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三大难题如何拿出解决各种全球性难题的方案

厉害了!看习主席怎么解世界级“数学”难题……_凤凰资讯
厉害了!看习主席怎么解世界级“数学”难题……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学习笔记”按:“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提出了这个难题。这个世界级难题就如同费解的“数学题”,引人深思。事实上,处在世界的大漩涡中,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圈地自封。为此,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解题方案。到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方案怎么解决世界级“数学”难题?请看学习笔记为你一一道来。
如何勾勒世界同心圆?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2014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好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3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奋斗历程,让中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015年12月,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致辞
共同的梦想和共同的追求,将中拉双方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共创中拉关系的美好未来!
——2014年7月,在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上的主旨讲话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到“亚洲命运共同体”,到“中非命运共同体”“拉美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关注国家本身,扩大到区域,并走出亚洲,关联世界。“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这几个命运共同体,有如一个个同心圆结构,以共同发展为核心,它们互相交融,层层递进,又各有侧重。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
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这些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
——2015年3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如今的世界,各国之间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效应时有呈现,没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习近平主席曾多次讲到“独行快,众行远”,在全球发展这个大环境下,如果只是自己关起门来发展是走不远的。“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可产生“1+1&2”的溢出效应,以共生共荣破解修昔底德陷阱。各国需要联手起来,共同致力于人类美好愿景的实现。
如何求世界最大公约数?
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2015年3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01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
中华文化中历来有着“万邦协和”“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大胸怀、大格局。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寻求共同的发展任务。当下,国际仍存在诸多冲突与矛盾,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并存不悖。习主席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基于世界各国共同的历史记忆、现实利益、价值追求,尊重和承认不同的文明,以此超越国际秩序和意识形态,在国与国关系中寻找最大公约数,形成“利益相关、责任相接、命运相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何超越零和博弈思维?
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只要坚持沟通、真诚相处,“修昔底德陷阱”就可以避免。
——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我们要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要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扔掉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协商是民主的重要形式,也应该成为现代国际治理的重要方法,要倡导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
——2015年9月,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
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
——2015年12月,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零和博弈思维认为,世界关系如同零和游戏,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的弱肉强食的世界。然而,世界联动效应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村民,一国的和平安全不可能建立在其他国家的动乱衰亡之上。因此,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以合作共赢的思维,超越零和博弈思维,达到双赢、多赢、共赢的结果。
结语:“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形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解题方案”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汇合了世界人民的美好愿景形成和平的潮流。“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永远没有止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共同绘就“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图景!
来源:求是网
参考资料:《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广告时间
“学而时习”是由求是杂志社全媒体发展中心出品的“学习笔记”栏目的微信公众号,深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中的重要讲话、理论和实践,该栏目在求是网主页右侧中部均有显示。感谢关注!欢迎指正与推广!&
好好学习,多看笔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1955
播放数:91447
播放数:65092
播放数:164269克服新难题,世界还需“中国方案”
作者:李巍
导读: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于9月4日至5日在浙江杭州举行,世界将迎来中国的G20时刻。国际机制屡屡“失灵”,如何看待G20对全球治理的作用?面对当前疲软的世界经济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中国将给出何种“中国方案”?中国又将怎样参与全球治理?
