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美科技工作者者之家-科界App可以用来支付吗?

深挖各医院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法,推动中国医疗服务不断变好。
科研管理搞得好 这六家医院是怎么做到的?
来源: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
科研管理工作如何做?听一听管理专家如何说。
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高达600多字阐述一个主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内容涵盖3个方面: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可以说,科技创新和科研管理正迎来如火如荼的新征程。作为中国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公立医院该怎样见机而作?有没有成功的管理经验可以借鉴?今天,小编推荐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二十强中的五家上榜医院和一家自然指数十强上榜医院,他们在科技创新管理方面各具特色,值得借鉴。创新成果有量有质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教育处副处长倪元峰介绍,这五家来自上海的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建设和科研项目数量方面都可圈可点。学科建设。向来以“头大、皮厚、手长、抗感染能力强”闻名,其中头大,指的是神经内外科;皮厚,指的是皮肤科;手长,指的是手外科;抗感染能力强,指的就是传染病科和抗生素研究所。“华山医院整个创新研究大多围绕着这些优势学科展开。”倪元峰介绍,去年,华山医院的一篇关于手外科的论文被《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收录,影响因子为72.406。人才建设。“五家医院拥有的‘上海领军人才’数量最多。”倪元峰对这五家医院的人才工作表示肯定。在2017年,院长樊嘉还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项目数量。国内的科研机构每年会向国家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成功并立项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医院的科研创新实力。倪元峰介绍,整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数量就超过了600项,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立项数量为109项,的立项数量接近100项,而当年整个交通大学立项数为1011项。2017年自然指数排名长征医院名列上海地区医院第二,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质量论文多,影响因子>10分的论文多达7篇。每一篇发表的高水平论文都与临床问题息息相关,可谓起于临床,与基础研究密切结合,经过多年的学科积淀,应用服务于临床。创新环境得天独厚上海这六家医院能取得这些创新成果,除自身努力外,还得益于上海市政府创造的环境。倪元峰表示,为发挥科技创新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快实现健康上海2030的目标,上海市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医院创新的措施。首先是《上海市医学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中明确表示上海市将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与环境,鼓励科研人员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健全鼓励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可参照高校和科研院所享受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奖励分配政策,转化收益用于人员奖励的部分不计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科技成果转化所得收益,研发团队所得不低于70%。其次,上海还加大了对医院创新工作的统筹和监管,履行政府自己的职能。倪元峰表示,上海市确定了整个“十三五”期间医学创新的基本原则——坚持科技引领、坚持需求导向、坚持制度创新、坚持开放协同,并且制定了详尽的计划,让整个上海市的医疗卫生创新工作有了总目标。再次,为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打破部门分割,提高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益。上海市建立了“财政科技投入联动与统筹管理平台”,该平台将所有医学科研创新项目集中管理,能够避免重复投资、分散投资的问题,让整个上海市的医学创新研究能够有重点、有目标的开展下去。创新需要大环境,但更重要的还是医院自身的思维和探索。上述医院到底是如何进行科技创新和科研管理的?更为详尽的解读答卷将于5月30日至6月1日在上海举行的“2018全国医院科研管理高峰论坛”上揭晓。小编获悉,论坛组委会将邀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二十强医院的管理者集中分享,进行多个话题讨论,分别涉及科技投入、学术影响、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以及科研管理信息化和经费使用等管理热点。会后,组委会还将组织参会者分批次参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和长征医院这六家医院的科研支撑平台,包括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研究所、成果转化平台等。让科研管理者们能够实地体验这些医院科研管理的独到之处,和管理大咖们相互交流管理经验。据悉,本届论坛由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指导,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健康界传媒和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联合举办,会议地点为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付费查看全文(0元)
登录查看全文
付费查看全文(0元)
登录查看全文
已发表0篇文章
已发表0篇文章
相关附件下载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扫描二维码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这里是&&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丁香客,立即开通并关注,最新动态不容错过!
