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ullcandy 飞行员3代tech手环如何和手机链接,如何重新设置啊?谢谢大神们

10K36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13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p&这个事情非常有意思,我们一起来看一下。&/p&&p&首先要讨论的是,TSMC版和三星版芯片到底有没有差异?&/p&&p&答案是当然有。&/p&&p&因为两家公司的制造能力有差异,使用的制程工艺也不同,TSMC版和三星版芯片的差异必然是存在的。只是之前大家普遍预期三星版由于采用了较先进的14nm FinFET工艺,要优于采用16nm工艺的TSMC版,然而现在来看情况恰恰相反。虽然因为这代iPhone核心部件(处理器、屏幕、RAM、ROM)版本太多导致单一的对比评测说服力不强,但目前全球多个独立评测都得到TSMC版能效大大优于三星版的结论,暂时没有相反的结果,同时二者耗电量的差值和处理器负载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应该可以排除其他部件差异的影响。而且我们知道,手机中屏幕、处理器、传感器和通信模块三者都是用电大户,如果说评测中耗电量的差异都是由处理器不同导致的,那么二者能效的差距绝非一点半点,按照最高30%左右的续航差异估算,很可能两种处理器在满载时功耗差距至少有50%以上,甚至接近一倍,这是很惊人的。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有这么明显的差异,所以这次“芯片门”出现才合逻辑,具体我们下文再说。&/p&&br&&p&很多人认为,同样的芯片设计,产品差异却如此大,说明三星的技术不如TSMC。这种说法是一个误解,其实芯片的设计和制作工艺联系非常密切,很难完全分割开。一个完整的芯片设计,一定包含了对制造工艺的要求。也就是说,按照16nm设计的芯片不能直接拿到14nm生产线上生产。而苹果最初“同样的设计”只是一个框架性的蓝图,进入代工厂后,双方的工程师还会合作针对自家的工艺特点进行大量优化和修改。这个过程往往要持续几个月的时间,经过几次试产验证后才会定型量产。因此,两家最终生产的版本,在设计上就已经不同了。应该说,三星的14nm FinFET工艺理论上是更先进的,而且早在半年前就经过了S6上Exynos 7420(这款芯片无论是性能还是功耗上都吊打高通的骁龙810)大规模量产的检验,应当是可靠的,不然苹果也不会放心的把大把订单交给它。至于三星版a9的高能耗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外人无从判断,只有苹果和三星自己清楚。&/p&&br&&p&看到很多评论在分析这次“芯片门”原因时都在说两家工厂代工,性能很难统一,以至于品控出了问题云云。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其实大谬。因为上面说过了,两家代工厂使用的制程本来就不一样,之后原始设计也经过修改变得不同,性能出现差异是理所当然的,没差异才不正常。苹果又不是罗永浩这种第一次做手机的“雏儿”,在它决定把订单交给两家工厂时,就清楚的知道自己最终会得到两种不同的处理器。苹果也不是没有处理这类问题的经验,5s时代的a7芯片也是三星和TSMC两家代工,就没有出任何问题,因为当时是按照产品划拨原料(iPhone上的芯片由三星代工,iPad上的芯片由 TSMC代工)的。&br&&/p&&br&&p&所以这次出现问题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次在同一类产品上使用了两种处理器,且在销售时没有任何区分。然而这种“新老包装,随机发货”的模式本身就太奇怪了,不可能是苹果的初衷。因为这样做对它没有任何好处,却至少会产生三个大问题:&/p&&p&1.产品品质不均的问题(就是这次芯片门本身)&/p&&p&2.在设计和生产上都会造成麻烦。因为这次由于工艺的不同,两个版本芯片的大小都不一样,三星版是96平方毫米,TSMC版是105平方毫米。而芯片面积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更小的芯片就意味着更小的主板,而更小的主板就意味着手机可以更轻更薄,或者有更大的电池,归根到底就是更“饿妹子嘤”,这也是厂商们对先进制程趋之若鹜的原因之一。而如果这代iPhone居然混用两种不同面积的芯片,就说明在主板面积的利用上没有做到最好,这对于一个视设计为生命的公司尤其难以理解。而在生产时,两种规格的元件也会增加工人的学习成本,降低生产效率。&/p&&p&3.系统在针对两种处理器进行优化时也会有所区别,无形中增加了ios系统的版本数。&/p&&p&因此,这种情况应该是苹果不得已而为之的,它的出现有更深一层的原因。&/p&&br&&p&我们再看另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虽然iPhone6s和iPhone6s plus都是“随机发货”的,但两种芯片的分布却有明显的区别(iPhone6s里TSMC版本更多,iPhone6s plus里三星版本更多),甚至不同国家的版本分布也不同。如果苹果在生产时就是随机提供元件的,这种现象就很难解释。因为两种iPhone的产量都是异常之大,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大量随机事件的结果应该逼近期望(即两种芯片的供货比例)才对。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在苹果的设计中,iPhone6s和iPhone6s plus的元件 仍然是不同的,但在生产过程中随时间出现了调整,以至于出现了四种版本共存却比例不同的情况。而由于不同国家是按照出厂时间有计划地大批备货的,那么出现版本上的差异就很好解释了。&/p&&br&&p&那么最终的真相就呼之欲出了:和a7时代一样,&b&苹果在设计之初,仍然是以产品类型划拨元件的。最初的设计应该是iPhone6s使用三星版(因为三星版面积更小),iPhone6s plus使用TSMC版本,然而生产了一段时间之后,苹果发现三星版芯片的功耗实在高的离谱,以至于iPhone6s的续航比上代还短,只好临阵换将,修改设计,将三星版放在了电池容量更大的plus上。&/b&&/p&&p&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业界两则传闻:&/p&&p&年初时传言三星获得a9大半订单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ews.mydrivers.com/1/341/341999.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三星从台积电手中虎口夺食,抢下大半A9处理器订单&/a&&/p&&p&然而几个月后又有传言台积电夺回了a9大半订单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eepw.com.cn/article/271384.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三星14nm良率不佳,台积吞苹果A9订单大增&/a&&/p&&p&当时说原因是良率问题,但这看起来并不合理,因为三星的工艺经过了Exynos 7420量产的检验,并且按照苹果的作风似乎也不会仅仅为了提高良率(即降低成本)就做出这样贻害深远的决定。&/p&&p&大家都知道,iPhone6s的出货量是大于plus的,谁的芯片用在iPhone6s上,谁就是“大半订单”——和我们上面的分析完美印证。&/p&&br&&p&当然,以上只是个人的推测。想验证其实也很简单,只要继续观察各版本iPhone的比例即可。按照上面的分析,如果我的猜测是正确的,随着库存降低和新出厂产品的铺货,三星版6s和TSMC版plus都会下降。所以想入手新iPhone的同学,如果计划买6s可以先观望,因为优质的TSMC版比例会上升,而垂涎plus的话最好赶快出手,买到TSMC版的机会不多了。&/p&&br&&p&而至于已经买到三星版iPhone6s的同学,你们可能买到了苹果自己都认为需要改进的“早期版本”,请保护好它,几十年后说不定会升值呐。&/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efe8a26982c6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4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br&十月十五日补充:&br&看到题主更新了问题,补充了一篇三星版“逆袭”的评测。刚才又特意在贴吧和微博搜了一下用户实际使用的对比晒图,基本可以确定,&b&在高负载,尤其是玩大型游戏时,TSMC版本续航优势明显,一般都在20%~40%之间&/b&。评测机构毕竟五花八门,里面利益复杂,结论有时反而不如普通用户使用来的可靠。但需要注意的是,&b&在轻负载或者待机状态下,两者几乎没有差别&/b&,这和评论中一些同学的体验是一致的。这应该是因为ios系统的电源管理策略十分给力有效,而且5s之后苹果在soc中嵌入了“M系列协处理器”,待机状态下很多任务实际是由它完成的(比如与传感器联系,siri值班等等),而处理器则处于关闭状态,自然不会对续航产生影响。从这一点说,苹果官方所谓“只有2%-3%的差异”也不是完全信口开河。所以平时主要聊聊微信、听听音乐、发发自拍的妹子们实在不必纠结于处理器版本,而对于重度玩家来说,不管是三星版还是TSMC版,电池都是不够用的,不带充电宝你也敢出门?&br&=============================================================&br&十月十五日第二次补充:&br&&p&看到热心知友&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dee744cd7cbf& data-hash=&dee744cd7cb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大灰灰& data-tip=&p$b$dee744cd7cbf& data-hovercard=&p$b$dee744cd7cbf&&@大灰灰&/a& 专门写了一篇答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有些部分我并不同意,另一些地方他可能误会了我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回应一下,也欢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p&&p&首先,大灰灰同学详细介绍了大公司选择两家或者更多供应商的原则和目的。对此我完全赞同。单请注意,我从来都没有讨论苹果选择两家公司代工A9芯片这件事本身,我感兴趣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苹果要混用两种处理器,因为按照产品类别给6s和plus分别选择一种版本是明显更合理的办法。处理器是智能手机的核心部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体验,和电容、电阻、螺丝钉之类不具有可比性。同时,半导体代工有其特殊性,不同公司不同工艺最后一定会得到不同性能的产品,强势如苹果也不可能改变这种情况(这次的芯片门反过来也证明了这一点)。参考苹果以前在A7上的 处理,以及其他公司的做法(比如早年IBM兼容机同时采购Intel和AMD的同型号CPU,以及近年三星旗舰处理器的双版本),生产商根据处理器对最终产品做出型号上的区分是正常现象。