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朋友问有没有想我对摄影比较了解的朋友,想问下黑卡RX100M3和佳能G1X Mark III哪款更强一些?

成熟进化 索尼新黑卡RX100M3深度测试
索尼RX100可谓是现如今索尼相机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机型。而说到黑卡,相信对于现在的摄影爱好者而言,大家会毫不犹豫的想到索尼的RX100系列相机。没错,作为索尼Cyber Shot系列相机中的当家机型,索尼对于这样一款集小巧与高画质于一身的相机,索尼也一直没有停止对它的改进,在推出RX100后的每一年我们都看到了相应的升级产品。去年我们看到了RX100M2,而今年,索尼则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RX100M3。而这台更换了全新镜头并增加了EVF取景器的索尼黑卡也终于来到了我们的评测中心,下面我们就来好好看看这台全新升级的索尼RX100M3吧。黑卡再升级 全新设计惊艳登场
在2012年RX100发布之时,相机的小体积+大传感器+大光圈这套组合可谓是震撼了影像行业中的每一个人。可以说RX100重新界定了口袋DC的这个概念,高画质与便携性变得似乎可以鱼与熊掌兼得的态势。黑卡黑科技,真是颇为吸引人。全新的RX100M3拥有了内置的EVF取景器
时隔两年,索尼带来了全新的第三代黑卡——索尼RX100M3,新相机可谓是在RX100的一次全面升级,之前被人们常常说不够广的镜头来了一次大翻新,采用了全新的等效24-70mm f/1.8-2.8镜头,光圈依旧很大,而焦距则更广,视野更好。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RX100M3这样小巧的机身里,索尼竟然还加入了一个EVF取景器,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丧心病狂”级别的设计了。当然,除了我们谈到的这两点,索尼新相机还有着很多的不同,下面我们还是列出一些相机的性能参数,让大家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2010万像素1英寸Exmor R背照式CMOS传感器(尺寸比例3:2)
BIONZ X影像处理器
感光度范围:ISO 125-12800
快门速度范围:30s-1/2000s
镜头焦距:等效24-70mm
最大光圈:f/1.8-2.8
镜头结构:9组10片(其中9片为非球面镜片,其中包含AA镜片)
支持1080/50p视频记录(XAVC格式下 码率达到50Mbps)
光学防抖系统
OLED电子取景器(144万像素,放大倍率0.59倍)
3.0英寸可180°翻转液晶屏(约123万像素)
支持Wi-Fi/NFC
机身尺寸:101.6 x 58.1 x 41.0 mm
机身重量:290g
传感器虽未发生变化,但是全新镜头,新设计的屏幕以及内置的EVF取景器都让这台索尼RX100M3拥有了更多的吸引人的元素,新镜头的表现,更高码率的视频,内置的取景器,我们也对这台索尼的新相机的各方面表现充满了期待。那么它的表现究竟如何,来看我们接下来的测试内容吧。
展开剩余92%
手机应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佳能G1X MarkII和索尼RX100III黑卡哪款更好_百度知道
佳能G1X MarkII和索尼RX100III黑卡哪款更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看你的需求了,g1x m2体积大,外观看起来更专业,焦段24-120mm,能近能远非常实用。rx100 m3便携性更好,体积小巧,但还是建议选择更新的rx100 m4。m4提升了摄像功能,不仅可以拍4k视频,还可以拍摄高达960帧/秒的超慢动作画面。视频拍摄能力这点上,佳能和索尼还差点距离。
采纳率:86%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g1x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求助~~~黑卡和佳能G1X如何选择
2113浏览 / 4回复
纯小白,女生,非摄影发烧友,最近有想法研究下摄影但还不想花钱烧单反,微单什么的也不考虑,考虑到近期不会对摄影有过多投资 所以想选一台实用 性能好的,现在在&【G1X和骚尼的RX100之间犹豫不决 觉得两台机子都挺合适自己啊 比较不出高下 希望论坛的大神们指点迷津~~我比较关注以下几点啦首先用途,平时喜欢拍拍风景啊花花草草什么的对片子质量还是有一定要求的,毕竟想练练技术嘛,本人虽然是小白一枚但是对摄影还是比较有耐心也愿意钻研滴。。所以没事应该会拿着扫扫街,拍拍小物件或者夜景什么的,加上平时又挺喜欢出去玩,女生嘛都爱留个影什么的所以对人像拍摄也有一定要求噢~~都说G1X底大画质好,其他方面却平平,而RX100虽然底小但配有蔡司镜头,还有F1.8大光圈表现也很出色,这两者到底该如何选择呐~~综合户外风光、夜景、人像、室内谁的综合表现力更出色?说到这里我想不少人会说RX100很便携 平时带出门扫街什么直接放在口袋里很方便,但是这里LZ只想弱弱的问一句大家真的会把相机放兜里么。。难道不怕遭人摸了? 感觉平时带相机出门还是挂在脖子上的比较多吧。。这样也不容易摔到相机。。考虑到这个突然又觉得G1X体积大点反而是好事,拍照起来比较有感觉 看上去也是一副专业的卖相~~~(据说G1X都是类单反的操作 还想问下用过的朋友是不是这样 对学习摄影是不是有帮助呢???~~)LZ还有一点比较顾虑的就是 对于G1X自动对焦和微距拍摄的表现是否真的如网上说的很不尽如人意。。LZ小白一枚看不懂参数也不知道真正使用起来会有什么影响,是不是真像网上说的那样G1X反应很慢,甚至拍完一张照片以后还会黑屏一两秒。。这些对平时使用的影响到底大不大。。综上所述其实LZ内心比较偏向G1X啊~~不介意它体积大一点反而喜欢它的造型多一些因为这样手感比较好 但是还是担心它的某些性能存在硬伤。。LZ是一个很讲究实用性的人。。希望用过两款机子的朋友们帮帮忙做个选择哇~~
黑卡还是不错的,前几天去了趟海螺沟,用黑卡II照了一组照片,因为是借的,所以还不是很熟悉,路上既要游览,又要拍照,因此大多数都是用的P档和风景模式拍的。我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对焦和快门真的很快,晚上拍照也是如此,效果虽然不能和单反比,但比我以前的卡片机效果好的多了。还有,黑卡的便携在出门旅游体现的特别突出,像我又要背包,又要带孩子,又要拿东西的情况下,随时可以把相机往口袋里一放,确实太轻便了。想起我去年去海南的时候,单位女同事背个单反包那个笨重!所以,作为一个女生,对摄影又不发烧的话,黑卡应该是很不错的选择。佳能的没用过,不好评论。
G1X底大画质好,买相机不就是为了画质好嘛,G1X不后悔
我买了G1X,微距太差,其他还好,外观漂亮。
可能感兴趣的板块: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今年Canon與Sony分別在DC市場投下了兩顆震撼彈,從規格及實際表現來看都明顯超越前代機種,重點是這兩款新機的感光元件片幅都不是停留在傳統的1/1.7吋,而且還擁有隨身機的外型以及專業機種的操控性,所以深受攝影玩家們的喜愛,這兩款相機的型號分別是Canon
G1X Mk II與Sony RX100 Mk III(以下簡稱G1X M2與RX100 M3)發表時間在今年的三月及五月,G1X
M2距離上一代相隔已兩年時間,自然備受消費者期待,而它端出來的牛肉也未讓消費者失望,同時也補足了前代多數不足之處,可以說是Canon的誠意之作;另外每年為一個更新週期RX100系列終於推出了第三代,其實二代的表現已經很不錯了,但三代的規格可以說是跌破眾人的眼鏡,就如網友所說的搭載「外星科技」來著。如此有話題性的兩款高階DC不拿來比較實在說不過去,畢竟這是多數消費者最關注的相機類型,如果沒有換鏡需求、對畫質又有要求的話,G1X
