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汉长沙哪里最好成都哪个适合普通大学生消费

武汉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人均月支出980元(图)_网易新闻
武汉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人均月支出980元(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图为:把孩子们送进大学,做父母的少不了吃苦受累 记者刘蔚丹摄  楚天金报讯 策划/张国安 采写/本报记者李昌建 徐伯行
  又是一年入学时。孩子读大学了,你准备每月给孩子多少零花钱?作为出入大学的新生,你打算一个月花多少钱?这都得有个盘算。为此,8月以来,本报记者分别选取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及在汉的三本院校、高职高专,随机采访调查了数十名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学段从大一到大三,以问卷形式调查他们的每月消费,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刚开学是花钱的大头
  置办“行头”近万元
  今年的大一新生上大学前购置价值不菲的“装备”,让不少家长有些吃不消。
  今年,汉阳市民李秀的女儿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高考之前,我就答应女儿,她考上一本大学,给她2000元钱作为奖励,这笔钱任她自由支配。”李秀说,女儿通知书来了之后,她就按约定将钱给了女儿,很快,女儿就用2000元买了一部手机。“过了几天,女儿跟我说同学都在准备买笔记本电脑、MP3、MP4等。于是,她又跟我提出购买一部电脑和一部MP4。”李秀说,这“两大件”一下子又花去了六千多元,加上入学前她为女儿置办的1000多元的衣物,总花费已经近万元。
  “如果人家的孩子都买手机、电脑,我们的孩子没有,不仅孩子不高兴,家长也感觉不好受。”李秀无奈地说,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如果他们不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会找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掏腰包”。
  到校之后,花钱的地方也不少。“洗漱用品70元,手机话费100元,衣服320元,网费200元,学习资料费150元。”开学到校仅3天,华中科技大学的小黄就已经用掉了800多元,面对接下来在学校需要开支的其他费用,她尚无预算。“每学期开学都需要购置一些日常用品,开销大也是没有办法的。”
  而她的室友小陈除了购置日常用品花销了700元,另外买新手机花了1600元,和朋友聚会、吃饭、唱歌共用掉近800元,开学这几天就开销3000多元。
  爱吃、爱玩、爱美、爱读书
  消费集中在四方面
  爱吃、爱玩、爱美、爱读书……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正处在消费欲望最旺盛的时期。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籍杂费、考证费、电脑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四大方面。
  在被调查的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占四成左右,买衣服支出占一至两成,休闲娱乐、健身占一成,买书、文具、学习用品等占一成,人际交往占约一成,其他消费占一成。
  在“吃”上,个别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出越来越高端的趋势。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的王同学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大学食堂的饭菜已经非常丰富,但不少有条件的同学还是会约几个好友,时不时到外面改善伙食。他们去的餐厅有的很高档,两三个人花费就要三四百元。调查显示,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以及一些价格不菲的特色小吃,已成为部分大学生尤其是校园情侣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女生喜欢化妆品、衣服,男生喜欢手机、电脑、PSP这些电子产品。记者了解到,普通手机、电脑、数码相机在大学生中已经不新鲜了,而PSP、高档手机、便携电视等“新三样”才是现在很多学生开学前的追求目标。
  “人情”花费一年下来也不少。同学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和女友回家见父母、实习请老师吃饭……这些必要的社会活动频繁,开支也不少。据统计,近六成大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聚会聚餐中每年要花费600元以上,近三成的大学生这类花费在1000元左右,一成左右的学生每年要花费数千元。
  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电子产品花费颇大
  调查中,记者注意到,上网费成了消费热点。该调查显示,每月100元到200元的上网费占据较大的比例。
