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怎么没有支持光学防抖的手机屏幕?就是在动荡车厢里可以看网页,也不会伤眼,看的清楚。

正在初始化报价器htc 手机开不了机怎么办?2个回答9249abcGD580,完美的外形让无数的甜美女生着魔!现在价格已经是非常实惠了!查看更多9249abcGD580,完美的外形让无数的甜美女生着魔!现在价格已经是非常实惠了!2个回答賶神GD580,完美的外形让无数的甜美女生着魔!现在价格已经是非常实惠了!2个回答yerunzhen33的确是一般 LG的手机用着非常好啊 ~ 性价比很高~ 棒棒糖,冰欺凌都很不错 ,外观好看 质量也好 ~ 售后也好 ~2个回答soufunas99最好别ROOT。我正在用这个,这手机根本用不着ROOT,内存足够用,ROOT完了虽然有权限了,但是也不安全了, ROOT之后就不给你保修了,楼主自己掂量好,求采纳2个回答天朝威武281目前在售机型里,是只有魅族PRO6Plus采用的是三星CPU的。
魅族PRO6Plus是魅族科技推出的年度最强旗舰,14纳米的8890冷静表现,秒杀市面上的一切安卓机型,推荐用户选择。
1、AOD 息屏显示技术,时间日期电量通知置于之上,PRO 6 Plus 将为你带来无限遐想。
2、峰值频率高达 2.6GHz 的「猫鼬」核心,高效的 SCI 三星互联架构,超越想象的 12 核 GPU,被第二代 14nm FinFET 工艺整合在一颗璀璨夺目的旗舰芯片中。这是魅族手机有史以来的最强CPU大脑;面对各种大型游戏和苛刻应用,也是手到擒来。
3、全新 CD 纹工艺将让相机与手机一样备受瞩目。四轴光学防抖搭配 ?/2.0 大光圈及 6P 镜头,即使身处夜景 PRO 6 Plus 也美不胜收。
4、PRO 6 Plus 融合 USB 标准新一代技术:Type-C、USB 3.1。从此 USB 端口不再区分正反,更支持 5Gbps 传输带宽,1G 数据,十秒传完。
5、选用价格更高的 3400mAh 新型快充电池。900 次循环寿命,约为普通电池 2 倍以上;大数据仿真测试表明:日常使用,3 年无忧。对于成本的毫不吝惜,造就惊喜的电池寿命。6个回答賤货憧羽bhG4冶金…含量特别少。6个回答东洋售后小勇冶金…含量特别少。1个回答房产贷款如果我说, 手机不需要贴膜, 你会同意吗? 外国人常说, 中国人是--装在套子里的人。 想想也是。3个回答shiqiaoxie显示屏坏了3个回答秋水诗韵夜是需要点击Home键才能恢复正常吗?系统版本是多少,试试升级。正在初始化装修神器热门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查看更多手机拍照清晰度高不高怎么看?_百度知道
手机拍照清晰度高不高怎么看?
我有更好的答案
看像素介绍:一、通常会以为相机像素越高,拍的照片就越清晰,实际上这是很片面的。相机的像素唯一能决定的是其所拍图片的分辨率,而图片的分辨率越高,只代表了图片的尺寸越大,并不能说明图片越清晰。刨除其它因素,1300万像素摄像头和800万像素摄像头所拍的图片,在电脑屏幕上呈现的只是尺寸不同,而清晰度几乎是没有区别的。二、不同的是,手机上查看图片时,屏幕一般会将两张图片缩放至同一尺寸,此时1300万像素摄像头所拍图片会拥有更高的像素密度(每英寸屏幕所拥有的像素数),理论上来讲,清晰度更高、画面细节更丰富。但是当前主流的手机屏幕为1080p级别(像素),无论是1300万像素相机所得的像素照片,还是800万像素摄像头的像素照片,都超出了1080p屏的解读范围,最终都会以像素显示,所以肉眼所看到的清晰度也是没有区别的。三、更高像素的相机所拍图片的尺寸更大,假如我们想把样张打印出来,以常规的300像素/英寸的打印标准来计算,1300万像素相机所拍的像素样张,可打印17英寸照片,而800万像素相机的像素样张,打印超过13英寸的照片就开始模糊了。很显然1300万像素相机样张可打印的尺寸更大。
采纳率:100%
通常会以为相机像素越高,拍的照片就越清晰,实际上这是很片面的。相机的像素唯一能决定的是其所拍图片的分辨率,而图片的分辨率越高,只代表了图片的尺寸越大,并不能说明图片越清晰。刨除其它因素,1300万像素摄像头和800万像素摄像头所拍的图片,在电脑屏幕上呈现的只是尺寸不同,而清晰度几乎是没有区别的。  不同的是,手机上查看图片时,屏幕一般会将两张图片缩放至同一尺寸,此时1300万像素摄像头所拍图片会拥有更高的像素密度(每英寸屏幕所拥有的像素数),理论上来讲,清晰度更高、画面细节更丰富。但是当前主流的手机屏幕为1080p级别(像素),无论是1300万像素相机所得的像素照片,还是800万像素摄像头的像素照片,都超出了1080p屏的解读范围,最终都会以像素显示,所以肉眼所看到的清晰度也是没有区别的。  