M2與RX100 M3應該都能滿足你的需求。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07f54cba50af.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07f54cba50af.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本次的測試比較項目還挺多的,但在進入本文之前小編還是要說明幾項重點,G1X M2與RX100
M3不論是感光元件的尺寸,或是在焦段及最大光圈的數值都有所差異,會把這兩台相機一起比較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它倆都符合對畫質有要求的用戶,搭載可變焦鏡頭的這兩款新機使用上也比以定焦鏡頭為主的APS-C
DC來得便利,至少可拍攝的題材較為豐富。G1X M2所擁有的感光元件為1.5吋的CMOS,明顯大於RX100
M3的1吋CMOS,正因為如此加上鏡頭焦段的差異,G1X M2的體積就是比RX100
M3大上不少,等會兒文中也會有機身外觀的對照比較可以參考。這次比較的內容包括了各級光圈畫質、風景發色、食物發色、人像膚色,另外還有近拍能力、散景差異、夜景星芒、影片畫質、對焦速度、操作速度的實測,我想這都是消費者關心的幾個項目。接下來就讓我們從G1X
M2及RX100 M3的規格開始看起,若是看完本文對G1X M2與RX100
M3的優勢還不慎瞭解的話,可以再參考小編過去所撰寫的評測文。
&#9632; / &#9632;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c4d78a15d738b0a579c90adb29a49958.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c4d78a15d738b0a579c90adb29a49958.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規格表,紅字的部分代表該台相機的優勢,以G1X M2來說它的感光元件尺寸較大、望遠端比RX100
M3整整多了50mm、標準快門上的數據雖然勝出RX100 M3但RX100 M3卻多了B快門的選項、支援電容觸控也是G1X
M2的特色之一。
從規格表上來看RX100 M3的紅字明顯多於G1X
M2,光是70mm望遠端還能維持f/2.8的光圈值就屬不易,畢竟就連可換鏡頭的Nikon 1或是NX
mini都沒有推出同級的鏡頭,反倒是體積比它們還小的RX100 M3做到了!RX100 M3的低感光度可以擴展到ISO
80,若是啟用「多框雜訊消除」功能的話,最高感光度可擴展至ISO 25600。
在動態拍攝方面RX100
M3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因為它支援全手動曝光錄影,而且FHD每秒可記錄60格的影像並且流量來到50Mbps;液晶螢幕雖然不支援觸控,但卻擁有更高的解析度,此外機身直接內建電子觀景窗更是RX100M3令人趕到詫異的強勢規格;接著續航力以及體積、重量RX100
M3也都佔了上風。再來我們要正式進入雙機的外觀介紹。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f82cf3f2e739dffa5cbc3.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f82cf3f2e739dffa5cbc3.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首先我們來看到G1X M2(左)與RX100 M3(右)在外型上的差異,G1X
M2的塊頭明顯大上許多,因為G1X搭載的1.5吋感光元件加上24-120mm
f/2.0~3.9的物理限制,使得它想瘦身也不是那麼容易,但這代G1X M2藉由取消內建的光學觀景窗來爭取更小的體積與重量。G1X
M2在右手握持的位置直接設有橡膠手柄,RX100
M3則是需要另外加購,裝上後雖然可以增加手感,因為橡膠止滑塊的緣故,要塞入褲子口袋時總會顯得卡卡,所以我還是建議裸機使用,外加一條手腕帶即可。在機身質感方面RX100
M3給我的感覺還是略勝一籌,因為它從鏡頭環、機身正面至機頂皆是採用金屬外殼,不像G1X M2就只有鏡頭環為金屬製。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1e357b3ade8fd11f955c.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1e357b3ade8fd11f955c.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雖然G1X M2與RX100 M3都可稱為隨身機,但應該只有RX100 M3可以稱作口袋機,G1X
M2也是可以塞入牛仔褲前方的口袋沒錯,但是前方會凸一大塊顯得不是那麼雅觀...而且行動也不方便,除非你恥力無限就可以無視小編的苦口婆心了;看到上圖RX100
M3塞入牛仔褲前方口袋後,雖然也有微微凸起,但還在接受範圍內,重點是褲子不會被500多公克的重量往下拖,活動起來也不受影響,我帶RX100
M3外出時基本上都是直接放褲子口袋,因為這樣看到什麼想要的畫面馬上就可以拍下來,不需要再從包包或保護套裡面取出。小編選擇的測試對象是中直筒的牛仔褲,若是口袋設計在兩側的休閒褲,G1X
M2應該連放進都會有困難。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0b496cfdfb192c75a25ca4ea.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0b496cfdfb192c75a25ca4ea.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1.5吋感光元件(G1X M2)」與「1吋感光元件(RX100
M3)」的大小差異,1.5吋感光元件比較接近APS-C片幅,而1吋感光元件甚至連4/3型感光元件的尺寸都不到,但已經遙遙領先過去旗艦DC常見的1/1.7吋感光元件。正因為感光元件大小的落差,使得G1X
M2在相同對焦距離、光圈值、焦段之下,可得到的景深會比較淺,當然散景也會比較迷人,更容易突顯主題。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958953faceafd7d0c9bad.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958953faceafd7d0c9bad.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G1X M2鏡頭的等效焦長為24-120mm,已經頗有旅遊鏡的味道,以不可換鏡的DC來說,這焦長可說是誠意十足;RX100
M3鏡頭的等效焦長為24-70mm,屬於標準鏡最常見到的焦段,雖然變焦倍數較少,但相信這也是為了與光圈大小、機身尺寸做出妥協。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0c9cbbb758eea8f811e96c6.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0c9cbbb758eea8f811e96c6.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G1X M2比RX100
M3多了幾項優勢,那就是設有螺牙可安裝原廠遮光罩,不過這跟濾鏡轉接器、電子觀景窗同樣都屬於選配項目。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79d28f864acf45a854cf28cc3871db7a.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79d28f864acf45a854cf28cc3871db7a.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上圖分別是小編單手握持G1X M2與RX100 M3的情形,大小差異應該很明顯吧!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d99db465e110d5d291b0aa.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d99db465e110d5d291b0aa.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接著我們請倪倪來示範G1X M2裝上遮光罩與電子觀景窗後的完全體,對女生來說還是要雙手操作會比較輕鬆;至於RX100
