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太深,那些被卖掉北上广深的二手iPhone都去哪儿了

我们卖掉的二手手机到底去哪了
稿源:极客公园
这是老王第一次来到 Apple Store,透明的玻璃房子跟他在网上看到的一模一样。老王发奖金了,他准备给女朋友买一台 iPhone 6 Plus 作为生日礼物。但是老王的闲钱不够,他听办公室的同事说苹果专卖店现在支持以旧换新折价抵扣,于是他带着他用了半年的 5s 来到了三里屯。同事给他看的网页上说「苹果的旧换新服务终于落地中国」,「只限于在苹果零售店办理」。
老王走进 Apple Store,蓝精灵热情地接待了他。得知老王是准备以旧换新购买新 iPhone 后,蓝精灵带着老王来到了二楼的天才吧。老王拿出手机,交给了天才。简单的查询校验检查之后,蓝精灵告诉老王他这台国行九新在保的 5s 可以抵扣 1500 元购买新 iPhone。
老王慌了,因为同事之前告诉他他的手机至少可以卖 2500,怎么苹果才肯抵 1500 呢?他低着头离开了Apple Store,因为他的钱不够,即便加上 1500 也还是不够。老王叫了一辆车,开向了中关村。
老王的手机在中关村这样的地方是很受欢迎的,因为还「在保」。
「在保」的 iPhone 一律「官换」
目前所有的渠道里,回收过来的「在保」iPhone,几乎全部会被拿去官换。
什么是「官换」?简单说就是在保修期内的故障 iPhone,苹果不修只换售后政策下换给用户的「新机」。经销商一般会说这种官换机「是全新的国行版本机器,在硬件外观上和全新机都没有差别;官换机的保修一般是 300 天左右,和新机一样享受全国联保的保修政策和服务」。
「欣哲」是我的一个小伙伴,在家乡高中毕业后就作为学徒开始做二手手机的生意。「欣哲」通过他师傅的关系,认识了这座小城市苹果授权售后的「老湿」。「老湿」的叔叔承包了当地的苹果授权售后「百邦」,「老湿」就抓住机会承包了当地的官换业务。在欣哲和「老湿」经历了「一回生二回熟」的过程之后,他们开始搭伴儿操作官换业务。欣哲在电信市场有一个档口,负责机器的回收。「欣哲」告诉我,现在收机器,还是靠忽悠。我也曾亲眼看过他们收机的过程,十分有趣。
「你这是国行 iPhone 6,16G,全新的多少钱?五千多。二手的要打八折,就是四千。没有包装盒要扣四百,没有充电头数据线要扣三百,边缘背面都有明显的使用痕迹再扣三百。兄弟不要多说了,我吃点亏,三千块收了。」当然这样的机器最后一定会以这样的价格成交,因为整个市场上所有的店家都早已「串通」好了,没有人会出更高的价。
这些收回来的没问题的二手手机会被蓄意制造出故障,然后送到苹果官方售后或授权售后进行「保修」。像「欣哲」的档口这种三线小城市小买卖,官换业务需要等待官方的售后周期,也就是从送过去到拿到至少要等待 20 天左右。而有 Apple Retail Store 的一二线城市,官换的周期甚至可以实现「立等可取」,左手交出在保的二手机和「服务费」,右手就可以拿走全新的官换机。
一台国行在保的 5s,换出来的新机能卖 2900,但是回收的时候经常还不到两千块钱。这样算上换机的成本一台常常能赚个六百八百的。所以,现在在市面上你如果想要买一台在保的二手 iPhone,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屏幕摔碎了的在保 iPhone,「欣哲」他们其实也可以拿去「官换」。苹果给授权经销商都有一定的名额,允许一定数量的损坏机走售后流程。当然这类机器不会是免费售后,机器实际相当于折价抵扣。但是苹果提供给经销商的这个抵扣机会,经销商需要付出金钱的远远少于回收时吓唬顾客的扣掉的价钱。所以当他们面对一台进水不开机但在保的 iPhone 时,虽然嘴上说「这根本不值钱」,眼睛里却是放着光的。
北京和上海的 Apple Store 数量比较多,,授权售后「百邦」也比较多。因此这两个城市可以换出来的官换机器也比较多,于是就伴随产生了辐射周边省市的功能。关于这一点,我请教了「欣哲」的师傅「长毛」。「长毛」是当地这个行业里「台前」最大的明星,每年靠手机业务净赚几百万。
