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6莞惠城轨时刻表规划“52号文”对外印发后有何影响?

城轨规划“52号文”对外印发,一些省会得和地铁说再见
关键字: 地铁发改委兰州债务基建
【文/观察者网 徐乾昂】今天(13日),备受瞩目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 国办发[2018]52号》(以下简称52号文)正式对外印发。相比15年前的81号文,新版意见对申报地铁城市的人口、公共预算收入、政府债务等12道“门槛”进行了提高。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要数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指标要求从原有的1000亿元变成了3000亿元,翻了三倍。
基于这些改动,今年的52号文让一些城市“地铁梦碎”。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因不达标,不再具备承建地铁的条件。
而中央对地方政府基建项目收紧批准并非毫无迹象:去年就有多条地铁项目在批准开工的情况下被叫停。对此,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发改委对基建项目采取了愈加审慎的态度,是为了进一步抑制地方的投资冲动,进一步规范地方交通基础建设投资,从而规避“地方债务问题”的风险。
注:52号文的成文时间是6月28日,发文时间为7月13日 图自国务院
“地铁梦碎”
在52号文件公布前,有关标准仍是沿用2003年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其中对申建地铁城市的要求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而今年的52号文对申建地铁的城市相关标准的要求变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要求均是15年前的3倍。
对比国家统计局于今年1月公布的“2017中国城市GDP百强榜”,排名77(含77)以后的城市因年度GDP不足3000亿元,已丧失申报地铁建设的资格。
2017年GDP不足3000亿元的城市(不含100强以外)
其中就包括甘肃省省会兰州(2445亿元)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2799亿元)。
另一方面,因市区人口未达到“300万”而不能申请修地铁的城市有:兰州、洛阳、呼和浩特、南通、福州以及包头。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徐乾昂
小编最近文章城轨规划“52号文”对外印发后有何影响?_百度知道
城轨规划“52号文”对外印发后有何影响?
我有更好的答案
7月13日,备受瞩目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 国办发[2018]52号》(以下简称52号文)正式对外印发。相比15年前的81号文,新版意见对申报地铁城市的人口、公共预算收入、政府债务等12道“门槛”进行了提高。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要数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指标要求从原有的1000亿元变成了3000亿元,翻了三倍。基于这些改动,今年的52号文让一些城市“地铁梦碎”。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因不达标,不再具备承建地铁的条件。而中央对地方政府基建项目收紧批准并非毫无迹象:去年就有多条地铁项目在批准开工的情况下被叫停。对比,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发改委对基建项目采取了愈加审慎的态度,是为了进一步抑制地方的投资冲动,进一步规范地方交通基础建设投资,从而规避“地方债务问题”的风险。52号文件公布前,有关标准仍是沿用2003年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其中对申建地铁城市的要求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而在新的征求意见稿中,对申建地铁的城市相关标准的要求变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要求均是15年前的3倍。对比国家统计局于今年1月公布的“2017中国城市GDP百强榜”,排名77(含77)以后的城市因年度GPD不足3000亿元,已丧失申报地铁建设的资格。2017年GDP不足3000亿元的城市(不含100强以外)其中就包括甘肃省省会兰州(2445亿元)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2799亿元)。另一方面,因市区人口未达到“300万”的标准而不能申请修地铁的城市有:兰州、洛阳、呼和浩特、南通、福州以及包头。债务水太深,地铁不再热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国杭州 404提示信息
当前位置:当前栏目:网站首页 - 信息服务 - 电子刊物 - 《城市规划信息化》
城市规划信息化2016年第1辑(总第52辑)
  来源:本站
满载丰硕成果的2015年已经过去,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016年已经到来。在此,《城市规划信息化》编委会向一直关心、支持编辑部工作的全国规划信息化建设战线的领导们、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福!
过去的2015年和&十二五&,规划信息化领域硕果累累,继续为城乡规划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应当进一步理清思路,认清形势,准确把握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当前,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一方面,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国家近年来相继制定出台了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等重大信息化战略文件。一方面,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和跨界融合,正在引领和塑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对信息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2015年底,中央时隔37年后重新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分析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的努力,各地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已具备了良好基础,进入了全面整合和深化应用的新阶段。希望各地的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适应形势需要,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推进规划信息化工作,在服务规划管理和城市发展中实现新的作为。
本书编辑部
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
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市工作的重点,提出了做好城市工作的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作为系统工程的城市工作,未来战略上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会议要求,要做到五大统筹。一是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二是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三是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四是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五是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
(来源:新华网)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地图管理条例》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64号国务院令,公布《地图管理条例》,自日起施行。《条例》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为目的,并将互联网地图服务纳入法治轨道。
《条例》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促进地理信息应用,建立健全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和数据开放共享。《条例》增加了互联网地图管理专章,明确了互联网地图服务的内涵,确立了市场准入、安全审校、数据备案、个人位置信息保护等安全监管制度,互联网地图服务正式纳入法治轨道。《条例》对地图编制、审核、出版等作了规定,建立了地图统一监督管理体制,完善了地图审核程序,取消了地图出版权限划分,完善了事中事后监管内容。
(来源: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召开
日,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在中国测绘创新基地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回信中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总结2015年工作,简要回顾&十二五&事业发展成就,研究提出&十三五&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安排部署2016年工作。
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书记、局长库热西主持会议并作工作报告。会议通报了全国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2015年度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与会代表进行了分组讨论,就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改革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国家局所属各单位、机关各司室主要负责同志,武汉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测绘学校负责同志,部分测绘地理信息企业负责人,国家局在京所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局机关全体公务员,中央新闻媒体记者等300余人参加会议。
(来源: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全国城市设计现场会暨全国城乡规划改革工作座谈会在深圳召开
日,全国城市设计现场会暨全国城乡规划改革工作座谈会在深圳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出席会议并讲话。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规划部门负责同志,部派规划督察员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要求,要把握机遇,勇于担当,增强规划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通过改革释放规划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要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把规划编起来,全力抓好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启动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抓好近期建设规划、重点区域城市群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二要把基础强起来,加强规划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研究建立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平台和规划许可信息平台,建立卫星遥感信息系统,加快修订标准规范;三要把试点抓起来,积极推动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城市修补、生态修复&试点和重点县城规划建设试点,总结好&多规合一&、&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等试点经验,继续推进&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试点工作;四要把执法严起来,要把规划工作不作为、乱作为的地方列为重点督查对象,加强对重点案件的监督查处力度,推动各地切实开展违法建筑治理工作;五要把制度建起来,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划委员会制度,改革完善规划编制审批机制和规划督察体制,推动地方改进规划审批管理,提高审批效率。
