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没有发展好的公司去中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一下自己的事业?

想做一份自己的事业 要不要来投资我【处微友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67,719贴子:
想做一份自己的事业 要不要来投资我
想做一个自己的品牌带着支持我的人发家致富所以 要不要来投资我
粉丝经济时代,微友助力电商商家打通淘店铺,在微信端大力吸粉!并让会员回流到电商店铺,给企业带来持久流量!
相信很多很多女孩子都羡慕着那些可以有自己事业的人
很多人都想过可都没去做
有的因为资金有的因为时间有的因为胆量
所以我呢 想要组建自己的团队 找到和我志同道合的人 做自己的品牌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坚持400天后,我们的公司终于倒了——投资人请远离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坚持400天后,我们的公司终于倒了——投资人请远离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坚持400天后,我们的公司终于倒了——请远离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 精选一原标题:坚持400天后,我们的公司终于倒了——人请远离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希望最完整地还原我的创业历程和遇到的问题,更无意指责其中的任何人,仅用此文警人警己。希望也可以帮得上正准备创业的与正在创业途中挥泪流汗的创业者们,同时也提醒各位投资人,警惕像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我叫王斐文,曾用名王峻羽,当我去年年中满腹澎湃创建泛崎科技的时候,我怎么样也预想不到如今会坐在电脑前码下这段文字。我耗费了整整 400天的时间,和大多数创业企业一样,从慷慨激昂地开山起航,到怅然若失地闭门歇业,这其中经的经历不乏变成了一种宝贵的财富,似乎有不少人说:失败比成功来的要好,因为他引导你反思。我很庆幸我今天写下这篇文章是在我 26岁,而不是 36 岁,46岁的时候。当然,在之后的文字里你可能会看到争吵,嫉恨,愤怒,茫然等等,但这却真实地反映了我认为存在于中国广大创业企业背后的溃烂面目。对于失败的思考,我更多地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层面来阐释。所谓天时,就是我们目前市场的大环境。所及地利,便是你项目所处的领域与题材。所谈人和,那是你的核心团队与投资人。天时弄人在我们决定做 “全民优点” 这个项目的时候,其实是互联最最鼎盛的状态。和大部分中国股民的心态一样,我们杀入了这样一片危险的红海市场,可是随着2015年7月的来临,跟风入市无异于顶上加码,高位的成本让我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的崩塌导致大量投资人与机构变现受阻,资本寒冬在一夜之间吹遍了整个。我们是在9月上旬开始筹措的事务,但却明显发现了,当下不及过往时,所有的投资人都表现出谨慎的态度,对于项目的要求水涨船高。我们接触的至少一半的机构,都非常担心项目是否能够尽快盈利的问题,其中更不乏有机构坦言说:“现在好多项目,如果在天使轮结束不产生一定量的流水,那A 轮肯定是融不到的。”在这种大环境的压迫下,资本资源的紧缩我认为是导致项目无法存活下去的一大主要原因。地利作怅“全民优点” 是一个媒体项目,可在我们与资本市场接触的这一段时间里发现,TMT 行业其中对于 “MEDIA”的关注可能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诸多投资人本就金融或者财务出身,在看待项目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一种“差价逻辑”,如何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整合降低总体成本,并在市场上形成较高的溢价是这些投资人关注的核心价值。而就中国目前的媒体行业现状来看,除了已经被摸索出来的广告导流,会员服务以外,尚无其他更具吸引力的盈利模型。即便是坐拥上亿用户的“今日头条”,也无法有效地开辟出一条商业捷径为资本服务。而像 “逻辑思维” 这样具备高标识度的媒体产品,由于受众的特异化肖像,虽然能够通过独有的 IP进行其他形式的变现,比如书籍与周边,但受限于自身用户的有限性与重度垂直,边际效应明显,规模化存在很大问题。一级市场的资本对于媒体则更多的是观望,加之资本寒冬的降温,让早期投资更从了“现金流”的谄媚。另一方面,“全民优点” 做的是对于新闻资讯结构化的再梳理,其中需要达成“结构化”目的必要的细分点多且零散,这不像一些工具类产品,满足用户痛点的路径相对较短。例如“圈子账本”,解决的就是用户记账难的问题,它只需要设计一套优化的流程能够让用户清晰地记录自身的花销并随时随地可以查询到即可。我们希望解决市场信息爆炸与资讯服务同质化的痛点就必须先达成信息的 “结构化” 重塑,提供资讯的“有限完整性”,这需要对现存所有咨讯的形态进行再组合与调整,其中的难度较大。但我们作为一个毫无经验的互联网创业团队,选择如此难度非常大的项目进行操作,也是导致失败的一大重要原因。初创但求小而美。人和不仁一个成功的公司,除了在需要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与土壤中萌芽,更免不了一群人彼此正确的选择行事。人不和,事不成,名不兴,利不盈。在这一部分,我希望从投资人和创业者两个角度来总结这一次的创业历程中的问题。投资人:资本数目刚创办泛崎科技的早期,我们只面见了唯一一位投资人,他简单评估了我们的项目,并决资给我们 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当时我们没有太多的考虑,认为有了钱可以快速让项目运转起来,之后,他便成为了我们的种子轮投资人。在项目正式运转的十个月里面,我们三位没有拿过一元钱工资,仅凭自己的积蓄花销生活与垫付工作上的费用,我们的短租办公室在9月租期告急,由于资金吃紧的关系,我把团队带回了自家的客厅进行办公,但这一切正在发生的无形之中每日蚕食着团队的士气。除了我们的 APP 是由外包商完成,整个外包费用在 10 万元左右,包含一个 IOS前端和后台,我们还有一位设计师是我从之前的公司挖来一起创业,他的工资每月是 1 万1 千元,加上4月-9月的办公室房租,在公司最后的时候,我们每人还背负了不少债务。我们的产品11月11日上线,12月9日公司宣布清算,上线时间还未满一个月我们所有人的经济状况已经亮了红灯。这时候同时有四家机构在正式跟进我们的项目,希望可以看到我们上线2 个月的用户行为数据,可我们的资本根本无法支撑 2 个月的时间,另外即便有机构立马注入资本,正常的投资到账流程最快也需要额外的 1个月,我们似乎站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却无力走出这片黑暗。虽然是种子轮融资,但是金额过小只会对团队和项目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有一些压力,创业者是可以抗过去的,但是如果创业对于创业者们在生活上的要求是山穷水尽疑无路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过少对于项目的损伤还会体现在项目进展的方方面面,包括项目自身的调整,市场策略的推广,人力资源的运用等等。有一句非常难听的话放在这里着实适用:心想马儿吃的少,别想马儿特能跑。项目的资本纵深决定了时间纵深和发展纵深,对于创业者来说,不是有了钱立马开干,更应该在项目发展前,对于整体项目的财务有一个详细的规划。资金链对于任何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事儿。投资人:投后从接受投资到最后公司清算,我和我们的种子轮投资人仅仅实际沟通过三次。我作为公司的产品负责人,在每一代产品原型制作完成或现有产品有所修改后,都会给我们的种子轮投资人发去,寻求他的建议,也真诚地希望他可以给到我们团队一些意见,但是几番联系,最后都是杳无音讯。创业者本身是非常孤独的,也是非常迷茫的,特别对于早期团队来说,可能更希望能够听到前辈们的一些声音,来保证自己在黑暗里不会迷失方向。我仍然非常清楚地记得最后一次与种子轮投资人的会面是在11月底的时候,当时,由于团队技术能力匮乏导致产品迭代停滞,市场方案无法配合等问题已经暴露无遗,我们在会面时明确提出需求技术援助的想法,可就在一顿训斥之后依然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在寻求资金方面,种子轮投资人曾委派一名FA 与我们对接下一轮融资事宜,在简单的两通电话交流后,便再无音信,我曾与投资人反映此事,可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理。早期创业公司就好像一名呱呱落地的婴儿,他可能在经过良好的教育与培养后成为一名可塑之才。从创业与角度来看,投后就好像父母后天对于子女的教育与培养。为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投资人对于创业者来说就像是再生父母。可不喂,不教,不育,望子女天然成龙凤之事,难度为亿万里挑一也。所以作为创业者,请谨慎接受“型投资人” 的投资。合伙人:技术我们团队的技术合伙人是我以前的高中同学,他曾经是技术背景出身,大学毕业后从事与技术相关的市场方面工作,本身不会CODING,主要负责技术外包管理的事务。早期对于项目的技术评估都是由他完成,当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目前 APP开发的技术尚已成熟,可以利用外包的方式完成技术迭代方面的工作。可是,在项目开展后不久,我们便发现了自身缺乏技术能力而导致的大量问题:产品的工期无法控制我们项目原定与外包方签订的最后期限是 8月20号交付所有的产品内容,包括服务器部署等等运维工作,可最后由于各种原因,项目在 11月11日才得以上线。产品的质量无法控制我们在后期进行产品验收的过程中发现大量 BUG,部分 BUG 造成的原因是由于底层技术逻辑架构设置不合理的原因造成的,而需要改动这些 BUG则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去修改底层架构,这也是产品工期拖延的一部分原因。产品运营的后遗症在最早期的时候,由于我们是一个以 PGC 内容为核心的 “浏览器” 式APP,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具备发布功能的后台系统去维护我们的内容。在与外包团队交涉后,由于我们自身设计的后台功能比较复杂,介于我们的资金有限,对方提出采用他们自己的方案来解决,我们也接受了这样的提议。