&发布了新帖&
▲在Ulrich Wiesner的实验室里,博士生Melik Turker(左)拿着一个十二面体的模型。在6月20日《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Uli Wiesner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10纳米的单个自组装十二面体结构——12面硅笼,该结构可用于中尺度材料组装,也可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人们曾提出,这些非常复杂的纳米结构将是大块材料的结构单元。”Wiesner说:“但从来没有人把这些笼子当作孤立单元来了解。”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研究人员在这些形状产生的早期便捕获其化学反应过程,从而在其结构形成的最初时期就开始研究,这是团队正在进行的硅化学优化工作的一部分。为了让它们成像,研究人员将水里的颗粒迅速冷冻到低温,由于速度极快,水并没有形成冰,而是变成了玻璃状
&发布了新帖&
▲医学大数据概念。医学界一直认为,在对生病的原因进行研究时,人类实验对象的样本越大越好。但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依靠大数据分析人类健康和行为得到的结论可能是不准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同的人在不同时刻的情绪、行为和生理上存在差异。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本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研究结果将影响挖掘社交媒体数据、定制健康疗法等,并可能改变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分析、诊断和治疗精神和身体疾病的方式。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助理教授Aaron Fisher说:“如果我们想知道个人的感受或生病的原因,就必须针对个人进行研究,而非群体。疾病、精神障碍、情绪和行为在个体水平上都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某一时刻的群体数据只提供了一个快照,是一个模糊的数据,无法捕捉
&发布了新帖&
▲JOE Z. TSIEN博士美国奥古斯塔大学乔治亚医学院的神经学家Joe z.Tsien博士发现神经元发出的脉冲间隔可以产生感知、想法和动作,并创建了新的神经自信息理论,论文近日发表在《大脑皮层》杂志上。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神经元通过发出称作“动作电位”的电脉冲来产生感知、想法和动作。衡量神经元活动的标准一直存在一个难题:神经元本质上一直发出某种程度的脉冲并存在自发波动,就像是海洋的表面,看起来很平静,但从来没有真正静止过。许多科学家都注意到,即使是相同的神经元,对相同的刺激或静息状态,反应也会有变化。所以一定有某种操作原则,使我们在这种持续变化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实时思考和行动。大脑科学家们把这个几十年的谜题称为神经密码。Tsien的团队通过监测各种活动中的小鼠神经元,发现一群神经元会在同一
&发布了新帖&
6月7日,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疫苗中心的科学家们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举行的美国微生物学会上发表研究声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简称Treg)可能在母亲感染艾滋病病毒时保护子宫内的婴儿免于感染。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实验室实习生Peter Kessler说:“找出保护大多数婴儿免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机制是很重要的,因为它能促进机体的天然免疫反应,使个体对艾滋病病毒有抵抗力。”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对一个事实困惑不解,即只有少数婴儿会因母亲感染艾滋病病毒而被感染。在上述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测了64名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婴儿的血液和28名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婴儿的血液,他们发现未感染婴儿出生时的Treg细胞水平更高,相反,其他类型的淋巴细胞在HIV感染的婴儿中被活化并且水平更高。 HI
&发布了新帖&
日,受科技部委托,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非石棉纤维密封和过滤复合材料开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所属的“非石棉纤维复合密封材料开发及产业化示范”课题(2015BAE02B01),进行了验收。来自中国造纸协会、中国摩擦密封材料协会、潍柴动力发动机研究院、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验收。课题负责人,密封材料和密封技术领域的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庄金风博士,代表课题组向专家组汇报了课题任务完成情况及课题经费使用情况。专家组通过现场考察产业化示范线、听取汇报、审查有关材料、质询和讨论后一致认为,课题组织管理措施得当,经费使用合理;课题组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研究任务和考核指标,部分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显著提升了我国
