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上关于金融资产会计科目的案例分析

查看: 1265|回复: 5
2015中级会计实务第九章《金融资产》典型例题之计算分析题
签到天数: 64 天[LV.6]武林高手
马上注册中国会计社区,结交天下会计同行好友,享用更多会员功能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20×9年5月20日,甲公司从深圳交易所购入乙公司股票1 000 000股,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5%,支付价款合计5 080 000元,其中,证券交易税等交易费用8 000元,已宣告发放现金股利72 000元。甲公司没有在乙公司董事会中派出代表,甲公司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0×9年6月20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20×8年现金股利72 000元。20×9年6月30日,乙公司股票收盘价为每股5.20元。20×9年12月31日,甲公司仍持有乙公司股票;当日,乙公司股票收盘价为每股4.90元。2×10年4月20日,乙公司宣告发放20×9年现金股利2 000 000元。2×10年5月10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20×9年现金股利。2×10年5月17日,甲公司以每股4.50元的价格将股票全部转让,同时支付证券交易税等交易费用7 2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逐项写出甲公司的账务处理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签到天数: 64 天[LV.6]武林高手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签到天数: 589 天[LV.9]一代宗师
谢谢分享啊。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签到天数: 17 天[LV.4]后起之秀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签到天数: 45 天[LV.5]武林新贵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该用户从未签到
答案,谢谢楼主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新会计准则下金融资产的变化及其对上市公司报表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金融资产的变化及其对上市公司报表的影响(作者:唐朝)
&在4月12日的《雅戈尔魔术师再登台》一文里,老唐用了从第十五条到第十八条,简单谈了新会计准则在金融资产上的变化。本以为这个东东比较简单,提一句就可以了。
但这几日,询问这个问题的朋友多起来了,可能是因为境外上市企业及A+H上市企业,从今年一季报开始使用新规则了,而会计准则用语深奥烧脑,好些朋友被搞懵了。老唐今天再次使用中翻中大法,将这个变化尽可能简单粗暴地解释出来。
这个新规则,境外上市的企业(包括香港)以及A+H方式上市的企业,从日起开始使用;境内上市的企业,从日开始使用;非上市企业,从日起开始使用;符合某些条件的保险公司,可以延期使用新规则,具体条件和办法由财政部单独发布。
以前的旧规则里,企业的金融资产分为:贷款和应收账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共计四大类。其具体规则及对公司利润表的影响,请翻看《手把手教你读财报》75页至84页,今天主要谈变化。
新规则将分类简化了,把金融资产按照持有目的分为三大类:
1)持有目的主要是为了完整拿回本金,并获取利息收益,归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2)持有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该资产的市价变化收益,归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3)持有目的不确定或兼而有之的,归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这次的名词比较烂,都很长,即不利于表述,也不利于记忆,远不如以前的“持有至到期、可供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好记。但别怕,老唐总结了一个记忆诀窍:
1)第一类资产简称“摊资”,它就像一个瘫在床上啥也不做,等着收利息,等着到期还本的人,谐音“瘫子”;
2)第二类资产简称“损资”,它期待自己买入的资产像地下的笋子一样嗖嗖嗖疯涨,好挖了卖钱,谐音“笋子”;
3)第三类资产简称“综资”,是一种目的糊涂,所受约束也多的资产,就像一堆糯米黏黏糊糊捏在一起,然后被捆在一起的粽子,谐音“粽子”。
所以,金融资产以后分为三类:瘫子、笋子、粽子。
瘫子(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难在“摊余成本”四个字,虽然老唐在《手把手教你读财报》77~82页用案例讲述过,但很多朋友还是似懂非懂。今天老唐设计一个更简单的例子,让你一次搞懂。
某公司甲向老唐股份有限公司借了100万,说好5年后一次性归还150万,现金收益是在第五年才能收到。但老唐公司做报表时,依照会计原则,并不能将50万算成第五年的利润,而是要将其分别“摊”在五年里。每年都有收益,只不过前四年的收益体现为某甲欠我的。怎么摊呢?