如前文所言,更高像素的相机所拍图片的尺寸更大,假如我们想把样张打印出来,以常规的300像素/英寸的打印标准来计算,1300万像素相机所拍的像素样张,可打印17英寸照片,而800万像素相机的像素样张,打印超过13英寸的照片就开始模糊了。很显然1300万像素相机样张可打印的尺寸更大。  总之,像素不能决定照片质量,或者说像素并不是决定照片质量的唯一要素。在电脑、手机屏幕等主要查看路径上,1300万像素相机、800万像素相或者更高的1600万像素、2070万像素所拍照片的清晰度表现都是没有区别的。所以,如果你对手机拍照的需求仅限于日常记录和分享,那么市面上配备800万像素、1300万像素摄像头的主流千元手机,就能完全满足你对照片清晰度的要求,而不必跟风追求更高的像素数。  既然像素不是决定图片质量的关键因素,那么谁才是呢?答案是传感器。在数码相机还未兴起的时候,传统相机都使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而数码相机的传感器就等同于“胶卷”。传感器是相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关键的技术。  相机传感器主要分两种,CCD和CMOS。CCD传感器虽然成像质量好,但是成本较高,并不适用于手机,而CMOS传感器凭借着较低的功耗和价格以及优异的影像品质,在手机领域应用最为广泛。CMOS传感器又分为背照式和堆栈式两种,二者系出同门,技术最早都由索尼研发,索尼背照式传感器品牌名为“Exmor R”,堆栈式传感器为“Exmor RS”。  相对来说,传感器尺寸越大,感光性能越好,捕捉的光子(图形信号)越多,信噪比越低,成像效果自然也越出色,然而更大的传感器却会导致手机的体积、重量、成本增加。
如果我的手机是1080P分辨率的显示屏我放大看,他是显示1080P的清晰度还是显示1300万像素的清晰度。但是别人回答我是像素不能代表清晰度这是怎么理解(如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看拍出来的照片清晰不→_→
还可以按照你手机的牌子去搜索下像素是多少的。一般800万就差不多可以了
别人跟我说像素越高越好
那你哪里还有啥疑问吗?
我的1300万像素不比800万的清晰,但画质还原度比800万的好。清晰度不是看像素是看什么
清晰度越高,画质越差。
那就下载个软件检测一下
我买手机,他给出摄像方面的参数我怎么看
写出来的不一定就好,不同手机同样配置不同效果,如果须要拍照功能,还是亲测比较好,是不是好马,拉出来练,拍张照片,然后放大再看是不是细腻,如果非要看配置的话,像素越高就好,分辨率越大就越清楚
只有买来才能亲测,难道我买几十部手机测就为了测哪个好吗?不多余?
你是要买手机,看中那一部就可以试试呀,不好就不买嘛!如果是在网上买,你就多看几个牌子,比如苹果像素大家都知道,你就拿它做对比不就好啦,你又看不懂配置,又不能试玩,那还能怎样?关于手机相机,有很多看法,有的牌子夜拍好,有的强光避光好,有的色素好,现在还有防抖的,想买什么还是多看手机本身的介绍
再说也就这么多,想怎么理解你自己看,别人认为苹果像素假的,你认同了,那你就按他说的去辨别,我也再想不出更好的点子,毕竟没有实物。如果我回答的不好,你不用采纳,我只是出于帮助网友给点建议,并不是为了非要人认同我的关点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手机拍照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主题:一个迟到的报告—SONY最新旗舰A7R2使用总结
&[ 主题管理员: qw0358 ]
泡网分: 27.232
精华: 3帖子: 4183
注册: 2005年01月
第一章:前言
A7R2其实是到家有一段时间的机器了,
但是,这个机器在坛子上实在有点火,
所以,一直也就没有来写。
最近SONY又发布了A7S2,
那么,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来写写A7R2也就合适了,
降温后来写还是比较合适的,
可以大大避免被键盘摄影师招呼。
本文所有原片都上传了BAIDU云盘,
包含RAW和JPG
看官自行下载吧。
Baidu云盘地址:
共74张原片
另外,除了外观照,本文的照片都是A7R2拍摄,
原片在云盘上都有。
介于文章太长,我将总结部分放在开头重复一遍:
第十六章:总结
我可以肯定地说,
SONY的A7R2是现阶段最好的微单照相机,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SONY的A7R2是现阶段综合表现第二好的135照相机。
