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基层政府如何精准扶贫贫,木瓦房子,政府村头强行拆除,是强行。还是怎么回事。我家自己不想修。

家住农村,现在和邻居闹矛盾,我们两家现在都在起新房子,可是邻居把建房的材料都堆放在我家大门口该怎么决?--在线法律咨询|律师365(64365.com)
大家都在搜:
微信扫一扫 免费问律师
手机扫一扫 法律兜里装
家住农村,现在和邻居闹矛盾,我们两家现在都在起新房子,可是邻居把建房的材料都堆放在我家大门口该怎么决?
黑龙江 大庆
1分钟提交法律咨询 2000多位 信得过的好律师 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咨询请说明来自律师365)
地区:黑龙江 哈尔滨|解答问题:1715条
向法院起诉,要求排除妨碍。
相关法律咨询
律师你好!我家父母1969年时没房居住,当时的生产队把生产队空置的牛栏给我父母建筑成了木瓦居住房,居住到1994年,父母买了新房搬迁。原有木屋就一直用来放置农作物工具。在2000年借用给邻居堆放东西,去年邻居当上了队长,后来邻居拿出假协议,说我父母已转让给他。经过街坊邻居和居委会,邻居队长放弃了争夺此房屋,而现在邻居队长又说此房屋是结体生产队的。队长就拿出了前两任队长的交接,说此房屋生产队已经收回啦。请问律师我家这个房屋在已经居住了三十几年后,生产队有权私自收回我家的房屋吗?二信任生产队长的假协议要付法律责任吗
不知你父母的户口现在哪里?从该生产队搬迁出去了吗?如户口已迁出,则你父母应无权再继续使用该房屋。另外,该房屋属于集体所有,你父母对其并无所有权,即不属于你父母私人所有。另,伪造协议的事,因为沒有私刻公章,也没有涉及,因此追究不到法律责任。
我把楼板砖头等建筑物堆放在自家的田地上使得隔壁邻居无法在我家场心经过现对方起诉我们要我们将建筑物搬掉请问一下法官会怎么判
对方是否必须通过你家的这个地方?如果对方已经起诉,如何判决不好答复你,看到对方起诉材料及是否开庭才好作出判断
我家小孩脸是在今年1月27日中午和邻居家小孩子在门口玩游戏的时候碰到堆放在门口盖方木的铁皮上,造成右边脸颧骨的地方有一条长达6厘米深达肌层创伤。邻居小孩家不闻不问我该怎么维权?请问我家小孩脸伤能不能做伤残鉴定。
影响外观容貌的可以申请鉴定,铁皮是谁家,起诉邻居小孩的法定监护的和铁皮的主人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相关法律知识
周边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
更多惊喜等着您!
立即提问、免费短信回复
律师365,优质法律服务平台
400-64365-60服务时间:周一至周六8:00~22:00服务指南平台保障律师入驻常见问题
Copyright(C) 成都六四三六五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
1226律师在线
4184今日解答关于贫困村帮扶单位扶贫调研报告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关于贫困村帮扶单位扶贫调研报告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总评分4.0|
用知识赚钱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0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纪检人手记】冲着老房子、烂房子去访贫困户_中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纪律检查委员会·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监察局
当前位置:&&
【纪检人手记】冲着老房子、烂房子去访贫困户
8月4日,还没到上班时间,州纪委副书记石遵广就打来电话,&走,跟我暗访去。&同时接到&军令&的还有第五纪检监察室的刘慧同志,我们带着笔记本,说走就走。
&恩施市是我联系的,我们今天就挑恩施几个偏远的乡镇看看,不许走漏风声。&石遵广在车上叮嘱我们。
暗访组一行经过龙凤坝、龙马,向太阳河乡进发。
前几天刚下过雨,来到山中,空气显得格外清新,山风吹来还带着丝丝凉意,公路两侧,飞瀑流泉随处可见,鸟鸣啾啾不绝于耳。不时还有漂亮的民居在车窗外一闪而过,这种好地方只怕是难找到贫困户吧,我心中暗想。
