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低保霍山政府信息公开低保但家庙说我银行有30多万,我没有,问他们在那个银行,他们说保密,我怎么办

一篇关于养老金和存银行之对比的小白文 | 经济学人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48561人加入此小组
今天无意中看到朋友圈中的一个来自某“财经”媒体的打着“家庭理财”旗号的转帖,该文章通过了一系列仿佛很“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式去讨论了关于“交养老金和存银行哪个好”的问题。文中假设我们的社会平均工资是5000元/月,我们的收入也是5000元/月,而且无论是我们的收入还是社会平均工资都不会增长(当然文中也用一行小字写了“此数据是按照社会平均工资不变的前提下计算出来的。当平均工资逐步增长时,领回的养老金会更多一些,此数据仅供参考”,呵呵)。然后,在以上的假设前提下,计算出来从25岁参加工作到60岁退休的35年间我们和我们公司总共缴纳养老金58.8万元,但是按照国家规定的139个月计发后我们只领回41.13万元,巨亏啊NND。而且该文章也非常善意地计算了一下假如每个月定额存入1000元到银行,35年以后本息总共拥有108.7万元,按照4.8%的年利息,每个月也可以拿到4330元(“哇,利息就够养老了!”——文中如是说)。原文的链接:咋眼一看,哥对这个无良的ZF愤怒了,丫的原来处心积虑就是来骗咱们的钱啊!看来哥以后也不要交养老保险了,这些钱哥存银行好了!!!然而在找存折的过程中慢慢冷静下来,回想一下却发现好像有些不对劲——首先,社会平均工资完全不增长是不可能的,个人工资完全不增长也不太可能。算这个总额就好像算一个梯形面积一样,如果完全没有增长那就是长方形了啊,这算法能一样嘛?而且还有一点就是,文章把公司缴纳部分也算作我们缴纳的总数的一部分,但实际上这部分并不是从我们的工资里扣的。当然,有人会说羊毛出在羊身上,那这个就姑且不论吧。所以哥强压着往银行跑的冲动,打开Excel,列了个表。表里面以上述文章的题设为基础,假设25岁参加工作时我们的工资是5000元/月,社会平均工资也是5000元/月,缴费年限35年,计发月139月。但是我增加了一个参数,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工资涨幅(平均7%一年应该有吧),以及社会平均工资涨幅(也是平均7%一年应该公平吧)。然后,就出来这样一个表(其中黄色底色的一行是退休11年后的情况,因为139/12大概就是11多一点。另外,里面的数字为了美观经过四舍五入显示,我们知道Excel的四舍五入显示只影响显示值,而不影响参与计算的实际值所以问题不大。): 这上面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其实139只是计发月份,根据我百度回来的资料,我的理解是139月后虽然理论上个人养老金已经发完了,但是依然会按照原来的计算方式发放养老金,而不是像银行帐号一样拿完就没有了的。当然,我不敢说我对养老保险政策的理解非常到位,所以本文我成为“粗略”,但是至少我的计算应该是比前面提到的文章要细致一些了。然后我们看这个表,假如我们只算自己缴纳的部分,实际上退休2年后就已经回本了;而且,即使把公司缴纳的部分也算上,退休7年后也都回本了。实际上退休后或个10年的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吧?当然,作死的除外,但我坚信大都数人都跟我一样,是怕死的。最后一列,“收入落差”,这个其实是我加进去的一个衡量方式,主要是要看看退休后领的养老金跟退休之前的工资的比例,从而看看退休后我们对自己的收入水平的心理落差有多大(比如说我们本来是月薪5000的,退休后每个月只有1000元退休金,那肯定很不爽的)。并且,在这个计算当中,我还引入了社会平均工资的增幅,毕竟61岁那年的1000元,和80岁那年的1000元肯定不是一个意思。然后我们可以发现,退休后的退休金基本上维持在原来收入水平的30%~40%左右(退休了自然就没有工作时收入高啊,不然谁都想退休这社会岂不乱套了),而且随着年龄增大会逐年递减,但是递减的速度并不高。算完这个,我又想,如果存银行的话呢?于是哥又建了另外一个表,还是参照前面所述的文章的题设,我们每个月存1000元。但是呢,25岁的1000元跟59岁的1000元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所以,我也引入了工资增幅这个概念,我们每个月存的钱是根据工资增幅变动的,工资越多,每个月存的钱也越多。然后按照该文章的题设,到了我们60岁退休时,咱啥也不干,就拿着本金,每5年提一次利息(实际上目前存款基准利息最高的是5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年利率是4.75%,前面的文章非要四舍五入成4.8%,而且这个四舍五入不是显示值而是计算值,咱就不追究了,谁叫咱也“四舍五入”过呢…),然后在拆分成每个月的养老金掰着用。请见下表: 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存银行吃利息的方式最终每个月可用的养老金比养老保险要少很多,而且由于本金不变,利息也不会变,随着时间的推移,退休后的生活会与退休前产生越来越大的落差。造成这个差异主要是因为养老保险是跟着不断增长的工资水平而变化的,而银行存款利息很难超过工资增幅,所以工作时间越长,这个差距就越大。而且,“跟养老金比收益”这一列是对两个方式的总收益(包括了存在银行中的本金)的对比,最终发现,在退休11年后,采用养老保险方式的总收益超过了采用银行存款方式的总收益(诡异的139个月)。到了现在,我终于可以清晰地明白了该文章为什么让我感到强烈的不对劲——该文章假设了一个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大环境不可能发生的条件:工资无增幅,但又引入一个体现了经济增长的条件:银行存款利率,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行为。