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普通的蜻蜓fm收音机机听sstv信号,下载空间站回传图片可以吗?需要操作证吗?

远距离调频广播电台(FM DX)收听常见问题 - I Love Radio
当前位置: >
> 查看文章
(1)什么是FM DX?
“FM DX”是无线电术语,代表“远距离接收FM电台信号”。
(2)”DX”代表什么意思?
“DX”是业余电台关于”distance”这个词的简略语。业余电台经常使用简略语来使得用莫尔斯电码拍发时能快一些。当然这种简略语也能超越语言的不同,在不同的语言中它们有相同的含义。许多业余电台的简略语也在普通的无线电爱好中能得到应用,以至成为某种标准。其它常见的简略语有 QRM (有干扰), QSL (通讯/收听证明), QTH (地址), 和 QRP (减小功率). 两个业余电台爱好者之间的对话经常听起来象alphabet soup!
(3)TV DX是怎么发生的?
总的来说,FM TV DX在正常的大气层条件发生变化,以至允许远距离接收才发生。在上层大气层中的骚动变化,允许本地信号反射或通过“输送管”达到外地。各种各样的短 波电台是依靠正常的大气层特性来传播到全球各地。一种简单的FM DX的定义可以是“当 FM信号象短波信号一样”。当然象短波信号一样的传播方式只是FM DX的一种方式。太阳黑子活动往往在这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什么是“跳跃skip”?
本来正常的电离层只能反射一定频率以下的信号,最高可以反射的频率称为MUF(Max Usable Frequency)。在MUF以下的信号可以得到电离层的反射,象跳跃一样从发射点到外 地。在太阳黑子高峰年,有时MUF会高过100MHz。这时FM广播电台信号也能得到电离层的反射。还有一种情况发生在局部电离层特变,整体MUF仍然不高,但是局部地区的Es层变异, 也能反射VHF FM信号。另外流星余迹也能造成反射。
(5)是否FM DX就象我接收附近电台的信号一样?
No. 一般来说,FM信号可以在50到80公里的范围内被接收到。这个距离和地形地貌有点关系,在平原地区会很远,甚至超过一百公里。如我在南京接收到的扬中台,距离约在100公里。之所以不认为它是FM DX是因为我每天在它播音的时候都可以接收到它的信号,因此它一定是直接传播过来的,可能是视线传播(因为我在21楼,很高),也可能是特殊的地波传播,但一定不属于DX。1990年有一段时间我在杭州在四楼室内可以较稳定地每天 在适当的时候接收到200公里外上海台的信号,我曾经专门为此请教了上海的前辈BA4CH,因为200公里这个距离我有点拿不准,最后我们还是认为算是DX。果然两个月以后信号就 消失了。但是1998年我在杭州做一个转发站工程的时候,每天任何时候在90米高的楼顶都可以清晰、稳定地接收上海台的信号,那个就不是DX了。
(6)我怎么知道这是一个远距离信号?
这是你曾经听到过的电台吗?如果不是,她在你的区域内吗?如果上面两条有一条不对,也许你收听到了DX电台。通常我们通过电台播报的台号来确认电台,但是中国的调频电台很 不注意经常播报自己的名字,特别是那些县级台,往往我们要等上半个小时,到整点报时的 时候才能听到。还有一种手段是听她的新闻和广告当中出现的地名,如果出现的是一个县或县级市的名字,那么几乎可以确定是XX人民广播电台。如果是地级市就不好办了,一定要真 的听到她报台号才知道。另外中国的调频电台经常转播上级或是中央台的节目,比如“XX省 全省新闻联播”(每次听到这个时候我往往想把机器给砸了),那个时候就不好判断了。
(7)是否需要特殊的设备?
Not always. 用简单的设备也可以收到DX信号。1988年前后我的姨夫是用一架自制的黑 白电视机和拉杆天线在五楼室内接收韩国和日本的电视信号的。当然最好你能有最灵敏的天 线或是加一副高放。有的时候,DX信号太微弱了,只有通过好的设备才能接收到。好的设备 至少要求两项指标:一是灵敏度,最好能在1uV以下;二是选择性,最好能有150KHz。另外 最好能有一套衰减本地信号的陷波器,还有就是立体声解码可以关闭。很多业余电台的设备 并不很合适,倒是汽车收音机往往能找到不错的。数字调谐不是必须的,但是我觉得能有会 帮助你做记录,至少不需要通过电台自己的报告来知道她的确切频率。
(8)那么天线呢?
一般来说,你的天线越高级,就越容易接收到DX信号。一个高级的天线连接在一个普通的收音机上比一个差劲的天线连接在一个高档的收音机上要有效地多。当然室外天线一定是比室外的要好。使用定向天线时,一个旋转器能帮你对准微弱的DX信号,或是减少本地信号的影响。尽管如此,你还是有可能在地下室用普通收音机听到DX信号。
(9)FM DX可预测吗?
只可能做一个大致的关于可能和不可能的预测。总的来说,夏天是FM DX最好的时间。
(10)DX信号会持续多久?
一般来说,信号持续到使它们到你那里的传播条件消失为止。这有可能是几秒钟,也可能是几天。
(11)住在水边会有助于DX吗?住在山上呢?有线电视会干扰FM DX吗?
如果水在你和信号源之间,那么水是有帮助的。水体能反射信号,使得DX成为可能。 山体会阻挡或减弱信号,使得DX困难。当然传播是无所不在的,即使你住在山谷里。屏蔽不好的电视电缆会向空间中发射无线电波,那么就可能干扰FM DX信号。我国无线电管理部门还有有线电视信号泄漏干扰无线通讯的案例。
(12)能收到外国的信号吗?
是的。比如杭州的FM电台经常能收到日本冲绳地方的收听报告。但是国外的调频广播电台的频段不一定和我国的相同,具体可以参看《几个主要国家调频广播标准》。
我爱收音机,关注最新收音机资讯,分享收音机技术和广播频率。我的收音机是德生PL310ET和PL660,欢迎交流讨论。Email: —— zgc261
众说纷纭Comments
小提示:直接粘贴图片到输入框试试
努力发送中...
如使用、转载、修改、复制、发行、出售、发表或以其它方式利用本网站之内容请添加原文链接
Copyright (C) IRADIO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by QQOQ
我的地址:江苏省镇江市江苏大学 QQ:如何用普通手台玩些“不普通”的玩法?有手机就行!
如果说,用普通手台不光能对讲,还能发图片,传文字,而且还不需要用电脑,你相信吗?
APRS就是这样的代表之一!
很多朋友对于使用手台进行其他方式的通联早有耳闻,包括我们之前介绍过的《》中也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能够在UV段上进行的各种通信方法,但是具体怎么玩,很多朋友可能还是没有头绪,我们今天就来说说那些不一样的玩法!
我都能玩些什么呢?
2月13~14日国际空间站继续下传SSTV。145.800MHz,北京时间13日17:25~14日2:00 14日19:25~15日4:30,
频段不分贵贱,你听说过的各种模式,基本上都能够在UV段上实现!最常见的一个有趣的模式是SSTV(慢扫描电视),不管是国际空间站定期下传图片还是应急通信传递情报,这种模式都能够用无线电传递图片。除此之外,还有能够传递文本信息的RTTY和PSK31,以及更多的不同模式供你选择!
离开电脑一样能玩!
之前的文章中介绍的软件多半是电脑上的软件,对于使用手台的朋友来说比较不友好。现在大家都有智能手机,利用智能手机作为数据模式的运算工具再合适不过了!那么如何把手机连接到手台上呢?
这些数据模式软件会将信息转化成声音的形式,我们只需要让手台发射和接收声音就可以了。因此我们需要将手台和手机连接在一起。制作一根最简单的音频线就能解决问题,如下图所示:
针对设备的不同,两端的连接头也有着多种多样的变化,请针对自己的设备进行改进!切记切记!
制作完成后,手机端插头接入手机,而另一端则接在手台的音频插口上。使用时,需要打开手台的VOX功能,这样才能在手机传出信号的时候手台自动开启发射。记得调整好手机和手台的音量,不要太大,调整至双方刚刚能够发射或识别即可。
一根制作好的iOS设备数据线
传图片,怎么做?
发射图片的界面
你需要在手机上安装一个DroidSSTV软件(安卓)。iOS上也有类似的软件。首先你先找到自己想要发的图片(图片或是刚刚拍摄的照片也可以)。在“TX”标签页里长按下方的方框,并选择图片,你可以在下一步使用红框确定发送图片的大小,并对其画面参数进行调整。然后点击“Select”进行选择。右上角的选项框里可以修改SSTV的格式,选择好之后就可以点击红色的“TX”按钮发送图像。
接收信号的界面
而当你想要接收图像的时候,选择“RX”选项卡即可。软件会自动帮你识别格式并接收图像。
发文字,怎么做?
软件的主界面
你可以选择RTTY或PSK31的方式来传输文本信息,对应的软件为DroidRTTY和DroidPSK,基本使用方式都非常类似,首先使用系统的设定菜单设定好自己的各项信息,然后点击屏幕右侧的“Start TX”以开始发射,在“Macro(宏)”选项中选择自己想要发送的内容,然后软件就会自动发送。完成发送后,再点击“Stop TX”关闭发送。
设定快捷宏的位置,在这里你可以设定按键自动发送的内容,长按主界面上的宏按钮以修改宏的内容
那么,发送已经学会了,两个人如何配合着玩接收呢?
在发送信息时,音频会驱动手台,使得手台VOX功能自动开始发射。而在接收者那里,利用另一个手台和解码状态下的软件配合就能够解调出你所发射的内容,这样就能够完成通联了!整个过程非常简单!
在UV段上进行这几种通信的爱好者并不多,因此有兴趣的朋友最好能叫上三五知己,一起在当地的空闲频率上实验一下(比如很多地区V段基本空闲,可以在V段上找一个频点进行实验)。未来我们还会举办UV段上的通信竞赛,说不定就会采用这些模式哦,一定学习起来~
(各软件的官方网站,部分软件需购买:http://www.wolphi.com/ham-radio-apps)
新改版、新内容、新朋友!
