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关王是问道外传什么时候关的赶集们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论凤阳民歌的非遗特质和保护传承--以《王三姐赶集》为例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凤阳民歌的非遗特质和保护传承--以《王三姐赶集》为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有谁知道 株洲郊区和周边乡镇 各在什么日子赶集?_百度知道
有谁知道 株洲郊区和周边乡镇 各在什么日子赶集?
大家都可以把知道的告诉我!比如, 白关什么时候赶集?
王家坪什么时候赶集?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知道曲尺。每月的逢3号和8号的日子。比如3,13,23,8,18,28
采纳率:41%
有没有知道株洲县对河三门镇天元区和堂市附近的赶集日期的啊,希望知道的回答下啊要些写清是阳历还是阴历就是公历和农历
公历赶集日期公历1*6号均楚,党校,南洋桥,龙头铺林学院公历2*7号沙子场,电站,砖桥,蛇头,西塘,分路口,鸡嘴山,柱木山,公历3*8号田家冲,大桥,洪龙,茶场,果田,曲尺,黄塘,禄口镇思梅桥,公历4*9号石亭,王竹,大观,马鞍山,跳马,白关,云田公历5*10号沈家湾,黄谷,牛场,聂家龙,均坝意家湾,三门,公历5*杨林,五星,镇头农历赶集日期农历1*6小溪,马家河金龙村,盘石,莲花,农历1*7马恋农历2*7龙井,合花,长沙岭,铁河村,农历3*8茶山岭,响塘社区,转步农历4*9廖三霸,王家坪株洲屠宰场,伞铺,汤家坪,谭家湾,农历5*10神府港长岭群丰派出 所周五430赶集
株洲二桥下面.每逢1号和6号赶集.搭乘45路或者59路.皂壳树每逢2号和7号.搭乘31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赶集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关于赶集的作文
篇一:赶集
到了那儿,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叫人简直不能呼吸。有的小贩为了追求利润,把几十只鸡鸭一起关进一只不大的笼子里。鸡鸭们被近&亲密&地依偎在一起,它们的羽一毛一湿一漉一漉的,发出一种令人作呕的味道。更有甚者,干脆就把鸡鸭们扔在仅有的一点儿通道上,让人举步为艰,稍不留神,还会踏在那些臭烘烘的粪便上面。
整个市场的光线十分昏暗,环境十分嘈杂&&有小贩的吆喝声、鸡鸭的惨叫一声、还有脱一毛一机的轰鸣声,一群群苍蝇也&嗡嗡&&&地来凑热闹&&。被宰杀的鸡鸭内脏、羽一毛一随处可见,真恶心!我憋着气忍耐着。
终于,一妈一一妈一选了一只较大的鸡,贩子把它抓起来,倒挂在称钩上,那只鸡张牙舞爪地拍打着翅膀,奋力地挣扎,它似乎知道自己的死期快到了,发出凄厉的哀鸣。贩子杀鸡时,先拿刀把鸡的喉咙割破,然后把它丢进一个黑咕隆咚沾满其它鸡鸭羽一毛一的脱一毛一机里,再舀上一瓢浑浊的水倒进去,只&轰隆隆&一响,令金鸡们炫耀的漂亮衣裳就不见了。接着,小贩换了一把刀,他一手提着鸡脚,一手给鸡做起开膛破肚的&手术&来。顿时,鸡的内脏&哗&&&的一声混着血水,冒着烟气滑落出来。一妈一呀!真血腥呀!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但地球不能只有人类!难道人类不能在这些小生灵的生命快完结的时候,善待一下它们,给它们一个洁净的环境?给自己一份健康吗?
篇二:小猴去赶集
一天,小猴肚子饿了,它准备到集市上去买点东西来填填肚子。
进了集市,他看见里面的东西各种各样。有弯弯的香蕉,黄澄澄的梨,红红的辣椒,亮晶晶的葡萄-------
小猴东挑挑西选选,他先在香蕉面前停了下来,抓起香蕉就往嘴里塞,香蕉皮又涩又苦,小猴忍不住吐了出来。
小猴来到葡萄面前停了下来,它抓起一串葡萄同一茎一一起扔进嘴里,葡萄一茎一的味道又酸又苦,小猴也忍不住吐了出来。
小猴又在苹果面前停下来,它拿起一个苹果,把外面的肉全吐掉,把剩下的核塞一进嘴里,苹果核又硬又苦,小猴把牙都咬疼了。
小猴把苹果核扔下又来到茄子面前,它拿起生茄子就往嘴里送,生茄子非常不好吃,小猴一下子就哭了。
最后,小猴来到辣椒面前,他看着那红彤彤的辣椒,忍不住抓起一个就咬,辣得小猴吐着舌头哇哇乱叫。
小猴生气地说:&这些蔬菜水果太难吃了,我以后再也不吃了。&小山羊看见了,走过来对小猴说:&其实它们都很好吃,只不过你吃错了方法。香蕉应该剥了皮再吃,葡萄应该吃肉而不是吃一茎一,苹果应该吃皮肉而不是核,茄子应该煮熟了再吃,辣椒不适合你吃。&小猴听后,羞愧极了。
篇三:赶集
三月十五日是我们大瑶的财神庙会,这一天我早早的起床,拉开窗帘,朝窗外望去,哇!外面真热闹!人来人往,人山人海,好多人摆着滩子在叫卖着。有的卖玩具,有的卖吃的,还有的卖生活用品&&真是应有尽有,真好玩。
我赶紧跑到爷爷那里要他带我去赶集。爷爷说:&好啊!走吧!&于是我跟着爷爷上街去了,在街上我东看看西瞧瞧,可高兴了。我爷爷给我买了两只可一爱一的相思鸟,嘴巴红红的,一毛一黄黄的,尾巴翘一起来得意洋洋。我的爷爷说带我去看马戏,那里的人可真多呀川流不息,好拥挤的,在干什么呢?我赶紧跑了过去一看原来是在搞动物表演,它们表演的可棒了!首先老虎出场,看到它这么凶的脸孔,我心怦怦直跳,老虎的表演是跳火圈,它连续跳了四个火圈,跳完之后就轮到狮子表演,狮子背着一只羊使劲跑,可羊平安无事。
紧接着猴子骑自行车,这只猴子小一巧一玲一珑,可机灵啦!它的表演是骑自行车,它的水平好像比我还高呢!我真想跟它PK一下啊!表演完啦!爷爷叫我回家,我依依不舍的跟着爷爷回家了,虽然我在马戏一团一没看够,但我心里还是美滋滋的,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
篇四:赶集
今天是星期天,恰好赶集,我急急忙忙地把作业做完,同一妈一一妈一一起去赶集。
来到大街,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到处是欢声笑语。五颜六色的服装,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具,便宜又好吃的饼干&&真是应有尽有!
