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求真正出马道仙的师傅,西北的!全国出版社联系方式式!

  这个ID是2002年注册的,前些年在诗词比兴栏目厮混,后来因为电子邮箱跟着亿唐网完蛋了,ID又异常状态,十几年没有找回来,注册新号又觉得很别扭。前几天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打了客服电话,才刚刚拿回来,感谢天涯客服,感谢CCTV,你们辛苦了。  我是一家民间道脉的传承人,不是道教,不是法教,不是术数,或者也可以理解成是一家道家学派。这里可能有人认识我,有赞许的有敌视的,不过我不并想在这里做广告,所以不要问什么群号、微信、邮箱,也不要发站短。我只是想根据我自身的经历,和我对修行圈子的了解,来讲述、记录一些事情,说一说我所了解的巫、道、仙,并且穿插的讲一讲我学道、从师的经历,以及我了解到的一些非本脉的修炼方法,或者为大家解答一些疑惑,尽量让大家去了解真正的道家思想。大家大可以当做茶余饭后的笑谈,但如果在哪方面对大家有所帮助,请为我点赞!错,是我会很高兴。  开题明义,是说说我所知道的巫、道、仙。不过其实我还没确定好从哪里讲起,大家可以给点建议,说说想从哪里听起。  作为破题,似乎有点短。那就凑凑字数吧,讲点容易挨骂的,《道德经》第一章吧。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曒。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我这一段,是研究不同的版本,考察不同的字义确定的。所以大家不用去找具体版本了。  作为《道德经》的总则,这一段必然要讲的就是一个宏观的整体的道家世界观。逐字逐句的解释就算了。就说说大意吧。  道是什么,是一切,是一切可知不可知的事物及道理,是一切可行。道的钟鼎文是行字中间一个人字,道的甲骨文就是行字,是个十字路口。  我们整个世界的诞生,就是道的衍化,或者演化。从连无这个概念都没有的无无无无无这个状态,突然生出了有,这个时候才可以谈到有无这一对概念。有和无是相对的一对概念,如果没有有这个概念,哪里会有无这个概念呢,所以有和无,只是用不同对立的概念对同一件事物的描述。老子还说过,有无相生,有和无的地位是同等的,是异名同谓的。这里的无,是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真正的无,仅仅是有无这个概念,从概念上讲他和有是阴阳相对,而从实质上讲有无说的这一件事不可以用阴阳太极来描述,因为阴阳太极都在有的范畴内。至于连有无这一对相生相成的概念也没有的从前,是不可描述的,是连无极图都不能正确描述的。没有概念,没有名相,没有语言。所以,这里唯一可以说是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的,就是有无,大道演化,从不可名状,到混沌一团,到化生天地万物,到万物消除天地崩坏,终归于混沌,归于不可名状。这是大道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曒。就是试图用太极图来描述有无相形相成的关系。“眇”就是瞎子,就是黑暗,就是不可知,就是微渺不可见。“曒”就是明亮、无限光明的意思。有生无,无生有,有无相生,如同黑暗中有光明,光明中有黑暗,光暗相抱。其实道家的玄关,也是阴中之阳阳中之阴,是众多微眇莫测的门户中的一道门。  休息一下,就到这里吧。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446次 发图: | 更多
  好尴尬呀!既然没人提要求,那我就先说说巫吧。  巫是人类最早的神秘阶层了,在氏族社会早期,处于社会权力的顶端,即是与祖先、神明沟通的人,又是部落的领导者。到三代时期,巫祝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处在权力的核心,属于国家高级公务员编制。再到后来,经历独尊儒术与巫道合流之后,巫祝阶层大部分并入道教,少部分进入礼部并入儒教,剩下的成为民间的巫医。到现在,我们仍然能看到好多的巫祝遗风。  《说文解字》:巫,祝也。而祝,祭主赞词者。巫就是向神明祝告祈祷的人,祝就是巫中的大主祭。巫祝很多,有大祝、小祝、丧祝、甸祝、诅祝、司巫、男巫、女巫、神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都有配置。随着社会发展,无助的地位可以说一直在下降,而商朝是巫祝阶层最后的辉煌,回光返照似的辉煌,有商一朝,凡事必卜。再往后,巫祝的地位就越来越低,逐渐退出了人类生存活动中的主流地位。  易曰:阴阳不测谓之神。在人类还处于蒙昧时期,对大自然的不测天威充满了敬畏。天自何生,人自何来,为何太阳如此发光发热,月亮如此满昃盈亏,古树如此高大葱翠、动物如此迅捷凶猛,人们不能理解。太阳、月亮、星星、风雨、雷电,都被奉为神明。当他们接触到灵魂世界,祖先的英灵又成为新的神明。甚至大自然中,勇猛的动物也被绘制成图腾,代表了古人对力量的向往。  咱们华夏的巫祝,和其他国家、民族的巫师是不同的。其他国家、民族,他们的巫师崇拜各种万能的神灵、可怕的恶魔、幽灵鬼怪,他们对于这些鬼神的态度是顶礼膜拜,付出信仰和灵魂,以求鬼神赐予力量和安宁。而华夏的巫祝的鬼神信仰,主要有以下两种,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自然崇拜是古人对于上天和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于皇天后土给予人类生存资源的感恩。人们筑坛祭祀天帝、垒土祈求后土,设灵尊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山神应龙。这一习俗到近代仍有残留,社稷之主们站在天坛上,向昊天上帝祈祷,祈请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祖先崇拜,是对于祖先披荆斩棘、开疆拓土、繁衍生息、福泽后人的无上感恩与崇敬,望祖先英灵永在,永远庇佑他的子孙,望后人不忘先人,永远铭记。伏羲女娲有巢遂人,我高我曾我祖父,又怎能不敬不奉。  这是羲娲后裔、华夏一族的精神。从上古的神话传说中就可见端倪。开天辟地的盘古氏,不是被视为一个至高无上的主,而是被视作我们的祖先,化为这大地河山的一部分。天河倒灌,没有什么救世主,祖先女娲炼石补天。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伐木造屋。天帝不公,刑天斩之,洪水漫天,大禹治之,九日曜天,后羿射之。这就是我们的祖先,华夏的信仰。  所以华夏的巫祝绝不只是卑微的祈并者。依《山海经》“十巫从此升降”、“群巫所从上下”,当时的大巫可以自由往来于天地之间,去追求永生和真理。  早一些的时候,自然崇拜还占据主流,而随着时间推移,最终祖先崇拜占据了上风。到春秋时期,同是出于周王室封爵的楚国,因为仍然以自然崇拜为主,鬼神盛行,被中原列国视为蛮夷。这是华夏人作为人的骄傲。在华夏土地上,神权要人之权柄来承认,皇、帝被目为天地的代言人,任何对神灵的祭祀都必须得到天子和官府的许可、册封。如果没有得到承认,那就是淫祀,需要伐其山、破其庙、砸了他的神像、毁了他的经文。  华夏的巫祝和其他国家、民族的巫师另一个主要的不同点,就是。。。。。且听下回分解!
  忽然想起来,我们汉人的传统是敬天法祖,而这两点恰好都是巫祝时期的遗留。  整理了一下思路,以后按照这个脉络往下写。  1、巫的产生与鬼神崇拜  2、巫的体系与巫法修炼  3、独尊儒术与巫道合流  4、巫的现状和传承发展  先说一段道德经吧。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这一段是说的修炼之人的性功成就,就是精神成就。这就是说的神玄关打开之后,坐在家里,阴神可以遍知四极八达的道理啊。和尚们也说,成佛以后,遍照八方世界,就是成就阴神所有的能力,你坐在屋里不动,四周的事物都知道。  如果不坐在家里悟道,到处出乱跑,跑再远也只能见到他眼前见到的事。又或者是这样一种解释,你这个遍知能力,你对越远处的事,所知的的越少,因为受限于修为。个人理解,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些。  《道德经》里的圣人,起码有三种不同的用法,统治天下的圣人,道德崇高的圣人,和修为高深的圣人,在这里应该是第三种用法,依《黄帝内经》而言,圣人“精神不散”,这说明圣人在精神上的境界在阴神之上了,有这个修为就有这个本事,他不用远行就知道远处的事,没有见过也能明了一切事物,他不去做也能影响事物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华夏的巫祝和其他国家、民族的巫师另一个主要的不同点就是,华夏巫祝的主流是役使鬼神而不是信仰鬼神。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巫祝而不是一般平民与奴隶。在巫祝发展的早期,肯定有过以信仰鬼神为主的阶段,但是睿智的精英们很快发现了役使鬼神的秘密。管仲谓齐桓公曰:故智者役使鬼神,而愚者信之。无疑,他们是智者。  独立的巫祝传承,遗留到现在的,最明显的应该就是祝由一脉了。但是很驳杂,一些附体看事的神汉神婆,一些混迹江湖的骗子,也都自称自己用的是祝由术。以前有句话:中医十三科,祝由为第一。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医变成了十二科。这说明起码到近代以来,祝由还是有完善的传承。现在流传的鬼门十三针,虽然是归入针灸流传下来,但应属于祝由的手段。  我曾经接触过一位传统祝由术的传人,但应该只是残缺的传承,而且六七十岁就死了。没见过他供神像啊磕头的,就是盛了一碗米做香炉,有时候烧烧香。他为人治病,怎么治呢,不是说这仙那神过阴请灵的,而是嘴里嘟嘟囔囔不干不净骂街,骂完了,就治好了,治不好的,他也就让你另请高明了。  这就是一种役鬼使神的咒术,通过咒鬼骂鬼来达到治病的目的,据说在祝由里面是主要的手段之一。  我曾经对于巫道役使鬼神的方法有过猜测,如果不是真的有什么神奇的神秘力量的咒语,那就只有这么几种可能,一是与鬼神立约,平等互利,有付出有获取,二是供奉一位祖神,以祖神的能力调兵遣将,三是自己法力高深,直接拘缚鬼神为用。又或者三种情况兼而有之。  我对于巫其实了解的是最少的,有许多地方也不甚明白,唯恐见笑于方家。下面就说一说巫的大致体系,和修炼方法的诞生发展。
  今天来不及发了,群聊太热闹,时间在尬聊中过去了,发个小知识吧。  说说丹道三迁,随着精气神不同阶段。前期筑基以后,结小丹,丹在下丹田。炼精化气阶段中,丹道第一迁,迁往中丹田。炼气化神阶段中,丹道第二迁,迁往泥丸宫,结成金丹,孕育阳神。脱胎出神,炼神化虚,有人说这是第三迁,其实不是,第三迁是阳神老成之后,迁回下丹田,所谓,烧成丹药,永镇下田是也。不过这第三步,一般是完不成的,大部分到不了第三步就不得不形神离散了。
  学习学习
  给楼主点赞??
