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Banking和华 泰金融,哪家更加手机透明桌面清晰?

&p&1981年,香港人霍英东在广东中山会见了一位老人。&/p&&p&&br&&/p&&p&霍英东,香港地产大亨。跳水皇后郭晶晶,是他的孙媳妇。&/p&&p&&br&&/p&&p&说起霍英东,就一定绕不开他的两大贡献。&/p&&p&&br&&/p&&p&第一个贡献,是创造“卖楼花”。&/p&&p&&br&&/p&&p&所谓楼花,就是分期付款。房子还没建,先付定金卖楼花;订金拿去建房,然后再一期一期的还。最后“开花结果”,双方皆大欢喜。&/p&&p&&br&&/p&&blockquote&&i&“能不能想个新方法,让普通的市民也能买楼做业主?我始终觉得,买楼的人多了,物业市场才能旺起来。另外,有没有办法让我们投资不多,就能有高的回报?我想了一个方法,不知行不行?在新楼正式动工兴建前,我们公司先收取买家的一部分订金,余款分期支付,像交租那样,到新楼落成时,收齐买家的钱,买家就拥有了自己的物业,做业主。”&/i&&/blockquote&&p&&br&&/p&&p&房地产现货变期货,全地球破天荒头一份。&/p&&p&&br&&/p&&p&随后十年,全香港都为楼花疯狂。建房、卖房、买房、炒房,无数港人争先恐后卷进房地产的旋涡里。&/p&&p&&br&&/p&&p&香港正式进入地产时代。&/p&&p&&br&&/p&&p&还是说回1981年。这次会面,霍英东谈到了他的老本行——房子。&/p&&p&&br&&/p&&blockquote&&i&“人一出生,国家就欠他一套房。怎么得了?职工分了房,又不是自己的。工作一调动就要搬走,死后更不能留给儿女。每人一套房是国家的沉重负担。国家和个人,两头都难做。这是计划经济最不成功的一个例子。香港也曾试行分房制。香港大学校长黄丽松分了房,死后房价不知涨了多少倍,用全部退休金也买不起。他的儿子只好搬走。”&/i&&/blockquote&&p&&br&&/p&&p&他向这位老人提出了两个建议:一,土地有偿使用;二,住房商品化。&/p&&p&&br&&/p&&p&关窍一下子就被打开:&b&土地,才是政府最大的财富源泉。&/b&&/p&&p&&br&&/p&&p&往后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七十年期限、土地拍卖、有偿转让。&/p&&p&&br&&/p&&p&再往后,商品房出售、福利分房取消、住房货币化。&/p&&p&&br&&/p&&p&再再往后,国N条、四万亿、城市化棚改。&/p&&p&&br&&/p&&p&这中间当然也少不了炒楼花。现在国内好几个耳熟能详的商业大佬,当年都靠在海南炒楼花发了第一笔财。&/p&&p&&br&&/p&&p&&b&霍英东的第二个贡献,就是教会大陆卖房子卖地。&/b&&/p&&p&&br&&/p&&p&2006年,霍英东去世。&/p&&p&&br&&/p&&p&香港以国葬礼将其下葬,悼词中称之“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密战友”。&/p&&p&&br&&/p&&p&这两大称号,之前没有任何香港人同时获得。&/p&&p&&br&&/p&&p&人比人,气死人。同为地产大亨的李首富,到现在撑死也就是个“好朋友”。朋友与战友,一字之差,判若云泥。所以前几年,李首富跑得比谁都快。这又是另一个故事。&/p&&p&&br&&/p&&p&回看大陆,香港的这一套已经玩得炉火纯青。如今地方政府近三分之一的收入,都来自卖地。&/p&&p&&br&&/p&&p&近几年轰轰烈烈的货币化棚改,更是青出于蓝,玩出了新花样。&/p&&p&&br&&/p&&p&房地产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喊了十五年后,举国上下再没人怀疑。&/p&&p&&br&&/p&&p&危机安然过渡,增长年复一年。一切都很完美,除了房价。&/p&&p&&br&&/p&&p&香港的房价之高,二十多年全世界没出过前三。&/p&&p&&br&&/p&&p&按大陆的房价增速,学生超越老师,大概率不会太远。&/p&&p&&br&&/p&&p&节节高升的房价,近几年从一线扩散到二线,再从二线扩散到三四线,不断刷新着各地群众的想象力。&/p&&p&&br&&/p&&p&可惜的是,想象力可以随时刷新,购买力却不行。&/p&&p&&br&&/p&&p&现在要买房,请提前准备好六个钱包。除了自己家,还有各自祖宗三代。&/p&&p&&br&&/p&&p&这是前几天樊委员给广大群众的诚恳建议。&/p&&p&&br&&/p&&blockquote&&i&小夫妻俩上面的六个钱包都能起作用,父母算一个钱包,爷爷奶奶一个钱包,姥姥姥爷一个钱包,爱人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和父母,这六个钱包凑在一块儿能够帮着支付首付的话,我建议还是买房好。买房子每个月要交一笔钱还房贷,但是交够20年或者30年这个房子就归你了。&/i&&/blockquote&&p&&br&&/p&&p&&b&父族、母族、妻族。一套房,就能夷灭三族(的钱包)。&/b&&/p&&p&&br&&/p&&p&再往后,可能只有刨祖坟一条路。&/p&&p&&br&&/p&&p&一二三四线都已轮完一遍,所有人都在热情拥抱杠杆。金矿挖了三十多年,实在是见底了。&/p&&p&&br&&/p&&p&得想点办法。还别说,办法还真有一个。&/p&&p&&br&&/p&&p&&b&房产税。&/b&&/p&&p&&br&&/p&&p&还是这位樊委员。除了六个钱包外,他还是房产税的坚定支持者。&/p&&p&&br&&/p&&p&去年,他公开呼吁房产税赶紧出台:&/p&&p&&br&&/p&&blockquote&&i&新房新办法,老房20年过渡。老房子的钱已经交过一轮了,交的税有20年的时间折现,大概都折现没了,20年之后再征房地产税,对那些老房子是合理的。&/i&&/blockquote&&p&&br&&/p&&blockquote&&i&价格肯定是管用的,价格不管用往往是价格没到足够高。上海、重庆搞试点,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的房产税当然不管用,如果像美国一样到了3%-4%的房产税你看起不起作用?&/i&&/blockquote&&p&&br&&/p&&p&简而言之一句话:房产税应该快收多收,向美国看齐。&/p&&p&&br&&/p&&p&&b&注意,是美国不是香港。&/b&&/p&&p&&br&&/p&&p&香港不是没有房产税,只不过是按照租金水平收的。你这房子租出去什么价,就按什么税基收。&/p&&p&&br&&/p&&p&就现在国内城市的租售比,收上来这么一点点钱,肯定是瞧不上的。&/p&&p&&br&&/p&&p&事实上香港房产税确实是洒洒水,和房价一比没所谓的。&/p&&p&&br&&/p&&p&但美国不一样了,人家是按评估值收的。你这房子卖出去什么价,就按什么税基收。&/p&&p&&br&&/p&&p&这可就又是一大笔。&/p&&p&&br&&/p&&p&“香港经验”学了三十年,能学的都已经学干净了。换老师吧。&/p&&p&&br&&/p&&p&但换老师说说容易,做起来还是有问题。&/p&&p&&br&&/p&&p&香港卖地的诀窍,在于土地公有、有偿租用。只有租用权,当然只能按租金收税。&/p&&p&&br&&/p&&p&但美国却是土地私有,卖出去的地哪怕挖出石油都可以算人自己的。所以才按房价收税。&/p&&p&&br&&/p&&p&全世界收高额房产税的国家,都是土地私有,无一例外。&/p&&p&&br&&/p&&p&看出问题了吧,两个系统完全不兼容。全世界的土地,只能二选一。&/p&&p&&br&&/p&&p&呵呵。如果你真这么想,图样。&/p&&p&&br&&/p&&p&去年年底,财政部长明确表态,就按评估值收。&/p&&p&&br&&/p&&blockquote&&i&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对工商业房地产和个人住房按照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适当降低建设、交易环节税费负担,逐步建立完善的现代房地产税制度。&/i&&/blockquote&&p&&br&&/p&&p&卖房子按香港那一套卖,收产税按美国那一套收。&/p&&p&&br&&/p&&p&&b&这就是制度的优越性。&/b&&/p&&p&&br&&/p&&p&&br&&/p&&p&对了,上周末还有一个大新闻。隔壁朝鲜,宣布改革开放。&/p&&p&&br&&/p&&p&深受房价之苦的群众纷纷留言,速去平壤二环买房。可惜这般教诲,朝鲜人民大概率是看不到的。&/p&&p&&br&&/p&&p&真正的机遇,还是属于伺机而动的资本。敢第一个吃螃蟹,那就是“革命战友”,好处大大地。&/p&&p&&br&&/p&&p&一八年和八一年,其实也没什么不同。不过万事开头难,总要拜个师。我们当了那么多年的学生,如今终于也有机会出师。&/p&&p&&br&&/p&&p&就是不知未来平壤的房价,能到排全球第几?&/p&
1981年,香港人霍英东在广东中山会见了一位老人。 霍英东,香港地产大亨。跳水皇后郭晶晶,是他的孙媳妇。 说起霍英东,就一定绕不开他的两大贡献。 第一个贡献,是创造“卖楼花”。 所谓楼花,就是分期付款。房子还没建,先付定金卖楼花;订金拿去建房,然…
&p&&b&揭开底裤,才能看清本轮房价暴涨的真相,&/b&&/p&&p&&b&才能看透这默许上涨的奇葩怪相!&/b&&/p&&p&-----------------------------------------------&/p&&p&2014年,&/p&&p&房价持续下跌,库存创历史新高。&/p&&p&房屋大甩卖,市场无人问津。&/p&&p&&br&&/p&&p&2015年至今,&/p&&p&房价暴涨,屡创新高。&/p&&p&曾经的“空头部队”早已销声匿迹。&/p&&p&&br&&/p&&p&180度的趋势大逆转,&/p&&p&底裤之下到底藏着怎样真相?&/p&&p&这一轮的房价暴涨又到底为了谁?&/p&&p&&br&&/p&&p&&b&2014房地产不能死&/b&&/p&&p&沉浸于疯狂之中,曾经房地产的低迷早已被人遗忘。&/p&&p&2014年,中国百城房价在连月下跌中收尾,接近九成的城市房价跌回了一年前。&/p&&p&201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2.1亿平方米,比2013年下降了7.6%,商品房待售面积达到6.22亿平方米,创历史新高。那一年,房价的持续下跌与库存的持续上升形成鲜明的对比。&/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b37fe66f880ede488ef7686bbf44749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2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b37fe66f880ede488ef7686bbf447496_r.jpg&&&/figure&&p&房地产市场的疲弱大大地抑制了拿地需求。2014年的1-4月份,土地出让收入9016亿元,同比减少5572亿元,下降38.2%。如果地再卖不出去,地方政府就要完了。&/p&&p&我们要知道,政府由于本身并不从事直接的生产,开展大量的公共事务,很大程度上要靠税收。可自从朱老板分税制改革之后,中央政府截胡了税收中的大头,各级地方政府于是断了奶,面临收不抵支的难题。而地方政府手上最值钱的资源就是土地了,一块土地就能卖出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哪个市长能抵挡得住它的诱惑?&/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ad8a3a2f1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3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ad8a3a2f18_r.jpg&&&/figure&&p&(2013年)&/p&&p&自此地方政府开始患上土地依赖症,从1995年到2014年,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从420亿元,暴增到4.29万亿元,而地方政府的一年的税收收入也就7万亿左右,卖地皮已经成为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柱。地卖不出去,这不等于要了地方政府的命吗?&/p&&p&不仅如此,土地收入这笔巨款还事关咱们领导干部的前程。