获取最新最全、好玩实用的业余无线电资讯!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国际空间站SSTV下传,七月中旬再次来临国际空间站SSTV下传,七月中旬再次来临宾寻桃百家号7月15日左右,又一次来自国际空间站的SSTV图片下传即将开始,抓住机会!本次SSTV下传活动是为了纪念ARISS(国际空间站业余无线电计划)成立20周年,因此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将下传一套12张SSTV图像,代表了ARISS计划的不同成就。其下传的频率为145.800MHz FM模式。你可以使用一支简单的定向天线和手台、车载台、SDR接收。接收到的信号可以直接进行解码,或是录音之后回家再解码。由于一共有12种图片,每次过境可能最多只能完整接收1~2张,因此你可能需要等空间站多次过境后才能接收完全。ARISS SSTV博客上对于这次下传有着这样的介绍虽然具体的时间仍未敲定,但7月15日左右的SSTV下传基本已经板上钉钉。具体来说,我们将会至少操作2天的时间,并尽可能的延长操作时间。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操作的宇航员的工作计划。我们(指ARISS)的第一次会议开始于1996年,在和平号空间站各项事务上的良好合作使我们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工作变得非常顺利。第一次在国际空间站上与地面上的学校完成的通联发生在2000年11月,而迄今为止,已经完成了1103个与学校的通联(KAJ注:其中包括我国的学校)。ARISS已经达到了非常巨大的成就。我们与众多人口对话,激励着无数学子向着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高峰攀登。更多关于SSTV下传的信息将于本周揭晓,也请你将下传的信息和详情告诉身边的学生和老师,尝试着接收这些画面。我们等待着你的声音。现代通信现代通信,中国火腿自己的杂志及时获得最新最全、好玩实用的业余无线电资讯!留言会友台,点赞留余香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宾寻桃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业余无线电活动的意义、作用及发展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1:16签到天数: 13 天[LV.3]偶尔看看II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盘古隐士 于
01:10 编辑
1.开展业余电台活动进行通信技术实验,学习无线电工程知识技能,探讨电磁波传播的规律,掌握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为向科学的高峰攀登打基础,这是我们开展业余电台活动的最基本目的。从业余电台诞生就充满了探索和追求,短波的发现是业余爱护者的伟大功绩,其他的如:单边带通信、外差式接受机、八木天线、晶体振荡器等都是业余爱好者的成就。时至今日这些技术还在大量应用。可以这样说,没有昨天的业余无线电,就没有今天的现代通信的辉煌。历史证明许多老一辈的业余家,如已故的原清华大学无线电系主任孟昭英教授,现核工业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钱皋韵等,他们都身体力行,从青少年时代就热爱此项活动,积极参加业余电台的通信试验,从而走向了无线电技术的各专业岗位,成为有成就的专家教授。因此有人说,业余电台是科学家的摇篮。
& &2.参加业余电台活动是帮助人们开阔视野、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有力手段。业余无线电通信发展到今天,已不仅限于莫尔斯电码(CW)、单边带话音(SSB)、调频(FM)等几种通信方式,许多新的通信方式如:慢扫描电视(SSTV)、数字包封通信(PACKET)、卫星通信、月面反射通信(EME)等均须计算机来完成,这就离不开相应的软件支持,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地在因特网上的一些业余无线电网站下载。业余电台的活动很自然地和因特网技术联系在一起,二者必将互相促进、互为推动,给业余电台注入新的活力。实际证明业余电台爱好者中,许多人都扮演着网民和火腿双重角色。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 &3.业余无线电通信在抢险救灾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当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和其他设施都会遭到破坏,其中通信线路是有线电话和移动通信的“神经”,也是构成互联网的硬件基础,因此,整个通信系统极有可能限于瘫痪,通信对于抢险救灾又是多么重要。业余电台由于分布广泛,活动频繁,爱好者又有良好的技术素质和甘愿奉献的高尚情*,他们会自动友好地组织起来,进行良好的协作,利用应急的通信设备,为救灾提供通信服务,这些在国际上有许多感人的事例,如1983年墨西哥城大地震所有的电信通信全部中断,最先发出地震消息的就是业余爱好者的电台。美国的多次风灾、森林大火和水灾、前苏联核电站泄漏以及几年前的台湾大地震、汶川地震等,业余无线电台的爱好者都站在救死扶伤、安定人心的第一线,其贡献是有目共赌的。特别是汶川地震中,数千(4000)个业余无线电志愿者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强有力的通讯保障(见后边专门文章)。
& &4.业余电台活动的特点是与世界各国的业余爱好者进行通信联系和技术交流,因此广泛开展此项活动,对促进国际友好交往有积极意义,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也是“民间外交友好使者”。在日常通信实践活动中,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以爱国、守法、忠诚、友谊为信条。参加业余无线电通信活动是一项十分高尚的、非常有意义的业余爱好和社会活动。它既动手又动脑,既学技术又学语言,传播友谊,陶冶情*。对于青年人来说,是学习技术锻炼语言的好工具;对于中年人来说,是学习人生、了解社会的好消遣;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保持活力、继续进取的好动力。当你打开收发信机,发出“CQ,CQ,CQ”呼叫信号,国内外的业余电台一呼百应时,当你面对世界各国寄来的、用不同语言写成的五彩缤纷的QSL卡片时,你会感到一种巨大的成就感,那时你就会自豪地说: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1:16签到天数: 13 天[LV.3]偶尔看看II
远在19世纪科学家们已经知道,当一个电路产生火花,就有可能使另一不相联的电路受到感应,这就是无线电报的胚胎。日(当地时间)中午12时30分,27岁的意大利著名科学家马可尼在北美纽芬兰的一间废弃院的陋室里,揭开了无线电的新生纪元。当时,他收到了从欧洲英国康沃尔发来的“莫尔斯电码”,代表“S&符号的“嘀、嘀、嘀”电码声第一次成功地横越大西洋。这一消息轰动了全世界,激起了广大无线电爱好者的浓厚兴
趣,使无线电通信实验蓬勃发展起来,纷纷起来从事无线通信的研究。但是这种学问需要实验,尤其是相互间实验,业余无线电台就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1912年各国政府鉴于国家电台、商业电台、业余电台风起云涌,实在需要法令与规则加以限制与管理,讨论的结果把短波(当时所谓短波是指200m以下的电波)划归业余家做实验用,当时认为波长愈长愈可作远距离通信,200m以下频段视为毫无用场的波长。业余家被限制之后,不得不转动脑筋来利
用这个被认作是废物的短波来作远距离通信。从1923年初, ARRL发起波长在90m以下的通信获得成功,经过几个月周密的准备,最后终于在1923年11月成功地完成横越大西洋的双向业余无线电通信。当时的Schnell(1M0)及Reinartz(IXAM)(现在各自为W4CF及K6BJ,)与远在法国的Deley(8A三个电台,在110m进行了几个小时的无线电报联络后,另外的电台又做过100M的试验,结果亦是相同,都能够很容易地实现横越大西洋通信。业余家们的实验证明,曾被弃为无用的短波频段,是比长波更为有效的远距离通信资源,他们还发现波长愈短通信距离愈远,功率也可以用的愈小,只需要几瓦的功率,极小的天线就能实现全球性通信。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这一重大发现,是无线电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它为全球短波通信奠定了基础,1924年各国政府的商业、航运、军队等部门越来越多地使用短波段
进行通信。同时,从事业余无线电实验的人很多,因此引起了干扰,妨碍正常通信业务。在这种干扰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各国政府和各国业余家都感觉需要制定一个大家都应遵守的法规,以保证频谱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分配,为此召开了多次国际会议,对频率进行了划分。为了维护业余无线电家的利益,由美、英、法等23个国家的业余家代表相互商讨,于日在巴黎成立了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International Amateur Radio Union),简称IARU,以加强各国业余家间的联系,并商议一切有关业余无线电台通信的规章。1927年经与各国政府商议决定把1.9MHz、3.5MHz、7MHz、14MHz、28MHz及56MHz各频段的一部分频率划归业余家们作实验之用,使业余无线电通信的频率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确认。
  现在IARU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业余无线电组织参加,这个国际组织的秘书处设在美国,通过地区性组织开展工作。
  业余无线电通信活动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在当时极为先进的通信技术曾使无数科学家和政府官员为之刮目相看,在各国政府支持下,业余队伍也迅速壮大。
  我国的业余无线电活动大概在20年代后期开始,不过当时的政府限制甚严,很难领到台照,相反地,在华的外国人利用了“租界”的特殊地位反到可以自由设立业余电台。当时万国业余无线电上海分会(IARAC),即在华的外国人的业余组织。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全国各地大专院校有不少在校学生与部分从事无线电工作的技术人员,为了个人的爱好,用自制的简陋设备在7及14MHz on air。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政府内迁后毅然开放业余无线电实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大平洋战争爆发前,居住在上海的我国业余家们,利用“租界”这个特殊条件,在沦陷区设立业余电台与内地业余家进行通信联络。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业余无线电协会(CARL)在重庆成立,它是当时唯一负责管理业余无线电活动的机构。抗战胜利后,CARL从内地迁至南京,至全国解放停止工作,解放后,由于国际形势等原因,大陆的业余无线电活动曾停顿了许多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家于1982年3月首先开放集体业余电台活动,于北京建立BY1PK 业余电台。其后各省市陆续建立许多BY电台,打破了多年来我国业余无线电活动的沉寂,并于1993年进行四级(收听级)个人业余无线电台竞赛。1994年7月在全国各省市进行了三级个人业余无线电台操
