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鹰视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公司在行业内哪方面比较专业?

中国紫光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_图文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紫光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千讯咨询主要针对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和金融...|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7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急!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想签我,不知发展前途如何?哪位高人给点意见,要是紫光公司的员工更好_百度知道
急!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想签我,不知发展前途如何?哪位高人给点意见,要是紫光公司的员工更好
我是08年毕业生,紫光公司新研究出的产品微机械惯性导航系统,要大批生产,我们刚开始先做什么用示波器测原件,以后可能还要焊东西,就是很基础的工作。像这种工作3年内升职做高级管理人的可能性大吗?3年后工资能够达到多少?或者跳槽的话能有较大发展吗?
我学的是测控技术与仪器,我知道不扣税,但如果要从元中扣5险1金剩的钱就很少了是吧,那要是这样的话这工作值得做吗?我最怕是公司只是培练熟练工种,这样的话就没有什么经验可言了。有没有内部员工能介绍一下这种工作的发展前景,或有类似经验的前辈谈一下。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学什么的呢?现在个税起征点是2000块了,1000多的工资根本不会扣税。还是要看你的期望值吧,扣五险一金也会因为工资的多少而有相应的比例的。如果还牵涉到要租房子的话,可能这些钱就会不够了。不过还是要看事业前景,即使这个单位以后工资不高,有好的事业前景,你跳槽也方便啊。
采纳率:20%
这个待遇说实话,在北京来说,真有点汗啊,不过每个人的眼光都不一样,有的人认为起点很重要,就像高中时有同学进了清华北大,我们进了普通的大学,起点不一样导致了现在就业不一样,也有人说起点不重要,不要在意开始的待遇,要看今后自己的发展,这个要看你怎么看了。
升职做管理人员,都是从基础做起的,有了基础经验积累,才能有更高发展,一切都是先苦后甜,你年轻,有作为,努力吧。
可以签合同时间短一点的.重要是先要有学(实)习的机会.做得好公司不加人工就跳槽,做得不好也可以转换环境,挥一挥衣袖不带走半点云彩.
年轻人不应该有抱有这种心态
去吧,先学习、积累,才有可能提高。
其他5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清华紫光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深圳市紫光照明技术有限公司好不好? ...
深圳市紫光照明技术有限公司好不好?
被浏览611次
我来帮他解答
深圳市紫光照明技术有限公司不错,这家公司专业从事LED照明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公司有专业研究LED照明技术的人员,生产的照明灯具,非常的极具新颖,满足年轻人的视觉观念,独特的造诣,所以非常的广受欢迎。
深圳市紫光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挺好的,该公司的口碑好,产品的种类很齐全,质量有保障,安全可靠,他们的灯具产品质量比较不错,绝缘、防水性能好,使用安全;耐气候性强;不易破裂、使用寿命长,同等亮度耗电为普通节能灯的1/2。比较环保,不含汞等有害物质,对环境无污染。
你好,该公司挺不错的。
你好,这家公司一直致力于半导体高功率LED照明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与销售,在LED应用技术研发及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了巨大研发技术力量,在质量方面比较过关,产品的款式也多种多样,经营范围也比较广,照明效果也比较强,使用寿命较强。
公司地址:深圳 广东 宝安区 公明办事处田寮社区东方建富怡景工业城B6栋5楼C
坐公交车到龙胜地铁站10分钟即可。比较方便。
刚好遇见你_8481&回答:深圳市佳捷特陶瓷电路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质量很好,他们家主要生产单、双面陶瓷电路板和陶瓷片。完善的技术,周到的服务,卓越的品质,价格也便宜,深圳很多大小企业所要用的零件都从他们家采购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言尔无心&回答:深圳市环源虹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于LED照明行业的企业,公司推出了LED灯条灯带、LED灯杯、球泡、PAR泡、蜡烛泡、尖泡、LED天花射灯、LED筒灯、LED面板灯、LED灯管、LED导轨灯、LED格栅灯、LED工矿灯等,公司的LED蜡烛灯的设计非常的新颖,而且不含铅汞等化学重金属,在发光的时候,您不用担心会有蚊虫在光源处,影响您的心情。这样的LED蜡烛灯干净而卫生,效率也是极高的。
言尔无心&回答:深圳市宝润照明节能技术有限公司不错,公司的投光灯结构是比较安全的,设计也是根据现代人的审美,外观非常时尚,可以与环境进行完美的结合,灯具可以与白光或者是RGB进行配置,使灯光的效果更加的绚丽,它的壳体采用优质的材料,具有抗老化、抗腐蚀的优点。