但在产品上线后我们发现,产品后台的设计非常不合理,原本简单的排版工作每天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去完成,到了最后阶段,我们甚至动用了设计师参与到内容的编排工作里,所有人一起开工每天也只能够完成3 个议题的编辑。包括对于文章与评论的收集,本身这些工作可以藉由爬虫技术实现,但之后的运营过程中基本都依靠人力来完成。请加微信公众号:股权内参(eguquan) 马云都在关注市场配合无力由于自身没有技术能力,我们曾经策划过多次以事件为中心的 H5 页面营销方案被搁置,传统非技术层面的人力宣传效率低下,导致市场局面难以打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特别在互联网创业公司里面,技术,产品,运营必须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合伙人:纪律无论任何一个公司,纪律严明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底线。在我们公司中,迟到现象是屡见不鲜的,但在这生生不息的迟到现象背后,体现的问题是合伙人自身规范意识的匮乏。我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从项目正式运营至今仅迟到过一次,事情的原因是交通事故导致的拥堵。但诚然讲,在短租办公室的那段时期,我的另外两位合伙人一周迟到的时间基本趋于半数以上,在项目移至我家以后,更基本上是天天迟到。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公司运作的后期,除了我,基本没有人准时上班。很多人可能会问:迟到一两分钟又怎么样呢?但其实,任何的事情都是以小见大的,如果连每天区区两分钟的时间都无法克服,我很难想象一个公司的执行力如何贯彻下去,这是一个人对于一件事情重视与不重视的体现。一旦初创公司的合伙人不能以身作则,那你又怎么能指望你的员工对待公司事如自己事。合伙人:服从与执行力我和公司的技术合伙人是高中的挚交,可以说具备了比较深厚的感情基础,但也就是这层基础,让公司运作产生了极大的问题。上述文章在对技术问题阐述的过程中曾经提到我们因为自身缺乏技术能力而导致了一部分的项目工期拖延,那另外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执行力的缺乏。在项目外包的早期,我们的技术合伙人对于项目监管的处理方式是比较松散的。由于我自己曾经管理过几个外包的项目,深知外包管理里面的一些坑,于是我在公司几次强调对于外包的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每日监控,包括电话沟通,邮件沟通等。如果对方无法每日提供工作日报,那也必须要有三日报或者周报的形式向我们提供相应的工作进度。每周必须保持亲自前往外包团队一次进行现场指导。可在我提出这些运作要求的同时,一方面我们的技术合伙人认为我不懂技术,对于外包管理的流程提议并不合理,另一方面,他认为制定这些流程是形式化的,没有必要。于是我要求其对于流程进行披露,至今为止,我们公司尚未保存下来任何一份与外包技术相关的管理流程。而对方外包团队在项目结束至今,仍然没有向我们公司提供任何一份周报或者月报。在外包管理的初始阶段,我基于信任将这些工作完全交由技术合伙人完成,但在之后的若干时间内,我发现了其中存在大量隐患,要求他对工作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未果,还引发可大量的抵触情绪与争吵。事后,整个团队却因为技术外包管理的不佳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可能由于我和技术合伙人的独特关系,导致了他有 “理由” 不服从的资本。我们的关系就好像大家彼此有一笔存款,你有 10000 元的时候,你偶尔花掉100 元,你不会觉得什么,但是当你只有 500 元的时候,你花 100元就会显得额外谨慎。在我们的合作关系里面,正因为彼此的感情深厚,所以为不服从与不执行建立了温床。11月18日,产品上线后的 7天,我曾经参与一个互联网一对一的导师物语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向创业导师阐明了我们项目的具体内容,并表示目前对于市场反应的焦虑。导师当即指出我们目前的精力,应该放在打造用户评论社区的活跃度。于是,第二天我便对工作做了大致的拆分,由我负责硬广部分的创意,内容合伙人负责微信微博的粉丝引流与社区氛围的运营,技术合伙人负责网络渠道的拓展。我以1%相对较低的转化率倒推出我们需要的渠道数量和要求,并下放了相应的工作任务,可一周过去之后,我们的技术合伙人向团队反馈的渠道数量距离需求相差甚远,并寻求了一大堆无法达成的理由。对于初创团队来说,我们看待问题的出发点应该在于设定一个目标,并寻求路径完成它,而不是设定一个目标,辩证地来说明这个目标无法实现。其实早在项目上线的早期,我们有几次机会已经可以获得融资,其中,我们和 A 资本前后约谈共 7次,对方在前几次的谈判中指出了我们缺乏技术的痛点,也提及了机构本身因为缺乏后遇到的一些失败的案例,并希望我们可以通过吸纳新的技术合伙人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声称技术问题被解决后就可以。往后,我们安排我们现在的技术合伙人在各个渠道寻觅合适的人选,最后,锁定了北京《逗号》项目的CTO。在第二天谈判的前天晚上,我再三叮嘱我们现有的技术合伙人与其对我们项目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为第二天的谈判做准备,可第二天 A 资本的合伙人问道他“你对于 ‘全民优点’ 怎么看?为什么要加入这个项目?” 的时候,《逗号》项目的 CTO 回答说:“其实我没有什么想法,感觉还行吧。”也因为这样的回答,最后导致对于我们项目的投资流产。执行力其实包含三个方面:是否用正确的方式做事是否具备时间的高效性事件的结果如何对于创业者来说,最应该具备的能力还应该是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干的能力。顺便在这里提一句:千万别和自己的同学,朋友创业。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才最珍贵,因为他随手即逝,熟人之间的信任非常廉价,因为它“多泛滥,低溢价”。正因为我们和陌生人之间有一层无法捅破的纸,所以才可以保证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我对自己的反思经过这一段失败的创业,我不得不从这400 天的历练中得到一些教训,幸亏我现在能够完完整整地将他们记录下来。民主与独裁在公司运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问题无法落实的原因在于“民主”。我们对于解决方案更多地是停留在讨论和争辩上,最后因为大家都无法说服大家导致方案搁置。而创业企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快速试错。我作为公司的 CEO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将一些方案落实下去,去发挥试错的最大效能。如果说不能执行实现是其他合伙人的责任,那当一个错误的方案被长时间执行就是我的责任了。无论如何,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独裁要比民主好得多。零容忍对于项目许多细枝末节的工作,我都报以非常严谨的高要求。以至于许多小问题出错,我会根据这个问题进行追究。虽然创业的容错率很低,犯错所要付出的成本也相对较高,但我还是应该允许公司里的员工和合伙人犯错。另外我也需要在这里反省我处理这些错误的方式方法,可能在言语上会有一些过激,引起别人的不适。演讲我们写文章通常有 “总分” 结构,“分总” 结构,“总分总” 结构。我的演讲大多以“分总”结构进行,可能会导致很多投资人在听分述的时候摸不着头脑,人对于一件事物注意力的时限就只有那么几分钟,我应该更多地考虑听众的感受而去修改我的演讲方案。有的人会和我反映我说话太细致,有的时候甚至有一些啰嗦,但我想说的是,无论你的演讲如何,请用你最擅长的表达形式与风格说话,那样的效果可能是最佳的。简单和复杂是一个人根性的体现,要去改变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人才能事半功倍。这世界有人喜欢吃甜的,但也总有人喜欢吃咸的。人员配置我做 “全民优点” 这个创业项目之初犯的最大过失,就是错误预计了每个人的有效产能。我们 4个人,一个设计,一个技术,一个内容,一个产品想要完整地运营一个媒体项目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初创团队做的是运营成本极低的类似工具类产品,那可以参考我们现在的团队配置,如果是牵扯到媒体运营,社区运营的范畴,还请各位创业者酌情添加合伙人与员工了。烂漫主义在一次大型的项目上,投资人评委曾经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坚持做媒体方面的项目?”,当时,我本打算这样回答的:“我在新华社曾经担任过一段时间的采编记者,上海书展期间,易中天先生反应当代文学创作学术泡沫的文学作品‘高高的树上’影视改编发布会当天我对他进行了采访,我分别问了如下两个问题,第一:‘易中天先生,据传闻郭敬明是由您介绍进入中国作家协会的,可郭敬明的大量作品被指抄袭,请问您如何看待《高高的树上》与此事之间的联系?’第二:‘中国的文学创作源远流长,他更像是一座巨大的文字瀑布,瀑布落差越大,势必激起的泡沫越多,请问易中天先生此次的作品是不是有意把这些泡沫放大了呢?’当我带着易中天先生的答案回到新华社的时候,我被予以了内部处分,随后不久,我便离开了新华社。我之所以坚持我的媒体梦,是因为我认为我所陈述的问题与答案才是用户想要看到的东西,我对于媒体,是有执念的。”可当我这段作答还未说出 1/3的时候,评委却已经打断了我,示意我可以离开了。我觉得,在互联网,大家已经习惯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直接,我只是希望让我的演说与解释不会像白饭一样生涩,可这似乎并不入流,这大约的确是我的问题。但是,这种现象我认为值得所有正在参与创业的人们反思,包括了创业者与投资人。以上就是我创办泛崎科技这 400 天得来的全部教训,也当作是人生中重要的一课,这一年也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无论如何,“全民优点”项目是我心中最好的项目。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拼搏中的创业者与投资人。请加微信公众号:股权内参(eguquan) 马云都在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坚持400天后,我们的公司终于倒了——投资人请远离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 精选二原标题:徐小平:合伙人比商业模式更重要很多人感叹新东方的成功,羡慕阿里巴巴的地位,惊讶小米的爆发力,但鲜有人意识到这点——如果背后没有联合创始人无论高峰还是低谷的不离不弃,很难说企业会有现在的辉煌。