  此外,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聊天、发短信、上网等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通信费在50元左右的占到了三成,月花费高于80元的占到40%。此外,有超过23%的大学生通信费预计花费 100元—200元。不少学生坦言,如今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除了话费,还要支付相应的网络流量费等,开销也越来越大。一些学生甚至表示自己的通信费用已经占到了生活费的10%左右。
  与此相反,购书人群则从大一到大四递减,每月在书报上开支不足50元的占到了七成。从调查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高年级的大学生更侧重使用学校图书馆等教育资源;二是掌上电脑、MP4、ipod、手机等电子产品越来越发达,直接造成网络书籍、电子杂志的普及;三是校园文化的多样化导致学生生活的复杂化,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多余的精力”花费在阅读上。
  “计划意识”有待加强
  日子过得“前松后紧”
  调查中,四成左右的学生都表示“钱不够花”,“每个月月初、月中比较宽松,越往后去越窘迫”,以后的日子只好节衣缩食。“学校旁边有个大卖场,里面有很多的店铺,卖啥的都有,每天吃完晚饭后,总和同学去那消费,每个月1000元的生活费也就是这么不知不觉地花光了。”武汉科技大学大二女生小鹃说。
  在回答“本月超支了你会怎么办?”的问题时,近一半的学生选择“先花下个月的”,20.22%的学生则选择“向父母打电话要钱”,少部分学生则选择“勤工俭学”、“找同学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非常强。
  调查显示,大学生还没有相应的理财观念和水平。“我从来都没有记账的习惯,钱都是稀里糊涂地花,等去ATM取款时才知道已经没钱了。每个月900多元的生活费往往熬不到月末,最后只好向家里‘求救’。”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大二男生刘本浩说。
  将每天的日常消费都记在本子上,这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哪些地方花了多少钱,及时纠正不合理的消费习惯。然而,在记者的调查中,有记账习惯的学生不到三成。
  经济来源主要靠爹妈
  消费层次呈两极分化
  尽管大学生在校外打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的大学生还是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爸爸、妈妈都是工薪族,但还是尽最大努力供我上学,所以能省还是要省。”大二学生刘盼说。
  看到父母为自己上学花费很多,刘盼表示,自己心里也感觉很愧疚,但毕竟自己还没有上班,不能挣钱。假期打工挣的那点钱,贴补一下平常的生活还行,要是供自己上学,确实十分困难,“没有办法,只能靠老爸、老妈了。”他说。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经济消费水平、消费构成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和差别,其中年消费(不含学杂费和住宿费)最高的达到2.22万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3600元,比较节约的学生一年消费在1万元左右。这其中九成以上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通过自主创业或勤工俭学来补充生活费的不到两成。从男、女生年消费额对比来看,女生在花钱精打细算方面要远远高于平均水平。
  消费高于父母 感念挣钱不易
  绝大多数学生“心难安”
  楚天金报讯 “算算每月的消费账,心情很复杂!”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的李同学在接受调查时,表示自己每月生活费是父母工资的一半。
  本报的调查结果也显示,4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水平高于父母,只有16%的学生认为自己消费水平低于父母,其余的选择“基本相同”或“很难说清”。但具体到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数据却有分歧。58%的农村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水平高于父母,而城市大学生大多认为自己消费水平低于父母。消费水平高于父母,不等于就是“心安理得”,调查中,月消费超过1200元的学生,超过九成认为自己“该反省反省了”。家住安徽省马鞍山市的华师大二学生小赵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个。
  小赵对记者说:“我家条件还不错,大一刚来时,想着长这么大第一次要离家那么久,父母怕我亏待了自己,出门给我准备了1万块钱,没想到两个月不到就花光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刚开学,食堂吃不惯。早饭去楼下吃牛肉面6块;中午在学校旁边炒个小炒,其他一算也要12块左右;晚饭就去打个盖饭,10块;晚上拉着寝室的哥们出去喝酒,要面子,基本上都是我请客,这一餐基本就要个六七十块了;衣服长这么大从来没自己动手洗过,都是拿洗衣店去洗,再加上什么抽烟、买水、网费、出去玩什么的,杂七杂八一算下来,一个月光这些就花了两千多。”