  楼主v5!
  蛊术也是巫传承下来的吧,这些方法会不会也通往大道呢。
  坐等更新
  @逝殃墨香
12:42:02  蛊术也是巫传承下来的吧,这些方法会不会也通往大道呢。  -----------------------------  关于蛊术,因为并非主流,以后会放到非正文的小贴士中揭秘一下,蛊术层次并不是多高,但也不像大家想的一样low,并不只是玩虫子而已。
  巫的修炼  那个时候,人的灵性尚未被知识所掩盖,其中有一些人,可以很容易的接触到一些超自然现象,例如——有趣的灵魂。他们就成为第一批通神者,他们依靠从灵魂那里得来的经验、预测、探查手段,获得了部落的发言权,成为部落的辅佐者,或者领导者。而灵魂,则依靠他们的帮助,成为——神!  在沟通鬼神的过程中,他们了解到了灵魂强弱的区别;在准备祭祀的过程中,焚香沐浴,静坐斋心,他们发现了冥想的秘密;在进行祭祀的呼和中,他们挖掘了咒术的作用。他们也想成为像他们所侍奉的神灵那样的神。  是的,你们现在所知的灵魂修炼的方法,静定、存思都是巫祝的传承,你们所指的符术、咒术都是巫祝的残留。你知道儒教、道教的前辈们有多么努力吗,他们正是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才最终继承了巫祝的遗产。  最初,辟谷,静定,是为了澄净心神,聚集精神,以便在随后的祭祀仪式中,可以轻易的与鬼神交谈。存思、精思,是巫祝们发现的,可以轻易与鬼神沟通的方法,可以通过精神念力,与鬼神产生稳定的联系。咒术呼和,曾经是与鬼神约定的某种信号,是沟通鬼神的辅助手段,通过响震山林,来引起鬼神的注意。音乐和诗歌,大概也由此而发端。《楚辞o招魂》计述楚巫招魂,曰:招具该备,永啸呼兮。王逸注云:夫啸者,阴也;呼者,阳也。阳主魄,阴主魂,故必啸呼以感之。  后来,聪明的巫祝们发现,辟谷可以作为人们排毒去病的养生方法和熬度荒年的救命手段,静定可以增长智慧滋养灵魂壮大元神,存思精思都是对于精神的极为有效的锻炼,把存思的神灵或符号刻画在木牌上还可以对付那些不怀好意的鬼魂妖邪,咒声呼和通过震动锻炼精神精气起到锻炼形神的效果。  我们大家可以发现,上面这些,但现在仍然是某些派别修炼的主要方法。这些都是华夏修炼之道的正统传承。以咒术为例,我们看一看他的传承脉络。  原始咒术发展分化,在后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用法,一种鬼神契约,役使神灵之用,这一种并不在乎具体的声响音韵,是以虔诚心念诵读即可,或者搭配存思,用来降神或者借法。另一种用法,以声音的震响来震动精气精神、打开穴窍、打通经脉,锻炼形体,锤炼魂魄。啸法就是咒法中的一种。不同的咒音分别对应精气神,对应不同的窍穴,起到不同的作用。《山海经》说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云笈七签》描写群仙:登飞上清,浮景七元,长生顺往,啸吟千神。简直一片鬼哭狼嚎。  唐代宗李豫的大理寺评事孙广,嗯,在大理寺平事儿的孙广,写了一部著名的《啸旨》是流传下来的残余啸法的集大成者。说,啸,可以感鬼神、致不死。“天气正,地气和,风云朗畅,日月调顺,然后丧其神,亡其身,玉液傍润,灵泉外洒,调畅其出入息,端正其唇齿之位,安其颊辅,和其舌端,考击于寂寞之缶而后发,折撮五太之精华,高下自恣,无始无卒者,权舆之音。”  晋朝的阮籍阮步兵有两个特长,一个是翻白眼,一言不合就翻白眼,另一个就是长啸,《世说》记载:阮步兵啸,闻数百步。而阮籍所拜访的高人孙登长啸,则“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唐王摩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月夜在竹林中弹琴,一边弹琴一边鬼哭狼嚎。可惜这些人,只得其形,恣意狂放,没有得到真正的咒法传承。  时至如今,仅就我所了解,大概已经没有完整的性命双修的啸法传承了。道教咒法,大多都是通神咒,巫祝之中据说还有一些咒音。孙思邈养生六字诀,倒是一种集咒音、五雷法为一体的法门,但也不过只有六个咒音。剑仙法中有哼哈二气,现今内家武术中也有不同的残缺版哼哈二气练法留存,也是咒法残余。密宗六字大明咒也算,但已经与通神咒融为一体不可分离了。大家如有心用用,可以把次序打乱试一试。
  楼主可否讲下 山中走兽如何炼神气 理想状态下何种修为。
  楼主 可否讲下 山中走兽如何炼神气,理想条件下能有何等修为。
  6666666
  @kamgkamg
14:40:05  楼主 可否讲下 山中走兽如何炼神气,理想条件下能有何等修为。  -----------------------------  禽兽在灵性方面其实不如人,只是人的灵性已经被越来用得越多识神给掩盖住了,自己难以发现。而禽兽的灵性是外显的,很容易在本能中自行摸索到灵魂修炼的一些方法,冥思、拜月或者本能的找到合适的采气福地等,即便走到正确道路的几率很低,但靠时间和数量的积累,以及同类先行者的启灵,应该也会有一定数量。但是由于动物修炼时受气驳杂,也很难达到较高成就,一般也就是在阴神境界。但是我想,能逐渐褪除阴质,达到鬼仙或者元神的境界,应该也是有的。至于炼气方面,能炼后天气血的动物不少,但除了个别在寿命上天赋异禀的动物,应该很难有炼形长生的成就,毕竟修道人都很难炼形长生。
  楼主好帖,先顶一下,有时间好好拜读一下。
  @kamgkamg
14:40:05  楼主 可否讲下 山中走兽如何炼神气,理想条件下能有何等修为。  -----------------------------  @倚剑天外
17:06:01  禽兽在灵性方面其实不如人,只是人的灵性已经被越来用得越多识神给掩盖住了,自己难以发现。而禽兽的灵性是外显的,很容易在本能中自行摸索到灵魂修炼的一些方法,冥思、拜月或者本能的找到合适的采气福地等,即便走到正确道路的几率很低,但靠时间和数量的积累,以及同类先行者的启灵,应该也会有一定数量。但是由于动物修炼时受气驳杂,也很难达到较高成就,一般也就是在阴神境界。但是我想,能逐渐褪除阴质,达到鬼仙或......  -----------------------------  谢谢楼主。
  @kamgkamg
14:40:05  楼主 可否讲下 山中走兽如何炼神气,理想条件下能有何等修为。  -----------------------------  @倚剑天外
17:06:01  禽兽在灵性方面其实不如人,只是人的灵性已经被越来用得越多识神给掩盖住了,自己难以发现。而禽兽的灵性是外显的,很容易在本能中自行摸索到灵魂修炼的一些方法,冥思、拜月或者本能的找到合适的采气福地等,即便走到正确道路的几率很低,但靠时间和数量的积累,以及同类先行者的启灵,应该也会有一定数量。但是由于动物修炼时受气驳杂,也很难达到较高成就,一般也就是在阴神境界。但是我想,能逐渐褪除阴质,达到鬼仙或......  -----------------------------  @kamgkamg
19:55:09  谢谢楼主。  -----------------------------  这样,走兽后脑有横骨气过不去,讨人封,成人型等大都是讹传了?
