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营销与程序化广告的区别在哪?

近70%的KOL营销量!这份白皮书教你如何找对用对用好KOL近70%的KOL营销量!这份白皮书教你如何找对用对用好KOL薇薇心语百家号全文约为 3000字| 建议阅读 7分钟在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能够迅速引爆事件传播,其中KOL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KOL(Key Opinion Leader)即“关键意见领袖”,他们拥有大量忠实的拥趸,凭借着强大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使得内容在人群中形成深入渗透的传播。KOL在社交媒体的巨大能量引起商业的注意,于是KOL效应被运用到商业中,如今“KOL营销”已经成为营销活动重要的投放渠道之一。不过在一次次的KOL刷量事件被曝光之后,品牌方对KOL真实的公信力不免产生了怀疑。先来曝光一个令人瞠目的数据:69%的KOL营销数据都存在刷量造假!那么如今的KOL营销的现状如何?KOL影响力有没有科学的评估标准?KOL如何筛选?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KOL的作用?KOL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是如何?近日,社会化媒体广告投放平台微播易联合第三方营销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AdMaster推出《2017KOL营销白皮书》,白皮书中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解答。1KOL营销现状1.品牌主重视KOL营销超公众号根据AdMaster《2017 数字营销趋势报告》显示,93个品牌主有72% 的品牌主表示会在2017增加社会化营销投入,其中63% 的品牌主表示重点将是在网红、KOL推广,超过公众号运营的49%。随着短视频、直播等社交视频的兴起,“网红、达人”这类“新型的KOL”也愈发被品牌主所重视。2.KOL均价上涨迅速据报告显示,2016第四季度,微博与微信KOL报价分别比第一季度上涨182%和110%。其中,部分行业的KOL价格涨幅要远高于平均水平,加上这些行业推广需求的旺盛,第一、四季度的成交订单额出现了激增的走势。3.“水军”横行,KOL质量度堪忧但如此火热的KOL营销在去年九月却被踢爆刷量危机,那么到底有多少KOL刷了量?微播易给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69%!那么问题来了,KOL如何去伪存真?2如何筛选KOL?1.找到与TA 相匹配的KOL怎么选到与品牌匹配度高的KOL?白皮书建立了一个帮助品牌方寻找KOL的漏斗模型。第一轮筛选:根据TA的定义和特点,选定他们常讨论话题的关键词,在社交平台上搜集提及这些关键词的账号;第二轮筛选:根据TA的定义(城市、性别…)筛选出符合条件的TA;第三轮筛选:找出TA共同关注的大号;第四轮筛选:从共同关注大号中选出最符合品牌要求的KOL;以某金融品牌主为例,首先确定其TA核心人群主要是生活在一线,注重健康生活方式、且是关注投资的高净值人群。随后了解到TA是有74%的女性和26%的男性用户组成,关注的话题多以幽默、明星、微博活动、生活知识后,筛选出符合需求的KOL。再找出TA最关注的KOL(明星、名人、草根大号),筛选出全球健身中心、Holy-Sexy-Girl、跑步指南等KOL进行投放。2.了解KOL的属性,选择最合适的KOL不同行业会根据消费群体特性,进行KOL组合。白皮书对个护、母婴、汽车、饮料食品四个行业进行分析,发现其KOL营销各具特点。个护行业,财大气粗,最爱使用粉丝数大于50万以上的KOL,且热衷于跨界投放,在微博上更多使用时尚、美食和旅游等多类型的KOL,在微信上除了时尚外,亦侧重于资讯类和娱乐类的KOL。个护行业KOL个人标签母婴行业,使用的微博KOL会利用时尚、美食和旅游类的KOL传递品牌信息;而微信KOL相对更专业化,偏重于母婴育儿的知识分享。母婴行业KOL个人标签汽车行业,喜欢投放粉丝数10万以下的小号,在微博上,汽车行业喜欢跨界宣传,而微信会更多使用专门提供汽车资讯的KOL。汽车行业KOL个人标签饮料食品行业,热衷跨界的大赢家,饮料食品行业所使用的微博KOL类型丰富,涉及美食、时尚、娱乐、段子手等各领域;而微信KOL更多采用生活类和地方类公众号。饮料食品行业KOL个人标签从表现上看,母婴KOL在微博上的综合表现较好,个护KOL在微信上的综合表现较好。从传播策略和KOL体量匹配上看,对于品牌主而言,100万以上粉丝数的KOL的主要价值在于创造核心内容,而粉丝数更低的中小KOL更多是对核心内容进行扩散。3.综合考虑KOL各方面表现,选出最匹配的KOL白皮书指出,除在“漏斗”模型的基础上对KOL与品牌进行精准匹配,品牌主们还需要综合KOL各方面的表现,而不仅仅只是以互动量来断定一个KOL质量的好坏。如评判微博KOL时,除了转发、评论、点赞等基础数据以外,曝光数、互动率、互动情感倾向、转发层级、品牌提及、跳转点击、KOL质量度等也成为筛选KOL账号的主要指标。评判微信KOL时,除了看阅读数或互动量,还的看文章位置、评论的赞、跳转点击等。KOL影响力指数AdMaster 提出的KOL影响力指数KII(KOL Impact Index),综合评估了KOL各方面的表现。KII在传统的数量上(曝光数、转发数、评论数、点赞数)的评估,还加上了质的维度(互动水平、互动情感倾向、转发层级、品牌提及),点击数、点击转化率作为加分项。3怎样用好KOL?与此同时,白皮书在AdMaster、微播易大量的KOL营销案例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实用的KOL营销方法论,如:1.考虑消费者真实需求,避免过度强调品牌粉丝忠诚度越高(特别自垂直领域),粉丝通常对于KOL发送的商业推文有强烈的抵触反应,因此推广内容需要谨慎设计。<<<向左滑动2.同样的主题,要针对用户的需要定制化内容推广内容要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根据不同KOL粉丝群体的兴趣点来定制,而不是只表达品牌主想推广的内容。比如RIO的春节品牌活动,针对“社交场合下的不自在”,基于不同的角度,推送的信息也不一样,也更易传播。3.发文时间需考虑受众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工作日发文更受欢迎,微信KOL看准11-12点、17-21点的粉丝休息时间发文;微博KOL在19-21点发文更多,符合粉丝的生活习惯。4.内容为王:有用或有趣,消费者才会感兴趣案例1:有用。比如某KOL借由分享护肤经验植入商业推广,介绍不同阶段所使用的产品的功效和优缺点,“干货”多且实用。案例2:有趣。杜蕾斯借助手机的高端技术与游戏参与者展开互动,让该H5非常的受欢迎。5.协同不同性质的KOL,使营销效果最大化某快消品牌利用垂直化专家+段子手+剁手党的协同作用,实现社交平台传播和销售的双赢。4KOL的发展趋势与展望趋势一:KOL已进入社交视频时代,内容形式更丰富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薇薇心语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记录情感经历,分享人生故事。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广告KOL销售该怎么做啊?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3被浏览38分享邀请回答0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移动互联网广告四级考试来了,看看你算内行还是小白?
移动互联网专业四级考试来了~
CPA、CPD、CPI、CPS才入门级,DSP、DMP、PMP、PDB你造吗?这些【专业名词】都不知道,还怎么愉快的做运营?
本文分为两部分
● 广告相关专业名词
● 运营相关专业名词
一、广告相关专业名词
1. Ad network
广告平台/广告网络
关键功能是整合了网站所提供的广告位资源,使其满足广告主投放广告的需求。
2. Ad Exchange 广告交易平台
广告交易平台是一个技术平台,在众多的广告网络提供的流量的基础上进行竞价买卖。
3. RTB(Real Time Bidding)实时竞价
与传统的PPC广告(根据用户数量计费)、CPM广告(一千次浏览计费)、CPC广告(每点击一次计费)、Monthly Flat(包月计费)、Daily Flat(包天计费)等相比,RTB就是在每个广告展示曝光的基础上进行竞价。
4. DSP(Demand Side Platform)广告主需求方
为广告主提供跨竞价市场、跨平台、跨终端的程序化广告投放平台,通过数据整合、分析实现基于受众的精准投放。
5. DMP(Data-Management Platform)数据管理平台
数据管理平台能够帮助所有涉及广告库存购买和出售的各方管理其数据、更方便地使用第三方数据、增强他们对所有这些数据的理解、传回数据或将定制数据传入某一平台,以进行更好地定位。
6. 程序化购买Programmatic Buying
指的是通过数字平台,代表广告主,自动地执行广告媒体购买的流程。与之相对的是传统的人力购买的方式。程序化购买的实现通常依赖于需求方平台DSP和广告交易平台Ad Exchange。它包括RTB实时竞价模式和non-RTB非实时竞价模式。
7. PMP( Private Market Place)私有交易市场
它是将传统的私有交易方式与程序化广告的工作方式相结合的新互联网广告交易形式。广告主预先采购或者预订广告位,获取优质流量,再用程序化的方式来管理这些流量的广告投放,让受众只看到自己想看的广告。
7. PDB(Programmatic Direct Buy)私有程序化购买
简单来说广告主通过PDB私有采买媒体后,就可以通过DSP进行投放,当然PDB也不是谁都合适,本身体量及市场都比较大的品牌可能更为适合PDB的方式。
8. 溢价资源premium inventory
像各个门户的第一版的新闻页面,是各个广告主争抢的主要位置。如新浪微博的首页banner
9. 冗余资源remnant inventory
长尾的流量很小的页面上的广告位,如某小游戏网站点击深入某个页面之后的一个广告位
(Cost Per Mille,或者Cost Per TCost Per Impressions)
按应用广告的千次展示计费,千人成本=(广告费用/到达人数)×1000;
11. CPC(Cost Per CCost Per Thousand Click-Through)
按应用广告的点击计费。
12. CPA(Cost-per-Action)
每次激活的费用。目前移动端,结算到激活的居多,也有部分按注册结算。
13. CPS(Cost-Per-Sale)
按销售付费,既分成模式结算。
14. CPT( cost-per-time)
即按展示时长收费,而这个Time可能是Day/Week/Month/SeASOn/Year。
15. CPV(cost-per-visit)
每个访问成本,较少被使用。
16. CPI(cost per install)
是按每一次安装收费。
CPD(Cost per Download)即按下载付费,费用=实际下载量*下载单价。
18. Banner横幅图片模式
19. Interstitial插屏广告
20. Native Advertising (Native Ads),原生广告
二、运营相关专业词汇
AARRR (Acquisition、Activation、Retention、Revenue、Refer这个五个单词的缩写)
分别对应这一款移动应用生命周期中的5个重要环节:获取用户(Acquisition)、提高活跃度(Activation)、提高留存率(Retention)、获取收入(Revenue)、自传播(Refer)
DNU(Daily New Users)日新增用户数
每日激活/注册的用户数。也可以说是激活或注册,看自己定义。
CAC(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用户获取成本(一般也称作CPA)
CPC (Cost Per Customer )用户获取成本
=推广成本/有效新增用户