&发布了新帖&
▲3D打印的Steven Keating的颅骨和大脑的模型清楚地显示了他的脑瘤和其他细节,这要归功于这项研究的作者所开创的新数据处理方法。如果将自己大脑的精确物理模型拿在手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是Steven Keating博士的日常生活,他在26岁时从大脑中切除了一个棒球大小的肿瘤,当时他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中介物组的研究生。想看到肿瘤切除前的大脑是什么样子,也为了更好地了解诊断和治疗方案,Keating收集了他大脑的医学数据,然后3D打印出MRI和CT扫描图像。但现有的方法费时费力、繁琐且未能准确地揭示出重要的特征。于是他联系了他团队的一些合作者,包括哈佛大学Wyss研究所的成员,一起探索3D打印生物样本的新方法。哈佛大学Wyss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媒介物组以及美国和德国
&发布了新帖&
睡眠不足或质量不佳会让你全身叫嚣着要**,长此以往,健康状况必然下降。但睡眠质量和养娃教育之间有啥关系?近期,来自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人类发展和家庭研究所的Kelly Tu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人员试图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上寻找父母睡眠质量(主要是母亲的睡眠)和教育放任度之间的联系。调查结果显示,那些无法得到充足睡眠的母亲更倾向于对孩子采取放任或纵容的态度。在这些家庭中,也更容易出现教育时没有固定原则、家规执行不严等问题。Kelly Tu说:“睡眠紊乱在身为父母的人群中很常见,尤其是有年幼孩子的家庭,爸妈们更别想睡个好觉了,时常被打断的睡眠会对他们的健康和工作造成一定影响。我们很好奇,父母的睡眠会不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产生影响呢?”在青少年时期(11~18岁),父母的参与仍然是影响孩子情感
&发布了新帖&
5月17日上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为汪劲武教授举办的植物科普系列专题研讨会暨九十寿辰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教授刘华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全儒,北师大二附中退休教师房淑琴,北大附中教师于璇、倪一农,北大标本馆教师孟世勇,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助理杨虚杰等十余位植物分类学和博物界专家参加。会议由杨虚杰主持。杨虚杰首先向大家介绍,“认识汪劲武教授一年多,在博物研究、科普工作的交流过程中,被汪教授的专注精神、幽默和博学所吸引,由此产生了策划出版《中国草木》一书,希望通过汪教授视频课程,将植物分类科学和汪教授专注植物分类学研究的精神传播传承给更多的人。”与会专家围绕汪劲武对植物分类科学研究的重大贡献,如何去传播汪教授的专著、科普文章和视频内容,如何更好地呈现汪先生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成果等内容进行
&发布了新帖&
北京大学有一位老教授,90岁高龄,还时不时骑着老式“28”自行车,到生物标本馆讲课,或者带着一帮年轻人,在北大校园里认植物,头脑清晰,精神矍铄,这位老先生,就是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汪劲武教授,被称为中国的“林奈”。5.27日是汪老师的生日,5.17日,北大刘华杰教授、北师大刘全儒教授,北师大二附中房淑琴老师,北大附中于璇老师、倪一农老师,北大标本馆孟世勇老师,中科院植物所李敏老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杨虚杰老师等植物分类学和博物届的几位老朋友,提前在北大勺园给老先生准备了一个简朴、简单的生日会,除了蛋糕和长寿面,讨论植物、鉴定植物,植物标本当然也是必须的。为了弘扬汪先生的植物文化传播,植物科普普及,传承先生的精神,一些同道倡议在先生九十寿辰之际成立&汪劲武博物学校”,并在当天宣布了这
&发布了新帖&
年年岁岁花相似夏天过完就你黑每到夏天不少小伙伴总会问到底怎么防晒最有效?只涂防晒霜就够了吗?我晒不黑不用防晒吧?不想涂防晒霜,我打把伞行不行?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小编来跟你聊聊该怎么防晒!01&防晒,到底在防什么没错,是紫外线!紫外线来自于太阳光,根据生物效应的不同,我们将紫外线按照波长划分为四个波段:UVA、UVB、UVC和UVD。其中,我们日常能接触到的紫外线为可以透过大气层的UVA、UVB,这二者是我们在防晒时,着重考虑的防护对象。UVA和UVB,对人体皮肤的作用又是不同的。UVA可以直达肌肤的真皮层,破坏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纤维,将皮肤晒黑。它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穿透玻璃,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夏天常开车的人,即便有汽车玻璃挡着,还是会被晒黑的原因。UVB只能到达皮肤表层,
&发布了新帖&
