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梦麟沈德建是几级教授授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_图文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5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记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沈蒲生教授
炎炎烈日下,池塘边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者认真地举着一把伞,手里拿着一根钓鱼杆,紧张地坐在一张小板凳上,眼睛紧盯着水面,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上下来,他手忙脚地乱地擦着汗,又推了推快要掉下的眼镜。一个上午过去了,尽管他象做学问一样认真,可是一条鱼都没有钓到&&被人强拉出来&放松&的他一点也不放松,相反他懊丧极了,心想要是没来该多好啊!在家写写书,备备课不知要好多少倍!
  唯一一次钓鱼的经历成了他&最难受的一天&。因为这不是他的爱好所在。
  关于这位不喜欢钓鱼的老人&传说&还有许多:
  65岁了还和普通的青年教师&较劲&,他带有20多位博士生和硕士生,要给研究生上课和指导,手头又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等多个科研课题要做,已经是超负荷了,每学期还要为本科生亲自主讲土木工程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
  淡薄名利,不爱应酬,把著书、教学、育人当作人生的三重&快乐& !最爱听的&好话&是&&湖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质量很高。
  从事了43年混凝土结构的教学与科研,历经和参加了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的调整、融合和变化过程,对混凝土结构及其相关专业知识有着相当深的造诣。他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许多奖项,他是我国土木工程领域论著最多的学者之一,出版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楼盖结构设计原理》、《高层建筑概论》、《结构分析的计算机方法》、《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未来的建筑世界》等专著、译著和教材20多部,发表过学术论文100多篇。由他所写的教材自1987年开始就在全国许多高校广泛使用&&
他,就是我国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的知名学者湖南大学的沈蒲生教授。
&我是读着沈教授的书长大的&
  著书立说是他人生的第一重快乐。
  1961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沈蒲生教授,担任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高等教育出版社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编委会主任委员等职务。他最经常的&遭遇&是&&人们&不识其人&却早闻其名。
  许多次会议上,当国内同行得知眼前这位谦逊的长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沈蒲生教授时,都会投以敬佩的目光。他到过国内许多地方,经常能听到有人对他说&噢,你就是沈蒲生教授,我们很早就用你写的书做教材& 。已是同济大学知名博导的楼梦麟教授多次说&我是读着沈教授的书长大的!&诸如此类的话语,不事张扬的沈蒲生经常可以在各种场合听到,每每这时,他总能平静地体验属于自己的这份快乐&&他感到欣慰的不是因为所谓的名气和地位,而是因为有人知道他的教材、了解他的著作。
  目前许多高校采用了他主编的&混凝土设计原理&与&混凝土结构设计&教材,这套被评2003年高等教育百门精品教材的书一经使用,立刻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好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白国良教授说,这套教材体现了土木工程专业拓宽后的&大土木&知识平台和内容的系统性,注意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知识层次和学习进程,从而既然方便于讲授者,又方便于学习者。沈阳建筑大学刘明教授说,将两本混凝土规范(建筑、公路)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在国内尚属首次。&&&&&
  沈蒲生还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了用于远程教育的网络课程的课件,并通过了教育部的验收。这就使得他的&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这门精品课程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广泛地传播。
  谈及为何要坚持上本科生课,曾&主掌&过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十年的沈蒲生近乎&固执&&&一所高校的名气不仅要靠争取多拿奖项来衡量,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学生,使学生在社会上形成巨大的影响,得到社会的好评。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如果不合格,设计和施工的房屋和桥梁垮了,会导致人员伤亡,使国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要培养一批真正合格的专业人才,优质的教学与堪称精品的教材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正因为如此,43年来他始终执着而冷静地关注和参与着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教育,从没有离开过本科教学第一线,&只有上本科生课我才能了解学生真正想要什么,知道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将知识输入到学生的头脑中!才知道教材是否真正适合现在土木工程教育的发展要求,才能编写出好的教材。&
&上&老爷子&的课是一种幸福&
  许多国内同行吃惊地问沈蒲生:&您还在上本科生的课呀?真是大材小用了!&言下之意似乎责怪学校对教授太过&苛刻&。
  &给本科生上课一点都不累,相反我觉得很愉快!&说起他的第二个&嗜好&,沈蒲生一脸的&得意&&&&他们喜欢听我的课!&
