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队的魅族还能魅族pro7和小米6x平起平坐吗

黄章高调反思错误 掉队的魅族还能与小米平起平坐吗?
历经数年,掉队的魅族终于又有了机会和小米同台演绎。最近,在小米IPO闹得整个科技行业沸沸扬扬的同时,魅族多次内部调整,黄章高调开始反思自身的错误,同样在行业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原本在中国国产智能手机刚刚崛起时的老对手,现在一个已经沦为第二梯队的手机厂商,在内部管理旋涡中停滞不前,一年手机销量2000万;一个成功转型成为千亿级市值的互联网公司,即将上市。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米和魅族的实力悬殊越来越大?曾经小米也曾遭遇的天花板困境,魅族正在体验,魅族有没有可能和小米一样顺利度过难关并且顺势爆发?如今黄章对内部进行大整顿之后,还高调反思自己和魅族的错误,已经掉队的魅族还有机会可以和小米一起在未来平起平坐吗?近期魅族和小米的动态实在是太多,今天小谦就围绕上面的这些点和大家一起聊聊魅族的未来。
魅族内部管理大调整 低效率多斗争的大公司病多久才能治愈?
6月20日,魅族再次对外公布了公司在组织架构方面的大调整:此前在发布会前夕引起全行业热议的CMO 杨拓调任公司公司 CSO,而魅族李楠则成为公司 CMO 兼公司高级副总裁,负责市场和电商相关业务。
将能力上对魅族公司方面有些副作用的高管冷落,重新将权利放给多年来整体口碑不错的李楠,这样一个高管任命,似乎也是魅族黄章在论坛中对公司策略和人事管理进行反思后,做出实际有效的一个绝佳回应。
在黄章近期的论坛留言中,黄章坦诚:“我觉得魅友没有必要关心人事问题,这么多年我没管公司就是个错误。我回归也是对前几年公司策略和人事的否定,预计到明年我才能彻底把公司运行到我想要的轨道上。”
调整高管的工作任命,魅族在人事上的策略也还在变化。此前网易科技就曾报道过:魅族6月13号已经启动了大规模年中裁员:魅族签约员工中裁员1500人,第三方魅族服务人员600余人则全部裁完。而在此前,2018年2月多的时候,魅族内部也已经裁员600余人。
作为一家2003年就成立的老牌企业,魅族的的确确患上了严重的大公司病。公司派系林立,内部斗争消耗严重,这直接导致整个公司和产品线运作效率低,战斗力大大降低。
调整新的高管安排,继续减轻魅族的成本负担,优化整体的人力结构,老板重新回归,这一切的确都是魅族解决公司低效率多斗争局面的必经之路。黄章给自己的时间是到明年,但手机市场留给魅族的时间却已经很少,究竟黄章会在明年什么时候可以顺利解决魅族最典型的大公司病,这个时间直接影响到魅族的未来究竟还能走多远。
手机市场给魅族的时间并不多 能不能回归只能押宝魅族16
从最近几年魅族的手机年出货量来看,魅族距离真正第一梯队的手机厂商有着非常遥远的距离。
2015年、2016年、2017年,魅族整体的年出货量分别为2000万、2200万、2000万。相比与中国手机市场的其他厂商,魅族所占的出货量比例实在是太小。
根据国际调查机构GFK数据显示(GfK采用的是sell-out出货量统计方式,统计的是从厂商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出货量。),包括荣耀品牌在内的华为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为1.02亿部,占整体销售份额为22.82%,排在第二位的OPPO销量为7756万部,第三位vivo为7223万部,第四位苹果为5105万部,第五位小米为5094万部。
虽然魅族紧跟在小米之后,但魅族的整个销量不到1681万,所占市场总比例瞬间跌破10%。
尽管GFK数据的统计方式会更偏实际有效终端用户一点,但不管是哪家统计机构,中国的手机市场目前销量最好的就是华为及其荣耀品牌、OPPO、VIVO、小米、苹果,其他的手机厂商加起来的市场份额加起来都不会超过20%。