  抱歉,这一章应该是在上一章前面,发错了。早上补完这个接着写下面的,写完直接发上来了。  巫的体系  巫祝之中有两个大的体系,其中一个是祭祀体系,就是后世的宗庙体系。巫祝从一诞生,贴上的标签就是,事无形、事鬼神。古人说他们是——能接神者。沟通鬼神,祭祀先祖,以及天地自然神灵,就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周礼》曰: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祇。  天地自然神灵,当他还没有具体的事迹、传说、神职之前,只是一个自然物的象征。很难产生什么灵性,像昊天上帝,至今应该也不过是个天地的象征。再加上华夏巫祝本就以祖先神道为主,所以巫祝们的具体工作,就是祭祀、沟通祖先,以获取祖先的指点。  这种祭祀,在完善之后,就是宗庙体系。更早些的时候没有文字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在夏商两朝,可以说是,无事不问卜于宗庙。稍大一点的事情,都要夏王商王,率领群巫群臣,到太庙占卜,根据占卜结果来决定。这一风气在商朝达到顶峰,我们所出土的甲骨文,几乎绝大部分,都是对问卜的记录或者祭祀的祷文。在商朝,鬼神这个词在大多数时候是专指祖先的,而作为祖先代言人的巫祝具有崇高的地位,为王服务的巫祝通常由宗室人员担任。至于周朝?虽然不像商朝一样事无巨细去麻烦老祖宗,但周文王是靠啥起家的你们不知道吗?现在你们打卦算命还要扯上周文王的幌子呢。  而且这种祭祀,是有等级的。《礼记o王制》载: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权柄的不同,决定了祖先受到的香火待遇有所差别,决定了一个豪族,和一个普通士人,背后的鬼神势力强弱。  巫祝们首先祭祀天的象征——天帝,然后在昊天上帝之下,还有现任的五方天帝及其他诸多离任的、或者候补的天帝。天帝祭祀众多死去的人皇上古时期有一个习惯,华夏各部公认的首领、天子,生为人皇,开辟四方,死为天帝,继续庇佑人类。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等等都曾经是这样的一任天帝。  这就是祖先神道,祖先神道是神道之中,人与神之间,互相带来的比例影响最小的一种神道,是最正统的一种神道。其他神道,大多数神灵,人神互相束缚,神修炼不得解脱,人修炼也不得逍遥。唯有祖先神道,子孙大多只是单纯的对祖先的追思敬仰,祖先只是护佑子孙的善意,没有太多的互相羁束。  至今中国人仍然重视对祖先的祭祀,我们的一些习俗上仍然可以体现出来,清明、中元、春节、忌日扫墓上坟,供奉家谱、谱书以及对丧事的重视与操办,都还残留着祖先神道的味道。但是由于社会观念和社会形态的改变,计划生育,以及农村城市化,祖先神道已经变得很衰弱,可以说是苟延残喘了。  而对于部落或国中的平民来讲,行医救人才是巫祝最受欢迎的一项工作。《广雅o释诂四》:医,巫也。在中国古代,巫、医几乎是不分家的,既治实病,又治虚病。祝由术,就是巫医之术的代表。他们写个字、说句话,按按这里,烤烤那里,弄点虫子杂草煮一煮,就产生了神奇的效果,治愈了百姓的疾病,在百姓们眼里,他们就是行走在人间的真正的神灵。为平民治病的巫医,一般都是些底层的巫医,就是在后世,虽然受人尊敬,社会阶层也不高。但谁又能想到,在高层投奔儒教,主体投奔道教之后,是他们为巫祝留下了一脉传承呢。  巫的修炼方法,就是从沟通鬼神祭祀祖先的过程中发现、发展出来的,依靠鬼神行医的过程,又促进了他们对人的身体、灵魂的理解。
  很抱歉本文更新很慢,一个是本人并非专业写手,有自己的一些事情需要处理,一个又要留出来修炼的时间。并且本文,不能凭我所知加上想象就乱写一起,为各路专家所嗤笑。好多地方需要去核对资料,哪怕有些东西是推测,也要尽量做到符合历史和事实。尤其今天这一篇涉及到巫祝作为一个阶层消亡之后的去向归属。所以请大家耐心等待,相信不会令大家失望。
  坐等更新……
  前来捧场
  独尊儒术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代周政,焚书坑儒。绵延了几十上百万年的轰轰烈烈的巫的时代,终于缓缓落下帷幕。  自从礼崩乐坏开始,这个天下就不是以前的天下了。礼是周天子的礼,也是巫祝们世世代代所维护的礼。神明法力再高,也抵不过这天下众生推动的煌煌大势。革鼎变易的激荡之世,巫祝们也成为了被鼎革的对象的一部分。从前说一不二的权力者,在西门豹们面前惶惶不可终日。高层的巫祝们并不受到太多牵累,只是要重新选择站队,收束他们的权力欲望,尽快适应新的社会角色。毕竟不管谁当了公候、作了天子,都还是要祭祀上天的,都还是要祭祀宗庙的。小心翼翼一点,不要惹新的主人不开心,依然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  最底层的巫祝们也不需要太过担心,安心的做好巫医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不要蛊惑人心,不要奢求更多,三邻四舍谁还没有个大病小情呢。  然而整个巫祝体系的解体,已经是不可避免的。整个巫祝阶层不可能再居于整个社会的领导地位。连最高层都成为闲散清贵,中层的巫祝们不可避免的受到最大的冲击。幸好他们还有知识。没有政权可以依靠,还可以做个求仙方士,还可以成为智囊门客,还可以成为阴阳家、五行家。纵然树倒猢狲散,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  大的危机出现了两次。  其中一次就是焚书坑儒。说是坑儒,但其实坑的主要是方士术士。《史记o儒林列传》说: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就是说方士和儒,本来是不分的,本来就是一家。儒这个词的本意就是有知识者,指的就是巫祝,并不用来专指孔孟儒家。儒家这个词指向孔孟,应该是诸子兴起以后。但儒这个词到东汉尚未形成专指,它真正成为孔孟门徒的身份证,应该是隋开科举以后的事了。  或者是方士们觉得自己过得太安逸了,或者是突然怀念起了昔日的荣光,总之跟在秦王赵政身边的一些方士们,突然觉得始皇帝也是可欺的。不成想始皇帝这样的英雄豪杰,纵然一时为了长生不老药耐住性子,终究不能长久容忍方士们的欺骗。于是,矛盾爆发了,为始皇帝炼丹的侯生卢生,串联方士儒生非议时政诋毁天子。天子之怒,流血漂橹,始皇帝下令坑杀方士儒生460人。想想其实这人数也不算多,都没能凑到个整数。焚书,倒是烧了不少,除《秦纪》、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搜罗到的书籍,都被付之一炬。这才是巫祝们最大的损失,知识传承要断了。大概始皇帝觉得,巫祝们知道得太多了,以后还是安心做个会治病、算卦的好人,组织一下祭祀,掌管一下礼制,就足够了。  很不幸,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巫祝们一下子就撞到了俩。这一次的大危机,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危机,也是转机,是巫教真正得到了一个延续下来的机会。  其实在西汉初年,巫道合流已经有了苗头。众所周知西汉初年无为治国,奉行黄老之道,与民修养生息。朝廷重用道德之士,自然朝野之间一片黄老之声,黄老思想的研究著述达到了顶峰,从士大夫到贩夫走卒,都能扯几句道德经。就是百家、方士术士们也纷纷向道家靠拢,寻找与道家的融合点。但是很不幸,从窦太后主政以及梁王继位等问题上,道家自己都站错了队伍。并且汉武帝雄才大略,修文用武,需要的是按照自己的意图做好本职工作的臣子,不需要道家人士的掣肘。当道家不能够与世推移、审时度势,就已经违背了道的教诲,又怎么能不被抛弃呢?  前140年,武帝继位,丞相卫绾奏曰: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前134年,董仲舒建议。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在窦太后死后,道家,连同依附于道家的诸子百家,终于被一脚踢出了朝堂。不过,并不是像秦朝一样要禁绝思想,而是剥夺了他们治政上的主流地位,限制了他们的进身之阶。  然而独尊儒术就是要把除孔孟之道之外的学说都踏翻在地吗?我们现在研究历史,往往局限于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前面说过,这个时候,儒还不是一个完全为儒家专用的名词呢,两汉好多饱学鸿儒,贤良孝廉,都并不是儒家的儒生。一个皇帝,身为人主,不可能被任何一种治政思想限制住,而只能是治政思想为皇帝服务。自汉武帝尔来一两千年,帝王权术,都是外儒内法兼用百家。前提是什么?是百家要投诚,要被限制在以儒家礼制建立的社会框架内,投诚的,就是儒家,不投诚的,才踏翻在地。也就是说,我们两千年来所说的儒家,汉武帝所支持的儒家,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论语孟子,而是以儒学为代表,兼容百家的一个新兴势力集团——儒教。不然,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又怎么能开出那么多繁茂的花儿?  很多人对儒教这个词非常不解,儒家,并不具备一个教派的特征啊,怎么能说是一个教派呢?是,当然是,还是中国最成功的一个教派。有人说其实这是说的儒家礼乐教化,而非像道教佛教一样的宗教。但是确实,它是教化、也是宗教集团,它具备了教派的基本特征,他不像教派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个不一样的教派,巫教,或者说是祖先神教。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一直就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皇帝,就是教主。  孔子所要尊奉的礼制正是巫祝们所要维护的礼制,儒生所要供奉的祖宗正是祭司所要供奉的祖宗,儒家所要祭祀的上天正是巫教所要祭祀的上天,而皇帝,还是天子。于是儒家和巫教合流了,是为儒教。巫教还是活下来了,尽管经历了社会变革的阵痛,尽管作为一个阶层分崩离析,尽管被剥离了巫术巫法,但是它的核心,他的精神——祖先神道,继续占据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最高层,甚至延续到今天。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商周,还是汉唐,是封国,还是郡县,重要吗?  无论道家还是儒家,以及其他部分学派,都是在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中,巫祝们为了延续下来,主动或者被动的进行的改革。只是最后,学生打翻了老师,儒家胜利了,巫教,在和儒家的结合下生存的最好。  然而倒霉的永远是巫祝的中间阶层,这次他们又倒霉了,跟着道家一起被轰出了朝堂,不能翻身。下一章,请看巫道合流。
  精彩??????