果不其然,我们接连走访了两户人家,日子过得都比较殷实。找不到贫困户,工作完不成怎么办?我心里有些发慌。
我们一合计,决定以房找人,走访贫困户就得冲着住老房子、烂房子的人家去。 &我们去那里看看。&石书记眼尖,一下发现河对岸有几间木瓦房。蹚过河,我们走进了茶山河村撒谷坝组周礼菊家。
&您好,我们是州纪委的,想了解下精准扶贫方面的情况,您家里有几口人啊?& &我们家的人多,是两家人在一起&周礼菊一面招呼我们坐下,一面回答。&我们是组合家庭,在一起生活十几年了&看我们没听明白,周礼菊连忙补充道。&哦,是这样啊&我不禁恍然大悟。慢慢地,大家熟络起来,拉起了家常。
周礼菊,女,67岁,与前夫生育了两儿两女。大儿子原来和一个贵州女子结了婚,但是日子没过多久,嫌弃他家穷就跑了,后来结了二婚;小儿子在福建打工,还没成家;两个女儿都嫁到了外地,一个在江苏,一个在福建。黄先成,男,65岁,宝塔岩村人,与前妻抚育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去了武汉,二女儿在恩施城里打工。老家的房子垮塌了,现在和周礼菊住在这所四处漏风,有着30多年历史的木瓦房里。周礼菊得了病,脚发肿,不能干重农活,重活都是黄先成一个人干,家里还养了两头母猪、两头肥猪和几箱蜜蜂,日子过得也算踏实。但几个儿女在外,过年时才能回家,这让两老心有牵挂。聊天时,&我大儿子是二婚&周礼菊的一句话说了两遍,让我记在了心里。
离开周礼菊家,暗访组又走访了贫困户梁万海,去了茶山河村委会,时间已是正午,但暗访组未作停留,又向山上进发。
来到太阳河乡青树子村,暗访组无意间又了解到,该村也有过了门的媳妇跑到外地去了的,村民周光辉就是其中之一。&周光辉的媳妇十几年前就跑了,他现在四十好几,没再成家,媳妇跑了后,一直在外面打工,他的房子都要垮了&村民介绍说。在村民指引下,我们在公路边找到了周光辉家的木房。因年久失修,房子破损严重,几近倒塌。虽然没与周光辉本人见面,但了解到周光辉的情况后,暗访人员心里也不是滋味,是什么原因让过门的媳妇呆不长,我们心里清楚得很。
顺着青树子村的公路一路向下,我们来到太阳河乡集镇,匆匆吃过午饭,又到乡政府办公楼检查了乡纪委工作情况,抽查了工作资料,实地查看了乡纪委谈话室。
离开太阳河,我们又开始上山,奔赴下一站&&板桥镇大山顶。就是在大山顶,我们又有了&新发现&。
大山顶是村名,也是地名。在大山顶上的铁厂坝村,我们见到了正在地里劳作的兄弟俩:哥哥贺克强、弟弟贺克绪。& 多年的日晒雨淋,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让两兄弟看起来都显苍老。听到暗访人员打招呼,兄弟俩停下手中的活计,腰却直不起来。就在地里,石遵广同志和两位农民兄弟拉起了家常,我在一旁做记录。问及家里其他人怎么没有下地劳动,兄弟俩向暗访组吐出了心里的苦水,&真难啊,连个洗衣做饭的人都没得。&贺克绪说。
原来,贺克强和贺克绪原本都组建了家庭,贺克绪结婚后育有一女,贺克强结婚后因为没有生育,抱养了一个女孩。但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两人的妻子就扔下孩子,不管不顾地跑了,从此再没回过家,两个男人把女儿拖养大,也未再娶。现在,两人的女儿都已远嫁外地,不可能再回大山顶了,无奈之下,两兄弟就住在了一起。
2015年,弟弟贺克绪已被评为贫困户,但身患血管瘤,长期吃药的贺克强,却未评上。怕我们不相信,贺克强还特意挽起衣袖,让我们看他手臂上贴的膏药。
听说我们想看看精准脱贫帮扶手册,贺克绪热情地带我们去他家,拿出一个文件袋说:&你们要看的都在里面。&打开文件袋,我们找到了《户脱贫帮扶规划》《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但遗憾的是,帮扶记录显示,2015年、2016年帮扶干部每年仅入户一次,也没有具体的帮扶措施,2017年帮扶干部的记录表还是空白。看到这些,我的心沉了下去。
我们又在两兄弟家四处看了看,走进厨房,看见吃过的碗筷散乱地摆放在灶台上;转过身来,一台老掉牙的电视机摆在墙角,上面满是污垢,黑亮黑亮的,已看不清是什么牌子了。
都说山里的日子格外长,也不尽然。一天还没走访几户人家,天色就慢慢暗了下来,不争气的肚子像是闹革命,催着我们下山。夏天的雨水说来就来,才走到半山腰,就下起了瓢泼大雨,不一会,车窗外已是雾蒙蒙、黑乎乎的一片&&
一天的见闻在我脑中不断回放,一次次扣动我的心弦。走访8户,发现有4家的媳妇跑了。穷根不断,日子不好过,来了的人留不住,走了的人不愿回,正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什么时候让&娶妻难&不再难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也许就不远了。我坚信,那一天就快到来。(作者系州纪委案管室副主任牟取)