&/p&&br&&p&其次,大灰灰同学提出了Die面积和封装规格的问题。的确,我也没有见过实物,所以无法回答到底芯片尺寸是否一样。但是大灰灰同学提到“封装一样的话,上面这一段所有的说法都不成立”,我则不能苟同。因为A9是自制芯片,封装规格本身也是由苹果提出的。我们完全可以把主板设计和封装规格的制定看作是一项统一的工作,如果三星版芯片可以封装的更小,但苹果没有这样做,这件事本身和“三星版的封装更小,但苹果混用了”在逻辑上的区别不是很大。而9平方毫米的差值虽然不是很大,但也绝不是毫无价值。因为封装时边角会留有余量,封装后的实物差别会变大,对主板布局和走线的影响则更大。而看看苹果前几代的芯片即使制程升级,一般两代间的差值也只有十几平方毫米(大家感兴趣可以自行百度)。&/p&&br&&p&第三,大灰灰同学认为系统是无法针对芯片进行优化的,“指令集一样架构一样频率一样什么都一样请问怎么优化??速度和功耗是工艺差别,软件无能为力”。这在我看来明显是不对的,优化不是点石成金而是“让石头看起来像金子”以改善体验。事实上,iPhone的体验之所以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ios系统可以在底层对硬件进行操作,比如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限制处理器的频率(而非大灰灰同学说的“频率一样什么都一样”)。其实,近年来很多发热之类的问题几乎都是通过系统升级解决的,使用iPhone的同学应该自有体会。这次“芯片门”爆出来,ios下次升级就很有可能会部分的降低两个版本的差异。&/p&&br&&p&第四,大灰灰同学指出,“生产用的物料是有包装有批次的”,因此版本比例不同是正常的。对此我不同意。我想大灰灰同学没有明白我所说的统计上的“大量重复”的意思。众所周知,iPhone的销量是惊人的,上代iPhone6销量过亿,无论iPhone6s还是plus,他们的早期备货应该都在千万量级。这种规模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别,一定有系统性的原因,而非“这 SoC 是 8000 个一盘”就能解释的,除非两家代工厂能一次性统一交付大几百万件货,并且苹果将其全部拨给了某一个产品的生产线。后面我所说的差异也是以国家为单位讨论,而不是“几家店里某种比例高”。&/p&&br&&p&&b&当然,这个回答全部的内容都是猜的,如果被现实打脸也再正常不过,大家当一个脑洞看看就好。毕竟真正的内情都是商业机密,公开渠道是无法获得准确信息的。而我们既不是采购专员也不是质监总局,没有能力和责任寻找到“终极真相”。&/b&&/p&&p&这里还是要感谢大灰灰同学的质疑,如果还有不同意见可以继续讨论。&/p&&p&以上。&/p&
这个事情非常有意思,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首先要讨论的是,TSMC版和三星版芯片到底有没有差异?答案是当然有。因为两家公司的制造能力有差异,使用的制程工艺也不同,TSMC版和三星版芯片的差异必然是存在的。只是之前大家普遍预期三星版由于采用了较先进的14…
&blockquote&『众所周知,4K屏唯一的作用就是显示文字时更加的锐利棱角更加细腻。 视频和照片在手机上恰恰是最不需要4K分辨率的应用,你在5.5寸的屏幕上看图,1080p和4K根本不会有区别,视频更加不会有区别。唯一可能有一丁点区别的是文字渲染,结果需要文字渲染的时候它开1080p。』&/blockquote&题主你别怂,为什么要修改问题描述?Anyway这不重要,答案依旧不变。&br&无论是在广电领域还是在图像领域,4K的出现绝不仅仅是为了让文字更清晰,4K分辨率可以实现更清晰的图像细节和表现力,如果题主“众所周知”的言论是真的,那么业界第一款4K设备应该出现在电子书领域。当然,4K对文字的清晰度加成也是显而易见的,但也仅仅是4K的众多意义之一。&br&而“&b&视频和照片最不需要4K分辨率”&/b&也是错误的,4K静态分辨率折算过来相当于800W像素16:9的照片,而现在随随便便任何一个手机成像像素都已经超过了800W,如此在4K屏上就可以实现更精细的显示效果,让屏幕显示出与源图像高精度匹配的图像,不要信什么超过300PPI人眼就看不到像素点的言论,5.5吋1080P的屏幕我不信你看不出像素点,在1080P屏幕上,不管你的图像是800W像素还是1600W还是2400W,很可惜,你的1080P屏幕就最多显示1080P,而4K呢?四倍于它。这是什么体验?你能看到更多细节,你能觉得画面中的物体更真实;而对于4K视频,索尼Z5 Premium本身就可以摄录4K分辨率(H264/H265)编码的视频,如此而得到的视频在4K屏上的点对点显示也会达到比在1080P屏幕上更加精细的显示效果,给人眼带来一种画面拟真的感受,至于非4K分辨率的视频,Z5 Premium也会倍频到4K来播放,倍频技术是索尼BRAVIA的看家本领,在业界也是广受好评,哪怕现在4K视频是不多,但这种技术也能提升视觉体验,这里也要提出一个疑问:&b&家家买的4K电视拿到家98%只能看1080i甚至720i的广电高清台,你是不是也要投诉电视厂商和广电总局没给你4K信号?&/b&&br&往远看,4K屏手机的出现也为VR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契机,VR技术很吃屏幕像素,这也是很多VR设备没法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局限之一,而小屏高分辨率设备必定是VR技术的有力推进者,这毋庸置疑。BTW,题主真的不知道索尼在小尺寸OLED(用于单电相机EVF)上的分辨率都已经720P起了么?那可是仅有0.7吋的屏幕啊!&br&诚然,索尼在Z5 Premium上使用4K在现在看来是有些超前,在很多人眼中是噱头,但&b&硬件方面&/b&,它的屏幕物理分辨率确确实实是实打实的4K啊,并没有在硬件上缩水,你说涉嫌虚假宣传黑科技从何而来?市面上把4K屏装进手机的厂商现在有第二家?既然没有,凭什么索尼不能说自己黑科技了?&br&&b&软件方面&/b&,是要默认1080P渲染,这样才能保证在现阶段条件下手机续航和使用体验,但是你确定各位媒体在Z5 Premium上感觉应用很模糊只是屏幕的问题吗?很多应用开发者在做UI矢量输出都还是按照720P输出在别的未适配的分辨率上都是强行拉升,对于这种应用,只按照4K点对点渲染,应用就只能出现在屏幕的中间一小块儿区域,小到你根本无法点选,见过iPhone专属应用在iPad上的不强行拉伸显示界面么?对,就那样,比那还惨,那么再请问,如果应用体验这么糟糕还非要用4K渲染的话,消费者是骂呢还是骂呢还是骂呢?当然不能怪开发者不给力,Android分辨率已经够乱了,但你不能因为没适配你4K屏你索尼就放任自流不是?所以使用1080P渲染并不仅仅是为了省电啊同志们,也是为了能够全屏显示你想要的应用。&br&在&b&内容方面&/b&,请问:现在哪个主流电视台广电厂商电影是默认用2K分辨率拍摄的?有哪个手机应用是按照2K分辨率开发的?用手机上没资源没支持的过渡2K鸡肋分辨率来笑已经有4K分辨率内容支撑的Z5 Premium,哪来的自信?&br&况且应用显示是不是模糊这点还且说呢,没拿到真机谁也别乱说话。可是,5.5吋屏幕上应用模糊了你看得出来(&b&你不是说“98%的时间不能使用,实际效果跟6+和6s+一样。”么?&/b&),5.5吋的屏幕在显示高像素图片时你却看不出来区别(你不是刚说“&b&Z5p在使用应用的时候明显看出来模糊,就是几百块山寨机的水平”么?&/b&),这眼睛也是很有选择性。&br&&br&1080P是现状,4K是趋势,不管你接受不接受,科技发展不是止步不前的,现在的短浅目光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扇在你脸上的那个巴掌。&br&更多抖机灵答案别人更精彩,题主保重。
『众所周知,4K屏唯一的作用就是显示文字时更加的锐利棱角更加细腻。 视频和照片在手机上恰恰是最不需要4K分辨率的应用,你在5.5寸的屏幕上看图,1080p和4K根本不会有区别,视频更加不会有区别。唯一可能有一丁点区别的是文字渲染,结果需要文字渲染的时候…
我觉得苹果三星都在坐着同一件事,拉开与普通厂商大差距,提高手机行业的门槛。&br&苹果出来了越来越多你无法模仿的黑科技,三星也开始在差异化上大做文章,在以前无论你发布个啥小米们都可以迅速更进,但是在5s之后,指纹识别用了一年时间小米们才开始复制,时至今日也未成熟应用。昨晚的3D touch,(华为虽然也有,但华为就别想了,安卓底层不给你更多的支持优化你就没啥卵用),业界追上保守估计两年,三星的曲面屏,发布快一年了吧,我都没见到有资讯说谁复制出来了。我就想如果越来越多的类似黑科技不断的涌现,小米们怎么办,毕竟业界的利润都在三星苹果两家手里,这两家所拥有的资源也就不是其他厂商所能比拟的。如果苹果三星再这样继续下去,国产相对于苹果三星的竞争力将越来越小,不怕你性能竞赛,就怕你不玩性能玩体验了。如果这个趋势继续进行两代三代,苹果三星和业界的差距将越来越大,那么罗老师这种毫无技术的公司想再进入手机界难度也就更大,这个手机市场将更加成熟,大多数的小企业(没技术的)将会全部淘汰,现在洗牌的浪潮马上开到,小米们是时候往前跑了
我觉得苹果三星都在坐着同一件事,拉开与普通厂商大差距,提高手机行业的门槛。 苹果出来了越来越多你无法模仿的黑科技,三星也开始在差异化上大做文章,在以前无论你发布个啥小米们都可以迅速更进,但是在5s之后,指纹识别用了一年时间小米们才开始复制,…
&b&谢苹果公司邀&/b&&figure&&img data-rawheight=&466& data-rawwidth=&637& src=&https://pic4.zhimg.com/50/ab4e180ac6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ab4e180ac6b_r.jp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960& data-rawwidth=&1280& src=&https://pic2.zhimg.com/50/51afb7e25d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51afb7e25db_r.jpg&&&/figure&&br&下面我就来说说自己对新iPhone的看法。&br&&br&&b&外观设计&/b&&br&&p&新iPhone采用了新的铝合金材质外壳,强度有所提升,厚度略有增加。&/p&&br&&p&我对于现在一些手机厂商所秉持的的设计观念并不是很赞同,其中也包括苹果。我觉得他们把手机做得过于轻薄了,这样握持感较差,而且裸机容易滑落。我司员工清一色的iPhone全部套壳,这也很能说明问题了。如果把手机做的厚一些,边角打磨好弧度,拿在手上是非常舒服的一件事。手机变厚变重可以塞入更大的电池,更多的原件,无论续航还是性能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也不用把摄像头突出来了。坚持要将手机做的很薄,消费者买回家以后还要套个手机壳,图的是个什么?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仔细思考的。&/p&&br&&p&在我实际上手拿过的手机里握持感最好的是这一台:Droid Turbo。机身最厚处为10.6mm,重169g,比新发布的iPhone 6s的要厚49%,重18%。这台机器运行原生安卓系统,是美国运营商Verizon的定制版,国内不怎么常见。