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4K小蚁4k 分辨率率还是是不够

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说到笔记本零部件里发展速度最慢的,硬盘或许会是选择之一,但主流显示分辨率也停留在了全高清这个规格上,虽然早在几年前就有不少笔记本搭载了4K屏,但从市售机型来看,4K机型的卖相一直不温不火,隐藏于其后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小尺寸高像素,应用程序水土不服当说到搭载4K级显示屏的PC,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这类产品大多是各家的旗舰,甚至是小尺寸轻薄旗舰,照理来说,超清屏更应该出现在大尺寸产品上,毕竟可以让单位面积的像素密集度相对较低,可明显提升使用效果,但为什么鲜有出现呢,从软件的原因来看,最大问题是当下的主要应用对超清分辨率的支持还是不够全面。
对于笔记本而言,顶多17.3英寸,主流15.6英寸的屏幕面积让全高清成为最适合的分辨率,再高反倒是水土不服从分辨率升级到,在基数不大的情况下像素密度增加约2倍,即便是13.3英寸屏也能获得相当不错的视觉效果,这是从低水平上升到高水平的一个过程,而且对于大多数应用程序而言,这样的调整对UI设计的改动并不算大,甚至很多程序都无需改动。但从,到4K级,则是在像素密度已经较为饱和的情况下直接提升了足足4倍,虽然这可以非常明显地提升图形图像的观赏效果,但对于开放性的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环境却不甚友好,大多数情况下甚至需要利用缩放功能才能正常使用。
游戏是笔记本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但因为4K分辨率远超现有移动显卡的性能极限,因此哪怕是售价32999元的Alienware 17也仅仅采用的是2K分辨率屏显卡性能不够看,无法引起游戏玩家共鸣这几年的笔记本发展核心又回到了最基础的游戏性能上,搭载4K级显示屏的笔记本或一体机价格肯定不会低,但即便是在这种高价的情况下,它们依然完全无力应对3D游戏的需求,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目前的显卡性能还尚未跟上4K的步伐。从桌面端来看,需要上到GTX1080Ti这种旗舰级独显,才能在4K分辨率下基本实现大型3D游戏的流畅运行,与消费者花大钱请它回来的那种期待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反差。桌面级独显尚且如此,笔记本平台显卡自然也就只能靠边稍息了,而且还有不少游戏针对4K显示的优化也存在不足。因此就目前来看,但凡涉及到游戏,就很难与4K完美兼容,这也就意味着它无法在短时间内与游戏笔记本的发展方向实现并轨。
在线播放已成核心应用,4K下载成“极客”操作既然许多软件都对4K显示没有优化,游戏也无法玩转,那我们就用它来看视频吧!的确,在4K电视机都只卖不到2000元的时代,用4K笔记本来看看视频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很遗憾地告诉大家,这条路虽然有一定的前景,但就目前来看依然存在不少客观问题。首先是现在大多数人的主要影片来源都从本地变成了在线,这样可以直接省去下载的麻烦,而且大家的付费意识也已经基本形成了,买APP会员、去电影院看大片都是日常操作。当然还是有一些线上没有的电影需要下载,但这就迎来了第二个问题:笔记本硬盘空间太小,影视剧由于时间较长,文件体积非常庞大,在一部电影动辄四五十GB的情况下,虽然一线城市基本已经普及百兆光纤所以下载没有问题,但这对于1TB HDD来说还是比较具体了,而连接移动硬盘又有稳定性的顾虑,NAS方案也得考虑带宽的问题&&所以,下载的4K视频下载狂魔大多也是台式机用户,有着充裕的存储空间和更大的显示器,对笔记本用户来说,拿4K看视频并不算是特别好的方案。毕竟音视频表现力上限也就在那了&&成本高昂卖相不佳,厂商也在观望更重要的是,像笔记本这种小尺寸4K屏的成本就很高,大多数品牌会推这样一种配置,但不一定真的会量产,再加上上述原因导致消费者不愿意吃螃蟹,因此厂商不敢贸然向面板厂商下大量订单,总体而言依然是处于观望状态。不过,目前的4K屏制造技术和成本控制其实在电视端已经基本实现普及,笔记本厂商的观望更多还是期待软件端能对4K级显示提供足够的应用支持,而从PC进化的历史脚步来看,正是GTX级独显的大量主流化带动了全高清屏在游戏本上的盛行,我们自然也希望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能够出现让4K显示乍现主流化的可能,4K屏笔记本从目前来看或许有些飘渺,但其前景却是让人无比兴奋的。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MuKwaewOSw4wvUYARrrGBnVeDwj0IBQ2JMe5KlXJzuo0T7transferflag.png4K分辨率遭遇尴尬 未来液晶发展趋势如何?