你那么爱他_5924&回答:深圳市欧朗照明有限公司挺好的,质量挺好的,性价比较高,口碑呢很不错,公司创建于2006年1月。是一家致力于LED半导体照明研发、生产、技术支持与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在深圳设有独立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研发办公楼;厂房面积7000平方米。拥有多种研发实验仪器和多条全自动化进口流水线生产设备,年产1200万套的生产规模。在浙江、上海、江苏等省市设有办事处。2008年初在与国际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的长江入海口处的江苏省启东市建立了大型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占地面积62亩,注册资金4300万,公司计划五年投资3个亿以上。
倒叙_7629&回答:很不错,质量款式都好,灯的款式精致,做工都好,产品选材优良,是国内很好的品牌灯饰产品呢,你可以放心的去选择这个品牌的灯饰来购买吧,它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等特点。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设计本将严格保护您的隐私,请放心填写
手机设计本
随时提问题,随意赏美图
设计本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可与本本亲密互动,还有更多美图等你来看!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C)2012 设计本-定制化装修设计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33053|回复: 51
从中芯国际到展讯到rda,上海最优秀的高科技公司一个个被搞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gell 于
23:22 编辑
紫光抢婚:一场超越政策意志的并购案
7月18日,紫光与锐迪科以联合公告的形式结束了长达8个月之久的并购案。在完成对同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展讯收购一年后,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紫光)再以超过9亿美元的总价把锐迪科微电子公司(简称锐迪科)收归麾下。
在公告发布的前一天,紫光董事长赵伟国爽快地接受了《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的独家采访。手握展讯、锐迪科两家中国最知名的芯片设计公司,赵伟国踌躇满志,描绘着点燃激情的芯片帝国梦。
“紫光要打造世界级芯片巨头。”显然,源于这起并购案的各种质疑、责难的阴霾,随着锐迪科的退市渐渐从赵伟国的心头淡去,“两家公司的协同效应将会加速中国在芯片设计领域的竞争力和技术力量。”
紫光对展讯的收购被媒体形容为“蛇吞象”,赵伟国在解释真实原因时,并没有避讳自己与展讯创始人李力(微博)游的师从同门发挥的微妙作用,但对锐迪科的收购,赵伟国声称完全基于市场原则,这一点即使竞购对手上海浦东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浦东科投)也不否认。
“紫光做这件事情就是市场行为,他们知道浦东科投和锐迪科在谈,把我们的生意撬过去了,这里没有什么阴谋,就是觉得这件事情有利可图。”浦东科投办公室主任孟德庆说。
最先向锐迪科抛出收购要约的是浦东科投,这家隶属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国资委的投资公司意图通过并购几家企业,完成在芯片领域的布局,同在上海的锐迪科、澜起科技均是目标,两年前其还向展讯表达了收购意向。
浦东科投在完成对锐迪科的资本评估,并取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确认并购手续的“小路条”后,赵伟国却以高出浦东科投1.65亿美元的价格,捕获了大股东美国华平投资的倒戈,从而引发了锐迪科内部关于资本逐利与创业情感的纷争。
锐迪科联合创始人戴保家担心被紫光收购后,锐迪科很可能与展讯合二为一,从情感上过不去;而最大股东华平投资坚持“出价高者得”的市场原则。最终情感臣服资本,戴保家卖掉全部股份出走锐迪科。
赵伟国不承认戴保家的出走是紫光收购所致,坚持认为还有别的原因,他反复强调对展讯和锐迪科的策略是“合而不并”。记者多次尝试联系戴保家采访未果,关于紫光与锐迪科、赵国伟与戴保家的爱恨情仇,似乎仍然无解。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gell 于
23:22 编辑
紫光集团对垒浦东科投 锐迪科并购案波澜再起
作者 吴斯丹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将本文分享至: [同乐坊]&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 [163]& & [人人]& & [豆瓣网]& & [QQ空间]& & [分享到雪球]
锐迪科目前确实陷入了困境。由于发改委一般不会在相同有效期内,对同一收购标的发放多个“小路条”,紫光集团目前获得“小路条”的可能性非常小。
本是两个买家——浦东科投与紫光集团之间的争夺,现在却由于紫光集团暂时失利退居锐迪科身后,变成了潜在买家(浦东科投)和卖家(锐迪科)之间的纷争。
近日,围绕着融资能力、协议有效性等问题,浦东科投和锐迪科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公告战。
最新的公告来自浦东科投。5月13日,浦东科投发表声明称公司具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中国银行总行已批准为公司并购锐迪科项目提供39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授信;公司还拥有充沛的自有资金,足够完成对类似于锐迪科公司规模的标的公司的并购。