9月4日-5日,杭州G20峰会即将召开,此次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届时,世界的目光将会聚集到中国。而与以往的峰会不同,本次杭州峰会面临着以全球经济增长进入低谷的新的问题,也需要新的解决方案。
全球经济最危险时刻已去,但新问题正来临
首届G20峰会,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各国为了协调财政和货币政策、改革国际金融体系而召开的协调会议。一方面,各国政府需要为采取刺激或是紧缩的财政政策进行协调;另一方面,针对美国政府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从而引起货币贬值,并造成世界货币市场紊乱的问题,重新审视美元的霸权地位。可以说,经过历次的G20峰会,世界经济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以中国4万亿投资为代表的一系列的、全球共同的刺激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复苏;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投票权的增加,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等,也代表着国际金融制度改革初见成效;同时,近年来美元表现稳定并有升值趋势,国际货币市场秩序逐步恢复。
但是新的问题也正在来临。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形势低于预期,世界正在进入普遍低增长的&新平庸&时期;另一方面,随着自身经济增速本身放缓、美元企稳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面临着严重的贬值压力。同时,国际资本正从这些国家外逃,回流到美国,这也为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隐患。
因此,本次杭州峰会的重点在于国际社会如何共同带动全球经济走向复苏,而不再是当年应对金融危机的迫切问题。
改变G20&清谈&现状,需落实&中国方案&
虽然G20峰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协调作用,但是一年一度的首脑峰会,还依然给人们留下了&清谈&的印象。而要改变这种印象,还需要落实&中国方案&。
1.&中国方案&提出监测和评估指标体系
很多国际观察家认为G20峰会陷入清谈,是因为我们并没有一个指标体系对G20峰会的会议成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各国政府是否按照G20会议的相关决议推行了自己的政策?推行的效果又如何?这都需要我们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今年7月23日至24日在成都举行的2016年第三次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各国代表核准了G20深化结构性改革议程,在4月华盛顿会议确定的结构性改革九大优先领域基础上,制定了结构性改革的指导原则,并通过了一套监测和评估结构性改革进展的指标体系。楼继伟部长指出,今年G20在结构改革问题上初步建立了一个框架,为G20深化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政策参考以及衡量手段,并提高各方改革行动的协调性和有效性。今后,G20将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完善结构性改革框架,推动全球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这是一个突破。
2.&中国方案&推动建立&经济理事会&
同样是在成都举办的2016年第三次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各国代表承诺采取进一步行动重振全球贸易和提升投资。会议在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包括世界银行等11家全球主要MDB(多边开发银行)响应G20号召首次联合发表了《MDB关于支持基础设施投资行动的联合愿景声明》。可以说,贸易和投资,正在成为继财政和金融之后,G20需要讨论的第三个重要议题。
在此之前,由于几乎所有的贸易与投资规则都属于双边性质,国际社会缺乏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相关多边规则。贸易和投资议题的加入,弥补了国际社会的规则空白,使得G20几乎关注国际经济所面临的所有重要问题,普遍的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可以说,G20正在发展成为全球的&经济理事会&,在经济层面发挥类似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安全层面发挥的作用。
可以说,此次央行和财长会议上的成果,为杭州G20峰会的召开做好了金融和财政方面的准备,也为G20的改革和进一步发展迈出了坚实一步。
成功办好杭州峰会,还有哪些难点?
当然,世界形势变化也为我们此次峰会的成功举行设置了很多困难。若想办好此次杭州G20峰会,真正落实&中国方案&,就必须克服这些困难。
首先,地缘政治风险正在加剧
G20杭州峰会的主要议题虽然是经济,但是它也会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美国大选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奥巴马政府即将离任,总统本人对于推动此次会议取得相关重要成果的意愿有限。
由于钓鱼岛问题等地缘政治冲突,中日关系陷入瓶颈期。同样,中韩关系也因为萨德导弹问题出现了一些波折,而日韩两国都是G20的重要成员国,他们是否有足够的意愿推动此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英国退欧的余波尚未平息,欧洲内部仍然自顾不暇,也很难将注意力投入到此次峰会中来。
其次,反全球化浪潮和贸易保护主义问题凸显
近年来,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问题凸显,此次杭州G20峰会需要克服这个问题。
美国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在选战中提出了很多带有反全球化色彩和有着强烈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政策和主张。无论其最终是否当选,其获得美国相当一部分民众的支持,就意味着他的观点代表着相当一部分美国人的心声。
作为奥巴马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绩&&代表着全球化最高标准的TPP则遭到了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和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的一致反对。可以预见,他们两人无论谁当选美国总统,TPP的前景都不甚乐观。
在大西洋的彼岸,英国脱欧也是反全球化浪潮的重要表现,欧洲会在一段时间内解决英国脱欧公投留下的问题,并重新审视自己的一体化进程。
可以说,作为全球化的重要受益者,中国和此次G20峰会,肩负着为全人类创造一个开放、公平、普惠的世界市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任务。
虽然挑战很多,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克服困难的决心。奥巴马的重要幕僚、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珊&赖斯访华,为美国总统参加此次杭州G20峰会打前站;中日韩三国外长会议的召开,也是我们缓和地缘政治分歧,为G20峰会营造和谐气氛的重要工作;2016年第三次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也对英国脱欧的相关财政和金融影响标示了关切。我们有理由相信,杭州G20峰会一定会取得成功。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关系学院副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原标题:克服新难题,世界还需“中国方案”
责编:郑春祥
(如需版权合作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来源海疆在线)G20,“中国方案”是世界的“答案”吗?