  今日不更,昨天下晚上带小孩儿出来玩了,上午要去天文馆和动物园,刚起床正要去吃饭,中午有休息的时间就分享个小玩意儿,陆地飞腾术,听说过吧。然后明晚到家写一章。
  以前我们看唐宋小说话本,说到剑侠为民除害,一夜间飞奔往返数百里,取恶人项上人头。  陆地飞腾术,就是剑仙一派剑侠门飞奔功夫。其练法有两个要点。  一个是不管行千里万里,要保持心念念念不离腿足。这一点,据说佛门的苦行僧练的神足通就是这个练法,不是往来三界自如的那个神足通,就是一种神通术。  第二是要放慢动作,慢慢的去体验到那种足下有气的感觉,直到足下气如实物,就可以踏足而上,陆地飞腾。  个人体验过这种方法,很有意思。不过最终能不能做到陆地飞腾我不确定。并且,即使能做到想必最终付出的精力也有些过分了。性价比有点低,也就剑侠门那些人练练。谨供大家参考。
  大家好,今天误点改签,刚到家一会儿,所以今天写不了了。下午本来说给大家分享点别的,打完字手机发不上来,白打了,天涯的手机版功能不好用。  说点丹法里的事。  以前经常有人问这个问题,丹法里面有子时、正子时、活子时,何时能采。  子时是时间,是天地阴阳转化过程,对人气血虽有影响,但并非人身阴阳转化,不可采。  正子时是夜勃晨勃时分,是人身阴阳转化时分,但此时的阴阳转化及所得之炁,是要供给人身每日正常运转用的,你用一分他耗一分无从补充,如果长期采取对健康危害极大,且有可能会扰乱人身气血正常运行。再者,你未曾记起的部分梦中,是否有春梦引起欲望很难确定。所以此时不可采。  正子时是静定深处,阴降而阳生,清净无欲,得炁可采。  不过本人修习并非丹法,所以对于丹法的事,如果大家有师父的,还是以师父说的为准,让啥时采尽管采,不用给我面子,甭管我说的是否有道理。
  楼主辛苦了,感谢
  巫道合流  汉武帝初年,其实对于方术之士还是有一定的容忍度,也宠信过几个有名的方士,例如方少翁为李夫人招魂之事,但前提是不要参与国家大政。而黄老道家却在汉初逐渐与方仙道合流成黄老道,成为有很大影响力的半宗教团体和治政势力,但这种融合并不严密,只是松散的阵线联盟。  所以虽然后来方士们受黄老道家牵累,但问题并不严重,不参与国政就不参与罢了。反正在几十上百万年的打怪升级中,巫祝们个个都是120级3转大号,在文学、艺术、占卜、风水、法术等各项技能上都点满了技能点,就算再转生一次,重新练起来也快的很。安安稳稳的日子也过得不差钱儿。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失势的道家派系不甘心就此退出治政舞台,太平之下暗流涌动,道家派系私下越来越多的各种小动作,乃至淮南王刘安反案,越来越多的消磨掉了汉武帝的耐心。直到巫蛊之祸,在长期积累的愤怒和老年人的焦虑情绪下,同时可能也有对太子刘据结交宾客方士的强烈不满,未经进一步的调查,无视了各种疑点,就做了定案。一时之间,长安血流成河,杀头者数万人,受牵连者数十万人。这其中不乏为自保性命而互相诬指,一些方术之士,往往只是因为受到怀疑就被杀头下狱。太子尚且蒙冤,何况平民乎。我想,方士们被杀头之前的心理活动可能是这样的:卧槽?坑爹呀!造反什么鬼?谁造的反?猪队友啊!造反的时候怎么没人告诉我一声呢?是哪个王八蛋用巫术谋害皇帝了?咱不能干点靠谱的事吗?  总之不论真相如何,因为涉嫌非法获取网管权限,有大批120级大号被网管直接删号了。这下子巫祝的中层人士,彻底的流落到了民间,靠着以前的满点技能,成为混口饭吃的手艺人。  福祸相依,汉武帝罢黜百家带来的,是彻底的巫道合流。  他们需要一个机会。  于是,机会来了。  败也道家,成也道家。同样被打翻在地的黄老道家似乎对生存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开始积极的向野外探索。既然不能登临朝堂,那就彻底走向民间,朝堂虽然是你的,但是所有的人的思维方式都是我的。汉顺帝时永寿元年,西历155年,张陵在鹤鸣山创建正一盟威道,自号天师。这个时候的天师道,其实仍旧具有很大的政权的性质,直到他的孙子张鲁,这张鲁正式建立了割据政权。其实可以说,道家、道教一直都在尝试建立道国政权,道家一开始就有着浓烈的治政思想。只不过在越来越无望之后,才变成我们所见到的清静无为的样子。  张陵天师道,在实用上以巫祝鬼神之法为主流,兼容百家,又以道家思想为指导,成为百家争鸣之后,华夏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这就是巫道合流,百家合流。自此,中国形成了以原始儒家、原始道家思想为主而分别不同程度融合巫祝百家的两大思想流派,即是后人所称的道家、儒家,或称之为道教、儒教。  张陵建立的道家,是以道家思想为上层建筑,以役使鬼神的华夏巫祝为主体的。他运行的模式是这样的,道人与鬼神订约,修道人帮助鬼神在民间获取香火信力,而鬼神为修道人护法、做事。其实这就是上古时期巫祝和修道人的相处方式,不过在此时合二为一。  传说中张天师在青城以太上老君剑印符箓大破鬼兵,这其中就有着与巫祝融合的影子。张陵以道家思想为指导,以役使鬼神一脉华夏巫祝为主的道教,很快与被华夏巫祝驱离中原的,以侍奉鬼神为主的蛮夷巫祝发生了矛盾,于是率领归于新生的道教座下的鬼神,大破蛮夷巫祝,并与他们订立誓约:人主于昼,鬼行于夜,阴阳分别,各有司存,违者正一有法,必加诛戳。  其实比张陵立教、巫道合流更早的,是三茅的茅山道派,茅山道派一开始就向野外发展,同样融合了巫祝法术百家思想,他的影响力也非常大,但没有正式建立教团,没有达到天师道这样最终携卷全国的程度。天师立教,是巫道合流的最终结果,而不是开端。至于开端,这其中还牵涉到一件中古秘辛,我们后面会讲。  正是因为道教是巫道合流,所以道教内有两条路线,一条走上层路线,就是修道成真为主、役使鬼神为用,这是道家的原始路线和华夏巫祝原始思想的结合,就是仙道了。另一条走下层路线,就是事奉鬼神,是道人们在帮助鬼神获取香火信力的过程中,笼络的鬼神信徒,成为教职人员,像部落时期巫祝们辖下的平民一样,崇拜鬼神并试图从中获取力量。这部分人反而是对道教发展起到了更大的作用。或者又有修道人觉得修行艰难,选择一条简单易行的道路,通过鬼神的帮助,最终成为道教神灵的仆从神。虽然不能真正得成逍遥大道,但也得以保存精神,灵魂不死,也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这就是神道了。  以上情节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巫的历史到本章就结束了,下一章做一下小结,说一说巫祝传承在现代的遗留现状,以及未来发展。
  @倚剑天外
11:34:00  巫道合流  汉武帝初年,其实对于方术之士还是有一定的容忍度,也宠信过几个有名的方士,例如方少翁为李夫人招魂之事,但前提是不要参与国家大政。而黄老道家却在汉初逐渐与方仙道合流成黄老道,成为有很大影响力的半宗教团体和治政势力,但这种融合并不严密,只是松散的阵线联盟。  所以虽然后来方士们受黄老道家牵累,但问题并不严重,不参与国政就不参与罢了。反正在几十上百万年的打怪升级中,巫祝们个个都是120级3......  -----------------------------  是的呀。哈哈哈哈。痛快。
  ddddddd
  顶一个!
