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疗法如何帮助有辩证行为疗法困难的孩子

孩子总是跟你对着干?儿童游戏治疗师帮到你_网易财经
孩子总是跟你对着干?儿童游戏治疗师帮到你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打开的心理大门,你愿意一试么?新快报CBD记者&郑红&文/图&&“妈妈说我作业没写完的话,你一定会骂我,催我在家里赶紧写完,”一直低头玩沙的男孩抬起头期待说道,“可是你都没有问过我,对吧?”“对呀,我没有问过你呀。”“我妈妈烦死了。”“哦,烦死了。”这是发生在游戏治疗室里,沈丽敏Julia博士与小朋友之间一段简短的对话,可是这段对话又很不简单,没有任何引导性,游戏治疗者只是简单地应答,应答之后又复归静默,以陪伴者的态度立在一旁。在这个自由而受保护的空间内,孩子的行为和言语都是受尊重的,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借助游戏看穿孩子的心思,打开孩子的心理大门,帮助孩子排除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心理障碍,是游戏治疗师沈丽敏的日常工作。近日,广州首个儿童游戏治疗工作室成立。进入游戏治疗室,只有十多平方米的空间,一个大沙盘映入新快报CBD记者眼帘,沿着墙壁的几排木架上,密密麻麻地摆放着人偶、植物、动物、交通工具等几百种玩具模型。治疗的时候,只有孩子和游戏治疗师能进入这个空间,连爸妈都要隔绝在外。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孩子通过选择各种玩偶来布置玩游戏,哪怕大声讲脏话,沈丽敏都以接纳、理解、共感的态度在旁边陪伴。孩子可以做除了伤害自己或他人之外的任何事情,她都不会制止小朋友的行为。“沙盘游戏是心理学中投射测试的一种,它可以显示出一个人潜意识的想法,以一种释放和呈现的方式来治疗。”沈丽敏说道,在这个过程中她会在观察和陪伴中默默关注,“儿童有自己的世界,而游戏正是儿童的语言。游戏房间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给他安全、自由环境,透过游戏,孩子越觉得安全,越不需防卫,能在游戏中表达更多自己的想法。”而除了沙盘治疗,还有音乐、话剧、艺术创作、舞蹈等不同形式,以不同媒介帮助孩子释放和呈现。Dialogue对话与孩子相处,换位思考很重要新快报:最考验游戏治疗师的是?沈丽敏:40分钟的观察,20分钟记录,最考验游戏治疗师的是敏锐性。从孩子进入房间开始,脚步沉重抑或轻快,都在诉说他们的心理。在玩沙盘游戏的时候,孩子选择玩具时神情惊喜还是默然,犹豫还是果断,偏好何种玩具,摆放时的速度、移动频率,都是游戏时不可忽视的细节。&新快报:哪些儿童做心理治疗?沈丽敏:约见的小朋友主要是3岁到12岁。在这些孩子中,最普遍的问题是情绪未得到适当回应而使潜能未得到开发。孩子在遇到问题、反映情况或有情绪反应时,被家长忽略或误解,让孩子走向消极,不面对甚至反弹,表现也会变差。新快报:游戏治疗最大的感触是?沈丽敏:“为什么我孩子愿意听你的,不听我的呢?”这是自己听到父母反映最多的问题。其实,换位思考很重要,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能从小朋友的角度、世界去看待问题,设身处地去体会小朋友的心理和情绪感受,从平等角度感同身受理解,这样有一半的问题能够解决。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情绪的不稳定也会导致双方的对抗。关于游戏治疗师的事儿疗法:比如,有一位小男生在与妹妹相处中,经常说谎、抢妹妹的东西,借助游戏治疗,游戏治疗师了解到孩子被忽略所导致的反弹心理,改变男生的想法,从而令到这些行为不再出现。收费:根据职业水平和资格认证的高低不同,游戏治疗师的治疗费用也不同。目前,沈丽敏的治疗费用为每次治疗1000元/节,多以12节为一期,而每次治疗的时间为45分钟到1小时左右,每天最多约见4人。
(编辑:internal)
本文来源:财经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推荐]儿童游戏治疗结合案例的解析 - 心理圈
[推荐]儿童游戏治疗结合案例的解析
发表于 10:18 8081次阅读
游戏使幼儿无拘无束地表现受压抑的原始冲动和欲求,为幼儿提供了可供自己支配的自由天地。
