为费率、和二级市场交易方面有优势。尤其是6个月后,证券公司购买途径,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其他两个途径,属于场外市场购买,封闭期三年。证券公司也是封闭期三年,不能赎回,但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买卖。我个人是这么理解的,问过相应证券公司人员,答复也不是太肯定。  三、购买CDR基金可能的收益  这个很难说,因为这个基金对应的是CDR标的三年后的价格了。前面说了,这个和打新股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果三年后对应标的股票下跌得一塌糊涂,那这个基金也会一样亏损。据有关人士估计,可能年化收益在7-8%左右。当然,这个只是估计,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毕竟该基金是投资的独角兽股票,代表新经济类的个股本来就是属于高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这次管理层"让利"给普通个人投资者,任何人都可以购买,"一元就可以战略投资"。相比较开通创业板,要方便很多很多。看来,管理层对"独角兽"未来三年发展是信心满满的。否则,这种"新经济",怎么会向普通民众推荐。难道,这说明风险很小?当然,这是我个人猜测,这不是官方的说法,大家自己揣摩。  四、购买CDR标的其他途径  独角兽企业的股票,如果能够开通沪港通,能够开通美股账户,可以直接购买这些CDR对应的股票,还少了被三年封闭的风险。或者购买相应的QDII基金,也可以达到一定的对外投资目的。
  这个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小编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CDR独角兽基金后,大家还是自己决定吧,这个选择题留给大家自己做吧。不过关于这个基金的利弊分析,还是有自信能让大家看明白的。  CDR独角兽基金设置为3000亿,投资对象主要有三块:国内上市的独角兽IPO、折价购买CDR模式回来的独角兽股票、债券  国内上市的独角兽IPO  这时该基金投资的第一个对象,只在一级市场操作,意思是只申购在国内上市的独角兽新股,只是在申购这一环节操作,进入市场流通的独角兽股票,不在该基金的操作范围,以基金的实力打新几乎是100%中的。从这一点看,还不错,不过有个小坑在后面,继续看。  折价购买CDR模式回来的独角兽股票  简单解释一下CDR是什么东西,它指的是在国外上市的中概股,以美国为例,把一部分流通的股票,存放在银行内封存起来,然后在国内该银行,再发行相同数量的该股票,在国内A股上市流通,CDR就是这个意思。但该股票的主体上市还是在美国,受美股影响。现在能确定以CDR模式回归A股的只有,阿里、腾讯、京东、百度、网易五家,小米只是有可能还没有确定,以后应该还有。从投资的角度看,能折价购买这些在国外上市的大牛股,也是不错的选择,这里还是留点悬念,后面一起解答。  债券  这是该基金投资的第三个对象,一部分固定收益类的债券,这没什么好讲的。  前面分析了该基金投资的对象,从投资方面看都是不错的选择。现在要填坑了,最重点的部分来了,这只基金有个最大缺点是三年的限制期,三年内不能自由赎回,半年后才可以折价赎回,这个折价率还不一定,但肯定不会很低。意思就是在半年到三年这一段时间内要赎回,你如果有5%的收益,有可能还要向里倒贴点钱才有可能赎回来。  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还有比这更严重的,我们打新股就是为了第一波拉升,但是这支基金不行,最少要限制半年的时间,半年或三年后新股表现怎么样,自己翻一下那些以前的新股看看,基本上大部分都回到了原点。而折价买入的CDR股票那,都是在美股或港股上市的,美股现在走了接近十年的牛市,再过三年,大概率是在慢慢熊途中折腾了,这个概率可不小。如果是这样,那在美股上市的股票一定会受到影响,包括CDR回来的股票。从这二方面看,这只基金也不怎么样,风险还不小。  还有一点,当下我们A股的创业板从各方面看,都满足走一波行情的条件,在未来的三年内几乎可以确定,会有一波不错的行情出现。好了,关于这只基金的利弊大家应该很清楚了吧,怎么选择是大家自己的事了,我就不再参与意见了。
  最近很多人讨论CDR独角兽基金,我本人这几天也收到了一些有关独角兽基金申购的短信,可以说CDR独角兽的消息满天飞。  1、CDR独角兽基金到底能不能买  个人觉得从药明康德以及即将开板的富士康的走势来看,申购独角兽基金的大赚的可能性很小,半年后开放的时候算是锁仓的折价,到时候就算是赚钱也估计是微利,而且亏损的概率也不小。CDR背后对应的就是百度、小米、京东阿里这些公司在美国或者香港上市的公司股票,当然了,相对于境外市场,A股向来是喜欢爆炒,给更高的溢价的,比如AH就长期存在着溢价,然而这种溢价却要锁定长达3年,期间是无法兑现的,等到3年后解禁的话,这些股票市值那么大,溢价肯定要缩水的,所以呢,个人觉得这些基金根本就没有购买的必要,实在想炒独角兽的话,干脆开个美股账户或者港股账户就好了,直接买他们公司的股票,现在通过券商或者一些p2p开通国际证券账户非常方便。  2、CDR独角兽基金可能的走势  将来CDR以及独角兽基金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应该和其正股的走势是一致的,如果阿里、小米、百度这些股票是一路向上的,那么投资相关的基金基本上肯定也会赚钱,如果阿里、百度正股的走势是一路向下的,那么CDR和基金基本也是要下跌的,那么好了,因为美国这么多年牛市,像京东、阿里都是长期涨幅比较大的股票,你们觉得未来几年他们还会走牛?个人觉得概率很小啊。当然,如果有人觉得他们还会大涨的话,那不妨就去买他的cdr后者申购相关的基金。  3、目前A股的走势  、2018,连续3年A股中大多数股票都是下跌的,如果看中位数,今年跌幅已经达到了11.4%了,已经连续三年跌幅超过10%,如果不考虑新股,从日算起,到今天已经跌了40%多了,如果看代表中小创的中证1000指数,已经跌回到2014年底了,加上上周五银行股的平均pb已经跌到了0.83创下了历史新低,因此,此处就算不是底部,也已经距离底部不远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资金,正应该是精选目标,等待入场的好时机,这个时候去买什么独角兽基金,完全不合算啊。
  大盘目前成交量低迷,人气涣散。在这个时候又要推出CDR回归,无疑让市场的资金面更加紧缺。于是,又推出CDR独角兽基金,以此来缓解市场的资金压力。只是他人不知道,不是资金面的问题,而是态度问题。在这个位置还要上CDR,会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恐慌情绪。  即使独角兽基金发出来,也缓解了市场的压力,但对于散户来说,值得投资吗?  这个独角兽基金是有锁定期的,周期三年,买入后好象至少要一年才能卖出吧。而且是专门只能买独角兽的上市公司。虽然有网下配售,但这个配售每只基金也有一定的限额。比如100亿的额度,网下的配售的基金一只最多有10亿的额度。中签之后个股即使涨幅翻了一倍,基金整体的贡献可能也只有几个点的收益。而且在封闭期内就能保证独角兽不跌吗?看看药明康德炒高了,人气这么好,也会下跌。三六零更不用说了。华大基因风口过后也是一路下行。因此,这个独角兽基金如果有闲钱的话可以参与一下,对于资金比较紧的散户来说还是不参与了。也许对机构来说,这是非常不错的机会。对小散来说,可能只能是看看而已。
热门问题分类
京ICP备号-3
拓天伟业(北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富士康是独角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