M3在女生手中還是同樣顯得精巧,已經具備自拍優勢的RX100 M3位來若是推出個香檳色或棕色,一定會更受女性消費者歡迎。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5d94e06c19adb.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5d94e06c19adb.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我們把檢視的角度抬高一些,可以發現G1X M2的鏡頭明顯較RX100 M3要突出許多,一來是因為G1X
M2的變焦範圍本來就廣,二來是它設有兩具控制環,可用來控制曝光參數還有手動對焦,金屬控制環的表面都有止滑處理,就算用單指操作穩定度也不錯。RX100
M3控制環突出的高度約1.5公分,只有G1X
M2的一半,但也只有一具控制環,可任意自訂其功能,例如調整曝光參數、進行光學變焦或手動對焦。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012ef5d12ba.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012ef5d12ba.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再來是廣角端兩機的鏡身長度差異,這時差距似乎有限。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7da8d97d8b2.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7da8d97d8b2.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當小編將它們的焦段設到最望遠端時,G1X M2的鏡筒又再次向前延伸,RX100 M3的鏡身反倒是縮的更短。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8aabeacd29f6425cda566.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8aabeacd29f6425cda566.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這兩台相機都設有內閃且都採用向上彈起的設計,這好處就是可以手動下壓打「跳燈」,不過G1X
M2將內閃向上壓到底時會無法過電,可手動控制的角度有限,反觀RX100 M3就沒有這問題,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36d43e226d1b1525fdd7bb.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36d43e226d1b1525fdd7bb.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G1X M2與RX100 M3的機頂配置大致相同,只不過RX100 M3取消了RX100
M2原有的熱靴座,選擇加入電子觀景窗,若有外接閃光燈需求或是棚內作業的話,G1X
M2則是佔有上風,因為它的熱靴不僅可以外接閃光燈也可以搭配觸發器使用。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7794dda8c0f4e25700a60c.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7794dda8c0f4e25700a60c.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G1X M2因為捨棄了傳統光學觀景窗,所以機身高度有縮減,習慣用觀景窗取景的話就只能加購專為G1X
M2設計的電子觀景器EVF-DC1,但裝上後連牛仔褲口袋應該也塞不下了,乖乖放相機包吧!另外電子觀景器EVF-DC1的售價約9K,也不是人人願意負擔的價格,當總價突破三萬大關又失去隨身性的話,選擇可就不僅於此了。這也是為什麼RX100
M3內建的電子觀景窗會如此受到關注,畢竟會選擇RX100系列看上的就是它的輕巧,但實際上RX100
M2的用戶會隨時帶外閃搭配使用的佔幾成?我想各位心裡應該都有數,但RX100
M3內建的電子觀景窗既不佔空間,想用時也隨手可得。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8d2eb04a5c5e673c2563.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8d2eb04a5c5e673c2563.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M2所屬的電子觀景器EVF-DC1體積其實不算小,擁有100%的視野率且解析度來到236萬點,在電子觀景器的左側設有顯示切換鈕,用來手動切換訊號源。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130bd3172408.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130bd3172408.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觀景器可朝上90度藉此進行更低角度的拍攝,與RX100
M3內建的電子觀景窗相比算是多了些優勢,只不過要低角度取景的話,我會選擇直接下翻機背螢幕就好,構圖還比較直覺。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49d08dc436b8ce355afaa.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49d08dc436b8ce355afaa.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M3在機身左側設有啟動鍵,機身電源關閉狀態下按下FINDER,電子觀景窗即會升起同時間也會跟著開機並伸出鏡頭,不過還是得手動把觀景窗接目器往後拉才可以開始取景。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d4529f14dfbd26e3d9a04ac.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d4529f14dfbd26e3d9a04ac.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RX100 M3的體積雖然比G1X M2小上許多,但不僅機背螢幕的尺寸相同,所屬的按鍵轉盤也沒有差太多,重點是RX100
M3共有四顆實體鍵可以作為自訂鍵,不像G1X M2只有兩顆實體鍵功能可自訂。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5b5d2d78adea9e2b7bcb1b5fbd9f0996.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5b5d2d78adea9e2b7bcb1b5fbd9f0996.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兩機的螢幕尺寸都是三吋,但G1X M2僅有104萬點、RX100