瞧,一个阿姨看中了一双漂亮的红皮鞋,那个大哥哥又看中了一条牛仔裤,一个小妹妹囔着要卖冰糖葫芦。咦,这条短裤漂亮呀!我想让一妈一一妈一买一条给我穿,没想到一妈一一妈一同意了。想起以前,一妈一一妈一连一根棒一棒糖都不舍得给我买,何况一件新衣服呢?
卖完东西后,我发现一个地方被人群堵的水泄不通,挤过去一看,哇!是小乌龟椰!一妈一一妈一见我这么喜欢,毫不犹豫的掏出钱,买了一个。一妈一一妈一居然这么大方!突然,我看见了我的叔叔,他驾驶着小轿车,好威风哦!听大人们说他以前很穷,经常卖破烂,身上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裳,如今穿着名牌西服,带着领带,没想到现在叔叔变得这么富裕!
我想,改革就是一条致富之路,如果人人都这样,中国将会变得更加富裕。
篇五:赶集
集市上可热闹了!人流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有卖水果的、蔬菜的、炊具的、布匹的、农具的、日用品的&&可谓应有尽有。还有卖牛、卖羊、卖鸡的呢!叫卖声和人们的嘈杂声混在了一起。
我和一奶一一奶一直奔卖小杂货的摊点,买了小梳子、指甲刀。然后,又去了水果摊,看看有什么好吃的水果。这里卖的是桃子,大大的、红红的,个个像羞红了脸的小姑一娘一。我立马问:&叔叔,桃子多少钱一斤?&&八一毛一。&他说。一奶一一奶一迅速把桃子装好,放在了秤上。那人说:&五块六,秤还高高的呢。&一奶一一奶一讨价还价:&就五块吧。&&这&&&那人有些犹豫。我立刻帮一奶一一奶一的腔:&就便宜点嘛,你看我一奶一一奶一都这么大岁数了。&那人只好给我们了。我和一奶一一奶一老少组合,真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呀!&
正在我和一奶一一奶一自我陶醉的时候,爷爷气喘吁吁地走过来,说&你们去哪里了,叫我到处找!&
我和一奶一一奶一相互笑了一下,又&嗖&的一下跑得无影无踪了。我想,爷爷肯定会叹气:&哎,真拿你俩没办法!&
快中午的时候,我和爷爷、一奶一一奶一满载而归&&
篇六:赶集
今天是我爸爸的生日,我和一妈一一妈一准备给爸爸庆祝一下,早上一起床,我们就去市场赶集。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容易走进了市常呵,这里的商品可真是琳琅满目,有鱼、有虾、有肉、还有各种蔬菜&&我们先来到了鱼虾区,只见水池里的乌龟缩着脖子瞅着来来往往的人群,鱼儿和虾们则悠闲地吐着泡泡,还有几只螃蟹在地上爬来爬去,那真是螃蟹走路D横行霸道。我们来到一个鱼摊儿边,指着一条红鱼问老板:&这鱼多少钱?&老板热情地说:&四块一斤。&一妈一一妈一笑着问到:&便宜点儿吧?&&行,三块五&。我选了一条,用称一量,刚好两斤。一妈一一妈一正要付钱时,听到&滴滴滴&的声音,原来是老板的手机响了,我偷偷对一妈一一妈一说:&一妈一一妈一,卖鱼的也有手机呢。&一妈一一妈一笑着说;&你可别小看他们,他们个个都是养鱼专业户呢。&
我们还买了一棵白菜、两斤土豆、两斤西红柿、一斤豆角和两斤肉,买完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今天我真开心,赶集真有趣,它让我开了眼界,长了见识。
篇七:第一次赶集
来到这里求学数月,一直都没有时间去赶集,今天终于有机会去赶集了。
我早早的便起床了,邀上几个好友,便准备出发了。从学校到集市不行不过十分钟,边走边聊,感觉一会儿便到了目的地。往日行车的街道变得异常的拥挤,在路的两边都摆上了形形色一色的小摊。
摆摊的都是些上了年纪的小商贩,大多数是卖自家出产的物品,有的是用麻袋子装着板栗在叫卖,有的是自己弄了点茶叶,用个黑袋子散开放在那里等待顾客,有的则用土车推了一土车生姜,那姜还带着绿叶,刚刚从地里拔一出来的&&
再往里面走去,全是些卖水果的,各色水果,诱人脾胃,特别是那粒粒滴水的紫葡萄,一看就垂涎三尺,围观的人自然也比较多。橘子是最多的,有的一元一斤,有的五元三斤,各家说各家的好,还真不知道该选哪一个了。一路走来,被诱一惑得不行了,买了斤甜枣,迫不及待的用手擦擦便吃了起来,味道真不赖。
正看着,一阵高音喇叭的广告吸引住了我,居然可以免费一抽一奖。我们好奇的跑过去凑凑热闹,原来是卖生活用品的,广告打得是免费一抽一奖,实则是为了刺激消费,谁一抽一了奖,那奖就是说买一个什么东西可以打几折,或是可以买一赠一,这营销战略很吃香,围了好几层人,竟然也有很多人拿着所谓中奖得的物品乐滋滋的回家了。这还真是人各有&志&啊!
