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批发市场业务上员工合理化建议100条

已解决问题
对施工管理的合理化建议有哪些
提问时间: 06:55:30
浏览次数:4021
  1、在生产副总领导下,和各部门密切配合完成工作。   2、 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处处起到表率作用。   6、 质检人员的招募、选择、培训、调配。   10、质检情况的及时汇总、汇报并提出合理建议。   3、制定本部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运行模式,使其操作快捷合理,并能有效保障销售。   4、负责部属人员的思想、业务培训,开展职业道德、外事纪律、法规观念的教育,使所有员工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总经理提名,董事会任命。   2、负责制定公司各职能业务版块工作范围、岗位职责、业务成果审查确认工作。   4、负责工程相关图表、设计文件的内、外审核签发工作;   5、处理施工过程中的重大设计、施工质量问题、参加工程质量验收工作。   8、协助并指导采购部对材料、设备进行验证,移交施工单位。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市场部合理化建议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市场部合理化建议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府及公务员&>&政策法规&>&市政府文件&>&济政发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蔬菜产业振兴规划(年)等4个规划的通知
文件编号:
济政发〔2011〕16号
发布日期: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济南市蔬菜产业振兴规划(年)》、《济南市畜牧业振兴规划(年)》、《济南市果业苗木花卉业振兴规划(年)》和《济南市种苗产业振兴规划(年)》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济南市蔬菜产业振兴规划
  为加快提升我市蔬菜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鲁政发〔2010〕81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较快,花色品种日益丰富,区域布局逐步优化,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已成为特色鲜明、效益突出的优势产业。201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65.8万亩,总产量672万吨,总产值12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3%;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5万亩;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960万平方米,总产量14万吨,总产值4.5亿元,蔬菜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但从目前来看,实现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蔬菜种植面积不稳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设施蔬菜规模小,建设标准不高;保供应急储备体系尚未建立,区域、品种和季节性短缺依然存在;绿色通道不畅,流通费用过高;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不强,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压力加大;管理体系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强,扶持投入较小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高端、高质、高效&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城市自给能力、保障市场供应、确保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两型&农业为主攻方向,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加强基本菜田保护、提高生产能力、完善市场流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创新调控保障机制,全力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设施化栽培、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省会城市自给能力、产业的加工增值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再创蔬菜产业发展新优势。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和丰富城市供应为基础,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坚持产品质量第一,实现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坚持规模化发展,合理优化产业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地方名优特产;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努力拓展市场空间。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左右,其中设施栽培面积达到100万亩(冬暖大棚40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800万吨,总产值实现136亿元,出口创汇达到2亿美元;食用菌栽培投料达105万吨,鲜菇产量达到87万吨,总收入达到33亿元;建设50个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20个大型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蔬菜产品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数量增加40%以上;产品商品化处理和精(深)加工率达到70%以上;城市自给能力和保供水平稳步提升,应急保供体系逐步完善;通过蔬菜产业的提升发展,使全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300元左右。
  三、发展重点
  (一)建立城市保供菜田,保障城市供应。加强现有常年菜田保护,根据我市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需菜量,以及本地资源条件、消费习惯、主要&菜篮子&产品供求变化规律和市场缺口保障难易程度等,实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确定重点发展品种,以济南近郊区为重点,建立保障型保供菜田50万亩,其中应急型保供菜田15万亩(以历城区唐王、董家、遥墙、仲宫等为中心发展10万亩,以长清区平安、归德、文昌、孝里等为中心发展5万亩);以槐荫区段店、吴家堡,天桥区桑梓店、大桥,市中区陡沟、十六里河等为中心发展3万亩;以平阴孝直、孔村等为中心发展5万亩;以章丘绣惠、黄河、水寨、高官寨等为中心发展7万亩;围绕济阳回河、垛石、曲堤、新市、崔寨,商河玉皇庙、白桥等为中心发展20万亩。加强保供菜田保护,划定发展区域、面积和品种,强化保护老菜地,合理规划建设新菜地,充分调动菜农种菜积极性,丰富栽培品种和茬口安排,实现一年四季不间断供应。要建立应急储备,调剂市场余缺,保障城市应急供应。
  (二)挖掘提升地方名产蔬菜,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实施蔬菜品牌战略,加快发展章丘大葱、鲍家芹菜、刁镇韭菜、历城唐王大白菜、张而草莓、出口园葱、商河大蒜、黑皮冬瓜、平阴优质马铃薯、沿黄莲藕、济阳和章丘优质西瓜等50处特色品牌基地和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发展平阴土洞鸡腿菇、济阳林间双孢菇、历城珍稀食用菌、章丘双孢菇、槐荫平菇5大食用菌基地以及以章丘食用菌研究所为核心的液体菌种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中心,建设10处食用菌高标准示范园区。在发展重点上,本着高端、高质、高效原则,突出地方特色,突出科技增效,突出规模扩张,突出品牌创建,加快推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栽培设施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市场多元化、经营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深入挖掘提升地方名产蔬菜。以在省内外久负盛名的章丘大葱、鲍家芹菜、槐荫韭菜、唐王大白菜、北园莲藕等为重点,以具有地方名产蔬菜的县(市)区作为重点实施区域,搜集、整理品种资源,加大对优质品种遗传资源的保护、改良和开发力度,培育一批蔬菜原产地保护产品,建立保护示范田,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和品牌化营销,放大品牌效应。到2015年,挖掘提升地方名产蔬菜10个,培育省内外知名蔬菜品牌20个以上,食用菌名牌产品5个。