首先,巨资可以投入城市建设,让城市的面貌立马焕然一新,地铁、机场、大广场,以及其他数不清的大工程,这可都是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的政绩工程。放眼全国,哪届地方政府任内没有在城市建设方面下功夫?此外,同样重要的是,城市建设可以直接拉动GDP,国家要靠这来保增长,而这更是考核地方官员的成绩单,其中意义可想而知。&/p&&p&我们可以看到,当城市面貌和GDP左右着市长们的升迁的时候,想要让房地产歇火,这不开是玩笑吗?&/p&&p&所以房地产不能死,而且必须涨。&/p&&p&&br&&/p&&p&&b&2015房价必须涨&/b&&/p&&p&政府要让房价涨,其势不可挡。&/p&&p&政策山呼海啸而来。日,中央发布三大房地产政策,二套房首付比例调整、门槛降低、公积金首付降至两成。3月27日国土部住建部发文救市。8月27日取消“限外令”。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目的简单而明确,都是为了推动购房需求。&/p&&p&央妈也打出连环拳,2015年5次降息4次降准。连续5次降息,直接利好购房者月供下降、利息直减,房贷少了,买的意愿更高了。而降准则增加了资金流动性,助推房价上涨。&/p&&p&媒体同样功不可没,用地王刺激群众的神经。当土地拍卖价越来越高,购房者越来越担心未来房价疯涨,越容易去疯狂抢房。这实际上强化了公众对房价要涨的预期,这种预期又产生出恐惧心理,促使人们买房保值。当人人都开始谈房的时候,房价该如何下跌?当全国人民都齐心协力贷款买房去库存的时候,房价又如何不飞涨?&/p&&p&但另一方面,众人买房也确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p&&p&现如今卖房创业最败家,实体经济空前萎靡,干啥都不赚钱,这就是现状。2016年1月人民币贷款规模较“四万亿”刺激政策期的2009年1月新增信贷1.62万亿元还超8900亿,创下单月纪录新高,大大超出市场预期以及历史同期均值水平,这几个月房产更火热了,新增贷款依然很高,但与此同时,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636亿元,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575亿元。&/p&&p&4636亿 - 4575亿 = 61亿。这个数字,这个占比贷款总数不到2%的资金,就是实体经济的贷款量。没有人愿意干实业,吃力不讨好,而买房一年就暴涨百分之几十,许多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还买不上一套房,于是大家都买房兴邦去了。&/p&&p&就这样房地产在合力中膨胀,房价节节攀升,那到底谁是元凶?&/p&&p&&br&&/p&&p&&b&所谓限购只是情绪稳定剂&/b&&/p&&p&车开太快容易翻。&/p&&p&房价暴涨,政府也受不了。毕竟房市不是股市,一旦崩盘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从2004年初开始,房地产调控登上历史舞台。&/p&&p&当时为了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中央政府采取了“管严土地、看紧信贷”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方面,加大了对房地产用地的治理整顿力度,严格审批管理,从源头控制了土地供给。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收紧银根,减少房地产开发的资金支持。&/p&&p&而我们之所以看到房地产十年九调,越调越涨,房价调控了12年,好像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限购等政策只是为了维护房价的“情绪稳定”,并没有打压房价想法。就像这次戏剧性的国庆节二十城大调控,政府连夜出台调控措施,看似是要打压房地产,实则明打暗保,为了防止房地产市场疯狂后继续暴跌。通过政策的调控,让市场回归理性,防止出现快速下跌,这就是本轮政策的主要目的。&/p&&p&历史一再证明,限购限贷政策解决不了中国房地产的根本问题,只能在短期内打压投资和投机需求,治标不治本。试想,现如今地王频出,地方政府是唯一卖家,人为控制土地供应量、待价而沽,当面粉比面包贵,那房价怎么可能下降?不放开土地供应,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前,所有的调控都是耍流氓。&/p&&p&当然调控短期内可以让市场降温,而刹车能够降速,政府就已经达到目的。同时,当政府出台调控政策的时候,也能传递一种“我努力了”的感觉,或许可以稳定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的情绪,但问题是,这招已经越来越不好使了。&/p&&p&目前,政府依然难逃房地产的绑架,既怕太冷,又怕太热,小心翼翼地伺候,自欺欺人。如今政府没有魄力,没人敢承担后果,所有人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靠小修小补苟且度日,靠牺牲大部分底层群众的幸福维持增长目标。可事实上,实体经济半死不活,创新技术被美日等国远远甩在身后。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现在的大环境下,没有人有心思创业,都去买房兴邦了,这样又哪来创新动力?&/p&&p&不思改革,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终日啃房地产老本来过日子。那当底裤被揭开,真相大白于天下。到时候,什么可以遮羞?&/p&
揭开底裤,才能看清本轮房价暴涨的真相,才能看透这默许上涨的奇葩怪相!-----------------------------------------------2014年,房价持续下跌,库存创历史新高。房屋大甩卖,市场无人问津。 2015年至今,房价暴涨,屡创新高。曾经的“空头部队”早已销声…
看到这个题觉得挺有意思,试着回答一下。&br&房价的利益相关方是所有人。房价的波动是经济,金融社会的缩影。其实大家想想就知道,房子不值这么多钱,除了北上广深等超级城市的房产供不应求之外,大多数城市的房产最多是供需平衡,甚至供过于求,中国人口结构目前老龄化问题凸显,第一辈的房子基本上是无成本或低成本得来的(配给+房改),第二辈的房子是低成本得来的(福利+团购),第三辈的房子基本都是商品房,但不论怎么得来,房产都会最终集中到后代手里,对于现在30岁左右的这一辈人来说,到50岁的时候,很多人会得到不止一套房子(自己买的一套,自己父母一套或多套,配偶父母一套或多套,如果有祖产,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房子自己也是有份的),乍一看啦,中国人目前是不缺房子的,但是为什么房价这么高?就不得不谈一谈历史原因了。&br&今天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不完善的,在二十年前是更加不完善的,美元是世界货币,当美元加息的时候,资本向美元市场流动,造成市场大量热钱流出,引发经济危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中国在美元数次加息之后仍然坚挺其实是非常不符合经济规律的,九十年代,中国城市发展不平衡初现,如今,这种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被拉大了,但不论是当时那个相对封闭的社会还是今天这个开放的中国,都没有被美联储加息打倒,这其中房地产有很大功劳。&br&经济危机中,最容易出现滑坡的第一是股市,第二就是房地产业,在中国这两个行业都受到了大力的行业管控。&br&九十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碎的时候,房价下跌幅度在一个月内超过47%,一天一个价,除了开始是股市下跌引发的公司土地账面价值下跌动荡之外,之后的跌幅主要来源是国内不可避免的恐慌情绪,导致房地产根本无人投资接盘。&br&但在中国,美国人在动用加息大棒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中国人tm股市每天最多只能跌10%!跌停是什么鬼!玩我是吧?一旦出现经济危机的苗头,中国人就开始超发货币!今天四万亿明天又四万亿,天天救市,美国一看还挺开心,超发吧,通货膨胀死你,物价一上涨,老百姓不满意,就得革命了,嘿嘿。山姆大叔等了好多年,货币超发率破两百了,物价也没啥特别夸张的变化,真是奇怪!&br&为啥呢?因为超发货币一大部分都在房地产里,房地产就是个坑,把钱埋进去,保证货币流通量不出现巨大波动,物价就不会变得特别夸张。美联储一加息,资本就出逃,中国就超发货币,把盘子接住,然后鼓励买房。现在中国的房子不仅不好买,而且更难卖!买房要资质,卖房要收税,有些房子根本不允许交易,为什么?就是要降低这部分资产的流动性!老老实实把钱放在里边,什么时候人民币也成了世界货币,全世界国家帮我们吃通胀再放开房地产!&br&好处是什么?我们国家人多得很,房地产撑得住,这个坑很大,足够应付很多很多次美元加息大棒,坏处也很明显,人民买个房那是相当困难。&br&所以你看,房价短时间内不可能下跌,埋进去的都是真金白银,一旦放开市场,通货膨胀会把你我吃的渣滓都不剩,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无法承受一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长时间来看也不可能全盘下跌,因为全盘下跌就意味着失去投资信心,引发市场恐慌,最多是让房价跑不赢通胀系数,慢慢把房价拉回现实,不过,需要好多好多年吧
看到这个题觉得挺有意思,试着回答一下。 房价的利益相关方是所有人。房价的波动是经济,金融社会的缩影。其实大家想想就知道,房子不值这么多钱,除了北上广深等超级城市的房产供不应求之外,大多数城市的房产最多是供需平衡,甚至供过于求,中国人口结构…
&p&也许很多人和我来丹麦前一样,都相信西方发达国家的富裕源于一些教科书或论坛里提到的说法。比如九十年代我们说他们“掠夺”、“吸血”,两千年说他们“垄断”、“专利”,现在又有些说法认为他们纯粹是“人少”、“卖资源”——从这些理论的进化里倒也能看出我国人民增长的自信和幽默感。然而在丹麦生活了几年,再加上工作需要像研究标本一样研究公司,于是我发现,上述那些原因可能都只覆盖了现实的很小一点儿。&br&所以这篇文章算是写给那些对丹麦经济为什么发达感到好奇,并且对未知事物不仅仅存在批判眼光的朋友。由于这个话题太大,我决定先找一个小处下笔,于是创业这个领域自然成了首选。我对在丹麦创业比较熟悉,并不是因为有这方面的倾向,而是因为跟着老板做过不少并购与合作的调查,但受到预算限制,这些调查的目标基本都是小公司。同时我负责产品上市,丹麦公司在寻找先期客户时也喜欢和临近的小公司合作,道理和用小白鼠试药差不多,虽然当面我从不这样讲。&br&&br&&br&2015年,我为了上市前测试一个云通讯系统,接触了一家开在我们公司空置老厂房里的初创企业。创始人是个死宅工程师,体重可能顶我三个。他正经工作的经历不多,但沉迷航空模型,就是那种一米多长价值十几万带微型喷气航发的铁皮飞机。2012年欧盟出台了新规定,五年后道路建造中沥青相关工序不允许使用明火加热,据说急坏了不少施工企业。这位老兄却不知从哪里得到了这个消息,并且用自己最熟悉的微型喷气航发改造了一种涡轮,体积比一个电热水壶还小点,但可以喷出六千度(经提醒,这个数据应该是听错了,可能是六百度)的高温气体。他用这种涡轮制造了一个手推式的高温凝固机,因为成本低,推出后大受欢迎。公司2013年成立,2014年出产样品,2015年正式上市第一年订单就高达六千多万人民币。我去的时候,看过公司的宣传材料和路演PPT,都非常专业,但转了一圈下来发现他们并没有市场人员。数次接触过后,我感到对方创始人也没有任何制造PPT的基础才能,于是这些材料何来?结果答案很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的产品纯粹自研,但战略居然是丹麦政府帮忙制定的,PPT则是通过我们公司采购找的第三方外包。由于这家外包和我们公司签有协议,所以最后基本没花几个钱就都搞定了。&br&之后我和他又聊过几次这件事情,才发现丹麦政府内部存在一套非常实用的,帮助初创企业发展的流程。&br&具体来讲,当你创业时,有一个Startvaekst部门会进行政策讲解,还会告诉你一些行业和市场的短期形势,让你想清楚是否要真正开始。