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山东省肿瘤医院前十名工作的十年左右老员工合同制未到期强制让改成派遣合同,请问合理吗?

职业危害防治知识职工普及教育
发布日期:
编辑:cissy
第一章& 职业病与职业危害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2.什么是职业危害?职业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如:家具生产中的喷漆、打磨、下料工艺中工人接触的油漆、稀料、粉尘、噪声等。印刷车间的印刷、覆膜、折页等工艺中工人接触的油墨、汽油、洗车水、白电油、噪声等。电焊作业工人接触的电焊烟尘、紫外线及各种有毒气体。铸造工业主要的矽尘、噪声、振动以及各种有害气体等均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3.职业危害有哪些种类?职业危害按照成因主要可以分为四类:①化学因素:即生产过程中的酸、碱、溶剂、粉尘、气体、重金属、杀虫剂、清洁剂、矿物、染料等等;②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噪音、振动等等;③生物因素:如微生物、寄生虫、动植物及其制品等;④生理与心理因素:如作业条件不良、重复的动作等导致的精神紧张、员工与设备之间不协调等。&4.什么是职业禁忌?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如血液疾病是接触苯作业的禁忌症,肺结核是接触硅尘作业的禁忌症,视力减退对于机车乘务员;恐高症、高血压对于电力工、架子工;高血压、心脏病对于巡道工、调车人员等均属职业禁忌症。&5.职业危害因素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职业危害因素主要通过眼接触、耳传入、鼻吸入、口食入、皮肤接触进入人体。&6.职业危害对人体有哪些危害?职业危害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急性反应:短时间之内,过量接触及吸收,对眼睛、皮肤、呼吸及消化等器官立刻产生的损伤或不良后遗症。(2)慢性反应:长期地接触及吸收,各器官日积月累后所产生的损伤或不良后遗症,可能日趋严重。(3)精神压力:不适的工作环境,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压力,会导致身心的伤害。(4)不舒适:工作环境不舒适,容易造成疲劳,降低工作效率。&7.我国法律规定的职业病有哪些?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共列出法定职业病十大类132种,其中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9种、职业性皮肤病9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性传染病5种、职业性肿瘤11种、其它职业病3种。不在上述之列的,不算职业病。&第二章& 职业病的防治要求&8.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方针是什么?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预防为主就是要在工艺、技术、装备上采取防范措施,有效地控制和防止粉尘、毒气、噪声、放射性物质等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造成健康危害;防治结合就是在预防的基础上,加强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减轻职业病带来的痛苦和损害;分类管理是指对行业和危险源进行分类监控和管理,综合治理就是要采取工程技术、检测检验、个体防护、管理制度、治疗康复等综合性措施,有效防范职业危害,降低职业病发病率。&9.哪些部门负责对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1)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确定的职责,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统称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4)各级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0.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哪些职责?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职责:(1)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2)履行职业危害告知义务: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时,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否则,用人单位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3)为劳动者办理工伤保险: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员工个人不缴纳费用。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4)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要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5)开展职业病防治教育培训: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6)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7)提供职业健康保障设施: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用人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生产场所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8)提供劳动防护用品:无偿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9)定期监测职业危害因素: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10)保护未成年工和女职工: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11)提供职业健康救治: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12)保障职业病人的劳动权益: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13)改进职业病防治措施: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14)依法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1”指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即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方法,对生产(工作)场所、作业岗位的危险源(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自下而上的排查、辨识、评价分级、建档立卡,建立监督控制体系,强化群众性劳动保护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3”指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的三个保障机制,即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推行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目的是将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落实企业负责和职工全员参与,把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隐患置于在控、可控状态,预防隐患转化为事故;推行三种机制,则为“监控法”有效实施、可靠运转提供了体制和机制的保证。&11.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哪些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2.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符合哪些职业卫生要求?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除应当具备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5)设备、工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13.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劳动者依法享有以下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1)劳动合同保障权:职工有权要求在劳动合同中载明保障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办理工伤保险的事项。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违反劳动合同的其他协议,免除或减轻其对劳动者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和职业病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2)知情权:职工有权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3)培训教育权:依法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4)工作保障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的权利。(5)诊疗康复权: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的权利。(6)拒绝权:依法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的权利。(7)批评、检举和控告权: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8)建议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9)赔偿权:职业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劳动者应当履行下列职业病防治义务:(1)遵章守纪:劳动者应当严格遵守用人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2)接受培训教育:劳动者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职业病防治和应急处理的能力。(3)报告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劳动者发现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等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管理人员或用人单位负责人报告。&14.工会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哪些职责与权利?(1)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2)工会组织应当督促并协助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有权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与用人单位就劳动者反映的有关职业病防治的问题进行协调并督促解决。(3)工会组织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时,有权要求采取防护措施,或者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采取强制性措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权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发现危及劳动者生命健康的情形时,有权向用人单位建议组织劳动者撤离危险现场,用人单位应当立即作出处理。&15.劳动防护用品的选择与穿戴有哪些要求?