  这种快乐也感染了他年轻的本科生&弟子们&。在他们眼里,沈蒲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爷子&&&背地里学生们送给他这么个&昵称&。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陈志华说:&上老爷子的课是一种幸福!他会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先告诉我们是什么,然后再告诉我们为什么!&
  他至今还记得&老爷子&为他们上第一堂&混凝土结构设计&时的情景:沈蒲生举了湖南大学几个有名的历史性建筑物,如图书馆、岳麓书院、东方红广场的毛主席塑像等,然后笑眯眯地要学生们自己说出这些建筑物采用的是什么材料,这样一下子就将学生们的兴趣调动起来,顿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说到毛主席塑像时,同学们有说是大理石做的,有些说是水泥做的,甚至还有人说是石膏做的。教授耐心地听完,然后才告诉大家&&是用钢筋和混凝土做成的。随后,&老爷子&才引导学生进入该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学习。
  &老爷子&总能想出一些巧妙办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譬如他从不点名查到,不对你说要学习认真云云,而是自己动手设计一些考卷,不时地搞一些小测验,在课堂上现场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既能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又可起到考勤的作用。&这种小测验有些象军训时的分解动作,每一个分解动作都做好了,最后的考试就没有问题了。& 平时作业和现场小测验全都被&老爷子&归档造册了,将占这门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只占总成绩的80%。
  有一次,一位基础较差的同学面对刚下发的作业发呆,他实在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但是他也没有机会去投机取巧,因为&老爷子&给每个学生的题目和数据均不相同。最后他只好老老实实地将专业知识重新&啃&一遍,还是自己独立完成了设计。&老爷子总能让最懒的同学也勤奋起来&,一位女生笑着说。
  尽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教材均是沈蒲生主编的,他却并不照本宣科,而是有一份相当规范的讲稿。他会随时根据实际需要,辅之以学生们能够接触和了解到的工程实例,理论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为学生们讲解这门课;根据每年的新的行业法规,他还会随时修改讲稿,并及时地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和新现象。
  沈蒲生象一位技术高超的烹饪师,每一次课都为学生们端出一套精美的&食物&。他的执着和严谨,感动着年轻的学子们。曾有一位同学因为特殊原因没有去上他的课,事后多次向同学聊起这件事,一脸的愧疚,好象做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我觉得太对不起老爷子了&!
  早在担任土木工程系主任时,沈蒲生就注重对学生从严要求,他一再对教师们强调:考试时不要为学生&开绿灯&,也不要担心试卷分数太低有压力,有什么责任我来承担,你们一定要把好这道关。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很重要,他也亲自参与指导。
至今,湖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仍是学得&非常辛苦的人&,同时也是&非常幸运的人&&&他们以聆听过&老爷子&主讲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荣!
&他总是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学生&
  &沈老师的为人相当成功!&跟随他上了四年本科生课的青年教师刘霞,目前是沈蒲生的博士生。她说:&他对自己的集体,对学生、同事都有着一种绝不矫揉造作的尊重和热爱,总是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身边的人!&他严于律己,从不享受&特殊待遇&。有一次,沈蒲生教授因为要参加全国的土木工程专业评估,通过正规手续将前后两次课调到了一起上,65岁的他一次性上了四节课。学生谢俐事后回忆:当上到第三节课后,他已经很疲倦了,整个人好象要靠墙壁支撑一样,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上第四节课时的效果,他讲课仍然风趣生动,声音洪亮,板书清晰工整。
  平时,有些本科生怀着对教授的敬仰,课后绞尽脑汁想要和教授探讨请教些专业问题,这时沈蒲生总是很顾及学生的感受,哪怕是再肤浅的问题,他也会认真地略加思索才告诉学生们答案,从而让学生自觉问得还有些&高明&。
  尽管他很尊重学生,人们都知道沈蒲生在学生学业上向来都是&铁面将军&。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如果学习上不认真,达不到他的要求,他是不会轻易放过的。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爱学生。
  与治学上的较真&苛刻&相比,沈蒲生对需要帮助的学生们又是极其温情慷慨。
  1993年9月,一位素不相识来自江苏盐城工学院的青年教师荀勇慕名考上了沈蒲生的研究生,因为是往届生且是定向招生的,他必须向学校交纳五千元的学费。当时他为读书一事和单位领导关系处理得不好,单位不同意他来学习,并向他下了最后通牒如不立刻回去就会处以记过、停发工资等处分。内向而固执的荀勇兜里只有1000元钱,他交不齐学费,却死活不愿意回去。虽然当时彼此尚谈不上有什么师生情谊,沈蒲生得知这个情况后,他还是为荀勇求学的决心所感动。从来很少求人办事的他,亲自到研究生部为荀勇请求减免学费,最后学校同意少收2000元,可是还有2000元缺口,荀勇仍然一畴莫展,后来还是沈蒲生替他付了学费。不仅如此,为了改善荀勇和单位间的紧张关系,沈蒲生多次利用全国性学术会议等机会,和荀勇单位的领导沟通交流,为荀勇解除学习的后顾之忧。
  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荀勇已晋级为教授,成长为土木工程领域的学术骨干。回想导师当年慷慨解囊助己成就学业,他至今感激不已。
  他做研究生时的导师王寿康教授逝世前住院,他去医院探望,并给予经济上支援。2003年春节,他的一位博士生患了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病&&急性胰腺炎,入院后不久,同病房和隔壁病房先后死了两人,他的情况也十分危急。他家里经济困难,妻子又刚生下孩子,一时付不起高额的医药费。紧要关头又是沈蒲生,他得知情况后,当晚就带着钱匆匆赶到医院,为他交了费,并且多次去医院,为治好他的病四处奔波,使他的病情很快好转。
  诸如此类的事例数不胜数,但沈蒲生觉得这是一种快乐。
