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a接口移动硬盘口

SSD使用SATA接口应注意什么问题?
我最近购买了三星EVO 的SSD固态硬盘,但是发现速度根本没有传说的那么快,4K,AHCI该开的都开了,固件也升级了,但是速度一直超不过300M/S,和理论的差距太
按时间排序
SATA接口是目前硬盘和SSD使用的大部分接口类型,目前SATA硬盘接口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SATA,SATA2.0,SATA3.0,那么我们在使用SSD的时候在接口方面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1 使用SSD尽量使用SATA2.0以上的接口,尤其是SATA3.0接口,SATA,SATA2.0,SATA3.0三种接口理论传输速度分别为1.5Gb/s,3Gb/s,6Gb/s,SSD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目前高端的SSD速度均突破了1.0Gb/s,甚至速度更快,所以SATA2.0以上的接口更能发挥SSD的快速读写性能。 2 需要注意我们使用的SATA线材。一些低端的SATA数据线会造成传输速度的严重下降,一般来说,主板附赠的SATA数据线往往比较低端,而SSD附赠的SATA数据线质量往往比较好。 有人做过实验,主板自带的SATA数据线SSD的平均读写速度都在250MB/s左右徘徊;而SSD自带的线材却可发挥出SSD应有的实力,读取速度轻松突破500MB/s大关,4K相关的速度也是明显优于主板SATA线。 所以,我们在安装SSD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使用SSD附赠的原数据线,接口一定要安插在SATA3.0接口上才可以完全发挥SSD的性能。
您可以邀请下面用户,快速获得回答
新手上路2000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14189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6837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3372个回答
疯狂的制帽匠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3285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2277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2047个回答
加载更多答主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点击可定位违规字符位置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
请输入私信内容:SATA硬盘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现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PATA硬盘。SATA的全称是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Intel、APT、、IBM、、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Serial ATA采用,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的可靠性。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的优点。
SATA接口需要硬件芯片的支持,例如 ICH5(R)、 VT8237、的MCP RAID和SiS964,如果主板不能直接支持的话,就需要选择第三方的芯片,例如Silicon Image 3112A芯片等,不过这样也就会产生一些硬件性能的差异,并且也比较繁杂。SATA硬盘取代已经成为趋势,在规范的下一代965中已经取消了对PATA的支持。SATA的优势:支持热插拔 ,传输速度快,执行效率高。
SATA硬盘特点
传统的 Parallel ATA 使用 单模信号放大系统“single-end-signal-amplified-system”。在这种系统中,噪声会随着正常信号一起传输、放大,不易被抑制;在高速时尤其严重,为了有效的减少噪声的干扰,我们只好使用高达5V的电压来传送正-常讯号,使大电压的正常讯号盖过小电压的噪声信号。虽然大的电压可以有效的抑制噪声,但是大的电压同时也表示的生产成本将因此上升,大电压更不
利于高速传输系统的设计和制造,高达5V的传输电压限制了追求高速和低成本的可能性。