首先,找一个复利计算器来,输入初始本金100万,时间5年,到期本息和150万,计算复合年化收益率,计算结果为8.45%。
那么,第一年,老唐公司就会在利润表里计入100万&8.45%=8.45万元投资收益,但是实际收到的现金为0,于是记录某甲欠老唐公司100+8.45=108.45万元,这个108.45万元,就是“摊”了收益后“余”下的金融资产成本,所以叫“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第二年,老唐公司在利润表里计入108.45&8.45%=9.16万元投资收益,但实际收到的现金还是0,于是摊余成本资产变成108.45+9.16=117.61万元;
第三年,投资收益117.61&8.45%=9.94万元,收现为0,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余额为117.61+9.94=127.55万元;
第四年,投资收益127.55&8.45%=10.78万元,收现0,余额127.55+10.78=138.33万元;
第五年,投资收益138.33&8.45%=11.67万元,收现金150万元,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余额=138.33+11.67-150=0。
五年里,投入本金100万,期间记录投资收益合计=8.45+9.16+9.94+10.78+11.67=50万元,收回本息和150万。瘫子的生活不动脑,只需要等着收利息和本金即可。以前归为“持有至到期”、和“贷款和应收账款”的资产,都算成新规则下的“瘫子”。
笋子(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挺好懂,很符合大家“炒股”的状态,就是说买来就是为了赚差价的资产,归入笋子,通常包括股票、债券或金融衍生品。
笋子的主要特点就是市价波动算进利润表的投资收益里,如果一家公司持有很多笋子的话,由于市价的波动,可能会对公司利润表造成大起大落的影响。
公允价值四个字要解释一下:公允价值一次有三种档次,可信程度依此降低。官方语言比较拗口,老唐解释为活跃交易下的市价;相似资产活跃交易下的市价;采用估值模型计算出来的公允价值。
无论股票还是债券,有活跃市价交易的,直接采用市价作为公允价值;自己本身没有活跃市价,但有相似资产有,可参考相似资产市价调整;自己没有活跃市价,也找不到相似资产活跃市价的,自己弄个会计师事务所和监管机构会承认的模型估算。这三种的可信度依次降低。
粽子(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是个杂货筐,过去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上市公司用来调节报表的核心利器。公司持有一些资产(主要是股票),但又怕无法掌控的市价波动会让自己的利润表失控,所以就丢进这个杂货筐,然后它就成了上市公司的如意金箍棒。
在截至目前依然在使用的旧规则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涨跌不计入公司报表利润,而是在净利润后面单列一个叫“其他综合收益”的科目给股东展示了事。这个其他综合收益科目也是2014年以后新增科目,以前在资产负债表的“资本公积”科目下展示。
由于股市里参与者及媒体主要关注公司净利润数据,对于净资产变动不敏感,因此这个科目就可以用来隐藏一些公司不愿意展示的利润或亏损。等到公司需要展示时,按需卖出盈利或者亏损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根据规定,历年累积的盈亏就算进卖出时的报表利润,达到操控和影响利润表的目的。
这次新规则,从政策上引导大家尽量将股权放进“笋子”里。如果你一定要放进“粽子”里,那么,对不起,你有权这么决定,但以后卖出的时候,也只能在其他综合收益里展示变动,从开始归入粽子,到最后卖出粽子,通通不对利润表产生影响,这就给“粽子”捆上了一道结结实实的绳子。
上市公司再要将股票放进粽子,就要考虑以后赚钱卖出也只会改变净资产而不会改变净利润了——这是新规则最重大的变化,它将直接导致持有金融资产较多的公司面临选择:是让自己的利润表随着金融资产市价大幅波动,还是干脆让它们从头到尾与利润表划清界限?