  沈蒲生说,回想当年自己上大学,经济上也很困难,全靠国家给的助学金生活。工作以后,考研究生,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做访问学者,去丹麦奥尔堡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没有党和国家的培养,就不会有自己的今天。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遇到一些困难,如今自己生活好了,有能力帮助和关心他人,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多年来,不管是对自己的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他都是以这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教育着他们&&来源:本页网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校园动态
为学生架起梦的桥梁发布人: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发布时间:
土木工程系研究生复试指导座谈会
为给即将参加研究生复试的学生提供更多指导,2015年3月4日晚,土木工程系主任楼梦麟教授为本系2011级考研同学进行了一场精彩的研究生复试指导座谈会,该系20余名报考研究生的同学认真听取了此次讲座。
首先,楼梦麟教授对2015年国家考研政策、形势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土木系考研学生报考学校以上海高校为主,结合同学们的分数和自身情况,他提醒同学们,复试分数线每年都在变化,要提早了解各高校往年的复试分数线,积极有针对性地提前做好应对与准备。随后,楼梦麟教授以同济大学历年研究生复试的情况为例,对复试的组织、程序、形式、内容、注意事项、面试技巧等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座谈会上,楼梦麟教授为每位考生进行复试支招,要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利用好往届学生的复试心得,准确掌握所报考学校的复试形式及内容,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准备;同时也要利用好研究生信息网进行调剂。关于调剂,楼梦麟教授进一步对相关政策及具体操作步骤作了介绍和分析。  
讲座过程中,同学们专心聆听并认真做了记录,并在座谈会上向楼梦麟教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真诚的讨教。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楼梦麟教授一一作了精彩的回答和阐述,使同学们对如何准备研究生复试有了更加充足的心理准备和行动指南。
作者:土木工程系&辛梦琪(&14土木)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版权所有
浙江省嘉兴市商务大道168号
0 E-mail:zjxy@tjzj.edu.cn同济大学教授录
出版时间:2007-5&&出版社:同济大学&&作者:《同济大学教授录》编委会 编&&页数:1350&&
  一、《同济大学教授录》收入范围为自建国初期院系调整以后至2006年7月曾正式受聘同济大学的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编审、译审、研究馆员、主任医师等相当于教授级的正高级职务人员。  二、释文的编写方法采取由本人提供素材,尤其是研究成果与著述、论文部分,单位审核,再按照相对统一的体例整理编写。释文对每位教授予以客观介绍,要求准确、严谨、规范,内容一般不超过800字。  三、由于编写出版周期较长,有些同志的职务、职级有变动,或退休,或调动,或谢世,按照体例上的统一要求,仍基本按原资料编排出版。  四、所有资料的内容原则上截止日期为2006年10月,个别人员的资料截止日期略有后移。  五、释文中凡学历、经历、职务较多的,只列出最高或重要的,力求简明扼要;所列代表性著作、论文、项目、获奖等,列举书目、论文、项目最多4项,其余只用数量表示。  六、《同济大学教授录》除集中收集整理了同济大学全职正高职务人员外,还在附录中收录了2006年7月前受聘同济大学的兼职教授、顾问教授及名誉教授名单。同时还收录了建国前同济大学部分外籍教师名单。  七、《同济大学教授录》由人事处牵头组织编写,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学校校长办公室、外事办公室、各学院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编写工作时问紧促及编写水平的局限,《同济大学教授录》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不足和错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待再版或下次编写时改进。
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戴复东(3)李同保(8)孙 钧(12)郑时龄(19)范立础(4)卢耀如(8)汪品先(14)郭重庆(5)马在田(9)项海帆(16)李国豪(6)沈祖炎(11)姚 熹(17)在职博士生导师(452人)白庆华(23)蔡克峰(26)查建国(29)陈成澍(32)陈方正(35)陈慧(39)陈玲(42)陈汝东(45)陈伟忠(48)陈辛波(51)陈易(55)陈咏恩(58)程效军(61)单晓光(65)丁洁民(68)范学峰(72)鲍 峰(23)蔡迎春(27)常青(30)陈德棉(33)陈飞翔(36)陈家琪(40)陈启军(43)陈世鸣(46)陈锡美(49)陈以一(52)陈银厂(56)陈字星(59)仇华飞(62)邓长根(66)丁上昭(69)范跃祖(73)边保军(24)曹立明(27)陈艾荣(30)陈德伟(34)陈福民(37)陈建国(40)陈清军(44)陈松(47)陈小鸿(50)陈 义(53)陈映鹰(56)陈志华(59)戴慎志(63)邓洪洲(67)董德存(70)方守恩(74)蔡进功(25)曹志远(28)陈保胜(31)陈德珍(35)陈鸿(38)陈礼瑶(41)陈镕(44)陈惟珍(48)陈小平(51)陈义汉(54)陈永生(57)陈祝林(60)戴亚蕾(64)邓慧萍(68)董尧清(71)方小春(75)方耀楣(76)甘礼华(79)高云凯(82)耿建华(86)顾祥林(90)韩栋伟(93)何敏娟(97)胡大一(100)胡用生(104)黄立平(107)黄文品(110)霍佳震(114)江建慧(117)蒋平(121)靳全勤(124)乐 云(127)李斌(130)李国强(133)李杰(136)李理光(140)李通化(143)李尧臣(147)李雨生(151)廖宗廷(154)林涛(157)刘滨谊(161)刘海江(164)刘树深(168)刘 钊(172)楼梦麟(176)陆敏恂(180)罗奇峰(183)冯 奇(77)高广运(80)郜洪文(83)顾 明(87)郭其一(91)郝沛明(94)何品晶(97)胡克瑾(101)胡中华(104)黄茂松(108)黄一如(111)季令(115)江景波(1l8)蒋通(122)靳晓雄(125)雷星晖(128)李风亭(131)李宏强(134)李京生(137)李前裕(141)李佟茗(144)李义久(148)李振宇(152)林峰(155)林正浩(158)刘传聚(162)刘宏伟(165)刘遂庆(169)刘志飞(173)卢耀祖(177)陆洲导(181)罗永峰(184)冯伟国(77)高乃云(81)葛万成(84)顾景文(88)郭忠印(92)何芳(95)贺鹏飞(98)胡世德(102)黄本才(105)黄美荣(109)黄远亮(112)翦知滑(15)姜礼尚(119)金 波(123)7L庆华(126)雷雨成(129)李光明(132)李沪曾(135)李镜培(138)李思明(142)李万莉(145)李永盛(149)练松良(153)林建平(156)凌建明(159)刘富强(163)刘妙龙(166)刘 威(170)刘仲英(175)卢永毅(178)吕西林(181)马建新(185)冯 晓(78)高宣扬(82)葛耀君(85)顾牡(89)韩传峰(93)何国球(96)胡 超(99)胡文祥(103)黄宏伟(106)黄如宝(110)黄争鸣(113)江国泰(116)蒋大和(120)金国芳(124)匡志平(127)李爱平(129)李光耀(132)李建中(136)李克平(139)李 田(143)李新贵(146)李永渝(150)梁汉营(153)林杰(157)凌培亮(160)刘国彬(164)刘曙光(167)刘月华(171)龙惟定(175)陆洪文(179)罗瑾琏(183)马鲁铭(186)……