最终,哥还是么有去银行,而是选择把这个事情记下来,分享出来。当然,我的数学知识基本上已经还给老师了,我的经济学知识几乎为零。厚着面皮发这篇东西,自然也就做好了被打脸的觉悟。只是无论如何,我都觉得需要坚持自己动脑筋去想,不要人云亦云。现在有一种风气是凡是说ZF坏话的都是真理,这跟当年“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必须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且,现在这个社会上,装着上帝的样子去挖坑的人比比皆是。最后,本文所引用的Excel表格的下载地址如下,大家拿下来当工具也好,看看公式有没有写错也好:
金融专业,市场研究咨询顾问
社保的坑不在这里,在于1不透明,你不知道你的钱去哪里了,投资收益如何?社保被挪用,人们对其不信任2社保的原理还是大数法则需要后面的人一步步的填之前的坑,而第一批领社保的人,根本没交或没交满社保。3强制性,无法自由退出,这点制度设计很不好,没有自由竞争的东西我觉得不靠谱,我无法得知其效率,以及定价是否合理,政府运作导致其服务态度/质量极其不好。4对一部分人的不平等:在发达的确工作,但户口不在其发达地区,老了回到不发达的确领到的可是不对称的。
一个年收益2%左右的保险基金,凭什么退休后的收益可以轻松超过年收益4.8%的银行储蓄?世界上除了旁氏骗局怕再也遇不到这样的事了。 楼主这个算式里面唯一的错误就是那7%的年收入增长率,如果你定的每年翻番,那全世界都无法阻止你了。
引用 的话:保的坑不在这里,在于1不透明,你不知道你的钱去哪里了,投资收益如何?社保被挪用,人们对其不信任2社保的原理还是大数法则需要后面的人一步步的填之前的坑,而第一批领社保的人,根本没交或没交满社保。3强制...其实社保并不是某个机构把你交的钱存起来,N年之后还给你。而是把你今年交社保的钱发放给今年需要领社保的人。N年之后,那时交社保的钱就来发你的社保。这和银行储蓄是一样的,你拿1000块钱存5年定期,银行下一秒钟就把这1000块钱贷出去或者让人提走了,而等你5年后来拿的时候,用的是当时的存款。
我猜想139个月可能是根据60岁退休平均期望寿命71岁多算出来的。不过这个数据已经过时了。目前的期望寿命已经有74.8了。不过退休也推迟到65岁了。算下来领养老金的时间可能反而短了。
金融专业,市场研究咨询顾问
引用 的话:其实社保并不是某个机构把你交的钱存起来,N年之后还给你。而是把你今年交社保的钱发放给今年需要领社保的人。N年之后,那时交社保的钱就来发你的社保。这和银行储蓄是一样的,你拿1000块钱存5年定期...请再多看点社保原理的文章,推荐
引用 的话:个年收益2%左右的保险基金,凭什么退休后的收益可以轻松超过年收益4.8%的银行储蓄?世界上除了旁氏骗局怕再也遇不到这样的事了。楼主这个算式里面唯一的错误就是那7%的年收入增长率,如果你定的每年翻番... 我倒没有考虑保险基金的年收益率,只是查了一下养老金发放的原则——根据去年的社会平均工资为基准,而社会平均工资是不断增长的。至于7%的增长率,很老实地说,我没有严格考究,只是百度了一下“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然后根据所看到的文章来了解一个大致范围,然后再压低一点。===============“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增长的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参照11.5%的基准线安排企业的工资增长水平;2010年、2011年效益增长较快,2012年预计效益增长依然较快的企业,原则上应低于上线即16.5%安排本企业工资增长水平;效益情况与往年持平或略有下降的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参照下线即4.5%安排企业的工资增长幅度。”===============“问:2005年到2008年沈阳市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和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是多少?网友采纳答案:2006年在岗 23392.00 2006年社平 19812.00 2007年在岗 .2007年社平 .2008年在岗 .2008年社平 .”_===============“中国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2964元,相比2007年上半年的10990元,同比增长18.5%。”===============“职工年平均工资,广东增长率为11%”而我自己的实际经验是,我目前参加工作5年,工资增长了85%,算下来1年也有13%的增长。其实,最终我觉得,银行存款利息实际上就是银行用我们的钱去投资,然后把投资的回报分红一点给我们。投资回报率虽然有高有低,但毕竟整个社会宏观地看下来,应该是跟经济增长挂钩的。银行给我们定的利率,一定是以保证银行自身利益为前提,稳赚不赔肯定是银行的最终目的,所以银行存款利率理应是比经济增长率要低不少的。而工资其实就是我们出卖自己劳动力的价格,总的来说是一种市场交易,是等价交换的过程,出卖劳动力跟出卖其它商品本身并没有太多本质区别。所以宏观地看,工资的增长率应该就像一般商品一样,也是跟经济增长挂钩的。当然,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税收、垄断、腐败等问题导致很多不公平存在,我们总是感觉实际工资跟国家颁布的平均工资有差距,但这已经是一个涉及到太多方面的综合问题了。而且回头看来,如果我们的实际工资老是拖了国家颁布的平均工资后腿,而养老金的发放是根据国家颁布的平均工资为基准来计算的,那不是更应该买养老保险么?