  (三)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提高冬春季蔬菜供应能力。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提高设施蔬菜产出率,尽快形成以日光温室为龙头,拱圆大棚、中小拱棚和连栋智能温室相互衔接和配套的设施化、集约化蔬菜产品生产优势产业带。力争经过5年努力,新发展设施栽培面积50万亩,其中日光温室新发展20万亩,改造升级老旧棚室10万个,升级改造食用菌菇房(土洞)6万个(条)。引导各项资源逐步向技术、经济、基础条件好的优势区域集中,构建设施蔬菜优势产业带。完善蔬菜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引进、选育和开发设施专用蔬菜品种,研究和推广现代育苗技术、规范化生产技术和采后处理技术,推广新型设施和覆盖材料,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设施环境调控能力。
  (四)大力发展集约化育苗和菌包繁育。培育一批管理规范、技术先进、设施完备、生产能力强、销售和服务网络健全的集约化育苗中心和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大幅度提高集约化育苗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比重,提高优良种苗覆盖率。大力推进集约化育苗工程。到2015年,大型瓜菜集约化育苗繁育基地发展到10个,集约化商品苗年生产能力达到10亿株,重点打造20家年育苗能力3000万株以上的大型蔬菜集约化育苗企业,发展5个年生产能力1000万包以上的食用菌标准化、专业化良种繁育场。
  (五)做深做精加工出口蔬菜。以标准化生产和精深加工为中心,以发展脱水蔬菜、速冻蔬菜、保鲜蔬菜、调理食品等产品为重点,加大出口蔬菜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促进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壮大出口产业集群。
  四、政策措施
  (一)改善生产设施和装备条件。实施蔬菜设施化工程,加快设施蔬菜规模扩张和老旧棚室升级改造,推行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新型棚室,提高采光保温性能。推广机械卷帘、肥水一体化以及食用菌拌料、装袋、接种、喷灌、通风等自动化控制装备,提升机械化操作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加强良种繁育中心(场)配套设施及蔬菜产后预冷处理等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快食用菌培训中心和技术服务与信息中心建设。加强水、电、路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为蔬菜生产提供保障。
  (二)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启动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品精深加工体系等建设项目,加快以市农科院为中心的蔬菜研发基地建设,创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大力实施蔬菜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双推&行动的实施力度和范围,加大科技培训,强化首席专家、执行专家和示范户一条龙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新技术、新品种的入户率和转化率。利用5年时间,转化、推广技术成果20项,引进、展示食用菌新品种、新株系10个,开发选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用菌种质资源3个。
  (三)推行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快制定、完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程,建立生产档案,推动放心农资进农户,依法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强对蔬菜病虫害统防统治、菜地质量修复与平衡施肥等技术指导,大力推广使用蔬菜良种和高效低残留农药(含生物农药)、防虫网、杀虫灯等技术、设备,开展重点品种免费供种供药试点工作。逐步加大&三品一标&认证支持力度。扶持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蔬菜标准园建设,创建各类标准园50处。
  (四)健全质量检测监管体系。建立健全质量检测、质量追溯和质量监管体系。提高政府检测能力建设,加强产品质量监测机构和监测点建设,完善市、县、乡(基地、市场、企业)三级检测网络。加大对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违禁添加剂的监测力度,开展蔬菜种植环境污染物的限量监测,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信息可得、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依法严肃查处销售假冒&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等行为。
  (五)加快市场建设,畅通流通渠道。支持规模化生产基地根据需要统筹规划新建产地批发市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实施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加快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升级改造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全市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增加零售网点,积极推进规范型菜市场发展。推进标准化菜市场示范工程建设,合理规划布局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店,支持城市菜市场的建设改造,保证批发市场和菜市场建设用地。加强产地蔬菜预冷设施、批发市场冷藏设施建设,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冷链运输车辆及相关配套设备。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建立覆盖产区、批发市场和有关企业的产销信息服务平台和测报点,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全市5年内建设和改造50处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蔬菜重点产区批发市场,其中食用菌专业批发市场达到5家以上。
  (六)提高蔬菜产业组织化程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和推动龙头企业与科研教学单位相结合,加快加工设备的更新改造,促进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大订单基地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农超对接&等各类蔬菜产销对接活动,积极引导大型零售流通企业以及学校、酒店等终端用户与产地蔬菜生产合作社、批发市场和龙头企业等直接对接,提高零售环节产销对接蔬菜流通比重,降低营销费用。5年内着力打造50家加工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生产工艺先进的农业龙头企业,其中食用菌龙头企业达到5家以上,扶持发展50家大型蔬菜配送中心。
  (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市级和县(市)区级蔬菜产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和部分土地出让收入作为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固定来源。强化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征收,对划定的保供菜田实行更为严格的占补平衡和补偿机制,提高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征收标准,用地单位缴纳的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必须全部用于建设新菜地和发展蔬菜生产。统筹使用土地出让收入,加大对蔬菜生产设施的支持力度。要集中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相关项目资金投入,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蔬菜产品生产、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和试点险种,逐步将设施生产、集约化育苗和特色规模种植等纳入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降低生产风险。制定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保供菜田保护、示范园区和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蔬菜生产设施化、质量监控、技术研发与推广、产销对接等给予重点扶持。