  他接着说:“这还不算大头,自己在家随手惯了,一不小心手机就丢了,二话没说去买了个新的,花了两千多。刚来学校,喜欢打电话,跟家里人联系,跟朋友联系,邀请那边朋友到武汉来玩,来了吧你也要接待一下,吃饭啊,出去玩啊,也是少不了的……于是,两个月不到,这一万块就没了。”
  说起这些,小赵现在还有些心疼,“现在渐渐约管住自己了,都去食堂吃,中午花个六七块就够了,衣服呢也自己洗,也知道怎么用钱了,现在一个月生活费900元足矣。”小赵说自己在这一年的变化已经让父母刮目相看了。“我发现读大学时特别会花钱,一个月平均要花掉900多元,但是工作以后,才知道生活不易,1500元的工资除去租房、水电、吃饭、交际外,也剩不下多少了,所以更了解挣钱的辛苦,想着父母按月给我们生活费,是多么不容易!”一名刚刚毕业的学生说。(本报记者李昌建 徐伯行)
  “晒”账单 人均月支出980元
  楚天金报讯 策划/张国安 采写/本报记者李昌建 徐伯行
  学生谈心:想节省点花,但遇到好吃好玩的又有点“HOLD不住”。
  家长语录:开销是有点大,但是他从来没有一个人在外面生活过,也不懂得节约和计划用钱,慢慢就好了,不能让他受苦啊。
  老师声音:按需支取,量入而出,切忌冲动消费;心系社会,胸怀国家,要有感恩的心。
  专家建议:大学的学费对不少家庭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那些可有可无的奢侈品没有必要一次配齐。大学生需要什么,应该靠自己打工挣钱去买,只有自己去体验过劳动的艰辛,经历过磨练,才更有利于今后的成长和更好地适应社会。
  受访学生平均计算
  每月800元或是“标配”
  “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某高校网站BBS上的顺口溜,反映出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性。
  小李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他表示自己从来不亏待自己,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简单向记者介绍了一下他的日常开销“过早,牛肉面7元;中午一个小炒、一瓶饮料总计14元。晚饭炒饭或者盖饭,素的6元,荤的10元;夜宵是泡面加火腿肠,总计6元。偶尔出去喝酒,25元。平日衣服给洗衣店10—20元/周;平日杂七杂八的(如游戏点卡)120元/月,在外上网一个月也要几百块。每个星期还要留200元机动资金出去玩。
  记者简单算了一下,小李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1850元。
  而同样是大二学生的小张,却表示自己一个月家里补贴300元就够了,运气好甚至不需要伸手找家里要钱。“每天都在食堂吃,早饭3元,中午和晚上都是6块,没有消夜的习惯,每周日也有次聚餐,AA制每个人只需出20元,课余时间用来写稿赚钱,因此也没有太多需要花钱的地方,一个月如果按花费来算大概也需要个800元左右,但因为自己在一些比较有名气的网站进行文字工作赚钱,一个月少说也有500元的收入,所以基本上给家里的负担还是比较小的。”
  更多的学生,则介于小李和小张之间。记者对采访到的60余位学生月消费数据进行算数平均,980元是个中间数。
  家长内心相当纠结
  给多怕浪费给少怕不够
  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给多少,才既能让孩子够用又不浪费?
  陕西省宝鸡市的李女士,去年整个夏天都比较开心,儿子考上了武汉大学,录取的也是热门专业。为了奖励儿子,李女士拿出多年的积蓄,给儿子买了手机、笔记本电脑,儿子也非常开心。很快,李女士又纠结起来因为儿子的生活费。她原本计划一月给儿子800元的生活费,但儿子说不够,要求再添200元。
  李女士说,老公下岗,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自己的工资,一个月1000元,家里负担太重,也害怕儿子手头钱多了,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但不给吧,真怕儿子钱不够花,委屈了儿子。
  而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戴先生,对儿子每月2400元的生活费,倒不是很介意。戴先生的儿子去年考上了武汉理工大学。对于儿子在学校的开销,戴先生说,开学时给孩子的4000块钱本是三个月的开销,但过了不到一个月,儿子就说钱已经用光了。“开销是有点大,但是他从来没有一个人在外面生活过,也不懂得节约和计划用钱,慢慢就好了,不能让他受苦啊。”
  而在湖南长沙县一家印刷公司当会计的李先生表示,孩子大了,消费需要有“计划”。李先生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对于女儿的消费观,李先生这样说,上学之前,已经带女儿来武汉“实地考察”了一番,回去以后,和女儿一起把在武汉旅游的发票核算了一下,一起分析分析哪些是必要消费,哪些是冲动消费,同时让女儿自己想想,如果真上大学了,一个月要多少生活费。最后按女儿报的数给,培养孩子的消费观念。”
  当记者询问女儿究竟报了多少时,李先生笑着说:“女儿报了个一千,我蛮开心的,还比较合理。”不过随后李先生也补充了一下,如果女儿不够用,找家里要,当然也会给,天下哪有不心疼儿女的父母呢?