这个部分一般负责的都是一线公务员,他们的政策知识很丰富,行业知识则一般有限。但他们会把你的企业登记在册,同时定期追踪,看看是否有必要进入下一步。&br&一旦初创公司过了这一关,有了团队、产品和研发路线图,Vaekstguiden这个真正有市场知识的政府部门就会开始介入。一些政府雇用的专家会来到你的公司,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帮你做产品定位和竞争力分析。当你的发展计划经过他们认可之后,国家的资助也会到位,第一笔创业基金为两百万人民币。&br&最后,如果你的公司研发和项目管理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那么政府最大的创业辅助机构将会出场:RBDC是一家政府机构,但更像一家专注于天使轮的投行,在里面工作的大佬基本都是有实战经验的投资和商界人士。被RBDC认可的初创企业,除了能得到精英层面的分析支持和许多许多钱,更重要的是能得到最高五亿的固定资产调用额度。具体来说,政府会出面从当地高校或者大企业中协调借用你需要的仪器和设备,如果没有现成的,政府会出资购买并挂在当地大企业或高校名下。这样确保固件和采购能得到妥善的监管和保存,同时万一生意失败,大企业和高校这类实体也能更方便的为这些固定资产找到其他价值,最大程度降低损失。&br&看到这些条件,我才明白丹麦作为超高税率的北欧国家,为何能一直被评为最适合创业的国家前三位。然而这些还不算完,在接触了更多初创企业后,我发现很多创业者其实没什么家底,房贷都没还,手里现金四五十万,就敢往投资密集型的制造业里闯了。&br&我曾经问过其中一些人,你们难道不担心创业失败人生就此完蛋吗?然后我才得知,丹麦政府还有一个同样庞大的,负责初创企业退出的机构。这家机构的职能就是对创业者提出何时应该退出的忠告,以及降低破产对政府企业创业者三方的影响。机构的核心部分是由来自全丹麦二十五所律师事务所中负责商务诉讼的一百一十位专家律师,他们都和我之前提到的那位副市长一样,是兼职的志愿者。存在的目的就是在一家初创企业完全合规的情况下,尽量消除破产对创始人的经济影响。&br&“我们的每一步战略政府都知道,出了问题,凭什么该让我们自己承担?”曾经有一位创业人士向我发问。&br&我当时脑子不知怎么跳出一句话:“凭本事X的钱,为什么要还?”&br&&br&&br&在此之后,我对老厂房里那十几家小企业就开始关心了起来。曾经以为他们都只是大公司身边的基础零部件供应商——这种配置在国内其实非常常见,但之后我才发现那里什么都有,做矿山通讯的,做牲畜乘重的,还有作大数据分析的,但任何一家都不像是有我们的生意有直接关联。这些小企业,可想而知,基本都是用很低的租金(大部分由政府补贴)在使用大集团的厂房、办公室和生产线。但事实上他们得到的实惠远不止如此,很多小公司其实和集团共用供应链,以集团的名义对外采购,并因此享受极低的成本。他们甚至还公开在大集团内招聘专业人才,集团HR似乎也完全不做阻止。&br&而市中心的南丹麦大学里承载的初创企业就更多了。我曾经拜访过其中一家测试仪器生产商,发现他们不但受益于大学的渠道和硬件,还受益于大学中非常实惠且可靠的人力资源——学生。&br&丹麦的学生直到18岁还被中国同龄人甩下一大截,但一到大学毕业,他们的能力就赶上甚至超过了中国同档次的毕业生,这是我在带了两个哥大PGP并和我母校毕业生水平对比后作出的结论。在丹麦,工科生都需要学习四十多小时的产品线管理和市场营销,以便让他们更加适应企业的运作模式,而丹麦本身就业较中国更难,大学生在本科就必须有实习经历,老师也一直会为学生读书期间能在企业做项目而奔走。这一切都对初创企业帮助很大,这些企业和大学的渊源,相比和大集团渊源也许更深,尤其在产品研发阶段,大部分初创企业都是在大学孵化的。&br&在我看来,这些后来者的成功,和他们身边的大型实体息息相关。整个过程中,初创企业就像一颗种子,政府作为果农把她放进大学的土壤,待其发芽,再嫁接到周围大集团的树干上,直到最后能够独立生存。但为何地方实体,尤其是企业还都愿意帮助新公司成长呢?唯一的解释,除了政府宣传,可能就是大企业的责任心了——在丹麦,许多城市都是完全依托一家企业才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从诞生之日起,似乎已经决定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br&&br&&br&说道社会责任,事实上中国的大企业也很喜欢用这个词,而且也有很多城市也是完全依托一家大企业存在的,超过70%居民都在同一条产业链的不同部分制造效益。看起来这和丹麦差不多,但仔细分辨,两者依然有区别。&br&中国大企业周围的小弟大部分都是上下游关系,比如一家拖拉机生产巨无霸,周围有无数结构钢生产商,橡胶商甚至电镀喷漆商。这些大集团通过技术或者渠道优势把产业链最有价值的部分拿走,剩下不赚钱甚至有政策风险的(比如喷漆,去年抓环保被关了个七七八八)则外包给本地公司。真正的大哥吃肉,小弟喝汤。&br&而丹麦大企业的集聚效应则表现的颇有不同。比如马士基身边诞生了世界最大的海洋风能制造商维斯塔斯和海上救援制品公司维京集团,哥本哈根毛皮公司旁边诞生了B&O音响, Jensen’s银器等奢侈品企业。乍一看没什么逻辑,仔细分析,这些公司的产品都存在一些关联,或是共用供应链,或是面对相同市场,大家彼此协同但又都处于高附加值领域。最好的情况下,一个地区的产品能组成解决方案共通走向市场,比如我工作的地方,作为老牌工程制造企业,近期扶持了许多物联网和大数据相关的初创公司,高层说起这些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Integration”,集成。丹麦的大公司似乎不喜欢大哥吃肉小弟喝汤的概念,他们更喜欢大哥做主菜,小弟做甜点,然后大家吃一顿更高质量的晚餐。大公司把一个领域交给小公司耕耘,不是因为这个领域不赚钱或者有政策风险。他们更看重的是小公司灵活的流程,以及因此带来的,在某一个新兴领域集中突破的能力。&br&&br&&br&在丹麦三年,揭开这个最幸福国度的面纱,我发现充满童趣的气氛之下和中国并无二致,都是靠一套高效的制度和一群精英管理层在支撑着。作为同时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福利和工作时间最短的居民的国度,丹麦的人均GDP依然排行世界前十——许多年了。并且,她的支柱产业并非资源或者金融。看看看丹麦的前十大企业吧,第六名相当于国家电网,第十名才是丹麦银行,其他八家公司,来自八个完全不相关的领域,并且没有一家石油或互联网公司。仔细想想,其中意义令人咋舌。&br&而我今天说起的“创业”,其实也是这高效制度与精英管理下的一环。事实上这个制度的意义远不止为丹麦拿下一些诸如“世界上最适合创业国家”之类虚名,它的的确确影响着丹麦的经济运行,在创业成功率和10~100人企业经济规模等数据中都有体现。就在这几年,有好几家丹麦初创公司实际上已经起飞了。其中欧登塞的某家企业和我曾经产生过一些交集,我亲眼看到他们如何做到了KUKA等一批行业大牛拿着欧盟PF9基金都没有做成的事情:成功定义了协作机器人这个分类市场,并有可能解决困扰整个欧洲中小企业的人工问题。从2011年出第一台样品到销售额破两亿美金,这家公司只用了六年时间。而创始人不过是欧登塞大学的一位副教授和他的两个学生。整个过程中,不涉及任何高新机密元器件,也没有什么政策影响市场,纯粹靠政府初期的扶持,创始人的产品定位,结合一点点科技上的小突破。整个成功——用一句我来到丹麦以后常说的话——非常的干净。而这个销售额看起来不大,但对一个五百万人的小国来说,每一家这样的企业出现,都代表着丹麦人民富裕的生活又可以多持续一段日子。要知道,制造业的成功来得更难,但也更持久。在我们国家,也许随便某个手游公司推出个爆款就是一两亿的月入,但过一年再看,也许你已经找不到它了。&br&&br&&br&最近由于美国的大棒,我们国家似乎对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又有了扶持的意思,听说许多和创业以及中小企业相关的优惠政策即将落地。在大家目光还盯着监管的时候,我却在想,何时我们也能像丹麦政府一样多走一步,不仅仅制定规则划拨资源,还能提供专业咨询和帮助?而我们的大企业何时能不仅仅追求价值链最尖端的部分,真正做到先富带动后富?甚至我们这些普通人,有没有国家补贴掉在地上,我们无关就不捡的自律?有没有像那些律师一样,放下身段,直接用额外劳动服务社会的觉悟?&br&作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丹麦纵使和我们有千般不同,我依然不相信,他们的经验,就没有一点点值得我们借鉴。&/p&
也许很多人和我来丹麦前一样,都相信西方发达国家的富裕源于一些教科书或论坛里提到的说法。比如九十年代我们说他们“掠夺”、“吸血”,两千年说他们“垄断”、“专利”,现在又有些说法认为他们纯粹是“人少”、“卖资源”——从这些理论的进化里倒也能看…
&p&正好今天翻了几家上市公司的年报,顺便来谈谈。&/p&&p&############################&/p&&p&# 声明先摆在前头,以下内容并不违反法律和会计准则,都是在准则范围之内的调整。为了效果,采用了春秋笔法,并不完全是我经历的,很多是同学、朋友公司的经历。初衷是分享一下报表人员的视角,让知友们有另外一个看年报的角度,以及如何从中读出异常并能做出自己的判断。本人已脱离财务岗位7年,不争辩这些做法的对错,只是提供一个客观现状。也相信知友们的高素质,所以觉得没必要匿名,请勿以此为依据去按图索骥本人所在公司的年报。#&/p&&p&############################&/p&&p&利益相关:在某世界五百强中国前三强国际上市公司一级分公司做了十年的大表哥(做报表的通常被戏称为“表哥”)。&/p&&p&看到前面众答友不太重视三张表隐藏的信息,我想这是不精确的,附注固然重要,但是我填附注通常也就是十分钟到半小时,而三张报表可是要苦心修订,虽然通常几秒钟到几分钟就能自动计算出来,但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数据,通常要通宵达旦数天来粉饰原始数据。&/p&&p&从报表人员的角度,根据管理需要,可能会修饰以下指标(排名不分先后,想起哪个来就说哪个):&/p&&p&1、坏账。可以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的附表中逐一分析,报表里的年份很可能是修饰过的,也就是说,实际超过3年应该大额提取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很可能被我摆到了一年内,但是如果你看的足够仔细,可以根据其业务情况,大致判断长期应收款项占的比例。尤其是应收账款远远大于货币资金的时候,里面必然藏着大量坏账,没得跑。&/p&&p&2、存货。对于零售行业来讲,存货是个深坑,而且三张表里根本看不出存货的太多东西,因此当报表上的存货金额巨大的时候,就要仔细分析其构成情况、库存周转率等指标。通常企业会把大量的潜赢或者潜亏藏在这里面,比如当我需要报表多体现一个亿的利润,就可以把当期销售成本减少一个亿,相应的把存货抬高一个亿。绝大部分人是不可能倒推出公司的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成本的,可以拿期末存货总额去匹配一下利润总额,然后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很可能就重新认识其利润情况了。。。&/p&&p&3、其它应收款和其它应付款。说不清楚的藏污纳垢的科目,莫过于这两个科目了,简直是什么都可以往里塞。违规提取的工资,给高管购买的房产,暂时无法列支的费用,统统塞进去。所以当这两个科目金额过大的时候,就可以好好思考一下了。看年报的时候,尤其是结合费用情况。附表的那些避重就轻的其他应收应付款明细披露,不要过于相信,我可以把一笔大额的拆成若干笔小额,然后披露的时候只披露确实没问题的几笔大额。&/p&&p&4、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除了正常的预收和预付,很多企业在报表调整的时候,会把应收应付的反方负数放在预收预付,而有的企业则是只在报表里体现该科目的余额。第一种情况会导致预收预付的增加,在看年报的时候,可以先在大脑里抵掉再说。&/p&&p&5、现金流量表。比较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机构还是事务所,都极度重视现金流量表,但实际上在出具现金流量表的时候,我通常都是“倒行逆施”的,也就是为了得到相应的数据而倒推出来。我司每月超过300万张凭证(包含人工和自动集成),用T型账户法的话,就算累死也做不出现金流量表,依托erp的话,相当一部分操作用户在编制凭证的时候根本不会选择正确的现金流量标签,自动生成的现金流量表没法看,所以这张表,只能靠编。