天气越来越热转眼都快六月了不知道和小伙伴撸串、遛弯的你是否感受过来自世界的恶意明明大家都在一起蚊子偏偏咬自己!总说自己比其他人“招蚊子”还不是因为你们不一样!你二氧化碳排得多人呼吸过程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头上约1米左右的地方,形成一股潮湿温暖的气流,蚊子对此比较敏感,其视野中所呈现的“图像”比较清晰,便于进行定向追踪。二氧化碳排放多的人,自然更受蚊子欢迎。具体哪些人二氧化碳排得多呢?首先是体表面积大的人,比较月半的宝宝们要注意了;再一个就是孕妇,她们所呼出的二氧化碳含量可能比一般人更高;如果你既不是月半,也不是孕妇,如果你的肺活量大,排出的二氧化碳也不少;此外,人在从事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呼吸会加快,这样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多。你的汗腺发达喜欢流汗的人,血液中的酸性增强,对蚊子产生吸引力。
&发布了新帖&
    图说:古生物复原图展示了含肺鱼可能的样貌。  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遗址收集化石25年后,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自然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对一类已经灭绝的12英尺(1英尺≈30.48厘米)长的史前鱼类以及它们曾经生活的世界,有了更好的了解。  虽然含肺鱼(Hyneria lindae)最初是在1968年被古生物学家发现的,但是在当时并没有很多化石材料。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宾夕法尼亚州北部克林顿县红山(Red Hill)遗址挖掘的志愿者、学生和古生物学家们,发现了更多、更优质的鱼类骨骼化石,这也为他们带来了新的见解。  研究人员泰德&戴斯勒(Ted Daeschler)博士和杰森&唐斯(Jason Downs)博士专门研究泥盆纪
&发布了新帖&
  图说:武仙座内直径约5光年的行星状星云,它距离地球约7000光年。  一个包括物理与天文学院的阿尔伯特&齐杰斯特拉(Albert Zijlstra)教授在内的国际天文学团队,预测我们的太阳将变成一个行星状星云,也就是由星际气体和尘埃等组成的发光巨环。  在走到生命尽头的恒星中,有90%是以成为行星状星云为标志的;它也可以用来追溯恒星从红巨星退化到白矮星的转变。但是,多年来,科学家们不确定太阳是否会遵循同样的命运:它被认为质量太低,无法创造出一个可见的行星状星云。  为了弄清太阳可能的结局,这个团队开发了一个新的恒星数据模型来预测恒星的生命周期。可以用该模型来预测不同质量和年龄的恒星在死亡之时所产生的行星状星云球壳的亮度。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裴钢院士:关于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几点思考 | 环球科技观光团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73857人加入此小组
作者:裴钢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细胞研究》主编正值两会期间,聚焦新时代新要求,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中国科协召开关于“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座谈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裴钢谈了几点思考。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要反映世界一流科学研究一流的科技期刊要反映一流的科学研究。世界一流的科学研究,应该是是真正的原创工作,和大家热捧的好文章既有一定联系,又不完全等同。科学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文化活动。发表文章的本意是科学家之间的互相沟通,但是后来也形成了科技投入的一种产出方式。由于论文发表在实际使用中被与科技评价、资源分配、人才成长等因素紧密联系,现在越来越功利化了。建设一流科技期刊要参考世界标准一流期刊的定位在于,首先要服务于我们的科技强国建设,进而服务于全世界科学事业,推进科技发展。建设一流的期刊,必须面对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这个趋势,从中国科学发展的战略上对期刊有新的定位。一方面要减少期刊出版的逐利性,一方面是提高开放性,同时要大力鼓励原创性。尤其是,在实现免费获取这个方面,中国应该主动为“一带一路”国家、新兴发展中国家提供共享的科技期刊资源。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期刊要系统管理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需要投入,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部门来管理。科协联合六部门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是中国近年来期刊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助推器。希望能坚持做下去,制定出规划纲要,推进国家战略进行相对的集中整合,好的期刊国家一定会支持。我们现在讨论的事情就是将来更好地执行这个计划,有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政策来支持科技期刊。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期刊需要好的出版单位现在我国期刊运营方式主要是三种,一是单位所有制,二是社会团体(学会)办期刊,三是小规模的独立市场主体运营,可以借鉴大型国有企业混改模式,推动形成真正的出版社和出版集团,打造体制的平台、制度的平台、资源的平台、人才的平台。