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得kr能配18 135吗无法自动对焦!一直显示MF,怎么调都不行!一开机就让手动!

[转载]【整理】宾得KR常见问题及解答
文章参考论坛上的帖子和宾友们提供的资源,由本人整理。
欢迎各位朋友加QQ群一起交流。
初阶交流群:
进阶高手群:
根据自己水平加群...
全新品检测机身拿到新机以后,请检查您的包装内物品数量。
一般来说,包括:
说明书(水货什么语言都有,行货机器必须是简体中文说明书)、保修卡、纸质票据等印刷品
一张光盘,内含Pentax Digital Camera Utility
一个锂电池的座充
充电器电源线,这是除了说明书以外最大的行货水货的区别,行货电源线插头为两级(10A 220V AC
国标)双扁插头,水货一般为13A/230V/50Hz英标(品字形)三级插头。
机身白色卡口盖
机身目镜盖
另外,全新出货的相机,从kx时代开始,有一项可以参考,那就是首次开机会弹出语言选择界面,貌似这个界面是不可逆的。如果机器被人开过。那么这个界面就不会出现了。
然后我们要检查以下机身自带的锂电池触点是否有氧化痕迹,这一点不用多说了,凡是用过的,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氧化痕迹和金属划痕。
然后我们进入下面一项,检查机身卡口。如果我们在以上检查步骤的时候都没有问题,那么机身卡口应该是没有使用痕迹的。白色的机身盖下面。卡口金属应该一点划痕都没有。
最后,就要进入我们最重点的检查环节了。检查快门次数和cmos坏点。
如何查看快门数?上传到图虫&&上面有各种详尽的EXIF信息
检测CMOS坏点
用光影魔术手
打开你的相机,将镜头盖盖上,将机身的对焦模式调整手动对焦模式(MF),然后按照iso从100-200-400-800-1600拍摄几张照片
在光影魔术手里找工具-CCD死点工具-CCD死点测试
亮点可以忽略不计,但一定要注意一下坏点。如果没有坏点,你的机器就完全没问题了。
但如果有坏点,你就要使用相机的像素映射一下,然后再拍摄几张照片,并且测试。如果没有坏点,就没事了。但如果还有坏点,您就要找商家换机了。
关于陷阱对焦(http://dcbbs.zol.com.cn/63/.html)
答:首先得是手动头或者镜身带MF开关的。以手动头为例,首先得设置成光圈环可用(因为是手动头),然后陷阱对焦可用,机身设置为AF。最关键一步也是很多人陷阱对焦未能成功的原因,对焦模式
单次对焦,且一定要将释放模式设置为对焦优先,也就是说要对上焦后才会释放快门。设置完成后,拍摄中只需按住快门不放,转动对焦环一旦合焦快门自动释放,只能中心对焦。
镜头的检查新镜头其实主要需要注意的,是镜片内的气泡。内部的镜片如果看不清可以拿强光手电。镜片内的气泡属于很严重的品控问题。必须找商家更换。
另外就是看一下镜头的卡口是否有使用的痕迹。
装在机身上看看自动对焦是否正常。光圈是否正常收缩。另外,新的镜头除了DAL,均配有遮光罩。
UV镜到底有没有必要买?
看这个帖子,然后自己决定。
为什么晃动机身有零件松动的感觉,有异响?是机身防抖原件在工作。
取景器有指纹装纹路正常显现,磨砂对焦屏的现象,正常现象不用多虑。
快门光圈ISO白平衡是啥东西、怎么调?
先百度...再看说明书!群共享里有个WORD文档《摄影基础》
平均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的差别和适用条件
电子波轮乱转问题
答:目前定论是 波轮润滑油过多,解决方法送修 活自己动手,如用卫生纸 拧成条吸一下或多波动几下,也有用清洁套装成功解决的案例。
绿键如何使用
很少有人知道的MTF程序线
宾得KR说明书:颜色水泥 朋友 的链接:
是秋风 朋友的 扫描版链接:
如何固件升级?
附个版本升级内容:
1.11版本升级内容
生成RAW格式图片内, 将包含机器获取的GPS数据。
*对已升级到1.10版本的客户,请继续升级到1.11版本,对此为您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
1.10版本升级内容
搭配GPS 模块[O-GPS-1]
*此版本涵盖1.01版本功能。
1.01版本升级内容
与SDXC存储卡兼容。
*传输率与高清视频存储标准不兼容。
所有的ISO感光设置能在B门模式下使用。
增强了对比度自动对焦的性能,提升了整体的对焦速度。
关于原装电池电量问题 满电大概能拍多少?答:目前论坛里的常见的为 不开屏幕
400-500张左右。两块锂电池基本上够一天用的了。 或者弄个电池架+爱乐普,爱乐普能拍1000以上。
大光圈标头跑焦的判断与测量:http://dcbbs.zol.com.cn/2/268_11316.html
如何测跑焦调焦:
如何进入工程模式调焦:http://dcbbs.zol.com.cn/66/.html
想换个镜头
模拟各个焦段:
如何选择合适的镜头:
宾得镜头群:
还有这个帖子:
淘二手镜头
茶片坊器材交易区:
关于镜头成色认定标准
99%:极少使用或未使用过,无任何磨损和使用痕迹,包装齐全,票据齐全,有效保修期未过。
95%:极少使用或未使用过,无任何磨损和使用痕迹。(注:99%和95%判别关键在于是否有保修,包装、票据是否齐全)
90%:有轻微正常使用磨损,无维修史。
80%:有明显磨损、掉漆,无维修史。
70%:有明显磨损,有维修史,功能正常。
70%以下:磨损严重,有硬伤,有维修史。
论坛上的综合帖:http://dcbbs.zol.com.cn/64/.html
推荐几个网站 蜂鸟学院:&
POCO摄影社区:&
测试你的摄影水平
http://www.pop-photo.com.cn/main/news/NewsCompetetionList.shtml?columnId=1
http://fotomen.cn/match
其它问题(来自)
宾得KR都支持什么卡口的手动镜头?