和 Parallel ATA 相比,新的SATA 使用了差动信号系统“differential-signal-amplified-system”。这种系统能有效的将噪声从正常讯号中滤除,良好的噪声滤除能力使得SATA只要使用低电压操作即可,和 Parallel ATA 高达5V的传输电压相比,SATA 只要0.5V(500mv) 的峰对峰值电压即可操作于更高的速度之上。“比较正确的说法是:峰对峰值‘差模电压’”。
和 Parallel ATA 的 5V 驱动电压相比,0.5V的SATA系统节省电力,其驱动IC的生产成本也较为便宜。
SATA硬盘技术指标
数据线最大长度
SATA硬盘安装设置
SATA硬盘BIOS设置
主流主板已全面支持SATA硬盘,下面介绍一下部分
1.南桥为ICH5/ICH5R的主板
先以华硕的P4C800为例,这款主板芯片组为i865PE,南桥为ICH5/ICH5R。进到BIOS后,选择Main下的IDE Configuration Menu,在Onboard IDE Operate Mode下面可以选择两种IDE操作模式:兼容模式和增强模式(Compatible Mode和Enhanced Mode)。其中兼容模式Compatible Mode,可以理解为把SATA硬盘到并口IDE通道的相应端口,当你选择这种模式时在下面的IDE Port Settings中会有三个选项:
Primary P-ATA+S-ATA:并行IDE硬盘占据IDE0+1的主通道(Primary IDE Channel),串行SATA硬盘占据IDE2+3的从通道(Secondary IDE Channel)。也就是说这时主板上的第二个并行IDE接口对应的端口不可用。
Secondary P-ATA+S-ATA:与上面正相反,此时主板第一个并行IDE接口(Primary P-ATA)上对应的端口不可用,因为给SATA硬盘占用了。
P-ATA Ports Only:屏蔽了串行SATA,只能使用设备。
注:前两种模式中,主板上的SATA1接口自动对应IDE通道中的主盘位置,SATA2接口自动对应IDE通道中的从盘位置。
当选择模式为增强模式Enhanced Mode时,其下的端口设置的字样变为Enhanced Mode Supports On,其中也有三个选项:
P-ATA+S-ATA:并行和串行硬盘并存模式,此时SATA和PATA通道都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理论上4个P-ATA和2个S-ATA可同时接6个设备,实际上得根据不同主板而定,有的就只支持4个ATA设备。此时SATA1口硬盘对应Third IDE Master(第三IDE通道主盘),SATA2口硬盘对应Fourth IDE Master(第四IDE通道主盘)。
S-ATA:串行硬盘增强模式,此时理论上支持4个串行硬盘,但还得看主板的支持情况(如果是ICH5R如P4P800,想组RAID模式,则必须要选择此项,并将Configure S-ATA as RAID项设为Yes,S-ATA BOOTROM项设为Enable,设置后BIOS自动检测的时候按“Ctrl+I”进行RAID设置)。
P-ATA:其实还是一种映射模式,SATA硬盘占据的是第一个IDE通道,SATA1口对应第一个通道的主盘,SATA2口对应第一个通道的从盘。
当你使用的是Win98/Win NT/Win2000/MS-DOS等传统的操作系统时,由于它们只支持4个IDE设备,所以请选择兼容模式Compatible Mode,并根据你的实际硬盘数量和位置选择IDE Port Settings中的对应选项;当你使用的是WinXP/Win2003等新型的操作系统时,可以选择增强模式Enhanced Mode来支持更多的设备。当然如果你安装Win98+Win XP的话,也只好选择Compatible Mode了。另外,有的主板BIOS有BUG,致使在单个SATA硬盘上安装Windows 98SE系统时不能正确安装SATA硬盘(如:华擎P4VT8),只需要升级BIOS版本到最新版就可以解决了。
注:虽然SATA硬盘本身并没有主从之分,但是如果使用了的模式,当你想要并行硬盘和串行硬盘共存时,还是得注意硬盘所占的位置不要冲突了,而且启动顺序也需要在BIOS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下面以GA-8KNXP Ultra为例,简要说一下技嘉主板的BIOS中SATA的设置:  
这款主板的是i875P,南桥为ICH5R,其SATA部分的设置选项在Main主菜单下的Integrated Peripherals(整合周边设备)里,其设置功能详见下表(只列出了有关SATA硬盘设置的部分):
有关启动设备的选项在Advanced BIOS Features(进阶BIOS功能设定)中,详见下表