(我认为第一好的是D810)
(DXO的评测说A7R2最好,那也仅针对的是CMOS表现,并不是综合表现。)
能让我吐槽少于10点的机器其实是不多的,
而且,其中的有些吐槽并不是针对A7R2,而是针对E卡口系统而言的。
如果说之前的微单,
甚至是A7、A7R和A7S那一批微单不足以撼动单反基石的话,
那么,现在的A7R2其实已经有足够资本向单反叫板了,
(只是,整个E卡口系统尚欠火候)
作为家用相机,我觉得A7R2是适用的,
我自己买了A7R2,
那是一种向科技进步的尊重,
以及向不断奋斗的SONY的尊重。
下面,正文开始
第二章:本文涉及的器材
虽然我有5DS,我也能借到5DSR,
但是我不打算对比这两个系列的机器,
因为,口水仗太多,
毕竟5DS系列的机器在佳能那边还是当红辣子鸡,
还请各位看官谅解。
真要对比的话,未来再说吧。
如果各位非要在这两个器材上做选择的话,
我的答案是:
看你的镜头群是哪家的,是哪家的选哪家的机身。
如果没有镜头群的负担,
那么,看你的拍摄题材,
主要拍人,选5DS系列更好,
拍其他场景的或者拍摄比较杂,那就选A7R2吧,
本文只是叙述A7R2的优点和缺点,以及特色功能。
本文涉及的器材是:
A7R2和35 2.8镜头。
第三章:体积和重量
同样是全幅机器,在这里对比一下D800
第一张照片是上视图,可见,安装35 2.8的A7R2比D800明显来的小,
第二张是正视图,可见,A7R2的正面投影也比D800来的小。
毕竟人家是微单,体积上确实还是比较小巧的。
但是,全幅微单发展到现在第二代,
明显已经不是那么小,也不是那么轻了。
虽然,现在的二代全副微单仍然比全副单反来的小,来的轻,
但是,其实二者的差距,客观来讲并不如我当年买NEX5C时候的那么震撼。
对于APS单反来说,现阶段的全幅微单已经没有重量和体积的优势了。
不过对于旅行者来说全幅微单还是有优势的,
毕竟尤其是高原的环境下,
轻哪怕100克都是有很大意义的。
只是,A7系列发展到现在也只能做到生活防水,
这个有点可惜,
毕竟作为旅游机器的话,
生活防水还是有点不够。
A7R2的机身侧面的握把比较肥大,
手感很好。
刻意设计在机身外侧的独立录影键,
也不容易被误触。
我觉得A7R2的外形设计的非常好。
唯一需要考虑的是,
卡口最好能再向左边移动几毫米就好了,
当A7R2接上粗壮的镜头,
比如70200F4或者35 1.4的时候,
把手和镜头之间的空隙太小,手指伸进去会非常不舒服。
第四章:电子前帘和静音快门
A7R2新增了电子前帘,
这个技术首先出现在A6000上,
电子式前帘可以让相机减少一次回弹所产生的震动,
同时原厂也特别针对后帘快门回弹时的机械结构做了减震,
A7R2整体的快门震动可说是微乎其微,
表现非常好。
A7R2的快门本身已经很轻微了,有点镜间快门的感觉。
但是,A7R2还提供了“静音快门”。
在用上“静音快门”后,机器的声音几乎到了没有的地步。
我认为应该是在这种功能下用了电子快门,机械帘幕只是慢慢地轻轻地打开。
如果常使用这个功能,还可以将这个功能放在快捷键上。
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无需进入菜单,就能使用这个功能。
还需要补充一点,理论上快门机震小,有利于降低安全快门。
对于A7R2的快门,我觉得是非常赞的设计。
虽然没有了“咔、咔、咔”的悦耳声音,但是实用。
第五章:防抖
奥林巴斯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它的防抖技术。
客观的讲,在M43领域,
奥巴其实机身和镜头都做不过松下,甚至连价格也都跑不赢松下,
但是,奥巴的杀手锏,或者是存在感,
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它的独门绝技:五轴防抖
关于防抖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3个:
第一个是奥林巴斯的EM5,
那种怎么抖都不怕的防抖,确实是逆天的设计
如果说其他家的防抖宣称的stop数量或多或少都有虚标的话,
那么,我认为奥巴的五轴防抖的stop数量标注的有点太保守。
第二个是NIKON的105VR
现在想想NIKON的百微的防抖也没什么了不起,
但是,这是我第一个用到的微距防抖,
在户外,拍微距用到F22的时候,
开启防抖可以省掉三脚架,
这在当时给我的震撼也完全是颠覆性的。
第三个是宾得的645系统的90 2.8
虽然说,这个镜头的防抖标称值没什么稀奇的,
但是,在此之前以及现阶段以及可预见的未来,
这个星球上你还能找得到另一个防抖的中画幅吗?