&&&&在游戏治疗时,治疗者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注意,要让幼儿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幼儿可以不需要遵守游戏的规则,一个人自由地玩;也可以安排别人和他一起玩,甚至与他争夺玩具,这对于展现幼儿在人际方面的问题是必要的。也就是说,游戏活动的目的在于创设一种情境,让幼儿在这种情境中,尽情地发泄内心的各种受到压抑的情绪,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同时将心理问题表现出来。&&&&&同时,游戏还有治疗的作用。幼儿在游戏治疗时的所作所为常常是幼儿生活的客观环境所不允许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不能满足的欲望和需要得到了补偿,幼儿减少了焦虑和抑郁,发展了自我力量,从而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在游戏治疗中,治疗者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有时也引导幼儿运用某些玩具,根据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潜在的体验,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解释和说服。通过治疗过程,幼儿无意识的体验变成了有意识的体验,提高了自知力,逐步地实现了自我控制,消除了问题行为和心理障碍的各种症状。&&&&&举例如下:&&&&一个4岁的女孩郁郁寡欢,喜怒无常,行为退缩,沉默寡育,没有一般幼儿所具有的生气和活力。她最初被带到游戏治疗室时,对治疗者持不信任态度,但是不久就开始在游戏治疗室内摆弄玩具了,到了第3次来到治疗室,她已经显得比较轻松了,她的游戏也带有较多的自发性。一次,她从一堆玩偶中挑出了5个,将其中的4个排成一行,说这4个玩偶中一个是“爸爸”,一个是“妈妈”,还有2个是她的“弟弟”,又指着那个没有排在行列中的第5个玩偶说这是她自己。治疗者问:“为什么你不同家里的其他人在一起呢?”女孩开始哭了,然后捡起被指作为爸爸、妈妈的玩偶,将它们使劲地往墙上摔,嘴里还说:“因为他们只喜欢男孩,他们不喜欢我,他们不想要我!”&&&&&根据精神分析理论,这类游戏使幼儿的问题得到了暴露,幼儿可以不用害怕受到惩罚而淋漓尽致地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是通过与幼儿或家长的谈话所不可能做到的。当幼儿通过自由联想,让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特别是在幼儿早期所遭受的挫折或创伤浮现在意识中,通过适当的途径发泄与这些挫折或创伤有关的积郁,并辅以适当的。解释和说服,可望取得治疗效果。&&&&&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了解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最有价值的方法。因为幼儿除了对成人的指导做出反应外,也无力做些其它什么,所以他们把游戏看成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去行动的唯一机会。而自主对于他们作为人的健康发展是功不可少的。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让自己安全地、令人愉快地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任务的完成和他们周围一切可见的东西中获得满足,并能有效地和他人交往。&&&&&&这里有一些关于游戏的建议:&&&&1.给孩子大量游戏的机会和条件,无论是独自玩的还是和别人一起玩的。&&&&尽可能地在孩子每天的生活中,确保某段固定的时间,让孩子在那段时间里自由地一个玩耍。这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为了增加孩子的社交技巧,最好每周都为孩子安排一些机会,让他和别的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如果孩子年龄到3岁以上,不妨放他出去,给他与别的孩子自由玩耍的机会。