引用 的话:保的坑不在这里,在于1不透明,你不知道你的钱去哪里了,投资收益如何?社保被挪用,人们对其不信任2社保的原理还是大数法则需要后面的人一步步的填之前的坑,而第一批领社保的人,根本没交或没交满社保。3强制...这个的确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目前养老保险机制最让人诟病的问题。我自问没有能力去讨论这么复杂的事情,也没这个胆,毕竟怕快递。我只是看了文中提到的那篇文章,活脱脱就一个给银行打广告的样子,而且其设定完全不靠谱——怎么可能在工资增长率为0的情况下银行还能保持4.8%的利率?而且,实际上,银行5年定存利率是4.75%,不是4.8%。别小看0.25%,利滚利地滚35年的情况下,这0.25%可不是个小数字。就这样一篇文章,竟然看到很多人在转发。所以几乎没有一点经济知识的我并没有这个能力去把养老保险制度搞个透彻,只是想算一算,把那篇坑人的文章揭穿了而已。
引用 的话:我倒没有考虑保险基金的年收益率,只是查了一下养老金发放的原则——根据去年的社会平均工资为基准,而社会平均工资是不断增长的。至于7%的增长率,很老实地说,我没有严格考究,只是百度了一下“社会平均工资...看数字,还要分析数字,你看看这篇文章,“广东工资增长减缓已经不是一年两年。有关统计显示,广东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越来越小,1978年至1983年均超过60%,1984年至1994年在60%~50%之间,1995年至2003年在50%~40%间波动,2004年以来不足40%。”这一段说明,几十年来工资的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而统计的工资增长水平却高于GDP增长。这个不是矛盾了吗?所以,这个11%的数字是年度性的,而不能保持每年都这样。没有收益保证的基金那就是无源之水,可以许诺多高的增长率 都可以,但是如何实现呢?未来社会还会出现老龄化,社保基金低于银行收益率,如何实现高于银行的收益率?如果这样比收益,那传销给我许诺的更高。
引用 的话:看数字,还要分析数字,你看看这篇文章,“广东工资增长减缓已经不是一年两年。有关统计显示,广东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越来越小,1978年至1983年均超过60%,1984年至1994年在60%~5...工资增长低于GDP增长是另一个问题,实际上GDP增长是不是真的代表了实际的经济增长?这个我不懂,也没有能力讨论。我一直都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购买养老保险的收益比银行定存要高。我从来都没有打算要为养老保险在大家心目中的负面认知翻盘,说白了,我自己也认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如果听从了我前面提到的那篇文章的理论,弃保,钱存银行,那样会更惨。说明这些是我写这篇东西的所有目的。不过,我觉得你的中心思想是认为政府的许诺不可靠,也就是说政府以后会翻脸不认人,不按照他自己制定的养老保险发放原则来发放养老保险。那么,这个就是你对政府的信任问题了。这个我也是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扭转的。在相信政府不至于撕破脸皮的情况下,我认为还是不要弃保的好,毕竟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养老保险的钱省下来了,除了买东西花掉和存银行外,难道还有其他的增值方案?说不定存的还是活期呢。
说一下你计算的问题吧。第一,养老金缴费是自己缴基准工资的8%+公司缴基准工资的20%,所以你要比较的话,应该这么算:(基准工资为5000)如果有养老金,一个月缴1400元如果没有养老金,一个月存1400元(应该假设公司不缴养老金,会把这笔钱发到你手里。这个假设是合理的。)第二,用4.8%的定存利率太低。稍微做一点投资,年收益都会在4.8%以上。比如这几年的理财产品,即使5万起的小额理财产品,年收益都在5.5%左右。上百万的产品有时甚至有8%的年收益。而且一般而言理财产品的风险很小。把一和二调整到1400元和5.5%,合算的年份就到79岁了。这已经远高于目前的人均期望寿命了。而且以后会65岁退休,也要考虑在内啊。最后吐槽一句话:如果我们的实际工资老是拖了国家颁布的平均工资后腿,而养老金的发放是根据国家颁布的平均工资为基准来计算的,那不是更应该买养老保险么?如果实际工资拖了国家颁布的后腿,那么买养老保险合算,那就意味着这些拖后腿的人占了实际工资高于平均水平的人的便宜。因此实际工资高于平均水平的人,显然不应该买养老保险。
引用 的话:一下你计算的问题吧。第一,养老金缴费是自己缴基准工资的8%+公司缴基准工资的20%,所以你要比较的话,应该这么算:(基准工资为5000)如果有养老金,一个月缴1400元如果没有养老金,一个月... ==================“ 第一,养老金缴费是自己缴基准工资的8%+公司缴基准工资的20%,所以你要比较的话,应该这么算: (基准工资为5000)如果有养老金,一个月缴1400元 如果没有养老金,一个月存1400元(应该假设公司不缴养老金,会把这笔钱发到你手里。这个假设是合理的。)”我讨论的是现实情况,如果弃保,公司是不会把这笔钱发到你手上的。================== 第二,用4.8%的定存利率太低。稍微做一点投资,年收益都会在4.8%以上。比如这几年的理财产品,即使5万起的小额理财产品,年收益都在5.5%左右。上百万的产品有时甚至有8%的年收益。而且一般而言理财产品的风险很小。这个是实话,购买理财产品收益预期肯定比银行定存要高。不过,理财产品真的风险很小吗?这点我不清楚。实际上银行是提供了0风险的理财产品的,那就是存款。所以,高于存款利息的理财产品一定是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预期受益与风险率必定是挂钩的。那么,我们愿意拿多少钱,又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去购买理财产品?这就见仁见智了。==================把一和二调整到1400元和5.5%,合算的年份就到79岁了。这已经远高于目前的人均期望寿命了。而且以后会65岁退休,也要考虑在内啊。这个我倒要稍微替政府洗地一下:65岁退休是逐步延缓,而且人均期望寿命也是逐步增长的。我写这篇东西的目的只是想说明弃保并把这些钱放在银行做定存是不划算的。至于能否有%,那就取决于你自己怎么做了。能说这话的你,估计也不止5.5%了吧。================== 最后吐槽一句话:如果我们的实际工资老是拖了国家颁布的平均工资后腿,而养老金的发放是根据国家颁布的平均工资为基准来计算的,那不是更应该买养老保险么?如果实际工资拖了国家颁布的后腿,那么买养老保险合算,那就意味着这些拖后腿的人占了实际工资高于平均水平的人的便宜。因此实际工资高于平均水平的人,显然不应该买养老保险。养老金发放有一个系数,是根据你的缴费工资和去年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来计算的。所以,实际上工资越高,缴费就越多,同时养老金的收入也就越多。说到这里,我也要吐槽一下我自己了——工资低于平均工资的,似乎也不能捞到更多的好处。这样一来,还是看增长率,以及公司缴纳的部分。
引用 的话:工资增长低于GDP增长是另一个问题,实际上GDP增长是不是真的代表了实际的经济增长?这个我不懂,也没有能力讨论。我一直都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购买养老保险的收益比银行定存要高。我从来都没有打算要...政府已经撕破脸皮了,推迟退休就是啊。当然政府完全也可以不用这样极端的方法,如果基金金额不足的时候,降低养老金发放金额完全就就可以了。因为7%的增长是你空想出来的。社保基金从来没有许诺什么增长。信任不是凭空生发的,而是根据基本情况作出理性分析的。不是为了信任而信任。如果你非常信任的人拉你去做传销,你也会毫无保留的相信他们许诺的增长率吗?同样,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低于银行存款,而老龄化的中国未来需要支付的养老金会飞速增长。以理性的分析,是不能会你所说的高收益率的。你可以自己计算一下,按照你的算法,活到90岁,收益率有多高。这样的收益是不可能实现的。那篇文章的计算参数全是用已知的稳定数据,所以就算不靠谱,起码还是算客观。但是你用这个7%增长率已经是在用虚无飘渺的数据了。所以你的结论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悖论: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低于银行存款收益率,而你的计算结果却是养老金收益率远高于银行存款。请问这中间多出来上千万的收益如何实现呢?