&/p&&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689& data-rawwidth=&1115& src=&https://pic2.zhimg.com/50/b27abaee3e7f251cd920c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27abaee3e7f251cd920c7_r.jpg&&&/figure&&br&&p&根据多年的经验来看,外观设计≈主观感受,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全凭自己心意,你自己觉得好看,买就行了,就别管别人怎么说了。&/p&&br&&p&iPhone 6s机身的颜色是4种,新增加了玫瑰金的配色,女孩子应该会喜欢- -#&/p&&br&&b&A9处理器&/b&&br&&p&iPhone 6S搭载新一代的A9处理器,我本来觉得在处理器这方面更多是工艺上的改良与升级,比如说采用新的工艺,增加晶体管数量,减小处理器所占用的面积或是更好的控制能耗之类。都将是一些中规中矩的升级,并不会出现类似从32位到64位架构的变革(因为技术革新是很难的,比如处理器、电池这些,在新技术出现以前都只能根据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良和升级)。&/p&&br&&p&所以在发布会前我本预计处理器性能的提升是比较平庸的,做些改进、优化,大概提升个30%左右吧。但是苹果官方表示A9的处理器提速70%,图形处理器提速90%。真是很可怕的性能,我印象中高通的芯片提升并没有这样快的,这样的话,估计未来一年安卓阵营都将会在硬件上被iPhone压制了。&/p&&br&&b&2GB内存&/b&&br&&p&虽然发布会上没说,官网参数也没写,但就我们实际上手的结果来看,iPhone 6s确实是将内存升级到2GB了。(其实上代iPhone 6的时候就该升级到2GB了,毕竟App的体量越来越大,系统功能越来越完备,1G内存根本不够,Safari多开几个标签页就不行了。)&/p&&br&&p&我们可以发现新iPhone的存储仍然是16GB/64GB/128GB这三个版本。去年iPhone 6刚上市的时候,《福布斯》杂志网络版曾经撰文称,没有32GB版本的原因就一个:赚钱。不出32GB版这一举动可以大幅提升64GB和128GB版本的销量,进而提升利润。(本段参考资料详见:&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ews.mydrivers.com/1/325/325232.htm&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Phone 6、iPad 6为啥放弃32GB版?原来如此-苹果&/a&)&/p&&br&&p&其实整个iPhone上最赚钱的就是闪存模块了,去年iPhone 6上市之初,市场调研公司 IHS就对它做了拆解,表示iPhone 6每GB闪存的物料成本为42美分。所谓的物料成本也就是苹果从供货商(三星、闪迪、东芝、海力士等)那拿货的价钱。64GB和16GB的物料成本相差20美元,卖出去就差100美元,是5倍的价钱。&/p&&br&&p&在这里我们之所以可以只谈物料成本,是因为64GB版和16GB版的其他方面都是完全一样的,不必考虑研发推广设计之类的成本等等,它们差的仅仅就是只是物料这一项而已。(本段参考资料见:&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phone.tgbus.com/news/class/.s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Phone6/plus成本分析 看看你的肾成本值多少 - iPhone中文网&/a&)&/p&&br&&p&更何况闪存其实算是整个手机中最为稳定的一个模块了,它是焊在主板上的,又不像屏幕啥的裸露在外。除非是主板烧了,还没听说过谁家的iPhone闪存坏掉以至于手机不能读写数据了。&/p&&br&&b&1200万像素摄像头&/b&&br&&p&这次iPhone 6s将它的摄像头升级到了1200W像素(前置也升级到500万啦),光圈还是F/2.2,单个像素的尺寸由1.5微米降低到了1.22微米。发布会还提到,这次的iPhone 6s特别优化了“Focus Pixels轻点对焦”和降噪算法。&/p&&br&&p&这就说到了苹果引以为傲的影像系统,当前市面上的手机影像系统基本是这样的,苹果第一,三星落后苹果半年,其他厂商排在后面。好消息是,今天的消费者也普遍认可了摄像头参数并不代表成像水平这件事了,确实如此。这里有个回答简单的说了一下手机的成像系统是怎么一回事,感兴趣的知友们可以参考一下:&a class=&internal&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为什么许多使用 1300 万、2100 万像素的手机,综合表现不如使用 800 万像素的 iPhone 手机? - 苹果公司 (Apple Inc.) - 知乎&/a&&/p&&br&&p&而且在一些时候,高像素数不仅不能够带来成像质量的提升,还会带来一定的麻烦,以我的Moto为例,2100万像素镜头拍出来的每张图片大小为6M左右,我的手机用了8个月,现在有1000多张相片,仅仅这些照片就占用了6GB的存储空间。老iPhone的800万像素,每张照片的大小为2M左右,现在升级到1200万像素镜头后,每张照片的大小就变成3M了(这里指的是理论值,如果你只拍一张白纸,大范围的纯色,那么图片大小也就几百KB),占用空间提升了50%。&/p&&br&&p&我刚说在拍照上三星落后苹果半年,也是有根据的,上个月国内知名的手机测评机构科技美学发布了四大旗舰的拍照盲评测试,凭借超高的影响力搜集了整整60万张普通消费者的投票(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要知道国外知名手机门户网GSMArena和Phone Arena的投票能搜集到10万级别的票数就算顶天了的),在不谈参数的前提下,让普通消费者凭借眼睛来直观判断是我认为最为符合客观事实的测评方式。&/p&&br&&p&&figure&&img data-rawheight=&748& data-rawwidth=&1585& src=&https://pic3.zhimg.com/50/ceec24d46367fcfe1ea2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8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eec24d46367fcfe1ea2a_r.jpg&&&/figure&(图为科技美学拍照盲评最终测试结果)&br&&/p&&br&&p&我们从图中也可以看到,15年上半年发布的三星S6 Edge在成像水准上已经很接近于iPhone 6 Plus了,只差几千张票而已,三星的实力确实强硬(三星还是全球仅有的三家可以自产处理器的厂商,另外两家是苹果以及华为)。&/p&&br&&p&总结一下来说,就影像系统这一块而言,我是完全相信新iPhone在搭载了1200万像素镜头之后能达到一个新的层级,带着其他手机厂商跑的。&/p&&br&&b&屏幕&/b&&br&&p&发布会前小道消息说新的iPhone屏幕分辨率会大幅提升,其实我觉得并没什么卵用,还好iPhone 6s的分辨率并没变化,小道消息是假的。&/p&&br&&p&关于屏幕分辨率提升这件事,最早还是要从13年末首款2K屏手机面市说起,到现在已经过了快两年的时间,当时说的是新东西刚出来,不好下结论,还得看看市场的反馈。现在看来是的确没什么必要搞这么高的分辨率。因为720P和2K分辨率只是日常使用的话还真看不出啥差别。只不过是更耗电一些- -#。&/p&&br&&p&↑↑↑↑关于屏幕分辨率被无限吐槽了,其实苹果一直有720P的传统,720P屏幕的标准是『4.5寸屏』,苹果从4寸的iPhone 5开始分辨率就是,就是把那720P屏幕削掉九分之一。到了4.7寸的iPhone 6/6s,仍然是720P,1334 x 750的分辨率只是在4.5寸屏的分辨率基础上加了一圈。(大屏的iPhone 6Plus当然就直接上1080P屏了,5.5寸 1080P这个屏幕手机上用的多,供应商那也都是有现成的顶级屏可供应。)&/p&&br&&p&想想当年iPhone 4发布的时候,3.5寸960×640分辨率,326ppi,当时是怎么说的来着?“通常电脑显示屏幕的分辨率为72ppi,而iPhone 4的分辨率为电脑的4倍多。人眼所能分辨最高的ppi为300,iPhone4屏幕的细腻程度已经超过了人眼的分辨范围,被称为Retina Display。”尽管这个视网膜屏幕的概念是乔布斯营销出来的,但确实已经很清晰,足够用了。&/p&&br&&p&屏幕这块的重点其实是新的iPhone采用了3D Touch屏幕,可以识别按压的轻重。这是一个全新的东西。以往屏幕的交互只有按压时间上的区分,现在还可以区分按压的力度了,这个改变会带来全新的交互逻辑。举一个最简单的栗子,iOS系统的返回键设置在左上角,单手很难够到,开发者可以将“重按屏幕2秒”这个操作设置为返回,在操作上就会带来一定的方便。&/p&&br&&p& 发布会上讲到了Peek,Pop两种新手势,用力按图标会弹出菜单,包含了该应用的快捷操作,在邮件列表上用力按也可以快速弹开窗口查看邮件,长按链接可以查看预览。&/p&&br&&b&电池续航&br&&br&&/b&公认解决续航问题的方案就两种:一,大电池。二,快充。(大电池更好一些)&br&&br&&p&电池续航方面,发布会前有消息称新iPhone将新增快速充电,这是个超实用的功能。但是开了发布会好像并没提到有这回事,很遗憾- -#&/p&&br&&p&iPhone的原配充电器是5V/1A,但其实iPhone内部充电电路的负载是可以达到1.5A左右电流的,当我们用iPad额定电流为2.1A的充电器给iPhone充电的时候,就能为手机输出1.5A的电流,充电速度要比原配的手机充电器快50%。(这个1.5A是完全符合iPhone电路的负载的,只是充电时会稍微热一点。苹果官网商城配件那里也有写iPad充电器可以为iPhone充电)&/p&&br&&p&关于iPhone的负载电流最大能到多少,可以去淘宝买一个USB电流表自己测,毕竟苹果官方也从来没给过这种数据,只好自己动手。一块USB电流表大概25-40块钱。&/p&&br&&p&那为什么iPad就能过2.1A,iPhone的充电电路就只允许过1.5A?这主要是出于热量上的考虑,因为通过的电流大小跟发热量成正相关,iPad内部空间大了去了,散热好,所以允许过大电流,而手机内空间太狭小,不容易散热,所以允许过的电流要小一些,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原因。&/p&&br&&p&苹果觉得5V 1A这个效率足够充手机了,再大的电流会导致电池的损伤(然而事实上苹果在这件事上的判断是错误的,1A的电流是其实偏小的,用户们总是会觉得iPhone充电太慢,速充功能是非常必要的)。&/p&&br&&p&有不少人担心说这2.1A会不会把手机给充坏了呀,其实电流是由手机内的充电电路控制的,跟充电器关系不大,iPhone内部电路设计时允许过的最大电流就1.5A,这2.1A的充电器插进来,超过1.5A的部分会被阻截掉,并不会进充电电路。&/p&&br&&p&顺便再说下用电脑的USB接口给设备充电吧,当然是奇慢无比,因为USB 2.0的标准是5V 0.5A。有时候边充电边玩,充电速度都赶不上掉电- -#。(USB 3.0的输出功率为4.5~5W,5V 0.9~1A,比USB 2.0要快)&/p&&br&&p&一些安卓手机还有一些其它的速充设定,息屏的时候充电会比亮屏时快(防过热),关机比息屏时要快。不过iPhone并没有这种机制,关机充电并不会更快。&/p&&br&&b&关于售价&/b&&br&&p&iPhone 6s的16GB版本售价为5288元,64GB版售价6088元,而128GB版售价则为6888元。苹果将在9月12号开启在大陆的预售,25号发货。