当然了,编不能毫无依据。现金流量表的数据还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比如经营性流入的现金如果远小于利润表里的主营业务收入,那就要小心了,这家公司赊销比较严重,想必有很多坏账。&/p&&p&6、主营业务成本。即便是最严谨的国际事务所,也无法真正搞清楚一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为了展示更好的效益,这个指标成了修饰的高发地。作为吃瓜群众,连续看N年的毛利率是比较简单的判断主营业务成本合理与否的方法。通常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大的方向性的变动,他家的毛利率变动不会太大,那么主营业务成本就比较接近真实情况,反之,如果毛利率波动比较大,那主营业务成本很可能被人为修饰过了。我转成本的凭证用小型机跑都要跑两个小时,具体怎么转的你能看明白?呵呵......&/p&&br&&p&7、说一下附注。上市公司附注往往几十页甚至上百页,所以看到我说十分钟到半小时做完的时候,很多知友表示疑问。其实原因是这样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都是集团企业,通常几十甚至几百家分子公司,一家分公司写一百字附注,几百家汇总起来到你看到的时候就几十页了。我是分公司的大表哥,分公司业务相对单一,所以附注不会特别多。&/p&&p&8、在建工程。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遇到了没有实操经验的会计专业毕业的选手都很难理解的一件事。某次去下级分公司检查,受邀大吃大喝,还要给我送海参鲍鱼,被我婉拒。我掐指一算,对他们财务负责人说,这么个吃法,这个月的费用不够用吧?他嘿嘿一笑,说领导您别操心了。检查结束后,我回去到系统里仔细查,最终发现请我吃饭的这笔账竟然进了在建工程。在建工程转资后,很多前期费用都被淹进去了,所以会成为某些费用管控严格的企业的避风港。除此之外,在建工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提折旧,因此很多利润、费用比较紧张的企业,有可能通过在建工程做文章。如果你看他的历年年报,都趴着几个亿几十个亿的在建工程,而利润又不高,那很可能是通过不转固定资产的方式来减少折旧。&/p&&br&&p&9、短期借款。一个企业信誉的好坏,可以从短期借款读出端倪。银行的钱是最干净、成本最划算的,如果从其他金融机构获得大额(流动资产)短期借款的时候,可能它在银行的信誉不怎么样。另外,短期借款也能体现大型集团公司对资金的管理能力,尤其是可以和货币资金对照着看。我看了一家公司的短期借款金额巨大,动辄几十上百亿,但货币资金也不小,银行存款余额数百亿,基本可以怀疑这家集团资金的管理能力比较差,它无法快速的归集分子公司的资金集中使用,体现在报表上就是闲钱比较多还不得不借钱经营。仔细看了年报披露的说明,果然如此。我司十几年前也有类似情况,银行到月底因为存款余额考核压力,会压着款不让走,现在已经通过财务公司与各大行的系统对接实现了当日上划资金,节约的财务费用是非常巨大的,在经济不景气、效益不好的时候,财务费用几乎是最大的成本。&/p&&br&&p&10、无形资产。十几年前,我在某分公司的无形资产账上翻出了几台手机(当时手机价值比较高),后来发现有些企业在采购软硬件的时候,会把服务器、交换机等硬件和软件捆绑打包列入到无形资产里。我司执行国际会计准则,计算机类折旧年限只有四年,而无形资产摊销就可以长的多,减少了当期费用列支。因此如果有企业的无形资产比较大,而且这个企业不是高科技企业,不以知识产权为主,那么在看无形资产的时候,尽可能的看到明细,很可能藏着固定资产。&/p&&br&&p&11、长期待摊费用。这个科目如果金额过大,十有八九是把应该进入当期费用的修理费放这里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经常发生大额修理费的企业来说,长期待摊是调节利润完成进度的一个辅助手段。可以连续几个季报对照着看,如果变动剧烈,就是人为调整导致。&/p&&br&&p&12、费用表。看报表的时候,我们只关心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总额,通过费用在成本中的占比以及与利润的对比可以分析出这家公司的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但是在编制报表中,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其他的其他。根据审计要求,费用其他是需要单独列示明细的,而其他的其他往往最能说明问题,如果这个金额比较大的话,则说明这家企业内部管理略混乱。&/p&&p&=====================================&/p&&p&以下是回答疑问区:&/p&&p&“听的直打寒战,号称500强的公司财务集团管控、合规方面就像豆腐渣工程... ”。&/p&&p&答:我预料到会有知友这么想的。需要注意的一点,会计的“真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比如发生一笔业务,是入费用还是进投资,还是进无形资产或者是待摊费用,尽管会计准则有规定,但很多业务具体操作起来都是模棱两可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对该项业务的理解,这样就会导致会计入账的情况和所谓的“真实”情况有脱离。我以上举的例子,都没有明显违反会计准则的情况,比如坏账的调整,我可以理解只要一年内和这家公司发生业务往来,那么对它所有的应收款都可以视同是一年内的,就不需要按照3年以上计提坏账准备。对会计准则的拿捏是每个会计人员必备的技能,如果我明目张胆的违反准则处理业务,那毕马威和普华永道也不是吃素的,只要是四大审过的会计报告,理论上就是真实可靠的。。。我完全没有提到也从未操作过如何伪造收入、偷漏税款、篡改银行流水等非法业务,因为公司内控严格几乎无懈可击,能够调整的只是在法律和准则之内的范围,所以我把这种手段叫“修饰”,而非“造假”。&/p&&br&&p&“ 再深入些,辟如存货配比利润总额 ”&/p&&p&答:不同的行业,这个比例是很难拿捏的。所以如果你觉得这家企业的存货存疑的话,可以找一下这个行业的龙头的年报对比一下,看一下他家的比例,如果比例差异巨大,那就可以视同有问题了。&/p&&br&&p&“ 附注那么简单,呵呵你们公司有故事 ”&/p&&p&答:没那么多故事,我是分公司的表哥,业务相对单一,等总部的表哥把几百家分子公司的报表汇总出来,附注差不多就几百页了,他还要在四大的配合下,根据重要性删减大部分,然后再披露。&/p&&br&&p&“这是回答怎样看财报的问题,答主一随意曲解准则,二不以为耻介绍经验,私以为不妥。”&/p&&p&答:我的初衷是站在报表人员的角度来看年报,并非是介绍曲解准则的经验。我本人已经脱离财务岗位7年,已经没有财务人员的心态。这些操作手法都是客观存在的,我觉得放在阳光下让大家掌握一种监控上市公司的手段,并无不妥。&/p&&br&&p&“ 非财务专业,目前编年报很吃力,会计章节都是财总编的,我想去考会计证,请问要达到能自己编制年报的水平,大概要拿到什么级别的会计证? ”&/p&&p&答:考证和实际业务是比较脱节的,我建议多做业务。我是上世纪末的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算科班出身,但报表基本从头学的。参加工作第一年恰逢公司在海外上市,经历过7天6夜吃住办公室后,就对上市公司报表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经历过每个月至少两个通宵后,半年下来,就慢慢掌握了。报表人员必须熟悉业务,可以把业务、凭证、报表想象成一个脉络,比如看到资产负债表的银行存款,就倒推回去看相应的会计凭证,然后倒查到原始凭证,看看这张凭证对应的原始单据是什么,再通过原始凭证还原具体业务,多练习就掌握了---也就是说,你看到的报表不应该是简单的数据,每个项目都应该是业务的合集。因为我本身又是ERP的KeyUser,几乎设计了全公司所有涉及财务的流程,所以对每项业务都比较熟悉。&/p&&br&&br&&p&======================&/p&&p&日更新,最近深挖了几份年报,在此放上一篇范例,请大家按照上述要点进行对比:&/p&&p&更多年报分析请关注我的财报专栏:&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nianbao& class=&internal&&年报那些事儿 - 知乎专栏&/a&&/p&&p&&b&ST摘帽大法之瞒天过海&/b&&/p&&p&最近A股流行投资ST和刚刚摘帽的ST,尤其是刚摘帽的ST,F10里煞是好看。但是,事实真的如此么?我翻了几家摘帽的ST,发现都是财务人员和中介机构联手赤裸裸的秀财技。让我不禁想到2000年左右的一次经典案例。&/p&&p&年,财政部下发了一系列会计准则,第一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2000年我在某财经院校会计专业读大四,毕设老师讲准则的时候举了泰山石化恶意利用“公允价值”准则并倒逼财政部修改准则的案例,痛心疾首的说:这是中国会计准则的倒退呀!后来毕设老师去了财.政.厅当厅长,再后来去青岛当市.委.书.记了。&/p&&p&上大学的时候我只是看热闹而已,没想到当年毕业后,就成了该公司母公司的一名员工,与参与操作该案例的财艺高手成了同事。每次见到她,我都会高山仰止。&/p&&p&这个案例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非货币性交易的入账金额可以使用公允价值的“漏洞”,在符合准则的情况下,通过中介机构虚评公允价值,恶意做大了和关联公司的交易额,实现了巨额利润。第二年财政部被迫修改准则,把公允价值改成了账面价值。&/p&&p&这种通过财艺而非改善经营获取的利润,是可以通过年报看出来的。今天就讲讲我看到的靠财艺摘帽的一家公司:珠江控股。&/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fdec1ec0ee0_b.jpg& data-rawwidth=&497& data-rawheight=&2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fdec1ec0ee0_r.jpg&&&/figure&&p&打开它家的F10,乍一看,感觉2016年各项指标都不错(F10里只有主营收入和主营利润,看不到实际毛利率,正是我等“表哥”们展示财技的地方啊),这帽子摘的完美。&/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d3c30a4c51e_b.jpg& data-rawwidth=&339& data-rawheight=&47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9&&&/figure&&p&但是,打开年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它家的“表哥”在疯狂的秀财技。作为一个做了十年上市公司报表的老“表哥”,当然不会错过这么精彩的表演。&/p&&p&如何在十分钟内快速看完一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参见我写的另一篇文章:&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group_id=988800& class=&internal&&十分钟看年报 - 知乎专栏&/a&&/p&&p&一般情况下,不靠经营而靠歪门邪道摘帽的公司,通常会有众多关联公司,所以必须看一下它的后台。&/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8e7af8ce615bd4ba4749_b.jpg& data-rawwidth=&584& data-rawheight=&2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8e7af8ce615bd4ba4749_r.jpg&&&/figure&&p&于是在年报里看到了它的股权构成以及实际控制人,原来是粮食集团的三产。我有远房亲戚在某粮油公司下岗,所以对这类三产有警惕心。北京粮食集团跑到海南投资酒店、房产。嗯,可以产生很多联想。&/p&&p&看一下高管构成,基本都是做粮食的,没有看到有搞房地产履历的,考虑到蔡振华指导中国足球,对这家公司的经营方向也就大体有了了解。