溜达一圈下来,我也收获了不少,足够美死我的肚子了。作为&吃货&著称的我,第一次赶集,感觉还真不错。
篇八:赶集
今天早上8点多,我和一奶一一奶一出去赶了个早集。
一到集上我就看见人山人海,远处看是一片&花海&,因为有好多人怕热都打着桑从下面看则是鞋子的世界。我们一进集就看到了卖桃子的,于是一奶一一奶一问卖桃子的:&你的桃子多少钱?&&两块五。&卖桃子的人说。一奶一一奶一说:&哦。&就开始挑一起来了。挑好桃子一奶一一奶一交给卖桃子的人,那人称了称说:&十四元。&一奶一一奶一给了钱走了。走着走着碰上了王一奶一一奶一,王一奶一一奶一说:&你也买桃了,多少钱一斤?&&两块五&一奶一一奶一回答到。&哦!我卖的一块五。&
王一奶一一奶一说。&那我买贵了。&一奶一一奶一笑哈哈地说。然后就和王一奶一一奶一擦肩而过了。我们继续往前走,一奶一一奶一问了一个买豆腐的,我一直在一奶一一奶一的后面,所以只听见了车子喇叭声和叫卖声,就没听见一奶一一奶一说什么。接着我们又来到一个买黄瓜的人跟前,一奶一一奶一挑了几只黄瓜给那个人。&一块六。&卖黄瓜的人称完告诉一奶一一奶一。一奶一一奶一给了他两块,但那人却找给一奶一一奶一五角。回家时我问一奶一一奶一:&为什么卖黄瓜的人找给我们五角钱,不是应找回四角钱吗?&一奶一一奶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以后再去买他的菜呀!&&哦!原来是这样。&我说。
这次赶集又让我学到好多知识,好开心呀!
篇九:赶集
回望童年,总有些难忘的回忆,掀一开尘封之门;细细品味潸然泪下。
记忆中,我是一奶一一奶一的跟屁虫。
赶集,农村的盛会,平时高价的东西蜷缩在地下,周围一片新奇,都是小摊,卖着物美价廉的东西,也会有些讨价还价或是熟人相见拉起了家常。
我和一奶一一奶一也一爱一赶集,收拾好家里一切,换上漂亮的衣服,包一些土特产给熟人吃个鲜。多半是自家腌的咸菜、自酿的葡萄酒、自种的黄瓜、茄子之类的。于是我们出发!
仿佛总间艳一一天!白云镶在蓝天之上,一路上芳草的香味儿,小鸟的歌声,浩浩荡荡,似是迎接我们。
儿时,一奶一一奶一娇宠着我的两瓣小嘴。每次一奶一一奶一领我上集,她宁可不买自己一爱一吃的软糖,也要省下来给我买山楂糕之类的小零食。
而且每次还有故事可以听。依稀还记得一奶一一奶一对姨姥一娘一(一奶一一奶一的妹妹)拉起家常:&他姨啊!你知道吗?我们村里有个老太太前些天捉了只燕子,所以眼瞎了!&姨姥一娘一也会附和:&嗯!以后可不能再捉燕子了!&&那可不是!燕子的&燕&和眼是同音?&她们总有话题你一言我一语聊起来,而且总有沉痛教训留给我:比如这回的以后别捉燕子!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可以赶集,可以听故事,可以享受一奶一一奶一的娇宠,吃着可口的小吃!
可现在,不可能了!爸爸一妈一一妈一接我去住了。每次对一奶一一奶一的问候变成了:&嗯!啊!哦!&&&一类的虚掩。读完《社戏》,我不会再放弃一奶一一奶一的一爱一了。幸好,我抓住了!
