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行政事业固定资产标准100万。生产用80万,行政用30万。折旧率12%(直线折旧发) 要求:编辑会计分录

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计算题某企业拟建一项固定资产,需投资100万元,按直线法计提折旧,使用寿命10年,期末无残值。该项工程于当年投产,预计投产后每年可获息税前利润10万元。假定该项目的行业基准折现率10%。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所得税前)。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净残值率为0.4%,若采用年数总和法,则第二年的年折旧额为( )万元。
A.26.67
B.26.56
C.33.2
D.33.3 - 跟谁学
随时随地获取上课信息在线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课程试试搜索
随时随地获取上课信息在线咨询&&&分类: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净残值率为0.4%,若采用年数总和法,则第二年的年折旧额为( )万元。
A.26.67
B.26.56
C.33.2
D.33.3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净残值率为0.4%,若采用年数总和法,则第二年的年折旧额为( )万元。
A.26.67
B.26.56
C.33.2
D.33.3科目:最佳答案正确答案:B解析答案解析:
[解析] 第二年的年折旧率为4÷15=0.267;折旧额=(100-0.4)×0.267=26.56(万元)。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关注公众微信号:学会计网,用手机随时访问学会计网
查看: 46130|回复: 12
所有折旧计提方法汇总(公式+例题)
A.双倍余额递减法
1、 (1)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3)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4)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若干年内(当采用直线法的折旧额大于等于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额时),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2、& &例题:某企业于日购置并投入使用一项常年处于震动、超强度使用生产用固定资产,原价为4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12000元,在日按规定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元,在日将该固定资产变价处置,收到变价收入11000元(假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该固定资产经税务部门批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为33%,要求:计算该固定资产每年的折旧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注:年折旧率=2÷5×100%=40%
  会计分录:
  ①1999年计提折旧时
  借:制造费用 160000
  贷:累计折旧 160000
  ②2000年计提折旧时
  借:制造费用 96000
  贷:累计折旧 96000
  ③2001年计提折旧时
  借:制造费用 57600
  贷:累计折旧 57600
  ④2001年计提减值准备时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000
  ⑤2001年纳税调整时20000×33%=6600元
  借:递延税款 66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6600
  ⑥2002年计提折旧时
  借:制造费用 27200
  贷:累计折旧 27200
  ⑦2002年纳税调整时10000×33%=3300元
  借:所得税 3300
  贷:递延税款 3300
  ⑧2003年计提折旧时
  借:制造费用 27200
  贷:累计折旧 27200
  ⑨2003年纳税调整时
  借:所得税 3300
  贷:递延税款 3300
  ⑩变价处置固定资产
  A、转入固定资产清理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12000
  累计折旧 368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000
  贷:固定资产 400000
  B、收到变价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11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1000
  C、结转固定资产净捐益时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 1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00
公式: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折旧额÷12
   一定期间的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称为固定资产折旧率。它反映一定期间固定资产价值的损耗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
例题:某企业一台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160万元,该设备预计使用10年,净残值5%.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设备用於交付使用后第四年末报废,支付清理费2000元,收到过失人赔款和残料变价收入款共计13000元.计算第四年末的折旧额.编制上述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每年的折旧费=160万*(1-5%)/10=15.2万元
第一至四年折旧共计60.8万元
借:管理费用 15.2万
贷:累计折旧 15.2万
借:固定资产清理99.2万
& &累计折旧 60.8万
贷:固定资产 160万
支付清理费
借:固定资产清理 0.2万
贷:银行存款/现金等 0.2万
收到赔款残料变价
借:银行存款 1.3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1.3万
借:营业外支出 98.1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98.1万
C.年数总和法
& &&&年数总和法又称折旧年限积数法或级数递减法。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 n年,分母即为1+2+3+……+n=n(n+1)÷2,其折旧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例题:有一台设备,原值78000元,预计残值2000元,预计可用4年,试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折旧额。
年数总和=1+2+3+4=10
(4/10)=30400@第一年=()
(3/10)=22800@第二年=()
(2/10)=15200@第三年=()
(1/10)=7600@第四年=()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
首先计提折旧有很多种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算出计提折旧的金额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是有关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一些实例,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
