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中贸投表行什么时候开业?地址是多少?我这边有几个关于手表的问题要问啊?

一段城外古街区 半部靖安人文史-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一段城外古街区 半部靖安人文史
来源:QQ快报 &责任编辑:小易 &
一段城外古街区 半部靖安人文史作者/欧阳娟明正德六年八月以前,靖安县是没有城墙的。那时百姓随意通行,没有城内城外之分。这个小小的“千家县”,就像坦露在青山绿水间的一颗明珠,安之若素一览无疑地向世人展现着它的精巧与宁静。然而永恒的安宁是不可能存在的,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它也曾承受过历史车轮的辗压,遭受过战乱残酷的屠戮。一个毫无遮拦的城市,就像一个不穿盔甲的士兵,纵使手中持有利刃,战斗力终究还是要打点折扣的。何况靖安这个小城,不可能拥有尖端的武器,它更像一个半大的孩子,具备一定的自卫能力,却还不足以与强敌抗衡。在有史料记载的几次战争中,靖安是付出了代价的。好在它拥有一定的地形优势,在肆虐的血雨腥风中一次次挺了过来。明正德六年八月,它终于发现,再这么门户大开的贴身肉博,不仅要承受失败,同时也是落后和愚昧的。事起明正德五年,靖安、高安、奉新一带大旱,粮食欠收,加上官僚豪绅兼并土地、隐瞒田亩和丁口,把田粮赋税和徭役都转嫁到农民身上,导致自耕农纷纷破产。一时靖安民间哀鸿遍野、饿殍遍地。当地一名武艺高强、为人正直,爱打抱不平的练家子,名胡雪二者,素日常有侠行义举,广得民心。此时,难以生存的山民正需要一个强大的引领者为他们寻找一条生路。胡雪二顺应民心,振臂一呼,应者云集。除靖安胡雪二以外,高安的陈福一、罗长一,也聚众起事。江西境内另有多处农民义军蜂起。可以说,对抗官府,劫富济贫已呈锐不可挡之势。胡雪二联合陈福一、罗长一扎寨于高安华林,初时只有几百人,很快发展到万人以上。农民义军先后攻下瑞州(今高安)、奉新、建昌(今永修)等地,开仓济贫,破狱释囚,向富绅索款,成为广大贫民的救星。正德六年,义军立奉新越王岭,靖安玛瑙崖为分寨,胡雪二为玛瑙崖寨主。玛瑙崖距靖安县城仅二十余里,胡雪二在此屯兵千余人,与城内官兵形成对抗之势。义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不仅铲富济贫,还彰显善行。靖安西头北庄有陈氏宗族,累世好善乐施,常散衣御寒,出谷济饥,兼兴办义学,修桥铺路,从不吝惜资财。胡雪二特书布旗一面插于陈祠门首,上书“积善人家不准丝毫妄动”。义军路过北庄,见此布旗,果然对陈氏丝毫未犯。既顺应民心,又纪律严明,在胡雪二的带领下,义军展现出非凡的战斗力,从玛瑙崖一路攻进靖安县城。想不到一支临时组合起来的农民军,居然攻占了县城,官府大为震惊,为防御义军再次进攻,于同年八月下令修筑靖安县城城垣。由于战事紧急,城垣修筑进展迅速,仅用了一个月时间,靖安县的百姓便看着一道高大坚固的土垣将县城圈了起来,由此开始,靖安被分成了城里和城外。靖安城穿上了“铠甲”,果然极大地增强了战斗力,胡雪二的义军从此再也未能突破城门。仅从此次战事来看,城垣保护了腐败的官兵,似乎具有不义的象征意味,但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城墙的存在,还是更多地保护了城内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积极意义。