  常青(CHANG QING)  男,1957年8月生,陕西西安人。1982年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系,1987年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91年于东南大学获博士学位;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后(获上海市优秀博士后称号)。历任设计、科研部门助理建筑师和实习研究员,同济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主任。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历史分会理事、城乡风土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建委科技委员会委员、《建筑师》和《时代建筑》杂志编委。上海市“曙光计划”学者,上海市政协委员。美国夏威夷大学客座教授,曾应邀赴香港大学以及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大学访问讲学。  长期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与教学,致力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设计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完成“外滩源”等多项重要建筑工程项目的策划与设计研究,编著出版《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主持“建筑人类学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和“风土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等。  主要著作:《西域文明与华夏建筑的变迁》、《中国建筑志》,后者获国家图书奖最高奖,合著、参著《亚太文化遗产》、《中国建筑艺术史》(获中国图书奖)等6部。  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有《建筑人类学概论》、《人类学与当代建筑思潮》、《培养历史意识、理解环境脉络》、《从丝绸之路看中国古代建筑》、《梅溪实验--珠海陈芳故居保护与利用研究》、《外滩源实验--上海原英领馆地段保护与更新研究》等。
数据来源网站
,更多图书可访问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tushu001.com) @ 2017简介/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8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建立,1991年通过验收,并对国内外开放。它是土木工程领域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997年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海帆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谢礼立研究员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著名的桥梁与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豪教授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实验室以结构抗震与抗风为主要研究对象,瞄准国际前沿,跟踪研究热点,重视基础研究,提高对灾害机理的认识,建立结构抗震与抗风理论和设计方法,为减轻灾害提供合理和有效措施,为重大工程建设解决关键问题。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结构抗震与结构风工程应用基础研究。其中包括:地震工程力学的基础研究、地震工程的应用研究及振动台模拟试验技术研究、及气动弹性现象的基础研究、风工程的应用研究及风洞试验技术研究等。
研究目标/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以土木工程结构抗震与抗风为主要研究目标,重视基础性研究和为重大土木工程建设服务两者的结合,研究领域所涉及的地震工程和结构风工程学科都是新兴的边缘交叉。和这两种自然灾害使人类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常常是由于各种土木工程结构物的倒塌造成的。
自然灾害虽然难以完全防止,但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加强结构物的抗御能力,使灾害尽可能减轻,以减少损失,特别是保护人的生命。因此,土木工程防灾研究的主要目标就在于不断提高对土木工程地震和现象机理的认识,建立结构物抗风和抗震的理论和设计方法,为减轻灾害提供合理和有效的措施,为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方向/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振动台试验模型
一、工程结构抗震应用基础研究 1、近场&2、 复杂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理论 3、地基土-结构相互作用 4、振动台模拟及技术 5、各种结构构件的抗震动力性能 6、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研究 7、各类结构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8、抗震动力可靠度分析及计算机仿真分析 9、结构减震、隔震及振动控制
二、结构风工程应用基础研究 1、近地风特性及大气边界层的风洞模拟 2、建筑钝体空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3、 结构的各种风致振动机理及破坏模式 4、典型桥梁截面的气动识别方法&5、 计算机仿真分析及"数值风洞"&6 、各类结构的抗风性能和风载识别 7、结构抗风防灾及可靠度分析&8 、抗风减灾及振动控制原理与技术