CR (Conversions Rates)注册转化率
=最终注册成为用户/访问了某种渠道(如推广链接、APP下载市场)的总人数
DAU(Daily Active Users)日活跃用户数
每日打开使用产品的用户数
WAU(Weekly Active Users)周活跃用户数
最近一周(含当日的7天)启动使用产品的用户数,一般按照自然周进行计算。
MAU(Monthly Active Users)月活跃用户数
最近一个月(含当日的30天)登录过应用的用户数,一般按照自然月计算。
DEC(Daily Engagement Count)日参与次数
多用于游戏,用户对移动游戏的使用记为一次参与,即日参与次数就是用户每日对游戏的参与总次数。
DAOT/AT(Daily Avg.Online Time)活跃用户平均每日在线时长。
即:日总在线时长/日活跃用户数。一般的精略计算公司:AT=ACU*24/DAU
DAU (Daily Active User)日活跃用户数量
MAU (Monthly active users)月活,月活跃用户数量
Users Retention用户留存
统计时间区间内,新增用户在随后不同时期的启动使用情况。
Day 1/3/7/30 Retention Ratio次日/三日/七日/月留存率
日新增用户在次日/第三日/第七日/第三十日(不含首次启动当天)启动的用户数占新增用户比例。留存率需要进行长期跟踪,根据需要可设定30日、60日或者90日。
Users Churn用户流失
统计时间区间内,用户在不同时期离开产品的情况。
Day 1 Churn Ratio日流失率
统计日使用产品,但随后七日未使用的用户占统计日活跃用户比例,此定义按需求可延长观测长度。
Day 7 Churn Ratio周流失率
上周使用过,但本周未使用的用户占上周周活跃用户比例
Day 30 Churn Ratio月流失率
上个月使用过产品,但本月未使用的用户占上个月月活跃用户比例。
MPR(Monthly Payment Ratio)月付费率
统计时间区间内,付费用户占活跃用户的比例。一般以月计。计算公司:MPR=APA/
MAU 其中APA为月付费用户数
APA(Active Payment Account)活跃付费用户数
统计时间区间内,成功付费的用户数。一般以月计。如果按月进行计算,则有以下关系:APA=MAU*MPR 其中MAU为月活跃用户数,MPR为月付费率。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ers)平均每用户收入
统计时间区间内,活跃用户对产品产生的平均收入。一般以月计。
ARPU=收益/用户数
月ARPU=收益/MAU
计算方式:产品总收入除以产品的总活跃用户数,一般按照月来计算,即ARPU=月总收入/月活跃用户数(MAU)
ARPPU(Average Revenue per Paying User)平均每付费用户收入
统计时间区间内,付费用户对产品贡献的平均收入。一般以月计。
ARPPU=收益/付费用户数
月ARPPU=收益/APA
Life Time生命周期
一个用户从第一次参与游戏,到最后一次参与游戏之间的时间,一般计算平均值。
LTV(Life Time Value)生命周期价值
用户在生命周期内为该游戏创造的收入总计。可以看成是一个长期累计的ARPU值。
计算方式:对每个用户的平均LTV计算如下:
LTV=ARPU*LT(按月计平均生命周期)
其中LT为Life Time,即生命周期,按照月统计,也就是玩家留存在游戏中的平均月的数量。
例如,一款产品的ARPU=2元,LT=5,那么LTV=2*5=10元。
PCU(Peak Concurrent Users)最高同时在线用户人数
ACU(Average Concurrent Users)平均同时在线用户人数
New Users Converstion Rate新用户转化率
可根据渠道进行划分,Clicks-&Install-&Register-&Login
K-Factor:K因子
K-Factor=感染率*转化率
转化率:当感染后转化为新用户的比率。
感染率:每个用户发送的邀请数量,一般取平均值。
若K&1,产品用户群通过自传播增长较快;
若K&1,产品用户群到达一定规模后就会停止通过自传播增长。
SEO(sea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索引擎优化
SEM (Search Engine Marketing)搜索引擎营销
ASO (App Store Optimization)应用市场搜索优化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关键业绩指标
GMV(Gross Merchandise Voltume )(一段时间内)成交总额
SKU (Stock Keeping Unit) 库存量单位),即库存进出计量的单位。
?Long Tail Keyword长尾关键词,非目标关键词但也可以带来搜索流量的关键词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简化可实行产品
SP (Ser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商
CP(Content Provider)内容提供商
BD (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
SDK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
UE/UE(User Experience)用户体验
EDM (Email Direct Marketing)电子邮件营销
SNS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交网络服务
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
PGC( 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
OGC ( 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 职业生产内容
KOL(Key Opinion Leader)掌握话语权的那些人
来源:搜狐新闻KOL,英文Key Opinion
Leader的首字母缩写,直译为“关键意见领袖”,是伴随着社交媒体发展起来的新品牌证言人。随着消费者的注意力阈值越来越高,KOL成为品牌吸引眼球的手段之一。
传统广告的创意法则和移动端的内容创作规律真的是不一样,这感觉就像是回到了“克劳德.霍普金斯”的那个时代,一切都在重构与颠覆。
社交的核心是用户的分享。随着社交平台的崛起,营销的本质也从“王婆卖瓜”式的单向广告传播,过渡到口碑传播,即BGC(Brand
GeneratedContent)到UGC(User
Generate。而KOL往往是其所在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人,能够影响、带动用户的内容产出及传播。
KOL营销在国内做的风生水起,甚至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超过了国外同行们。但是,作为一项兴起不久的营销手段,KOL营销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涉及KOL的定义、选择和效果评估 。
有家苏格兰酿酒商为了推广新品DO威士忌,考虑到目标市场为年轻、对科技产品感兴趣的消费者,邀请了创意和酒类行业的权威人士通过Instagram等账号来作背书。其中发明了社交网络“#”标签的Chris
Messina。这是一次典型的利用KOL的营销活动。
KOL与网红的区别
首先需要理清的问题是: 什么是KOL? KOL是否等同于网红?
KOL是社交媒体环境下,对于品牌至关重要的口碑传播信息节点,不能简单等同于名人代言和网红。已有的网络红人、名人、代言人、企业主自己、核心员工、行业内的同行、专家等等,都可能成为品牌的意见领袖。在一定的语境下,普通消费者也能成为KOL。
KOL与网红不相同:KOL需要有比较专业的知识,粉丝群体有一定特殊属性,并对他有一定的信任度。网红更偏重于娱乐,受众是带有一种放松的心情去看的,KOL更容易得到其粉丝的信任。
KOL被关注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能在所在的垂直领域里,提供给粉丝们一些指导性的意见,或者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
KOL是伴随着社交媒体成长、发展起来的 。 随着社交媒体的垂直化,各个社交平台都会有自己专属的KOL。
在nice这样的图片分享型社交平台上,KOL集中在生活、旅行、时尚、美妆等垂直领域;而知乎这样的知识分享型社交平台,KOL多为在其所属领域的行业专家,适合情感诉求的品类、消费者在购物行为中卷入程度越高的品类,越适合采用KOL营销。
KOL的选择与质量评估
广告主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 KOL数量庞杂,无从选择。
像nice这样的平台上,有两种KOL:其一是有几十万粉丝、号召力比较强的,发布的内容往往产生几万的互动,品牌与之合作的投入成本相对会高一些;另一类是有一万左右粉丝的KOL,品牌会选择多个这样的账号来合作,同样能影响到比较多的人群。
而究竟选择哪一类KOL合作是一项比较棘手的任务。客户可能会看KOL有多少粉丝、过去发的内容产生了多少阅读量及互动,甚至会受到比较主观的因素影响。即使报价更高的KOL,也会有广告主愿意与之合作。
有两个核心指标评估KOL的质量:
KOL本身影响到的人群,对于品牌需要影响的人群的最大契合度;KOL本身制造的内容属性,在品牌campaign中的不可或缺性。简单来说,KOL的粉丝和内容及两者分别与品牌的契合度,都是广告主需要考量的。
同样从粉丝和内容两个维度出发,广告主需要知道该KOL固有的粉丝属性全量数据,以及知道品牌所需影响到的人群的个人资料和属性。还需要知道KOL发布出的内容或者品牌策划的内容在目标人群中的喜好程度。“一般来说,位于头部的KOL比较固化,因此位于中部的KOL也很重要。其中上升态势强烈的,是最佳的内容制作KOL。”
建议广告主,
对KOL的排序进行动态监控,影响力、增长率高的,是更为优质的KOL。而使用正确的KOL,代替品牌传达消费者想看的内容,并因为话题的扩展性,带来更多层次的互动传播可以视为高效的KOL投放组合。
KOL生命周期,即引入“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论来衡量KOL的发展。我们所普遍知晓的KOL,基本都已经告别起步期,到达了他的成长期否则不会被承认是KOL。而到达成熟期的KOL,已经到达了其商业化价值最高的阶段,随后下滑进入筛选期,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如果考虑成本,处于成长期的KOL更适合,广告合作与粉丝增 长可以配合完成;而处于成熟期的KOL,广告投放 性价比
可能没有这么明显。
数据驱动的KOL评选体系
有公司最近开发出一套数据驱动的KOL解决方案,数据来源是通过API接口、网络爬虫及机器模拟等技术,挖掘微博、微信中的网络行为数据和文本信息。
比如新榜、脉讯。这些平台公司在数据积累、尤其是垂直行业的数据积累上有丰富的经验。当然,重点在于后期对数据的使用、转化和分析。要对KOL进行全维度分析,包括定量、定性数据,以及一些交叉指标和组合维度。其中,交叉指标指的是曝光转发比等多个维度进行交叉,以判断KOL是否有异常。此外还需要考虑的是发文时间和UGC产生的数量。还要加入时间的维度,预测趋势的变化,比如说历史发文保持在什么样的水平,现在的发文是否有新的变化,KOL处于生命周期的什么位置。如果KOL已经处于筛选期,广告主就要考虑接下来的活动是否要继续合作,或者寻找新的KOL。
人群触达次数和KOL粉丝重合度,是KOL解决方案中所看重的指标——粉丝重合度指的是某KOL的粉丝与另一KOL粉丝重合的数量占自身总粉丝量的比例。如果活动目的是推广广度,即实现“一次触达”即可,会建议广告主采用重合度更低的KOL;如果活动目的是实现“二次触达”,则建议同时选用具有较高重合度的KOL。
最后,考虑到有的KOL能够直接带来转化;有的KOL只能带到leads这一步,再往后转化就比较困难了。结合整个活动的属性与目的进行判断,对KOL进行筛选。这是最难判断的一步。三个步骤结束后,最终会得到比较初步的KOL优化解决方案。
如何评估KOL营销的效果?