篇十:赶集
二月二那天下午,我和爸爸一起去赶集的时侯,天气是格外的晴朗。走到电一影一院那边的时侯,我看见许多人在玩套圈,自己也想玩一玩。
于是我便问爸爸要钱,爸爸问我干什么,我说套圈,爸爸从口袋里拿出5块钱让我去套圈,我这就开开心心的拿着钱去套圈。到了那里,我先买了3块的圈玩。我一开始拿起5个圈一起飞出,眼看就要套到一个小汽车,却忽然刮来一阵风把圈吹斜掉在了地上,我毫不气馁,又拿起了5个圈,终于套到了一个小茶杯。我想:&这样一把5个去套实在太一浪一费了。&我便一个一个地套,我想套一个乌龟回家养养,便去套乌龟,结果总是套到其他东西或套不到,于是我便回家把东西放里面重新套。
因为刚才套的出师不利,我便到另外一家去套。于是我把剩下的2块钱全部买了圈,我一直不停地套啊套,套到第16个圈的时候,却惊喜地套到了我最喜一爱一的小乌龟。接下来我想给弟弟套个玩具,便去套玩具,最后我套了一个玩具小车,高兴地回家了。
我想:&套圈真好玩,既提高了眼力,又提高了准确率,以后的二月二我还要来玩套圈!&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周阅读榜关王庙南村访古(原创作品)
作者:沈秀云
华夏文明的历史宛如一本神奇的巨著,厚重地折叠在姑射山深处。无论打开哪一个页码,都会收获到新的惊喜。
走进关王庙乡所在的云头山,即如走进了历史的画廊,而南村就是这画廊中精彩的一章。
日&正是农历
“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气。乡宁文化研究会一行九人在会长闫玲娣先生的带领下走进了关王庙南村。
&这里的天空是块清澈的蓝玻璃,从头顶倾泻下来阳光却是透亮的金黄,照在人背上,暖洋洋的。阴凉处的积雪还没有化尽,返青的麦苗已在冒着热气的泥土上写满了生命的诗行。
一 养生福地
东道主兼向导赵生才先生年届七十,是位精神饱满、乐观开朗又充满智慧的老人。说起家乡的情况,赵先生一往情深、如数家珍。
他告诉我们,三年前自己患了肺癌,我们震惊得不知如何是好,这个说“别信他,说不定诊断错了”,那个说“没事的,都三年了,看看你的精神状态哪里像个病人?”他却乐呵呵地告诉我们:“手术都做了,在西安做的”。
我们又一次感到震惊。
看他容光焕发、神采奕奕的精神风貌,再听他妙语连珠、滔滔不绝的谈吐,怎么看也不像个病人。
“不像吧?”他说:“两年前做化疗做得我头发都掉光了,吃不下饭,整个人虚脱,难受极了!还有最后一个疗程我坚决不做了。我想就回我的南村吧,万一好不了,死也要死在南村。家人拗不过,也只好跟我回来。回来后,没事干,吃了饭就到村里转转,和乡亲们在一起说说笑笑,到地里走走,种种菜,住了半年时间。一检查,咦!好了!”
“真好了!?”我们再一次惊得目瞪口呆。
“真好了!”
好了好啊!吓坏我们了。
然而能让一个做了手术之后,拒绝后续化疗的老人住着住着就自然康复的南村该是个多么神奇的地方啊!
“是的”赵先生说:“那里气候温和,温差很小。森林茂密,是个天然氧吧,环境特别养人”。
现在的养生广告说什么“药补不如食补,药疗不如食疗”,他们不知道对赵先生而言,什么疗都不如环境疗、空气疗、家乡疗。
二 故事之路
关王庙一直是个神奇的地方。这里地处南部石山森林区,南与运城的、接壤,东南毗邻,西靠尉庄乡,北接管头镇
,东连双鹤乡,素有乡宁南大门之称。由于地域面积辽阔,也是乡宁县第一大乡。由于山高林茂,境内野生动物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山羊、金钱豹等。
“你在前面停车,这个山上有个寺庙叫龙泉寺”
在老申南凹煤矿所在的燕庄山下,赵先生叫司机停车开始介绍。我们下车随之仰望山顶。赵先生说,这座山叫小熊山,再往前走几里路有个地方叫狮子川,历史上有过狮子和熊,还有老虎。豹子解放后还有,近几年不见了。半山腰有龙泉寺的遗址,上面长着两揽粗的紫荆树,不知多少年代了,现在还在开花。
紫荆又称丁香,是落叶或。产地就是我国华北地区。其树皮灰褐色或灰色。直立,由侧芽抽生,近球形或长圆形。这是我所见过的最芳香的花卉,每年初夏一串串紫色的花穗摇曳在风中,香遍了家乡的山山岭岭。只是我所见过的紫荆都是灌木丛,从没见过长成大树的。
或许是因为这龙泉寺地下水丰富而地表土壤又富含植物腐殖质,土肥水美,气候适宜才使得这里的紫荆长成了大树?
没走多远就到了一个叫歇马店的地方,路边有几眼砖券窑洞,已无人居住。赵生才先生介绍说,以前来来往往到后沟岭拉煤的车车辆,多在这儿歇脚,这里有一眼泉水,长流不歇。顺便介绍家乡人的豪侠仗义,赵先生说他们南村有一个小伙子招亲到了邻村,有一山下人,在歇马店一带做买卖,时间一长就拐了他村那小伙子的媳妇,他村人听说后,呼啦啦集中起六十个人,跑步十里,到这里把那个外地人打跑了。在我的记忆中,常常是山下人凭着自己的见多识广、精明奸猾,欺侮老实巴交的山里人,还很少听说山里人教训山下人的,所以赵先生故事,听来特别解气。
赵先生接着说,对面的村子叫腰站,在村子的高处曾有一高大的佛象,现在见不到了,早被人打碎垒了石堰。又一次听说到文物被毁,十分遗憾。
在歇马店门前,闫玲娣先生所讲的故事更让人牵肠挂肚,难以释怀。她说,清朝末年,这歇马店的店主姓马,家景殷实,两个聪慧的儿子都在梵王寺上学。一天,两个孩子放学回家,只见店门大开,不见父母身影。孩子们不知呼唤了多少时辰,还是听不到他们的回应,家中也不见有被抢的迹象。好多天过去,父母仍杳无音信。马家在这儿无亲无故,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无着,只得沿村乞讨。一天乞讨到孝义村,被温家人收留,老大做了温家的上门女婿,老二也在温家人帮助下落户孝义,成家立业,但仍姓马,继承马家香火。在县政协上班的温效鸿是温家的第六代传人。虽然时过百余年,这个故事中的未解之谜和店主的命运仍然令人心悬一线、寝食难安。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天灾还是人祸?那不幸离家的瞬间,店主夫妇该是何等痛苦地割舍不下自己的孩子?可是他们究竟被去了哪里?
