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共享经济模式困境 如何留住

东北三省困局形成的原因 如何走出经济困局 _新浪黑龙江_新浪网
  日前,英国《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文章称,黑龙江、吉林和辽宁2014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速在中国31省市中位居最后五位,其6%的增速较全国水平落后1.4个百分点。更糟的是,10月东三省工业产出同比仅增长0.5%,远低于全国7.7%的平均水平。文章还指出,东北的制造业占比由2010年代初的47%升至2013年的50%,更惊人的是,2013年投资占到东北GDP的65%,几乎较十年前翻番。
  东北三省曾经是我国的能源、重工业和农业基地,而今年却集体成为中国经济的“差等生”,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东北的困局形成的原因
  历史上,东北三省的经济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是我国新工业发展的摇篮,即使在前几年,也有过“振兴十年”的高速发展,目前面临的这种经济困局是内外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世界经济整体发展缓慢。自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已经进入了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恢复仍然比较缓慢,造成危机的根源也没有消除。美国的经济仍然失衡,实体经济没有实质发展;日本经济在第一季度取得强劲增长后,连续两个季度萎缩,离进入衰退也不遥远;尤其是俄罗斯,在受到西方国家制裁后,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也极大影响了与俄罗斯经济往来密切的东北三省。
  从国内看,中国的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从本质上讲,我国经济将告别以往粗放型的高速发展,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性的中高速发展阶段。而在“新常态”下,也恰逢所谓的“三期叠加”,即增长的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政策刺激的消化期,在这种内外环境都不是很有利的情况下,东北三省发展面临一些困难是难免的。
  其次,农业发展面临困难。长期以来,东北三省作为我国的大粮仓,但是土地透支严重,东北地区长期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土质下降。农田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业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差。今年秋季东北地区发生严重干旱,辽宁省近1/3作物受灾或面临绝收,吉林农安、公主岭等10个产粮大县也发生大旱,部分地块绝收。而黑龙江省也多次发生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灾害对东北的粮食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而另一方面,从去年开始,国内国外粮食价格出现倒挂现象,国际低价粮对我国的粮食价格造成很大冲击,粮食高价难以长期维持,地方存储压力增大。农业在东北三省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说,农业发展遇到困难也极大的影响了目前的经济发展。
  第三,工业发展缺乏活力。在计划经济时代,东北地区曾经是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受前苏联计划体制的影响比较深,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同时私营经济也不发达,国企的管理相对僵化,缺乏创新动力。这种状况也造成了东北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由于缺乏人才,反过来又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同时一些资源型城市也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比如辽宁阜新和黑龙江大庆,但是这些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都遇到了一些困难,造成城市发展动力不足。
  最后,东北的地理区位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的版图中,东北相对比较独立,与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甚至环渤海地区的交通并不方便;在周边相邻国家中,俄罗斯和蒙古都是地广人稀的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朝鲜半岛至今局势不稳定,这些都影响着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01-06 07:38|分享
01-06 07:23|分享
01-05 16:36|分享
01-05 14:00|分享
01-05 09:49|分享
01-05 09:34|分享
01-05 09:19|分享
01-05 09:07|分享
01-05 09:07|分享
01-05 08:56|分享
图说黑龙江
新浪地方站东北经济的困境:如何留住敢于闯荡的年轻人?_网易财经
东北经济的困境:如何留住敢于闯荡的年轻人?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东北如何留住年轻人?)