Copyright & 2018 www.eslz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中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纪律检查委员会·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监察委员会 所有
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或镜像
电话: 传真: 地址:湖北省恩施市施州大道497号
技术支持:四川省古蔺县大村镇精准扶贫【双子座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61,317贴子:
四川省古蔺县大村镇精准扶贫
我家是因为我爸常年的心脏病,一家人也就只有30来平方米的木瓦结构房,经过村民评选,上级领导审核才确定的扶贫户。但是在人口落实的事情上出现了差错!我家在14年评为扶贫对象后,那时的实际人口就有5个。根据扶贫户中那些属于扶贫人口里面说的很清楚【人在无户】也属于扶贫人口。也是条件所迫!我老婆还有两小孩没有上户口,也因老爸常年的病痛加上一家人的开销。没有钱上户口所以也就暂时没有上。但是政府确定人口时怎么就不实际登记一下呢?也没有相关人员来落实过人口的事情。我也走访过政府有关部门,都说人口已经落实无法更改。我现在还有什么办法能把人口加上去呢?希望各界好心人,有关方面的领导,帮帮忙为我想个办法!谢谢
你好像走错地方了...
好巧,我是大村高山村的,也没整到精准扶贫,兄弟你哪个村的啊?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扶贫被指搞啥亏啥:政府投钱不少 农民越扶越亏
近年来,政府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前所未有,但在一些地方,投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效果,一些扶贫项目不接地气、不做周密的计划,只管把资金投出去就完事,成效如何反倒不重视。有农民甚至反映:扶贫项目,搞啥亏啥,农民都怕了。
“头年一哄而上,来年一拍两散”
在西部某地,为帮助群众脱贫,一度兴起养兔热,政府整合各类资金予以支持,高峰期兔子存栏接近40万只,但市场行情急剧变化,短短5年时间,产业规模已萎缩到不足7万只。不少养殖户血本无归,多年缓不过劲来。
为啥政府投入巨资,帮助群众打造的富民项目却成了“伤民产业”?当地干部反思道,产业培育只重视生产环节,对产品深加工、营销、市场信息预警等产业链建设“缺课”严重,结果是投入越多、产量越大、风险越高。农民增产不增收,反受其累。
无独有偶,某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曾品尝相似的苦果。县里曾鼓励农民种黄连,高峰期黄连种植面积近4万亩,年产量1万多吨。虽然产业粗具规模,但由于没有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黄连原料被外地企业收购,贴牌销售。加之最近几年黄连价格波动剧烈,种植的贫困户受惠并不多。
“产业扶贫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抓手,如果不能整合资源,科学规划,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盲目上马,可能会起反作用。”当地农业干部说。
“‘头年一哄而上,来年一拍两散’,政府投了不少钱,可看不到啥效果。”记者在一个贫困村蹲点时,村支部书记说,最近10多年,县里、乡里干部来规划产业发展,先后搞过猕猴桃、柑橘、高山蔬菜、毛猪等不下7项产业,但搞啥亏啥,农民都怕了。
“农民不想搞也得搞”
富农项目之所以成了“伤民产业”,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习惯行政主导,忽略群众意愿和市场的作用。例如,某地在“整村脱贫”中,硬性规定70%的资金必须用于产业发展,其余的3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记者采访发现,政府要求大部分资金用于产业,是认为现在农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农民还没富起来,是产业没跟上。