(一)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指按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计算提取的折旧额,在各个使用年份或月份都是相等的,折旧的积累额呈直线上升趋势。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例10]甲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5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残值收入为3000元,预计清理费用为1000元,则: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50000-()]/10=4800元/年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4800÷12)=400元/月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损耗程度和便于计算折旧,企业每月应计提的折旧额一般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价乘以月折旧率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价之比。其计算公式表述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价]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1-预计净残值率)÷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月折旧率
依例10,固定资产月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50000-()] ÷(10×50000)=9.6%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9.6%÷12=0.8%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50000元×0.8%=400元
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项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此外,还有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
固定资产的分类折旧率是指固定资产分类折旧额与该类固定资产原价的比例。采用这种方法,应先把性质、结构和使用年限接近的固定资产归纳为一类,再按类别计算平均折旧率。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
固定资产的综合折旧率是指某一期间企业全部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全部固定资产原价的比例。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综合折旧率=∑(各项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各项固定资产原价
(二)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的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例11]某公司有货运卡车一辆,原价为15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总行驶里程为300000公里,当月行驶里程为5000公里,则该项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程里程折旧额=150000×(1-5%)÷.475元/公里
本月折旧额=5000元×0.475=2375元
工作量法也是直线法的一种,只不过是按照固定资产所完成的工作量来计算每期的折旧额。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按双倍直线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它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2÷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按照现行制度的规定,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
[例12]某电子生产企业进口一条生产线,安装完毕后固定资产原价为30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80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该生产线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各年折旧额如下:
双倍直线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应提折旧=300000元×40%=120000元
第二年应提折旧=000×40%=72000元
第三年应提折旧=000-72000×40%=43200元
第四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000-=64800元
第四、五年应提折旧=()÷=28400元
每年各月折旧额根据年折旧额除以12来计算。
(四)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来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或者: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
÷[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以上几种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中,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属于加速折旧法。采用加速折旧法后,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其递减的速度逐年加快。
总结得很好 O(∩_∩)O谢谢
谢谢,但当中有的内容是错误的,
比如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
谢谢,收藏了
不错,学习啦!!!!
谢谢诶!!!!
好!!!!!!!!!!
好东西啊 太棒了
真的是好东西,比书上的解释易懂多了。
多收集,考试时间临近了,好紧张的说
Powered by2015CPA《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章节预练题_税法试题_注会试题_北京财科学校
电话:/010-
培训班级:
2017届签约取证班  
2017年签约取证班注会取证一路畅通,注会顶级名师教学。
考试专题:
2017年注会早备考
  201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脱产面授培训,早备考赢考试…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北京财科学校
首页 >> 注会试题 >> 税法试题
2015CPA《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章节预练题
发布时间:  来源:网络  作者:财科  点击数:&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下列不属于我国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是( )。   A.外商投资企业   B.合伙企业   C.股份制企业   D.国有企业   2.根据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企业发生的下列情形,应当视同销售确认收入的是( )。   A.将自产水泥用于本企业不动产在建工程   B.将外购毛巾奖励给职工   C.将钢铁移送至境内分公司   D.将自建商品房转为自用   3.下列关于收入实现的确认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从事建筑工程劳务,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   B.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的,按照企业分得产品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C.销售商品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的,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D.