上市公司持有其他公司的股权,控股的、合营的、有重大影响的三类,继续归入长期股权投资,这个没变(相关内容在《手把手教你读财报》84~94页)。
剩下的不具备重大影响的小股,就需要按照需要分别归入“笋子”或者“粽子”了。如果对外投资股权比较多,那么这个分类的不同,就会对以后年度上市公司利润表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境外或者A+H股投资者,今年一季报就要关注这个分类,其他股东,要在明年年底前,提前考虑相关影响。
新规则除了分类以外,还有两处新变化:
一是,资产减值从“已发生损失法”变成“预期损失法”。一家公司持有的任何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存货、商誉、应收账款、瘫子、笋子、粽子等等,都有可能发生可回收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情况,此时就可能产生资产减值。资产减值是需要作为费用从利润表里一次性减过的,所以计提大额资产减值会对利润表产生重大影响,也是很多投资者防不胜防的坑。
截止目前仍然在使用的会计准则里,资产减值主要是对已发损失的一种承认。在承认的时候,降低资产账面值,同时从当期利润里减过这笔“费用”。在新规则里,资产减值如果预期未来会发生损失,也可以提前计提资产减值。
这个,细则还不清楚,但以老唐的视角看,它一方面会增加当期资产的可信程度,但另一方面是否也会增加利润表的操控?毕竟预期发生损失里的“预期”二字,是带有一定主观性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烂公司或许有了另一把变戏法的折扇。当然,万变不离其宗,财报是用来排除企业的,坚持和好人作伴,远离居心叵测管理层,是居家旅行保命挣钱的核心法宝。
另一点变动是关于套期会计的。套期比较复杂,而且上市公司涉及较少,老唐也没有整的很清楚。新规则大体就是期权套期中的剩余时间价值,应该计入粽子里处理;套期中的信用风险敞口,要计入笋子处理。——迄今为止我没在投资中遇到过这玩意儿,知道有这么个东东即可。
完毕,大致就是这样。不知道这个唐式中翻中,够不够简单粗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财务管理]金融资产综合案例.ppt 8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财务管理]金融资产综合案例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金融资产综合案例 授课教师:会计系
杨 燃 email:
拓展思考:金融资产核算方法问题与改进 1、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都以公允价值计量,但它们初始计量标准却不同 2、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变动处理方法不同,你认为哪个的处理方法更合理? 作业题一、日,北方公司购入东方公司发行的股票900万股,取得时公允价值为每股12.45元,含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45元,另支付相关费用12万元,全部价款以银行存款支付。日,收到东方公司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每股12.9元;日,东方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为每股0.6元;日收到现金股利;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每股10.8元;日将该股票以8100万元的价格出售,发生交易费用9万元,直接从收到的价款中抵扣。 要求: 编制将该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分录。 编制将该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分录。 (1)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① 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贷:银行存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③ 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每股12.9元: 公允价值变动=12.9*90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④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为每股0.6元: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⑤日,发放股利: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540 ⑥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每股10.8元: 公允价值变动=12.9*900-10.8*900=189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⑦ 日,出售该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8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借: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80 (2)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① 日,购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贷:银行存款
②日,收到股利 :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特殊性及核算实例分析
  【摘要】随着金融资产相关概念被引入新会计准则,对传统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带来了一些变化。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金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核算中颇具几点特殊之处,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在处理方法和程序上都有很多不同,就此特殊之处结合会计核算实例进行分析。中国论文网 /2/view-3697155.htm  【关键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特殊性  新会计准则中引进了金融资产的概念,采用了按金融资产的属性进行分类的方法,分类更加细化,管理更加明确。将金融资产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未被列入其他三类的金融资产,通常包括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和其他的金融资产相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核算上既不像交易性金融资产那样灵活,也不像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意图明确,不能随意处置。因此,作为这样一种具有“中和”性质的资产,我们既要把握其与其他金融资产的共同点,也要熟悉其与其他金融资产在会计核算上的区别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比较分析得出的会计核算特殊之处如下:  一、初始确认的会计核算  新会计准则规定,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与采用历史成本计价相比更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内的其他金融资产不仅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交易费用同时也要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具体的会计处理是:若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权益性工具的,应按其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若企业取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权性工具的,应按债券的面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差额借记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  【例】某企业20×9年7月1日在二级市场购入A公司股票400万股,每股成交价10元,购入该股票共支付手续费、印花税等交易费用10万元。初始确认时,企业将购入的该股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公司—成本 40 100 000  贷:银行存款 40 100 000  二、资产负债表日的会计核算  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一样,在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对取得的利息和现金股利应作为投资收益核算。但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相比也有特殊之处。一般情况下,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而不计入当期损益。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再将与之相应的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这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明显不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目的不明确,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无法直接认定为经营损益,只能作为另一种形式的收益计入所有者权益。而另外两种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与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后续计量均以摊余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的变动无太大关系。  资产负债表日,不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的确定方法是不同的。