「两年前我们这里还没有苹果授权售后,现在很多地方也还没有苹果授权售后,他们那里就操作不了官换业务。最早我们回收来的机器都是直接转手卖的,一台也就加价两三百,就出去了。因为我收机器技巧比较好,所以常常价钱可以压得很低。那时候开始我店里每天就是人山人海,大家围在我周围等着我收便宜机器,然后他们赶紧加钱买走。那时候没有官换渠道,所以他们要买也就只好卖了。后来我做大了,每天五十台,有的时候上百台,就认识了上海南京苏州的朋友。之后收回来的机器我就不卖了,统一发到上海或者苏州的上游伙伴那里去,他们做官换的操作,然后换出来的机器再发回来给我卖。北京啊上海啊现在各自都能辐射周边的几个省。我这里现在经常会有上海发过来的成批的官换机,50 台 5c,100 台 5s,都有可能。我卖出去的价钱比行货全新的机器至少便宜八百一千,机器每次都是被秒杀。」
当业务成了规模,有了固定模式,便开始有人在中间承接直接面向用户的官换业务。现在各地找人官换一台机器的价格在 150-300 元,周期一般需要 20 天。商家会提供苹果售后流程的操作单,十分官方,十分靠谱。中间苹果陆陆续续收紧了几次,一些不够强势的地区官换业务也陆陆续续停了几次。但是最后都还是恢复了正常,现在国行港行的官换的业务依然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水货和过保的 iPhone 能翻新就翻新
水货(非国行港行)iPhone 在大陆地区不享受任何保修政策。在保修期内如果出了故障,我们这儿的官方售后和授权售后都不会免费给你修或换。国行港行 iPhone 一过保修期,苹果售后也不管了,手机价值也会跌去一大截。
这两种机器在二手回收的时候价格会比国行在保的机器低几百上千。但由于售后没有保障,再次出售的时候加价空间也不大。因此,商家基本都会选择将这些机器外观翻新然后作为「全新」机出售。我们在淘宝上看到的大量低价「全新」美版 5 和 5s 都是这样的机器。
珠三角地区可以制造出那些手机上绝大部分的零部件,甚至可以利用废板造出能开机的 iPhone 的主板。华强北在这个环节扮演了绝对核心的角色。全国做这个买卖的,不论是大佬还是小弟,都要去华强北「拜码头」。所有的元器件,基本上只有那里有。大家要去那里看货谈合作,之后才能顺利地在当地「操练起来」。因此,「欣哲」虽然身在小城市,但也已经掌握了 5 及前代 iPhone 的翻新技能,保留主板换掉中框总成和屏幕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完工。这些配件几乎没有原装原厂的,全部都是寨厂出品,有些可以做到视觉零区别,有些则还是存在色差或品质差距。
「欣哲」说,他们现在还做不了最新一代 iPhone 的翻新,因为配件和技术他们都还没掌握。但是之前几代的产品,翻新起来就十分容易,他甚至可以把 5 翻成 6 的样子。高仿的充电头数据线他们能拿到,包装盒还有塑封的工作他们都能完成,因此他们已经完全可以把一台水货 iPhone 5 翻新打包成为「原封全新」的状态了。更神奇的是,他们可以给水货 iPhone 换上粉色或黄金色的中框总成,在背面镭雕上「限量版」,能卖出比全新机器更高的价。如果你在华强北见过那样色彩缤纷的后壳,你一定也会觉得高价买了那些「限量版」机器的人挺「可怜」的。
「二手的水货和官换的新机也就差几百块,大部分顾客肯定会选官换机了。但是我们翻新打包之后当全新的水货卖,价格反而能高一点,因为全新还加整套配件。翻新的成本也不高,换个壳几十块钱就搞定了。有的时候要换屏幕,换国产组装的屏幕一般也就一两百块。水货本来就没有保修,iPhone 主板会出问题的也很少,卖出去以后基本就不用管了。真要是哪个部件坏了,换一下也很便宜。」
对于自己翻新不了的机器,「欣哲」一般会选择发给深圳的伙伴。还有的时候,深圳的伙伴会因为货不够卖而主动要求「欣哲」把机器发给他们做。「今年过年之前那段时间,深圳的伙伴就打过来说他们机器不够卖了,让我收到的机器全部拿给他们做,他们出高价。」深圳是做全国市场的,他们面对的需求量是恐怖的。所以深圳的商家会从全国各地的商家那里回收机器做统一「二次加工」,然后再分销到全国。这其中,电商的业务量占了相当的量。淘宝上销量靠前店铺,基本全部是深圳的。他们每一家每个月都要在线上卖出成千上万台机器,当然需要整合好产业链供应的关系。
