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发展保障演练探索战时保障新模式是什么?

&|&&|&&|&&|&&|&&|&
中国交通战备海上应急保障演练在黄海深处举行
新华网济南7月18日电(林红梅 屈百春)由国家交通战备办公室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举行的代号为&交战&2010&的海上应急保障演练18日在烟台海域结束。在为期两天的演练中,济南军区参演部队和交通运输部救捞局等地方多支应急保障力量首次进行了多科目战时军事交通应急保障综合演练,展示了军民融合、共同执行海上兵力投送支援保障的能力。
海上救助演习由交通运输部救捞局为主力于7月17日在黄海深处举行。7月17日16时,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升空,演练正式开始。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接到联合指挥部的指令:我军海上输送船队在航行途中遭受敌方远程攻击,急需紧急救援。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立即派出四架救助飞机、四艘救助船等救助力量,全速奔赴现场。
在随后进行的对落水人员搜救行动中,直升机在风大浪急的海面上发挥重要作用,采取超低空掠海飞行的方式投放救生筏,利用吊索从海水中直接救援落水人员,一次次空中悬吊救生扣人心弦。50分钟后,整个救援行动结束。
7月18日,在山东烟台某码头铁路轮渡火车装载舱,代号为&交战&2010&的应急保障演练举行。这次演练的战时铁路轮渡装载,在我国军事交通史上还是第一次。满载着坦克的平板列车,在指挥人员的调度下,缓缓驶过铁路栈桥,直接进入船舱内,轮船和铁路连为一体的装载舱,极大地提高了装载效率。与此同时,在码头的其他泊位,滚装和吊装两种方式把一件件军事装备装载上船,军民两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大大缩短了装载时间。
演练指挥员、济南军区军交运输部部长左小湖认为,这次演练紧紧围绕未来联合作战中军事交通应急保障的特点,探索了融合军民力量实施联合应急保障的新模式,检验了军事交通战备的成果。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编辑:胡楠
频道头条 Big News
ArpAdPro_Date_End -->
ArpAdPro_Date_End -->
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中部战区空军演练探索军民融合军需保障模式
准备就绪,装备被迅速展开。
展出的各类主副食半成品。
士兵在户外制作餐食。
士兵使用无火化设备加工食物。
士兵使用可降解餐盒就餐。
无人机被用于食品、装备投送。
6月14日,中部战区空军保障部结合中级厨师培训结业考核,在陕西某地组织了一次军民融合军需保障模式探索性演练。
此次演练包括物资紧急筹措和输送、野战装备加工制作、快餐成品封装、物资前运投送和战场“无火化”保障五个科目。
通过验证战场军需多样化保障模式,总结了保障经验,提升了实战化保障能力,确保在复杂地域、气候、环境下按部队需求快速、持续、高效完成保障任务。
新京报记者 陶冉 通讯员 刘建辉 童建伟 卢炳广 刘川 摄影报道
作者:陶冉 刘建辉 童建伟 卢炳广 刘川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第77集团军联合军工企业探索装备军民融合保障模式
原标题:第77集团军联合军工企业探索装备军民融合保障模式——
破障拆篱,找准融合的最大公约数
部队造血必须汲取外来“营养”,才能有效缩短人与装备的磨合期
川西高原风卷残云,一场演习拉开帷幕。一辆辆铁甲战车如同猛虎下山驰骋奔突,突然一辆战车“趴窝”。由于没找准装备故障的“穴位”,第77集团军某旅四级军士长杨进带着2名技术骨干硬是从午后折腾到傍晚也没修好。最终,装备生产厂家技术员紧急赶来,才查明散热系统的多个齿轮错位,只用十几分钟便将这个问题解决。
深究其因,那两年部队主战装备全面升级换代。面对信息化装备暴露出的问题,大多数官兵束手无策,只能等厂家技术人员来队解决。
“要是真打起仗来,岂不误了大事?”杨进心中有些焦虑,“没有企业这根‘拐棍’,新装备自主保障能力能否短时间提上去?”
