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任务m任务

我要久久发
赚客总数: 414562人
支付笔数: 共
活跃统计: 2826位(48小时内)
入住新人: 11位 (今日)
我要久久发客服:微信:
赚钱门槛低
注册、做任务赚钱完全免费
提现完全免费,只需要一个支付宝帐号就可以提现
最低提现额度0.3元(600赚币)
提现速度快
当天提现,第二天即可到帐。
Copyright & 2008 - 2017 www.woyao998.com想以后能与你一起拍照,想以后能与你一起散步遛狗,穿行一条条人横马路。想以后与你在懒懒的阳光下看书,抖落一阵晴春凉风。想以后与你窝在家里赖床,等待窗外一场将至的瓢泼大雨。想你,不是非要与你,而是有你才是完整。
摄人魂魄的艺术人像
作者:Paul Apal'kin
来自乌克兰的摄影师Paul Apal'kin,对于人像摄影的理解很深刻,他拍摄的人物肖像和特写十分耐人寻味,在刻画人物神态和动态上有着个性的风格。他的风格充满复古的油画感,神秘气息,通过模糊感来制造幻影效果,打造阴郁而有力量的画面。画面很静谧,有着诡异莫测的氛围,仿佛可以摄入人的内心,直达灵魂一样。
本文由深圳市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iRentals)版权所有,首发自本站公众号“器材党进阶手札”任何形式的商业转载与使用以及任何公众号和微博非授权转载需支付人民币五百万元,请知晓~
第七章&地狱之门
前几天的推送,可能大家看得还是云里雾里。不明白具体讲了什么,是什么意思。
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核心思想其实是这个:
摄影圈不该有玄学,什么味道啊色彩啊毒德大学啊,都有对应的数学模型,时域不行咱去频域,总有办法能攻克它。
这也是我们评测的核心目标和方法——对用户的实拍效果负责,提供严谨而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但你们面对的是我一一给出的解释,而不是这些冰冷的数据。
我力求客观,但绝不冷漠。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谈另外一个玄学指标——焦外成像。
焦外成像(Bokeh)在照片画面表现中的作用有时候甚至不亚于焦内成像,历史上也出现过诸多以焦外虚化效果而闻名的镜头——比如美能达135mm f/2.8(T4.5)STF。但焦外成像相对来说比较难以量化,从而也成为了老法师泛滥的一个重灾区。
以V爷为首的科学方法党在各个论坛使用过双盲测试的方法来对镜头焦外成像做评价,不得不说这种方法极其具有开创性——但缺点也是明显的:无数学,不科研。没有量化数据的输出、存储和对比,也十分不方便在更多不同镜头之间进行直接的比较。双盲测试用来打脸可以,用来做评测的话,其实还远远不够。
那么,究竟该如何量化焦外成像呢?
熟悉摄影或者摄影器材的人或许知道,焦外成像的本质是弥散圆,也就是说本来应该聚焦成一个点的图像,由于没有合焦而发散开来,成为一个圆形。弥散圆的大小是景深的标志性指标,属于研究焦外成像的入门层面。
很显然,这是一个从点到平面图形的映射,也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函数或者信号。首先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如何从数学上去描述一个点和一个平面。
平面图形都有对应的曲线方程,描述起来没有任何压力。问题就在于点这个东西,应该如何描述。
对于一个理想点来说,它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其中C是某个常数。
符合这个条件的函数其实是存在的,叫做狄拉克函数或者δ函数,用以描述平面上的一个点。当然它不能用一般的解析式描述,属于广义函数的范畴。
这个就是狄拉克函数δ(0)的图像,用于表示坐标原点处的一个理想点。
这个函数推广到二维空间当中依旧成立,可以用δ(x,y)来描述位于坐标(x,y)处的一个点。
描述镜头焦外的函数,便是这样一个点通过散焦光学系统之后得到的响应。这个描述方法在数字图像处理上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点扩散函数——只要求出点扩散函数的分布,便可以描述镜头的单点散焦特征。
知道了单点散焦的特征,那么该如何求取整个焦外成像的特性呢?
把所有的点都加起来就可以了?不,远远不够。
由于每一个点都是扩散的,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特定的位置来说,每一个点造成的散焦对这个位置成像的影响都不同,不能通过简单的求和来求取焦外成像的特性。
我们令这些扩散之后的点扩散函数为g(τ),原始图像如果合焦,其描述函数为f(t)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点扩散函数是如何影响焦外成像效果的。
我们假设有一个点X,它受到了来自远近不同的各点的点扩散函数影响:
&其中ABCD都是被虚化的点,那么从图上,以及我们的一般认识当中可以看出:&离X越远的点,对X处成像效果的影响越小。
所以实际上影响虚化效果的是每个点到X的距离f(t-τ),求出这个值之后,将其乘以每个点扩散函数g(τ),便得出了某一个点对于X处虚化效果的影响。
ABCD……这样的点有无穷多个,所以我们从距离0到∞对所有扩散之后的值积分,即:
这个公式在信号处理上叫做卷积积分,用来求取当知晓系统对理想δ函数的响应(或者叫单位冲激响应)之后,系统的全响应。
关于卷积,有个著名的段子,在此贴过来博大家一乐。
有一个七品县令,喜欢用打板子来惩戒那些市井无赖,而且有个惯例:如果没犯大罪,只打一板,释放
回家,以示爱民如子。
有一个无赖,想出人头地却没啥指望,心想:既然扬不了善名,出恶名也成啊。怎么出恶名?炒作呗!
怎么炒作?找名人呀!他自然想到了他的行政长官——县令。
无赖于是光天化日之下,站在县衙门前撒了一泡尿,后果是可想而知地,自然被请进大堂挨了一板子,
然后昂首挺胸回家,躺了一天,嘿!身上啥事也没有!第二天如法炮制,全然不顾行政长管的仁慈和衙
门的体面,第三天、第四天......每天去县衙门领一个板子回来,还喜气洋洋地,坚持一个月之久!这
无赖的名气已经和衙门口的臭气一样,传遍八方了!
县令大人噤着鼻子,呆呆地盯着案子上的惊堂木,拧着眉头思考一个问题:这三十个大板子怎么不好使
捏?......想当初,本老爷金榜题名时,数学可是得了满分,今天好歹要解决这个问题:
——人(系统!)挨板子(脉冲!)以后,会有什么表现(输出!)?
——费话,疼呗!
——我问的是:会有什么表现?