引用 的话:政府已经撕破脸皮了,推迟退休就是啊。当然政府完全也可以不用这样极端的方法,如果基金金额不足的时候,降低养老金发放金额完全就就可以了。因为7%的增长是你空想出来的。社保基金从来没有许诺什么增长。信...那就随缘吧,施主。至少在这个强权政府之下我为了自己的利益决定不弃保,至于愤怒的施主你打算怎么做,那就只有你自己知道了。
引用 的话:==================“ 第一,养老金缴费是自己缴基准工资的8%+公司缴基准工资的20%,所以你要比较的话,应该这么算:如果没有养老金,一个月存1400元(应该假设公司不缴养老...第一,如果弃保,公司的用人成本下降,那么对于人才的需求就会增大。相对应的,人才就会更为稀缺,因此工资要上涨。最后达到的平衡点,是公司用人的成本不变,那么原本6000元雇一个人,1000元缴养老,现在势必6000元全变成工资。否则你这家公司不涨工资,其他公司涨,人才就都会跳槽了。第二,社会投资的平均收益肯定高于银行定存的利息。所以用社会投资的平均收益计算更为合理。银行的理财产品只是一个例子。第三,等我们退休的时候,肯定已经到全体65岁退休了。而人均寿命参照美国日本的来看,估计怎么也增长不了5岁。另一个问题是自己存的话,钱在自己手里,你能控制。而缴养老金,那么钱都在政府手里,政府想怎么处理,你毫无办法。比如政府规定晚退休,你立刻就亏了。这点也是应该考虑的。
引用 的话:那就随缘吧,施主。至少在这个强权政府之下我为了自己的利益决定不弃保,至于愤怒的施主你打算怎么做,那就只有你自己知道了。恰恰强权才是弃保的根本原因,如果是合同,那么推迟退休就要支付违约金的,但是只有这样的社保基金才会随时改变这些政策,让收益率毫无保证。我只是指出你的分析中错误的地方和为什么养老金收益不会高于银行收益的原因。相信传销的人,不管怎么说,他也一定会相信传销活动的高收益,这个没办法的。
引用 的话:第一,如果弃保,公司的用人成本下降,那么对于人才的需求就会增大。相对应的,人才就会更为稀缺,因此工资要上涨。最后达到的平衡点,是公司用人的成本不变,那么原本6000元雇一个人,1000元缴养老,现在...关于第一点,我认为前提是大家都弃保的情况。但是实际上弃保的人还是少数,所以我们自己弃保实际上并不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局势。或者从我们开始弃保,带起一种风气,5年后或者10年后全社会都会弃保,到那时我们就能够把公司缴纳部分收纳回到我们自己的口袋了(假设不用缴税的情况下)。但这5~10年我们肯定是亏了,而且谁都不能保证是否5~10年后就达到这个结果。所以我认为这样做除了免去自己缴纳的部分外,没有太大意义。也许你会觉得我这样很短视,但是这就是现实。大家出来工作都不过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的利益,改变大环境这种事情还是留给伟人去做吧。我不下地狱,谁爱下谁下。关于第二点,这就是我认为那篇鼓动别人弃保存银行的文章的不靠谱之处的核心所在了。银行存款利率必然低于社会投资平均收益。而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呢?因为人才会流动,所以工资才会增长。你不给我加工资,我就走。所以宏观来看平均工资的增长跟社会投资的平均收益肯定是挂钩的——赚了钱不给员工加工资,别人赚了钱为了扩张业务肯定会高价从你这挖人,那么别人高价挖人的这个“价”,肯定是根据这个岗位可以带来的预期收入而定的。岗位带来的预期收入,不就是这个岗位参与到企业的日常业务后带来的收益咯,那么这个收益的增长自然就取决于社会投资的平均受益了嘛。第三个关于到我们65岁时平均寿命能否增长5岁我也持怀疑态度。不过,对于大多数没有%的人来说,临界年龄也到不了79岁。最后一个问题我非常赞同。钱在自己手上总比在别人手上好。就好像钱拿来投资总比存银行好。只是,就好像炒股一样,后面会发生什么,谁知道呢?我只是认为弃保存定期不划算,但如果有其他投资手段的,自然不在这个讨论范围内了。到底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判断。但无论如何,一篇存在明显谬误的文章,竟然那么多人转发,那么这些转发的人,即使弃保拿钱去投资,也是给别人垫背的份。
引用 的话:第一,如果弃保,公司的用人成本下降,那么对于人才的需求就会增大。相对应的,人才就会更为稀缺,因此工资要上涨。最后达到的平衡点,是公司用人的成本不变,那么原本6000元雇一个人,1000元缴养老,现在...其实4.8%的利率过低,主要还在于:第一,我国银行的利率还是央行确定了上限的固定利率,而国外实行的是浮动利率,这是垄断地位的四大行获利的根本。未来肯定会放开利率浮动上限的,利率肯定还会提高。第二,社保基金其实是相当于40年按时零存的定期存款,如果仅仅拿5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来对比,显然是占了便宜的,实际情况中,根本不会有人这样存,就算10%的利率也没人这样存。这其中的不确定性太大了。不过也没关系,因为4.8%的利息,养老金也不可能比得过。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实在太低了,连4.8%都没法达到。所以没有投资收益来源,未来养老金不可能实现高收益。
引用 的话:关于第一点,我认为前提是大家都弃保的情况。但是实际上弃保的人还是少数,所以我们自己弃保实际上并不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局势。或者从我们开始弃保,带起一种风气,5年后或者10年后全社会都会弃保,到那时我...你理解错那篇文章的意思了。那篇文章的假设显然不是鼓励人现在去弃保,拿8%的钱去做定存和28%的养老金相比,而是说,这28%的钱,你自己处理,收益比交养老金要大。之所以用定存,只是举个例子。现实中,显然不会有人主动放弃企业缴的20%的养老金。只有在企业愿意把这20%转变为工资,才能公平的谈缴养老金合算还是存定存合算。所以我觉得,你认为这篇文章有谬误,是你的理解有问题。另外你理解错了一个小地方。按照60岁退休算,临界年龄是79岁。而65岁退休,临界年龄会有84岁(实际上由于缴养老金时间长了,临界年龄应该更加延后)。即使按照你的算法,每月1000元(我认为这个假设不合理,无论怎么算也应该是1400元)和4.8%,65岁退休的临界年龄也在76岁以后。我个人认为中国未来的人均寿命到不了这个数。因此如果考虑65岁退休,即使定存,也比缴养老金强,这个结论本身问题不大。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钱不是凭空变出来的,一个3%年收益的基金能给你超过4.8%年收益的回报,这个基金显然是有问题。
