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车外国厂于上海投入生产是人工智能概念股生产吗?

汽车行业遇到人工智能会发生什么?不只是无人车这么简单
摘要:今天“AI+”已然成了一个新趋势,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结合,汽车成了重点方向之一。汽车行业本身也在掀起一场科技革命,一方面,新能源+互联网汽车正在改变汽车业。另一方面,百度等公司在无人车上大力投入。
对于不同行业大大小小的企业来说,是否拥抱AI已是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如何拥抱才是。如曾经的“互联网+”一样,今天“AI+”已然成了一个新趋势,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结合,汽车成了重点方向之一。汽车业本身也在掀起一场科技革命,一方面,新能源+互联网汽车正在改变汽车业。国外有特斯拉,国内有李斌的蔚来汽车,最近原UC联合创始人何小鹏离职阿里加入小鹏汽车任董事长……另一方面,百度等公司在无人车上大力投入,中国围绕自动驾驶的创业公司也已超过50家,而自动驾驶正是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
保守的汽车行业对AI却十分积极
Elon Musk之所以能率领特斯拉成为百年汽车行业门口的野蛮人,核心原因在于汽车行业过于保守,这些年虽在尝试不断创新,但更多还是停留在传统技术架构上进化,进而给特斯拉留下创新机会,特斯拉则凭借着新能源和互联网交互这两个特点,乱拳打死老师傅。
传统汽车行业之所以保守,是因为汽车注重安全性,任何创新哪怕只是将驾驶舱操作从按钮变为触摸都可能对司机形成安全隐患,特斯拉AutoPilot出现多次事故也表明汽车行业创新不能过于激进。
不过,对于人工智能这个新兴技术,汽车行业却十分积极。在最近腾讯汽车联手汽车·创新港举办的“2017全球汽车AI大会”上,传统汽车巨头、新能源汽车新秀和互联网公司就在一起讨论,汽车行业如何与AI结合。这也是行业内首个汽车与AI结合的论坛,参会者即有蔚来汽车李斌这样的新锐,也有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这样的老一辈汽车人,其余参会者还有谷歌无人车之父 Sebastian Thrun,英特尔、高通、宝马中国等与智能汽车有关的业界代表,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等科研专家,可以说是聚齐了与智能汽车有关的每一个环节的代表性玩家。“罗超频道”受邀参与这个活动,从现场讨论能看出,汽车行业不同公司都在积极利用AI、在思考AI与汽车结合的未来。
事实上,汽车与AI的结合绝非偶然。一方面是自下而上,不同汽车公司早已在自发地利用AI技术;另一方面则是自上而下,不久之前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多次提到无人驾驶这个关键词,涵盖了智慧交通协同以及车联网等多个细分领域,鼓励汽车行业与AI结合,不论是汽车还是人工智能都是国家级战略,在顶层设计之下汽车与AI的结合必将更加迅速。
汽车与AI结合远远不只是自动驾驶
当特斯拉的AutoPilot功能已经能部分接管用户的驾驶权时,无人车离我们再也不像过去那么遥远。腾讯发布的汽车行业人工智能报告指出,自动驾驶设若普及,将改变整个汽车业态,无人驾驶出租车凭借着更高的载客时间和更低的成本,则会颠覆出租车市场。自动驾驶还会改善城市空间布局,节省40%的停车空间;平均减少30%交通堵塞时间;颠覆私家车市场(因为使用自动驾驶出租车比自购和维护车辆更经济,但也不会存在着不方便),看上去自动驾驶是一块诱惑的蛋糕。
不过,自动驾驶要普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腾讯汽车在大会上指出,汽车与AI结合实现自动驾驶,必须走过三个阶段:技术爆发期、混合过渡时期、智能交通时代,我们还处于技术爆发期,车企更多是在研发技术,降低传感器成本达到商用水平、想法降低高精地图绘制成本、推动5G物联网技术应用。要让自动驾驶走向现实,必须克服五个维度的问题:政策法规、基础设施、高精地图、技术标准与民众的接受程度。
每一个维度都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以民众接受度为例,腾讯汽车的调研显示,目前受访用户只有58%的表示能够接受自动驾驶,最担忧的问题是自动驾驶的安全性,然而事实上,自动驾驶理论上来说将比容易犯错、会疲劳有情绪的人类更安全。英特尔全球人工智能战略规划总经理Fiaz Mohamed在汽车AI大会上就指出:
“全球每年有130万人由于汽车和交通方面的事故而死亡,根据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所发布的数字,93%的事故是由于人为事故造成的,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挽救很多的生命,可以减少车祸的死亡率。”
可见,消除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误会,建立人类对自动驾驶的信心就是一个难题。
虽然直接解放人类双手的自动驾驶距离我们还有距离,但汽车与AI的结合并不只限于自动驾驶。腾讯的汽车AI报告指出,AI技术对汽车行业短期内主要影响是营销及车主使用;长期来看才是自动驾驶。从技术爆发期到智能交通时代,中间还有漫长的混合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汽车与AI依然有许多结合点,具体来说,在这些领域AI与汽车的结合已经开始:
1、AI让驾驶更安全。