作证考试。
  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受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和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委托,负责实施我国业余无线电台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在政府有计划、有组织的领导下,我国业余无线电活动欣欣向荣的局面就在眼前。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1:16签到天数: 13 天[LV.3]偶尔看看II
根据1986年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IARU)的123个会员国及地区的统计,当时全世界业余电台总数为1649000部,其中超过1万部和国家如表1-2所示。
  各国业余无线电发展过程颇具故事,择较典型者介绍一二以飨读者,也可见其发展规律。
  一、日本
  世界上业余无线电最活跃的国家,70年代以前一直是美国,到80年代东邻日本一跃成为
  表1-2 业余电台超过1万的国家
  国名 数量 国名 数量 国名 数量 国名 数量
  日本 674634 巴西 46000 阿根廷 35000 法国 15000
  美国 418605 前苏联 45000 意大利 31003 荷兰 13935
  前西德 54321 印度尼西亚 40000 加拿大 23600 丹麦 11000
  英国 53000 西班牙 36137 澳大利亚 15941 瑞典 10862
  当前世界上最活跃国家,根据该国邮政省统计:截止1991年12月底已有业余电台1 110 086部,共有2 246 371人参加这项活动。日本全国人口中为11489.8万(1978年统计),其普及率约达2%,平均103人就有一部业余电台。
  回顾日本业余无线电活动已有68年历史,日由井谦一(JAZZ)与笠原功(JFMT)之间完成该国第一次业余电台QSO(直接通信)。1926年12月日本业余家创立“日本业余无线电联盟(JARL)”组织,共有会员37人。但是,当时该国政府对这项活动管理甚严,申请装设业余电台须经国家严格申查、考式合格发给“私设无线实验台”执照,因此到1936年底全国只有232部业余电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该国共有业余电台331部,太平洋战争开始,该国禁止业余无线电活动,JARL只好处于冬眠状态。日日本投降后,虽然解除战时的电波管制,允许民众收听短波广播,但是,由于日本处于美军的军管下,不准开展业余无线电活动,还没有恢复发射的自由,当时虽然有JA的业余电台onair,这些都是驻日美军的个人业余电台。
  日, 日本业余家在东京召开JARL再成立大会,选出八木天线(YAGI ANT)创始八木秀次为会长,同年9月创刊JARL的机关杂志《CQ HAM Radio》。
  1947年-1951年JARL多次向驻日美军司令部及该国电波鉴理委员会申请要求开放业余无线电,以1950年日本政府颁布“电波法”为契机,于1952年9月终于准许业余无线电活动,所以日本业余无线电联盟出现了十年左右的空白阶段。战后日本开放业余无线电活动之初,只开放3.5MHz及7MHz频段的4个频道供业余通信。当时虽勉强批准了30 部业余电台,因频率少,于扰严重,经JARL多次向该国电波监理部门交涉,到1954年11月才开放3.5MHz及7MHz的全部业余频率。
  1950年颁布的《电波法》中规定,业余电台值机员分一、二两个等级,须经国家邮政管 理部门考试。战后第一次电台值机员资格考试是在1951年6月进行的,共316人参加考试, 合格一级为47人,二级为59人,合格率很底,仅为33.5%.这种资格考试每年仅在4月及 10月举行,JARL监于这样的资格考试办法阻碍业余无线电的发展,为了面向全国青少年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强烈要求该国电波监理局应该学习美国的方法,增加初学者(Novice)的被级业余值机员等级。这个意见被采纳,除原有的一、二级资格外,1958年新增加电报级与电 话级的初级业余电台值机员资格考试,因此,该国青少年学生参加考试、申请开设业余电台 的数量急剧增加。1959年4月进行第一次初级值机员国家考试,电报级报考人数735人,合 格447人,电话级报考人数8276人,合格5887人。因此,到1960年12月业余电台已发展 到14529部。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1:16签到天数: 13 天[LV.3]偶尔看看II
1989年11月该国颁布了《新电波法》,在1990年5月把原来的电报级与电话级值机员名称分别改为第三级与第四级值机员。因此,日本业余电台执照共分四个等级,按级别不同,对使用的无线电设备范围、电波形式、工作频段及天线输出功率亦有差别。一级与二级允许使用全部业余频段与各种电波形式的业余通信设备,至于输出功率一级为500W以下,二级为100W以下,而三级与四级只允许使用21MHz以上8MHz以下的频段,最大输出功率为10W(三级改为25W),三级为电报专用,四级为电话专用。当时新设业余电台与一般业务电台一样,必须向该国电波鉴理局提出多种申请表与设备图纸等资料,批准后机器设备安装完毕,还须经过该部门检查合格方准正式使用,手续过于复杂。
  JARL为适应业余电台急速增加的需要,遂向电波鉴理局要求简化手续。1959年在该国 邮政大臣认同下,JARL改为“社团法人”组织,此后凡是10W以下业余电台设备检查事宜 统由JARL负责。并且从1984年2月起,100W以下的业余电台竣工检查亦由JARL负责。由 于JARL的不懈努力,现在不仅开设业余电台手续简单,而且能够在广阔的各个业余 频段进行业余无线电通信。
  40年代日本业余无线电台的收发设备绝大多数是自已动手制做。随着该国工业高速发展,人民购买力提高,商品收发信机的售价与电视机一样便宜,所以现在大多数的日本业余电台都是使用商品的收发信机与天线设备。因此在技术上比较先进,他们除了进行常规的CW(电报)、SSB(单边带电话)通信外,还开展RTTY(无线电传)、SSTV(慢扫描电视)、中继通信与业余卫星通信。该国继1986年2月发射了JAS-1号日本业余通信卫星后,于日又发射了JAS-1b日本业余通信卫星,以提高业余无线电通信技术,并通过业余无线电活动达到增进国际间的友好往来。JAS-1b的性能如表1-3。
  表1-3 日本业余通信卫星JAS-1b的性能
  重量 轨道 发射用
  运载火箭
  发射时间
  形状 高度 倾斜角
  50kg 圆形 靠近地面约
  900km椭圆形
  99度 H-1 日
  日本邮政省出版的1992年通信白皮书中发表了一些有关日本业余电台的资料,如表1- 4、表1-5。从中可以看出该国近年业余无线电展的情况。
  表1-4 日本电台数量变化
  年度 业余电台数量 增比值 年度 业余电台数量 增比值
   1 077
   1 133
   1 183
   1 229
   1 448 1991(12月) 1 180 086 2 43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1:16签到天数: 13 天[LV.3]偶尔看看II
表1-5 日本业余电台值机员人数变动
  88 91(12月)
  第一值机员 12 070 12 615 13 159 13 581 14 003 14 688
  第二值机员 46 749 48 244 49 803 51 775 54 675 54 479
  第三值机员 84 399 89 313 94 288 98 895 114 026 117 068
  第四值机员 1 327 895 1 457 976 1 601 688
919 683 2 057 136
  小 计 1 471 113 1 608 128 1 758 918 1 924 323 2 102 387 2 246 371
  二、美 国
  美国是业余无线电台活动活跃国家之一。早在1914年已有2000人参与这项活动,同年5月,由业余家马克希姆(H.P.Maxim)和杜斯卡(C.D.Tuska)发起组织一个业余团体,将全国的业余电台联络起来,不久会员就发展到300人以上,这个组织就是全球闻名,与业余无线电共同进步的美国无线电中继联盟(AmericanRadioRelayLeague),缩写为ARRL。这个真正为业余家管理为业余家服务的团体,以非营业组织向美国政府立案,获得了法律上的认可。
  到1915年会员已有600人,便着手在全国建立无线电通信网组织,并定期发行刊物QST。由于当时这个团体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干部组织,在会务推动上产生诸多困难,因之,在1917年2月在纽约召开会员大会,议订合约,划分区域,并选举董事与职能干部,结果马克希姆当选为主席,哈尔培为副主席,杜斯卡为秘书长,兰功为会计。
  到1917年底全国有业余家40000人,由于利用短波横越大西洋通信成功,美国正府对一般的业余电台实施了严格的限制。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政府禁止业余电台活动。到1918年休战后,该国依然没有取消禁令,虽然ARRL主席马克希姆到华盛顿请求开放,但是没有成功。直到 1919年10月政府取消禁令,美国的业余家才得以向国外发射通信。
  1939年欧战发生,美国政府禁止该国业余电台与外国业余电台QSO。日太平洋战事爆发,该国全面停止业余无线电活动,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后恢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国许多业余家志愿投军,参与军事通讯组织工作,而ARRL并未停止工作,仍继续出版杂志,介绍通信技术知识。现在ARRL除按月出版QST杂志外,每年均出版业余无线电手册(Radio Amateur s Hand Book),这本书已成为全球业余无线电研究家的宝贵资料。到现在国止,美国业余电台的数量是仅次于日本的,其成员几乎均为ARRL会员。
  美国业余电台的台照分为初学级(Novice)、技术员级(Tecnnician)普通级(General)、先进级(dvanced)、特别级(Extra)五个等级。根据级别不同分别允许在不同的HF频段on air,同时输出功率亦有所限制,最大输出功率为1000W。初学级除应参加基础知识笔试合格外,还应掌握每分钟收发莫尔斯电码25个字。而技术员级除具备抄收莫尔斯电码能力外,还应参加一般水平的笔试合格。普通级(中级)须经中级水平笔试合格,并掌握每分钟能收发莫尔斯电码50个字。先进级除经过中级水平笔试合格,每分钟抄收莫尔斯电码75个字。特别级须经高级水平笔试合格,并掌握每分钟能收发莫尔斯电码100个字。此外从70 年代又增设基础业余级,是指在VHF频段用电话工作的业余爱好者。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1:16签到天数: 13 天[LV.3]偶尔看看II
  德国(前西德)是欧洲大陆业余无线电活动跃国家第一。该国管理业余无线电活动的组织是德国业余无线电联盟(Devtscher Amateur Radio Club)。申请台照由这个组织负责审批,但是申请人年龄必须满18岁。该国业余无线电执照分为A、B、C 三个等级。
  A 级:
  (1)TX末级损耗功率为50W以下(频率在2300MHz 以上时为10W)。
  (2)可使用CW、SSB及FM。
  (3)可使用从3.5MHz-21MHz各业余段。
  B 级 :TX末级损耗功率为15W以下(频率在2300MHz以上时为10W),其它规定与A相同。
  C 级:TX末级损耗功率限在10W以下,只限于使用144MHz以上的频段用电话通信(**、FM)
  四、前苏联