> 4K分辨率遭遇尴尬 未来液晶发展趋势如何?
4K分辨率遭遇尴尬 未来液晶发展趋势如何?
编者按:高分辨率显示器购买到手后,并没有什么应用的场景,只有专业的人员,在处理一些视频和图片的数据时,可以真正的利用4K分辨率的优势,目前还只是少数人的菜,想要变成一种全民升级的变革,还是不可能的。
  高分辨率也不管用?本文引用地址:  最近的显示器创新,遭遇了很多的问题。高分显示器是各大厂商主推的产品,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不管是2K分辨率的显示器,还是分辨率的显示器,价格一再的降低,但是市场的热度始终不温不火。其实根本原因就是显示器的分辨率速度发展速度太快,相关的产业链还没有跟进上来,这样即便是显示器的价格再优惠,用户购买高分显示器也是没有用武之地。  首先就是硬件的问题。支持高分辨率,需要强大的硬件性能。在分辨率下,运行什么程序,对于性能的要求都相应的提高。这个道理非常的好懂,比如我们玩一个游戏,如果设置成的分辨率,那么入门级的电脑主机就可以流畅运行,没准还可以特效全开呢。但是如果分辨率上升到1080P的水平,很明显入门的主机就无法流行运行了。并且支持高分辨率的硬件,价格也是不便宜,高端显卡的价格一直没有太平易近人。综合起来配置高性能的主机,价格更是一般人难以接受的。  4K分辨率遭遇尴尬  其次就是超清资源的问题,不管是游戏还是电影,亦或者软件,4K分辨率的资源都并不多。因此高分辨率显示器购买到手后,并没有什么应用的场景,只有专业的人员,在处理一些视频和图片的数据时,可以真正的利用4K分辨率的优势。  因此高分辨率显示器始终只能是少数人的菜,想要变成一种全民升级的变革,是不太可能的。即便未来硬件优惠,软件丰富和完善起来,还是有很多的用户觉得4K的分辨率是不必要的。像1080P取代低端分辨率的全面大胜是不会出现的。那么未来显示器如何找到新的道路?一部分人把目光投射到了“智能化”这条道路上。 智能显示器遭遇尴尬  智能显示器目前已经出现了,在各种产品纷纷套上“智能”的帽子之后,显示器似乎也不能免俗。不过显示器智能化的的过程倒是也非常的直接,给产品加个目前手机在使用的移动系统,就算是开始了智能化的第一步。对于这样的产品,消费者很明显并不能买账。  智能显示器和电视冲突  首先从市场来讲,智能显示器的用途就是一个问题。显示器有系统用来干什么?看电影的话和智能电视冲突。一样的系统,智能电视的尺寸更大,看起来效果更爽。玩游戏的话,智能显示器配置的遥控也不够给力,操作起来非常的不方便,至于其他看天气,看新闻的功能,其实更是鸡肋,手机用来看新闻和天气才是最便捷的。  其次智能显示器其实也并不智能,其充其量只不过显示器配置一个电视盒子的功能。即便是普通的显示器,购买一个电视盒子,也一样能实现差不多的功能。相比之下电视盒子的价格还更优惠,因此这种产品本身的市场竞争力也并不是很强。现在很多产品都空有智能的名头而已,实际的作用却不是非常的大,智能显示器就是典型的代表。  超薄显示器会大行其道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变革才能真正让消费者兴奋起来呢?笔者认为这种变化,必须是那种全民都喜闻乐见的变化。类似CRT显示器转变到显示器,是真正能刺激销量的变革。目前的电竞显示器以及智能显示器等产品,都针对的是少数人的改变,无法让消费者感受显示器市场的真正活力。  超窄边框的设计  外观的变化其实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毕竟随着显示能力的进步,一般用户对于显示效果的追求都得到了满足。所以外观的变化就变得非常的重要。