带着这样的疑问,杨进参加了另一次演习保障任务,更是加重了他的本领恐慌。当时,某新型战车火控计算机电子显示屏突发故障,射击参数全部消失。面对这样的突发故障,杨进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只能连连叹气。以前老装备出现故障拆装换件即可,现在新装备精密部件数以千计,各种信息化系统互联互通、专业性强,排除故障由于缺少专业修理工具,造成拆卸后很难复原归位。
“不利用企业技术及人才优势,仅靠单打独斗难以形成合力。”议装会上,部队和企业双方达成共识,决定蹚出一条军民融合新路子。随后,部队派出技术骨干赴军工企业学习装备操作和保障技术,军工企业选派技术员跟随部队挺进高寒山地,与官兵一起操炮驾车,指导官兵掌握新装备常规保障技术,把一批部队“好苗子”培养成独当一面的“保障尖兵”。
一次野外演训,数辆履带式新型装甲战车呼啸驰骋,巨大的爆炸声响彻山谷。突然,一台战车哑火了。情况不明,官兵们担心炮弹炸膛,厂家技术人员又不在场,谁都不敢轻举妄动,现场空气一下子凝固起来。危急时刻,杨进独自走向故障战车。1秒、2秒、3秒……令人窒息的3分钟后,故障被顺利排除。
“没有‘厂家保姆’还能不能打胜仗?这是一道辩证题。”杨进心里清楚,部队要提升自主造血功能,必须不断汲取外来“营养”,让官兵尽早弄懂悟透新装备技战性能,才能有效缩短人与装备的磨合期。
思路决定出路。随着一次次装备综合保障演练相继展开,双方合作边实践边探索,进一步明确了融合的思路。军工企业技术专家现场言传身教,帮助部队先后处置了多个突发情况,还指导技术骨干革新多套保障器材。短短3个月,部队修理骨干在军工人的帮带下,成功绘制出数百张装配图、零件图,并针对新型战车特点研制出分解专用扳手、火炮瞄准检测仪等多套保障器材。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融合之路才会越走越精彩
那年秋天,滇南的红土高原层林尽染,炮兵营重装远程机动演练拉开战幕。挂挡、给油、提速……一门门自行火炮的履带卷起滚滚黄尘,嘶吼着奔向指定地域。
战车呼啸,没想到一门火炮电台出现故障,与指挥车失联,导致路线跑偏,这让第77集团军某旅连长庹永格惊出了一身冷汗。
在庹永格看来,这个情况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机动演练前夕,他带着技术骨干仔细排查装备故障隐患,发现长期运行的战车通信电台某些部件易损坏,当即请来厂家技术人员予以解决。
检修完毕,庹永格提出厂家多配备易损耗的关键零部件的请求,以防途中不测。然而,企业技术人员连连摇头,一脸苦笑地回答:“我们从军工厂出发前,只是按照标准带够每一种配件的数量,你需要的零部件已经没有了,如果现在从厂家发货,至少要一周后才能收到。”
时间不等人,庹永格无计可施,满面愁容。事后,他心里埋怨,部队“冷门”配件存货少,一有需要很难供应上,如果企业技术人员来队前多征求下部队的保障需求,或者保障机关早做打算,也许参演分队就不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主体责任不清晰、资源配置不科学、保障模式不灵活、服务过程不走心……演练总结会上,官兵们纷纷吐槽企业与部队在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必须打破思维固化的藩篱壁垒,告别形融心不融。”随后,企业与部队达成共识,双方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融合之路才会越走越精彩。
在一次联合演习过程中,参演官兵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利用加装在某新型战车上的制导设备,引导空中火力对“敌”纵深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主战装备上新增的利器是部队与厂家共研战法训法的重要成果之一。”部队领导介绍,他们还携手完善联学联训、信息反馈、远程会诊、联考联评等多项联合保障协议。
在演训场,军地双方成立的联合考评组,对采集来的上千组实战数据一一量化和定性分析,为发挥新装备作战效能提供决策参考。从演训场走下来的一名营长感慨道:“联合考评既专业规范,又权威公正,更具有实战性。”
企业只有用长远的眼光审时度势,军地合作才能找到最佳契合点
“为什么你们列出的故障修复清单,与我们事先统计的数据有误差?”一个寒冬的清晨,眉头紧蹙的第77集团军某旅助理员茶正强拿着一张装备巡修单,敲开了军工企业技术人员的房门。
原来,那辆坦克上的多处故障,在巡修单上记录并不清晰准确。这张巡修单让茶助理想了一夜,如果因为这件事与企业产生不愉快,以后再遇到问题,企业还会不会再帮他们?天蒙蒙亮,茶正强决定过来问个究竟。