土城无言,无所谓善恶,只看那个能够主宰它的人彰显的是善行还是恶行,它只是默默地盘踞在那里,任历史的翻云覆雨在身上打下烙印。明嘉靖四十四年,官府下令铲除土垣改为砖墙,定位东、南、西、北四门,靖安县城变得与大多数城市一样,围在四面的高墙里,从东、南、西、北四面通往效区。那时的西门外郊区,还是一片沃野,土肥田厚,乡民多以种植水稻、桑麻为业。乾隆二十七年,旧城墙拆除,重修更为高大牢固的新城墙,仍是东、南、西、北四个门。西门定名为德胜门。但是老百姓还是习惯将之称为“西门”。随着城市的繁荣,西门外聚集的住户越来越多,以土坯、木板、杉皮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棚户式住房环境得以改善,出现了一些具有规划的房屋建筑。人流量的增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小商贩们逐步聚集在西城门外售卖货物。乾隆二十年,官府在四个城门外都铺设了青石板路。西门外的石板路从西城门口一直铺到邬家井,长约400米。这400米的青石板路,对西城门外的商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开始自觉地以青石路为中心,在两旁兴建木板吊楼式结构的店铺。道光廿二年,城墙再度重修,德胜门改为厚生门。厚生门的叫法官方一直沿袭到解放,但靖安百姓大多只知西门不知厚生门,这便是民间文化的深远影响。西门外的青石路两旁,经过八十年的发展,吊楼式店铺已经栉次鳞比。店铺越多,聚集的人群也越多;人群的聚集,又进一步促进了更多店铺的建设。青石路的两旁,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商业街。这便是西门外古街。座落在西门外古街上的邬家井,可谓是这条商业街道成长历程的见证者。根据靖安县志明朝万历年间版本记载,早年,有一户姓邬的人家在此经商,主营客栈,为方便附近居民及来往客商饮水、洗涮之便,遂于此地开凿这口水井。随着时代的发展,邬家井渐渐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成为三条交通要道的中心点:向东是西门外商业街,从井口一直延伸到县城门口,连接城中闹市。这条商业街上一天到晚人潮如涌;向南是一条经大桥通往奉新的人行古道;向北通往可现藿胫性┲裆降酱镄匏墓冁涞馈在靖安,凡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城西的邬家井,只是因方言发音常讹误为古家井。所以到靖安城里向老百姓打听邬家井时,对方若是不知道的话,那就改口询问古家井,老人们一定会热心地告诉你关于它的许多故事。这口从明代就著名的邬家井在人们心目中为什么处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呢?其原因不外乎有二个因素:一是方便了过往行人和旅游客商的止渴、涮洗。在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的农业社会,饮水、洗涮问题是百姓最关心的大问题;二是凡从西门进城的人必从古井旁经过,长此以往在人们心目中自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历经过灾荒与战乱,如今的西门外古街仍相对保存完好。据当地老人回忆,他十六、七岁时,整个古街还是原来的青石板路,排水系统良好,雨天走在上面不会湿鞋。