三、城市防灾减灾研究&1 、大型复杂生命线导流工程 2、城市综合减灾软科学研究 3、重大灾情中的次生灾害防御&4、 地震区域、危险性分析及震害预测
四、健康监测和振动控制研究&1 、桥梁结构地震倒塌仿真研究 2、钢筋混凝土弹塑性动力本构建模及程序开发&3、 推倒分析及其在桥梁抗震的性能设计方法中的应用 4索承重桥梁拉索的振动控制研究
研究内容/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振动台试验模型
一、地震工程力学的基础研究&1 、地球动力学及地层波动力学 2、地震地面运动规律 3、地基土-结构相互作用 4、振动台模拟及技术 5、各种结构构件的抗震动力性能 二、地震工程的应用研究 1、地震区划、危险性分析及震害预测&2 、各类房屋结构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3、各类特殊结构的抗震 4、桥梁结构的抗震&5 、地震反应的计算机仿真分析及抗震动力可靠度分析 6、结构减震、隔震及振动控制 三、建筑空气动力学及气动弹性现象的基础研究 1、近地风特性及大气边界层的风洞模拟&2、 建筑钝体空气动力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3、结构的各种风致振动机理和破坏模式 4、典型桥梁截面的气动导数和气动导纳识别&5、 计算机仿真分析及"数值风洞" 四、风工程的应用研究 1、抗风&2 、高耸及高层建筑抗风 3、大跨体育建筑及屋盖抗风&4 、农村简易房屋的抗风防灾 5、结构抗风防灾及可靠度分析 6、抗风减灾及振动控制
机构设置/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1)组织机构  
2)领导班子: 实验室名誉主任:项海帆工程院院士 实验室主任: 教授、博导 实验室副主任:吕西林 教授、博导;葛耀君 教授、博导;李杰 教授、博导 学术委员会主任: 工程院院士 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范立础 工程院院士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工程院院士;崔尔杰 科学院院士
研究人员/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固定人员名单(在编)
实验室职务
研究方向或专业
教授、院士
学术委员会委员、实验室名誉主任
教授、院士
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教授、院士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防灾减灾工程
实验室主任 核心组成员
防灾减灾工程
地面运动观测室主任
防灾减灾工程
实验室副主任 核心组成员
振动台试验室主任
振动台试验室副主任
实验室副主任 核心组成员
风洞试验室副主任
风洞试验室主任 核心组成员
实验室副主任 核心组成员
防灾减灾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
核心组成员
核心组成员
核心组成员
核心组成员
支座试验室主任
核心组成员
钢结构防灾
钢结构防灾
钢结构防灾
钢结构防灾
教授级高工
防灾减灾工程
抗火试验室主任
高级实验师
高级实验师
高级实验师
防灾减灾工程
实验室办公室主任
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管理
对外开放研究领域/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模拟周围建筑环境条件下的建筑环境影响的建筑物表面风压试验,
目前实验室的对外开放研究领域可以归纳为下列四个方面: (1) 工程结构抗震应用基础研究 o 近场震源动力学 o 复杂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理论 o 地基土-结构相互作用 o 振动台模拟及拟动力试验技术 o 各种结构构件和结构体系抗震动力性能 o 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研究 o 各类结构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o 抗震动力可靠度分析及计算机仿真分析 o 结构减震、隔震及振动控制 (2) 结构风工程应用基础研究 o 近地风特性及大气边界层的风洞模拟 o 建筑钝体空气动力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o 结构风致振动机理及破坏 o 典型桥梁截面气动参数识别方法 o 计算机仿真分析及"数值风洞" o 结构抗风性能和风载识别 o 结构抗风可靠度分析 o 抗风减灾及振动控制原理与技术 (3) 城市防灾减灾研究 o 大型复杂生命线工程防灾研究 o 城市综合减灾软科学研究 o 重大灾情中次生灾害防御 o 地震区划、危险性分析及震害预测 (4) 健康监测和振动控制研究 o 大型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基础理论研究 o 桥梁测试技术研究 o 桥梁管理系统(BMS)研究 o 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
开放课题资助项目/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项 目 名 称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非线性计算模型和数据计算方法及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日本减轻地震灾害研究中心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影响的混合控制系统的减震有效性及发展一种最优化的直接输出反馈控制方法研究
美国密苏里大学罗拉分校
半连接性钢-混凝土组合梁柱框架节点的抗震试验、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研究
英国威尔士大学斯旺西分校
复合材料混凝土柱的延性加固研究
向阳开 ( 教 授 )
重庆交通学院
了解 ANSYS 结构分析程序在结构抗震中的应用
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设备进行拱桥抗震试验研究
重庆交通学院
开放课题:
项 目 名 称
柔性吊桥风振主动与混合控制的试验和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
SSI体系阻尼比的试验研究
张之颖(副教授)
自然通风冷却塔风振研究
黄志龙(教 授)
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柔性结构风荷载及风振研究
张爱社(副教授)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考虑非线性系统的节段模型颤振导数识别
马如进(讲师)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模拟桥梁结构高雷诺数绕流