  (八)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考核体系。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将蔬菜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保供菜田管理办法,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考评体系,协调和指导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制定和完善蔬菜市场供应的应急预案,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支持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进蔬菜产业加快发展。
济南市畜牧业振兴规划
  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再创畜牧业发展新优势,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鲁政发〔2010〕81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鲁政发〔2010〕3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现状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目标,加快构建具有省会特色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实现畜产品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2010年,全市肉类总产38.1万吨,禽蛋36万吨,奶类31.2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09.1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8.8%;饲料兽药工业产值达到38亿元;62家畜牧企业进入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616个,产业化经营覆盖率超过60%,畜牧业已成为富裕农民、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二)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数量少、档次低,畜禽养殖效益不高,畜牧产业化水平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仍然较弱;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化程度不高,产、加、销一体化的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不完备,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扶持政策不完善,投入比重过低、额度太小,远不能满足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需要;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低,畜禽养殖对农村和城郊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畜牧业为目标,以建设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和提高畜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为重点,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创建、科技化支撑,统筹兼顾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畜产品加工,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我市由畜牧业大市向畜牧业强市跨越。
  (二)基本原则。1.坚持统筹发展原则。正确引导畜牧业和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和效益相结合,促进畜牧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有效拓展畜牧业发展空间。2.坚持质量安全原则。始终把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积极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实现生产与生态统一、发展与保护一致。4.坚持工业化管理原则。用市场、质量、标准、竞争等工业发展的理念来经营发展畜牧业,优化畜牧业的生产经营结构,加强对畜牧业的管理和服务,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50万吨、40万吨、60万吨,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32%、11%、10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畜牧业增加值年递增率保持在5%以上;饲料企业达到100家,工业饲料产量达到74万吨,增长31.7%,产值33亿元,增长31.38%;兽药产值达到18.7亿元,增长10%;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全市主要畜禽基本实现良种化,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300家,畜牧合作组织发展到800家,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畜牧养殖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达到60%,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建成奶牛、生猪、肉牛肉羊、禽蛋、禽肉等五大优势畜产品生产区,全市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畜产品加工产值与畜牧业产值比达到2∶1;完成国家级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建立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公共卫生、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三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初步建立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三、发展重点
  (一)建立六大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1.建立高效的畜牧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引、选、繁、推&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切实抓好奶牛、生猪等良种补贴政策和相关项目落实,改善种畜禽质量检测手段,提高良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增加养殖收益。加强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培育畜牧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科技培训、示范带动等形式,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瘦肉型猪配套养殖、高产奶牛繁育与规范化饲养等技术,促使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建立规范的畜牧业健康养殖体系。把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稳定肉蛋奶生产。坚定不移地推进畜禽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按照&统一标准、规模饲养、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加快规模养殖场(区)标准化改造,落实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制度。大力推行清洁循环健康养殖模式,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综合示范工程,加快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建立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结合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规划,加强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