站在西门外古街入口处,左边是赵公殿,右边是叶家塘。赵公殿供的是财神赵公明,显示了这条街道的浓厚商业特色。进入古街前行百余米便是舒氏先祠。据道光版《靖安县志》载:“礼贤坊在县西大街中,宋淳熙八年为进士舒邦佐立,今为舒氏祠”,也就是说,在宋朝淳熙年间,舒邦佐中了进士以后,官府或家族为他立下“礼贤坊”加以旌表,后来舒姓后人以礼贤坊为基础建起了舒家大祠,即为舒氏先祠。舒氏先祠具体修建时间和背景已无文字可考,据89岁老人舒敏贵陈述,舒家大祠应是道光初年所建。那时舒梦兰寓居清朝怡亲贤王载垣府中,怡亲贤王载垣之子在舒梦兰门下受业。舒梦兰虽属一介布衣,一生未获取功名,但深受皇家敬重,有“天子门生,门生天子”之褒誉。据说舒氏先祠的建筑费就是皇上下旨动用库银下拨的。大祠门楣上方正中悬挂的一套金匾上匾书“圣旨”二字,下匾是怡亲贤王载垣亲手书写的“舒氏先祠”。舒梦兰,字香叔,又字白香,晚号天香居士,《白香词谱》编撰者。《白香词谱》编选的主要是自唐代李白至清初黄元隽59家著名词人各种词牌的代表作共100首,大都是较为通用的小令、中调、长调。为便于初学者阅读,每调还详细列注平仄韵读。词谱兼收并蓄,不主一家,既收婉约,也收豪放,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选本,也是一本较佳的词学入门读物。《白香词谱》编于万树《词律》和《钦定词谱》之后,但因其简便易学,示范性强,成为当时颇为流行的普及性词谱,至今仍风行全国。《白香词谱》为填词者的典范,当时就被收入《四部丛刊》。1962年1月,陈毅在《荣宝斋画谱题词》中写道:"近代作画的不读《芥子园画谱》是例外,好像作诗词的不读《唐诗三百首》和《白香词谱》是例外一样。"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师手册》,把《白香词谱》列为中学语文教师必读的古籍和工具书之一。舒梦兰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生于靖安县城西门外“世大夫第”。据舒氏后裔传言,小梦兰出生之时正值兰香弥室,其母梦大士予兰而生,故名梦兰。兰花一般于二月份盛放,由此推断梦兰很可能生于二月。梦兰祖父舒亮衮曾任四川威远知县,父亲舒采愿曾先后任甘肃渠宁司和新疆呼图壁巡检之职,其自幼就随父到西部边塞。年岁稍长,梦兰心胸开阔,志向远大,深得其父钟爱。因塞外缺少良师,适值北平一进士宋耀寰因事被贬,就聘其为师。宋先生见舒梦兰聪慧超人,便着力培养。小梦兰读书也很用功,对先生讲授的经传,亦能举一反三。每次作文,小梦兰皆能千言立就,不落俗套。他尤嗜好《庄子》、《离骚》和《史记》,对典籍、诗词和其他文体著作无不深入钻研,探其工妙。因长于边塞,梦兰自小勤习骑射,十岁就能骑马狩猎。在日后回忆边塞生活的诗词中,他曾经写到:“十岁能骑马,同人猎玉关。白鹰双翅雪,苍鹿几重山。日暮悲笳急,沙朋断镞殷。单于森万幕,曾此射生还。”舒梦兰文才武略,人中龙凤,仕途发展却极不顺利。自19岁参加乡试起,他是屡试屡败,大考十余场,从未得中。26岁于南京应试落第后,梦兰归过秣陵(今南京南面),住在驿馆。一晚,秋风瑟瑟,吹响馆舍檐铃,一似金戈铁马之声。舒梦兰感慨万端,挥笔题作《铁马辞乐府七解》,一时人们争相传诵。舒梦兰作诗之声渐著。30余岁时,梦兰父母双亡,本无意再追求功名,然而有个作部郎的姻友惋惜他的才华,屡次来信要他上京应试。他拖延到35岁时才动身,待得到京,春考时间早过。不久,乾隆皇帝的叔父怡贤亲王载垣得闻其名,礼聘梦兰为上客,并要世子霞轩与他结为兄弟,另辟精舍,同窗研读。《白香词谱》大约就在此间编撰完成。