这是浦东科投对锐迪科此前几次公告质疑其融资能力的回击。在这份措辞“激烈”的公告中,浦东科投还公开声称紫光集团在获得该确认函之前即与锐迪科公司签署合并协议之行为属于违规,而锐迪科目前遭遇的困境正是因为“其日至11日间不顾浦东科投的善意劝告、执意与未取得境外收购或竞标项目信息报告确认函的国内并购方签约造成的”。
锐迪科目前确实陷入了困境。由于发改委一般不会在相同有效期内,对同一收购标的发放多个“小路条”,紫光集团目前获得“小路条”的可能性非常小。
但即便如此,锐迪科似乎已经铁了心“不嫁”浦东科投。锐迪科在公告中一再强调,公司将继续与紫光集团尽快促成并购交易。
紫光集团对垒浦东科投 锐迪科并购案波澜再起
点击查看原图
隔空“交战”
面对浦东科投,锐迪科举起“战旗”。
5月2日,锐迪科发布公告,公开质疑浦东科投的融资能力,称“自从公司通过市场化的竞标程序选择了清华紫光作为胜出的竞购方并且于2013年11月与清华紫光签署了兼并协议后,浦东科投既没有向公司提出过任何具有交易可行性的替代性收购方案,也没有向公司提供过任何具有可信力的资信证明以证明其具有完成收购的融资能力(鉴于其从未有过完成任何重大海外并购的记录)”。
5月5日,锐迪科马不停蹄地发布了第二则公告,重申将继续与紫光集团合作尽快促成并购交易,并称并购协议允许交易各方在至少到日或之前的期限内完成并购交易的交割,预期并购交易将在今年下半年完成。
实际上,按照最初的并购协议,紫光集团需要在日(并购协议签订之后的45天内)获得发改委“小路条”,否则锐迪科有权中止并购。但因为国务院在2013年12月发布了新的政府审批投资项目目录,锐迪科推测发改委会据此发布新的实施细则,并根据推测修订了并购协议,将并购交易的交割时间展期至新实施规则生效后的3个月内完成。目前,《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9号令,下称“9号令”)已于5月8日生效。
当锐迪科的“辛辣”声明扑面而来之时,浦东科投除了声明自身具有足够的融资能力外,仍然对锐迪科“咬住不放”。浦东科投在公告中称“对并购锐迪科依然保留着一定的兴趣”,且坚决不提高并购价格。
两家国企的较量
浦东科投与锐迪科交恶的背后,其实是浦东科投与紫光集团这两家国企之间在较量。
时间回溯到日。这一天,浦东科投向锐迪科发出收购要约,希望以每股15.5美元的价格私有化锐迪科,总价7.45亿美元。
随后,锐迪科开始对浦东科投的收购要约进行评估,同时按照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法律要求开始接受其他潜在收购方的报价。
同年10月25日,紫光集团宣布以每股18美元向锐迪科报价,并于11月11日与锐迪科达成兼并协议,紫光集团将以每股18.5美元、合计9.1亿美元收购锐迪科。这比浦东科投的报价整整高了1.65亿美元。
僵局自此产生。
因为在11月5日,也就是锐迪科与紫光集团签订并购协议之前,浦东科投就收购锐迪科一事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小路条”,有效期为6个月。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中国公司境外收购项目在对外签署约束性协议、提出约束性报价及向对方国家(地区)政府审查部门提出申请之前,应向国家发改委报送项目信息报告。在收到国家发改委的“小路条”之后,中国公司方能开展实质性工作。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锐迪科与紫光集团签订了并购协议,没有“小路条”,它们依然没办法完成交易。一切只能等浦东科投放弃收购,或发改委新规则的出台。
而据本报记者了解,紫光集团与锐迪科签订并购协议之前,已经得知浦东科投获得了“小路条”。
让人费解的是,紫光集团不仅执意进场,还与锐迪科在并购协议中设置了对赌条款:在当年11月11日签订并购协议之后45天内(12月27日之前),若紫光仍未能获得发改委“小路条”,锐迪科有权选择中止并购,而紫光届时需向锐迪科支付4.5亿元人民币“分手费”。
紫光集团为何愿意冒这样的风险?
这主要是出于其进行产业整合的需求。去年7月,紫光集团以每股31美元、合计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内地最好的芯片设计公司——展讯。而锐迪科同样是内地芯片设计企业的翘楚,展讯侧重基带芯片,锐迪科侧重射频芯片。
“紫光出手竞购锐迪科一方面可以弥补展讯在射频领域的短板,另一方面也可以解除后顾之忧全力追赶联发科、高通等竞争对手。”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表示,这将有利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整合。
而在收购展讯的过程中,紫光集团就已经与浦东科投交过手,最终的胜出让紫光集团的底气更足。
对于浦东科投来说,在收购展讯失利后转向锐迪科是自然之举。
去年9月以来,国家层面就透露将大力扶持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上海的国有投资公司,浦东科投有义务维护、促进上海本地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在展讯被紫光收购之后,锐迪科最有希望成为上海本土IC龙头,浦东科投向锐迪科发出收购要约也就很正常。”王艳辉如是分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浦东科投正在竞标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需要一些成功的投资案例背书,拿下锐迪科是当务之急。
前不久,浦东科投还向另一家美国上市的芯片设计公司澜起科技发出了私有化要约,预期近日将公布结果。
浦东科投还在公告中宣称,公司已经开始对其他IC设计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发现市场上存在许多值得开展并购的标的公司。这似乎可以看做是浦东科投开始有所松动的迹象。
谁的锐迪科?