  3.建立安全优质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加大&三元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秸秆养畜,通过秸秆青贮氨化,促进农作物秸秆合理利用。加强天然无残留及环境安全的新型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开发与生产,加快饲料兽药工业发展,促进饲料兽药工业在总量、质量和品种上不断提高。积极培育和壮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稳妥发展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大力推进产、加、销产业化经营,并逐步向一体化经营发展,不断拉长畜牧业产业链条。鼓励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争创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
  4.建立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为动物防疫工作总抓手,健全完善动物防疫、监测、检疫监督体系,建立动物疫情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报机制,加强道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建设,完善动物防疫屏障体系,加强动物隔离场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加快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和评估认证,确保2012年按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把我市建成高标准、规范化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5.建立严格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按照&预防为主、源头治理、依法规范、全程监管&的原则,对饲料兽药生产经营、畜禽养殖、产品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环节,实行从养殖到餐桌全过程、全覆盖监管,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积极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严格实行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责任追究制和问题畜产品召回制度。要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实验室建设和监测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检测工作正常开展。加快建设区域性及县级饲料、兽药、畜产品、牧草等公益性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加强已发证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改造,确保乳品质量安全。
  6.建立科学的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强畜禽批发交易市场建设,推行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等现代畜产品交易方式和物流体系,形成科学完善的畜牧业产业体系。
  (二)做强三大优势畜产品生产示范区。
  1.奶牛高产、高效、高质养殖示范区。以章丘市高官寨、官庄,历城区王舍人、遥墙,长清区文昌、孝里,平阴县孝直、玫瑰,济阳县垛石、济北,商河县贾庄、郑路等30处乡镇(街道)为重点,突出抓好具有济南地方特色的三大奶业经济带建设,即以佳宝乳业、维维乳业公司为核心,重点发展城郊规模化奶牛饲养,形成环济南国际机场和济青高速公路沿线奶业经济带;以旺旺乳业为核心,重点发展黄河以北两县的集约化规模奶牛饲养,形成济北奶业经济带;以佳宝乳业、伊利乳业为核心,重点发展长清、平阴奶牛规模饲养,形成京福高速沿线奶业经济带,以三大奶业经济带带动全市奶业振兴。以提高奶牛单产和养殖效益为目标,着力提高奶业集约化、标准化、优质化水平。加强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良种普及率。推广TMR饲喂技术,提高奶牛单产水平。推广奶牛数字化管理系统,推进奶业优化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展奶畜种质创新、名特优乳制品开发、粪污处理和奶畜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加快饲料饲草基地建设,增加青贮饲料和优质牧草种植面积,改善奶牛营养品质。到2015年,全市奶牛存栏达到20万头以上,平均年产奶量提高到7000公斤以上,奶牛数字化管理普及率达到70%以上,建成一批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乳品加工企业。
  2.生猪生态、清洁、健康生产示范区。以章丘市普集、官庄,历城区唐王、郭店,长清区文昌、归德,平阴东阿、孔村,济阳县济北、仁风,商河县怀仁、玉皇庙等30处乡镇(街道)为优势主产区,形成中部粮菜集中产区及济青公路和220国道沿线河粮棉集中产区的两大生猪养殖区。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养殖模式,提高规模化水平。建立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按照一级原种场、二级繁育场、三级商品猪场的模式,以推广自然养猪法和三元杂交猪为重点,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发展优质瘦肉型猪。强化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有实力的生猪加工企业,发展适度规模饲养,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提高猪肉质量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努力建设成为稳固的城市猪肉产品生产基地。到2015年,全市生猪年出栏达到400万头,出栏率达到160%;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自然养猪法发酵床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以上。
  3.沿黄肉牛肉羊高端产业区。以发展节粮型食草畜为重点,在章丘市黄河、高官寨,历城区唐王、郭店,长清区孝里、归德,平阴县孝直、孔村,济阳县仁风、垛石,商河县怀仁、韩庙等乡镇(街道),大力发展优良草食品种,加快秸秆转化,提高秸秆利用率,打造200公里沿黄、南部山区和北部平原三大肉牛肉羊养殖带,把我市建成高质高效肉牛肉羊产业区。建立健全肉牛肉羊改良体系,搞好规模饲养,提高现有肉牛肉羊加工企业加工能力。到2015年,全市肉牛、肉羊出栏分别达到50万头和200万只以上,产量分别达到8万吨和4万吨,牛羊肉产量提高30%以上,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70%,优质牛羊肉比重提高到30%以上,把我市建成重要的牛羊肉生产基地。
  (三)打造两大新兴优势畜产品生产产业区。
  1.城郊型优质高效禽蛋产业区。以章丘市官庄、相公,历城区董家、郭店,长清区孝里、五峰,平阴县孔村、孝直,济阳县孙耿、仁风,商河县玉皇庙、尹巷等30处乡镇(街道)为重点,大力发展蛋鸡等标准化规模饲养。加快蛋鸡标准化基地建设,重点加强蛋鸡良种繁育场、高标准无公害鸡蛋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禽蛋加工档次和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到2015年,全市蛋禽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禽蛋产量达到40万吨。
  2.都市型生态优质肉禽产业区。以济阳县仁风、垛石,商河县许商、韩庙,章丘市黄河、高官寨,历城区郭店、董家,长清区孝里、归德,平阴县玫瑰、东阿等20处乡镇(街道)为重点,大力发展肉禽标准化规模饲养,建设符合出口标准的肉禽集约化饲养基地。重点支持肉禽加工龙头企业和高标准无公害肉禽生产基地建设,提高产品加工档次和市场竞争力,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到2015年,全市肉禽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禽肉产量达到10万吨,年均增长5%以上。
  四、政策措施