与此同时,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的报告: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进入了负增长时代,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总出货量为4.59亿部,较2016年下跌4%。
当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96%,整个中国的手机市场销量主要都依赖于换机潮,但随着农村和三四五线城市的换机潮已经爆发,并且被OPPO、VIVO、小米深深把握住,创新难度越来越大的手机产品,出现增速下滑甚至总量下滑的情况,这也并不奇怪。
如此一来,没有纯粹的市场红利,5G市场比魅族更有实力的厂商们也都是虎视眈眈。如果魅族无法在短期内调整过来并且拿出真正可以突破型的产品抢夺市场,魅族仅剩不多的市场份额也迟早会被华为、OPPO、VIVO、苹果、小米所侵蚀。
所以,尽管黄章对解决内部问题有时间预期,但目前的市场情况已经容不得黄章和魅族多考虑慢慢调整,整个手机市场留给魅族这个第二梯队榜首的厂商,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目前,传说中的黄章梦想机——魅族16就被寄予厚望,也算是魅族要到第一梯队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近期OPPO Find X发布后,魅族科技CEO黄章和魅族科技高级副总裁李楠纷纷开始吐槽。总结起来,他们认为Find X的双轨潜望式摄像头设计,甚至OPPO Find X不配做魅族16的对手。
作为魅族今年的压轴大戏,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可以说魅族16最后的成绩,可能就决定了魅族究竟有没有可能回归国产手机第一梯队。
大本营守不住之后 魅族的未来策略还不是很清晰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从多年前就喜欢将魅族和小米进行对比,小米从手机这块也去突破出去并且稳住市场之后,已经成功围绕手机和智能硬件领域遍地开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互联网生态公司,手机已经不再是小米唯一的标签。
但对于魅族来说,手机短期只能是魅族唯一重要的业务。手机是魅族当下的大本营,小米也是在手机大本营已经稳定后才可以做出衍生产品。
纵然是直接复制小米当下在智能硬件方面的策略,这种战略本质上就是不适合当下的魅族。当前的魅族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的团队、资金、资源都不足与支撑这样的大计划,否则就只能成为下一个乐视和贾跃亭。
如果不把手机这个大本营建设好,魅族要追赶上其他厂商,可以转型做智能音箱,也可以转型做其他未来会在消费级市场爆发的智能型电子产品。但魅族只能挑出1-2个市场前景足够大,并且周期也不会长,魅族也有能力去做的业务,这留给魅族的选择空间实在是太小。
所以知道今天,魅族似乎没有对外表露出非手机业务以外比较清晰的公司发展策略。这样的局面,实际上就将魅族逼上了一条绝路,一条必须做好手机才可以有那么一丝与小米处于同一量级的可能性。
小米与魅族渐行渐远 魅族与小米平起平坐的可能性还有一半
对,只是有一丝可能性而已,能做好手机才会给魅族恢复他曾经的荣耀。虽然小米在前面几年也曾遇到了大瓶颈并顺利翻盘,还成功在智能硬件产品方面做出不逊色于BAT的小型生态圈,高估值上市,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小米处于手机第一梯队,手机业务翻盘了。
