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国家队名单还算是世界系作品吗

这个页面不在了穿越异世界装逼很爽?那为什么《异世界食堂》这种美食番也“爽”?爽点何在?
TA的更多文章
穿越异世界装逼很爽?那为什么《异世界食堂》这种美食番也“爽”?爽点何在?
“右上角有关注的,相信我!可以轻轻的点一点”&?&你们一定已经发现了,日本那边“异世界系”的动画作品越来越多了。和以往的《零之使魔》这类异世界系作品不同,目前多数轻改异世界较多走一种异界龙傲天形式。也就是我们常看的网文形式。当然了,这类作品也较多的被吐槽。比如本季新番中的《爆肝工程师的异界狂想曲》,就是典型的轻改穿越异世界系作品。这类动画我们看的多,小说更是不会陌生。显然,很多人是冲着里面“装逼”去看的,所谓的“爽点”。那么,什么是“穿越异世界系的爽点”?如果当然用“装逼”二字来形容这类作品“让人爽”的原因,未免太肤浅。这里,需要大家认识一个新的词汇——文明崇拜。多数穿越异世界系作品,爽点的主要来源,便是“文明崇拜感”。引申一下,文明崇拜是低级文明对高级文明产生的崇拜、尊敬、畏惧和无法想象。&1.科技、文化的领先与崇拜在穿越异世界的作品中,浅显一些的套路,是直接了当向异世界彰显属于我们文明的实力。实力包括为科技、文化等。科技又分为了军事、通讯、建造、组织等等。这些是毋须语言沟通,可以直接被异世界的生物、原住民直观了解文明之间的差距的。譬如动画作品《Gate奇幻自卫队》,就是典型的军事科技碾压异世界,从而制造出最为浅显、粗暴的“文明崇拜感”。《Gate奇幻自卫队》是日本作者柳内巧创作的轻小说作品,讲述的某个现代时间段,于日本某地出现了一座沟通异世界巨大之门,门之大可过飞机、坦克。由于某些原因,异世界跑过来了骑兵、亚龙等肆虐现代社会,日本军队便将飞机坦克机械化、现代化军队从门的世界这边开进世界那边,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家可以想象到的剧情。处于冷兵器至多魔法时代的异世界土著根本没见过如此强大的热武器,几万人的冲锋被机枪堡垒轻易击溃,强大的飞龙也被几发导弹简单击杀。观众看到这种情节,嘴上说着不要不要,但无一不心中暗爽。在这部动画中,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是高等文明,异世界是低级文明。这便是穿越异世界系的爽点所在:来自高等文明对低级文明绝对压制。只要是地球人,只要对这种题材稍微有些兴趣,就能享受到这种文明带来的优越感,就算有人对这个世界啥贡献没有——但身份相同。文明崇拜不单单可以从军事上制造,文化上同样可以。动画作品《萌萌侵略者》便是这种题材,由现代高中生到异世界进行文化传播,用相对于异世界来说的高度发达的精神文化——书籍、影视、动画、音乐等——来让低级文明的异世界对高级文明的我们现代产生文明上的崇拜感。同理,《异世界食堂》这种异界美食番同样是一种文明上的崇拜,可分类在文化上。观众享受的是,低级文明匮乏的物质文化——饮食文化上的落后对比自己所处世界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所带来的文明崇拜感。2.思想上的文明压制和崇拜说到这里,肯定也有人会反驳——我一介肥宅,除了打游戏外一无是处,不懂技术、文化也不会做饭,怎么也会暗爽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技术不够,思想来凑。技术你没有或者你不认为和你有关系,但思想你肯定是有的。细心的ACGer可能发现了,无论是中国的网文作品,还是日本的轻小说,但凡穿越到异世界,思想必定是地球人的思想,它绝对绝对不可能是“异界思维”。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作为人类只认同人类自己的思想,还因为作者们本身处于人类思维的框架里,是不太可能跳出这个框架,独创一套全新的、完全没见过的、完全想不到的“异界思维”。既然同属于一个思想体系,那么必定有些普世价值观通行于大多数人。比如一视同仁或者说众生平等。不管是中国的穿越网文,还是《Gate奇幻自卫队》、《爆肝工程师的异界狂想曲》、《Re:从零开始的异界生活》这类动画,他们主人公共同的特点之一便是——对待有巨大身份差、阶级差的异界土著一视同仁,讲究一个平等。这便是属于人类的思想。与它相对的,是由作者创造出的弱肉强食、阶级分明的异世界。譬如奴隶制封建社会的异世界。对于人类来说,平等社会肯定是比阶级化社会更加先进的,所以这就有了公式:平等>弱肉强食、阶级分明、压迫,而平等=现代社会文明,阶级分化=异世界文明,所以现代文明>异世界文明。故而,对方应该崇拜我们。