至于屏幕更大的iPhone 6s Plus也分为16GB、64GB和128GB三种容量版本,对应售价分别为6088元、6888元和7788元。&/p&&br&&p&苹果公司作为智能手机的创始者,是所有手机厂商里面唯一能躺着赚钱的,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毛利率高达39.7%。其他的手机厂商,三星也能赚一些,但很辛苦。索尼手机完全是在亏钱(但由于全球手机市场火热的缘故,索尼的传感器却大卖,赚了不少钱,姨夫做梦也要笑醒- -#)。HTC销路很差,公司已经开始裁员,现在恐怕并不能够称为是智能手机大厂了。&/p&&p&(本段参考资料见:&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ech.sina.com.cn/it//doc-ifxfaswi4180299.s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苹果公布第三财季财报:净利同比增38%&/a&,&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ech.163.com/15/0730/09/AVOTDD4K000915BE.html%3Ff%3Djsearch&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三星电子发布Q2财报:净利润同比下降8%&/a&,&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digi.163.com/15/0731/16/AVS76VDN00162OUT.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财报显示索尼净利增长2倍多 手机却越来越差_网易数码&/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ews.91.com/it/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穷途末路 HTC正式宣布将全球裁员15%&/a&)&/p&&br&&p&知乎上主流的观点是,“iPhone物有所值,研发要钱推广要钱工业设计要钱等等,只算物料成本是不对的”,但是这些言论跟苹果的财报是对不上号的,毛利接近40%,iPhone确实是暴利的,苹果公司就是在躺着赚钱。当然了,这也是典型的光明正大地赚钱,毕竟技术领先,造出相同水准的东西成本比人家低一丢丢,中间的差价当然是要算到利润里面。&/p&&br&&b&购买建议&/b&&br&&p&我这里也有一些购买建议,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网络制式,二是存储空间。在购买国行以及各种版本水货的时候(港版、美版、欧版、日版等等),请一定要看清所购机器能够支持的网络制式,如果发生电信用户买了移动联通版结果不能插卡使用的情况就不好了。第二点就是要注意存储空间,我明确建议:如果并不是手头紧迫,请不要购买16GB版本。&/p&&br&&p&苹果公司自从2012年iPhone 5发布的时候起就为手机配备了16GB的存储空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计量单位的不统一,标注为16GB的手机,实际可用存储空间仅为12.5GB(参考:&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app111.com/doc/.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6G iPhone 5c新机可用空间最多-苹果园&/a&),我们现在来看那个时候在iPhone上运行的iOS 6系统,无疑是非常苗条的,大小仅为957M(参考:&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phone.265g.com/faq/12149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OS6有多大容量大小远超前辈 - 265G iPhone频道&/a&)。&/p&&br&&p&去年iOS8升级的时候,如果不连接电脑而仅仅采用OTA推送的办法升级,那么需要预先留存的容量高达5.7GB(只是预留空间,事后并不需要这么多),我记得去年升级系统的时候,大部分16GB版本用户不得不疯狂删掉过往的照片、手机内的音乐、闲置的App等等,这为正常的使用体验带来很坏的影响。&/p&&br&&p&之前说新iPhone升级内存的时候就谈到了,App的体量一天比一天大,现在光是一个微信的大小就达到了95M,再加上之前说的,1200万像素镜头,每张照片的大小将达到3M,16GB肯定是不够用了。&/p&&figure&&img data-rawheight=&797& data-rawwidth=&488& src=&https://pic1.zhimg.com/50/7f1a83dfb177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7f1a83dfb177c_r.jpg&&&/figure&(微信安装包的大小都95M了)&br&&br&以上,谢阅。&br&&br&—————————————彩蛋————————————&br&希望各位知友多多探讨,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写到评论里。对于有价值的评论,我司会送上一些实用的小玩意。&br&&br&—————————————推广————————————&br&这篇内容是我和我的同事们连夜做出来的,内有苹果秋季发布会的6分钟视频详解,也有总编在旧金山发布会现场发回来的文稿和图片,非常值得一看。&br&&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wNTA4NTM3Mg%3D%3D%26mid%3Didx%3D1%26sn%3D6efb6edf8da%26scene%3D0%23rd&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第一支刷爆朋友圈的新iPhone体验视频,要剁手的6分钟后再说&/a&&br&&br&我司将提供10台iPhone 6s Plus试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们的官方网站:&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jiguo.com/&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极果-全球酷玩试用导购平台&/a& 申请参加试用活动,也可以通过微信报名。&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17& data-rawwidth=&660& src=&https://pic3.zhimg.com/50/c70bccb3eb93eb9c6d148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70bccb3eb93eb9c6d1486_r.jpg&&&/figure&&br&我司的微信号是:极果网(jguojguo)&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akgqMsfEm5rkrYNR9x14&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akgqMsf&/span&&span class=&invisible&&Em5rkrYNR9x14&/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谢苹果公司邀 下面我就来说说自己对新iPhone的看法。 外观设计 新iPhone采用了新的铝合金材质外壳,强度有所提升,厚度略有增加。 我对于现在一些手机厂商所秉持的的设计观念并不是很赞同,其中也包括苹果。我觉得他们把手机做得过于轻薄了,这样握持感较差…
可参考我最新的一篇文章:&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zhuanlan.zhihu.com/p/26&/span&&span class=&invisible&&941385&/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为什么 Lumia 1020 在 DxOMark 排名这么差)&br&&br&作为一个非专职拍照的人(不敢自称摄影师),以及长期手持Lumia 1020的人,来对Lumia 1020做一个简要评价,虽然我写过相关Lumia 1020的文章已经不是一篇两篇了。&br&&br&首先,超采样技术究竟是什么可以参见我过去的文章,不过其本质是“高级的缩图大法”,这也是很多人认为Lumia 1020超采样500万像素出片纯净度比很多相机都要好的一个原因所在(4100万像素资源利用,七个像素合成为一个像素,或者简单理解,就是把4100万像素的照片缩成500万,但缩得比较高级)。就是在ISO100-200的状况下(且光线不暗时),画面即便100%放大也很锐,外加很清晰,细节纯净,几乎没有数字化的味道,但实际状况是,如果看4100万像素的原片,100%放大是可以清晰看到数字化原味的,这个应该很容易理解吧。&br&&br&Lumia 1020全力超采样后出片的纯净度实际是不如808 PureView的,但在锐化和细节方面做得更出色,有兴趣可以看我写的Lumia
PureView的对比文。主要原因大抵上还是Lumia 1020所用1/1.5英寸的图像传感器比808的1/1.2英寸的图像传感器小了30%,就算用上BSI之类的新技术,这个面积的缩小很多地方依旧无可挽回,虽然暗光拍摄能力要好很多了。&br&&br&目前,手机界能够与Lumia 1020相提并论的大概就只有松下DMC-CM1,无奈没用过CM1,所以下不了定论。上面都是闲扯的,下面说一说Lumia 1020拍照的优点和缺点,先说缺点吧。即便在便携式不可换镜头数码相机,也就是卡片机领域,Lumia 1020都称得上佼佼者。&br&&br&缺点:&br&&br&1.拍照体验糟糕,相机启动速度缓慢,长按相机按键启动相机到进入拍照界面需要几秒时间——这对抓拍而言是几乎可以宣告放弃的,比如一架飞机飞过去,等你掏出手机并启动完相机,飞机早就飞走了,这是Lumia 1020最严重的问题。&br&
拍摄完成后,存储又需要几秒时间,Lumia 1020可能有机会成为史上拍照最慢的手机产品之一。究其根源在于ISP能力不济,原本高通的骁龙S4 Pro所用的图像处理器是不支持4100万像素这么高的值的,但诺基亚主动去找高通合作重写了这部分算法,也就是硬上,导致体验差劲,如果能改用骁龙800的处理器,体验必然要好很多了。&br&&br&2.自动白平衡很飘,经过几轮ISP算法修正,其实现在已经比过去好了很多了,但仍然是飘的,主要问题是画面偏黄、偏绿,取向并不讨好眼睛。而且另一个问题是,Lumia 1020所用的OLED屏幕本身就有偏绿的问题,导致你很难搞清楚有些照片究竟是相机的问题还是屏幕的问题。&br&
如果能够将这个问题修正一下,Lumia 1020才是真正强悍。&br&
(好在Lumia后期可调色温、暗部细节、整体亮度、饱和度等参数,算是一定程度的弥补)&br&&br&3.最近对焦距离偏远。其实这个问题是诺基亚几乎所有手机的通病,即便是一些小底手机,最近对焦距离也有10cm左右,这不符合当代手机产品的特性。不过对Lumia 1020而言,15cm算是比较极限(因为对焦镜组移动距离很有限,除非把镜头再做大一点),先前808的最近对焦距离达到了30cm,那才是真正的不能忍。&br&