劳动防护用品(又称 “个人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所配备的一种防护性装备。劳动防护用品必须严格保证质量,安全可靠,而且穿戴要舒适方便,经济耐用。劳动防护用品的选择与穿戴主要有以下要求:头部防护:可佩带安全帽,适用于可能存在物体坠落或物体击打的危险环境。坠落防护:需系好安全带,适用于需要登高时(2米以上),有跌落的危险时。眼睛防护:可佩戴防护眼镜、眼罩或面罩。当存在粉尘、气体、蒸气、雾、烟或飞屑刺激眼睛或面部时,可佩戴安全眼镜、防化学物眼罩或面罩(需整体考虑眼睛和面部同时防护的需求);焊接作业时,可佩戴焊接防护镜和面罩。手部防护:可佩戴防切割、防腐蚀、防渗透、隔热、绝缘、保温、防滑等手套。可能接触尖锐物体或粗糙表面时,可佩戴防切割手套;可能接触化学品时,选用防化学腐蚀、防化学渗透的防护手套;可能接触高温或低温表面时,可选用隔热手套;可能接触带电体时,选用绝缘手套;可能接触油滑或湿滑表面时,选用防滑手套等。足部防护:可穿戴防砸、防腐蚀、防渗透、防滑、防火花的防护鞋。可能发生物体砸落的地方,要穿防砸防护鞋;可能接触化学液体的作业环境要穿防腐蚀、防渗透防护鞋;注意在特定的环境要穿防滑或绝缘或防火花的鞋。防护服:可穿保温、防水、防化学腐蚀、阻燃、防静电、防射线等服装。高温或低温作业时,可穿保温服;潮湿或浸水环境要穿防水服;可能接触化学液体时要穿防化学腐蚀服;在特殊环境要穿阻燃、防静电、防射线等服装。听力防护:根据《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选用护耳器;提供适当的通讯设备。呼吸防护:根据GB/T《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选用。要考虑是否缺氧、是否有易燃易爆气体、是否存在空气污染及其种类、特点、浓度等因素之后,选择适用的呼吸防护用品。&16.存在职业危害的单位在安排劳动者岗位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17.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要进行哪些职业健康检查?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18.职业性健康检查与一般体检有什么区别?一般体检是用人单位对非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进行的身体检查,属常规体检,以查五官科、心、肝、肾、肺、泌尿科、妇科等为主,以发现常见病,早期治疗,其目的是保护员工的健康。而职业健康检查与一般体检不同。一是职业健康检查针对性强。如就业前的健康检查是针对你将从事的有害工种的职业禁忌进行。二是职业健康检查特殊性强。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造成的健康损害都不同,各有其特点,如粉尘作业,主要是呼吸系统的损伤,要做X线胸片、肺功能检查等。接触铅作业者,除做一般健康检查外,一定要做尿铅、血铅检查等。三是职业健康检查政策性强。《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要做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要依法办事。四是职业健康检查不是所有医院都能进行。应由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否则检查结果无效。&19.为什么要做职业性健康检查?费用由谁来承担?职业性健康检查有利于及早发现职业病危害易感人群,及早发现健康损害,以利于及时治疗或安置职业病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损害。职业性健康检查必须到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20.为什么就业前必须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就业前健康检查其目的在于检查受检者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是否适合参加该作业,是否有职业禁忌症,是否有危及他人的疾患如传染病、精神病等。&21.为什么在岗期间必须进行定期职业健康体检?在岗定期健康检查:是定期对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检查,其目的是①为了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和可疑征象;②早期诊断和处理职业病病人和观察对象及其他疾病患者,防止其发展和恶化;③检出高危人群,即对该危害因素易感的人群,作为重点监护对象;④发现具有职业禁忌症的工人,以便调离或安排其他适当工作;⑤发现对工人健康有危害的因素时,采取措施防止其他工人健康受损。&22.为什么劳动者离岗时必须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劳动者离岗前健康检查其目的是通过检查发现员工有无身心异常及病残等情况,便于离岗后继续随访和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同时也便于厘清职工日后再患职业病时的相关责任。&2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哪些内容?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24.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有什么作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职业病诊断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区分健康损害责任和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的重要依据。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工作经历,记录劳动者既往工作过的用人单位的起始时间和用人单位名称和从事工种、岗位;劳动者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及其变动情况;接触工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强度或浓度;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等。&25.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能否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第三章& 职业病的防治措施&26.尘肺病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尘肺,是由于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的纤维化为主要病症的职业病。尘肺病是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职业病,常见症状为:气短、胸痛、咳嗽、咳痰、咯血,晚期病人多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体重减轻等症状。少数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可发病,称“速发型矽肺”。还有些接尘者,在脱离粉尘作业若干年后被诊断为矽肺,称为“晚发型矽肺”。病情严重的会因无法呼吸窒息死亡。[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生产性粉尘来源于以下几方面:①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或岩石的钻孔、爆破、破碎、磨粉以及粮谷加工等的生产过程。②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如熔炼黄铜时,锌蒸气在空气中冷凝、氧化形成氧化锌烟尘。③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如木材、油、煤炭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此外,铸件的翻砂、清砂时或在生产中使用的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时,以及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的影响又浮游于空气中(二次扬尘)也是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各种不同生产场所,可以接触到不同性质的粉尘。如在采矿、开山采石、建筑施工、铸造、耐火材料及陶瓷等行业,主要接触的粉尘是石英的混合粉尘。石棉开采、加工制造石棉制品时接触的是石棉或含石棉的混合粉尘。焊接、金属加工、冶炼时接触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农业、粮食加工、制糖工业、动物管理及纺织工业等,接触植物或动物性有机粉尘为主。[预防与控制]& 尘肺病无法治愈,但可以预防。预防尘肺病最有效的办法是防尘降尘。采取综合性措施降低劳动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使之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以内,可以基本上防止尘肺病的发生。我国在防尘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较好的经验,《矿山安全法》将其归纳为八个字,即:宣(宣传)、革(革新)、水(湿式作业)、密(密封)、风(通、排风)、护(个人保护)、管(管理)、查(检查)。“宣”是指进行宣传教育,认识粉尘对健康的危害,调动各方面的防治尘肺病的积极性。“革”是指进行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技术革新的改造,做到生产机械化、连续化、管道化、密封化、自动化,使操作工作与生尘设备尽可能隔离。如铸造业中改用不含二氧化硅的型砂,使粉尘的危害明显减轻。“水”是指进行湿式作业,喷雾洒水,防止粉尘飞扬,这是一种容易做到的经济有效的防尘降尘方法。如用水磨代替干磨,铸造业可在开箱前、清砂时浇水,保持场地潮湿等。“密”是指把生产性粉尘密闭起来,再用抽风的办法将粉尘抽走。“风”是指通风除尘,但通风系统内的含尘空气必须经过除尘降尘才能排放到大气中,以免造成环境污染。“护”是指个人防护。粉尘作业工人应使用防护用品,如可戴轻而透气性好、滤尘率高的软性泡沫塑料口罩,或戴送风式橡皮口罩。若粉尘浓度很高(如喷沙作业),则应戴送风式头盔,防止粉尘进入人体呼吸道。“管”是指加强防尘管理,建立和健全降尘防尘制度,及时更新和维修防尘设备。“查”是指定期接触粉尘的职工进行体格检查,监测环境中粉尘的浓度和督促改进。接触粉尘的工人在参加工作前以及参加工作后需定期接受体格检查。检查内容主要为X线胸片。应定期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对有机粉尘引起的病患也应及时做好防治工作,预防反复发作。[诊断与分期] &根据X射线胸片影像学改变的程度,将尘肺分为:一期尘肺(Ⅰ)、二期尘肺(Ⅱ)、三期尘肺(Ⅲ)。其中三期尘肺(Ⅲ)最严重。&27.职业中毒的防治职业中毒,指的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发生的中毒。当生产性毒物进入到人体后,会造成中毒、致突变、致癌、致畸、对生殖功能的影响等。例如铍可引致铍肺;氟可致氟骨症;氯乙烯可引起肢端溶骨症;焦油沥青可引起皮肤黑变病;二硫化碳、乙醇、汞、多溴联苯、多氯联苯等可导致畸形;苯及其同系物、汽油、二硫化碳、三硝基甲苯可导致女工出现月经过多综合征;铅、汞、三氯乙烯可导致女工出现月经过少综合征;接触二硫化碳、铅、二溴氯丙烷的男工精子数可减少,影响生育;铅、汞、砷、二硫化碳等可通过乳汁进入乳儿体内,影响下一代健康。&27-1.铅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铅中毒是由进入人体内的铅过量而引起的。急性中毒:由消化道或呼吸道吸收大量铅化合物后数日内,口中可有金属味、恶心、呕吐、 腹泻以及顽固性腹绞痛。重症患者还可出现肝病,周围神经麻痹、溶血性贫血和等症状。儿童可发生铅中毒脑病,出现昏迷、惊厥,若及时治疗可迅速恢复。慢性中毒:长期接触低浓度铅尘或铅烟引起的职业性铅中毒多为慢性中毒。轻度中毒可致神经衰弱综合征,有头痛、头晕、肢体酸痛、疲倦乏力的症状;也可致消化不良,患者口中有金属味、腹部隐痛、。少数化验患者牙龈缘黏膜内可见硫化铅点状颗粒沉积形成的“铅线”,呈深灰色或蓝色的带状或不规则的斑块。中度中毒可致腹绞痛,发作时腹痛剧烈难忍,多在肚脐周围,所谓每次持续数分钟术后至数著名小时。也可致轻度贫血,或导致周围神经麻痹,肢体有闪电样疼痛、麻痹、麻木、肢体末端指(趾)部位感觉现象障碍、无力。重度中毒可致瘫痪,现在也可能也可也也可能性&&& &&也可导致脑病,出现嗜睡、谵妄、狂躁,不熟甚至震颤、惊厥、昏迷。[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劳动者在铅矿开采过程中容易接触到硫化铅,硫化铅进入人体胃部后会转化为氯化铅,氯化铅被人体吸收后会危及人体健康。铅冶炼是铅工业中危害最大的。熔铅、铸铅、制铅及修理蓄电池都可接触铅。