舒梦兰36岁时的这年秋天在京城再次应试。首场考试将《周有八士》一文呈上,考官们阅后加墨圈遍,定为佳作。然而,这场考试却没有终场,相传为有人作弊,故而第二、第三场考试取消。也许,这便是他的命运,纵有满腹才华,而上天早已注定他与官场无缘。梦兰科场不就,除了时运不济之外,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他作文章“不主故常”,别出心裁,“善言其志”。这与封建科举制度的要求是不相容的。科举考试选拔的是便于统治与管理的对象,易于驯服的工具,而不是抒发自我主张的人才。说白了,统治阶段需要的才华,只是他们早已框定在笼子以内的才华,如果才华溢出了笼子之外,则是他们排斥的对象。他们设定的最高才华,是别出新意的鹦鹉学舌,如果这只鹦鹉竟要像人类一样真正地思考起来,是令他们极其恐惧的。此次落第,舒梦兰入世之心益灰。有人劝他“纳资为郎”,以梦兰人品之高标,自然坚决辞谢。恩师宋耀寰为他预言:“他日成就,亦非科名利禄所能缚。”可以看出,恩师对梦兰是极其了解的,眼光也是极其高远的。数百年后的今天,多少风光一时的文官、武将都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舒梦兰和他的《白香词谱》却还在被世人不断地讲述,不停地捧读,不住地研究。后人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应证了宋耀寰的预言,并将把这个预言的应证继续延伸下去,也许还有一个百年,甚或还有一个千年。这,大概是梦兰所不曾想到的。舒梦兰自念平生之志凋零,返回故土洒扫旧居,戢影白香馆,闭门读书,穷究理学,为子侄们解诗说文。他效仿陶渊明,过着悠然恬淡的生活,题诗抒怀,饱餐秀色。舒梦兰每年都裹粮出游。曾住庐山天池寺百日,写《游山日记》12卷;过都昌游古南寺,著《古南余话》5卷;访婺源,见青山碧水,撰《婺令余稿》一卷;泛舟西湖,写下不少诗文。其他如《湘舟漫录》、《骖鸾集》、《香词百选》等集子,收录的都是他频年游历湖南、桂林等地所写下的散文和诗词。他还将寻祖、悼亲、哀儿的诗文辑录为《秋心集》。舒梦兰生前写下了诗词、散文共11集,乾隆六十年(1795年),合编成《天香全集》。舒梦兰诗词兼具婉约派的清雅,豪放派的气势,刻画景物工致,在江西、浙江一带颇有名望。于白香馆所做《东湖柳枝词》一首,传诵一时:“苏乡堤上白鹇飞,百花洲畔游人归。青草绿波春滟滟,满湖烟雨鲫鱼肥。湖上人家半竹篱,旗亭新谱饯春词。花花草草各欢喜,只有垂杨怅别离。白马祠前一雁过,鲤鱼风细满湖波。萧萧杨柳中秋夜,高士桥边月最多。镜裹湖光浸画楼,柳娘腰细不胜秋。徐亭三面都临水,几树栖鸦一钓舟。”这首诗既叙事,又写景,把南昌东湖四季的景色勾画得令人神往。有画士按诗中所述风光绘成“东湖四季图”,市民争相购买。舒梦兰风致清新、明丽工稳、音韵流利的诗风,在当地风靡一时。梦兰诗文不仅文笔工妙,而且意境高远。当时长州王铁夫,芑孙见之,称赞“杰然有识时之言,渺然有天际真人之想”。舒梦兰虽出身官宦之家,然其秉性纯良,个性刚烈,对官僚、地主骄奢的生活方式,贪赃枉法的行为多有不满,其留存的《石路记》一文中有所体现:“有人媚权相,筑沙堤,耗金万镒,又有人与石崇角富,制锦步幛五十里,此二人者,一无耻,一暴殄作孽。”对为富不仁者,他充满愤懑;对捐资济民者,却青眼有加。舒敬修太翁曾纳资修路,舒梦兰为之作记,赞颂之极。舒梦兰崇尚“志养”,反对“禄养”。他写过一首示儿诗,诗云:“行事总求无愧作,待人都要有恩情。身安孰似心安乐,禄养何如志养清。”