(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5年东北三省四市规划信息化论坛在哈尔滨举行
日,东北三省四市规划信息化论坛在哈尔滨举行。此次论坛由哈尔滨市城乡规划信息中心主办,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长春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大连市测绘院等单位参加论坛。
会议传达了中国规划学会关于报送各地区规划信息化2015年年度报告、中国规划协会关于规划信息化项目参与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评奖情况以及西安规划信息化年会关于智慧城市、多规合一、地下管线、三维城市、电子报批等规划信息化新技术应用方面有关精神;探讨了东北三省四市申请中国规划学会会员单位等事宜。各单位畅谈十二五规划信息化总体情况以及十三五总体考虑,就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经验分享。
会议认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为将城乡规划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需要&重塑常规&。在&互联网+&时代有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最新信息技术,使各类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达到最佳应用效果。
(来源: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开展基层站所信息化专题培训
近期,按照2015年度技术团队服务区局统一部署和要求,该局驻新洲区局技术服务团队组织召开培训会,开展了信息化专题知识和技能培训。
会议对该市国土规划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总体介绍,对目前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应用进行了阐述,随后由相关业务部门分别对国土规划综合信息平台、国土规划综合一张图系统等进行了讲解与培训。会议还对现场提出的疑惑进行了一一解答,并就个别问题进行了重点讲解。
(来源: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
广州市天河区建成&多规融合&决策支持平台
日,广州市天河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多规融合&决策支持平台的2个配套管理文件《运行管理办法》、《信息交换与共享规定》,以及依托平台实施的《天河区财政投资及其他重点基础建设项目生成管理办法》,标志着该区&多规融合&平台正式投入使用运行。
据悉,天河区&多规融合&决策支持平台于2015年8月开始试运行。该平台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整合了发改、国土、城乡规划、环保、教育、体育、卫生、交通、环卫等十几个部门的专业规划和管理数据,实现了&多规&数据在同一个平台上的信息联动共享。自试运行以来,&多规&平台提高了部门间协同效率,促进了区内空间资源统筹和配置管理。一是各部门通过&多规&平台可获得大量信息和分析结论辅助日常的行政决策,降低部门间的协调频率,提高工作效能;二是可对项目进行立项和选址前的符合性检测,有效统筹配置空间规划资源,避免&规划打架&,辅助科学决策;三是实现辅助项目立项和选址审批同步,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优化辅助审批流程,减少审批时间。
(来源: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
深圳市规划国土房产信息中心召开微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动员会
为全面深入推进信息中心微改革工作,阶段性落实微改革成果,宣贯微改革理念,日,深圳市规划国土房产信息中心召开微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全体动员会,信息中心全体员工代表共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据悉,该中心微改革工作在2015年3月启动,是在当今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环境呈现出新态势、新变化,重新进行自我定位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会上,三个微改革小组负责人分别代表战略和研发体系组、ISO管理和学术氛围营造组、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组作工作汇报。
会议要求,要集中力量推进微改革,盘活资源,释放潜能,打造一支富有活动激情和高度责任意识的信息化专业队伍。全面启动现代IT企业管理制度,导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秉持&小步快跑&的微改革策略,助推规划、国土、海洋信息化事业再上新高度,真正成为深圳信息化行业发展的领头羊。
(来源:深圳市规划国土房产信息中心)
常州市智慧城乡规划工程顺利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日,常州市规划局开发完成的&基于RACI模型的常州市智慧城乡规划系统研究&顺利通过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成果鉴定。
据悉,该研究成果基于RACI模型建立覆盖规划全过程的智能业务流程,将规划审批行为抽象为RACI(办理、请示、咨询、通知)活动角色,通过建立与规划业务类型、审批岗位的联系,实现项目审批过程中项目经办人与部门领导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报建单位与项目审批人员之间的在线交互。该研究成果在建立城乡规划管理智能化流程模型、建立&流程互联、过程防控、网上服务、应用融合&智慧规划管理系统框架、建立规划管理全生命周期和全维度智慧规划一套图管理机制等方面有很好的创新性。
与会专家肯定了该局&十二五&期间围绕智慧城乡规划方面所做的各项工作,认为该研究成果技术先进,运行效果良好,应用前景广阔,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成果的投入使用,有效支撑了规划管理机制改革,提高了规划服务效率,降低了行政审批风险,对城乡规划行政审批改革和智慧规划平台建设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
(来源:常州市规划局)
苏州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维护项目通过验收
日,苏州市规划局组织召开《2014年苏州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维护》项目验收会。专家组审阅了相关文档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观看了系统演示,经质询和讨论,认为项目在建设期内完成了规定的各项任务、达到了规定的建设目标,同意通过验收。
项目完成了苏州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二维、三维以及移动共享平台的数据更新、相关功能的扩展开发和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扩展了平台的服务内容,确保了平台的稳定与数据的现势性。
(来源:苏州市规划局)
建设与应用
从&信息孤岛&到功能整合的&多规融合&
协同办公平台建设研究
尹长林,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书记、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崔海波,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讲师。
张鸿辉,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许文强,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部长,工程师。
詹剑锋,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副部长。
【摘要】多种规划矛盾带来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冲突,催生了&多规融合&信息平台。从目前各地已开展的&多规融合&实践情况来看,&多规融合&信息平台集中体现在信息互享、审批提速、辅助决策的核心功能上。而在云平台、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下,长沙市&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整体设计思路是将平台功能进行提升,使其成为基础数据差异协同转换平台、多方共用的协同应用平台、以项目为核心的资源共享平台、功能整合的复合平台及成果展示的立体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审批、数据应用、辅助决策、公众参与等多元功能复合的规划大平台。通过总结其结构设计和相关技术手段的应用,在实现六大功能模块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功能整合平台的建设。
【关键词】信息孤岛
协同办公平台
&多规融合&的背景及实践
城市快速化发展带来土地利用空间的日益紧张,在目前的空间规划体系下,各个地方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定规划与非法定规划在基础数据获取中相互独立,形成&信息孤岛&;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相互&背靠背&,缺乏交流和协调;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容易导致城市土地空间利用的冲突。因此,&多规融合&日益成为国家相关部委、地方政府和审批部门采取的协调规划冲突、项目审批矛盾等问题的一种手段和实践途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规划转型、城市治理和行政改革等问题,历经早期探索、试点推动、政策支持三个时期,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深圳、重庆、厦门、云浮、河源等城市均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开展了&两规合一&或&三规合一&(因各地采用的工作内容不一样,故成果的名称各异,下文统一称为&多规融合&)等相关规划融合工作,并且在厦门、广州、云浮等城市形成了一定的工作基础积累了较好的经验。
现有平台建设的特点
从已有实施&多规融合&的最终成果来看,各地基本形成了&多规融合&的系列成果,包括&一张图、一个平台、一张表、一套机制&等,在具体的成果内容上可能有所差别,但都包括&一个平台&在内。由此可见,在&多规融合&应用与实践过程中,平台是&多规融合&成果应用的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从广州、厦门等地的&多规融合&平台运行来看,基本实现了规划基础资料共享、并联审批、审批结果互通等功能,集中体现在信息互享、审批提速、辅助决策的核心功能上。在大数据应用背景下,以云平台为媒介,可在&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现有的功能基础上实现多部门规划从&信息孤岛&向功能整合的跨越,使&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成为基础数据差异的协同转换平台、多方共用的协同应用平台、以项目为核心的资源共享平台、功能整合的复合平台和成果展示的立体平台。
长沙市&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设计思路