  (一)科学规划发展布局,建立畜牧业稳步发展长效机制。制定实施全市畜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相互配套的扶持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畜牧业信息网络,推动与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批发交易市场的网络融合、资源共享。加强畜牧业生产、销售、需求和价格监测预警,及时收集、分析、发布市场、政策、技术等信息,引导养殖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有效防范和应对市场风险,逐步构建畜牧业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加强畜牧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高新技术的研发,力争在畜禽品种、疫病防控、生物兽药、畜产品加工、畜牧业装备等领域实现突破。整合畜牧业科研资源,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步伐。加快畜牧业重点实验室、试验示范基地、高标准养殖场建设,提高畜牧业整体素质。加大畜牧业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三)发展标准化规模饲养,大力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推行畜禽健康养殖,采取直补或以奖代补等形式,重点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对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提高集约化养殖水平。支持畜禽养殖小区进行股份制和合作制改造。引导和支持小规模养殖户建立合作社,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积极吸引现代化大企业介入畜牧养殖业,与农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带动能力。将养殖用地纳入本级土地利用综合规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社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依法解决好畜禽养殖用地问题。规模养殖场(小区)的用水、用电执行农业生产水电价政策。
  (四)强化综合防控措施,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面完成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切实搞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消毒、净化等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防控体系和检测、监管体系,完善一批疫病、药残监测实验室,特别加强区域性检测实验室建设,加强对疫病、药残、饲料和兽药的监测,尽快实现畜产品的可追溯性,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五)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创新畜牧产业组织形式。要大力扶持畜产品加工业发展,鼓励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与养殖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积极发展畜禽养殖、饲料生产、畜禽及产品流通等各类畜牧合作社,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疏通进入市场渠道。扶持引导畜牧合作社增强实力,拓展功能,规范运行,更好地开展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推广应用、畜禽加工销售等服务。充分发挥畜牧行业协会规范行业生产、解决贸易争端的作用,维护广大从业者利益。
  (六)建立稳定增长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良种良法推广、规模化养殖基地和优质饲草基地建设、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等方面投资,认真实施生猪、奶牛等畜禽标准化建设项目,加快培育和壮大畜产品龙头企业。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运用贴息等方式增加对畜牧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支持畜牧业担保体系建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现代畜牧业,探索建立现代畜牧业发展投资公司,搭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业保险,探索建立适合不同畜禽品种的保险制度。
  (七)切实加强对畜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及时研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继续推进和完善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健全畜牧科技推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体系。全面落实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资金、土地、融资、风险等突出问题。各级发改、财政、科技、畜牧兽医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推动畜牧业加快发展的合力。加大畜牧业宣传、推介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有组织、有步骤地搞好市场开发,特别是着力开拓广阔的农村市场,启动农村消费,并营造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济南市果业苗木花卉业振兴规划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果业、苗木花卉业和木材加工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鲁政发〔2010〕8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果业。2010年,全市各类果树种植面积达到74万亩,产量56万吨,其中核桃、杏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首位,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市果业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有关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配套完善,产业发展宏观规划、指导意见变化快,连续性差;造林重栽植,轻管理,品种杂乱,质量亟待提高;低效益果园较多,产品单产和优质果品率低;果树优良品种引进、繁殖以及新技术推广应用滞后;特色果业投入有限,果品加工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发展较慢,产品流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
  (二)苗木花卉业。2010年,全市苗木生产面积8.9万亩,年产量2.2亿株,产值6.5亿元;花卉种植面积2.1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57.2万平方米),产值2亿元;苗木花卉产业从业人员近10万人,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已成为带动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但也要看到,我市苗木花卉产业在竞争中做大做强还面临很多挑战,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质量不高、龙头企业和品牌影响力较弱、大众消费习惯尚未形成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木材加工业。2010年,我市木材加工业户共有400余户,从业人员1.5万人,年产原木9.5万立方米,生产各类板材50万立方米,初步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林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但我市林产品开发生产还处于初级阶段,林产工业总规模偏小,带动作用不明显;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林业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果业。建设以苹果、桃、梨、杏、葡萄五大树种为主的水果基地;以核桃、柿子、枣为主的干果基地,带动全市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到2015年,全市新发展果树面积20万亩,果树总面积达到90万亩以上,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85%以上;主要果树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85%以上;果品年产量达到60万吨以上,加工储藏能力6万吨以上,年产值20亿元以上。
  (二)苗木花卉业。充分发挥、利用国有林业苗圃资源、技术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正确调整优化苗木花卉生产结构,积极开展资源保护、良种引进和选育,加强苗木花卉基地建设,逐步实现苗木花卉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定向化和专业化。到2015年,新发展苗木花卉生产面积4万亩,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交易额5亿元以上。