而得出平等=现代文明的结果则是因为,我们曾经历过阶级分明的、弱肉强食的文明,并逐步转变了当前的文明世界,而曾经的文明现在被认为是低级的。观众可以从这些思想中找到和自己想法相同或相似的地方,由此产生文明之上的高低落差,爽点由此诞生。回过头来,动画作品《异世界食堂》中也表现出了我所说的这种一视同仁——思想领域的文明压制,表现为店老板无论对方什么身份、什么来历、有钱没钱提供相同的服务、给予相同的满足。这对比异世界中的黑暗与杀戮,便是一种超级大的人性光辉,并能够被所有同为人类、现代人的观众接受,再顺便放到自己身上,足以让每个观众舒服到爆炸。即使人气动画《Overlord》中,也同样存在这样一种思想上的文明崇拜。强如骨傲天,本应是一个杀伐随心的反派,但它依旧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与异世界弱肉强食完全不同的善意,这也是爽点,是思想上的对异世界文明的领先与压制。明显区别于异世界的思考方式,并由这种思考方式带来的优势、利益或其他也是爽点之一。&3.两者都不存在的作品是不存在的那么我们再假设一种情况,当我们所处的世界,对比异世界是处于低级文明上,作品该如何发展和处理呢?其实更简单,看看漫天飞舞的外星系作品,基本就能看个大概了。当作品中,我们处于低级文明,军事、文化等等文化皆不占优势,那么精神和思想就会被放大,会被拿来凸显人类的强大和思想文明崇拜——即使敌人不崇拜咱们的精神力量,也必定对其会感到意外,即处于想象以外。这种时候,观众通常都会见到为爱牺牲、无私奉献、不放弃同伴、坚持不懈、勇于冒险等情节、桥段,主人公会寻求并借助这一理由来获得反制能力。最后,那种我们处于低级文明,且任何文化都处于劣势,同时精神思想也没有优势的『商业作品』,大概……是不存在的。因为观众对它不喜闻乐见呀。在这里,推荐一部异世界美食漫画《迷宫饭》,集冒险、美食、逗比于一身,想来能带给喜欢异世界的你不一样的新奇感受。文/南都有雪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动漫宅说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儿童餐具 卡通 海洋世界系列
可以记录推荐数据哦!
收录收藏夹
2012年前 儿童餐具 卡通 海洋世界系列
添加到收藏
没有新消息
创建收藏夹
公开(受欢迎的收藏夹将有可能选入站酷精选)
私密(仅自己可见)
分享给微信好友动画考察19 世界系作品的进化和堕落(最终兵器彼女,灼眼的夏娜,妖精的旋律)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为回报专栏关注破888人,献上第19篇。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去原答题链接赞同支持本文第一节知乎答题链接:动画考察公共主页:前一篇:
自从第一部日本电视动画铁壁阿童木登上荧屏(1963),日本电视动画至本文执笔的2013年已经走过了整整50个年头。本期动画考察想就对国内影响比较大的近10-15年的作品中的世界系题材做一个挖掘,以其中最具代表和影响力的三部作品《最终兵器彼女》,《灼眼的夏娜》和《妖精的旋律》为例,说说世界系作品的进化和堕落。1. 乱斗(Battle Royale)题材和后宫题材——战斗题材和恋爱题材的2000年代的适应形态
在日本青少年向的娱乐题材里,特别是在动漫当中,可以说大概有战斗题材和恋爱题材这两大人气作品题材系列。回顾1980年代的少年漫画杂志,我们就可以用各自的杂志名代表,将前者用称之为《少年JUMP》路线,后者称为《少年SUNDAY》路线。当时的《周刊少年JUMP》上虽然也有刊载像松本泉的《橙路》以及桂正和的《电影少女》等的恋爱题材漫画存在,作为其看板作品的人气漫画还是大半属于战斗题材的。从鸟山明的《七龙珠》开始,可以举出像《北斗神拳》《金肉人》《圣斗士星矢》《城市猎人》《足球小将》《JOJO的奇妙冒险》《灌篮高手》等等的例子。虽然其中有着体育竞技类的战斗,驱使着拳法武术的战斗,科幻设定的超能力战斗题材等等不同类型的战斗,但是可以说其主旨的中心还是在战斗本身。当然,就像笔者在里提到的一样,随着时间推进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些战斗题材的走向里存在变化,《七龙珠》中达到顶点的天下第一武道会的淘汰式战斗方法虽然萌生出了《幽游白书》等的大量追随作品,可以发现也有仅凭单一次元的强弱不能衡量胜负的去向的战斗题材作品登场。例如现在动画化热播中的荒木飞吕彦的《JOJO的奇妙冒险》的战斗就与《龙珠》中那样战斗力高的人获取胜利的这种单一基准决定胜负的战斗题材有明显区别。《JOJO》特别是到了有“替身”登场的第三部以后,在肉体能力战斗之外,狡诈的策略和头脑战也被相当程度地引入到了战斗当中。就算是在《JUMP》杂志上,也有一种从单一的基准判断强弱的《七龙珠》到《JOJO》类作品的主轴推移,而到了《游戏王》附近则兴起了互相克制型的卡片战斗题材的作品,接着从90年代后半的《棋魂》到2000年代前半的《死亡笔记》的这个流向,战斗可以说是移行到了以头脑战为中心。当然,在《七龙珠》后,《JUMP》上的《NARUTO》或是《BLEACH》类的肉体战斗的人气漫画也仍然健在。