长沙市&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设计思路是指在&多规融合&的背景下,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为基础,与产业布局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其他专项规划相融合,通过接口形式与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局等部门的子系统相对接,形成业务配合、环节契合、信息共享、协同审批的协调机制,既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审批,又实现规划信息的协调统一、土地集约、城乡统筹的业务平台。
基础数据差异的协同转换平台
长沙市&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是基础数据差异的协同转换平台。在各个规划体系中,数据格式、坐标体系、技术标准等均或多或少存在矛盾和问题:矢量数据、非矢量数据并存,信息数据格式和存在方式各异;各个规划编制成果的地理坐标体系截然不同,既有西安80、北京54等通用坐标体系,也有长沙地方坐标体系;因各个规划体系各自独立,技术标准体系也大相径庭,仅以土地分类为例,存在城镇土地利用分类、国土土地利用分类和农业部的农业用地分类等。因此,&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通过多元异构数据标准化处理技术,实现数据的标准化。
多方共用的协同应用平台
长沙市&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不仅面向地方政府及行政审批部门进行信息查询、联动审批、辅助决策等,而且面向规划设计部门开展规划资料共享、规划编制成果互动,面向公众,让社会公众直接参与到规划的全过程中来,实现地方政府及行政审批部门、规划编制设计单位与公众等规划利益相关者共同使用的协同应用平台。
以项目为核心的资源共享平台
长沙市&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是以项目为核心的资源共享平台,不仅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线数据等规划基础资料的共享,而且实现以项目为核心,将项目在建设、国土、规划等不同部门审批的申报表单、材料、办理意见、办理过程、办理成果以及相关联的公文、会议、档案等进行集成,形成以项目为核心的项目信息库,同时提供跨部门的项目信息实时共享。
功能整合的复合平台
长沙市&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是以云平台技术为依托,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审批、数据应用、辅助决策、公众参与等多元功能复合的规划大平台,可实现规划成果、基础数据信息、审批成果等资源共享功能的整合;在各个审批部门间实现资料同时共享、信息实时传送、项目协同审批、结果自动推送功能的整合;在政府及行政部门、规划编制设计单位、公众间实现信息互动、规划公开的开放功能整合;除涉密数据外的各项数据可由各个使用主体,根据需要进行挖掘、应用。因此,长沙市&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是实现使用主体、服务对象、成果使用、运用手段等方面功能整合的规划大平台。
成果展示的立体平台
长沙市&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是&多规融合&的&一张图&系统、审批&一张表&系统、运行的&一套机制&等成果应用立体平台,所有成果最终均在这个协同办公平台中实现,是成果全方位应用的立体平台。
长沙市&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的总体设计
平台体系的结构设计
长沙市&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的建设以现有的市级层面云平台和政务网络为支撑,以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为数据基础,利用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企业服务总线(ESB)技术、软件开发技术,采用统一构建、集中共享的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建设(图1)。
平台体系结构设计的核心是把长沙市各职能部门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建立在统一的空间管理架构上,将空间数据的多源、多尺度、多时相、不同分辨率的地理空间信息有机地组织起来,实现海量存储、高效管理与持续更新;在共享交换政策框架下,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各个部门之间数据的便捷、平滑、高效的共享与交换功能。
长沙市&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基于云服务体系结构,系统总体设计框架采用基于云计算的SOA多层体系结构,以ESB作为各职能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技术,采用工作流引擎、统一通信、服务管理、表单组件及GIS服务等技术作为中间支撑平台,构建涵盖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多部门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办理平台;同时,也可通过&易建通&系统与设计单位端口进行耦合,通过网站等开放平台系统面向公众,实现公众参与规划。
平台的逻辑架构设计
长沙市&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采用一种可分可合的逻辑架构设计,即当各职能部门已使用一站式规划管理服务平台时,协同办公平台与其业务系统对接采用紧密耦合的方式,构建统一的&多规融合&大平台,内部消息通信仍采用WCF方式,但是不需要进行加密、解密认证;当各职能部门没有使用一站式规划管理服务平台时,协同办公平台与其业务系统进行对接时采用松散耦合的方式,通过调用业务接口进行数据交换,同时WCF服务必须进行加密、解密认证才能进行消息通信。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建设、国土资源和规划等部门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业务审批子系统。长沙市&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不只是扮演中间桥梁和数据交换中介的角色,将各子系统连接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平台在充分梳理和整合跨部门审批流程与要求的基础上,明确相互协调机制,通过一体化的信息关联,既支持原有子系统的无缝接入,又可通过&多规融合&平台进行跨部门协同办公,实现真正的并联审批(图2)。
平台性能设计
平台性能设计主要包括软件性能指标、硬件性能指标和其他性能设计要求三个方面。
软件性能指标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集处理、服务系统、&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前端展示等相关内容+硬件性能指标总体需要依托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可用性的计算环境,建立相应的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因此,在充分利用已有计算环境能力的同时,应增加具备较强处理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其他性能设计要求,主要包括缓存及缓存层、虚拟化与云平台两个方面。
在数据层和应用层之间增加数据缓存层,提供全局数据服务,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库往返次数。与读取数据库和读取大文件(如XML文件)相比,读取内存的速度无疑要快得多,因此对经常要访问的数据进行缓存是非常好的实践方法。因为现在的系统内存往往很大,可以充分利用大内存,而共享内存更能实现数据并发访问。
在虚拟化与云平台方面,首先,将缓存数据存储于不同的分区,采用虚拟化和云平台方式实现多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其次,对于数据库形式存储的数据采用及应用,同样可以采用虚拟化和云平台方式实现多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
平台功能设计
长沙市&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包括地图浏览、信息查询、项目管理、冲突检测、协同审批、辅助决策等功能模块。
长沙市&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功能的
地图浏览模块包括对基础地理数据(如行政区划图、地形图、遥感影像),各职能部门原始规划成果(如重大项目&一张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以及&多规融合&编制成果(如&多规融合&用地图层、&多规融合&控制线、两种规划建设用地差异分析图层等)的浏览查询、分屏对比、打印输出等。如勾选1:500现状地形图后,地图窗口加载1:500现状地形图信息(图3)。
系统提供根据地名地址、项目号、项目名称、建设单位等关键字信息查询定位功能。用户在左上角的搜索框中输入查询的关键字,如&万达&,点击查询后系统会列出与&万达&相关的项目信息,选中某一条目,系统会自动定位到该项目,并显示与项目相关的信息(图4)。
项目管理模块默认显示平台中所有的项目信息,并实现了对项目的查询检索功能。同时,实现了对项目信息进行图文结合的全方位管理,可以在地图中定位到具体项目位置,并可查看项目详细信息(图5)。
平台提供对项目选址范围线进行两种规划冲突检测、控制线检测,并能根据检测结果生成系统检测报告,以确定项目选址范围线是否符合&两规四线&要求。首先选择一个项目范围线文件,将文件导入平台中,其次点击检测分析,可以将检测结果以图表形式显示出来,最后可以导出平台检测报告(图6,图7)。
平台由政务中心统一接件,窗口人员核查申报的项目信息及必备材料的齐整性,同时通过平台的检测分析功能确定项目范围控制线是否满足&两规四线&的要求。核查通过后,项目正式进入系统开始办理,若不满足要求则直接退出系统。各职能部门用户登录协同办公平台,从在办箱中列出所有的待办任务,选择相应的任务并签收办理。在收件受理方面,用户可以完善项目申报信息并填写收件意见等内容,点击&提交&后,流程将转发至下一环节。例如,规划局用户在平台的在办箱中选择签收办理后,会出现如图8所示的界面,国土资源局用户在平台的在办箱中选择签收办理后,出现如图9所示的界面。
平台根据建设项目的选址指标,采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确定候选地址,生成选址报告,以辅助项目完成前期选址工作。同时,系统还提供土地利用统计、建设用地适宜评价、用平衡性统计、生态安全控制因子分析、产业布局引导因子分析等统计分析功能(图10)。
选择土地利用统计后,可以根据行政区划、规划片区及自定义范围等类型进行统计,先根据政区划选择统计范围为&开发区&,然后点击&统计&,就会根据用地性质统计出各类用地的使用情况(图11)。在选择冲突分析统计后,可以采用框选、圈选以及任意多边形选择的方式选择统计范围,点击&统计&后,可以查看选择范围内哪些项目与用地性质有冲突(图12)。
长沙市&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是在新常态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多规融合&研究与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产物。在实践应用中,&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突破以往基础信息不透明、编制过程不协调、事实过程不统一等规划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从&信息孤岛&到功能整合的跨越。&多规融合&工作不是整合规划的终极理想化的结果,而是在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协调和折中的平衡,随着&多规融合&的实践和推动,平台也将动态更新。随着智慧规划、云平台、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将会不断增进新功能,在功能整合的基础上实现智慧集成。
顾朝林,彭.基于多规融合的区域发展总体规划框架构建[J].城市规划,):17―25.
朱江,邓木林,潘安.三规合一――探索空间规划的秩序和调控合力[J].城市规划,):41―48.
潘安,吴超,朱江.规模、边界与秩序:&三规合一&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广州市规划局,等.广州市&三规合一&信息联动平台公共平台软件开发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R].广州,2013.
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概要设计说明书[R].长沙,2015.
林坚,许超诣.土地发展权、空间管制与规划协同[J].城市规划,):26―34.