所以Lumia 1020本质上拍微距题材的照片是受限的。&br&
有人说,Lumia 1020有无损变焦啊!其实应该这么讲,无损变焦就是指截幅变焦,损失超采样的量,也就是最终成片相比没有变焦其实还是存在画质差异的,我个人并不提倡用无损变焦,除非是某些必须变焦的场合。&br&
而且无损变焦和光学变焦的差异在于,没有改变影像经过镜头的光学特性,比如说景深是不会有变化的(但实际上,物理焦距的变化理应带来景深的变化)。&br&&br&4.镜头素质在当代设备中不算出色。&br&
这主要分2点来谈。首先要说的是,这个镜头自身的分辨率是不存在问题的,不像某些媒体所说的不足以承载4100万像素,也没有比808用料差多少,毕竟卡尔蔡司本质上真正参与到了镜头设计中。但这个镜头确实有一些问题。&br&
第一是边缘解析力下降有点明确了(像散),而且伴随有暗角的问题(808也存在),不过这个其实是比较正常的,而且在可接受范围内。&br&
第二是抗眩光的能力差了点,对光源可能产生雾化的控制其实是比较好的,即便是侧逆光也不容易形成雾化影响,但对规律光斑和鬼影的控制比较糟糕。&br&还有附加一点,Color Shading造成的中间和边缘色彩差异(尤其是在拍摄白色纯色画面时)实际上可以通过图像处理器算法做修正,但却不见有修正,这是个问题,虽然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不存在这种情况。&br&&br&优点&br&&br&1.人们常说的解析力出色。这一点确实在手机,甚至民用级便携式不可换镜头数码相机中都是绝对的冠军,毕竟用的底比较大。而且不光是解析力出色,放大以后画面也很清楚,更重要的是画面很干净。&br&
所以无损变焦也就有可用性。&br&
尤其对于拍摄时构图不好,但后期想要截幅是相当有意义的,用的是传说中的“先拍照,后变焦”,就是你看到的是500万像素超采样后的照片,但手机中实际存储着4100万像素的原片,如果你做截幅,那么系统会使用4100万像素资源来尽量满足你,让画面即便截取其中一部分也是锐利干净的。&br&
这一点在光照环境充足时显得具备很大的意义。&br&&br&2.宽容度表现在手机中无敌,色深佳。除了某些会以走捷径的方式做多次曝光的手机产品(比如荣耀6Plus这类既用双摄像头以不同曝光参数曝光,而且还经过多次曝光),Lumia 1020所摄影像的宽容度表现在手机中是没有任何敌手的,比808PureView都优质很多(即便808开启ND滤镜)。&br&
也就是暗部细节和亮部细节兼顾的水准比较高。这一点的意义同样很重大,让画面显得通透就靠它了。&br&&b&(更新:这一项或待商榷,按照DxOMark的数据,Lumia 1020的宽容度和Lumia 1520相差并不大,只是稍好...未知与其他手机比如何...)&/b&&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5& src=&https://pic3.zhimg.com/50/05d938b048ee7a29f0593e_b.jpg& data-rawwidth=&9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05d938b048ee7a29f0593e_r.jpg&&&/figure&&br&3.营造浅景深的能力比其他手机出众很多。绝大部分人只知道大光圈可用于营造浅景深,也就是更出色的背景虚化效果,但本质上光圈对景深的影像是最小的。相对更大的图像传感器更利于营造浅景深。&br&
虽说1/1.5英寸的底,相比单反微单至少APS-C画幅的尺寸要小太多了,但它在拍摄食物之类的东西,所能营造空间虚实相生的感觉明显比iPhone之类的手机好出太多了。这也是Lumia 1020出片质感上比其他手机所拍照片好很多的一个重要原因。&br&
或许这不能作为的重要优势来谈,毕竟稍远一些的景也不能说浅景深了,但你用过之后就会感受到它和其他手机的差别。&br&&br&4.暗光环境拍摄比所有手机中宣称夜拍强机的都要好上太多太多了。虽说暗光环境拍摄能力跟微单、单反之类没有可比性,但ISO1600出片一样具有比较高的可用性,本质上还是因为像素高,有超采样。而且画面的质感、抑制噪点的水平,还有锐度等,明显比同时代的任何同样带光学防抖系统的手机好出太多了,完全不是一个层级。&br&&br&多加一项:对摄影师而言...&br&&br&其实我本人不算摄影师,但因为经常外出参加各种发布会,也对产品做评测,所以用单反是常事,接触的单反虽然不多,却也作为某相机厂商的“官方摄影师”出席过一些活动,总算是稍有资格谈一谈吧。&br&&br&手机无论如何在成像素质上都无法替代单反以及高端微单,毕竟底的用料差别太大了,哪怕是当代入门级的单反就足以干翻Lumia 1020——我是指在综合素质上(在某些单项属性上,比如光照环境充足时画面的纯净度和解析力可能会存在一些优势,质感也会稍好,但只是对比入门级微单、单反)。所以如果真的要做一些刻意的拍摄工作,相对更好的成像设备还是需要的。&br&&br&但个人外出游玩,和朋友们分享自己所见所闻,手机的方便性也更突出,这是相机无法比拟的,即便是索尼Cybershot-QX系列的镜头相机本质上也过于麻烦,还是手机更靠谱。在这方面,Lumia 1020会显得格外突出,至少在成像素质上比其他手机好了不知多少。&br&&br&有些特别的场景尤其如此,比如去看演唱会或表演,你的座位离舞台并没有那么近的情况下,仅是手机比拼,用无损变焦将其他所有手机干翻是毫无悬念的。&br&&br&DNG这个部分以我个人的意见,手机出DNG格式的意义不算太大,不过用Lumia创意中心应用可以提亮暗部细节,以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原本是死黑一片的暗部层次,这个还是存在一些意义。但是说拿到LR去做后期,我觉得应该没什么人会这么干,因为既然都考虑用LR作后期了,干嘛不用单反或微单去拍呢?&br&&br&总结&br&&br&至于其他什么测光、对焦之类的,其实表现也都很稳定,但如今手机的主流水平都已经比较出色了,所以就不作为优点来说了,还有就是手动操控的一部分,比如最长4秒曝光(但去年索尼IMX214的底都开始支持半分钟曝光了,所以也算不上太大的优势了),比如手动对焦(但越来越多的手机开始支持手动对焦),都不作为优点来说了。&br&&br&总之,即便是过了这么久,依然很少有手机可以在拍照综合素质上与Lumia 1020相抗衡(除了松下CM1这种),下一个突破的大概也还是Lumia自己的设备。MWC2015我在微软展台稍稍采访了一下Lumia市场总监,其中一个问题是,针对1020系列后续是否还会有动作,他说等Windows 10搞定以后,肯定会有类似的旗舰推出的。所以我们等着便是。
可参考我最新的一篇文章: (为什么 Lumia 1020 在 DxOMark 排名这么差) 作为一个非专职拍照的人(不敢自称摄影师),以及长期手持Lumia 1020的人,来对Lumia 1020做一个简要评价,虽然我写过相关Lumia 1020的文章已经不是一篇两篇了…
最近刚写了一篇文章,可作为这篇回答的参考:&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ina.com.cn/s/blog_4cvtec.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年了,再来谈谈Lumia 1020和iPhone 6s拍照谁更强&/a&&br&&br&------&br&作为一个资深诺粉,来简单谈谈成像素质鉴赏的几个必要点,是现在很多评测机构不会去提及的部分。目前整个行业内成像评测做得相对较好的是数码多,但他们也存在一些偏激的问题,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包括DPrevew、DxOMark也是存在问题的。我先前曾想过专门写一篇写DxOMark在评分机制上存在问题的文章,导致登上手机拍照榜首的是Galaxy S5这种机子,但无奈一个人之力无法完成。&br&&br&科技美学的评测我看过几篇,他们在成像理论的理解并不成熟,甚至存在很多盲点。但也正因为这样,科技美学可以代表人民群众,因为拍照如今是消费领域的常用功能,拍的好不好自然是用户说了算。本质是,大部分用户不知道什么是拍得好。所以下面谈一谈简单的评判标准。&br&&br&&b&1.宽容度(Dynamic Range)&/b&&br&&br&不严格地说,宽容度也可以叫动态范围,这是绝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概念,甚至是很多评测媒体认为无关紧要的参数,因为厂商不会公布宽容度参数(除了一些特意强调宽容度的感光元件产品),这是行业内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但却从本质上表现出用料的厚道程度。&br&&br&宽容度实际就是拍照时,感光元件可以表现一个场景最亮与最暗处的最大区间,宽容度的计量不止一种,通常可以用通光量的档数来表示。不过这个也实在不好测,但感官上相当直观的,1-2档的差别就可以感觉出来。比如你拍逆光场景,前景人物一片死黑,或者背景一片惨白,那就是很痛苦的,如果背景和前景都能相对均衡地表现出来,那就是宽容度表现出色了。&br&&br&单镜头单次成像,宽容度表现最好的手机是Lumia 1020,而且是大幅领衔其他竞争对手,相比808亦有非常大的优势(即便808用上ND滤镜,相关这一点可参见我的文章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ina.com.cn/s/blog_4cdjug.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umia PureView拍照体验详细对比&/a& )。&br&&br&但国内对1020的宽容度表现有关注的评测媒体寥寥可数,基本都是在说解析力。宽容度早年在胶片成像界就已经是一个很必要探讨的参数了,数码时代已经拿来被全面衡量。而宽容度对画面观感的影响是非常巨量的,尤其是在明暗反差很强烈的场景,宽容度表现出色的相机成像给人的感觉可以是震撼的(最亮和最暗处都能表现出层次的时候)。&br&&br&&br&&b&更新:上面这两段的说法可能有问题,按照DxOMark的数据,Lumia 1020和Lumia 1520的宽容度表现实际上没有差很多,如下图所示,具体不同ISO下的曲线对比,可参照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dxomark.com/Cameras/Compare/Side-by-side/Nokia-Lumia-1020-versus-Nokia-Lumia-1520___933_93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okia Lumia 1020 versus Nokia Lumia 1520&/a& ,有家评测媒体曾经说,不同手机摄像头的宽容度是大致差不多了,这一点或有待商榷。Lumia 1020的优势在色深和高感表现上,如下图。&/b&&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efe8fc62531_b.jpg& data-rawwidth=&641&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befe8fc62531_r.jpg&&&/figure&&br&相关这一点还可以参见我的另一篇文章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evolife.cn/html/_3.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多个摄像头多了几分战斗力?