由于铅化合物多具有特殊颜色,常用于油漆工业,铅油漆在砂磨、刮铲、焊接、熔割时,可产生铅烟、铅尘。印刷业中的铅字回炉、铸铅字、排字等工种可接触大量铅。塑料、陶瓷、玻璃、景泰蓝、搪瓷、农药、锡焊等工业生产也可接触铅烟、铅尘。[预防与控制]& 铅中毒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1)改善生产条件,实施密闭作业,加强通风换气,定期监测铅作业车间空气中铅烟尘或铅化合物浓度。(2)加强工人个体防护,作业时应戴好防护口罩,并勤换衣服、勤洗澡。(3)加强医疗监督,对从事铅作业的工人.应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4)不要在生产区域饮食、吸烟,避免意外进食过量的铅化合物。(5)轻度铅中毒是可以治愈的,思想上不必有顾虑。&27-2.汞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汞为银白色的液态金属,在常温下即可蒸发。汞中毒主要发生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汞蒸气和汞化合物粉尘所致。以精神(神经)异常、齿龈炎、震颤为主要症状。吸入大剂量汞蒸气或食入汞化合物即可发生急性汞中毒。[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汞中毒多见于汞矿开采、汞合金冶炼、金银提取、真空汞照明灯、仪表、温度计的生产、补牙、雷汞、颜料、药品生产、核反应堆冷却剂和防原子辐射材料等。[预防与控制]& 应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1)用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汞,如用电子仪表代替汞仪表,用酒精温度计代替金属汞温度计。(2)冶炼或灌注汞时应设有排气罩或密闭装置以免汞蒸气逸出。及时清除和回收流散残留在、地面、墙壁上的汞。定期测定车间空气中汞浓度。(3)汞作业工人应每年应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早期汞中毒患者,以便及早治疗。(4)含汞废气、废水、废渣要处理后排放。&27-3.锰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锰通常以蒸气、烟尘的形式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经消化道吸收缓慢而不完全,经皮肤吸收甚微。急性锰中毒可引起急性腐蚀性胃肠炎或刺激性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锰中毒主要见于长期吸入锰的烟尘的工人,可导致行为功能障碍和精神失常。[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在冶金工业锰矿石的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中易致锰中毒。锰焊条的制造,焊接和风割锰合金以及制造和应用二氧化锰、高锰酸盐和其他锰化合物可致锰中毒。制造和应用含锰化合物的工人,如橡胶、陶瓷、玻璃、锰合金等易发生锰中毒。特别是电焊条的药皮中含锰可达5%~50%,在电焊条的制造与使用过程中极易导致锰中毒。[预防与控制]& (1)提高个人自我防护意识,避免误食高锰酸钾溶液。(2)从事接触锰作业的工作者应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条件下作业。(3)加强卫生防护,作业时应戴好防护口罩,并勤换衣服、勤洗澡,不随意揪拔、乱剪鼻毛。(4)如发生锰中毒,在保持良好情绪的同时,应及时请医生诊治。&27-4.镉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镉中毒主要是吸入镉烟尘或镉化合物粉尘引起。一次大量吸入可引起急性肺炎和肺水肿;慢性中毒引起肺纤维化和肾脏病变。[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接触镉的工作岗位主要有镉的冶炼、喷镀、焊接和浇铸轴承表面,核反应堆的镉棒或覆盖镉的石墨棒,镉蓄电池和其他镉化合物制造等。长期摄食被硫酸镉污染的水源可引起慢性镉中毒。[预防与控制]& 为了预防镉中毒﹐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熔炼﹑使用镉及其化合物的场所﹐应具有良好的通风和密闭装置。(2)焊接和电镀工艺除应有必要的排风设备外﹐操作时应戴个人防毒面具。(3)不应在生产场所进食和吸烟。(4)镀镉器皿不能存放食品﹐特别是醋类等酸性食品。&27-5.铍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铍中毒是铍及其化合物侵蚀肺部并累及其他器官的全身性疾病。急性铍中毒,会导致呼吸道和皮肤症状。慢性铍中毒,为长期吸入低浓度难溶性铍化合物所致,潜伏期数月或数年甚至数十年,一般呈渐进性发病。[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铍被广泛应用在核能航天国防仪表、原子能、电子工业等领域。工人在生产加工铍及其化合物(如铍的冶炼、铍合金制造等)时,均可接触到铍的粉尘或烟雾引起铍中毒。[预防与控制]& 铍是最轻的金属,因此工作中应采取密闭操作,强化通、排风措施,个人应配戴防毒面具,工作场所要采取消烟除尘措施。&27-6.钡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钡中毒可导致口唇周围产生麻木感刺痛,,有排水样血性大便,患者感到恶心与呕吐。[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急性钡中毒多属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如在碳酸钡烘干炉维修时违反操作规程,淬火液爆溅灼伤皮肤,掉入硫化钡或氯化钡池内等。钡矿开采、冶炼、制造、使用钡化合物过程中也都可接触到钡。[预防与控制]& (1)生产设备密闭化,建立车间清扫制度,安装通风除尘设备。(2)严格操作规章制度,工人要有自身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加强自救知识培训教育,出现症状应迅速脱离现场。(3)严格设备检修制度,车间内应有冲洗设备,以备灼伤时及时冲洗;生产设备故障维修时,工人必须佩戴防护用品。(4)禁止在车间内吸烟、进食、饮水,班后要漱口、换工作服。(5)上岗前要作健康体检,有神经、肌肉、心血管系统疾病等职业禁忌症者,不得从事钡作业;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脱离钡作业。(6)可溶性钡盐要加强保管,容器上要有明显的有毒警告标识,绝对不许与面粉、食用碱等食品放在一个仓库内保管,以防止误食。&27-7.钒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钒是银白色光亮金属,质硬。其化合物应用在工业的很多方面,误服偏钒酸铵等会导致急性钒中毒,致慢性支气管炎等。[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钒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微量元素。钒主要用于制造铁钒合金、特种钢。在炼钢厂提钒、混钒铁炉操作中可接触大量含钒烟雾蒸气,对钒渣进行破碎、精选时可吸入含钒粉尘,在锅炉清扫、检修时可因吸入高浓度五氧化二钒而发生急性中毒。化工合成硫酸、硝酸、邻苯二甲酸酐、乙烯、丙烯工艺中,常使用五氧化二钒作催化剂,在其粉碎研磨、过筛时可接触五氧化二钒粉尘。石油及其分馏后的重油中均含有钒,燃烧后的渣垢中含钒可达10%~60%,在油燃烧器清洗时,若无防护,可发生急性中毒。在含钒矿石开采、粉碎及包装时,持续吸入高浓度钒粉尘也可导致急性中毒发生。一般人连续吸入空气浓度为0.3~5.7 mg/m3的五氧化二钒5~8小时,即可引起急性钒中毒。在浓度达5.3~7.4 mg/m3时,可出现明显的急性中毒症状。[预防与控制]& (1)作业场所应建立抽出式通风装置。(2)积极进行工艺改革以减少钒烟尘。以石灰或白云石粉喷入燃烧后的烟气中,可减少钒烟危害。钒用作催化剂时,应制成烧结块或丸状,以减少钒尘。(3)操作中注意个人防护,应戴过滤式呼吸器。(4)对接触五氧化二钒作业人员应进行就业前体检和在岗定期健康监护体检。有严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或严重影响肺功能的胸廓、胸膜疾病以及皮肤病、明显心血管疾病者,均不得上岗工作。&27-8.磷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急性磷中毒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患者肝脏肿大伴压痛,厌食,全身无力,出现黄疸及肝功能异常。严重时可同时发生肾脏损害。慢性磷中毒多由于长期吸入低浓度磷及其化合物所致,可引起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牙龈肿痛、牙松动和脱落,严重时可导致下颌骨骨质疏松和坏死;消化系统症状可有口内蒜臭味、恶心、厌食、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磷肥制造,磷酸盐制取,三氟氯乙烯制备,聚砜单体合成,含磷化学农药的制造(如乐果硫化、马拉硫磷合成、甲拌磷硫化、对硫磷酯化、有机磷杀虫剂合成、其他杀虫剂合成等)都可能造成磷及其化合物的中毒。&[预防与控制]& (1)预防磷中毒的关键在于尽量不使用黄磷作原料,以红磷或其他化学物质来代替。(2)加强防护设备的维修和毒品保管。(3)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接触磷后最好用5%碳酸氢钠溶液漱口。(4)不用污染的手吸烟和进食。(5)从事磷生产的人员应定期体格检查,包括肝功能和颌骨的X线摄片检查。(6)凡患有严重的口腔疾病、肝肾疾病和血液病、内分泌疾病者不宜从事磷作业。&27-9.砷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砷中毒,常称砒霜中毒,多因误服或药用过量中毒。生产加工过程吸入其粉末、烟雾或皮肤污染也可导致中毒。慢性中毒可导致黑脚病和皮肤癌,严重时因脑麻痹而死亡。[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在以下行业制造或使用过程中,易造成中毒:熔炼或焙烧含砷矿石时,砷会以蒸气状态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氧化砷;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农业用于杀虫灭鼠,皮毛工业中用于消毒防腐,玻璃工业中用作脱色剂。雌黄(As2S3)、雄黄(As2S2)、巴黎绿(醋酸砷酸铜)均可制成含砷颜料。[预防与控制]& 孕妇、乳母禁忌从事作业场所空气中砷化合物浓度超过的劳动。车间空气中砷化氢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3mg/m3。&27-10.氯气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氯气中毒是在工作过程中,短期内吸入较大量氯气所致的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氯气是黄绿色的刺激性气体,可引起呼吸道的严重损伤,对眼睛黏膜和皮肤有高度刺激性。[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氯气在化学和塑料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接触氯气的常见机会有:氯气的制造,如食盐电解;氯的运输和贮存,液氯钢瓶、液氯蒸发罐和缓冲罐的意外爆炸,输氯管道爆裂,液氯钢瓶超装、错装、运输途中曝晒;氯碱工业、漂白剂、消毒剂、、、、合成纤维等的制造;制药业、皮革业、造纸业、印染工业以及医院、游泳池、自来水消毒等方面的应用。[预防与控制]& (1)加强安全教育,健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生产设备,防止跑、冒、滴、漏,加强通风。(2)加强个人防护,穿好防护服,必要时配戴防毒面具。(3)把好就业前体检关,凡有气管和心肺疾病者不宜从事此类作业。&27-11.二氧化硫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高度水溶性、有辛辣气味的刺激性气体,比空气重,可导致上呼吸道黏膜损伤。[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二氧化硫广泛用于工业,是硫矿、造纸业、矿物燃料燃烧的副产品,也是大气的常见污染物。凡是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均可致病。[预防与控制] &(1)加强安全教育,健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生产设备,防止跑、冒、滴、漏,加强通风。(2)加强个人防护,穿好防护服,必要时配戴防毒面具。(3)把好就业前体检关,凡有气管和心肺疾病者不宜从事此类作业。&27-12.光气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光气又称为碳酰氯,无色,具有发霉柴草气味。吸入光气后易产生恶心、头晕、咳嗽、胸骨后不适、喘息和气急、咳血痰等症状。[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光气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腐草味,用作有机合成、农药、药物、染料及其他化工制品的中间体。