龙瀛,何永,刘欣,等.北京市限建区规划:制订城市扩展的边界[J].城市规划,):20―26.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进展评述与分析
孙玉婷,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摘要】&多规合一&是目前国内城市空间规划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科学、高效的&多规合一&工作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城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建设实践,从技术层面探讨&多规合一&的方法,并从中归纳总结,提出&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建设思路与核心能力,以期对其他城市科学、高效地开展&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是目前我国城市空间规划发展的热点与焦点。201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在全国28个市(县)开展&多规合一&试点。《通知》要求试点探索&多规合一&的具体思路,研究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多规合一&试点方案,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实际上,大量没有进入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名单的市(县)出于自身城镇化建设发展要求,也积极响应该项工作,主动尝试开展&多规合一&工作。此外,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多规合一&的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新型城镇化研讨班座谈会的讲话中要求在市(县)层面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在2013年12月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限定城市发展边界、划定城市生态红线,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三规合一&,形成&一张蓝图&,并加以落实。
实际上,多种规划中的每一项具体规划都涉及大量的图文和档案信息,规划内容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靠人工去排查多种规划之间存在的冲突和差异,是一项耗时费力且难以保障成效的工作。即使是对在同一区域上不同规划内容之间的对比,也非常困难,靠传统的人工读图方式难以发现多种规划之间的矛盾,更难以将具体的冲突进行精确量化。因此,&多规合一&工作除了需要对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创新探索,对规划体系和内容进行重新思考,还需要在信息技术层面开展&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搭建,为&多规合一&数据生产、成果展示以及部门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提供信息技术支撑,为高效、科学的&多规合一&工作提供平台。
鉴于此,本文开展对&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现状的整理与分析,从多家单位的建设实践中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以及该平台应具有的核心功能,以期为后续各个城市开展&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建设实践梳理
国家层面的推动,极大地鼓励了地方对&多规合一&的积极探索,&多规合一&信息平台陆续在全国各省(区)地级市投入建设并不断发展完善,从以规划数据整合、展示与服务为重点到以规划部门间业务协同审批为特色,并逐步开展基于&多规合一&成果的规划决策支持。
云浮市――以数据整合服务为基础
2008年,广东省提出&三规合一&的要求,确立河源、云浮、广州三个试点城市。云浮市通过制定科学的资源环境城乡统筹规划,实现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通过建设&三规合一&地理信息平台,构建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统一的规划编制平台、统一的协同工作平台,从空间上支撑各类规划编制与实施。
云浮市的&三规合一&信息平台基于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标准和规范,在一个公用的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平台上,建立全市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通过建立交互式空间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公共基础性的地理信息资源与政府部门专业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通过搭建统一的规划编制平台,将基础数据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规划编制单位做底图,方便各种规划进行协调和协同,并通过规划冲突检测,协调各类规划之间的冲突。
厦门市――以业务协同审批为特色
厦门市作为全国28个&多规合一&试点城市之一,于2014年初启动了&多规合一&工作,历时一年时间,形成了4项工作成果,即&一张蓝图&、&一个平台&&一张表&和&一套机制&。厦门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从日起正式运行。依托&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厦门市实现了窗口统一收件、各审批部门网上并联协同审批、审批信息实时共享,大幅缩短了审批时限。该平台采用&1+N&联动模式,通过市政务网络和服务总线搭建一个市级业务协同平台,与规划、国土资源、发展和改革、环境保护、林业、水利、农业及市政务服务中心等各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连接,在行政审批系统内实现网络互通。
广州市天河区――以规划决策支持为导向
天河区的&三规合一&是广州市&三规合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河区&三规合一&决策支持平台于2013年底通过验收。该平台能有效地统筹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规划等部门的核心数据,突出智能查询、规划冲突检测功能、控制线智能检测、智能选址分析、土地挖潜、重点项目库等规划决策支持功能,开发公共版、专业版和管理员版三个子系统,建立数据库规划及平台运行管理办法,实现各部门实时使用、实时更新,确保省、市、区的重大发展平台、发展项目顺利落地,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
平台实施建议
平台建设思路
基于&一张蓝图&实现资源整合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核心目标是将多个部门规划成果纳入&一张蓝图&进行集成与分析,从而支持部门在统一平台进行规划冲突的协调与衔接。平台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分析不同规划在发展目标、用地指标、发展规模、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差异,整合不同规划的用地边界、用地指标等内容。通过统一标准、统一视图、统一尺度、统一内容的&一张蓝图&,实现多个部门规划数据的融合,帮助政府部门发现多种规划之间存在的冲突问题,并为矛盾的解决提供信息参考,提高多种规划协调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以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地理空间信息数据是实现&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的重要基础底图。近年来,随着&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及&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大力推进,许多城市逐步建成丰富的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并开展了众多行业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搭建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在其顶层设计之下,开展规划、国土资源、发展和改革、环境保护等多个部门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以厦门市为例,厦门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来自于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主导的&数字厦门&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满足了各类用户的多种信息的获取需求,也为后续&多规融合&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数据基础。此外,四川省、海南省也在积极地开展测绘地理信息在&多规合一&信息平台中的服务工作,其中海南省人民政府于2015年5月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海南省&多规合一&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
通过互联互通促进信息共享应用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不是一个孤立的平台,而是一个跨部门、跨层级、跨网络、纵横衔接的信息共享平台。市级&多规合一&平台横向连通市级部门业务系统,纵向衔接区级&多规合一&平台。在市级层面,通过平台实现信息联动,&多规合一&成果能够方便地被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规划等部门调用,并且在规划数据共享的基础之上,实现部门审批信息实时的联动,保证成果数据可持续的升级与更新。在区级层面,目前许多区级政府作为&多规合一&的试点,先行开展平台建设,市级平台在建设伊始便需要将市、区协同纳入设计要求,保证市级、区级平台的无缝衔接,推动市、区的协同互动,确保&多规合一&工作的全覆盖。
平台能力分析
本文以&多规合一&工作开展时序为线索,提出平台应具有的核心功能。在具体的实践中,各个城市可依据自身需求,对平台功能进行筛选与组合,从而形成各具特色、各不相同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
实现&多规合一&,关键是要形成统一空间规划体系的&一张蓝图&,&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建设则是围绕&一张蓝图&的编制、建库、展示、应用、共享来开展的,其核心功能主要包括&多规&辅助编制、成果交汇管理、成果建库更新、&多规&冲突协调、公共服务管理、&多规&成果应用、业务协同审批、平台运营维护八个方面。
&多规&辅助编制
平台为&多规合一&成果以及部门规划提供辅助编制工具与质量检查工具。辅助编制工具包括编制标准制定、辅助绘图、辅助属性挂接、辅助图表导出、辅助整饰制图等功能;质量检查工具包括图层标准性检查,图形标准性(非标准实体、封闭性、自相交等)检查,图形属性的完整性、一致性检查,图形之间的拓扑关系检查等。
成果交汇管理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从参与&多规合一&的部门中获取行业规划以及业务数据。通过元数据、数据编目等方法,实现交汇数据以及&多规合一&成果数据的有效管理,提供数据的申请、审核、下载,数据版本管理,元数据管理等功能。
成果建库更新
为确保各类数据的无损建库、动态更新,需要提供入库前质量监控、坐标基准转换、数据入库转换、入库后质量监控、数据更新、历史版本管理、数据同步、符号化配置等功能,辅助用户开展多种规划数据的高效管理。
&多规&冲突协调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能够支撑各类规划之间的冲突检测与协调处理。通过不同规划之间的分类衔接,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发现不同规划之间的冲突,并通过协调规则制定、协调方案模拟等方式,辅助部门之间展开对冲突的协调,实现多种规划之间的有效融合。
公共服务管理
通过服务封装,&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实现各项规划融合成果数据以及各类部门规划数据的服务共享,并提供冲突检测、数据分析等服务组件,以统一接口服务方式提供给各业务部门调用。
&多规&成果应用
&多规合一&成果的应用分为成果展示与决策分析两个层面。成果展示主要指提供成果图形、属性的综合展示、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决策分析属于更深入的多种规划成果应用,面向规划、国土资源、发展和改革、环境保护等业务部门,提供合规性审查、选址分析以及其他各类规划分析等辅助决策功能。此外,多种规划成果的应用还需要考虑移动应用的需求。
业务协同审批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是部门协同的工作平台,通过平台的统一入口,进行业务审批信息的统一收件与分发,化单独审查为联合审查,实现部门之间业务的协同审批,提升政府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
平台运营维护
平台运营维护包括平台本身软件层面的运行维护和平台运行情况的监督评估。前者通过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保障平台的稳定运行。后者指对各部门登录情况统计、数据更新情况统计、项目审批情况统计等平台运行情况的监控,为&多规合一&综合绩效监测评估提供依据,为领导掌握各项工作进展及动态提供基础。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是&多规合一&数据的生产平台、成果的应用平台及部门协同的工作平台。本文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回顾并分析了&多规合一&的建设进展,以期为正在或即将开展&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的城市提供建设思路与案例借鉴。&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建设离不开测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有效支撑,离不开规划业务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对&多规合一&工作提供科学、高效的支撑,除了平台本身应具有完善的功能体系、稳定的运行能力,更重要的是建立包含网络、队伍、机制、资金在内的一整套运营配套机制,这些都是在下一步工作之中亟待明确与完善的内容。
沈迟,许景权.&多规合一&的目标体系与接口设计研究――从&三标脱节&到&三标衔接&的创新探索[J].规划师,2015(2):12―16,26.
郭理桥.&一张蓝图&多规融合[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4(6):24―25.
陈东秀.&多规融合&实施建议[J].华北国土资源,2015(1):96―98.
魏广君,董伟,孙晖.&多规整合&研究进展与评述[J].城市规划学刊,2012(1):76―82.
陈雯,闫东升,孙伟.市县&多规合一&与改革创新:问题、挑战与路径关键[J].规划师,2015(2):17―21.
王俊,何正国.&三规合一&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研究与实践――以云浮市&三规合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为例[J].城市规划,2011(35):74―78.
王唯山,魏立军.厦门市&多规合一&实践的探索与思考[J].规划师,2015(2):46―51.
李洪祥.大数据支持下的城乡治理方法与实践――以天河区&三规合一&决策支持平台为例[C]//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大数据与城乡治理研讨会论文集, 广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5.