对欣哲他们来说,有些机器是要慎重对待的,比如有 Touch ID 的机器,因为主板和 Touch ID 必须一一对应,换屏变得不太现实。而对于 4 和 4s 或者更老的机器,他们一般也就不会翻新了,因为机器已经便宜到了几百块钱,没空间了。
安卓手机渐渐「懒得翻新」
iPhone 市场占有率的一再攀升,使得买安卓机的人越来越少,市面上能见到的二手安卓机也就越来越少了。两年前,在三星靠大屏如日中天的时候,市面上的二手机有一半是三星。但是后来,S5 和 Note4 在市场上受挫,销量相对前代几乎腰斩。再加上诺基亚被收购,索尼几近退出中国市场,HTC 业务每况愈下,整个安卓机市场可以说是死气沉沉。新机销量不好,商家们「折腾」二手机的动力也就所剩无几。目前还在「折腾」着的基本也就剩下三星了。
我们卖出去的二手三星手机,基本都会被翻新,因为翻新三星的成本很低。「万年不变大塑料」这句评价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噩耗,对于做二手机的商家来说却是福音。中框和后盖全都是塑料,意味着生产「山寨版」和生产一个肥皂盒一样简单。同时,三星之前的产品组装工艺都比较简单,拆解组装都很方便。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三星这样的国际品牌,在我们这里水货保有量极大,人们对它的预期本来就没有「官方渠道」这个因素。
三星手机里唯一一个「特别贵」的部件是屏幕。在市场上回收机器的时候,所有商家都会在你的三星手机屏幕上找出「触屏花了」的点,然后告诉你三星的屏幕是一体的,触屏千万不能花,现在花了要扣八百。实时上从前也确实如此,由于屏幕的特殊结构导致各层无法分离,刮花了也不能单独换表面玻璃。但是后来华强北「发明」出了屏幕分离再贴合的机器,无尘的环境下用机器已经可以剥离开再压合上了。所以现在换一块三星手机屏幕的成本也比较低了。
常在华强北看到档口的小妹面前铺一堆光板电池,然后她们会飞速地贴上三星电池的贴纸,看上去和原装三星电池没有区别。也听业内的朋友说过华强北可以用高仿 IC 造出没有功能缺陷的「三星主板」。我还亲眼见过小城市电信市场的商家用风枪剥离 9300 的 OLED 屏幕。即使是一台被用得「惨不忍睹」的三星手机,在市场上转一圈就会变成「全新」的样子,它「崭新」的程度甚至会让你爱不释手。
「长毛」现在也依然在做三星等安卓机器的回收,他告诉我说,他已经不会自己卖回收过来的机器了。「长毛」找到了当地全盘操作三星手机翻新的负责人「老陈」,「长毛」在店里收到的三星机器会在每周一统一「转手」给「老陈」,「长毛」只赚取其中不是很丰厚的「辛苦费」。「他们是专门做三星翻新的,跟深圳关系很密切。我们以前自己收自己翻新然后自己卖,但是现在市场需求比较小了,自己做吃力不讨好。所以还不如直接打包给他们,他们渠道比我多,翻新完了分销出去很容易的。我一台 1500 收回来,卖给他 1800,他们翻新完了可能卖 2500,我虽然赚得少但是我没风险啊。」
相对来说,那些工艺复杂拆解麻烦的安卓机,在二手手机市场上就「真实」得多。比如 HTC 的 One 系列和索尼的 Z 系列,要么是金属一体化机身,要么是三防,根本拆不了或者拆完就装不回去了。所以那些机器被商家收到了手上,他们一般会选择直接加点钱转手卖掉,不会想着「折腾」成全新的再卖。我在这个问题上就「吃过亏」,年初在香港的先达广场想收一台二手 M8 或者 Z3,但是几家店看了七八台全都是磕磕碰碰坑坑洼洼,根本就没有「充新」成色的,最终只好持币铩羽而归。
从我朋友圈里二手手机商家发布的信息来看,似乎已经很少有人在卖这些牌子的二手手机了。大家都转型去了更「规范」的 iPhone 市场。但只是零售方面的商家渐渐开始懒得翻新懒得折腾这些机器而已,背后的产业链依然是「暗无天日」。我们试着站在华强北人民的立场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可以用很低的成本把这台机器变成全新的样子,我为什么不呢?」