  在写,巫之章最后一章,中午发。
  (七)巫祝传承  巫道合流之后,巫教传承大多包含在道教之内,但基本上所有传承,都称道不称巫。当然,道教之外,仍然有一些人坚持着原始的巫教传承,就像有些人仍在坚持着原始的道家传承。  静定、存思和音诀是巫祝在修炼方面的主要传承,这些基本上,一直应用于现在的道教以及其他宗教的修炼中。静定基本上是所有修炼必不可少的法门,当然有极少数修法本来是不需要静定的,但还是把静定加在里面,毕竟好用。并且即便是不需要静定的法门,其实原理上也与静定有相通之处。存思又名精思之法,存而思之,精诚思之。存思的对象,可以是人类,可以是神明,可以是草木,也可以是金石;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虚构;可以是图像、也可以是声音;可以动,也可以静;可以是感觉,也可以是变化。法术中的符箓之术,其实就是存思法的一种次级应用。有许多后人妄执一法,以为究竟,其实是不懂古法之精妙,不能理解古人的智慧。音诀就是咒法,之所以这里说音诀,是为了避免误解,和人们常说的通神类咒语区别开来。前面我们说过一段,这里不再重复。  法术方面,天人交感和役使鬼神之类的法术,都是比较正统的巫法,其中又以天人交感为上,是巫祝自身修为和能力的体现。役使鬼神也是巫教在法术方面的主要传承。提到道士这个词,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法术,仿佛不修法术,就不是修道一样。法术有法术的传承,不足为外人道也。我就是外人。我所习重道轻术,天人交感还略知一二,对役使鬼神之术就不甚了了,也不来误解大家,就不说了。  祝由术是巫教在治病驱邪方面的传承,其中可能包含了各种有可能对治病有益的手段,是鬼神、是诅咒、是虫草、是风水,不问手段只问结果。目前,这一块是很乱的。有很多祝由自称道医,也有很多道医自称祝由,不过这两者本来曾是一家。也有好多非祝由科的中医信了道,就自称道医或祝由,但也不算胡来,毕竟中医和祝由从前也是一家的不同手段。更有不少附体之类治病,也自称道医、祝由,没来由拉低了道医、祝由的层次。不过再想一想,巫祝早期不也曾经是这样吗,只是后来反客为主,不再是鬼神的傀儡娃娃。对于病人来讲,不管这些,只要看得了病就可。不过,真正的祝由之术,是非常厉害的。虽然我不懂,但我就是知道它很厉害。  魇镇术的传承,主要是鲁班术以及一些民间法教。魇镇是诅咒之术,由于人们都畏惧诅咒,又对其神秘莫测深怀不解,所以导致魇镇成了人们对巫祝的第一印象,魇镇诅咒也成了巫祝的代名词。这其实是一种深深的误解。魇镇诅咒之术虽然可怕,但其应用也有着很多的限制,即使是巫祝,也不愿意轻易用它。倒是一些学术的半吊子瞎用乱用,才给人们留下了不良印象,连皇帝王公都畏之如虎。其实这东西也不能说多神秘,其中一部分是利用了风水原理,是对于煞气和地磁的运用,另一部分是役使鬼神的内容。再就是直接的气机冲撞,看起来更神秘,其实反而是最没技术含量的一种,修为高就够了。  风水,是风、是水、是气、是地磁、是天时、是人体学、是环境学、是心理学。其实像风水、占卜这些术算之学,是巫祝传承下来比较纯粹的学问。不依靠鬼神力量,只依靠术数,一个凡人,就可以做到非凡的事情。这个是一种我们很难理解的学问,其原理如何,你不理解,我也不理解。既然不理解,就不去追究,好好用,就是了。不过这些学问不能多用,扰乱自身气机,损气运,用多了,对自身以及亲眷非常不好,并不是什么捐资行善之类可以抵消的。若是依靠鬼神、法灵力量做到的,除了对自身及家庭命运非常不利,还会消耗健康与生命。所以学习术数的人,不要闲着没事就随意给人看风水算命,即便是为了钱,也要谨慎一些,免得有命赚没命花。  占卜,若从广义上说,凡是去预知命运,或指导人趋利避害的,例如占卜看相算命摸骨抽签解字等等,都可以算是广义的占卜的一部分。上面我们说术士要少给人看风水、占卜。其实我们平常人也不要闲着没事随意去占卜算命。你的命运会为占卜结果所左右影响,而这种影响,很难说是好是坏,但经常施加这种影响,就肯定是坏。占卜师看到的,也只是未来的片段。福祸相依,也许你求来的福,正是大祸之发端,也许你避过的祸,正是你未来之福。命运,就像概率云。你的出身如同原子核决定了中心点,而你的命运则围绕原子核产生无数可能,只是越偏离中心点概率越小。当命师观察你的命运,他就坍缩为比较确定的实体。这片概率云,会被压缩的越来越窄,可能性越来越小。最极端的情况就是概率没了,就是说他把你的命给算死了,当然这种极端情况也不太容易出现。这就是命越算越薄。更何况,你把你自己的八字以及各种情况到处乱发,说不定就有哪位命师对你产生了某种大胆的想法,怕是你要菊花不保。万一对你做点什么手脚呢,例如把你的命换给别人,或者弄死你好继承你的遗产。所以还是要谨慎,靠自己努力可以解决的事,不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平时不要瞎算着玩。真是大事,请个好命师,不要在乎钱,因为人家给你占算,也担着风险呢。  可能还有一些,一时也想不起来,就是这些吧。巫祝之道,尽管磕磕绊绊,失传甚多,但终究是传承了下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展,将来或许会创造出新的辉煌,我很期待。  最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巫祝这样一个重要阶层,一个占据了文明上层几十上百万年的阶层,仿佛没有存在过一般。他的历史,他的功绩,都被人删减掉了。就像周王室的藏书,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们如今只能在古代典籍的只言片语中,只能在考古的部分文献中,才能领略一丝他们的风采。巫祝,曾经是道家的天然盟友、战友伙伴。如今又巫道合流。我不敢代表别人,但作为一个坚守原始道家路线的道家学派的一份子,我想只代表自己说这样一段话:前辈的巫祝们啊,感谢你们在蛮荒时代,用自己的方式庇佑人类、庇佑华夏族群,感谢你们曾与我们并肩作战,还有人在传承你们,还有人记得你们,谢谢!  巫之章,终!
  敢问楼主 文明开端时的 所谓灵体 何来。
  @kamgkamg
12:32:52  敢问楼主 文明开端时的 所谓灵体 何来。  又为何来。只是这世界里的阴阳相生么。  -----------------------------
  @kamgkamg
12:32:52  敢问楼主 文明开端时的 所谓灵体 何来。  又为何来。只是这世界里的阴阳相生么。  -----------------------------  @kamgkamg
12:33:59  -----------------------------  总是有一部分动物或者人死了之后有机会作为灵体存活下来并且强大起来的。
  先顶后看!!!
  顶一个??