荣耀6Plus是这样玩的&/a& ,荣耀6 Plus是目前手机界摄像头的成像宽容度表现最出色的设备,只不过这款手机用的是双镜头,而且HDR模式还经过了两次曝光,所以实际是两次HDR才换来这种效果,说这篇文章是想让各位看一看,宽容度广的照片观感上是可以很好的。&br&&br&大家不关心宽容度是因为媒体不提宽容度,厂商提得也不多,但这不意味着这不是需要关心的参数。另外宽容度实际跟图像处理器与算法也相关,《数码影像教程》花了很多的篇幅述说数码照片对暗部细节的保留,这是很有价值的,尤其以RAW(DNG)出片时。&br&&br&&b&2.色深&/b&&br&&br&我先前曾在自己的文章里说过,很多手机拍出来的照片感觉特别平面化,不立体,没有层次——这是个什么样的形容方法呢?到底怎样的照片才是有层次和立体的?不是颜色艳丽就叫立体了。&br&&br&让照片表现得更立体,主要有两种方法(对手机而言),其一是增大感光元件的尺寸(因为光圈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焦距则相对固定),令手机能够营造出相对更浅的景深,也就是传说中的虚实相生,背景虚化效果更出众。&br&&br&但实际上,景深绝不是越浅越好,很多媒体错误地认为,手机越能营造浅景深,有更出众的背景虚化效果,则说其成像素质越好,这是扯谈,详情可见我的文章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ina.com.cn/s/blog_4ccf4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手机成像技术简谈(焦距篇)&/a& ,但浅景深的确可以让画面的空间层次感做得更好。808PureView、Lumia 1020以及松下CM1是目前手机中感光元件用料的怪兽,他们可以明确表现出最好的背景虚化效果,但和微单、单反仍无任何可比性,却比其他手机好了太多。荣耀6 Plus和HTC One M8等设备用双摄像头来判断物体边界(而不是很多媒体所说的景深判断),通过后期来做虚化,那是个噱头。&br&&br&还有一种方法(前面一段是题外话),就是让感光元件的色深表现更出色。色深是什么?颜色更深?大致上可以这样理解,比如说12bit的色深,就是说单红色这种颜色,浅红、深红、鲜红等等可以呈现出2的12次方种层次(4096个层次),但如果是10bit色深,也就是1024种层次,这就少了很多了。颜色显示的层次越多,则色彩过渡越自然——更多的层次是营造画面色彩质感的关键所在。&br&&br&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某些手机即便呈现出鲜艳的色彩,画面却感觉非常平淡,本质就在色深不够,而色深呈现也有算法上的技巧,比如对暗部呈现更多的层次往往对人眼来说更具价值。这方面,808的表现是非常好的,这是成像有质感的原因。要说这种程度的质感,用小型感光元件的手机,比如iPhone,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与相提并论的,但如果你只追求色彩鲜艳,808会成为一个烂货。当然1020的色彩也鲜艳,只是白平衡控制不好。&br&&br&&b&3.自动白平衡 & Color Sensitivity&/b&&br&&br&这是个众人皆知的话题了,诺基亚成像之烂的败笔就在白平衡的问题上,而且诺基亚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现在国产手机中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在白平衡表现上达到iPhone水准的机型,白平衡能够一定程度决定成像的观感是否出众。&br&&br&这里我只为诺基亚说两点,其一是对色彩溢出的控制。我先前专门去研究了一下诺基亚手机成像白平衡的一些规律,发现,它对色彩溢出具备了较好的控制力,也因此在白平衡的问题上做得很糟。比如说我们去阳光下拍一朵花,一般情况下,手机拍出来的花瓣颜色都会因为过于浓艳而导致这种色彩溢出,就是花瓣上面的颜色在照片中已经没有了层次(与色深也相关)。&br&&br&诺基亚在应对这种场景的时候会选择将画面的白平衡往反方向来拉,为的就是避免这种溢出,但代价就是整体白平衡变得极其糟糕。个人觉得这种机制的理解是不对的,因为这不符合人们的普遍审美,手拿Lumia的同人可以去试一试拍鲜艳的花朵,这种问题的存在相当普遍,但我同时也觉得这是值得被理解的,这亦表明诺基亚在测光这一块做得还是比较出色的——详情可见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ina.com.cn/s/blog_4cv21i.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论2014年低端手机的拍照素质&/a& (文中有一处专门谈到了这个问题)&br&&br&另一个问题是白平衡修正的力度问题,这已经被挺多人提过了,就是如果在白炽灯下,是否一定程度保留黄色,还是完全修正为白色,诺基亚在这方面存在矫枉过正的倾向。&br&&br&在自动白平衡的问题上,苹果的ISP算法是相当出色的,几乎无可匹敌,而且不是某些媒体做几个色温的对比就可以轻易得出结论的。这也成为iPhone盲拍评价最高的原因之一,人们对自动白平衡表现是相当敏感的。&br&&br&&b&4.镜头素质&/b&&br&&br&镜头是啥?镜头不是摄像头,镜头是摄像头前面的那些镜片组。我先前曾坚定不移地认为,做玻璃的绝对比不上做半导体的(镜头的重要性不及感光元件),但事实证明我是错的(详情可见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1llumi.diandian.com/pos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做核雕好还是做玻璃好?&/a& ),镜头的科学比我想象得要复杂得多。&br&&br&很多媒体谣传说,诺基亚手机摄像头镜头部分的卡尔蔡司标志实际就是“卡尔蔡司认证”,跟卡尔蔡司没有多大关系。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诺基亚conversation博客对与卡尔蔡司合作的文章,卡尔蔡司是真实参与到了诺基亚手机摄像头镜头设计中去的,不光是一些高端机型,比如这种特别设计的,还有Lumia 830这种中端机型的镜头设计也有。诺基亚在镜头这一部分是比较有自己的专注的,而镜头究竟有多重要呢?&br&&br&大量媒体平常所说的“抗眩表现”大致上是在说镜头对于鬼影和眩光等的控制,这里面有一项我觉得相对重要,就是怎样控制光源对画面可能产生的雾化影响,就是对杂光的控制,也就是拍出来的照片是否雾蒙蒙一片。这是镜头的问题了,如果说抗眩表现很出色,那么对杂光控制可以表现得极为出色(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数码多对金立E7手机的评测),而那些烂的镜头则无论如何也避不开眩光(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数码多对Xperia Z1/Z3的评测)。&br&&br&还有一些媒体的编辑(不止一家,而且包含某些非常知名做视频的媒体)在拍样张以前,甚至都不将镜头擦干净,这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详情见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1llumi.diandian.com/pos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拍照前记得先把手机摄像头擦干净!——聊聊像差&/a& ),好的摄像头拍出来的照片也因此变成了一坨屎,可见的衍射星芒都表现得出来。&br&&br&很多人知道一个“色散”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那你是否知道色散和镜头工艺问题导致的边缘解析力下降分别与镜头的哪些像差因素相关的吗?光是解析力下降这一个问题就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因素在。&br&&br&镜头的科学绝非三言两语可以道明,的镜头实际都存在暗角的问题,但国内几乎没有一家媒体提到,目前对镜头边缘解析力劣化做量化数据的就只有Zealer(而且我强烈怀疑他们数据的可靠性),这些都还只是镜头数据的冰山一角。&br&&br&比如说,如果要非常认真地谈镜头,那么背景虚化的弥散圆都可以拿出来说一说,Lumia 1020的镜头对二线性的控制极为出色,这是一般的手机完全无法比拟的(对球差控制的一部分)。说到底,这些细节对很多用户和媒体而言根本就不会去关注,或许对他们而言也显得非常轻微,但不能因此就抹杀了人家的努力,这可能是厂商在设计时真正追求的东西,被媒体一句话就否定了,而且还只是因为媒体对这些东西的理解不够到位。&br&&br&其实iPhone在这方面的表现也不错。&br&&br&&b&5.解析力之外的那点东西&/b&&br&&br&ISP算法可以表现一个厂商对摄像头成像的调教倾向和理解,比如调的更锐,或是大量抑噪保持更好的纯净度但牺牲细节,以及对高感的控制。&br&&br&我早前是非常关注解析力这个东西的,因为觉得照片放大了看到那么多细节是很爽的事情,后来我发现,这个事情有点愚蠢,但做了无损变焦,就让解析力成为有意义的存在。&br&&br&iPhone 6/6 Plus牛叉的地方就在于它们只用800万像素的镜头,解析力其实是不好的,大量媒体去对比解析力的问题,这个我觉得很无语。可能在苹果看来,没事去放大照片就很蠢,所以它们在其他问题上做努力,比如说防抖和降噪的方式,这是个很神奇的事情,根据数码多的推测,iPhone 6/6 Plus在这方面的努力是全局用上了多帧合成(详情可见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oomal.com/doc/.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夏昆冈作品 - iPhone 6 Plus 防抖和多帧成像机制研究 [Soomal?数码多]&/a& ),这是个非常成功的事情,又有多少媒体去真正关注了(某个媒体在列出iPhone 6 Plus的最慢快门速度时提到了1/4秒,然后结论认为6 Plus的光学防抖很强,因为拍照成功率在1/4秒时依然很高——这是不认真的,当然我觉得如果我评测这个手机,我可能也会忽略多帧合成机制)。&br&&br&魅族是个很神奇的存在,MX4 Pro与MX4的成像倾向存在差异,数码多认为前者是个退步,我倒不这么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关注一下两者的差异,他们很好地说明了厂商对成像的理解,是个很多元的东西。&br&&br&&b&6.终话&/b&&br&&br&说这么多其实只想表达一点,成像技术与拍照素质的好坏绝对不是某些媒体理解得那么简单!个人关注成像技术的时间不算短,但自认还在入门阶段,去色影无忌之类的论坛也只是看大家讨论,光是色彩学、色度学的东西可能就很难学通了,更何况是光学知识。拍照可能是比较博大精深,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事。&br&&br&苹果的成就如很多人在回答中所言,是让人们拍照变得简单,而且还有很满意的效果,但不应该就此否定其他厂商的努力,或者你看不见的那些努力,&b&搞这种投票或者说盲评我觉得本身就是不对的,你可以说你喜欢哪张照片哪个手机,但你不能就此说哪个手机拍照就更好,标题不要说什么盲评,而应该改叫“消费用户最喜欢的拍照手机是什么”,这才站得住脚。&/b&&br&&br&没有必要去学习如何评判一张照片好与不好,科技美学的“盲评”代表了普罗大众的意见,因为大家不会也没有必要刻意去学怎么看照片的好坏——但它本质上就是个高深的东西,不管你学不学,它都在那里。我对这些很感兴趣,所以我很喜欢诺基亚,并且知道诺基亚的问题在哪里,我也知道苹果做得很优秀,只是大家考量的问题有差异。Lumia 1020的好不会因为DxOMark给了它相比iPhone更低的分数就变得不好了,只要你认真地去学一些东西。&br&&br&&b&PS.(当日21:32分添加)&/b&这个回答其实有点跑题,因为“据说”那岩测的是Lumia 930——我写过Lumia 的评测,在1520推出时期(约在2013年年底),1520摄像头的成像素质几乎是所向披靡的(除了大底设备),930则几乎完全照搬了1520的摄像头模块,所以可以认为这两者基本划等号。&br&&br&
