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就想问一下,刺激战场新地图图那么高精尖,会不会超级卡

《大国重器》中,靠“补贴”、“财政”,会...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大国重器》中,靠“补贴”、“财政”,会出现类似:钢铁、光伏等,亏损、污染问题么?提到的数控、药化、军工技术,与欧美日相比,差距有多大?它们是如何处理呢?
最近,cctv在播放纪录片《大国重器》,google了一下:谈到的企业及代表技术列表的一些评论:某厂造矿山重载车,车型不是自己设计的,发动机压根没提(显然也不会是正牌国货)我们国家风力发电机的制造,是从德国买的一张图纸,而且,德国人只卖给我们一张图纸还有,我们为什么要从乌克兰买一艘报废的航母?螺旋桨造不出来大连造船厂新厂在给韩国一家公司组装一艘货轮,双独立螺旋桨,三星制造动车的车身,基本就是直接买西门子的比如唐车的CRH3,核心技术是转向架、信号控制系统和制动系统,都是依赖老外的我们制造环节主要是相对简单的车体的制造、内装、布线、涂装、组装等和西门子、庞巴迪、阿尔斯通这些巨头们依然差距很大沈阳新松公司的移动机器人,和ABB、安川的机器人比,那差距不是一点点所谓国内高端数控,结构抄一下成熟结构,FANUC或者SIEMENS数控和电机,外加海德汉的光栅,嗯,自己做个壳子贴个标.嗯,完了! (知乎)华为海思,40nm级国内都无法生产,28nm级的更是错过,国产的光刻机太垃圾了所以,同志们看这种节目,只能对中国的制造业盲目乐观本来就是为产能过剩的东西做做广告,这片子会被DMG之类的瞬间完爆秒杀“我们去大连造船厂和沈飞实习”“厂里面的设备,清一色进口”“国产机器根本“不堪大用”,乃至沈飞这样的“军工企业”,也是一样”“一台1000摄氏度的锻钢加热设备,日本产的,1000度时精度可以达到正负1度,甚至更低”(知乎)“新语丝”曝出“院士李连达学术论文涉嫌造假”的消息李连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事发时担任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同时,为贺海波的合作导师,在贺海波的8篇造假论文的作者栏里,均有李连达的名字近年来,京东方的主营业务连年亏损统计数据显示,京东方2008年至2010年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6亿元、-13.05亿元、-23.2亿元京东方A上市以来,营业利润已经累计:亏损近80亿京东方要依靠政府补贴才能勉强盈利,被称为“烧钱无底限”在MLCC市场中,日本厂家市场占有率大约为55%,2013年三星旗下的SEMCO会超过TDK成为全球第二大MLCC厂家中国制造真的是这么“水”?发动机、数控、动车、“龙芯”,都是“垃圾”?都是“淘汰”的落后、过剩产能?
金属材料学博士
时间不多,先占个坑,有时间慢慢补全。《大国重器》是个好片子。上次回国在经济频道看专访的时候都不禁泪流满面,前辈的艰辛岂是楼上那些说风凉话的人能够理解的。我们跟国际巨头的差距,不言而喻的。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仿制能力是最强的。逆向工程和测绘其实也不是什么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加上中国人多,一些稍微有技术含量的加工环节多试几次就出来了。但是,只有一件事情,一个差距我们不可能依靠逆向工程技术来追赶——材料工程。没看错,没有材料科学,就是材料工程。先来一个久远一点的例子,老师讲。解放初国产大卡车解放牌,只要不是太小的孩子,应该都见过。解放初就这么个卡车,国内都不能自己生产。努力了好几年,第一辆车下线了。那时候我们的车轴,就是连接两个轮子的部件,比进口的粗一圈还多。用料比国外多一倍还多,为啥?材料成分和热处理技术不合格,只能增加截面面积了。近一点的例子。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国内许多工厂都接到了国际订单。但是,有一个问题,哪一年的事情不记得了,德国人开的单子,合同上对材料的各种性能及成分都有明确规定。但是,我们如果按照要求的成分做,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人家的要求。可以排除故意刁难的可能,因为人家的样品就是那样的。最后只能往里面加稀土。再来个最近的,我大学同学的。他去了清华,他当时的课题是个横向项目,研究奥迪的发动机。就是这么一个发动机,国产达总是达不到技术要求。他的任务就是解剖这个发动机。然后他们把发动机切成了1000片,挨个分析。细节我就不说了,结果结论是:完全不知道怎么样一次成型。因为发动机不同位置的成分是不同的,而不同成分之间有非常整齐清晰的分界线,分界线是冶金结合。他当时跟我说的原话:这技术简直是匪夷所思。因为就算用尽我的知识,让我把不同成分的块组装起来并且实现冶金结合也几乎是做不到的。这些算是冰山的一脚。材料成型过程中伴随着各种缺陷不是简简单单拿笔画画,计算器按一下就可以解决的。尤其是铸造这块。到了一些特种材料,就不可能再如果“一炉铁水一包碳粉”这样随意的方式调整成分了。再留个我自己的例子,就暂时停止。现代铸造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辅料:涂料。这东西就跟油漆似的,在铸型内部涂一层就好了。好的涂料能同时增加流动性,减少气孔,增强脱模能力。孬的涂料非但没有好处,可能还会降低产品表面性能。涂料怎么做呢?我就算把一桶涂料交给一个专业分析检测人员,他也没有办法搞清楚那玩意是怎么做的。涂料的配方就和可口可乐的配方一样,只有几个人知道。当时我学的时候,我就惊叹:这些人到底怎么才能想到混合两种成分静置24小时后加入第三种成分这种奇怪的配方。