与广告活动相类似,KOL 营销活动按照目的划分,可以分为品牌导向的KOL营销,以及效果导向的KOL营销。对于后者,
销售结果可能是广告主最为看重的 。
7月时尚专栏作者“黎贝卡的异想世界”与宝马旗下的MINI合作活动中,全国限量出售的100台车在4分钟内被抢购一空,50分钟内全部完成付款交易。这是一次典型的销售导向的KOL营销活动。
而品牌导向的KOL
营销,相对更为普遍,衡量方法也各有不同。一般用“曝光总数”和“互动人群”来衡量KOL的投放效果,其中,曝光总数指“发布出去的内容影响到的真实人群+N次转发中影响到的人群+受到主动激发主动分享原创内容的人影响到的人群”;而互动人群指以上参与互动和原创的人数Campaign开始前后品牌印象口碑的变化+正面声量的提升可以作为另外一个参考指标。
本文开头提及的发起的活动,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了超过56万次的显示,以及8240次点赞。尽管因此向这些参与的KOL支付了一定费用,但认为是值得的。通过实时监测KOL活动数据,及时呈现曝光、点击、点赞、评论等定量指标信息,利用各种维度分析粉丝属性及互动内容,为广告主总结各KOL的实时表现,发现是否存在“转发点赞比异常”、“Campaign数据与其历史数据表现是否一致”、“发文与排期是否一致”等问题,为客户提供KOL调整的意见和建议。
当年明星代言人泛滥的时候,就有业内人士提出如何选择合适的代言人,如何衡量广告效果等问题;而在KOL营销渐成气候的今天,我们同样要回答这些问题而且,有了数据技术支持,KOL营销出现了“规范化”和“自动化”的趋势成为一项诉诸于科学的任务
资深营销策划人叶茂中在新浪微博上如此写道:“过去我一直推崇明星代言,在十五年前还写过‘明星广告最便宜’,但是最近几年我感觉明星代言效果直线下降,甚至对代理商也无刺激了,这两天看史玉柱新书讲明星代言完全无效,诸位看官怎么看?”
春江水暖,如果说很多本土企业还在惯性与懵懂中;资深营销人与品牌们早已感觉到了改变与失控。
还能想象,一个李连杰、成龙代言能让品牌从零到全国经销商网络+知名度的日子吗?还能想象,意见领袖就等于娱乐明星,说一句“某某某我的选择”就可以引领舆论导向?还能想象,电视台就是唯一的选择?
变化早已产生。早在四年前也就是2009年,《成功营销》于第八期封面文章首创“湿营销”概念,已经预言了这四年变化与失控的根源:
“在湿的世界里,人们不再像机关、工厂那样永远地靠正式制度强制待在一起,而是可以依靠‘湿件’的力量,轻易地在网上组建各种群体,发现志同道合的人、以从前无法想象的方式一起从事某个项目。这种借由‘湿件’和网络技术所聚合的力量,已经从量变走向质变,从线上跨越到现实世界。未来,全球——无论是虚拟还是现实,将是一个全新的‘湿世界’。在这个‘湿世界’里,我们可以以从前无法想象的方式一起从事某个项目;可以发现和我们志同道合的人群,不管我们的兴趣有多狭窄;可以打破新闻的瓶颈,每个人都成为媒介出口。”
这段话背后,正印证着自媒体与粉丝圈的兴盛。这种兴盛,弱化了传统的明星代言,却为更广泛的KOL(Key
OpinionLeader,意见领袖)体系,建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企业不能只依靠单纯的广告与明星,而不与粉丝互动。企业要给草根领袖以更多话语权,因为消费者不再相信明星,而更信任身边的人;
在这个世界,企业不能漠视与小众OL的深度沟通,因为他们背后是一群最精准的人群;
在这个世界,企业不能漠视某个OL不好的体验或者使用感受,因为他们能够掀起一场危机的风暴,甚至能够召开发布会、并映射到所谓的主流话语群,让一个跨国品牌N年积淀一时塌陷;
在这个世界,网络让品牌可以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与消费者沟通,粉丝俱乐部、社区论坛等各种形式的媒介提供了一个低成本、即时互动、地域不限的营销平台。因此,通过OL争取粉丝,你不做,不代表竞品不会做,而且,成本低廉……
世界正在改变,而新的秩序却迟迟缺位。碎片化的案例与专家建言充斥,却缺乏整合性的意见与有效方法论。
现在要谈论的正是:在明星代言乃至更广泛的KOL领域,如何应对这个变化的世界?一点可以肯定:一个代言人已经完全不足以适应这“湿世界”,需要一个“opinion
leader”体系、N个不同层级的舆论“KEY men”,才能适应。
部分领先企业已经建立起适应这个“湿世界”的舆论营销体系。让我们看看第一个例子。
A护肤的KOL体系
A品牌是某高端跨国护肤大牌,从销售额、品牌影响力、销售地域,都可谓是业内风向标、指示牌。最可贵的,她是跨国品牌中愿意就本土市场和本土数字媒体发展情况做大胆尝试的。
她的新KOL体系如何组成?
在数字传播领域,她将品牌的口碑与粉丝体系分成了三层:
首层:名人。
包括传统媒体首席美容时尚编辑、顶尖博客(数字媒体)博主、本地区艺术家、品牌与产品高级研究员。
针对这层人,不断加强各种层面的互动成为其宗旨。包括:免费正品的提供、小规模沟通与见面会、在A品牌社区官网上给某名人专栏空间与展示、与官微等进行互动。
二层:品牌的VIP成员(忠诚用户),人数大概为第三层十几分之一。针对这层人,如何让其体会到尊贵感成为关键。包括:免费产品试用、贵宾活动邀请、参与公关活动,例如美丽课堂等、参加A品牌社区官网论坛专题互动、官微和微博的展示互动等。
基座:粉丝群,包括已产生消费的用户,及未有能力消费品牌产品、但是对品牌充满热忱的未来消费者。针对这层人,入门激励与品牌了解最重要。包括:网友互动、登记领入门礼物、参与活动赢得小样、每半个月EDM品牌产品促销邮件、独家电商优惠活动等等。
现在,除了传统的品牌广告投放如时尚杂志、电视广告,在数字媒体上,从2012年起A品牌减少了通栏与旗帜广告,增加搜索与视频投放,特别鼓励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互——这种交互,很大一部分,就是从各层中选拔KOL,让其用“自己人”的语言,或是以身示范,或是解疑答惑,或是号召购买。而每层KOL的功能也各不相同。
首层KOL体现的是专业、风潮引领的作用,他们的示范效应更明显、专业感更令人信服;二层KOL则是展现品牌的消费者风范及更为“亲民”的号召作用;底层KOL则是各种促销话题的传播、烘托者,他们对品牌文化的了解没有上两层那么深入,但却是最大数量、最具传播效应的,也是最爱传播各种促销优惠的KOL群体。
正如之前某个品牌负责人的一席话:“20多岁的时候,你想买第一个奢侈品牌,比如说护肤霜,你去咨询谁?我们通常不会咨询家长,而是在网上交流,得到别人的想法和建议。”这个别人,往往是各个层级的意见领袖。当然,在此KOL体系之外,传统的时尚明星广告还在继续。A品牌代表的是种风潮:传统的不能丢,新的适应性系统更要跟上。综合来看他们的KOL系统,就是“明星代言人+明星使用者+小众达人+忠诚顾客”的金字塔形体系,逐步加深品牌与受众的沟通度。
改变的舆论引爆点
何为意见领袖?
20世纪4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传播学者保罗·拉扎斯费尔德提出了“意见领袖”的概念,他认为:对于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和观点,有部分受众会积极接受,并加以再传播,这些人即为“意见领袖”;而另一部分人则主要依靠与这些“意见领袖”的接触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随着媒体环境的复杂渐变,意见领袖体系也发生着变化。新媒介中的意见领袖与新媒介的不同类型相联系。其中数字媒介的多元化、个性化和前所未有的互动性使得传统媒介环境下的意见领袖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意见领袖从它的生成、作用的发挥、与其他社会主体和机构的互动都已经与传统大众媒介环境下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过往,意见领袖往往指的是明星、专业人士、公知;现在,传统的意见领袖依旧存在,不过借助多样化数字媒体产生多种互动与交流形式、改变了对粉丝的影响方式;而新的意见领袖——小众达人、草根明星、反传统明星等也赢得了一席之地,甚至存在营销力超过前者的趋势。
“事实上,在某些类别中,前十大意见领袖能占据高达20%的类别相关的热门讨论量,这种讨论可能是正面的,当然也可能是负面的,这为品牌带来契机,利用意见领袖的价值,并转化成免费媒体的影响力。”华通明略数字媒体总监ChrisMaier表示。
改变发生在两方面。
一是传统意见领袖的多维度运用。“在数字媒体对传统明星代言的挑战上,社交平台二次、多次的传播,会导致舆论方向变化。”华通明略新解决方案总监Sirius
Wang拿布拉德·皮特为迪奥香水的代言为例。迪奥按照过往常规请布拉德·皮特拍摄了一个电视TVC,但是不曾想这个电视TVC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大家的一片嘲讽,完全偏离了品牌希望表达的理念。对社交媒体运营的疏忽,造成了此次意见领袖传播一定程度的失败。
二是新的意见领袖类型崛起。“传统意见领袖有着非常广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但是对于很多品牌来说,可能在大范围的知名度外,还需要专业性的建设,比如时尚和科技品牌,以此和消费者建立更加紧密的连接。因此,传统明星的影响力之外,专业化意见领袖可以表达专业性等更深刻的品牌诉求。”SiriusWang表示。舆论引爆点已经改变。对于这种趋势,CCTV《对话》原制片人、自媒体《逻辑思维》打造者罗振宇表示,这种趋势由三大变化组成:明星的社会角色在变化——从大众偶像到社群核心;商业在变化——从规模化的产品经济到范围化的体验经济;营销方式也在变化——从“产品-渠道”到“体验-社群”。而最终产生的结果,是“一神退位,众神闹春”。
KOL金字塔结构
既然新的趋势包含着传统意见领袖的多维度运用和新意见领袖崛起两层变化,那么企业如何应对?
完整的KOL体系应包含以下三层要素,组成以下金字塔形:
顶层:传统意见领袖(覆盖最广受众、可以代表企业整体形象。代表人物:黄晓明、范冰冰、主流专业人事、大众熟知行业协会、公知等等)。他们具有大众认知度,且代表主流文化与形象。
第二层:非传统意见领袖+小众专业意见领袖。非传统意见领袖以陈冠希、甚至干露露为代表,他们拥有的认知率、粉丝数量、眼球吸引度甚至超越传统二线明星,抛出一个新闻能够引爆一个话题,但是其形象往往是个性、非主流甚至情色擦边,在传统媒体的曝光度也无法与常规明星相比。
小众专业意见领袖,其倡导文化与吸引人群往往是辐射特定人群的,粉丝数量虽相对较少,但是与粉丝的互动深度、专业性和精神影响力却超越一般意见领袖。代表有极限运动No.1运动员、电游竞技世界冠军等。
基座:品牌的超级粉丝、专业达人。他们较普通人的影响力更大、数量巨多,能与普通消费者平等对话。
面对三层,广告主和各个代理公司都有待解问题:
——对于顶层,如何进行多媒体环境的多维应用?