诗中所说的志养就是看重节操,淡泊名利。正如朋友们赞誉他的那样“与物无竞,与世无争,风流自足。”60岁以后,舒梦兰本想销声匿迹,然而当时南昌贤士大夫都以与其结识为幸,欲静不得静,反而是户外车辙常满。南昌县令黎襄勤,每悬一榻待之。传说荆州将军舒双峰也弯道洪都,招他同赴浙江。不幸的是舒将军于豫章身患疟疾,舒梦兰亲手送药照料,直至处理丧事,无不疲于奔命。道光辛卯十一年,舒梦兰的大哥舒庆云(曾任金衢严三州道台)去世,家道从此中落。舒梦兰有三个儿子,家境本不宽裕,加上他乐善好施,接济贫穷,以致到后来愈老愈贫。不过老年舒梦兰穷也穷得自得其乐,常常开怀畅饮,醉卧花荫。清道光十五年(1835),这位名满华夏的才子,走完了他七十七年的一生,留下美文、美名为后世传诵。而西门外古街上耸立的舒氏先祠,则是百姓心中一块记录着舒梦兰高尚情操、绝世才华的无字丰碑。也许是出于对才华的珍视,也许是出于对舒梦兰老年落魄的同情,不知从何时起,关于舒氏先祠,西门外古街上开始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道光四年(1824年)春夏之交,怡贤亲王巡视江南。船到南昌城外的抚河之上,滕王阁旧址的码头上黑压压地跪满了江西的大小官员,可怡贤亲王就是不下船。江西巡抚府叩问其故,船上传下话来,王爷要见到一个叫舒梦兰的人才下船。抚台忙问属下谁认识这个人,众官都摇头不语。抚台下令:“还不赶紧派人去找!”众官忙派衙役四处寻找。诺大的南昌城,谁是舒梦兰呢?有一个衙役在章江门外碰到一个挑水的人。挑水人说:“这里倒是有一个人叫舒梦兰,就住在前面平房里。”衙役前去一看,门上被铁将军把守。人到哪里去了呢?挑水人说:“可能摆写字摊去了。”两人沿着沿河路走去,果然看见一个六十多岁读书模样的人在路边摆写字摊。衙役一问姓名,便是姓舒名梦兰,字白香。又问祖籍,答日“江两靖安人也”。再问“你可曾认识京城的怡贤亲王?”舒梦兰道:“不但认识,还有深交。你看,这就是他给在下的亲笔信函。”说着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一封信来。衙役一看,是怡贤亲王为感谢他和世子霞轩伴读使之学业日进之恩,要各地官吏以礼相待。上书“凡梦兰先生所到之处,饮食起居一律从优。”字样。衙役说:“你竟然与王爷素有交情,现在王爷船到岸边,你为何还在此摆摊?”舒梦兰答:“老朽身无功名,不能和众位大人一道去接亲王。他老人家要是还记得我,届时定会来召见的。”衙役说:“我的大伯爷,王爷不见到你不下船哪!你在王爷眼里,比谁都大,比谁都亲。现在,快快随我……不,不,快快随抚台大人上船去拜见王爷吧。”衙役把舒梦兰带到江西巡抚跟前时,不仅抚台大人,连众多官员都不禁愕然。就这么一个穷布衣,竟然和显赫的怡贤亲王交情甚笃?当抚台把舒梦兰带到船上,一前一后跪下叩见亲王时,王爷连忙从太师椅上起身,扶起跪在后面的人。王爷对江西巡抚说:“你可曾认识梦兰先生?他是你们江西的一位奇才呀!”巡抚面有愧色地低下了头。亲王说:“你不要看他是个穷布衣,可布衣里藏着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巡抚赶快走到舒梦兰面前施礼:“请恕我有眼无珠,不识庐山真面目。”舒梦兰也连忙还礼:“王爷过奖,大人过谦,老朽受之有愧。”怡贤亲王下了船,巡抚和众官迎请他进府。王爷说:“不先进梦兰先生的家,就不进你们的官府。”巡抚和众官不敢违抗王爷的意愿,只好屏声敛息地跟着王爷向舒梦兰家走去。这么多达官贵人来到章江门外的平民住处,惊得老百姓赶快回避。到舒梦兰家要先通过一条狭长的小巷,怡贤亲王握着舒梦兰的手走在最前面,众官跟在后面,塞了整整一条巷。