  消费水平要量入为出
  老师普遍认为消费应有计划
  对于学生每月的花费,老师们是如何看待的?记者带着问卷调查报告,采访了一些高校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
  “从我教学这两年的观察发现,‘90后’明显在消费上高于80后了。有些学生实在是太敢花钱了,我真的不敢想他们如果没有钱该怎么办。”一名辅导员表示,而很多80后学生也对90后的消费水平感慨不已。他认为,学生的消费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家庭实力,但如果学生不能进行“计划消费”,最终会导致铺张浪费。
  但他表示,奢侈型’消费的学生属于比较极端的例子,在校园中并不多见。学校不方便干涉学生的支出情况,只能做正确地引导。”
  中南民族大学钱文斌老师表示,如果学生有心节约,一个月的支出应该不至于超过千元。“比如吃饭,大学食堂有国家给予补贴,一餐饭大概六元足矣,而且比校外安全、卫生。”
  钱老师告诉记者,大学生主要是购买一些硬件设备比较花钱,比如笔记本电脑,MP4之类的,又由于缺乏理财的观念,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建议父母,一次不要给太多钱。有的父母一次给了四个月生活费,没想到孩子两个月不到就花光了,又向家里要,这样是不好的。家长可以分次给,比如每个月或者3个星期给一次,培养一下孩子的理财观念。生活一段时间以后会慢慢适应的,花钱就会比较克制了。此外,钱老师还建议大学生可以打一下工,培养一下社会经验,充实一下大学生活。
  而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的刘美中老师认为,大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知识,也要学习如何生活,合理分配生活费是很重要的。有的同学长期泡在网吧,像游戏点卡这种费用就是非必要支出,应减少。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就意味着要真正进入社会,所以要心系社会,胸怀国家,同时也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谢谢养育你的父母,体会到生活费的来之不易,不要大手大脚,浪费父母辛苦挣来的钱。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专家称经历磨难才能成长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博士吴一鸣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大学生需要什么,应该靠自己打工挣钱去买,只有自己去体验过劳动的艰辛,经历过磨练,才更有利于今后的成长和更好地适应社会。”
  吴一鸣说,目前来说,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很多90后学生依靠家长给钱,不愁吃不愁穿,已经习惯了高消费。较之于十几年前的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有了许多新的变化,特别是在消费需要、态度和行为方面表现出了与以前不同的特点。“一方面,中国人传统的疼爱孩子而实际上又是‘陷害’孩子的文化观念和教养方式,使孩子从小就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生活,自我生存发展能力很弱,从而造成了不少学生高消费和超前消费的非理性态度方式;另一方面,又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消极的享乐主义消费文化的影响,许多学生上大学后,对金钱不知道珍惜,这对于他们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无疑极其不利。 ”
  吴一鸣建议,目前,高校寝室基本安装了固定电话,图书馆、教学楼内也随处可见卡式电话,教学楼内都设置了机房,学生上网十分方便,手机、电脑等并非是大学生活的必需品。我们应借鉴西方“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做法,对孩子,给他们营造一个适合的环境即可,要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奢侈攀比要不得,盲目跟风要不得,提前消费要不得,应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一位“励志型”大学生的月账单
  性别 男(大二)
  早餐 不吃
  中餐 食堂打饭12元
  晚饭 学校周边10元
  消夜 泡面+火腿肠+水8元日常必须支出 总计100元娱乐支出 上网费200元,打球买水之类一个月花大概50元其他支出 每周聚餐,每次30元左右消费习惯 无是否打工 有,做文字类兼职
  总计 300元左右
  备注:比较少向家里要钱,如果运气比较好,这个月赚得多可不用找家里要钱
  一个月以30日计算
  作者:刘蔚丹
本文来源:荆楚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武汉有那么多大学生,为什么就是留不住呢 - V2EX
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已注册用户请 &
武汉有那么多大学生,为什么就是留不住呢
08:51:15 +08:00 · 16144 次点击
工资太低?
环境太差?