——看疼到啥程度。像这无赖的体格,每天挨一个板子啥事都不会有,连哼一下都不可能,你也看到他
那得意洋洋的嘴脸了(输出0);如果一次连揍他十个板子,他可能会皱皱眉头,咬咬牙,硬挺着不哼(
输出1);揍到二十个板子,他会疼得脸部扭曲,象猪似地哼哼(输出3);揍到三十个板子,他可能会
象驴似地嚎叫,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求你饶他一命(输出5);揍到四十个板子,他会大小便失禁,勉强哼
出声来(输出1);揍到五十个板子,他连哼一下都不可能(输出0)——&死啦!
县令铺开坐标纸,以打板子的个数作为X轴,以哼哼的程度(输出)为Y轴,绘制了一条曲线:
——呜呼呀!这曲线象一座高山,弄不懂弄不懂。为啥那个无赖连挨了三十天大板却不喊绕命呀?
——呵呵,你打一次的时间间隔(Δτ=24小时)太长了,所以那个无赖承受的痛苦程度一天一利索,没
有叠加,始终是一个常数;如果缩短打板子的时间间隔(建议Δτ=0.5秒),那他的痛苦程度可就迅速
叠加了;等到这无赖挨三十个大板(t=30)时,痛苦程度达到了他能喊叫的极限,会收到最好的惩戒效
果,再多打就显示不出您的仁慈了。
——还是不太明白,时间间隔小,为什么痛苦程度会叠加呢?
——这与人(线性时不变系统)对板子(脉冲、输入、激励)的响应有关。什么是响应?人挨一个板子
后,疼痛的感觉会在一天(假设的,因人而异)内慢慢消失(衰减),而不可能突然消失。这样一来,
(注意:这里是时域的例子,但是用空间距离代换时间间隔,一样适用)
只要打板子的时间间隔很小,每一个板子引起的疼痛都来不及完全衰减,都会对最终的痛苦程度有不同
t个大板子造成的痛苦程度=Σ(第τ个大板子引起的痛苦*衰减系数)[衰减系数是(t-τ)的函数,仔细
数学表达为:y(t)=∫T(τ)H(t-τ)
——拿人的痛苦来说卷积的事,太残忍了。除了人以外,其他事物也符合这条规律吗?
——呵呵,县令大人毕竟仁慈。其实除人之外,很多事情也遵循此道。好好想一想,铁丝为什么弯曲一
次不折,快速弯曲多次却会轻易折掉呢?
——恩,一时还弄不清,容本官慢慢想来——但有一点是明确地——来人啊,将撒尿的那个无赖抓来,
狠打40大板!
那么,测量焦外的问题就变成了——如何测定系统的点扩散函数?
如果大家高中数学不是语文老师教的,应该还记得一件东西——导数。
我们的待测函数δ(t),实际上就可以看做是单位方波其中一侧的导数。
而对于线性系统,我们有以下结论:
如果对系统输入信号f(x),输出的信号是g(x)的话,那么输入信号f'(x)_,输出的信号就是g'(x)。
所以我们依然可以用方波标板来测系统的点扩散函数——就是麻烦一点,这个过程无法通过imatest软件自动化,需要自己做很多的数学工作。
&世界末日”
厄瓜多尔,捕捉到一个人荡着秋千俯瞰一个喷发的火山。爆发发生在日。
尼泊尔路上遇到的一对幸福小小情侣!真有爱!
在油管上看到这个视频,很喜欢,转过来给大家看一下。墙外的朋友可以直接点此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ZVyNjKSr0M
Steve McCurry一直是对我影响最大,也是我最喜欢的摄影师之一。提到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是说到阿富汗女孩,相信地球人都知道。从70年代末大学毕业之后独自一人穿过巴基斯坦进入阿富汗地区记录当地的武装斗争,到加入马格南,再到2010年受柯达之托拍摄停产前的最后一卷Kodachrome,麦咖喱无疑是史上最成功的纪实摄影师之一。麦咖喱一生中的神作很多,这个视频选取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作为例子来分析街拍中常见的九个构图方式。原视频除了图片以外没有配音讲解,我在翻译的过程中加入了一点自己的见解和例子,如有谬误还请多多包含。
一:Rule of Thirds
三分/井字构图法。相信这个大家都熟悉,就不细说了。简单来说就是把被摄者或其他重要原素放在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处。
三分构图法的另一种应用是将重要的原素沿着井字的两条线放置,配以明暗或色彩的对比,将画面分割为几个区间。
(搬运工注:三分法第二种应用最有名的一张照片,应该是大家一致表示看不懂的前史上最贵照片,Andreas Gursky的Rhein II。当然这张照片在三分法的基础上又更上了一层楼,用天空,河水和公路配以草地将画面分为六个区间。)
下面是原视频的例子:
二:Leading Lines
这种构图法就是用画面中的一些自然的线条和透视关系来引导观者,使其的注意力从前景过度到背景,反之亦然。最常见的这类自然线条就是道路,蜿蜒的道路一般都会给人很强的空间感。
三:Diagonals
对角线构图。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对角线构图并不是大多数人想像的,将整个画面倾斜45度的构图方法。这种构图是新手或刚接触摄影的人很喜欢用的一种构图方式,一般使用者认为这样会使画面更有动感,但其实这样构图会给观者的观看带来极大的不便。当然,并不是说这种构图方式就是不可触及的禁区。但想要利用这种倾斜构图带来特别的视觉效果往往需要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画面的理解,所以建议使用前三思而后行。
言归正传,这里所说的对角线构图其实和上一个构图法有所重叠,主要就是在画面中使用一些倾斜的自然线条或形状。视频里举的例子不是特别明显,我在这里补充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
(Photo by Jos& Ant&nio Fernandes Almeida on 500px)
下面是原视频的例子:
四:Framing
框架式构图。这个很直接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寻找可以把主体包起来的框架,如门窗,或其他自然框架。这种构图是强迫症患者的最爱,利用框架来突出被包围的主体。
五:Figure to Ground
找到主体和背景之间的明暗关系。这个也很直接,主要就是通过光影的明暗来突出主体。这里我想再额外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的朋友新加坡摄影师Gerald Chew拍的,另外一个是马格南大师Trent Parke的作品。从这两张图中可以更好的体现如何利用强烈的反差来给主体带来一种特别的效果。
(Photo by Gerald Chew)
(Photo by Trent Parke)
下面是原视频的例子:
六:Get Close to Your Subjects
这里又不能免俗的把Robert Capa的至理名言搬出来了:如果你觉得你的照片不够好,那说明你离的不够近。离你的主体更近可以将画面填满,给观者身临其境的冲击感。在这里打个小广告,关于街拍的一些小技巧可以参考我之前的一篇文章:。
七:Center Dominant Eye
这种构图方式是在居中构图的基础上,将主体的主眼放在照片的中轴线上。当主体正面面对镜头时,可将任何一只眼选为主眼。当主体侧面面对镜头时,将靠前的一只眼选为主眼。将主眼居中的作用是会给观者一种目光跟随自己的感觉。
&八:Pattern & Repetition
模式与重复。重复的模式或图案会给观者带来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墙外的英文好的同学可以看一下单灯大师Zack Arias的一个与粉丝互动的挑战系列:每个月会有一个特定的题目发布在他的油管主页上,粉丝们可以在flickr或500px上传自己在这一个月内拍的符合题目的照片,大师会在月底随机选出一些例子来点评。这个栏目第一期就是Patterns & Repetitive Forms,视频请戳这里:&&&。
当然,比重复的图案更胜一层的是模式被构图中的主体所打破:
九:Symmetry
中心对称。这个也没什么好说的,但在街拍实际操作中,很难能够拍出完美的轴对称的照片,除非你征求到了被摄者的同意,但是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却又违背了街拍的初衷。
&&&&&&&第一次看到这篇教程的朋友可能认为这篇是讲设计和绘画,不是讲摄影的,但绘画与摄影原本就有共通的理论。如果我们在摄影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用艺术理论进行辅佐,能够极为有效地提升我们的照片质量。本篇教程适用于设计、绘画、摄影和视频作品。教程中的用色彩建立空间关系更是摄影后期调色中需要用到的相当重要的理论。总之,如果您认为自己的照片有缺乏空间感/立体感/没反差/没透视关系/太平公主等等等等问题,请仔细阅读本篇教程。
&&&&&&&&这是一篇国外的设计基础教程,来自ZevenDesign网站的Rikard。由&& Air大爷将原文分享给我。本着摄影是要分享的原则,以个人形式将教程翻译出来,本人才疏学浅,第一次进行教程翻译工作,而且并非艺术科班出身,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尽量进行翻译和润色。如有理论错误,烦请大家指出,我会立即修正,谢谢!