和小米一样深谙粉丝经济的魅族,只能是手机业务上的号召力强大起来,才有可能在实际的效果方面复制小米的翻盘经历,把其他的智能硬件生态给经营起来,进而顺利与小米平起平坐。
手机行业的马太效应还在加强,魅族能够崛起的可能性最多也只有一半,而希望也都寄托在魅族16这款产品上。对于魅族的粉丝们来说,黄章的归来以及对李楠的重用,会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能不能让魅族回归,是龙还是虫,就只能静待魅族16几个月之后的成绩了。
作者:小谦,公众号“小谦笔记”运营者,数十家科技媒体专栏作者,微信请加net1996,转载请注明版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最具前瞻力的游戏开发者社区
虚拟现实产业媒体
今日搜狐热点为什么魅族和小米的差距越来越远?还能有一争高低的机会吗?为什么魅族和小米的差距越来越远?还能有一争高低的机会吗?苹果信息百家号魅族和小米已经不在一个量级上了,目前看来魅族翻身的机会不大。说起小米和魅族,相信不少煤油会捶胸顿足,痛心不已。曾经魅族是中国本土智能手机的潮流引领着,在当时的数码圈子里声誉较高,年轻而又充满活力,所以雷军当时想做手机时第一就是想投资魅族,但黄老板的魅族是个典型的家族企业,当时并不愿意让外资进入,魅族百分百地控制在黄章手里,据黄章称,后来被雷军以天使投资人身份利用高新区领导关系接触并套取了魅族的商业机密,雷军才得以知道手机该怎么做;这也成为不少煤油黑雷军的一个理由其实看两个企业的创始人阵容就知道,小米注定会比魅族走的更远,小米的八个创始人不敢说个个都是业内顶级人才,至少都是小有名气的,依靠软件互联网起来的雷军更是拥有强大的人脉资源,而黄章只是一个高中未毕业能做到这种地步也可以说是很强大了,但黄章低调的为人处世法则视乎更不利于魅族的发展,在人才方面小米可以说大大强于魅族。魅族和小米恩怨由来已久,现在看来都是过眼云烟。决定一个企业能走多远有很多因素,最重要的是企业领导人的个人能力,黄章作为中国乔布斯,创造了很多年的辉煌,可是其个性实在太强,魅族只是为了自己设计手机,不管用户普遍喜欢什么。再者,魅族基本处于崩溃的边缘,虽然阿里巴巴入股了,可是阿里巴巴做手机从来也没成功过啊!我们指望负负得正?阿里云系统倒是国内起步很早,目前大都是杂牌山寨机在用,马云对手机理解还是不够深刻,他对电商和金融更了解。所以,一个落后的人和一个还在加速奔跑的人比赛,胜率很小哦,手机在进行手机操作的时候难免会发生误操作现象导致重要数据误删,那么误删了数据之后可使用“手机数据恢复精灵”将其找回。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苹果信息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最新和最有趣的科技信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作者 | 小谦
责编 | 唐小引
历经数年,掉队的魅族终于又有了机会和小米同台演绎。最近,在小米 IPO 闹得整个科技行业沸沸扬扬的同时,魅族多次内部调整,黄章高调开始反思自身的错误,同样在行业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原本在中国国产智能手机刚刚崛起时的老对手,现在一个已经沦为第二梯队的手机厂商,在内部管理旋涡中停滞不前,一年手机销量 2000 万;一个成功转型成为千亿级市值的互联网公司,即将上市。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米和魅族的实力悬殊越来越大?曾经小米也曾遭遇的天花板困境,魅族正在体验,魅族有没有可能和小米一样顺利度过难关并且顺势爆发?如今黄章对内部进行大整顿之后,还高调反思自己和魅族的错误,已经掉队的魅族还有机会可以和小米一起在未来平起平坐吗?近期魅族和小米的动态实在是太多,今天小谦就围绕上面的这些点和大家一起聊聊魅族的未来。
▌魅族内部管理大调整,低效率多斗争的大公司病多久才能治愈?