引用 的话:恰恰强权才是弃保的根本原因,如果是合同,那么推迟退休就要支付违约金的,但是只有这样的社保基金才会随时改变这些政策,让收益率毫无保证。我只是指出你的分析中错误的地方和为什么养老金收益不会高于银行收益...说到强权,银行难道就不是强权了吗?那么多存了几十年存出来几十万却取不出来钱的案例难道银行支付违约金了?不过要说这些就已经扯得太远了。我这篇东西讨论的是在不存在违约的情况下——至少到现在政府依然是按照自己承诺的发放标准来发放养老金,当然银行也一样。假如不存在违约,那么养老金的发放是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而增长的,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是跟社会的经济增长挂钩的。而银行利率,则必然低于社会经济的增长率。至于为什么连银行存款都有4.75%利率而养老基金只有2%收益,其实这个问题的原因很明显——就跟各大国有银行、中石油中石化之类的单位天天喊亏钱的原因一样的明显。而且,既然银行天天亏钱,又怎么保证4.75%的利率?如果是出于对强权的不信任,其实我们这些平民无论在政府面前还是银行面前,都只是蝼蚁。政府可以随时改变养老金支付标准,银行也可以随时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你的存款利息。这钱,我看还是买个保险柜回来藏着好了。
我想说一点!你考虑过个体工商户么?集体缴纳需要6人以上才能缴纳,个体工商户很多都没有6个人。那么想缴纳需要自己交全额。还有现在余额宝前两天6.7啦!并且要推出定期的保本保息的7%。这个怎么考虑?我就是个体工商户,个人很不想缴纳这个,但是这个又牵扯到职工医保问题。职工医保报销比例比社区医保报销比例高,所以想拥有职工医保就必须要有职工养老~这个才是我考虑的问题,更何况65~呵呵领个10年又能如何呢?
引用 的话:你理解错那篇文章的意思了。那篇文章的假设显然不是鼓励人现在去弃保,拿8%的钱去做定存和28%的养老金相比,而是说,这28%的钱,你自己处理,收益比交养老金要大。之所以用定存,只是举个例子。现实中,...我不清楚那篇文章的出发点——只有作者清楚。但如果其目的是为了批判养老金制度的话,他不应该举这么一个不现实的例子。而且,你看他标题是“养老金和银行定存哪个更划算”,而且最终用以表达结论的是“每个月有4330元利息”,“利息就够养老了”等字眼,这些你能说他不存在有意或无意的误导成分?用一个不现实的前提去计算,得出一个结论后却让大家用结合目前生活水平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然后最后话锋一转“你本来可以过得很好的,但是你却不能不交养老保险,这TMD都是谁的错”,呵呵。我不否认有这样一个可能性是我的理解跟作者的出发点有偏差,但是在原文作者这样的表达方式下,我相信对那篇文章存在与我相同理解的人不在少数。最后,假如政府真的停止养老保险政策,把28%的钱扣完税后发还给个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你真的觉得收益会比交养老保险大?要知道,政府要照顾的除了像你一样的精英阶层,还有知识、素质、收入水平参差不齐的各类人员,而所有人虽然各种参差不齐,但要求却是异常的统一,那就是得有钱养老——即使他们早已把自己的收入花光了的情况下。
引用 的话:说到强权,银行难道就不是强权了吗?那么多存了几十年存出来几十万却取不出来钱的案例难道银行支付违约金了?不过要说这些就已经扯得太远了。我这篇东西讨论的是在不存在违约的情况下——至少到现在政府依然...银行利率是银行承诺的,如果是官方承诺的合法利息,那么没有哪个银行不支付啊?可是所谓7%的年增长率是你推导出来的,我没看到哪个部门有承诺这个增长率,更没有承诺和工资增长率挂钩,就算发达国家也最多规定与物价水平挂钩。2%收益的原因显然你又是空想出来的,2%收益的原因实在太简单了,因为社保基金要支付之前退休者的退休金,所以现在投保者支付的款项只有一部分能用于投资,所以总体算下来就是2%,也许用于投资的部分收益很高,但是因为占比小了,总收益率肯定低了。这个不是投资方式能解决的,很难提高的。至于银行亏损和利率问题,又是个大知识了。和你了解的恰恰相反,现在银行不但不亏损,反而处在高盈利期,2012年A股企业实现的利润,一半都是银行创造的。但这个恰恰是银行利率低的结果,因为利率是固定上限的,所以现在的存款利率偏低、贷款利率,四大银行就是通过这个来实现利润的。如果放开利率,未来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利率反而会上升。四大行的盈利能力反而会下降。就是因为近期开放利率的可能性非常高,所以银行股虽然分红丰厚,但是股价一直低迷。我还没看到那个银行拒绝支付合法利息的,但是政府已经在提高退休年龄了。而且政府从来没有承诺过养老金的高收益率,是你嘲笑那篇文章而自己弄出的高收益率。
引用 的话:想说一点!你考虑过个体工商户么?集体缴纳需要6人以上才能缴纳,个体工商户很多都没有6个人。那么想缴纳需要自己交全额。还有现在余额宝前两天6.7啦!并且要推出定期的保本保息的7%。这个怎么考虑?...我真的,真的只是想讨论一下普通职工交养老保险领养老金和弃保把钱存银行定期到底哪个划算,仅此而已...那啥,政府大楼一般都很好找的,炸药的配方在果壳应该也很好找的。等等有快递...