150年多前,面对俄国对满洲地区的蚕食,清政府开禁放垦,鼓励移民,直隶(今河北)、山东等地农民纷纷进入满洲开垦荒地。这个过程持续了大约70年,数百万关内农民移民关东地区,史称“闯关东”。时间过去150年,的似乎又在重新返回关内,其原因很简单,现在的东北经济,的确很糟糕。2015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名义增长率分别是-0.29%、3.41%和0.26%,排名垫底。今年上半年,东北三省增速依旧位列排行榜末端,辽宁更是以-1.0%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半年增速为负的省份。在2016年三季度,东北经济呈现回暖迹象。不过,就业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有系统性的偏差,农民被视为不会失业,且失业登记并不完善,所以看起来中国人的失业率波动很小。不过,在大数据时代,还可参考第三方数据。根据智联招聘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推出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东北的就业数据仍然不容乐观。2016年第三季度的地区CIER指数(市场招聘需求人数/市场求职申请人数),东部地区为1.75,其次是中部地区为1.69,西部地区为1.59,东北地区仅为1.4,工作机会最少。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东北的对标对象应该是西部,同比去年第三季度,西部的在线职位数量同比增加48%,而东北仅为36%。这从侧面反映出,东北的就业情况,进一步与西部地区拉开了差距。东北经济当下的困境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长期国企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系,这不但使东北缺乏民营企业生长的土壤,民营企业缺乏活力,拖累整个经济,由此还进一步造成了产业结构导致的就业问题。众所周知的是,目前就业形势最好的行业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煤炭、钢铁行业因“去产能”政策的实施很不景气,而这些行业正是东北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长期的国企主导还导致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伴随计划经济、大投资而滋生的官本位、裙带关系,缺乏契约精神与规则意识,市场、商业氛围相对较淡。在这样的一个官本位的熟人社会,年轻人的发展更难,一旦经济下滑,则更无出路。于是,东北年轻人大量外出闯荡,毕竟,他们身上流着先辈的血。其实,作为中国重工业重镇的东北,有着历史资源禀赋的沉淀,但就像一台硬件强大的电脑,还得有软件才能运行。就在前几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我听东北一些企业家讲,现在想在东北搞一个项目,仍需盖200多个章,没有几百天根本办不成。还有不少企业家反映,东北的营商环境和南方一些地区相比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营商环境不仅制约投资,也制约着年轻人的就业与发展。正因为如此,李克强总理强调:“东北首先要从自身改革做起”,“必须痛下决心优化营商环境,真正激发社会潜能,释放东北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法治东北、信用东北’建设。”法治、信用,在经济学上,这都属于制度问题。前者是外在制度,是条文化的,可执行的制度,而后者是内在制度,是更为深远悠厚的风俗、习惯、观念,在于世道人心。制度经济学认为,两者一同深刻的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在电影《海洋饼干》这样描述走出大萧条阴影的美国人:“最终,复苏的原因不是那些水坝、道路、桥梁、公园、隧道,或那些年所建造的成千上万的公共建设;而是种更无形的东西。”所以,改变东北经济,要想年轻人,东北要改变的不仅仅是产业结构、制度的制约,还有那些世道人心。东北的确需要契约意识、权利意识、商业文明、市场意识去冲击多年计划经济对人们的影响。更为具体的说,只有东北的社会意识改变了对公务员的羡慕,对民企的鄙视,对关系的依赖,对权利的忽略等等,东北经济才能真正的发展。所以,东北需要一场思想上的。思想的革新往往源于青年人,这是东北年轻人的自我奋发之途。不过,另一方面,中国建国之后的之思想革新,从70年代末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到90年代初的解放思想,都是自上而下的。所以,东北的观念、思想革新,也必然通过同样路径。东北人身上流着祖辈敢于闯荡的血液,这种基因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之下,已经逐步淡化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新,会让这些血液重新沸腾起来。(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刘远举
责任编辑:杜豪_NF208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东北经济如何走出失速困局 GDP没能救得了吗-中新网
东北经济如何走出失速困局 GDP没能救得了吗
日 07:59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原标题:铁锈地带之东北经济如何走出“失速”困局?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徐豪 | 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18期)
  大庆油田、长春一汽、鞍山钢铁,这些都曾是“共和国长子”东北的耀眼标签,作为建国初期的工业和农业基地,东北曾“风光无两”。但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东北计划经济色彩过重、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的影响下,东北经济近年来陷入“失速”困境,2003年时中央曾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此后十余年间,利好东北的政策不断出台。4月2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对外发布,东北再次迎来“突围”机遇。
  “断崖式下跌”“塌陷”“失速”……2014年以来,媒体纷纷用这样的词汇描述东北经济。
  东北三省曾经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先行一步的政策支持,一度领先发展,被称为“共和国长子”。2003年,《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出台,在振兴战略的支持下,年,东北经济还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东部地区。然而从2013年开始,东北经济明显减速。