上面提到了发动机,然后是数控。我本身不是做自动控制的,这里面到底有多难我不知道,但是国产数控机床国人自己都不喜欢用。日本人甚至买国内的床身过去,配上自动控制控制系统就成了日产数控机床,然后返销中国。其实,机床最难的就是定位,然后就是移动。我有个师妹做的滚珠丝杠就是用于精确移动的。仔细看了一下她的研究,国内的差的不是滚珠丝杠的制造,而是最基本的丝杠本身材料成分分布及热处理工艺精度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专业再举个例子。国产的钢铁为什么这么“水”?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在工厂待几个星期就知道了。我们的技术,工艺和别人并不差很多,但是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如人家的好。原因之一:原料。日本搞了一个超级钢,这玩意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可以将变形扩展到整块材料上。以前在讨论《环太平洋》的时候我就说过,如果将受力变形扩展到整个材料上,那么原本一次可能会破坏材料的冲击可能就变成了一次弹性变形。那么国内用含量只有20~40的铁矿石费工费力也很难达到含量60%以上的铁矿石炼出来的铁水的质量。提纯很难的。原因之二:技术。我这里指的是更基本的技术,炉子的大小。在冶金领域,一般都是炉子越大越好,因为大炉子与空气接触面积小,氧化少。氧化夹杂少,铁水质量自然就上去了。中国的高炉,3000吨以上的屈指可数。上次国家拉红线还关了一百多座高炉,容量都是100吨以下的。这也是为啥国产金属制品强度低的原因。注: 这里面扯到一个神棍理论《金属组织遗传性》(有书哦~),如果有很多人想知道的话,过两个月休假,我写篇日志科普一下吧。PS:动车没说是全国产的吧?“龙芯”和之前学术造假那件事有关系吗?国产芯片最大一个问题还是硅提纯啊,单晶硅提纯难度不一般的高,尤其是要批量生产的时候。PPS: 有朋友提到了3D打印。这个其实媒体炒作起来的东西。这技术中国现在确实做的不错,因为咱有钱啊。两年没进过国家级实验室了,不知道国内的情况。不过3D打印在国外部分研究机构已经成了标配了,有些实验用的特殊夹具直接打印出来就拿来用了,完全不用订做。PPPS:这个帖子发现了好多潜伏的材料同僚。刚才想了一下,光提做不到,不够正面。所以再花点时间补充一下正面的内容。教科书上说,白口铸铁的特点就是硬、脆。但是,这只是教科书啦,实际上,中国人早就攻克这个难题了,80年代的时候,白口铁的韧性已经到了拿铁锤砸不烂的程度了。然后是焦化炉的门,说中国不行的人们啊,你们知道全世界都在用中国生产的蠕墨铸铁做的炉门吗?液体金属只是一个被炒热的概念,背后的“金属非晶”是一种比石墨烯还要晚发现的材料。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美国人曾今试图将这种材料产业化,生产一种用五元金属非晶制造的高尔夫球杆。然后,破产了。现在只有中国在大规模生产金属非晶,唯一一种商业化非晶材料:铁基非晶。其生产成本已经降到普通钢铁的10倍了。(什么?你说10倍太多了。你知道国外是多少倍吗?100倍。)而中国也成为了唯一一个能生产超过一米宽的金属非晶带的国家。虽然我不知道做这么宽有啥用……以后想起来再补充吧……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好了,中国的航天科技,和美国俄罗斯比起来都有着很大的差距,如果从载人航空角度来考虑,这个差距大概在53年(笑)……但问题是谁也不会觉得中国是个航天弱国,因为自中国再往下数有这个能力的国家就没有了。工业生产这种东西,有没有和好不好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有些东西,只要我们有了,那就很伟大了,因为这个世界上很多国家根本搞不出来这些玩意,有些东西光有还不行,因为很多国家加把油都能弄出来,那么这些东西就一定要好。现在很多人就容易把这两个问题混淆,造成的结果是中国不管做出来什么东西都要拿去和世界顶尖水平比一比,比不上就是垃圾,可是很多人忘了就算是这样的垃圾很多国家也是做不出来的。而如果时光倒退20年,题主问题里面根本就不用列举这么多国家,一个日本就能把我们全面扫倒。可到了今天,机械制造要拿德国来比,汽车制造要拿美国来比,精细制造要拿日本来比,军备制造要拿俄罗斯来比,都是用业内top1来和中国作比较,为什么不找top2或者top3?因为中国本身就是top2或者top3,起码不会跌破top5,拿再往下的国家比就支持不了自己的观点了。更重要的是中国本身还有人口优势,生产力和人口优势结合起来就是成本低到恐怖的基建能力,为什么英国佬要找我们修高铁?至于那些牛逼大厂的核心技术,那都是上百年的积累,就说老美的飞机发动机技术,那就是靠多少飞行员的命换回来的。中国的全面工业化进程满打满算不过60年,命长到能攒一大把独门秘籍的企业无非武钢等少数几家,其他的企业能像《大国重器》第一集提到的那家有一门独步天下的技术已经很牛逼了,更不要说现在社会场充斥的太多企业命还没狗长,哪来的什么技术储备。回答问题的人也有很多不是提到了自己在学校里做的就是山寨别人的技术么,大家提出这些观点无非是为了证明中国的技术水平比某些国家差太多了,但是反过来这也证明了国家还是有人愿意去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的,就是这样的心态其实在国际上也是不多见的。换到隔壁三哥家,他们想的都是我什么没有了我就去买,买到了就算我的了,买下来确实很光鲜靓丽,但是问题是他们的自制坦克不能跑,自制飞机不能飞,自制航母船壳下个水都要当大新闻,那才叫做真的悲剧。
机械设计师