引用 的话:我不清楚那篇文章的出发点——只有作者清楚。但如果其目的是为了批判养老金制度的话,他不应该举这么一个不现实的例子。而且,你看他标题是“养老金和银行定存哪个更划算”,而且最终用以表达结论的是“每个月有...我要求有选择的权力,仅此而已。
引用 的话:说到强权,银行难道就不是强权了吗?那么多存了几十年存出来几十万却取不出来钱的案例难道银行支付违约金了?不过要说这些就已经扯得太远了。我这篇东西讨论的是在不存在违约的情况下——至少到现在政府依然...还要纠正你一个利率的误区。利率和社会经济增长率毫无关系。影响利率的因素就是供求关系(受投资收益率和资金情况影响)和预期通货膨胀率。欧洲、日本经济停滞或者负增长时期,利率也同样不会为零。增长缓慢的封建社会利率也同样不会为零。
引用 的话:我真的,真的只是想讨论一下普通职工交养老保险领养老金和弃保把钱存银行定期到底哪个划算,仅此而已...那啥,政府大楼一般都很好找的,炸药的配方在果壳应该也很好找的。等等有快递...你已经很好啦!上次和一个讨论这个问题,人家直接说必须有很详尽的数据,很讨厌!因为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不定因素太多,所以感觉现在不划算也要咬牙缴纳!还有个重要的问题,能否跑赢通胀,社保绝对能够跑赢,但是存款~~呵呵!
引用 的话:我要求有选择的权力,仅此而已。权力,是要靠自己争取的。挣够钱,离开这个国家,是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过就算你在美欧,有些东西一样不由得你去选择。而对于这个国家来说,他就是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一大堆人没饭吃就是其中之一。你可以责怪他以前因为各种人神共愤的原因导致人民的血汗钱被亏空了,但现在摆在这个国家面前的问题就是要想办法给前人擦屁股。养老保险说白了就是强迫领工资的人交钱去养退休的人,如果开放选择权,谁都不会愿意。其实你面对一个国家时,你面对的是13亿中国人。打不起便躲,躲不起便忍呗。
引用 的话:还要纠正你一个利率的误区。利率和社会经济增长率毫无关系。影响利率的因素就是供求关系(受投资收益率和资金情况影响)和预期通货膨胀率。欧洲、日本经济停滞或者负增长时期,利率也同样不会为零。增长缓慢的封建...也许是吧。看你的回复很辛苦,因为我完全不懂这些经济学的知识。但是正是我完全不懂——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只能选择去相信政府的承诺,直到我找到一个靠谱的投资渠道。至于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和炒股票一样,对于我和很多没有金融知识的人来说,其实跟拿钱去澳门赌没有本质区别。
引用 的话:也许是吧。看你的回复很辛苦,因为我完全不懂这些经济学的知识。但是正是我完全不懂——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只能选择去相信政府的承诺,直到我找到一个靠谱的投资渠道。至于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和炒股票一样,对...我是看你诚心希望大家打脸,才挺身而出的。还是那句话,政府没有任何高收益的承诺,甚至也没有具体承诺,唯一的承诺就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你计算的那个高收入结果,依据这个粗略的承诺无法得到。这个计算结果只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承诺。你自己怎么做是你的自由,但是你计算的结论是不正确的。最终,哥还是么有去银行,而是选择把这个事情记下来,分享出来。当然,我的数学知识基本上已经还给老师了,我的经济学知识几乎为零。厚着面皮发这篇东西,自然也就做好了被打脸的觉悟。只是无论如何,我都觉得需要坚持自己动脑筋去想,不要人云亦云。现在有一种风气是凡是说ZF坏话的都是真理,这跟当年“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必须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且,现在这个社会上,装着上帝的样子去挖坑的人比比皆是。
引用 的话:权力,是要靠自己争取的。挣够钱,离开这个国家,是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过就算你在美欧,有些东西一样不由得你去选择。而对于这个国家来说,他就是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一大堆人没饭吃就是其中之一。...我留在中国,表达我的利益诉求就是改变中国的一种方法。总比你说不行不能改变要有用。