而在对抗《JUMP》的少年漫画杂志的《周刊少年SUNDAY》上,在杂志上人气常在的漫画家高桥留美子以及安达充的作品都是以恋爱喜剧为中心的风格,整体杂志上的恋爱喜剧的比率也较高。这点从杂志经常拿作为理想恋爱对象的女性偶像作封面的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得出来。
将2000年代的动漫人气作品和1980年代的相比较,还是能够发现这两大人气题材——战斗和恋爱的连绵存在,然而不得不说这种存在形式已经大有变化。《少年JUMP》的战斗路线将努力,友情,胜利的三要素作为标语,结果于《七龙珠》式的天下第一武道会路线,使得人气达到顶点,而之后人气就渐渐下滑。(的动画考察中的反时代的《银魂》的出现正是佐证,而现在当红的海贼王也像里说的一样不再属于《七龙珠》式的战斗)可以说从2000年代开始,战斗题材的路线已经向乱斗题材,而恋爱题材已经向后宫题材的这种先端形态转化。
正像动画考察9里说到的,乱斗题材的流行的一个起源可以说是来自后来改编成电影的高见广春的小说《大逃杀》(1999)(该作原题与乱斗题材这个词同名,都是Battle Royale),而在2000年代这种题材在动漫关联领域也大放异彩。例如动画《舞-HiME》,特摄片《假面超人龙骑》,游戏《Fate Stay Night》,漫画的《金色的卡修》,《植木的法则》,《鹡鸰女神》或《未来日记》等等人气作品里都采用了乱斗形式的故事。而人偶题材的《蔷薇少女》的爱丽丝游戏设定也接近于乱斗形式,以人造人女仆为女主角的《钢铁天使》也充满了乱斗展开。
而一眼看上去仿佛与乱斗题材在类型上大相径庭的后宫题材在与之前的战斗、恋爱题材相比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作为21世纪的适应形态,这些作品具有以下的共通性。那就是,在1980年代的战斗或是恋爱题材里,基本是采取的一对一的形式,2000年代的战斗恋爱题材则被转移到了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形式之中。就算战斗题材不是一对一的战斗,由于基本采取的还是从来的正义的一方与邪恶的一方战斗的形式,从正义阵营对阵邪恶阵营的角度来说,还算是一对一的。而这到了乱斗题材或是关乎生存大义的生存游戏题材的作品当中,战斗形式则不再是一对一,而是多对多的。
另一面,动漫里的后宫题材,可以以《天地无用》或是藤岛康介的《我的女神》为开端,初期(也就是1990年代到2000年代初)里与主人公的男性相配一般都会有一个一号女性主人公,例如《纯情房东俏房客》里的成濑川奈留,《魔法老师》里的神乐坂明日菜。然而2000年代后半以后的后宫题材作品里,将这种特定的女一号的设定去掉让人无法辨别谁是女一号的作品就逐步增多。在这个意义上,2000年代的后宫题材可以说是把一对多的形式作为了主流。
于是,乱斗和后宫题材共通的就是破除从来的一对一的对面方式,而将故事的重心推向了同时指向多个对手的方向的这一点上。2. 所谓世界系作品
在动画考察系列里也多次出现过的世界系这个名词,想要准确定义它其实很难。我们暂且以谈到时举的高桥しん的《最终兵器彼女》,秋山瑞人的《伊利亚的天空,UFO的夏天》以及新海诚的动画《星之声》这几个作品例子为范例,旨在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最终总结出世界系作品的通性,来给予一个比较形象易解的定义。1)战斗着的女主角双肩上承负着世界的存亡2)与女主角恋爱的男主人公自己不去战斗,而是纯粹地与女主角谈恋爱3)大状况(世界的存亡)和小状况(主人公们的恋爱)是直结起来的,中间的社会领域的描写被跳过4)战争并非是向着击败敌人获得胜利的一方发展,而更像是濒临失利甚至接近破灭,从而给恋爱故事带来悲壮感和惋惜感。5)以前所遵从的所谓“正义”或者“友情”等的共通价值观已经不再被作品所共有。
这些作品被刊行或发表的大概都是在2000年代初的年代。值得注意的是,某种意义上作为率先奠定了2000年代“世界系”作品流行基础的种子的这些作品,在当时却是与流行背道而驰的。这些“世界系”概念作虽然同时持有了战斗和恋爱的要素,而在这两种题材上却又是与当时的风潮相背的。