  巫之章终结了,意犹未尽。其实可以说的写得很粗糙了,我不是历史学者、不是专业研究这些,不想把这篇文章写成一篇论文。所以我很抱歉,影响到大家观文的感受。希望有哪一位历史学者,能够看到这篇文章,能够去查阅各种资料研究巫祝的历史,为他们作传,为他们正名。
  道之章  (一)上古人道  道,这个概念不是老子创造的,道家,也不自老子始,老子只是写了一篇《老子》,将道这个概念记录下来,而《老子》和《庄子》,是我们所能看到的道家思想的极大成者。  上古以降,道从何来?  三代的两种象形文字,在甲骨文中,没有道这个字,只有行这个字,是一个十字路口。而在钟鼎文中,道这个字,是在行字的十字路口中间加了一个人字,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准备选择他的道路。这就是道这个字的原始含义了,是人所能知所能行的道路,是为人之道。  所以先有修道人,而后有道。修道人,是与巫祝几乎同时而并存于世的一脉传承。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我们是上古人道传承。那么我们姑且把上古道家这一脉传承通称为人道。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左转o成公十三年》  祭祀与战斗,这正是流传至今的修炼方法的两个主要来源。祭祀,属于巫祝一脉的起源,而战争与畋猎,则是人道一脉的发端。巫祝固然是智者,可以指引部落前行的道路,可以慰藉平民的心灵,可以做到一些神秘莫测的事情。但是,靠巫祝,吃不饱饭,打不过敌人。所以巫祝阶层,除偶尔获得过最终决定权,大多数时候都是扮演万年老二的角色。人道与巫祝,就像是小说电影中的族长与大长老,共同引领部落国家的未来。  无论古今,许多高明的猎人,有着这样一项本领,就是在畋猎之中的休息或夜宿山林的时候,他们有着超乎常人的警觉和直觉,一旦有危险靠近,立刻就能警醒,并预先做好准备,这是在长期的狩猎中锻炼出来的能力。岂止休息,在狩猎的时候,这种锻炼出来的直觉也非常好用,技之所至,退识进神矣。后世所说的某些武林高手,好像也有类似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道家修炼中存神之法的原始版本。这里的存神,是与巫祝发掘的存思法不同的炼神方法。不是大家所知的存思法中的存思神灵的法门,而是存神这个词的本来含义。存神意即存养精神,存我之神,元神修炼,便由此始。  高明的猎人,在山林中会俭省任何一份力量,不做任何多余的事情,不肯耗费一点多余的体力,在危险的原始丛林中,这一点体力,可能就决定了生死。相比之下,贝尔的野外生存只是作秀而已,真把他扔到原始丛林里去,怕是早就变成“食物链底端的骨头渣渣”了。  所以在狩猎中的体力恢复尤其重要。在休息的过程中,猎人发现,通过调整呼吸可以迅速的进入休息状态。猎人还发现,在高度警惕的闭目存神的过程中,体内炁血恢复的要快一些,呼吸变得很微弱乃至完全停止,体内涌出了新的力量。至此,炼炁法的原始积累完成了。  至于防护阴灵、锻炼体魄,保存自己,战胜敌人,这都是存神炼炁法的源流部分。这是上古道家形神兼修,区别于巫祝精神修炼的缘由。  渐渐地,这些越来越强大的族人,被推举为部落的新首领。他们带领先民战胜一个又一个敌人,消灭一个又一个异类,驱逐一个又一个罪人,披荆斩棘、开疆拓土、繁衍生息,他们被称为皇、帝。生为人皇,死为天帝。追随他们的,是役使神灵的大巫和共修人道的辅弼。  上古人道,就是这样的道家,就是这样的人皇,就是这样的辅弼。  上古人道,秉承的完全是实用主义精神,只有务实的态度,而无务虚的精力。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大道天道地道,只有一条道,就是人类能够前行的道路,是能够修炼神形变得更强大的道路,是人类进化的终极道路。  上古人道,是人类最朴素的认知,秉承的是人与天地三才并生、以人为主,道为我用的人道思想。完全基于人类的视角,基于我的视角,不是求道、不是合道,而是道为我用,不管你是什么道,能为我用的才是道。在人道眼中,道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神奇,不是什么至高无上的主宰,它只是器用而已,像一柄斧头、一把夜壶一样的器用而已。以道为器,诚大器也。我们把握它、利用它,炼形炼气,提升自我的能力和品质,求强大求长生。除了对形神俱妙的追求,上古人道比之后世一些修炼法门还有以下特点,求为人不为异类,求存我不求无我,求住世不求飞升。  上古道家之道,是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修行之道。
  附:这就是上古道家,人道的真正含义。从前有几个人,只是从我的文章中了解到上古、人道、存神炼气这样几个词语,就自以为是的认为人道的含义就是自力修炼,不是鬼神之道就是人道,拿这些词语去四处吹嘘,公然蹭我IP,迷惑众人。以浅薄的认知,又怎么能理解真正的人道呢?然而汉字不是我家的,这几个词不是我家的,乃至人道也是道家共同的老祖宗。凭什么只有你们能走二环,我也要走二环,凭什么说你就是人道传承,我也可以是人道传承啊?所以我不能禁止人家使用,不能不让别人说话,就是告诉大家,其他的任何口称上古、远古、人道、存神炼气、古仙,均与本脉本人无关。大师们爱怎么用随便用,用的时候切勿提起在下就是了。
  史前武术呀
  酣畅淋漓!!
  好文采!好学识!
  换个名字这帖子就能火了,大家都想知道真相,没几个人有耐心深究历史。另外有一点存疑,我认为上古的修炼方法是盘古、女娲、伏羲等等这些圣人传下来的,而不是靠大众自己发明出来的
  顶下,留个记号??
  啥时候爆料老子的猛料啊,等不及了……
  好看,等更
  @玉宸道人
16:24:06  啥时候爆料老子的猛料啊,等不及了……  -----------------------------  会有老子的篇章的,这么重要的人物怎么会没有料
  小孩儿腮腺炎,医院看病,幸好存了一章,中午有空发上来。
    看看这图,符合巫祝前辈们的气质不?
  (二)真至神圣  总有一些修炼上古道家法门的修道人,没有死于无情的岁月,没有死于残酷的战争,他们通过修炼,一直活下来,攀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他们从一个普通人,修炼成更有能力的人,贤人、圣人、至人、真人。他们的终极追求就是真人。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身,就包括神和形,精神和肉体。修炼精神和肉身,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人道。  后世所称修真,即是修真人,是通过道家修炼,以达到《黄帝内经》所讲的真人境界  贤人、圣人、至人、真人,《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四种不同的修道人,就是上古人道修行者们的修炼境界和人生追求。《黄帝内经》随出于战国,但其中医体系完整而繁复,不是一时一人之才可以完成的。八成是三代典藏中流传出来的典籍,而其作者们,很可能是可以内视周身,外视周天的道人、大巫们。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四种修道人。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记载“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炁,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这里的上古中古都是以黄帝那个时候为判断标准,与我们所说的上古中古不同,我们且不谈,我们先看真人的真人的能力。真人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呢,他们统领整个天地,能够掌控天地间阴阳变化,他们呼吸精炁而不是呼吸空气,他们的神魂能在天地间独立自守,他们的骨肉同质,与精神如一不相分离,所以他们怎么样呢?他们的寿命即使天地敝坏,也不会终结,这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道,而生出的能力。后世似无与真人相对应的仙道概念,或可勉强以仙道最高成就天仙相比,但天仙举形升虚,与真人所求不一,结果不同。而钟吕五品仙,神、仙两道夹杂,不是单纯的修炼概念。但无论怎么说,很显然,真人就是所有修炼法修炼境界中最高的境界了。  而至人则是至性淳和,道行完备,能够调和阴阳与四时,他们不会受到世俗的侵扰,精气精神聚集为一,神游于天地之间,通晓八方之外人所不及之地的事物,他们也是能够极大地增强自己的寿命的人。很明显至人的寿命,还会受到天地的桎梏,但是几乎可以说是与天同寿了。可以对比葛仙翁所言地仙的极致,住世不死游于名山。如吴承恩《西游记》五庄观对联曰: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几乎是对至人的忠实描摹。  圣人之能,天人合一,圣人所处的位置,就是天地间最中和的位置,他们能够根据天地间八风变化而保养自身,他们生活在世俗之间,能适当的把握自己的嗜好,不会让自己产生愤怒、怨恨之类的情绪。他们在世间的行为不脱离世俗,也不着奇装异服,他们的举动也不会惊世骇俗。他们不会让自己的形体和思想为世事而劳碌,只要打发自己愉悦自得就好。他们的身体不会像常人一样衰老,精神也不会逐渐的消散,他们的寿命,也可以达到几百岁,超越了天年限制。这个圣人,差不多就和后世所称的人仙差不多。但是是真正的人仙,而不是什么大周天。好多人就是觉得大周天就算人仙了,其实也就是刚摸到先天境界的大门。更别说他们那个大周天,只是后天搬弄气血罢了。倒是贤人,跟先天境界相仿佛。  贤人遵从天地间的法则,根据日月运行、星辰位置,来顺从阴阳和四时变化,想要追随上古真人那样合于道的运行。他们的寿命,也可以大大地延长,但是还是会有终结于天年的限制。可知贤人的寿命,大概就在120岁左右,虽然成就先天境界,但仍不能摆脱人类天年的桎梏。  这就是上古人道的境界。但与我人道一脉传承有所差别。或许是我的先辈们觉得贤人算不上真正的修炼成就,没有超出常人的范畴,就删去了贤人,而在至人和圣人之间塞进了一个神人。或许是依照《庄子》逍遥游中,真人无待,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修炼体系而确立。  神人,约相当于普通的长生住世的地仙。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这是先天炼形到了极致,血化白膏,成就圣人之后,身体纯白,没有血色。不食五谷,吸风饮露。这是身体自给自足不假外求。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这是地仙御物、一步千里的本事。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这是以虚神干涉现实,是地仙形神抱一无离境界的初步体现。  真至神圣,令人神往之!
  干货!!!持续关注!
  那 是否有生命/人类起源的说法流下来?
  @kamgkamg
12:23:38  那 是否有生命/人类起源的说法流下来?  -----------------------------  没有,你就当人是奔儿的一声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记性不好,再翻前面的看看
  火前留名
  持续关注
  学生前来捧场
知道的越多越感觉 人道 二字的厚重
  @蓝光OK
19:45:22  学生前来捧场
知道的越多越感觉 人道 二字的厚重  -----------------------------  但不需要成为包袱,人道不人道的,自己的修炼最重要。杨朱说,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弘扬传统文化,楼主功德无量!
  从前有一位道家大佬,是玩无间道的祖宗,猜猜他是谁?我是卓伪,咱们周五见!