我们正在用一个国家的力量追赶着整个世界。 - - --好吧,这么简单直接的一个答案竟然被折叠了,这个问题被修改过,之前是在吐槽国产装备的各种问题的,对于纯粹的悲观主义者,这句话是最能戳中痛点的。至于这个被修改后的问题,我只能说,我们起步的太晚,虽然现在正在努力向前追,但是毕竟差距摆在那里,几十年对于工业基础的培养还差的远。并且,一个我们以一国之力,去和全世界各个行业的顶尖技术比拼,还能活下来就是靠着国内的保护性政策,只有活下来,才能有一拼之力,才能在未来的某一天,超过他们。全进口设备根本不丢人,丢人的是,我们进口设备,然后就永远的进口设备。实现进口替代和设备国产化,是工业进程中不可避免的,这早在十八世纪,英国先于西班牙开始工业革命,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杂牌工程师
工业体系健全,但是水平不高,有少数突出的,但是多数很平庸。是不是买来的并不重要,国外大企业也是不断的购买自己所需的东西,关键是要吃透技术要点并加以创新。没有早航母的经验,买一个也没什么丢人的,不过那个只有一个壳子,买来后连改建用的钢板都没有,之后很久才研发成功,螺旋桨并不是问题,机床比毛子还是要先进一点。半导体生产技术还是比较全面的,从理论到设备到制造全部技术都有的国家也没几个,但是我们水平低,产业化程度不足。抄很正常的,几十年前美国也是抄起家的,现在我们机床高铁不是也照样出口。不说高端制造业,一般一些的产品很多企业是可以做出高品质的货色,但是没有品牌,就只能代工,贵了没人要,那么只有拿价格做卖点。追赶的路很艰难和漫长,既得利益者会不惜一些代价阻止后来者。
1山寨也好,仿制也罢,但是能把山寨的东西发射上月球那就不是山寨。2兔吧里有个强帖也说过中国现在很多(几乎全部)制造业问题都是材料问题,而这个不是能轻易仿制的,而是要靠时间积累,而我们最缺的就是时间积累。3穷一个大国60年时间能没有攒出点好东西,打死我都不信。4我们用苏联的贷款搞出了156个工业项目,奠定了共和国的重工业基础,比比同样受美苏更多援助的民主的印度、炮党的呆湾,他们搞出了什么,只有呵呵了。5用15年从重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到搞出原子弹,真的是全靠苏联援助?更多的靠是举国体制和科研人员的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奉献精神(风沙好大)。6楼主恨铁不成钢的担忧精神很好,总比到处乱咬的公知精英强。7个人感觉楼主阅历的还不够,谁都有过这个阶段,觉得中国各种不行。等到了楼主真正进入社会就会发现这个国家之所以能发展如此迅速还是有许多真正为国家努力的人的。先说这么多。PS:其实个人觉得比起抗日神剧和主旋律影片,多拍几部《舌尖上的中国》、《超级工程》、《大国重器》在现阶段更能激发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爱国热情。PPS:少上知乎。
我就说我我的行业吧,电力行业。我们单位是某国企发电企业。楼上也有看不起国企的,说怎么怎么,那些只是部分存在,但是不要用部分看整体行不行。我们厂的东西全是靠买,是的,我们用的东西以前都是外国的,德国西门子PLC,瑞士的ABB励磁控制,三菱的继保器、美国的开高压开关、俄罗斯的汽轮机……现在,我可以说,很多用的都是国产化的,你可以通过某些企业觉得中国的制造不行,但是我可以说出这些企业说中国的制造行的。继保现在基本是南京南瑞的,变送器是南自,测量时南京丹迪克的,开关是常州森源,电源是河南许继的,中央同步信号是杭州华研,汽轮机和发电机是德阳东方,大锅炉是哈锅的。也就是8年左右的时间,已经能够使用国产的东西。我们现在的差距虽然还是大,但是也是努力追赶吧。以前做个控制系统都是外包别的公司,现在我们自己的团队使用matlab就能做个测点,保护的控制,操作的嵌入程序。还是核心,做这样的模块现在都是自主完成。不用一味的否定,我们都是在努力的。在你看不见的发展中发展。我以前也在私企做过,其实我对私企的映像并不好,很多企业就是拼拼凑凑做个东西就叫研发,没有完整的测试,整机的优化,良好的用户体验,知道达到功能就好,有的甚至把东西拼凑出来再找人根据产品画设计图。我以前在一个叫茶花电气的企业做的时候我的第一份任务就是根据他们做的东西画图纸。情何以堪。当然咯,没有贬低的意思,各有各的好处,在我看来,新一代的人技术还是要比老一代的硬!不是越老越扎实。可能跟我从事的行业有关。理论的东西指导作用强。
差距确实是有,而且我们也要正视这个差距现在国人犯得一个最严重的错误就是拿一个中国跟全世界去比。想要全面超越西方国家我看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有问题也不是因为我们笨,一个人再强大,也比不上一群人。看看美国德国和日本,他们几家的技术其实都是各有千秋,没有谁能全面超越对方很多人觉得中国只能生产中低端设备,所有尖端制造的东西都要进口,以此判定中国制造业不行了,这是得多幼稚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我们不能把不同的国家独立出来看待,现在整个工业体系高度集成和复杂化,所谓什么工业的结晶也不可能单单只是一个国家的成果。关键还看国家如何定位