佚名.天河区&三规合一&决策支持平台顺利通过验收[EB/OL].[].http:/www.upo.gov.cn/pages/news/bjxw/ .shtml.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研究
――以浙江省淳安县为例
金建伟,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蓉,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军,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工程师。
筱,杭州市规划局,工程师。
【摘要】本文以浙江省淳安县为例,分析山地县域&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借鉴国内相关城市开发经验,基于山地县域的空间发展特征、规划管理体制、生态保护需求,提出县域&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开发的系统需求和总体框架,为实现县域层面的&多规合一&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淳安县
我国现行规划类型众多,各项空间规划体系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在信息化时代,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规划体系显然无法适应转型升级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统一的空间规划管理制度。2013年,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探索能够实现&多规合一&的方法,&一张蓝图管到底&。2014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开展县(市)城乡总体规划暨&三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县域层面的&多规合一&提上议事日程。当前各地&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开发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县域平台建设缺乏研究。山地县域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土地资源匮乏、耕地保有任务繁重、可开发空间少、生态景观敏感度高、生态资源的保护要求高等问题,城乡发展诉求与生态保护矛盾尖锐。本文以浙江省淳安县为例,研究推进山地县域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实现政府管理&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的总体目标,保障区域生态屏障的安全,适应新常态下规划变革与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开发经验借鉴
目前,北京、广东、重庆、四川、江苏、福建、山东等多个省(市)都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三规合一&乃至&多规合一&工作。在&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开发的思路与技术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云浮市在广东省率先推行市规划编制委员会统筹整合规划编制的工作机制,提出了&一套规划、统一编制、统一平台、分头实施&的工作思路,建立了&三规合一&的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广州市在建立&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拓展了平台的评估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并且发展了无处不在的移动应用;厦门市率先开展&多规合一&工作,历时半年,协调历史积累的海量数据矛盾,依托&一个平台&运行&一张表&,初步形成了&多规合一&的一套运行机制。借鉴国内诸多案例,笔者认为,&多规合一&是一个统筹协调、多方合作的过程,其本质是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项目库和实施协调机制,实现城市统一的空间规划。就淳安等山地县域而言,其信息平台开发必须在充分了解县域规划管理体制现状、山地生态保护需求和空间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制定信息平台开发思路、工作重点。
研究对象现状与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研究对象概况
淳安县位于浙江省西部,属于低山丘陵区,四周高、中部低。山丘面积占全县面积的80%,河湖水面占全县面积的16%,谷地、平原只占全县面积的4%,是著名国家级风景区千岛湖所在地。全县面积4427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4.35%,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县。2014年末,全县设23个乡镇,户籍人口459037人,其中农业人口376414人,非农业人口82623人。当前,淳安县正围绕&秀水富民&目标,深入实施国家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支持湖泊、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试点、&美丽杭州&实验区等建设,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争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样板。
淳安县的规划编制与管理的基础扎实,思路先进,在&多规合一&工作开展之前,已经有许多相关工作这对&多规合一&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支撑。目前已经编制完成浙江省主体功能区划、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淳安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千岛湖国家风景区规划、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县域城市总体规划、县域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公益林保护规划、景观风貌规划等各类保护或发展专项规划。
当前县域空间规划体系的问题与挑战
规划种类繁多,内容重叠交叉
规划种类繁多,涉及县发展与改革局、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国土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林业局等多个管理部门,背后则是部门职能之争;各个规划体系不断从原有领域向外扩张,规划内容重叠、交叉、渗透日益明显。以空间管制为例,各个规划内容不断延伸,如发展规划&从目标规划&到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的&一书三证&、&三区四线&,土地规划的&用途管制&、&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生态功能区划的&三级功能区划分&等。
标准与统计口径不统一
目前,县域主要规划如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因编制单位及标准不同,在人口统计口径、底图选择、用地分类标准、建设用地内涵和编制期限上均有差异,导致不同规划空间管制上矛盾突出。例如,坐标系有国家西安80坐标系、北京54坐标系、淳安地方坐标系;数据格式有支持ArcGIS、Mapinfo、CAD的平台等。国土部门和建设部门对城乡用地分类标准不一,导致空间表达上比较混乱,发展和改革部门和城乡建设部门对常住人口、城镇人口、城市化水平统计口径方面没有统一,特别是人口数据、现状建设用地数据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基础数据无法在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上共享交互。
保护缺乏统筹,蚕食生态用地
&多规&分立与相互矛盾,使得生态保护的区域缺乏有效的统一。例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生态用地的边界上、规模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发展和改革部门在建设项目选址时也未注意避让生态用地,导致建设项目触及生态用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城市亟待保护的生态敏感用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规划各自为政,行政效率低下
各个规划涉及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建设、市政等20多个部门分头管理,管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规划的严肃性、一致性。同时,投资建设信息不透明,信息共享不足,也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而且多头审批也滋生了权力寻租的空间,廉政执法存在隐患。
规划信息化水平弱
目前,全县已经完成了&数字淳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设计,在省、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的合作下,将要建设&数字淳安&地理空间框架,建成全县统一、权威和标准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建共享。但是全县整体上信息化建设落后,一些部门信息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多规合一&工作的推进。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系统需求
支撑制度顶层设计,重构空间规划体系
统一目标体系――以生态为导向的发展指标体系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淳安县的&多规合一&必须坚持多生态导向,以&反规划&的思维,强化生态空间管制手段,建立生态导向的社会经济指标考核体系,明确未来发展的人口、经济、产出效益等一系列目标、指标。根据发展指标体系对用地规模、比例、结构、布局进行调整,使其发展思路和规划目标一致,实现目标(发展方向与重点项目)指标(用地指标)和坐标(空间布局)的协调统一。
打破部门藩篱,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通过设立淳安县规划委员会,成立全县地理信息中心,统一负责全县发展和改革、规划、国土资源、农林、水利、交通、环境保护等有关地理信息方面的管理工作,构建&一个平台、统一标准、分类管理&的规划管理体系,建立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
建立技术标准规范,统一基础数据格式
统一地理坐标与数据格式
地理坐标与数据格式的统一是&多规合一&的前提。信息平台中统一采用淳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数据格式主要以矢量数据为主,格式转换采用FME转换工具,在转换过程中可以同时完成多种空间信息的操作,并且能将多要素同时转换。
统一用地转换规则与统计口径
必须明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建制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等定义,建立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对接转换用地转换规则。统一用地分类与统计口径,实现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规模、类别、构成等一致。
统一空间成果表达,协同管理实施
统一工作底图与空间布局
信息平台以全县行政区域为规划范围,载入DEM数据等基本地形格局,形成全县统一的空间形态和工作底图(图1)。
完成数据冲突检测,统一各类指标属性信息
建立规划冲突检测对照表,完成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公益林建设与保护规划、生态红线等规划的图斑比对。通过县-镇(乡、街道)-村三级层面,全县协力,找出差异图斑。统一各类指标属性信息,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及权利主体、地籍、产权等权属信息。
统一时序安排、实施保障
在时序上,以一届政府主要领导班子的5年任期为行动期限,将5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耕地保护目标等与空间资源合理利用挂钩。行动期限内加强年度实施计划的编制,强调近期战略重点,保障规划实施。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框架体系设计
系统软件架构
根据&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公用性和基础性的特点,系统架构将采用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英文简写为SOA)。SOA是一种组件模型,它通过应用程序不同功能单页(称为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平台信息系统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多种规划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利用网络在Web上发布和共享空间数据,为部门提供规划编制、管理及审批信息的浏览、查询和分析的功能。采用基于SOA分布式地理服务平台将拥有多种信息表现平台,包括GIS系统、CAD系统、Web页面,可实现信息检索查询、业务审批、数据更新或编辑、信息发布、制图输出等功能;针对不同应用权限,定制相应的基本信息配置。
总体架构设计
平台总体架构采用五层架构体系,包括数据库管、运营维护支撑、统一审批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共享服务等(图2)。平台集海量数据采集与管理、数据动态更新、决策分析、信息共享等功能于一体,为全县各相关职能部门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
数据库管理
作为整个平台的基础核心,主要用来对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进行存储、访问和管理,实现对各类基础空间地理数据的维护、更新。经过数据汇聚与整合,将涉及空间要素的土地、交通、林业、水环境、综合防灾、各类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统一纳入数据库支撑。
提供各类规划信息的实时动态入库,并在规划实施时与各类规划自动进行对比,对不符合规划实施的工作进行提醒。规划实施信息包括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国土管理中的国有土地使用证,这些空间数据随着日常工作的开展而经常更新。
统一审批管理
&多规合一一张图&基础上,构建统一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业务协同平台,实现建设项目信息、规划信息、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的共享共用,实现各部门业务的协同办理。平台除了纳入发改、规划、国土资源部门的规划信息外,还纳入了环境保护、林业、水利、交通、教育、医疗、农业等部门的规划信息。依托&多规合一&平台,发改部门编制的&十三五&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具备空间属性成为可能,保证项目一立项便能落地。
决策支持系统
开发平台的决策与评估分析功能,为决策提供数据、图表可视化的分析支撑,主要包括情景模拟、统计分析、用地适宜性评价、层次分析(AHP)等功能。
信息共享服务
该系统主要是面向县政府、各职能局,把信息平台通过网络服务的方式向职能部门发布,并提供数据共享接口,保证各部门信息系统与业务协同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生产、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建库、数据发布、数据共享交换等全过程的标准化和制度化,基本建立&多规合一&信息共享的长效机制。
数据分层组织
海量异构数据整合是&多规合一&的基础工作,按分类分层原则,数据组织架构包括&三层一库&,即基础层、核心层、管理层和规划成果库(图3)。
基础层包括地籍图、多比例尺矢量地形图(1:500、1:1000等)、航空影像图(1:2000)、年全县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图、生态公益林分布图、水资源分布图、各级行政界线图、各类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
核心层为各类规划整合、编制和调整的参考基准,包括空间管控线(基本农田控制线、基本生态控制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和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等),规划&六线&(红线、绿线、蓝线、黄线、黑线和紫线,均为强制性内容),景区控制线,其他需要划定的规划控制线,产业园区控制线,重点项目控制范围等。
管理层包括规划编制、规划整合、规划调整、规划审批等管理信息。它通过与管理平台核心层的整合判读机制,梳理各层次不同规划成果与核心层的冲突和矛盾,按照规划整合原则和程序,协调解决矛盾,使各个规划协调统一,实现&多规合一&。
规划成果库包括已编制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本次&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提出了建立覆盖淳安全县域的交互式空间数据共享平台,为城市开发与空间管控、动态监控管理和定期评估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有利于统一多种规划的编制、审批、管理全过程,有利于提高政府运营效率、节约公共资金和人力成本。在信息平台技术创新的同时,更需要注重从技术创新到机制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加快推进县域空间规划与治理体系的改革,不断完善&多规合一&共享应用的规范标准体系、政策法规与管理制度,建立空间信息共享交换服务数据规范、共享交换服务接口规范和交换管理规范等,保障&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有效运行。
罗以灿.基于&三层四线&的&多规合一&管理平台建设[J].西部大开发,2015(4).