一、杭州峰会,结构性问题困扰世界经济,各方期待“中国方案”本周,G20杭州峰会即将召开,在全球经济结构性问题制约全球经济动力释放大背景下,全球各方无不对此次会议充满期待。而早在第十届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宣布2016年杭州G20峰会的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备受关注的“中国方案更是呼之欲出”。过去,小伙伴们更加熟悉的是“中国模式”、“中国道路”......而“中国方案”在长安君(微信ID:changan-j)看来,两字之差,含义大不同。今天,就为小伙伴分析一下“中国方案”背后的匠心与深意。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有这样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面对经济增速换挡、新旧动能转化的局面,中国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了经济可持续和平衡增长的动力。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也在为全球破解结构性难题提供着“中国方案”在各国眼中,毫无疑问,“中国方案”,是一个好词。贝塔斯曼基金会中国研究专家容恺桦说,中国已成长为21世纪最重要的全球经济力量之一,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可以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一种不那么以西方为中心的思路。”二、站在历史关口,全球在寻找根本性解决方案。如何夯实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基础、摆脱危机影响?如何把握科技进步和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实现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全球一直在寻找根本性解决方案。2008年,全球被“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狠狠撞了一下腰。全球金融市场一片狼藉。据彭博估计,全球股市当年蒸发了30万亿美元,为当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4.7万亿美元的两倍多。“美国生病,全球吃药。”从此,全球经济长期深陷泥潭。病去如抽丝。8年弹指一挥,奥运开了三回,全球依然疲弱,与当年的“黄金增长”岁月相去甚远。美国经济或陷入长期低增长困境。欧洲经济也可能衰退。英国全民公投脱欧,看似民主浪漫,实则为英国、欧盟乃至全球都带来了增长的不确定性。而回到亚洲,日本低增长将成为今后的常态。日本7月13日将2016财年(始于4月1日)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速从此前预计的1.7%下调至0.9%。昔日的世界经济大国后劲不足,新兴市场国家表现总体也不尽人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8年来,各经济体和国际组织在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应对危机方面不断出招,但全球经济仍陷入“低增长困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递减,负面影响显现。全球经济出了问题,是全球治理出了问题。全球治理出了问题,是当前的国际经济秩序出了问题。二战后,以美国利益为核心的国际治理体系和秩序显然已不符合当前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虽然迫于形势,美国有所妥协,国际经济秩序有所调整,不公平不公正有一定程度改善,但病根还在。美国生病,全球吃药,为什么?美国加息,全球牵动,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在美国构建的国际金融秩序下,美元霸权的负效应。美国一加息,美元回流。其他抵御能力弱的国家小则金融动荡,大则金融危机。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重要的转换期,问题虽多,但机遇并存。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包容性的“中国方案”会给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一份什么样的答卷?一个有别一家独大的全球共赢的新思路产生了。中国正在经历的去产能以及经济转型有挑战、很痛苦,但转型升级将推动中国经济前行。惟其艰难,方知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中国能否抓住机遇,成为全球结构性改革的引领者,我们拭目以待。三、G20杭州峰会“中国方案”会用哪些“药”?“中国方案”里将有很多新药。 如第一次将“创新增长方式”作为G20峰会的重点议题。第一次将“结构性改革”与财政、金融政策并列。第一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力求实现包容和联动发展。与各国一起发展,大同与共赢是“中国方案”真正发挥作用的目标。此次G20峰会,“中国方案”提出,从创新设置增长方式、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等重点议题与各国讨论。更是全球经济治理一次大会诊。本届峰会也将成为G20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的一次峰会。此次G20杭州峰会上,中国将就推进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改革提出“中国主张”:“希望通过这个改革能够让全球金融的架构能够真正代表全球总的共同利益,而不是简单的发达国家的利益。”这些都令人期待。五、G20杭州峰会的“中国方案”作用如何?习近平总书记在柏林发表演讲时就提出过“中国方案”。在演讲中,习近平说:“我们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方案”是与世界各国的一次分享、也是互利共赢的“大同”理念的实践。“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中国方案”不是“中国答案”。中国诚心诚意拿出“中国方案”与各国讨论。这是因为中国有意愿、有自信,也有能力参与到国际社会事务中去,以中国智慧为国际社会体系贡献力量。这样的“中国方案”作用如何,让我们一起期待!一起见证!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yalih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我给文章打分