政府太腐败?还是政府能力有限
我是毕业之后选择留在武汉的,但对武汉有点小失望, IT 行业工资真心不高,大环境不好。再加上武汉到处修建,道路差,很多地方连自行车都堵。城市规划差。武汉也有好的地方,武汉的早餐永远是我最爱吃的,小餐馆也多,便宜而且味道不错,大餐馆也不算贵。
看着武汉的房价一天天的往上窜,心里很不是滋味。工资没有变,却觉得工资越来越低!
120 回复 &| &直到
22:53:19 +08:00
& & 08:52:31 +08:00 via iPhone
可能热干面吃腻了吧。
& & 08:54:46 +08:00
@ 这个也可以。。。。我不喜欢吃热干面,也很喜欢武汉的早餐
& & 08:56:57 +08:00
在房价、 IT 双泡沫的时代,我分不清什么样的工资算高,什么样的工资算低。
& & 08:59:03 +08:00
南昌也是吧。感觉内陆城市都差不多!
悲伤的是我感觉在南昌的 V 友也不多,更不要说招聘的互联网公司啦。
& & 08:59:13 +08:00
IT 员工,如果不是在一线城市工作,那么他去的地方肯定是他的家乡(国外另算 = _=),一个二线三线的省,是几乎留不住外地 IT 员工的,不只只是武汉这样。还有就是。。。。我去过武汉读书的同学,无一例外都对武汉的印象非常差,环境太差,热成狗,宿舍没空调,冷成傻逼,没暖气
& & 09:05:02 +08:00
我当年就是在武汉读的大学,当初没有选择留在武汉的原因除了楼主说的工资水平低以外,还有如下原因:(1)公交车服务非常差,司机对乘客讲话没耐心大嗓门,而且从来只讲武汉方言不讲普通话,也不管你是否能够听懂;都说公交是城市的窗口,但是这窗口上全是灰尘口水,那这个城市到底怎么样,不用想也知道。(2)仍然是公交车的问题,各個公交线路频繁改道,有多频繁呢,我两周没有坐过的某路公交,再从的时候发现完全不是以前的那個方向了,而且事先从来得不到通知,为此不知道消费了多少时间精力,耽误了不少事;(3)城区的公路壹年到头挖坑,没有哪壹天消停,印象中只要出门必然遇到在马路中间挖坑,然后被迫封路绕行。
所以,大学毕业之后,我选择了去其它城市发展,丝毫不留恋这個地方。
& & 09:06:59 +08:00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武汉哪一点在国内城市能算高处的呢?没被日常批成三个镇子合体就不错了
& & 09:08:58 +08:00
@ 听到你说的这些我好悲伤
& & 09:10:16 +08:00
这个问题同样适合南京。
& & 09:11:24 +08:00
@ 感觉把“武汉”两个字换成“郑州”也一样通用。
& & 09:11:43 +08:00
码头文化嘛……你懂的
& & 09:13:05 +08:00
@ 第一次听说这么可怕的城市
& & 09:13:14 +08:00
@ 我只能说好像是这样子的,但也要记住武汉的好啊,我就不信没有一点是好的
& & 09:13:51 +08:00 via Android
你这逻辑有点儿问题,武汉大学多,学生多,不缺人才,又没有地理优势,投资环境就那样,工资也低,所以你留不住
& & 09:16:16 +08:00
1 )我个人感觉跟司机交流的大多数是老年人
2 )公交车改道必定会事先贴出通知在公交站,本地媒体会有报道(新闻报纸还有各种 SNS 的公众号)
3 )挖坑是武汉发展的一环,不爽不要来(ゝ??)
& & 09:21:06 +08:00
@ 没他说的这么可怕,这方面确实有问题,但没他说的这么严重。公交改线会提前通知的,服务没那么差,武汉人有时确实大嗓门,但武汉人都非常热心,不像上海人那么冷漠,你喜欢平静带刺的冷言冷语,还是热心的大嗓门呢?