  前苏联也是业余无线电活动比较活跃的国家之一。远在1952年,当时费道夫.罗布从莫斯科以东的高尔基城发射了R1FL信号完成双向通信,1927年该国开始定期颁发业余无线电台执照,现有的数万部业余电台中85%属于个人,15%属于俱乐部的集体电台,此外不少的青少年建立了SWL收听台。
  前苏联的政府很支持和关心这项活动,曾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这项活动的发展,在70年代之前,该国业余无线电台的执照就分为多种级别和年龄组。
  年龄在14岁以上的,可获得初学者执照,允许在1.85-1.95MHz频率范围内使用CW、SSB工作,但输入功率限制在5W以下。
  16岁以上的可获得VHF(甚高频)执照,能够使用30MHz以上的全部业余频段和28、1.8MHz频段。对初学者及VHF执照只用电话工作,不要求掌握莫尔斯电码。
  16岁以上能收发莫尔斯电码的,可获得短波级执照。这一级执照分三类,第一类可在全部高频频段使用CW(等幅波)、SSB(单边带)、AM(调副波)以及RTTY(电传)(须经过批准),输入功率不超过200W。
  现在这种按年龄级的分组已有改变。任何个人,通过考试并经一定的批准手续即可成为业余无线电家,可安装个人业余电台。各地还有不少的无线电俱乐部组织,除设立集体业余电台外,经常举办无线电技术知识以及莫尔斯电码学习班。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1:16签到天数: 13 天[LV.3]偶尔看看II
在该国政府的支持下,从1974年开始已着手准备发射业余卫星,1978年10月一次就发射了两颗业余电通信卫星Radio Satellite-1号及Radio Satellite-2号,简称RS-1号和RS-2号。这两颗业余无线电卫星可供该国业余家与世界70多个国家的业余家通信联络。这两颗卫星现已停止工作。1981年该国又一次发射了6颗业余通信卫星RS-3~RS-8。截止到目前,该国仍有两颗业余卫星在太空运转。
  前苏联解体后,业余无线电活动还是很活跃,特别是俄罗斯共和国的业余电台有增无减,这从每天听到的on air之多就可证明。
  五、其他国家的情况
  在欧洲的英国、意在利、西班牙、法国、瑞典、丹麦等国家,北美的加拿大,南美的巴西与阿根廷,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也是比较活跃的,限于篇幅从略。
  第 四 节 CB与业余无线电
  一、什么是CB通信
  随着交通运输和通信的发展,有些国家为了向普通市民开放共有的财产——电波,开展了市民双向无线电通信业务,这种市民频段的个人通信称为CB(CitizenBand).CB多用于汽车通信,可提供公路情况,行车指南,以加强汽车在行车时互相之间的联系,增加行车安全。这是一种不受资格限制就可以设立的双向无线电通信业务,各国按照该国的情况,分配适当的频率供市民通信使用。现以日本为例:该国自1961年6月开始把26MHz27MHz频段中的8个信道作为市民通信专用信道,同时规定天线输出功率在0.5W以下,设台人只要购买经过栓查合格的无线电发射机,并向有关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就可获得CB无线电台许可证进行无线电通信。
  由于民用频段的市民无线电台使用简便,而且任何人都可利用,所以很普及。到1982年 12月止,日本全国得到批准的民用频段无线电台已达26万个。由于民用频段无线电台只分配 了8个信道频率,在城市中容易产生混台干扰,不大实用。因此,有部分无线电台的使用者, 私自把其发射机改造,增加发射的功率或非法使用没有得到批准的频道,从而干扰了广播、电 视及其他无线通信,造成社会问题。
  该国政府除采取强硬措施取缔非法电台外,并于1982年12月起批准设立个人(Personal)无线电台,作为解决过去民用频段市民无线电台所存在问题的一种新的个人通信手段。
  代替过去民用波段市民无线电台的个人专用无线电台,只要购买有财团法人无线电设备鉴定委员会技术鉴定合格证的无线电发射机,任何人无需具备资格就可进行无线电通话,也可用作汽车无线电台。
  这种个人无线电台使用UHF频段900MHz的频率,天线输出功率在1-5W,其通话范围:在市区为4-5km,在郊区为8-10km,有80个信道,无线电发射机可以自动地探索其中空闲信道,因此可以减少民用频段无线电台的干扰。个人无线电台能够自动地发射呼叫信号。因此,无线电管理部门容易发现非法电台。
  个人无线电台在获得许可证时,有关当局要在ROM(只许存贮器)磁盘上记录许可证号码,否则不能使用无线电发射机。这种磁盘有助于识别发射者,而且发射者也可以自动的发出自已的呼叫信号,因而无线电管理部门可以防止无线电的非法利用。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1:16签到天数: 13 天[LV.3]偶尔看看II
二、CB与业余无线电的区别
  在国外,个人使用的无线电台,分为市民个人无线电台和业余无线电台两类。使用业余无线电台需要具备无线电专业人员的资格,而使用民用无线电台,只要购买过经检验合格的无线电发射机,谁都可以得到许可证。
  个人无线电是从80年代兴起的个人通信系统,也是第二CB(市民频段)无线电,它与原来的CB在频率、输出功率与天线上有很大差别。
  个人无线电与前面介绍的业余电台不同,以日本为例,其区别归纳如下:
  1、电台执照业余电台使用者,须经过国家考试获得业余电台值机资格,或者在JARL组织的培训讲习会学习,经考试合格,设台必须领有电台执照。个人无线电不问资格,设台时买到规定的收发话机,只须向有关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得到可读存贮器盒式磁盘即可。
  2、工作频率业余无线电即使是第四级值机资格也能在3.5 、7 、21、 28、 60、 144、430MHz等频段运用,而且可以在各频段内自由地QSY(更换频率)。
  个人无线电在900MHz频段的80个信道,只有1个信道为其呼叫信道,能够与剩下的各信道作QSO,而且操作简便,不用旋钮选择信道,借收发机内的CPU(中央处理装置)自动选台,非常方便。
  3、电波型式具有业余无线电值机资格的业余家,可以使用AM、 SSB、 FM、 RTTY、SSTV传真等设备。
  个人无线电只许可使用FM(调频)电话。
  4、发射功率 第四级业余无线电值机资格最大为10W,在高频段能作越洋通信。
  个人无线电限制为5W虽然市上有售50W线性放大器,但是,不准使用,否则是违法行为。
  5、天线业余无线电可以使用任何式样,任何高增天线,并且可以自制。
  个人无线电台必须使用符合规定的天线,而且不许自制。其高度未加限制,但在900MHz的UHF频段,如架设过高,作为馈线的同轴电缆过长,反而产生衰减、损耗太大问题。
  6、通信对方业余无线电可以与全世界的业余电台QSO。
  个人无线电只能在本土内与本国的对方通信。
  7、 通信内容业余无线电不能作以营利为目的的通信,或者为第三者通信,通信中不准使用密码。
  个人无线电台可作商业上以营利为目的的通信,但是不准使用密码通信。
  8、 设备制造 业余无线电可自已装配设备,为了探讨技术问题,可以改装设备。
  个人无线电不许自制,必须使用规定的型式,合格的成品发话机,所以不能随意拆动以扩展其通信距离。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1:16签到天数: 13 天[LV.3]偶尔看看II
汶川地震救援中的业余无线电应急动员与组织
(中国科创联科技爱好发展中心)
四川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较多的省,2008年符合定义的业余电台设台数居全国第四,其中成都占四川设台数的90%,约4000个台站,3000人。日汶川地震,成都市位于7度烈度区,振动持续达2分钟之久,给业余电台的工作带来严峻考验。在重灾区的什邡市红白镇、绵阳市、绵竹市拱星镇、都江堰市有登记在册的业余无线电台,绵竹市区有无线电爱好者,其它重灾区没有活动的业余电台。
地震发生后,成都、绵阳的无线电爱好者迅速动员,形成适应于应急救灾的组织体系和指挥系统,前往重灾区支援应急通信近百次,调动车辆数万台次。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业余无线电动员与组织情况。
地震后,四川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网成都转信站等大多数中继设施除机柜移位以外,没有受到大的破坏,这成为有效动员的基础。因为地面人工转信等的效率问题,很难想象假如中继毁坏,组织动员的艰难程度。地震发生后7分钟左右,四川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网发出动员指令,要求成都市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自行落实车辆、电源、无线电设备和可能的救灾物资,准备支援受灾更严重的地方,成为应急通信和救灾动员的开端。由于当时还不知道灾害的严重程度,第一次动员令没有提出详细要求。20分钟后,发出了要求各已有业余中继设台人尽一切可能抢修设备、保持开放的基础设施动员指令。随后几个小时,应急通信网主要承担收集灾情、登记应急通信频率和向广大无线电爱好者传达最新情报的任务。成都市的业余电台在地震后最初的一段时间里,主要忙及寻找家人、打听亲戚朋友安全情况。大规模的应急动员,是在多数爱好者对家人的安全建立了信心之后,从各开展业余无线电活动的俱乐部最先开始的。
最先从成都进入重灾区开展应急通信服务的,根据掌握的资料,系875HAM俱乐部。5月12日傍晚,他们就已经在都江堰二王庙建立了应急通信点。较早的还有BD8AAI分队和绵阳无线电俱乐部。
5月12日,绵竹的无线电爱好者已经将车停在了绵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门口。同日,绵阳、新都的爱好者也行动起来。特别是绵阳,地震加速度比成都大一倍,市区大面积停电,四川CQ网绵阳转信站所在的西科大西山校区完全停电,安装中继的建筑物成为高度危房(参考视频),承重墙大面积倒塌,设备被震翻,两套中继都从桌子上掉下,馈线拉断。但是无线电爱好者们不畏艰险,利用单频单工+人工转信方式组织动员,在震后半小时即搬运蓄电池赶到现场进行抢修,震后2小时恢复两套中继频率,震后4小时搬运发电机到场。后面将要讲到,通过绵阳中继,绵阳无线电俱乐部有效的指挥了拥有500余志愿者的车队出车约4000台次。
5月12日晚,成都的无线电爱好者召开了空中会议,一致认为应该由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网出面,统一进行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和应急救灾指挥,最大限度发挥集体作用,协调一致、沟通各有关部门。5月13日一大早,在向四川省无委、信息产业厅报告后,组成了以刘旭为总指挥、刘虎为副总指挥的指挥中心,立即着手第二次动员。通过这次动员,基本形成了以四川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网原有的两个信道为指挥信道,各俱乐部、车友会的中继信道为勤务信道的直线指挥协调体系,信息通道完全建立。
绵阳无线电俱乐部不但在震后初期组织了自身的动员,还在绵阳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指挥中心建立后,于5月14日进行了一次扩大的动员。他们通过绵阳人民广播电台、绵阳电视台发布组建志愿者车队的公告,征集了500余名志愿者和400余台各型车辆,并安排无线电爱好者负责车队通信保障,让每一次长途出车任务都有业余电台跟车,每个调度指令都能最快送达每一台车。
5月14日,成都指挥中心从郊区搬往市区,根据前两天的经验,组织了第三次动员。这次动员分为设备动员、人员动员、车辆动员、技术动员等四个主要方面。
设备动员:要求指挥中心的设备要充分,并且要有一定的流动库存以备随时装备前往灾区的爱好者。通过空中呼叫,在3个小时内即动员价值近百万的设备,大量爱好者把家里能拆来的设备都搬到了指挥中心。有些爱好者本来就在做志愿者,急急忙忙把设备搬来一放,还没来得及登记就又去执行别的任务。设备动员中总结出了很多教训,例如,被动员的设备因为爱好者各有打磨,性能不一致,应该平时就附有关键的技术说明,贴在设备上;爱好者手中拥有大量需要写频的设备,由于平时没有设置统一的频率,在动员时还要各自急急忙忙写频率;有的爱好者设备较多,长期不用,好坏自己都不清楚,当时支援某重要专线铁路抢修的车载电台就有一部发射有问题,给应急通信造成很大被动。