三 &文化之乡
就在我沉在马家人的故事中揪心伤神的时候。车到了关王庙乡政府所在地。这里距县城45公里。全乡面积343平方公里,人口2.3万。襄乡公路过境。乡政府下辖:武家河村,梁坪村,坂尔上村,大河村,贾庄村,太尔凹村,下川村,寺下村,后野头村,北村,赵庄村,腰站村,燕涧村,小碑村,后庄村,白燕村,富家凹村,东沟村,木凹村,西村,窑沟村,丁盘村,岭西村。
赵先生说,关王庙乡应该是元杂剧《赵氏孤儿》的故事中藏过赵氏孤儿赵武的地方,这里的老百姓世世代代都听过与之相关的传说,这一带的村名就能说明问题。木凹沟,“木凹”是“没娃——丢失孩子的地方,追着追着,在这里找不见了,所以叫木(没)娃沟;太儿凹,就是藏儿凹,这里应该是赵武的第一个藏身之地,这与本地方言相符。“藏”在方言读为“太”,还有爱儿凹,这是爱护孩子的地方,老藏在一个村子不行,怕走漏了风声就转移到这里;伺娃沟,伺候娃娃的地方,应该是赵武的又一个藏身之地。阳泉的盂县人说在盂县,那是不可能的。盂县距离当时的晋国国都,太远了。以当时的交通条件,一夜跑到千里之外怎么可能呢?
这话有道理。史称“”的发生在公元前六世纪时期,地点在古晋国都城故绛即今襄汾县赵康镇。故绛城遗址尚在(周长9.8公里,有城门遗址五座。))在此建都,历经献公、惠公、怀公、文公、襄公、灵公、成公、景公共8代,长达85年,后迁至新田(属今侯马市),历时209年。赵氏孤儿案中赵家被杀害的360多口人,全部埋在今襄汾县九原山下的九冢墓,又称作群葬墓。
为救赵氏孤儿慷慨赴死的墓冢在襄汾县三公村,义士韩厥墓在襄汾膏腴村,义士程婴墓在襄汾程公村。程婴墓巍峨高大,高30多米,周长近百米。并立有石碑,这些古墓早在1965年即立为省级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县志》记载:赵盾墓在东汾阳村,位于村西南方向。墓冢高30多米,周长100多米。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襄汾县博物馆在该村东发掘春秋战国墓10余座,出土铜鼎、剑、玉器等重要文物数百件。
赵氏孤儿案发生地与关王庙距离不足三十公里。那么义士程婴带上赵氏孤儿隐居到哪个山里了呢?
关于赵氏孤儿案发生地,无论《盂县县志》,还是山西旅游地图,均无记载。那么,依据当时的交通条件,程婴怎么可能带上赵氏孤儿不远千里跑到群山怀抱的盂县藏山呢?当时情况危急,为了躲避追杀,首选应该是距离较近、最易隐蔽的深山老林藏身,自然非关王庙所在的山区莫属了。
这与襄汾县赵氏后人赵祖鼎的考证结论不谋而合,据赵祖鼎考证:程婴为了救孤,舍去亲生儿子,背负卖主求荣的恶名,人皆唾弃,待不下去,同时又怕屠岸贾起了疑心再来追杀,他就和夫人游氏抱上孤儿赵武隐居到姑射山龙脑峰安儿坡山谷中,历时15年,将赵武培养成文武全才的国家栋梁。后在司马韩厥的力谏下,晋景公为赵氏孤儿平反昭雪,灭了屠岸贾。赵武后任国卿,治国有方。左传曰:赵文子为政,令薄诸侯之币,而重其礼。
而且程婴和夫人游氏抱着孤儿赵武隐居的“姑射山龙脑峰安儿坡”,与距离南村仅一公里的爱儿凹村外的山坡何其相似?这里群山环抱、森林茂密、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人迹罕至,确是避难逃生的好地方。
即使到了现代,抗日战争时期,关王庙腹地的山林沟壑还是庇护邻县同胞免遭涂炭的诺亚方舟。1939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新绛、汾城两个县后,闫伪新绛政府携带部分家居三百多人搬迁到下川村。汾城县政府约二百多人,携带部分家居搬迁到鹿凹峪和上川村,日本人手于1945年撤走后,两政府才回到原县。