“这种刚性切分资金的要求,看似没错,实际不接地气。”有基层干部说,在一些贫困地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地区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原因。没有基础设施,谈不上产业发展。
同时不少农民也不愿意搞产业,这有三个原因,一是从以往产业发展情况看,效果不是太好,农民看不到致富希望;二是贫困村农民知识水平、素质达不到产业发展的要求;三是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远、人口大量外流,产业发展缺劳力、缺人才、缺资金,难度很大。
“搞产业‘看起来很美’,实际上何其难也。现在农村是‘386199部队’,土地是‘鸡窝地、巴掌田’、金融还不配套。贫困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村子也空了,10户人家走了六七户。”一位基层干部说,政府要求大部分钱必须搞产业,大伙儿想破了头,也不知道该搞啥。最后产业没搞起来,基础设施也没改善。
有的干部说,由于上级部门硬性划定了扶贫资金流向,“只能往东、不能往西,农民不想搞也得搞,有的就做成了表面文章”。
“树苗到户、种子到户”就是精准扶贫?
传统的扶贫方式,资源虽然到了贫困乡镇、贫困村,但得到这些资源的最终可能不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家,容易出现“扶强难扶弱、帮富不帮穷”的问题,因此这些年,到人到户精准化扶贫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在一些地方,扶贫说是有了新思路,办法还是老办法,扶贫资源看似到了人头,效果却不行,依然还是“假把式”。
记者在基层采访,了解到这么一个故事,某贫困村实施一项产业到户措施,把“一苗一子”(核桃苗、蔬菜种子)免费发给贫困户,村里还打印了种植技术指导,让农民发展产业。对这种到户扶贫,农民并不买账,“一苗一子”拿回家,大多扔在一旁。一位74岁的农民说,自己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锄头抡不了两下就犯累,哪有力气搞上面安排的特色农业!
扶贫“扶强难扶弱”让贫困群众诟病,有的地方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扶贫资金使用照顾情绪、平摊均分。某贫困村在“整村脱贫”中,规划500亩魔芋,每亩一次性补助200元。由于种魔芋才能得补助,当年规模确实上来了。但村里摘掉贫困帽后,扶贫补助款没了,农民积极性也就没了,现在魔芋种植面积剩下不到100亩。
这个村的干部后来反思说:“基层工作,讲究一碗水端平,平摊均分看似公平,但扶贫效果打折扣。农民人均土地只有1亩多,补助像胡椒面一样撒在每人头上。大伙儿都想得,一窝蜂上,却没有真正的积极性,长远看起不了啥作用。”(半月谈记者&李松)
扩展阅读:
广西大石山区精准扶贫观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到去年底,广西仍有530多万贫困人口。当前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有5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贫困地区特别是扶贫开发“硬骨头”地区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模式、实现跨越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考验。半月谈记者近日前往广西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蹲点调研,在基层干部群众中探寻脱贫的路径和方法。
扶贫攻坚,关键在培育“造血”能力
当前,扶贫攻坚剩下的“硬骨头”都集中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目前打工仍是当地贫困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记者在广西的大化、环江、天等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几个贫困自然屯采访了解到,每个屯都有一半以上的村民常年外出打工,这些村民靠打工赡养父母,抚育子女,很多农民还盖起了楼房。