&&&&&&&在艺术、摄影和影视作品中,有8种方法可以营造空间关系。在这篇教程中,我们将用一些示例和建议深入了解这8种方法。
&&&&&&虽然现代技术已经可以准确地创造出三维图像,但事实上大部分的创意作品仍然以二维的方式制作。这些作品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营造出空间关系,如透视、阴影、空间透视等等。这些方法适用于大部分的图像、印刷品、摄影作品、视频和大部分电影作品。如上所述,这里是8种建立空间关系的方法。
坚硬与较软的线条(用于绘画)
动态手法(主要用于移动中的对象)
使用空气营造空间关系
&&&&&&&这里的空气指雾气,在我大天朝,雾霾也能产生类似效果。空气减少了距离相机/观看者更远的物体的能见度。
下面是一些示例:
&&&&&&&这张图中,由于有雾气,我们看到背景的细节减少了,山体和其他的一些物体看上去模糊不清。图片的前景中有一些颜色(生锈的平台上有暖色,机库上也有一点点暖色),而背景中只有一层偏青的蓝色。
这张图片中,前景丰富的细节和高对比度,与背景中雾气造成的模糊产生了明显的反差。
使用空气营造空间关系的方法更适用于绘画,多在需要表现前景和背景较长的距离时使用。
下面给出一些其他的示例:
使用色彩营造空间关系
&&&&&&&色彩给观看者产生感官上的体验,在黑色(较暗的)背景上,较暖的颜色显得离我们更近,较冷的颜色看上去离我们更远。在浅色背景上则恰恰相反。
下面的色彩图示说明了这一理论:&
&&&&&&&使用色彩营造空间关系的诀窍是看背景色,根据背景色是浅色还是深色决定色彩搭配的方向。众多的设计师都对这一理论有自己的心得,而作者找到了一个最简单的方式,那就是先确定你作品的基本色(主色调),再根据前景和背景使用颜色。(关于基本色的概念请见我本人另一篇翻译的教程《》)比如你正在画一幅人物肖像,人物的肤色通常是偏暖的。因此,在背景色上使用冷色,营造出空间关系。再比如,如果你在画的是一杯水,这杯水通常是冷色调,那么你可能就需要背景色偏暖一些了。
&&&&&&&同时,在设计色彩搭配过程中,并不需要用到完整范围的颜色。仅使用三种,甚至两种色调,就能够使图像具有表现力。举个例子,一幅蓝色色调的科幻图片,只需要在前景中加一些蓝绿色,并且让背景色趋向于紫蓝色,就能营造出空间关系。
下面是一些基于深色背景,使用色彩营造空间关系的示例图片:&
公平起见,也放一些浅色背景的示例:
用线性透视营造空间关系
&&&&&&&这种方法我们几乎都在美术课上学习过。这就是实际上我们通常所说的“透视”。这是一种让物体通过线条关系汇聚于一个无穷远的点,让人产生一种物体在移动的错觉的方法。我们看铁轨的时候就能感受到,虽然两条铁轨实际上是平行的,但是由于我们感知它们的方式,看上去它们就像渐渐地汇聚在一起,并且正在远离我们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太阳比地球大那么多倍,但是我们看上去太阳却只有一个脸盆那么大。
下面是一些使用线性透视营造空间关系的示例:&
使用光线营造空间关系
&&&&&&&任何有阴影的图像,都基于光线而存在。图像中更亮的部分意味着这一面距离光源更近。在一个散射光环境下,比如室外,光源来自天空,较暗的物体距离观看者更近,较亮的看上去更远。
&&&&&&&在下面这张图片中,原本只是一张有两个圆,但是没有立体感的一张图片。在右侧添加一个光源后,同一张图,立刻出现了空间关系。
下面提供一些其他的示例:
使用阴影营造空间关系
这种方法与光线营造法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在任何具有阴影的图片中同样有所体现。
跟之前同样的一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添加阴影后所产生的空间关系。
有光线就有阴影,下面是同时加了光线和阴影后的效果,空间关系非常明显。
使用坚硬与较软的线条(用于绘画)
&&&&&&&这一方法主要用于绘画中,较远的对象使用比较软的线条,前景的对象用相对更硬的线条绘制。此方法在传统卡通作品中极为常见,即背景的线条软于前景。
以下是示例:
使用对焦营造空间关系
&&&&&&&在摄影中这种方式很容易理解。通过对焦,让离观看者较劲对象变得清晰,同时远端的物体变得模糊。反之亦然,对远端物体对焦,近景变得模糊,同样可以营造空间关系。
很容易理解,就不多举例了:
使用动态方法营造空间关系
&&&&&&&这种方法遵循动态规律,一个移动的物体(比如火车),在较近的距离看上去移动的更快,在较远的距离看上去移动得更慢。
&&&&&&&由于这种方法基于动态规律,它主要被用于表达动态的物体。在摄影中,可以表现为将前景或背景进行模糊处理。(比如慢门追焦拍摄赛车,将背景拉线,作出径向模糊效果)
作者:&&&&&&&
我真的不是标题党,我确保这六种街头摄影类型从未有人总结过,因为这是在一个失眠的夜晚,无聊之间就从脑海中搜寻看到过的国内外街头摄影作品,而后胆大妄为的把这些作品分成了六种类型,所以连这六种类型的名字都是我制造出来的。因此就面临两个问题,第一是这篇文章的主观性特别强,完全是我个人看法,所以大家如果觉得我这样分类不妥,也别喷我了,直接关掉文章。第二是坦白讲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把这一摄影类型再分类,因为我一直认为在摄影诞生之初,不会有人想到会为它分类,直到后来摄影的普及与发展,才会出现诸如风光,纪实,人像,小品,街头等类别细化的摄影类型,那么我索性就继续细分,把街头摄影再细化一下。虽然我的分类稍显牵强,但是恰巧把我所看过的街头作品都归位到这六种类型之中了,当然这也取决于我的视野狭隘。下面就把我的一己之见和大家分享。&&&&&
一,元素型&&&&&