销售商品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在收到预收款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4.A公司和B公司共同投资成立M公司,A公司出资4000万元,占M公司股份的40%,B公司出资6000万元,占M公司股份的60%,由于双方持股比例接近,公司治理屡屡引发矛盾,因此A公司准备将其持有股份全部转让给B公司。截止股权转让前,M公司的未分配利润为5000万元,盈余公积为5000万元。2014年A公司直接将其股份作价12000万元全部转让给B公司,股权转让完成后,M公司成为B公司的全资子公司。A公司转让股权取得的所得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万元。   A.1500   B.2000   C.2500   D.3000   5.某企业2014年购入政府发行的年利息率为5%的一年期国债1000万元,持有300天时以1055万元的价格将该国债转让。根据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假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则该企业该笔交易的应纳税所得额为( )万元。   A.5   B.13.9   C.50   D.55   6.下列关于我国居民企业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对股权激励计划实行后立即可以行权的,上市公司可以根据实际行权时该股票的公允价格与激励对象实际行权支付价格的差额和数量,计算确定作为当年上市公司工资薪金支出,依照税法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B.对股权激励计划实行后,需待一定服务年限或者达到规定业绩条件方可行权的,上市公司等待期内会计上计算确认的相关成本费用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C.对股权激励计划实行后,需待一定服务年限或者达到规定业绩条件方可行权的,上市公司等待期内会计上计算确认的相关成本费用,不得在对应年度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扣除   D.股票实际行权时的公允价格,以实际行权日该股票的收盘价格确定   7.某商业企业2014年度权益性投资额为200万元,当年1月1日为生产经营向关联方借入1年期经营性资金600万元,关联借款利息支出60万元,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为7%,则该企业在计算2014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利息支出为( )万元。   A.28   B.40   C.42   D.60   8.甲汽车销售公司2014年度销售小汽车取得不含税收入9000万元,出租闲置仓库取得租金收入200万元;接受其他企业捐赠的一批材料,取得捐赠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00万元、增值税17万元;取得国债利息收入30万元;转让自己使用过的机器设备取得收入80万元;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30万元。该公司当年实际发生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80万元,则甲汽车销售公司2014年度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金额为( )万元。   A.45   B.46   C.46.5   D.48   9.下列关于筹办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筹办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可按实际发生额计入企业筹办费,并按规定在税前扣除   B.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可按实际发生额计入企业筹办费,并按规定在税前扣除   C.企业筹办期间不计算为亏损年度,企业自开始生产经营的年度,为开始计算企业损益的年度   D.企业从事生产经营之前进行筹办活动期间发生筹办费用支出,不得计算为当期的亏损,企业可以选择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   10.某企业拥有一栋原价2000万元的厂房(使用年限20年,不考虑净残值),在使用18年时对其进行改造,取得变价收入30万元,领用自产产品一批,成本350万元,含税售价400万元(增值税税率17%),改造工程分摊人工费用100万元,改造后该厂房使用年限延长3年。已知企业按直线法计算折旧,则改造后该厂房的年折旧额为( )万元。   A.124   B.135.62   C.137.60   D.141.62   11.某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因管理不善损失以前月份外购的免税农产品一批,成本97万元,含支付给运输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运费10万元(进项税额均已在购进当月抵扣)。保险公司审理后同意赔付10万元,该企业已按照规定进行专项申报,则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扣除的损失为( )万元。   A.87   B.101.24   C.101.1   D.111.1   12.2015年3月,A企业吸收合并B企业,B企业全部资产公允价值为5700万元、全部负债公允价值为3200万元、未超过弥补年限的亏损额为620万元。合并时,A企业支付给B企业的股权支付额为2300万元、银行存款200万元。该合并业务符合企业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条件,且A企业选择按照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规定处理。假定当年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年利率为6%。则可由A企业弥补的B企业的亏损额为( )万元。   A.0   B.150   C.570.40   D.620   13.某小型微利企业2008年~2014年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100万元、20万元、30万元、-10万元、20万元、10万元、18万元,则该企业2014年应纳企业所得税( )万元。   A.0   B.2   C.1.6   D.0.8   14.甲创业投资企业日向乙企业(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1000万元,股权持有到日。2014年取得被投资企业分得的股息、红利800万元,发生业务招待费60万元,已经计入管理费用。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则甲企业2014年应纳企业所得税( )万元。   A.25   B.39   C.10   D.31.2   15.下列关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除另有规定外,居民企业以企业登记注册地为纳税地点   B.企业清算时,应当以清算期间作为1个纳税年度   C.自年度终了之日起4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D.总分机构统一计算的当期应纳税额的地方分享部分中,25%由总机构所在地分享,50%由各分支机构所在地分享,25%按一定比例在各地间进行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判定居民企业的标准有( )。   A.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标准   B.所得来源地标准   C.登记注册地标准   D.交易发生地标准   2.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关于所得来源地确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动产转让所得按照转让动产的企业或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   B.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按照转让投资资产的企业或者机构所在地确定   C.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按照被投资企业所在地确定   D.