当我们谈论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时候,实际上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对顶尖技术的掌握能力,二是行业内技术水平的差异化程度。但是实际上往往当我们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只是在谈论第一个方面的东西。就对顶尖技术的实际掌握来讲,毋庸讳言,我们确实不行,真真的不行。要找为什么不行的理由那简直就太多了……不管是五毛党经常拿出来说的什么烂摊子起家论也好,还是美分党时长挂在嘴上的制度有罪论也罢,其实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在我看来,其实被忽视的第二点,也就是技术水平分布的平均化程度某种程度上才是更加重要的指标。事实上,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想要追求高精尖的金牌技术不是件很难办到的事情,远的有两弹一星,近的有超级计算机。但是这种东西就像奥运比赛的金牌,很多时候离社会的日常经济生活远隔千里,极难迅速的作用于社会日常经济活动。反倒是那些看似不起眼,没那么高精尖的技术,倒是能够迅速的被普及,被实际生产活动利用。这样的技术水平的平均化能力,一方面 ,可以迅速的形成规模效益,实际有效的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因为分布的平均化,实际上大大提升了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这两点实际上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当然,我并不是说搞高精尖没有用处,不应该搞。高精尖必须搞,没有高精尖在前面引路,普及版的发展将会走太多的弯路甚至举足不前。高精尖所带来的技术积累,即使短时间之内不能得到释放,也会在较长远期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高精尖带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乃至技术威慑力,也是不可估量的无形价值。但是,当我们在高精尖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我们的眼光就不能局限在高精尖上了。而是需要放到技术的实用化、适用化、产业化上。这其实就像咱们国家的体育水平,早期目标,是举国体制拿金牌,这没有错。但是当金牌大国的地位确立之后,我们的眼光就应该放到群众体育的发展上——而后者,事实上才决定我们是不是真的是一个体育强国。PS:获得了一堆支持以后,我才发现原来我想说的事情没说——我们在高精尖上有差距,但是在技术普及能力上超强~~~~没错,我说的就是山寨的能力……其实往往当我们说山寨的时候,说的是我们用不一样的方法做出和别人近似的产品。但是其实,最主要的和重要的山寨,是在制造业互相山寨技术、流程和管理模式上。而且这个山寨还主要是山寨咱们自己家人的……说实话,这和我们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有一定的关系。严格来说,这的确不利于形成普遍的创新环境。但是另一方面 ,这也确实大大推进了技术的普及。怎么说呢,就我个人的看法来说,应该说这种情况在之前的若干年间是利大于弊的(就好像盗版软件对国内IT环境的发展起了无比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样)。那么就现在的发展状况来说,这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缺乏,对于某些行业来说确实已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但是,确实还有另外一些行业(高端技术的研发需要极其巨大的投入)来说,其实不要太讲知识产权保护,倒是个好事情~~~~
这年头流行中国单挑全世界吗?
制造业很水,制造大国,不是强国。企业(特别是民企)每年在研发上的投资...说个做锤子的故事: 很多年前听机械系的学生说实习做锤子,多少年四面垂直的锤子只有一个学生做了出来,一个个不信邪,连锯带锉,等到发现锯的厚一两毫米就要多锉几小时,手上多打几个水泡时,才知道论坛里有个“锯神”的传说...等到四面总是不垂直,平面锉成曲面,才知道把人当机器用是多么的难,十年磨一剑,没有几年的功底,废剑不知道要回炉多少把(很多人以为十年只磨一把剑?你这手艺别人会把好剑坯给你磨?)最后功成之日发现七日的辛苦只换得一把未经热处理的(曲面)不合格锤子时时候,大家深叹谋生之不易。学会一点车、铣,看看人家的加工中心,当年毛子的静音潜艇螺旋桨造不出来,用了小日本某公司的设备,大跃进,美国大为光火,制裁小日本的这家公司,说明高端制造设备的重要性。人人讲山寨,个个谈性价比的时候,高端设备是没有立足之地的......现在有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3D打印,如果我国能把精度和成本控好,高大上的机加工中心会哭的伤心的......有兴趣可以在网上看看(五轴)的机加工中心视频,加工合金钢和豆腐一样...
中国制造业水平和技术和国外确实有很大差距,但是这些年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从什么都不懂到能山寨到能稍微自主设计到全面自主设计到所有零部件都国产化是要有过程的,哪有那么简单!从口吻上看,楼主有有瞎扯嫌疑。为什么呢?因为每个行业每个设备在全球都有领先者。各行各业都不可或缺。楼主每个例子都充满着这样一种情绪:A设备,中国的只能进口,只能买德国的东西。B设备只能买日本的,C设备只能买美国的。但是你考虑到没A设备日本和美国都能造?B设备德国和美国都能造?C设备德国和日本都能造?这就好比是:姚明,论打架打不过美国的泰森,论物理比不过英国的霍金,论政治头脑比不过德国的默克尔。这么来说姚明就一无是处咯?确实中国的制造业薄弱,就连最基本的螺丝刀都不如德国的和日本的货。但是光这样一比较就说中国这不行那不行那不就是扯淡么?企业要保证能制造出东西,能赚钱,再考虑技术革新,管理革新。确实有些企业就处在山寨制造的层次,不愿意多走,但是要看到很多企业也是在进行革新的。本人在某军工企业任职。希望能有更多身处制造行业的同仁们,能够made in China变成一种骄傲!