&/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fb45fd41a514b595fa156ec6fc43fd7a_b.jpg& data-rawwidth=&657& data-rawheight=&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fb45fd41a514b595fa156ec6fc43fd7a_r.jpg&&&/figure&&p&特别关注了下关颖女士,高山仰止的“表姐”:&/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1d6125d78dca93b25e62a0a6d5fc3fc0_b.jpg& data-rawwidth=&651& data-rawheight=&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1d6125d78dca93b25e62a0a6d5fc3fc0_r.jpg&&&/figure&&p&还发现他们请了一个很有来头的独立董事(敲黑板!!!这个独董还给汉王科技当董事!!!):&/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6ebd9c084bf2ef8c438c_b.jpg& data-rawwidth=&633& data-rawheight=&2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6ebd9c084bf2ef8c438c_r.jpg&&&/figure&&p&1、风平浪静的基本面。经过连续两年亏损,被挂上ST的帽子后,2016年盈利7000多万,精彩摘帽。报表粗看还算不错,基本面基本正常,似乎经营改善,终于扭亏为盈了。&/p&&p&2、离奇的中介机构费。等等,为什么会有一个亿的管理费用?作为一个年销售收入800亿的企业的曾经的“表哥”,深知一个亿的管理费用意味着什么,它家只有9.6亿的营收,仔细一看,里面竟然有2000万的中介机构服务费。即便是毕马威普华永道等四大,也不过是按照利润的百分比收费的,这两千万差不多接近三分之一的利润了。怎么肥事?然后定睛一看,原来主营业务其实是亏损的,靠2亿多的投资收益弥补了亏损。&/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b9e80b0ca04f97cfc6fb_b.jpg& data-rawwidth=&615& data-rawheight=&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b9e80b0ca04f97cfc6fb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4ae7b47f38e5_b.jpg& data-rawwidth=&615& data-rawheight=&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4ae7b47f38e5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12139fbd56a165eb74b1316c18afb2b2_b.jpg& data-rawwidth=&617& data-rawheight=&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12139fbd56a165eb74b1316c18afb2b2_r.jpg&&&/figure&&p&这个手法很面熟啊!我想起了高山仰止的同事!!!初步估计投资收益十有八九是从关联单位取得的!&/p&&p&3、现金流一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很高啊!随随便便改一下坏账准备就是上亿的水分,不够那点利润弥补的啊!毕竟改这里是我的强项啊... ...看了应收款明细分析,基本可以断定坏账准备少提了--也就是说,尽管有2亿多的投资收益硬是把利润做成了正数,这利润也是水分十足的。&/p&&p&4、报表技巧。先是把三亚一家酒店在北京某交易所挂牌出售,以2亿多价格成交,一切似乎公开公平公正。只是年报里云淡风轻的提了一句,竞标单位一家。咦,怎么会只有一家竞标单位呢?于是我顺手百度了一下这个中标单位,一口老血喷了出来---竟然是珠江控股的前最大股东,大家都不是外人啊!也就是说,这2亿多的投资收益是完全为了报表利润做出来的,我估计这笔交易一定是年底确认利润完不成的情况下操作的。果不其然,查了下交易记录,日成交。&/p&&p&综上,一家连续三年经营不善,主营业务毫无改善业绩不断下滑的公司,不去思考如何改善经营,不去聘请业界顶级的管理人才,反而依赖“财政部领军会计人才”和巨资聘请中介机构联手秀财技,编制出华丽的报表来“取悦”投资人,这样的行为,对得起嗷嗷待割的韭菜们吗?&/p&
正好今天翻了几家上市公司的年报,顺便来谈谈。############################# 声明先摆在前头,以下内容并不违反法律和会计准则,都是在准则范围之内的调整。为了效果,采用了春秋笔法,并不完全是我经历的,很多是同学、朋友公司的经历。初衷是分享一下报…
&p&&i&&b&&Forget Econ 101. Take a look at the lessons in Dalio 101.&[1]&/b&&/i&&br&&/p&&br&&p&资历太浅不敢评价,但因为受益良多,所以会花时间认真写一下我的想法。&/p&&br&&p&(我会先简单阐述一下Dalio的思想,没耐心看论文的同学可以通过这个部分轻松掌握之后讨论的基础,然后我会说说相关的争议、其他人对Dalio的评价和我的一点疑问。)&/p&&br&&p&我是去年听了&a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dannyw& class=&internal&&Danny W&/a&老师的答案里推荐之后去找来读的,这篇&i&&b&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b&&/i&&i&&b&2012 edition&/b&&/i&只有21页,读完之后感觉太有帮助了,又去找了Ray Dalio的&b&Economic Principles &/b&[4] 读,这本有200多页,包括&b&&i&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 2013 edition(增改了部分内容)&/i&&/b&、&b&&i&Debt Cycles: Leveragings & Deleveragings&/i&&/b& 和 &b&&i&Productivity: Why Countries Succeed & Fail Over the Long Term &/i&&/b&三篇文章。&/p&&br&&p&后来又去找了&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Maria_Bartirom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aria Bartiromo&/a&对Dalio的访谈[2](答案最后会附上网友们对这位在N多华尔街相关电影出过镜的CNBC头牌的吐槽...),还去Bridgewater 的 Youtube 看了&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文章配套的视频&/a&[3]….(英文版是Dalio亲自配音的哦~)&/p&&br&&p&然后学了一学期的宏观经济学就忘的差不多了…&/p&&br&&p&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之前,我想先quote 一下 Elon Musk 。&/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7aeef6bf24b0aea153b01ae_b.jpg& data-rawwidth=&840&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7aeef6bf24b0aea153b01ae_r.jpg&&&/figure&&br&&br&&p&TED的创始人chris anderson在2013 TED大会(话说当时我和 &a data-hash=&698ff53d7ffaa8b5cd02& href=&//www.zhihu.com/people/698ff53d7ffaa8b5cd02&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赵武汉& data-hovercard=&p$b$698ff53d7ffaa8b5cd02&&@赵武汉&/a& 还跑去央美看了直播来着…)上问Musk :你那么牛掰给我们说说为什么你能那么牛掰吧,Musk是这么回答的:&/p&&br&&blockquote&I do think there is a good framework of thinking , what I mean by that is &b&boil things down to their fundamental truth and reason up from there. &/b&&/blockquote&&br&&p&quote完了,放一张这世界上数得着名字的讲货币金融的学派的坐标图,让你们感受一下作为一个金融狗渣期末背到吐血的痛苦...&/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072ca8f7af6_b.jpg& data-rawwidth=&822& data-rawheight=&6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072ca8f7af6_r.jpg&&&/figure&(货币学说流派坐标图 copyright: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bo.com/u/%3Ftopnav%3D1%26wvr%3D5%26topsug%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ina Visitor System&/a&)&/p&&br&&p&这世界上纷繁复杂那么多学派(每个派都发明了一堆理论...) Ray Dalio先把所有的这些都放到了一边,他用他聪明的不长草的脑袋想,经济本质是什么?&/p&&br&&blockquote&&ul&&li&&u&&b&A transaction&/b&&/u& consists of the buyer giving money (or credit) to a seller and the seller giving a good, a service or a financial asset to the buyer in exchange. &/li&&br&&li&&b&&u&A market&/u&&/b& consists of all the buyers and sellers making exchanges for the same things&/li&&/ul&&ul&&li&&b&&u&An economy&/u&&/b& consists of all of the transactions in all of its markets. &br&&/li&&/ul&&br&&p&So, while seemingly complex, &b&an economy is really just a zillion simple things working together&/b&, which makes it look more complex than it really is.&/p&&/blockquote&&br&&p&就这样,Ray dalio &b&boil the complex economy down to zillions of simple transactions. &/b&&/p&&br&&p&然后,怎么从这些简单的transactions build up ,建立一套完整的框架帮助我们理解经济这台复杂的机器呢?&/p&&br&&ol&&li&Ray Dalio 找出来了每个transaction里面都有的、最重要的5个因素:&u&Buyers&/u& 、&u&Sellers&/u&、&u&Money&/u&、&u&Credit&/u&、&u&Goods\Services&/u&。&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6afabae374a762d768b1f31ff34f1b22_b.jpg& data-rawwidth=&1186& data-rawheight=&7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8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6afabae374a762d768b1f31ff34f1b22_r.jpg&&&/figure&&/li&&li&Ray Dalio 先假设了一个没有Credit的世界,只有Money和Good\Services,这时候,你只能用你当Seller的时候获取的Money来买你需要的东西,如果你的productivity高,你生产的多,出售获取的Money多,你的生活水准就高,如果你没有那么productive,你生活水平就低,在&b&&i&Productivity: Why Countries Succeed & Fail Over the Long Term&/i&&/b&里面,Ray Dalio 结合数据详细的说明了他的观点,简而言之,Ray Dalio认为,Productivity Growth是个恒定的量:&br&&p&(&i&real per capita GDP has &b&&u&increased at an average rate of a shade less than 2% over the