利息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业所在地确定   3.下列关于收入实现的确认中,表述正确的有( )。   A.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且有证据表明不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的,收到的款项应确认为负债,回购价格大于原售价的,差额应在回购期间确认为利息费用   B.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商品的,销售的商品应当按照扣除旧商品作价后的金额确认收入   C.销售商品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扣除商业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商业折扣在实际发生时作为财务费用扣除   D.企业已经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应当在发生当期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   4.李先生2009年将100万元交付给A公司用于购买非流通股,A公司属于代持股公司。该非流通股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成为限售股。2014年11月,A公司将限售股转让,取得1000万元收入,但是不能准确计算限售股原值。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A公司转让该限售股应缴纳企业所得税212.5万元   B.A公司转让该限售股应缴纳企业所得税225万元   C.A公司将完成纳税义务后的限售股转让收入余额转付给李先生时,李先生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D.A公司将完成纳税义务后的限售股转让收入余额转付给李先生时,李先生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57.5万元   5.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企业取得的下列款项中属于不征税收入的有( )。   A.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B.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政府性基金   C.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   D.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   6.下列关于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企业取得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B.企业将取得的符合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在3年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应计入取得该资金第4年的应税收入总额征税   C.企业在不同时间购买同一品种国债的,其转让时的成本计算方法,可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用一种   D.非营利组织取得的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孳生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均属于免税收入   7.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下列不属于职工福利费范畴的项目有( )。   A.职工交通补贴   B.向企业内设职工食堂的临时工支付的工资薪金   C.为企业生产车间的工人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D.劳动保护费支出   8.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关于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的规定,下列业务的税务处理正确的有( )。   A.企业为发行权益性证券支付给有关证券承销机构的手续费及佣金不得在税前扣除   B.甲企业销售给乙企业1000万元货物,签订合同并收取款项后,甲企业支付给乙企业采购科科长40万元,未超过合同金额的5%,可以作为佣金支出全额在税前扣除   C.甲企业委托丙中介公司介绍客户,成功与该客户签订的合同注明交易金额300万元,甲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给丙公司佣金18万元,可以税前扣除的佣金为15万元   D.甲企业委托某中介个人介绍客户,成功与该客户签订的合同注明交易金额10万元,甲企业以现金0.5万元作为佣金支付给该中介个人,由于是现金支付,该佣金不得在税前扣除   9.下列各项中,允许在税前扣除的有( )。   A.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B.向银行支付的罚息   C.诉讼费用   D.银行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   10.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计算折旧扣除的有( )。   A.未投入使用的新建厂房   B.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机器设备   C.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写字楼   D.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11.关于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折旧年限如果长于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其按会计折旧年限计提的折旧低于按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计提的折旧部分,应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B.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折旧年限已期满且会计折旧已提足,但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尚未到期且税收折旧尚未足额扣除,其未足额扣除的部分准予在剩余的税收折旧年限继续按规定扣除   C.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折旧年限如果短于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其折旧应按会计折旧年限扣除,税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D.企业按会计规定提取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得税前扣除,其折旧仍按税法确定的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计算扣除   12.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下列关于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说法正确的有( )。   A.自创商誉,不得计算摊销费用在税前扣除   B.自行开发的支出已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无形资产,可以计算摊销费用在税前扣除   C.外购商誉的支出,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准予扣除   D.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13.2015年3月甲公司购买乙公司的部分资产,该部分资产计税基础为6000万元,公允价值为8000万元;乙公司全部资产的计税基础为7000万元。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一部分股权(计税基础为4500万元,公允价值为7000万元)以及1000万元银行存款。