&&&&&2.定期地参与孩子的游戏。&&&&家长要努力了解更多的不同的游戏方式,并且经常利用一起玩耍的机会彼此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情感的,甚至是思想的,观念的,这有助于培养和孩子的更加密切的关系。为了达到好的效果,在选择时,注意选择你和你的孩子都能从中获得乐趣的玩具和游戏就很有必要了。&&&&&3.对孩子学习掌握技巧和遵守规则的进展,要尽可能地保持耐心。&&&&当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的时候,让孩子居于主导地位,至少要让他感觉到自己处于这种地位。不到六岁的孩子在情感上常常还无法很好地处理失败,因此要准备让孩子赢,甚至允许他欺骗。这对于保持孩子的兴趣,培养其自信心都有好处。&&&&&4.巧妙地帮助你的孩子玩得开心,而且使他能从中获得最多的益处。  在不压制孩子的快乐的情况下,让他了解不同游戏的价值:从这些游戏中可以学到什么。或者游戏如何进行对身体和智力的发育有益。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孩子深入了解某种游戏。然后你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时,要树立良好的榜样,而且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修改游戏的规则,这样你的孩子能够从中获得最大的满足。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时,要小心选择适合他的情绪和时间的游戏。比如,如果你的孩子感到悲伤或者情绪低落,或者那时已快到睡觉的时候,相对较为安静的游戏更合适。另一方面,如果你的孩子正骚动不安,或者正当下午三四点,更加活跃的游戏更为合适。&&&&在生命的这个阶段,你的孩子可能难于和共他的孩子分享玩具,或者允许他们公平地轮流玩。要逐渐树立对与错、好与坏的意识。在孩子伤害别人或者受到别人伤需的时候,你应毫不犹豫地加以干预。(注意干预技巧,应用行为疗法)&&&&你也可以尽力和孩子一起练习和他人分享的习惯,你可以向孩子要某个玩具,孩子递给你的时候要对他表示赞贳,几分钟后再还给孩子。不过,不要期望你的孩子很快就会有更加慷慨的行为,如果他做不到也不要担心。对于孩子来说,要认识分享的价值和公正的游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积累丰富的经验。&&&&&&&5.谨慎地观察正在做游戏的孩子。&&&&你要养成一种习惯:在孩子做游戏时,要在不吸引他注意力的情况下,对其加以观察。你的孩子怎样做游戏或者在做什么游戏,可以使你深人地了解孩子当前的心理状态。比如,你的孩子在玩娃娃的时候,可能会表现出令人心灰意冷的景象,这可以使你联想起他真实生活中某种困难。或者你的孩子看起来对某些令人喜爱的玩具失去兴趣,这可能是某个更加复杂的情感冲突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迹象(比如分离的焦虑)。& & & & & & & & & & & & & & & & & & & &人 转自【报名联系】电& 话:(010)&&&&& E-mail:&&& QQ:(欢迎随时QQ来询,可留言)更多课程内容和专家介绍欢迎查阅:中育心理网www.zhongyu.org.cn&&&& 中国心理学会www.cpsbeijing.org &&& 中育微信公共平台:zhyupsy中育微信:zhongyuxinli&
中育心理教育中心
中国心理学会致力于推动心理学普及化、专业化应用,通过自身平台优势,积极整合国内外心理学专业资源、师资力量,特成立直属应用专业机构---中国心理学会培训部---中育心理教育中心,荣括内地、香港、台湾,以及欧美、亚洲等地的优秀心理学专家、华人心理学专家,主要提供包括心理学学术研讨交流、心理学专业培训、讲座活动等形式的服务,面向组织和个人。
微信 zhyupsyQQ: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华铁咨询大厦
TA的手机网站
扫描二维码,查看ta的手机网站
&xinli00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登录壹心理
开始心理测试,收听FM,用心理学改变自己!