M3則是122.9萬點,所能呈現出來的畫面精細度較高;螢幕可翻轉的轉度也相同,都是上掀180度、下翻45度。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2bdbede37426c9.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2bdbede37426c9.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螢幕可上掀180度自拍,可是G1X M2與RX100 M3主打的功能之一。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3a381ecb8a15ba7d399f57c.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3a381ecb8a15ba7d399f57c.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只是G1X M2的重量是553公克,約RX100 M3的1.9倍,女生要單手自拍的話會比較吃力。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51f0faca09.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51f0faca09.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反觀290公克的RX100 M3在倪倪手上操作起來就比較輕鬆。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ae9cedf9a299addcaf87a.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ae9cedf9a299addcaf87a.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兩機在機身左側都設有NFC近場通訊的感應區,感應後可以快速開啟行動裝置上的APP,另外從這角度也可以看出它們的厚度差異。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f43a113d06e2a35acbb9b2.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f43a113d06e2a35acbb9b2.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傳輸埠均設計在機身右側,都支援電子快門線與HDMI輸出。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4401fcf1bb173beb1fe32b.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4401fcf1bb173beb1fe32b.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G1X M2的產地來自日本、RX100 M3則是來自中國,兩機的儲存媒體均支援SDXC規格(相容UHS-I高速傳輸規格),RX100
M3比較特別的地方是也可以吃Memory Stick Duo記憶卡,畢竟這是Sony過去的獨家規格。在電池續航力方面G1X
M2的鋰電池容量雖然有1910mAh,但續航力反倒小輸RX100 M3的1240mAh鋰電池,其電壓同為3.6v。
&#9733; G1X M2 vs. RX100
M3 「開關機速度 & 選單操作反應」
&#9650;不知道各位在看完以上影片後的心得是如何?RX100M3的操作反應的確比較快,不論是轉盤或是按鍵上的調整,都不會有延遲的問題,如果你是DSLR用戶的話應該可以滿意這個操控感。反觀G1X
M2在各方面的操作都顯得有些Lag,尤其是用控制環調整曝光參數的時候,重點是又只能靠控制環來調整,稍微轉快一點畫面顯示就會跟不上,期待下一代可以改進。
&#9733; G1X M2 vs. RX100
M3 「廣角端 & 望遠端,自動對焦速度表現」
&#9650;我覺得不論是廣角端或是望遠端的自動對焦速度,都是RX100 M3略勝一籌,幾乎都是一次到位;G1X
M2相比較之下就是帶有點輕微的Lag,這對於喜歡快節奏拍攝的我,顯得不太能適應。
&#9733; G1X M2 vs. RX100
M3 「20秒內連續AF-S拍攝張數測試」
&#9650;這種極端的測試方式各位應該比較少見,目的在測試這兩台相機在激烈拍設下的表現,我在這20秒之內不停按快門來拍攝,但受限於機身的buffer與處理速度,一定會影響到拍攝張數。影片結束後20秒之內G1X
M2只拍了15張,但RX100 M3卻拍了35張,從這就可以知道RX100 M3整體的處理速度是優於G1X M2的。
&#9733; G1X M2 vs. RX100
M3&#8231;廣角端桶狀變形程度
這兩台相機的光學鏡片用料都不俗,在非球面鏡片的加持下,廣角端的桶狀變形控制可說是非常出色,畫面邊緣絲毫看不出有變形的問題,但我相信輸出為JPG以前,已經透過機身進行數位校正,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表現。
&#9650;【G1X M2】24mm,廣角端。
&#9650;【RX100 M3】24mm,廣角端。
&#9733; G1X M2 vs. RX100
M3&#8231;各級光圈畫質實測
本篇的畫質測是我只選擇24mm廣角端來比較,因為望遠端的焦段不同加上光圈大小又不一,實在是難兩全,所以各位只看得到24mm廣角端的測試,測試時均上腳架、關防手震並且手動對焦拍攝。由於RX100
M3的最大光圈來到f/1.8,比G1X M2的f/2.0大了1/3級,所以會有f/1.8的獨立測試,而G1X
M2的最小光圈則是比RX100 M3小了1級可縮到f/16,所以也可以看到f/16的單獨測試。
附加壓縮檔: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bd48997eed40f4a9b196ecd6fbf50861.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bd48997eed40f4a9b196ecd6fbf50861.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上圖小編裁切的區域均在合焦範圍內,首先是要來比較中央畫質,G1X M2給我的感覺是f/4開始銳利度有明顯提升,RX100
M3則是f/2.8開始畫面中的線條明顯變得清晰,巧合的是兩機的畫質都在f/11開始出現衰退情形。整體來說我會覺得RX100
M3給我的感覺比較銳利,尤其在牆面的線條以及冷氣散熱鰭片上的細節,RX100
M3的畫面都比較紮實。以下接著是邊緣畫質的比較。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00c7ee0f3f1ecbb6599b30.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00c7ee0f3f1ecbb6599b30.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M3同樣在f/2.8開始一路「利」到f/8,到最小光圈f/11才出現明顯的衰退;G1X從f/4~f/8的畫質是有比較好,但要跟RX100
M3相比還是看得出差距。畫質測試時兩機均採用標準設定,未透過任何風格設定來提升銳利度,有疑慮的話也可以下載原圖檢視。
&#9733; G1X M2 vs. RX100
M3&#8231;各級感光度實測
G1X M2的感光度範圍就是ISO 100~12800,沒有任何延伸的功能,RX100 M3的原生感光度是ISO
125~12800,最低感光度可延伸到ISO 80,當多框雜訊消除功能啟用後會出現ISO
25600的選項。大家應該都很好奇搭載1.5吋感光元件的G1X M2,與搭載1吋感光元件的RX100
M3在高ISO表現上究竟是由誰勝出,就讓我們接著看下去吧!