对于初创团队而言,合伙人比商业模式重要得多。我认为初创企业的合伙人非常非常重要,重要的程度超过你想做的市场方向。我最喜爱的演员罗宾威廉姆斯说过,“这个人不知道是谁,这个人显然是一个奋斗者”。你能否找到马云做合伙人是非常重要的。创业第一件事是要找合伙人,联合创始人比你的商业方向更加重要。这一点,一般人理解不了。我在多年的工作、创业、投资的过程中遇到过无穷无尽的经验智慧,让我明白了这点。1为什么要找合伙人?创业为了什么?当然为了成功。但在创业路上还应该收获合作伙伴、知己朋友、兄弟情谊。这是跟金钱与成功同等重要的东西。你的生命会因此感到更加充实,更加骄傲。我在新东方的时候经常出差,一到外地我就感到空虚。当时我的太太孩子在加拿大,父母姐妹都在江苏,北京就是俞敏洪、王强这些共同创业、合作打拼的兄弟们。北京有新东方,也有新东方的学生,有需要我、也有我需要的那些人。多年以后,我和王强创办真格,跟王强一起再次创业。我跟王强也经常会有观点的冲撞。我会收到王强的信,对我提出批评,犹如我当年进场给老俞写信批评他那样。这些信都是关于真格基金的价值观、原则、战略的讨论和争论。有这样的合作者以及互相批评的文化,创业者和他的团队才能保持坚定正确的战略方向,保持旗帜鲜明的价值观,保持激流勇进的战斗力,去打天下。合伙人的重要性我讲过很多,但是我希望讲得再深一点。曾经有一位海外顶级公司的顶级科学家来到我这里融资。他已经得到国内同样行业顶级公司的,他说徐老师你的品牌好,给我一笔钱,我就启动了。这家公司是一个2B的公司,没有合伙人,创始人拿着100%的股份。他是一位纯科学家,不是那种市场营销管理的角色。我说你得找一个CEO。他说徐老师,我正在找。这时候我说,我说我告诉你,你绝对找不到。他说我给他30%的股份,我说你找不到,他说我给他70%,我说你也找不到。为什么?因为找合伙人,其实比找对象还难。你们都是创业者,想一想,你是跟自己合伙人在一起的时间长,还是跟配偶在一起的时间长?你与合伙人,可能醒过来就通话,到了公司一直干到晚上精疲力尽才回家,回家可能就睡着了。一天24个小时,16个小时是和创业者合伙人在一起的,而梦中你事实上都是跟合伙人在一起,而不是和配偶在一起。你和合伙人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超过了你和配偶的关系。我告诉这个创始人,说你这么高的地位,100%的股份,你再找一个人,一定找不到。因为他要找的这个人是你的CEO,跟你在一起的时间会超过你的配偶,这么重要的人,你只能在工作生活中“碰到”,而不可能“找到”,即使能够“找到”,你们在一起磨合兼容的过程,也足以让一家初创公司大伤元气。2什么样的人才是好的合伙人?这是《Good Will Hunting》里的一句话:什么是你的心灵伴侣?那些可以跟你较劲的,那些能够毫无保留与你沟通的人,触动你心灵的人。只有合伙人,才有这种意愿,才有这个资格,才有这种能力。只有这种人才能在最后,你失败的时候,他跟你一起反败为胜。否则,你百分之百的股份,我干嘛要跟你一起承担风险。方法很简单,我要做一件事,已经有了两到三个人,不能太多。股份制,新东方的股份,我也可以讲一讲,老俞50,我和王强是10和10,我们在漫长的新东方的创业的长征当中,我经常说一句话,我为了我的10%而战。当然,我是爱俞敏洪的。如果我们不是合伙人,如果新东方的利益不跟我们捆绑在一起,假如仅仅是为了新东方培养人才的理想,我早就去团中央了,或者是去红杉了。正是因为我们的利益捆绑,我们才能在每一个艰难时刻一起挺过来。情怀是什么?情怀是理想。人不能说我这个值多少钱,明年又值多少钱,这个不够。新东方是为了人才的培养,基金是为了每一个在座朋友创业的梦多了一个可以找的人。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情怀,当遇到利益纷争的时候,我们就会用更高的情怀,更高的利益、价值观、责任感,这能够化解许多矛盾。合伙人制度仅仅是利益捆绑还不够,还要有梦想的捆绑,还要有价值观。我经常说两句话。不要用兄弟情意来追求共同利益,这个不长久,一定要用共同利益追求兄弟情意。不能纯粹为了理想去追求事业,但你的事业一定要有伟大的理想。这样的合伙人制度才能长久。一般来说70、30或者是80、20,或者是6、2、2,在中国应该有控制的,你一定要给你的合伙人1、2个或者是3个。3如何解决没有合伙人的问题?如果你没有合伙人,没有一两个核心团队成员的话,最好不要成立公司。因为一开始就会注定这家创业公司的基因有问题。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先找人、再找钱。先有人,再有公司。当你已经找到钱,再去找一个人的话,你已经是被市场定价的人。这时候对于随后加入的合伙人来说,你给他多少都是一种给予、施舍,而不是说两个人一起定价,一起寻找市场的承认。第二,股权的分配要让合伙人觉得他是你的利益共同体。如果在一个公司里,老大拿着90%的股份,剩下三四个人,每个人一两个点,这家公司基本做不大。因为这时候那三四个人的心态不是老二、老三,而只是“小二”、“小三”。他只跟着老大在一起往前走,而不是作为公司的主人。有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你有这样的合作伙伴当然很棒,但这不是一个团队的最高境界,因为士为知己者死,依然是被雇佣的心态,依然是我在为你干活,就跟黑社会一样。团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团队的最高境界是士为自己者死,不是知己,也不是他人,而是自己。很简单,当你的二把手、三把手,你的团队,把你的事业当成他的事业,把你的身家性命当做他的身家性命,这时候这个团队就会成为的铁军,任何利益、任何诱惑都打不垮、任何威胁都无法撼动的团队。早期在新东方创业时,我基本是每两个月飞一次加拿大看太太孩子,呆两周再回来。有一次因为什么危机,我的飞机刚刚落地温哥华,接到俞敏洪电话,我在家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飞了回来。但那时候,我从没有觉得过累、不觉得烦,为什么?因为新东方是我自己的事业,我不是在为俞敏洪干活,我在为自己干活。新东方一路过来这种时刻很多,我和俞敏洪固然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结,但最重要的心态,还是“士为自己者死”。三驾马车成为生命共同体。对于一个创业企业来说,即使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几十人、几百人甚至更多,但真的要走得更远,走得更深,就一定要有这样的合伙人:不是创始人给了你活路,给了你机会,而是说,这就是你的事业,这就是你的未来、梦想。4创业者怎么面对失败?创业本身是个滔滔不绝、生生不息的追逐之旅,和生命的本质一样。失败之于创业的意义,如同死亡之于生命的意义——你们想想,有多少哲学家是以生命的终结为出发点来寻求生命的价值?又有多少宗教是以“往生”为终极目的来阐述生存之道?乔布斯就曾说,“记住你即将死去”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箴言,在死亡面前,他才消除了一切喧嚣浮华,看清了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1.反思失败是为了找到成功的意义对于创业者来说,也只有定义失败、认识失败、反思失败,才能真正去谈论和把握成功。现在最常见的对于失败的讨论,就是“已经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嬉笑怒骂中调侃失败的过往,谈笑间失败灰飞烟灭,一笑泯恩仇。这是人性对于失败的恐惧感和羞耻感使然。但失败的价值不需要成功来背书。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在创业成功之前、也就是失败之时就讨论失败,坦然、灿然地面对失败的结果,自信、自在地分析失败的原因,才算是真正获得了创业的勇气和智慧,我们才能真正拜失败为我们的“成功之母”。刚才说到,反思失败是为了找到创业的意义。那么,在风起云涌的创投浪潮里,我们为什么要创业?创业对于你们每个人,对于社会、国家,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又应该怎么样征服对于创业风险的恐惧,跨越对于创业失败的沮丧?我先来讲一个故事:在直播崛起的时候,真格也投资了一家 20 多人的直播公司。有个朋友是一个传媒界大公司的高管,我鼓励他加入这家创业公司。朋友听了我的提议,脸上显示出不可思议的表情,他说小平,有没有搞错!我现在工作稳定,家庭幸福安逸,你让我放下“”去这么小的一家创业公司,万一倒闭了怎么办?这不是存心坑我吗?我对他说:这家公司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花椒、映客,成为 10 亿美元的。但它确实也有可能会垮掉,让你流离失所。但记住:从根本意义上,我让你去的不是这家公司,而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直播行业、流媒体、新媒体、自媒体……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媒体的变革,将产生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的就业机会和财富机会。把我推荐的这家公司,当作进入一个新时代的山门,你会为你的选择庆幸而骄傲。后来,这个朋友还真的加入了这家创业公司。不久之后,这家公司果真没有如愿做成。但这位朋友告诉我,在他有意离开这家公司之时,直播行业的头部公司纷纷向他发出邀约,请他去做高管。这个朋友在一家“失败”的创业公司,实现了人生的飞跃。他不是去企业捞金,而是把自己变成了纯金。他不是放弃了传统媒体的过去,而是拥有了新媒体的未来。个案不足以说明一切。但我这个朋友的故事,代表了这个时代职场人才蜕变和升华的经典模式。优步中国虽然在共享出行大战中败给了滴滴,但它却成了为共享行业培养顶尖人才的黄埔军校。一家创业公司倒下,无数行业精英崛起。这样的故事,在电商、团购、共享出行、共享单车、直播等等新兴行业都在上演。2.创业者是不会失败的?我过去曾经说过,“创业者是不会失败的,只要他不放弃”。这不完全准确,更为准确的是,公司可能会倒闭,但行业却基业长青。之所以说创业者是不会失败的,是因为你创业,创的不止是自己的事业,而是一个行业,你自己的事业可能会失败,但你却获得了在全行业获得成功的优秀竞争力。只要你做人不失败,即使你的公司倒闭了,同行也必定会来邀请你加入。对于创业者和创业公司的员工来说,阶段性的风险换来的是终身武艺,在创业公司之间的流动和“移民”之中,在行业的水涨船高之中,人的价值也在成倍成倍地增长。所以,创业到底有没有风险?创业失败,确实会带来刻骨铭心的痛,但你的失败,意味着你获得了在新经济洪流里搏击风浪的资本。创业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依然是一笔宝贵财富。我们希望这个时代不再认为创业失败是一种沉重的代价,一种难以启齿的丑闻,而把它看作一种潜伏,一种养精蓄锐、蓄势待发。在创业的蓝海里,失败只不过相当于呛了第一口水而已,而远方海岸线的壮丽风景依然在向你发出召唤。创业有风险,行业永留存。创业有风险,创业得永生!我们应该把创业失败,理解为是离创业成功更进一步的喜讯。