展开剩余87%
6 月 20 日,魅族再次对外公布了公司在组织架构方面的大调整:此前在发布会前夕引起全行业热议的 CMO 杨拓调任公司公司 CSO,而魅族李楠则成为公司 CMO 兼公司高级副总裁,负责市场和电商相关业务。
将能力上对魅族公司方面有些副作用的高管冷落,重新将权利放给多年来整体口碑不错的李楠,这样一个高管任命,似乎也是魅族黄章在论坛中对公司策略和人事管理进行反思后,做出实际有效的一个绝佳回应。
在黄章近期的论坛留言中,黄章坦诚:“我觉得魅友没有必要关心人事问题,这么多年我没管公司就是个错误。我回归也是对前几年公司策略和人事的否定,预计到明年我才能彻底把公司运行到我想要的轨道上。”
调整高管的工作任命,魅族在人事上的策略也还在变化。此前网易科技就曾报道过:魅族 6 月 13 号已经启动了大规模年中裁员:魅族签约员工中裁员 1500 人,第三方魅族服务人员 600 余人则全部裁完。而在此前,2018 年 2 月多的时候,魅族内部也已经裁员 600 余人。
作为一家 2003 年就成立的老牌企业,魅族的的确确患上了严重的大公司病。公司派系林立,内部斗争消耗严重,这直接导致整个公司和产品线运作效率低,战斗力大大降低。
调整新的高管安排,继续减轻魅族的成本负担,优化整体的人力结构,老板重新回归,这一切的确都是魅族解决公司低效率多斗争局面的必经之路。黄章给自己的时间是到明年,但手机市场留给魅族的时间却已经很少,究竟黄章会在明年什么时候可以顺利解决魅族最典型的大公司病,这个时间直接影响到魅族的未来究竟还能走多远。
▌手机市场给魅族的时间并不多,能不能回归只能押宝魅族 16
从最近几年魅族的手机年出货量来看,魅族距离真正第一梯队的手机厂商有着非常遥远的距离。
2015 年、2016 年、2017 年,魅族整体的年出货量分别为 2000 万、2200 万、2000 万。相比与中国手机市场的其他厂商,魅族所占的出货量比例实在是太小。
根据国际调查机构 GFK 数据显示(GfK 采用的是 sell-out 出货量统计方式,统计的是从厂商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出货量。),包括荣耀品牌在内的华为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为 1.02 亿部,占整体销售份额为 22.82%,排在第二位的 OPPO 销量为 7756 万部,第三位 vivo 为 7223 万部,第四位苹果为 5105 万部,第五位小米为 5094 万部。
虽然魅族紧跟在小米之后,但魅族的整个销量不到 1681 万,所占市场总比例瞬间跌破 10%。
尽管 GFK 数据的统计方式会更偏实际有效终端用户一点,但不管是哪家统计机构,中国的手机市场目前销量最好的就是华为及其荣耀品牌、OPPO、vivo、小米、苹果,其他的手机厂商加起来的市场份额加起来都不会超过 20%。
与此同时,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Canalys 的报告:2017 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进入了负增长时代,2017 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总出货量为 4.59 亿部,较 2016 年下跌 4%。
当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 96%,整个中国的手机市场销量主要都依赖于换机潮,但随着农村和三四五线城市的换机潮已经爆发,并且被 OPPO、vivo、小米深深把握住,创新难度越来越大的手机产品,出现增速下滑甚至总量下滑的情况,这也并不奇怪。
如此一来,没有纯粹的市场红利,5G 市场比魅族更有实力的厂商们也都是虎视眈眈。如果魅族无法在短期内调整过来并且拿出真正可以突破型的产品抢夺市场,魅族仅剩不多的市场份额也迟早会被华为、OPPO、vivo、苹果、小米所侵蚀。
所以,尽管黄章对解决内部问题有时间预期,但目前的市场情况已经容不得黄章和魅族多考虑慢慢调整,整个手机市场留给魅族这个第二梯队榜首的厂商,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目前,传说中的黄章梦想机——魅族 16 就被寄予厚望,也算是魅族要到第一梯队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近期 OPPO Find X 发布后,魅族科技 CEO 黄章和魅族科技高级副总裁李楠纷纷开始吐槽。总结起来,他们认为 Find X 的双轨潜望式摄像头设计,甚至 OPPO Find X 不配做魅族 16 的对手。
作为魅族今年的压轴大戏,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可以说魅族 16 最后的成绩,可能就决定了魅族究竟有没有可能回归国产手机第一梯队。