自从摄影术出现,就有了街头摄影,故街头的历史其实很久远,而且经久不衰,现在文艺青年最喜欢的摄影类型大概也是街头,加之这几年手机摄影的蓬勃发展,随手拍式的街头摄影作品大范围出现。所以发展至今,街头摄影的形式也从曾经的具体表现手法衍生出一些抽象表达艺术,那么我认为目前最流行的一种街头摄影类型就是元素型街头摄影,这也是我为什么把它放在第一位来说。所谓“元素型”是指画面主体(通常是人)不以具象表情出现,而仅作为画面整体中一个或几个关键性的图形结构元素。这样说也许有点晕,但是如果你知道这几年大火的“极简摄影”,那么应该就会理解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其实就是模糊化人的具体形象,而是意向的用人来表达主题。当然极简只是元素型的一种表现手法,其他手法还包括倒影,逆光等等。下面列举一些摄影师作品,以辅助表述。&&&&&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中国街头摄影大师何藩先生,他是一位真正的摄影大师,运用光影炉火纯青,我个人认为他是极简摄影的鼻祖式人物,他的作品大多是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但是现在看来仍然是一种新式摄影艺术。&&&&&
&这幅作品是何藩的代表作,至今获得过54个奖项。&&&&&&
&光影与元素的结合,想必他一定经过长时间等待才出现这一副杰作&&&&&&
&&很有带入感的一副极简作品&&&&&
这&这&张作品运用的是元素型街头摄影的另外一种表现手法:倒影&&&&&&
另外一位不得不说的是街头摄影师:&&,&身居美国芝加哥的摄影师刘辰先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看过一篇他的采访,他说过从未害怕街拍的时候打扰到陌生人,因为他拍摄时一般距离较远,陌生人都不会发觉他。看他的instagram或是lofter就会发现他的很多作品都运用极简,逆光,倒影,以至于“元素型”街头摄影这个词我都是看到他的作品才想出来的。下面几张都是刘辰的作品。&&&&&
&这幅作品刘辰借用光影创造逆光效果,这也是“元素型”另外一种手法。&&&&&&
&所有故事都在水中倒影中,看后我也是醉了。&&&&&&
&追焦手法运用其中,虽然主体抽象,但是画面形象具体。&&&&&&
&极简是刘辰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元素型街头摄影”这一类型最后奉上的是传奇式摄影师布列松的代表作。可以看出“元素型”并不是新生派别。而是从古至今的高水准表达方式。&&&&&
二,动作型&&&&&
这一种类型其实是与第一种相对的形式,第一种侧重抽象,那么这种就是侧重具象,所谓动作型街头摄影通常通过一个主体或者是几个主体的动作,表情,活动来反映画面内容。当然这里所说的动作不只是运动的主体,也包括静止的主体。这种街头摄影类型最蓬勃的发展地应该是欧美,一些早期欧美摄影大师通过这样的手法表现生活风貌,形象而具体,真挚而生动,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动作型街头摄影。&&&&&
《男孩》这张作品应该说是布列松作品中最打动人心的,通过生动的表情与肢体语言表达出完成任务的愉悦和满足。&&&&&
布列松于1948年,在南京拍摄的一个穷苦小男孩在买米队伍中排队时的情形,作品为《苦难的眼睛》&&&&&
布列松作品《柏林墙边》,深刻的暗示出战争与对立。&&&&&
另外要介绍的是身居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出色街头摄影师:Mustafa Seven ,他是我在Instagram上最喜欢的动作型街头摄影师。以下几张都是他的作品:&&&&&
修鞋匠的表情表现出生活的轻松快乐。&&&&&
热气腾腾的食品车发出诱人的香味,小贩专注的表情吸进到受众的注意。&&&&&
瞬间想起了我们的快乐童年,Mustafa Seven的街头摄影作品常常都会用具体的人物形象讲故事,而且都是轻松快乐正能量的故事&&&&&
“动作型”是街头摄影中非常大的类别,刚刚接触街头摄影的人很多都在拍摄这种形式,而且它的故事叙述性也应该是六种类型之中最简洁明了具体的。&&&&&
三,生活型&&&&&
在这一类型的街头摄影作品中,你很难会发现到特别明确的拍摄主体,它更多的是想表现出街头生活的一种自然状态,营造某一瞬间时刻的生活氛围,空气中的任何一处都是主体的构成。我个人很喜欢这种自然状态的表现方式,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摄影师用这种手法在表现街头市井气息。LOFTER上的华盖签约摄影师&&&&&&在她的子博&&&中记录了很多这样的照片,下面分享一些她的作品。&&&&&
她的作品多在记录城市的老街道,体现出最纯粹最生活的部分,另外爆料一下她可是一位美女摄影师。&&&&&
生活型街头摄影也是笔者&&最近想多多练习的一个风格类型,最后自曝两张笔者的拙作,拍于上海。&&&&&
由于图多字密的原因,就先介绍这三种街头摄影类型,在下一篇博文中我们继续聊后三种,如果大家觉得我的总结有什么不妥之处,请坦言指出。&&&&&
从未有人总结过的六种街头摄影类型(下)原文地址:&&&&&
注:本文图片版权均属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笔者,谢谢。&&&&&
作者:&&&&&&&
上篇博文介绍了前三种街头摄影类型,闲话不说,继续介绍后三种。&&&&&
四,巧合型&&&&&