目前超薄机身以及超窄边框显示器备受欢迎,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想要缩减显示器的厚度,背光的体积非常的重要。过去CCFL背光占空间大,升级到LED背光后,体积逐渐轻薄。如今LED背光技术再次升级,显示器的厚度势必还能缩减。  未来显示器还可以做到更薄  从太阳能电池到半导体,石墨烯作为新兴材料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此前用这种材料制作的LED灯并未实现颜色可调节。现在科研人员将之变为现实。这种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在获得颜色保真度的同时,还能显著减少显示器件内的发光单元数目,从而极大地优化电路进而降低功耗。同时发光单元数目的减少,也是可以促进轻薄显示器的设计。量子点色域提升效果明显  目前面板的短板,是色彩的表现。过去采用LED背光的显示器,色域普遍比较低,这样显示器的画面就显得不够层次,因此提升色彩是一个可以造福所有显示器用户的事情。不管是游戏玩家,还是办公用户,都对于色彩有着自己的要求。  色彩一直是面板的短板  目前广色域的技术有了新的突破,采用量子点技术的新方案,真正的促进了广色域时代的到来。我们知道显示色域的优劣,和背光有着直接的关系,传统的LED背光是采用蓝色LED混合黄色荧光粉的形式,色彩纯度不够。量子点是纳米材料,在蓝色LED的激发下,可以发出纯度很高的颜色,根据量子点尺寸的大小,就可以配置出三原色的组合,这样的组合形成轻薄的膜,用于提升背光的色彩效果。  量子点面板的结构  目前TCL已经发布了量子点电视,让电视的色彩表现首先获得了突破。今年4月8日,TCL又一举打通了量子点显示技术与曲面显示技术,将业界领先色域与最佳曲率进行完美结合。在显示器领域,飞利浦也是推出了量子点显示器,开启了显示器广色域的时代。  负离子新技术打造健康液晶  健康也是每个用户都关注的事情。使用显示器,尤其是长时间面对着屏幕,眼睛难免会出现一些酸痛的感觉,其实这就是显示器伤眼的表现。目前显示器伤眼的两大元凶就是蓝光和频闪,现在的护眼显示器就试图在解决这个问题。  最开始的时候,护眼显示器通过软件的调节,屏蔽液晶显示器LED背光种过多的蓝光成分。用户在使用显示器的时候,可以选择手动开启护眼的功能,通过调节护眼的等级,来实现不同环境的使用但是这样会出现偏色的情况,于是一些厂商开始从硬件改造的角度去下手。将背光源产生的蓝光波长峰值从444纳米改变为460纳米,这样就错过了危害最大的蓝光光谱,画面也不会出色偏色的情况。  此外最近行业内还出现了可以产生负离子的显示器。厂商将负离子发生器设计在显示器的颈部,这样用户在使用显示器的时候,就可以享受负离子的健康呵护了。空气负离子发生是利用高压电晕增加空气中负离子成份,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被誉为“空气维生素”。这种创新也是很有意义的。  全文总结:  未来显示器的变革,更换核心面板是最大的方向,但是短时期内OLED面板等新技术的变革和普及,还有点跟不上趟,所以较为容易接受的变革只能是在现有的基础进行改良。笔者认为超薄的外观设计,优质的色彩以及健康的理念,是会让消费者动心的升级,也能刺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短期内其他次时代的显示技术,还代替不了显示器的作用,因此显示器市场的深化升级,是必要也是必然的。
led显示器相关文章:
离子色谱仪相关文章:
分享给小伙伴们:
我来说两句……
微信公众号二
微信公众号一正在阅读:微星又出新产品啦!就问你4k分辨率够不够用?微星又出新产品啦!就问你4k分辨率够不够用?