▌大本营守不住之后,魅族的未来策略还不是很清晰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从多年前就喜欢将魅族和小米进行对比,小米从手机这块也突破出去并稳住市场之后,已经成功围绕手机和智能硬件领域遍地开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互联网生态公司,手机已经不再是小米唯一的标签。
但对于魅族来说,手机短期只能是魅族唯一重要的业务。手机是魅族当下的大本营,小米也是在手机大本营已经稳定后才可以做出衍生产品。
纵然是直接复制小米当下在智能硬件方面的策略,这种战略本质上就是不适合当下的魅族。当前的魅族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的团队、资金、资源都不足与支撑这样的大计划,否则就只能成为下一个乐视和贾跃亭。
如果不把手机这个大本营建设好,魅族要追赶上其他厂商,可以转型做智能音箱,也可以转型做其他未来会在消费级市场爆发的智能型电子产品。但魅族只能挑出 1-2 个市场前景足够大,并且周期也不会长,魅族也有能力去做的业务,这留给魅族的选择空间实在是太小。
所以直到今天,魅族似乎没有对外表露出非手机业务以外比较清晰的公司发展策略。这样的局面,实际上就将魅族逼上了一条绝路,一条必须做好手机才可以有那么一丝与小米处于同一量级的可能性。
▌小米与魅族渐行渐远,魅族与小米平起平坐的可能性还有一半
对,只是有一丝可能性而已,能做好手机才会给魅族恢复他曾经的荣耀。虽然小米在前面几年也曾遇到了大瓶颈并顺利翻盘,还成功在智能硬件产品方面做出不逊色于 BAT 的小型生态圈,高估值上市,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小米处于手机第一梯队,手机业务翻盘了。
和小米一样深谙粉丝经济的魅族,只能是手机业务上的号召力强大起来,才有可能在实际的效果方面复制小米的翻盘经历,把其他的智能硬件生态给经营起来,进而顺利与小米平起平坐。
手机行业的马太效应还在加强,魅族能够崛起的可能性最多也只有一半,而希望也都寄托在魅族 16 这款产品上。对于魅族的粉丝们来说,黄章的归来以及对李楠的重用,会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能不能让魅族回归,是龙还是虫,就只能静待魅族 16 几个月之后的成绩了。
作者:小谦,互联网观察员,CSDN 特约作者,多家科技媒体专栏作者。
声明:本文为 CSDN 「畅言」栏目独家投稿文章。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SDN 立场。
「畅言」是 CSDN 公众号专门开设的评论类栏目,针对当前业界发生的大事以及行业痛点,面向所有互联网从业人士,专注于「百家争鸣,各抒己见」。我们相信观点愈辩愈明,摆此擂台,等你来战!只要你的逻辑表达清楚、专业,数据引用准确、可靠,角度独特、话题前沿深入,欢迎投稿,一起畅所欲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魅族的掉队已成事实,生态链不是那么好做的_专栏_砍柴网
魅族的掉队已成事实,生态链不是那么好做的
/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
目前来看,魅族做智能生态圈,智能硬件开放计划只能保证它在现有的竞争中在战略上紧跟潮流不掉队。但在实际价值上,以目前魅族的发展情况来看,建立智能生态圈,在耗费了大...
&  在转变定位,杀入千元机战海后,魅族推出了自己的首款智能家居硬件&&智能路由器。喊出了Connect to meizu的口号,迈出了自建生态链的第一步。这也是魅族接下来倾注资源在做的主要布局,想要通过一个开放的智能家居生态对接其他产品,连接一切可以连接的资源。
  从小而美的精品路线到大规模扩张生产,魅族转身求大发展的思路不难理解。虽然去年它的销量大涨350%,但在手机这个主业务还没有明确稳定的当下,太快投入智能生态圈这个需要一定门槛优势和大量财力、人力投入的长期建设,对当下的魅族来说,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技术赶不上野心
  从目前公开的资料来看,目前魅族业务主要分两块,一块是LifeKit开放智能硬件平台,系统能支持多达100余种智能设备接入,共建Connect to Meizu智能生态圈;一块是自主研发智能硬件。
  先来看魅族对自身智能生态圈的,它的LifeKit开放平台,就是在系统层接入第三方产品的SDK,接入后,就可以让一个个独立的智能设备在 LifeKit 下联动。简单的来说,目前魅族打造的就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类似编织蜘蛛网,在LifeKit平台上,一个个品牌产品都独立与魅族手机终端联动。目前,魅族和阿里、海尔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接入海尔的U+平台。