使用其它账号登录相关链结:第一届中国儿童游戏治疗(Play&Therapy)年度会议
游戏治疗(Play
Therapy)最初发源于精神分析对儿童心理治疗的尝试,迄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与传统心理治疗的历史发展一脉相承,经历了精神分析游戏治疗、结构式游戏治疗、关系/儿童为中心的游戏治疗、行为游戏治疗、格式塔游戏治疗、焦点游戏治疗、认知游戏治疗等,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主流的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和心理发展的方法。游戏治疗不仅可用于评估、治疗儿童与青少年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创伤,而且更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心理、智力、情感、行为等的健康发展。然而以游戏治疗为代表的儿童心理治疗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历史非常短暂,远不及各种成人疗法在国内的大力引进、研究与发展。
为促进儿童游戏治疗在中国的更广泛发展,以搭建“儿童心理与游戏治疗”的交流平台为主旨,值此加拿大游戏治疗系统培训引入中国的第五个年头,我们诚邀广大心理治疗同行,尤其是儿童心理与游戏治疗同行,以及各行各业的儿童工作者,家长朋友前来参加"第一届中国儿童游戏治疗年度会议"。
会议主题:
儿童游戏治疗在中国的发展:临床实践及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会议时间:2015年12月20日-21日;12月22日会后工作坊;
会议日程:
12月20日(周日)8:00-8:30,签到;
12月20日(周日)8:30-9:00,开幕式;
12月20日(周日)
9:00-12:00, 会中工作坊01:“青少年全脑发育及青春期茁壮成长的策略”工作坊,主讲人:Hannah
Sun-Reid;
内容介绍:
听到“青少年”这几个字,人们脑子立刻浮现出“逆反”“我行我素”“容易失控”“琢磨不透”“情绪化”等词汇,家长更是觉得青春期的孩子让他们很难应对,常常听到家长抱怨“管不好”“不让管”“不敢管”“越管越逆反”。
那么青春期的孩子们到底怎么了?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发生了什么变化让他们从一个曾经的乖乖女/儿变成了“刺头儿”,从一个跟父母什么都汇报的宝贝变成了什么都瞒着父母、甚至大喊着讨要隐私权的青少年?
今年非常火的迪斯尼动画片“头脑特工队”描写了儿童大脑里的情绪情感变化过程所引起的外在行为变化,其实我们每个人头脑里都住着这么一只负责情绪情感的特工队,而青少年的这只头脑特工队则更富戏剧性和多变与敏感,正是它的存在导致了青少年发生了一系列的行为变化。本工作坊是Hannah老师主讲的经典工作坊“全脑儿童——12种基于脑科学的关键育儿策略”(即22日的会后工作坊,后面有详细介绍)的姐妹篇,详细介绍了青少年的大脑和神经发展变化的特点及其所带来的各种青春期独有的心理行为特点,并具体给出了日常生活里父母可以如何应对的解决策略。通过本工作坊的学习和体验,心理咨询师、教育工作者及家长不仅能更好的理解青少年,更能知道如何让家庭成员一起安全有效地渡过青春期,进而还能帮助青少年抓住青春期这个多变又快速发展的生理心理关键期更蓬勃地发展!
主讲人简介:
Sun-Reid孙寒老师
12月20日(周日)13:30-16:30,18:00-21:00会中工作坊02:“儿童游戏治疗与心理剧整合—‘正反面’”
工作坊,主讲人:赵晨滨;
内容介绍:
小伙伴们,曾有学者认为,所谓病人,只不过是一组小时候没有学会玩的人,儿童游戏治疗的工作方式,不仅让儿童受益,对于我们成人同样会有很多启迪;世界上还有一种同样充满创造力与自发性的疗法,就是莫雷诺创立的心理剧。本次中国儿童游戏治疗大会,特邀请兼有精神分析、心理剧、儿童游戏治疗三重训练背景的北京阿尼玛精神分析中心主任赵晨滨老师,带领《儿童游戏治疗与心理剧》专题工作坊。