脂肪族氯烃类(如四氯化碳、氯仿、三氯乙烯等)燃烧时可产生光气。[预防与控制]& (1)皮肤防护可使用保温手套与防护服。(2)眼睛防护和吸入防护可采取密闭型的操作系统,加强通、排风,配戴呼吸防护用品。&27-13.氨气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氨气是一种易溶的刺激性气体,有强烈刺激眼睛和黏膜的作用。意外吸入高浓度氨气可引起喉头水肿以致窒息。[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氨气是高度水溶性、无、碱性的刺激性气体,可强烈刺激眼睛和黏膜。氨气主要用于制造化肥、制冷剂,也可用于炸药、染料、塑料和一些药物的生产。长期接触特别是无知觉的情况下处于高化学浓度的区域可引起氨气中毒。[预防与控制] &(1)加强安全教育,健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生产设备,防止跑、冒、滴、漏,加强通风。(2)把好就业前体检关,凡有气管和心肺疾病者不宜从事此类作业。(3)加强通、排风,进人高浓度环境必须佩戴防毒面具。(4)使用、运输和贮存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容器破裂和漏气。(5)生产、贮存现场应安装氨气监测仪以便及时报警。&27-14.氮氧化合物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氮氧化合物中毒指的是吸入氮氧化合物而引起的中毒。氮氧化合物包括一氧化氮(NO)、一氧化二氮(N2O,俗称笑气)、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四氧化二氮(N2O4)及五氧化二氮(N2O5)等。除二氧化氮外其余氮氧化物均不稳定,遇光、湿及热即变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为棕色气体,其毒性为一氧化氮的4~5倍,比其他氮氧化物也都大。生产中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常是几种氮氧化合物混合气体(主要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亦称硝气(烟)。其临床表现主要以急性肺水肿等呼吸系统损害为特征。[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工业上制造硝酸、硝酸浸洗金属或硝酸接触有机物(如木板、木屑、纸等)时可放出高浓度的二氧化氮。汽油、硝基纤维、塑料、胶片等燃烧,炸药的硝烟,内燃机废气及通风不良下电焊,氩弧焊、气焊等均可在空气中产生致死浓度的氮氧化物。不通风的谷仓发酵,温度增高时,可使青饲料和谷物内含有的硝酸钾、亚硝酸钾与有机酸类反应,生成亚硝酸,后者可分解成大量氮氧化物气体和水,造成所谓“谷仓气体中毒”。[预防与控制] (1)制造硝酸、硝铵的工厂应加强通风排毒设施,硝酸的金属酸洗槽、硝化反应器上应装置局部排气罩,实行密闭化生产。(2)定期维修设备,严格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检修时佩戴防毒面具,并在他人监护下进入作业点。(3)在空气不流通处进行电焊时,应戴送氧式面罩。(4)存放和使用硝铵化肥时,严禁烘烤或用铁锤敲击,以防发生爆炸或燃烧。(5)从事氮氧化物作业工人应做就业前体检,就业后应定期体检。患有明显的或系统疾病者不宜从事此类作业。&27-15.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凡是含碳的物质如煤、木材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且不易解离,造成中毒。[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一氧化碳是含碳酸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工业上,炼钢、炼铁、炼焦;化学工业合成氨、甲醛等都要接触一氧化碳。生活过程中,在通气不良的室内烧煤取暖,或使用燃气加热器淋浴都可能发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与控制]& (1)加强对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宣传,取暖煤炉要装好烟囱,并保持烟囱结构严密和通风良好,防止漏烟、倒烟。定期检查燃气灶具及管道煤气有无泄漏。(2)煤气发生炉和管道要经常检修以防漏气。在产生一氧化碳的工作场地,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加强对空气污染的监测。(3)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的环境工作时,要戴好特制的一氧化碳防毒面具,两人以上同时工作,以便相互监护和互助。&27-16.二硫化碳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二硫化碳一般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也可经皮肤和胃肠道吸收。急性中毒可导致脑水肿,出现兴奋、谵妄、昏迷,甚至因呼吸中枢麻痹死亡。慢性中毒主要损害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二硫化碳常用于制造粘胶纤维的化纤厂拉丝车间,以及制造玻璃纸、硫化橡胶、四氯化碳、硫氰酸盐等化工生产中;二硫化碳也用在为羊毛去脂的羊毛加工业,用作衣服去渍剂的干洗业,以及用作熏蒸剂为粮食消毒、灭虫的种库、粮仓;在用硫蒸气通入燃烧的炭火以制造二硫化碳的生产过程中,如设备简陋或防护措施不周,可因吸入大量逸出的二硫化碳浓蒸气而发生急性中毒。[预防与控制]& (1)二硫化碳易挥发、易燃、易爆,故在制造和使用本品的车间里,通风、照明、系统均须有防火、防爆装置。禁止在车间里抽烟或以明火取暖,还应安装有效的通风、排气设备。(2)贮存二硫化碳的容器内应加入大量的水,以封闭液面,防止本品的液体和蒸气逸出。(3)化纤生产厂,应安装二硫化碳冷却塔对废气、废液等进行回收处理。(4)防护。进入高浓度危险地带操作,如洗涤粘胶搅拌器、投料、管道疏通或反应炉炉顶加料等,必须事先穿戴好防毒面具、塑料手套和防护衣服,防止皮肤接触。(5)二硫化碳作业人员应进行就业前和每年一次的职业性健康体检,对患有器质性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神经官能症、视网膜疾病及肝、肾疾病者,或怀疑有慢性中毒者,不宜从事此类作业。&27-17.硫化氢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硫化氢是具有“臭鸡蛋”气味的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无色气体。低浓度接触可对呼吸道和眼部产生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可导致中枢神经中毒和窒息。[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和从矿石中提炼铜、镍、钴等,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的开采和提炼,、、鞣革、、、、菜腌渍、甜菜制糖、动物胶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开挖和整治沼泽地、、、下水道、潜涵、和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以及分析化学实验室工作者都有接触硫化氢的机会;天然气、矿泉水、火山喷气和矿下积水,也常伴有硫化氢存在。由于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中,有时会随水或油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预防与控制]&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下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2)眼睛防护:配戴化学安全。(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4)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5)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结束后,应淋浴更衣。及时换洗工作服。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进入罐体等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27-18.四乙基铅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四乙基铅为略带水果香甜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急性四乙基铅中毒是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重者可昏迷致死。[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四乙基铅一度广泛使用为汽油添加剂,以提高燃料的辛烷值,防止发动机内发生震爆。在密闭环境里清洗残液中含四乙基铅量较高的油罐,在高温通风不良的室内使用乙基汽油,在四乙基铅、乙基油或乙基汽油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意外滴漏等,都会使操作者在短期内接触大量四乙基铅而导致急性中毒。[预防与控制]& (1)生产车间应设有效通风装置。随时用漂白粉液或液洗净污染的墙壁、地面及有关用具。对生产性废水、废气要作净化处理。(2)四乙基铅分装、调配、运输、装卸都要实行密闭化、管道化、机械化,防止跑、冒、滴、漏,杜绝皮肤接触。(3)应染成特殊颜色标志,以便识别,乙基汽油桶外应标清“剧毒”字样,绝对禁止用作工业溶剂或清洗器械等。(4)乙基汽油运输前,应按常规检查接头处及油罐的坚固耐震性能。油罐车各种部件不得随意改装更换,以防意外事故。(5)加强个人防护。工作后应淋浴、更衣,皮肤接触四乙基铅后,必须在15分钟内用煤油刷洗,再用肥皂水洗净。进入油罐、油舱应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穿好防护衣,戴好送风式防毒面具、橡胶手套及长筒胶靴。司机严禁用口吸油管。(6)被污染的工作服、材料,都要另行存放,设专人用专门方法洗涤,可用1%~5%氯胶溶液清洗,或用20%漂白粉液刷洗浸泡,再用清水洗净。(7)对四乙基铅、乙基液和乙基汽油作业人员,应进行就业前和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对患有各种精神、神经疾患和严重肝、肾、内分泌疾病者,不宜上岗作业。&27-19.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镍中毒主要是吸入镍及其盐类的粉尘引起的,可对呼吸系统产生刺激,导致支气管哮喘或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工作中接触金属镍粉和硫酸镍等,均可引起变应性皮炎。其皮损表现与一般相仿,但常伴有奇痒。长期接触镍的工人除有中毒可能外,其癌发生的危险度也会相应增加。[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工业上镍用于制作各种镍合金、器皿和材料等,长期接触镍的工人除中毒外,其癌症发生的危险度也会增加。[预防与控制] (1)熔炼﹑使用镍及其化合物的场所应具有良好的通风和密闭装置。(2)生产操作时应穿戴好工作服,配戴个人防毒面具。(3)不应在生产场所进食和吸烟。&27-20.苯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急性苯中毒会麻醉神经系统,出现昏迷和肌肉抽搐;长期接触低浓度的苯可引起人体造血障碍,血液中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减少和贫血,患者可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月经过多等临床表现。慢性苯中毒会导致神经衰弱综合征(头痛、头晕、失眠、乏力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病人有各种出血倾向,晚期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苯中毒性白血病。[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苯是国家54种高毒物质之一,也是致癌物,主要损伤人体造血系统。在石油裂解或煤焦油分馏过程中常有苯接触。制鞋、箱包、玩具、印刷、家具、油墨、油漆等行业也常用含苯的黏合剂或有机溶剂作稀释剂。在许多化工合成过程中也广泛使用苯作为原料或中间体,如生产酚、硝基苯、橡胶、合成纤维、塑料、香料、制药等。[预防与控制]& (1)用低毒的二甲苯代替苯。(2)安装通风设施,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排毒。(3)严格佩戴防毒面具,做好个人防护。(4)定期进行环境检测,发现超标,及时治理。