  (三)木材加工业。加大结构调整,推进林板、家具一体化和木材精深加工,重点扶持上档次、上规模的木材加工企业,引导和促进联合重组,逐步培植大型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到2015年,全市实现年加工木材100万立方米,生产各类板材等达100万立方米,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
  三、发展重点
  (一)果业。
  1.做强优势果品。以核桃、苹果、杏、柿子、桃、梨等优势果品为重点,加快推进标准化干鲜果品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新增基地面积20万亩。加快老果园升级改造步伐,开展密植园改造和老果园更新试点示范,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矮化栽培、沃土养根、配方施肥、绿色控害等关键技术,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打造一批品种优良、技术集约、管理先进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标准化园区,使果品优质果率达到75%以上。
  2.做精特色果品。重点打造历城、章丘、长清大樱桃和章丘早熟苹果等特色果品,加强对曹范和港沟薄壳核桃、彩石玉龙雪桃、马山雪桃、脆酸枣、王家峪大樱桃等地方名优特产的品牌保护和开发力度,提升品质,拓展市场。3.提升产业化水平。加大对果品贮藏保鲜和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科研攻关与技术创新,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与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以产后商品化处理为重点,建设一批加工能力强、生产工艺先进的龙头企业,完善一批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果品批发市场。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工作。
  (二)苗木花卉业。
  1.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开展苗木花卉种质资源清查、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重点保护主要造林树种、珍稀濒危树种、名特优新品种的种质资源,以市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七星台植物园、市国有苗圃、平阴玫瑰研究所为依托,建设1处市级苗木花卉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库和平阴玫瑰基因库。逐步建立主要苗木花卉种质资源数据库,实现种质资源的规范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管理。
  2.优良品种选育。运用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创造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育种材料,培育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突破性新品种。以市国有苗圃为依托,建立1处集种质资源研究开发、优良品种育种制种、容器育苗和良种苗木花卉加工仓储于一体,具有一定规模、高科技的现代化特色苗木花卉区域工程中心,采取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重点培育高产、优质、抗逆、观赏价值高的用材林、生态林、经济林、观赏树木及花卉新品种,引进、选育优良品种20个。扶持建设以生产良种为重点的采穗圃、种子园、花卉制种场和种苗繁育车间,进一步提高种苗产量和质量,推动良种化进程。
  3.特色基地建设。发挥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和示范园的带动作用,加强特色苗木花卉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定向化培育以及病虫害防治、质量监控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用材林品种提纯复壮,提高苗木质量。加快经济林品种更新换代,培育名特优新品种苗木。加大珍稀、乡土树种苗木培育力度,丰富城镇绿化树种多样性。强化生态树种良种培育,推广轻型基质容器化育苗。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花卉种苗的繁育能力和水平,扩大传统优势花卉、鲜切花、冷凉花卉等优良品种的生产规模,促进产品数量质量同步提高。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高附加值的苗木花卉,形成特色基地,培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在市现代林业示范园内建设1处1000亩苗木花卉高科技创新园,重点进行高档苗木花卉的研发、生产、示范、推广;在章丘、历城济南国际机场周边地区、长清区国道220线、省道104线沿线建设15000亩生态苗木花卉产业基地;在济阳沿黄建设3000亩苗木产业基地;在平阴建设15000亩玫瑰花生产基地。积极扶持培育&十佳&花卉苗木基地,建设2个花卉苗木&双十强&县,打造苗木花卉省级知名品牌1-2个。突出抓好现有2处省级苗木花卉良种基地,争取新增1处省级苗木花卉良种基地。
  4.设施栽培基地建设。提高设施栽培在苗木花卉中的比例,保证苗木花卉产品质量。扶持章丘盛苑花卉、历城世珍花卉、澳利集团等设施花卉企业设施设备改造提升,扩大生产品种和规模;利用商河县丰富的地热资源,建设万亩集种苗组培供应、花卉种植交易、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商河地热花卉设施栽培产业园。推广应用无土栽培、穴盘育苗、缓释肥栽培等技术,提升苗木花卉设施化栽培水平。计划改造提升花卉设施栽培5万平方米,新建温室10万平方米、日光大棚50万平方米。
  5.花卉深加工及配套产业建设。提升花卉深加工产业开发水平,延伸配套产品链条,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以平阴玫瑰为重点,通过扶持壮大发展天源玫瑰、惠农玫瑰精油等龙头企业,以玫瑰花精深加工为突破口,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取符合国际标准的玫瑰精油,促使玫瑰精油走向国际市场。同时不断扩展玫瑰市场领域,深度开发玫瑰在化妆品、医药品、保健品、食品、酒水、饮料等领域的新产品和尖端产品,加强温室设备、容器育苗设备、园林器械、园艺资材的研发和生产,提高苗木花卉生产设施化、机械化水平。
  6.市场建设。整合苗木花卉营销资源,在现有富莱花卉市场、赤霞花卉市场、千佛山花卉市场、千鹤花卉市场、百合花卉市场、兴济园林花卉市场等六大花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搭建现代化交易平台,推进苗木花卉市场建设,提升市场建设水平。在历城区新建1处济南高端花卉市场,配套建设大型鲜花仓储中心,提升重大节日期间花卉储藏调剂能力,实现花卉产品的最快捷销售、低成本销售和最优质销售。
  (三)木材加工业。
  1.充分挖掘企业生产潜力。充分挖掘新、老木材加工企业潜力,发挥设备潜能,扩大生产能力,壮大企业规模。
  2.促进企业布局合理化。逐步调整林产品加工企业数量,限小扶大,优扶劣汰,提高技术、设备水平及产品质量和档次。在速生杨原料较为集中的济阳县仁风镇建1-2个木材加工示范小区。大力开发拼板加工、高密度板、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工艺品、木浆、家具等多种产品,逐步形成以济阳县仁风镇、章丘市沿黄乡镇为重点的木材加工基地。
  3.优先发展人造板材等产品。在巩固现有提高锯片、板方材、中密度板等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大的细木工板、刨花板、中高密度纤维板、多功能胶合板、阻燃复合板等产品的生产规模,重点发展以绿色环保、综合利用、复合材料和超薄、厚等功能性人造板为特点的替代大径材和珍贵树种的&节木替代型&产品,使人造板材生产向规模化、功能化、高效化、节能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进一步提升深加工层次创造条件。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果业、苗木花卉业和木材加工业的发展,研究制定产业振兴实施规划和具体措施,加强产业发展协调和技术指导,及时研究解决产业振兴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果业、苗木花卉业和木材加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强化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支持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围绕良种培育、技术推广、基地建设、设施栽培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产业经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有规模、上档次、带动力强,在产品、技术、设备等方面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龙头企业。