last 100 years and didn’t vary a lot from that.&/u&&/b& This is because, over time, knowledge increases, which in turn
raises productivity and living standards. &/i&)&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ab84f9a999a469d3cc78_b.jpg& data-rawwidth=&780& data-rawheight=&3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ab84f9a999a469d3cc78_r.jpg&&&/figure&&/p&&br&&br&&/li&&li&但是你肯定也注意到了上图GDP是围绕者那条线&b&有波动的,&/b&Dalio认为这是因为Credit的扩张和收缩引起的,Dalio先阐述了short-term debt cycle :
当你的income 为100元的时候,因为有credit的存在,你其实是可以消费110元的,因为你的消费就是别人的收入,那么第二个人是可以消费110*1.1=121元的,这样累积下去,整个社会的Credit会不断的扩张,但是由于Good/Serivces其实是没有变化的,&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Price%3D+%5Cfrac%7BCredit%2BMoney%7D%7B+Good%2FSerivces%7D& alt=&Price= \frac{Credit+Money}{ Good/Serivces}& eeimg=&1&&,因此会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这时候央行就会出来调高利率,利率变高之后大家都不愿意借款了,Credit下降,消费也下降,这就形成了short-term debt cycl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71a5fcf86cb8f1de2ff5fd1_b.jpg& data-rawwidth=&869& data-rawheight=&5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71a5fcf86cb8f1de2ff5fd1_r.jpg&&&/figure&&/li&&li&但是 &b&Because of &i&&b&human nature,&/b&&/i& people have inclination to spend and borrow more instead of paying back debt. &/b&人们会在一个一个short-term debt cycle之后积累越来越多的debt.&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126b6d94ddbf376f465699fef149b0c0_b.jpg& data-rawwidth=&1142& data-rawheight=&6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4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126b6d94ddbf376f465699fef149b0c0_r.jpg&&&/figure&显然,这是不可持续的,当debt超过了人们的income,总有还不起的那一天,这时候,央行的利率政策就无效了,因为这时候利率已经低到不能再低了。&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245cbdba3e7efa_b.jpg& data-rawwidth=&1035& data-rawheight=&5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245cbdba3e7efa_r.jpg&&&/figure&这时候,只有四种办法能解决债务高启不下的问题:&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8fe4c108ace2b40e18da2fcb2124406b_b.jpg& data-rawwidth=&1188& data-rawheight=&2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8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8fe4c108ace2b40e18da2fcb2124406b_r.jpg&&&/figure&Cut Spending、Reduce Debt(default)、Redistribute Wealth( War \ Revolution
Print Money. 其中印钱几乎是解决债务太多的唯一有效的和平办法,一方面,中央银行印钱购买金融资产,保持他们的价值,很多债务就会因为作为collateral的资产的保值而不会违约,并且这种办法能直接向经济中投放货币,控制通货紧缩(&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何美国使用了四年的量化宽松,但是通货膨胀率还可以维持那么低?&/a&) Ray Dalio 把这种过程成为“Deleveraging”.&/li&&/ol&&br&视频最后,Dalio提出了他的三条建议:&br&&br&&ul&&li&不要让债务比你的收入增加的更快&/li&&li&不要让你的收入比生产力增加的更快(举个栗子,公司的分红不要超过公司增长的速度,留存收益要足够多)&/li&&li&尽可能的增长你的生产力&/li&&/ul&&br&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论文里面还讲了一下三种周期之间的相互影响。&br&&br&-------分割线------&br&&br&然后就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呢?&br&&br&这篇文章出来已经好几年了,视频也出来蛮久了,但是学术届反应平平...Google scholar上的citation只是个位数,也没有什么重量级的学者引用。(有个叫Tom zhou的写了篇 China's Local Government Debt and Economic Growth 引了这篇文章)&br&&br&国内就不提了,国外有网友说这是因为学术界对业界的歧视啊,Ray Dalio没发到JF、JFE上所以学术界根本就不会看啊什么的。&br&&br&我觉得这些都是肤浅的原因,真正的原因,一点浅见,我觉的是Ray Dalio说得这些东西,只能&b&证明相关性,没有很严密的证明因果性&/b&。&br&&br&学术界做研究的时候,其实是更看重因果性的,业界的话,只要能看出变化的趋势,怎么变得其实不重要。&br&&br&&u&&b&第二个原因&/b&&/u&,就是这篇文章的根基,Ray Dalio把Money和Credit分开看的这种视角,在学界是争议很大的。&br&&br&Ray Dalio 把Money 定义成 3trillion 左右,相对稳定的量,而最接近这个数的也就是Money Base(2.8 trillion)了,相当于他认为Money Base 是 Money,其他的支付手段都是Credit。&br&&br&而有些学者,认为Money就是Credit的一种形式,还有些学者,比如Allen Young,认为Money就是Money 像水、空气一样,就是那么存在者的。&br&&br&我在Cousera上过一门课,教授认为Money是存在 Dynamic Hierarchy 的,平时很多东西都算Money,金融危机时,流动性缩紧,只有最Top的才是Money(就像现在只有王菲是天后了....)&br&&br&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这:&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coursera.org/course/money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ursera.org&/a& 。&br&&br&货币金融那么多流派,总体来讲感觉Ray Dalio的理论在坐标上偏左。&br&&br&&u&&b&还有个原因&/b&&/u&,就是Ray 关于Productivity growth是相对稳定,不太受credit影响的这个说法,我个人有点疑问。&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86df51e16_b.jpg& data-rawwidth=&474& data-rawheight=&7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86df51e16_r.jpg&&&/figure&(source:The West and the Rest in the World Economy: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relooney.fatcow.com/00_New_2733.pd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df下载&/a&)&br&&br&这幅图是我挺崇拜的一个经济学家,&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Angus_Maddis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ngus Maddison&/a&对1000年来的GDP的估计,从1000年的角度来看,或者500年的角度看,GDP的增速也不是2%。&br&&br&我觉得,近百年来金融的发展,credit的变化,对生产力还是很有影响的,有的企业靠着借贷资金研究出新技术,这算不算credit对生产力的影响呢。&br&&br&&b&那怎么评价呢?&/b&&br&&br&我的一点想法是:&br&&br&&ol&&li&Ray Dalio的这套框架,十分清晰,对想了解宏观经济学的人非常有用,几乎是最低门槛的入门方式了。&br&&/li&&li&这套Template也最多只能算众多货币金融、宏观经济流派中的一支,不过作为一种理论,还是有点Over-simplified了,许多点也值得再三讨论。那些喊着让Ray当美国总统,财政部长的,还是冷静冷静吧...&/li&&/ol&&br&Bill Gates[5]的想法是:&br&&br&&blockquote&&This knowledge would help everyone as investors and citizens. Watching is a worthwhile 30 minutes investment.