(5)严格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涉苯作业要进行就业前职业体检,以排除职业禁忌,工人每年要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职业损害,及早调离岗位。(6)血象检查是苯作业职业健康体检的重要检查项目。(7)苯作业禁忌症:就业前体检时,血象检查结果低于正常参考值;各种血液病;严重的全身皮肤病;月经过多或功能性子宫出血者,严禁上岗作业。&27-21.甲苯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甲苯引起的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以及黏膜刺激症状,重者甚至抽搐、神志不清,有的可出现癔病样症状。慢性中毒常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亦可致脑病及肝、肾损害。女工可有月经异常。[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工业上接触甲苯的机会有:煤焦油分馏或石油裂解,在喷油漆、涂料、橡胶、皮革、印刷等行业中作为溶剂或稀释剂,以及用于制造炸药、农药、苯甲酸、染料、合成树脂及涤纶等,此外也可作为航空汽油中的添加成分。[预防与控制]& (1)安装通风设施,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排毒。(2)严格佩戴防毒面具,做好个人防护。(3)定期进行环境检测,发现超标,及时治理。(4)严格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以排除职业禁忌,工人每年要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职业损害。(5)血象检查是苯作业职业健康体检的重要检查项目。(6)苯作业禁忌症:就业前体检时,血象检查结果低于正常参考值、各种血液病、严重的全身皮肤病、月经过多或功能性子宫出血者,严禁上岗作业。&27-22.二甲苯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二甲苯具有中等毒性,也有一定致癌性。经皮肤吸收后,会强烈刺激食道和胃,并引起呕吐,还可能引起出血性肺炎。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系统有麻醉作用。长期接触会导致神经衰弱综合征,女性有可能导致月经异常。皮肤接触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制造、使用、贮存、运送二甲苯的石油化工业,涂料、染料、塑料、橡胶、皮革、、人造麝香和合成纤维等生产中,发生管道、贮罐意外损坏、阀门漏气等情况下,较长时间大量吸入高浓度二甲苯蒸气可以引起急性中毒。在密闭型的贮罐糟内涂刷以甲苯、二甲苯为溶剂的防腐涂料,因无良好通风,大量甲苯、二甲苯蒸气积聚,可使作业工人发生急性中毒。&[预防与控制]& (1)防护:空气中二甲苯浓度较高时,应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下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2)眼睛防护:配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5)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淋浴更衣。&27-23.正己烷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正己烷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导致人体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晕倒、神志丧失,甚至死亡。[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正己烷是一种化学溶剂,主要用于丙烯等烯烃聚合时的溶剂、食用植物油的提取剂、橡胶和涂料的溶剂以及颜料的稀释剂,也用作机配件的清洗剂,常用于电子行业生产过程中的擦拭清洗作业。[预防与控制]&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2)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3)身体防护:穿。皮肤污染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饭前要注意洗手。(4)手防护:戴玻璃纤维手套、防苯耐油手套。(5)其他:操作时应带防毒口罩,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为预防正己烷中毒,正已烷作业车间应安装有效通风装置。若使用含正已烷的溶剂,应尽量保持密闭,以减少其蒸气逸出,确保车间正己烷空气浓度不超过100mg/m3为宜。积极进行工艺改革,尽可能以无毒或微毒溶剂代替正已烷。&27-24.汽油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汽油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等。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汽油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皮肤接触可导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不小心吞咽汽油可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工业上主要用作汽油机的燃料,也用于橡胶、制鞋、印刷、制革、油漆、洗染等行业,也可用作机械零件的清洗剂。汽油作为有机溶液,还可以作为萃取剂使用,目前作为萃取剂最广泛的应用为大豆浸出油技术。&[预防与控制]& (1)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2)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4)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5)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27-25.一甲胺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一甲胺对眼、皮肤和呼吸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对机体全身有拟交感神经作用。[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一甲胺用作染料、农药(如)、制药(如非乃根、)、燃料添加剂、溶剂、火箭推进剂等。在其运输、生产、使用和管道维修过程中,因违章操作、设备陈旧、超载运输等因素可造成一甲胺大量泄露,导致中毒发生。[预防与控制]& (1)在检修设备或产品分析取样时要穿工作服、戴手套、防护镜等。(2)厂房内要有完善的通风设备。(3)甲胺类溶液污染皮肤、眼时,应立即冲洗治疗。&27-26.二氯乙烷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二氯乙烷对称体属高毒类,用途广,接触机会多。不对称体属微毒类。二氯乙烷对眼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者还可以引起肺水肿,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刺激胃肠并可引起肝、肾和肾上腺损害。皮肤接触者可引起皮炎。[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二氯乙烷主要用作蜡、脂肪、橡胶等的溶剂,还用于制造氯乙烯和聚碳酸酯,也用于谷仓的熏蒸和土壤的消毒。化工生产中,二氯乙烷通常作为化学合成的中间体或是其副产品。[预防与控制] &(1)1,2-二氯乙烷生产流程尽量保持密闭化,定期检修设备,严防跑、冒、滴、漏发生。生产场所应具有良好的通风设施。(2)进入意外泄漏地点或正在熏蒸的仓室内,必须戴好供氧面罩,穿防护衣和戴乳胶手套,离开毒物现场后要及时进行脱换。泄漏后或熏蒸后应注意足够时间的通风和墙壁、地面、物品、用具的清扫工作。(3)使用本品时,应尽量做到低温操作,并加强局部通风排毒。沾染皮肤、黏膜应立即以酒精擦去,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禁用本品洗手或洗工作服。(4)加强对本品的专门保管,标签应清楚、醒目,防止误用、误服。(5)1,2-二氯乙烷作业工人,应作就业前体检。对神经精神系统及肝、肾器质性疾病患者,或有视网膜炎,全身性皮肤病者不得上岗作业。&27-27.四氯化碳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四氯化碳具有一种令人愉快的气味。高浓度四氯化碳蒸气对黏膜有轻度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肝、肾有严重损害。重者会发生肝坏死、肝昏迷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出现昏迷、抽搐,可因室颤和呼吸中枢麻痹而猝死。[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四氯化碳用作油类、脂肪、真漆、假漆、硫磺、橡胶、蜡和树脂的溶剂、冷冻剂、薰蒸剂、织物的干洗剂、金属洗净剂、杀虫剂。也用于电子工业用清洗剂、油质、香料的浸出剂、萃取剂等。常用于碳氟化合物合成,氯化有机化合物生产,半导体生产,氟利昂制造等行业。[预防与控制]& (1)四氯化碳的生产与使用要求密闭操作,加强通风。(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3)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护目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4)应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5)避免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6)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7)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27-28.氯乙烯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氯乙烯中毒是接触氯乙烯引起损害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职业性疾病。急性中毒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慢性中毒可引起中毒性肝病、神经衰弱综合征、肢端溶骨症及肝血管内皮肉瘤。氯乙烯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动物实验证明氯乙烯有致癌、致突变及致畸作用。[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工业上主要用氯乙烯制造聚氯乙烯单体,其中清理反应釜的工人接触最多,其次为从事离心、干燥或抢修工作的工人。[预防与控制]&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4)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下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5)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6)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7)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8)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进入罐体等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27-29.三氯乙烯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三氯乙烯中毒是工作中接触高浓度三氯乙烯蒸气或液体所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除神经系统受损外,也可能累及心、肝、肾脏器。重症出现中毒性脑病及肝、肾和心脏损害,恢复期可出现神经抑郁、类偏执型精神病。[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三氯乙烯用于机械仪表制造业的金属脱脂和金属零件清洗,化工行业用作油脂、、、硝化纤维和生物碱的溶剂及制备农药的原料等,也用作冷冻剂、杀虫、消毒剂及洗衣业干洗剂等。[预防与控制]& (1)使用三氯乙烯或以其作原料的产品的生产设备应密闭化,并要定期检修,防止意外大量泄漏。作业场所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设施。