所以,即便到今天,这个镜头依然是它所对应画幅里面最强防抖。
因为别人没有,所以一枝独秀。
首次出现在A7II身上的五轴防手震这次也应用在A7R2身上,
这对A7R II来说是如虎添翼,
虽然这个防抖技术是阉割版的奥巴五轴防抖,
但在拍摄中也是确实有明显进步的。
高像素其中一个隐忧就是手震,
哪怕是很少的手震,往往也会被体现。
一般防抖的帮助其实非常有限,
因为只有两轴的补偿效果,
所以像是5DSR、D810这机器,
一般来说除了开启防抖之外,
快门速度也要拉到安全值左右我才会放心。
A7R2的防抖有两种方式:
两轴是倚赖镜头本身的OSS,
其它三轴是由机身提供辅助。
如果当下搭配的是无防抖镜头的话,
或者是转接镜头的话,
那么就会完全依赖A7R2机身内建的三轴防抖。
实际体会是,A7R2的防抖不如EM5、EM1,
但是,A7R2的防抖也确实是现阶段全幅机器里面最好的了,
用原厂的OSS镜头的时候,明显比其他厂家的防抖来得好,
用35 2.8这类不带OSS的镜头的时候,防抖和其他厂家的防抖差不多。
第六章:眼控对焦
这个名字取得太差,太差,太差。
SONY应该立即辞掉企业里面做中文翻译的那个员工,
这个人不仅完全没玩过胶片单反,
而且,中文语法都不及格。
“眼控对焦”这个短语是一个典型的主谓宾结构,
在中文里面的意思是:
拍摄者的眼睛控制机器对焦,
或者讲复杂点,以摄影师眼神的移动轨迹为基础进行的人机交互。
佳能的胶片机EOS3上的功能,才真的叫做“眼控对焦”。
SONY的这个功能说白了是“对焦到被摄者的眼睛”,
功能名字应该是“对焦到眼”而不是“眼控对焦”。
在A6000上,我第一次用这个功能的时候,
眼睛对着EVF,眼球转了半天,一点反应都没有。
后来看了说明书我才知道SONY这个功能指的是“对焦到眼”而根本和“眼控对焦”一点关系都没有。
A7R2的“眼控对焦”或者“对焦到眼”与过去最大的差异就在于,
使用AF-C的时候也可以使用,
这个功能的好处是拍人像时不再需要手动选择对焦点,
要对焦眼睛的话,
按着指定的快捷键然后相机的焦点就会自动追着眼睛跑,
虽然无法指定左右眼,
但是已经非常方便了,
相对于富士的“面部识别”,
SONY的这个功能更好,
主要是富士的“面部识别”和测光方式是绑定的,
而SONY的“眼控对焦”和测光方式是独立的。
相对于其他厂家的“面部识别”
SONY的这个功能更好,
因为其他厂家的“面部识别”只能认到脸,
而SONY的“眼控对焦”可以认到眼睛。
这对于全身人像或者带场景的人像来说基本没区别,
但是对于半身人像或者大头照来说,极为方便。
需要补充的是,
“眼控对焦”或者说“对焦到眼”的前提是机器要分辨出“脸”,
而什么样的形状是人脸,本身有一套数学模型,
而目前的人脸检测模型并不支持侧脸和俯视以及仰视,
或者说的更明白一点,那就是:
需要让机器感受到有脸、两个眼睛、鼻子、嘴巴等形状元素,
以及这些形状元素之间的距离关系和从属关系,
当他们满足某些特定的特征向量的时候,眼睛才可以被检测出来。
所以说,“眼控对焦”或者说“对焦到眼”并不是成功率100%,
当然这不是SONY的错。
第七章:EVF
A7R2的EVF采用236万点的XGA OLED,
放大倍率为0.78倍,
而且还有蔡司镀膜加持,
厂家宣称可以减少眩光的情形发生,
只是,我不知道EVF的T*会不会增加成本以至于增加销售价格?
如果是的,
我更倾向于采用SONY自己的镀膜也就好了。
一直以来我对EVF的看法都是够用即可。
X100的EVF我都觉得够用了。
所以,我对EVF的要求并不高。
在拿到A7R2之前,使我惊艳的EVF仅限于XT1。
A7R2这次的EVF是我见过目前最接近光学观景窗感受的EVF了。
比GX7的好,和XT1一样好。
100%复盖率、236万点的规格或许没有什么。
但是,0.77倍放大倍率如何?
我如果没记错,它是目前放大倍率最大的观景窗。
这颗EVF最了不起的是极短的影像延迟。
我的感觉是,它已经非常、非常接近OVF了。
但是它比XT1唯一不如的地方是:
XT1能够在一个EVF里面同时显示两个屏幕。
传统的EVF常见的手动对焦辅助功能分成两种,
一个就是把整个画面放大来让你把对焦位置看清楚,但常常会让人在缩回原本画面时,发现刚刚在手动对焦时构图跑掉了。
另外一种是直接在画面的中间或部分放大对焦点。这也会影响整个画面的构图。
EVF双荧幕功能,完全不会影响到构图,
一个荧幕负责取景,一个荧幕负责放大,而且不重叠。
这样的话省去了点选放大或缩小以及构图的麻烦,是相当实用的设计。
希望以后SONY也加入这个功能。
第八章:速度
连拍速度方面,
A7R2的像素虽然相比前一款机器提高了600万,
但在背照式感光元件、加大硅片电路面积的帮助下,
机器的连拍速度反而有所增加,
由过去的1秒4张进步到1秒5张。
但是还是不如自家的A6000,每秒11张的恐怖速度。
A7R2的相位侦测区域的范围,
大概占画面约80%左右,
够用了,但是也还是略微不如自家的A6000的几乎满屏。
若是以全画面进行泡泡追焦的话,
A7R2的成功率其实还挺高的。
拍摄速度方面,A.8 也比A7R2+35 2.8来得快,
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呢?