&&&&&&&&团体设计:首先签署保密协议,用心理剧和社会计量做团体暖身,促进团体安全感的建立和组员间的相互熟悉,然后做儿童游戏治疗中的剪纸游戏“正反面”,分组分享自己的艺术作品,然后有两种可能的工作方式:(一)每个人选择扮演一个“正反面”作品中的关键意象,分组做即兴剧,然后通过替身、角色互换、镜像、雕塑、未来投射等心理剧的技术对即兴剧做更深的探索,促进每个组员的自我探索和整合,然后团体分享;(二)如果“正反面”游戏暖出有强烈自我探索动机的主角,就以“正反面”作品为引子,做一场以主角为中心的心理剧,然后做充分的团体分享。
&&&&&&&&根据团体动力的自然发展,以上团体设计有可能进行调整,以及整合进舞动、绘画、音乐、声音疗愈等表达性艺术治疗工作形式。
&&&&&&工作坊人数限20人,参与者需尽量穿便于活动的衣物,不要穿高跟鞋,谢绝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疾病病史者参加。
主讲人简介:
&赵晨滨,北京阿尼玛精神分析中心主任,从事精神科诊疗11年,心理治疗咨询工作18年,累计接受精神分析理论学习、训练、督导、个人体验共计1000小时以上,累计心理治疗咨询实践经验达10000小时以上,累计案例督导及理论教学经验约3000小时以上。
&&&&&&受训背景:是年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在华举办的北京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培训的首批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师,多年来一直接受精神分析领域的继续教育,包括受训于第一届中国挪威心理动力学督导班暨提高班,瑞士荣格分析心理学院主办荣格分析心理学培训项目,第一届David&Scharff,Jill&Scharff&动力性婚姻治疗培训项目,第一届中法儿童精神分析培训项目,Hekele移情焦点治疗培训等,并从事精神分析的教学和督导实践;赵老师还具有表达性艺术治疗领域的丰富训练和实践背景,先后师从龚沭(美国)、游金潾(台湾)、张莉莉(台湾)、Michael(奥地利)、Regina&Moreno(美国)、林慈玥(台湾)和雅罗姆布迪诺(法国)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学习心理剧,至今已累计心理剧训练时数达300多小时,近年来一直探索将精神分析元素整合进Moreno模式的古典心理剧,并且是法国分析性心理剧在中国的首批受培训者和实践者。在年,赵老师也系统接受了加拿大儿童游戏治疗的连续培训,对游戏治疗和精神分析与心理剧的整合应用有独到的见解。
12月20日(周日)13:30-16:30
主题交流报告01:游戏治疗在教育机构、社区和团体中的应用与发展,主持人:鞠静;报告人:李丽娟、熊玲、陈实;
内容介绍:
游戏治疗近几年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走出了游戏治疗室里一对一的个体治疗,在各种更广泛的领域去影响着没有走进咨询室的人们,或通过团体工作的方式将更多的孩子和家庭纳入游戏治疗的干预范畴。本主题交流报告聚焦于游戏治疗在更广泛领域里的应用、发展和影响,将由往届游戏治疗学员分享他们在包括幼儿园、社区及亲子团体中对游戏治疗的运用经验及心得体会。
李丽娟老师的报告是“游戏治疗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她将从幼儿园管理者和游戏治疗师的双重角色身份出发,以游戏治疗理论为支架,介绍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施现状,结合具体案例展示游戏作为教育引导和心理辅导的双重价值如何渗透至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包括幼儿的班级游戏活动和个别化教育、教师和家长的技能指导、园所心理游戏室建设等,以求抱砖引玉,为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开展游戏治疗提供参考。
熊玲老师的报告是“游戏治疗在社区中的运用”。
陈实老师的报告是“儿童与亲子游戏团体中的心得与体会”,他将分享自己在儿童与亲子游戏团体中的心得与体会,包括针对不同年龄段,团体目的,对象特殊属性的游戏选择,设计,组合与临场调整经验,以保证游戏的适应性,针对性;包括游戏化的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元素的融合,丰富团体活动的形式;包括能提高感染力,增强儿童与家长在团体中成功感,参与性的带领技巧等。