受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里的民风淳朴、豪侠、义勇、刚烈。附近不足十公里的下川村1938秋发生过王胜娃斧劈日本兵的英雄壮举。十公里处的华灵庙1941年发生了国军二十四勇士腰裹手榴弹冲入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壮烈故事。由于山高、谷深、林密,这一带解放初期还时有土匪出没。赵先生告诉我们,他当民兵连长的时候,一次就购置过20杆双管猎枪,准备用来打土匪。骁勇、剽悍令人惊叹。
四 &南村古韵
过了关王庙我们沿着一段盘山公路,向西南拐去,走到关王庙村与安汾村之间的山腰地带,车外一片马达声。五六辆挖掘机、装载机正撒着欢儿把村子东边林木繁茂的山头生生地劈掉一半,再把泥土摊开碾为平地。赵先生介绍说,眼前就是他们的南村,南村属北村村委管辖。有个老板正在村边建设移民新村,建成后周围几个村子的人都要搬迁集中在这里。从机器削出来的绝壁上土石茬子看,这个山头煤炭含量不小,已经有挖出来的堆放在一边。
赵先生说,南村有过伯王庙、大将军庙。还有一条古老的神道,有三道神碑。南村的赵姓都是春秋时代晋国大将军赵夙的后代,赵夙在消灭耿国的战斗中立了战功,这里是赵姓祖先的封邑,现在还可以见到古城墙,其后代赵武,也是晋国的一位贤臣。
关于赵武,史书记载,公元前573年,以赵武为卿。公元前548年,继执政,晋再修文德,弃征战,赵武尊王室,与楚弭兵。晋楚分霸,中原始宁。赵武秉承悼公遗志,与、克制范、荀。然国资蓄于私家,才能卓越,家臣任要职,而公室腐败,国家险象环生令赵武痛不欲生。于公元前541年,郁郁而终。确实不愧为晋国的一代贤臣、名臣。
查资料得知赵姓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其祖先是,南村的伯王庙应该就是纪念伯益的。
那将军庙就该是纪念赵夙的吧。由于没有实物和文字我们只能猜测。
沿着一条硬化的村级大路往前,路北的村子叫北村,路南就是南村。南村背靠的山叫佛爷岭。站在那里往西南可以望见云邱山的最高处——玉皇顶。赵先生说,这佛爷岭上原有一条古老的官道,经安汾、马匹峪一直通往稷山、新绛,是当地人出山的主要通道,也是新绛、稷山人商人到山上拉运煤炭、木材、药材的主要线路。听村上的老人们讲,不知何时,这路上出现了一条大蛇,大蛇经常从森林里出来盘踞在路上,专门吞噬过往行人。从此这路就断了。正在人们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位佛爷从天而降,挥舞巨斧将大蛇斩为三截,被斩断的大蛇就变成了三截石头。老百姓感激那位为民除害的佛爷,就在蛇头所在的地方建起了佛爷庙纪念之。在脚下这一条路还没有修通的时候,他们去关王庙赶集、上学都要走佛爷岭这条路。逢年过节村里人都要来这里祭拜。他每天上学的时候,都要先在这里给佛爷磕头。
如今那条被佛爷庇护过的路已被淹没在层层叠叠的林木之中。赵先生向乡亲借了一把杀梢镰在前面为我们开路。我们一行人在后面紧跟。我似乎找到了儿时的感觉,也想借一把镰刀来杀杀梢。赵先生说,不用。那豪迈的神态真正是如鱼得水、放虎归山……
山坡上披着金色干叶子的青梗木、墨绿针叶的松柏树、茂密的荆梢、马茹等灌木丛均被野葡萄、连翘之类的藤蔓植物横斜交错地缠绕、编织成一层层密密的草木网,赵先生左右开弓,用镰刀为我们杀开一条缝隙,我们就在这网缝里,时而猫着腰攀爬、时而贴着地匍匐,有时还缩着头、眯着眼盲撞。地上是厚厚的落叶,踩上去像海绵一般软得支不住脚。赵先生说村里长大的人不怕这路。是不怕。可我们70岁的闫会长怎么办?正在顾盼之间一声爽朗的招呼传来:“你们说,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咱们现在的情景”闫会长早就走到前面了。
“是不是 披荆斩棘?”有人应答。
密林山坡上的路确实不太好走,可是有闫会长领着,赵先生开路,这路便铺满了温暖、载满了自信。两位老人发掘乡宁历史文化的执着精神让我们由衷地敬佩!