而面对两家国字号公司,锐迪科为何对紫光集团情有独钟?锐迪科宣称董事会在去年11月11日一致通过了与紫光集团的并购协议,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据本报记者了解,时任锐迪科董事长兼CEO的戴保家一直竭力反对公司向紫光集团出售,以他为首的创始团队更青睐浦东科投。
一位接近锐迪科的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虽然展讯和锐迪科在业务上各有侧重,但近年来双方“互踩地盘”,已有部分业务重叠。若紫光集团收购锐迪科,很有可能以展讯为主来整合锐迪科的业务,这是锐迪科的创始团队所不愿意看到的。而卖给浦东科投,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所以在11月8日的初次董事会表决中,戴保家投票反对公司向紫光出售。
无奈的是,以华平投资集团(下称“华平”)为首的投资团队手中握有更多选票,最终让与紫光签订的并购协议得以通过。
华平是锐迪科目前最大的股东,也是其最早的投资方。2004年,华平投资锐迪科500万美元;2007年,华平追加投资1000万美元;目前持股约37%。华平中国在锐迪科董事会中占有两席。
投资方是逐利的,在面对浦东科投每股15.5美元和紫光集团每股18.5美元的报价时,选择后者就意味着多获得6000多万美元。
像很多企业故事一样,在这场创始团队与投资团队的角力中,创始团队被踢出局。
12月17日,锐迪科宣布了一系列人事任免,其中就包括CEO戴保家被免职。
在内部障碍被扫除之后,锐迪科并购案还必须获得发改委“小路条”等监管批准条件。去年11月下旬,发改委曾向紫光集团所属的清华大学发函,认定紫光集团的行为违规。
在发改委9号令生效之后,“小路条”的规定仍然没有改变。浦东科投此前获得的“小路条”已展期至2014年11月;而紫光集团方面依然毫无进展。
锐迪科最终会是谁的?锐迪科、紫光集团、浦东科投都在等待。
在这漫长的等待中,锐迪科成为最大的受害者。有消息称,戴保家被免职后,锐迪科出现了客户流失、团队军心不稳、业绩下滑。其在5月5日的公告中还宣布不公布2014年一季度的业绩报告,锐迪科董事董莉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解释称,公司处于并购敏感期,且作为美国证券法下的外国发行人,没有义务披露季度报告。但这依然不能解除人们担心其业绩下滑的疑虑。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gell 于
23:22 编辑
锐迪科CEO遭架空 或因反对紫光集团收购方案
新浪科技 12:17:36
锐迪科CEO遭架空 或因反对紫光集团收购方案
原锐迪科CEO戴保家
  围绕对锐迪科的并购,原CEO戴保家成为第一个输家。
  12月17日下午,国内无线系统芯片及射频芯片制造商锐迪科微电子(Nasdaq:RDA)宣布了一系列人事任命:邓顺林为新任董事长,魏述然为新任CEO,张亮为总裁;原CEO戴保家继续担任锐迪科非执行董事直至下一次股东大会。即日生效。
  邓顺林自2011年起担任锐迪科董事,并于2010年到2012年间担任公司高级运营副总裁。魏述然是锐迪科共同创始人之一,自2004年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任锐迪科首席技术官,2005年以来任董事。张亮自2004年以来一直担任锐迪科负责工程的高级副总裁。
  锐迪科的最新人事变化表明,这是由锐迪科大股东华平投资主导的一次人事变动。作为公司共同创始人的戴保家已经无任何实质权利,而这可能为锐迪科出售给紫光集团扫清一部分障碍。
  CEO被架空
  目前华平投资仍是锐迪科最大的股东,持股约37.43%,华平中国董事总经理程章伦(Julian Cheng)和丁毅(Gordon Yi Ding)在董事会中占两席。据称,邓顺林也与华平投资关系密切。
  戴保家是锐迪科微电子公司的共同创始人,拥有超过25年的高新技术产业经验,自公司2004年成立以来一直任董事长、董事及CEO。
  此次他被“架空”很可能与反对紫光集团的收购方案有关。
  紫光集团与锐迪科董事会于11月11日正式签署并购协议,紫光集团将以现金方式收购锐迪科微电子公司的全部流通股份,最终收购价格为每股美国存托股份18.5美元,收购总价约9.1亿美元。在此之前,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浦东科投”)也发起过收购要约,但是价格是每股美国存托股份15.5美元。
  据了解内情的人士透露,戴保家在董事会投票中对紫光集团收购方案投出反对票,并倾向于接受浦东科投的收购方案。而作为大股东的华平投资则倾向于选择紫光集团的收购方案。
  双方的矛盾可能造成了今天的人事地震。
  核心矛盾
  作为锐迪科的大股东,华平投资的选择无可厚非,毕竟选择报价高的收购方案获益更多。但是对于戴保家而言,他却不愿意看到被紫光集团收入囊中,最主要原因是,他不愿意看到自己创立的公司被展讯通信(30.91, -0.01, -0.03%)吞并。
  2013年年初,在紫光集团没有收购展讯通信之前,业内曾有传闻称展讯通讯有意收购锐迪科。但是戴保家曾对媒体明确表示,“锐迪科没有理由被展讯收购”。
  或许因为对展讯通信没有“好感”,戴保家才极力反对紫光集团的收购方案。
  在对锐迪科发起收购要约前,紫光集团已经成功收购展讯通信。而紫光集团一旦拿下锐迪科,很可能会将展讯通信和锐迪科进行合并,而戴保家则很可能在整合之后失势。
  相反,如果接受浦东科投的并购方案,戴保家等管理层的话语权将会进一步加大。这是戴保家愿意看到的,但是大股东华平投资显然不会同意。
  在浦东科投和紫光集团对锐迪科的抢夺中,华平投资显然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通过人事调整“架空”戴保家则是华平投资在表明态度:华平投资不会接受浦东科投的收购方案。