  【PConline 资讯】近年来,微星(MSI)一直在不断地开拓游戏本的市场,并且推出了不少叫好又叫座的产品。而近日,微星又再一次推出了GE73 Raider和GE63 Raider两个系列,这两个系列具备卓越的显示屏幕、强大的音响系统、铝制外壳下的还有藏不住的强悍硬件性能。  GE73 Raider搭载了17.3英寸的显示屏,GE63 Raider则搭载了15.6英寸显示屏。这两台机器都装备了英特尔Core i7处理器&&最高可选配Core i7-7700HQ,而显卡方面,用户则可以在GTX 1050到GTX 1070范围内进行显卡挑选,屏幕部分还可以挑选或者的IPS屏幕。    本次推出的两款游戏本的键盘部分均由SteelSeries设计,每个按键都提供RGB LED背光。选购GE63 Raider可以带M.2 SSD和2.5英寸硬盘,而更大的GE73 Raider则可以装备双M.2 SSD,并组成RAID。GE63 Raider的起售价格为1699美元(配GTX 1050显卡,16GB内存和1TB SSD),而更大的GE73 Raider起售价格为1799美元(GTX 1050 Ti显卡,16GB的内存和1TB的SSD)。
笔记本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下次自动登录
现在的位置:
4K高清,为什么离我们还是那么远
从480p标清到720p高清,再由720p高清到1080p全高清,直到最近的4K、8K超高清开始进入民用领域(在视频监控领域也用像素来划分,100万,200万,500万,800万,1000万,1200万等),可以清晰的看到整个的发展趋势。而更高的分辨率意味着可以显示更多的画面细节与层次感,从视频采集到传输,到最终显示也因此需要不断变化。正是由于4K技术能够让我们看到更大的画面,更丰富的色彩与细节,因此也成为了目前备受瞩目的技术。
注:4K这个名词已然成为代名词,它可能指以支持4K标准的摄像机、线缆、编/解码器、显示、芯片等,具体指向产品依据上下文描述推测。
2012年8月ITU推出了ITU-R Recommendation BT.2020(以下简称Rec.2020)超高清电视广播系统与节目源制作国际标准。Rec.2020为超高清定义了两种16:9数字显示规格的物理分辨率:与,即4K和8K的物理分辨率。自此拉开了4K超高清的序幕,从分辨率上看是1080P的4倍,但很多人往往走入了一个误区,只知道4K的分辨率,却不知道原生4K的标准还定义了色深,色域等方面的要求,接下来,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剖析4K发展的问题,它到底离我们有多远那?
注:4K在分辨率上,分为电视4K分辨率和电影4K分辨率 。因此在显示技术上,也分为ITU-RBT.2020电视显示技术标准和DCI数字影院技术规范。
4K的诞生与发展
2012年下半年,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颁布了面向新一代超高清UHD(Ultra-high definition)视频制作与显示系统的Rec.2020标准,重新定义了电视广播与消费电子领域关于超高清视频显示的各项参数指标,其中4K的物理分辨率为,而8K则为。之所以超高清视频显示系统会有两个阶段,实际上是因为全球各个地区超高清视频显示系统发展差异性所造成的,例如在电视广播领域技术领先的日本就直接发展8K电视广播技术,避免由4K过渡到8K可能出现的技术性障碍。而在世界的其他地区,多数还是以4K技术作为下一代的电视广播发展标准。2020年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日本东京召开,据国外消息透露,日本准备在2020年使用8K技术转播奥运会,至此8K进入我们的生活已经有了清晰的时间表,相信最近几年全球电视分辨率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拉升。
日,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在CCBN展会上向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交付中国第一辆4K转播车,这也是国内首次具备4K/高清同播能力的现场制作系统。随着越来越多的演唱会,发布会,现场直播采用了4K转播,不管主办方是否是为了噱头吸引人气,但告诉我们的是4K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4K能给我们带来多少震撼
4K的卖点不仅仅是画面空间分辨率的提升,还有很多诸如帧率、色彩深度、色彩空间、编解码技术、电视机技术发展趋势等细节,如果你对这些细节也感兴趣的话,不妨来一起探讨一下,由于作者的水平及认知有限,如有错误,请读者在下方留言。
1.分辨率及帧率
Rec.2020标准规定Ultra-high definition超高清图像的显示分辨率为与,画面显示比例为16∶9,支持的帧扫描频率包括120p、60p、59.94p、50p、30p、29.97p、25p、24p、23.976p。当中,可以发现所有超高清标准的影像都是基于逐行扫描的,经历近百年的隔行扫描技术终于在超高清时代退出了历史舞台。
2.色深及色域的提升