李琼.上海、重庆、广州等地&多规合一&的实践综述[J].国地咨询,2014(12).
陈军.多规合一的信息平台解决方案[R/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dvpyp.html.
赖寿华,黄慧明,陈嘉平,等.从技术创新到制度创新:河源、云浮、广州&三规合一&实践与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3(5).
闫小培.建立全国统一的综合性空间规划体系[N].深圳特区报,.
洪明,邵波.浙江县市域&多规合一&探索研究[C]//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4.
刘峰.基于统一高效建设平台的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创新[C]//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4.
厦门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唐巧珍,厦门市规划信息中心项目助理,助理工程师。
【摘要】厦门市基于&多规合一一张图&成果,建立一个跨部门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辅助决策,为统一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审批流程、促进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提供系统支撑。本文在厦门市&多规合一&工作的实践基础上,从规划业务角度对其&多规合一&的信息平台工作成果进行了总结,探索了&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关键词】多规合一
背景与意义
201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部委印发了《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厦门市成为28个试点城市之一。该文件要求各试点城市按照中央关于深化体制改革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决策部署,依据城乡规划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探索以城乡规划为基础的&多规合一&工作方法,为改革完善我国空间体系提供实践支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多规合一&工作经验和模式:一是改革规划体制,合理整合部门规划事权,建立统一的规划委员会;二是通过深化法定的城乡规划,制定城市(县)总体规划,逐步代替原有的多个规划,确保多个规划在发展目标、主要指标、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建设用地等空间管控内容上的一致性;三是建立一个统一的规划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一套规划协调实施的建设行为管控机制。
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他规划之间缺乏统一协调的机制、标准和数据体系,衔接不足导致冲突频现、矛盾频出,不但各部门规划存在标准不一、空间冲突的问题,而且各部门审批也是各自为政、互为前置,且信息不透明,效率低下。&多规合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是实现城市统筹发展的方法和平台。构建&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有利于统一标准框架、整合数据资源、建立面向&多规融合&的信息协调机制,实现部门间信息共建、共享、共用,从而消除各规划间存在的冲突和矛盾,为发展和改革、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的规划落地、项目审批和管理提供信息沟通与业务协同的技术支撑。
厦门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实践
2014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发展和改革、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的&多规合一&工作,基本完成&一张图&编制和&一个平台&开发,试行建设项目&一张表格&的并联审批流程。历时一年,厦门市全面铺开了&多规合一&工作,全市各部门上下联动、横向协调、全力推进,现已初步形成了空间规划体系,初步完成了审批流程再造等工作。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是&多规合一&整体工作内容之一,&多规合一&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信息平台的支撑。信息平台既是&一张图&协调、编制、管理和更新的辅助工具,也是&一张图&运行的载体,是落实&底线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实现业务联动的枢纽与支撑。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含义
基于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环境,集成利用&多规合一&成果数据、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等多种数据资源,构建多部门之间规划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辅助决策、规划实施分析与评估的计算机应用平台。
厦门市对信息平台的要求和目标
厦门市对&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建设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支持建立一个统一的空间发展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信息的公开、信息的展示与查询;二是支持建立一个统一的空间管理平台,进行审批流程的优化、审批行为的规范以及加强批后的监管。建设信息平台的主要目标是,使之成为信息共享交换的工具、业务协同的平台、行政管理的延伸和提升服务能力的手段。目前,厦门市建成了&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和&多规合一&业务展示平台。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建设
&多规合一&来源于&三规合一&。为有效支撑&三规合一&工作,厦门市建设了&三规合一&信息系统。前期,厦门市规划信息中心赴广州市学习&多规合一&展示平台的经验,对厦门市的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全市信息化资源进行梳理,同时确定平台运行的网络环境和软硬件要求,然后确定系统架构和信息共享方案,厘清与市级信息共享平台的关系。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业务服务平台和各个业务子系统的建设(图1)。业务服务平台是实现连接各部门业务系统的中间纽带,可实现对&多规合一&成果数据的统一管理、及时更新,提供控制线管控、冲突检测等服务。它既是支撑&多规合一&工作的数据中心,也是服务于各部门业务办理的服务总线,是满足&多规合一&块状管理的核心。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规划等各部门在已有业务系统的基础上,针对&多规合一&运行管理要求,分别进行改造或新建,开展业务数据的完善和标准化工作,实现与业务服务平台的对接,形成新的业务系统。
平台的应用基于服务的SOA系统框架,统一厦门全市的空间坐标体系和数据标准,统一系统接口标准,支持各单位业务系统与平台的信息交换。厦门市将&一张图&数据库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各部门依托&多规合一&平台开展项目生成策划和审批协同作业,实现审批信息实时共享、审批环节全程跟踪督办和审批节点控制,提高行政透明度和审批效率。
随着&多规融合&的推进,厦门市在&一张图&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涵盖所有项目审批部门的统一业务协同平台。平台构建&1+N&联动模式,通过市政务网络和服务总线搭建一个市级业务协同平台,与规划、国土资源、发展和改革、环境保护、林业、水利、农业及市政务中心等各部门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连接,在行政审批系统内实现网络互通(图2)。
依托&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进行建设项目审批
厦门市依托&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创新建设项目报审模式、再造审批流程和推行&一表式&受理审批等改革,实现&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即可完成多项审批的目标。以建设项目业主的服务需求为导向,将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纵向划分为&五个阶段&①。&一表式&审批大大压缩了审批时限,其前提是项目生成②条件成熟的项目才允许进入业务协同平台进行受理审批。厦门市依托业务协同平台,建立多部门生成、策划项目的工作机制,实现从&多环节、多层次、低效率&向&扁平化、智能化、高效率&的转变。
成效与经验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厦门市召开了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现场会,会上陈大卫副部长充分肯定了厦门市的&多规合一&工作,强调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及时研究和解决问题,并明确厦门市&多规合一&工作&可复制、可推广&,确保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实效。
平台的应用情况