可供出售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就是权益工具本期末与上期末的公允价值差额;可供出售债权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是债权工具本期末与上期末的公允价值的差额调整该期间摊余成本变动额后的金额。  具体的会计处理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将与之相应的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或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假如20×9年7月1日购入的400万股,入账价值总计40 100 000元的A公司股票在20×9年12月31日的收盘价为每股13元,股票的公允价值总额为52 000 000元。20×9年12月31日应调整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公司—公允价值变动 11 900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1 900 000  三、资产减值处理  金融资产持有方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对哪一项金融资产,都必须找出其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作为依据,记录减值损失。  期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尽管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其公允价值变动并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资本公积。一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如不对减值进行单独处理,就无法将其减值损失作为经营损益项目反映在利润表上。如何认定其是否发生了减值,则要找出发生减值的主要证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有时高于成本,有时低于成本,但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低于成本不一定要确认减值。只有发生了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不利影响的事项才表明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当发生减值时,应将资产减值损失作为企业正常经营损益处理。因此原已作为资本公积反映的公允价值下跌数额,应从资本公积转出,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而且,为了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情况与一般资产的减值区分,在减值科目的设置上也具有特殊之处,实务中多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反映其减值准备,而不设置专门的减值科目。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来说,其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了当期损益,主要是因为持有期限短,不涉及到减值测试和实际利率摊销问题,而且交易性金融资产正常的价值波动已经直接计入了当期损益,计提减值准备也是计入当期损益,因此二者造成的结果一样,不需计提减值准备。对于另外两种金融资产来说,需要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如果其摊余成本低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则确认资产减值损失,金额为摊余成本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具体的会计处理是: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额),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差额)”。  【例】A公司20x7年初购入股票100万元,公司将其划归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年末股票的公允价值为80万元。  A公司年末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0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0 000  【例】承上例,20x8年6月30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再次下跌至60万元,并且A公司预期这种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的。  会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400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0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0 000  对于股票这类可供出售的权益工具,若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相关,可通过所有者权益类科目转回: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对于可供出售债权工具,其减值损失转回时: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  金融资产的分类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也就是说交易性金融资产在任何情况下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而且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在任何时候也不能重分类为贷款和应收款项。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以前的金融资产分类可能不再适合现在的市场环境,可以进行重分类的金融资产就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并且这种重分类也是有条件限制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如果企业管理层决定将某项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则在该金融资产未到期前,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最初意图”。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应当是明确的,除非遇到一些企业所不能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否则将持有至到期。企业应当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评价,因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使某项投资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重分类日,该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在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具体的会计处理是:按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也可能记借方)、应计利息”科目,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例】20×8年1月1日,甲公司从深圳证券交易所购入A公司债券100 000份,支付价款11 000 000元,债券票面价值总额为10 000 000元,剩余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8%,于年末支付本年度债券利息;甲公司将持有A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20×9年7月1日,甲公司为解决资金紧张问题,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按每张债券101元出售A公司债券20 000份。当日,每张A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01元,摊余成本为100元。  20×9年7月1日,将剩余的80 000份A公司债券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B公司债券—成本 8 08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债券—成本、利息调整  8 000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0 000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在一定条件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1)因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不再能够可靠计量(极少出现)。这时则以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重分类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价值;(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限已超过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使金融资产不再适合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企业可以将该金融资产改按摊余成本计量,该摊余成本为重分类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东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例解[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4):60-61.  [2]杨静.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探析[J].会计师,2009(11):21-22.  作者简介:田晓佳(1981—),女, 河南安阳人,硕士,讲师,现供职于安阳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资产会计处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