A.8或者A是可以抓拍满场疯跑的儿子,
但是A7R2+35 2.8就总是慢半拍。
目前对于疯跑的小孩,
能抓住的也就是NC两家旗舰、次旗舰的单反、M43和A6000了,
其他的机器还是不能胜任。
虽说不能胜任,
但是A7R2+35 2.8我觉得除了拍娃,其他场景也够用了。
必须要特别说出来的是,
和A6000一样,A7R2在晚上室内的对焦速度非常慢。
基本上这时候的对焦,无论是A7R2还是A6000也就是以前NEX7的水平,
必须要来回拉一两次风箱才能对的上,
而且,拉风箱的速度还不快,是慢慢拉的那种感觉。
对于这种现象我觉得,
毕竟相位对焦和反差对焦是不一样的,
而且,SONY的cmos里面嵌入的对焦点有多厉害还不太好说。
暗光下,可能嵌入的对焦点就不工作了,或者工作效率极低,
我认为这才是A6000甚至A7R2造成暗光对焦缓慢的根本原因。
第九章:白平衡
A7R2白平衡做了功能微调,
但却挺重要的,
因为白平衡调整的时候,可微调的幅度更细,
A到B可采0.5级调整(29级),
G到M可采0.25级调整(57级)。
这让进阶用户更容易调出适合自己的色彩调性。
第十章:分辨率
A7R2得益于4200万像素,以及去除低通滤镜,
成像的中间分辨率极高,
中央分辨率比D800明显高一个等级。
但是,由于短法兰距、大底和像素井的存在,
边缘成像需要分开来看,
第一种情况:
只要破坏了短法兰距,也就是说转接单反镜头的时候,
A7R2的边缘成像是不错的,比D800好。
但是,转接单反镜头的话,
你不仅失去了A7R2的先进对焦功能,而且也丢失了体积优势,
人家SONY工程师使出了吃奶的劲缩小的体积,
被你一个转接环就抵消掉了。
第二种情况:
原口的长焦镜头,
因为入射光线倾斜度不大,
所以,此时A7R2的边缘成像是不错的,比D800好。
第三种情况:
原口的广角镜头,
因为入射光线倾斜度变大,
所以,此时A7R2的边缘成像是远不如中央成像的,
我觉得此时和D800比,可能是伯仲之间。
大家可以参考下载A7R2+35 2.8 和D800的原片对比。
第十一章:宽容度
在开始这章之前,
我先问一个问题,
普通民用相机的CMOS,有比SONY宽容度更好的吗?
答案是:没有。
无论是佳能、松下、东芝、瑞萨,没有一家的民用CMOS比SONY的宽容度更好。
前面的混战贴,有不少人认为(尤其是严重落败于宽容度的某厂粉丝)
用过曝和欠爆5EV的片子来讨论宽容度是不合适的,
我必须严正申明:
我原以为你们都有脑子的,
但是,考虑到某些粉丝实在是刚刚从猴子进化而来,
或者自甘退化为猴子的思维模式,
所以需要告诉这些还不适应人类思维的动物,
晴天拍风景,天和阴影的曝光何止相差5EV?
如果是夏天中午晴天拍风景,天和阴影的曝光何止相差10EV?
如果是夏天中午晴天高原拍风景,天和阴影的曝光何止相差15EV?
佐证:生产GND的厂家会有9EV的产品,
而且,优秀的GND还会告诉你,最多可以2片共用,
也就是说,生产GND的厂家认为:
拍风景最多会遇到天和阴影曝光相差18EV。
因此,我将会坚持用过曝和欠爆5EV的片子来讨论机器的宽容度。
因为,现阶段,
厂家还不能生产出宽容度达到20EV的机器,
我们也还不能完全摆脱GND,
所以,我认为,机身的宽容度还是一个必须要特别关注的功能。
而且,此功能的重要性甚至可以排在第一位。
A7R2作为SONY现阶段的旗舰,
其宽容度也就代表了现阶段的民用最好了。
请大家自行下载baidu云盘的原片。
对于过曝宽容度,我做了+1EV到+5EV的拍摄,
对于欠爆宽容度,我做了-1EV到-7EV的拍摄,
首先说说欠爆的情况,A7R2能轻松拉回5档欠爆。
如果仅仅是记录性质的话,7档欠爆也是勉强可以接受的,
只是7档欠爆偏色会比较厉害,仅具有记录作用。
过曝的话,A7R2在不丢失细节的情况下,
大致是2档多,3档不到。
可以这么说,A7R2已经是现阶段最好的宽容度了,
为了出片,大概可以接受5档欠爆和2档过曝,
为了记录,大概可以接受7档欠爆和3档过曝。
第十二章:长爆噪点和夜晚出片
曾几何时,
A7R2的全黑长爆噪点是各种用或者没用过,摸或者没摸过机器的人的攻击口舌。
这里我提供了原片下载,分别是:
ISO100、400、、6400
开降噪和不开降噪的30秒曝光原片,带JPG和RAW。
我的理解是:
A7R2的全黑长爆或者是暗处长爆噪点确实是比其他机器来的高,
比如我手上的5DS、D800、M240。
但是,在明亮处其实并不能被体会。
开启降噪后其实也不明显。
但是,如果对比5DS或者D800的夜景照片,
可以发现,A7R2的夜景照片显得有点“脏”,
这里说的都有原片下载,看官自己下载了看。
单独看A7R2的夜景照片其实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但是对比了来看的话,
确实,A7R2对于长爆夜景这样的题材可能并不那么擅长。
第十三章:镜头
SONY的E卡口经常被别家奚落的是镜头群可能还不如机身群来得多,
加上摄像机,仔细数数,可能还真这样,
即便不是这样,那也差不多了。
好在SONY这两年一直在拼命开发镜头
不谈副厂,现阶段原厂镜头有11个:
但是我可以说,还是缺镜头吗?