巧合型街头摄影作品是摄影师通过在街头上寻找主体(人或物)与环境的巧合性互动,从而表达出一种或诙谐,或幽默,或讽刺,或深刻的生活场景。这种摄影风格常常需要摄影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可以耐心等待的能力。&&&&&
说到这一风格的街头摄影作品,不得不提的是我们本土街头摄影师,刘涛,(LOFTER:&&),最近他可是大火,最近在百度中搜索街头摄影关键词出现最多的词条应该就是刘涛的名字。也是他把街头摄影这一艺术推入更多国内普通百姓的视野。他是合肥的一名抄表工,被称为“野生摄影大师”,他的作品在2014年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网,他的作品搞笑诙谐,下面直接上一些刘涛的神作,你一定会为之会心一笑。&&&&&
就是这张作品等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
五,街景型&&&&&
这种类型在主流街头摄影作品中并不常见,画面中常无人物出现,用街头景物表现人文环境,表述摄影师的拍摄意图,这种作品是否划入街头类也有不同看法。起初把这种类型的照片归入为街头,其实我是拒绝的,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国外街头摄影师,著名街头培训师Eric Kim在他的博文《Urban Landscapes》专门提到了这一类型,并且他提到街景型街头摄影的主体为人造环境(a man-made environment)。&&&&&
下面列举一些作品,首先是著有摄影集《美国人》的摄影大师罗伯特o弗兰克,他的摄影集中很多作品是没有人物出现的,只用城市景观表达他的思想。&&&&&
罗伯特的作品极具纪实性和故事感,他的《美国人》也被评论说改变了现代摄影表现的潮流。&&&&&
另外一位要提到的街头摄影师是我国知名摄影家,艺术家金选民先生,一次在上海田子坊闲逛,无意走进了金老师的摄影室,看到了他一些表现上海里弄的作品,令我欣喜。他会用到一些新式的表现手法,使作品在具有历史性的同时又具有时尚潮流感。看到他的作品会对上海里弄文化多一分感受,下面展示一些金老师作品。&&&&&
金选民先生把他的这个系列作品归于“上海文化”,我却认为它们正是街景型街头摄影。&&&&&
六,街头人像型&&&&&
这一类别是否被划入街头摄影中是一直存在争议的,写到这里,笔者其实也没有非常明确的看法,因为这种类型的街头会非常少的出现环境,而是把镜头主要对在人物主体身上,但是又恰恰有很多知名的街头摄影师在拍摄这一类型的照片,我认为这种类型通过人物表情直接表达其纪实性和情感,所以把它划入到街头摄影中也不为过。&&&&&
这一类型中最知名的当属美国”保姆摄影大师”薇薇安o迈尔,她一生从事保姆工作,完全是业余摄影师,同时她也当之无愧的成为才华横溢的街头摄影家,她的很多作品都是街头人像型。下面是她的一些作品。&&&&&
最后要说到的摄影师是旅行摄影师孙一冰先生(LOFTER:&&),他在电子摄影集《偶遇人物志》收入很多街头人像,每一张作品都会牵动受众的好奇心,很想了解他拍摄人物后面的故事。下面展示几张在他摄影集里的作品。&&&&&
有趣的是孙一冰先生在拍摄街头人像后还会用一张照片交代一下主体人物的故事特性,两张作品合二为一,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表现方式。&&&&&
写在最后&&&&&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街头摄影只要能表达出摄影师想要表达的观点,讲出属于那个时刻的故事,这就足够,至于形式,在内容面前它永远软弱无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可能会幡然醒悟这篇博文没有任何价值,这六种类型的总结也毫无目的。但是,正向对摄影的热爱一样,有那么多目的与价值又有什么用呢,单纯的爱与偏执,再加上一点伪文艺的虚荣,这足可以满足俗套的我。&&&&&
从未有人总结过的六种街头摄影类型(上)原文地址&&&&&
注:本文图片版权均属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笔者,谢谢。&&&&&
从台湾回来已经一个月有余,中间工作、生活各种杂事夹杂其中,照片后期,游记的事情一拖再拖。最近几天终于将照片后期处理完毕。如果说旅行让人愉悦,那么游记就显得让人痛楚——因为前者愉悦自己,后者更大程度上愉悦别人。就在我纠结要不要写这篇游记的时候,居然有朋友还在微信上询问我的游记进展,于是下定决心,跟着这些照片,回忆一个月以前8天7夜的台湾之旅,so come on baby 黑喂狗, let's get started~
D1-D3:台北
D4-D5:花莲
D5-D7:垦丁
--去台湾你需要准备的--
1.&台湾通行证
3.&台湾大哥大/中华电信电话卡
4.&新台币若干
6.&台铁/高铁车票
1.&入台证是台湾当局负责审批的,收入要求年入13.5w以上,其他身份证明照片什么的不用说,办理的话建议天猫上随便找一家旅行社代办,价格一般200左右,如果找旅行社门店的话,价格可能要500+,至于需要准备什么材料,上面都写得很清楚,这里不再赘述。
2.&台湾通行证的话相对比较简单,去出入境管理局办理即可,攻略请自行百度。
3.&电话卡的话,中华电信或者台湾大哥大都可以,两者关系相当于大陆的移动和联通。电话卡到了台湾后也可以在机场办理,我办理的是台湾大哥大的,500台币用10天,上网流量“吃到饱”+若干分钟电话费(具体几分钟忘记了,反正你在台湾也不会经常打电话)。办理的时候营业员MM会根据你手机的型号,给你合适大小的SIM卡。
4.&新台币,没必要在国内换,一个是汇率较高,一个是需要提前找银行预约。下了飞机在台湾机场兑换即可,我换的时候汇率是1:4.75。台湾消费指数和大陆差不多,所以大家可以大致算出一天的吃行住要花多少钱。