佛爷庙属于石窟类寺庙,建在一块半截悬空的巨石上,昂首凌云、气势不凡。石窟内可以见到的七尊石雕佛像,正面三尊雕工精美,可惜佛头部分已经被盗,左右两边各两尊风化严重面目模糊,其中一尊佛头也被盗走。石窟之外寺庙坍塌,只有残存的石砌墙壁。我们里里外外地找,还是没找到一星半点文字。磕了头,拍了照片就返回南村。
南村的伯王庙、将军庙、神碑、神道已经被先后修建的道路、宅院占据,面目不清,难以辨认。赵先生就领着我们去观看古城和旗杆院遗址。
从他家的院子往西走,我们见到了一只散失在路边的石墩子,石墩为白色砂石质地,石面雕有整齐的斜纹,整个石墩呈巨大的半圆球形状,底面比磨盘稍小一点,顶端中心凿了深深的石眼,是插旗干用的,有人笑云:活像如来佛的肚脐眼。另一只石墩还在旗杆院门前。
到达旗杆院,要经过一座修建考究的古院落旁边,院落已经无人居住,大门上方青石雕刻的门楣上“凝瑞”&两个字依稀可辨。大门口躺着的一段青石残条上存有“道自凝祥”四个字,我们一时间猜不出来历。
旗杆院的主人赵鹤鸣,清朝道光丙戌(1826)年的岁贡,是赵先生的祖上。岁贡,在口语中有“岁进士”的雅称。当时我不懂“岁进士”与进士的区别,以为岁进士就是进士,查阅资料后才发现,二者是有不同。岁贡,即每一年或两三年由地方选送年资长久的廪生入国子监读书的,称为岁贡。而只有经过殿试及第后才称为进士。
回来查民国版《乡宁县志》,果然在贡举录“岁贡”栏目下找到了赵鹤鸣的名字。
再说这旗杆院可不是谁想建都可以建的。旗杆是封建社会科举功名的象征。在科举考试中中了举人、贡生以上功名后,才能在宅邸前竖立旗杆,所以旗杆院的旗杆又称功名旗杆。按照清代礼制的规定,读书人获得举人、贡生以上功名之后,政府即拨发“旗匾银”,给榜上有名者宅门外竖旗杆,大门门首挂牌匾。旗杆有二,高约两丈,大门左右各一,插在约一米见方、一定规格的石座上。于是,乡里人称这样的宅院为“旗杆院”。
南村旗杆院果然气势不凡。院子基座高出地面大约两米,残存的北墙高大气派,大门内青砖雕刻的“五福临门”照碑图案清晰。赵家后人介绍说当年门楣上方高悬“进士第”牌匾,旗杆竖在门楼前直径约一米的半圆球石座上,左右各一根,高约两丈。大门左右还有一对气势威猛的青石座大狮子。大门外还立有巨大的青石照碑。照碑两侧竖立着一副刻在长方青石柱子上的对联。遗憾的是门楼、大门、门楣牌匾、门外照碑、刻有对联的石柱子、旗杆、石狮子都已不知去向。
别说进士,就是举人、岁贡在当时都已是非常显赫的功名。这壮观的旗杆院昭示着一个家族的荣耀
王朝更迭、人事沧桑,旗杆院作为文物亦被毁坏殆尽。除了院内照碑,再没有其他文字资料。
赵先生嘱本家侄儿为我们准备了午饭,已经在召唤。
路过门楣上镶有“凝瑞”字样的院落时听到灵娣先生遗憾地念叨:可惜再没有看到更多的文字。
我的老乡许文胜是文物管理所的考古专家,听了很不甘心,也念叨:“就是,没有文字就不能说明问题。”
“要不咱再找找,看能不能再找到一些文字”我也不甘心。
这时听村上一个年轻人说,那个门镶“凝瑞”的院子背后另一座院落窑顶的下水道口铺有一块石碑可能是从旗杆院搬去的。我们如获至宝,立刻前去。果然找到了那块石碑。遗憾的是上面的字迹几乎已被人们的鞋底磨平。碑首四个大字中仅有两个依稀可辨,另外两个模糊不清。我和许文胜就在院子里抓一把雪搓半天,试图把石碑洗得干净一点,让字迹再清晰一些,但是效果不佳。擦洗了半天,仅仅认出第一个字像是“萬”第三个像是“事”又像是“東”。其他的字,特别是碑文已无法辨认。再怎么擦洗也无济于事。
看到我们苦苦寻找不想放弃。一直伴随我们的那位年轻人建议我们再回旗杆院寻找。
果然在旗杆院门外的砖头瓦块堆里刨出了一块上面刻着字的石碑的残块,石块虽然不大,却给我们以极大的希望。我们用手拂去上面的泥土,“赵鹤鸣敬刊”几个潇洒的大字赫然在目,这就是照碑的落款,只是那“赵”字只有底部。
碑块的右上角两枚方方正正的篆体字印章,许文胜一眼认出一枚印章上刻着的篆字为“周悌之印”,并且脱口说出:周悌是嘉庆年间的乡宁县县令!第二方六字印文“字则友号敬亭”,后来为王志详先生一次成功识读。
&周悌,名悌,字则友,号敬亭。名,字,号都全了。石刻印文的发现弥足珍贵,补充了史缺。这块石碑可说明大问题了。这里山高路远的,能让一个县令为之题字立碑的该是一个怎样的人物,那肯定不一般哪!旗杆院主人赵鹤鸣身份一下子明确了。真是不虚此行!