化学工程硕士,聚烯烃工程师
既然被邀请来,那就说点我的感受吧。老实说,对大型国企的映像一直都不好。我接触到的大都是石化行业。两桶油那些个烂模样我就不用多说了。他们所附属的石化厂其实大都也差不多一样烂。就我所熟悉的聚烯烃来说,没有看到中石油中石化搞出什么真正有意思的东西出来。他们并不是不知道差距,但是没有看到他们真正花功夫追赶。可能因为毕竟生意太好做了?亏不亏钱也无所谓了?当然也跟他们整体的销售体系和策略有关系。(这个不展开说了)有时候也在想,他们的研究院和技术人员都在干什么呢?当然,石化方面也还是有一些干得不错的。例如烟台万华,的确是在聚氨酯行业达到了全球水平。其他一些特殊产品方面,也有国内的企业接近世界水平了。对于下游的轻工业方面,中国企业真的是追赶得非常快。虽然还没有达到全球领先的地步,但已经进入第一梯队了。但很可惜,都不是那些所谓的“大国重器”。更不是国企。我看到的已经开始进入全球前列的,反而都是民营企业,或者已经从国企队伍中脱出来很久的企业。
说说我熟悉的行业,电子游戏------好吧,这个不算工业,但问题有相通之处。什么是好的产品?要看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产品是为商业模式服务的,是实现商业模式的手段之一,商业模式决定产品。很不幸,都骂国产网游垃圾,可作为产品,国产网游是很好的服务了国内网游增值收费的商业模式的,是很优秀的产品!真正垃圾的是增值收费这种商业模式!不信就仔细考虑一下,按塞尔达和博德之门那样的产品思路,放在持续增值收费的商业模式里面,开销远比各种换肤大,同时从(小学生,屌丝,杀马特,土豪)群体中一层层刮钱的能力大幅下降。增值收费这个商业模式怎么样呢?从商业上,那是成功的,盈利数据是实在的。 但文化产品不光是能赚钱就完事了,还要有文化传播,发现和放大社会正能量,培养青少年品格的责任。从文化的角度上,增值收费是有毒的! 它孕育的产品更接近是骗局而不是娱乐和文化。说回工业。这么多人要吃要穿要住,硬需求摆在那。有什么牌打什么套路,咱战后的条件就那样你也没得选。想上来就走高大上的路数是痴人说梦。思而不学则殆,仿制,逆向工程,是逃不掉的一个必经之路。但是同时学而不思则罔,仿制山寨的时候,也别只是形似,不要放弃尝试弄懂背后的神韵就有出头的一天。最近这些年我们走过的路不平坦,单也没得选。以后我们需要转换商业模式,也要在高端领域发展出我们的独门绝活,这也是没得选的发展铁则。先前的大国肯定要努力阻止破坏,这不涉及道德问题,作为他们的国家领袖,就是要尽职为他们的国家谋求最大的现实利益的。博弈的规则如此,就像下棋让着对方反而不礼貌一样。我们能否顺利转型呢?这只有实际博弈看看才知道。我们作为一个个体能做的,一个是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另一个多传播正能量吧~ 做到了的话,结果如何都用不着后悔。
海思很争气,麒麟920是28nm,性能近似于骁龙801.龙芯至少还在继续发展,军用的话性能是绝对够用的。加一句,我对中国的航天工程很看好。毕竟中国航天发展速度非常快,质量也说得过去。最让我满意的是,航天工程师中有一大批都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这些人很大程度上才是创新的来源,才是发展的动力。
微生物发酵
在江南大学听过段瑞春的讲座,他提到在未来的商业中,高端研发和高端营销是两个趋势,在国内高端营销不断涌现,但是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消息却很少见。经济发展了这么多年,同时加上一些媒体刻意乱捧,让很多人觉得很多国内的技术、科研水平已经达到或者超越发达国家。这个帖子提到了数控、军工行业,我想说一下生物行业。如果说,想数控,军工这类行业,曾经还有点基础,那么生物方面跟老外的差别真的就不是一点点。就拿DNA测序行业(本人目前在从事)来说,仪器清一色老外的,软件之类基本也是老外的,核心的试剂耗材基本都是老外的,不过最为坑爹的是国内有好多仪器是国外淘汰的。国内在生物行业方面,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关于应用、技术之类的,对于基础研究真的很少人愿意从事,但是没有在基础研究的突破,怎么可能在应用方面取得更多的成功。。。。更多的差别不想再去深究。在这里稍微吐槽一下,我曾经碰到有些研究生做实验是很少做平行实验,明显能够感觉到他们觉得自己心里有底就Ok了,不知道是为了省钱还是其他缘故,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悲剧的事情。同时,碰到有些研究生需要发很高点数的文章,哎,三年的研究生有那么容易做到这事么?这纯粹是坑爹坑妈坑自己。当国家发布某些令人振奋的数据时,我们真的应该开始不能再为这些数据所轻易坑掉,而是需要真实点看看真实水平,抱着成绩的同时更需要想到差距和不足。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才能让国内做出能够走出去的优秀产品。所以我对封锁 Google, Line, OneDrive, 和 Instagram 等产品的行为理解不能。跑题请折叠,反对请在讨论中给出理由。
如果你看过《大国重器》之后,心中升起满腔热血,想要为祖国进微薄之力而积极努力,那央视的目的达到了。如果你看了题主的分析后,心灰意懒,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吃饱混天黑,那题主的目的达到了。
一只脑子短路的喵
京东方去年盈利了,追赶世界一流需要时间。好好看看《起风了》,你就知道现在牛逼的日本也有过抄袭别人的历史。
有机化学博士,法学学士
图片中有个三维混合机,那玩意不是高科技啊?