  看起来思路很合理,但对于魅族的团队来说,实行过程中,还存在问题。接入其他产品的SDK,就需要对目前基于yunos的魅族flyme系统进行对接,但实际情况是,魅族的flyme系统体验还没有做得足够好,系统卡顿、死机、兼容差、信号差等等问题都还存在。再接进其他产品的SDK,是否会大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这是存疑的。
  作为终端的手机,出货量仍然太小
  其次,作为生态圈的基础,魅族的手机出货量仍然太小。魅族走的生态圈建设路线基本是延续了小米的路子,是典型的手机厂商生态圈建设模式&&以手机为中心,开发拓展周边智能设备。只要智能手机有足够的出货量与影响力,其周边智能设备的影响力也会迅速增加。
  而对比起前辈小米MIUI全球联网激活用户数超过2亿的数据,魅族到2015才刚有了2000万的手机销量基础与3000万的Flyme用户,基本是小米的十分之一。在这样的出货量基础上,魅族要做开放式的智能硬件平台,推出自主开发的智能硬件,底气其实并没有那么足。
  对比魅族的目前的合作伙伴阿里和海尔来说,它的体量还太小,合作其实是否能够很顺畅的展开还是两说。在家居方面的大合作伙伴海尔其实已经围绕自身的产品矩阵建立了U+生态圈,而且它的生态圈也秉承开放合作的思路,并不缺少智能路由和手机这样的终端合作商,魅族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合作伙伴。说白了,在价值匹配上,这个合作其实并不是平等的。魅族和其他手机厂商相比,并没有特别的优势。
  而且,放弃小而美的路线之后,魅族手机目前正在主攻的市场是千元机低端手机市场。从2014年开始,魅族手机就走一年多机的战略,今年上半年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魅族先后发布了3款魅蓝新品:魅蓝note3、魅蓝3和魅蓝3S。PRO系列只更新了一款PRO6,已知的下半年新品还会有魅族PRO6增强版、MX6和魅蓝Metal2。全年发布的记性中,主打低端市场的魅蓝就有4部。
  主要依靠低端的&青年良品&魅蓝系列拉动出货量的魅族,其实大部分的主要用户还是面向正在求学和打工的群体,它带来的用户是不是契合加入其智能硬件开放平台的其他品牌的定位,是否能够达成双赢,我仍存疑。
  毕竟,低端手机的品牌忠诚度低一直是业界共识,这个市场的用户追求极致性价比,品牌忠诚度比较低,谁的配置更好,价格更低就会选择谁。而且,中国手机市场换机才是未来主需求,大量用户正在通过换机从低端市场进入到中高端市场,这才是未来一段时间增长最快的市场。魅族现在弃中高端而就低端的思路,还是存在问题的。
  反正,对于我来说,买手机考虑的就是手机的性能,千元机的配置再高也不可能和高端机型的使用体验相比。
  小米努力了多少年想要摆脱自己屌丝机的设定,魅族却放弃了原本的品牌优势去集中攻占低端机市场。低端机用户里,是否有那么高的需求使用魅族的开放生态还是两说。一般对于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多样化生态有连接需求的群体,都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会购买一个魅族不足千元的手机作为主机使用吗?
  所以,目前来看,魅族做智能生态圈,智能硬件开放计划只能保证它在现有的竞争中在战略上紧跟潮流不掉队。但在实际价值上,以目前魅族的发展情况来看,建立智能生态圈,在耗费了大量的资源的情况下,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独特优势。属于本末倒置了,当前魅族应该做的事情,是把手机主业做好。
  小米和海尔的生态圈,都是基于自己本身的产品和整体生态来做开放式平台,对自己是一个增势;而魅族在做开放式平台,在目前,其实是牵扯精力耗费资源的做法,是在给自己扯后腿。用户会因为你可以代替智能家居的遥控器而多买一个手机吗?答案显而易见。
  【潮起创始人,每篇评论在全网络平台覆盖300万人以上,微博@分析师于斌,个人号,订阅号『互联网分析师于斌ityubin』】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通过E-mail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给我们
稿件投诉:
版权建议:
砍柴网热线:400-
官方客服QQ:
微信公众号:ikanchai秒后自动跳转至回答所在的问题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魅族和小米哪个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