“你们签字确认就行了。”本以为企业技术人员会谦逊地纠正误差,没想到,对方却没当回事。
得到这样的反馈,茶正强心里不是滋味。回想前段时间,茶正强还对这些企业技术人员心存敬意和感激,他们坐了两天火车大老远从外地赶来,顾不上休息,钻车底、爬车顶、蹲舱厢,将几十台装备的疑难杂症一一排除,整个过程辛苦不说,还手把手传授官兵不少维修经验。本来,任务完成得还算圆满,可装备巡修单的统计却出现误差。
茶正强有多年的装备保障经验,无论处理装备大修、小修,还是协调军工企业来队检修,他一直办事麻利,从未遇到什么棘手难题。然而想不到的是,这张小小的装备巡修单却把他难住了。
这字签还是不签?思前想后,茶正强决定如实将问题向保障部领导反映。
3天后,企业人员与部队官兵坐在一起召开恳谈会,双方围绕巡修单问题进行商谈。会上,修理连三级军士长张龙讲述了这样一段尴尬经历。
有一次演习,一辆坦克刚驶入场地,不料火控系统出现故障。张龙带着几名修理工赶赴现场,却发现装备维修“病历”上记录的内容不准确精细,令人摸不着头脑,结果他们折腾了半天也没找到问题所在。
“来队巡修的厂家技术人员总希望问题多多益善,于是拆修换件频繁,立项名目杂乱。”张龙回忆起这件事时仍耿耿于怀,这名同坦克打了近20年交道的老兵忍不住大倒苦水。还有一次,他同企业技术人员检修一辆战车,明明是传动系统有故障,技术人员却硬是查出很多“问题”,又是更换电子零部件,又是更新线路……结果巡修单上列出了一大堆不是问题的问题。这带来的后果是,官兵对照装备“病例”自主排故时,短时间内摸不清“症结”,又很难找准“穴位”。
巡修单统计不够准确的问题引起了企业和部队的深刻反思,凡事不能老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果不及时跳出一时一事、一地一己的局限,用长远的眼光审视、权衡利弊,部队将来上了战场必将付出血的代价。
通过这次事件,企业与部队多次召开检讨会研讨对策,他们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地通用人才培养及部队后装保障等方面,不断寻找军民融合发展的利益共同点。在此基础上,他们签订了装备保障责任书,细化了长期合作协议,使企业保障管理机制走上了正轨。(代志鸿、黄腾飞、王健)
[责任编辑:重庆,一座军工之城、科技之城、红色之城。如何借助这一特殊优势,找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契合点,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发展模式?这是一个历史性课题,但对重庆军地来说,只用了3年时间。3年里,他们积极转变思维观念,在应急力量、油料保障、军民两用技术等方面,努力探索打造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庆模式”,在军地产生强烈反响。成绩的背后,是一段极不寻常之路&&创新建设理念成功化解亿元赔偿风险2010年元旦,重庆警备区机关告别相伴50多年、仅9.04亩的渝中半岛解放碑老营区,整体搬迁至长江南岸的“二塘村”新址,占地面积400多亩。这不光是一个营区面积上的变化,也是一个建设理念上的创新。工程建设之初,建设经费缺口几个亿、建设用地租赁单位占用场地拒不搬迁、营区周边配套设施亟待完善等30多个建设难题接踵而来。面对困境,警备区党委以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为指导,主动靠前协调重庆市各级党委、政府,军地合力解决国防建设需求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为解决租赁单位拒不搬迁问题,军地双方坚持法、理、情并用的原则,先后20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妥善解决了租赁企业搬迁问题,成功化解了亿元赔偿风险。2011年,该工程被评为国家“鲁班奖”。近年来,他们坚持国防基础设施合建共用的原则,先后投入资金近10亿元,完成重庆市国防动员综合训练基地、教导大队和2个人武部新营区建设任务,目前正筹划某预备役师机关和3个人武部营区迁建和2个人武部民兵训练基地建设;坚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考虑部队战备需求,先后协调完成军民合用码头建设,在高速公路修建适合部队机动的出入口,修建军用顶装站台,在繁华商业区修建直升机停机坪。与此同时,他们将人防工程建设的战时防空和平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机结合,仅2011年就开放人防工程纳凉点107个。