这些“世界系”作品作为恋爱题材来说,与当时渐成主流的一对多的后宫题材不同,是一种一对一的纯爱题材。在这个意义上,2000年代前半以纯爱题材获得成功的以《AIR》为代表的Key社的诸多作品,就可以称作为没有战斗的单翼“世界系”作品了。若将观铃的性命看做是与世界的存亡挂钩的话(恋爱中一方的死亡对于恋爱本身来说也可以说成是一种世界存亡),那么《AIR》也不得不说是世界系。(对于AIR作为非狭义世界系,参考 )
而作为战斗题材的作品,“世界系”作品也是与少年JUMP的黄金路线——努力,友情,胜利完全相反的。这里的“努力”作为显现主人公成长的东西,也可以把它换作为成长。与在通过与敌人战斗中获得成长的“JUMP”系的主人公相比,“世界系”作品的主人公们既不会成长,也不会交结友情,更不存在胜利。将这里所含有的信息单纯化,我们说不定可以将其要约成“不能长大成人”。
2000年代前半里,“世界系”作品可以说是准确地挖掘出并抓住了时代的某个风潮。而同时这个路线想要升华为有长期人气的系列的时候,却不得不直面某种困难。关于这种困难笔者将在下下节里进行考察。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高桥しん的《最终兵器彼女》。3. 《最终兵器彼女》的战争
高桥しん的《最终兵器彼女》原作是在2000年到2001年在小学馆的Big Comic Spirits杂志上连载的人气漫画。电视动画也于2002年放送了13话,此外还存在真人电影和OVA作品。它作为与2000年代的到来几乎同期的作品,在讨论2000年代的想象力的时候可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指标。
《最终兵器彼女》的外传作品《StarChild》则是于2006年在Big Comic Spirits杂志上登载的作品。于是该作就是“世界系”这个词成立并开始流通后的作品。而故事中,就有一个让人觉得适合于“世界系”这个词诞生的场景。在整理成了单行本的《最终兵器彼女外传集 与君两人在世界的尽头》的181页,被尊称为“Chichan”的少女在被问到“你要去哪啊?”的时候回答道“世界”。这段对白虽然可能是作者在知晓“世界系”这个词以后描绘的,不论怎样,这里正可谓是在描绘“世界系”这个词的诞生场面。 在当时读《最终兵器彼女》这部作品的时候,读者可能会因为无论怎么读也了解不到在背景里是发生了怎样一场战争而感到一种不知情的无助感。然而在通过“世界系”重新回顾该作的时候,《最终兵器彼女》这部作品中战争的不明性反而会有一种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原作第四卷第213页到214页处,有一个千濑向战友阿铁说明战况的场景。这种和平最多能再持续3天吧。准确来说是……2天和……十几个小时?在司令部的人将我作为累赘处理的时候,好像已经晚了呢。好像司令部的人将这个时间间隔当作了寻找交涉渠道的时间似的,很明显他们没有这个意思……准备达成率大概在85%左右吧?让已经变得太为重要的我停止机能活动其实很简单。只要采取最不明智的作战方法就对了。要知道他们只有向前推进啊。而且那些孩子们中半数以上甚至连可以回去的地方也没有了……。而且……。因为和补给路线一起到撤退路线,都被我给消灭了。自卫队的现存战力 陆上自卫队24%
空中自卫队 0.02% 海上自卫队 1.2%日本的总人口只剩下…。 若是在普通的故事里,从女主人公口中如果发出这样的说明性的台词,那么基本上是能够看清背后的状况和事态的,至少也能够获得这种状况的线索。然而,在这个场景里女主人公千濑说了这么些话,读者也还是完全看不清这场战争的整体状况和构图。如果敌人失去了回去的地方和补给的通道的话,那就是一种不能取得胜利的状况,本只应有投降一条路的。然而却迟迟不能结束的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而千濑关于自卫队的现存战力的那段报告,就连究竟讲的是敌方还是我方的这一点也不能确定。作品背景中的战争仿佛不光是发生在日本,而是遍布于整个世界的,那么到底是被分为怎样的阵营而战的却是无从得知。说不定只能想成是跟外星人的侵略在作战才能自圆其说,然而故事中却没有如此明言。作为最终兵器的千濑又是在怎样的战术判断,战略指导下以兵器的身份作战的也是完全处于不明的状况。也就是说,这部作品里的战争,其实就是带来破灭的某种不吉祥的灾厄,并非是和某个特定国家或组织或恐怖分子在作战。 其实,这种战争已不再是在20世纪前半为止的那种现在看来与时代脱节的国民国家战争,而更像是当今和平年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如信息时代的战争,环境污染的战争,贫富差距的战争或是自然灾害的战争等的一种与看不见明显敌人的战争。作品中描绘出的这种不存在所谓的构图或目的的灾厄般的战争才恰恰是现在真实战争的最佳写照。 