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ICH5/ICH5R南桥的主板,都是通过和独立SATA通道两种途径来设置识别SATA硬盘的。至于应该选择哪种模式和设置值,请参考上文并根据S-ATA硬盘和P-ATA硬盘的数量,安装的操作系统以及哪一个作为系统等实际情况来自行设定。
2.南桥为VIA的VT8237的主板
相对于ICH5/ICH5R,VT8237的SATA设置部分就简单得多了。下面以硕泰克的SL-KT600系列为例,其SATA部分的设置选项也是在Main主菜单下的Integrated Peripherals(整合周边设备)里:
Onboard PATA IDE(主板内建并行IDE口设定)
此项设定允许用户配置主板内建并行IDE口功能。
Disabled:关闭主板的并行IDE口功能。
Enabled:允许使用并行IDE口功能(预设值)。
Onboard IDES operate mode(主板内建IDE优先设定)
PATA is Pri IDE:PATA口上的设备优先(预设值)。
SATA is Pri IDE:SATA口上的设备优先。
Onboard SATA- IDE(主板内建SATA口功能设定)
Disabled:关闭主板上SATA口。
SATA:主板上SATA口当做一般的SATA口使用。
RAID:主板上SATA口上的硬盘可以建立(预设值)。
这里你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一下串、的优先级就可以正常使用SATA硬盘了。(通过上面的选项能看出,在这里S-ATA硬盘还是可以理解为映射到P-ATA端口上来识别的。)
注:RAID的组建还需要在开机时按“Tab”键进入VIA科技RAID控制器的BIOS设置画面另行设置,请参见相关的说明手册。
SATA硬盘硬盘分区
一般都是用Win98/Me启动程序启动后用FDISK、DM、PQ等工具来对硬盘进行分区的。那么只要在BIOS中设置正确并能在启动后识别出SATA硬盘,这时SATA硬盘的分区就和传统的并口硬盘的分区方法完全一样了。
如果、用的是Win2000/XP/2003等启动光盘来启动并分区的,如果你SATA硬盘不能识别,那么需要在“Press F6 if you need to install a third party SCSI or RAID driver...”时按F6,用软驱加载,当硬盘被正确识别后就和传统的并口方法完全一样了。
SATA硬盘操作系统
1.Win98/Me
不论使用的是什么,只要在BIOS中设置正确并让主板识别出S-ATA硬盘,那么就可以正常地安装使用了。(注:当然还得注意,Win98/Me等系统最大只能支持4个设备。)
2.Win2000/XP/2003等NT核心的系统
这里由于ICH5不需要加载RAID模块,所以直接安装就可(其实就是将S-ATA映射到P-ATA端口使用,自然就和并口硬盘一样了)。而ICH5R南桥控制器则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BIOS中完全屏蔽了RAID模块,那么就和ICH5的情况一样了,直接安装即可;二是开启了RAID(BIOS中默认都是开启的),则这时需要在启动时按F6用软驱加载驱动。对于VT8237理论上应与ICH5R一样,其大多数主板说明书上也指明只作为普通SATA硬盘使用时不需要加载驱动(如硕泰克的SL-KT600-R),但是实际上不论使不使用RAID功能都需要加载驱动。由于笔者接触的产品有限,不知是否都是如此,还请读者自行尝试。
注:除南桥自带的S-ATA控制器以外,其它的S-ATA控制器基本都需要外加驱动,有些主板除了本身南桥支持S-ATA外,还板载Promise等第三方的S-ATA及RAID控制器,请注意区分。
SATA硬盘驱动安装
当安装完操作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安装对应的驱动程序。
1.ICH5只需要加载Intel提供的INF驱动。
2.ICH5R除了INF驱动,还要加载IAA3.0或以上版本驱动。
3.VT8237需要安装VIA Hyperion 4-IN-1补丁。
如果你还使用有并行硬盘的话,最好慎用VIA独立发布的VIA IDE Miniport Driver驱动程序,很可能会使并行硬盘的突发传输速率下降,但对串行硬盘性能无甚影响。
注:如果你使用的是第三方SATA控制芯片和RAID模块,那么你还需要添加相应的。
通过上文可看出,S-ATA硬盘的使用关键在于正确设置BIOS中的识别方式,而由于各家主板厂商的BIOS菜单都不相同以及主板手册的语焉不详,才造成了S-ATA硬盘在使用中的种种问题。由于研发能力的不同,要想让主板厂商把这部分统一起来,现阶段是不现实的,所以笔者仅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参考本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举一反三地解决问题。
.zol新闻中心[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SATA协议简介