题主有点偏激了,什么事情不都是一步一步赶上的。往前100年,中国和西方的差距是多大?往前50年?往年20年?我们应该看到在一批一批科学家工程师的努力下,这个差距越来越短。其次,作为一个后来者,想不抄袭,走完全自主创新?要多大代价,浪费纳税人多少钱?这些问题不知你是否考虑过。我的观点就一个,在产业早就全球化的世界,要什么东西都能自己创造制造出来,难度有点大,效率有点低。美国也不是各个方面都领先于全球吧,何况我们还是一个跟随者
工业先进无非是3个要因1环境:良好的管制,扎实的教育基础,正反馈的氛围2基础:万事开头难,你这行业的基础水平往往造成最大制约,爱因斯坦生在非洲肯定没什么成就3交流:闭门造车肯定不行,先进国刻意孤立封锁你的话你就有麻烦了三个条件中国都不理想
唉,这种文章没法看,都是负能量,越看越失望,国人应该少喊些口号,多做些研究,诚恳向发达国家学习,这条路还漫长的很~
风力发电设备专业学生
我是第一集提到的湘电开办的学校的学生,矿山自卸车确实没提过,风机确实是外国的技术,没关系啊,湘电花了1000万欧元把达尔文公司都买了,还叫那个荷兰老教授给我讲座。片中提到是5兆瓦直驱风机其中一台是我朝出口到国外最大功率风机了
习惯了做例题,万一有一天,考试题型变化很大,一切就得抛硬币了!习惯了模仿,万一有一天,别人换了一种不同的思路,一起就得皱眉了!当一个国家的学生只知道如何通过做例题来获取高分的时候;当一个国家的研究生整天为报销发票而发愁的时候;当一个国家的硕士毕业论文千篇一律的时候,我想知道这个国家的未来在哪里?立志于科研事业的,立志于学术创新,大学几年全部泡在图书馆研究前人的方法论的,却因考试分数太低,没有保研资格,无奈天天做题……这就是原因!还好,从未放弃,从未想过放弃,正因为现在不好,才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我们,当年的航天精神永远是一面旗帜!
简单的来说楼主.这种中国VS外国的游戏你打算玩到什么时候? 美国的发动机涂层也需要去日本买,是他们自己搞不出来么? 不是,因为买日本的就可以了。美国的铁路维护设备也是从法国和奥地利进口的,是他们自己做不出来了? 不是,买别人的就行了。反过来也是一样,日本没有载人航天,也一样做不出战斗机发动机,坦克发动机直接就能用爆缸,是他们自己做不出么? 买美国的不就行了?中国人的心态永远都是一个贪字,什么都想自己做,你有多少钱?多少投入? 美国作为单一的超级大国那么久,他都不敢保证能在50%的工业领域做到天下第一,或都能自主生产,何况你一刚起步的大国...心态变一变吧。
就客观事实而言,天朝确实存在差距,存在这差距的根本原因就在时间和制度上。 中国制造先进与否讨论也没啥意思,但是用尽所能去嘲讽为这个国家技术进步至少不是退步而努力的人就是我们这些看客的仅剩本事? 在这里回答的应该没几个认真看过大国重器,简单介绍下里面讲什么 装备制造业 PS: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作为生产设备的都不算是装备制造业的内容,化工、建材、冶金等行业只能说是重工业,与大国重器中的装备制造业完全是两个。例如:同样是汽车制造,生产轿车的是耐用品消费制造,生产卡车的确是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是个经济现象,与技术先进与否没半毛线关系说句老实话装备制造是天朝特色,从他的下面的目录来看有点杂乱。 比较流行认可的说法为为重工业和轻工业提供生产设备,这里面除了交通工具,超大一部分人一生都不会接触到。 这是里面会出现的领域; 、工程机械、电气装备、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关键零部件、节能装备 [/url]、、工程机械、电气装备、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关键零部件、节能装备 从记录片来看,里面没有提到军工领域。 而且里面也没提到我们是强国,但实实在在是生产大国。 很多东西确实也是从无到有,慢慢优化。里面讲的东西实实在在的,事实上确实也有一些企业生产的产品达到要求,但得益于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价格优势明显。 技术上的东西本来就是广泛吸收经验,连先进的都不肯去研究,还搞什么技术,还要扯突破,笑死了。谁能先一步出来,谁就有优势,保持在这种优势就会使得优势得以积累。 那些只知道不停吐槽天朝如何如何腐败黑暗,各种抄袭一大推,但没一个肯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愚昧在阻碍着技术的进步。百年前拆铁路只为怕惊动死人,我们都觉得好笑,今天为一些莫须有的污染,PE项目上马的失败,高铁限速,转基因就不说了,还有各类无聊的电磁辐射,不知道百年后能不能写进教科书。还有一些很现实的问题,如果你报名读了核工程专业,你要去工作了,你跟父母说,我的工作内容就是跟核电站打交道,虽然连电站可能都不会U去几次,但你觉得有个父母听到核这个字还会同意的。这只是个例子。装备制造业相关的专业一直都是就业的垫底,即使就业也不是一些技术研发岗位。装备制造业一直面临的困境,谁替他说过半句话,
飞岛国语言专家
其实除了欧美国家以外,亚洲的核心技术几乎也是水。你觉得韩国的电子产业厉害吧,最核心的技术是日本和美国的。你觉得日本的不少产业牛逼吧,事实上欧美要在技术上玩死日本容易的很,一个新突破就能让日本靠“工匠精神”做出来的精细产品全都成为废品,远的看VHS和MD,近的看日式手机。
小的时候生活在工厂区一段时间,想想那时候的汽车,电瓶车,和现在还是有相当的差距的。30年发展还是很有进步的,但是差距还是不小的。作为一个 计算机工程师 想说。中国和 美国/德国 的差距很大,不止在制造业上。就以计算机行业说:硅的提纯,硅晶体切割成硅片,硅片雕刻,硅片测试,硅片封装,基本上中高端都不在中国大陆。(听说intel在大连有封装测试厂,不过那也不是中国的技术)至于芯片的设计和测试,还未见到完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软件业,和外国比,中国的软件也很不发达;虽然中国有大量的软件工程人员,但是据我所知,大软件企业开发针对大企业居多,针对个人和小企业的非常少。作为一个想在 动画/电影行业谋生的人,觉得这个领域中外的差距在飞快的缩小。很多的问题是由 计划经济 转到 市场经济 必然产生的,了解并学习 市场规则和规律,并切利用规则和规律,为自己和客户创造价值。
金属材料学
技术都是拿钱和时间砸出来的,1900年,安德鲁·卡内基致信给政府,愿意出资100万英镑建一所技术学院,这就是后来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在当时,整个大学每年花在研究上的钱就超过了10亿美元。要不为毛RMB玩家总是那么牛逼??