对于风险和失败的恐惧,是弥漫着整个中国创投领域最后一道乌云。通过失败研修院,我们希望驱除这最后一丝阴影——假如我们都能把失败看成是成功的一个过渡,把自己特定公司的塌方看成是通往普遍行业的桥桩,那整个社会对于创业风险的观念和认知,也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创业成功固然可喜可贺,创业失败,同样是人生点石成金的瞬间。*本文系真格基金首发。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坚持400天后,我们的公司终于倒了——投资人请远离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 精选三虎嗅注:本文是一篇投稿,作者为StrikinglyCEO 陈海沙,Strikingly为首家进入YC孵化器的华人团队,想进YC的创业团队不妨仔细看下这篇“攻略”。我们曾经两次申请进入YC ,为什么两次申请,好问题,因为第一次失败了。这里就不再赘述我们那些有趣又艰辛的创业故事了,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查阅之前关于 Strikingly 的福布斯报道。(虎嗅注:也可以参考这篇国内报道)自2013年 Strikingly从YC孵化完成以来,经常有用户和朋友来问我关于进入YC的攻略。很荣幸能给大家一些建议,也帮助了几个非常优秀的团队成功进入了YC,在我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向他们的理想前进。这两天也是大家申请YC 2016夏季班的最后阶段,希望下面我分享的成功申请YC的经验以及当年我们的申请节选,能帮助到其他同样在路上的优秀团队们。申请之前先回答这个问题:如果 YC 拒绝你,你会继续全职投入到你的创业项目中去吗?第一次申请 YC 的时候,我们三个并没有能坚定地回答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第一次失败了。当时我们三个都在投行有一份高薪又稳定的工作,转投创业的风险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很高。一边是年薪百万、商务精英、走上人生巅峰,一边则可能是拖欠房租、咸菜泡面、愧对江东父老。于是在第一次申请 YC 的时候,我们没有辞职,却又做着创业梦,抱着半吊子的态度申请了 YC。当然,在对自己的创业项目都没有决心的情况下,被 YC 拒绝,也是理所当然的。YC 的创始人 Paul Graham 写过一篇文章 “YC 会看中怎样的创始人”,首当其冲的必要素质就是决心。在 YC,他曾多次谈到 Airbnb 的故事:Airbnb 的创始人们当年弹尽粮绝,一分钱不剩,所以他们开始卖麦片盒子以支持 Airbnb 的运营。在成功的道路上,他们不会让任何一件事情阻碍他们的前行。只有拥有这种程度决心的创始人,才能真正让创业公司发展壮大,而他们也正是 YC 和投资人愿意投资的创业者。所以就在现在,扪心自问,如果你还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不具备这样的决心,就不要申请 YC 了。如果你能肯定地回答这个问题,毅然决然,那申请对于你应该得心应手,你只需要把用来说服自己的那一套说给 YC 就行了。申请 YCYC 每年都会收到几万封申请,并在10天审核完毕。这意味着,每个 YC 合伙人,在1天内会审核100多份申请。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并最终脱颖而出,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开门见山,说重点基本原则就是,别扯淡。YC 欣赏直接清晰的沟通。Paul Graham 曾比对过两种类型的申请者对他们产品的描述。这是他不喜欢的:“我们将要颠覆个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他说:“ 这听起来似乎很高大上,但基本什么都没说。”而他建议的说法是这样的:“一个拥有类维基界面的数据库,并结合一种图形化UI,用以控制用户对信息的编辑和查询。”听起来可能没那么惊天动地,不过这包含更棒的特质,清晰。只有在清晰地介绍你具体在做什么之后,你才有基础去突出产品的独特价值和市场潜力。在 Strikingly 的申请中,我们是这样描述的:“Strikingly 是一个自助建站平台,用户无需编程或设计经验,就能在30分钟内创建一个极富设计感、移动端优化的专业网站。速度和移动端优化是 Strikingly 的核心价值。为此,我们搭建了直观的一页式网站,配合精心设计的模板,所见即所得。我们正在解决一个巨大的问题。移动端浏览行为正在急剧增长,最终会在2015年于全球范围内大举代替电脑桌面端浏览(其实发生得更早)。而时至今日,只有21%的商务网站对移动端浏览进行过优化,而70%的中小企业仍然没有任何展示网页。新增或现有的商业团体和公司对移动端友好的网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然而如今的解决方式却需要花费用户极大的学习成本,或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我们在日上线了 Strikingly,到今天已经拥有超过5500个用户,付费率超过1%。”2 、展示成绩,比谈论你想做的更重要大部分 YC 的申请者都会夸夸其谈他们的愿景和产品的市场潜力。但谁都能谈论这些,谁都能做出像模像样的保证。YC 需要的是,通过观察你已经做过的事情,来判断你是否能反复做成这些事儿。把那些华丽的扯淡先放一边,这里有两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1)你的产品已经取得的进度(2)创始团队所获得的成就这里分享一下在我们申请中对于描述项目进展的答案:“8月15日,我们发布了最新一版的非公开测试版,并于9月15日开放公共注册。现在我们拥有超过5500个用户,付费率高于1%(40%的付费用户选择了年付)。8月底,我们有了600个用户,9月底,2200个用户(227%增长),10月底,4500个用户(104%增长)。我们的营收从8月的$26,到9月的$1998,再增长至10月的$%增长)。”营收并不是唯一可以证明项目发展进度的指标。下面几种也是你可以展示的成果:(1)免费软件可以展示注册用户的数量(2)企业级应用可以说你有多少企业用户在试用(3)硬件公司可以展示你的产品设计原型或者已经众筹到的金额如果你的创业项目还没有取得任何可以引用的成就,最好在获得之后再考虑申请。其实,创始团队一起集中冲刺做出一些早期的发展和进步,并没有那么困难。这里我推荐一个获取早期用户注册的一个小窍门:在产品还没有推出的时候,你可以先创建并上线一个简单的产品介绍网页让用户先注册,然后将这个简单的产品注册页面分享到你所有的社交网络上去。你可以以优先试用权和限量版的独特优惠等卖点来吸引这些最早期用户。如果你正在做的这个创业项目真的有价值的话,一定会有一些用户注册 。这样你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积累到一定的潜在用户数量。这也的确是 Strikingly 早期获取用户的方法。我们在还没有开始写第一行代码的时候就推出了我们自己的注册页面,然后分享到了各个社交媒体上。一个多星期内我们就获得了800个注册用户。这个时候我们还什么产品都没有。如果你可以吸引到早期注册用户,即可证明你正在解决的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这些早期用户的建议,你可以知道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产品有什么需要马上做,什么可以之后才做的。这是一个启动产品、积蓄动力的简单小窍门。无论是你否申请 YC,我都建议你应该这样开始你的创业项目。除了项目进度,你也需要展示创始团队中每一个人之前所取得的成就。这样才能证明你们能也让这个创业项目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来说,YC 投资的是团队。所以如果你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投资人更能相信你们能再一次复制一次成功。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成功的创业者们更容易拿到融资。我们当时是这样描述我们团队的:“郭达峰:在2010年制作开发了 Facebook 上最流行的应用之一,浏览量达到2000万。鲍腾:参与开发了一系列页面游戏(Domino Knight 2, Spinblaster, Block Knocker),玩家总数超过1000万陈海沙:金融知识公益组织Moneythink.org 联合创始人,获得 Blackstone 的公益投资,并摘得白宫校园创新大奖以及戴维斯和平奖。团队:2012年4月,我们曾一同参加 YC 面试,尽管我们没有被录取,但这仍然是我们值得纪念的成就。”YC 有着极强的极客文化。如果你曾经开发过一些产品,无论它多小(一个 app,插件,生活方式的商业模式,学生组织等等),你将会非常适合 YC 的氛围,把这些经历都写在申请里吧。3 、创始人之间的友情和团队凝聚力创始人之间产生矛盾是创业团队失败的第一大原因。如果你的联合创始人是你在某个活动上刚认识的所谓牛人,这样创业团队通常走不远。由于没有足够的共同经历,你很难知道你们能不能一起走过创业的艰难时期。但如果几个创始人已经是长时间的好朋友,一起工作过,甚至共同经历过一些大风大浪,这样的创业团队是不会轻易被一些分歧拆散的。如果你还没有联合创始人,你应该考虑找一个。从数据上看,一个联合创始人团队比一个单一创始人成功的几率要大得多。所以 YC 会在孵化一开始就会建议每个单一创始人去寻找他们的合伙人以建立一个团队。这个合伙人最好是你之前工作过且很欣赏的一个同事,或者是一个你一直希望能一起做点事情的朋友。在回答 “团队怎么走到一起” 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用了之前一起做的项目成果来说明我们是个高效的团队:“我在2010年高盛实习的时候认识了陈海沙。我们的友情源于我当时帮他成功越狱了他的苹果手机。在实习结束后,我们都觉得我们并不适合投行。因为我们觉得我们并没有创造些什么。所以我们用当时在投行赚到的钱开始了我们的第一次创业项目 JoinStart。鲍腾和海沙是大一的时候认识的。当时他们住同一个宿舍。鲍腾和海沙一起做过好几个项目。他是海沙创立的非盈利机构 Moneythink 的设计师和CTO。他还是海沙在竞选学生会时候的选举总参谋,并成功帮海沙当选了芝大的学生会副**。海沙在我们做 JoinStart 项目的时候介绍了鲍腾和我认识。我们在 Skype 上面语音协作了8个月之后第一次见了面。”在被问及 “告诉我们一个你们一起做的有意思的项目”时,我们的回答,足以证实我们的团队是可以一起度过创业路上的难关的:“JoinStart 当时被选为了芝加哥 Booth 商学院社会企业创新大赛的决赛团队。我们那是还邀请了其他两个好朋友加入我们团队,但不幸的我们最后还是解雇了他们。这是因为真实的创业和他们理想中的并不一样。