&#9660;測試環境:微光室內、手動曝光、手動對焦、我的顏色/風格設定:標準、高感光度消除雜訊:標準、長時間曝光雜訊消除:關閉、上腳架、倒數計時拍攝。
附加壓縮檔: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713c3b51f68a089599dbd.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713c3b51f68a089599dbd.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從畫質測試該章節就可以得知RX100 M3的鏡頭較G1X M2來得銳利,也因為這樣RX100
M3在低ISO時很輕易就可以拍出印刷網點,從小編過去測試ISO的經驗分析,只要對焦距離夠近加上鏡頭夠利的話,印刷網點是可以順利拍出來沒錯。我們直接從ISO
1600的比較看起好了,這時RX100 M3的畫面已經開始受到影響,變暗且看起來有些模糊,但G1X M2還是老神在在,ISO
3200視為看用值應該是沒問題的。RX100
M3的多框雜訊消除功能開啟後,對銳利度並不會有幫助,但可以抹除更多的雜訊,相對也使得影像變得鬆軟,安全快門不足時拿來應急倒是無妨,但絕不是上上策,以下我們接著看到細節更豐富的裁切區域。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fb168af52de4f096fd8665c3bdebe2cc.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fb168af52de4f096fd8665c3bdebe2cc.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這次我們從ISO 800開始看起,感光元件較大的G1X M2在高感光度這部分還是佔了上風,就算RX100
M3開啟多框雜訊消除的幫助也有限;不知道是不是RX100
M3低ISO的影像過於銳利,只要感光度一拉高,畫質就衰退的非常明顯。
&#9733; G1X M2 vs. RX100
M3&#8231;RAW動態範圍測試(Over 2.0
身為高階DC的代表機種,G1X M2與RX100
M3與均支援RAW檔拍攝,而RAW檔的好處就是擁有較高的動態範圍,不論是調整白平衡或明暗度都格外好用,重點是修起來比較自然,斷階情形也不容易發生。首先小編用手動曝光將兩機的拍攝參數設定到Over
2.0 EV,接著再用RAW+JPG的檔案格式來紀錄,過曝要再拉回來通常都會顯得不自然,要不然就是嚴重斷階,這在G1X
M2身上可以看到,讓我意外的是感光元件較小的RX100 M3就算是過曝2.0
EV,將RAW檔匯入Lightroom減兩格曝光度之後再輸出,得到的畫面還算是自然,倪倪臉上的五官以及衣服細節都還算完整。
附加壓縮檔:
&#9650;【G1X M2】M模式、f/2.8、1/25s、ISO 800、24mm。(左:原始JPG、右:RAW→LR調整)
附加壓縮檔:
&#9650;【RX100 M3】M模式、f/2.8、1/25s、ISO 800、24mm。(左:原始JPG、右:RAW→LR調整)
&#9733; G1X M2 vs. RX100
M3&#8231;RAW動態範圍測試(Under 2.0
緊接著是曝光不足的測試,手動曝光調到機身測光系統顯示-2.0的參數,接著進行拍攝!其結果可以發現Under 2.0
EV對這兩台相機的影響都不大,RAW檔修正過的結果完全不像是原本曝光失敗的照片,這也是為什麼小編在拍照時,曝光都寧願Under也不願意Over,因為Over時細節不一定救的回來,尤其是白色服裝。
附加壓縮檔:
&#9650;【G1X M2】M模式、f/2.8、1/125s、ISO 100、24mm。(左:原始JPG、右:RAW→LR調整)
附加壓縮檔:
&#9650;【RX100 M3】M模式、f/2.8、1/125s、ISO 100、24mm。(左:原始JPG、右:RAW→LR調整)
&#9733; G1X M2 vs. RX100
M3&#8231;最近對焦距離的比較
G1X M2與RX100
M3在廣角端的最近對焦距離均為5公分,以下就是兩機近拍的表現,G1X使用的是開放光圈加上近拍所以畫質看起來比較軟,但背景柔化的程度則是優於RX100
M3,因為在光圈同為f/2.0、等效焦長同為24mm、對焦距離相同的情況下,會影響景深的就是感光元件尺寸了,這也是G1X
M2的最大優勢。RX100 M3的散景雖然沒有G1X
M2那麼朦朧,但還是大勝1/1.7吋感光元件的DC,光圈小縮1/3級到f/2.0,對散景的影響並不大,但是對畫質確有不小的幫助。
&#9650;【G1X M2】A模式、f/2.0、1/500s、ISO 100、24mm。
&#9650;【RX100 M3】A模式、f/2.0、1/640s、ISO 100、24mm。
&#9733; G1X M2 vs. RX100
M3&#8231;望遠端的散景比較
要比較望遠端的散景其實有點尷尬,因為兩機的望遠端差了50mm,當然望遠端的最大光圈也不一樣,拍攝時小編盡可能的維持一樣的構圖範圍,讓大家看看感光元件較大、等效望遠端來到120mm的G1X
M2,雖然對焦距離較遠但背景虛化的程度還是勝過RX100 M3,繼續往下看還會有半身人像與全身人像的比較唷!