1、pk-a口:
这种卡口是有电子触点的。相比自动对焦镜头,只少了一个AF的触点。使用这种卡口的镜头,可以实现除了AF之
外的所有功能。可以使用相机上的任何档位进行拍照。
2、K卡口:
这种卡口是光PP没有触点的,但是后面有个光圈拨杆,所以虽然不能传输光圈值,却可以通过光圈环预设光圈。
装上机身之后,机身上的光圈联动杆卡住拨杆,实现 最大光圈取景;按机身的绿键可以释放联动杆使光圈瞬间收
缩进行测光,然后才能拍照。因此使用K卡口的镜头,只能使用M档拍照,用绿键测光
3、m42螺口:
古老的卡口,却是实现“大一统”的卡口,多数机身都有此类卡口的转接环。pk-m42接环有两种。
自动镜头无法自动对焦。
查看机身左前下方的键是否设定在“AF ”处。
使用M档时无法调较光圈。
使用M档拍摄时,直接拔转盘是调节快门速度的,要调较光圈,得先按一下右肩上的“AV±”,然后拔转盘才能生
对焦点无法锁定。
在拍摄时,明明对好焦了,但物体一移动,对焦就变了,无法锁点。出现这情况,请按机背的“INFO”,然后选
择第二行的第二项,看看是不是把对焦方法设为“AF·C”,“AF·C”是追踪对焦,把它设成“AF·A”或“AF·
S”就得了。
无法把焦点对准所需目标,对焦点经常不固定的对到其它地方上。
出现这情况,请按机背的“INFO”, 然后选择第二行的第三项,把“AUTO11”或“AUTO5”改设成只有中心一点
的重点对焦。
按机背后的方向键无法进入WB白平衡、连拍、ISO、闪灯等设置。
按“INFO”,请查看光圈值数据栏(屏幕右上方)下的对焦方法是不是设成了“选择对焦”方法,按动上下左右
方向键(即围着“OK”的WB白平衡、连拍、ISO、闪灯四个设置键),如果对焦点会移动,就是设成了“选择对
焦”,这时请按机背的“INFO”, 然后选择第二行的第三项,把选择对焦方式设换成其它方式,退出后,就可以
进入WB白平衡、连拍、ISO、闪灯等设置了。
无法使用“正负逆冲”、“数码滤光镜”、“高动态范围拍摄HDR”功能。
请按机背的“INFO”, 然后选择第三行第一项的图片格式是不是选用了RAW或RAW+JPG。以上功能只支持JPG格
式,把图片储存格式改为JPG就可以了。
无法设定感光度ISO为100。
请按机背的“INFO”, 然后选择第二行的第四项,把高亮校正关闭。然后按“MENU”,选“C”的第1项的第3条
“扩展感光度”设为“2开启”。
为什么ISO无法调出125、160、250、320…?
按“MENU”,选“C”的第1项,选第1条“曝光设定步长”设定为“1 1/3EV步长”;然后再选第2条“感光度步
长”设定为“2和曝光步长一样”。
储存速度慢,要3秒以上才能回放。
请按机背的“INFO”, 然后选择第三行的第四项“失真校正”和第五项“横向色差校正”关闭,然后拍摄试试
看,基本上在1秒内就能回放了。
10、使用手动头无法正常拍摄。
按“MENU”,选“C”的第4项,把“使用光圈环”设为“2允许”。
11、无法使用“陷阱对焦”。
按“MENU”,选“C”的第3项,选择“20陷阱对焦”的“2开启”。
拍出的片经常过曝。
①按机背的“INFO”, 查看第二行的第1项的测光方式,看看是不是选了“重点”测光,请改其它方式。②开机
查看屏幕,看第三行的“± -3 2 1 I 1 2 +3”处,上面的标杆是不是往右边跑了,如果是,按右肩上的“AV、
±”不放,然后向左拔转盘把标杆设回中点。
13、长时间曝光拍片后,按动机身的任何按键都没反应,要关机重开或拔电池才能解决。
长时间曝光拍片后,请耐心等待,特别是拍夜景,因为进行长时间曝光拍片后,机身要用曝光所需差不多长的时
间来进行降噪处理(如果你设定了长时曝光降噪,速度更慢)。我试过曝光2分钟,处理得用80秒左右。等机背的
红灯重新闪烁完后,图片才处理完成。
14、竖拍的片,回放时,不能横看,要把机身竖放观看。
按“MENU”,选第二项(即方框内有一右向三角符号)的“自动旋转影像”打上“√”
15、为什么回放照片时,有色块闪烁?