在自动驾驶全面实现之前,智能辅助驾驶已经商用,且将进一步普及。目前以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装备在车辆上的渗透率正在大幅提升,有望在2018年迎来爆发,2020年,仅ADAS一项的市场规模就将达到近千亿元,年复合增速将超过35%。德国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ADAS已经普及,中国渗透率较低,因此存在巨大市场空间。ADAS应用了传感器、图像识别等AI技术,给了人类眼观八方的能力、提醒人类不要犯类似于疲劳驾驶的错。事实上,自动驾驶也分为L1-L5 不同级别的自动化,部分ADAS已实现L1级别的自动驾驶,特斯拉的AutoPilot则实现了L2级别的自动驾驶,AI辅助人类驾驶已经成为现实。
2、AI让交通更高效。
地图基于大数据智能感知交通网络进而提醒用户改变出行路线,大幅提升交通效率,这是车联网的典型应用领域,当汽车接入互联网,且与周边交通环境如红绿灯、路况监控摄像头、停车场等物联网数据结合,结合AI技术进行实时处理,就能更加智能地规划路线。眼下汽车正在具备联网能力,内置地图辅以NB-IoT等通信技术,有望更加实时地互联互通,进而提高整体交通效率。
3、AI让出行更舒适。
车载应用如空调、娱乐,可结合语音等AI技术更好地响应司机和乘客的指令;汽车解锁引入步态识别、声纹识别、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汽车还能根据天气、用户状态自动调整空调……通过这些AI技术应用,提升用户与汽车、汽车与环境的交互体验是眼下就能实现的。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就是,许多停车场基于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车牌,避免拿卡刷卡,AI技术早已在应用。
4、AI让生产更高效。
利用AI技术改变整个汽车的设计、制造、测试等诸多环节,谷歌无人车之父Sebastian Thrun就指出,未来80%的工作会被AI所替代,汽车制造商也可以在工厂里用AI取代工人,目前中国有一些新兴工厂就已经在大量应用机器人,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一致性降低错误,尤其是一些对人类安全有威胁的生产环境,更是十分适合应用AI技术,比如汽车行业的测试环节。在这一点上,汽车巨头已在实践,如北汽新能源的智能工厂以智能化的方式实现了客户与厂商信息的透明,供应商的信息集成以及即时的互通,实现了个性化订单的批量化生产。
谷歌无人车之父Sebastian Thrun
5、AI让管理更高效。
将AI技术应用到车企的企业管理、渠道管理、市场营销诸多环节,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比如在营销环节,通过消费者在交通、电信等领域的大数据来洞察消费者,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北汽推出VOCe+项目,从社会化媒体中获取消费者的数据,从自身的服务生态中获取多维度的消费者特征信息,进而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腾讯汽车AI报告也指出,AI现阶段就可以帮助汽车营销端及销售端实现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化销售。
汽车拥抱AI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对于人工智能,车企都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态度。特斯拉这位野蛮人现在整个汽车市场所占据的份额还微乎其微,但其市值已超过最大的老牌汽车公司通用,这表明市场对新型汽车的看好。蔚来汽车李斌在AI大会上也指出,在某些领域如科技人才上蔚来已经超过北汽这样的大厂。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因此直言,“传统车企在这轮变革中如果不很好地和这些AI的企业、资源结合,很可能掉队”在演讲环境更是指出“协作互联者存、闭门造车者亡”,这并非危言耸听,反而是汽车产业对于AI技术应有的态度。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
在大会上腾讯集团和腾讯汽车牵头成立了全球汽车AI俱乐部,其旨在打造一个集产学研一体的泛产业联盟,加速AI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这个俱乐部得到北汽、蔚来汽车、Intel、宝马等汽车或科技公司的响应和参与,由此可见,汽车行业对于拥抱AI十分积极,也很关心应当如何拥抱。
全球汽车AI俱乐部
互联网公司布局AI有不同思路,但整体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先有技术,再找应用场景,如百度;还有一类是先找场景,再去研发技术,比如阿里和腾讯。对于汽车公司来说,更适合采取第二种方式,先找市场和用户需求,再去利用已有成熟技术,这些技术可能来自互联网公司,可能来自自身储备乃至第三方创业公司,比如特斯拉的AutoPilot最初就是由MobileEye提供,宝马则与英特尔、Mobileye结成自动驾驶联盟共同研发无人车技术。
要知道,AI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不能为了应用AI而应用AI。如果智能只是工程师思维下的产物,即便成功应用到汽车上也卖不出去,侥幸卖出去了消费者也不会使用。曾经,智能汽车玩家都宣称要通过语音识别技术让用户在驾驶时便捷地发号施令,要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让汽车驾驶更安全导航更精准,要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来提醒用户不良驾驶习惯,要通过表情追踪技术来判断用户是否疲劳驾驶……不过,这些技术真正普及的又有多少呢?