本文档主要介绍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协议,为后续驱动框架分析做基础知识准备。2、SATA简介
2.1 SATA发展历程
2.1.1 PATA硬盘
硬盘叫做并行硬盘。为了限制其信号放大系统产生的高噪声,常采用高达的电压来传输正常信号,但是采用大电压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同时也不利于高速传输系统的设计和制造。由于数据是并列传输所以它的传输速率受到并行限制,故总体传输率最快能达到。2.1.2 SATA硬盘
硬盘,即()又被称为串口硬盘。采用差分信号系统,该系统能有效将噪声滤除,因此就不需要使用高电压传输去抑制噪声,只需要使用低电压操作即可。在数据传输这一方面,的速度比更加快捷,并支持热插拔。另一方面,总线使用了嵌入式时钟频率信号,具备了比以往更强的纠错能力,能对传输指令(不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不过,和最明显的分别,是用上了较细的排线,有利机箱内部的空气流通,某程度上增加了整个平台的稳定性。目前接口主要有、、这三个版本,三种主流规范的带宽与传输速度的对比如图所示。
图 2.1 SATA传输速度对比
2.1.3 拓扑结构
是用来取代大容量存储设备并行链接方式的高速串行链接方式。对于并行设备,多个设备通过主从()通信技术链接到并行总线上,其链接方式如图所示。图 2.2 PATA拓扑结构
而的拓扑结构是点对点式的,主机可以通过多个链接支持多个设备,每个设备百分百占用总线带宽,并且一个设备的链接出错不会影响其他设备的链接,其链接方式如图所示。图 2.3 SATA拓扑结构
2.2 SATA协议
2.2.1 SATA接口结构
接口使用根电缆传输数据,其结构图如图所示。、表示输出差分数据线,对应的,、表示输入差分数据线。图 2.4 SATA接口结构图
2.2.2 协议模型
接口协议借鉴模型,将接口划分为四个层次来实现,包括物理层、链路层、传输层、应用层,其体系结构如图所示。图 2.5 SATA体系结构
2.2.3 物理层分析
物理层采用全双工串行传输方式,主要功能是进行信号的串并及并串转化。物理层接收来自链路层的数据信息,将接收到的并行的数字逻辑信号转换为串行的差分物理信号,发送到主机端。相应的物理层能将来自主机端的串行差分物理信号转化为并行的逻辑信号传送到链路层。为了提高接口的扩展能力和响应能力,协议还引进了带外信号,来协助物理层进行上电初始化以及复位操作。2.2.4 链路层分析
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控制原语的传递来控制信息帧的整个传输过程,保证帧信息能够正确的发送与接收并能进行流量的控制,防止数据发送过快或接受过多。)接收来自物理层的信息,对信息帧进行编码、解码、校验和扰码,然后给传输层发送原语,通知传输层接收数据,当数据发送完成后,给传输层发送原语,通知传输层该帧传输完成。)接收来自传输层的信息,给接收的信息头封装上原语和原语,然后对信息帧进行编码、解码、校验、扰码,传送给物理层。链路层的控制原语是用来控制和维持串行链路数据传输状态。它们是以位数据为单位的信息包,控制原语一共有种,它们都有各自的功能,如:原语用来做物理层中数据对齐;、原语用来做数据传输时信息帧的边界定义等。2.2.5 传输层分析
传输层主要负责帧信息结构的封装与解封。)传输层接收到来自应用层的数据传输操作请求后,将相关寄存器中信息按协议规定的标准格式封装为传递给链路层。当链路层正确接收完成后,能给传输层反馈成功完成本次传输的信号。)传输层接收到来自链路层的信号后,能接收信息帧,并能判断该的类型,根据类型,判断该是否是有效的。如果是则将该中的命令和数据等按照协议规定进行解析,映射到各个寄存器中,然后能通知应用层接收相应寄存器的值。如果该无效,则丢弃。2.2.6 应用层分析
应用层能够进行接受来自主机端的命令,根据命令的要求将自身的信息发送给主机端,或是接收来自主机端的以或方式传输的数据同时写入闪存中,也能从闪存中以或的方式读出数据,传送给主机端。在应用层采用两个对数据进行缓冲,一个为读,一个为写。应用层能接收来自传输层的数据帧送入写中或将来自总线的数据保存在读中,然后通知传输层构造数据帧。3、参考资料
没有更多推荐了,这几个硬盘接口 别玩错了_产品_电脑爱好者
这几个硬盘接口 别玩错了
16:33 标签:
硬盘究竟有多少个接口?目前常用的接口已经有4种之多!而且有的接口还存在不同版本,这就造成一个问题,当你毫无准备买了一块硬盘回来后发现,要么是接口不对,要么是性能达不到预期。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梳理一下,这样买硬盘就不会出错了。
SATA/MSATA
SATA是个常青树,已经存在许多年了,它替代了老式的IDE接口,安装更方便,性能也提升很多。不过SATA一共分成两种形态,三种速度规格,如果你正在使用的是老规格的主板,甚至换个机械硬盘都有性能瓶颈哦!