闪烁的色块是过曝或欠曝地方的警告。要取消这情况,按“MENU”,选第二项(即方框内有一右向三角符号)的
“白斑与黑斑警告”把“√”去掉。
16、灰尘警告。我使用“灰尘警告”时,为什么每次都警告有很多灰尘。
正确的检测方法是:先把镜头的灰尘吹净,然后对着一张白纸去拍。
17、拍出的图片色彩淡不鲜艳。
请按机背的“INFO”,
然后选择第一行的第1项,把照片模式设为鲜明模式或反转片模式。
18、用套头拍出的片不锐。
①把光圈收到f8左右;②看下是否对焦过近,焦点未对上;③是否手抖。
19、无法找到B门。
B门是手动控制快门时间的,按下快门不松手,快门就一直不关闭,手松了才会释放快门。B门通常用来进行更长
时间(特别是拍夜景)时使用的。要设定B门,先设定M档,然后拔动转盘,直至B的出现。
20、当设置为选择对焦模式时,如果选择了除中心点外的其它10个对焦点的任一点,要迅速归位中心焦点,可以直接按一下“OK”键。
21、右肩转盘上的场景模式只有“人像、风景、微距、运动、夜景人像”,要选用更多的场景模式,可把右肩上转盘设到“SCN”,然后按机背“INFO”,进入第一行的第1项,可以选择更多的场景模式。
22、手动头对焦难对准。很多初使用手动头的朋友发觉拍出来的片焦点都没对上。①首先要检查取景器的屈光度,在取景器的上方有一拔块,左右移动可以调整适合自已眼睛度数,取景器的屈光度调准适合自己,可以有效判断手动对焦的准确度。②如果用取景器还是难以对焦,可以用lv屏幕进行取景,取景时可以不必考虑中心点对焦之类,只要看着屏幕观察自己切定的焦点处清晰,就可按下快门。还是看不清,就在开启lv后再按机背“INFO”进行放大判断对焦,按一次放大2倍,2次放大4倍,3次放大6倍,第4次回位。
23、最后建议大家,如果拍的片比较有保留价值,尽量选用RAW+JPG。因为RAW可以对现场无法控制的白平衡、曝光、细节等在后期进行有效的调整、补救和恢复。特别是拍风景,不单能进行以上提及的操作,还可以进行渐变灰滤镜的增加功能(在大光比下,渐变灰滤镜防止天空过曝,对蓝天、白云、霞彩的突出非常有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真水无香惹人醉 品味宾得发展历程_网易数码
真水无香惹人醉 品味宾得发展历程(全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时,喜欢上一样东西是在不经意间的。就在两年前,小编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白,结果因&宾得单反有白色款&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理由而购买了台白色的宾得K-x,开启了自己的摄影生涯。从此,小编渐渐喜欢上了宾得,最终成为宾得的忠实粉丝。
提到宾得,很多长辈们都不明所以,但提起&潘泰克斯&就恍然大悟了。这也难怪,毕竟当时PENTAX在大陆译名大多为&潘泰克斯&,而&宾得&更多地在香港使用。最终,考虑&宾得&、&潘泰克斯&、&宾得士&等多个译名不利于市场发展,就去繁就简统一为&宾得&。
时至今日,单反四大家&&&潘美尼佳&在许多资深影友中至今都朗朗上口,也是那个时代的象征。然而,宾得作为昔日日本单反界之王,在胶片时代缔造过许多传奇并做出相当大的贡献,可以说宾得的历史就是日本单反相机的历史。不过,在电子化和数码浪潮的冲击下,宾得几经转手,最后被曾经K卡口的&小弟&理光收购。尽管如此,宾得相机依旧保有着其与众不同的特色,时至今日都拥有大批量的粉丝。现在,小编就开始带领大家走进宾得的历史长廊。
说起宾得,其前身是旭光学合资公司,创立于1919年,主要生产眼镜和放映镜头。1923年开始为小西六写真工业公司(柯尼卡的前身)生产照相机镜头。1938年正式改组成立旭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光学仪器和望远镜。
曾经有传闻说&PENTAX&这个名字来自东德蔡斯潘太康的一个生产线,后来东德蔡斯被施耐德光学并入,这条生产线由施耐德卖给旭光,并提供先进技术,共同开发单反相机。
有人说宾得向蔡斯安插商业间谍一说并非纯属遥传。至少,施耐德把蔡斯的潘太康给宾得的时候,也包括了很多的先进技术。因此,宾得有德系血统一说也是有依据的。
二战后,世界相机产业蓬勃发展,因此在1945年,旭光决定开始研制单反相机,在7年后的1952年,旭光推出了其历史上第一台单反相机Asahiflex,也是日本第一台单反相机。然而在同时代,尼康和佳能依旧在合作研发旁轴,而美能达(现在索尼单反的前身,相机业务的相关资产于2006年转让给索尼)则在进行双反相机的研发。Asahiflex在当时配置了1/20s的慢门(1/30s以下的快门速度被称为慢速快门)以及B门,而最高快门速度达到了1/500s,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先进的设计了。虽然第一代Asahiflex只生产了1年,但在当时依旧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旭光也计划把这款产品推向世界。
美国版的Tower 23
1953年,旭光推出了Asahiflex的改进版本--Asahiflex IA,搭载了闪光灯同步接口是其最大的特色。随后在当年9月,推出了Asahiflex IA第二版,但由于战后日本属于战败国,因此交由美国的一家公司生产,型号名称为&&Tower 23。
美国版的Tower 24
1954年,旭光推出全世界第一台反光板瞬回式的单反相机--Asahiflex ⅡB(美国型号为:Tower 24,当然也有采用同老Tower 23一样镜头的版本,同样标注为Tower 23,但已经是采用反光板瞬回技术了),这款产品的推出标志着日系相机全面进军国际市场,同时也为今后的日系单反相机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编辑点评:可以说,早期宾得对135胶片单反市场的预判准确,加上一部分新技术的大胆应用,使其占据先机,是螺口时代全面爆发的伏笔。