——对于二层,“适度”的标准是?分寸如何拿捏?精准性、适用性又如何掌握?
——面对基座,如何发掘并鼓励他们为品牌做事情?
企业的疑惑是:这些意见领袖是谁,在哪里,有哪些特质,我们如何跟他们进行互动。
1、KOL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从务虚到务实CIC研究与咨询事业部高级总监胡辉(Tina Hu)
目前趋势肯定对明星代言的选择产生影响。比如姚晨,因为她在微博上的影响力,企业找她做代言的意愿会越来越高;还有一个例子是韩庚,我们曾经为一个国际食品饮料企业做代言人调研,结论是:虽然韩庚在主流媒体中的影响力可能不是很高,但是他的粉丝是非常疯狂的一群人,而且这群粉丝在社交媒体影响力比较大,凝聚力很强,所以粉丝影响力对韩庚影响力有显著的加分。因此,在传统的契合度考量之外,还要考虑其在粉丝群体里面的影响力。
另外,之前企业做意见领袖,更多是务虚,即找明星、打广告,现在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在这些之外,做更多务实的工作,根据自己目标消费群的特质,找到他们所在的社群,进行持续互动,将潜在消费者转化为能产生实际购买行为的用户。
在谈及意见领袖时,越来越多的品牌以不一样的眼光看待他们,对意见领袖的定义在不断演变。过去我们提到意见领袖,大家都会联想到名人或业界专家等。而当今我们谈论从社交媒体到社交商务的进化时,这将赋予不一样的定义,因为品牌在寻求更切实际的办法来培养发展自己的粉丝群,而非仅仅依赖名人。因此我认为这是我们在看待意见领袖较为务实的原因。
从“金字塔”到“倒金字塔”的转变
爱德曼公关企业传讯高级经理马凯伦
关于意见领袖的运用,以前更多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传播渠道也比较单一,以主流的传统媒体为主,代言人或者所谓的意见领袖左右舆论;网络时代的到来,让这种结构发生了变化,开始呈现“倒金字塔”结构,草根达人或者忠诚顾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针对不同群体的意见领袖也越来越细分。
2、最大的挑战在哪里?
评估指标,还是评估指标!
华通明略新解决方案总监Sirius Wang
我觉得现在还有很多大家在摸索的地方。比如,在危机处理上,我是不是要干预,何时干预,传达什么实际信息来控制危机。首先,要不要干预,这是个问题,不是所有的事情你都要参与进来的,有时候会越描越黑,其次何时干预,很多事情并非越早越好,有的时候很早地加入讨论反而导致消极效果。另外一个挑战,还是契合度。不是简单大号的转发,而是这些KOL真的能和品牌建立相关度,所传递的信息和消费者有连接。
爱德曼公关企业传讯高级经理马凯伦
“达人”这个词在中国有点被用烂了,很多达人以及专家,是被炒作出来的。以微博为例,很多具有大批粉丝的所谓“达人”的影响力,其实是要打上问号的。在我看来,意见领袖的运用,不应该简单看所谓转发数评论数等指标,这个是很片面的。
对于网络时代意见领袖的运用,原始的考核机制是看转发数、评论数,但是这些都是比较初级的,也不一定有意义。但是,毕竟,没有衡量就没有价值,所以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找到一个很好的评估指标这个是比较关键的。
华通明略数字媒体总监Chris
Maier从营销角度来看,真正的问题是,如何能够找到好的KOL。好的KOL运用在保证很广覆盖度的同时,能够让你比传统电视广告更快地和消费者建立连接,但是挑战是,KOL真的覆盖了这么多人群吗?KOL在和消费者沟通时,真的影响了人们吗?因为众所周知,即使你有很大量的粉丝群体,你的粉丝是否真的受到你所写东西的影响?
因此挑战是,品牌要找到正确的ROI衡量标准,来验证KOL比单纯广告投放更加有效。
3如何用好KOL?
寻找与匹配
Lee Jeans中国区数字营销经理Angie Au-Yeung
对我们而言,第一层过滤便是找到那些与我们品牌在形象和气质上相契合的人,或者说能体现我们品牌价值的人;其次,我们需要确保我们邀请其合作的原因与我们的最终目的一致。譬如,我们只要其做一些诸如在微博上转发我们品牌推广内容这类简单的事情呢,还是让他们记录品牌活动,或者为我们的360度营销活动代言;最后,我们当然还要分析这些意见领袖在熟悉平台的影响力,这是指看一些数据指标,包括其粉丝数及质量、互动性、被病毒传播的频度等。
我们在两年多前开始在社交营销中利用意见领袖,当时可衡量数据并不多。可喜的是,现在的追踪及分析工具就对KOL更为有效了,所以如今我们对这些KOL的真实性及有效性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同时,我们由代理公司来管理我们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其中就包括甄选意见领袖。我们的代理公司在同类意见领袖合作上经验丰富,他们能受理不同类别、各个地区、各类话题,并且了解我们的品牌定位及价值,所以在帮助我们鉴别意见领袖上他们发挥了关键作用。
CIC研究与咨询事业部高级总监胡辉(Tina Hu)
我们注意到一些品牌,如高级酒业品牌,他们纵览微博领域,聚焦和其相关的群,找出谁是里头真正的意见领袖,找到那些真正认同这个品牌的人,而非那些红人账号或大名人。因此,要从实际角度分析找寻谁才是真正对我们品牌和产品感兴趣的关键人物,而我们又要采取何种策略,将他们变成消费者。
衡量的标准
Lee Jeans中国区数字营销经理Angie Au-Yeung
我们通常从质量及数量上衡量意见领袖的有效性,这关联到我们最初如何选出这些意见领袖。从质量上,我们会考量意见领袖为我们做的内容,不论是文字、视频还是音乐,那些内容必须与我们的品牌主旨相关;从数量上,我们在数字平台上用普遍的考量标准和互动数量,同样也可以是给他们为我们的站点带来多少访问量、被病毒传播的频度等等。
CIC研究与咨询事业部高级总监胡辉(Tina Hu)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数量,另一点就是质量。当我们谈数量的时候,比如某意见领袖的粉丝数,这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因为我们还要分析那些粉丝的质量。我认为从品牌角度,若品牌在其关键绩效指标(KPI)中包含粉丝数,那假粉的问题就不会消失。一个拥有庞大粉丝数的微博大号,粉丝线性增长必定呈长尾式,如果粉丝数量忽然增长巨大,有可能是假粉或僵尸粉存在。
尼尔森大中华地区媒体及电信部高级副总裁Jesse Goranson
我们研究人员正在开发的工具正愈发成熟。譬如,我们可以观察某个特定粉丝群的所在网络,并观察在该网络中有多少条消息是通过该粉丝发出的,接着你再将该粉丝从网络中抽走,之后,他自己的粉丝中,将有多少因此收不到该信息?或者也可能当你把他移走时,对在他网络中的其他人来说毫无影响,因为讯息还是会被其他人转载。这就能考察一个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对此我们变得愈发老到了。
跨部门运作
爱德曼公关企业传讯高级经理马凯伦
对于广告主而言,有四个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认识到数字媒体是很重要的渠道和平台;
其次,内容还是很重要的,你不能仅仅是单向地发布什么,而是需要靠内容吸引消费者;
第三,需要做双向的沟通和互动,因为一旦没有互动,数字媒体的价值也就失去了;
第四,强调资源的整合。KOL体系营销已经不单单是市场部做的工作,而是需要跨部门合作,调动各方资源去做的事情。
关于意见领袖的运用,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明确做什么样的事情,然后根据诉求选择相应平台。你是想推广新的产品?还是想做一个公益的项目?还是引起一些社会话题的讨论?要做的事情其实都是不一样的。
意见领袖体系其实可以大概分成三个部分:一是明星代言人,一是小众达人或者专家,再一类就是忠诚顾客。
在很多企业内部,针对这三类人,其实也是由不同的部门去做的。明星代言人,其实是属于广告和公关的范畴,需要相关的品牌部门、媒体采购部门去做这件事。所谓的小众达人,如何寻找他们呢?很多公司内部其实设置了“社区经理”这样的职位,而这项工作也必须找“有网感”的人来做。因为分众时代,有各种各样的社区和媒介平台,哪些人活跃,哪些人在特定圈子有影响力,必须靠“有网感”的人去挖掘,然后跟他们去“勾搭”,并长期关注跟踪。最后是忠诚的消费者,这个就涉及到销售部门和负责企业CRM的部门。
综上,我说意见领袖体系的建立是一个跨部门的、需要资源整合的事情。
给企业的建议:1、管理层必须足够重视意见领袖体系建立的重要性,调动不同部门的合作,同时要有危机应急体系;2、传播部门必须耐心挖掘自己在品牌、产品、业务模式等方面的资源,然后根据这些建立自己的意见领袖体系;3、要有耐心,不要被短期的狂欢迷惑,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4、“不是一个人战斗”,需要配合。术业有专攻,细分才能精准。
要更Social,而不是Media
CIC研究与咨询事业部高级总监胡辉(Tina Hu)
第一,意见领袖体系不应该局限于Marketing,而是整个商业。从社交化营销,企业要转向社交化商业,除了市场营销、公关部门外,还要用社交推动研发、渠道、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因此舆论领袖体系搭建同样要涉及这些方面,比如行业危机出现时,借用的意见领袖是谁,都要考虑到。
第二,在运用意见领袖上,企业要从务虚转向务实,即,企业要从单纯找明星打造知名度,来转向通过忠实消费者的互动促进销售,也就是在明星-专家-忠实品牌粉丝的金字塔中,最底端的应该是企业的聚焦重点,因为这一层才是最终拉动销售的力量,也是能够跟企业进行长期、深入互动的人群。
第三,和第二点类似,就是Social
Media上,不光是要Media,即找明星转发,提高声量和曝光率,而更重要的是Social,即建立和消费者的情感连接,这就要依赖和消费者最相关的社区及其中的意见领袖。
培养KOL的个人特质
华通明略数字媒体总监Chris Maier
KOL首先通过各种形式建立个人性格,同时品牌借用这一性格作为内涵背书,对于成熟的明星,品牌可能只是借用,对于不太成熟的明星,企业可以培养个人特质。
事实是,品牌不仅仅是邀请一个KOL,而是帮KOL建立适合品牌的性格。比如企业邀请一个人拍摄微电影,这个人可能是某个领域的意见领袖,但是因为这个微电影拍得很好,大家都认为他确实是这方面的专家。因此代理机构的任务是,为KOL设立个人特质,而企业则借助微电影等方式让这个特质为品牌背书。比如美国现在很火的节目,Healthy
Cooking评委Godden,他通过电视节目和其他媒介,建立了他的个人特质,就是强大,挑剔,大胆,品牌就可以利用他的力量和特立独行等特质。
Mailman首席执行官Andrew Collins
与KOL的合作可以以现金的形式,也可以以产品的形式,或者是以体验的形式。如果你设计了新时装系列,便可邀请他们出席一场时装秀。若只是纯粹的产品代言,他们或许想要现金,而更多时候现金已经是意见领袖首选酬劳形式。我们与很多意见领袖的合作都按月结算,也有很多以固定劳务费结算,我认为这将持续上升。
从执行角度来看,如果你正在推广某个宣传活动,与这些意见领袖建立好关系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付钱或者他们想赚更多(而你却无法满足),那你很容易因此受到(来自其负面的)影响。因此我认为选择意见领袖时,保证他们讲信誉很重要。