至于国产安卓机,由于整体售价比较低,在二手机市场上的表现并不抢眼。六七百块的魅蓝和三四百块的红米变成二手的该卖多少钱呢?两百收过来三百卖出去显然对买家和卖家都是十分无聊的一件事。「欣哲」跟我说现在他也只偶尔做一做中高端又比较热门的国产机,比如华为 Mate7 和 P8,要么是小米 Note 或 MX4 Pro,因为两三千块钱的机器低价收回来再加价卖出去稍微有点赚头。
二手手机的灰色产业链已经存在了很多年,有些恶习已经深入骨髓无药可医了。但随着产品的迭代和品牌的兴衰,二手手机的产业链也在进行自我调整和迭代。如果说造一台新手机需要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的话,翻新一台手机也是一样。
对消费者来说,事情是无奈的,因为谁也无法抗拒「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庆幸的是,至少在 iPhone 上,我们看到了一些新的互联网创业团队开始做高品质的寄售平台。虽然这相对于整个市场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但至少先造福一些对互联网敏感的人吧。
我们卖掉的二手手机都去哪了?从三四线城市开始,到区域性贸易中心城市,「搞不定的」最后会汇集到华强北。华强北统一「加工」,流到一二线枢纽城市,最后再分销到三四线小城市。每一个从业者在各自的环节都有着明确的定位,他们都知道,「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延伸阅读: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如何处置旧衣服,一直是个让大家纠结万分的问题。丢到垃圾桶?破坏环境。卖掉?一斤才一两块钱。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绿色,低碳,循环,节能环保——这些元素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们已经渗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最近两年在深圳,无论是社区还是繁华街市,各色标明“旧衣回收”的回收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解决了居民家庭处理旧衣物时“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烦恼,回收后的旧衣物在经过清洗消毒后也可以再生利用。
▲衣旧情深的工人们正将回收来的衣物分拣打包
▲有“旧衣捐助”标志的回收箱
▲升东华公司的仓库内堆满回收来的旧衣物
▲衣旧情深的仓库内整齐码放的旧衣物
▲利用回收旧衣制作的再生棉
▲升东华公司的负责人温达升向记者介绍旧衣回收箱的大致情况而在日常的旧衣回收过程中,也有不少市民对其回收流程心生好奇:旧衣物是怎么处理的?是去做公益还是有别的用途了?去往哪里?如何监管呢?目前市场情况如何?带着这些疑问,晶报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塞进回收箱的旧衣去往何方?“衣服旧了,花了半天时间清理了出来,都叠整齐了。”54岁的章芝提着两大袋旧衣物,从所住的5-6栋,走上200米,就到了绿色铁皮箱捐衣点。在横岗振业城花园小区内,数个印有“旧衣物回收”字样和标识的旧衣物回收箱摆放在道路一侧。每逢周末,不时有市民把家里的废旧衣物带过来投放。晶报记者在现场看见,该旧衣物回收箱使用较为方便,居民只需在箱口推开掩门,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了投放。如今经济条件好了,人们穿衣服的观念也随之改变。在时尚流行的风向标下,衣服淘汰的速度越来越快,于是很多旧衣服成为家中的“鸡肋”。虽然这已经不是章芝第一次捐衣了,但是,对于捐出去的衣物,具体用作什么用途,她并不清楚,“捐的时候,心里面当然是希望能物尽其用,最好是能送到贫困地区需要的人手中,其次是回收二次利用,怕就怕有人拿去卖了赚钱。”