产(副教授)
地震作用下钢结构防火保护的损伤机理研究
陈素文(副教授)
基于统计模式的结构地震损伤识别研究
宗 刚(讲 师)
基于强劲性问题的桥梁结构多灾害防治理论及应用研究
谷 音(讲 师)
大跨空间结构风致响应及等效静风荷载研究
李方慧(讲师)
车辆气动系数的风洞试验研究
Shake Table Tests of Mass-Variable TLDs
陈根达(助教授)
University of Missouri-Rolla
某超高层建筑风特性与风振响应的现场实测
复杂结构GPS实时监测方法及风振响应分析
伊廷华(讲 师)
基于强迫振动法的桥梁断面气动导数参数研究
郭震山(讲 师)
相邻建筑间阻尼器连接减震实验研究
刘绍峰(讲 师)
薄壁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端板连接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机理
王静峰(副 研)
合肥工业大学
仪器设备/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子压力扫描阀系统(含电子扫描阀模块)
768通道,配有10in,20in,H2O低压传感器
汽车测力天平
测量精度达到SAE和国军标指标
汽车模型及其他建筑物模型测力
试验段15mX2.0mX14m,风速1.0--17.6m/s
试验段3mX2.5mX15m,风速1.0X68m/s
TJ-1风洞(含)
试验段1.8mX1.8mX12m,风速1.0--30m/s
热线风速仪
风速、风向及功率谱密度测量
B&K振动系统
本系统由传感器BK4379(12个)和适调放大器BK通道)组成。BK4379:频率范围0.2~2800Hz,量程20g,电荷灵敏度310pg/gBK2962:频率范围 0.1~100Hz,带高低通滤波器,有1次、2次积分输出
用于各类结构的振动及地面运动测试,用于课程“随机信号处理”和“振动测试与数据信息处理”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实验课教学。
模拟地震振动台系统(MTS)
4mX4m,25T,6自由度,96通道
计算机工作站
双CPU,时钟195MHz,内存1.28GB
液压加载系统(SCHENK IST IMN)
作动器二个,最大出力630kN,最大行程±250mm;IST作动器一个,最大出力1000kN,最大行程±20mm。
振动传感标定激振系统(WIN475)
超低频信号标定,0.25Hz时精度1%,无附加影响的激活系统
标定、激振
计算机工作站
双CPU,时钟195MHz,内存1.28GB
超声风速仪(CAST3)
三维,V=60m/s(水平),V=8m/s(垂直),频响60Hz
野外风特性测量
并行计算服务器(小型超级计算机含流体动力分析软件)
12个CPU,时钟600MHz,内存12GB,配有FLUENT,CFX流体计算软件包
2000吨动、静电液伺服支座加载系统
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三通道全数字电液伺服协调加载控制系统及数据采集系统(MTS公司生产) 2. 竖向2000吨的电液(北京佛力公司生产)活塞最大行程400mm,活塞升降速度进程时大于0.5mm/s,回程时大于2mm/s 3. 水平200吨电液伺服高性能作动器(MTS 244 系列作动器)水平作动器的有效行程±500mm,工作频率0.0~5Hz 4. 自反力机架及滑动平台 实验空间:高3m,长2.5m,宽1.7m 5. 800L/min液压伺服油源(北京佛力公司生产)
2000吨支座动、静电液伺服加载系统主要用于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和桥梁减震、耗能装置的试验研究,并兼顾桥梁的动、静试验。为国内同类型设备中加载吨位最大、性能最估的加载系统,该加载系统在2003年底安装调试。
SGI图形系统(SGI ONYX300)
SGI IP4,单通道
计算数据三维可视,试验结果三维可视,虚拟现实。(2004年12月安装调试)
三自由度耦合强迫振动装置
振型正弦函数,模型长度:1700三向独立或耦合激振,(x:0-5Hz, 振幅&2cm;y:0-5Hz, 振幅&2z:0-5Hz,振幅&2cm)
4号风洞设计加工建造
单回卧式钢结构,0.8*0.8*5Umax=30m/s, △α&0.5°, △β&0.5°
标定、激振
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仪器设备使用情况一、 设备建设投资("十五"期间)
实验室设备更新二次建设
"211工程"建设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含依托单位同济大学配套)
汽车风洞工程中心建设
实验室设备更新计划
* 已进入固定资产 ** 大部分已进入固定资产
二、 设备更新改造("十五"期间)
1. 模拟地震振动台
计算机承载能力
PDP 11/34 (第一代)15t
PC 系列机 (第三代软件)25t
2. TJ-1风洞
试验段尺寸自由振动试验装置强迫振动试验装置测控处系统
1.2m×1.8m手动无模拟式、分散式
1.8m×1.8m自动新增计算机管理全数字式
3. 压力测量设备
压力扫描阀瞬态微压力测量
机械式 (240 chen)无
电子式 (384 chen)新增
4. TJ-3风洞
大直径转盘测控处系统监控系统
手动模拟式、分散式无
自动全数字式新增
5. 强震观测设备
K2强震仪 (数字式)
三、 重大设备引进("十五"期间)
并行计算服务器(超级计算机)
国内先进,接近国外先进
大型支座静动力试验装置
国内领先,国外先进
大吨位拟动载试验装置
超低频振动激励及标定系统
3维, 100Hz, 60m/s
科研成果/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专利成果1、&一种新型抗震墙(1999)&2 、外置式方钢管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2000) 3、穿筋式方钢管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2000)&4、 抗震铰(2000) 5、组合式抗震消能支撑(2002) 6、三向隔震支座 (2002)
二、规范编制 参与18部规范、指南、标准和技术条例的编制工作 1、交通部 四项(主要参编2项) 2、建设部 五项(主持编写4项)&3、 国家地震局 一项 4、上海市建委 一项 5、上海标准办 七项(主编6项)
三、发表论著 出版专著(23本)
(1)"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及应用"丛书四册 范立础等著 (2) 项海帆主编 (3) 吕西林主编 (4)工程结构动力监测理论与应用   李国强、李 杰 (5)结构动力分析的子结构方法 楼梦麟 (6)Seismic Design of Highway Bridge 范立础