  实际上在此之前,锐迪科已经通过发布声明的方式表明,愿意接受紫光集团的收购方案。很显然,这也是华平投资的意愿。
  悬而未决
  如今,最大的反对者戴保家,已经被排除在核心圈外,但紫光集团能够成功收购锐迪科吗?实际上,答案现在仍然是:悬而未决。
  按照国内的相关法规,紫光集团和浦东科投在收购锐迪科时需要获得国家发改委的相关核准,在发起并购要约时,浦东科投拿到了许可,但是紫光集团并未拿到。这意味,紫光集团匆忙发起对锐迪科的收购要约并不合规。
  据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发改委曾发函对紫光集团的做法表示不满,但紫光集团并未放弃并购,而是不断进行“活动”并推进收购。
  知情人士还透露,在紫光集团为收购作努力之时,浦东科投也曾提议双方共同出资并购锐迪科,但遭到紫光方面否决。至此,双方开始暗自角力。
  紫光集团的问题是没有事先获得发改委的核准,但随着国务院最新政策的出台,这个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
  12月13日,国务院公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其中规定,今后,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只要不涉及敏感领域和地区,10亿美元以下的境外投资将不再需要送发改委各级部门核准,而只需要提交表格备案即可。
  如果按照这个最新的规定,紫光集团对锐迪科发起并购将无需再经过发改委的核准。这对于急需解决核准问题的紫光集团而言,将是一个重大利好。
  但是,由于紫光集团对锐迪科的并购是在今年10月份,而国务院的最新规定是在12月发布,新政策是否适用于这次收购,仍然需要发改委来表态。
  而据了解政府政策的相关人士透露,即使这次交易由核准制变更为备案制,但是发改委要求的前置信息报告确认函还未取消。这意味着,紫光集团也需要就此问题向发改委作出解释或者作出补救措施。
  对于戴保家的处境,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顾文军认为,戴保家是一个很优秀的CEO,此次被离职说明了资本市场的残酷性。他建议创业者在选择投资者时要谨慎和理性。
  顾文军还表示,虽然收购案一波三折,但是不论浦东科投还是紫光集团化主动进入集成电路产业,都是值得表扬的。他说,“这对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是好事。”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gell 于
23:23 编辑
中芯国际内斗残局 大唐控股强势夺权
&&日 01:48&&《新世纪》-财新网
查看最新行情
  摆在未来中芯国际(0.71,-0.01,-1.39%,实时行情)CEO面前的,不仅是一个更为强势的董事会,更有管理层“地不分东西南北”的考验
  □ 本刊见习记者 朱以师 | 文
  董事长江上舟的突然辞世,让国内最大的半导体芯片代工企业——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00981.HK,下称中芯国际)几乎一夜之间即陷入一场错综复杂的权力争夺战。其间,既有大股东与管理层的控制权之争,亦有管理层内部的夺权暗斗,这家好不容易在第十个年头实现年度盈利的芯片大厂再次陷入多舛的宿命。
  6月29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江上舟于6月27日辞世(参见本期“逝者”“光荣的失败者”)。同一天的股东大会上,因大股东大唐控股强力反对,总裁兼CEO王宁国落选执行董事,不仅从董事会出局,也让这家股权极其分散的上市公司出现权力真空。人们还未从这连续两条爆炸新闻中回过神来,王宁国与首席运营官(COO)杨士宁的矛盾公开激化,双方人马不断利用网络、媒体对外释放不利于对方的信息,甚至曝出了杨士宁“涉嫌逃税”的内部审计文件。
  作为国内芯片制造的龙头企业,中芯国际的内斗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7月13日,接近中芯国际董事会的消息人士向财新《新世纪》透露,在工信部、上海市政府的协调下,中芯国际的权力之争不日将有结果,“CEO人选初定,董事长一职各方仍未达成一致”。
  7月13日晚间,财新《新世纪》记者获知,王宁国已递交辞呈,董事会态度未明。截至记者发稿,中芯国际仍处于停牌状态,也没有发布相关公告。
  “不管结果怎样,这都注定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斗争,受伤害的是中芯国际本身以及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中国半导体行业评论家莫大康说。
  中芯国际缘何会出现如此乱象?将问题归结为某个人的德能不足,抑或某个股东的野心勃勃,恐怕都是一叶障目。事实上,中芯国际的乱象,不仅是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积弊已久的集中爆发,也蕴含了体制与文化上的矛盾,更折射出现阶段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困境。
在线时间 小时
  王杨之争
  王宁国与杨士宁的争斗,在公司内部已是公开的秘密。杨士宁“涉嫌逃税”的内部文件被曝出,有中芯国际内部人士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评价说,“双方已经彻底撕破脸,基本没有调和的可能”。