至少缺少大三元和1.4定焦群,1.8廉价定焦群也缺少,长定焦也缺少。
我自己用A7R2就不知道怎么选镜头,
先说一下,我家里的镜头很多,
N系统的有:24 1.4G、适马50 1.4、85 1.4G、200F2、120F4、70200F4
C系统的有:50L、35L、II、小白兔
P系统的有:2040、35微、55*1.4
645系统有:25 F4、90 2.8、55 2.8、28-45 F4.5
APS的E卡口有:24 1.8、16-50
我在SONY店里面选镜头的时候发现
绝大部分SONY的全副镜头相对于机身都显得太大太重,
接上A7R2后,整体系统的重心是在手外面的,
由于杠杆作用,大大降低了整体系统的握持手感。
A7R2独有的优良快门震动,也被这种不易握持的系统抵消掉了。
更加难以接受的是,单手手持机器的时候,手腕容易疲劳。
所有镜头里面能很好适应A7R2的镜头其实只有:
这三个,因为这三个镜头安装在机身上后,
整套系统的重心还在手心里面。
28F2的成像并不好,而我又有太多的等效50,
所以我最后不得不买35 2.8。
话说,35 2.8的素质就好么?
这个体积下,别家的35一般来说可以做到1.8或者2,
缩到2.8是不可能比你的35 2.8来的差的。
另外,35 2.8这个镜头的口径蚀也实在是太大了点。
但是35 2.8的焦外还是不错的:
所以,其实我认为,现阶段的SONY还是缺镜头。
对于,专业用户,比如记者,缺少大三元;
对于,玩家,缺少轻量级的廉价1.8定焦群;
对于,老年玩家缺少高速打鸟头;
对于,不缺钱的极客,缺少1.4定焦群;
对于,旅游用户缺少24开头同时能达到100以上的小三元。
第十四章:发热
对于一个照相机来说,
高强度使用后,A7R2的发热量很大,
怎么形容呢?
有点像出炉一段时间后的烤山芋。
我怀疑未来的SONY机器如果不增加体积加强散热,
会不会采用热管+风扇?
有些人说,外壳热了,代表机身内部会比较凉,
这对于被动散热的情况来说是不可能的,
首先,铜的导热系数很高,记得仅比银差,
被动散热的散热片或者外壳有多热内心就有多热,
而且内心只会比散热片更热,因为导热效率不会100%。
而a7r2还有个外壳,就算全铝外壳导热比铜还差点,
所以,内心不可能比手摸的更凉。
发热,很可能是机器噪点较大的根本原因,
但是,如果你要追求小体积,这个问题好像也是无解的。
好在过几个月就冬天了。
第十五章:吐槽
吐槽1:电池续航力有待加强
原厂搭配的是NP-FW50,
充饱电最多可拍340张静态照片,
如果用电子观景窗取景的话仅可拍290张,
4K摄像时电力消耗会更快。
电池续航力有待加强。
吐槽2:夜景拍摄有待加强
见第十二章
吐槽3:镜头群有待加强
见第十三章
吐槽4:希望把“眼控对焦”的名字改掉
吐槽5:卡口最好能再向左边移动几毫米就好了
吐槽6:既然额头省不掉,为什么不能在左边肩膀再做一个转盘呢?