5.&悠游卡,相当于大陆的交通卡,需先充值再使用。台湾地铁站内可以自助/人工办理。
6.&台铁/高铁车票,订票网站http://railway.hinet.net/&大陆游客选择英文版购买入口,具体攻略请自行百度。
5D MARK II + EF35 1.4L (整个台湾行中基本没怎么用到,汗)
SONY RX100 III (90%的照片都是用它拍的,这台小相机简直屌爆了)
--酒店/民宿--
全部都是agoda上定的,各种简单方便快捷。
--正文开始--
&游记通常都是从这样的照片开始的~为什么没有拍到灰机翅膀呢,是因为被免费升舱了~
我们选择的是春秋航空的飞机,8点30分有一班魔都飞台北,15点35分有一班高雄回魔都,时间非常的合理。一直觉得春秋航空就是航空界的小米,没有飞机餐,座位拥挤,椅背不可调等问题在廉价的机票面前都不再重要,不过要注意春秋航空行李每人限重15公斤,随身行李也算重量,这点要注意。我们回来的时候就因为行李超重(买了800多rmb的各种凤梨酥,绿豆糕送人),超重的行李每公斤收费折合人民币60元,还是很贵的,我们边上一家旅客更搞笑,超重30多公斤,机场工作人员建议他们把这些行李找人托运回去,否则要多付2000rmb的费用~
第一站:台北
台北之于台湾,如同魔都之于内地,都属于一线城市,但台北只有270万人口,差不多是魔都人口的1/10,之所以列出这组数据,是因为第一天到台北,下午逛了101大厦,在这样一个相当于魔都陆家嘴这样的地段,居然路上车辆和行人廖廖,让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后来回去时候打了辆的士,和司机聊天才知道,全台湾总人口只有2400万,和魔都常住人口相近,但面积有36000平方公里,而魔都面积才6340平方公里,所以在魔都那种摩肩接踵的感觉,在台湾是无法体会的。
也许是因为日本统治台湾长达50年的时间,在台湾的这些天,总会时不时让我有种身处日本的感觉:台湾人民热情的服务态度,街上99%以上的丰田、本田、马自达汽车,小吃快餐店的日式装饰风格,随处可见的繁体中文-日语翻译,都让人感觉台湾与日本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台北101楼高509米,地上101层,地下5层。该楼融合东方古典文化及台湾本土特色,造型宛若劲竹,节节高升、柔韧有余。另外运用高科技材质及创意照明,以透明、清晰营造视觉穿透效果。建筑主体分为裙楼(台北101购物中心)及塔楼(企业办公大楼)。其中B2—B4为停车场,B1至4楼共有5层购物中心,5楼则为数家银行与证券服务金融中心所在,6楼至84楼为一般办公大楼, 85楼为商务俱乐部,86至88楼为观景餐厅,89楼为室内观景层,91楼为室外观景台。
台北101大厦,这货就相当于上海的IFC,去观景台的门票折合人民币100,个人感觉有些偏贵,不过既然来了还是上去看看。在买票的时候有个细节让我觉得很贴心:工作人员会在你买票前告知你当天台北的天气,并且善意提醒你天气不好的情况下可能看夜景效果会不是很好,这点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
传说中的台湾捷运站,和魔都的地铁也差不多。
看到一个蛮不错的台湾妹/少妇?RX100 III机身小巧,偷拍非常的方便
&捷运站边上的外卖寿司,和争鲜寿司差不多口味,但是价格比后者便宜好多。
台北故宫博物馆
很早以前就知道台湾也有个故宫博物馆,对里面的大白菜和红烧肉也略有耳闻,不过真正去了之后,才知道真正的镇馆之宝就是我们小时候课本上学过的核舟记里的那一枚核舟,你知道这枚核舟有多火么?虽然我们已经刻意避开团队进场高峰,选择中午饭店的时候去看核舟,但还是免不了排长队,核舟的边上放着一枚放大镜,每个人只有3秒左右的时间上去观赏。是的你没看错,只有3秒,时间到就被工作人员催促着赶紧走,如果你是美女,肯抛个媚眼挤下乳沟神马的,可能再给你额外的1秒时间,就是这样。当然除了这枚核舟,其他展品都是可以随意欣赏的,但是管内都不允许拍照。
参观完故宫博物馆,做捷运返回市区
淡水渔人码头
傍晚的时候去渔人码头逛了逛,感觉那个地方就是一个码头+一条淡水老街,适合情侣聊天散步劈情操,不过这里相当于台北市区,生活节奏已经明显感到慢了不少。
晚上做捷运,从淡水渔人码头返回台北市区。当中深蓝色的座位是老弱病残专座,可以看到的是一般乘客都会很自觉的不去做那个座位,即便车厢再怎么拥挤。从这件小事上面就能看出台湾人民的整体素质,再回想下魔都地铁,我只能呵呵了。
不知道为什么,在台湾很少看到自行车,而机车的普及率却出奇的高,在台湾,无论男女老少,出行几乎清一色的骑机车,另外可以看出他们的安全意识非常强烈,清一色安全帽戴头上,回想下魔都的马路上骑机车的貌似没几个是戴安全帽的。
台北捷运板南线,忠孝复兴站,很喜欢这个站台上面贴的广告,五彩缤纷的色彩让人心情愉悦~
在台北发现一家叫universal noodle的日式面店,面劲道,汤头浓,不愧被称作宇宙の面,让我这种嗜面如命的人吃的不亦乐乎~
这货就是n多综艺节目,台湾偶像剧中提到的西门町阿宗面线了,上面写着since 1975,看来也是家几十年的老店了。这家店的面线里面放的是大肠,买的话永远要排队,买完边上有自助酱料添加,没有桌子,只能坐边上小板凳上吃,至于味道嘛,我在写这篇游记的时候还在心心念他家的面线,嘿嘿~
西门町给我的感受,其实和魔都人广下面的迪美定位差不多,只不过它是露天的而已,客户群也是主打学生,卖的东西不像101那么品牌化,而是属于比较接地气的那种。另外一点,西门町的人气完爆101啊,在西门町,总算让我感觉到台北还算个有点&人气&的城市。
西门町的诚品书店,居然不是24小时营业的,晚上10点半就打烊了,太不专业了&=。=
这是神马店?