正如马化腾所言:
“AI最重要的四个要素是:场景、数据、人才和计算力,有了应用场景,有了市场,数据自然会产生,也会驱动技术发展,人才也会随之而来。”
如果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忽视了市场的本质,应用AI只会是缘木求鱼。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不论应用什么技术,都不能忽视汽车的本质,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的看法是,汽车会发生本质改变,从以往的交通工具变成一个智能的移动空间。然而在我看来,不论智能汽车会发展成什么样、不论自动驾驶技术有多么成熟,都不能改变汽车的本质:运人载物的设备,用户对它快速、安全、舒适、优雅、低成本、环保出行的需求不会改变,用户对于驾乘乐趣、汽车生活和汽车文化的追求恐怕还会延续,这些正是汽车行业的百年积淀,因此汽车在应用AI技术的同时,依然不能停止在“做好一辆车”这件事情本身上的努力。
本文为 品途商业评论()投稿作者:罗超 的原创作品,责编:宋雪峰。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品途商业评论观点。
关注品途商业评论
您输入的验证码不正确。
(品途专栏作者)
品途商业评论 pintu360.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特斯拉计划在广东以独资方式建厂 厂址已经选好|特斯拉|人工智能|通用汽车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特斯拉计划在广东以独资方式建厂 厂址已经选好
  来源:南方都市报&记者&林辉莹
  原标题:汽车行业劲吹人工智能风,大众切入移动出行领域,投资,消息人士透露:“特斯拉计划在广东建厂
  如果最近你咨询投资者今年风往哪里吹,大多数人会告诉你:人工智能(A&I)是今年最大的风口。这从科大讯飞、川大智胜等股票的强势上涨可以看出,热钱涌向跟A&I有关的行业。而汽车作为高度智能化的机器,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风口。最近汽车界劲吹人工智能大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和国内人工智能(A&I)公司出门问问共同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腾讯入股特斯拉,正在从一个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转型为个人出行方案的提供商,为此还把欧宝卖给P&S&A……
  目前传统汽车制造业面临着增速放缓、利润下滑的压力,各大厂商都在寻找产品升级的新卖点,以刺激消费、发现新赢利点。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A&I)技术因此强势进入汽车行业,也吸引着很多互联网巨头入场掘金。
  大众汽车后发制人
  强势切入移动出行领域
  去年,通用汽车总裁丹·阿曼造访中国时强调通用汽车正在从一个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转型为一个个人出行方案的提供商。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等正在给通用汽车带来一个未来业务发展的新机会。而宝马汽车也表态,该公司正在由一家高档汽车的生产和服务商,转型为一家高科技公司。
  依靠中国市场过惯好日子的大众汽车,在智能出行方面反而落后于其他车企。不过其一旦觉悟过来也马上就出手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3月30日,跟出门问问公司签订协议,双方将共同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开展人工智能技术(A&I)的研发并将其应用于汽车行业,大众和出门问问将分别持股50%,但合资公司名字、C&E&O等重要职位由谁担任尚未公布。
  大众汽车(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表示:“通过新的合资企业,我们将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移动出行服务,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并进一步探索这些解决方案在世界范围内应用的可能。”据了解,新合资公司将为大众集团(中国)旗下多款车型及其他品牌车型开发产品。首批产品将包括出门问问现有的智能后视镜。通过语音输入,该后视镜可以提供导航、信息点(PO&I)搜索、即时通讯、车载声控信息娱乐系统等功能。
  腾讯投资特斯拉
  特斯拉计划在广东建厂?