(2)三氯乙烯作业应尽量杜绝开放工作或裸手浸泡与操作。当嗅到其特有的氯仿样气味,对眼睛有明显刺激感时,表明其空气浓度已超过1g/m3,应立即戴口罩、面罩,并加强通风,及时排除泄漏源,清除泄漏液。(3)尽可能以低毒物质代替三氯乙烯作金属脱脂剂或清洗剂。(4)本品应妥善保管于阴凉处,杜绝火种,减少其蒸发。严防本品与火焰接触,以免产生高毒的光气。(5)作业人员应禁酒,因为乙醇可加强本品及其代谢物对肝、肾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6)三氯乙烯作业人员应作就业前及每1至2年一次的定期体格检查。神经系统、心、及眼底等有病变者,应禁止上岗。&27-30.氯丙烯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氯丙烯中毒是接触过量氯丙烯引起神经系统损伤为主的疾病。接触过高浓度氯丙烯会对眼、呼吸道产生刺激,导致中枢神经麻醉和肾脏损害。[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氯丙烯可作为生产环氧氯丙烷、丙烯醇、甘油等的中间体,用作特殊反应的溶剂,也是农药、医药、香料、涂料的原料。用于有机合成及制药工业,三氯丙烯又名烯丙基氯,是一种有机合成原料,在农药上用于合成杀虫单、杀虫双及杀螟丹的中间体N,N-二甲基丙烯胺和拟除虫菊酯中间体丙烯醇酮,此外也是医药、合成树脂、涂料、香料等的重要原料。[预防与控制]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下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2)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3)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5)&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淋浴更衣。&27-31.氯丁二烯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氯丁二烯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重症出现步态不稳、震颤、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甚至意识丧失。长期过量接触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低血压。部分患者可导致中毒性肝病,出现肝肿大、肝区痛、肝功能异常。少数患者有接触性皮炎。[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氯丁二烯主要用于生产氯丁橡胶,亦能与苯乙烯、丙烯腈、异戊二烯等共聚,生产各种合成橡胶。[预防与控制]&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下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2)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3)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5)&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淋浴更衣。&27-32.苯胺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苯胺主要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机体,影响心血管系统健康,造成缺氧和中枢神经抑制。急性中毒早期表现为紫绀,重症时神志恍惚,步态蹒跚,甚至抽搐昏迷。慢性中毒时出现神经衰弱症状,伴有轻度紫绀,贫血和肝肿大。[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苯胺为芳香族氨基化合物,易挥发的酒状液体,广泛应用于染料、制药、农药、塑料、橡胶等化学工业中。[预防与控制]& (1)工作时应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3)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4)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5)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6)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7)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8)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9)应储存于避光、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27℃,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27-33.二苯胺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二苯胺有低毒和刺激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4-氨基联苯具有致癌性。[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主要用作硝酸盐、氯酸盐和其他氧化性物质的检查测定、铱的催化测定、硝酸盐的光度测定、氧化还原指示剂、单倍体育种培养基、制造染料,是硝化纤维素、炸药、火棉的稳定剂。[预防与控制]& (1)操作时应密闭操作,局部排风。(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3)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4)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5)避免产生粉尘。(6)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7)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8)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9)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10)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11)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27-34.硝基苯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硝基苯毒性较强,吸入大量蒸气或皮肤大量沾染,可引起急性中毒,使血红蛋白氧化或络合,血液变成深棕褐色,并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硝基苯常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及用作生产苯胺的原料。用于生产染料、香料、等有机合成工业。[预防与控制]&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下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2)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3)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4)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5)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6)注意检测毒物浓度。(7)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27-35.三硝基甲苯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长期暴露于三硝基甲苯会增加患贫血症和肝功能不正常的概率,对男性的生殖功能有不良影响。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会引起、中毒性肝炎,损坏造血系统,疑有致癌性。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毒性胃炎、中毒性肝炎、再障、贫血、中毒性白内障。[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广泛用于装填各种弹药和进行爆炸。[预防与控制]& (1)工艺改革:三硝基甲苯的混合、装料等工序应予密闭,采取自动化操作并设置局部通风。(2)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尽量减少皮肤的接触;作业时穿紧袖工作服,工作结束后彻底洗手并淋浴。(3)工种轮换制:作业工人每1~2年轮换一次,可减少三硝基甲苯在体内的蓄积,防止肝部病变的发展。定期检查肝功能、血红蛋白和眼球晶体。凡肝功能异常明显或有贫血时,结合尿中代谢物的测定,及时调离岗位。(4)各种肝脏疾病、携带者、各种血液病、眼球晶体混浊或白内障以及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病者,均不宜从事本作业。(5)对三硝基甲苯作业工人须做就业前体检, 以及每年一次的监护性体检。检查项目包括内科、眼科的全面检查,肝功能试验、乙肝表面抗原测定及血象检查等。&27-36.甲醇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甲醇又称木醇、木酒精,为无色、透明、略有乙醇味的液体,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之一。甲醇是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液体。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短时大量吸入可导致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严重时导致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长期接触会导致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黏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甲醇是最简单的饱和醇,也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清洁液体燃料,它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医药、农药、涂料、染料、汽车和国防等工业中,并用作有机物的萃取剂和酒精的变性剂等。职业中毒主要见于甲醇的生产、搬运和以甲醇为原料或溶剂的工业。在用甲醇制造甲醛或生产纤维素、摄影胶片、防冻液和变性剂等接触甲醇的岗位,如通风不良或发生意外事故,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甲醇,可引起急性或亚急性中毒。此外,在包装或搬运时,如容器破裂或泄漏,可经皮肤吸收大量甲醇而引起中毒。[预防与控制]& (1)操作时应密闭操作,加强通风。(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3)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4)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5)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6)生产、使用、储备场所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7)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27℃。保持容器密封。(8)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9)库房应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27-37.酚类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酚类对皮肤、黏膜有刺激、麻痹和引起坏死的作用,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先兴奋后抑制,并能直接损伤心肌和小血管等。[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常用酚类药物有石灰酸(苯酚)、来苏儿(煤酚皂溶液)、木馏油、雷锁辛(间苯二酚)、六氯酚、臭药水(煤焦油皂溶液)等,其中以石炭酸的毒性和腐蚀性最大。小儿中毒多因误服所致;若用大量涂擦皮肤,亦可因迅速吸收而引起中毒。