整合应急资源编组特色民兵保障分队今年7月上旬,重庆18支预备役民兵应急分队共1440余人跨区机动至重庆开县、江津等地,接受重庆市政府和警备区联合考评。近年来,重庆军地坚持以军民融合推进应急力量建设,在实践中初步探索了应急力量军地联建联训、联考联评、联保联用的模式和方法。如在整合应急资源方面,重庆军地将48支预备役民兵应急分队分级分类纳入全市应急体系统筹建设,依托大型军工企业编组26支特色民兵专业保障分队,初步构建了“以民兵预备役应急救援力量为主体”的重庆市应急救援体系,形成了“小灾不出乡镇、中灾不出区县、大灾全市协调应对”的力量格局。去年以来,重庆先后出动民兵预备役人员10.3万人次参与320次抢险救援,应急力量发挥了骨干和突击作用,受到了军地一致好评。地方科技优势添彩国家航天航空工程重庆是一座科技之城,全市有近100家科研院所,其中半数承担了国防科研和军工项目,涉及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等国防科研项目50多项。为此,重庆军地各级积极挖掘地方科技优势为国防建设服务,西南铝业集团生产的铝镁合金材料,成为“神舟系列飞船”、“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主体材料;耐德集团与后勤工程学院联合研制的军民两用野营多功能净水车、淋浴车,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列装部队后,在完成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重庆举办了第九届高新技术博览会和第五届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汇集了1.3万项高精尖技术成果和1000多个军民两用项目。未来5年,重庆军地计划重点推进35个、总经费达560亿元的重大军民两用技术项目产业化。他们还发挥第三军医大学、后勤工程学院、重庆通信学院“国家级实验室”、全军性科研教学中心的优势,推进军队3所大型医院与重庆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水路运输网对接,增强医疗救援快速反应能力;支持第三军医大学与地方5所大学组成重庆市大学联盟,实现军地院校从人才培养、学科研究到教学互助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军车定位系统24小时全方位管控军车今年5月上旬开始,重庆警备区在每周一大交班会上,通过电视电话系统对全区275台车辆超防区用车、超速行车等违章违纪情况进行通报。如何实现对车辆的24小时不间断监管?重庆警备区领导说,他们协调中国移动重庆分公司投资100余万元,给每台军车安装了GPS定位系统,真正实现了对车辆动用的全方位管控。近年来,重庆军地紧紧抓住“数字重庆”、“智能重庆”建设有利契机,在军民融合中不断提升国防动员的信息化水平。警备区与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公司构建应急通信网,定期组织演练,增强了军地联合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为实现综合集成信息,军地双方在突出一体化指挥平台核心功能的基础上,联接气象、水文等各职能部门信息资源,“一网覆盖”全市“社情、民情、灾情”等情报信息。警备区还联接重庆地理信息网,可实现使用三维地理信息查询、分析重要灾害点的情况;联接市公安局“天网”系统,可随时查看40个区县近6000个重要点位的情况。与此同时,他们还加快手段建设,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市国防动员综合训练基地模拟训练系统,提高了防空指挥、武器操作、反恐维稳、网络对抗模拟化训练水平。600个加油站随时补充“战争血液”“随着各类任务机动性和突发性更强,油料保障复杂性更大,部队机动到哪里,油料保障就必须跟进到哪里,这已成为任务成功的必要条件。”谈及近年来军民融合油料保障新模式的探索,重庆军地各级领导深有感触地说。重庆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尤其以洪灾、火灾、地质灾害为多,山体垮塌在全国70个城市中排名第一,民兵预备役人员在非军事行动中出兵较为普遍,油料保障成为制约部队战斗力提升的“瓶颈”。军地双方用军民融合式发展理念破解了这一难题:将实力强的石油公司确定为合作对象,采取预编、整组等形式将该公司在重庆境内的600个加油站点、2300余名相关专业人员、近200座油库、640多辆运油车全部纳入驻渝军民应急油料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平时定点保障、急时伴随保障、战时配送保障”的军民融合式油料保障体系后,全市600个加油站可随时为部队补充“战争血液”。