品牌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去建立其实际产品的可信度以及真实可靠的代言人,少花点时间在付费广告代言(Endorsement)上。因为社交媒体终究还是个允许大家畅所欲言的平台,因此品牌的危机绝不会因为这些意见领袖说了什么而终止或开始,他就在我们身边,来无踪,去无影。
实战[实战之跨国全能]
与具有争议性的意见领袖合作,吉列取得了剑走偏锋的成效。背后是其对意见领袖体系的一系列清晰的运作思路。
用林丹,也用
代表:吉列
意见领袖:林丹、黄健翔、杜海涛、等
合作目的:在特定项目或者特定需求下,寻找与之匹配的意见领袖。比如在“性感剃须”项目中,分别利用、黄健翔、杜海涛三人的不同特色,从不同角度对“手动剃须刀更性感”这一信息进行传播。
去年年底的“性感剃须”项目中,吉列在微博上掀起了一场关于“湿剃vs干剃”的话题讨论。引爆话题的不是某个传统意义上的大牌明星,而是宅男女神。(详细报道见《成功营销6月刊《吉列打开性感新市场》)
显而易见,在这一项目中,意见领袖的运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即便是剑走偏锋、出奇制胜,这件事本身都不是偶然的,其背后是吉列对于意见领袖体系清晰的运作。
:“去品牌化”合作
“我们当初这个项目想要传达的信息是在女人眼里,手动剃须的男人更性感。”上海埃特公关咨询有限公司客户总监、网络公关总监纪寅坦言。
吉列将定为合作的首要人选。“日落户新浪微博,24小时内就有14万粉丝。平时她随便在微博上说一句话很容易产生几千的互动。她本身的强大影响力是不可否认的。另外,她和传达‘女性如何看男性’这个信息的角色也匹配。”吉列中国品牌市场总监雷雨婷进一步向《成功营销》记者解释。
事实上,由于个人职业和国籍等相关的话题在中国比较敏感,所以对团队成员而言,这一项目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如何充分利用这个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但又能把握好尺度。
基于以上种种顾虑,团队在前期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和预案工作:
第一个需要明确的地方就是,这是一次“去品牌化”的合作。“我们跟合作,并不是希望她来代表品牌,而是希望通过她这个特殊的载体来传达品牌希望传达的信息。”纪寅坦言。换言之,吉列与的合作,其实只是针对某一特定项目,在意见领袖层面的合作。第二,针对的特点,做出相应危机预案。“网络上的很多突发事件,以及网民的反应,其实都是很难预计的。我们必须针对她的身份特点,考虑到不同的情况,并在前期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纪寅表示。
第三,话题的设计尽量自然,避免敏感。具体而言,就是要配合她平时的生活状态,设计一些比较生活化的,或者能够引发大家探讨的话题,避开那些敏感的、与政治相关的话题。
黄健翔、杜海涛:多层烘托
当然,一个事件或者项目本身能够引发大规模的关注和讨论,不可能是某一个意见领袖的功劳。这其中,就包括企业对于意见领袖体系的清晰把控和娴熟运用。
继续以“性感剃须”项目为例,其实除了这个具有话题引爆功能的意见领袖外,吉列还选择了其他的意见领袖,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式对他们想要传达的信息进行全方位传播。比如,他们当时还请到了《快乐大本营》主持人杜海涛、何炅来发微博,走的就是比较有趣、搞笑的路线。
此外,吉列还邀请著名体育评论员黄健翔拍摄了一支电视广告。“黄健翔虽然拍摄了广告,但也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代言人,而是针对特定广告创意的一个意见领袖的身份。”纪寅说。而为了配合电视广告,他们还拍摄了一支网络病毒视频,主角同样是黄健翔,但是尺度却大了很多。在视频中,他“传授”男人“猎艳秘籍”,演示男人如何在湿剃时凭借味道、动作及神情,一步一步勾起女人的欲望、让她投怀送抱。
“当时我们也是铺了几条路”,雷雨婷如是说:“是从‘女性看男性’的角度出发,黄健翔和杜海涛则是从男性自己的视角出发,用不同方式宣传‘手动剃须的男人更性感’这个信息。”
事实上,对于意见领袖体系的运作,吉列是有着非常清晰的思路的。从品牌层面看,吉列一直塑造的都是自信地、成功地、帮助男人展现自己最好一面的形象。在与受众的沟通上,他们也选择了男性最为关注的体育作为主要方向。也正因此,吉列的代言人中有很多都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巨星,包括贝克汉姆、费德勒、伍兹等,以及中国羽毛球明星林丹。“这些人都是非常自信、成功,也具有男子汉气概的”,在雷雨婷看来,他们的形象是吉列希望呈现出来的男人的形象,这是品牌最核心的信息。
在品牌核心信息之外,他们还做了一些延伸,比如性感、时尚、设计感、科技感等。无论是、黄健翔,还是杜海涛、何炅,他们做的事情就相当于是延伸信息的部分。
换言之,在吉列的意见领袖体系中,林丹等体育大明星,作为品牌代言人是属于最顶层的,他们承担的是代言品牌形象的角色;而、黄健翔、杜海涛等明星,则属于第二个层级的明星意见领袖,更多的是针对某一个特定项目,选定适合的个体,从特定的角度,对特定的信息做传播;第三层,是特定领域的达人,比如DJ、模特、记者、编辑等;最后一层则是一些草根账号,以及忠实消费者,他们还会去影响身边的人。
广告主互动
吉列中国品牌市场总监雷雨婷
Q:如何选择意见领袖?
A:首先,必须明确你的目的是什么;其次,看谁与这一目的最匹配,并衡量其对特定受众的实际影响力;此外,考量选定人物的全方位形象,评估合作后可能出现的好或者不好的影响。综合评估以上几个方面后,再做相应的选择。
上海埃特公关客户总监、网络公关总监纪寅
Q:如何建立意见领袖体系?
A:意见领袖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除了意识上的转变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具体而言,品牌在制定全年的市场推广计划的时候,就需要有非常清晰的规划:什么时候有什么活动;针对不同的活动,需要找什么样的意见领袖;这些意见领袖的共通点是什么,是全年都要用,还是针对某一特定项目⋯⋯这些问题,都是需要代理公司,包括广告主提前考虑的。
当然,这也就对第三方代理公司提出一个挑战——我们需要更多地参与到客户的前端计划中,而不只是作为一个执行者的身份去帮客户做事情。
Q:如何应对诸多不可控因素带来的问题?
A:理想的情况是,所有品牌都应该有一套完善的危机管理系统。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应该有什么样的应对方式,什么时间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方式说话,这些都应该是有一个基本的指导性文件的。
其次,前期的筛选和沟通过程中,尽最大可能地保证意见领袖去接受品牌的意见。所谓“接受品牌意见”,其实是大家达成共识,然后在自愿的情况下共同发声。
Q:给企业的建议是什么?
A:企业要清楚没有任何东西是救命稻草。有的觉得微博火起来了,所以我要做微博;微信火起来了,又觉得应该做微信。这本身存在一定误区,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媒介,都只是一种载体。企业要明确的是,自己不同的阶段的传播目标和内容到底是什么。
我个人比较相信的趋势是,真正有影响力的个体、或者团体,无论到哪里都一样。不管渠道如何变化,我们都要抓住这一群人,这群人永远是最核心的,也是真正的内容创造者和传播者。
[实战之争议KOL]如何借争议明星传播引爆产品,而不为其所伤?
无争议不流行——这些“爆点”明星的使用说明
代表:戴尔笔记本电脑、神州租车等
意见领袖:陈冠希、等(金字塔第二层)
合作目的:利用争议明星的话题性引爆关注度、快速吸引眼球,打造品牌关注度。
随着数字媒介成为特定年龄层的主流媒介,一批高粉丝、高争议明星涌现。以陈冠希、甚至干露露为代表,他们拥有的认知率、粉丝数量、眼球吸引度甚至超越传统二线明星,抛出一个新闻能够引爆一个话题,但是其形象往往是个性、非主流甚至情色擦边,在传统媒体的曝光度也无法与常规明星相比。这些争议明星所具有的独特商业价值,正逐步被企业认知;引“爆”非主流明星的商业价值,继而得到其粉丝的品牌认同,已成一营销奇招。
陈冠希归来
2008年陈冠希成为焦点后退出娱乐圈。但从陈冠希代言的品牌来看,2008年前后他都很抢手。2010年以阳光、健康的形象高调复出后,更获得一线品牌的青睐。
2008年事件似乎并未损害陈冠希的代言潜力,他拥有大量粉丝群及品牌高青睐度(见图表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已经从大众明星变为非主流争议明星,每次代言引起的除了新闻传播度,也有争议。从近几年的基础合作可以看出,品牌更倾向于利用他的非主流商业价值。例如2011年6月,联合利华旗下的凌仕品牌邀请陈冠希出现在其创意广告片中,以“陈老师”的身份告诉男孩们吸引女孩的秘诀,一场名为“凌仕效应”的潮流席卷中国。
不过,自2012年开始,EVISU、神州租车、戴尔等开始邀请陈冠希扮演传统主流明星的角色。例如当年2月,神州租车宣布将请陈冠希担任神州租车第一阶段休闲产品代言人,其客户群是逐渐成为社会中坚、有一定经济能力并对新的消费事物持开放态度的80后为主;7月,戴尔中国邀请陈冠希代言其超极本XPS14,“人生在外,最重要不是朋友多,而是超长待机”简单的广告语表面上在说陈冠希复杂曲折的人生阅历,但实际上是在寻求更多都市白领的共鸣。特别是对于戴尔产品的代言,争议颇多。
陈冠希的商业价值在于争议性话题性、个性理念的辐射力及对80、90后年轻人的巨大影响力。企业往往是要利用他的话题性及影响力,赢得关注度。
的中国效应,有网友概括为“在日本,也只能是。而在中国,可能被打造成一只快速蹿升的股票。是娱乐至上、自嘲与揶揄时代最好的话题制造者之一。”
自进军中国市场以来,早已在国内签约经纪公司的安排下打响了自己的“中国式吸金战役”,众多品牌纷纷向这位“宅男女神”抛出橄榄枝。
的高人气不仅体现在线下。今年3月18日中午,发微博@奇魅植物酶的官方微博在数小时内便引发了近万名网友转发。3月18日21:17,知名博主“长春国贸”微博爆料“以超过一线女星的天价代言某补酶产品”,引发了9235人转发,7177人回复。网友对天价代言的谈论,将“奇魅植物酶”这一产品宣传得妇孺皆知,甚至连其“补酶”“解酒”的功能都潜移默化地进入了大众心中,没有哪个明星能起到这样大的连锁效应。
在接受《成功营销》采访时,国内签约经纪公司、北京竹书酷乐文化艺术传播公司总裁沈永革表示:“的‘关注度’,对企业而言是巨大的商业价值。本身就是自媒体,在新浪微博拥有1400万粉丝,其传播力度远远不低于央视的30秒广告。产品最终要的是知名度,通过这个自媒体制造话题,话题性制造知名度,这就是最大的广告效应。的商业价值体现在她‘明星+被瞩目’的双重效益。”
同时,不得不承认,企业与的合作往往是短暂的。沈永革说:“与我们合作的企业,有些真的不会利用明星价值。比如与合作制造话题,瞬间引爆,引爆后就不管了,没有继续跟进,很可惜!即使是短期的合作,但最起码也要有一个规划,而不仅是制造。”
巧用争议明星
那么,如何借争议明星传播引爆产品,而不为其所伤?