[预防与控制]& (1)职业中经常接触酚类产品的工人,应当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穿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和防护眼镜等。(2)当皮肤接触大于5%的酚类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有条件时可先用聚乙二醇或异丙醇冲洗,再用清水清洗。(3)眼睛接触者用清水冲洗15分钟,如还有不适感觉,应请眼科医生治疗。&27-38.五氯酚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五氯酚急性中毒会导致极度乏力、胸闷、头痛、高热、大汗、心悸、呼吸困难。严重者发生昏迷、强直性痉挛、肺水肿。死因多为高热、脱水、心功能不全。慢性中毒可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多汗、乏力、关节痛、手指麻木等。[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化工生产中,设备泄漏,防护不周,吸入大量粉尘或皮肤、黏膜沾染,可致急性中毒,一般油剂比水溶液更易自皮肤吸收。用五氯酚(钠)溶液浸泡木材、皮革、纺织品及纸张等以做防腐、防霉处理时,裸手或赤足操作,可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农民将五氯酚钠用作水稻田除草剂、果树灭虫剂,或用以杀灭钉螺、白蚁、蚂蟥等害虫及微生物时,因手足较长时间浸于药液或含药液的水中,或直接吸入喷洒的药液雾滴等,均可导致急性中毒。误食沾污五氯酚的食物,如受污染的粮食及毒死鱼类等也会导致中毒。[预防与控制]& (1)从事五氯酚作业者,应作就业前体检。有神经系统、肝及肾器质性疾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或皮肤有大面积损害者,或妊娠、哺乳期女工均不宜上岗。(2)接触五氯酚操作时应严格遵照操作规程进行,穿戴好防护手套、工作鞋袜及防护口罩等。(3)喷洒五氯酚操作应尽量安排在早晚较凉爽时背着风向后退行走。不得饮用可能被污染的河水或食用被毒死的鱼类。操作用品不得带入卧室内。(4)工作完毕应即以肥皂洗手,然后再进食,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超过7~10天。(5)应将五氯酚与粮食及一般物品分开单独保管,并有专人负责。&27-39.甲醛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0%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在常温时极易挥发。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坏死。经常吸入少量甲醛,能引起慢性,出现黏膜充血、皮肤刺激症、角化和脆弱、甲床指端疼痛,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新生婴儿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长期吸入可导致男子精子畸形、死亡,性功能下降,严重的可导致白血病,生殖能力缺失,全身症状有头痛、乏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以及等。[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甲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主要用于人工合成黏结剂,如:制酚醛树脂、、合成纤维(如合成维尼纶–醇缩甲醛)、皮革工业、医药、染料等。福尔马林具有杀菌和防腐能力,可浸制生物标本,其稀溶液(0.1%~0.5%)农业上可用来浸种,给种子消毒。工业上常用催化氧化法由甲醇制取甲醛。甲醛可与银氨溶液产生银镜反应,使试管内壁上附着一薄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化合态银被还原,甲醛被氧化);与新制的悬浊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此外还用来保存动物尸体作标本,用作仓库熏蒸剂。各种人造板材(、密度板、纤维板、等)中由于使用了脲醛树脂,因而可含有甲醛。新式家具的制作,墙面、地面的装饰铺设,都要使用黏合剂。凡是大量使用黏合剂的地方,总会有甲醛释放。此外,某些化纤地毯、油漆涂料也含有一定量的甲醛。甲醛还可来自化妆品、清洁剂、杀虫剂、、、印刷油墨、纸张、纺织纤维等多种化工、轻工产品。[预防与控制]& (1)操作时应密闭操作,加强通风。(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3)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4)甲醛作业工人应作就业前体检和每1到2年一次的定期体检。体检时须进行内科、五官科、皮肤科、胸部X 线透视或缩影片等有关检查,有条件的单位可做肺功能测定。(5)职业禁忌症: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全身性皮肤病、慢性眼病和对甲醛过敏者。&27-40.硫酸二甲酯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硫酸二甲酯属高毒类,作用与芥子气相似,对眼、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对皮肤有强腐蚀作用。可引起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皮脱落,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部分坏死,穿破导致纵膈或皮下气肿。此外,还可损害肝、肾及心肌等,皮肤接触后可引起灼伤,水疱及深度坏死。[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硫酸二甲酯主要用为分析试剂、、。其蒸气毒性强,曾用作战争毒气。[预防与控制]& 工作中应采取以下个人防护措施:(1)皮肤防护应使用防护手套与防护服。(2)眼睛防护和呼吸防护可采用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措施,配戴呼吸防护用品等。&27-41.丙烯酰胺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丙烯酰胺属中等毒类,可经皮肤和呼吸道吸收,在体内有蓄积作用,主要影响神经系统。会引起四肢乏力、剌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缩等症状。体内丙烯酰胺需积累到一定剂量才发病,故急性中毒十分罕见,主要表现为迟发性毒作用,引起亚急性和慢性中毒。丙烯酰胺对眼和皮肤也有一定的剌激作用。其发病多为亚急性,气候炎热时,发病率明显增高。[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丙烯酰胺常用于树脂合成、黏合剂、地下建筑、改良土壤、油漆、造纸等行业。非职业性接触丙烯酰胺主要来自被丙烯酰胺污染的饮用水和食物,如防护不良均可造成中毒。油炸薯类食品、咖啡食品和烘烤谷类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较高。[预防与控制]& (1)操作时应使用密闭性操作系统,加强通、排风。(2)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3)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4)由于煎炸食品是我国居民主要的食物,为减少丙烯酰胺对健康的危害,应尽量避免过度烹饪食品(如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太长),但应保证做熟,以确保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避免导致食源性疾病。&27-42.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大量一次食入或吸入有机磷农药后可导致心跳缓慢,血压下降,头晕、头痛以后出现言语障碍、神志不清和阵发性抽搐等,严重者因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慢性中毒多见于农药厂工人。突出的表现是神经衰弱和胆碱酯酶活性降低,可引起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及接触性皮炎。[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有机磷农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杀虫剂。我国生产和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大多数属于高毒性及中等毒性。有机磷农药有很多种,如对硫磷(1605)、甲拌磷(3911)、内吸磷(1059)、敌敌畏、乐果、敌百虫等。[预防与控制]& (1)加强农药的管理,建立规章制度,宣传农药的知识,要有专人保管。(2)禁止用剧毒类农药灭虱蚊、苍蝇,禁止向人体或衣物上喷洒。使用农药人员应穿长筒靴、长袖衣、戴帽子和口罩,工作后要及时换洗衣服,彻底清洗皮肤。(3)哺乳期妇女最好不接触农药。(4)禁用农药的包装袋放置粮食或衣物(5)禁食被农药毒死的牲畜及家禽。(6)发现可疑病人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27-43.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急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中毒,又称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轻度中毒有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恶心、、、、、瞳孔缩小等症状。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还出现肌纤维颤动。重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还可导致、或昏迷。[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主要有萘基氨基甲酸酯类(西维因),苯基氨基甲酸酯类(叶蝉散),杂环二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异索威),杂环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呋喃丹)等品种。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易导致中毒。[预防与控制]& 使用农药人员应穿长筒靴、长袖衣、戴帽子和口罩,工作后要及时换洗衣服,彻底清洗皮肤。哺乳期妇女最好不接触农药。&27-44.溴甲烷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溴甲烷无色、无臭、易挥发,可经过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进入人体。它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剂,可对人的皮肤、肺、肾脏和肝脏造成直接的损伤。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心脏衰竭、休克等症状,个别中毒者还会出现双目失明。[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溴甲烷即甲基溴,主要用作化工原料,用作甲基供体。还用于从种籽、花中提炼油、羊毛脱酯、熏蒸杀虫剂。熏蒸对象主要有仓储谷物、经济作物、田基土壤以及大型建筑物(如磨坊、仓库及房舍等)。化工生产工人和熏蒸工可能接触不同浓度的溴甲烷。[预防与控制]&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下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正压自给式。(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3)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4)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5)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淋浴更衣。进入罐体等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27-45.铊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铊是一种白色、柔软的剧毒金属,其也有毒,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对肝、肾有损害作用。吸入、口服可引起急性中毒;可经皮肤吸收。急性中毒可导致恶心、呕吐、腹部绞痛、厌食等。3~5天后出现多发性颅神经和周围神经损害。出现感觉障碍及上行性肌麻痹。