之后由于我们发现其实学生需要众筹的人并不多而且也不是刚需,我们停止了 JoinStart 的开发。这并没有拆散我们三个人的团队,我们很快的投身进了第二个创业项目 Strikingly。”在被问及“告诉我们一个你们一个有趣的发现” 时,我们还强调了我们不仅是很好的合作伙伴,我们还是很好的朋友:“我们发现和海沙在同一个床上睡上三个月其实是可以接受的。在2011年的时候我们是在一个小公寓里面开始我们的创业,开始是 JoinStart,然后是 Strikingly。我们当时没有钱买足够的床垫,所以我们就睡在了一张床上。鲍腾应该挺嫉妒的,但不要紧,现在轮到他和海沙睡一张床了。好基友间的感情有时还是挺美好的。”再强调一遍,YC 最核心投资的是人和团队。所以在申请的过程中,你应该找任何机会来炫耀你们团队的凝聚力和创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面试环节YC 的面试只有10分钟,而且他们会定个闹钟来准时结束。所以你的每个回答都要马上切入重点,并且要控制在15秒钟内。以下是我们的几个建议:1、展示产品你需要在面试时尽量找机会展示你的产品。YC的合伙人都是 hackers 而且他们都自己创过业 (这就是为什么YC与众不同)。他们很喜欢尝试新东西。所以如果你已经做出了产品,就应该尽量展示给他们看。2、定好谁来回答哪个问题我有几个朋友被 YC 拒绝的原因就是在面试中几个人抢答一个问题,甚至是对同一个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YC眼里,这个团队要不然是有内部权力斗争,或是大家对于一些最基础的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这个团队是不可能有效率地做出好产品的。你们应该在面试前就决定好谁负责回答哪个问题,而且其中一个人应该负责大部分的问题。这个主要的负责人还需要承担所有意料之外的问题。这样,在面试的时候,每一个问题都会有且只有一个人来回答。这展示给了 YC 你们团队是高效的并且在核心问题上已经达成了高度一致。3、反复练习这点应该不需要解释了。我们当时用了一个网站来练习。这个网站涵盖了大部分你可能会被 YC 问到的问题。如果你面试前已经练习了很多次,那在面试的时候你会自然的表现出自信。这个很重要,所以硬功夫还是要下的。4、穿上你们团队的T恤这个不一定有帮助,但直觉告诉我这事儿靠谱。用美国队长的话来说:“战斗前,先穿上你的制服。”写在最后在申请前,你先要问清楚自己:如果 YC 拒绝你,你会继续全职投入到你的创业项目中去吗?如果答案是 “不”,那还是别申请了。如果你的答案是 “必须的!”,那仅一个 YC 的拒信也阻挡不了你的成功。这个心态是你进入 YC 的最好准备。一个成功的 YC 申请需要展示出以下几点:1、破釜成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你的创业项目2、真实需求:你的产品已经被证明,是用户真正需要的3、强大的团队除了必备的各种技能和素质,强大的团队必须可以共患难《坚持400天后,我们的公司终于倒了——投资人请远离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 精选四有些项目,模式完全不靠谱,比如,帐怎么算也算不过来的,巨头手一伸就能做的,极大可能成为其他O2O项目敲门砖的…这些项目死掉是模式和基因决定的,烧钱只是让它死的快了一点而已。O2O这件事上,部分群众不明真相教授有一篇流传甚广的演讲《O2O两边都是零,中间一个二货》,我认真阅读了这篇文章,整篇文章主要谈他对宏观经济的一些判断和感觉,以及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应该如何去应对。通篇文章提到O2O就一、两句话,但不知为什么这句话却被媒体用作标题。媒体这种断章取义对很多采取O2O模式的企业或创业者来说没有帮助甚至不公平,可能对许小年教授作为一个严肃的实力派***家的声誉也有损害。O2O本身不是一个行业, 是一个运作模式,所以脱离特定行业、特定企业和具体的商业模式去大而化之的唱好或唱衰“O2O”没有太多实际的指导价值。关于O2O的“烧钱”O2O跟烧钱没有必然的关系,有的O2O公司可以很挣钱,例如有一家做O2O美术教育的公司,只做高端家庭孩子的教育,别人收费100元一小时,他收费500元每小时,但因为效果好、口碑好,他们老师的课时供不应求,这种O2O生意也许上不了市,但有意义、很挣钱,未来可能也有往低端扩展或者形成品牌开线下连锁门店扩展的可能性,也是不错的生意。当然有时烧钱是必要的。比如说,原来我们习惯用钞票,现在通过“烧钱”的培养,很多人已经很习惯用微信或支付宝来支付,这种烧钱补贴用户,促使其改变习惯就是有价值的。但哪怕要烧钱,怎么烧是有讲究的,生火照明和自焚都是烧,但结果不同。比如,拿烧钱比较多的推广来说,同样拓展白领客户,去超市扫码地推得到的数据是要打个折的,毕竟那里大爷大妈或家庭妇女多, 而去商务楼做推广虽然成本高但是更精准;又比如前段时间有个做社区O2O的品牌在地铁上做推广,效果并不是很好,或许它直接补贴给目标小区的精准用户效果会更好。对烧钱效果的评价,是看能否形成用户的留存乃至忠诚度,用户留下来,前期烧的成本才可能在未来收回来。归根结底还是要模式本身靠谱,能给用户带来好的体验,例如产品更牛、更方便、更省钱等等,在此基础之上的补贴才能形成用户留存乃至忠诚。另外建议创业者避开烧钱就能赢的O2O项目,因为烧钱不太难,咱们的钱比BAT还是少点,而且烧钱能赢的事,BAT自己就干了。模式要靠谱——母鸡生出金蛋,只能发生在传说里靠谱的模式,特别是靠谱的产品定位,决定了项目的未来。对一只砸再多的钱,让它吃再多,也许可能让它产的蛋个头大些,但那个蛋永远不会是金蛋。有些O2O项目,模式完全不靠谱,比如,帐怎么算也算不过来的,巨头手一伸就能做的,极大可能成为其他O2O项目敲门砖的…这些项目死掉是模式和基因决定的,烧钱只是让它死的快了一点而已。所以,MVP的过程中甚至项目启动前,一定要对行业最终的演变想清楚,把“做什么,不做什么”想清楚或者试清楚。怎么想其实也有一定的方法,比如O2O创业里面的上门服务,你提供的服务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是处于该行业里的高价格区间,还是低价格区间?所在赛道够不够宽?还是说没有什么“变道”空间?“全人群、高频、刚需”,你占了几样?如果“补贴”能够起单量,你在“用户忠诚度”上,有没有护城河?… 等等。最后建议创业的童鞋看一看《定位》这本经典书籍,很多人也许在大学里看过,不过在你实实在在的创业摸爬滚打了几年后再看这本书可能感受会有点不一样。创业公司应回到根本1、重视商业模式(前面已谈到)2、重视“管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管理”这个词,在一些互联网创业公司里被莫名其妙的妖魔化了。有些移动互联网公司管理之粗放、对管理之漠视令人瞠目结舌。O2O的模式的企业,往往其商业模式中上下游有多方参与者且自身子分公司、员工或合作者众多,此时运营的科学和精细对企业本身的可持续性有重大的影响。创业企业要随着规模增长和方向的调整匹配相应的组织能力,核心是团队的适时的调整和升级。举个例子,分享投资早期参投、最近在所谓资本“寒冬”下逆势融到1.8个亿B轮的黄太吉,最开始主要卖煎饼果子,后来变成“百丽模式”,用“黄太吉”、“大黄疯”小火锅、“牛炖先生”炖菜等品牌集群一同服务CBD白领客户,现在又升级到外卖平台的“”的模式,为市场上现有的靠谱餐饮品牌提供中央厨房及相关配送服务,由品牌方提供半成品,批量交给黄太吉做热加工和配送。如果这个新的模式在中国几十个CBD商圈顺利实施,那么黄太吉就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餐饮平台。从做煎饼果子到多品牌运作,再到现在的“外卖产能开放共享平台”, 每种模式的关键成功因素和对组织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随着模式的转型升级,相关的组织能力也要相匹配,随之转型升级。此外,在管理风格和手法上,创业公司要注意不要盲目的照抄标杆公司。比如小米说我不要KPI,也尽量不开会,那是和小米公司高素质的早期团队、用用户评价倒逼内部管理的理念、极高的发展速度相匹配的,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公司。3、重视诚信我们看到有些创业企业“”甚至直接伪造数据,这种情况下哪怕你能胜过一时,实际也是不能长久的。风投的圈子很小,一家企业的造假行为被一家VC发现之后,可能在别的VC也很难再融到钱了。天下大乱,形势大好!对于O2O领域的创业和投资,我个人的判断是“天下大乱,形势大好”!因为前面一些没有能力创业,模式不靠谱,或在管理上非常粗放的创业公司被逐步洗牌刷掉了,恶性竞争少了,剩下的靠谱公司反而迎来了最好的时机。从投资角度来看,以前有的创业公司凑几个“牛人”组成团队就敢要价估值过亿,现在创业企业的期望值普遍更现实了,这种情况不管是对创业者还是对来说,都是一个更良性的格局。以下部分为丁林生此前接受深交所旗下高新园金融平台访谈纪要,对O2O领域投资逻辑提出了个人的理解和看法,一并发出供大家参考。问:你怎么看O2O和互联网+领域的投资逻辑?丁:O2O、互联网+都受其所针对的行业的不同从而其KSF(关键成功因素)有根本性的差异,比如重运营的O2O洗衣和重手艺人的某些O2O项目, 其KSF及运营的逻辑千差万别。因此对这两个领域的投资逻辑,实际上很难一概而论。不过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试着谈谈我们是如何选择这个领域的的。问:投资O2O、互联网+的项目,你主要看什么?丁:首先,我们是看团队。我们主要是投Pre-A、A轮,算是比较早期的,在这个阶段最主要还是看团队特别是创始人。我们会很看重创始人的格局,比如我们投资的疯狂老师,创始人原来是年净利润数千万的快乐学习集团的老板,为了做疯狂老师的新项目把快乐学习集团近70%的股份分给原来的骨干,而自己全力投入到新项目中来,这种格局“秒杀”了99%的企业家,所以不难理解他的合伙人中,除了新引入的技术、互联网相关的精英外,都是跟了他10年的左膀右臂。我们相信,NB的团队能够在运动中调整,有强大的自有修正能力;而一个平庸的团队哪怕方向、模式正确,也可能在激烈竞争中守不住阵地而落败。关于O2O及互联网+的项目,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希望一把手是有深厚行业积淀同时有互联网思维的创业者(当然最好团队里同时有具备互联网背景的联合创始人),特别是一些水比较深、纯互联网人很难玩得转的行业,“+互联网”比“互联网+”可能胜算更大。(当然,这些只是一般情况,会有例外。)当然,哪怕是+互联网有优势的项目,传统行业背景的创始人自身也要能够不断刷新自己的系统,变得更移动互联网化,从而实现移动互联网式的发展速度。比如,创始人要以身作则在公司倡导互联网文化:在内部管理上,提倡更平等、迅速的沟通、让一线听到炮火的人一定程度参与公司的决策甚至在一定范围内自组织,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更加注重用户体验,而企业内部管理包括文化的移动互联网化,根本的目的是可以保证产品以最快的速度迭代更新改善,确保用户的体验能够“立刻、马上”获得改善。