  据称,在股东大会之前,中芯国际内部就传出杨士宁打算辞职的消息。一种说法是,杨因斗争失利而欲离开;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这是杨要挟上位的恐吓之言。
  杨士宁与中芯国际颇有渊源。早在2001年中芯国际初创时期,杨士宁就被创始人张汝京高薪挖来担任技术开发与制造高级副总裁,是中芯国际初创团队中职位最高的“海归”。
  加入中芯国际之前,杨在英特尔(0,0.00,0.00%,实时行情)公司有过十多年的工作经验。2004年离开中芯国际,加入新加坡特许半导体,任CTO及资深营运副总裁。2010年2月,杨及其团队受到GlobalFoundry并购特许半导体的影响,再次回归中芯国际,有说法是王宁国盛情邀请他回归,担任COO一职。
  杨今年2月底接受行业媒体《半导体制造》采访时对其工作有过总结:在技术和运营的领导岗位上启用了一批年富力强的干部;对各部门实行组织和管理层的精简;明确制定工厂营运的五大指标;制定“三级跳”战略,将技术、产能、市场、营运的发展规划融为一体;改进了65纳米的生产工艺等等。杨士宁称:“我可以负责地说,中芯国际在2010年能够扭亏为盈,技术营运团队在市场旺季的高效营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王宁国在公开场合总结2010年业绩时,则将盈利主要原因归结为全球性的行业复苏。在公司运营方面,两人有着明显的意见分歧。
  来自台湾的国际职业经理人王宁国,是在中芯国际的危急关头接手进入的。
  2009年11月,中芯国际与台积电长达数年的官司败诉,不仅需要“赔款割地”,创始人张汝京亦被迫下课。受江上舟之邀,63岁的王宁国出任中芯国际总裁、CEO兼执行董事。王在半导体业界名声不小,曾在美国劳伦斯放射实验室及贝尔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拥有百余项专利,被誉为“应用材料专利之王”。
  20世纪80年代,王宁国投身商海,进入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担任全球执行副总裁及亚洲区总裁。2005年,王宁国加盟与中芯国际同在上海的中国电子(1.68,-0.01,-0.59%,实时行情)旗下华虹集团,就任华虹CEO及华虹NEC的董事长。
  王宁国接手中芯国际之后,进行了组织精简和资产处置工作,处理了张汝京时代的太阳能业务,大幅度减亏的同时,中芯国际于2010年实现全年盈利。
  事实上,王杨之间并无不可调和的矛盾。中芯国际内部流传的说法是,当初请王宁国来做CEO,本身就是过渡性安排,而杨士宁则被视为接班人培养。一方面,王宁国年纪大了,长杨士宁13岁;另一方面,也有让大陆人自己掌舵中芯国际的意图。据称按照计划杨士宁应该在今年年底接任总裁,明年底接CEO。但杨士宁未看到接班的迹象。
  “也许董事会觉得杨士宁还未足够成熟能担此重任,需要继续磨练。”接近中芯国际的知情人士分析称。接触过杨士宁的业内人士也评价称其“性格太刚,不够玲珑,与客户、政府打交道还有所不足”。
  该人士透露,经过争取,杨士宁的权力也有所增加,因对今年业绩不太看好,杨士宁不满公司经营现状,要求接管人事部门,同时与首席营销官季克非共管销售。6月前,王杨双方达成妥协,杨士宁的要求基本得到满足。但由于江上舟病危住院,此事被一直拖延。
  上述知情人士认为,如果64岁的董事长江上舟依然健在,在其安排和协调之下,中芯国际的权力交接应该能平稳过渡,王宁国和杨士宁为代表的管理层矛盾也会被控制在一个“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范围内,但江的病逝打乱了原有的计划。
  大唐的野心
  真正让局面陡然复杂化的,是大唐控股的强势介入:先在6月29日的股东大会上反对王宁国连任执行董事,继而在7月2日的董事会上力推杨士宁为执行董事——这后一个提议并没有获得董事会的通过。
  这一个回合的交火证明,拥有中芯国际19.14%股份的大股东可以是强有力的搅局者,但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改朝换代。
  究竟是在管理层中处于弱势的杨士宁主动找到了大股东大唐这个奥援,还是大唐利用管理层争斗,觅得杨士宁这个重量级的代理人,外界已很难知晓。但毫无疑问,大唐与杨士宁的联手,使得“后江上舟时代”的王宁国失去了对这家“弱股东”公司的掌控权。
  “弱股东”的治理结构,是创始人张汝京痛定思痛后为中芯国际刻意打造的一个权力架构。1999年,张汝京苦心经营的世大积电被大股东中华世大在私下以50亿美元高价卖给对手台积电,张汝京愤而离职。2000年携部分台湾旧部到大陆创办中芯国际时,张汝京刻意设计了分散股权的平衡结构:上海实业、北大青鸟、高盛、华登国际、汉鼎亚太和祥峰投资等都持大致10%左右的股权,持股1%-10%的股东还有11名,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张汝京对中芯国际拥有绝对的掌控力。
  日,中芯国际8英寸厂动土打下第一根桩,2001年9月正式开始投产,前后只用了13个月,创造了世界最快的芯片厂建厂纪录。2002年,中芯国际的营业收入即达到1亿美元,不仅内地规模最大,在当年全球芯片代工厂中已经排到第9位。2003年,中芯国际成为全球芯片行业最大赢家,销售额激增至3.6亿美元,一年之内跃升至世界第四。2004年3月,中芯国际在纽约和香港两地实现上市。