他们到了门前,舒梦兰开锁推门请王爷进去,由于房屋狭小,陈设简陋,巡抚都只能站在门外恭候。王爷在板凳上落座后,不无感慨地说:“先生宁守清贫,难能可贵,为何不出示我的信函谋个做学问的好去处?”舒梦兰答道:“晚生无德无能,于社稷无望,怎敢贪天之功,窃为已有?王爷的好意,晚生心领了,您的信函,专此奉还。”王爷又说:“先生何以为生?”答道:“书联写信,聊以度日。”王爷又说:“先生的辅子之恩,老夫犹未报答,心实不安。”舒梦兰作揖施礼,道:“王爷这话折煞晚生。那年被王爷延请进府,礼为上宾,另辟精舍,与世子霞轩同窗研读。世子学业日进,皆因天性聪颖。晚生编就词谱,又蒙王爷援笔、作序,制版镌印,使之风靡世上。王爷待晚生乃恩重如山,知恩图报者当是晚生也。”王爷说:“我这次借巡视之机,行访友之实。二十余载后又与先生相见,总得有所表示。”舒梦兰想了想,说:“晚生乃靖安舒姓之后,本族在梓里重修大祠,历三代六十余载,祠堂及门楼均已造就,将于今夏告竣,仅缺大门匾额一块。有劳王爷赐字题赠,不知可否?”怡贤亲王说:“先生出自书香门第,乃我儿的良师益友,我书赠‘舒氏先祠’四字,不知可为你等光宗耀祖?”舒梦兰作揖称谢,旋即取出文房四宝,铺纸磨黑。王爷凝神运气,奋力疾书,出此刚劲雄浑的四个大字。舒梦兰捧字回乡,族人喜出望外,请高手制成金匾,悬挂在大祠的头门之上,以激励舒姓子孙发奋读书。故以后靖安有民谣曰:“舒家舒半边,笔杆子有几千。”据资料记载,舒氏先祠的头门面街而立,是一座斗拱榫楼庑殿式建筑,异常雄伟壮观,其工艺水平、科技含量都很高。舒氏先祠对面是友谊堂,又名陈氏小祠,是陈姓家族的小祠堂,常用来做公共活动。古时当地达官贵人,文人贤士常于此集会。具体建造时间不详。从舒氏先祠出发前行几步,便是“洪吉别墅”。为南昌商人舒洪吉所建,造型独特,保存完好,属近代建筑。再往前去,西门外古街的核心景点木门楼出现在眼前。木门楼又名世大夫第,相传舒梦兰就出生在这里。这是一栋3重直进木质的门楼,大门上方的匾额为“世大夫第”,这个门第出了3个大夫,他们分别是:奉直大夫禀贡生舒青,奉直大夫拣选知县舒亮宪,中宪大夫四川威远知县舒亮衮。木门楼为清初建筑,砖木结构,封焰山字墙,招梁式木构。面阔5间,宽22米,旁附厢房,纵深3进,长50米。大门为牌楼式,木华烘托高檐,歇山顶。因在门楣上端又造有一精致雕刻的假楼,故名“木门楼”。一进侧壁有砖雕花卉动物,木构上俱饰雕琢。木门楼具体建造年代已无可考,据舒氏后人推测,大约在雍、乾年间。木门楼大门斜对着一幢规模庞大的建筑,名为狮子门,又称雅园。据68岁的涂太平老人讲述,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在靖安铁山潭(今绣谷峰)迷路遇险,被一打柴的涂姓男子解救引其下山。乾隆感其恩典,欲将涂姓男子封官赐爵。涂姓男子坚持不受。乾隆念其志诚,遂下旨豫章府下拨库银建造雅园以表其功。其屋结构当时是九栋直进,前门对南潦河,后门斜对木门楼,后因忌讳皇家九重金阙之嫌,恐获罪,就连夜拆去中间两栋改作花厅,只剩下七重。从雅园出来,脚下踩着的还是青石板路,有心的游人会发现,那些青条石都与周围的土壤融为了一体,似乎不是人工搬来铺设在这里,而是天然生长于此似的。没有漫长岁月的浸润,一石一土之间的融合,不能达到如此和谐的效果。看着一幢幢古色古香的建筑,听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古老故事,踩着一块块起初铺设于效野而后置身于闹市最后归于清静的古老街区中的青石板,畅想着古时一位位才子、佳人缓缓穿行此间的情景……这一切,令人不得不有所触动。