先说SATA 1代,这是最早版本的SATA硬盘接口,带宽为1.5Gb/s,实际速度是150MB/S,线缆最大程度不允许超过1.5米(一般主板附赠的都是30厘米)。这种接口的性能大家也看到了,虽然当时比较先进,但是性能终究有限,现在随便买一块3TB的机械硬盘(3.5英寸)性能都无法满足。好在还在用SATA 1代的电脑已经少之又少了,也不必过于纠结。
SATA 2代的推出直接将性能翻倍,带宽达到了3Gb/s,实际传输速度为300MB/S,看起来确实强了不少。不过300MB/S的传输速度对于时下的固态硬盘来说实在是不够看,性能制约严重。小编建议如果是这种老机升级(10年前的一些古董级还在运行的电脑),不妨考虑买容量小于120GB的固态硬盘,性能匹配刚刚好,价格也比较便宜。
接下来就是现在最常见的SATA 3接口了,SATA 3的带宽又翻了一倍,达到了6Gb/s,实际传输速度达到了600MB/S,应对绝大多数SATA接口的硬盘毫无问题,而且SATA 3应该说是现在通用性最好的接口了,可以通吃全部SATA接口的硬盘。
SATA其实还有个孪生兄弟MSATA,其实它的定义和技术规范完全等同于SATA接口,不同的是它的外形发生了变化,基本和mini PCI-E没有区别(但是不通用!),作用就是小型化。目前这种接口的固态硬盘比较少了,主要都是工业设备使用,属于被淘汰的边缘&&因为有了更好的接口。
某宝上有不少SAS接口的硬盘,价格超级便宜。这种接口外形和SATA接口一致,但是电压不同,SAS接口可以向下兼容SATA硬盘,但是SATA接口却用不了SAS硬盘,所以千万不要买!
MSATA接口个头确实比SATA小了,但是超极本的出现让小型化需求更进一步,于是M.2接口出现了,最初这种接口叫NGFF,后来改名成为M.2。不过需要注意,M.2接口分为B key和M key两种规格,也是不通用的哦!B key采用SATA一样的规格界面,速度最高也就是6Gbps(同SATA 3),而M Key则是用更快的PCI-E &4通道,这部分小编曾经推送过《硬盘接口你搞得清么?》,这里就不多说了。
M.2接口又要被淘汰?不是没可能哦,最新的接口就是U.2,它之前叫做SFF-年改名。U.2的设备端接口融合了SATA及SAS接口的特点,接口带宽达到了惊人的32Gbps,支持NVMe协议,甚至供电能力也提高了,这都有助于提高SSD性能。不过这种接口至今也没多少硬盘产品采用。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硬盘接口必须提一下,从100系列芯片组开始还有一个SATA E接口,这种接口外形有点像SATA接口,但也是直接用了PCI-E通道,不再用SATA通道,性能自然很好。不过呢,同U.2类似的是这种规格的硬盘产品至今都没几个,但是个头又很大,不像U.2一样具备小型化的能力,所以小编并不看好。就可见的一段时间来说,SATA 6Gb/s接口将长期存在,毕竟机械硬盘距离这种接口的理论极限还差很远,完全可以应对;M.2规格可能在三至五年内被U.2接口取代,毕竟M.2接口还要区分两种规格实在有点麻烦,现在看起来更像过度产品;最后就是U.2接口,未来高性能的固态硬盘很可能全面导向U.2,但至少目前还不会。&&|&&责编:张伟
&&&&放眼十年前选择一块硬盘从来都没有今天这么麻烦,那时候存储设备还没用上诸如SATA&Express、M.2、U.2、PCI-Express这些高大上的接口,也没有SSD和HDD之分。随着SSD的快速推进,SATA&II接口亦或是后来的SATA&III接口传输带宽已经严重制约了存储设备性能的发挥,存储设备的传输接口更新换代迫在眉睫。&&&&于是近些年来围绕着PC的各种总线传输协议,诞生了一大批新接口,这包括SATA&Express、mSATA、M.2、U.2以及PCI-Express,这就给想购买SSD的用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用户该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SSD存储产品呢?