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控制孩子玩游戏的软件能退款吗

9岁男孩玩游戏7天充值两万多 游戏公司:核实后退款
发布时间: 08:40:47来源:SRC-269
楚天快报讯 楚天快报记者 张伟 刘小强
■短短7天时间,银行账单里长达几十项的流水出账单,让市民王先生看傻了眼。两万多元的辛苦钱,全被转移到两家游戏公司的账户内。
昨日,王先生向本报反映,9岁的儿子用手机玩游戏,用微信充值购买游戏道具,他发现时已充值2.2万余元。楚天快报记者随即就此事与游戏运营商联系,对方表示:核实清楚后退费。
熊孩子玩游戏 连续充值两万多
今年46岁的王先生家住樊城区,和妻子在市区开了一家包子店,儿子小兵(化名)今年9岁,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平时夫妻俩外出做生意,小兵要学习英语,王先生就将自己的手机给小兵用。
5日,王先生到银行取钱时,却发现卡内的3万多元钱只剩下9000余元。“这是怎么回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待王先生打出银行流水账单后,他吃惊地发现,从2月26日到3月4日,短短7天时间里,竟有近百笔用于游戏充值的费用,高达2.2万余元。
随后,王先生通过银行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些消费均充值到了游戏中,而始作俑者竟是小兵。
昨日上午,记者见到了腼腆的小兵。他告诉记者,因为学习累了,他便好奇地点开手机上一款大球吃小球的游戏。由于不知道怎么玩,他就按操作提示购买需要的金蘑菇道具。用同样的方法,他还玩了一款枪战游戏,并用微信绑定的银行卡进行了多次游戏充值,用于购买游戏装备。
银行账单显示 最多一次充了五千
记者从王先生提供的账单中看到,满满几页纸上,清楚地标明了转账的时间、金额以及用数字字母代替的商户单号。
据统计,小兵用于购买游戏道具和装备的消费,其中最大的单笔费用高达5000元,最小的仅6元,大部分都是几百元到1000元不等的支出。“要不是临时用钱到银行取款,我们至今还蒙在鼓里。”王先生表示,从银行卡内支出的钱,连个短信提示都没有,要不然他早发现了。为此,他也向银行反映了此事。
在记者的见证下,小兵操作了两款游戏。充值10元钱后,记者看到,小兵所玩的大球吃小球游戏单局为10分钟一局,不到4分钟就显示游戏失败了。
小兵告诉记者,在两款游戏中,花钱买道具,玩起来更带劲。
得知自己闯了祸,小兵坐在一旁沉默不语。“这些可都是辛苦钱啊,挣这些钱不容易。”憋了一肚子气的王先生自言自语道。
两家运营商表示:核实清楚后退费
针对此事,昨日,湖北巨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坤认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10周岁以下儿童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从事民事活动。而网络游戏本质就是服务,购买游戏道具属于合同行为,王先生的儿子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游戏道具,民事行为能力无效,从而合同行为无效,游戏公司应该退费。
随即,记者就此事分别联系了两款游戏的运营商。对方表示,会尽快与孩子的法定代理人联系,提供相关银行流水和包括商品单号在内的详细信息进行登记核实,按相关程序处理此事,核实清楚后会退款。
王先生称,毕竟孩子才9岁,按照相关法律,如果处理结果不满意,他将向法院起诉维护合法权益。
对此,刘坤律师提醒市民,日常生活中,手机绑定银行卡的,或具有支付功能的,要提前告之使用者,特别是孩子,尽量避免其接触,以防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作者:&&编辑:詹蔷)爱卡汽车_中国领先的汽车主题社区、汽车资讯、汽车论坛中心8岁孩子玩手游半天充值近3千元 大半钱难退回_凤凰游戏
8岁孩子玩手游半天充值近3千元 大半钱难退回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经沟通,腾讯游戏已于5日内退还了大部分钱款,但对“火线精英”游戏的充值至今分文未退。
市民鞠先生向党报热线反映,两周前8岁的儿子小鞠背着父母,玩&火线精英&和几款腾讯游戏,以&游客&身份充值近3000元。而按照规定,运营企业不得为游客提供充值服务。经沟通,腾讯游戏已于5日内退还了大部分钱款,但对&火线精英&游戏的充值至今分文未退。市民反映 儿子玩网游充值近3000元9日9:00左右,休假的鞠先生在家做家务,小鞠则在一旁玩手机。14:00左右,鞠先生打开手机查看微信,却发现有一个198元的微信支付记录。经过查询,他发现当天做家务的这段时间内有多款微信支付记录,总金额近3000元。咨询儿子得知,是他用微信进行了网游充值。其中在一款名为&火线精英&的游戏里充值1700多元,几款腾讯游戏充值1100余元。&有时候带着他微信支付买东西,估计那时候他记下了密码。&鞠先生表示,儿子才8岁,对金钱没有概念,&我问他时,他说买装备了,不知道花了多少钱。&事后维权 不同公司办事效率差异大&3000块钱,快赶上我一个月的工资了。&鞠先生称,他第一时间向腾讯游戏说明了情况,其工作人员核实后,在5个工作日内返还了900多元钱。事发后,鞠先生同样联系了&火线精英&的下载平台Vivo游戏中心。工作人员查询后回复,游戏是通过父母的微信充值,不能证明是孩子所为,所以不能退款。此后,鞠先生再次拨打Vivo游戏中心的电话,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只是提供游戏下载的一个平台,开发公司为广州四三九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建议他找该公司。