建议删掉这个问题以及相应的回答。本身问题广泛而空大,缺乏切实可信的数据与文献支持,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被证伪。部分人的回答也缺乏理性,完全变成了两派的争论,背离了果壳的理念和初衷。真心希望果壳保持以前的风格,而不是成了那种平庸的网站。
材料跟工艺这点差别还是蛮大的。
吐槽一下"技术封锁":我觉得美日欧企业完全没搞明白自己的义务,他们有义务把最先进的技术给中国,这样中国才能模仿抄袭这些技术,然后中国可以不需要研发成本,用廉价的人力成本、较宽松的质量使产品低价化,占领全球市场,然后搞死美日欧自己。
不要总是埋怨体制,说的好像别的国家不考试、不交论文一样。我觉得最大原因是中国现在太浮躁,因为国家经济突飞猛进,搞得让所有人觉得成功可以来的很快,所以才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从来不会停下思考,只是盯着某个目的,以一种可以最快得到回报的方式去努力。有些东西不是那么容易得到,做到的,尤其是学术上的成就,是看投入的,而且一旦积累了些成就就不是那么容易被超越,这就是为什么仍与国外先进水平有差距。现在搞得真的很像大跃进时期啊,经济依靠人口红利迅速崛起,而技术在根本上就不可能迅速积累;然后经济更加发展,衬托出技术越加落后,技术这么落后怎么办呢——只能靠抄袭让我们看起来也变的发达。希望搞技术和科研的能耐心下来,差距是要一步一步缩小的,不要想着一口吃个胖子。
发达国家自十八世纪就工业革命了,上百年的工业基础。中国近代的工业基础(重工业)不仅弱,还被战火烧的几乎一干二净。所以说中国工业几乎从零开始,十年文革又把刚发芽的工业扼杀。几十年发展到现在实属不易。至于照搬别人成熟经验,难道别人走过的弯路还想在走一边?时间不允许,局势也不允许。等我们到了他们的水平,他们估计是第N次革命了。
实际上,所有的高精尖的东西,航母,火箭,高铁,发动机这些东西的高性能,都是建立在无数的基础学科的成就和研究的基础上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端制造业都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虽然中国人有自己的智慧和山寨的毅力,但也不可能几年之内就超出人家几十年的积累。这就像是上面的评论中有人提到的,给你F22的图纸,你也不可能依样画瓢的山寨出来一个。而中国现阶段的问题是,整个国家对待科研,对于高精尖的技术都过于浮躁,领导们拍脑子说要多少年内搞出来一个F22来,他们只负责大方向,只知道希望得到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并不关心这结果背后的过程是多么的艰辛和困难。而偏偏好大喜功的领导们都觉得自己是内行,外行领导内行是什么结果,不言而喻。所以,国内会有多起学术丑闻,也会有多种“自主国产”的坑爹货出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可惜的是,领导们没有那个耐心,毕竟他任内就那么几年,不出成绩怎么办……科研是这个道理,其他的也一样。天朝的很多问题都是这个原因。PS:我的工作会涉及到高铁的信号系统的集成,实际上国内的唯一有资质的两大信号系统集成商的所有核心设备也都是国外的,一个是日本的,一个是法国的,和使用日本系统的那个集成商的一位工程师聊天,他们说很多核心的集成板卡还都只能采购日本原装的,他们很害怕哪天中日开战了,他们的备品备件用光了怎么办。
这个片子自己都不止一次两次提到了本国和国际的差距。不能因为差距大而忽视这么多年来努力的成就,我有差距,有鸿沟,这不能让我们望而却步,反而能让我们得到很好的激励。我觉得这部片子拍的很好,很中肯。
所以尤其是工业类的技术对比,中国必须要和英法德美日韩俄等等国家共同组成的“外国”来比较,任何一项都要和世界顶尖的那个国家来比,比得过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是这样的逻辑吗?就好比五门课,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考试,甲门门都75,乙丙丁都各自有是一两门95,剩下的不及格甚至是零分,然后比一下,甲这门比不过乙,那门比不过丙,还有哪门比不过丁,所以说甲小朋友就是最挫的一个啦
看其人的评论,我不得不槽一下虽然中国的逆向工程世界有名,但是逆向工程并不是低劣和盗版的代言词,虽然这几者经常会一块出现。逆向工程在对一项目标产品进行逆向分析及研究,很多时候很考验自身的技术水平与逆向解析的能力,比如你让一个原始人逆向现代武器就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即使让他们逆向青铜时代的武器也是极为困难的,首先要有冶炼青铜的条件和基础,并且要理解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或者是经验以及一点点意外的运气)。所以逆向工程本身也是在体现国家技术水平,另外中国在材料方面有不少奇怪而又值得赞叹的地方,希望国家的各行业人才会坚持努力下去~(话说我兔在研发到运用的过程中总是很丧心病狂,总是在条件不足的环境下用现有的东西进行各种魔改,以此达到所需要或可代替的水平,而不是等待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再去研发......)