  然而,上市之后中芯国际的股价持续下跌,这一方面是因为芯片制造是资金高密集型的行业,受下行的产业周期影响巨大,另一方面,中芯国际陷入全球最大芯片代工企业台积电的诉讼包围。2001年,台积电内部一大批员工投奔中芯国际。根据台积电方面的计算,最高峰有120人“带枪”投靠张汝京,他们认为部分离职员工以电子邮件方式泄露台积电的机密文件。而且通过低价策略,中芯国际夺走了台积电不少老客户,包括德州仪器、摩托罗拉及Broadcom等大公司。台积电认为,中芯国际之所以如此快速发展,与全面地盗窃和不当使用其保密半导体工艺技术和相关资料有关。自2002年起,台积电连续以侵犯专利与不当使用商业机密为由,多次在美国对中芯国际提起诉讼——中芯国际90%的客户在国外,50%以上是美国客户。
  2007年,被台积电第四次推上美国法院的中芯国际不得不再次寻求股权融资。当时呼声最高的买家,一是KKR、贝恩资本、GA等PE公司,二就是同在上海、当时还是王宁国担任CEO的华虹,后者据说已经接近签约。但最终,2008年11月,大唐控股以1.72亿美元的投资入股中芯国际,获得16.6%的股权。2010年8月,大唐控股再增资1.02亿美元,股权比例由此增持至19.14%,成为中芯国际最大股东。成为第一大股东之后,大唐控股在董事会席位增至两个,由陈山枝和高永岗入驻。大唐之所以能后来居上,占的还是TD-SCDMA的大义,希望用芯片设计生产解开TD技术进展迟缓、终端制造商兴趣缺乏的产业困局,得到了当时的信产部、发改委和国资委的支持。
  入股之后,大唐控股加强控制中芯国际的意图从未停止过。在其官方网站上,大唐甚至将中芯国际列为其控股子公司,这令中芯国际方面颇为反感。大唐显然不愿和之前的上实、北大青鸟、高盛、华登国际一样做纯粹的战略投资者,其一直的愿景是打造一个TD从标准到设备到终端芯片的纵向产业一体化价值链。业内多位分析师曾指出,大唐进入中芯国际,一方面有扭转中芯国际代工模式,将其整合如自己产业链的意图;另一方面,大唐看中了中芯国际庞大的资产,以便在央企整合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大唐方面对这两种说法未作出公开回应。但一个明显的举动是,大唐一直在避免其大股东地位受到威胁。2011年4月,在江上舟拉来中投,后者答应注资2.5亿美元之后,大唐随即与中芯国际签订额外认购协议,认购8497万股可换股优先股及认股权证优先股。如全部转换,大唐将为此付出约4.5亿元。这也被视为大唐对中投注资的反击。至此,中芯国际前四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大致为:大唐19.14%,中投11.6%,原第一大股东上海实业降为8.2%,2009年获得诉讼最终胜利从而趁机入股的台积电,也拿到了6.543%的股份,但没有投票权。
  在旷日持久的国际诉讼中败北,除了让创始人张汝京黯然下课,中芯国际的“弱股东”权力架构并未发生根本变化,2009年接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王阳元担任董事长的江上舟,仍然以自己的威望驾驭着这家公司的平衡。江上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海归,海南建省初期最早的一批闯海人,1997年从海南洋浦开发区管理局首任局长调任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2003年,成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兼重大专项组组长,是大陆芯片产业的重要奠基人和推动者,也是国家大飞机项目的启动者之一。2006年,他接替邓朴方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同年成为中芯国际独立董事。
  今年4月,尚未入院的江上舟还出现在公众面前,对外阐释中芯国际未来五年的战略规划:继续投资120亿美元用以扩大产能,力争达到50亿美元的销售目标。这个战略规划意味着中芯国际未来还将持续引入战略投资者——这显然也将威胁到大唐脆弱的大股东地位。
  中芯两难
  江上舟生前曾多次强调,中芯国际要坚持两个“I”发展,即Independent(独立的)、International(国际化的),不希望中芯国际被改造成一个国有色彩浓厚的企业,因为行业特点决定了它不能封闭发展,这也是中芯国际诞生时的良好基因。如今,大唐强势争夺控制权且隐隐占得上风。如何避免被改造成国有色彩浓厚的企业,并继续引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成为摆在中芯国际面前的最大难题。
在线时间 小时
希望现在更多被寄托在张文义的身上。现年64岁的张文义是江上舟的同学,曾任原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华虹集团董事长。张和江的经历颇有相似之处:都曾做过官员,都担任过大型半导体制造公司的董事长,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江上舟病重期间将张文义“特别安排”进入董事会,颇有“托孤之意”,可能也是江心目中接替董事长职位的最佳人选。
  截至发稿,财新《新世纪》记者获得的最新消息是,6月30日正式进入中芯国际董事会的张文义已经被选为执行董事,并获得董事长提名。
  知情人士透露,最新的可能方案是张文义兼任董事长、执行董事和总裁职务,CEO由杨士宁担任,“这是目前能够平衡各方股东利益的最佳选择”。
  半导体业内资深人士老杳认为:“无论如何,中芯国际也不能成为大唐的子公司。”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同。
  大唐意图控制中芯国际的举动,显然不符合其他股东的利益。在6月29日股东大会关于王宁国连任执行董事的投票上,台积电、华登国际等海外股东均投了赞成票,中投、上实弃权。而对于张文义出任执行董事的提案,中投更是投出了关键的一张赞成票。中投内部人士在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投作为财务投资人,对于公司内部的争斗不会干涉,只希望公司能够保持稳定。