  虽然美国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整个2016年营收70亿美元,亏损近6.75亿美元,但这并不妨碍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向它示爱。
  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跟出门问问公司签协议的前两天,特斯拉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Schedule&13G文件显示,今年3月17日,腾讯通过旗下黄河投资(H&uangRiver&Investm&ent&Lim&ited)以17.78亿美元在公开市场收购了特斯拉816.75万股股票,占股5%。腾讯一跃成为特斯拉第五大股东。这个雪中送炭的行为,大大刺激了特斯拉的股价,现在特斯拉的市值已超越,成为美国第二大上市汽车公司。
  为何投资特斯拉?腾讯公司回应称,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是创业者的典范,特斯拉在电动汽车、无人驾驶、共享车辆、可持续能源生产等新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腾讯也一直在推动生态共赢,希望将内部创新和投资新兴科技产业的方式相结合。
  除了以上原因外,南都记者从多种途径独家了解到,特斯拉有计划在广东以独资的方式建立工厂,目前厂址已经选好,项目正在等待相关政府部门批复。如果计划顺利的话,特斯拉今年就会公布这一计划,这样未来特斯拉产品除了能降低关税外,还能享受各地尤其是广东对纯电动车的支持。
  腾讯汽车通过入股特斯拉,也就实现了进军国内汽车市场的目的。毕竟另外两个互联网巨头跟都跟国内车企“谈恋爱”了。而腾讯自然也需要在这个全球销量最大的市场刷存在感,并从中获利。
  靠销量换利润的年代已远去
  车企需要寻找新的盈利点
  目前全球汽车制造业正面临增速放缓、利润下滑的困惑。因此汽车产品需要创新,才能迎来新的盈利增长点。为了未来能更好活着,车企都在寻找下一个风口。
  而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汽车行业逐步应用。比如说,出门问问去年便推出车载机器人问问魔镜T&icm&irror,以及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问问魔眼T&iceye;前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离职后的创业项目就是智能驾驶,计划为汽车品牌提供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毫无疑问,人工智能能够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这将成为刺激用户换车的新卖点。
  无论从商业层面考虑,还是安全层面考虑,汽车行业都将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重点领域。一方面,人工智能的研发成本较高,这将会提高产品价格。而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车辆单价高,能够较好地消化人工智能产品的各种成本。当然,车主的经济能力也高于一般消费者,在购车后还愿意继续使用人工智能的付费项目。
  就安全来说,打造零事故社会是车企的终极目标。而人工智能的发展,通过对司机驾驶行为的监测、车辆状况的评估、甚至是行人动作的分析,可以给出各种操作建议,避免事故的发生。
  靠汽车销量提升利润的年代正在远去,人类交通出行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新能源、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的时代,而人工智能在其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责任编辑:帅可聪
文章关键词: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人工智能成特斯拉们救星 智能汽车前景还是有的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人工智能成特斯拉们救星 智能汽车前景还是有的
中国领先的细分产业研究、IPO咨询服务商|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马斯克承认特斯拉工厂过度依赖人工智能 低估人类作用
特斯拉的老板兼CEO埃隆·马斯克,有着超越现实的判断力与执行力,更重要的是他有着对人类未来科技的无穷无尽的梦想!在特斯拉的号称全球最智能的全自动化生产车间里,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的组装,全部生产过程除了少量零部件外,几乎所有生产工作都自给自足。