章芝的担心并非毫无来由。今年7月,有网友曝光,在青岛街头旧衣回收箱里的衣服被不良商贩拿来倒卖,质量还说得过去的衣服甚至被出口至非洲。不少网友都惊呼爱心被骗。“将用于公益捐赠的旧衣拿去倒卖当然应该予以查处,但是客观地说,捐赠,并不是一&塞&了之,其中有很多技术性问题,并不为捐赠者所知。”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民众所理解的捐衣,其实有两种用途:公益捐献,以及商业捐赠。“并不是所有捐赠的衣服都会成为公益捐赠,因为公益捐赠对衣服的质量有严格的要求,而商业捐赠则相对较为宽松,因为其主要是作为原材料进行二次利用。”事实上,二手衣物是需经过分类处理的,只有不到20%的二手衣物可以通过直接捐赠完成再利用。这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行业不够透明,民众也不清楚捐衣后衣物的去向,并且不少旧衣回收单位都涉及公益,容易给人以打着公益旗号行商业之实的怀疑。晶报早在2014年就关注到旧衣回收领域并作出多篇深度报道,三年过去了,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开始加入到旧衣回收行业。晶报记者对其中的三家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它们分别是深圳衣旧情深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衣旧情深),深圳市升东华环保集团(以下简称升东华),深圳恒锋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锋资源)。旧衣回收“行业蛋糕”关注者众在位于深圳市环保产业园的南山区废旧衣物回收处理基地,一堆堆运来的旧衣物称重汇总后,首先进入一间宽敞的分拣车间,各种衣物密密麻麻堆成一座“小山”。流水线上,6名工人正对五颜六色的旧衣物进行初步分拣,七八成新的衣物被单独挑选出来。“这部分挑选出来适合捐赠的衣服,占总量的6%-8%左右。”该基地运营单位“衣旧情深”环保促进中心项目主任刘倩介绍,通过慈善组织、公益机构,部分衣物将被捐献给青海玉树、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等贫困山区有需要的家庭,而市民关注的运费问题,也由部分企业进行了捐赠。环保促进中心,仅仅是它们公益属性的牌子,而背后的企业,则负责将绝大部分其他回收来的旧衣物中约70%的杂料,按照不同的材质,分作棉类、化纤类、混纺类,臭氧消毒处理,统一送往山东等地专门的工厂进行回收再加工。据了解,大部分杂料经过开松、破碎等流程后,可做成各种农业、工业领域使用的纺织品,包括大棚保温毯、防水卷材、公路养护毯、劳保用品、隔音棉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另外,还有10%-20%是颜色纯、含棉量高的衣物,碎化加纤维可纺线合成环保袋、再生衣等物品。”刘倩表示,目前,“衣旧情深”在深圳全市各处共有约2000个旧衣回收箱,覆盖了接近1500个小区,年回收约2000吨衣物,并有专门的车队工作人员进行回收跟进,他们也会通过GPS实时监控以及到点拍照打卡等方式进行回收管理,平均一天能回收约4-5吨左右的衣物。“现在明显比早两年要注重废纺的回收了。”升东华公司负责人温达升告诉晶报记者,他们在全市共有约1500个旧衣回收箱,平均一天能回收约3吨左右的衣物,收回的衣物均暂存于其位于横岗的超大仓库空间用作衣物分拣处理中心,经细致挑拣好后,将被运往位于广东陆河的厂房进行二次处理,他们也对废纺处理后的产品进行加工。而除了企业自行回收的衣物以外,他们还和城管局以及民政局进行合作,处理包括捐赠衣物在内的其他衣物。据他表示,目前深圳的废纺处理企业的量已经开始多起来了,但仍然与能达到企业盈利目标的量相距甚远,“如果平均下来一天能处理十吨旧衣,企业才能达到一个效益上的平衡。”智能回收箱成香饽饽箭在弦上“衣物装满了都没人管,胡乱堆着,弄得衣物回收箱跟垃圾箱似的。”