新闻排行榜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提供解决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权威论坛)
  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将于1月23日至26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年会主题为“在分化的世界中加强合作”。  资料图片
  1月12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1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2017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推动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  新华社发
  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发表了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一年过去了,这篇全面阐释中国全球化主张、饱含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演讲依然激荡在大家心中。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即将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在分化的世界中加强合作”,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将成为各界关注热点
  经济复苏加速&基础尚需巩固
  张宇燕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上调了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认为全球经济将迎来金融危机后的全面复苏。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经济估计增长3.0%,为2011年以来的最强劲增长。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对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的贡献率超过1/3,其中大部分贡献来自中国。
  2017年世界经济表现不俗
  2017年,世界经济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复苏和增长,人们的信心在增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3.6%(总量为126.6万亿美元)、按市场汇率计算约为3.0%(总量为79.3万亿美元),比2016年上升0.4个百分点。
  而且,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同时提速,其中发达经济体复苏更为强劲,两者间增速差距延续了过去几年不断缩小的趋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保持6.9%的中高速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约1/3,并继续扮演着最大贡献者角色。
  世界贸易和投资形势良好。一方面,国际贸易显著回暖。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2017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世界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4%和7.4%。世界贸易组织已把世界贸易景气指数上调至102.6,为2014年4月以来的峰值。国际贸易出现量价齐升是2017年世界经济的一个亮点,也是推动全球复苏步伐加快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国际直接投资开始摆脱低迷。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2017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额增长5%至1.8万亿美元,从而扭转了2016年的负增长局面。2018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活动很可能是有限增强。
  与此同时,劳动市场持续改善。国际劳工组织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失业率从2016年的5.7%微增至5.8%,同时主要国家失业率均下降。发达国家中,2017年10月美国失业率降至过去16年的最低点。欧盟和日本的失业率已达到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值。新兴经济体的劳动力市场表现存在差异,中国、俄罗斯等失业率在下降,南非的劳动力市场还在恶化中。
  2018年中国是增长火车头
  2017年全球经济提速的动力,来自于主要经济体就业市场稳中有增、中高技术制造业稳步扩张、劳动生产率逐步改善、国际贸易增长加快、国际投资回暖以及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等,而更大的背景则是过去数年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累积效果的释放。
  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盲目乐观。全球经济还面临一些风险和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全球总需求和劳动生产率增长不够强劲,全球债务居高不下且资产泡沫仍在积累,保护主义正在成为阻碍贸易与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威胁。与此同时,金融市场动荡风险加大。2017年国际金融市场呈现两大特征:一是全球股市大幅上扬,二是美元持续贬值。世界经济尚未完全回归到强劲、平衡、可持续的增长轨道上来,维持中速增长的基础需进一步巩固。