环江县大安乡可爱村壮族村民欧建政常年在广东打工。他说,农民工子弟很难进当地公办学校,进民办学校各类费用开支太大,一个学期要5200多元。去年,他把孩子转回环江县城公办学校上学,没有学费,一学期的书费70多元、早餐费300元。
大化县古河乡弄法村村民班高银也在广东电缆行业打工,全年只有春节回家探亲一次。他对记者说,非常想把孩子带到广东生活、学习,但成本太大,支付不起。
广西大石山区的基层干部表示,打工是当地农民最有效的脱贫方式,希望劳务承接地的党委、政府为他们工作、生活和子女就学等提供更多帮助,让他们安心打工。
广西各地一直坚持举办各种形式的农民工培训班,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但有些农民工反映,有的培训实用性不强,浪费时间。他们建议,当地政府一方面要摸清农民工就业培训需求,有的放矢;一方面可借鉴外地的成功做法,围绕一些新的就业渠道与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同时,大石山区一些干部表示,贫困地区党委、政府应扶持和引导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本县落地、生根。环江县委书记黄荣彪介绍,环江去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今年县委、县政府将大力推动旅游扶贫,带动更多的贫困农民投身旅游产业,脱贫致富。
除帮助农民实现“返乡就业”“家门口就业”的梦想外,当地还推动农民实现“创业梦”。
记者在广西大石山区走村串户调研,不时可见一些贫困村冒出一栋或几栋漂亮的楼房。这都是村里走出去创业致富后的农民盖起来的。在国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大背景下,让贫困农民通过创业致富,也应成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目前,广西大石山区正采取措施鼓励贫困农民创业。天等县有大量农民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开桂林米粉店,踏上小康之路。县委、县政府今年打算对贫困农民开设桂林米粉店进行培训,让他们走到全国各地创业致富。
生态移民:要能移出来,更要能留下来
对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地方的贫困农民进行异地安置,是我国扶贫攻坚一项长期的重要举措。对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一些“硬骨头”地区要加快移民搬迁步伐,为此,广西从2014年开始大力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去年以来,大化县围绕贫困移民搬迁新建安置点7个,移民1.2万人。今年春节前后,大化县一些贫困农民陆续搬进了位于县城的移民新城。
记者来到大化移民新城的一处新居,主人是36岁的韦干尤。他常年在外地打工,老家在大化县大化镇达悟村。“进出老家至今都是石山小路,更别提通车了,往返一次要爬山3个小时左右,谈了几个女朋友都嫌家太偏、太穷没成功”,韦干尤咧嘴笑着说,这次春节他将新交往的女朋友带回来,与前几个不同的是,她明确表示“不走了”。
大化县常务副县长黄碧海介绍,县政府负责移民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商按照让利于民的原则,以限价方式出售。首批960户移民安置房售价每平方米1380元,移民个人支付980元,政府补贴400元。预计到2020年这个移民新城将安置6万人口,其中贫困人口2.3万人。
记者调研了解到,此轮移民本着顺势而为的原则,确保移民能够留下来。搬到移民新城的农民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拿出购房的首付款;二是要在城里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大化县七百弄乡副乡长覃建宏告诉记者,全乡去年确定搬到移民新城的46户村民,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一技之长,这样才可能搬得起、留得下。