在色彩方面,Rec.2020标准相对于Rec.709标准作出了大幅度的改进。首先是色深方面,由Rec.709标准的8bit提升至10bit或12bit,其中10bit针对的是4K系统,12bit则是针对8K系统。这一提升对于整个影像在色彩层次与过渡方面的增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如下图所示,人眼可以看到的色域范围,蓝色区域为Rec.2020的标准色域,绿色区域为Rec.709的标准色域,红色区域为我国数字电视等效于欧洲广播联盟的相关标准。
标准的提升使视频在色彩层次与过渡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色域面积的提升能显示更加丰富的色彩,只是相对来说,越广的色域对于显示设备的性能要求就更高。
3.非压缩传输所需的带宽
标准为10bit,23.976帧:4K图像的带宽×10×3×23.976=6.02Gbps
标准为10bit,30帧:4K图像的带宽×10×3×30=7.5Gbps
标准为10bit,60帧:4K图像的带宽×10×3×60=15.0Gbps
标准为12bit,120帧:4K图像的带宽×12×3×60=18.0Gbps
所以,传输接口是否支持4K,主要看接口带宽是否够用,4K的带宽因为色深、采样格式、帧率不一样,对传输带宽的要求也不一样。
4.传输线缆
HDMI是“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Multimedia Interface)”的简称,2002年4月,日立、松下、飞利浦、Silicon Image、索尼、汤姆逊、东芝七家公司共同组建了HDMI高清多媒体接口组织,并且在同年12月9日发布了1.0标准,其最大的特点是同时可以传输视频和音频信号,对于组建家庭影院、消费电子类产品而言,可以大大减少线缆的数量。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和演进,HDMI接口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平板电视、数码相机摄像机、高清播放机、投影机、PC、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电子设备等非常多的领域,已经成为消费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视频接口,其版本也一路升级到2.0支持4K的传输。
HDMI2.0功能对比:
最大带宽(Gbps)
最大分辨率
各种SDI标准均使用75欧姆阻抗同轴电缆和BNC连接器进行传输,这和模拟视频场合中使用的传输媒介一致。
4.3DisplayPort
据称全新标准将总带宽提升到了32.4Gbps,具备四条通道各自分配8.1Gbps,比之前DP 1.2/1.2a版本接口增大了50%带宽,几乎是1.1版标准的三倍。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提高。
最大支持分辨率
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以上部分线缆标准也只能满足超高清一部分低标准的带宽需求,而对于更高的带宽需求,厂家也采用了多通道,多线缆的模式去解决,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解决方案的出台。
5. 视频压缩标准(H.265\HEVC)
前面提到了4K的视频码流如此的大,高清传输线缆又受距离的局限性,这个时候就需要将视频进行压缩传输,采用更高的压缩率的H.265方案的应用正式登陆舞台,在不久的将来,新的压缩标准H.266也将浮出水面,提供更好的压缩比和视觉效果。
H.265/HEVC标准技术特点:
H.265/HEVC的编码架构大致上和H.264/AVC的架构相似,主要也包含,帧内预测(intra prediction)、帧间预测(inter prediction)、转换 (transform)、量化(quantization)、去区块滤波器(deblocking filter)、熵编码(entropy coding)等模块。但在HEVC编码架构中,整体被分为了三个基本单位,分別是:编码单位(codingunit,CU)、预测单位(predict unit,PU) 和转换单位(transform unit,TU )。
比起H.264/AVC,H.265/HEVC提供了更多不同的工具来降低码率,以编码单位来说,H.264中每个宏块(marcoblock/MB)大小都是固定的16x16像素,而H.265的编码单位可以选择从最小的8x8到最大的64x64
同时,H.265的帧内预测模式支持33种方向(H.264只支持8种),并且提供了更好的运动补偿处理和矢量预测方法。
反复的质量比较测试已经表明,在相同的图象质量下,相比于H.264,通过H.265编码的视频大小将减少大约40%。由于质量控制的测定方法不同,这个数据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2014年12月,四川广电网络、四川电信等共同筹备已久的高清互动电视4K体验专区正式推出,码率达到15-20Mbps。
2015年NBA中国赛,现场信号由中国电信编码为HEVC 30Mbps@/50P,通过百视通机顶盒进行4K直播。