截至2015年上半年,厦门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已基本覆盖全市涉及建设项目空间管理的相关部门,共接入53个部门,其中50个部门实现了接口的实时对接(市规划委员会、市国土资源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及区各政务中心等23个部门已完成市级系统间的接口建设工作,各区发展和改革、规划、国土资源等27个区级部门已完成区级系统的接口建设工作),还有3个部门的平台实时对接接口正在开发建设中,计划2015年下半年全部完成。目前平台采用账号登录方式运行。
专门的信息化建设队伍
&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从建设到推广至全市、区各部门,离不开专门的信息化建设队伍。按照&多规合一&信息系统建设的分工,市信息化局牵头协调信息系统建设,负责提供&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和各部门系统部署需要的云平台、网络环境及服务总线。厦门市规划委员会负责其内部业务系统的改造,负责&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系统的开发建设及运行维护,主要包括为系统运行提供技术保障、系统优化升级服务;为接入单位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实现&多规合一&规划&一张图&的管理和动态更新;承担规划审批信息的管理,为城市建设提供统一的规划信息,提供规划数据分析和咨询服务等工作。
厦门市规划信息中心承担&多规合一&工作中的城市规划数据提供及系统开发、项目协调管理工作,且组织了&多规合一&平台运维专责小组。从平台开始运行时,&多规合一&平台运维专责小组深入市区各级的规划、国土资源、发展和改革、环境保护、政务中心等多个部门,与各部门的&多规合一&协调人员以及学习小组共同推动相关科室和窗口人员使用&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为各级用户提供系统安装部署、系统操作演示及业务问题解答等培训服务。一年来,厦门市规划信息中心通过收集整理、定期调研各相关单位的实际运用需求以及对&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的使用反馈,不断完善平台功能,优化用户体验。
同时,各部门在运用&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办理项目生成及项目审批工作的过程中,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各部门从&多规合一&相关业务科室指定专门对接人,推动平台运行应用的领导与各对接人一起组成专门的办事小组,方便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在业务协同的过程中,发起单位负责跟进项目办理进度,并及时通报协同办理的其他单位办理相关事宜,提高项目生成及行政审批效率。
项目生成策划
传统的项目生成缺乏主动推进规划实施的机制,发展和改革部门缺乏空间统筹概念,牵头立项容易造成项目计划无法体现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难以引导城市空间有序发展;而规划部门却一直面临规划编制与实施&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问题,难以从&编&推动到&审&,无法主动推进规划项目的实施。整个前期工作缺乏系统性,使得建设项目直到进入后续审批环节才发现国土与规划部门的空间规划不符、周边市政设施配套缺乏等诸多问题,大大增加了项目业主的工作量,造成了项目审批时限过长、审批效率过低、资源浪费等问题。
厦门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根据项目生成业务需求设计了对应的业务流程,项目生成管理功能为建设项目计划的生成、管理和实施,从项目意向、预选址方案、部门协调到项目决策确认的全过程提供了信息保障。例如,目前财政投资项目大部分由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业务协同平台上发起项目生成,并注明项目规模、建设单位、投资类型等重要信息,在平台上根据需求推送至参与协调策划的其他部门办理,如规划委员会、国土局收到项目后填入部门意见,规划委员会提出预选址,国土部门核实土地利用情况,各参与部门及时通过平台给予反馈意见,发起单位负责汇总协调意见,可多次往返协调直至项目生成结束。项目生成在&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完成后,在平台上形成项目库,成为项目审批依据。项目生成科学考虑项目在空间上的布局,可以准确把握项目需求和建设条件,促进项目的建设,加快城市发展。
对&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的思考
平台的完善及拓展
目前,厦门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拓展到厦门市各审批部门,与全市各部门审批业务系统、各区建设管理系统对接,平台的审批项目将由市区政务中心统一管理。建设项目审批依据新流程,项目审批全流程都在&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上开展。各部门审批业务系统与&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上的&一张图&实时联动。
&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的其他方面正在进行拓展应用探索,如市环境保护局的业务数据未建库,造成许多建设项目在环境保护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时才发现各类问题,环境保护局拟将环境保护业务数据(如各类控制点等)进行空间数据建库并纳入&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供全市各部门在项目生成环节提前共享;市信息服务中心拥有人口数据,为进一步丰富&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的内容,探索&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的应用创新,该服务中心将厦门市已有人口数据与空间位置信息结合,作为专题发布到&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为以人为本地开展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提供更直观的人口信息支持。
项目生成机制
项目生成机制是&一表式&审批的前提,各个部门真正利用&合一&成果,主动利用&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进行项目前期策划,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厦门市不断完善建设项目生成机制,利用信息平台加强部门间的沟通,科学统筹项目的空间布局,各部门在统一的平台上制定项目计划、进行项目生成。根据供地方式将用地分为划拨用地和出让用地,我们分别制定相应的项目生成机制(划拨用地项目工作流程示意见图3、图4),如计划内的划拨用地项目,首先由发展和改革部门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开展近期建设项目计划(一般为2~3年)的编制工作,报市、区政府批准后发送给规划部门。其次,规划部门结合&多规合一&规划成果,滚动制定近期项目空间实施规划后将项目提交&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近期建设项目储备库。再次,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行业专项规划,依职责从&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的近期建设项目储备库中选取项目推送至规划部门,规划部门进行建设条件核实后,推送至国土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土地利用核实并提出部门意见。最后,经过多次协调沟通,具备建设条件的项目由发展和改革部门下达项目前期工作计划,行业主管部门、业主(代建单位)根据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方案设计)的编制工作。
厦门市目前仍在完善与之配套的运行机制,正在研究制订厦门市&多规合一&项目生成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等。&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通过不断探索完善其功能,优化项目生成业务流程,制定项目储备库,将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方案设计)阶段纳入&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流程中。
①&五个阶段&:在&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上策划生成项目后直到项目竣工验收,按照审批事项的前后关系及并联审批关系分为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及工程规划许可阶段、施工图审查阶段、施工许可阶段、竣工验收及备案阶段五个阶段。
②项目生成:指依托&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建立以发展和改革、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协同的协调机制,统筹需求、空间、能力三要素,在项目审批前期就明确投资、预选址、用地指标等条件,推进策划生成的项目可决策、可落地、可实施,为项目的后续审批提速创造条件。
王俊,何正国.&三规合一&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研究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1(增刊1).
王维山,魏立军.厦门市&多规合一&实践的探索与思考[J].规划师,).
何子张,翁芳玲,李佩娟,等.以&多规合一&创新建设项目审批机制――厦门市的实践与思考[R/OL].[].http:// www.xmgh.gov.cn/zjsj/zjlt/l.htm.