总之,宾得在当时135系统方面走在前面,无疑印证了一句话: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M4/2螺口时代是宾得辉煌的开始,同样也奠定了宾得胶片时代的王者地位。
1957年5月,对于135单反相机历史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天,旭光拿出了全新的Asahi PENTAX单反相机,是全球第一款使用五棱镜取景的单反相机。它一改之前复杂难用的腰平取景器,采用眼平式取景方式,大大方便了使用者在取景的便利性,并且时至今日仍旧在绝大多数单反上使用。并且Asahi PENTAX采用标准的M42罗口设计,不但可以使用旭光高素质的Takumar(太苦玛)镜头,也可以使用欧洲生产的M42螺口镜头。并且这也是旭光第一次在产品上打上PENTAX的字样,PENTAX源于&pentaprism&和&Reflex&两词,意思就是五棱镜+反光。而PENTAX的品牌真正开始被人所接受,而旭光也是全球第一个结合了五棱镜+瞬回式反光板的相机,为今后单反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ASASI PENTAX
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旭光成为全球单反产量最大的厂商。在相机领域的新技术上不断地推陈出新。
1964年7月,Asahi PENTAX SPOTMATIC正式推出,这是全球第一款搭载TTL(Through The Len 通过镜头)测光方式的单反相机。而TTL直到现在也是标准的单反测光方式。
ELECTRO SPOTMATIC
直至1971年,旭光再次把TTL测光发挥到了极致,完成了全球第一家程序化TTL自动曝光的相机-- ELECTRO SPOTMATIC。同年,宾得首次将SMC镀膜(SMC多层镀膜技术,此后经历过多次改进)应用到旗下生产的镜头上,并且此后宾得的镜头都会打上SMC的字样。
编辑点评:宾得的机身机械结构直到今天都有M42螺口时代的影子。宾得在135相机市场上占得先机后继续推进,TTL测光、SMC镀膜等技术至今都在单反领域应用,完全可以说螺口时代是宾得最星光璀璨的年代。
称雄一时的Takumar(太苦玛)镜头
Takumar(太苦玛)是旭光一个历史悠久的镜头系列,太苦玛时代是旭光镜头品质超过的德国镜头成为世界一流镜头的时代,这便是PENTAX在单反机上的早期镜头,并使PENTAX称著于世的重要原因。
镜头系列可谓历史悠久,其名字&Takumar&来自20世纪五十年代旅居纽约的日本摄影家Takuma Kajiwara(佐藤梶原),他是柯达公司创始人George Eastman的私人朋友。Takuma Kajiwara参与设计了早期的Takumar镜头。
Takumar: 为配合早期Asahiflex机型以及Asahi Pentax和Asahi Pentax S机型的镜头。
Auto-Takumar: 此系列镜头的特色是实际释放快门时镜头光圈自动收缩到选定光圈。这一系列镜头实际上在k系列机型推出后才开始使用。自动收缩光圈系统工作程序如下:首先,转动光圈环选定光圈,然后,推动镜桶上的拨杆,这时自动收缩光圈装置上弦。按动快门,光圈收缩。早期的两款Super Takumar标准镜头标有Atuo Takumar字样:55/1.8 Auto-Takumar和55/2 Auto-Takumar。后来,Asahi Optical公司将光圈拨杆由左边改为镜头右边,镜头标识也改为Super Takumar。
Super Takumar: 使用Super Takumar镜头,快门按下后不用再手动把光圈开大,光圈拨杆变成了自动和手动选择开关。当开关设在Auto档或者测光开关钮处于ON的状态时,快门按下后光圈自动回到最大位置。当开关设在MAN档时,光圈动作与以前的Takumar镜头相同&& 一直处于收缩状态。
Super-Multi-Coated Takumar:最早的SMC Takumar镜头。Pentax在1971年第一个在他们的镜头上使用了多层镀膜技术。公司市场部称是Pentax发明了多层镀膜技术,实际并非如此,这种镀膜技术实际上由美国公司OCLI (Optical Coating Laboratories,Inc.)发明,最初使用在NASA登月计划的太空装备上。Asahi Optical公司从那家公司获得了专利许可,SMC技术才用于Takumar镜头上。
编辑点评:当时相机还是奢侈品,为其打造的Takumar系列镜头更是&奢侈品中的极品&。Takumar镜头拿在手里会感觉到是一件艺术品,其独具匠心的做工,用料十分考究,光学素质就更不用说了,绝对是一代传奇,工艺方面完全可以媲美当时的德系镜头。考虑到日系镜头相较德系镜头要便宜不少,Takumar镜头直接敲开欧美市场,受到一致好评。
1975年,宾得最终抛弃了M4/2螺口转而采用K卡口,一口气在该年推出了K2、KX、KM和K1000四部相机,标志着M4/2螺口时代的终结。
生产年份:,经典的全机械相机,小巧精致、结实耐用。
生产年份:,宾得在1980年为了纪念成立60周年推出的手动专业机,宾得历史上最经典的机型,也是生产时间比较长的机型直至2001年才停产。在各公司旗舰产品中,LX是唯一一个没在生产线上制造的相机,而是在宾得的光学研究所手工制作的。因为LX采用了当时不能上线的密封技术。而在那年代,连尼康F3都没有作密封处理。另外该机是混合动力快门,即电子和机械双快门(跟现在的尼康FM3A同一类型)。电子负责AE、无极变速,机械快门在零下30度或没有电源时都能正常运作。这几点代表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LX推出过四个特殊版本,包括一个黄金版、两个钛版,以及一个在2000年纪念LX诞生20周年的LX2000。
宾得LX2000纪念版
宾得LX2000纪念版
宾得LX黄金版
宾得LX钛版
宾得ME super