&#9650;【G1X M2】A模式、f/3.9、1/800s、ISO 200、120mm。
&#9650;【RX100 M3】A模式、f/2.8、1/1600s、ISO 200、70mm。
&#9733; G1X M2 vs. RX100
M3&#8231;星芒測試
M2的鏡頭結構由11群14枚鏡片組成,光圈葉片的數量為9枚,在夜拍長時間曝光時畫面中的點狀光源會出現18道的放射狀星芒,但從尾巴看得出來有輕微的分叉;RX100
M3的光圈由七枚光圈葉片組成,單數光圈葉片只要乘上2就是星芒的數量,點開原圖檢視各位就可以清楚看到14道放射狀星芒了,不過分叉的情形似乎比G1X
M2要明顯一些。
&#9650;【G1X M2】M模式、f/11、15s、ISO 100、24mm。
&#9650;【RX100 M3】M模式、f/11、15s、ISO 100、24mm。
&#9733; G1X M2 vs. RX100
M3&#8231;挑戰美食
拍攝主題選擇顏色鮮豔的沙拉盤,從這組的拍攝過程中我發現G1X M2色彩自動偏暖調的機率偏高,肉眼看到的畫面雖然比較接近RX100
M3,但不得不承認G1X M2拍出來的色調比較討喜,這兩張圖都是在同光線、角度下拍攝的,顏色會差那麼多我也挺訝異的,只能說G1X
M2的直出的照片加比較多料。
&#9650;【G1X M2】M模式、f/2.8、1/125s、ISO 400、24mm。
&#9650;【RX100 M3】M模式、f/2.8、1/125s、ISO 400、24mm。
&#9733; G1X M2 vs. RX100
M3&#8231;充滿綠色植物的場景
G1X M2對綠色場景也有優化作用,來看到畫面中央偏左的綠色植物,預設飽和度不僅比RX100
M3要高,且詮釋出來的綠色看起來也比較醒目,RX100
M3給我的感覺是有一點點的偏黃,若是放大檢視兩張原圖,畫質部分則是平分秋色,不會有明顯的差異。
&#9650;【G1X M2】A模式、f/8、1/160s、ISO 400、24mm。
&#9650;【RX100 M3】A模式、f/8、1/160s、ISO 400、24mm。
&#9733; G1X M2 vs. RX100
M3&#8231;色彩表現
這種大型的接龍帳似乎只有辦流水席才會出現,在市區街頭是比較少見,這場景乍看之下會認為RX100
M3的色調看起來稍微鮮豔一些,那是因為RX100
M3在自動測光下所得到的結果其實都會稍微偏暗,有時候得視情況+0.3EV或+0.7EV才會得到滿意的結果。
&#9650;【G1X M2】A模式、f/2.8、1/100s、ISO 200、24mm。
&#9650;【RX100 M3】A模式、f/2.8、1/100s、ISO 200、24mm。
&#9733; G1X M2 vs. RX100
M3&#8231;明暗反差測試
這次比較下來我會覺得RX100 M3機身預設的對比度較重,導致照片看起來會顯得反差較大,簡單的說就是階調沒有G1X
M2來的豐富,各位可以檢視下圖廟宇的屋簷處,RX100 M3在那些明暗交接處所保留的細節明顯不如G1X M2。
&#9650;【G1X M2】A模式、f/2.8、1/50s、ISO 800、24mm。
&#9650;【RX100 M3】A模式、f/2.8、1/40s、ISO 800、24mm。
&#9733; G1X M2 vs. RX100
M3&#8231;海景實戰
拍攝這天的天空不夠藍實在有點可惜,但各位還是可以點擊大圖來比較畫面裡的細節,遠方的平房也可以用來作為畫質的參考。
&#9650;【G1X M2】A模式、f/8、1/250s、ISO 100、24mm。
&#9650;【RX100 M3】A模式、f/8、1/320s、ISO 100、24mm。
&#9733; G1X M2 vs. RX100
M3 「望遠端+最大光圈」的全身人像散景表現
接下來的人像測試G1X
M2依舊維持「我的顏色:標準」,因為標準的發色就很討喜;至於RX100
M3我選擇用「風格設定:中性(+1+1+1)」來拍攝,因為這是我覺得RX100
M3最適合詮釋人像的風格,過去我自己拍模特兒或小朋友也是用這樣的設定(所有照片皆有原始檔可下載檢視EXIF,請服用!)。
兩機拍攝時的對焦距離是不同的,因為望遠端的焦長本來就不一樣,我的目的就是要讓大家看看,這兩機在拍攝全身照時的背景柔化程度,以一台隨身機來說G1X
M2有這樣的景深表現已經很不錯了,RX100 M3雖然也看得出前後景的差異,不過還是略遜G1X M2。
&#9650;【G1X M2】A模式、f/3.9、1/200s、ISO 200、120mm。
&#9650;【RX100 M3】A模式、f/2.8、1/250s、ISO 200、120mm。
&#9733; G1X M2 vs. RX100
M3 「望遠端+最大光圈」的半身人像散景表現
通常半身人像照的景深要像G1X
M2這張這麼淺又那麼糊的話,少說要是APS-C片幅的相機、搭配的標準鏡頭的光圈還不能小於f/2.8才有機會達成,所以不得不說G1X
M2體積雖大、重量也不輕,但想要營造淺景深的話還是可以輕易辦到。拍攝半身照對焦距離也會隨之拉近,所以RX100
M3這張的前景、後景差異才會明顯,一吋感光元件外加70mm f/2.8的焦長/光圈值,表現依然不俗。
&#9650;【G1X M2】A模式、f/3.9、1/200s、ISO 200、120mm。
&#9650;【RX100 M3】A模式、f/2.8、1/320s、ISO 200、120mm。