中枢神经损害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脑病。脱发为其特异表现。皮肤出现皮疹,指(趾)甲有白色横纹,可有肝、肾损害。慢性中毒主要症状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脱发、胃纳差。可有周围神经病、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眼睛失明。[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铊用于制备铊盐、合金、催化活化剂等,还可用于半导体研究、光学玻璃的附加料。含8.5%铊的液体汞齐的凝固点为-60℃,在低温操作的仪器中为汞的代用品。气态铊可作为内燃机的抗震剂。此外,铊还用来制造硫酸铊(一种烈性的灭鼠药),在扑灭鼠疫中颇有用。[预防与控制]& (1)接触控制:皮肤接触也会造成轻度铊中毒,所以要尽量避免皮肤接触。(2)饮食注意: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接触到的,但铊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另外在生产鞭炮(花炮)的原料中往往也含有高量的铊,其副产品氯化钠(非食用盐)中同样被污染,当人食用了这种非食用盐后,会引起中毒。(3)作业防护:禁止在工作中进食、吸烟,并戴防护口罩或防毒面具、手套,穿防护服,工作后进行淋浴。(4)加强安全生产教育,积极做好生产设备的密闭和生产车间的通风。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吸入铊及其化合物,或与皮肤直接接触。严禁食用铊盐。&27-46.铬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铬的毒性与其存在的化学价态有关,六价铬比三价铬毒性高100倍,并易被人体吸收且在体内蓄积,三价铬和六价铬可以相互转化。金属铬对人体几乎不产生有害作用,未见引起工业中毒的报道。六价铬对人主要是慢性毒害,它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黏膜侵入人体,在体内主要积聚在肝、肾和内分泌腺中。通过呼吸道进入的则易积存在肺部。六价铬有强氧化作用,所以慢性中毒往往以局部损害开始逐渐发展到不可救药。经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开始侵害上呼吸道,引起鼻炎、咽炎和喉炎、支气管炎。急性铬中毒主要是六价铬引起的以刺激和腐蚀呼吸、消化道黏膜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多见于口服铬盐中毒及皮肤灼伤合并中毒。[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铬的污染源有含铬矿石的加工、金属表面处理、皮革鞣制、印染等排放的污水。生产中接触铬主要是电镀铬工业、钢铁工业中应用大量铬。铬酸盐可用于生产颜料、油漆,也可作为橡胶和陶瓷的颜料。其他如重铬酸盐用于鞣皮、照相的感光材料等。急性铬中毒可刺激和腐蚀呼吸、消化道黏膜。[预防与控制]& (1)一般不需特殊防护,但需防止铬烟尘危害,操作场所应加强通、排风。(2)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时,应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时,应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误吸入时,应使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误食入时,应饮用足量温水,催吐,就医。&27-47.丙酮中毒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丙酮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长期接触该品会导致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丙酮作溶剂用于炸药、橡胶、塑料、油漆、染料、制革、油脂加工等。也常用作萃取剂及化学试剂等。[预防与控制] &(1)生产中应密闭操作,全面通风。(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3)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4)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27-48.进入地下道、水沟和贮存罐等有限空间工作场所如何防止中毒等危害?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如船舱、贮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等密闭设备;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矿井、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等地下有限空间;贮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或试验室等地上有限空间。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危害:&(1)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比较常见的有:①硫化氢。如清理、疏通下水道、粪便池、窑井、污水池、地窖等作业容易产生硫化氢。②&一氧化碳。如在市政建设、道路施工时,损坏煤气管道,煤气渗透到有限空间内或附近民居内,造成一氧化碳积聚,以及在设备检修时,设备内残留的一氧化碳泄漏等。③苯、甲苯、二甲苯。如在有限空间内进行防腐涂层作业时,由于涂料中含有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的挥发,造成有毒物质的浓度逐步增高等。(2)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①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长期通风不良的各种地窖、船舱、冷库等场所内部,二氧化碳易挤占空间,造成氧气浓度低,引发缺氧。②惰性气体,如氮气、氩气、氦气、水蒸气等。工业上常用惰性气体对反应釜、贮罐、钢瓶等容器进行冲洗,容器内残留的惰性气体过多,当工人进入时,容易发生单纯性缺氧或窒息。甲烷、丙烷也可导致缺氧或窒息。(3)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4)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有限空间作业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严格落实作业许可证制度;(2)进入作业现场前,要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对作业场所进行危害识别和评估,并有针对性地准备检测与防护器材;(3)进入作业现场后,首先对有限空间进行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体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4)对作业面可能存在的电、高低温及危害物质进行有效隔离。(5)通风换气。(6)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戴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或佩带氧气报警器和过滤式空气呼吸器。(7)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带有效的通讯工具,系安全绳。(8)配备监护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出现紧急情况,救援人员应当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施救。(9)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10)在生产现场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如职业危害告知卡、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等)。&28.噪声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噪声,是指那些人们不需要的、令人厌恶的或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有防碍的声音。在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长期从事噪声作业,主要会影响听力,造成听力下降,严重的可致噪声性耳聋。噪声还会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一般情况下,85分贝以下的噪声不至于危害听觉,而85分贝以上则可能发生危险。长期工作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耳聋发病率会明显增加。[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工业噪声主要来自生产和各种工作过程中机械振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扰动而产生的声音。[预防与控制]& 噪声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控制噪声源,以无声或少声工具代替噪声工具;加强维修,降低松动的附件撞击产生的噪声等。(2)阻断噪声传播:常用的有隔声室、隔声罩、隔声墙等。(3)个人防护措施:工人坚持佩戴防噪声耳塞、耳罩等。在噪声达到或超过90分贝的场合,员工必须使用护耳器。对患有明显听觉器官、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者,不得参加噪声作业。生产场所有噪声时,可根据其噪声等级确定工作时间(见表1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例如生产场所噪声达91分贝,工人每天在生产场所工作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表1 &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日接触噪声时间(小时,h)卫生限值[分贝,dB(A)]885(新建厂房),90(老厂房)4882911941/2971/41001/8103最高不得超过115分贝。&29.振动病的防治[定义与症状] &振动,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往返颤动的现象。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振动病主要是由于局部肢体(主要是手)长期接触强烈振动而引起的。长期受低频、大振幅的振动时,由于振动加速度的作用,可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皮肤与外周血管循环机能改变,久而久之,可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早期可出现肢端感觉异常、振动感觉减退。主要手部症状为手麻、手胀、手凉、手掌多汗、手疼(多在夜间发生);其次为手僵、手颤、手无力(多在工作后发生),手指遇冷即出现缺血发白,严重时血管痉挛明显。X片可见骨及关节改变。如果下肢接触振动,以上症状出现在下肢。[危害来源与行业分布]& 常见的振动作业分为局部振动作业和全身振动作业。局部振动作业主要是使用振动工具的各工种,如砂铆工、锻工、钻孔工、捣固工、研磨工及电锯、电刨的使用者等。全身振动作业:主要是振动机械的操作工。如震源车的震源工、车载钻机的操作工;钻井发电机房内的发电工及地震作业、钻前作业的拖拉机手等野外活动设备上的振动作业工人,如锻工等。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类:①捶打工具: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如凿岩机、选煤机、混凝土搅拌机、倾卸机、空气锤、筛选机、风铲、捣固机、铆钉机、铆打机等。②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手摇钻、油锯、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钻孔机等。③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电锯等。[预防与控制]& 从生产工艺上控制或消除振动源是控制振动的最根本措施。振动的控制措施主要有:(1)可改变无害工艺:如用油压机或水压机代替气(汽)锤、用水爆清沙或电液清沙代替风铲清沙、以电焊代替铆接等。(2)可采取自动化、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省最好的肿瘤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