光秃秃的,浪费空间。
吐槽7:机身发热量有待减弱
见第十四章
第十六章:总结
我可以肯定地说,
SONY的A7R2是现阶段最好的微单照相机,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SONY的A7R2是现阶段综合表现第二好的135照相机。
(我认为第一好的是D810)
(DXO的评测说A7R2最好,那也仅针对的是CMOS表现,并不是综合表现。)
能让我吐槽少于10点的机器其实是不多的,
而且,其中的有些吐槽并不是针对A7R2,而是针对E卡口系统而言的。
如果说之前的微单,
甚至是A7、A7R和A7S那一批微单不足以撼动单反基石的话,
那么,现在的A7R2其实已经有足够资本向单反叫板了,
(只是,整个E卡口系统尚欠火候)
作为家用相机,我觉得A7R2是适用的,
我自己买了A7R2,
那是一种向科技进步的尊重,
以及向不断奋斗的SONY的尊重。
----------------------------------------------------------------------------
给自己的文做点广告,毕竟都是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欢迎大家来踩。
关于富士的:
富士X100S的评测:
富士XE2的评测:
富士XT1的评测:
关于SONY的:
NEX5C的评测:
关于宾得、理光的:
宾得的对比:
宾得K3的评测:
宾得Theta的评测:
宾得645Z的评测:
宾得K3II的评测:
理光GRII的评测:
关于摄影附件的:
威联通磁阵的评测:
MK320的评测:
nisiND1000的评测:
器材打架的:
645D战5DS战D800战M240战K3II:
K3II对战A6000:
本帖最后由 qw0358 于
22:39 编辑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283349&&回帖:592 &&
泡网分: 0.573
注册: 2005年09月
马尾松-老马 发表于
经不住诱惑,刚入了A7R2,说实话,非常失望,微单的实际使用感受以及拍摄效果还有一段路要走。使用感受可以理解,拍摄效果还有一段路要走就说不通了。
泡网分: 5.35
帖子: 1923
注册: 2016年03月
qw0358资总结的很中肯,A7R2在无反领域里面确实属于里程碑式的机身,sony家在光电子领域里面的进步和系统集成不断冲击着影像领域的传统。
作为宾家的忠实FANS,看太多坛子里面吆喝炒作老镜头、老机身的;你跟他说机身,他给你扯镜头,你跟他说镜头,他给你扯做工,你给他说做工,他给你扯镀膜,你给他说镀膜,他给你扯情怀。。。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个人认为A7R2与35 2.8是体积和性能上最好的组合。
泡网分: 5.204
帖子: 1614
注册: 2014年10月
经不住诱惑,刚入了A7R2,说实话,非常失望,微单的实际使用感受以及拍摄效果还有一段路要走。
泡网分: 2.889
帖子: 2812
注册: 2013年12月
请教各位老师:A7R2和刚出的A9在对焦性能上(合焦速度、精度以及追焦成功率)差距是不是巨大?A7R2在拍摄一般的儿童动态题材上能不能很好的胜任?在此谢过!
泡网分: 33.589
帖子: 1187
注册: 2001年04月
sunday2000 发表于
哈哈,同吐槽。希望下一款真正全新设计的Sony无反机身能够尽量做小机身,去掉额头,在左肩装备内藏伸缩式取景器,升级成视网膜的全向翻转屏嫩说的是rx1r2么?
泡网分: 0.001
注册: 2010年03月
楼主的评测很用心,有图有文字,我在r2和5D4之间纠结了很久,现在依旧考虑究竟入哪个?不晓得r2拍照储存的速度如何?周围也没有机器可以上手感受
泡网分: 5.394
注册: 2010年05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41
注册: 2014年01月
龙影无痕 发表于
索尼色彩不真实你很实惠
泡网分: 0.031
注册: 2010年09月
老师您好,看了您的帖子,很受启发。
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我最近想入一台相机用来拍1岁半左右的儿子。看了索尼a6300和奥林巴斯e-m5 mark2,请老师推荐。
泡网分: 57.809
帖子: 9898
注册: 2004年11月
非常好的试用报告
泡网分: 23.056
注册: 2005年02月
楼主说得没错,SONY镜头确实太大,特别是太长,感觉短法兰距的机身有了,可镜头都是“超长法兰距”的镜头,同规格比单反头长多了,严重怀疑SONY直接在单反头后面加个接环当E头卖了,根本没重新设计。
泡网分: 0.232
注册: 2015年07月
请教下老师,能否就A7R2的色深问题给些指导?
泡网分: 21.426
帖子: 2854
注册: 2006年08月
红旗飘飘。
手动镜头:Minolta MD 135mm/F2.8。
泡网分: 0.038
注册: 2012年02月
写的好。辛苦了
泡网分: 21.426
帖子: 2854
注册: 2006年08月
魔都今天天空湛蓝,去外滩走一走不负好天气。
索蔡FE 16~35mm/F4.0。
虽然光圈忘了收,但F4.0仍然细节毕现。
泡网分: 1.114
帖子: 1096
注册: 2016年01月
a7rii满满的完美feel,可是已经有一代了,黯然叹息,换机成本太高了。
泡网分: 15.376
注册: 2007年08月
bj6415 发表于
泡网分: 27.232
精华: 3帖子: 4183
注册: 2005年01月
wklhs 发表于
楼主擅长写论文嘿嘿