中国要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国家软实力也是科技硬实力的标志,一定要对标世界一流科学研究,多发表原创性成果,特别是国内首创的原始性、突破性创新。这些成果将引领世界科技发展,也必将成为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打造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关键。 文由科界平台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责编:朱凡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平台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科界小助手联系。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热点推荐]
科学界最新 200 条 第200条 - 第151条&&&&&&&&? [10日10:19]
? [10日09:05]
? [10日08:46]
? [07日17:14]
? [07日13:34]
? [07日10:10]
? [07日09:28]
? [06日08:50]
? [06日08:42]
? [06日08:39]
? [05日14:43]
? [05日14:36]
? [05日13:31]
? [05日09:05]
? [05日08:02]
? [04日10:24]
? [04日10:09]
? [04日09:50]
? [04日09:49]
? [04日09:46]
? [04日09:44]
? [04日09:38]
? [04日09:34]
? [04日09:02]
? [03日11:34]
? [02日15:03]
? [02日09:53]
? [31日19:10]
? [31日11:04]
? [31日10:14]
? [31日09:12]
? [30日10:54]
? [30日10:21]
? [30日10:15]
? [30日09:48]
? [30日09:31]
? [29日09:27]
? [29日09:22]
? [29日08:23]
? [28日16:59]
? [28日12:49]
? [28日08:55]
? [27日08:20]
? [26日14:19]
? [25日15:48]
? [25日13:44]
? [24日19:20]
? [24日19:10]
? [24日18:44]
? [24日14:05]
镜像: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2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你的大脑如何学习新技能?_科技工作者之家_知道日报_百度知道
你的大脑如何学习新技能?
骑车、演奏、开车等技能,都作为程序性记忆储存在大脑中。美国格莱斯顿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以提高这种学习效率的特殊神经元,该论文近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格莱斯顿研究所的Anatol C.Kreitzer 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一直在研究基底神经节,它们是一组相互联系的神经元,可以控制运动,并与决策和行动选择相关。而快闪中间神经元在组织神经回路活动方面具有巨大作用。Kreitzer最初猜想这些神经元参与了运动控制,其损伤可能会产生运动失调,如Tourette综合症、肌张力障碍等。然而经过两年的实验,Kreitzer发现这个猜想是错误的:快闪中间神经元的丢失并未导致运动障碍,相反它们对学习和记忆非常重要,而且与精神疾病密切关联。大脑可以通过加强或削弱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来储存信息,进行程序性记忆,这称为大脑可塑性。Kreitzer的研究小组发现,快闪中间神经元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就像是大脑可塑性的门卫,阻止神经元之间连接强度的变化,这对于让基底神经节记住如何执行任务,也就是程序性记忆的学习至关重要。根据这项发现,Kreitzer和他的团队修改了原来的假设,即快闪中间神经元可能会在其他方面发挥作用,表明其对大脑其他区域的学习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Kreitzer说:“现在我们已经确定了快闪中间神经元控制大脑可塑性的新原则,这是更好地理解其他区域大脑可塑性机制的第一步,我们的发现可以作为通用指南来确定这些神经元如何影响所有的神经回路。”在大脑的其他区域,中间神经元被认为是处理如视觉或触觉之类的感官输入的关键,其功能紊乱与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有关。快闪中间神经元间可能也是控制这些系统的学习过程效率的关键因素。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编译:花花来源:http://h5.scimall.net.cn/register?from=xh005
授权及商业合作请联系,百度知道日报保留追责权利。
文章出处:百度知道日报()
原始链接:
为您推荐:
热门作者推荐
二级营养师秋儿愿与您一起,关爱母婴,分享育儿经验。
中国科学院网络科普门户,分享前沿、有趣又有料的科学知识。
我们是全国最大的土地信息服务平台,专业提供信息、工具、数据、金融全方位服务。
创刊于1997年,以爱因斯坦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为办刊宗旨。
最有趣的历史漫画!
科技新发现,发现科技新乐趣
合作及供稿请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美科技工作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