若你不这样做,而竞争对手(也许是由25、26岁的年轻人领导的可以一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的团队)这样做了,你也许就很快就OUT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速度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壁垒和竞争优势,所以一个出身传统行业的创始人的思维和作派变得“移动互联网化”还是蛮重要的。如果他一方面希望结合互联网来升级自己的公司,另一方面独享着比其他所有管理团队成员的办公面积之和还大的办公室,他期望实现+互联网的想法很可能会落空。国内好几个线下连锁巨头,如某家电连锁巨头和某商业地产巨头,在往电商转型的道路上屡屡挫败,电商负责人走马灯似的换也不奏效,原因之一也是在往新的方向走的时候,保留了旧的文化和旧的做法。其次,对O2O或互联网+项目,我们也会看他的门槛和壁垒,这个在目前的市场上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很多O2O项目会烧很多钱,一方面是因为竞争对手在烧,所以是必须跟进的无奈之举,如果不跟进,市场份额被对手拿走了,那自己在市场上没有分量就拿不到下轮融资,离出局就不远了;另一方面是为了烧出一定的壁垒,让潜在的竞争对手望而却步。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壁垒主要靠烧钱而来,那肯定不会成为最优选,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什么时候突然冒出一个大金主支持你的竞争对手更疯狂的烧!所以,相比烧出来的门槛,我们更看重多年深耕行业形成的行业洞察和资源壁垒。比如,我们最近布局了一个改造某数千亿级传统线下市场的项目,企业家虽然是60后,但创业过程中数次涅槃,带领企业不断走上新的高度,目前仍然充满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并且能有意识的引入相应领域的互联网人才。所以,虽然团队的互联网思维和运作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考虑到这个创始人的自我革新的魄力和企业二十年深耕行业积累下来的一般互联网公司望尘莫及的行业理解和资源,我们还是选择信任这个团队,觉得他们相比其竞争对手的年轻团队让我们觉得更踏实。当然,接下来我们也会尽力帮助他们提升移动互联网相关的组织能力。第三,关于O2O及互联网+相关项目的选择,我们有一些“反直觉”的看法。其实,一级市场的投资,和二级市场有不少相似之处,其中一点就是经常要“反直觉”、“反人性”。比如,我们可能会很认真的考虑一些初步接触时缺陷明显甚至“缺条腿”的项目。事实证明,有些项目表面看来有不少问题,但在我们深入、全面的去了解其所处行业,特别是竞争环境及项目自身之后,我们惊喜的发现它很可能是蒙上了灰尘的瑕不掩瑜的金子。晨兴的刘芹有很深刻的阐释,我借用一下:“为啥那么多我们的都有质疑呢?因为厌恶风险是人的本能,我们本能讨厌不确定性。但创业这个事儿,在充分信息对称的领域内,小公司是没有机会的。早期小公司的优势来源就是你是少数派,你具有别人不具备的信息优势。”而好的投资人,就是能够在反人性、反本能的很不舒服的情况下,去体会这些少数派的合理性,顶住压力做出投资的决定。具体举个例子,比如有些投资人完全不考虑产品是“非标”的O2O创业项目,而我们会有鉴别的对待。比如在B2B电商领域中的O2O, 如果产品是标准的,可能有利于迅速做大平台业务流水,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也正是因为产品是标准的,导致其价格过于透明而毛利极低!而且,对一些非领域,如果可以通过某些手段使它具备一定的标准化特征(爱“撕”的人马上又来劲了:“你看,还是必须标准呀!”但常见的情况是,因为对“非标”的本能的乃至盲目的排斥,阻止了很多投资人去发掘某些表面“非标”的领域的“标准化”的可能性。),这本身会形成较高的壁垒,从而享受较高的溢价,比如电商领域中非标品比标品高得多的毛利。问:你对创业者有什么建议吗?丁:关于O2O创业项目,我个人对创业者的确有点提醒供他们参考。因为这是一个可能烧钱,并随时可能冷不丁迎面碰上巨头竞争者的领域,所以整个创业过程,一定要遵循精益创业的原则。比如在创业前,尽量对行业的竞争格局有较为深刻的调研了解,这样,在商业模式设计时,才能有意识的做出有意义的区隔。对一个非“富二代”创业者来说,选择一个有区隔的定位切入市场,可以避免一开始就卷入直接竞争,为自己赢得成长空间。又比如在运作上,遵循MVP的方法,如一个上海的面对女性白领的美发O2O项目,产品上线后,线下的测试范围当然可以一下就是上海内环以内的范围,但也许在投资人看来,如果你缩小测试范围到某几个社区商务楼,然后取得相关的数据,和你大投入一下测试一个大的范围,从判断对项目的来说,差别不大,但对你的前期投入来说,差别可能很大;更别提当你在产品未打磨成熟的阶段,如果测试范围太大,用户评价不好,你的客服成本及口碑损失也绝对是不菲的。还有一个提醒是,因为O2O往往涉及到对行业利益格局的重构,因此O2O的模式的设计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是对各相关方的利益机制的设计,而这个要求创业者首先对项目行业最终演变的格局及项目本身远期的盈利模式有相对成熟的思考:只有你想明白了届时羊毛到底是主要出在羊身上还是出在猪或狗身上,你在商业模式设计时,对相关方的利益才可能做一个取舍安排(当然,仅仅是“你”的安排,能不能实现,只有干了以后才知道。)才能打一个有(物质及心理)准备之仗。《坚持400天后,我们的公司终于倒了——投资人请远离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 精选五    7月12日,清科集团旗下中国创业与投资第一——(www.PEdaily.cn)与清科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国内顶级数据库私募通提供数据支持,前后历时4个月筹备评选的「2017投资界TOP100投资人」榜单隆重发布。  「2017投资界TOP100投资人」总榜单上每一位投资人都有着深刻的行业洞察,决策敏锐果断,在诡谲的创投江湖中辨识千里马、独角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接下来,《投资界》将对上榜投资人进行追踪报道——从人生履历到经典案例以及背后的投资逻辑,《投资界》将一一放送,敬请期待。  姓名:李竹  年龄:51岁  职位:英诺天使创始合伙人  代表案例:新美达、游族网络  被并购、拿融资、创业失败、归零。李竹的创业经历是“反周期”的。  1993年初次创业,五个清华刚毕业的毛头小子向家人借来10万块钱,在清华园宾馆的一间客房起步。凭借自主研发的软件,一年卖出百万利润。公司成立仅3年就被清华同方并购,这在当时还是个新闻,被央视二套采访报道。1997年,清华同方上市,李竹完成了作为创始人的一次成功退出。  2005年,to B起家的李竹和刘怀宇乘着P2P视频网站的风口,试水to  C业务,创办悠视网。这次创业他首次接触到“风投”,是现在大名鼎鼎的红杉,李竹记得,当年的红杉还仅有沈南鹏、张帆和一个助理。凭借上一段成功的创业经历,悠视网成了红杉中国最早投的项目之一,也吸引了多家追捧,比如A轮的红杉、SIG,B轮的高原资本、DFJ、迪士尼。  和第一次创业借来的10万元启动资金相比,融资数千的悠视网可谓含着金汤匙出生。然而2008年的经济危机,让李竹感受到来自资方的压力。  “投资人要求我们,尽快实现盈亏平衡,当时我们就压缩成本,不敢大规模买版权,也控制服务器带宽,只是尽力想去赚钱。结果呢?钱是赚了一年,但广告多导致体验下降,用户增长放缓了。”  紧接着,乐视、搜狐、优酷土豆等平台展开版权大战,背负盈利压力的悠视网步履维艰。身为CEO的李竹开始频繁出席各种路演、,用他的话说,“创始人不属于自己,要把脸放在地上”,“你看,现在无论是视频访谈还是直播,面对镜头都是一条过,当年练出来了!”  从2011年起,李竹不断向媒体透露下一轮融资的信号,然而最终没有等来C轮。悠视网,这个一度和PPLive、PPS齐名的视频平台,没能逃出C轮死魔咒。  “钱不能决定命运啊!”李竹把这次惨痛的失败归结于自身战略失误。“第一,这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过早追求盈利实际上是违反规律;第二,因为当时是用P2P技术起家的,没有认识到版权的重要,后来发现版权决定一切。这些都是原来没认识到的规律。”  2013年起,李竹和创始团队开始回购股东手里的股份。不久前,沈南鹏等投资人的名字才从悠视网的董事名单中消失。“创业失败,也要对投资人有个完整的交代。以后有其它项目还要回馈他们”。  如今,人到中年的李竹像是中关村创业大军中普通的一个。第三次“创业”,他的核心业务只有一个——做给创业者第一张支票的人。  最像创业者的  2013年成立的英诺,被李竹视为自己的第三次“创业”,自此,他也完成了从个人天使向机构天使的进化。  英诺最为特立独行的一点是没有合伙人办公室。在中关村鼎好大厦的英诺创新空间,有一张开放式办公桌,英诺的创始合伙人就常驻在这里。每周一晚上,他会和团队聚在一起吃着盒饭看项目,这是英诺的传统。如今他与笔者隔着的这个会议室的桌子,或许便记录过那些激烈的讨论和简陋的饭粒。  “这么做是让团队意识到我们跟创业者是一样的,投资人过得太舒服,用俯视的眼光看问题,跟创业者就不贴近了。”  李竹对创业者可谓是有求必应,这在人中并不多见。曾经在某个场合笔者加他微信时,他翻了半天衣兜,摸出一个手机,抱歉地笑道“加这个吧,那个号满了。”而如今,这个号也快满了。  他的好友列表里全是创业者,有被投的、拟投的、别人推荐的、一面之缘的,不论是谁,只要微信里找他,大部分会在1小时内得到反馈,最慢也在半天以内。“只要给我推荐项目的人都是我的衣食父母,我一定安排同事或者自己去看,投或不投都肯定给他一个回复。”  在他看来,英诺并不是一个金融机构,把钱和经验投入中小型企业,是在支持实业,所以天使投资本质上是干实业的。“董事会上,我们天使的屁股是要坐到创业者这边的。”于是,基金成立4年,他依然冲在一线看项目;被投项目要融资,他和创始人一起和VC谈判;甚至项目想给团队,或者让他他也都很痛快。  听来似乎残忍,从0到1是天使的扶植,而的时候很有可能让天使出局,这样的创业者有不少。“所以我说,天使投资人能不能挣到百倍回报,跟人品有关,与眼光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要看创始人会不会留你到最后那一刻。”  让创业者觉得靠谱,和创业者站在一起,李竹也获得了相应的回报。游族网络是李竹在做个人天使时投资的一家公司,于2013年,在上,李竹成为唯一留下来的早期投资人。  春节给创业者封“”  推想科技创始人陈宽没有想到,大年二十九这天竟然还能见到投资人。在他的印象中,投资人的春节往往从圣诞节就开始了。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临床应用的深度医学公司,目前是国内首例……”一个小时后,坐在对面的李竹一拍桌子,“我们愿意支持,给TS!”  2016年春节前夕,李竹出手两次,另一个项目是“亿幕”,专注于利用字幕生产与翻译协作帮助全球MCN优质视频内容传播。