  @倚剑天外 :本土豪赏1张催更(100赏金)聊表敬意,楼主快更新吧!【】
  (三)老子之道  上古之道,至老子为之一变。  老子继承了上古道家的遗产,但老子之道,不是上古道家之道。  先说说老子这个人。《史记》中对于老子生平的描述基本上一言难尽。古人称氏不称姓老聃,聃是老子的氏,老子是姬姓聃氏,其祖先季载,姬姓周氏,季是行字,载是名字。如果大家不明白,那就比方刘二奎,二是行字,奎是名字。季载是文王周昌之子,武王发之弟,也是周公旦的弟弟。后来周公旦执政时,将季载封地聃国,就以封国聃为氏,称为季聃或聃季,其后人称季聃或聃季一族。但到老子时,聃国已经被灭,空有聃族。  老子著书立说,传道受业,成一家言,为子学家,所以被世人尊称为子。  至于老这个字,难说所从何来,有人说是因老子出生在夏都老丘故地,所以又以老为氏。有人说是因老子年高德劭而称老,也有人说是因老子担任周景王司空,位列三公而称老。不管哪一种,总是敬称。  然而老聃的名字究竟是什么,却和老子的许多事迹一样,在历史中被隐藏了。至于李耳,只是季聃二字削去一半的半字蔑称。  不过无所谓,老子究竟叫什么并不重要,不过是个代号而已。  我们再看看老子的大致经历。老子是聃季一族继承人,世袭周室司空一职,是周景王的司空,位列三公。周景王变法未成,死前嘱托孺子王大夫(相当于太子太傅)宾起扶持变法派庶子王子朝继位,周景王死后,王族单氏发动政变刺杀宾起扶持太子姬猛上台,老子被罢免司空,担任征藏史。同年王子朝率景王旧臣发动政变,驱逐姬猛,夺回王位。晋候保护姬猛逃出都城,姬猛当年病死,谥周悼王,晋侯拥立王子匄为王,即是历史上的周敬王。朝与匄各自为王,人称西王、东王。五年后,晋候帮助东王击败西王,王子朝仓促间率领近臣,携带王室礼器、典籍投奔楚国,积极准备依靠楚国复位,老子作为前王室重臣以及王室典籍管理人也随王子朝奔楚。然而楚国自身内乱,自顾不暇,于是王子朝一行止于南阳。又十年,王子朝被周王匄派遣刺客杀死,老子无所依靠,归还王室典籍,辞官回到郑国境内的封地中牟。第二年,在洛邑仍然拥有庞大势力的王子朝余党因不服周王匄刺杀王子朝,联合郑国,讨伐周王匄,周王匄出逃晋国。晋国一方面帮助周王匄攻打王子朝余党,一方面命令鲁国攻打郑国。第三年,也就是西元503年,晋国大获全胜,郑国被迫与齐国结盟对抗晋国。老子虽然已经辞官,但显然受到了此次事件的连累,于是离开封地,出函谷关,西游于秦。这是我根据各种历史记载和研究结果拼凑出的最可能接近事实的一种可能了。  那么,问题来了,你说这些蛋事与老子变革道家思想有什么关系?没关系,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就是觉得,作为周景王的智囊、王子朝的拥护者,经历了这么多事件还没有被杀死,老子能活这么久真是不容易啊!改革之事不出头,传位之事不站队,侍奉一王不叛变,远离名利不热衷,是老子的智慧,是不为天下先,是急流勇退,是圣人无死地。做得好大事,最后跑路了。  其实重点在这里。先看聃季家族世袭的职务——司空,司空是做什么的呢?浚水动土、城邑营造、手工匠造,礼仪祭祀。相当于后世工部尚书兼礼部尚书。再看老子被免职后担任的职务——征藏史。负责征集、收藏、管理典籍,以及编修历代王朝历史的史官,是一个清贵的官儿。在三代那个时候,知识是由王室、贵族垄断的,典籍和礼器一样,是国之重宝,天命正统的象征。而祭祀与典籍官员,都是由巫祝担任的,是巫祝阶层的保留势力范围。所以很明显,老子是世袭家传的大巫、大祭,是巫祝的领袖。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周王室日益衰落,从天子至于大臣,都在积极寻求一条出路,周景王变法就是一个例子。而向典籍中寻求帮助,寻找上古道家治国的智慧,也不失为一条可以探索的道路。  其实人道比巫道衰落的更早更彻底。固然巫祝阶层在周时与世俗贵族分享权力,已经不像在夏商那样大权独揽,但仍然保留了相当大的势力范围,周天子代天巡狩,是名义上的教主。而人道修行人,在华夏人类建国立鼎,自身力量在大自然及蛮夷面前占据优势时,就逐渐主动或被排挤退出政权中心,慢慢消失在历史舞台了。依照道家一向以修炼为先的思维来看,这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大概他们没有想到,或者是想到了也不会在乎,在失去了权利的支持和诱惑之后,人道的传承变得艰难起来。艰难到在夏朝时期还能有些蛛丝马迹,而经历夏商周之后,连老战友巫祝后人,也几乎只能去各种典籍中寻找他们的身影了。  老子的道,和上古人道的道是不同的。是从道和天道的角度,去描述宇宙的诞生、天地的运行、万物的出现、人类的修炼、国家的治理。也就是巫祝们会有时间想这些问题,修道人的立场一向是很明确的,万事都从我的角度去考虑,推而及我家、我族、我邦、我类。所以老子,是以一个巫祝的思维方式,来阐述对道家的理解。这就是可见于文字的、最早的巫道合流。巫道合流,自老子始。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老子心目中的理想国度,是一个修炼为主的道国。老子所赞同的国家形式,是周制天子封国分封制的完美版。老子提出的无为治世思想,是以古喻今,非常符合周室当时情况的对策。以周室当时的情况,居于群狼之间,唯一能保护自己的是名分,和名存实亡的分封制度。在自己没有成为天下共主的把握之前,谁也不愿意最先翻牌,明目张胆的去消灭天下共主,谁先翻盘,谁最容易被打死。所以周室这时,是大动猝死、小动快死、不动等死,基本上就是个死,就看是死得难看一点,还是死得有尊严一点。而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或许是能让周室死的最舒服的办法了。  老子所讲的修炼原则,基本上取自于上古道家的修法。  老子巫祝思维角度的道家世界观,极大地补充了道家思想。但这个世界观,若以上古道家的宗旨作为主导,那就堪称完美了。
  老子原来是大巫啊
  顶好贴
  继续更新楼主加油
  可不可以这么理解,以巫祝思维偏重于阐释道是什么,怎么才能合于道、行于道。而上古人道偏重于道为我用,道是什么跟我无关,只管修炼,完全的实用主义。
  @逝殃墨香
18:07:37  可不可以这么理解,以巫祝思维偏重于阐释道是什么,怎么才能合于道、行于道。而上古人道偏重于道为我用,道是什么跟我无关,只管修炼,完全的实用主义。  -----------------------------  是啊,道是什么,到如何演化宇宙,道如何作用于万物,巫祝才会去想这些事情。巫祝思维的道有点像基础物理,人用的道用不到的,都在道的范畴。而人道有点像应用物理,我用到的,才去研究学习,才认为是道。
  @火影风之翼
11:34:16  老子原来是大巫啊  -----------------------------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天年一百二
22:42:56  @倚剑天外
:本土豪赏1张
(100赏金)聊表敬意,楼主快更新吧!【
我也要打赏
】  -----------------------------  因为涉及到历史和道家理论,不能顺口胡说,本人才疏学浅,需要查阅资料、构思,看怎样表达出来方便让大家理解,所以每一章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写来也要几个小时吧,所以也就是每天保持一章的速度了。
  尴尬了老铁们,今天带孩子来看爷爷奶奶,这边电脑用不了,今天更不了了,明天晚上更两章。今天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跟帖问。我看看一会儿分享点别的。
  这样吧,分享三个小玩意儿,武术里面的玩意儿,不过有些东西是不能乱说的,所以就说三个笨点的法子吧。  单腿蹲起、打窗纸、挨揍。单腿蹲起是练整劲的,打窗纸不破是练暗劲的,挨揍避重就轻,和推手一样是化劲种子雏形。
  先生可以略微的说说丹法吗
  @ty_逝青   16:45  先生可以略微的说说丹法吗  -----------------------------------------------  丹法这个话题有点大,等说到仙的部分会有丹法的专题,不过不会讲太深,毕竟一则我在丹法方面虽然有些了解,但不成体系,属于半吊子。二则这种东西要去拜师入门学习。但是你们有什么疑惑可以问,点到为止。
  给大家分享一句话吧。  《庄子·达生》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  通达生命真相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中不必要的东西;通达命运真相的人,不去追求命运中无可奈何的东西。  修道之人尤其要知道这一点。  与大家共勉!
  2009年秋天,得到了老师的传承,2010年秋,在北京的事业不死不活,于是萌生了退意。我终究不是个创业型人才。  汉宫春—慢慢秋光  远径云微,更天高几许,清肃商扬。  谁将玉盘结露,金掌凝霜。  白头堆雪,待几番、对镜仓惶。  犹借此、朱颜未老,共君一醉何妨。  翠色青青欲折,向梧桐叶底,细细风凉。  唯时岁华摇动,慢慢秋光。  偷移暗送,渐转寰、日影斜窗。  谁要问、人间一霎,浮生与梦孰长。
  发不出去?
  生死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但深恐时光虚度而我道不成,所以看到多年前这首词,还是感叹一声。
  唉 细思极恐 顿时焦虑 百感交集
  赶紧更新??