四、学术成果 2001年实验室获得9个科技奖,其中国家级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比2000年总获奖数增加了2项。如项海帆院士主要负责的“江阴长江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沈祖炎教授负责的“面向21世纪土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李国强教授负责的“《建筑钢结构防火规程》及其编制原理”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长江学者李杰教授负责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抗侧力结构体系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由长江学者顾明教授承担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大型结构风振控制的理论和应用"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实验室鉴定项目共八项,其中六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由教授主持、实验室吕西林等人参加的"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快堆主钠池堆芯抗震性能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在总体上达到先进水平,部分研究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振动台试验室完成的“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试验研究与结构设计”经建设厅组织鉴定,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也获得了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术交流/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1、主办学术会议  年: 国际双边会议 1 次、国内会议 3 次 1997 年: 国内会议 2 次 1998 年: 国内会议 1 次 1999 年: 国内会议 1 次 2000 年: 国际会议 1 次、国内会议 1 次 2001 年: 国际会议 1 次、国内会议 2 次 2002 年: 国际双边会议2次&2、出席学术会议 &&&&&& 94-96&&&& 97-2002&&&&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国际 65&&&&&&&&& &187&&&&&&& 15&&&&&&&&& &22&&&& &18&&&&&& &37&&&&&&& 31&&  64 国内 83&&&&&&&&&& &234&&&&&&& 29&&&&&&&& 41&&&&&& 33&&&&&&& 45&&&&&& &40   47
3、合作研究项目 与日、美、德、加、新、奥、埃合作科研与交流 1) 日本国家减轻地震研究中心(EDM) 结构抗震加固新技术、新方法 2) 日本藤田公司技术研究所 组合基础隔震技术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 3) 美国多学科地震中心 特殊桥梁抗震设计研究 4) 日本东京大学 亚太地区震害研究 5) 日本车辆株式会社 名古屋矢田川桥风洞试验 组织双边或多边学术交流系列会议 1) 中美双边地震工程与桥梁学术研讨系列会议 (PRC-USA workshop)() 2) 中-埃-加三边地震工程与加固学术研讨系列会议() 3) 海峡两岸及香港钢结构技术研讨会暨2000年上海钢结构技术交流会 (2000) 4) 2001上海钢结构防火技术国际 5) 主办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 2004年年会 6) 主办风与结构进展(AWAS)2004年会议
出版学术刊物/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1. Study on Wind-Rain Induced Vibration of Stay Cables of Cable-Stayed Bridges Based on Quasi-Steady Assumption (invited paper) Ming Gu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nd Engineering 2. Recent Development of Wind Loading Codes and Their Related Activities in China (invited paper) Yaojun Ge Xinyang Jin 4th Workshop on Regional Harmonization of Wind Loading and Wind Environmental Specifications in Asia-Pacific Economies 3. Large Span Bridges and Their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s in China (invited paper) Limin Sun Zhi Sun Danhui Dan Qiwei Zhang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s in Urban Safety 4. Wind-induced Damages to a Three-span, Continuous, Concrete Arch Bridge under Construction Yaojun Ge Yongxin Yang Jiabin Pang Haifan Xiang Structure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5. Flutter and Buffeting Performances of Third Nanjing Bridge over Yangtze River under Yaw Wind via Aeroelastic Model Test L.D. Zhu M. Wang D.L. Wang Z.S. Guo F.C. Cao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11 6. Control of Wind-Induced Vibration of Long-Span Bridges and Tall Buildings Ming Gu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
7. Investigation on Flutter Mechanism of Long-Span Bridges with 2d-3DOF Method Yongxin Yang Yaojun Ge Haifan Xiang Structure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8. Life Cycle and Performance Based Seismic Design of Major Bridges in China Lichu Fan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