&#9733; G1X M2 vs. RX100
M3 「廣角端+最大光圈」半身特寫
這兩張照片可以點大圖參考倪倪臉上的膚況,G1X拍人像時會有自動柔膚的效果,因為RX100 M3照片中看到的肌膚紋理或小瑕疵都會被G1X
M2直接無視,這點對女性消費者來說肯定是福音,同時G1X
M2「我的顏色:標準」的膚色就很討喜,JPG直出的人像照讓MD看起來更有朝氣。
&#9650;【G1X M2】A模式、f/2、1/100s、ISO 800、24mm。
&#9650;【RX100 M3】A模式、f/1.8、1/2000s、ISO 125、24mm。
&#9733; G1X M2 vs. RX100
M3 「廣角端+最大光圈」半身特寫
前一組的半身特寫距離似乎不夠遠,小編將對焦距離再拉近一些,這時就算是用廣角端拍攝,只要光圈全開還是能夠成功營造出散景。RX100M3的中性風格相較於G1X
M2的標準發色就是少了點紅色調,所以膚色沒那麼粉嫩,街上的落葉顏色也較淡。
&#9650;【G1X M2】A模式、f/2、1/320s、ISO 100、24mm。
&#9650;【RX100 M3】A模式、f/1.8、1/500s、ISO 125、24mm。
&#9733; G1X M2 vs. RX100
M3 「廣角端+最大光圈」複雜光源拍攝
拍攝當下倪倪頭上的光源屬於鎢絲燈,而戶外的陰天光又從畫面的左方射入,這時考驗的就是相機自動白平衡聰不聰明了,G1X
M2的拍攝結果還是保留了應有的膚色色調,RX100 M3則顯得有些偏黃,因為A光圈先決的自動測光結果過暗,所以我手動+0.7
EV來提高亮度,這也是我前面曾提到的RX100 M3測光過於保守。
&#9650;【G1X M2】A模式、f/2、1/320s、ISO 100、24mm。
&#9650;【RX100 M3】A模式、f/1.8、1/500s、ISO 125、24mm。
&#9733; G1X M2 vs. RX100
M3 「廣角端+最大光圈」挑戰圓形散景
拍攝時突然發現倪倪的後方有樹林間自然的穿透光,只要光圈夠大就有機會拍下點點狀的圓形散景,下面兩張照片放大來看的話是有沒錯,可惜的就是背景稍遠了些,而且我的對焦距離應該要更近一點才對。RX100
M3在這裡似乎被大面積的綠色植物影響了自動白平衡的判斷,從倪倪臉上可以看到偏綠的情形。
&#9650;【G1X M2】A模式、f/2、1/640s、ISO 100、24mm。
&#9650;【RX100 M3】A模式、f/1.8、1/640s、ISO 125、24mm。
&#9733; G1X M2 vs. RX100
M3 「廣角端+最大光圈」挑戰高感光度
很多相機只要感光度一提高,就會突顯出它的缺點,以下兩張都是ISO 800拍攝的照片,高ISO並未影響G1X
M2照片中倪倪臉上的膚質,反而像是柔膚效果;但高ISO似乎破壞了RX100
M3的畫質,放大檢視倪倪臉上會發現到塊狀的雜訊抹除痕跡,當然這是縮圖不會察覺到的。
&#9650;【G1X M2】A模式、f/2、1/50s、ISO 800、24mm。
&#9650;【RX100 M3】A模式、f/1.8、1/50s、ISO 800、24mm。
&#9733; G1X M2 vs. RX100
M3 「廣角端+最大光圈」挑戰鎢絲燈光源
前面已經有一組是雙光源的挑戰,這組則是單一光源且是鎢絲燈光源,而光源就位在畫面上方,各位可以參考以下的實拍範例,看看同樣在自動白平衡模式下,你比較喜歡哪台相機的白平衡調性?我想大家應該都會選擇G1X
M2吧!因為RX100 M3自動白平衡修正的效果實在有限。
&#9650;【G1X M2】A模式、f/2、1/60s、ISO 400、24mm。
&#9650;【RX100 M3】A模式、f/1.8、1/30s、ISO 160、24mm。
&#9733; G1X M2 vs. RX100
M3 「廣角端+最大光圈」自然光的表現
這時窗外灑入的是晴天光,色溫約在5300K,背景選擇不容易影響自動白平衡的白色磚牆,但其實可以看出RX100
M3的白平衡在室內還是會亂飄,而且自動測光還是偏暗,若是用風格設定選用中性的話,這問題會比較小,但整體色調會偏淡,這也是必須考量的項目。G1X
M2在這場景不論是亮度或色調都稱得上是完美,幾乎不需修圖就是一張不錯的照片。
&#9650;【G1X M2】A模式、f/2、1/60s、ISO 125、24mm。
&#9650;【RX100 M3】A模式、f/1.8、1/60s、ISO 125、24mm。
&#9733; G1X M2 vs. RX100
M3 「廣角端+最大光圈」自然光的表現
這兩張照片的亮度有比較接近,因為RX100 M3我有+0.7 EV,否則應該會跟前一組自然光的比較一樣偏暗,RX100
M3呈現的就是忠實的原色,而G1X M2就是犯規的白裡透紅,只能說喜歡這類膚色的話,G1X M2會比較適合你。
&#9650;【G1X M2】A模式、f/2、1/60s、ISO 200、24mm。
&#9650;【RX100 M3】A模式、f/1.8、1/50s、ISO 125、24mm。
&#9733; G1X M2 vs. RX100
M3 「廣角端+最大光圈」挑戰自拍
前前後後讓倪倪拍了不少自拍照,最後我問了它哪台好拍?她的結論是G1X M2的顏色她很喜歡,但實在太重手一下就酸了...RX100
M2很輕巧好拿,不過顏色不是她想要的,可能跟當時我設定中性的風格設定有關,因為她覺得顏色過淡,剩下更多的實拍照會在文末的福利社分享給大家!