&&/blockquote&&br&Paul Volcker(就是Volcker Rule那个Volcker)[5]是:&br&&br&&blockquote&unconventional but it casts strong light on how the economy actually works。&/blockquote&&br&&br&----下面是吐槽时间-----&br&&br&Peter Coy (一个记者) 在bloomberg 发了篇文章[6]:&br&&br&&b&What Billionaire Ray Dalio Gets Wrong About Money&/b&&br&&br&然后评论里充满了吐槽...&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40c540cb3fc_b.jpg&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40c540cb3fc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8b329a74ffbae446e2ecf2_b.jpg& data-rawwidth=&652& data-rawheight=&1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8b329a74ffbae446e2ecf2_r.jpg&&&/figure&&br&在 Maria Bartiromo (答案开始提到的CNBC的记者)采访了 Dalio之后....&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7f6aa8e562fcddc0dac0223_b.jpg& data-rawwidth=&420& data-rawheight=&28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0&&&/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d642a95b99ec4cc1331b0_b.jpg& data-rawwidth=&611& data-rawheight=&1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d642a95b99ec4cc1331b0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74e025ff348bde4df5577b0_b.jp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1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74e025ff348bde4df5577b0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36aaabb1c217f6fc5ab874ae7d2b97e6_b.jpg& data-rawwidth=&584& data-rawheight=&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36aaabb1c217f6fc5ab874ae7d2b97e6_r.jpg&&&/figure&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814a317de8d7d943b628b0_b.jpg& data-rawwidth=&572& data-rawheight=&1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814a317de8d7d943b628b0_r.jpg&&&/figure&&br&&br&&p&最后,谢韦老师 &a data-hash=&2eed28af19afe& href=&//www.zhihu.com/people/2eed28af19af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2eed28af19afe&&@韦昌明&/a& 邀...&/p&&br&&p&还有,今天刚报了2014的北马全程,想跑北马的知友可以去报名了...&/p&&br&&p&参考资料&/p&&p&[1]&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dealbook.nytimes.com//economic-theory-via-youtube-and-cartoon/%3F_php%3Dtrue%26_type%3Dblogs%26_r%3D0%23permid%3D&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dealbook.nytimes.com/20&/span&&span class=&invisible&&13/10/21/economic-theory-via-youtube-and-cartoon/?_php=true&_type=blogs&_r=0#permid=&/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2]Ray dalio访谈:&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youtube.com/watch%3Fv%3DSFaRazMpxc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youtube.com/watch?&/span&&span class=&invisible&&v=SFaRazMpxc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3]&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youtube.com/watch%3Fv%3DPHe0bXAIuk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youtube.com/watch?&/span&&span class=&invisible&&v=PHe0bXAIuk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4]&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water.com/Uploads/FileManager/Principles/Bridgewater-Associates-Ray-Dalio-Principles.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bwater.com/Uploads/Fi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Manager/Principles/Bridgewater-Associates-Ray-Dalio-Principles.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5]&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economicprinciples.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 [Animation] by Ray Dalio&/a&&/p&&p&[6]&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usinessweek.com/articles//what-billionaire-ray-dalio-gets-wrong-about-money&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businessweek.com/articl&/span&&span class=&invisible&&es//what-billionaire-ray-dalio-gets-wrong-about-money&/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
"Forget Econ 101. Take a look at the lessons in Dalio 101."[1] 资历太浅不敢评价,但因为受益良多,所以会花时间认真写一下我的想法。 (我会先简单阐述一下Dalio的思想,没耐心看论文的同学可以通过这个部分轻松掌握之后讨论的基础,然后我会说说相关…
&p&路过顺便答一发,不知道楼主最后怎么选择的,也可以来分享一下。前面一位同行已经回答了关于金融组的审计情况,那我就来提供点其他方面的考量:&/p&&p&&br&&/p&&p&&b&1) 投行和学历背景&/b&&/p&&p&这几年伦敦的IB大行前台职位申请都挺激烈的,基本都是直接从内部summer intern挑着给有限的return offer(再不济也必须是行业内其他家做过summer intern转来申grad position)。所以说实话,如果没有实习的背景,即使你读了LSE MSc Finance (投行极其青睐的王牌专业) 直接进IBD grad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其他MM 或者boutique 虽然有机会,但是在英国目前大幅缩减移民的大背景情况下,不确定会不会/有条件发放Tier 2工签,同样充满风险 (但并非绝无可能)。&/p&&p&&br&&/p&&p&&b&2) 四大ACA会计证和前三年职业规划&/b&&/p&&p&ACA本身对于帮助进入投行前台岗位并不会过多凸出你自身的优势,殊不知四大每年带着ACA离职的senior要多少。更何况IBD每年还可以通过MBA intern找各类理工科类背景人才。&/p&&p&&br&&/p&&p&在职期间基本上最低要求是保证顺利通过15门考试。在夏天稍微轻松的时候可以自己练习投行要求的financial modelling 以及多查找之前成功的并购/IPO案例(网上挺多资源的哈)。这样也能更好结合ACA所学,应用到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同时要注意积极培养自身兴趣爱好,品酒/跳舞/探险/旅游等各类休闲娱乐活动,努力让自己不会成为投行人眼中的无趣乏味的会计,这一点在他们看来是关键的,更甚至于用来区分你和别的四大申请人