以陈冠希为例,根据华通明略的调研,陈冠希在主流价值观得分上很低,但是在酷等年轻人偏好的维度上得分很好。他较适合在需要展示酷炫的某一产品中使用,而大的品牌合作、主流媒体展示就需要谨慎。
“神州租车聘请陈冠希代言,我觉得是可以的,因为品牌处于知名度打造阶段,和沃尔沃以及林书豪的合作一样,虽然品牌内涵契合度可能不高,但是品牌需要打造知名度阶段时,借助热点人物,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我个人认为,戴尔选择陈冠希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你宣传的是产品,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有着较广泛认知度的品牌,使用争议性的形象,可能会流失一些对你有好感的用户,在戴尔这个选择上我觉得是值得商榷的。”华通明略新解决方案总监SiriusWang表示。
如果归纳总结,可为以下几点:
1、对于争议明星尤其需要慎重,要在目标人群的接受程度基础上寻找结合点,看看项目受众是否与争议明星粉丝重合?项目传播点是否与争议明星形象契合?
2、可以利用争议明星的话题性引爆关注度、快速吸引眼球,打造品牌关注度。没有人比更擅长制造话题了,其微博发起的话题每次都引得数万网友的关注,为品牌赢得了高关注度;陈冠希代言神州租车、戴尔笔记本,在消费者看来就不是普通的代言活动,陈冠希本身就集各种话题于一身。选择有争议的明星做产品代言,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营销效果会更为火爆一些。
3、争议明星要阶段性使用,代言某一产品或项目而非整个品牌,即“去品牌化”。例如神州租车通过明星效应为上市之路“造势”,却也只选择陈冠希作为其中一个产品,第一阶段的代言。
总而言之,选择争议明星是险棋,用好了能成为性价比高的妙棋。
[实战之小众精准]
卡西欧G-SHOCK利用专业人士打入专业圈子、赢得特定圈子人群。凭借这种策略,该品牌用相对较少的投入达到了精准营销的目的,并赢得一批爱得死去活来的死忠。
如何应用小众KOL
代表:卡西欧(C A S I O)G-S H O C K
意见领袖:胡浩亮、谢文凯、琉璃、陈冠希等小众专业领袖(金字塔第二层)
合作目的:利用专业小众KOL攻克特定粉丝圈是签约一个大众明星,还是将钱拆分签约一批不为大众所知的潮流领袖?
胡浩亮、谢文凯、琉璃……在卡西欧(CASIO)G-SHOCK的代言人合作名单上,有一串不为大众所知的专业人士。品牌利用专业人士打入专业圈子、赢得特定圈子人群。凭借这种策略,该品牌用相对较少的投入达到了精准营销的目的,并赢得一批爱得死去活来的死忠。
为什么用KOL
G-SHOCK是一个外形和功能“反传统”的腕表系列,电子、厚重、笨拙。其卖点是多功能、坚固、可靠以及针对性的硬、酷、个性。
如何营销这样一只手表?
虽然G-SHOCK明确“音乐、时尚、运动、潮流”是他们锁定的四个方向,但是坦率来讲,这几个方向,是无数潮牌争夺的焦点。
而卡西欧G-SHOCK的做法就是“精准”、再深入!与最有代表性的人深度合作,让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先成为G-SHOCK的粉丝,然后再去影响他的粉丝。最终G-SHOCK的粉丝都为“死忠”,他们的顾客忠诚度和重复购买率都非常高。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G-SHOCK与ERIC
HAZE——著名涂鸦大师的合作。涂鸦是个小众圈子;关注涂鸦艺术的人群非常个性、与G-SHOCK希望的受众契合。在合作之前,涂鸦艺术圈的人对品牌并不了解。但通过与ERIC
HAZE的合作,双方共同设计了25周年logo,ERIC
HAZE把G-SHOCK带入了涂鸦圈、开拓了一个小众受众市场,让许多涂鸦人成为了每年十几甚至几十块购表的死忠。同时,通过涂鸦这种个性表达,G-SHOCK品牌精神多了一个角度。
概述来讲,“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深度合作——推广费用一定远大于签约费用”、“小众论坛深度传播、线下活动粉丝盛会”是G-SHOCK选择并应用意见领袖的法则。
对于广告主来讲,选择小众KOL的一个难点就在于“瞄准”。
在欧美市场,G-SHOCK选择的明星中有嘻哈天王、痞子阿姆、贾斯汀·比伯这样的知名“非小众”人士,“因为嘻哈文化、街头运动在欧美已经成为主流文化的一种,并将影响扩展到全世界,我们的选择面更广”。卡西欧营业推进部副部长王晓君表示。面对这种“主流”、可选范围广的明星备选,G-SHOCK强调一定是先佩戴、先热爱,再合作。这样和明星的契合度最高。
在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G-SHOCK选择的更多是小众明星,因为嘻哈、街舞、滑板、极限运动等并非主流文化。
“如果要选择一个领域内比较有影响的专业人士,那么我们得承认他能够影响到的人群都是很少一部分。但是,如果他影响到的人群中80%能够对我们产品产生效应的话,那这个人对我们就很重要。”
“中国的这些小众圈子中,一定还是有它的潮流意见领袖的,或者说他最能让其他玩家服气、水准最高、最能代表大家去发言、最能影响其他人的。我要影响的,就是这样一群人。”
如何选择小众明星?毕竟他们的影响力和认知度都有限。
以街头运动为例,G-SHOCK希望找到一个专业小轮车选手作为KOL,他们会征集一些圈子里专家级别的人士作为评委,拉一个单子,有四五个人备选。然后品牌会考虑这四五个人不同的长处,例如职业前景、个性、配合度、受众认知度等等,最后选择一个综合指数最高的。
王晓君承认,选择小众明星也会出错,例如他很快被新人替代、或者这种运动不流行了,“但是是极少的”。
“选择小众KOL的最大优势,当然是价格——代言费用,另外,大众明星不可能与品牌配合度很高,多是VCR、发布会、媒体访问等合作。如果选择小众明星,合作深度大大加强,例如Stevie
Williams——国际职业街头滑板运动家,绰号“魔术师”。通过与他的合作,我们加强了与整个滑板界的合作,甚至渗透到产品层面,会为滑板品牌DGK推出限量版。与他合作的同时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发展了新的关系。这就绝不是肤浅的、代言人和产品站着一起拍照那么简单。”王晓君表示。
在签约时,在“硬合作”层面,品牌与KOL的合同都会有非常具体的细节。例如出席品牌活动、拍摄品牌视频及频度、微博朋友圈等自媒体的产品露出有多少、露出频率是怎样的,都会有非常具体的规定,以达成效果。
同一般腕表不同,卡西欧(CASIO)旗下的G-SHOCK从不做大手笔的户外广告投放,即不会出现在机场、繁华闹市的户外广告牌上。
“这种广告投资对于我们来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浪费的,非常无效的投放。”卡西欧副总经理中里繁表示。
G-SHOCK与小众KOL的合作以视频为载体。通过视频来表达意见领袖的生活方式、艺术形态,同时这种生活方式和艺术形态与他们所代表的文化本身高度相关。通过这种视频短片,能够让这种运动、文化的爱好者被感染,并从更深层次了解品牌文化。
“我们会和代言人定期拍摄一些视频,并在相对应人群传播。”与一般的整合营销相比,G-SHOCK对于公关活动的线上线下分类很有意思。
其线下小型活动基本集中在门店附近,例如周年纪念及新品发布,目的是给旗舰店带来人气;大型活动如“G-SHOCKParty”,往往集代言人表演和粉丝圈聚会狂欢为一体。
而其线上活动则是以软文、视频为载体,在特定人群聚集的论坛、网络圈子为主,包括一些视频媒体进行投放。例如他们签了单板滑手琉璃——“只要在国内玩滑雪,不会不认识琉璃”,并将其拍摄视频投放到滑雪爱好者论坛,以免费和付费的推广相结合,以内容营销为核心,进行品牌精神传播。
这种传播无法在优酷土豆等大众视频网站所看到,但是到达率却非常高;同时这种传播往往是跨地域的——因为这种互联网影响的小众人群是跨地域的。
显而易见,签约小众KOL的代言费用远小于大众明星。不过G-SHOCK表示他们签约明星后,围绕该项目的宣传、合作花费远大于签约花费。“如果我花一块钱签了一个人,那么后期传播费用至少要五块钱。”
同时,一般品牌会签约一个大众明星,而G-SHOCK会把钱拆分开,在不同领域分别签署一些潮流意见领袖,并分别做周边宣传。
G-SHOCK也曾尝试签约一个总代言人,选择的是黄立行。目前合约已经结束,品牌也没有再选择的计划。黄立行的签约有点类似于G-SHOCK的大众明星尝试,但是总效果下来,觉得一个代言人赋予G-SHOCK的形象太单薄,同时多个小众潮人的做法更有实效。(关于G-SHOCK的更多报道,可见《成功营销》2013年5月刊《小众腕表如何成功》)
广告主互动
王晓君卡西欧营业推进部副部长
●我们做小众意见领袖,最大的困难是“定位自己”。只有认清自己是什么,才知道要找到怎样一群人。
●在传播媒介上,G-SHOCK未来会更多的尝试自媒体营销手法,这恰恰是小众意见领袖的重要平台。微信、论坛、粉丝圈……如果你的品牌是以年轻人为主的话,这些平台的兴起恰恰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你有更多可能性利用比以前更低廉的成本去传达给受众,让受众就在面前。接下来,你用什么样的故事和方式让他对你有认识?让他对你产生兴趣?