生产年份:年,宾得当年的半自动相机畅销机型,可实现光圈优先曝光,小巧结实。而且宾得从这部ME Super开始,取消了机身上的AHSHI标识,只保留了PENTAX。
宾得super A
生产年份:年,83年欧洲相机大奖的获得者,一如宾得的风格:小巧漂亮,操作也非常简便,但功能较少,取景器较暗,反光镜振动也比较大。
1981年宾得推出Pentax ME-F相机,这是全球第一款TTL自动对焦单反相机(镜头马达驱动),而尼康到了1983年才有类似的尝试(F3AF),佳能更晚1985年(T80)。而1981年旭光更是迎来了全球第一个生产单反数量达到1000万台的厂商,而当时的尼康和佳能的产量相比旭光实在是少得可怜。
编辑点评:螺口时代的辉煌可能成为了宾得的&拖累&,在采用卡口的时机上比竞争对手晚了一拍,而且K卡口也是为了兼容M4/2螺口而生的。尽管在后来迎头赶上并推出不少经典机型,但随着电子技术大量应用,宾得渐渐开始有点入不敷出,显露出了一丝颓势。
宾得SFX,SF-1为美国型号
生产年份:年,全球第一款搭载TTL自动闪光控制的单反相机。
生产年份:年(Z-1至1994年停产,由Z-1P接替,但两者区别不大),当时宾得最高端的机器,快门速度高达1/8000秒,设计上有独到之处,如强调不应该过分依赖机器,在自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可随时干预相机动作,提出了&超程序&、&超手动&等独特曝光模式,以及按镜头最佳光圈优先的MTF曝光模式。此外也具备高端机型的结实、用料出色等特点。
宾得MZ-S,发布年份:2001年,宾得最后一部顶级胶片单反,从它身上已经明显感受到现代数码单反的样子,是宾得数码时代过渡的产物。
宾得*ist,发布年份:2003年,是有史以来最古怪的相机命名方式,宾得最后一部胶片单反,改进包括全新的对焦系统、有史以来最小巧的机身、先进的测光、完善的自定义功能、超大的背部LCD等。不过,看这外形和配置上也知道,这完全是为后来的数码单反铺路。
编辑点评:进入80年代,宾得逐渐被尼康等竞争对手超越,破釜沉舟换卡口的佳能亦开始有抬头之势。就在那个时代,宾得机身技术方面由于电子化技术的积累比较浅加上对电子时代到来的应变不够,显得捉襟见肘,但亦有其独到之处。A系列、F系列和FA系列镜头同样是一代经典,至今在影友中有很大的保有量。
如果说宾得的Limited头都是精品,那么三公主头就是精品中的精品。这三支镜头如艺术品般精湛的做工和出色的光学素质,令无数宾得粉丝魂牵梦绕,任谁都想做&她们的驸马爷&。
FA43和FA77的设计者平川纯(右一)
宾得曾经拥有许多优秀的镜头设计师,平川纯则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FA43、FA77、DA*55等镜头都是出自他之手,也参与过饼干头的设计。传闻中原本FA31也是由平川纯进行设计,但他考虑到广角镜头的体积也不能够显得太过臃肿,因此在他的设计方案下最大光圈只能做到2.4,导致宾得在性能与体积之中做出了取舍,最终选择了性能,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公主比两位姐姐个头大一圈。在宾得被HOYA收购时,平川纯也遭到宾得方面的解雇,非常令人扼腕叹息。不过最近又有消息传出,平川纯将以技术顾问的身份回归宾得,因此小编热切期盼这样的一位传奇设计大师能够继续散发他的光辉。
FA43 F1.9 Limited
FA43mm F1.9 Limited的焦距数值和135底片的对角线长度相似,被称为&标头&中的标头。其做工精良,全金属镜身,距离标尺、光圈、景深标尺全是刻在金属镜身上,外观优美,小巧精致,像块金属小饼干,令人爱不释手。其最大光圈处成像偏软,中心和边缘都不够锐,光圈缩小两档以后,中心和边缘的锐度都极大提高,对细节的刻画能力超强,不会输于任何标准镜头。
层次丰富,鲜而不艳,将宾得镜头真水无香的质感发挥得淋漓尽致。拍人像油润清新讨人喜欢,拍风光味道也十足,甚至连徕卡都向宾得定制该款镜头,这绝对是日本光学的骄傲。很多资深摄影师都认为它是20世纪末最优秀的镜头之一。
FA77 F1.9 Limited
与其长姐类似,二公主焦距数值采用近似645中画幅底片的对角线长度,是一颗优秀的人像头。采用复古设计,金属镜身,做工精致细腻。毫不夸张地说,FA77mm F1.8 Limited达到了宾得前所未有的高度,它更像是一件工艺品而不是一件工具。全开光圈下的成像锐度、反差均比较出色,油润厚重的色调更令人爱不释手。从最大光圈到最小光圈始终保持圆形光圈叶片,焦外成像柔美、自然,如奶油般散开一般。
FA31 F1.9 Limited
135和645都已经讲过了,最后轮到APS-C了。FA31 F1.9Limited承袭其两位姐姐的风范,做工自然是不必说了。镜头本身解析力和色彩均属一流,成像细腻油润,细节丰富,色泽通透,反差适中。借用西平英生的一句话就是:深不可测!很多人把它称为&宾得做得最好的135广角镜头&(尽管31mm的视角实在算不上&广&)。不过,逆光表现相对一般,这也是该头最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另外,尽管属于FA自动对焦镜头,但对焦速度并不快。
编辑点评:当然,&人无完人,镜无完镜&,三位&公主殿下&虽然倾国倾城,但依旧有其短板。就本页的点评,主要集中在对焦速度一般,声音大等方面。三公主某种意义上是宾得胶片时代的绝唱,但是给小编感觉她们的发布时机并不好,为什么这么说?可能后面所说的话比较重,还请大家包涵。数码时代的宾得单反全系列采用APS-C画幅是众所周知的,而三公主的焦段在折合APS-C后的焦段未免有些不伦不类,FA31变标头,FA43的焦距作为人像头略短作为标头略长,FA77人像头在室外也显得太长了点。由于是胶片头,没有进行数码优化,无法发挥出其最纯粹的性能,当然,这些并不影响她们在宾得镜头群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2001年2月,宾得研制出一部全幅的数码单反。从图片上看,这台相机的完成度已经非常高。传闻是飞利浦的CCD有缺陷,在使用同一块CCD的contax N Digital胎死腹中后,最终使宾得放弃这部全画幅单反的上市,从此宾得的数码全画幅就销声匿迹了。