今年初,推想科技获得红杉领投的5000万元A轮融资,亿元级别的新一轮融资又即将完成,而亿幕也已经完成了8000万元的A轮融资。  鉴于两笔投资的不俗效果,李竹已经把春节前的这一个礼拜定为英诺的一个传统,今年春节前又投了五个项目。  “你看,首先那会儿投资人都休息了,没人和我抢项目;其次,一些创业者从国外回来探亲,可以跟我们谈一下;还有一些是过了春节想辞职出来创业的,我们就在节前把TS签了,让他踏踏实实过年、踏踏实实跟单位提辞职。”李竹狡黠一笑:“等春节过后其他机构再想进就晚了一步。”  这或许又将成为英诺的一个独门秘籍,因为能在短短一周内给出TS,得益于英诺的决策机制。  在英诺,一个项目有两个合伙人同意就可以投,李竹对内部的要求就是“创始人如果见了第二个合伙人,必须决定投不投。”如此一来,能极大提高决策速度。  而对于决策准度,英诺要求每个合伙人必须专注于两个领域,如此一来,个人天使的优点就得以在机构体制下最大限度发挥。再辅以高效的尽调,保证对每笔投资负责。  1年跑出上亿美金估值,才算优秀  李竹负责的两个领域是文娱和AI,一方面与他个人的创业经历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在做个人天使时投出独角兽美团和上市公司游族网络,让他对于趋势的把握更为敏锐。因此,李竹往往出手迅速,英诺也承袭了这种。但有一个创业者,让李竹犹豫过。  初见齐伟,是在2011年清华校友TMT协会成立的时候。李竹是会长,齐伟在秘书处任职。当时齐伟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是给迪士尼做游戏外包。  “我们之间有聊过,能给迪士尼做外包,产品的品质肯定没问题,但也就一年收个几百万外包费,没有太大空间。”于是,从个人天使到2013年英诺成立,李竹都没有打算出手。  直到2014年,他接到齐伟的电话,电话那头,齐伟表示想做一款自己的休闲游戏。“如果你自己做自己的游戏,我们就可以投资!”于是不久,齐伟的柠檬微趣就获得了英诺250万元天使投资,这款自主开发的游戏,便是宾果消消消。今年7月28日,柠檬微趣披露了招股说明书,启动IPO进程。  “天使投完以后的一年,如果项目能跑到1亿美金(估值),就是我们内部的优秀项目的标准。”李竹说,“我希望英诺的每个合伙人每年投出至少一个这样项目。”  未来,AI和IP为王  AI和IP,是李竹认为未来几年最容易产生优秀项目的领域,这不只是他个人负责的方向,同时也是英诺关注的主要领域。他认为这两个领域的机会在于,AI将把物质的生产成本降到最低,给人以物质上的满足;而IP核心是占领人们的心智,提升愉悦体验。  如何从海量早期项目中发现“”,李竹自有一套方法:  IP方面,李竹会优先看能够生产IP的领域,比如文学和漫画。“IP包括了专利,这是技术创新最需要重视的东西,也包括了文创里面的知识产权。”此外还有IP的交易。创业失败的经历让他对版权的重要性有了深刻体认,“IP的跨界交易是个大生意。”  AI方面,李竹会寻找那些最快被AI替代的领域。他认为,凡是需要人重复操作的、花时间学习的、薪资高或危险性高的工作,都会被AI快速替代。“驾驶是重复操作,医生需要长期学习,律师、薪资高,所以无人驾驶、智慧医疗、都是我们看好的领域。”李竹解释道。  然而,创业者即使处在这些领域之内,也不一定会获得投资。对于AI,李竹认为已经发展到应用层面,如果创业公司两年内没有销售收入,他肯定不会出手。  从今年起,每年都有IPO  “过去12个月我们投了90家公司,在天使行业算比较多的。更值得惊喜的是过去12个月,我们有6家公司挂牌,3家公司申请IPO,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变化。”李竹认为,做得好不好,还得靠业绩说话。  目前,英诺已经完成三期募资,一期9000万、二期4亿、三期15亿,管理着20亿规模的英诺,还没有专门负责募资的人。  “英诺的一个特点是管理团队都做LP,每只基金一般GP自己出10%-30%。因为投资里有自己的钱,更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  另外,英诺还较早地引入了**。北京市中小企业创投引导基金参与了英诺的第二期和第三期,至今已合作两年有余。就在今年5月该基金举行的十周年庆典上,李竹获评为最佳天使投资人。  “一般一个天使基金能发展三期,就已经非常宝贵了。”随着2014年双创浪潮,天使基金曾一度遍地开花,而2015年的股市大跌和2016年的资本寒冬,让不少早期基金都没了续集。加之投资机构备案制的实行,规范了运作,抬高了门槛。  “天使基金能否走得长远,主要看三点:首先要看创始人是不是有好业绩;其次要愿意持续做天使能吃苦;再次要有专业方向、规范运作。”李竹说。  作为一个已经有4年历史的,英诺共投资了200多家公司,李竹希望从今年开始,每年都有公司能够IPO。  四年当口,两次进化  在英诺成立4周年的大会上,李竹面对在座的80位LP讲述了两次进化。  第一次,他完成了从个人天使到投资机构的进化,多年的天使和人脉为英诺奠定了基础,规范化的运作模式和投资策略让机构得以快速成长。于是,英诺成立一年后,便连续三年获得清科“中国天使机构投资十强”。  第二次,他完成了英诺从天使机构到平台的进化,使英诺得以迅速触达各地创业者。目前,英诺从原本的3位合伙人发展为16位,覆盖了北京、沪宁杭、广深港、厦门、硅谷等多个城市,形成了跨地域的天使平台。“我们希望创业者了解英诺天使,也知道在哪里能找到我们,英诺愿意做第一个给他们支票的人。”  如今,英诺在全国已有近8万平米的创新空间,今年预计会超过20万平米,而李竹依然不打算给自己安排一间办公室。创业时“把脸贴在地上”的李竹现在戏称自己是“天使狗”。“你看,一般我们要看一百六七十个BP才会见其中的十五六个,最后可能投一两个,所以天使真的很辛苦,绝对是有点情怀的人才能长期干的事。”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Viya,原文:http://pe.pedaily.cn/574.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坚持400天后,我们的公司终于倒了——投资人请远离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 精选六投资做得好,和什么相关?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告诉我:打球和社会学。台湾出生,美国长大的童士豪非常喜欢篮球和美式足球。当他进一步了解美国球队建立王朝的历史后发现,组建一个球队和组织领导一家创业公司非常类似。一个持续拿冠军的球队,组织系统一定比别家做得好,数据积累和分析能力更强。每次打完比赛所有进程都要记录,每一个球员如何与对手竞争都要数据化。一家创业公司做产品,也一定要有反馈,运用数据帮助调整战略和部署,挑选人才、搭配团队。别人看球赛是休息,童士豪看球赛在琢磨。对于一个好奇心强,什么事都喜欢往深了研究的人来说,看什么事都是相通的。童士豪告诉我,美国ios下载排行榜上,前10名购物应用童士豪投中3家,其中2家是早期投资;在印度,他参与投资了前两位的本地电商公司Flipkart和Snapdeal;在中国,他是小米、小红书、wish的投资人。很明显,对童士豪来说社会文化差异不是的障碍。童士豪一直在跟我强调:要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投资。而理解社会的途径,无非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理论方面,童士豪喜欢读历史和社会学书籍,从文艺复兴到现代历史,从亚洲到欧美都会涉猎。其次,做投资离不开调研,童士豪所在机构纪源资本GGV会使用各种互联网手段、访谈和第三方,针对中美各大省市做调研,收集各阶层用户的反馈。实践方面,童士豪在美国住了二十多年,中国大陆住了八年,台湾十三年,新加坡三年,香港三年,看过各国社会不同的改变。他在中美都经历过一家公司从规模很小成长为独角兽的过程。这些都是经验。童士豪判断项目投或不投的维度是时间点和团队。时间点他偏向于选择市场爆发前夕。如何判断爆发点?还是用社会学的方法。当新的技术、模式出来,社会是否能包容、鼓励、接受它发展,是项目是否成立的根本。童士豪当初决定投滴滴的时候,很多人质疑它风险高,国家可能会实施管控,项目会非常烧钱。但是他认为,如果略去中间细节,从社会发展角度判断,要支撑北京这样一个两千万人口级别的城市运转,交通要承载很大挑战。公共交通的建设发展需要时间,长则10-30年。在基础交通建设完备之前,滴滴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北京缓解交通问题,就会有发展空间。团队的判断因素包括创始人和创始团队。创始人是否有足够强的企图心、良好的领导能力、快速的反应学习能力、双商高、融合不同文化的能力和好奇心强,创始团队的搭配是否有足够的亮点都是考察因素。创业路上会面临千变万化的状况,要求创业者必须在短时间内以最少的资讯做出最正确的判断。所以创始人和团队的反应速度很重要。可是怎么判断对方的反应速度呢?童士豪通常会和创业者聊两次,中间隔几个礼拜,看对方在第一次聊天之后想法有何改变,从而判断对方是否是一个成长速度快、悟性好的创业者。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童士豪是一个节奏快、做决策快的人。有了社会学的判断方法,怎么才能做到理解快、下手快?童士豪告诉我,在看过不同社会的发展路径,读很多书,做很多思考的训练后,将行业知识形成体系,看不同领域项目的时候心中有模型,如此训练一二十年,自然会产生感觉,知道哪个方向对,创业者讲的东西是否可行,他这个人是否靠谱。他可以高强度工作持续15个小时,忙碌的时候一天开7-10个会议,但是从不改变这种紧迫的节奏,就是在逼自己训练思考力和做决策的速度。作为小米早期投资人之一,童士豪和我聊了聊小米现在发展迅猛的生态链平台。去年12月,在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军的演讲中透露,经过几年运作,目前小米生态链企业数量已经达到77家,年收入高达到150。真金白银的收入,和一个个创业公司在短短1、2年被用户熟知,小米生态链无疑是成功的。这背后原因值得探究。童士豪认为,雷军在创业之前做过三四年天使投资,懂得如何鼓励团队,激励他们,公司才能发展好。如果一开始小米占生态链公司大股,这件事绝对干不起来。而实际合作中,小米拿低于50%甚至30%的股份,同时给团队提供一个流量大、品质高的平台,产品贴小米的品牌,把参与过小米成长的供应链资源灌给被小米投资的公司,最后大家分成。只要生态链公司一开始愿意按照小米品牌的思路做产品,大家合作就会比较愉快。小米和生态链公司可以共生发展,互相之间也会存在牵制。一开始为别人的品牌做产品,什么时候有自有品牌?小米的产品面向的是大众市场,70%的用户可以用,还有30%的高端品牌市场,要不要切入?什么时候切入?怎么做?这些都是小米生态链公司要考虑的问题。小米是一个有规则、并且在不断发展中的平台,它是否能永远保持现在这样,相对开放的合作方式,后期是否会有变化?对生态链企业来说,这些可能性都要考虑到。小米和生态链公司永远存在一个博弈关系,看谁成长得快。投资人和创业公司之间也是如此,重要的永远是壮大自己的实力。投资和创业是童士豪最喜欢做的事情。但相对来讲他认为自己更适合做投资。因为决策快的人不一定有耐心带团队。