(这一条是之前成功从四大跳入投行IBD人士分享)。&/p&&p&&br&&/p&&p&如果题主进了像KPMG这样在Canary Wharf拥有一些投行审计客户的话也有很好的networking机会。大家同在一个地区办公,周末/夏天晚上空闲时会有很多banker/trader出没各类酒吧social,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结交新朋友。很多时候求职机遇就是通过一次酒吧和陌生人的交谈这样争取来的。当然这又涉及到个人英语程度交流,文化差异与个人自信程度了,如有欠缺也可借机磨炼。&/p&&p&&br&&/p&&p&&b&3) 四大转投行的机遇&/b&&/p&&p&相比金融危机前各类投行几乎默认来自四大持有ACA的senior可以一试投行的associate级别职位。首先四大出生财务底子打的好是公认的。更何况Excel技能通用,基本可以很快上手。市场前景好的时候缺人,就直接从四大挖也是很常见。&/p&&p&&br&&/p&&p&金融危机之后这条路基本断了:1) 市场前景严重影响,业务量减少,投行更注重直接从graduate analyst培养人才;2)可能觉得四大ACA背景出生虽然对会计了如指掌,但是性格方面很难满足投行环境 (ACA读下来很有可能把你洗脑成厌恶风险类的性格...) &/p&&p&&br&&/p&&p&放到如今,四大转投行IBD前台的例子有,但是极其罕见,可见投行入门门槛还是很高的。我之前认识的成功从四大跳去伦敦二线投行IBD几乎都是TS/TAS/Deal Advisory组的 ,背景大约是Corporate Finance M&A, FDD或Valuations。其中有一位是SA2挑入某二线投行做healthcare M&A, Analyst 3级别(基本就是试水的,如果你做的好第二年就升你做IBD associate)。当然此人之前在四大就是做pharma & healthcare M&A,所以行业对口,也是机遇好。这个部门可以说对接投行IBD M&A组匹配成都最高,其中四大自己的CF组基本就是做中型并购交易的lead advisory做全套的financial modelling, pitch book和valuations。&/p&&p&&br&&/p&&p&所以在题主给出的情况中最理想的路线是先进入伦敦四大,三年后拿到ACA,尽量从公司内部申请调到TS/Deal Advisory组做上述三项业务中的一类。甚至可以免去时间和金钱成本去读MBA再入投行。&/p&&p&&br&&/p&&p&&b&总结&/b&&/p&&p&个人觉得如果你是英本拿到First Class金融学位,在此基础上读MSc转伦敦投行前台岗位几乎不会有太大帮助 (中后台另说)。进入四大拿到ACA之后你的USP是展现自己相关行业技能和一些transferrable skills。&/p&&p&&br&&/p&&p&可行性方案1: 进入伦敦四大做审计拿到ACA-&通过公司内部或外部转组进入TAS/Deal Advisory部门积累一到两年经验 (同时积极培养financial modelling 和主动外出networking)-& 可以拿到投行IBD experienced hire 面试机会。这条路子目前感觉仍然可通,当然不要指望马上就能跳到GS或JPM一线投行。像RBC Capital Markets, HSBC Global Banking & Markets, Jefferies, Lazard等二线IB或者boutique都是可以的。之后转BB大行的可能也是一样存在的。&/p&&p&&br&&/p&&p&可行性方案2:进入四大做审计拿到ACA -& 第三年或者之前准备完GMAT申请MBA -& 第四年或第五年入读。这样的方案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同样面临很大竞争,有N多和你相同背景的四大或consulting 背景的MBA会申请投行summer internship。同时三四年后的经济情况不可预估,万一遇到市场不景气即使拿到summer intern转full time也会受到影响。&/p&&p&&br&&/p&&p&以上为自己的一点拙见,分享一下,供探讨。&/p&
路过顺便答一发,不知道楼主最后怎么选择的,也可以来分享一下。前面一位同行已经回答了关于金融组的审计情况,那我就来提供点其他方面的考量: 1) 投行和学历背景这几年伦敦的IB大行前台职位申请都挺激烈的,基本都是直接从内部summer intern挑着给有限的r…
&p&正经八板的经济学家如何看待比特币,就不得不提到&b&2015年 &/b&Rainer B?hme, Nicolas Christin, Benjamin Edelman, and Tyler Moore 四位教授在 &b&&i&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i&&/b&上发表的 &b&&Bitcoin: Economics, Technology, and Governance& (“比特币:经济,科技,与监管”)&/b&这篇文章。&/p&&p&其实原本经济学界期刊很少关注比特币等新潮玩意,正经期刊也不会喜欢很投机的论文。经济学教授一般也缺少比特币、区块链的技术知识,所以网上能搜到的只有几篇关于比特币价格的水文,发表的期刊也很非主流ヽ(??`)ノ 而这篇发表在&i&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i&的文章兼具&b&技术理性与经济直觉&/b&,难得一见。&/p&&p&这是一篇典型的&b&跨领域合作的文章&/b&,四位作者中 Benjamin Edelman 教授是在与经济学有关的哈佛商学院工作,其他三位作者都是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安全相关。这篇文章的作者排序很可能是按姓氏首字母排的。并且,&i&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i&是经济学领域的最有影响力的顶刊之一,所以这篇文章谨慎地传达了主流经济学界对于比特币的看法。&/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6cc41cd28cdb25260aaf3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6cc41cd28cdb25260aaf39_r.jpg&&&/figure&&p&&br&&/p&&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Risks in Bitcoin 比特币的风险
&/code&&/pre&&/div&&p&比特币的设计机制导致它不同于以往的支付手段和价值贮存,&b&有许多特质的风险 —— 市场风险,市场过浅问题(shallow market problem),对手风险,交易风险,操作风险,隐私相关风险,以及法律法规风险&/b&。&/p&&p&&b&任何比特币的持有者都会面临比特币汇率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b&下图中描绘的是几个主要比特币交易平台的美元/比特币汇率和每周交易量。无论是把比特币作为交易媒介还是价值储藏,2013年到2015年间价格的大幅波动都会明显影响比特币交易者的行为。&/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aaeacbef32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59& data-rawheight=&5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aaeacbef325_r.jpg&&&/figure&&p&&b&每周相对较低的交易量表明,比特币投资者也面临市场过浅问题&/b&:例如,一个试图交易大量比特币的人通常不能在不影响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快速完成交易。&/p&&p&&b&鉴于比特币生态系统的集中化,交易中的对手风险已经变得很大。&/b&交易所(exchanges)即比特币交易网站,通常充当事实上的银行,帮助用户将货币兑换成比特币,因此许多人为了方便交易将比特币留在交易所中。然而,在Moore 和 Christin(2013)所研究的比特币交易所中,有45%最终停止了运营。由于安全漏洞,大交易所更有可能被迫关闭,而小交易所的运营商更有可能卷钱跑路。在关闭的交易所中,46%在关闭后没有偿还用户。如果用户避免在交易所上存有比特币,转而使用数字钱包服务(digital wallet services),则会出现其他风险,因为这些公司已经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目标。典型例子包括2013年11月从比特币钱包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nputs.i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nputs.io&/a& 中偷走的4100比特币,最终导致该公司违约(McMillan 2013),以及通过拒绝服务攻击(denial-of-service attacks)从比特币支付处理器 BIPS 中偷走的1295比特币(Southurst 2013)。&/p&&p&&b&比特币支付的不可逆转性增加了交易风险。&/b&如果比特币是由于失误或被欺诈而发送的,比特币系统没有内置的机制来解决这种问题。虽然买卖双方可以自愿地同意改正错误,但是比特币协议没有任何机制能够强行取回资金。不可逆转性使得比特币在交易方式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应该倾向于使用一个能够避免错误支付的支付系统。&/p&&p&&b&收款时也会产生交易风险。&/b&比特币交易在被添加到授权分块链之前是未结清的。交易批次是平均每十分钟一次。这就存在两种作弊途径。一个常常被低估的风险是,一个曾经视为授权的区块链后来被抛弃,这会导致在该块链中记录的任何交易都被取消。此外,恶意参与者在区块链更新之前通过快速交易的方法,可以重复使用比特币。比特币协议尽管已经设计措施来避免这种风险,但是如果比特币被用于比设计意图更快速的支付,这种攻击就是可行的(Karame,Androulaki and ?apkun 2012)。&/p&&p&&b&还有交易风险来自于受污染比特币的黑名单,受污染比特币指的是那些通过盗窃获得的比特币&/b&。一些有关部门会公布非法获得的比特币(就像公布被盗的纸币上的序列号),要求大家拒绝和出现在黑名单上的比特币交易。然而,比特币黑名单是有争议的(Bradbury,2013),毕竟,黑名单将损失转移给那些在不知不觉中接收了黑名单比特币的人。黑名单显著增加了复杂性,并造成黑名单管理人员滥用权利的风险。最后,黑名单的广泛使用会破坏比特币的可互换性,因为区块链可供公众查阅,每个比特币都可以追溯到其独特的交易历史,原则上可以根据未来上黑名单的风险高低给比特币上赋予不同的价值。&/p&&p&&b&操作风险包括破坏比特币技术基础设施和安全假设的任何行为。&/b&例如,尽管用户努力保证私钥的安全,但是还是会出现纰漏,包括操作错误,安全漏洞和恶意软件。通过漏洞,黑客可以扫描硬盘驱动器以搜索钱包证书和私钥,从而窃取比特币。如果协议设计中有潜在的弱点或可以通过密码分析强行突破防御,那么比特币交易平台也有操作风险。很多人注意力集中在所谓的“51%攻击(51 percent attack)”上,即如果某些团体能够可靠地控制全球一半以上的算力,他们就可以控制整个系统(Barber,Boyen,Shi and Uzen,2012)。如果出现这样的攻击,比特币社区可能会设计防御方案,但其过程将会引起混乱和冲突,同时可能会破坏对比特币的信任。&/p&&p&&b&对那些通过各种中介使用比特币的人,拒绝服务攻击(denial-of-service attacks)会产生极大的操作风险。&/b&拒绝服务攻击目是通过大量的信息和请求使得目标公司服务器变得无法使用或非常缓慢。这种攻击有不同的动机。例如,对矿池(矿池即是合伙挖矿,然后再分配比特币收益)的攻击可以阻碍其挖矿过程,从而为所有其他矿工(Johnson,Laszka,Grossklags,Vasek and Moore 2014)带来优势。一旦传出被攻击的消息,就可能会破坏交易过程中的信任,甚至会损害比特币本身的信任 —— 从而使得攻击者以较低的价格购买比特币。最后,攻击者可以通过威胁攻击破坏服务运营和客户信心,向服务提供商(如交易所)索取赎金。下图绘出了用户在2011年至2013年流行的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itcointalk.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itcointalk.org&/a& 论坛上报告的拒绝服务攻击数量,显示出从集中攻击矿池到集中攻击交易所的变化过程。尽管整个网络都存在拒绝服务攻击,但攻击交易所相对更容易变现。&/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e84df2c1d2a1c76a1951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89& data-rawheight=&5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e84df2c1d2a1c76a19510_r.jpg&&&/figure&&p&&b&比特币同样带来了一定的隐私风险。&/b&比特币交易并不是真正的匿名:实际上,它是伪匿名的,因为每个交易都指定了帐户信息,即用户的公钥(public key),尽管没有个人名字,但是这个块链通过该用户标识符发布交易。此外,使用比特币进行的交易通常会显示真实姓名,例如,资金转换为传统银行货币或从传统银行货币转换,或从零售商处购买时所显示的客户名称和邮寄地址。原则上可以从这些来源获得比特币用户的身份,然后再与该用户的其他交易相关联。&/p&&p&&b&最后,比特币系统在各个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透明显示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