曾经宾得全画幅相机
曾经宾得全画幅相机
宾得终于在03年推出它们第一款数码单反:*ist D。延续了*ist的古怪名字。就机器本身而言不乏亮点,当时最轻最小的机身(依旧是金属架构、防尘防水)、主流的600万像素APS-C画幅的CCD、先进的测光对焦系统,对宾得老镜头的完善支持。对于第一款数码单反来说,表现还是尽如人意的。
宾得K10D,发布年份:2006年,宾得呕心沥血之作,比起早前*ist系列的机器,像素上升到了1020万。更重要的是新开发的图像处理器模数转换为22bit(一般机器仅为12bit)。宾得的SR CCD防抖动技术也应用到了这部机器上,另外放大率0.95x、视野率95%的取景器,防尘防滴的机身,独特的ISO优先、光圈优先加快门优先模式是一大创新。当然,它的画质才是最大的亮点,K10D所搭载的那款CCD表现十分出色,画质通透自然,色彩艳丽并且层次丰富。
编辑点评:进入数码时代的宾得,不由得一阵酸涩浮上心头。除了645中画幅,其他领域都被竞争对手进一步蚕食,胶片时代的弊病在进入数码时代之后进一步被放大,渐渐地走入泥潭深渊。K10D确实是一部不错的数码单反,完完全全地走画质路线,可是对焦和测光方面实在是不知道用什么话来形容了......
有人说宾得三饼干是三公主的数码版本,对此小编并不完全同意这样的观点。三饼干的特点较三公主来讲同样鲜明,首先在体积上比公主更为轻薄,并在成像效果上可能由于数码优化的关系较公主头更为艳丽,其中DA70在这方面尤为突出。饼干头普遍最大光圈比公主头普遍小了一到二档,但是全开状态下与公主头相比不落下风。就小编个人看法,在数码机身上公主头即便逊色于饼干头也是很正常的。
DA21 F3.2 Limited
该头折合全画幅焦距31.5mm,是一支不错的扫街头,其成像清晰过渡自然。镜头表面采用了SP涂层技术,可以有效地防尘、防水。同时,PENTAX DA 21mm F3.2 AL Limited镜头还采用了Quick-Shift Focus System设计,具有全时AF/MF切换功能,且在对焦过程中前对焦环不会转动。可能小编对这个焦段并不是很感冒,并且定焦头F3.2的光圈实在是小了点......
DA40 F2.8 Limited
到它的小弟DA40 XS F2.8出现之前,一直保有着&世界上最薄镜头&的称号。它也宣告了小体积&大画质的观点破灭,真可谓&四两拨千斤&。可能它的焦段有点尴尬,但所谓标头就是&不长不短&的代名词。镜头采用天塞结构,镜片组镜片少,意味着成像会更为通透。色彩风格方面,是小编最喜欢的,也是三饼干中各式题材兼顾的全能手。F2.8的光圈成像分辨率等数据上都与FA43收到同等光圈下相仿,但两者成像风格却完全不同。或许,更多的人会钟情FA43,但给我感觉两支镜头同时拥有也不冲突,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特点。
DA70 F2.4 Limited
DA70是公认三饼干中素质比较好的一个,难能可贵的是镜头的中心和边缘锐度都十分出色。折合全画幅焦距105mm,是典型的人像头,F2.4光圈全开的状态下毫无压力,锐利的焦内表现和出色的焦外虚化,对比价格是它3倍的同门师姐FA77都不逊色,性价比极高。
DA40 F2.8 XS
0.9毫米!刷新了世界最薄镜头纪录!宾得成功将饼干压制成了薯片。它采用和DA40相同的天塞结构,在外壳部分做了进一步简化。光学素质方面和DA40相近,不过在最大光圈下的色散比较严重,但是考虑到它的性价比就完全释然了。DA40 XS出现是否让DA40没有了存在价值?这当然需要否定。DA40 XS更倾向于为单电,更倾向于反差对焦方面的设计,在单反上可能会水土不服。
编辑点评:或许饼干的地位没有公主这么高,但在技术领域是一大突破。小体积&高画质的铁律被打破,便携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试问谁不想要一颗体积又小,画质比较高,这样带起来方便的镜头呢?讲究实用主义的小编更是认为饼干比公主在数码机身上更有使用价值。尤其是像小编这样喜欢收2档光圈的人,最大光圈F2.0-2.8已经足够平常使用需求了。
昔日的单反王者宾得,最终被HOYA收购,成为HOYA旗下的影像部门。与此同时,宾得的市场战略做出了重大转变,更倾向于入门级用户市场。直到宾得K-x的横空出世,令所有人咋舌的100种配色,加上媲美当时中端单反的配置,受到了广大追求时尚的年轻用户青睐。次年针对K-x的一些缺点进行更新推出全新的宾得K-r,与前辈K-x相比,它的配色增加到了120种,并在日本地区支持更换蒙皮的服务。
100种宾得K-x配色展示
就在前不久,宾得K-30也与大家见面了。官方表示,K-30是K20D的后续机型,但是就小编的个人观点来看,它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K-r的升级版。全新的SAFOX IX+i对焦系统加上三防机身,是一部性能均衡的中端单反。在可选颜色方面去繁就简,提供了18种机身颜色,但是史无前例地提供亮面烤漆和哑光两种机身外壳材料,满足用户对机身材质的苛求。
编辑点评:自K-x之后,宾得在入门市场上火了起来,把宾得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不过在该类产品刚推出时,大众的反应和卡西欧出自拍神器一样:是不是宾得疯了?甚至有人说存在卖萌嫌疑。
但就产品本身来说,和自拍神器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它是实打实的。作为入门机拥有媲美上代甚至同阶段中端机型的性能,比如:11个对焦点(中央9个十字对焦点)、优秀的噪控、比竞争对手同级别机器高的连拍速度。不仅如此,还将钢骨架做进入门机身......用接近D90的性能(K-x和K-r的CMOS和D90都是同一块)却卖出了入门级的价格,这么形容也许是再贴切不过了,这直接击中了用户的心理底线&&性价比。宾得K-30的发布,又开始故技重施加入了三防机身,虽然对它的定位官方称其为中端机,但实际上还是D90的定位,称之为中端入门机或者入门高端机比较合适。好吧,这么说小编自己都觉得有点别扭,但这是事实。