  @飞飞飞飞机2017
11:45  赶紧更新??  ----------------------------------  要下午四五点钟吧  预告一下,下面还有的道家章节  庄子之道 道与鬼神 道与生死 道家修炼
  (四)庄子之道  庄子就是这么做的。  老子不是道思想的创造者,也不是春秋时期唯一的道家诸子。说老子是道家创始人,不代表没有其他道家,只是其他道家都被代表了。就像我们现在提到在线支付,就是说微信、支付宝,其他什么Applepay呀、Y支付啊,那是啥!我们说上古两家巫祝、人道,也是这个意思。  出于不同派系的道家思想,在当时各有不同的认识和主张。春秋时期,老子同时代或更早的的道家流派有管仲、老莱子、杨朱等,晚一些的有列子、王诩、庄子、韩非、等等。在修身方面,各个道家流派的主张基本上大同小异,主要区别都在于治政方略。然而道家处世,讲的是与世推移不滞于物,就算儒家、法家都可以说是道家的变异流派,道不行则行之以礼,礼不行则行之以法,时事不同,治国又哪有一定之规呢?  这其中对巫道融合有了极大推动的是庄子。庄子这个人,身份是个谜。我们不知道他的父母亲族,也不知道他的老师是谁,但是他却能受到当时只有大贵族才能受到的精英教育,学富五车,对各种典籍如数家珍。它本身只是宋国蒙地的一个漆园小吏,却可以引来王侯将相与之交游,且轻王侯、傲公卿,悠然自得的做着他的小吏。传言庄氏出于楚庄王,或者可信。  庄子可以说是基本上接受了老子的道家思想框架。但是从逍遥游一篇就可以看出,庄子是上古人道的传承,而在齐物论一篇中,庄子甚至辨析了老子之道与上古人道的不同。没错,庄子就是那个以上古人道的态度统合老子道家世界观的人  《周易大传》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认为道是无形之理,而器是有形之物,这其实就是继承了老子的道德观。对上古人道而言,无论形而上的道理形而下的物体,都是为我所用的器用。而老子之道就是以道为义,把道中的无为润物者称之为道,将道中的可知可感者称之为德。道生之,而德畜之。譬如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就是他的德,让它又臭又硬的无形之手就是道。  庄子接受了这个设定。不然你们以为齐物论是在讲啥,讲物我齐生死一?齐物论讲了两个问题,一是物性不同道性无别,这就是老子的道与德,是老子的视角;二是看待事物具有角度性和视角的局限性。那么再看看第一课逍遥游看待事物的角度?庄子,就是以上古人道看待道的角度来结合老子的道德观视角,既突破了原有的局限,又保留了自己的立场,堪称完美!如果说张陵立教,是以巫教为主,百家为辅,道德经为指引的巫道合流。那庄子的逍遥道家,就是以上古道家为主,融合巫祝视角的,在道家修炼和老子思想上最完善的巫道合流。  逍遥游,是庄子内七篇的总纲,其他六篇都是对逍遥游一篇的解释和扩展。而外篇杂篇,也许有庄子写的,也许是庄子的弟子,或者还有附会的,但基本都是对内七篇的理解和补充。  逍遥游写了什么?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还要加上一个隐藏的彩蛋——真人无待。这就是人道修炼,一步一步通达逍遥的道路。而齐物论就是从道性无别及视角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真人无待。养生主则言保身全生无为而为,是修成真至神圣的基础条件。人间世进一步阐述了修道人行于世间保全性命的道理。德充符讲万德有别皆合乎道,是在人心的层面讲齐物之理。德充符—道宗师,大宗师反过来讲与道而言万物无别,天人合一师从大道。应帝王讲治国行道皆需无为而为。总而言之,就是从各个方面,都要达到逍遥无待的真人境界。  庄子的精神,内七篇已经毕备了。  下一篇我们讲讲,道家对于鬼神的态度。
  四点多发了一次,被抽楼了,话说莫名其妙抽楼好几次了,前几次是回复。  晚上八点还有一章。
  (五)道与鬼神  人与鬼神,还有动物、植物、昆虫、细菌以及其他各种生灵,都是大道所生,宇宙演化的一部分。  上古人道先辈们,是怎样对待鬼神的?除祖先英灵外,鬼神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蛮荒异类,时人认为他们神通莫测,称为神,另一种是就是自然神灵和山灵野鬼,而动物灵则属于妖类。对于蛮荒异类,对人类威胁比较大的,上古道家就是一个字,杀。例如,《山海经》中有一头雷神,叫做夔,长得就像没有角的牛魔王但只有一只足,夔从水里出来的时候风雨大作,电光闪烁,声若雷鸣。后来呀,黄帝正好缺一架战鼓,就心平气和的跟夔商量,您好您看我正好缺架鼓,劳驾您乖乖的把皮脱下来,再送我几根骨头,咱们井水不犯河水。无奈夔不识抬举,黄帝只好亲自把夔弄死,把他的皮扒下来做成鼓,把骨头拆下来做成鼓槌。你别说,神皮不愧是神皮,敲一敲,声闻百里,威震天下。蚩尤的属下,远远听到鼓声,就叽里咕噜逃跑了。  然后看看道家对于其他鬼神是个什么态度。  《黄帝内经》中,有两句话,第一句是“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至德,就是道,被迷信鬼神思想局限的人,就不能和他谈论道,讨厌针砭的人就不能和他谈论高超的医术。第二句是“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如果(行针)取法天地间的道理,根据这些道理,顺着相应变化去做,那么就跟声响相和,形影相随一样顺利。道不是什么鬼神玄虚的东西,他是独立运行而无止境的。  那个意思就是,修道就不能够迷信鬼神,我修我的道,和鬼神有什么关系。鬼神根本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咱谁也别惹谁最好,你要非来惹我,伐山破庙弄死你。  《管子》说,智者役使鬼神,而愚者信之。我们道家人不是巫祝一样的智者,但是也不傻,咱们各有所求,互不干涉吧。  老子差不多也是继承了这个态度,但是有了一些平等交往的意味。“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秉承大道来面对天下,会觉得鬼就没什么神异的了。不是鬼没有神异之处了,而是他的神异伤害不到人了。不只是鬼的神异不能伤害人,圣人也不会去伤害鬼。大家互不伤害,这是符合大道的德行。这个意思就是说,咱们互相尊重,你伤害不到我,我不伤害你,我们还可以做朋友。这个态度挺好,不过,稍微有点理想化,万一人家非得想要伤害你呢,虽然咬不疼你,但是往死里恶心你,那就别德交归焉啦,狠狠抽吧。  相对于先秦道家的态度,儒家的态度更为老百姓所接受。“敬鬼神而远之”,给予适当的尊重,然后离他们远远的,毕竟惹不起还躲不起吗。真正迷迷信信鬼鬼神神的那些人,老百姓也觉得他们膈应。  巫道合流之后,早期道教,对于修炼的道士本身,是要求只能敬奉黄老,不得祭祀鬼神的。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第一百一十三戒,不得向他鬼神礼拜。第一百一十八戒,不得祠祀鬼神以求侥幸。《老子想尔注》:行道者生,失道者死,天之正法,不在祭餟祷祠也。道故禁祭餟祷祠,与之重罚。  但道士按照天师与神明的约定,可以引导百姓祭拜仙、神,但是必须是朝廷敕封、道教认可的神明。如果是民间私自祭祀的神,那就是淫祠野神。《玄都律》曰:道士女官,皆不得使民私祠祀鬼神,杀猪羊,妖言惑语。此伪事,皆道之所禁。而且不但百姓不能私自祭祀,倒是也不能自称神圣让百姓祭祀自己。《太上老君经律》曰:戒勿祷祀鬼神,戒勿称圣名大。  如果有人违反了,怎么办呢?陶弘景在《登真隐诀》中说:谓人先事妖俗,今秉正化,应毁破庙座,灭除祷请事。  大家看天师立教时,那些不服从教化,不接受役使的鬼神,不就被伐山破庙了吗。  不过随着胡图教进入,妄作祸福之说,迷惑百姓。道教为了与佛教竞争,越来越宗教化,教中自力修炼的一脉越来越少,而信奉神明的一派越来越昌盛了。  对于奉祀神明求福的,抱朴子说了句实话:余亲见所识者数人,了不奉神明,一生不祈祭,身享遐年,名位巍巍,子孙蕃昌,且富且贵也。  本章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倚剑天外
11:21:27  (三)老子之道  上古之道,至老子为之一变。  老子继承了上古道家的遗产,但老子之道,不是上古道家之道。  先说说老子这个人。《史记》中对于老子生平的描述基本上一言难尽。古人称氏不称姓老聃,聃是老子的氏,老子是姬姓聃氏,其祖先季载,姬姓周氏,季是行字,载是名字。如果大家不明白,那就比方刘二奎,二是行字,奎是名字。季载是文王周昌之子,武王发之弟,也是周公旦的弟弟。后来周公旦执政时,将季载封......  -----------------------------
  坐等更新
  @倚剑天外
20:10:05  (五)道与鬼神  人与鬼神,还有动物、植物、昆虫、细菌以及其他各种生灵,都是大道所生,宇宙演化的一部分。  上古人道先辈们,是怎样对待鬼神的?除祖先英灵外,鬼神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蛮荒异类,时人认为他们神通莫测,称为神,另一种是就是自然神灵和山灵野鬼,而动物灵则属于妖类。对于蛮荒异类,对人类威胁比较大的,上古道家就是一个字,杀。例如,《山海经》中有一头雷神,叫做夔,长得就像没有角的牛魔王但只......  -----------------------------
  等更新,楼主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文出版社联系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