涉军维权工作获得军区肯定和推广2009年5月,对于驻渝某部政治部干事陈春林来说,是一段极其难熬的日子。26日上午,他突然接到家人的电话,告知自己的哥哥陈崇海在渝万高速奉节段施工中右眼被砂轮破片击中,送往医院治疗结果眼球被摘除,工伤鉴定为五级伤残。但负有用工责任的重庆天佑劳务有限公司迟迟不予赔偿,致使全家债台高筑。得知这一情况后,陈干事立即向重庆市涉军维权领导小组求助。在领导小组的帮助下,经先后两次调解,最终双方在7月下旬达成了18.3万元的工伤赔偿协议。这只是重庆市涉军维权的一个典型案例。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军人军属涉法问题日渐增多,范围不断扩大。针对这一情况,从1999年4月开始,重庆军地双方先后协调出台了《军队地方互涉案件处置办法》、《重庆市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机制若干规定(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军案件审理工作的意见》等制度规定,使涉军维权工作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1999年以来,合川区在西南地区率先成立了维护军人合法权益巡回法庭。合川区涉军维权试点经验得到军区的充分肯定和推广。重庆是西部重镇,社会矛盾增多,敌社情复杂,维护稳定的压力大。与此同时,辖区驻渝部队多、大型军工企业和国防科研单位多,是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重点。针对这一实际,重庆军地积极加强军警协作,2005年6月开始,建立了市、区县、乡镇三级联防联治网络体系,形成了地方由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委统筹指导,部队由重庆警备区牵头协调组织实施的工作模式。有力助推了部队安全发展和“平安重庆”建设。警备区政治部被评为全军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森林重庆”三年目标一年初步实现“从2009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全区组织发动100万(人次)民兵种植1000万棵树。”这是2009年初,重庆警备区向全区官兵发出的号召。2008年以来,重庆市掀起了实施“森林工程”、推进城乡绿化、建设“森林重庆”的热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发出了“重庆要种树,部队的同志要先动起来”的号召。为此,警备区党委毅然做出了组织发动100万(人次)民兵种植1000万棵树、开展“森林重庆·百万千万工程”活动的决定。数据显示,活动开展近一年,该警备区共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50.38万人次,植树965.05万株,造林12.83万亩,超额完成“百万千万工程”总目标的96%,三年的目标一年初步实现。早在2000年至2004年,重庆军地就以“保护母亲河”、“发展生态农业”、“营造育林基地”为主题,在全市共同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的“绿化长江大行动”。4年间,共组织发动100余万人次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义务植树9112万株,集中护林210片达177万亩,先后创建了23个生态基地,受到了团中央、全国绿委和总政治部的充分肯定。 通讯员 付波 左庆莹在菜园坝竹园小区,驻渝某部官兵正在清理小区的垃圾。(资料图片)重庆晨报记者 张锦旗 摄驻渝北区武警部队官兵在统景镇骆塘村参加国防林植树活动。(资料图片) 重庆晨报记者 胡杰 摄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其他新闻(无对应栏目)
https://img2.cache.netease.com/f2e/wap/common/images/weixinfixed1200low.jp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民融合新模式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