引用 的话:我是看你诚心希望大家打脸,才挺身而出的。还是那句话,政府没有任何高收益的承诺,甚至也没有具体承诺,唯一的承诺就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你计算的那个高收入结果,依据这个粗略的承诺无法得到。这个计算结果只是...这个可以算是承诺,也可以不算是承诺。我说他是承诺,是因为政府发放养老金不是说爱怎么发就怎么发,而是根据去年的平均工资水平。而说他不是承诺,是因为所谓“平均工资”的增幅是没有承诺的,我们只看得到过去的增幅是10%以上,但是没有人知道以后的增幅是多少——这也是有人认为养老保险类似于庞氏骗局的原因。其实银行的投资产品很多也没有必然增幅的承诺,银行能够承诺必然收益的,也就只有存款利息,而这个存款的利率,很可惜也是由政府来划定范围的。我想说明的是,作为不懂金融知识的大多数人,只看得到政府每年都是按照自己规定的发放方式在发放养老金,而且政府公布的平均工资的确是在逐年增长。人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不也就只能够根据经验去判断么?至于养老基金后面的运作模式,以及为何按照这个运作模式运作下去会有问题,这个是像你这种专家才看得出的。就好像去买一个金融产品,或者买一个股票,对于外行人来说,其实并没有区别。其实,政府制定“养老保险”的目的,其实是要领工资的人去养退休的人。若是基于这个目的,那么这个发放的基准,至少应该是根据当前的经济和物价状况去调整的,否则政府搞这个“养老保险”,也就没有了意义。而银行搞金融产品,目的则是赚钱。银行可以一拍屁股说亏光了,钱没得退了,顶多给出一堆似是而非的数字(这又有何难),那些昧着良心的“专家”算出来的数字我看就算是你也不是那么容易看穿的,更何况是不懂金融知识的普罗大众。但政府就不可能这样做,因为政府的目的是维持自己的统治,人都饿死了还统治个屁啊?为什么政府要搞改革开放,为什么政府要搞民生,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继续放卫星下去?难道是因为善心?难道是因为美国?呵呵。所以如果有一天政府发现养老金原来的搞法有问题,无法满足自己当初制定这个机制的目的,那么政府就会去改变——拖延退休是一种,但是政府不可能把这个退休时间一直往后拖下去,它必然要想一个别的办法,去让养老基金增幅赶上通货膨胀。以前政府的确走了很多弯路,犯了很多错误,但是我相信它总有一天改过来——为了让它自己能够继续统治下去。当然,银行也会尽量让它的金融产品能够提供承诺的利率,因为它也要维护它稳定的客源。所以,说到底还是要看他们的能力——不看能力难道看善心?非亲非故的谁会有心思为你着想?那么,在这么一个强权政府的统治下,能力最强的是谁?对这个山头不满的人比比皆是,有本事的就跑隔壁山头去,没本事跑路的,既然呆在这个山头,当然跟着山大哥混才是正道。也许对于理性派的你来说,这些都是属于主观臆想吧。
引用 的话:我留在中国,表达我的利益诉求就是改变中国的一种方法。总比你说不行不能改变要有用。大家都在表达诉求,但是在诉求没有被采纳之前,先按照目前的规矩找个利益最大化的方式苟活着难道不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有理想有志气是很好,但要实现理想首先得活着。而且,表达诉求有很多种方式,但像我文中提到的那篇文章的那种方式,个人认为不妥。
引用 的话:大家都在表达诉求,但是在诉求没有被采纳之前,先按照目前的规矩找个利益最大化的方式苟活着难道不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有理想有志气是很好,但要实现理想首先得活着。而且,表达诉求有很多种方式,但像我文...写这篇文章其实是表达意见,而非劝别人真去这么做(因为现在你放弃养老金是拿不到公司缴的那20%的,正常)。如果说连这样的话都不让讲,那还能说什么。另外,你觉得那篇文章的问题是他算错了。那我认为你的帖子也算错了(假设不合理,结论有误),我也可以认为你的文章不妥。
引用 的话:写这篇文章其实是表达意见,而非劝别人真去这么做(因为现在你放弃养老金是拿不到公司缴的那20%的,正常)。如果说连这样的话都不让讲,那还能说什么。另外,你觉得那篇文章的问题是他算错了。那我认为你的...那当然是可以的,而且我很高兴,因为你们在提出异议的过程中说了很多我之前不知道的东西。
引用 的话:这个可以算是承诺,也可以不算是承诺。我说他是承诺,是因为政府发放养老金不是说爱怎么发就怎么发,而是根据去年的平均工资水平。而说他不是承诺,是因为所谓“平均工资”的增幅是没有承诺的,我们只看得到过去...最后一句话最重要,你既然知道是主观臆想,还用这个主观臆想推导出来的东西去嘲笑其他文章,这个就是你这篇文章的硬伤。
引用 的话:最后一句话最重要,你既然知道是主观臆想,还用这个主观臆想推导出来的东西去嘲笑其他文章,这个就是你这篇文章的硬伤。 如果按照你这样的定义,那么有一种主观臆想,叫做经验;也有一种主观臆想,叫做信心。不是说不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去看问题,但是碰到你不了解的问题,或者你无法预测的问题,你也就只能靠主观臆想了。这样看来,主观臆想其实是主导了一个人一生大多数活动的支撑理据。你看得很透彻,你认为养老基金在目前这个状态下无法填补空缺,这个我无可辩驳。但就如你认为过去每年的平均工资增长率都超过10%不能代表以后的平均工资增长率有10%一样,你认为政府过去没有所以以后也不会去采取一些靠谱的措施去补救,这也不过是主观臆想而已。我提到的那篇文章,他所构想的0%工资增长,跟我这里构想的7%工资增长,都是构想。但是哪个更接近于现实?我所反对的,是那篇文章拿着一个明显不可能的前提去煞有介事地批判现实中的养老保险制度——连续35年工资0增长。而我提出的7%增长率,至少从经验看来是可能的,而且过去几年都超过了7%。而你和我的分歧,是对于养老保险制度未来发展走势的信心的分歧。我的文章基于现在的政策规定(养老金的提取规定)以及过去几年的实际情况(官方公布的社会平均工资增幅)来推导,你说我主观臆想。那么你的评论不过也是基于现在的政策规定(延迟到65岁退休)以及过去几年的实际情况(养老基金帐号运作模式),难道你不是也是在主观臆想么?其实对于未来会发生的事情,你和我这种水平的人,有多少是能够证明的呢?就是明天会发生的事情你我也证明不了,更何况是你我65岁退休的时候。我不能证明政府以后一定会改变措施去保持平均工资增幅,而你也不能证明政府一定不会采取有效的措施去保持平均工资增幅。你和我,都不过实在主观臆想而已。你用这个主观臆想推导出来的东西去嘲笑我的文章,这个就是你的评论的硬伤。