鞠先生因无法查询到该公司的电话,一直未能与其取得联系。相关规定 禁止为&游客&提供充值服务家长监管只是一方面,鞠先生表示,小鞠是以&游客&的身份登入游戏并充值的,按规定,&游客&本应该无法充值。据了解,5月1日执行的《文化部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要求网络游戏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并保存用户注册信息;不得为使用&游客&模式登录的网络游戏用户提供游戏内充值或者消费服务。25日上午,记者下载了&火线精英&,并以&游客&的身份轻松进入游戏,充值和组队游戏均可正常进行。Vivo游戏要退费需提供8项证明材料随后,Vivo游戏中心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已经两次与鞠先生沟通。之所以能以&游客&的身份登录和充值,是为了方便用户体验,体验完毕后再决定是否继续玩此游戏。预计10月初,游戏公司不再提供&游客&充值的服务。随后,鞠先生告诉记者,工作人员的确已与其联系,要求他提供身份证、孩子出生证明、孩子玩游戏的录像、银行流水等8项材料,相当繁琐。&本来就是违规收费,退费时竟还这样刁难人!&
[责任编辑:赵建波
责任编辑:赵建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游戏官方微信5岁娃玩手机游戏花掉近2000元 腾讯:退不了 5岁娃玩手机游戏花掉近2000元 腾讯:退不了内涵小燕子百家号龙龙在玩“天天酷跑”“这游戏不是害人吗,我儿子才五岁多就已经学会往游戏里充钱了。”6月1日,家住海口金盘路的李女士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她收到银行扣款短信后才发现,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儿子竟用她的手机向游戏里充值了近2000元。收到银行短信才知端倪据李女士介绍,其儿子龙龙(化名)今年5岁多,还在幼儿园上大班。龙龙十分好动,也有些调皮,平时喜欢跟小区里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儿子和他的小伙伴们经常在我们家里的沙发上玩手机游戏,我也搞不懂他们在玩什么。”李女士说,儿子玩游戏用的正是她的手机,她平时在附近的修理厂上班,微信和银行卡绑定,没想到儿子竟偷偷“动”了里面的钱。“如果不是银行发短信,我还不知道钱被儿子花了。”李女士告诉记者,6月1日下午,她正在家里做饭,手机被儿子拿去玩游戏。等李女士拿回手机时才发现,银行发来一条扣款500多元的短信。不明所以的李女士打开手机交易记录一看,上面显示500多元均流向“腾讯充值”。李女士这才反应过来,于是询问儿子,龙龙承认,这笔钱确实被他充到了游戏里。一个月充值近2000元李女士虽然心里责怪儿子,但500多元还在她的心理承受范围内。但是当李女士继续往前翻看手机交易记录时,越看越生气。“儿子从4月底就开始往游戏里充钱了,加起来差不多有2000元,包括微信上和银行卡上的钱款。”李女士指着手机上的交易记录告诉记者,从4月30日到6月1日,龙龙先后50余次向游戏充值,最低的几毛钱,最高达数百元。仅6月1日当天,龙龙就多次充值,最多的一次是558元。是什么游戏让龙龙这么着迷,不惜花费这么多钱?“儿子说那款游戏叫‘天天酷跑’,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游戏。”李女士说。记者了解到,“天天酷跑”是一款手机游戏,玩家可用角色和坐骑与别的玩家对战,角色和坐骑越好的玩家越占优势。游戏内的货币主要是金币和钻石,其中钻石积攒十分缓慢,而购买角色和坐骑的唯一途径就是用钻石,玩家可以充值购买钻石。“我之前把微信密码告诉过儿子,这个密码跟我的支付密码是一样的。”李女士说,正是因为如此,儿子才“有机可乘”,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充值了近2000元。追回充值钱款面临困难在李女士家中,记者见到了“闯祸”的龙龙。对于充值的原因,龙龙称主要是为了买新角色。“就是这个‘关羽’。”龙龙打开游戏向记者展示了他在游戏中的新角色,但记者发现这个角色的名字叫“赵云”,游戏商店列表里并没有“关羽”。“孩子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就是每天瞎玩游戏。”一旁的李女士显得十分无奈。在和龙龙的交谈过程中,记者发现,龙龙对手机上的钱并没有清晰的概念,“点两次就能充值了。”龙龙告诉记者,游戏充值十分简单,只要知道密码,点击游戏内的充值按钮,选择微信支付,再输入密码即可完成充值操作。如今,近2000元钱被儿子花去,李女士想追回这笔钱却十分困难。她询问过腾讯充值的公众号客服,得到的回复是“无法退还”。记者联系腾讯充值客服时却始终占线,无人接听。律师陈友峰表示,从法律意义上讲,龙龙的充值行为属无效,但想要通过法律途径追回充值款,面临取证难,“最关键的是家长需要证明交易的一方是自己的小孩。”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内涵小燕子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内涵这两个字能懂的一定是老司机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子玩游戏的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