  2013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在全国31个省份的GDP增速排行中全都居于后10位,其中黑龙江位居倒数第三位。2014年东北经济进一步下滑,黑龙江、辽宁、吉林GDP增速分别为5.6%、5.8%和6.5%,分别位列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位。2015年,辽宁、黑龙江、吉林GDP增速分别为3%、5.7%、6.5%,辽宁排在末位。从地级市层面看,2015年全国有14个地级市的GDP为负增长,位于东北地区的有6个。
  “你们的数据的确让我感到‘揪心’啊!”在日的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语气沉重地说。
  2016年第一季度,东北三省的GDP增速排名依然位列倒数后5位,其中黑龙江、吉林增速分别为5.1%、6.2%,比去年同期分别加快0.3、0.4个百分点。辽宁经济增速则继续下探,为全国唯一经济增速负增长地区,只有-1.3%,去年同期则是1.9%。
  东北地区的全方位“衰退”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员于左认为,东北经济增速全国垫底,核心症结是体制机制改革严重滞后。长期以来,过于重视经济增长速度,对经济增长质量重视不足,忽视了结构调整;过于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重视不足;过于重视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发展,对现代服务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重视不足。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过深,对市场失灵弥补不足,政府职能和体制机制转变滞后,不仅错失了历次结构调整的良机,而且使结构性矛盾不断累积。
  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则表示:“东北经济衰退的内因在于‘两个集中,三个衰退’,两个集中是东北尚未解决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的集中爆发,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问题的集中显现;三个衰退包括资源性衰退、结构性衰退、体制性衰退。”
  这种“衰退”正体现在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
  伴随着2003年至2013年这10年的投资热潮,东三省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从10年前的47%升至2013年的50%;被2003年的振兴战略视为在结构调整中增加就业主要途径的第三产业,占比则出现下降。
  同时,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缓慢。目前,辽宁的国有经济占比超过30%,吉林超过40%,黑龙江则超过50%,均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14年底,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占比最高的辽宁省也只有69.7%,且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大多是生产经营上的依附关系和体制上的“寄生”关系。
  此外,数据显示,东北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偏弱。2013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与GDP的比值首次突破2%,达到2.08%,而同期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比值分别为1.65%、0.92%和1.15%,与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的6.08%、3.6%、2.51%和2.32%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而另一个让人警惕的数据是,东北地区人口红利流失严重。2014年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出生率分别为6.49‰、6.62‰和6.86‰,大幅低于全国12.37‰的平均水平;三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0.26‰、0.4‰和0.78‰,同样大幅低于全国5.21‰的平均水平。
  大庆、一汽“打个喷嚏”,
  黑龙江、吉林就会“感冒”
  “东北的经济结构确实存在着问题。大庆、一汽‘打个喷嚏’,黑龙江、吉林就会‘感冒’!”李克强总理说。
  东北地区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偏重工业,重工业占经济总量的70%~80%。例如黑龙江,能源工业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近60%,仅一个大庆油田就占黑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2014年上半年大庆工业增加值增速跌入负值,自然拖累了黑龙江的经济增速。
  “东北地区工业比重大,且产业单一,甚至造成了一家企业效益下滑,就会对周边产生严重影响的情况。”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冯贵盛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软科学开发研究所所长丁晓燕认为,作为装备制造业和能源原材料基地,东北地区经济疲弱,源自全国钢铁、煤炭以及重工业不景气和产能过剩。中国经济发展快、需求大,东北经济就增长得快;现在由于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下游产业需求降低,使上游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凸显,对以资源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东北经济的影响就大,使得依赖这些产业发展的东北经济出现明显下滑。
  以黑龙江为例,黑龙江产业结构不仅工业占比大,工业中能源产业更是占半壁江山。年,黑龙江的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其中能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最高为72.9%,最低为53.8%;增速最高为13.1%,最低为6.3%。在全国钢铁、煤炭以及重工业不景气和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黑龙江显然不能一枝独秀。
  振兴10年,
  没能救得了GDP?