细心的人会发现,整个古街区,还有乾隆二十年时遗留下来的青条石一百八十块。一百八十块青石穿越两百六十多年的光阴,见证了多少爱恨情仇,听过了多少欢笑和痛哭?如今它们就在你的脚下,一步步引领着你,向历史的纵深处走去,也向自我的灵魂深处走去。走到街口处,有一座涂家女眷的贞洁牌坊。牌坊底座气派的大石头上,凿刻着四边围框的菊花图案。有人猜测菊花外饰以围框,寓意花香不可出墙,是为守洁之意。牌坊附近的老房子上,不少砖块刻有“涂”字,说明当年烧制这些墙砖的窑匠姓涂。以涂家女眷牌坊为界,西门外古街分为舒家段与涂家段两部分,住在舒家段的大多为舒姓后人,涂家段大多为涂姓后人。再往前去便是名满靖安城的邬家井了。邬家井过去是怡儿院。舒恭受故居太史第距离这些集中的古建筑群相对较远,位于县城西青湖巷系马桩后,因舒恭受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而得名。太史第为一座五重直进两层砖木结构,面宽49米,进升62米,占地3038平方米,为设计不完全对称的古宅。门额青石匾刻“太史第”。进木门,过一口用条铺砌的大天井,便是二门口。门额上花雕古色古香,原有赠匾镌“祖德弥彰”四字。两旁再隔两个天井,分别是屏风隔着的轿子间和冲茶间。前幢分天井、前厅,两侧是过口房和厢房,四间正房一字排开,凡窗楹均雕鸟兽虫图案。前厅又称“静观堂”。由于舒恭受与叔叔舒懋修同榜登科,且舒懋官与舒恭受同为进士,相传道光帝曾赠其一匾:“叔登科,侄登科,叔侄同登科;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舒恭受为舒懋官次子,也就是说舒懋官也是进士。此匾原挂于“静观堂”,后遗失。后厅与前厅设计相似,设神瓮供先祖灵位。进脚门,便是砻米房、水井、柴房、厨房。太史第内仍有舒氏后人居住。舒恭受,字再萸,号量庵,生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十一月初五日,是鸦片战争时在浙东组织民众抗击英军的一位爱国志士。舒恭受的父亲舒懋官,曾任广东新安县知县、佛冈厅同知,为官清正。舒恭受在父亲的教育熏陶下,幼时勤奋好学,敦品励行,长大后胸怀大志,常以报国安民为念。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舒恭受得中举人,二十五年为进士。道光二年(1822年),补应殿试,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即候补之翰林官),留馆继续肄习学业,次年散馆。道光三年,选调浙江衢州府西安知县,任满调署嘉善县。道光十八年七月调任鄞县知县,次年赴京考绩,因政绩卓著由吏部保举,受到道光帝接见。由于鄞县系宁波府驻地,海防前线,道光帝又命他于同年十二月回任。舒恭受回任鄞县知县时,适逢中英鸦片战争爆发。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初四,英舰26艘驰进舟山洋面,次日定海失守。鄞县与定海县仅一水相隔,危在且夕。知县舒恭受团练乡勇,募渔船数百艘,分布隘口,组织渔民准备和入侵之敌决战。由于英军探得鄞县防守严密,不敢擅自进犯,双方相持半年多。后因定海乡民包祖才设计诱捕到英陆军上尉军官安突德,英方要求释回,中方则以英军撤出定海为交换条件,迫使英军于1l月6日撤走一半,才解除对鄞县的威胁。舒恭受因守土御敌有功,被保升为石浦同知。