而与将原作中的这种战争的不明晰性原封不动的融入动画的TV版不同,在而后发售的OVA版《最终兵器彼女》里,却将这种不明朗的战争状况和背景清晰地说明了出来。 OVA里有水树这个新角色的登场,她和千濑一样,是作为生物兵器而接受了改造手术。而想要登陆袭击日本的敌方则被称为“联合军”,也就是日本国外的军队。而隶属于自卫队的水树和千濑则是在跟这些外国的敌人在交战。水树原本就是军人,虽然她曾经反对将千濑变成兵器,然而在千濑被改造成兵器以后,她有成了指导鞭挞千濑的前辈。水树在OVA故事最后为了国防而牺牲自己进行了自爆,并将自己的遗志托付给了千濑。与战争的相貌完全不清晰的漫画和TV动画版不同,这里所描绘的战争的构图和目的都十分清晰明了。千濑被改造成兵器是为了日本的国防,而由几个其他国家联合而成的“联合军”发动了对日本的侵略战的整个形势也是很明显的。然而正是因为这样具体才被显现出来的就是,OVA版的《最终兵器彼女》让人感到缺失了原作里的某个重要的地方。那就是那种没有面孔,不知敌人来自何方的“战争”感。这种灾祸般的感觉在OVA里面变得荡然无存。 这种在OVA里被遗失的战争的不清晰感才是《最终兵器彼女》这部刚进入2000年代时公布的作品所具有的和预见了的“世界系”的根本精神的名作的成名之处。4. 世界系的完成=作为颓落的《灼眼的夏娜》
以《最终兵器彼女》开始,2000年代初出现的这一系列“世界系”作品风靡一世,给后续的作品群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可以说这些作品达成了不菲的成绩和成果,然而这些作品想要获得商业上巨大的成功并实现长期的系列化的话,却是存在几个障碍和难点的。
这个难点分别存在于恋爱和战斗的两个侧面里。在恋爱面,纯爱故事一对一的构成本身就已经实现了自我完结,故事本身很难有长期持续性,同时因为“世界系”的作品基本上都属于纯爱的题材,也就导致不能后宫化。而在战斗面,由于战争只是属于次要的后景,所以不能过度去拉长以战斗为主题的故事。就算能够去拉长故事的战争面,由于这种战斗多是向着失利破灭或是世界毁灭的结局而行进的过程,在描绘中又不能带入一种让人愉悦的解消怨恨的顺畅感,胜利的喜悦感或是征服感。将《最终兵器彼女》的故事中的战争拉长了描绘出来也就只能是一种长期的退败的一种破灭过程,不会存在丝毫的胜利凯旋的感觉。这点是与《AIR》中观铃与病魔斗争的不断退却的战斗是相似的。
而克服了这个难点并可说获得了商业上的大成功的作品就得数高桥弥七郎的《灼眼的夏娜》了。就好像《七龙珠》是淘汰战题材的完成(颓落)作品的代表,《出包王女》是后宫题材的完成(颓落)作品的代表一样,《灼眼的夏娜》就是“世界系”作品的完成(颓落)作品的代表。
《灼眼的夏娜》这部作品虽然也是同时具有恋爱和战斗两面的作品,但是却不像《鹡鸰女神》一样单纯将后宫和乱斗题材结合起来的作品。《灼眼的夏娜》作品的创作点子的由来,与其说它是单纯将恋爱和战斗结合了起来,从它各个细微之处看去不如说是来源于接近于“世界系”作品的主题。它跟《最终兵器彼女》或《伊利亚的天空,UFO的夏天》一样,存在一个灾祸般的破灭预感的大的作品基调,无论是在战斗面或是在恋爱故事面都让人能够预料到这种基调预示的将绝对不会是一个和谐完美的结局。在这一点上,《灼眼的夏娜》作为战斗题材来说与JUMP的努力和胜利的基调不同,是一种更倾向于悲剧和破灭的“世界系”源流作品。
《最终兵器彼女》等的“世界系”原型作品无论是在恋爱面又或是在战斗面都注定会以挫折或失败告终,有着一种不易转化为长期的人气系列娱乐作品的构造。而《灼眼的夏娜》的卓越之处,就在于它在与“世界系”实现了共鸣的同时,导入了一个停止世界系的这种转向悲剧或破灭的趋势的瓶塞般的设定。
从恋爱故事的侧面来看,跟《怪物王女》等作品一样的,作为视点人物的男主人公的坂井悠二从故事一开就被设定为了已死的人的这一点甚为重要。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就导入了一种对于主人公的无力化和空白化的设定,而这种设定所能够带来的效果是远不止于笔者在中提到的动画中“我”的存在消失所能带来的能让读者或观众更容易对后宫作品故事进行感情移入的效果的。在动漫中处于具有人气的后宫题材中心的男主人公们,往往为了让读者更容易进行感情移入,或是选取过于年轻的少年的设定(如《魔法老师》等),又或是设定为在与异性交往上极端钝感的人(如《纯情房东俏房客》等)的设定,以此将主人公的作为男性角色的能力无力化。而一开始就是死者的这个坂井悠二的设定,也是与此异曲同工,在本来不应该属于后宫题材而是纯爱题材的“世界系”作品中使得多个女孩子爱上主人公的设定成为了可能。此外,正因为坂井悠二是死者,他在一方面就有了一个没有必要只对一个女性尽忠的免罪符的机能。相对于《最终兵器彼女》等的“世界系”源流作品里主人公的男性有着承受女主人公和“世界”的悲剧的作用,一上来就已是死者的坂井悠二就能够贯彻他以死者的身份,也就是以一种透明的存在守望女主人公和这个“世界”的去向的身份。这样一来,原本给读者带来沉重悲剧的这种“世界系”故事就能够变成让人能较为轻松地享受的娱乐性故事了。