在线时间 小时
  莫大康分析,由于管理体制、技术封锁等原因,国有企业做半导体就没有成功的先例,大唐强控中芯国际,肯定会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
  他还进一步指出,大唐争夺中芯国际的控制权,更深层次上是大唐控股的企业利益与半导体产业利益的冲突。按照半导体行业的“十二五”规划,全行业的销售额要从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3300亿元。也正是在此背景下,中芯国际提出了五年投资120亿美元、销售额50亿美元的宏大目标。“如果站在产业利益层面考虑,大幅引进战略投资是必需的。但是,引资必然会改变现有股权结构和排序。”莫大康说。
  特殊的行业属性决定了半导体制造企业在发展阶段的大笔投入和持续亏损,这客观上造成了中芯国际通过市场化手段持续融资的困难,必须要寻求政府资金、国有资本支持。然而国有色彩过浓又会带来新的麻烦,在技术许可和设备进口方面会遇到障碍。这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现阶段面临的一个普遍困境。
  在平衡各方股东利益之外,如何保持管理运营的稳定,是中芯国际面临的另一道难题。如果王宁国最终离开,首席品牌官季克非、首席行政官关悦生、CFO曾宗琳等可能都会离开。
  王杨之间的争斗,被内部人赋予特别的意味。中芯国际在创建之初,其中高层管理人员基本来自于台湾。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台湾地区起步更早,经验也比大陆更为深厚和先进。事实上,大陆的半导体制造企业也多是“陆皮台骨”,只是中芯国际更为明显,中高管团队中外籍员工占了近80%。在大陆半导体人才迅猛发展,特别是基层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大幅增加之后,大陆员工缺乏晋升的通道,同时薪酬设计上也存在巨大差距。
  这是张汝京时代一直遗留至今的问题。作为职位最高的大陆“海归”,杨士宁被认为是中芯国际内部大陆力量的代表,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人才运用上,他主张要打破“帮派体系”和“地缘政治”,以能力配岗位。其矛头直指王宁国等“既得利益者”的代表。
  与股东层面的两难一样,摆在未来中芯国际CEO面前的,不仅是一个更为强势的董事会,更有管理层“地不分东西南北”的考验。
  财新《新世纪》记者李箐对此文亦有贡献
在线时间 小时
classn_01: 1 classn_02[LV.1]
本帖最后由 Winland 于
23:32 编辑
一群股东争来争去真煞风景,谁赢了这公司都没啥希望
电子不就是台积电牛吗,这行业都面临瓶颈了,制程都濒临量子隧道效应极限了
赶紧开发新材料吧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gell 于
00:30 编辑
制程其实已经够了,尺度越小,处理器的耗电越少,到了16纳米级,这个部分的耗电节省的空间就不大了,手持设备大屏幕的耗电变成了大头。。台机电去年盈利好像几百亿,收入的3分之一都是利润,世界上有几个行业有这么大的利润率的?中芯国际则是中国目前最好的芯片制造企业,前途还是很大的!股权争夺那是要控制权,搞不定人家最后把这些明星企业的总部全搬往北京,重点发展北京。。。北京政府精着呢
ic设计行业则都在转往亚洲,而且手持设备芯片增长空间很大,没希望?这话从何说起,去年展讯增长高达40%,
在线时间 小时
& & 北京政府精,那上海政府又去哪儿了呢?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gell 于
09:08 编辑
大风起兮云飞扬
上海现在的政治地位已经远不如10年前了。上海政府从两鱼之后,能做的已经不多了
中国目前的体制就是封建社会,北京的地位就如同封建时代的京城,聚满掌握大权的官宦权贵,政治上,上海毫无办法摆脱这个局面,必须看人脸色,人家北京敢捞过界,一而再再而三得把上海的明星企业给收了,有挑衅的意义在里面。。。前几天任志强说北京永远是中心 一百个上海也代表不了。。显然就是不把上海放在眼里,目前京沪政治地位,北京就这个心态吧
在线时间 小时
& & 华平不是说了出价高者得之,难不成是上海地方国企惧怕紫光背后北京政府而不敢出价?想多了,其实还是没有人家气魄大
在线时间 小时
大风起兮云飞扬
& & 北京搞了1000亿的专项支持资金,上海哪有这么多钱,上海的钱都是一份掰成两份花
在线时间 小时
& & 不过也是,上海的gdp早已退出全国十名开外,为啥承担中央税负还是那么高?远超很多GDP高于上海的省份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gell 于
09:59 编辑
大风起兮云飞扬
外地来竞价上海的明星公司,首先必须过上海政府这关,显然北京紫光根本不鸟你,就算上海政府已经在操作,而且非常反对的情况下,他也不鸟你,直接接触外方风投股东跟你竞争,在中国这个事情已经远远超出常规了,媒体都评价这两个收购是捞过界。况且一个利润只有展讯几分之一的垃圾公司紫光,居然蛇吞大象,抢了上海两大ic明星企业,非常反常,毕竟上海张江的明星公司就那么几个,也是中国ic的旗帜型企业,创立培养好多年才出的。属于张江门面,居然被外地收购,已经不是什么市场不市场了。紫光用来收购的钱恐怕都可能是北京政府给的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紫光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