2014年索尼的IMX214绽放光彩(IMX220其实影响力有限,因为到现在还没有发挥出全部实力),尤其到下半年,国产厂商已经将这颗底调校得极为优秀,虽然是小底,但成像表现已经非常靠近早期1/2.x英寸的底(镜头也相关),今年下半年的国产旗舰机在拍照表现上相比iPhone已经没有早年那种质的差别,甚至某些单项出现超越,这方面超越主要是表现在白平衡、色彩倾向等问题上,但色深依旧不能与Lumia 这样的大底摄像头相提并论,有兴趣的各位可以去看一看。其实要说930落败也是很正常的,诺基亚原地踏步了一年多,但930的成像依旧在色深和夜拍表现上保有优势。&br&&br&我记得2014年下半年的时候,数码多曾经在微博上对比过vivo Xshot某个场景与Lumia 1520的拍摄能力(文章里也有提到,有兴趣的可以仔细看一看:&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oomal.com/doc/.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夏昆冈作品 - vivo Xshot智能手机拍摄体验报告 [Soomal?数码多]&/a& ),并且以此得出结论说,即便是1/3.x的小底现如今也已经越来越靠近1/2.x底的设备,这究竟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919b73d71bda543d23f2f0_b.jpg& data-rawwidth=&2400& data-rawheight=&1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19b73d71bda543d23f2f0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314ab06a14b1c2f8cf2be18a_b.jpg& data-rawwidth=&3200& data-rawheight=&1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314ab06a14b1c2f8cf2be18a_r.jpg&&&/figure&&br&你觉得哪个是Lumia 1520拍的?差异究竟体现在了哪里(注意两者拍摄时间还是存在差异)。那些说Lumia 成像表现差的应该是没听过宽容度、色深这些基础词汇...不过这两者镜头的抗眩表现确实有点糟糕,这是我觉得唯一比较遗憾的地方。&br&&br&&b&日更新:文末顺带附上DxOMark给出的Lumia 1520和Lumia 1020对比的数据,主要是信噪比、宽容度、色深、Color Sensitivity和高感的表现。由于DxOMark在整个数据库里也只给这两款手机做了Camera级别的数据评测,所以没有可对比的其他对象,就连808PureView在DxOMark都只被分在了Mobile分类中...&/b&&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05d938b048ee7a29f0593e_b.jpg& data-rawwidth=&984& data-rawheight=&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05d938b048ee7a29f0593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17705afccd63ecfe9d80_b.jpg& data-rawwidth=&978& data-rawheight=&5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17705afccd63ecfe9d80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d2f9f901c75eeb5b773f3b04e00cedd5_b.jpg& data-rawwidth=&983&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d2f9f901c75eeb5b773f3b04e00cedd5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758cadb15ecdd6b79dfa29f_b.jpg& data-rawwidth=&981& data-rawheight=&5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758cadb15ecdd6b79dfa29f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70b92e12e4d483b412e94_b.jpg& data-rawwidth=&983& data-rawheight=&5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b70b92e12e4d483b412e94_r.jpg&&&/figure&
最近刚写了一篇文章,可作为这篇回答的参考: ------ 作为一个资深诺粉,来简单谈谈成像素质鉴赏的几个必要点,是现在很多评测机构不会去提及的部分。目前整个行业内成像评测做得相对较好的是数码多,但他们…
多年以后,当雷军回想起他决定把小米NOTE顶配版由发布价3299调低至2999时, 他会想起两百年前的一个瞬间, 当时拿破仑皇帝向俄罗斯的皇妹叶卡捷琳娜女大公求婚失败,只好退而与奥地利的玛丽o路易莎公主成婚。 &br&&br&&b&一. 风口上的波拿巴和雷&/b&&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1a604f00e67608ade02c_b.jpg& data-rawwidth=&760& data-rawheight=&12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b1a604f00e67608ade02c_r.jpg&&&/figure&&br&欧洲史上名将名君如云, 拿破仑却自有其魅力。 因为他是十九世纪初的 “创业英雄”。拿破仑o波拿巴出身平凡,没有贵族的姓氏或显赫的背景,在学校里还因为科西嘉口音受同学的愚弄和嘲笑; 但是他最终抓住了时代给他的机会,成为了不可一世的欧洲之王 。“从穷小子到百万富翁” - 这样的故事原型虽然有点俗气,但永远不会过时。&br&&br&很多人会觉得拿破仑生平打了无数胜仗, 主要是由于他的军事天赋。 但是经过历史学家的多年研究,&b& 拿破仑的功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正好处于军事技术发展的一个拐点,而他准确地把握了这个风口。 这一点,也多少可以解释小米的崛起&/b&。 &br&&br&在十八世纪, 战争在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都较有节制,会战都是井井有条,好整以暇,大家都遵守公认的规则。但是,其实这种优雅的战法其实是受到当时的技术条件制约而不得已为之,实际上成本很高。&br&&br&相应的,
在09年之前, 除了HTC 和三星, 只有中华酷联这样的通过营运商销售的品牌, 他们既与用户隔离, 开发不力,同时又由于销售渠道的关系, 价格高企。 所以手机的市场发展看起来不温不火,但是也还挺有规矩。 &br&&br&但是,到了十八世纪后期,虽然燧发枪的技术没什么变化, 但是法国炮兵在格里博瓦尔指导下 ,取得了很大改善, 他们成功生产出真正机动灵活的野战炮, 几乎可以和行军的步兵一样及时赶到战场,而且可以轰击1100码左右以内的目标。拿破仑抓住了这一点,作为科班出身的火炮军官,他是第一个完全领会火炮的杀伤力的指挥官,其对手在战场伤亡的50%以上都是由他的火炮所造成的。&br&&br&相应的, 09-10年那个可以用来比拟是手持智能设备代替PC的阶段。在战场上火炮的火力替代燧发枪火力的阶段。 正如法军把原来相对固定的火炮和步兵结合起来, 雷军则把手机当电脑做,利用了已经成熟的PC市场的经验“我们做了30年的PC,PC最后胜出的招只有两条:高性能、高性价比。”&br&&br&十八世纪中期,为了实现当时流行的线式战术,士兵需要五年以上才能训练成功, 而且士兵都是招募来的雇佣兵,因此士兵的成本很高,各国的正规军的规模都非常有限 。但是,法国革命带来的征兵制,使得军队规模可以大大提高, 而且改用的纵队战术, 使得入伍不久的士兵就可以完成战术动作, 因此带来了军队和会战规模的急剧扩大。 &br&&br&回到手机方面, 智能手机其实替代的不仅是功能手机,而且还包括PC。原来人们使用PC绝大多数是在家里和办公室的,或者去网吧短期租用。 总数既有限, 而且使用时间也不长。。但是智能手机出现后,
智能设备的使用者也由可以由白领扩大到类似保安、工人这样的普罗大众,这样总需求量就大大增加了。所以和以上军队数量一样, 成本的降低带来了市场的扩大。 &br&&br& 制约十八世纪的欧洲军队的另外一个因素, 就是供应。 每次军队行军, 君主们就必须设法从后方向军队供应物资,大家也更愿意进行围攻战,以便沿着行军路线按一定间隔建立补给基地,
这样战略机动性受到极大限制,而到了十八世纪后期, 当时欧洲的道路情况已经大大改善。因为繁荣的增进需要较好的道路,而道路发展之后,周围地区就会进一步繁荣。结果就使军队在行军时较易就地觅食, 所以拿破仑的军队可以做到因粮于敌,不受后勤供给的制约&br&&br&说到手机领域, 在供给方面,
在之前为国际品牌的代工过程中中国聚集了大量的高水准的加工厂。 这样, 不像联想这样的传统手机厂商还习惯依靠自己的工厂来制造, 小米一开始就可以寻找高标准的 和专业的代工厂来制造, 只要设计出来就可以投放市场。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推出新品和产量爬坡的速度。 &br&&br&同时, 电商和快递的发展,特别是雷军亲眼目睹的凡客的腾飞, 使得在销售方面的新的廉价解决方案唾手可得, 那就是.在渠道上,减掉传统的运营商和中间商环节,以电商直销渠道为主。&br&&br&1772年法国的军事理论家吉贝尔伯爵写到“&b&让我假设在欧洲有个活跃的民族兴起,他们将自我克制的美德与一种全民的武装和一个坚定的扩张计划融为一体。他们知道如何使战争变得廉价,如何靠胜为生,这样一个民族决不会因为财政考虑而被迫限制其战争范围。我们将坐视着这个民族征服邻国,推翻脆弱的政府,有如狂风扫落叶一样&/b&。”&br&&br&同样的, 在2009年, 手机业界如果可以设想出这样的一家公司, &b&知道如何使得智能手机的成本和渠道费用都变得廉价,依靠销售的迅速增长来不断自我突破业绩( 也因此得到越来越高的估值),而不会由于财务考虑而限制它的发展速度。 那我们就可以坐视它如同狂风一般卷过整个市场。 &/b&&br&&br&&b&二. 似新实古的波拿巴和雷 &/b&&br&&br&马歇尔-康沃尔的《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指出,所谓拿破仑发明了一套新的战法,那是拿破仑传奇中所固有的一派荒诞之说,事实并非如此。。 拿破仑的天才,在于他能在实践中借鉴历史教训并灵活运用于实战之中。他的军事思想应该感谢布塞、吉贝尔、格里包发尔和杜特兄弟这批十八世纪法国卓越的军事思想家