  基于上述判断,我们预计2018年世界经济维持2017年增长率的可能性较大,即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增长率约为3.6%,按市场汇率计算的增长率约为3.0%。这一预测略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做的3.7%和3.1%的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率仍将为全球增长率的1.5倍至2倍。大宗商品指数仍会波动不止但总体上将维持目前态势。尽管可能性不大,但不能完全排除因资产价格出现大幅调整、国际资本流动异常、地缘政治变化等引发货币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不过,我们还是有信心,中国经济在不断地对世界经济作出自己的贡献,推动全球经济朝着稳定、中速方向发展。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全球经济亟须增长动力
  任&&琳
  “在分化的世界中加强合作”,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以此为主题,着眼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希冀集合全球智力,共同思考如何应对分化世界的乱象,回应经济全球化受挫的现状,谋求经济增长新动能等重大的全球性议题。
  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差的时代”。谓之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世界总体和平与稳定;谓之差,以往难以设想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不断涌现。我们熟悉的世界及其影响变量在发生改变,有的影响因素依然在发生作用,但摆在我们面前更多的是不确定性。特别是近年来,关于全球化的讨论出现偏转。全球化大潮带来通信、交通和经贸空前便利,创造了在过去任何时代都无法实现的财富。如今人们谈到全球化则是另外一番语境:金融危机扩散,加之全球增长动力消退,不少人开始怀疑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往挥舞自由主义大旗的欧美国家,却一反常态首先站出来反对全球化。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体现出明显的反建制主义思潮。如果说全球化代表的是一个一体化的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开始出现分化。
  如果没有国家愿意为维护世界秩序、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公共产品承担责任,那这个世界将更加分化乃至无序。全球化是把双刃剑,但我们也无法否认,整个世界已经陷入一张高度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网之中。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各类全球性问题,唯有通过加强全球性合作予以治理。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之上,免受诸如经济危机、贫困与不均衡发展、难民危机和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的侵害,或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够独立应付这些问题。
  放眼世界经济,从短期看,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态势喜人;从中长期来看,增长放缓的趋势依然存在,增长动力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指出,世界经济几近满负荷运转,以往适用的短期刺激的政策工具效用堪忧。报告建议各国政府大力推动改革,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然而全球范围内的基础设施投融资缺口巨大,且不断增加。目前全球60%的人口未接入互联网,12亿人口缺电,1/3农村人口没有公路。全球基建资金缺口上万亿美元,然而投融资一直存在瓶颈。根据G20框架下成立的全球基础设施中心新近的数据,这一资金缺口将于2030年达到10万亿—20万亿美元。如此大的资金缺口只能依赖更多的国家、平台、多元化融资等渠道。
  此外,除了中长期的增长问题,全球经济治理还须警惕不断涌现的各类非传统安全问题。它们治理难度高,对全球公共产品需求量大。在新旧领域内,治理规则的缺失和治理资源的赤字都将威胁世界经济的稳定与繁荣。
  中国显示出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2017年1月,在全球化遭遇空前挑战之际,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表明了中国的立场和态度。中国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了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一带一路”倡议精神、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赢得国际社会赞誉。
  2018年伊始,中国在本届达沃斯论坛年会上的发声将再次受到世界关注。中国将围绕全球议程、地缘政治议程、经济议程、区域议程、行业与商业议程和未来议程等议题发出声音,做出表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一道,积极筹谋,有效应对,合作治理,共谋发展,共享增长。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版式设计:蔡华伟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难题怎样解决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