下面就结合这些产品各自的特性以及应用范围为大家详细解读什么样的SSD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存储设备。●&SATA&III接口(SATA&6Gbps)&&&&SATA&III接口也被广泛称为SATA&6Gbps接口,因为其传输带宽为6Gbps,目前市面上的存储设备,无论是机械硬盘还是SSD大部分都采用了这一接口,传统的机械硬盘性能提升幅度有限,SATA&6Gbps接口对其尚不构成性能瓶颈,倒是近些年来火热的SSD产品让SATA&6Gbps接口捉襟见肘。SATA&6Gbps接口&&&&SATA接口作为传统的存储接口经历了数年多代的发展,已经建立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市场规模,虽然现如今面对SSD日益显露的瓶颈问题已经提上日程,但对主流的SSD产品性能制约并不明显,特别是用户依赖较高的4K随机读写性能,传统SSD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向6Gbps靠拢。SATA&6Gbps&SSD内部结构&&&&优点:最广泛的用户群体和市场规模,几乎所有的主板都提供了这一接口的支持&&&&缺点:部分SSD的持续传输速率受限于6Gbps带宽限制,性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也阻碍了后续SSD性能继续提升的空间&&&&典型代表产品:三星850PRO、Intel&SSD&530、浦科特M6P、OCZ&Vector&180、影驰黑将等●&mSATA接口&&&&mSATA接口是SATA的衍生产物,其传输协议完全照搬SATA,其诞生目的主要是为了缩减SSD存储设备体积,最早用于笔记本产品,可以显著节省笔记本内部空间占用。同时也无需单独的供电线,解决了受产品空间限制的设备内部布线问题。mSATA&SSD&&&&在mSATA刚诞生那会,受到了不少笔记本厂商的欢迎,后续在一些主板上也有提供,但很快就没落了,市面上新出的主板已经完全抛弃了这一接口,其原因是新出的主板诸如Intel&9、100系列可以提供传输速率更快的M.2接口。&&&&对于台式机而言,由于机箱空间富裕,SSD的小型化节约的空间并没有对用户带来多少好处,性能传输依然被限制在6Gbps,另外mSATA小巧的体积使得其很难满足大容量SSD闪存颗粒的布置需求。再加上Intel心意已决要淘汰掉这种接口,mSATA只能是未绽放便凋零。&&&&优点:存储产品体积大幅减小,无需单独供电线&&&&缺点:产品受众小,Intel有意淘汰之&&&&典型代表产品:三星850&EVO&mSATA、浦科特M6M、美光&MX200&mSATA、金士顿MS200等●&SATA&Express接口&&&&SATA&6Gbs接口在速度很难提升、mSATA又未仕夭折后,又祭出了SATA&Express接口,也就是SATA和PCI-Express的结合体,旨在提升接口的传输速率,内部通道升级为PCI-Express&3.0&x2最高传输速率可到16Gbps。采用SATA&Express接口的华硕Hyper&Express&&&&值得注意的是产品还向下兼容SATA&6Gbps。SATA&Express接口实际上是并排两个SATA&6Gbps接口加一个mini版SATA接口组成,SATA&Express接口最高支持PCI-Express&3.0&x2,这样最高带宽为16Gbps,如果降级为PCI-Express&2.0&x2规格,则带宽只有10Gbps,不过即使是这样也比SATA&6Gbps快上不少。主板上的SATA&Express接口&&&&传输带宽的提升,加上向下的兼容性,这一接口已经在不少Intel&9系、100系主板上出现,不过这样一个接口目前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是SATA&Express接口的存储设备并不多见,一些SATA&Express接口的SSD内部实际为2块mSATA&RAID而来,另外SATA&Express接口需要占用两个SATA&6Gbps接口,其体积也非常大,很多主板综合考虑仅设计了一个接口,很难满足多个设备的连接需求。