童士豪说,大部分人的节奏和速度不可能跟上自己。热爱篮球的他很喜欢科比,那一句“洛杉矶凌晨4点的太阳”也让童士豪充满斗志。“科比打了20多年球,拿到很多成绩,还是会在最后一季保持每天早起。这跟创业、做投资不是很像吗?对于他来说,刻苦训练就是让自己开心的事,我也是一样。”/人物画像/童士豪生于中国台湾,13岁时去了美国,大学就读于斯坦福。毕业后就职于的。童士豪先生本科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获工业工程学士学位。也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及哈佛求学。童士豪先生于2013年以管理合伙人身份加入GGV纪源资本,重点关注中美两地的消费级移动互联网、跨境电商、和线上教育投资。童士豪先生主导了GGV对多家初创公司的投资并担任其董事会成员:在移动电商领域,童士豪先生的代表性投资包括Wish(快速成长的跨境移动电商)、小红书(基于用户信息分享、活跃的跨境购物社区型移动电商)、GrubMarket(本地生鲜电商平台)和FlightCar(全球首家P2P机场汽车共享服务商)。在社交通讯领域,他的投资案例包括Musical.ly (为用户提供音乐录影短视频分享的热门移动应用)和Curse (专为游戏玩家设计的社交通讯平台)。童士豪也在GGV对Airbnb、Flipboard、 DraftKing和游道易等项目的投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童士豪也是小米最早的投资人之一并曾担任小米集团董事。他在GGV投资了物联网公司Misfit (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产品制造商)、More Tech (优化母婴使用体验的智能设备制造商)与小米物联网生态系统中的智米(空气净化器和其他智能家居电器制造商)、紫米(移动局域网设备制造商)和加一联创(耳机制造商)等多家公司。在加入GGV之前,童士豪先生在、互联网创业及科技投资银行等领域拥有超过18年工作经验。他主导投资或担任董事的多家创业公司现已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包括小米、蚂蜂窝、凡客、网、多盟(后被蓝色光标收购,深交所代码:300058)、云游控股(HKSE:0484)与一嗨租车(NYSE:EHIC)。他曾在硅谷的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供职,帮助了Skype等全球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童士豪先生也是两家扎根于硅谷的泛亚互联网初创公司——HelloAsia和Asia2B——的创始人之一,这两家公司后均被电信公司收购。《坚持400天后,我们的公司终于倒了——投资人请远离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 精选七原标题:创业维艰,我们和10位创业者聊了聊他们是如何释放压力的|创客小酒馆统筹 | 刘娜编辑 | 赵力 蓝予在整个创业过程中,有机遇就有挑战,压力往往伴随着创业者的大多数创业生涯。创业维艰。就在本周,一个80后年轻创业者离开人世,流动资金的不足,无法支付员工薪资,资方的压力等可能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期小酒馆,我们与10名创业者聊了聊工作中面对的压力。有的创业者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推动自己不断向前”;有的创业者通过陪伴家人缓解压力;有的创业者通过看书寻找共鸣;也有创业者曾在往期小酒馆中透露,会深夜一个人在办公室品茶,思索公司未来的路……? 吉陆 | 我爱轮胎网CEO:创业以来压力如影随形创业以来一直都有压力。比如说,2016年融资压力就很大,因为我们做了一个全新的业务,国内没有经验可寻,国外也没有对标公司,甚至客户都没听说过轮胎还能租。拿到融资后,我带着团队研究客户怎么选、如何将服务标准化,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当订单来了之后,新的压力又来了:领域没有现成的人才,需要去国际轮胎公司挖,我们一家小公司怎么挖到世界500强的老员工?现在做出规模了,我们需要找银行给我们做轮胎租赁贷款,然而银行没听说过轮胎租赁这种全新业务。创业过程中,虽然朋友越来越多了,其实能帮我们的非常少,都要靠自己。这些挡在面前的小困难都需要我们团队一个个逐一击破。压力大的时候陪我的小儿子游泳,焦虑的时候我喜欢看书和听交响乐能平静下来。最近我媳妇教我一个特别有效减压方式,购物,我会陪她逛京东逛奥特莱斯,也能够放松心情。(记者 刘娜)? 甄煜飞 | 星智华影创始人:遇到压力并不全是坏事选择创业这条路,没有一天是不用背负压力的。十几年前,我刚刚开始创业就碰上了“非典”,什么货都卖不出去,发出去的货都成了废纸,没人收也没人买,欠了别人200多万还不上。记得,最艰难的时候被一群人逼到家里要债,那个时候我一分钱没有,被逼到要跳楼自杀。创业遇到这种事情,其实都要靠自己走出来。当时有段时间,我躲在网游世界里,每天睁眼打游戏闭眼就睡觉,不愿下床,不想讲话,整理不清自己的思绪和未来。但我知道不能继续逃避这些,要重新振作起来,坦然面对自己已经失败的事实。我当时直接跟债主说我认我欠钱,不会一跑了之,虽然现在没钱,但我有能力去工作,攒薪水也会把钱还上,希望他们等一等。但其实根本没有公司愿意录用我,都知道我当过老板,没人敢用。没办法,只能又开始自己创业,好在一年多时间就把这笔钱还上了,这家公司也被我做起来了。现在回想这些,其实当时遇到的这些压力和困境并不全是坏事。比如,当我选择不会欺骗、不会逃避这些的时候,这些债主也认可了我的坦诚,人与人沟通交往其实坦诚二字尤为重要,整个过程中他们反而帮了我很多。同时,我的抗压能力一次比一次强。抗压这件事人与人不能类比,每个人性格不一样,处理方式也会截然不同。我本身是个开朗积极的性格,平时爱好也很多,这些都能让我在压力面前有所缓解。我是一个创业者,但更是丈夫、父亲,要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创业再怎么艰难也不想过多影响家人生活,这是我的底线。(记者 闫妍)? 高路 | 中作华文创始人兼CEO:财务是最大的压力创业中最大的压力肯定是财务,因为每天一睁眼想的都是成本多少、资金够不够、现金流怎么样、盈收多少。我每周都要问财务盈收、回款状况。我们的资金一直没有断档过,但危机感一直有,这根弦一直绷着。我们最近在做年度总结规划,睡觉前老是在不断去年做的事情,也在想新的一年结构调整、规划,这种压力无时无刻不在。我一直秉持着一个理念。问题来的时候,我会先问自己有办法解决吗?如果有,那还愁什么呢?如果我发现问题没办法解决,那又愁什么呢?我的原则是对很多问题做尽可能多的预设,最坏的情况出现需要怎么做,我们能够承受什么样的风险,因为强迫自己多想,就会常常有压力担心触达红线,考虑问题太多太细,就会特别累。压力虽然大,但我会给自己松弛的机会,时刻调整心态,告诉自己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玩的时候好好玩。我排解压力方式主要是吃和睡。我对吃比较重视,也算一大爱好吧,基本上工作范围内东三四环这一片我都尝试过了,朋友们在这一带吃东西也都会咨询我。另外,我认为睡眠是一件非常重要事情,所有创业者,真的应该放下心来好好睡一觉。创业要做好长期的准备,好的睡眠太重要了。(记者 唐亚华)? 付健忠 | 集结号合伙人:提升能力 张弛有度 平和应对身为早期,其实“募、投、管、退”任何一环都可能会带来压力:如何顺利募资,让LP信任你;如何找到优质项目;如何更好的帮助到被投企业;如何顺利退出且套现成功。这都会根据管理人不同背景而压力不同。而作为早期投资人,由于被投项目都是看长线回报的,最可能持续带来的隐形压力,就是漫长的等待过程,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看着他们生根发芽。急于求成的人,做不了天使投资人。关于调解压力,我认为一是张弛有度,适度让自己尽可能心态平和的面对各种困难,可能对我来说,就是唱歌、或者和好朋友去旅行,也有时会去近两年较流行的狼人杀、密室等娱乐活动。哈哈。二是想要把压力彻底化解,关键还是需要有解决给你带来压力的问题的能力,所以自我提升很重要。想做个合格的早期投资人,要求是很高的,我认为“动”、“静”两面都很重要。“动”是把自己尽量放开,在你最看中的圈子里找到最优秀的人,需要你开放的心态和性格;“静”是学会独处,经常给自己时间自我提升,做行研、看书等等。在这两者之间达到平衡很难,我也在持续努力的路上。自己的能力提升了,解决问题可以迎刃而解,相信压力就会小很多,也会提升更多自信心及快乐的心态。(记者 刘娜)? 黄昊鸣 | 惠租车创始人兼CEO:手机信息过载是焦虑感的来源现在人们之所以感到压力或者焦虑,其实更多的问题来自于手机,信息获取的太多是大多数人的焦虑来源。大家一方面想要跟进这个时代,不愿落后于时代,但另一方面又困于冗杂的信息而深感焦虑。这就是信息过载。你可以把我们的大脑理解为一个中央处理器,来自于你的工作、生活、事业的种种事情大量地汇聚过来,我们的CPU就跟不上了。手机几乎已经支配了我们的生活。在过去,手机是碎片化时间的产物,我们在等餐时会打开app,在等地铁时刷新闻。现在反而反过来,手机开始主动地把我们的生活切成零零碎碎的,大家很少再会有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现在的信息传递太发达了,信息的来源渠道却没有经过筛选的。每天手机那么多信息,不是说你不看,当你去选择、去筛选时,这本身就是一种成本。导致我们花了很多时间,但其实并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筛选问题。(记者 薛星星)? 薛本川 | 智帆金科CEO:运动是我解决压力的法宝去年我看到一篇文章说马化腾在腾讯创业早期压力特别大,那个时候考虑最多的就是生存问题,能不能活过这一年。真正创业了就感觉到,希望每天都干活,如果有一天是周末,就很着急,心里压力很大。这个心情和压力,跟我自己最初创业是一样的,这是每个创业者都会面临的压力和困境。在我们公司最难的时候,我为了省点钱,不敢在外边租房子住,和怀孕的老婆一起住在办公室里。创业者的压力,是没办法逃避的,只能自己去解决,懒得做的事情积极去做,不擅长的事情硬着头皮去做。压力大了,我就会跟合伙人碰撞想法,不停地去找人。另外就是跑步、健身,有的时候一天会跑20多公里。跑步最大的好处就是让身体更强壮,更能承受压力。到现在我还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一有空了就锻炼身体,基本上每隔一天都会运动一次,要么跑步,要么举哑铃。我觉得一个好的创业者,就应该先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让自己足够坚强了,压力自然就难不倒你了。再大的压力,只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顶山市发展投资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