假定符合资产收购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其他条件,且双方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甲公司取得的乙公司资产的计税基础为6250万元   B.乙公司取得的甲公司股权的计税基础为6000万元   C.乙公司应确认资产转让所得250万元   D.乙公司暂不确认资产转让所得   14.根据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的相关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企业承包经营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1年至第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4年至第6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B.公共污水处理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1年至第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4年至第6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C.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减按70%计入收入总额   D.居民企业从直接或间接持有股权之和达到100%的关联方取得的技术转让所得,不享受技术转让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15.根据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对所有行业企业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B.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如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C.对证券投资基金从证券市场中取得股权的股息、红利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D.国际金融组织向中国政府和居民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三、综合题   某居民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取得商品销售收入5500万元,转让固定资产的净收益50万元,投资收益80万元;发生商品销售成本220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120万元,发生销售费用1900万元,管理费用960万元,财务费用180万元,营业外支出100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70万元,企业自行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170×15%=25.5(万元)。经注册会计师审核,发现2014年该企业存在如下问题:   (1)12月购进一台符合《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安全生产专用设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30万元、增值税5.1万元,当月投入使用,企业将该设备购买价款30万元一次性在成本中列支。该设备生产的产品全部在当月销售,相关成本已结转。   (2)管理费用中含业务招待费80万元。   (3)销售费用中含广告费800万元,业务宣传费300万元。   (4)财务费用中含支付给银行的借款利息60万元(借款费用1000万元,期限1年);支付给关联方借款利息60万元(借款费用1000万元,期限1年),已知关联方的权益性投资为400万元,此项交易活动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且该企业实际税负高于境内关联方。   (5)营业外支出中含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向灾区捐款65万元,因违反合同约定支付给其他企业违约金30万元,因违反工商管理规定被工商局处以罚款5万元。   (6)投资收益中含国债利息收入10万元;从境外A国子公司分回税后收益45万元,A国政府规定的所得税税率为20%;从境外B国子公司分回税后投资收益25万元,B国政府规定的所得税税率为10%。   (7)已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全年实发合理的工资总额为400万元,实际拨缴的工会经费6万元,发生职工福利费6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15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该居民企业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金额。   (2)计算该居民企业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金额。   (3)计算该居民企业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利息费用。   (4)计算该居民企业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营业外支出金额。   (5)该居民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工资总额、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应调整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   (6)计算该居民企业2014年度境内应纳税所得额。   (7)计算该居民企业境外所得应在我国补缴的企业所得税。   (8)计算该居民企业应补(退)企业所得税税额。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B   【解析】合伙企业不适用企业所得税法,不属于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2.   【答案】B   【解析】选项ACD:货物所有权属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不发生改变,可作为内部处置资产,不需要视同销售确认收入。   3.   【答案】D   【解析】选项D:销售商品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4.   【答案】B   【解析】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A公司股权转让所得==8000(万元),应缴纳企业所得税=00(万元),注意A公司在M公司享有的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份额不能直接扣减。   5.   【答案】B   【解析】国债利息收入=国债金额×(适用年利息率÷365)×持有天数=1000×5%÷365×300=41.1(万元),国债利息收入免税。企业到期前转让国债取得的价款,减除其购买国债成本,并扣除其持有期间按照规定计算的国债利息收入以及交易过程中相关税费后的余额,为企业转让国债收益(损失),该企业该笔交易的应纳税所得额=-(万元)。   6.   【答案】B   【解析】对股权激励计划实行后,需待一定服务年限或者达到规定业绩条件方可行权的,上市公司等待期内会计上计算确认的相关成本费用,不得在对应年度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扣除。在股权激励计划可行权后,上市公司方可根据该股票实际行权时的公允价格与当年激励对象实际行权支付价格的差额及数量,计算确定作为当年上市公司工资薪金支出,依照税法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7.   【答案】A   【解析】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不超过债资比计算的部分,准予扣除。非金融企业债资比为2:1,所以合理的借款总额=200×2=400(万元),在企业所得税前准予扣除的利息支出=400×7%=28(万元)。   8.   