。拿破仑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对前人的遗产去修修补补,而是去充分地加以利用。 在历史的拐点, 学习刻苦的科西嘉人拿破仑正好身在那时的法国, 承接了法国军事传统和法国大革命唤起的国民精神,成就一番事业。
&br&&br&同样 ,雷同学作为PC时代的元老级人物,虽然号称“豹变”成功, 有各种“互联网思维”“七字诀”之类的新鲜招数, 其实小米的商业模式,几乎就是对PC时代的戴尔模式的像素级模仿。 &br&&br&《浪潮之巅》里分析了戴尔在PC时代的虚拟工厂模式。一个传统的制造业需要通过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加工制造、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七个环节才能收回投资、获得利润。(当然,产品需要市场推广和广告推销。) 所有的公司总是在尽可能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以获得比同行更高的利润率。 其实,最聪明的办法是直接减少其中一个或者几个环节, 戴尔 将上述七个环节减少到两个,使得它打败各家兼容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之一。&br&&br&以下列举的戴尔的模式, 可以看到和小米的模式几乎是完全对标的:&br&1. 和很多制造业外包一样,戴尔为了降低成本干脆不设工厂,而由东南亚主要是台湾的OEM工厂加工。这样,它就不需要投入资金于建工厂和维持工厂的开销。小米也一开始就坚持做OEM的外包。 &br&2. 戴尔干脆将产品设计也外包了。自己攒过PC机的读者会知道,PC机的设计其实没有什么学问,和搭积木差不多。至于原料采购,戴尔每年和英特尔、AMD、Seagate等几家主要PC的芯片和配件生产厂商谈好协议,由这些公司直接将货发给那些OEM厂,便省去了原料采购和一半的仓储运输的环节。 同样, 小米其实在设计上也很薄弱, 主要的卖点也是各种国际品牌的配件。 &br&3. 戴尔在销售渠道上做文章,一直坚持直销,戴尔有自己的销售人员负责向企业级的大客户推销产品。而对于个人和小企业,戴尔以前只提供电话订购、邮购和网上订购等购买方式。戴尔的直销方式很简单,它像顾客发放各种配置的计算机的价格表,上面个人计算机的价格比其它品牌计算机的零售价会低很多。很多顾客会被它的价格吸引 。这也是小米的做法,一开始就以1999的超低价和高配置来吸引顾客,通过直销来节约渠道成本。 &br&&br&戴尔这是一个典型的印钞机式的商业模式,唯一要做的事就是牢牢控制住订单处理和零售(主要是市场推广)这两个环节。正是靠着这个革命性的商业模式,戴尔才能从众多兼容机厂商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主流的微机生产厂商。&br&&br&戴尔的流程,几乎也就是小米的所有流程, 所以小米开始时被讽刺成带有品牌的山寨机,其实就是戴尔这种带有品牌的兼容机的商业模型。 这也是小米所谓的用做PC的思路来做手机的一个重要侧面。 &br&&br&但是, 小米和戴尔的不同之处, 在于戴尔针对的主要是企业级用户, 因此最重要的是为客户服务的呼叫中心,因为企业级用户是相对理性的,总数又少。 而小米面对的是海量的个人消费者。所以,戴尔作为一个品牌来说,就是消失了也没有人回忆或者怀念,而小米作为个人消费品就不能这样,一定要有一定的品牌吸引力。那么,小米又是个什么样的品牌呢?&br&&br&&b&三. 作为理性型品牌的波拿巴与雷&/b&&br&&br&我们再回来看看拿破仑。虽然他对后人来说魅力无穷,但是就当时来说, 他的权威是建立在他打的胜仗的基础上的,他必须不断胜利才能证实他的执政合法性。
和其他动辄绵延千年的古老王朝相比,一个科西嘉小贵族的儿子有何资格登上皇帝宝座?&br&&br&拿破仑称帝时,著名画家安格尔通过《皇座上的拿破仑一世》形象地展现了他对皇位合法性问题的构想。画中的拿破仑肩披白鼬皮披风,身着红色皇袍,端坐在镀金的宝座上。从头顶上象征罗马皇帝荣耀的金色桂冠开始,画家给每件装饰都赋予了象征意义,用来构建从罗马到法兰西帝国的历史源流。红色皇袍上遍布的金蜜蜂是墨洛温王朝克洛维——第一位皈依基督教的蛮族国王的标志。 而墨洛温王朝之后的加洛林王朝则体现在拿破仑右手中的权杖上。
拿破仑又仿制了查理大帝的宝剑,佩戴在左腿外侧,既强化查理大帝继承人身份,又凸显军事统帅地位。而拿破仑左手所持的人手形权杖则是圣徒国王圣路易使用的司法之手,象征着最高司法权力。最后,拿破仑脖子上佩戴的那串巨大的金色大链章则是他创立的功勋精英集团——荣誉军团司令的象征,表明他是法国各界精英的领袖。 &b&拿破仑这一身不伦不类的佩戴讲述了欧洲近两千年的帝王史&/b&,通过画家的巧妙安排,拿破仑皇帝被塑造成欧洲历史上众多皇帝和法国国王的继承人,而拿破仑帝国也成为欧洲和法国历史的唯一归宿。&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e1aaedabb94d65ce3c2ed7_b.jpg& data-rawwidth=&493&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e1aaedabb94d65ce3c2ed7_r.jpg&&&/figure&&br&而小米发布会的典型描述是:"雷军借鉴了已故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的很多风格——身穿牛仔裤和深色T恤,亲自主持嘉年华般的产品发布会,精心策划的现场演讲。当他宣布1999元的低廉售价时,台下的“米粉”兴奋地尖叫起来。" &br&&br&当然, 前面那些都是噱头,雷军和乔布斯没有一点关系, 小米和苹果也一样。"米粉"们尖叫, 肯定不是因为雷军的个人魅力或者小米产品的技术突破,而是因为1999这个数字。 雷军也不敢说他想学苹果公司,后来说了几个他想要学的对象,正好能说明小米的品牌的本质。 &br&&br&第一个是同仁堂,雷军说了它的司训:“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换句话说,要真材实料。 但是同仁堂这个其实是有破绽的,因为对现代药品来说, 关键是疗效,根本不用考虑用的材料贵不贵。同仁堂的药效是否比较好没有客观确证,但这个说法确实是可以让顾客觉得他们占了便宜。 这也是小米希望顾客感受到的一点。 所以小米的所有卖点,其实都是在拼机器的元件性能是否很好很新,这样说法,和因为面料贵做工难所以这款衣服很划算一样, 颇有淘宝爆款内页的感觉。 &br&&br&第二个是向海底捞学习: 口碑的核心是超越用户的预期。帆船酒店的服务肯定比海底捞的要好,但是他没有超越用户的预期,海底捞破破烂烂的,但是很多细节征服了客户,所以海底捞的口碑是无敌的。所以超预期的核心在于控制预期。但是,按照这个逻辑,对小米来说,&b&品牌形象反而一定要保持在低端,不然顾客预期就会过高。 &/b&&br&&br&第三是向沃尔玛、Costco学习:低毛利、高效率是王道 。 但是这种零售企业有个优势, 他们无需研发产品, 所以只需要善于谈判,把供应商的现成产品的价格压得死死的就可以了。 但是对于小米这样的自有品牌的企业, &b&这种低毛利、高效率,必然就只能走上压缩研发成本和周期, 借用他人创意的道路,做出没有吸引力的超市味道的产品出&/b&来。 &br&&br&所以归结起来,小米的各种仿效对象,都是要体现出性价比出来。 那么会做出的是什么品牌呢? 我觉得可以叫做&b&理性型品牌&/b&。 这是来自马克斯o韦伯的权威类型说的衍生。&br&&br&韦伯把权威归纳为三种类型,即传统型权威(建立在古老传统和惯例的神圣性之上的权威)、超凡魅力型或克里斯玛型权威(凭借超人的才能、杰出的品格、英雄主义及其创立的典范、信仰而拥有的权威.)和理性型权威(建立在对理性、法律及官僚体制和法定授权的信任之上的权威). &br&&br&这种权威的分类如果用在品牌上。 传统型权威品牌就是类似奢侈品这类, 品牌的价值来着它的传统和历史; 克里斯玛型权威品牌就是类似苹果或无印良品这类,品牌的价值来着创始人、设计师或公司文化的魅力。 理性型权威品牌呢,则是顾客通过理性衡量,觉得这种东西值得买, 那就是类似沃尔玛、美特斯邦威之类的性价比品牌了。 &br&&br&正如政治领域的理性型权威, 他们与公民之间要有无休止的协商谈判,不断地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和对公民的用处。 理性型品牌也需要不断自我证明自己的性价比(&b&“我真的没多赚你们钱, 我配件成本都列给你们看了,而且也比友商的便宜&/b&”)。 相反,克里斯玛品牌则只要保持它的酷,传统型品牌则标榜它的历史就足以说服消费者,而消费者也愿意为它们付出溢价。所以理性型品牌相比之下是过得非常辛苦的。 &br&&br&拿破仑皇帝虽然几经宣传, 但不仅无法获得欧洲君主国的认可,连他信任的元老院也先后两次为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铺设红毯。所以,拿破仑感叹,路易十四即使打一百次败仗还是国王,而他只要失败一次就什么都不是了。 因此,拿破仑以战功出道, 却很难提升到类似帝王那样的传统型权威的位置,而陷入到要不断证明他百战不殆的陷阱里, 这为他将来的失败铺就了道路。 &br&&br&小米也是一样,从一开始的1999出道,就被迫不断证明比别的手机划算,销量也高的基础上。如果哪一天这两点无法证明了, 那么它的品牌价值就要打个很大的折扣了。 就像某些国家的政客, 被迫不停地讨好选民自我证明, 但是还是逃脱不了有一天被选民厌倦的命运。 &br&&br&小米从1999一直减低到红米的699时一路势如破竹, 但是要可做比较贵的版本, 只好不断强调材料好贵,成本好高。 可怜的雷军为了这个NOTE顶配版的定价真是百般纠结:&br&&br&&b&“我犹豫过是定 3000 块还是 2999,我真的想了一个小时,最后和合伙人商量,采用了务实的做法。它是一个心理上的支持,让米粉感受到小米的性价比,实际上 2999 和 3000 没有区别。昨天推小米 Note 顶配版,对小米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上,3000 元的机器就是非常高端、非常贵的机器。”&/b&&br&&br&可是, 如果去沿海工厂看看, 就会发现没有技术的杂工月工资也早就过了3000,做衣服鞋子的流水线边一水的IPHONE。 所以小米的这种性价比的无尽之探求想起来也是有点悲凉。 &br&&br&最后小米决定还是把价格停留在2999, 保持性价比的定位。 就好像当初拿破仑向地位平等的亚历山大一世的妹妹叶卡捷琳娜女大公求婚, 但是被一口回绝,说明他被拒绝加入欧洲皇室的圈子,拿破仑帝国还是无法升级成具有传统权威的皇朝代代相传。拿破仑只好向他的手下败将奥地利皇帝的女儿求婚, 但是与被多次打败的哈布斯堡公主的婚姻,还是只能证明他武力上的强大,却不能证明他被欧洲各君主认可。 拿破仑只好继续设法打败英国, 来消除对自己权威的质疑。 &br&&br&而&b&占据中国市场份额14%,号称世界第三大的手机公司 , 却犹豫再三后不敢发布一款超过3000元的手机,&/b&也说明小米的自我证明之路极其漫长。 &br&&br&&b&四. 形攻实守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kiko tech能量手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