晚上在全家买了水,啤酒,还有一些老天禄的卤味,回酒店小酌一下~
国父纪念馆
国立国父纪念馆位于台北市仁爱路四段,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纪念馆占地35000坪,为宫殿式建筑。馆外有中山公园环绕,还有九曲桥、池塘、假山、柳树等景色点缀。馆内四大展览室装饰精美,设计新颖,展示中华民国建国史及现代名家艺术品。
我们去的时候正好碰上整点的换岗仪式,整个过程炫酷吊炸天,可惜挤不进去,没能拍摄视频,建议如果去国父纪念馆,一定要看整点的换岗仪式。
台湾的出租车,清一色的丰田,最后的后备箱可以翻出2个座位,最多可以坐7人(当然包括司机)
九份位于台湾新北市瑞芳区,早期因为盛产金矿而兴盛,矿藏挖掘殆尽后从而没落。1990年后,因电影《悲情城市》在九份取景,九份的独特旧式建筑、坡地以及风情,透过此片而吸引国内外的注目,也为此小镇重新带来生机,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很受欢迎的观光景点。
关于九份名字的由来,根据《台北县志》的记载,由于在清领时代初期的时候,这地方的村落住了9户人家,每当外出到市集购物时都是每样要“九份”,到了后来九份就成了这村落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另有当地义工李老师的说法,在当地土语中“有金子的地方”发音为goubenna,被后来的广东移民误作“九份”,而沿用至今。
对于九份这个地方,&个人意见是可以把优先级适当减低一些,如果整个行程中时间比较紧张,这个地方可以考虑不去。我们跟着谷歌地图找到了台北市区去九份的公交站点,结果被出租车大叔拉客,建议我们包他的出租车去,价格200台币一个人,包车的话全程走高速,大概50分钟时间,如果坐公交车,大概1.5-2小时的车程。但整个九份的行程,个人感觉一般般,无非是老街吃吃小吃这种,之前在网上看到不少九份日出和夜景的照片,觉得还不错,当然这样你得需要在九份住一晚,不过随着带来的问题就是你的行李要怎么搬上山的问题,总之还是比较麻烦。
我们到了九份后就逛了一圈,当然这里一定必须墙裂推荐九份的阿柑姨芋圆,太好吃了,据说芋圆全部是手工制作,比起那些连锁的芋贵人,鲜芋仙这种,口感更加的Q弹,总之现在我对九份的映像,除了阿柑姨芋圆,其他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墙裂推荐的阿柑姨芋圆,为什么可以把芋圆做的那么Q弹~~
清晨的台北车站,准备做台铁去花莲。
第二站:花莲
台铁大约行驶了3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花莲,事先已经和民宿老板娘联系好,来火车站接我们。花莲地方不大,人口也不多,马路上很安静,很少见到车辆,打的扬招基本不可能打到车,所以要打车的话,问民宿的老板,他会给你一个出租车队的电话号码,电话打过去告诉他你所在地址,基本上不出5分钟就会有出租车出现在你面前。按照当地出租车司机的话,花莲市区内,无论去哪里都是“一脚油门,溜个坡就到了”=。=&这次在花莲,主要就玩了一个七星潭,太鲁阁我没有去,因为台风刚过,听说那里有滑坡。所以说如果只是去玩七星潭,那么在花莲住一天就够了,第二天中午就可以做台铁去枋寮,再转车去垦丁,如果还要加上太鲁阁,那么再多呆一天。
中午吃完午饭,到达民宿check in之后,同行的小伙伴都说累了,需要先休息一下,约好了下午4点一起去七星潭。而我早已按耐不住,放完行李后一个人悄悄溜出民宿,让老板娘帮忙联系租一辆电动车。关于为什么没租机车,是因为台湾法律规定游客没有驾驶证,是不允许租机车的,但是可以租电动车,不过后来在垦丁的时候,才发现只要你肯多给点钱,车行老板也是睁一眼闭一眼就借给你了。电瓶车的话,速度一般能到40码左右,但问题在于续航的话,来回要确保不超过50公里,否则可能开到一半就没电了。在花莲,有很多充电电桩可以免费充电的,而在垦丁,你只能开回车行让老板给你换电瓶。但如果租的是机车,就没有这些续航问题。不过好在花莲不大,骑电动车绰绰有余,价格的话是600台币包5小时,包过夜价格另算。交车前老板会让你试骑,如果觉得你不熟练会摔车是不会租给你的。
另外从花莲市区骑车去七星潭,请一定一定一定一定走最东面的自行车道海岸线——这条是专门的自行车道,右手边就有无敌的海景,一路上骑着车吹着海风看着海景,绝对的色色一一~
请无视这张戴着头盔的贡丸照,从台湾回来后调整饮食结构+坚持有氧运动,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瘦了12斤,贡丸造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七星潭的边上是花莲空军基地,我在骑车前往的时候还迷了路,拐到空军基地大门口一个急刹车,才发现自己开错了——边上站岗的大兵就这么看着我,四目对望,无言。。我只能拿出手机告诉他跟着地图开错了,然后灰溜溜的掉头=。=
七星潭是花莲县唯一的县级风景区,风景区范围从海边延伸到七星潭社区,邻近太鲁阁公园、东海岸和花东纵谷国家风景区,而且经分年分期建设,七星潭已成为花莲县内最佳的风景区;在七星潭不仅可以远眺清水断崖,夜晚时分的新城和崇德地区灯火更是清晰可见,因此也是当地民众看夜景、赏星辰的好去处。七星潭风景区设有自行车道,利用自行车便可以将南滨公园、石雕园区、赏星广场、观日楼等等畅玩到底,长达21公里的旅途都能让游客有不一样的视觉飨宴。另外,在渔场附近还有海生态的解说牌,利用防风林区辟建海滨植物园区,让民众除了赏心悦目之外,更能增长知识。
七星潭的海滩上都是鹅卵石,所以海水冲刷上来的时候不带泥沙,使得海水非常纯净,并且在冲刷鹅卵石后海水会呈现泡沫状。
晚上的时候去了花莲的自强夜市,吃了门口那个人气很旺但名字已经忘记的xx棺材板,总之就是各种好吃啊哈哈~
晚上回到民宿后,突发奇想想看日出,于是把闹钟调整到凌晨3点,并且问了楼下老板娘借了辆自行车。
凌晨3点醒了之后,骑着老爷车吱吱呀呀的行驶在花莲的大街上,路上空无一人,耳边传来的是阵阵海浪声,那个瞬间仿佛整个世界都是属于自己的。大约骑了半小时后来到海滩边,发现时间还早,于是就在海边玩自拍&=。=
就这样在海边玩了2个小时,天快亮时发现东边海面上好大一团乌云,知道这次看日出基本是泡汤了=。=
带着遗憾的心情去海边的全家买了早饭,吃完饭后麻溜的骑回民宿补觉
早上6点,全家店里一条还在睡觉的狗狗=。=
回民俗路上,经过的一家海边的民宿,很漂亮有木有~