& & 09:21:26 +08:00 via Android
IT 行业在武汉少而已…电气船海能源之类的留武汉的很多啊…
中船 719 之类的整体所,给的待遇加福利能对标北上广码农钱的…要求本硕 /本博必须是均是清华浙大上交华科这四所,只是我这届之后硕士也不给编制了。外加国网电科院武汉南瑞就在华科旁边,还有三峡集团,铁四院中核武汉之类的企业…电网就不提了。归根结底武汉 IT 发展一般而已…不过除了北上深又有几个发展好的?
& & 09:23:19 +08:00
& & 09:25:24 +08:00
@ 还是这些啊,是我孤陋寡闻了,只了解北上广深,话说合肥 IT 行业给的工资要比武汉高
& & 09:25:32 +08:00 via Android
用什么留?
& & 09:28:01 +08:00 via iPhone
换成西安,同理
& & 09:28:18 +08:00 via iPhone
我武汉念书,毕业后跑杭州,呆了近 4 年才发现原来杭州的气候是武汉的缩影,去年跑深圳来了...发现这边的天气棒棒的,很适合南方人。可女票在南昌工作啊,现在跑庐山西海工作去了..........
& & 09:28:52 +08:00
武汉实在是太冬冷夏热了~~~
& & 09:29:33 +08:00
& & 09:30:22 +08:00 via Android
@ 抱歉这我就不清楚了……不过我觉得是供给问题吧?安徽能拿出去手的就一中科大,一年才录取不到 2K 人,还是理科居多,还是著名留美预备校…武大华科这一年能录 1W6 多的学生…再加上武汉市长不是特别自豪的说武汉学生总人数超过北京么_(:з」∠)_供给太多了,不缺人
& & 09:30:43 +08:00
@ 原来杭州这么吓人啊
& & 09:31:41 +08:00
@ 又戳中泪点了
& & 09:39:58 +08:00 via Android
@ 虽然是外来人但我觉得武汉也没那么不济…虽然一开始被出租和公交吓到了不过后来也就习惯了…
只要给的钱够,有上升空间,有能安家立业的展望,其余什么的我觉得都是浮云。
& & 09:43:13 +08:00
@ 哈哈哈哈,还是钱的问题。武汉的文化还是很好的,人也热情,出租和公交司机是猛了点但也不坏。武汉的公交和出租虽然开得猛,但出事故的很少
& & 09:49:09 +08:00
武汉房价比南京差点啊,但是工资不比南京差啊
& & 09:50:11 +08:00
年前光谷做了一场挺大的”光谷寻才”的活动+招聘会。就有很多人讨论,光谷寻才为什么这么难?大家可以看下:
& & 09:53:27 +08:00
@ 南京比武汉高好几 K
& & 09:53:38 +08:00
政府政策的关系,我们这边三线城市在做产业转型,引进了很多 it 产业,工资待遇还不错,不过靠近上海。
& & 09:54:41 +08:00
我是武汉本地人,武大毕业的,已经 3 年没回过武汉了,对我来说,武汉从各方面都没什么吸引力。。。这么一说,好想回去看看同学啊
& & 09:57:38 +08:00
@ 嗯,我就怀疑政府政策不行
& & 09:58:04 +08:00
@ 感觉蛮真实的
& & 10:00:11 +08:00
作为住在武汉的人,说到底,不是很喜欢这个城市
1 、道路规划乱,稍微偏一点的地方,就是城乡结合部,每天中心市区基本没有不赌的时候;
2 、太冷太热;
3 、周边能游玩,出行的地方太少;
4 、工资水平低;
5 、人太多太多;
唯一的优势感觉就是吃的多,目前基本到处在挖,看后面怎么样吧。
& & 10:01:51 +08:00
@ 同在南昌,真心认同在南昌做 IT 的工资只够养老的
& & 10:07:27 +08:00
武汉,呵呵。
& & 10:07:35 +08:00 via Android
哈哈确实,我觉得武汉整体民风挺好的~生活在这个城市不会感觉窝心~硬要说不好的话那就是气候实在是不咋地…不过既然又不是露天工作,进门就有空调,影响也不大。还有就是一年有几天会有伸手不见五指的重霾,说是周边省市烧秸秆飘过来的…
说一个真事,和舍友在校园里骑车,旁边一辆渣土车过来,扬的满天都是灰。同学是江苏的,被呛得咳嗽不止然后就停到路边了。问我为什么如此淡定,我说——
我北方的,渣土车扬尘这种程度是家常便饭,早就习惯了~
其实武汉空气质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_(:з」∠)_
& & 10:09:02 +08:00
活多钱少上班远
& & 10:11:43 +08:00
@ 南航四年,毕业没回去,回去搞 it 养老估计都够呛
& & 10:11:43 +08:00
what about 南京。。。其实除了北上广深杭
别的都差不多吧
& & 10:13:50 +08:00
除去环境这个大因素,工资待遇也是个大问题。
正如标题所言,武汉大学生太多,各大企业可选择面很广,薪水竞争力就跟不上。
虽然一线城市消费、房价高,但工资也高啊。每个月余下来的钱可以买 2 部或者更多的 iPhone ,在武汉余下了的钱只能买 1 部甚至还不到的 iPhone 。你会选择哪里?