泡网分: 5.848
帖子: 8111
注册: 2013年07月
楼主擅长写论文
本帖由 iPhone7,2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01
注册: 2012年03月
泡网分: 27.232
精华: 3帖子: 4183
注册: 2005年01月
DannyLeslie 发表于
我试用了奥巴的em5ii,菜单总是不习惯。自用gm1s,能自动识别4个笑脸,我觉得还是挺方便的。有一个不知是不是错觉,gm1s配dg15 1.7的图,100%放大看我觉得低感还行,反而佳能6d配85 1.8和35 2is放大看不那么实,不知是不是去低通和像素的问题。松下的菜单很不好用,而奥巴的菜单是反人类的,但是你打开奥巴的综合信息显示屏幕,触控显示就行了。
另外,我其实不太看的出各个机器的原生最低感的画质差别(出了色彩)。
泡网分: 0.175
注册: 2016年04月
A7M2用了快一年了,感觉还可以,相信A7RM2一定不会差
泡网分: 1.824
帖子: 1603
注册: 2014年03月
qw0358 发表于
没写,我用过了M43几乎所有的机器和镜头,除了新出的GX8和GX85。
M43我现阶段停在了TP109上。
如果不为了高感和虚化的话,现在的M43完全胜任拍摄要求。
只是M43的投资并不少,不要把它当做卡片机投钱就行了。我试用了奥巴的em5ii,菜单总是不习惯。自用gm1s,能自动识别4个笑脸,我觉得还是挺方便的。有一个不知是不是错觉,gm1s配dg15 1.7的图,100%放大看我觉得低感还行,反而佳能6d配85 1.8和35 2is放大看不那么实,不知是不是去低通和像素的问题。
泡网分: 27.232
精华: 3帖子: 4183
注册: 2005年01月
DannyLeslie 发表于
话说,钱师的m43机器使用感受贴有吗,也想顺便读一读。
试了a 4,感觉画质不行,a7系列高感好想也有一种抹过的感觉。
在宾得星光的售后店试了k1+24-70,有种讲不出来的感觉,大概背景太暗了,噪点不少的感觉。反而grii让人眼前一亮。没写,我用过了M43几乎所有的机器和镜头,除了新出的GX8和GX85。
M43我现阶段停在了TP109上。
如果不为了高感和虚化的话,现在的M43完全胜任拍摄要求。
只是M43的投资并不少,不要把它当做卡片机投钱就行了。
泡网分: 1.824
帖子: 1603
注册: 2014年03月
qw0358 发表于
这两个的EVF基本上一个级别,都足够好了。
和旗舰单反的OVF比,使用上没有什么不便,但是我还是喜欢OVF的视觉感。话说,钱师的m43机器使用感受贴有吗,也想顺便读一读。
试了a 4,感觉画质不行,a7系列高感好想也有一种抹过的感觉。
在宾得星光的售后店试了k1+24-70,有种讲不出来的感觉,大概背景太暗了,噪点不少的感觉。反而grii让人眼前一亮。
泡网分: 29.191
帖子: 8853
注册: 2007年03月
哪里是普通的消费者,简直专家中的专家。
泡网分: 2.423
帖子: 2079
注册: 2015年09月
911的帖子写的特别认真,不亚于楼主,点赞并且感谢
raze911 发表于
这个回答显然还是没有意识到我说的效率点在哪里,针对你的内容我再回复一些
你的第一段无论是使用EVF还是使用OVF是一样的,你自己想想用EVF会有什么不同??你所述的用OVF时所有按快门之前的动作,你在用EVF时不能做同样行为吗??显然是可以做同样行为的
问题在于,使用EVF还可以……问题在于“还可以怎么怎么做”
“一边喊一边前后滚轮”,你仔细想想,这跟使用OVF还是使用EVF有什么关系??没有任何关系,这只在于你使用的是AS档还是M档,使用M档会比使用AS档略慢,你用OVF机器时用M档同样会比使用AS档略慢,跟使用EVF时有什么不同??没有任何不同,唯一的区别可能是,可能那个使用EVF的人刚好在用M档,而用单反的人可能刚好在用AS档,这是M档与AS档的操控速度区别,不是EVF与OVF的操控速度区别
但是无论使用哪个档,EVF都可以给使用者更接近拍摄结果的画面表现以供使用者决定是否应该调整(AS档一样存在曝光补偿调整操作),你一定要说用OVF时事前就调好曝光补偿,那我就要问一个问题——你用EVF时就不能事前调好曝光补偿吗??当然能,问题在于,使用EVF“还可以”在拍摄过程中做更进一步的细化调节,而且这个做不做的选择权在你,你可以 ...
泡网分: 1.439
帖子: 1213
注册: 2009年05月
qw0358 发表于
这两个的EVF基本上一个级别,都足够好了。
和旗舰单反的OVF比,使用上没有什么不便,但是我还是喜欢OVF的视觉感。...呵呵,是的,我主要就是想比较它们和ovf的视觉感。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7.232
精华: 3帖子: 4183
注册: 2005年01月
小竹炮粉丝 发表于
请问楼主,A7R2的EVF和富士XT1相比:
1.哪个更接近于光学取景器?
2.哪个视觉效果更好,会不会好很多?
3.与优秀的光学取景器(比如索尼A900、佳能大马三)相比,有多大差距?
谢谢!这两个的EVF基本上一个级别,都足够好了。
和旗舰单反的OVF比,使用上没有什么不便,但是我还是喜欢OVF的视觉感。
泡网分: 1.439
帖子: 1213
注册: 2009年05月
请问楼主,A7R2的EVF和富士XT1相比:
1.哪个更接近于光学取景器?
2.哪个视觉效果更好,会不会好很多?
3.与优秀的光学取景器(比如索尼A900、佳能大马三)相比,有多大差距?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光学防抖重要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