【答案】B   【解析】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限额的基数是销售(营业)收入,包括会计上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会计上不确认收入而税法上需要确认收入的视同销售收入,不包括会计上的营业外收入(接受捐赠收入、转让机器设备收入、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和投资收益(国债利息收入)。销售(营业)收入=0(万元),业务招待费实际发生额的60%=80×60%=48(万元)>销售(营业)收入的5‰=9200×5‰=46(万元),所以甲汽车销售公司2014年度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金额为46万元。   9.   【答案】A   【解析】选项A: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筹办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可按实际发生额的60%计入企业筹办费,并按规定在税前扣除。   1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点是固定资产改扩建的税务处理。   其中: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额×尚可使用年限==200(万元)   则:改造后年折旧额=(200-30+350+400÷1.17×17%+100)÷(2+3)=135.62(万元)。   提示:变价收入应冲减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自产货物用于不动产的在建工程属于增值税的视同销售,按不含税售价计算增值税。   11.   【答案】C   【解析】企业所得税前可扣除的损失=97+(97-10)/(1-13%)×13%+10×11%-10=101.1(万元)。   12.   【答案】B   【解析】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6%=150(万元)<620万元,因此可由A企业弥补的B企业的亏损额为150万元。   13.   【答案】D   【解析】2008年的亏损100万元,需要用2009年~2013年的盈利来弥补,截至2013年弥补亏损后,2008年的亏损还剩20万元未弥补完,不再弥补。2011年的亏损10万元,可以用2012年~2016年的盈利来弥补。2014年弥补完2011年的亏损10万元后还剩8万元所得,应缴纳企业所得税。另外日至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所以该企业2014年应纳企业所得税=(18-10)×50%×20%=0.8(万元)。   14.   【答案】B   【解析】对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企业,其从被投资企业所分配的股息、红利以及股权转让收入,可以按规定的比例计算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800×5‰=4(万元)<60×60%=36(万元),所以税前只能扣除4万元,应纳税调增=60-4=56(万元)。   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甲企业2014年应纳企业所得税=(800+56-1000×70%)×25%=39(万元)。   15.   【答案】C   【解析】选项C: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二、多项选择题   1.   【答案】AC   【解析】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可以看出判定居民企业的标准是登记注册地标准和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标准。   2.   【答案】BCD   【解析】选项B: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按照被投资企业所在地确定;选项C: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业所在地确定;选项D:利息所得,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企业或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或者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个人的住所地确定。   3.   【答案】AD   【解析】选项B:销售商品以旧换新的,销售商品应当按照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确认收入,回收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选项C:商品销售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作为财务费用扣除。   4.   【答案】AC   【解析】企业未能提供完整、真实的限售股原值凭证,不能准确计算该限售股原值的,主管税务机关一律按该限售股转让收入的15%,核定为该限售股原值和合理税费。A公司转让限售股应缴纳企业所得税=1000×(1-15%)×25%=212.5(万元),选项A正确。依照规定完成纳税义务后的限售股转让收入余额转付给实际所有人时不再纳税,选项C正确。   5.   【答案】ABC   【解析】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这里的财政性资金,是指企业取得的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以及其他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包括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种税收,但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   6.   【答案】BC   【解析】选项B:企业将取得的符合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应计入取得该资金第6年的应税收入总额征税;选项C:企业在不同时间购买同一品种国债的,其转让时的成本计算方法,可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用一种,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改变。   7.   【答案】CD   【解析】选项C:企业内设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属于职工福利费的范畴,生产车间工人不包括在内;选项D:劳动保护费支出和职工福利费不是同一概念。   8.   【答案】AC   【解析】选项B:支付给采购科科长的40万元不属于佣金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选项D:除委托个人代理外,企业以现金等非转账方式支付的手续费及佣金不得在税前扣除,甲企业以现金支付给中介个人的佣金0.5万元未超过交易金额的5%,可以全额在税前扣除。   9.   【答案】BCD   【解析】选项B:纳税人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被有关部门处以的罚款,以及被司法机关处以的罚金和被没收财物,不得在税前扣除,而向银行支付的罚息,可以在税前扣除;选项C:诉讼费用,可以在税前扣除;选项D: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不得在税前扣除,但银行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   10.   【答案】ABC   【解析】选项A: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选项B: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选项C: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   11.   【答案】BD   【解析】选项A: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折旧年限如果长于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其折旧应按会计折旧年限扣除,税法另有规定的除外;选项C: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折旧年限如果短于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其按会计折旧年限计提的折旧高于按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计提的折旧部分,应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12.   