&&&&优点:带宽提升至16Gbps,并且向下兼容SATA&6Gbps&&&&缺点:终端存储设备少,配套支持主板并不丰富&&&&典型代表产品:华硕Hyper&Express●&M.2接口(NGFF)&&&&M.2接口也就是NGFF(Next&Generation&Form&Factor),产品主要优势是传输速率快和体积小巧,对应的存储设备可以直接固定在主板上,现在的Intel&9系、100系列主板上几乎都标配了这一接口,Intel主推这一接口主要是为了取代此前的mSATA接口。三星950&PRO&M.2接口SSD&&&&M.2接口作为mSATA接口的取代者,首先提升的是传输速率,内置PCI-Express&3.0&x4通道,最高传输带宽可达32Gbps,远高于SATA&6Gbps,即使面对SATA&Express也要高出一倍。另外M.2接口也向下兼容SATA通道的SSD产品,毕竟目前市面上的绝大部分主控是基于SATA协议,这样在早期可以很方便的将SATA&SSD产品通过改变物理接口和PCB设计迁移到M.2接口上来,节省了产品的研发费用。M.2接口可以转接成PCI-Express&x4接口&&&&当然M.2接口绝不是为了这部分产品而准备,它的诞生是为了满足那些高带宽NVMe(Non-Volatile&Memory&Express)协议需求的SSD产品,例如三星的950&PRO&SSD,其传输速率最高可达2500MB/s。M.2接口各种版本&&&&由于mSATA接口的小巧体积无法布置更多的闪存颗粒,M.2接口吸取了这一经验,将这一接口设计了三种样式,长度分别为42mm、60mm、80mm,宽度均为22mm,这样就既可以满足各种容量SSD的存储设计需求,另外M.2接口由于本身基于PCI-Express总线还扩展性的提供了蓝牙、Wi-Fi、NFC等设备的支持,其功能性得到大幅扩展。&&&&优点:32Gbps传输带宽、体积小巧、无需外部供电&&&&缺点:终端存储产品产品稀少、价格昂贵&&&&典型代表产品:三星950&PRO、浦科特M6G●&U.2接口(SFF-8639)&&&&U.2接口的推出,竞争对手直指M.2,是由固态硬盘形态工作组织(SSD&Form&Factor&Work&Group)推出,U.2不但能支持SATA-Express规范,还能兼容SAS、SATA等规范。可以简单认为U.2接口是四通道版SATA-Express接口,其传输带宽也高达32Gbps,和M.2接口无异,数据传输通道依然为PCI-Express,同样遵循NVMe协议。华硕M8I主板上的U.2接口采用U.2接口的SSD(上)&&&&U.2接口存储设备端和主板端的接口并不相同,需要使用线缆连接,主板端也没有提供电源供电,所以线缆还需要连接到15pin&SATA供电接口上取电。&&&&目前提供U.2接口的主板并不多,这点要比M.2逊色不少,同时U.2存储设备目前也仅有Intel&SSD&750一款。和Intel另外一款SSD&750&PCI-Express版在存储速率保持一致。M.2接口转U.2适配卡&&&&另外由于U.2是基于PCI-Express数据通道,所以可以直接使用PCI-Experss&x4接口直接转换而来,实际上U.2、M.2、PCI-Experss&x4三种接口可以通过转接卡无缝转接,无需任何主控芯片,性能也不会有损失。&&&&优点:32Gbps传输带宽&&&&缺点:终端存储产品稀少,支持主板也偏少&&&&典型代表产品:Intel&SSD&750&U.2版●&PCI-Express接口&&&&基于PCI-Express接口的SSD很早就有,几乎和SATA&6Gbps&SSD同时诞生,由于其高昂的售价一直未曾普及,PCI-Express接口利用高速的PCI-Express通道,有PCI-Express&x1、PCI-Express&x2、PCI-Express&x4、PCI-Express&x8等版本,带宽依次翻倍提升,以满足不同性能产品的带宽需求。