引用 的话:如果按照你这样的定义,那么有一种主观臆想,叫做经验;也有一种主观臆想,叫做信心。不是说不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去看问题,但是碰到你不了解的问题,或者你无法预测的问题,你也就只能靠主观臆想了。这样看来,主...你的逻辑就是果壳里常说的民科逻辑。你自己拿不出证据证明自己的结论,但是我质疑,你就说我不能证明一定不成立。你的文章和那篇搜狐文章的分歧才是对工资养老金增长的分歧。你首先认为工资会长期高速增长,并且认为养老金也会必然会和这个增长同步。而搜狐的文章分析仅仅是把当下的缴费与收益进行对比。我和你的分歧的区别已经是看本质和看表象的区别了。我看到的是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水平不可能支持你所谓的高收益率,而你和搜狐的分析都是仅仅看到养老金发放的表象。基金的投资收益才是未来养老金发放的源泉,不管工资增长率是零还是7%,如果社保基金没有充足的回报,如何发放处高额的回报?社保基金2%回报率到处都可以查到,也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未来社保基金能实现超高额回报,我的结论没有主观臆想的硬伤。而你分析数据错误的地方,第一是主观预测了未来的工资增长率。第二是社保部门从来没有把工资增长率和养老金增长率挂钩过,而你主观的这样挂钩了。社保部门的承诺只是保证老龄人口老有所养,这样的承诺和低保无异,根本没有你所说的那种高额收益的承诺。
引用 的话:你的逻辑就是果壳里常说的民科逻辑。你自己拿不出证据证明自己的结论,但是我质疑,你就说我不能证明一定不成立。你的文章和那篇搜狐文章的分歧才是对工资养老金增长的分歧。你首先认为工资会长期高速增长,并...
60岁退休,假如61岁死了,存银行的钱还是你的,一分不少继承给你的继承人!交养老保险的钱,只有一小部分能退给你的继承人!话说回来,其实这两者根本没可比性!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这两个哪一个划算,最重要的因素就是1.你能活多久2.你会不会生大病!这两点谁都不知道!把钱存银行的人,可能得一场大病就能把你的钱全花光,别说养老了!把钱买养老保险的人,可能退休几个月就死了,交了几十年只拿回丧葬费和抚恤金!所以,不用讨论啦,没有可比性!
论点错误 一,社会人均工资增长 自己和公司承担的28%未变 但交的总量钱数也多了 多出的钱拢到最后还是存银行合适只要利率不低于3.2
就算退休长工资那是属于政府对物价上涨的补贴,如果政府不补你的退休金是每月恒定。我们不能保证政府每年都给退休人员涨工资进行补贴
1,现在改到65岁退休
经过社保局测算75岁回本社会统筹20%
如果你死在了65岁前 你只能拿到个人账户的8%(可继承)
2, 社保为什么有亏空 因为人民平均寿命延长远超过73岁 老政策60岁退休活过73岁太多导致社保亏空 。新政策65退休 相当于75岁回本
相当于社保基金延后两年还你本金
三, 公平 社保统计有大约3800万青壮年弃保 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人由于是个体劳动者 由于各种原因不在社保强制保险范围内 而这些人不能保证自己能够活过75岁 还不如不交
四 ,政策制定
社保和医保挂钩 使养老保险政策执行下去 顶层设计不够完善 最后结果 就是向其他领域成功人士或公司提高税 来填这个洞!来自
懒得看前面的回复了,社保的坑你这么算是肯定算不过来的,社保坑的核心是,中国建国时间太短。任何养老金体系在建立的时候都会经历这种镇痛,因为刚刚开始社保的时候,所有已经退休、接近退休、甚至已经开始工作的人,他们都没有也不可能完整地完成“自己工作时候的积累负担自己未来养老金”的过程。试想一下刚刚开始养老金的那个时点,国家需要给一群过去实际上没有交过养老金的老人凭空发一笔钱,钱从何而来?除了财政补贴外(这种财政补贴最终会以货币超发的形式影响到通胀),大部分要来自于那个月交养老金的在工作的人;而那个月上交的养老金大部分被挪用给了当时的老人,因此当时交金的人仍然没能够实现“自己养自己”。所以任何建国时间短,养老金体系建立时间短的国家都会经历这个痛苦的过程,即养老金从完全的年轻人养老人,变成一部分年轻人养老人一部分自己养自己,逐渐过渡到完全自己养自己。我们要多交养老金是因为我爸妈的一部分养老金给了我爷爷奶奶,而我爷爷奶奶根本没交过养老金……当然我不是要为社保养老金辩护,账户不透明确实是一大问题,也很有可能存在党国很常见的各种或明或暗的猫腻,但是天然存在的这个漏洞无疑是养老金问题最本质的根源。
如果领了几年就去世了,不划算,存银行还能留给下一代,来自
引用 的话:如果领了几年就去世了,不划算,存银行还能留给下一代,自行补习“社保统筹”和“社保个人账户”两个词。
引用 的话:如果领了几年就去世了,不划算,存银行还能留给下一代,如果活了90岁怎么办,75岁以后就不拿了?有人命好一点活的长些,有人命不好活的短一些。所以这个只能以人均寿命来算。
mark,楼主万一zf延迟退休养老金等到71再开始发,死早了的只发抚恤金不发养老金。
引用 的话:60岁退休,假如61岁死了,存银行的钱还是你的,一分不少继承给你的继承人!交养老保险的钱,只有一小部分能退给你的继承人!话说回来,其实这两者根本没可比性!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这两个哪一个划算,最重要...你想继承需要证明你妈是你妈,还要证明没有其他兄弟姐妹私生子,并且相关经过其他继承权利人和债权方同意。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府不给低保可以闹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