【答案】ACD   【解析】选项B:自行开发的支出已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无形资产,不得计算摊销费用在税前扣除。   13.   【答案】AC   【解析】分析过程:   甲公司购买乙公司资产,购买资产计税基础6000万元,乙公司全部资产计税基础7000万元,收购资产比例=×100%=85.71%,(说明:计算收购资产比例时按照计税基础计算)超过规定的50%的比例,支付对价包括股权支付7000万元,支付银行存款1000万元。股权支付所占比例=×100%=87.5%(说明:计算股权支付比例时按照股权公允价值计算),超过了规定的85%的比例,可以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   乙公司上述业务主体是整体转让资产   1.资产转让所得总额=00(万元)   2.免税所得:   股权支付对应所得=/(万元)   该部分所得不缴纳企业所得税。   3.应税所得。   非股权支付对应所得=/(万元)   该部分所得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应纳企业所得税=250×25%=62.5(万元)(若按照一般性处理,应纳税额=0万元)   4.取得甲公司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转让资产原有计税基础6000万元确定。   甲公司上述业务主体是整体收购资产,公允价值8000万元。   支付对价:   股权支付:乙公司未确认转让所得,免税重组,计税基础=/(万元)   银行存款:确认转让所得计算缴纳所得税,计税基础按照公允价值=1000万元   甲公司收购乙公司资产的计税基础=50(万元)   通过上述分析,正确答案为AC。   【提示】乙公司取得甲公司股权的计税基础是5250万元。   知识点:转让企业取得受让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转让资产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受让企业取得转让企业资产的计税基础,以被转让资产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14.   【答案】BD   【解析】选项A:企业承包经营、承包建设和内部自建自用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所得,不得享受“三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选项C: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15.   【答案】ACD   【解析】选项B: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如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可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综合题   【答案及解析】   (1)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限额=5500×5‰=27.5(万元),实际发生额的60%=80×60%=48(万元)>27.5万元,所以准予在税前扣除业务招待费27.5万元。   (2)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前扣除限额=5(万元),实际发生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800+300=1100(万元)>825万元,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为825万元。   (3)支付给银行的60万元利息可以税前扣除。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年利率=60÷%=6%。   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5>2,可以在税前扣除的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400×2×6%=48(万元)。   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利息费用=60+48=108(万元)。   (4)购买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支出,应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并分期折旧在税前扣除;当月购进次月开始计提折旧,所以2014年不需计提折旧在税前扣除,所以不能一次性在成本中列支,利润总额要调增30万元。公益性捐赠支出税前扣除限额=(170+30)×12%=24(万元),实际发生公益性捐赠支出65万元>24万元,准予在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为24万元。   因违反合同约定支付给其他企业的违约金,可以在税前扣除。   违反工商管理规定被工商局处以的罚款,属于行政性质的罚款,不得在税前扣除。   所以准予在税前扣除的营业外支出金额=100-65+24-5=54(万元)。   (5)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工资允许在税前据实扣除。工会经费税前扣除限额=400×2%=8(万元),实际拨缴的6万元没有超过限额,可以在税前据实扣除。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限额=400×14%=56(万元)<实际发生的60万元,只能在税前扣除56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56=4(万元)。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400×2.5%=10(万元)<实际发生的15万元,只能在税前扣除10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5-10=5(万元)。   工资总额、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共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5=9(万元)。   (6)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该居民企业2014年度境内应纳税所得额=170+30+(80-27.5)+()+(60-48)+(100-54)+9-10-45-25=514.5(万元)。   (7)境外A国所得的抵免限额=45÷(1-20%)×15%=8.44(万元),实际在A国缴纳的税额=45÷(1-20%)×20%=11.25(万元),由于在境外A国实际缴纳的税额超过了抵免限额,所以可以全额抵免,不需要在我国补税;境外B国所得的抵免限额=25÷(1-10%)×15%=4.17(万元),实际在B国缴纳的税额=25÷(1-10%)×10%=2.78(万元),需要在我国补税=4.17-2.78=1.39(万元)。   该居民企业境外所得应在我国补缴的企业所得税为1.39万元。   (8)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符合《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可抵免的应纳税额=30×10%=3(万元)   该居民企业应补缴企业所得税税额=514.5×15%+1.39-3-25.5=50.07(万元)。  编辑:xiaotong 分享到:
版权所有 北京市大兴区财科培训学校&#169 Copyright
www.caikepa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时间:全天24小时服务(节假日不休息) 邮箱: 投诉电话:010-
咨询电话: /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华路2号 邮政编码:102612
ICP备案序号:
分享到:分享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分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