制作精良的4K节目或者说 UHDTV 和目前的HDTV(2K、1080p)相比并不仅仅是分辨率上达到两倍(或者说像素达到四倍),在帧频(或者说时间取样)、每像素色深、色域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不同,如果只是炒作4K 而没有在这三方面做好的话,那也只是缩水版的 4K,也是伪4K。一部放映级别的4K影片码流达到250M左右,下图是《北京烤鸭与美女》的4K片源采用H.264编码,码流可以超过40Mbps,这个时候H.265就孕育而生了,给我们提供更好的画面质量的同时,带来了更低的码流。
成像传感器的芯片是4:3而高清采用16:9的模式一种处理方法是将上下进行裁边处理,这样一块880万像素的传感器有效像素已经不足,通过插值算法补足分辨率,这种做法就是一种伪4K。而Exmor成像器全部像素为1160万,有效像素达到880万,为用户打造最佳的4K分辨率。
7.海量存储
目前主流的存储仍然以磁带,机械硬盘,光盘作为主要的媒介。在一般人眼里,磁带存储已经成为一个过时的技术,然而在云计算、云存储的背景之下,磁带存储却依然呈现出高增长。近日,某公司成功研发出存储量高达185TB的磁带,这一技术足以让蓝光光盘,硬盘等存储介质自叹不如。
新型磁带密度为每平方英寸可以保存184GB的海量数据,一个完整的磁带数据存储达到了185TB,这相当于3700张双层蓝光光碟,30块6TB硬盘。磁带存储的问题是读取速度慢,因此许多大公司用来做数据备份,存储对于访问要求不高的海量数据。
有没有一种可以保存100年的材质,还能够经受住盐化,腐蚀的折磨那?于是出现了蓝光盘库,其拥有500万次的无故障操作,多线程的搜索,配合管理软件,人脸的检索,适用于广电,金融,医疗,政府机关等使用。
机械硬盘的使用应该是更为熟悉,在每个人的个人电脑,服务器也都少不了机械硬盘,在60年的发展当中,单碟容量在不断的增大,冗余技术在不断的提升,其广泛用于视频监控存储的磁盘列阵,NVR也是大受好评。高密度的磁盘柜,RAID的冗余机制让其数据更安全可靠,寻道速度,缓存容量,传输速度也在不断的提升。
显示目前主要以显示器,电视,投影仪为主,4K投影又采用TI(德州仪器)生产的单片DLP芯片或三片DLP的各厂商以及采用LCoS技术的索尼(影院放映机目前只有巴可、科视、NEC、索尼)。
2016年1月,TI发布了一款面向家庭影院、商业及教育领域投影显示的0.67英寸4K UHD芯片。这款最新的DLP产品在单芯片投影架构中可实现高分辨率和高亮度的解决方案,并可帮助制造商扩大4K UHD投影显示屏的应用,从而接触到更广泛的用户群。DLP 4K UHD解决方案利用DMD芯片的速度优势及高级图像处理能力,可凭借4百万个微镜将超过8百万个像素传送到屏幕上。每个微镜可在一秒内切换超过9000次,从而在屏幕上的每一帧内都生成两个完全不同且唯一的像素,以实现全4K UHD分辨率。有了TI的4KUHD芯片组,投影仪制造商可以灵活的应用灯、LED、激光光源来生产DLP的投影。
2014年小米电视2发布引发了真伪4K的讨论,强调自身并非“伪4K”的RGBW模式。仅仅是显示分辨率达到这完全不够,一款成熟的UHDTV应该至少具备bit 60Hz(最好能到120Hz),遵循Rec.2020色域,至少支持DP1.2或HDMI2.0接口,提供RGB独立调控以及H.265视频解码的硬件支持(可以通过外接盒子解决)等。
最后总结:
4K从视频的采集到传输,到编解码,到存储,到显示中间的任一一个环节都却一不可,从终端应用来讲,无论是4K电视,4K显示器还是4K投影都面临着一个片源少的问题,那为什么影视公司,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不多制作些4K的片源那,一个字,“贵”。显示芯片、成像芯片技术垄断导致价格昂贵,4K的超高存储量以致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带来设备的成本以及空间的成本。或许有人会说,降价就会普及,普及就会再降价,道理固然对,但是现阶段拥有4K核心技术的厂家屈指可数,且没有形成强烈的供求关系。
从模拟/标清视频升级到高清(720P,1080P),整个过程并未完成,还在过渡当中。从标清到高清视觉感受完美,可以明显感觉到画面清晰度的改善,而从高清到超高清的转变却无法体验到那种逼真和细腻,用户也并不愿意花大价钱去升级改造。那些已经升级成高清的是否会再多等几年直接升级到8K?而那些正在着手改造的会使用一部分高清,再加体验一点4K那?要想普及4K,恐怕要等到视频采集设备成主流的那一天吧,如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是先有充电桩的普及,还是先有电动汽车的普及道理相似。目前UHDTV已经出于较普遍现象,其较高的性价比,用户升级换代先行拥有了终端,那我的4K大电视就成为了一个花瓶了,小编以为,您可以先买个4K摄像机安装在无人机下,用4K大彩电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那么,4K到底离我们有多远?我的答案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上篇】【下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同分类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制魔百盒分辨率设置成4k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