人员动员:要求能够参加应急通信和救灾工作的爱好者通过应急通信网报到,由指挥中心登记。5月14日是任务最紧,人员最缺乏的时候,通过人员动员,基本满足了任务需要。当时只要报到,几乎马上就能领到任务。在这种情况下,经过指挥中心短会研究,在下午发出了欢迎川外爱好者入川支援的通告。
技术动员:5月13日即已明显的察觉,虽然爱好者的数量很多,但是具有独立处理无线电技术问题能力的爱好者却十分紧缺。5月13日,成都市各大无线电通信设备经销商、运营商和有关单位的技术人员就已全部派空,包括成都市无委在内的多个部门打电话联系指挥中心要求派懂技术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跟随他们的人员和设备一同赶赴灾区。为缓解这一矛盾,5月14日对技术力量进行了动员,当天即派出多批技术较好的爱好者跟随成都市信息产业局等部门前往丹顶山等地架设应急通信基站设备。而中瑞特公司更是把几箱设备搬上爱好者的汽车,简单交代了一下诸如频率已经设置好,救援部队的电台等着这个基站,要在某块地方找高地架好能工作之类的话,就又去忙别的任务去了。
车辆动员:统一登记了各车友会、俱乐部的联络人、出车能力等基本信息,初步形成了随时有车辆待命,一有需要马上派车的工作流程。
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是一项志愿行动,但是大多数爱好者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组织纪律性。一方面积极响应动员,一方面任劳任怨、理解相互的心情和困难,在整个救灾应急通信期间,成都指挥中心没有记录一起违背调度指令的事件。良好的群众基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应急通信和救灾动员取得成效的基础。
2、组织系统
2.1、自觉组织
震后初期成都地区的组织系统是依赖自觉组织而形成的。虽然成都市的无线电爱好者有参与应急通信的热情,平时也有象征性的练兵,但是以前并没有建立组织体系,也没有关于应急通信领导的明确分工。震后初期出面担负组织指挥工作的,基本上是各俱乐部的召集者和各项组织活动的活跃分子。所有参与组织工作的爱好者事前都没有得到任命,他们是完全自觉的担起组织职责的。
我们很容易把自觉组织时期(成都5月13日上午8时以前)的组织工作分为信息组织、机构组织和指挥调度。在震后几个小时以内,最主要的组织工作是信息组织。这项工作是由各个应急通信频道的主控台完成的。例如,在最初的一个小时内,就收到了上百条情况报告。当时没有条件进行记录,只能依靠大脑进行记忆。只要主控台没有变更,一旦有电台问到某项情况,值班人就能通过回忆给出初步的答复。在回忆不上时,还可以广泛呼叫频率上的所有电台,请知道的电台回答。这种信息的传达虽然对于救灾没有直接的作用,但是它让频率上的所有电台及时了解了灾区的最新情况,能够有的放矢的开展支援重灾区的准备工作。加上那时候几乎所有能够搞到一个对讲机的爱好者都守听在了频率上,信息传达的范围十分广泛。但是假如主控台交接(这在最初电力紧张时是非常频繁的),有些问题就搞不清楚了。所以,换下来的主控台要继续在频率上守听一段时间,如果有新的主控台不明白的事情,还可以提供帮助。初期的机构组织也是自发进行的。有些俱乐部、车友会进行了编队,有些是在需要前往重灾区的时候临时通过电台联系组队。比如12日晚上,即有车友会的数百台车赶往都江堰市转运轻伤员到成都接受治疗。但是不论是机构组织还是指挥调度,由于没有经验,在自觉组织时期都还没有形成规模。
2.2、四川省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指挥中心的组织
5月13日晨通过动员集中了大约30名热心于应急通信组织工作的爱好者,携带刚刚动员的设备集体前往三圣乡组建指挥中心。位于三圣乡的成都许燎原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主管是一位HAM,博物馆免费提供了指挥中心办公场地和各项后勤保障。四川无线电俱乐部提前准备了指挥中心所需的标牌、灾区1比5万地形图和各种记录表格,并赶印了一批“应急通信”不干胶车标。具有丰富主控台操作经验的老爱好者主动请缨担任电台执机员。正副总指挥、运动协会马秘书长、无委刘处长同时到场,立即着手指挥中心的工作。5月13日上午10时左右,以BY8AA为呼号的指挥中心电台正式开台,设有短波和UHF、VHF各数部电台,并在12时之前接管主要大区域中继频率的主控工作。
从技术上看,这么多电台在一个地方工作,立即暴露出干扰问题。设备之间的射频干扰在调节天线位置后基本解决,但同在一个地方的执机员之间的话音干扰则很难处理,而当时又找不到耳机(爱好者在家里操作时基本上不会用到耳机,所以当时在全城都未能征调到足够的耳机)。另外当天指挥中心没有专项经费,遇有花一点钱就能买到的设备、材料也须征调,耽误时间,况且三圣乡距成都市区有数公里路程,设备和人员流转都非常不方便。这是组织工作者事前没有考虑到的,教训深刻。
5月13日,指挥中心没有设立分支机构,只包含各主控台。执机员根据电台通信自己记录分析,相互之间交流一下信息,然后又通过电台提供信息服务。实际上主要工作还是“信息台”。而指挥的工作到天色转黑才逐渐增多。例如在重灾山区的爱好者发现一个地方有小学垮塌,埋压人员尚无救援,立即通过电台将GPS坐标发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在地图上根据坐标查到地名、典型标志物方位,再通过电台“号召”爱好者前往增援。当天和救灾部门的联系经过多次努力仍未完全打通,仍有部分救灾部门不信任业余无线电传来的信息,故不得不主动承担与应急通信无关的“救援”类任务。这使得指挥中心和很多爱好者都认识到,除了应急通信以外,无线电爱好者还有很多其它事情可以做,成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大规模参与非通信类救助工作的思路来源。当然,无线电爱好者所内行的应急通信,早在指挥中心成立之前就已自发的开展起来,在指挥中心成立之后又有发展。
为了了解应急通信在重灾区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的做好指挥决策工作,指挥中心经过会商,决定由正副总指挥、无委刘处长和成都680俱乐部的主要负责HAM组成车队,前往已经有爱好者进行应急通信支援的汉旺镇了解情况,同时支援在该地坚守的HAM一套中继台和若干对讲机。此行为指挥中心保持准确的定位、清晰的思路、正确的决策带来了极大帮助。返回时他们边走边商量指挥中心的调整方案,拿出初步意见。14日凌晨4时,车队返回成都后,所有人员利用凌晨稍微空闲的稍事休整,随后立即着手调整工作。
14日,指挥中心从三圣乡搬回成都市区,在一幢18层商住楼的顶楼重新布置。指挥中心下设指挥组、情报组、后勤组、物资组(16日设立)四个业务部门,统一归值班总指挥(或副总指挥)领导。正副总指挥不再参与具体值机工作,轮流值班,专门负责调度决策和联系政府救灾部门及绵阳业余无线电应急指挥中心。其它在场的爱好者协助各个组的工作,或者在总指挥室客串参谋工作。
设立情报组的背景是当时除一些单位请求技术支援外,没有政府救灾部门向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网下达任务,造成大量业余爱好者和车友俱乐部的救援力量无处施展。情报组的主要职责是收听各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频道的通信、收听广播电台的救灾节目等,整理汇总、核实救援需求,形成调度意见。调度意见交给指挥组,由指挥组根据掌握的资源待命情况,转换为调度指令,通过电台下达。对于明显有风险的调度意见、重大的救援或应急通信行动、关系全局的情报,则交给值班总指挥决定处理办法。
指挥组除了下达调度指令之外,还要随时记录各地路况信息,救援进展情况等,并及时核销已经用过的资源和已经处理的救援需求。从5月14日起,指挥中心连续7天24小时轮流值班,确认每一支派出的队伍安全返回,时刻发布最新安全警告。这种值班制度不但为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更彰显了爱好者的友爱精神。每天凌晨4~5点,当夜里最后一支车队安全返回成都时,指挥中心首先和他们互相表示感谢和慰问,让每个听到的人都不禁感动。
实际上,指挥组更多的是在情报组之外独立的根据上报信息下达调度指令,两个部门互相配合使得指挥工作有条不紊。在与政府救灾部门的各种交流渠道完全打通后,情报组与指挥组合并,以更高的效率履行职责。
后勤组由BG8CPS牵头,主要职责是落实应急通信所需的设备以及长期驻守人员的后勤补给。通过后勤组的广泛动员与成都爱好者的积极支援,实现了随时有设备可用、随时有东西可吃的和谐局面。
物资组主要负责省外捐赠物资的登记调配工作,在救灾后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短波组是指挥中心的直属部门,负责联络灾区和省外的业余电台。在红十会设立电台之后,还担负联络BY1PK的职责。5月16日之前,短波组与指挥中心在同一个地点工作,之后搬到红十字会备灾中心顶楼,与指挥中心通过超短波联系。短波组主要由来川支援的全国各地爱好者组成,5月16日之前组长BD8ATD,之后由BA6BK负责。
从15日开始,指挥中心不再将车友会、俱乐部视为整体建制的救灾力量,而是改为资源登记制。在资源待命表上,最常见的记录是:××(呼号、姓名或团体名称),有×台车,车型××,携带有×通信装备,待命到××时间,可执行长途任务,联系电话、频率××。
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发现,在各救灾部门有HAM现场交流,比打电话联系要有效得多。因此,在红十字会等地方,有HAM长期驻守,专门负责信息沟通。在各县、市的抗震救灾指挥部,一般也安排一名HAM在里面负责信息沟通(当时各个指挥部都来了大量的不同救灾部队的领导,HAM作为救灾力量之一,出入十分容易,在多数地方几乎可以随时找市长、县长面谈),驻守的HAM通过电台随时与业余无线电应急指挥中心保持联系。实践证明,凡是有HAM亲自驻扎指挥部的县市,各种信息渠道要灵活得多,当地的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和救援就更容易开展。
2.3、绵阳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和救灾的组织
绵阳是四川省的第二大城市,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数量仅次于成都。14日,四川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指挥中心(成都中心)即做了工作范围划分,绵竹以北灾区,包括广元灾区的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和应急救灾工作,由绵阳业余无线电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绵阳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成都中心遇到在绵阳中心辖区范围内的事务,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均通过有线电话或者无线电台移交绵阳中心。由于唐家山堰塞湖的原因,绵阳市的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状态比成都市持续得更久,绵阳中心的工作也非常艰巨。绵阳的无线电爱好者总数仅有成都的五十分之一,而他们完成的工作量却相当于成都中心的五分之一。