在环江县城一处移民安置点,大安乡可爱村村民欧建政和两个弟弟3家都搬迁到这里,住在同一栋楼。他告诉记者,即使政府不建移民新城,他们也会到县城买房,为的是生活方便和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
对于一些经济困难、没有能力搬迁或年纪大了、不愿搬迁的贫困户,基层干部建议,应实施更加精准的帮扶,做到一户一策,在充分尊重他们意愿的基础上实施帮扶。
基层干部认为,一般情况下,搬迁不宜离原居住地太远,主要因为:一是根据当地政策,移民可以不退原有的耕地,一些移民搬出来后,仍会在原居住地种植、养殖,如果新居距离太远,移民往返不便;二是很多群众故土难离,不愿搬得太远。
天等县进结镇品力村龙茶屯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从3.6公里远的石山区整屯搬迁到平坦的公路旁。孩子上学方便了,外出打工方便了,全屯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变。屠宰户阮荣进过去一天只能卖四五十斤肉,现在一天能卖一头猪。妻子在卖猪肉的间隙还能与其他村民一起跳广场舞。
在环江县大安乡可爱村移民安置点,村民们住上了两层半的楼房。据村支部书记谭福勇介绍,每户楼房造价18万元左右,移民需支付8万元,其余由政府补助。村民支付这部分钱可以贷款,政府贴息5年。同时,人均分到一亩旱地和半亩水田,目前当地政府正扶持发展特色农业与农家乐旅游。
谭福勇说,原居住地共有15个自然屯,人口最多的屯有15户,最少的屯仅有5户,都坐落在大石山中,修路成本太高,农业生产条件也不好。在政府的帮助下,一部分搬到移民新村,一部分搬到了县城移民新城。村民原有的耕地都保留,骑20多分钟摩托就能回去务农。
建屯级路:基层干群的最大呼声
记者在一些村屯调研发现,村干部和群众一致期盼国家支持修建屯级路,他们表示,交通落后是制约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大“瓶颈”。
记者从大化县城驱车出发,沿着盘山公路行驶2个多小时,然后爬山40多分钟,才来到了七百弄乡弄呈村弄劳屯。村民蓝万强所在的山弄共有17户农民,家家都是贫困户,全部居住在透风漏雨的木瓦结构危房中,农业生产条件很差,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亩产只有300斤左右。他家种的玉米只够吃半年,另外半年靠孩子外出打工赚钱买米。
蓝万强说,由于不通路,就算能搞种植业、养殖业,生产的东西也拉不出去。如果养猪卖,花在路上的钱要耗掉1/4的猪价。想盖砖混结构的新房,材料要全靠人扛,运费太贵。一袋水泥20元,而运费要花30元。
记者在前往天等县福新乡康苗村龙赖屯的途中,刚好碰到县扶贫办给村里贫困户送猪苗,一些群众牵着驮有小猪笼的马和骡子前去领猪苗。由于不通路,马和骡子仍然是当地村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通往龙赖屯的山路约有3公里,记者爬了1小时40分钟。龙赖屯共有11户人家,基本上都是泥坯房。村民小组长农国卿家是砖混结构楼房。他告诉记者,建房代价太大了!所有建材都要靠马和骡子驮进来,一包水泥运费12元,共驮进500多包。请人干活要管饭,光猪就杀了7头,鸡杀了几十只,不够吃,还到市场买了2000多块钱的猪肉。
“但我们这里农业条件好,都不愿意搬出去。”农国卿喝着自家酿的玉米酒,对本屯农业条件很自豪:全屯有耕地57亩,主要种植玉米,还种点水稻,有3000多亩林地,其中800多亩公益林享受国家补助。他家种的粮食吃不完,还要卖掉一些,养了不少猪、鸡、鸭,主要留着自己吃。自己常年在外打工,一年收入一两万元。
据天等县扶贫办副主任董金桥介绍,龙赖屯和相邻的布干屯的屯级路建设已一起列入计划,今年就会修通。“到那时,我们种植的、养殖的都能卖上好价钱。今年屯里试种芋头,很成功,路通后,我们还要扩大种植面积。我准备买摩托车,条件好了再换微型面包车。”农国卿兴奋地憧憬着未来。
大化县扶贫办副主任韦平林说,不少贫困群众不愿意搬迁,迫切要求修路,表示只要路通了,自己就会有办法脱贫。七百弄乡副乡长覃建宏说,全乡仍有148个屯未通屯级路。“要想富,先修路”是硬道理,路通后群众可以养羊,可以买车搞运输,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半月谈记者&刘伟&向志强&夏军)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府网精准扶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