日前,坂田南坑社区的居民通过微博反映了社区旧衣物回收箱存在的问题。据网友@老兵 反映,深圳坂田南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旁边有一个旧衣物循环利用回收箱。由于没有及时处理居民投放的旧衣物,不仅箱子里塞得满满的,箱子顶上也乱七八糟地放了十几件衣物,地上横七竖八地横着几双旧鞋子。由于现场太凌乱,一些居民误将该回收箱当成了垃圾桶,嗑完的瓜子皮、装垃圾的塑料袋也随手扔在箱子旁边的地面上。“到底是旧衣物循环利用回收箱还是垃圾箱?”该网友提出了质疑。据业内人士介绍,传统旧衣回收箱,每年在箱内回收到的垃圾,占到了衣物重量总比的5%左右,然而,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已经在路上。相比起动辄一两千个回收箱,恒锋资源的体量并不大,但从2016年12月公司成立至今,他们已经在废纺行业打出了名头:其在深圳率先投放的200多个智能回收箱,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我们的智能回收箱可以实现联网,并实时反馈捐赠衣物信息到后台,这样不管是企业回收衣物,还是防止乱投放,都能做到智能化管理,并且节省人力物力。”恒锋资源董事副总经理张新亮在其位于横岗塘坑的公司,向晶报记者展示智能回收箱的操作:通过按键或者手机二维码扫描验证身份,智能回收箱的前置摄像头启动工作,进行人像识别,同时闸门打开,用户将衣物放置入可称重的回收仓内,仓内摄像头启动工作,拍摄放置的衣物情形,并进行回收,整个过程不超过两分钟。“接下来我们还可以利用智能回收箱的属性,跟快递进行合作,长远目标是实现利用快递进行旧衣回收,减少车队回收等人力成本。”张新亮还表示,回收数据可以通过后台提供给城管部门,实现回收数据真正透明化。除了衣物回收,恒锋还提出了有偿回收的概念:通过回收的旧衣重量换算成积分,提高用户黏性,可以在其商城进行兑换消费。“衣物回收也是对环保事业出力。”据介绍,其企业在位于汕尾的废纺处理厂房,可处理并生产多种产品,最终成品可达出口标准。同样关注到智能回收箱的,也包括曾饱受传统回收箱被破坏之苦的升东华和衣旧情深。“我们的箱子,被盗的被偷的被破坏的,就几百个,现在都放在厂房外头&&锁头也被弄坏了,里面衣物被盗空,有时候我们的维护车队接到投诉赶过去,都能直接拍摄到正在破坏的情况&&”温达升站在一列列坏了的旧衣回收箱前,神情复杂。经历了玻璃钢、铝材、铁材、不锈钢等材料的不断变化,如今,他们企业也在投资进行智能回收箱的研发,目前已经几近完成,但相比起其他企业进行更新替换,他们想进行大面积的投放,而这需要跟投放点所在的物业管理处进行接电接网等协商,并非易事。而刘倩认为,由于成本高昂以及涉及到接电接网等繁琐事项,智能回收箱的投放需要慎重,“倘若投放了智能箱但是老是发生故障,光是维护的成本已经制约了旧衣回收的发展”。除此之外,旧衣回收还会遭遇企业之间的地盘竞争、先来后到等问题,温达升和刘倩均表示,随着城管作为主体管理单位的确立,相信废纺回收行业,未来会逐渐走上正轨。“不管怎么样,衣服该捐还是得捐,只不过得捐要捐得透明。”市民罗益表示。二次捐赠,其实并不是“免费”的市民政局下属的市捐助中心是深圳市最早开始接收旧衣捐赠的部门。几年前,该中心已经在深圳构建起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社会捐赠接收网络,通过慈善超市、社区居委会等进行相关旧衣物回收工作。该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几年捐助中心年接收旧衣物的捐赠数量为20万至40万件,回收的旧衣服主要捐助到深圳对口帮扶地区。虽然市民免费捐赠旧衣,但要实现二次捐赠却面临着“高昂”的成本。捐赠的旧衣服需要经过分拣、消毒、清洗、整烫、包装、贴标等工序,才能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经测算,一件旧衣服的处理成本为3元。此外,还有交通运输成本。