等到哪一天没人会问这个问题,也没人会争辩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是真的行了。
究竟在制造工艺上有没有差距,多大差距,请百度“东芝事件”。
材料工程师
不能每个都要求是NO.1就和那些喜欢吹历史的一样,也不能指望中国历史秒掉世界史
不说那么多空洞深奥的东西,一个简单的道理,你要拿作业去交差,找个学习好的同学抄只要你不傻抄出一份能交差的作业这个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是如果有一天你没有了这位同学的作业你要自己做呢?你能做的出来?我们不能否认中国这么多年的工业进步,但是看一个国家的成长就好像看一个孩子的成长一样,我们不能只看到事情的现状,而要去看是真么在支撑这个现象的发生。一个没有工匠精神,一个一味追求财富数字的国家和民族能成为工业强国,技术强国,你让老实工作的日本人,德国人情何以堪?你让乔老爷子情何以堪?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up主也就只能看看热闹了。我估计你也没考证过什么资料,估计就是把网上的各种传言综合了一下,甚至这篇文章都不是你写的
不要拿发动机说事。 当年就是学汽车专业的,个人认为,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已经到达极限了。成天有些人说什么中国的汽车制造没有核心技术的时候,就起当年老师就介绍了陶瓷发动机与转子发动机,二十多年过去了,汽车发动机还是在电子技术进步后,利用电子燃油喷射,在技术上前进了一大步。陶瓷发动机与转子发动机依然没有见到。关于把发动切成一千多片,还粉末冶金的事到军事网站上说,请不要在果壳网上扯。一句话,在重型汽车与矿山汽车上还有些技术,在轿车上,目前是没有什么核心技术了。不服的人可以探讨。
在科技方面的差距肯定是有的,发达国家很重视科学技术的,特别是在理科方面一直都是强项。别人在走时,我们还在躺着;当别人骑自行车时,我们刚学会走;当别人开汽车时,我们才会骑自行车....况且那些关乎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肯定都是垄断的,不会这么轻易被你学到,况且那些发达国家大都是数理化强国,都很重视基础科学研究。
看的好桑心
弱爆了的前工科男
想到了一个游戏网站的帖子的回复,大致的意思是说:为什么美帝的军事实力独步天下,因为装备好;为什么装备好,因为有钱有经验;为什么有钱有经验,有钱是因为打野和刷副本、有经验是因为人头强得多等级高;以下略~总之原本“无脑喷”方向的帖子反而得出了一个很有启发的结论:美帝之所以这么独孤求败就是因为人家三百多年(美国立国应该才两百来年,估计他们把殖民地历史也算进去了)以来一直在不断地打野刷副本抢人头、努力赚钱升科技堆经验~反观我国的制造业,其实也是差不多的状况,我们的竞争对手和追赶目标大都是在某个方面累积了以百年为单位的经验(新兴的领域另外算),个别的我们站在第一梯队的领域中我们也是和其他大佬同时入行的第一批玩家(但是人家在相关的其他领域的丰厚的经验使得最终的成就也甩了我们几条街)~虽然现阶段 中国各方面的复兴都存在各种挑战和钳制(关于内部体制问题放在一百年为单位的时间跨度上来说完全没有意义),但是追平和赶超别人的百年基业,需要的是以百年喂计数单位的时间跨度的坚持~
这个纪录片断断续续的看过几话个人感受还是相当的喜大普奔........看到这个帖子及其回复后心中如有千钧之重在这个时代工业发展是一国之重而高精尖有是重中之重看过前面大家的回复可以终结一下几点:总的来说我国的工业基础还是很扎实的很多工程设备我国已经能自主研发并生产高精尖设备也被一一拿下虽然在精度等方面还很落后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方面发会逐渐缩短差距现在主要的瓶颈在于材料研发跟不上很多设备不是造不出来而是没有可用的制造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想这不仅是对中国而言就世界工业发展来说理论及设备研发应该是超前于材料研发的我相信很多更好的设备因为没有合适的材料而被埋在纸堆里所以希望果壳中众多潜水材料研发者请你们一定要努力等到多年后拍《大国重器2》的时候能让导演们有更多的角度来展现我国的科技实力希望到那时看过《大国重器2》网友会比现在少一些怀疑.............
你看看提到的先进国家,他们再先进也要进口一些产品。农夫和养牛人的故事听说过么。*即使科技超越世界水平,完全自给自足的经济难道不是闭关锁国么?
中国vs全世界,地球就两个国家系列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绝地求生新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