参加者通过本报告的分享能够获得游戏治疗在教育机构、社区以及儿童团体中如何应用启发和思路,并通过同大家的互动,拓展出更多适合我们工作的、能够影响更多家庭和孩子的领域和工作思路。
主持人及报告人简介:
鞠静,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外聘心理咨询师,父母课堂讲师,是首届加拿大儿童游戏治疗培训的学员,此外还系统接受过积极心理治疗、行为治疗、中挪精神分析、中德催眠疗法的培训,有着丰富的儿童个案治疗及父母课程团体辅导经验。
李丽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育婴师培训师、儿童游戏治疗师、国际NLP执行师、幼儿园副园长、正面管教学校\家长讲师;福建省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福建省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成员、福州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咨询师,有着丰富的儿童个案治疗及父母课程团体辅导经验。
熊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所儿童心理研究生,中国心理学会儿童游戏治疗师,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心理辅导老师,北京青少年压力管理中心心理辅导老师,少儿国学讲师,中国沙盘游戏研究院讲师,儿童青少年夏令营心理辅导老师,北京心理健康促进会会员,社区特邀心理健康讲师/咨询师;
陈实,完成了加拿大儿童游戏治疗连续培训项目完整认证课程,EFT情绪取向婚姻家庭治疗初阶认证课程,一人一故事即兴戏剧初阶认证课程。主要从事儿童与亲子游戏团体带领,服务过的团体类型包括幼儿园,小学,企业员工亲子团体,社会商业性团体,中华儿童慈善基金会支持的地震孤儿,留守儿童,烧烫伤儿童团体。
12月20日(周日)18:00-21:00
主题交流报告02:游戏治疗在家庭中的应用,主持人:徐含威,报告人:徐含威、郭欣蕊、许莉洁;
内容介绍:
本主题交流报告聚焦于游戏治疗方法在家庭中的应用,对于儿童治疗师,通过本模块的交流,可以了解如何在游戏治疗室外提升游戏治疗的临床效果,指导家长与儿童在家庭中运用游戏的方法进行亲子互动;对于关注于儿童成长,寻求长期有效亲子教育方法的家长而言,将具有疗愈意味的游戏融入家庭日常活动中,对亲密家庭关系的塑造则意义重大。本场主题交流报告将和您一起了解:
明白孩子为什么总是这样做
用更加有效地方法增进亲子关系
解决兄弟姐妹间的冲突
用尊重有效的沟通方式代替打骂、大喊大叫、唠叨、贿赂和惩罚
将游戏治疗运用于家庭、朋友聚会中
主持人及报告人简介:
徐含威,两个男孩的母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师大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在职研究生。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首届加拿大儿童游戏治疗学员,美国《正面管教》家长讲师。
曾接受中英婴儿观察(儿童心智化)、中挪精神分析、中美精神动力学夫妻与家庭治疗等专业训练,一直致力于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亲子关系辅导及家庭治疗。
郭欣蕊,两个孩子的母亲,中科院心理所在职研究生学前教育专业,首届加拿大儿童游戏治疗学员,接受过中美精神动力学夫妻与家庭治疗、国际冲击疗法的培训。喜欢与孩子共处,喜欢与父母共同探讨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家长面对的挑战,如孩子入托、入学、交友及日常与老师的沟通相处等问题,一直致力于将儿童游戏治疗应用于家庭日常生活中。
许莉洁(Leta),首届加拿大儿童游戏治疗学员,热爱研究亲子心理学、九型人格及占星等。身为一个9岁男孩的母亲及资深玩家,组织过多次户外亲子主题活动,致力于将儿童游戏治疗与常规亲子主题活动相结合,与父母共同探讨发现游戏的神奇效果。
12月21日(周一)9:00-12:00
游戏治疗临床案例督导,督导师:Hannah