&#9650;【G1X M2】A模式、f/2、1/60s、ISO 800、24mm。
&#9650;【RX100 M3】A模式、f/1.8、1/50s、ISO 800、24mm。
&#9733; G1X M2 vs. RX100
M3&#8231;影片實戰(共五組)
不論是錄影畫質或是錄影功能RX100 M3都比G1X
M2要出色許多,因為它們光是影片每秒鐘可記錄的張數就差了一倍,影片流量差不多也有一倍的差距G1X
M2約24Mbps、RX100M3則有50Mbps的實力;影片就算上傳到youtube多少還是能看出差異,建議各位用全螢幕欣賞會比較清楚。RX100
M3的另一個優勢
就是支援手動曝光錄影,可以善用24-70 f/1.8~2.8這顆鏡頭的大光圈,如果你有錄影習慣的話,那RX100
M3肯定比較適合你,因為就連我們家車線的動態攝影師用過RX100
M3一次就愛上,影片畫質好又輕巧,可應付的題材其實不少。E組影片是唯一一部拍攝人像且屬於非靜態題材,但可以發現到G1X
M2遇到倪倪移動時追焦的行程過大,顯得有些不夠自然,反觀RX100 M3就沒有類似問題。
&#9650;G1X Mark II
&#9650;RX100 Mark III
&#9650;G1X Mark II
&#9650;RX100 Mark III
&#9650;G1X Mark II
&#9650;RX100 Mark III
&#9650;G1X Mark II
&#9650;RX100 Mark III
&#9650;G1X Mark II
&#9650;RX100 Mark III
&#9734; G1X Mark II vs.
RX100 Mark III&#8231;整體感受與使用心得
這篇企劃其實很早就想執行了,但中間又卡了許多新機測試所以才延到現在,不曉得各位在看完以上比較後,對自己屬意的相機是否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呢?還是準備投奔另一個陣營呢?在同時拍攝、比較之後我對這兩台相機其實也有了不同的看法,我先來分享G1X
M2的使用心得好了。G1X
M2重歸重、大歸大,但它不論在拍攝風景、美食、建築或人像都保有一定的水準,畫質表現算是中規中矩,但機身預設的對比度不會過大,照片看起來的階調比較豐富,尤其是拍攝人像的時候看起來會比較討喜;1.5吋感光元件也發揮了它的優勢,同環境下的測試在高感光度方面勝過1吋感光元件的RX100
M3,望遠端加上開放光圈的淺景深與APS-C片幅的標準鏡有得拼,這也是為什麼G1X M2無法做到口袋機大小的原因。
對焦速度與操控反應都略遜RX100
M3,我想這也跟片幅大小有關係,畢竟感光元件較大拍照所需處理的資料量也會增加,嚴格說起來應該是非戰之罪,但不能接受的話也沒輒;錄影方面的畫質我想G1X
M2還需要再加油,因為RX100 M3已經是XAVC S規格外加FHD 60p 50Mbps的格式,而且G1X
M2錄影時不支援手動曝光,無法控制光圈大小就等同浪費這顆24-120mm
f/2.0(W)-3.9(T)這顆鏡頭,期待未來可以跟EOS機種一樣支援手動曝光錄影。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380b905be65f497abb1745.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380b905be65f497abb1745.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M3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體積、操作反應、畫質,老實說它機身直出的顏色並不是我的最愛,既然它可以儲存RAW檔那麼顏色就不再是問題了,比較重要的照片我會選擇開啟RAW+JPG紀錄,如果是一般生活記錄的話我都是用JPG而已,多數是拿來拍小孩偶爾還可以充當備機,用來拍攝手上測試機的外觀或情境,所以我會入手RX100
M3其實一點也不意外,畢竟它夠小台帶出門不會有負擔。本篇的畫質測試結果其實有嚇到我,不論是中央或邊緣畫質居然是由感光元件尺寸較小的RX100
M3勝出,但拍人像時就會有銳過頭的問題出現,機身內的銳利度可能要-1或-2會比較合適。
操作反應快、對焦速度快、單次對焦連續拍攝時的處理速度驚人,這都是RX100
M3的強項,放眼市場就算是片幅比它小的機種,甚至也達不到相同的表現;自動測光過於保守是必須正視的問題,拍人時我會建議+0.3
EV,這樣在拍攝人像時才不會過暗,想要擺脫室內偏黃的膚色,就只能從風格設定下手,可以選擇中性的風格設定,應該會有些改善。影片畫質當然是由RX100
M3奪得壓倒性的勝利,因為XAVC S影片流量高達50Mbps,且影片格率為FHD 60p,重點是RX100
M3支援全手動錄影,可以說是全方為的DC,戶外陽光太強導致機背螢幕辨識度不佳的話,還可以啟用內建的電子觀景窗取景,非常的便利。
&#9734; 小惡魔福利社 x
倪倪(RAW→LR微調輸出)
| G1X Mark II 拍攝 |
| RX100 Mark III 拍攝 |
&#9734; 最後來猜猜畫面中的照片是G1X
M2?還是RX100 M3所拍的?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5c4e0d82ac9e25a78c0aada4.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5c4e0d82ac9e25a78c0aada4.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06b2141459aef73e3f6ecbe.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06b2141459aef73e3f6ecbe.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6aa367ef88de01aa987dd.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6aa367ef88de01aa987dd.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5d90a80c085e5c38b0d23aa5797897ba.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5d90a80c085e5c38b0d23aa5797897ba.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aca4daa0c1bb5743fbe0.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aca4daa0c1bb5743fbe0.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121a12a174e11bdd7c92b2e.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121a12a174e11bdd7c92b2e.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133e220dec741c65ba90ae.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133e220dec741c65ba90ae.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46c66ad091ac5ea8a9bc8.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46c66ad091ac5ea8a9bc8.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98ade9d367ccdf55e5b0.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98ade9d367ccdf55e5b0.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3b48b1f3dda.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3b48b1f3dda.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8eb7f3fdebb5105fbf7daeae46f4d1e1.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8eb7f3fdebb5105fbf7daeae46f4d1e1.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ffb7acab16fec02b407d07.jpg" NAM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8/mobile01-ffb7acab16fec02b407d07.jpg"
ALT="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TITLE="頂尖對決!G1X&Mark&II&vs.&RX100&Mark&III"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摄影了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