而从战斗面来说,《灼眼的夏娜》里在封绝的空间里不管有着怎样激烈的战斗,夏娜等的火雾战士(Flame Haze)只要使用生命之力就能将战场复原的这个设定也是值得注意的。也就是说战斗结束回到日常生活后,这个基本设定就能将战斗中造成的破坏化为乌有。这样就能在故事中同时满足想要观看激烈战斗的和不想让日常的平静和睦被破坏的看似互相矛盾的愿望。女主人公夏娜也和“世界系”的各作品的女主人公相似,被设定为了作为担负世界存亡的角色存在的同时,在战斗的时候却不会去破坏主要登场人物所处的日常世界,虽然有时间限制的存在,也能并行地实现恋爱故事的发展的设定 通过导入这两个设定,《灼眼的夏娜》虽然有着“世界系”的这个起源背景,也能作为娱乐作品达成了长期连载并最终成为人气系列。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之前的“世界系”作品所未能开启的,《灼眼的夏娜》所开拓的新境地。而这种创新也如实地反映到了作品所达成的出众的商业成就当中。 然而,导入的这些设定在有着实现了商业性成功的值得评价的正面创意的另一面,从“世界系”这个概念的原点的理念来看的时候,不得不说是对其的一种颓落。在恋爱这个小状况和赌上了世界存亡的战斗这个大状况的两面里面临破局的“世界系”苦难故事,在《灼眼的夏娜》里就被改变成了一种处于安全状态下的娱乐性故事。而故事后期,坂井悠二也变得有战斗力的一种对于 “世界系”作品中男主人公无力特征的脱逸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该作是对于世界系作品的一种颓落的存在。5. 作为世界系内破的《妖精的旋律》
下面进入本文的主题,也就是关于冈本伦的《妖精的旋律》。《妖精的旋律》是在集英社的Young Jump杂志上从2002年开始连载到2005年的漫画,单行本一共有12册。2004年实现动画化,并在付费动画频道AT-X在设置了年龄限制的情况下播放了13话(DVD发售后加上番外篇一共有14话),之后该片删节了残虐镜头的版本也在地上波播放。也就是国内被人们各种称为十大动画禁片的原因之一。动画版整体有着很高的素质,然而因为是在原作完结前就播放了的原因,本身的故事并未完结,特别是后半与原作有所乖离。
在额头上带有角的二觭人这个种族有着能释放出被称为Vector的透明触手的特殊能力。这个Vector有着锐利的切断能力,以及能够弹开数马赫的子弹的速度。故事的主要舞台是在神奈川县镰仓市,以这个近郊为中心的小女孩们身上这种二觭人觉醒了,从三岁左右就拥有了Vector的能力,本能性地开始切断残杀自己周围的人。政府设置了研究所将拥有二觭人能力的女孩们捕获并囚禁了起来,并给她秘密地加以实验。而这种二觭人的本源式的存在,原来就在于露西这个外表像是幼女的人,她有着头部的犄角和高强度的Vector,并一直将这种二觭人性质感染传播给其他人。露西是还在幼儿园时就被发现有这种Vector,并有着一段将幼儿园的孩子们全部残杀的过去。之后她虽然喜欢上了少年时代的耕太,然而因为一点嫉妒而生了气在电车里失控,使用Vector将耕太的父亲和妹妹给杀害了。之后露西虽然被研究所所捕获和囚禁,然而8年后脱逃,再度回到了耕太身边。此时的她已经人格分裂,出现了与二觭人截然不同的天真烂漫的妮悠这个第二人格。而耕太则因为家人被杀的冲击,丧失了部分记忆。故事就在有着这种过去的背景之上,从耕太和露西在镰仓海岸的再会开始。
《妖精的旋律》作为有着“世界系”根源的作品,是值得与《灼眼的夏娜》作比较的。女主人公露西的命运跟世界的存亡是相连的,而且中间领域的社会的描写几乎被略过的地方可以看出其是符合“世界系”作品特征的。虽然片中有让人隐约感觉到在研究二觭人的研究所背后的政府的描写存在,然而作为社会组织的描写几乎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黑幕里疑似父亲般的存在的角泽长官在君临。就算在动画里未能描绘出来的原作的后半部分,虽然有露西与这个疑似父亲般存在的角泽长官和他的弟弟的二觭人的对峙的场景,然而仅仅只用了一页的篇幅她就将两人用Vector斩首杀掉了。就在这种跳过一般的叙事故事中应该会有亲子关系的相克和纠葛的故事延展的地方,就能看出作者遵循“世界系”的剔除关于家庭和社会的故事的姿态。
“世界系”同时也像在《最终兵器彼女》或《伊利亚的天空,UFO的夏天》里所能典型见到的一样,将故事的比重极度地放置在恋爱关系上使其成为了故事的根干。在《妖精的旋律》里,没有什么特点的平凡大学生耕太之所以能够成为主角,只是跟他是露西喜欢的人这一点相关的,这里可以说是跟至今的“世界系”作品是完全一致的。同时,本来是属于非人的露西能够和人类进行交流的是因为她有着喜欢耕太的这份心情存在,所以从女主角的角度来看故事的比重也是明显摆在了恋爱的一边。而《妖精的旋律》和“世界系”源流作品不同的是,女主角并不是像《最终兵器彼女》的千濑或是《伊利亚》的伊里野一样为了保护世界而战的战士,而是不断残杀人类的怪物。