面向智慧城市的数字规划发展思考与实践
吴运超,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黄晓春,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院信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王浩然,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浩,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旭,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摘要】近年来,智慧城市的建设风潮席卷全国,与悄然兴起的大数据热潮不期而遇。它们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和价值对城乡规划工作产生了强烈冲击,而这些影响终将通过数字环境下的规划设计来落地,进而推动数字规划的发展。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对这个趋势的理解和实践探索。首先以信息为切入点,剖析信息在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进而理清依托信息技术的数字规划概念和内在逻辑,提出数字规划是数字环境下的系统规划的观点。其次概述IBM公司所谓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讨论智慧城市在技术层面上与数字城市的关系,分析智慧城市与数字规划在城市认知和方法论上的深层次关联性,及其产生的城市大数据对城乡规划发展的积极影响。最后,从现实角度探讨数字规划与智慧城市结合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提出在数据共享不充分、技术门槛较高的情况下,规划设计单位自主推动数字规划发展的技术路线,从城市感知、互联共享、综合分析三个方面介绍了相关实践工作。
【关键词】数字规划
以20世纪90年代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倡导甩掉绘图板,全面推进CAD技术的应用为发端,我国城乡规划行业开始迈入数字规划的历史发展阶段。这20多年来,发展思路的创新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冲击着原有的规划理念与工作模式,为数字规划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2009年,美国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的理念。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关注、讨论着这个话题,开始憧憬&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适宜人类生活的美好场景,巴西里约热内卢等城市已经开始建设智慧城市。我国也不甘人后,智慧城市的建设风潮席卷全国,已在上百座城市启动。与此同时,大数据也悄然兴起,各行各业都积极地拥抱这一股浪潮。
在这样一个面临变革的历史新时期,智慧城市将对数字规划的发展产生何种影响?数字规划与大数据是什么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回归城乡规划理论和智慧城市理念,寻找它们之间的理论联系和实践的路径,讨论并阐述关于数字规划在新形势下将如何发展的一些思考与探索实践。
数字规划的解析
信息与城乡规划
在香农明确提出信息的概念之前,人们常常以感知或者载体的描述方式来表达信息的存在,如看到了一幅图、纸上的一句留言。对于规划师而言,虽然明知规划具有两种普遍含义,一是刻意去实现某些内容(即规划内容),二是为实现任务把各种行动纳入流程中(即规划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但是他们仍然把规划方案当做一种形象表述或设计。具体到城乡规划,规划师常以蓝图的方式来表现规划方案。这一现象可以解读为规划师传达某种信息的意图。
除了规划方案中存在信息的影子,格迪斯所提出的规划思想,现已成为当今规划标准程序的研究方法(即调查―分析―规划方案),即从规划工作的开始阶段就引入了信息。规划首先要调研现状,立足于研究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这个过程将会采集大量的城乡信息,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利用,最终形成规划方案。&七分现状,三分规划&正是对此的生动写照。
由此可见,信息贯穿于城乡规划过程的始终,系统规划理论对此有着更为完整的表述。系统规划是以控制论和系统论为基础的规划,将城市各种现象视为一个复杂而相互作用的系统,通过系统的反馈了解其状态,并施加一些控制手段引导系统向特定的方向变化。如此反复,推动系统的发展。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信息通过反馈机制在规划和城市之间循环往复,串联起控制系统和受控系统(图1)。
数字规划的内在逻辑
由于信息在规划中的重要作用,计算机及相关信息技术被大量引人规划工作之中。刘兴权等人认为以数字化手段来实现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合理安排,是一种可持续的、适应城市发展变化的有效手段,并称之为数字规划。简而言之,就是在全数字化的环境下完成城市规划的所有任务,包括数字化现场调查与分析、数字化的规划设计、数字化的规划设计方案评审与报建、数字化的规划管理。
上述定义涵盖内容较为广泛,涉及许多具体的实务工作,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字规划的内涵,还是应该回归到规划理论中去寻找答案。系统规划在抽象层面指明了信息技术的作用:获取现实世界所反馈的信息,建立与城市整体或者子系统相对应的模型,对该模型系统进行各种分析与实验,并将合适的结论方案反馈到现实环境。计算机正是实现这一过程的良好载体,这种数字化环境下的系统规划就是数字规划的内在逻辑。
鉴于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普适性,数字规划是现代城乡规划的必由之路也是其发展的高级形态。它与模拟时代的规划工作相比,具有一些显著的优点:首先全数字化环境促进了信息流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它提供了专业知识共享整合的基础,如各类专业模型可以软件的形式整合为宏观的综合模型;再次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与活力,不断为规划带来新的数据资源和方法,如CAD成为规划绘图的好工具,GIS使空间分析能力得以增强,互联网为规划公众参与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智慧城市及其影响
智慧城市概述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衍生概念,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在其管辖的环境、公用事业、城市服务和本地产业发展中,能够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地方政府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政府职能的过程中所有的相关活动与需求,从而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
IBM公司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六个核心系统,即组织(人)、商业(业务/政务)、交通、通信、水和能源组成。城市的组织系统包括公共安全、健康和教育,这些是给市民提供一个高质量生活的核心内容。城市的业务(政务)系统代表着业务所面临的政策和管制环境。城市通过交通系统提供给组织和业务/政务相互移动的能力,并通过通信系统来共享信息和沟通。城市也将为经济和社会活动提供两大必要的公用设施――水和能源。这些系统不是离散的,它们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有效地提升执行力和高效性。这六个核心系统实际上变成了&系统中的系统&(图2)。
在技术层面,智慧城市是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发展的,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数字城市是城市地理信息和其他城市信息相结合,并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能供用户访问的一个将各个城市和城市外的空间连在一起的虚拟空间,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则在各行各业中充分应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各个角落,将人、环境等各种物质因素连接起来,形成所谓的&物联网&,再通过互联网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与数字城市形成一体。
智慧城市对规划的影响
智慧城市所蕴含的城市认知和方法论与数字规划高度统一。系统规划仅仅提供了理论框架,但是没有明确城市系统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实例化的工作通常由规划师根据工作需要自行确定。智慧城市则对此给予了确认,涉及六大核心系统。在智慧城市构建中,信息技术是一项核心方法:通过传感网络,实现更透彻的感知,把整个工作系统转变成定量的数据,从而使整个系统具有可计量性;基于网络实现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将核心系统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并且可以彼此交互;通过对所采集的数据建立行为模型,分析优化现有系统,实现智能化。数字规划同样需要数字化调查、建模和分析。考虑到规划对数据的依赖和协同开展的需求,数据共享也是数字规划实践的一个核心内容。所以,从感知到共享,再到智能分析的过程也适用于数字规划。
正是由于两者之间深层次的紧密联系,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将会对城乡规划或者说数字规划产生积极的影响。数字城市完成了城市基础要素的数字化,搭建了一个数字环境下的基础空间构架。智慧城市利用物联网获取更多包括人和城市环境的微观、连续、实时信息,全面、完整地记录城市的关键运行状态,为数字城市增加活性。这些数据实际上会构成城市大数据的主体,能够与城乡规划中的用地、市政、交通等规划建立联系。数字规划对数据的需要将得到极大的满足,相关研究可以深入个体层面构建城市复杂系统,了解城市微观运行规律。不仅如此,智慧城市在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现状运营情况的诊断,分离出管理层面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改善,从而理清规划所需要面对的真正问题。这将会帮助城乡规划发现更多有价值的实质性目标,获得更准确的方向指导,进而形成良性互动,反哺智慧城市建设。
数字规划发展思考
面临的现实问题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刚刚起步,仍然在摸索之中,工作内容已经比IBM的初始概念延展了很多。这种建设以当地政府为主导,多以基础建设为主要内容(如部署传感网络),离进入共享和高级分析阶段距离尚远。即便如此,由于各行业的基础与进展的差异,交通、通信等领域已经可以记录城市子系统的运行数据,如每日公交IC卡刷卡记录、每人每时的手机信令数据等。但是这些数据的共享并不容易,从数字城市建设经验来看也是如此,这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在大数据的条件下,共享原始数据还是分析结果都充满着不确定因素,如果涉及个人隐私,更需要立法来解决数据使用的合法性问题。即使有了原始数据,处理与分析也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类似Hadoop等大数据的分析技术也在快速进化,大数据技术门槛较高。
对规划设计单位而言,不仅其外部环境尚未成熟,而且内部环境也未做好与智慧城市对接的准备。原有规划设计系统的建设独立分散,形成了信息孤岛,影响到数据的共享,进而阻碍协同设计的有效开展。在这种条件下接入城市大数据具有一定困难。规划师的教育背景多以建筑和规划为主,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建模分析能力较弱。数据驱动的工作模式与传统规划方式也有一定差异。
可行的发展路径
智慧城市的技术主线是信息技术,所以大量的计算机学者开始通过分析手机信令、浮动车等城市大数据渗入城市研究领域。例如,郑宇提出的城市计算概念就和数字规划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了推动数字规划的发展,实现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衔接与整合,规划设计单位需要借外脑建立广泛的合作,但同时更需要自主开展研究工作,将城市大数据融入传统规划之中,以及需要在城市感知、互联共享和综合分析等层面进行实践。
感知城市就要及时有效地获取城市动态信息。当前,网络汇集了政府提供的开放数据,个人活动的社交、点评数据,互联网服务带来的线上与线下互动数据。这些合力汇聚在互联网,以网络为载体促进数据的产生与流动,使得数据的原始取得与二次获取在技术层面实现了统一,数据的现实效性得以提升,数据量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低。网络数据可以成为规划工作的重要数据来源,可以挖掘出丰富的现势性和时序性信息资源。
规划工作以空间为对象,以处理空间数据为主要内容。规划设计单位,需要合理分工,推动业务部门参与规划专业数据的建设,实现分建共享的协同模式。同时建立空间数据平台作为协同设计平台的支撑基础,并将数据库建设模式和标准规范都整合为一体,实现设计平台内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并确保有效流通。该平台应该是开放的,可以容纳并管理外部数据。为了增强规划师的数据综合分析能力,需要对城乡规划体系中不同规划内容与方法进行梳理,特别是针对城市现状的分析,明确辅助规划设计的常用数据、模型、软件、方法之间的关系,并将相关方法与模型开发成软件工具,形成辅助规划决策的支持系统。
数字规划实践探索
规划工作很关注人、地和房的信息,所以这些数据自然是城市感知的重点。这里介绍房产数据的获取案例,首先是确定数据源头。房产数据广泛存在于房地产中介公司、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2306莞惠城轨时刻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