找到一枚石碑残块,其它残块该在哪里?围观的群众说可能是破四旧的时候打碎的。如果是这样,附近应该还有,我们信心大增,于是恳求老乡借我们一把鐝头来,一面赶紧给闫会长打电话汇报说,旗杆院门前挖出文字了。
淳朴的老乡很快扛来了鐝头,并说,这还需要你们动手?你们说挖哪里我挖就是了。
果然大有收获,在旗杆院门前的土坡上老乡们不断挖出刻有文字的石碑残块。许文胜一块一块拼着,闫会长带着人很快过来辨认,她兴奋地说,原来这照壁上的字是周悌题的,赵鹤鸣刻的。一会又拼出半副对联:"厚德人善广集福",
与之前看到的"…道自凝祥"那四字一比较,知道是一副。这应该就是老乡们说的,大门外照碑两旁长方体青石柱子上刻的那副对联了。闫会长说让大家猜猜,把对联补上。
赵生才先生家人的厚道令人感动。原以为吃点干粮,喝口水就行了,赵先生的侄儿家竟还给错过吃饭时间的我和许文胜留着油坨子、白馍馍,米汤外加12碟菜,而且还在锅里热着,等了我们两个小时。
吃过饭,赵先生带我们去看南村的古城。我们从村子东边走到西边上了一面地势高爽的土坡。这里是老村子,房屋与南村人现住的房舍迥然不同。现在的大多数房子都是瓷砖挂面、水泥铺院、室内地面贴着光洁的地板砖,墙壁用雪白乳胶漆粉刷一新的现代化建筑。而老城的院落座座均如出土文物,石头不像石头、砖不像砖,一律厚厚地裹着岁月的风尘,与地上的黄土浑然一体。坡的南部边沿很是齐整,赵先生说这就是古老的城墙。城墙为夯土建筑,年代无考。查阅史料发现,我国早在远古时期就把夯土这种技术用在了墙体、堡垒、城墙等建筑。现在福建永定县的客家土楼、甘肃敦煌古城墙及军事遗迹等依然可以看到这种技术。城墙内的建筑多为两层砖窑围成的四合院,每一座院落都像一座碉堡,二层的窗户均为黑洞洞的瞭望哨。众多的院落聚在一起,被厚厚的城墙护卫,居高临下,一览无余。城门一关,易守难攻。看来南村在古代作为晋国贵族封邑的说法不是虚言。渴望在古城里找到文字,可是这不现实。只好带着遗憾离开。
“要找文字我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文字多哩”一个老乡告诉我。
“在哪”?我们大喜过望。
“在进士墓”。
于是我们跟着老乡去看进士墓。
岁进士赵鹤鸣墓在村子东边,墓冢、墓碑、碑楼、保存完好。高大的青石石碑嵌在碑楼之内。与其他地方墓碑不同的是,碑楼之外立有一圈整块巨石雕刻成的栅栏护卫,达到了很强的防盗效果。
石碑材质优良,之上文字清晰。横额为“水源”;
&&&&&&&&正中上部“皇清”;
左首竖排:岁进士兼举乡饮大宾赵公元、继配赵孺人合葬墓碑;显考讳鹤鸣,字:声远 ,号闻天 ,显、继妣系前后野头
。时大道光辛丑姑洗上浣敬刊,丁未重修。 男 ,从九 、监生赵 三峰、峨峰;孙
&明远、光远、清远泣血上石;
右边竖排碑文为:余尝读诗至汉寝唐陵无麦饭
未尝不掩卷致叹夫以帝王玉食万方其后来一麦饭而不得况其在士民乎哉然人事难有变迁
而设法思其久远 吾淤嘉庆八九年间置安分西河桃园子地五十堆每年出租谷十数石 计银十五六两 &祖父在日我即记(说)(?)逝 祖父以为然 &今将此地以为祭墓之田 后有悍妇逆子强欲勒分 &现有碑记到官不得讲理 值廉明太爷成人之美 &当必不许其分也
&&是为记。
墓碑为赵鹤鸣的儿孙所立。碑上“道光辛丑”年为1841年,“姑洗”为农历三月,“上浣”为上旬。关于碑上的“乡饮大宾”王志祥先生解释说:古有乡饮礼,每年一次,县府将地方上评选出的有德望的老年人在县政府设宴款待,称乡饮耆宾。宴前县令率官员皆行礼如仪,礼毕方开宴。
乡饮大宾是乡饮礼中的主宾,也就是乡饮耆宾的第一名,在乡饮礼中坐主宾之位的。相陪的叫介宾,是耆宾的第二名。
作为乡饮礼中的主宾,即乡饮耆宾的第一名接受县政府设宴款待,可见赵鹤鸣当时的德高望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南村也因赵鹤鸣的影响成为名村。
说起名人,赵生才先生告诉我们,距南村两里半的地方就是爱儿凹,传说那里是赵氏孤儿的另一个藏身地。不仅如此,爱儿凹在历史上还出过一个吴姓的“绛州刺史”。
1984年4月该村社员赵得元,赵碎娃,在耕地时发现了这位吴姓刺史的砖雕古墓,经初步考证,系北宋神宗时期的墓,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
我们立即奔赴爱儿凹。
赵氏孤儿的遗迹已深深地淹没在历史的瓦砾之中无处寻觅了。我们却找到了那座美轮美奂的宋代古墓。听村上老乡讲,当年发现古墓时里面没有棺椁,只有一方砖砌的炕,炕上卧着一男二女三具骨骸,应是墓主人及其妻妾。墙角蜷缩着一副骸骨,应是殉葬的丫鬟。里面殉葬品不少,但后来墓穴多次被盗,彩绘、砖雕、墓志铭、文字统统看不到了。许文胜说,那不叫炕,叫棺床,体现了宋代的墓葬特征。
因为盗掘,墓室内千疮百孔,一片狼藉。许文胜说从残存彩绘砖雕斗拱看应是宋金砖室墓,墓门,砖雕斗拱非常大且有彩绘,墓顶完整,为八卦攒顶式,最后两块条砖封顶。
赵生才先生说,他和郭管成书记早年看过此墓,北壁有青石墓志一块,上有"大宋降州刺史吴口口"字样,现墓志也被盗走!
墓志不知还能否找回,该墓是我县发现的又一座有确切纪年的宋金砖室墓,然而墓葬被毁,墓志铭下落不明,令人痛惜!
我们遗憾地离开。
一行:闫灵娣、赵生才、王晋强、许文胜、李强、张宏荣、四军、爱华、左明科夫妇和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港铁什么时候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