●在中国,我们所涉及的潮流领域,这些领域本身的人群数量就在增长中,这种增长已经足够支持我们品牌的增长率——只要我们继续深入努力,抓住小众人心。
专家评论:
马凯伦爱德曼公关企业传讯高级经理
正如《引爆点》一书所讲,一个事物从新生到流行,传播的关键人物分为三类,即“内行”“联系员”“推销员”。
这三类人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内行”其实就相当于一个数据库,负责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联系员”,就是比较有社交天赋的人,他们能够起到扩大传播的作用;“推销员”则能够起到说服人们接受的作用。这三类人是根据他们不同的功能来划分的,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缺一不可。
当然,这种角色的划分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不可交叉的,也就是说,你既可以是“内行”,也可能同时是“联系员”和“推销员”。
在我们所讲的意见领袖体系中,草根人群更多的是“联系员”和“推销员”的角色。但在他们之外,有两类人是不可忽视的。一类是所谓“内行式专家”,即专注于某类细分行业,掌握普通人不具备的信息和知识的人。这种情况在普通人接触不到的领域表现得格外突出,比如医药行业,一些医药生物社区的专家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另外一类人是媒体人,一方面,是由于中国马凯伦爱德曼公关企业传讯高级经理人比较相信媒体;另一方面,即便是在社交平台上,很多权威的深度的内容还是由媒体或者媒体人提供的,他们是重要的内容创造者。甚至有很多优秀的媒体人虽然已经不再依附于某个组织,但其自媒体仍旧具有很大价值。比如程苓峰,如果我做一个IT相关的项目,就会考虑是不是通过他与受众做一次深度沟通。
另外,我想强调一点,除了“金字塔尖”的那些人,“联系员”和“推销员”这样的角色是起着挖掘忠诚客户的作用。举个例子,之前我们帮依云做过一个依云T恤的项目,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后来发现,霍思燕竟然是依云T恤的粉丝,这个完全是她个人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联系员”和“推销员”的角色一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让企业能够从对品牌具有忠诚度和好感度的人群中,培养具有潜在意见领袖价值的人。
事实上,对企业而言,很多时候邀请明星,或者其他意见领袖为自己站台,不应该是你花钱请了他,他才对你有好感度,而应该是他本身就对你有好感度,然后你去请他过来。这个是比较有价值的。
[实战之延伸合作]“达人”还能这么用
自2011年推出以达人为核心的延伸品牌以来,乐蜂网每年的销售额就都保持着超过300%的复合增长率。
代表:乐蜂网
意见领袖:李静、小P老师等专业达人,及草根美妆达人(金字塔第二、三层)
合作目的:以明星达人为核心,衍生出其自有品牌的同时为女性的美妆进行专业指导,利用明星达人强大的背后粉丝团,将其舆论引导转化为消费购买。
7月15日,乐蜂网宣布放弃明星代言,启用“达人”营销。在8月初即将上线的5周年宣传短片中,乐蜂网没有请明星代言,而是启用美妆行业专业达人出演。
放弃重金聘明星做代言,在营销方面走向精细化运营路线,这对于近年来一直号称走“达人经济”路线的乐蜂网来说,倒也不足为奇。但这一举动,却向我们透露出一个信号:新媒体环境下,靠重金聘请大牌明星拍广告,试图左右舆论的做法已经越来越不现实,建立精细化运作的意见领袖体系,成为大势所趋。
事实也证明,乐蜂网依托达人体系创造出的经济势能已经越来越不容忽视。据乐蜂网副总裁尹娜透露,2012年,乐蜂网的整体销售额超过19亿,其中自有品牌就占4个多亿,而达人品牌贡献的利润则占了总利润的大部分比例。另外,自2011年推出以达人为核心的延伸品牌以来,乐蜂网每年的销售额就都保持着超过300%的复合增长率。
可以肯定的是,乐蜂网清晰的达人运作体系,成为驱动其效益增长的关键因素。
背靠大树好乘凉
众所周知,乐蜂网隶属于知名主持人李静创办的跨媒体公司东方风行集团。乐蜂网最初被广大受众认知也是因为东方风行旗下的《美丽俏佳人》这一时尚类节目。
在传统的运营思路下,往往只是在某一个环节将媒体的影响力变现,节目之外更大范围的影响力几乎被浪费掉。但事实上,媒体的影响力是全面而持续的。东方风行集团天然具备的媒体资源优势,成为乐蜂网独特的“达人经济”模式赖以生存的土壤。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首先,作为一档以帮助分享的形式为观众提供美容方面资讯和建议的节目,《美丽俏佳人》自2006年开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专家级美妆达人资源。这些都是乐蜂网可利用的优势资源。
其次,作为这一节目的主持人,李静在化妆护肤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再加上她本人所具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她也成为乐蜂网拥有的一个超级大牌达人。
此外,对于很多热衷美妆的普通受众而言,《美丽俏佳人》本身就是一个吸引他们聚拢在一起的平台,在他们中间,不乏很多对某些专业领域精通的草根达人。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利用达人本身所具有的影响力外,东方风行集团具有的丰富媒体资源,也可以作为包装打造达人,或者对达人自由品牌进行联合推广的重要平台。这也是乐蜂网先天优势中不可忽略的一点。
正是基于上面的洞察,乐蜂网确立了集传媒和商贸于一体的“达人经济”双产业链条,即以明星达人为核心,衍生出其自有品牌的同时为女性的美妆进行专业指导,利用明星达人强大的背后粉丝团,将其舆论引导转化为消费购买的一种运营模式。在这其中,布局社会化电商、达人指导女性美妆、舆论导向转变为购买力,成为乐蜂网“达人经济”营销模式的三步曲。
整体统筹分段管理
事实上,在乐蜂网内部,对于达人的运用和管理也是有非常清晰的思路的。
乐蜂网市场副总裁徐雁翱用各个不同类型的电商网站扮演的角色来比喻不同类型达人的功能,他向《成功营销》记者阐述道:“其实那些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明星,就相当于大平台电商所扮演的角色,他们解决的是普适的问题,包括美的理念和哲学,以及生活态度方面的内容;再一级就是垂直的明星,他们在某个细分领域具有很强的见解和影响力,甚至拥有自己的品牌,或者代言的产品和节目;最后一种是更小众的,就像淘品牌或者一些电商小品牌,他们是一群草根,但有自己专精的领域以及一小群忠实的粉丝。”
如果对照上面的比喻,对乐蜂网的达人体系进行详细解析,主要就是以下三块:
第一层级是李静这样的角色,基于她本人对美妆方面的理念,乐蜂网为自己的产品线做定位;第二个层级是小P、Kevin、斯秦这类美妆界明星达人,他们有自己的品牌或者产品支持,双方会联合起来进行品牌推广、产品研发和销售等;第三个层级,是在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的草根达人。“比如有一个叫纯子的达人,她就对假睫毛有特别精深的研究。她甚至跑到各地去采风,并对这些小品类、小产品的趋势做研究。”徐雁翱说。
在这个分类之下,乐蜂网明确了对各个层级达人运用的模式。那些从传媒、品牌、产品开发,到电商经营都参与管理和表达的达人(主要是明星达人),成为乐蜂网重点探索开发的资源。而对他们的管理,则是从东方风行集团层面,进行整体调控,分段管理。
何谓分段管理?
要理解这一管理模式,首先要对东方风行集团的组织架构进行了解。关于这一点,乐蜂网CEO王立成曾经这样表示:“外界看我们是三家公司:东方风行、乐蜂网、静佳,但在我看来,我们其实是一家公司。东方风行的本质是做marketing,静佳的本质是做产品,乐蜂网的本质是做渠道。它们各有各的职能定位。”
在这三个不同职能定位的公司下面,东方风行集团内部有着非常细分的、成熟的运作体系。
用徐雁翱的话说,“集团主要是负责统筹分配下面的资源,各个部门则分管不同的业务”。举个例子,艺人签约的部分,主要是由东方风行的传媒部门负责;自有品牌的开发,是一个由两三百人组成的更大的部门去运作;达人原有品牌的洽谈、签约、孵化、运营,则由一个将近二十人的“达人中心”团队运营。“这些部门是集团层面的,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分支”,徐雁翱补充道。
对于草根达人,集团层面也会进行一定层面的分管。比如在线下做一些活动的时候,会从集团层面对草根达人资源进行统筹。另外,早期的时候,还会为草根达人们提供在电视节目中露出,与明星产品和品牌联动的机会。一来增强他们的曝光度,二来也发挥达人影响力,为品牌和产品站台。
草根达人的培养与维护
在这个圈子,谈论美妆、关心美妆的人很多,但真正的佼佼者却不多,你很容易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或者媒体平台把他们聚集到一起。另外,我们团队中,很多人是来自各大门户网站的女性频道,或者其他时尚类媒体平台,本身就有着丰富的达人资源的积累。”在徐雁翱看来,草根达人的寻找其实根本不算问题,关键在于后续关系的维护。“你不能有事才找他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就进行维护。”
徐雁翱说。比如他们会定期举行达人聚会,这里边既包括一些既有的力量,也包括一些新生力量。乐蜂网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周期性的聚会,加强草根达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也扩大整个群体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加入。
在此基础上,乐蜂网会对这些达人进行遴选,找出一些具有潜力的草根达人进行深度合作,包括与其签约,对其包装,联合开发新的产品。
换言之,草根达人与明星达人并不是两个严格界定的分类。很多现阶段的明星达人,也是从草根中成长起来的,而乐蜂网也在积极地从这群草根达人中寻觅具有后续开发潜力的人。从这个角度讲,也就不难理解徐雁翱为什么一直强调,“乐蜂网不愿意界定明星达人还是草根达人”。虽然不可否认,目前拥有自有品牌的明星达人才是乐蜂网重要的经济来源,但是在他们看来,草根达人的价值也不可忽略。
据了解,目前与乐蜂网签约的时尚达人总数达500余人,而每个签约达人都有各自精钻的领域,他们背后又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粉丝团。这些潜在用户,都成为乐蜂网未来发展的巨大商业契机。
“美妆不同于其他行业,其专业性要求专人进行指导,乐蜂网的以明星达人为核心的‘达人经济’模式,能够在自身内部形成闭环式的产业链条,这是我们的创新,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王立成强调。
【小链接】
看那些草根牛人们
大明星和草根牛人,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吗?不见得。品牌有时候必须要花大价钱邀请明星代言,大明星有粉丝基础,有行动号召力,利用大明星同时也调动起“草根牛人”的意见领袖们,可以为品牌传播建立影响力矩阵。甚至有些生长于“草根”的牛人,以自身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已经成长为有拥护者、自身品牌和商业价值的“红人明星”,他们的社交价值观给品牌更多创新启示。
蒙牛优益C的目标受众是白领都市人群,代言人小S录制了蒙牛“全民肠活动”的种子视频,在优酷网邀请网民学习、上传“动动操”视频。蒙牛优益C也邀请“优酷牛人”梁钰杰和美女DJ高高录制个性化“动动操”视频、带动线下活动,在其冠名的《优酷全娱乐》定制主题板块输出线下活动视频,明星效应+牛人独特视角提升了网友主动搜索行为。
而标致308则是邀请代言人陈坤演唱活动主题曲《选择出色》,运用优酷牛人资源,翻唱并拍摄MV上传到“标致308唱出色”活动页面,通过手机App“K歌秀”、“K到爆”和优酷客户端共收集网友4000个翻唱MV作品,前三强将作为嘉宾参加陈坤的直播音乐会。据统计,9月21日晚8点到9点间,共有近4万人观看了这场直播,标致308品牌被广泛关注。
而在强调原创的土豆网,由“草根播客”成长起来的名人“叫兽易小星”以略猥琐的搞笑视频获得了自己的一批粉丝,作为青年导演开始活跃在商业影片市场。佳能乐格力雅数码摄像机邀请叫兽易小星和他的女儿亲自上阵,拍摄了一个展现“北漂”人群亲情故事的微电影,引发广泛共鸣,传递佳能“感动常在”的品牌内涵。
[实战之校园之地]玩转校园明星+草根KOL
在一个品牌里,不同的关键人将扮演不同的角色,明星代言+草根OL,释放1+1>2能量。
代表:阿迪达斯
意见领袖:明星Hebe、柯震东+校园达人吴佳舟、陈希等(金字塔一、三层)
合作目的:在传统明星代言之后,利用OL群,继续深化品牌在某群体中的影响力
平台:人人网
大明星代言or小人物宣传?