特斯拉的老板兼CEO埃隆·马斯克,有着超越现实的判断力与执行力,更重要的是他有着对人类未来科技的无穷无尽的梦想!在特斯拉的号称全球最智能的全生产车间里,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的组装,全部生产过程除了少量零部件外,几乎所有生产工作都自给自足。参与冲压生产线、车身中心、烤漆中心与组装中心四大制造环节的工作,当然,在车间中很少能见到有人的影子。不过,特斯拉股价近期遭遇重挫,主要原因在于大众版Model 3车型产能跟不上。特斯拉Model 3的订单量达到50万辆,但截至3月底只交付约1.25万辆。特斯拉股价去年9月达到高点后,目前已累计下跌20%。马斯克承认特斯拉过度自动化是个错误近日,马斯克在Twitter上写道:“是的,特斯拉的过度自动化是个错误。确切地说,是我的错误。人类被低估了!”在去年7月推出大众版Model 3后,特斯拉遇到了产能瓶颈。该公司因在加州弗里蒙特(Fremont)工厂生产汽车时使用了太多自动化设备而受到批评,马斯克在采访中同意了这种观点。此前有分析指出,过度自动化是Model 3量产问题的罪魁祸首。马斯克所说的创新和竞争优势——他在加州弗里蒙特工厂中实行的几乎完全自动化的工厂——正是特斯拉无法迅速扩张的原因。这些机器人并不能很快地把特斯拉寄予厚望的Model 3量产出来。整个自动化过程过于宏大、冒险和复杂无比。Bernstein分析师称,全球最好的汽车制造商是日本车企,而他们一直在尝试限制自动化,因为“过于昂贵,而且在统计上与质量成反比。”他们的方法是先把过程做好,然后再引入机器人,与马斯克所做的正好相反。马斯克:Model 3周产5千辆 特斯拉下半年将盈利针对此前Model 3遭遇的生产瓶颈,马斯克近日回应称,特斯拉将在今年下半年便会实现盈利以及现金的净流入。特斯拉的现金净流入将与Model 3每周产能达到5000辆密切相关。今年第一季度,Model 3的生产大大改善,特斯拉实现了周产约2000辆的目标,而且交付了8180辆Model 3。但是,第一季度的表现或依旧将消耗特斯拉不少现金储备。当下个月特斯拉发布第一季度财务报表之后,外界将会有更详细的信息。现在,特斯拉希望到第二季度末实现Model 3周产5000辆的目标。如果特斯拉可以实现这个生产速率,那样特斯拉将会实现毛利润的正增长,当然特斯拉还可以在第三季度实现Model 3项目的盈利。为了完成这个计划,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现在真是拼了,他没有任何休息时间,甚至还睡在特斯拉Model 3的生产车间中,与公司共进退。
本文由入驻OFweek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用户名/邮箱/手机: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最新活动更多 &&
机械自动化单片机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北京市/海淀区
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省/无锡市
北京市/海淀区
北京市/海淀区
浙江省/金华市
浙江省/金华市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30万的国产特斯拉要来了!自主新能源车怎么办?_深圳新闻网
30万的国产特斯拉要来了!自主新能源车怎么办?
07:45 来源:人工智能朗读:
特斯拉如今被誉为“汽车界的苹果”,在国内人气和销量都不错,但由于价格过高,销量一直没有铺开。如今,随着特斯拉超级工厂正式落户上海临港地区,标志着未来的特斯拉车型将国产化,而优先国产的车型极有可能是其旗下最受欢迎的特斯拉Model 3,价格预计将下拉至30万内,届时,国内的新能源车该作何打算?
一、特斯拉要国产,狼真的来了!
7月10日,上海市政府与特斯拉签署合作备忘录,特斯拉将在上海临港地区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规划年生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而特斯拉在华建厂事项落地后,也将成为汽车外资股比放开后首单。根据《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自日起,将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
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特斯拉在国内人气不减,2017年中国市场为特斯拉的总营收做出了大约17%的贡献,在华年销量估计为1.5万辆,是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场。但在美国市场,特斯拉的产能面临严重不足,仅Model 3就积压了40多台的订单待交付,再加上连年亏损,特斯拉急需国内市场的强力支持,而建立特斯拉超级工厂就成了首要的一步,其不仅供应中国市场,还将覆盖亚太。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特斯拉车型的国产无疑将省去运费、进口车税费等,价格将大幅降低,如门槛最低的Model 3国产后将比在售的进口Model S、Model X价格便宜一半不止,再加上后期这两款进口车型国产,预计大量的订单将解决特斯拉的燃眉之急。
二、国产特斯拉-Model 3不到30万?