向井理 宾得K-30广告截图
向井理 宾得K-30广告截图
日本宾得理光官网截图
K-30 CM15秒版
K-30 CM30秒版
被理光收购后,原先作为日本区理光代言人的日本人气男星向井理同时作为宾得代言人出现在大家眼前,结束了宾得多年来没有广告代言人的历史。他为宾得拍摄的CM在2012年6月份首次亮相,为大家呈现了K-30三防机身等一系列的特色。与此同时,为Q10所拍摄的官方广告图颇具文艺气质。
电视剧《上海滩》深刻影响了一代人,拉开了江湖爱情片的序幕。上海滩的成功则是因为塑造了一个理想而又真实的许文强,是当时广大少女的梦中情人。然而,许文强的扮演者周润发,获得过三座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另外也拿到两次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头衔,至今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中,是影坛的一棵常青树。不为人所知的是他居然是宾得中画幅数码相机645D的使用者。
宾得645D用户周润发
周润发《上海滩》剧照
周润发《上海滩》剧照
周润发《上海滩》剧照
周润发和宾得645D
宾得645D用户周润发
宾得645D用户周润发
除了宾得645D外,玛米亚645AF也是其常用器材。由此可见,发哥作为一名影坛的老大哥,对摄影情有独钟,是中大画幅相机和黑白照的爱好者。接下来,我们来看下发哥的摄影作品吧。
周润发虽然只有10年的拍黑白照的资历,却开了两次个人摄影展。2008年他举办名为《Moving Pictures》的摄影展,18张照片都采用近年参演电影的幕后故事作主题。2009年他又和友人合办黑白摄影展,展出2004年后拍摄的41幅香港市民生活照。另外,张敬轩也视周润发为目标,在看过发哥影展后,萌生举行摄影展的念头。
发哥不仅走到哪里都自带摄影器材,而且所拍照片都是自己亲手冲洗,连冲洗药水都是专程从美国订购。他说:他拍了30多年电影,老婆之外,和摄影机的关系最密切,一直是我走在镜头前,现在,希望能身处其后,通过镜头看外面的世界!
周润发摄影展作品展示
周润发摄影展作品展示
周润发摄影展作品展示
曾经偷拍巩俐在《满城尽带黄金甲》剧组的化妆照是周润发的最爱,被拍出318万的高价!
周润发摄影展作品展示
周润发摄影展作品展示
周润发摄影展作品展示
周润发摄影展作品展示
周润发摄影展作品展示
周润发摄影展作品展示
周润发作品
这张以逆光西红柿为主题的作品夺得了三等奖。
发哥说:用黑白胶卷并不是刻意要去营造怀旧氛围,因为我喜欢用禄莱400度和柯达的黑白胶卷,用柯达的Tir-X比较多,它的宽容度比较大。加上在工作中的古装场面我喜欢用禄莱2.8F的双反相机,光圈比较大适合用现场光拍摄。
众所周知,宾得在广告方面的投入比较少,亦不乏经典广告,让我们来搬凳子好好欣赏一下吧!
宾得年广告欣赏
宾得1979年到1999年的广告,很符合当时日本经济腾飞期的时代特征。
宾得K-x广告
这是宾得K-x在爱沙尼亚播出的广告,也是小编看下来最喜欢的宾得广告。短短58秒,人物、故事和配乐方面都相得益彰,将精华完全浓缩于其中。
宾得K-r广告
编辑点评:即便有&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个道理,但是没有好的宣传再好的产品都有可能被冷落。看看佳能和索尼就明白了,就连一贯保守的尼康都开始重视广告及市场宣传的重要性了,宾得还是有必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1919年:成立旭光学工业合资公司
1938年:设立旭光学工业股份公司(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Asahi Optical Co., Ltd)
1952年:第一部日本产35厘米单反相机(单眼相机)&Asahiflex&开始发售
1954年:搭载独自开发&反光板快速归位&技术的&Asahiflex II&开始发售
1955年:设立日本国内销售公司&旭光学商事股份公司(已于2005年4月与Pentax合并)&
1957年:日本第一台搭载光学五棱镜的单反相机&Asahipentax&开始贩售
1960年:以独立开发的&反光板快速归位&技术获得&第二届科学技术厅长奖&
1962年:为作为对欧洲的销售据点,于荷兰设立了Pentax Euro n.v.销售公司
1964年:开始发售具备TTL测光的&Asahipentax SP&
1967年:于东京&西麻布开设了日本第一间相机博物馆(1993年移往益子事业所)
1968年:于栃木县设立益子工厂(现在的益子事业所)
1969年:中型单反相机&Asahiflex 6x7&开始贩售
1971年:于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1972年: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CDR上市;进入眼镜市场,贩售&SMC PENTAX眼镜镜片&
1973年:海外生产工场、旭光学(国际)有限公司(现在的Pentax香港)在香港设立;进入资讯设备产业,贩售自动制图机&Photoplotter&
1977年:进入医疗器材产业,支气管光纤内视镜&FB-17A&发表;进入工业设备制造业,电脑设计系统(P0ENTA CAD System)发表
1978年:于加拿大设立PENTAX Canading
1979年:于英国设立PENTAX UK
1980年:纪念创立60周年,最高级单反相机&PENTAX LX&发表