大家都不傻,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啊(仅限 IT 行业,其他行业不清楚)
& & 10:14:31 +08:00
哎。城市需要建设,建设是个缓慢的过程。在武汉土生土长,我见过比这更糟糕的时候,还是好好珍惜吧。在落魄的年代里才会想回到一个城市的过去。
& & 10:17:00 +08:00 via iPhone
除了行业氛围,还有到处都是尘土飞扬,一条雄楚大道每年都要修一次,修完再挖,挖完再修……到处都是渣土车,开车乱开,就是不肯好好按规矩开车,然后堵车堵成一坨一边疯狂按喇叭一边埋怨没地铁……整个城市破破烂烂,气候奇差无比,天空全是灰,公交车到站不停,出租车拒载严重……总结一下就是乱糟糟。优点是是吃喝和房价真心便宜。
& & 10:20:15 +08:00
& & 10:20:45 +08:00
@ 吃喝确实便宜啊,但房价已然涨起来了。雄楚、关山那边都破 w 了。相对它的整体薪资水平来说,算是很高了。
& & 10:21:54 +08:00
研究过几个学校的本科就业报告,总结这么几点:
武汉的 211 及以上的学校在全国大学生层面上的竞争力还是蛮强的;
武汉提供的本科层次的就业岗位无论工资还是发展前景明显竞争力偏弱;
长三角地区把武汉长沙看成本区域的人才库,吸引大量人才前往;
另外武汉的城市魅力相比其他城市也很一般,不过房价还好。
但是武汉提供给研究生的国企研发岗位倒蛮多的,毕竟也算一个国企大本营,研究所非常多,研究生外流情况没有本科生严重。
& & 10:22:33 +08:00
@ 现在不止了,南京房价已经疯了
& & 10:24:04 +08:00
@ 觉得武汉不错啊,我也从不吃热干面
& & 10:26:07 +08:00
在武汉开车,有导航都经常走错,有的路口地上有,高架上没有,有的高架上有,地上没有或者不能转。
@ 大学读书雄楚大道在挖,现在毕业快 8 年了,还在挖。
@ 工资方面,和北上广深当然不能比,但是在同级别省会城市里,其实还算可以。
@ 空气质量,除了深圳比较好,其他的地方,全国都一样啊。
& & 10:26:56 +08:00
再说南京,南京相比来说好一点,武汉 985 大学留在本地的本科生比例只有 25%,南京大概有 50%,成都也大概有 50%。
南京的优点应该在于就业岗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竞争力,比起上海差点,单就互联网来说比杭州差点。
成都的优势在于区域老大,城市魅力有加成,外加外来招聘相对比较少。
& & 10:30:02 +08:00
武汉工资待遇也还不错吧,肯定要看个人能力,也肯定不能跟北上广比。至于交通和城市建设这是每个城市都会有的问题。
& & 10:35:12 +08:00
第一次去武汉出差, 晚上去宵夜的时候点了碗热干面, 结果端上来一吃感觉和成都的凉面没啥区别啊, 过会儿老板跑过来很抱歉的跟我说忘了放东西, 然后一大瓢芝麻酱就浇了上来, 我再一吃, 第一口就噎住了.........
& & 10:37:13 +08:00
@ 留在南京本地的 985 好多也是非 IT 行业的, IT 行业的基本都想去北上广的大厂了
<table cellpadding="0" cellspaci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沙往成都高速经过武汉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