  (三)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对特色经济林产品市场需求的研究和预测,为产业龙头企业与农户连结提供规划、信息、技术、政策、土地流转等方面优质服务,对专业合作组织或协会在章程制定、品种引进、技术培训、信息发布以及产销衔接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正确引导竞争主体的健康发展。
  (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果业、苗木花卉和林产品生产关键技术、高新技术的研发、引进和消化吸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对果农及苗农、花农的技术培训,加快知识和技术更新。创新科技推广机制,以标准化基地、示范园为平台,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以信息网络为渠道,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济南市种苗产业振兴规划
  为进一步推动种苗产业健康规范发展,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鲁政发〔2010〕8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现有优势。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种苗产业已逐渐成长为现代农业体系中的重要新兴产业。2010年,全市种植业良种覆盖率已达96%以上,在瓜菜集约化育苗领域形成了独特优势,年育苗能力达到8000万株,处于全省领先位置;畜牧良种化程度较高,各类种畜禽存栏量120万头(只)。苗木花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年出圃合格苗木2.2亿株,花卉种植面积2.1万亩,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水产良种繁育能力不断提升,种苗年繁育量达到3亿尾。种苗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林、畜、渔各行业累计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60余个,引进、推广国内外新品种总数达160多个,获得种苗专项科技成果100多项。种苗产业作为&科技兴农&战略的物化表现和主要载体,对农业增长的科技贡献率日益提升,为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农业提供了重要物质支撑,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工程。
  (二)存在问题。一是创新不强。种苗自主研发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较难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尤其是设施瓜菜和畜禽良种基本上由国外品种主导。二是保护不力。种质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和有效保护,众多传统特色名产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三是机制不活。种苗的科研、生产、推广和销售衔接不够紧密,高产、优质、高效的新型种苗得不到及时引进和大范围推广。四是规模不大。种苗企业普遍存在小、弱、散的状况,设施设备落后且数量不足,技术力量薄弱,难以与国外知名公司抗衡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都市型、城郊型&两型&农业建设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强化政府引导、扶持、调控和监管,走基础性研究开发和商业化育种育苗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重点培育壮大种苗产业市场主体,大力提升种苗产业规模化、设施化、集约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全市种苗产业良性发展、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引导市场主体按照市场需求变化,自主选择要素投入和产业发展方向。
  2.引推结合,多元创新。引进和推广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为动力,坚持研发、保护、引进、繁育、推广一起抓,形成多元发展局面。
  3.突出重点,规模布局。突出自有知识产权创新、种质资源保护、集约化育苗等重点,打造种苗产业新优势。引导种苗企业科学确定产业布局和战略重点,形成规模化格局。
  4.质量优先,注重实效。着力提高种苗产业发展质量,推动种苗产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
  (三)发展目标。经过5年努力,全市种苗产业规模明显扩张,产品质量有效改善,产品结构显著优化,市场建设进一步规范,把我市种苗产业建设成为设施完备、功能配套、运行灵活、实力较强,具有市场化、集约化、区域化、专业化的水平和竞争能力,能够适应高端高质高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产业体系。
  1.种植业。主要农作物品种实现更新换代1次,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大型瓜菜集约化育苗繁育基地发展到10个,集约化商品苗年生产能力达到10亿株,培育20家年育苗能力3000万株以上的大型蔬菜集约化育苗企业,以立足济南、服务全省、面向全国为宗旨,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蔬菜集约化育苗研发中心、生产中心、集散中心等3大&中心&。
  2.畜牧业。通过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大幅度提高良种畜禽供种能力,确保全市肉羊、肉牛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70%、80%,奶牛、生猪、蛋鸡全部实现良种化。
  3.苗木花卉业。收集、保存林木花卉种质资源,创新种质资源20份,新发展苗木花卉生产面积4万亩,各类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发展到16万亩。
  4.水产业。现代渔业种苗繁育体系基本建成,水产种苗繁育基地面积达到4000亩,年生产种苗4亿尾,水产优良种苗覆盖率达到95%以上,我市水产种苗繁育的区域性中心地位更加凸显。
  三、发展重点
  (一)加快建设农作物种苗产业体系。
  1.强力推进种业创新工程。
  (1)以自主创新为重点,建立新型种苗研发体系。发挥市农科院农业科技创新龙头作用,整合全市农业科技资源,强化进口品种国产化的研究和国产品种的提纯复壮,选育3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突破性农作物新品种,提升种苗产业整体研发水平。
  (2)以本地特色品种为重点,建立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1处农作物种质资源区域库,对我市明水香稻、龙山小米、唐王大白菜、北园白莲藕、章丘大葱、鲍家芹菜、野生食用菌等特色品种,做好挖掘、鉴定、评价、保护工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整理、提纯复壮、驯化改良,用于育种或开发应用。
  (3)以实验、示范为重点,建立外来良种引进体系。加大对粮食、经济作物国内外优良新品种的引进力度,积极承担国家、省、市的新品种试验、示范和展示任务,建立完善实验评价和品种评价机制。完成300个新品种的引种、试验、鉴定任务,筛选出适应性强、应用价值高的品种作为推广储备资源。
  (4)以转化应用为重点,建立新成果推广服务体系。依托全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种苗企业技术服务队伍,以国内外良种、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传统名产改良品种、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为主要对象,切实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速度,5年内推广新品种200个以上,重点实现棉花&两无两化&栽培技术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提高良种良法覆盖率和农业综合效益。
  (5)以培育市场主体为重点,建立种子产业化体系。支持种子企业走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发展道路,提高各类市场主体自我发展和市场开拓能力。到2015年,培育20家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的大中型农作物种子企业,发展5个年产能力1000万包以上的食用菌菌种企业,发展各类农作物制种基地20万亩。
  2.打造瓜菜集约化育苗产业优势。
  (1)加快推广以嫁接育苗、穴盘育苗为主的集约化育苗技术,不断丰富瓜菜育苗的品种花色,降低育苗成本,实现种苗周年批量生产。支持伟丽种业、三园种苗、硕德公司等集约化育苗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到2015年,全市培育20家年育苗能力3000万株以上的蔬菜集约化育苗企业,全市集约化育苗年生产能力力争达到10亿株。