阿迪达斯给出的意见是鱼和熊掌兼得。因为在他们看来,在一个品牌里,不同的关键人将扮演不同的角色,就像正确的整合营销能够释放1+1>2的能量一样,代言人的选择在一套完整的体系之下,才能不断深化品牌形象、持续推动市场反应。
单就如何挑选KOL,2013年4月,阿迪达斯针对2013新品T恤上市,在人人网上进行了一场招募校园达人活动,在明星之后,继续挑选自己的草根代言人,对此阿迪达斯有他自己的考量。
为什么用明星+草根KOL体系
毫无疑问,学生市场基本是大多数运动品牌的主打区,这从各大运动品牌所选择的明星代言人共性上就能看出——年轻、运动、有活力,在这样的品牌调性之下,阿迪达斯选择当下人气正旺的Hebe、柯震东作为自己的明星代言,顺理成章。但是为什么同时还要在学生中选择自己的“草根”代言人呢?
原因就在于作为大众明星,Hebe和柯震东有着强大的明星号召力,但这并不代表着所有的青少年都是他们的粉丝。“但是所有的年轻人都是我们的目标群体,所以在拥有明星代言的同时,我们要针对性的在受众群体中找到一个或者一些比较具有影响力的人。”阿迪达斯新媒体高级经理Gavin
Lum介绍了他们在人人网上举办达人招募活动的初衷。“Hebe、柯震东面向的是大众群体,校园KOL是让学生去影响学生,与明星代言形成互补,每种关键人的执行功能各不相同。”
事实上,除了针对新品发布,阿迪达斯各个系列的产品都会将自己的“关键人体系”进行不同层级的划分,从大众明星、行业专家、媒体评论员到草根代言人,有时候可能是4层,有时候可能是8层,根据不同的产品特征,利用每一类人的长处,进行不同方式的划分,每一位关键人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整合之后最终实现品牌传播效果的全覆盖和最大化。
如何用群体KOL
在校园达人招募的活动中,阿迪达斯不再将目标锁定在一个KOL身上,而是一个群体,总结原因,就在于阿迪达斯一直对自己关键人体系所要求的“全面”和“整合”。
考虑到当下年轻一代追求个性化特征的日益明显,以及校园文化的多元化,阿迪达斯认为一个人是不足以影响整个校园群体的。所以在寻找校园KOL的大概念之下,阿迪达斯将其细化到具体各个兴趣领域——摄影达人、体育达人、美术达人等等。“也许他们还不足以影响到足够多的人,但如果他能够在某一领域内,凭借自己的优秀影响到一定范围的同龄人,就能够很好补充大众明星所覆盖不到的受众缝隙。”以此实现校园群体的全覆盖。
另一方面,考虑到A校园的意见领袖不一定在B校园中有强大影响力,所以校园达人在以兴趣为划分标准的同时,也要做到以校园为单位。具体操作,阿迪达斯在人人网上发起校园达人招募活动,最终在全国4个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选择20所学校。每个校园中按照不同的兴趣特长选取5名校园达人,并对其进行硬照拍摄等包装。
关于寻找标准,阿迪达斯设定了几个维度,首先是对活动城市的考量。
“品牌的推广最终要落地在线下销量上,如果在一些比较偏远、店铺覆盖率低的地方做推广意义并不大,我们要保证消费者想看到代言人所穿着的衣服后,可以马上到附近的商店购买到,所以我们选择上海、北京等店铺覆盖率较广的城市,这对销售有直接意义。”而在校园的选择方面,主要参考标准则在于人人网上的校园资源及活动开展难易情况。
最重点,关于关键人筛选的标准,由于是借助人人网社交平台,所以阿迪达斯对筛选第一步进行了非常量化的衡量,主要参考数据包括报名者的好友数、访问量、近期活跃度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活动面向校园,但挑选的KOL影响力绝不仅仅在自己的校园,要综合考虑其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
“学校只是我们一个出发点,也跟我们产品本身的理念有关,我们推广这个产品,针对的人群是大学生,但影响力希望波及到更广的人群。”
第二步,参考第一轮筛选结果,阿迪达斯通过社交媒体公司NETTALK联系圈定的KOL,在线下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情况,以及他们近期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最后,通过落地硬照拍摄,通过他们穿上阿迪达斯服装后的效果进行最后的关键人确定。
针对校园达人招募活动,阿迪达斯的合作方有两个,一是线上的人人网平台,二是线下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人人网的原因在于其丰富、真实的学生数据资源。“整个活动中,我只需要提供想法,从校园选择到达人筛选,人人网都可以帮我们规划执行,直到最后的落地面试、试装,才需要我们最后把关。”阿迪达斯新媒体助理经理Sammi
Wu如此介绍他们与人人网的合作机制。
而跟海选出的“代言人”的合作方式则可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来看。
短期,获选的“代言人”会得到阿迪达斯提供的相应的产品奖励,同时还能够被阿迪达斯包装打造,在学生群体中获得更高的曝光机会。而选手参与海选活动的本身就是对阿迪达斯的回报。
长期,阿迪达斯认为,当下这些海选出的KOL都是非常年轻的学生,可能还缺乏一定的影响力和经验,但是他们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超级粉丝,这对阿迪达斯来说非常具有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消费人群。阿迪达斯将会长期关注这些KOL,并从中挑选出具有潜力的同学进行长期合作。
“甚至到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他们的校园KOL形象就会向行业KOL转变,这是个长期培养过程,也是双赢的过程,当然我们会有长期合作的明星代言人,但这些KOL会长期的提供一些辅助的效果。”阿迪达斯市场部MT
Wu进一步向我们说明。“对未来的形象大使,我们想要利用这次的活动作为平台,去招揽和联系更多的超级粉丝,并与他们培养关系进而让他们最终鉴别出品牌宣传人,也就是可以最终成为意见领袖的人。
活动发起于人人网,但传播绝不止于人人网。
除了人人之外,阿迪达斯还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的公众账号上定期发布活动信息,比如会将某大学选手们的信息整合到一条微博里,并@该校官方微博,来创造以校园为单位的互动。或是将选手们“一秒变装秀”图片文件放在了阿迪达斯的官方微博,来展示意见领袖是怎样通过阿迪达斯的产品和服饰,从平常学生转变为时尚酷形象。此外还联系大事件,例如欧冠决赛,通过品牌官方微博之间的转发引起更大范围的话题讨论及传播。
而在线下,阿迪达斯将实地为校园达人拍摄硬照并上传回人人网,实现线上线下的打通,对于有潜质的达人,阿迪达斯将长期跟踪联系,从发现KOL、打造KOL,向培养长期合作KOL群转变。
投入与产出,永远是最现实的话题,跟签约大明星相比,寻找校园意见领袖,在签约费用上可能较低,有时甚至为零。但是寻找关键人,海选背后所涉及的达人培养、宣传、包装,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并不要比签约一个明星简单。但是也正如阿迪达斯最开始的意见,关键人体系不是只需要明星、专家、运动员。每个KOL在这个体系中都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只要品牌需要,都将必不可少。
广告主互动
Gavin Lum阿迪达斯新媒体高级经理
●事实上,品牌选择每一个KOL都会担心他是否是对的人,选择柯震东和Hebe也有同样的担忧,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到真正的全民偶像,只要他落在我们需要的范围内,都会被考虑。所以说适合品牌的关键人绝不只是一个,而是一个群体,综合各种客观因素,比如执行操作上的难易,最终才会从中选择之一。
●借助社交平台优势是值得品牌考虑的手段之一,我们借助人人网平台新招揽的形象大使不但能感觉到阿迪达斯品牌的关爱,他们还为成为阿迪达斯的一员感到自豪,因为这个活动使他们在网络上、朋友中得到了新的社交资源,这些都可以鼓励更多的消费者与我们保持亲密的联系,因为他们希望他们海选出的意见领袖可以有机会进入下一个产品线的活动。
[实战之校园之地]搭建校园KOL金字塔
联想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联想idea精英汇,以“帮助校园消费群一起成长”为策略,成功将大学生们拉进了联想“家门”,成为“一家人”。
代表:联想
意见领袖:两万余名全国高校精英学生
合作目的:通过在大学校园建立品牌社团,拉近与大学生距离,并以此作为品牌与学生的直接交流渠道。
合作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联想idea精英汇,目前已覆盖1 8 9所高校。
你见过一个品牌拥有2万人规模的校园意见领袖吗?
联想做到了。今年是联想idea精英汇成立的第五年,在全国189所高校累计,累计拥有超过2万名核心成员,据了解,这是全国高校最大规模的品牌社团之一。在联想看来,学生群体有它的特殊性,作为一个还在成长的人群,具有强烈的可塑性,并且从80后过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