采用PCI-Express&x4接口的Intel&SSD&750&&&&PCI-Express接口在企业产品中应用较多,由于其不计成本,只为追求性能,普通民用市场很难得到推广普及,主要应用于对于数据存储有较高需求的企业级市场以及一些对数据存储速率有苛刻要求的消费级群体。&&&&优点:超高传输带宽、无需外部供电&&&&缺点:价格昂贵、存储产品产品稀少&&&&典型代表产品:Intel&SSD&750&PCI-Express版、OCZ&RevoDrive&350、金士顿HyperX&Predator&PCIe&&&&上面的接口分类解析,涵盖了绝大部分市售SSD存储产品,SATA&6Gbps接口尽管现在面临着性能瓶颈的问题,但依然是市场主力,对于主流用户群体来说依然是首选,毕竟其产品综合了兼容性强、价格实惠等特点。&&&&但如果依据用户需求来论,实际上SSD的选购还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一款合适的SSD产品必然是多方面满足了用户的存储需求。下面就以硬性需求和软性需求两方面来分析用户如何选购一款合适接口的SSD。&&&&面对琳琅满目的SSD产品,我们首先需要辨别的是产品的兼容性和普及程度,例如早些年火热的mSATA&SSD已经香消玉殒,在这里笔者推荐用户优先选择这几类产品:SATA&6Gbps、M.2、PCI-Express三款产品,SATA&6Gbps是因为其固有的庞大用户群体,而M.2则是其高速传输特性,重要的是Intel背后强大的支撑,至于PCI-Express也无需我解释,除非显卡接口升级换代,不然PCI-Express还将在PC上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硬性需求&&&&硬性需求,通俗来说是用户在现有主机的基础上升级,存储产品的选购不仅要受到价格等外部因素影响,还要考虑主机的存储接口,对于这部分用户首先检查主机提供的存储接口(包括PCI-Express接口),再按照性能和预算来决定选购的产品,例如对于性能有极致需求,同时预算也很丰富,则可以考虑PCI-Express接口SSD,但需要注意一点的是,一定要确保安装SSD后不会影响到诸如显卡和其它扩展卡的正常使用。&&&&当然硬性需求也需求考虑到后续升级的空间,例如现在的主板有SATA&3Gbps接口,那么没有必要为了成本或者现在的主板不支持就去选择SATA&3Gbps接口SSD,而是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如选择SATA&6Gbps接口SSD,后续升级主板后,SSD的性能就可以全速发挥。&&&&软性需求&&&&软性需求是指目前准备装机或者可以升级包括主板在内的主机大部分产品,这个时候选择SSD的时候一定要合理的判断现在的需求以及未来可能的需求,尽量留有一定的冗余,同时也要兼顾到后期部分接口淘汰的问题。&&&&例如用户需要经常用到视频剪辑,那么除了CPU的性能会制约剪辑时间,存储设备也会制约,而选择的SSD产品除了速度上的考量也要兼顾容量,如果贸然选择了诸如mSATA接口SSD,可能单位GB的成本并不高,但毫无冗余的存储空间很容易形成掣肘,导致需要经常转移数据,这个时候如果选择了大容量的M.2接口SSD,就可以实现性能和容量的双重平衡,当然你也得付出一定的代价--更高的价格。
配置类型 CPU系列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28995¥61996¥3万7¥79998¥1.1万9¥10万10¥549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式机硬盘接口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