9. 桥梁主梁断面气动耦合颤振分析与颤振机理研究 丁泉顺 朱乐东 土木工程学报 (Aerodynamically Coupling Flutter Analysis and Flutter Mechanism for Bridge Deck Sections / Quanshun Ding Ledong Zhu) 10. 缆索承重桥梁桥塔自立状态涡激共振及其控制 葛耀君 丁志斌 赵 林 同济大学学报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and Reduction of Free-Standing Pylons of Cable- Supported Bridges / Yaojun Ge Zhibin Ding Lin Zhao) 11. 超大跨度斜拉桥的横向约束体系 叶爱君 范立础 中国公路学报 (Lateral Constraint Systems for Super-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 / Aijun Ye Lichu Fan) 12. 河床冲刷深度变化对大型桩基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 叶爱君
刘伟岸 土木工程学报
(Effect of
Scouring Depth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Bridges on Pile Foundations / Aijun Ye Xigang Zhang Weian Liu)
结构抗风与抗震 (Earthquake-Resistance and Wind-Resistance of Structures) 1.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a Complex High-Rise Building Xilin Lu Ying Zhou Wensheng Lu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
2. Minimal Cut-based Recursive Decomposition Algorithm for Seismic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Networks Jie Li Yaokun Qian Wei Liu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3. The application of a new structural control concept for tall building with large podium structure Xilin Lu Zhiguo Gong Dagen Weng Xiaosong Ren Engineering Structure
4. 大跨度屋盖结构等效静力风荷载方法及应用 顾 明 周晅毅 建筑结构学报
(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s of Large-span Roof Structures / M. Gu X.Y. Zhou) 5. 求解非阻尼体系复模态的实模态摄动法 楼梦麟 范么清 力学学报
(Modal Perturbation Method for Obtaining Complex Modal Characteristic of Non-Proportional Damping Systems / Menglin Lou Yaoqing Fan) 6. 承载开闭钢屋盖的预应力看台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陈以一 张大照
卢文胜 土木工程学报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Prestressed Concrete Stadium Structure Supporting a
Steel Roof / Yiyi Cehn Dazhao Zhang Weichen Xue Wensheng Lu) 7. 网络可行度分析的最小割递推分解算法 李 杰 刘 威 钱摇琨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Minimal Cut-based Recursive Decomposition Algorithm for Network
/ Jie Li Wei Liu Yaokun Qian) 8. 基于能力谱法的土-桩-结构相互作用分析 陈清军 何小安 力学季刊
(Analysis of Soil-Pile-Structure Interaction System Based on 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 Qingjun Chen Xiaoan He) 9. 钢框架节点局部断裂冲击作用实验研究 陈以一 卞若宁 同济大学学报
(Test on Impact Effect of Partial Fracture at Steel Frame Connections / Yiyi Chen Ruoning Bian)
其他 (Others) 1. Modeling of membrane action in floor slabs subjected to fire Guoqiang Li Shixiong Guo Haosheng Zhou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 Damage Localization of Steel Beams with Rotational Restraints Guoqiang Li Yang Zhang Suwen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3. 地铁引起建筑物振动评价研究 楼梦麟 李守继
(Evaluation of the Building Vibration Induced by Subway Train Vibration and Shock / Menglin Lou Shouji Li) 4. 港口集装箱起重机平均风荷载试验研究 黄 鹏
顾 明 同济大学学报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Mean Wind Loads of a
Container Crane / Peng Huang Yongjun Wang Ming Gu) 历年论文目录:2006年,2005年,2004年,2003年, 2002年,2001年
万方数据会议论文
2004年全国结构风工程试验技术研讨会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铁道科学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振动与冲击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1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01:23:24
贡献光荣榜
猜你想了解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滕召胜是几级教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