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元月,英军全部撤出定海,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和处州镇总兵郑国鸿,率兵4800名重建定海防务。这时,清廷少有的主战派裕谦来到浙江主持军务。他奏请朝廷,升定海县为直隶厅,同时从石浦调来舒恭受主持政事,协助防守。当时定海初复,百端待理,舒恭受组织民众在废墟上修筑城堡,清理洋面,重建家园。9月26日,英舰29艘进犯定海,葛云飞等3总兵带领全体官兵死守疆土,与入侵的英军激战6昼夜,终因力竭而身亡,壮烈殉国。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舒恭受竭尽全力支援守军。时值连日大雨,官兵们日夜立于泥淖之中,还时有厮杀,无法为炊。他带领官员衙役把斋馍食饵及时送到阵地。后因浙江提督余步云贪生怕死,坐在镇海不援救,以致于10月1日定海再度陷落。葛云飞等3总兵壮烈殉国后,舒恭受登城指挥固守。这时英军四面合围,进逼城下,他愤然坠城全节,所幸未死。被人救活后,他转念一想:“既然被人救治,就留下这有用之躯,再为国效力,将功补过,有何不可?”然而,清廷不问功过是非,以定海失守为由,要将他和林则徐、邓廷桢一道谪贬伊犁。后经某大臣力谏,才免遭放逐,令其留在宁波随营效力。10月4日,浙东黑水党首领徐保、张水火、钱大才等在定海寻得殉难总兵葛云飞、郑国鸿忠骸,冒险渡海护送至宁波府。10日,鄞县前哨镇海县陷落。13日,英舰4艘驶至宁波城外三江口灵桥下,“城内文武官出西南两门,一时俱遁”,700名英军不战而得该城。1842年3月,清廷派到浙江办理军务的奕经到达鄞县北面的慈溪,图谋收复定海、镇海、宁波三城。同时奉旨录用舒恭受。舒恭受对奕经说:“黑水党是卑职在鄞县团练乡勇时,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武装抗夷(英)组织。他们能把两位总兵的忠骸送回,可见足智多谋,请大帅令其党徒,分伏在宁波城内外,待英军出,狙击之。”于是,奕经下令:“斩黑鬼(印度附庸兵)一首级,赏银100两;斩白鬼(英军)一首级,赏银200两;生擒者加倍。”舒恭受下海向黑水党人传达,黑水党众说:“赏银何足贵,耻唇孰可忍?”徐保精挑善于技击的党徒60余人,分作4队,潜隐在宁波城郊,自备农具与短剑,日则参杂田间耕种,察看英军营垒岗哨,夜则集队驰袭,毁岗杀哨。余者仍操八浆船,游弋于甬江水面,进退出没,偷袭英舰,断其给养。两个月内,黑水党在陆上水中擒斩英军数百人。他们暗伏在城外墙边,手执长藤做成的环,闻城上英巡逻者过,故意怪声惊叫,引其倚墚俯视,速掷藤环套住其颈,拉下城垛,再用布帕塞住嘴。后面的军士误认为前者失足,叫来同伙引颈下视,又尽被藤环套住而坠城。被黑水党人打得晕头转向的侵略军,其头目夜不敢外出,并经常调换卧室,唯恐有人升屋揭瓦割头而去。次年4月,侵略军终于滚出了宁波,隔两日,又撤出了镇海。英军撤退后,舒恭受负责督办监造炮船事务,为巩固祖国海防不遗余力。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月初一日,这位有勇有谋的英雄人物,终于浙江公寓,享年61岁。归葬靖安县新兴都(今高湖)中港金星垴。
本文相关:
- Copyright & 2018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贸大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