Sun-Reid;
内容介绍:
由游戏治疗学员报告正在进行中,想要接受督导的临床儿童个案,Hannah老师进行游戏治疗的现场个案督导。参与者可以对个案进行提问和讨论。
12月21日(周一)13:30-16:30主题交流报告03:游戏治疗及其结合其他疗法的临床经典案例汇报,主持人:陈东辉;报告人:鞠静、李严、陈红苗;个案点评嘉宾:Hannah
本主题交流报告会聚焦于游戏治疗在中国的临床实践与个案分析探讨,由三位首届接受加拿大儿童游戏治疗系统培训的资深儿童游戏治疗师分别报告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的经典儿童治疗案例,他们使用游戏治疗或将游戏治疗结合其他疗法如催眠疗法,对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评估与干预,同时积极纳入父母进入治疗联盟。参与者从这些案例汇报中可以管中窥豹地概览游戏治疗在中国的临床实践与发展过程,了解游戏治疗的疗法特点,评估、治疗方法及个案概念化的过程,并可向报告者提问,或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之进行深入讨论。
主持人及报告人简介:
陈东辉,,,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成员,,系统接受过家庭治疗、行为治疗、精神分析、动力性夫妻治疗及儿童游戏治疗的连续培训,具有丰富的成人及儿童心理治疗经验。
李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成员,美国欧文亚龙心理治,是首届加拿大儿童游戏治疗培训的学员,亦系统接受过认知行为、精神分析及欧文亚龙团体心理治疗培训。
陈红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泉州市妇女儿童心理服务中心、泉州心怡心理机构儿童心理师,是首届加拿大儿童游戏治疗培训的学员,有着比较丰富的儿童个案咨询经验。
12月20日-21日,游戏治疗用品会场展卖;
12月22日(周二)9:00-12:00
会后工作坊:“全脑儿童-12种基于脑科学的关键育儿策略”,主讲人:Hannah
内容介绍(详见另外一篇会后工作坊-“全脑儿童”工作坊):
你曾经或正在遭遇这样的恼人情境吗?1、2岁的他/她站在商店中间大发脾气!5、6岁的他/她说什么都拒绝穿上衣服!11、12岁的他/她宁愿坐在长椅上生闷气也不下操场去玩!难道这些孩子们是合着伙儿的故意要让父母们生活在无休无止的挑战中吗?不——那些其实只是他们发育中的大脑所导致的!
&&在这个工作坊中,我们将阐明儿童的情绪如何变得崩溃和加剧,家长如何从情绪失控的状态中拯救你的孩子。我们会用最新的科学发现来解释儿童的大脑是如何组织加工信息和如何成熟起来的。通过在每天的育儿过程中使用这些新发现,你就能把亲子间任何一次的情绪爆发、争吵或者恐惧转变成一次整合孩子大脑、促进孩子关键性成长的机会!运用这12种关键策略你就能培养一个更平和、更快乐的孩子。你就能避免每天的亲子大战,帮助你的家庭变得更加幸福。
本工作坊是Hannah老师的经典亲子育儿策略工作坊,不论在加拿大还是北京广受家长们欢迎!其与众不同的特色在于,Hannah
老师将凭借她二十多年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教给大家最新的科学理论之外,会重点讲授更多更实用、实践性更强的日常亲子育儿方法与游戏,让学员们学了之后,回到家立刻就能在育儿过程中使用!
【参会人员】
游戏治疗培训历届学员,对儿童心理治疗及游戏治疗感兴趣的心理治疗专业人员,儿童教育工作者及其他对儿童心理或游戏治疗感兴趣的人士;
【会议地点】
北京市东城区刘家窑路定安里号院中方中医院院内东楼阳光中途之家一层。
【会议费用】
游戏治疗年会
会后全脑儿童工作坊
年会+会后工作坊
游戏治疗历届学员
非游戏治疗学员
全日制在校学生
【报名方式】
填写“年会报名回执表”,连同“汇款信息(汇款时间、金额及汇入行)”,一并发送至;
第一届游戏治疗年会报名回执表
*全日制在校生请附上有效期内的学生证扫描件,一同发送至上述邮箱;
【咨询电话】
第一届中国游戏治疗年会会务组
会议主办单位:加拿大儿童游戏治疗连续培训中国项目组
会议承办单位:北京海润源文化有限公司
2015年11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