绵阳的无线电爱好者隶属于一个统一的组织——绵阳无线电俱乐部,整个绵阳业余无线电是一个高度团结的整体,这与震前的成都有天壤之别。绵阳无线电俱乐部平时即组织有秘书组、技术组、外联组、活动组一类非常设机构,秘书组担负整个俱乐部的召集、领导职责,直接接受四川无线电俱乐部的领导。在平时,绵阳无线电俱乐部有每2周至一月举行一次的应急通信点名、应急网络通联训练活动,由具备网络主持能力的爱好者轮流主控。每隔一段时间(一般为两个月),俱乐部还要组织集结和聚会交流。技术组在平时就有关于应急通信的准备,常备有充好电的蓄电池等应急装备。爱好者拥有的能够在应急通信中发挥作用的装备和物资的种类、数量,在震前就为秘书组所掌握。绵阳只有一个业余中继站,U/V各一个中继信道,所有爱好者平时都在统一的频率上工作。除此以外,绵阳无线电俱乐部还订立有备用中继频率、统一单频单工频率和统一的车友会勤务频率,并备有一比二十万地形图、测向天线和必要的组织文件。这些平常就已经做好的组织工作在地震以后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绵阳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指挥中心(绵阳中心)是5月14日一大早成立的。在绵阳中心成立之前,并没有自觉组织阶段,而是地震刚结束,就由平时的组织系统稍加适应,转变为应急组织系统。震后初期,原有的应急通信演练的主控执机员们,立即在单频单工频率上呼叫,迅速形成应急通信网络。主要负责人BG8AYS在技术组的支持下,立即抽调备用的大容量蓄电池,火速赶往西山抢修中继设备。HAM、车友纷纷在网络频率上守听,努力提供一切能够提供的协助。在秘书组的号召下,5月13日,HAM们兵分多路,分别执行市内伤病员转移安置通信保障任务、紧缺物资征集转运任务(通过电台传达调度)和赴北川转运伤员行动。根据形势发展,HAM们认识到这种由平时状态稍加适应而形成的组织体系无法满足应急通信和抗震救灾的需要,连夜商讨了改革办法。
5月14日,绵阳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指挥中心成立,办公地点设在整个救灾行动的枢纽——火炬广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对门。在广场上挂起了“业余无线电救援”的横幅,并开辟了大块空地用于车辆停放周转。指挥中心设有调度部、综合部和汽车队三个主要机构。调度部负责整个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和救灾行动的指挥协调工作,轮流值班,由BG8AYS负责。综合部负责登记车辆、人员、物资,制作派车记录,联系有关部门,管理后勤杂务。汽车队由绵阳的几大车友会的现场召集人、通过广播电视动员来的志愿者积极分子等组成,主要负责车队编组和安全管理。其他HAM协助各部工作,并根据情况担任通讯员往返于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业余无线电指挥中心之间。
车友会、车友志愿者和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救灾中空前的团结在了一起,通过电台指挥调度,有了行动方向的指引、安全的保障和极高的效率。到了后来,广场上的警察遇到逃难到绵阳的受灾群众,都首先领到绵阳中心来,因为这里知道往哪里送、怎么送,并能随时出车,最快送到。除了现场的指挥调度以外,绵阳无线电爱好者在奔赴各安置点、救援点和重灾前线的过程中,不时发回最新消息,使所有爱好者对救灾情况都有了直接真实的了解。绵阳中心和成都中心之间,平均每小时都有电话通信,互通情况。特别是5月16日之后,救灾的重点由成都转移到绵阳,从成都向绵阳派出了大量支援车队,省外援川爱好者到达后,一般也首先派到绵阳。绵阳中心承担了大量任务细分、路线指引、安全保障等任务。为提高效率,凡进入绵阳中心辖区的无线电爱好者,一律由绵阳中心指挥调度。遇有不清楚的情况,均由绵阳中心联系成都中心解决,确保了指挥调度的一元化。在整个应急状态期间,绵阳中心也没有记录到一起成都业余电台在绵阳违抗绵阳中心调度指令的事件。
3、援川HAM的动员与组织
救灾期间以HAM身份来川支援的爱好者有上百人之多,另外还有十余名HAM是随单位进川完成救援任务的。他们中间大多数在成都或者绵阳的业余无线电应急指挥中心进行了登记,有亲自来人报道的,也有通过电波报到的。在请求全国HAM援助的告示发布以后,有大约30人向成都中心报到(含四川省内未受灾地市州),其余的一般只进行了登记,不在成都或绵阳中心领取任务。关于援川HAM的动员,除了5月14日发布过一个请援公告外,并没有做专门的工作。
组织援川HAM的工作开展得比较迟,基本上是在最紧张的时期过后才正式开始的,而在之前由于缺乏经验,还推辞了一些援川队伍,使他们错过了来川的最好时机,不得不放弃行动,例如太原、郑州的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组织就遇到这种情况。总的来说,对援川HAM的组织工作并不十分满意,有些来川HAM并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当然也有个人态度和风格的差异,有些爱好者虽然来得比较迟,但是不放过每个进入灾区行动的机会,多次出入救灾前线,保障救灾通信或者担任志愿者。他们很快就与本地的HAM和救援队伍融为一体。而有的爱好者就始终没有融合进来。为了让每个援川HAM不虚此行,成都中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安排了一些适当的任务;凡是有本地HAM队伍要进入最严重的地方,都尽量把援川HAM编入。绵阳中心根据成都中心的指示,也进行了类似的工作。
随单位进入四川完成救援任务的HAM多数与成都、绵阳中心有良好的联系,并且通过电台随时交流最新情况,争取本地HAM的协助。例如,驻扎银厂沟的民政部救援队无法给对讲机充电,其中的HAM通过电台联系成都中心,使得成都中心及时派人送去了急需的逆变器。类似的情况在绵阳还要经常一些。对于不在指挥中心领取任务的援川HAM车队,成都、绵阳中心则为他们提供路况信息和安全保障,协助他们完成救灾任务。
援川HAM在成都修整的间隙,通常在短波组值班,因此大家听到的BY8AA短波台基本上全是援川HAM在操作。而BG1WD、BG1NJY、BG6IFQ、BG7IPY、BG5BUD等在绵阳中心报到的HAM,则被派到了北川前线等最艰苦的地方。
业余无线电是一项自愿参与的群众性科技爱好活动,它在抗震救灾中的活力,来自于良好的群众基础,来自于开放的活动模式,来自于HAM们对同胞的热爱。一旦将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作为服务于国家社稷的工具,吸收为国家工具的一部分,那么它作为科技爱好活动的本质就已改变。我国历代将科学技术或科技爱好作为服务国家社稷的工具而实用化考虑,大多阻碍了科学技术或科技爱好的正常发展。至于与相关政府机构或民兵预备役部队结合训练的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队伍建设,同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有利于这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但是应当明确这只是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的一部分,并不影响业余无线电作为科技爱好活动的本质。
地震已经过去几个月了,我们应该放下荣誉,用客观的眼光来审视当时HAM们的行动,加以总结和提升。整个动员和组织,是在没有现成经验,没有专业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留下了很多经验教训。希望朋友们记住这些经验和教训,同时更加希望大家从这次业余无线电应急中挖掘更多的有用知识,找出更多的不足和错误,共同努力,提升我国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的组织水平和技术水平。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1:16签到天数: 13 天[LV.3]偶尔看看II
他们是“火腿”族、“香肠”族和“车腿”族,他们多数都拥有国际上惟一的一个电台呼号,在汶川大地震中,他们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通讯网,在军方通讯、海事卫星电话、小灵通、固话、手机通讯恢复前,开始了一场民间通讯救援先锋战。
    静默,静默,持续3分钟的无线电静默。
    5月19日,14时28分—14时31分,天安门、中南海、上海外滩、四川北川……空袭警报、轮船和火车汽笛、警笛长鸣,天空中永不消逝的无线电世界里,一片可怕的静默。
    7天前,四川大地震之后,许多城镇通讯瞬间瘫痪,手机、固定电话、网络失去信号,“高科技在大自然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成都市委外宣办上宣报道组组长徐晓眉感慨。
    就在一座座城镇成为信息孤城的危难之际,一个名为成都市业余无线电应急通讯网的民间组织,却在电波世界里发起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信息救援战,“只要一次成功的短波通联,就可能救活无数人,只要能有一台手持机和车载机,就能在救援中发挥很大作用。” 应急通讯网总指挥之一刘虎(呼号:BG8AAS)说。
  “5·12”紧急动员令
    这群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被称为HAM,其外号有“火腿”(拥有合法呼号)、“香肠”(未取得合法呼号)和“车腿”(拥有车载电台),他们平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升级电台设备,每天都在琢磨怎么让信号传得更远,使语音更加清晰,在技术层面上,他们的专业程度甚至可能超过了军队通信兵。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正在成都市12楼装修办公室的刘虎,感觉所有框架和窗户都发出要断裂的巨响,一堵新修的墙倒下,他立即躲进厕所,两三分钟后,震动平息,刘虎掏出手持电台,宣布成都市业余无线电应急通讯网进入应急通讯状态,在439.225,439.800MHz两个频率上形成通联,散布在四川各地的电台迅速传达各种信息,第一个向主控台报道的电台是BG8BSN,“成都某地未发现房屋垮塌,未见人员伤亡”。
    14时45分,刘虎获悉震中位于距成都90公里外的汶川,震级高达7至8级,当地通讯完全中断!鉴于情况紧急,“火腿”刘虎呼叫“香肠”和“车腿”尽量保持电台开放,并随时准备参与应急通讯和应急救援。响应的HAM达200多人,共收到100余条情况报告,主控台因为电源等问题6度换台!
    在郫县的向勇(BG8CVE)驱车从成都向震中方向探查,越向西走情况越严重,他通过电台传来了前线最新情况,直至无法打开应急通讯网中心转信站。
    由于忘带电池和记录纸,刘虎不得不将全部汇总信息记在手上,一小时后交由BG8AAK、BG8BX等多位HAM轮番主控。主控台收到各地报告,确认成都地区没有重大伤亡,HAM们舒了一口气。很快,主控台又通过短波向外地电台传达成都灾情,并得知北京、上海、广州均有震感。
    此时,成都市的空旷地带有很多人选择了露天避难或帐篷宿营。晚上回到家中的刘虎继续值守应急频率,家里的有线电视已经中断,他一边看着地震仪的波形,一边监听广播:“我在的大楼减震不好,稍有振动都晃得吓人,人基本上都跑光了。一大箱玻璃仪器从柜子里面飞下来,全部碎了。震中附近通讯和道路完全中断,目前除了部队的短波电台和救援海事电话之外,没有消息渠道,不知具体情况。”
    当晚,应急通讯网的另一个负责人刘旭(BA8DX)在去野外避震途中,联系了刘虎等多位HAM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建立“四川业余无线电应急通讯网指挥中心”,开展有组织的应急通讯活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刘旭事后回忆,一个值得庆幸的决定是在地震两周前做出的,刚刚成立并处于调试状态的成都市业余无线电应急通讯网,因为春节的那场雪灾中许多地方通讯全部中断,于是决定在电视塔上搭建中转台,地震后,刘旭爬上塔台查看,发现中转台已经移位,电线扭成一团,差点断裂,“但它还在工作,真是万幸!它覆盖了整个成都、绵阳直径100公里的灾区,说句老实话,这次救灾它所起的作用,都可以发勋章了!”