  (2)结合现代农业特色品牌基地建设,发挥比较优势,在商河县建设全国最大的温泉集约化育苗基地;以三园种苗为龙头,在历城区建设全省最大穴盘育苗基地;以伟丽种业为龙头,在章丘市建设全国最大嫁接育苗基地;以市农科院为中心,在长清区建设综合性设施育苗基地。到2015年,在章丘、历城、长清、平阴、济阳、商河6个主要农业县(市)区共建成10处大型瓜菜集约化育苗基地,总面积达到5000亩。
  (3)以历城区中东部及其周围辐射地区为中心,借助其地域和产业优势,吸引经营工厂化育苗、种苗销售、专业育苗资材、设施农业机械、科技和法律服务、种苗物流配送、仓储等业务的市场主体进驻该地,鼓励省、市科研机构和种苗企业在此规划建设区试中心和繁育基地,打造1处集新品研发、品种展示、信息发布、产品交易、会展交流于一体、在全国有影响的集约化育苗集散中心。
  3.建设脱毒种苗三级繁育体系。加快脱毒快繁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大宗农作物品种三级脱毒快繁体系,加快优良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在市农科院建设1处农业生物工程中心,以草莓、甘薯、马铃薯、大蒜、部分中药材等为重点,开展茎尖脱毒组培并获得原原种苗。结合我市产业布局特点,在历城区、平阴县、商河县分别建设薯类、草莓、大蒜、中药材快繁组培中心各1处,进行品种筛选、茎尖脱毒培养、病毒检测、试管苗(薯)、原原种的繁殖,根据生产规模在上述地区选择建立20处原种繁育基地,由繁殖基地向育苗大户提供原种,利用快繁技术扩繁原种苗。
  (二)健全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以山东精英种畜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主体、以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为支撑,建成种畜禽生产体系、家畜改良体系、地方良种保种选育体系、种畜禽性能测定及执法保护体系。完成市种畜禽性能测定站的改扩建项目,具备对种畜禽生产性能及其产品质量的检测和种畜禽新品种、新品系、配套系的认证能力。建立以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为龙头,以6处县级家畜改良站为骨干,以100处乡镇和个体改良站点为重点,以1000个联系示范场户为基础的市、县、乡、村四级畜禽品种改良网络体系。到2015年,全市二级、一级及以上种畜禽生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60家、15家,存栏各类种畜禽达到300万头(只),种畜禽供种能力基本满足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
  (三)强化优良种苗对苗木花卉业支撑能力。
  1.做好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以主要造林树种、珍稀濒危树种、名特优新品种的种质资源为重点,开展苗木花卉种质资源清查、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建设1处市级苗木花卉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库和平阴玫瑰基因库。逐步建立起全市主要苗木花卉种质资源数据库,实现种质资源的规范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管理。
  2.开展优良品种选育与繁育。建立1处具有一定规模、高科技的现代化特色苗木花卉区域工程中心,采取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重点培育高产、优质、抗逆、观赏价值高的用材林、生态林、经济林、观赏树木及花卉新品种,引进、选育优良品种20个。扶持建设一批采穗圃、种子园、花卉制种场和种苗繁育车间,提高良种生产繁育能力。
  3.做大做强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加强集约化育苗能力建设和设施栽培水平,大力发展特色苗木花卉基地。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花卉种苗的繁育能力和水平,扩大传统优势花卉、鲜切花、冷凉花卉和高档花卉等优良品种的生产规模。以济南高新区东部、济阳县沿黄、济南国际机场周边地区、济青高速公路沿线、国道220线、省道104线沿线苗木栽培,章丘市官庄镇、商河县地热设施花卉栽培,平阴县玫瑰栽培及城区周边地区盆栽花卉为建设重点,建设4处大型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在商河县建设1万亩地热花卉设施栽培产业园。积极扶持培育苗木花卉&十佳&基地,建设2个花卉苗木&双十强&县。突出抓好现有2处省级苗木花卉良种基地,新增1处省级苗木花卉良种基地。
  (四)深入实施渔业良种工程。坚持渔业良种优先发展战略,以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基础,水产原、良种场为主体,规模化种苗繁育场为补充,打造较完备的现代渔业良种繁育体系。一是强化水产原生种质资源保护,建设完成历城区唐王镇省级黄河鲤鱼原种场及章丘市白云湖中华鳖种质资源保护区。二是强化水产良种研发,在市淡水养殖科研所建设1处省级水产遗传育种中心,并以罗非鱼为重点,开展原种引进、谱系构建及选育培育保存。三是强化良种繁育能力,加快市淡水养殖科研所、历城区渔场、唐王渔场、章丘白云湖等4个种苗繁育中心建设,打造4大水产种苗繁育基地。四是强化品种更新,5年内引进、推广水产新品种20个以上,进一步优化全市水产品种结构。
  四、政策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营造发展氛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种苗产业发展,科学制定行业发展规划,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农口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牵头协调作用,指导种苗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要深入广泛宣传,激发社会各界发展种苗产业的热情,营造种苗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扶持力度,实施多元投入。市里设立种苗产业财政专项资金。各县(市)、区要积极予以配套,并综合运用补助、以奖代补、贴息等方式,优化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方向,对科研机构和市场主体开展新品种研发、引进、繁育、推广和种质资源保护进行重点支持,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施政策奖励,提升行业科技创新水平。设立种苗补贴制度,对农业生产者购买种苗有针对性地进行补贴。争取、整合各级各类支农专项资金和项目资金向种苗企业倾斜投入,扶持种苗企业进行基地建设、设备购置、设施改进、营销和服务网络完善等自身能力建设,壮大企业发展实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酵母&作用,引导工商、民间、金融资本踊跃参与种苗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三)创新运行机制,增强发展活力。探索种苗科技进步机制,巩固公共科研部门在种苗基础研究中的地位,强化种苗企业以应用性研究为主的作用,发挥好农业事业单位与种苗企业的品种推广和技术服务优势,建立适应种苗产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推动公益性农业科研部门与种苗企业进行强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力争多出、快出种苗科研成果。创新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促进各类种苗新品种进入商业开发渠道,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加速转化为适销对路的商品。创新市场运营机制,积极发展工厂化企业订单育苗、农民合作社统一育苗、大户委托育苗等多种运营模式,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确保行业效益。
  (四)加强监管调节,优化发展环境。加大种苗市场执法力度,完善种苗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对种苗生产和销售的监管,加大对生产、销售劣质种苗及假冒侵权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切实保护合法经营者和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探索建立集约化育苗企业资质管理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研究制定种苗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实施动态监控,做到优胜劣汰。发挥种苗行业协会在行业内部指导、协调、服务、自律等方面的作用,规范行业行为,避免业内盲目发展和恶性竞争,共同推动种苗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公开方式:
公开时限:
公开范围:
责任单位:
市政府办公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