因此,《妖精的旋律》就和《灼眼的夏娜》一样,可以被定位为在原本“世界系”作品的根本形态上加以变化了的作品之一。在这个意义上,它就和发表时期接近的《灼眼的夏娜》有一定的共通性。而《妖精的旋律》里的这种恋爱、战斗两方面的对设定的加工在某种意义上是与《灼眼的夏娜》完全相反的。
这种相反性体现在:《妖精的旋律》是将《灼眼的夏娜》设定的对于这两个要素的维护设置成了对于这两个要素的摧毁的构造。对于本来不能共存的和平恋爱享受和赌上了世界存亡的战斗,《灼眼的夏娜》通过火雾战士的生命之力实现了便利的分离,而《妖精的旋律》对此则是直面了“世界系”中战斗会将日常生活和恋爱破坏的必然性。
作为恋爱故事来说,《妖精的旋律》有着典型的后宫作品构成。女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入住到了主人公耕太所住的枫荘里成为房客。而其中成为了女主人公的就当属有着二重人格设定的露西(妮悠)了。
女主人公的露西和耕太看上去两人是相思相爱的。如果按照从来的后宫题材的章法的话,容易出现的就是那种两人本来是相思相爱的,却因为好面子而妨碍了两人结合的设定。而实际上,露西(妮悠)则是打心底里喜欢耕太,从这种女主人公的情感指向耕太的地方来看,后宫题材的图式可以说也是完全导入到了《妖精的旋律》里的。片中虽然也可以从各个地方看出耕太其实并不讨厌露西(妮悠),然而这里却存在他不能爱上露西的难以跨越的沟壑。也就是将耕太的父亲和妹妹残杀的就是露西本人。耕太又怎么能够喜欢得上他的杀亲仇人呢?
耕太因为亲人被杀的冲击而失去了部分记忆,而有着双重人格的露西平时也是以妮悠这个失忆了的形式存在。只有在这种设定之下,耕太才能够和再会了的妮悠(露西)交往。然而,故事后半渐渐恢复记忆后,耕太将不得不面对露西是自己的杀亲仇人的残酷现实。
有着和这种矛盾性相似的角色就得数《叛逆的鲁鲁修》中的夏莉了。夏莉的军人父亲在与Zero(真实身份是鲁鲁修)战斗的时候失去了性命,因此夏莉就得接受自己所爱的鲁鲁修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杀父仇人的事实。她虽被鲁鲁修的Geass所控制一时失去了记忆,不过在Geass被解除后,她就开始直面这个真相。虽然在《叛逆的鲁鲁修》中知道真相的夏莉仍然选择了去爱这样的鲁鲁修,《妖精的旋律》的耕太却没能向这样的露西迈出自己爱的脚步。而在另一面,露西有着超越性破坏力的二觭人属性,一旦暴走很可能会毁灭全人类。虽然露西在保持妮悠的状态时是没有记忆,和平而无害的存在,一旦成为了露西以后,她就只会听耕太的话。这里,呈现给耕太的就是他该如何面对露西的这个沉重而矛盾的课题了。
相对于《夏娜》里的悠二作为死者和恋爱伙伴的被无力化了的免责的存在,《妖精的旋律》中有着高度战斗能力的女主人公就得去背负过去自己杀死了男主人公的家人的沉重十字架。而从“世界系”的原型的构造来看,相对于向着安定化的方向的设定的前者,后者里女主人公的杀伤能力也曾向主人公的家人发动过的惨痛过去就成了根本性地阻碍和破坏读者或观众对于女主人公的感情移入和恋爱成就愿望的存在。只不过,这部作品里对于耕太和露西的这种沉重设定,原本就应该是“世界系”作品里不可轻易忽视的一组矛盾。就算在别的“世界系”里,既然女主人公有着高度的战斗能力,那么在发动能力的时候,导致亲人或恋人丧生的人应该有很多。如果女主人公喜欢的男主人公的家人成为了这种牺牲的话,男主人公还会去喜欢这样的女主人公么?这种沉痛的矛盾性本来应该作为“世界系”的设定的一部分而被讨论的,却往往被忽视。《妖精的旋律》可以说是直接面对了这样的矛盾的少有作品之一。
就算作为战斗题材来说,相对于《灼眼的夏娜》中设定为战斗不会威胁日常生活而被隔离了开来,《妖精的旋律》中的战斗则是被描绘成了可以威胁和侵入到日常生活中的破坏性的存在。相对于同样从“世界系”出发的《夏娜》设定成了向着满足主人公愿望发展的安定性,《妖精的旋律》里则是尝试了将恋爱、战斗两方面进行内破的批评性作品。通过这种批评性,可以说《妖精的旋律》成功地让初期“世界系”作品所含有的灾祸性能量再度回归了。6. 关于《妖精的旋律》的故事结局
双重人格露西的另一个人格的妮悠是一个不能言语,没有记忆,退化到幼儿性的存在。天真烂漫的妮悠就以这样的存在被耕太和由香所宠爱的,然而从根本上来说她并非是与露西完全不同的存在。耕太的记忆丧失,以及退化到幼儿的妮悠的存在,其实说起来就是让耕太和露西两人暂时不去面对严酷现实的缓冲剂,让破裂的对峙场面延后的道具。但是这种延后不是永恒的,耕太还是会取回记忆,妮悠也会获得成长,变得能够说话,并最终与露西的人格统合。