由于深圳本地贫困人口较少,对旧衣的需求较低,绝大部分衣服要捐赠到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贫困地区,而送达当地的运输成本一件就4-5元,这还没有算仓储及无价值衣物的处理费用。该负责人表示,由于旧衣捐赠目前还未形成制度规范,市民捐赠意识不到位,往往是把一些要扔的衣服捐赠,实际上合乎捐赠标准的旧衣物并不多。“捐赠中心每月收到社会捐赠的衣物大体在7吨左右,八九成新的仅有10%,七成新以上的不足30%,剩下的其实并不适合捐赠。”据媒体报道,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郭燕教授介绍说,如果按每年每人丢弃3-5件旧衣物计算,我国13亿人口年产旧衣物将达到39亿-65亿件。而据2008年哥本哈根大学研究数据显示,每使用1千克废旧纺织物,就可以减少3.6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水6000升,减少使用0.3千克化肥和0.2千克农药。二手衣物回收再利用已成为全球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普遍共识。废旧织物回收成产业链晶报记者了解到,香港从2006年开始在推行“社区旧衣回收箱计划”,通过招标,选出丰富经验的团体管理“社区旧衣回收箱”。截至2014年12月,全港共有184个回收箱。四个计划管理机构及其辖下的营运机构收集旧衣的流程大致相同,他们会定期到各个旧衣回收箱回收衣物,运到物流中心或工场检查、分类及存仓。所有回收及售卖旧衣物的收益必须用作慈善用途,部分会捐赠予社会上的弱势社群。计划实施近十年来,收集到的衣物数量相当可观。香港民政署统计,由2006年9月至2014年底,有关计划管理机构提供的回收旧衣数量达3999吨。相关负责人表示,除这个计划外,香港有很多由非牟利团体及商营机构提供的合法收集旧衣的途径,“我们亦鼓励市民,尽量利用这些途径处理旧衣,以减少浪费及支持环保。”在国外,早在1978年,瑞士就设立了专门的公司来回收和利用旧衣物。在美国,80%的旧衣会翻新捐赠,另外20%则主要用于再生利用。英国政府已提出“零废弃经济”的社会发展目标,倡导全民将垃圾看做一种可利用的资源,特别是废旧织物,已被视为可回收、可再生利用资源,不再被当做垃圾看待;德国在1996年颁布《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该法规定对废物问题的优先顺序是“避免产生-循环使用-最终处置”。欧美国家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已意识到纺织纤维废料实际上可成为第二原材料。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废旧织物回收已成为不少国家的新兴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废旧织物回收已成为欧美社会一个独立而庞大的产业链条。来源:晶报编辑:唯衣- end -
小E说:以下内容,同样精彩哦~
行业热点伊能静全裸背后:GUCCI 宣布全面弃用皮草!3D服装打印机量产,革命服装产业链之“重”!H&M、Zara发力童装市场的背后:看准“任性”的父母30岁小伙靠卖衣服迷倒少男少女!一年卖了几千万!茵曼线下打响双11第一枪,111家门店遭“洗劫式”疯抢!往期最热今年的服装行业是这样的&&不要问今年的衣服怎么那么贵,服装厂的布料都得抢!【揭秘】服装批发商“不为人知”的一面!小学生写《我爸爸是做服装生意的》,惊呆了众人!卖衣服,你曾后悔过吗?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spider.nosdn.127.net/6abf83b8ebc164.jpe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卖掉iphon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