  特殊的民间通讯救援先锋队
    5月16日,成都万年场某小区18楼,四川业余无线电应急通讯网指挥中心。
    刘虎腰别电台,在办公室里跑步穿梭,他左手刚刚接完固话,右手又接通小灵通,同时还要用笔记下来自中国无线电协会(CRSA)、四川省红十字会、成都市红十字会的最新救灾指示,随后,他手拿纸条跑到另一间办公室的短波台,或者大会议室里的车载主控台,让操作员将信息发布。
    刘旭接到一个电话,四川省共青团志愿者服务队向应急中心提出车辆支援要求,但他又不得不马上起身到一个HAM家取当下最紧缺的短波台。
    一天下来,他们只泡了一碗方便面,吃了几块饼干,一名HAM送来的西瓜放了两天,根茎已经轻微发霉,但他们居然都没有时间切开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那间两室一厅不到100平方米的房间里,布满了天线、话筒和不停闪烁的电台,以及标注着精确经纬度的战备地图,那群来自成都、深圳、郑州等全国各地的12名HAM,不但无偿贡献了自己的手持电台、车载电台、短波台等价值数百到上万元的设备,同时还要随时准备开动四驱越野车,带着电台前往灾区,在前线架设应急通讯中转站,运送物资、药品和伤员。
    四川业余无线电应急通讯网是在5月13日成立的,当天一大早,刘旭到四川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汇报,省无委当即指示:发挥业余无线电优势,积极支援救灾通讯,使用BY8AA呼号担任主控台,在不干扰航空通讯的前提下,可动用业余频段内的所有频率资源,注意保障免受有害干扰。四川省信息产业厅的一个领导说:“你们大胆去干。”
    当日上午,应急通讯指挥部组建完成,指挥中心设在三圣乡现代艺术博物馆,这里可遮雨,又可在余震中随时四散逃跑。夜幕降临,裴丹(BG8DG)和何畅(BG8BX)中控指挥,这是整个应急通讯网最繁忙也是最困难的时候。
    因为绵竹市汉旺镇××无法与上级取得通讯联络,由BD8AAI、BG8BES、绵竹612带队的业余无线电应急通讯支援队赶赴当地,晚上,刘虎、刘旭等多名HAM及四川省无委工作人员也赶到,了解前线情况,并支援汉旺镇一套中继站和若干台对讲机。晚上下着大雨,业余电台通讯就停在救灾中心门口,绵竹市市长要和在前线的副市长、秘书长通话,就跑到车前拿话筒呼叫。
    5月14日,因为应急指挥中心搬回成都,前线设备缺乏,成都市内的对讲机、中继台都被各救援部门抢购一空,HAM们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尽力向灾区调送设备,不少HAM家里的设备从天线到主机都拆了个空。应急值班电台向全国HAM发出援助征集令,随后,全国各地的HAM迅速携带设备,或乘坐飞机,或开着自驾车前来增援,短短的时间里,指挥中心的所有短波/超短波设备和天线就募集到位。
    一支有39人、由专业救援及搜救专家(登山、救护、通信等)组成的河南户外联盟救援队,响应电台号召,在5月14日后分两路,进驻擂鼓镇和重灾区北川县,带队的郭虎(BG6IFQ)说,他们携带了专业的通信装备,在灾害现场的最前沿——北川县城,架设了可以覆盖半径25公里的通信中继,这使得救灾指挥中心能随时了解现场第一手资料,对救灾的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他们还以营地为中心,在临时通信覆盖区域内进山搜索灾民,引导灾民下山。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5月15日夜,来自深圳的一名通讯工程师尹本勋(BA6BK)也携带着4部手持机以及药品等物资紧急飞赴成都,前来增援。
  值得重视的民间力量 
    值班记录300多页,录音30余小时,录像2.5小时,图片2GB。
    调动车辆3000余台,转运伤员近万名,参与救援以及应急通讯的车友、HAM无法计数。并给汉旺、什邡、新都、都江堰等地的××部门提供了中继通讯服务。
    而这还只是刘虎在地震后第6天的粗略统计。业余电台往往是在正规通讯手段瘫痪后进行修复的空档发挥最大效用,而且因为是民间力量,所以反应更为及时,速度更为快捷,“业余电台在这次救灾中的最关键作用是调度社会救援力量,因为,只有业余电台和车友会的联络应急车辆才能实行快速集结和迅速调动。” 在5月17日后, 四川业余无线电应急通讯网已完成前线支援、应急通讯主要任务,任务重点调整为灵活调度支援二线骨干城市之间的运输和通讯。
    刘虎介绍,四川业余应急通讯网指挥中心分成三个组:指挥组、情报组、后勤组。情报组负责收集前线传来的情报,整理得出救援需求,交给指挥组调度HAM前往。后勤组为派往灾区的值班电台提供后勤保障,但后勤保障非常艰难。刘虎在总结这场未经事先演习的应急通讯救援战时,得出的启示是:成都有十多个中继站,连续不间断通话几十个小时,但还是不够用。另外,与××救灾部门的信息接口不畅。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事实上,四川业余应急通讯网指挥中心这支民间力量的充分展示,得益于中国无线电协会在5月14日发布的《协会总部号召全体HAM参与抗震应急通信 》的通知,通知要求HAM“在条件可及的情况下,守听短波电台常用频率,如遇灾区电台出现,应尽最大可能提供援助,并报当地××部门。遇到灾害周边地区需要通过电台向家人报平安等信息时,力争用最短时间与其家人联系,将消息传送出去。业余电台在遇到应急通信时,应予以避让,并注意收听。”
    来自天津的BD1QMP则提议要由有领导力的HAM组成中国ARES(业余无线电通信应急服务系统)核心组,学习国际ARES组织的经验、规划,协调中国ARES,制定规章制度,负责和各官方及民间组织建立联系,建立每周的地方性应急培训机制和定期的区域性或全国性的演练。“我们不能等,假如明天早上就发生重大灾难,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很希望我们的ARES在下一次灾害中发挥重要作用!”他说,已经有HAM开始着手翻译美国ARES手册。
    而参加了灾区救援和通讯中继站架设的BD8AAI则说,“现在各灾区地方××通信已逐步恢复,军队的通信兵、通信车也陆续到达,业余无线电作为灾害发生后、专业通信恢复前的应急通信,我们的义务已经尽到,我现在回到了家里,但救援工作远没有结束,我仍然在尽力……”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1:16签到天数: 13 天[LV.3]偶尔看看II
本帖最后由 盘古隐士 于
01:03 编辑
地震中业余无线电的作用
“5.12”地震救灾工作者访谈录
访谈时间:日(周二)下午15:00
嘉宾1: 刘虎&&四川省业余无线电协会总工程师,汶川地震中第一个发出无线电呼叫——
“5.12”地震救灾工作者访谈录刘虎.jpg (67.61 KB, 下载次数: 44)
00:57 上传
嘉宾2:刘旭&&四川省业余无线电协会秘书长——
“5.12”地震救灾工作者访谈录刘旭.jpg (43.57 KB, 下载次数: 49)
01:03 上传
主持人:祝华新,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
舆情背景:
汶川大地震中,在固定电话、手机等正规通信手段瘫痪后,业余无线电发挥出惊人的神通。成都人刘虎在地震时抓起手持电台往楼下跑,14时31分第一个进行主控台地震播报,“火腿”(无线电爱好者)族纷纷响应,很快确认成都没有重大伤亡。5月13日,刘旭向四川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汇报,成立了四川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网指挥中心。
全国各地的“火腿”们带着手持电台、车载电台、短波台等设备,开着越野车到灾区架设应急通信中转站;以营地为中心,在临时通信覆盖区域内进山搜索灾民,引导灾民下山。业余无线电成为灾难应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在汶川地震中的作用
14:31,我第一个播报“地震!”
4万“火腿”的紧急行动
黄岩岛呼叫三个南京人用电波维护国家主权
访谈实录:
主持人:今天我们请来两位“火腿”(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通过我的同事(呼号BG1HIQ),联系上了成都“火腿”刘虎(呼号BG8AAS),四川省业余无线电协会总工程师,在去年的汶川地震中第一个发出无线电呼叫;刘虎又介绍了他在大地震中的伙伴刘旭,四川省业余无线电协会秘书长。欢迎两位嘉宾,向两位在地震中的英勇行为致敬!请嘉宾给网友问个好吧。
刘 旭:大家好,我是刘旭!
刘 虎:谢谢主持人,大家好,我是刘虎,希望同大家交流。
地震后业余电台发出第一声呼叫
主持人:请问刘虎,媒体对您在地震后用业余电台播报地震的情况已有报道,您的第一声呼叫是在震后3分钟吗?有多少人响应?在去年5月12日这一天有没有收到过成都以外的“火腿”响应?
刘 虎:主持人好,网友好。关于地震的第一个呼叫应该比震后3分钟还早一些。在地震后的一个小时时间大约有200多人响应。因为地震以后房屋裂缝比较严重,当时我是在楼下采用手持电台通联,所以没有直接联系过外地“火腿”。不过成都市区是有不少爱好者通过短波电台联系到了外地电台,是省外的电台首先通过互联网查到震中位置,再通过电台发送到成都,在电台边收听的爱好者于是都知道了地震震中在汶川。这个时候距离地震发生大约17分钟左右。
受灾的地方都有“火腿”的身影
网友“HAMFan”:问一下刘虎和刘旭两位嘉宾,你们在灾区呆了多长时间?分别去了哪些地方?