补觉后拖着行李来到市区,开始吃午饭,这个红油抄手超好吃,但是很贵,就这么几个要100台币,我觉得要让我吃饱起码点5份=。=
吃完抄手,继续搜寻美食,看到一家老字号叫“鹅先生”的店,果断进入,点了一斤鹅,才350台币,味道很不错,肉很嫩很鲜美。
吃完午饭后市区逛了逛,下午就坐上台铁前往枋寮,在台铁即将经过池上站的时候,同伴忽然说要吃传说中的池上便当,90台币一盒,并且说做了功课要找站台上提着红色蓝子穿着蓝背心的小姑娘。。于是火车到站后我连忙冲进站台找红蓝子,结果找到的是这么个便当男=。=,由于火车停靠池上站仅1分钟的时间,我几乎是一手拿着相机一手递上300台币说要4盒,结果这个便当男一愣,说只有3盒,需要问远处的小伙伴调货,就在磨蹭间火车即将关门,于是我拿了3盒后赶紧跳回火车,整个过程相当的惊险刺激,我甚至想着如果我没赶上火车,身无分文但拿着3盒便当站在池上站月台上,那个瞬间我肯定是全世界最sb的人=。=&至于这个味道,我只能说,虽然不能和餐厅现点的比,但在便当中绝对算好吃的~
经过5个小时漫长的旅程之后,我们到了枋寮,刚出火车站就遇到一个的士司机,商量一阵后4人包车1200台币出发前往垦丁。
最后一站:垦丁
垦丁啊垦丁,一个让我心心念的地方,从台湾回来之后,我一度非常后悔,认为应该台北行程缩短一点,而肯定行程多增加一天,如果让我再次去垦丁,3天肯定太短,5天的话差不多能玩畅。
在垦丁的第一天天气不好,淅淅沥沥下着雨,于是我们先去了国立海洋生物馆,450台币一个人,如果找民宿老板订票可以再便宜点。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共分台湾水域馆、珊瑚王国馆及世界水域馆三个展示馆,以及特展区定期举办特展。入口迎宾广场上设有两座亲水广场,提供游客嬉戏及休憩之用。
“珊瑚王国馆”的特色是活体珊瑚展示及海底隧道。海底隧道长约81米,是目前(2005年)亚洲最长的海底隧道。
“台湾水域馆”的特色是大洋池,其压克力观景窗有16.5米宽、4.85米高,池边玻璃厚度约有33厘米厚,其内豢养三尾鲸鲨。
“世界水域馆”在日完工开放,包括四大展区:古代海洋、海藻森林、深海水域、极地水域。除海藻森林以传统之水族缸展示外,首创电子生态缸展示,以虚拟实境手法呈现古代海洋、深海、极地等生态环境。
中午在馆内餐厅点了一份猪扒蛋包饭~
买的纪念品钥匙圈,很喜欢这个设计~
垦丁绝对绝对是台湾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没有之一~
下午天气转晴,我们租了电瓶车去了鹅銮鼻公园。垦丁的电瓶车,价格基本是800台币租24小时,超时1小时收100台币,续航基本是50公里的路,好在垦丁大部分景点来回都可以在50公里内搞定,所以问题不大,换电瓶的话就去租车店里换,立等可取~
鹅銮鼻公园
鹅銮鼻公园位于台湾最南端,为台湾八景之一。园内珊瑚礁石灰岩地形遍布,怪石嶙峋。步道纵横交错,可通往好汉石、沧海亭、又一村、幽谷、迎宾亭等风景区。灯塔为公园的标志,有东亚之光的美誉,是世界少有的武装灯塔,塔身全白,为圆柱形,高18公尺,周长110公尺,已列为史迹保存。园内植物约240种,有象牙树、黄槿、海柠檬、林投等热带海岸树。另外每年九月都有一批红尾伯劳鸟过境,其景观值得守候观赏。灯塔西北侧并发现有史前遗址,想见其历史悠久。
风景很不错~
晚上继续夜市的干活,综合比较下台北、花莲和垦丁的夜市,垦丁的夜市东西是最好吃的,不过价格也偏贵,和他们老板聊天才知道,因为他们不仅要交保护费(黑道),还要交罚款(白道)=。=&并且由于整个夜市不被政府认可,整条垦丁夜市上没有一个垃圾桶=。=你能想象魔都的彭浦夜市一条街一个垃圾桶都没的情景么?不过在垦丁夜市大街上,居然几乎见不到什么垃圾,很多人都很自觉的手里拿着垃圾走在街上,搞得你也不好意思把垃圾随地乱扔,只能带回民宿处理。
第二天天气放晴,我们骑着车去了猫鼻头公园。
我在垦丁天气晴~(请再次无视那个戴着头盔的贡丸=。=)
猫鼻头公园的海岸线~其实整个垦丁就是个V字形的半岛,海岸线随处可见。
猫鼻头公园边上小店的一条狗狗~
猫鼻头公园游览完毕,接着去了白砂湾,拍摄《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地方。
白砂湾,2个在沙滩边奔跑的疯子=&=
中午去了后壁湖海鲜市场,寻找那个传说中的那个辉哥生鱼片。刘翔的速度,姚明的高度,辉哥生鱼片的厚度,&&这个生鱼片的厚度实在是离谱,像吃猪肉一般的大口咬生鱼片,这种感觉,啧啧~~~不过要注意的一点,这家店只有生鱼片是明码标价的,100台币1份,足足20片,折合人民币1块钱1片,但是除此之外,菜单上其他菜是只有菜名没有价格的,我想看到这里大家都清楚了,这家店,生鱼片可以说不赚钱,只收成本价,而其他菜的价格就不便宜了——其中我们点了一条鱼,一鱼两吃,一段红烧一段烧汤,就要差不多1000台币,所以去这家店,生鱼片尽情地点,其他菜么,稍微意思意思就可以了。
&照片中左边站着的这位就是辉哥了,嚼着个槟榔十足的流氓腔=。=
吃完午饭已经下午3点,同行的小伙伴都表示需要回民宿休息一下,而我依然精力充沛,于是回租车店换了电瓶后,继续前往下个景点——龙磐公园
位于佳鹅公路旁的龙盘公园,是一处隆起的珊瑚礁所形成的石灰岩台地,也因为石灰岩的溶蚀作用,造成裂沟、渗穴、石灰岩洞等奇特的地形景观,而使此地被列为垦丁国家公园的四大景观之一。由于地形辽阔,面向广大的太平洋,尤其一登上海崖,视野开阔,一旁的绿地、眼前广大的海景、远处碧绿的青山及抬头那清澈的蓝天伴随着朵朵白云,都不吝啬的尽收眼底,不禁令人惊叹大自然的美丽风采。另外此地晚上无光害,四周无屏障,是观星的好场所,更是国内难得可同时欣赏日出与日落的特殊地点。
on the road.&给自己的小黄拍张照~
&望着一望无际的前行道路,多么希望就这么一直骑行下去....
龙磐公园接片,直面太平洋的海水。
这几天由于持续骑车,被严重晒伤的手臂=。=
&不知为何看到这个警示牌感到莫名的喜感 XD
最后一天,天空重新下起绵绵细雨,前一天和老板预订了早上10点去高雄的车,早上10点准时出发,带着不舍和依恋,离开了垦丁。
到此,台湾之行基本结束,中午在高雄机场吃了午饭后,把剩余的台币兑换了人民币。下午乘坐春秋的航班返回魔都,随身行李称重的时候居然超了6公斤,多交了300多人民币的超重费,shi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给男m的任务分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