最后漫画版第12卷里恢复了记忆的耕太在与露西对峙的时候说道:“自己杀人的是本能,所以没法子只好放弃么?人类也会有本能,不过大家难道不是都在一边抑制这种本能一边普通地活着么?”耕太在这里接受露西的Vector能力是本能,并说道其实人们都是有破坏的本能的,然而大家都在压制这种本能地活着。并质问露西“你难道不只是简单地服从本能而活着么?”接着耕太要求露西保证不再使用Vector的能力,这里耕太是将露西当作人类,并唤起她的良知,希望让她能够回到人类的世界。而喜欢耕太的露西则答道“我向你保证”。这里一时让人感觉露西能够回到人类的世界结束杀戮,而事实上之后破灭般的结局宣告了露西是无法被救赎的。
作品中所看到的露西的Vector虽然是可以受下意识控制的东西,然而也会因为一点感情的爆发而出现,像是本能性的能力。将这个Vector等价于人类的欲望和本能,要求她“向我保证别使用了”的耕太可以说是未能完全理解露西所处的状况。将具有Vector能力的露西安置在身边就好似在不知什么时候会爆发的火药库上居住一样是危险至极的。
日本法律虽然规定“不予处罚精神不正常的人”,在这个规定下露西的残杀耕太家人的罪状究竟是有罪的还是无罪的呢?如果是本能的爆发,认为精神不正常的露西没有责任能力的话,刑法上就是无罪的。然而Vector的杀戮能力的危险性让社会不得不将其封锁。由于一般意义上的监狱会被这种Vector所破坏,所以才会需要像是作品中出现的角泽研究所的重重束缚来控制,或是只有为了消灭Vector而将有这个能力的露西抹杀。而如果认为露西的杀戮行为是有意识性的行为,有作为人类的责任能力的话,杀死耕太家人的露西就是因为杀人罪而有罪。并且露西还杀死了无数的其他人,对她的死刑就在所难免了。
就好像酒精中毒者保证“不再喝酒”了却往往无法遵守约定一般,稍微的无意识的作为而导致用Vector杀戮破坏的露西就算“保证不再使用Vector”了,这种保证也不会是丝毫可以信用的存在。不论怎样,露西重返人类社会的可能性虽然是不存在的,耕太对这个事实却毫无察觉,或者察觉了却装作没有察觉,来说服露西。
故事展开里露西出现了“DNA”这个第三人格,并且是这个“DNA”在命令这些破坏和杀戮。不过,和妮悠一样,“DNA”也只不过是被强调为露西的一面,其行为本身并不会因此被分离开来。如果露西的人格能够和和平温顺的妮悠统合的话,她说不定还有可能能进入人类社会,然而这种恰恰好的剧情安排不会存在于这个故事里。
故事最后,无论是在动画或是在原作漫画里,都设置了一定程度的救赎。动画版里走出枫荘的露西在不断战斗之中失去了犄角,与之同时也失去了记忆。枫荘的门铃响起,耕太应声出来一看门外有一个人影——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这个人影虽然有可能是露西,然而又不能断定。也就是说故事在显示出露西可能又回到了枫荘的时候结束了。
而在原著漫画里,则是一个露西(妮悠)被溶解而死的略微让人恶心的展开,故事以轮回重生了的双胞胎少女和耕太再会的地方落下帷幕,而这个双胞胎则被预示为露西的重生。虽然这种设定略有点牵强,但是总体来说还算是带来了一定的救赎和催化剂的完结方法。
只看这结局的话,虽然带来救赎的方式略有牵强,但是整体《妖精的旋律》这部作品还是将直接选取了“世界系”带来的悲剧和破灭的归结为描写对象,不去安易地弥缝要素和情节,而是直面地描绘了这种堕落了的世界系中恋爱和战斗的破灭感,这大概也是该作品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人气不减,事隔10年仍然能够于2012年年末推出BD-Box的秘密所在。感谢阅读,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去原答题链接赞同支持本文第一节知乎答题链接:郭文放日日本东京下一篇 249分享收藏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逾50万字的動画考察尝试从不同的视角有机地分析动画。欢迎留言探讨,互相学习,或者将感想写在: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纸质版书籍《日本当代动画表象与解读》: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220z..0.RymNG8&id=
专栏已于开启赞赏,您的赞赏将直接帮助丰富和提升本栏对动画的考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杯国家队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