刘 虎:这个问题很“专业”!就我个人来说,去了绵竹、汉旺和都江堰的赵公山等地,但是5月14到16日就一直在成都市区的“指挥部”工作,一刻离开的时间和机会都没有。很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深入到了红白、清平、小鱼洞、安县晓坝、北川等地方,而且北川、小鱼洞的业余电台是由省外来支援的爱好者设立的。还有几个批次的爱好者,例如武汉的爱好者和深圳的爱好者,通过西线进入茂县,主要是去运送物资和开展短波通信。
刘 虎:应该说当时所有受灾的地方,除了道路完全中断的地方,都有无线电爱好者的身影。在都江堰的虹口,有爱好者是徒步进去的。在救援阶段的后期,业余电台在保障通信中的任务已经完成,加上从安全等各方面考虑,我们发了通知撤回了全部已经完成任务的爱好者。
刘 旭:我们13号已经在汉旺了,当时是在了解现场的情况,后来我们还去了都江堰等其他地方,我们去的地方比较少,主要是在成都做一些组织工作。
四川“火腿”赢得国际尊敬
网友“jojo”:传说你们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5.12大地震中做出了很大贡献,请问都是哪些方面的贡献?这些贡献有何意义?谢谢。
刘 虎:您好,其实主要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平时就将应急通信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不但在国内是这样,全世界都是这样。在地震发生后,公众通信可能出现短暂瘫痪,而业余爱好者的网络结构比较简单,人员分散,台站数量很大,每个电台又能独立工作(而公众通信如果哪个环节出问题,可能会影响一大片),所以不容易出现全面瘫痪。在地震后最初的几天时间,无线电爱好者一方面利用尚存的通信网传播灾情,另一方面深入灾区一线,帮助其它救援部门搞通信,而如果没有这些帮助,有些救援部门的联系几乎无法实现。在后来,各种专业的通信队伍赶赴灾区以后,业余无线电的主要工作就转向了为志愿者的行动提供调度通信服务。
网友“专业五毛”:据报ARRL将2008年人道主义奖授予了你们四川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请问这个奖在业内影响力很大么?你们觉得自己是凭借什么中奖的?
刘 虎:这个奖应该更多的说明国际社会逐渐承认和关注中国业余无线电了。这个奖是属于全体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是大家长期以来坚持的理念和行动赢得的。
刘 旭:我觉得就是凭爱好者自己的努力中奖的。
南方雪灾后建立应急通信网
主持人:请问两位嘉宾,四川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网指挥中心在5月13日成立后,都做了哪些灾区应急通信工作?先后有多少名成都当地和外地火腿参加工作?
刘 旭:我们四川的无线电爱好者在年初看到贵阳大雪灾,很多县城,还有一些灾害地区,通讯全部中断,无法和外界联系,外面也不知道里面的情况,所以我们就根据这个情况建立了一个应急通讯网,这个就是为灾害做准备的。业余无线电平时作为爱好者之间相互通讯和自我训练的一种工具,到了关键时刻,它就立即可以转入应急通讯。因为爱好者人很多,而且分布非常广,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几乎都有我们的爱好者,相对于专业网,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地震发生以后,我们就把这些爱好者组织了起来,搜集了大量的信息,为灾区投放了大量的物资,接回了大量的伤员,并且为灾区的政府建立了通讯保障。当时的专业网都因为地震原因中断了,我们的网作为应急通讯,做得非常坚固,可以抗击很强烈的地震,主要是因为当初我们建这个网就是为了灾害准备的,所以我们的网没有垮掉。
地震后四川出动“火腿”4000余人
刘 旭:我们当时也为红十字会等提供了很多帮助,作用是很大的。再比如为找直升飞机,那些通讯网都是我们临时建立起来的,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车腿”机动性非常强,可以在灾区的任何角落,我们只需要有效地把他们组织起来就可以了。当时我们出动的“火腿”大概有四千左右,这包括了有呼号的“火腿”和没有呼号的“火腿”,这是比较多的。这些“火腿”完全是用自己的车、自己的物资给灾区送了很多东西过去,又拉了很多伤员回来,总之做了很多工作。
还有很多外地的爱好者,也支援了大量的设备和物资,并且很多爱好者亲自到成都来,参加这个救援工作,非常感谢他们!
灾区最深刻的记忆:好好地活着!
网友“HAMFan”:两位嘉宾 请先给大家谈谈在灾区留下印象最深刻经历或记忆是什么?
刘 旭:我觉得就一句话,珍惜现在,好好地活着!
“火腿”们把设备能捐的都捐了
网友“HAMFan”:汶川地震中将移动通信的基站损毁,这时手机便无法使用。无线电的发射和接受虽然距离较短,但是使用方便,装置体积小,便于携带。只要有同样的波段以及发射接收装置便能够实现通讯。请问两位嘉宾,你们的发射功率很大吗,有没有用到中继呢?
刘 旭:我们的功率不大,我们的主发射台的功率只有两瓦,我们使用的是中继,它的高度大概离地面两百多米,通讯的范围当时是覆盖了大部分灾区的。
网友“HAM007”:刘秘书长,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刚刚成立的成都市业余无线电应急通讯网还处于调试状态,那么地震有没有对接收信号的塔台造成破坏?在通讯中遇到什么困难没有?
刘 旭:我们这个网有好几个频道,当时正好调试好了两个信道。地震后我去看了一下,我们的机柜已经转了一个角度了,因为我们的设备是按照灾害标准建立的,所以对我们的设备没有造成破坏。在通讯中确实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主要是缺少设备天线,但是这个问题后来很快就解决了,因为爱好者把自己的设备和天线全部都捐出来了,能捐的都捐了。比如说我家里楼顶上很多天线都拆光了,现在只剩下一根,都拿来救灾用了。光是地震这一次,我们爱好者损失、丢失的设备大概有二十到三十万元之多,这个就算是爱好者做贡献了。
网友“小马过河”:刘秘书长,在抗震救灾期间你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最后是怎样克服的?
刘 旭:最大的困难,我觉得刚开始是让大家理解我们,信任我们,后来的困难是缺少设备,缺少物资,最后是靠广大爱好者自己掏腰包克服的,毕竟我们有几千人呢!
绵阳火腿冒险登上高楼
主持人:据媒体报道,你们这个应急通信网指挥中心曾经支援汉旺镇一套中继站和若干台对讲机,绵竹市长也曾借你们的业余电台与在前线的副市长、秘书长通话。请问你们在其他重灾区还做了哪些信息救援工作?有没有重灾区当地的火腿们与你们在震后建立联系,或共同工作?据报道,绵阳火腿曾经在5月12日当天带着备用电瓶,冒险上高楼抢修无线电中继站,你们了解的情况如何?
刘 旭:当时我去了绵阳的现场,楼非常危险,一楼里面完全已经坍塌了,中继台在楼顶工作,因为没有电,使用的是发电机,每天必须要定时上去加油,非常的危险。如果这个中继台不放在上面而是放在下面,它的效果会大大的打折。所以,绵阳的火腿为了保证效果,还冒险在上面坚持工作。当时我去了现场,我有视频资料,确实非常危险。我看了以后说句实话,就是非常感动!
“火腿”中还有一支“车腿”
网友“HAM007”:刘秘书长,您好,其实2005年清凉峰失踪救援事件,第一个发挥作用的,始终发挥作用的,唯一当时真正有作用能跟政府配合的民间力量,就是“火腿”,可是现在好多人把无线电仅仅当成是手机的代用品,您对无线电的前景怎么看?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孩子玩无线电?并让无线电在突发性事件中发挥它的功能?
刘 旭:我觉得无线电这东西就是一个兴趣爱好,平时就是大家一起玩,你玩得越深,你对无线电了解才越多,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才能充分发挥他的作用。现在很多人就把爱好者分为“车腿”和“火腿”,这实际上也是业余无线电里的一个分支,其实他们都是无线电爱好者,只不过是大家玩的方式不一样!
为什么对无线电如痴如醉?
网友“巴巴豆”:两位嘉宾都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想知道无线电有何种魅力,让你们如此如痴如醉哈?
刘 旭:这就是一种爱好,谈不上什么高尚不高尚的,这个就像有些人沉醉于打麻将,而我们沉醉于无线电一样!就是在半夜起来,有一点点的时间,都要打开电台把无线电频率搜索一遍,看看有没有DX电台,我们就是乐在其中,如此而已。
网友“HAMFan”:请问两位嘉宾,何为业余无线电通信?
刘 虎:从历史上讲,最早的时候,无线电通信没有专业和业余之分。“专业”是出于爱好,业余如果做出一些发明,参与到无线电事业发展的潮流中,或许就变成了专业。后来随着无线电的发展,才出现不为盈利、工作等目的而由爱好者个人开展的无线电通信活动,于是才有了业余无线电。国际电信联盟有一个定义,简单表述就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为了相互通信、技术研究、自我训练目的而开展的通信,这种通信活动纯属个人兴趣。
由于历史原因,以前我国国内一谈到业余无线电,通常就和电子制作,比如搞电视接收、卫星接收等联系到一起。其实业余无线电是有严格定义的。业余无线电通信的内容和方式很多,不仅限于手持电台、车载电台的通信,还包括诸如卫星通信、空间站通信、月面反射通信、散射通信、短波通信等活动,通信内容除了话音,还有数据,应该说平常大家所认识的业余无线电,只是整个业余无线电活动中很小的一个部分。
网友“邗沟渠”:请问嘉宾,玩无线电会上瘾吧?会严重到影响工作和生活、需要戒瘾的程度吗?
刘 旭:适可而止吧,尽量不要影响到工作,在国外有这种需要戒瘾的例子,但国内我好像还没听说!
电台跟汽车一样,要经常开
主持人:您设想,未来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居民灾难应急装备中,除了每家一台无线电收音机,是否还有可能每村配备一台业余电台?
刘 旭:这个国家现在已经有投入了,现在很多村镇已经配备了电台,但关键是电台要经常得使用,不然到了关键时候一样会出现问题,就跟汽车一样,要经常开,经常使用!
只要1/5能打开电台,这个通信网规模空前!
网友“HAM007”:刘虎,你好,有专家说业务无线电在地震中的成功是民间力量的成功,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刘 虎:我很赞同。在地震中最重要的力量是集体的力量,如果没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业余无线电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四川为无线电爱好者所设立的业余无线电台数量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中排第四位,目前有5000多个电台。在发生危机的时候,只要有五分之一能够打开电台,这个通信网的规模都是空前的。另外一个是业余电台的进入门槛并不高,在地震中业余无线电赖以发挥作用的并不是多么复杂的技术装备,这样有利于更多的民间力量参与。
“火腿”参与救援的基本设备和训练
主持人:根据您的经验,“火腿”族参加地震救援的基本设备配备应该包括哪些?尖端的设备又有哪些?如何在短时间内架设完成一座中继站?请问远程中继的通联中转需要哪些必要的手段?
刘 旭:我认为“火腿”参加地震救援基本设备应该有UV段的对讲机,和一个便携式的中继站,还要准备一个小型的发电机,像这样在很短时间就能架设好,并且要尽量在高处,越高覆盖面就越大,在一个很高的高山上,有时甚至可以覆盖到几百公里。设备不需要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蜻蜒fm收音机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