实际上,如今的电动汽车领域,定价还是比较混乱的,毕竟相比燃油车,新能源车特别是电动汽车是个新兴待开发的市场,再加上牵扯到电池成本、造车壁垒等,车企的成本不一,技术不一,同类产品相对较少,因此还没有形成如燃油车一般的级别、价格等规范,因此,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收获品牌知名度、人气和丰厚的利润。
以特斯拉车型为例,Model S定位中大型车,与宝马5系一个级别,在美国定价7万美元左右,高于宝马5系的5.2万美元,接近宝马7系7.5万美元。Model 3定位中型车,与宝马3系一个级别,在美国定价3.5万美元左右,与宝马3系的3.57万美元相差不大。因此,随着成本的降低,特斯拉的价格开始逐渐对标德系豪车BBA。
在国内,Model S、Model X的价格相对于同级BBA没有任何优势,特斯拉更多的是卖品牌、卖新鲜感、卖身份,然而一年1.5万辆的销量显然不值一提,而这个重任就落到了国产Model 3身上。既然Model 3在美国与宝马3系价格相似,那么预计国产后,Model 3的价格极有可能落到30万内!
国产Model 3预计将推出50、65、80共3个电池容量版本,入门的50车型0-96km/h加速只要5.5s,续航345km;80版本续航550km;顶级的P85D,0-96km/h加速仅2.6s,跟超跑一个级别。而且未来生产的Model 3全部都会搭载Auto Pilot 2.0(自动驾驶辅助2.0)的硬件。
三、自主30万新能源车有哪些?
市面上的新能源车目前主要包含三类,分别是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动、纯电动这三类,其中油电混合车的成本最低,市场价甚至可以与燃油版车型持平;插电式混动车的价格会高一些,纯电动车的成本最高,虽然也有例外,但大体上呈现这个价格梯度。
市面上价格30万左右的自主品牌,纯电动车主要有比亚迪e6、荣威RX5新能源、上汽大通EG10、腾势;插电式混动主要有比亚迪唐新能源、宋新能源、荣威RX5新能源、WEY P8等,大部分自主新能源车还有着价格更低的燃油版车型。
相比燃油版,这些新能源版本的价格几乎都翻倍了,如果对比海外品牌,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定价显然过高了,虽然这里面有一些电池成本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是由于目前竞争不够充分所致。
四、自主新能源能否干翻特斯拉?
从品牌上看,特斯拉定位偏豪华,对标BBA,而自主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比我们熟悉的大众、本田、丰田等海外品牌还低,消费者如今之所以考虑这些30万的自主品牌新能源SUV,主要是由于限牌所致,少数是被自主新能源车本身的加速、油耗表现所吸引,毕竟30万的价格入手一台BBA豪车没有问题。
而30万的特斯拉-Model 3显然比BBA豪华更具优势,一方面它电动车的身份可以顺理成章的获得一块本地牌照,另一方面它的调性比较豪华,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因此,假设Model 3国产后,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将如临大敌,两者在品牌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而在性能上,Model 3无论是加速还是续航都有着不错的表现,特别是顶级的P85D,0-96km/h加速仅2.6s,简直是图腾一般的存在,同时也拔高了特斯拉的调性。而这个成绩,即便是自主较为领先的比亚迪唐新能源也没能达到,反而是12.99万起的唐燃油版,反而拉低了唐新能源的调性。
不过特斯拉的劣势也很明显,那就是没有插电式混动版本,续航里程可能是经常跑高速的消费者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一方面自主品牌的插电式混动车可能获得一丝喘息之机。
五、特斯拉上“紧箍咒”,自主新能源该何去何从?
特斯拉-Model 3国产如果不到30万,无疑将给国内的新能源车上了一个"紧箍咒",那就是将豪华品牌的新能源中型车定在了30万的门槛,或许这一举措正好规范了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特别是对于自主品牌而言,在品牌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旗下新能源车定价一旦接近或超过30万,将面临特斯拉的强大竞争压力。
我们常说在这个汽车新能源的大趋势下,自主品牌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但是就2018年取消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特斯拉目前的动作来看,留给自主品牌的时间不多了。
如果自主品牌想要继续收获新能源车的红利,在应对来自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牌冲击的同时,需要做更多的动作了。或者拔高品牌调性,或者开发豪华新能源品牌、或者降低制造成本,或者走向国际市场等等,不管怎样,我们希望自主品牌能趁着新能源车的东风,打造出真正的一流车型,一流的国际品牌,让中国品牌真正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贺昕
特别声明:本文来自@深圳自媒体平台,仅代表@深圳自媒体观点。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