1981年:世界第一个创下单反相机累积升产量达1,000万台的纪录;于东京新宿开设&PENTAX FORUM&;于法国设立&PENTAX FRANCE&;世界第一台TTL自动对焦单反相机&PENTAX ME-F&开始贩售。
1982年:分别于瑞士、瑞典与芬兰设立&PENTAX SWISS&、&PENTAX FINLAND&。
1983年:进入新陶瓷领域,发表人造牙根&アパセラム&。
1984年:发表中型单反相机&PENTAX 645&。进入轻便相机领域,发表&PENTAX PC35AF&。
1985年:发表日本最早的&Apatite骨骼填补材料&。
1986年:领先世界发表搭载变焦镜头的轻便相机&PENTAX ZOOM70&。
1987年:领先世界发表内建TTL闪光灯的自动对焦单反相机&PENTAX SFX&。跨入电子内视镜产业,发表各种搭载CCD感应器&PENTAX VEDIO ENDOSKOP&。
1988年:开发可做成任何造型的人造骨材料。
1990年:于菲律宾设立相机工厂&ASAHI OPTICAL PHILIPIN(现PENTAX PHILIPIN)&。
1994年:开发磁光碟用色收插补正物镜。
1995年:于越南设立光学产品工厂&PENTAX VN&。
1997年:发表数码相机&PENTAX EI-C90&,同时发表世界第一台拥有自动对焦的中画幅单反相机&PENTAX 645N&。
2000年:开发,并成功量产世界第一个回折型DVD/CD互换复合镜头。
2002年:公司名称由&旭光学工业有限公司&(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变更为&PENTAX股份公司&。推出搭载液晶屏幕的数码相机型双眼望远镜&PENTAX DIGIBINO DB100&。
2003年:与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共同设立开发中心。发表搭载了&滑动透镜系统&的数码相机&PENTAX OPTIO S&。利用互联网发表各种有声产品的服务&Globalvoice&开始。发表数位单反相机(简称DSLR)&PENTAX ist D&。于中国设立&PENTAX上海&。
2006年:发表数码单反相机&Pentax K10D&。
2006年:总裁浦野文男宣布将与光学玻璃制造大厂豪雅(HOYA)合并,但该合并案在股东的反对下失败。
2006年:推出机身内置防抖(Shake Reduction,简称SR)的DSLR&&K系列(K100D、K10D)
2007年:推出内置超音波马达镜头,并搭载除尘系统的&PENTAX K100D Super&。同年,为纪念K10D获得&Camera Grand Prix 2007最佳相机&推出&PENTAX K10D Grand Prix Packaging&。
2008年:推出&PENTAX K200D&与& PENTAX K20D &,并于2009年推出机身与电池手把都采用钛合金色彩涂装的&PENTAX K20D Titan Premium Kit&。
2008年:3月31日,与HOYA合并成为HOYA旗下的影像事业部。
2008年:推出世界最小的内置APS-C感光元件DSLR&&&K-m&。于2009年推出限量的&K-m white&与&K-m olive&。
2009年:推出首次搭载录影功能与金属机身的&PENTAX K-7&。
2009年:推出世界上首次拥有多达100种机身涂装组合的&PENTAX K-x&。
2010年:推出搭载有效像素达到4000万的大型CCD感光元件的中型DSLR相机&PENTAX 645D&。
2011年:日本HOYA公司与理光公司共同发表声明,宣布双方达成协议,理光将收购HOYA旗下的宾得影像事业部。
呼!在历史长廊间走了一大圈,最后来聊下宾得的未来趋势及全画幅问题。
首先,稍微谈谈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诸位宾得粉嚷嚷的全画幅。从645D上可以看出,宾得完全有研发全画幅数码单反的能力,只是限于数码时代伊始感光元件的成本极高,退而求其次选择了APS-C画幅的感光元件。可能在当时采用APS-C是个不错的选择,但现在感光元件的成本日益下降,面对一堆APS-C画幅的DA数码头,如此将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的做法,让很多宾得粉嗤之以鼻......
好了,开始说正题。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宾得如果要出全画幅,势必要做出近乎推倒重来式的改变。如果采用最保守的方法,保留原有K卡口设计(本来就是全画幅卡口)并制造数码全幅头。就个人看法这方法的确是可行,但对于宾得这样电子技术比较薄弱的厂家,没有其优势可言,就依靠三公主和几个DFA镜头在初期是无法支撑市场的。至于小编心中的解决方案?借用《三国演义》中听得耳朵都要出老茧的一句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在这里先卖个关子。
然而,在被理光收购后,宾得所推出的如K5II、Q10都未免有换汤不换药的嫌疑。不过,从理光将可换镜数码相机这方面都交给宾得来负责可以看出理光对这类市场是有足够重视度的,因此2012的市场表现或许更多地是过渡期的产物。就目前的现状,还是需要给宾得和理光一些时间来推陈出新,相信会有更具宾得理光特色的产品出现,所以说期待一下即将到来的CES2013和CP+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数码影像俱乐部:http://dcclub.pchome.net
数码影像频道:http://dc.pchome.net
数码影像官方微博:http://weibo.com/pchomedcdv
本文来源:pchome电脑之家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宾得kr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