  有声音认为,东北振兴10年后,东北地区GDP的“失速”,说明振兴政策没有成效。
  对此,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孙志明认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是提高其在全国的地位,而是抑制住下降的速度。所以不能武断定论是结构性衰退,而是因为东北特殊的产业结构,是我国重化工业产能过剩非常严重造成的。
  “东北GDP在1978年占全国的14%左右,到2003年下降到全国的9.14%,而2014年进一步下降到了全国的8.4%。11年只下降了0.74%,比前25年大大减慢了。” 孙志明说。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曾表示:“东北振兴战略实施10多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结构调整、改革开放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不过,在经济下行、全国普遍调低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的情况下,东北三省设定的2016年经济增长目标,并未降增速。2015年增速仅为3%的辽宁,目标是6%,相比2015年时的目标并没有调高,但如果考虑2015年的实际增速,2016年的目标相当于翻番。黑龙江、吉林设定的目标分别为6.0%~6.5%、6.5%~7%, 均高于两省2015年实际增速。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东北三省有基础、有条件,经济增速可以回升,以制造业为例,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东北具有的优势是很多省份不具备的。
  “政府应该像土壤、空气和水”
  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剖析了东北地区存在问题的症结根源,科学地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根本思路和方向,明确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四个着力”――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对外发布。意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从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结构调整、鼓励创新创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好组织落实等方面,对全面振兴东北作出了重要部署。
  这无疑是东北地区经济度过寒冬的指路方向和重大利好消息。
  “除了落实国家政策,深化经济结构改革,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东北地区的干部也要转变作风和思路。”冯贵盛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新华社在连续推出的“聚焦东北经济病灶”报道中写道,东北人喜欢用“熊瞎子掰苞米”来形容顾此失彼的短视行为,而这恰恰是一些地方政府产业发展方式的真实写照。一些地方规划成百上千亿规模的产业如“走马灯”般说换就换。例如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0年换了7个发展思路,从“133”产业发展格局、“135”发展战略到“三三九五”工作思路、“1263”工作思路、“1345”工作思路等。
  吉林省一位官员披露,一些“先天不足”却被“长官选中”、地方政府全力推进的大项目,在东北各地屡见不鲜。几年前纷纷上马的光伏、动漫等产业,如今在东北已经难觅踪迹,一些被寄予厚望的大项目也遭遇搁浅。
  在《人民日报》聚焦东北振兴的报道中,多位东北的省级领导表示:“东北政府太强,市场太弱。”政府就应像空气,企业正常经营发展时感觉不到其存在,但遇到困难需政府帮助时,不需要成本就能找得到,“东北的政府也当成为这样的土壤、空气和水。”
  “向改革要动力,全力破解深层的矛盾,要把推进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首要任务,清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把能交给市场的交给市场,能交给社会的交给社会,能下放的下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吉林省省长巴音朝鲁说。
  “去年年底,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东北振兴战略要像支持‘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一样有力度。”辽宁省委书记李希说,“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东北经济要走在全国的前面,要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基地和技术创新研发基地。我们要攻坚克难抓落实,时不我待抢机遇。”
  中央对东北的政策扶持
  2003年9月
  中央通过《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2007年8月
  国家发改委发布《东北地区振兴规划》
  2009年8月
  国务院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
  2009年9月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2010年4月
  《东北四省区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2012年
  国务院批复同意《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
  2014年8月
  国务院印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意见》
  2015年12月
  中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发布批复称,原则同意《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相关封面组文:
  “铁锈地带”突围
  铁锈地带之河北:雾霾之下,钢铁艰难去产能
  ――――――――――――――――――――――――――――――――――――――――
  2016年第1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陈鸿燕】
>相关新闻:
>经济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东北经济困局何解_思想理论_人民论坛网
东北经济困局何解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尤其是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直被比喻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地区,近些年经济处在结构调整的挣扎之中。面对东北经济困局,应平衡区域发展、治理腐败问题、加大力度吸引人才、增加国企改革力度,因地制宜地促进东北经济发展。
【关键词】东北经济& 人才流失& 国企改革&&&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经济发展,专门出台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效应正在显现,东北的经济运行、营商环境、观念意识已发生较大变化。当然,东北地区仍存在不少问题,市场意识较弱、等靠要思想存在&&有一些问题还会长期存在,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务实举措加以解决。
东北经济面临的问题
经济增长乏力。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的经济总量在我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持续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GDP所占份额已经从1978年的13.34%下降到2017年的6.70%。2017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GDP增速分别为4.20%、5.30%和6.40%,2016年的GDP增速分别为-1.20%、6.90%、6.30%。事实上,近年来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在全国排名一直比较靠后,其中辽宁省在2016年GDP甚至出现负增长。
人口危机。东北三省现在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东北地区生育率极低,人口增长趋于停滞。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的数据,早在1982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总和生育率分别是1.773、1.842和2.062,明显低于全国2.584的平均水平。此后,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进一步推行,2000年跌破了1.0,2010年总和生育率只有0.75。从规模上看,东北三省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正在持续下降。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东北地区人口总量为10655万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比重为8.42%。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这一数据为10951万人,占比下降到只有8.22%。老龄化的严重后果就是养老负担加重和青壮年劳动力的匮乏。
人才流失。近年来东北地区人才流失严重,大量高学历、能力强、有成长空间的年轻人,从东北流向了经济相对发达的关内地区和大城市。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四分之三左右的毕业生会选择出去工作而不是留在哈尔滨。人才流失致使人力资源匮乏,经济发展也就失去了活力。
官僚主义横行与腐败问题。震惊全国的辽宁人大贿选案就是东北三省腐败问题的一个缩影,这导致官僚主义习气更加恶化,以致于政商环境的恶化与商业信誉的缺失陷入恶性循环,使东北经济发展缓慢。
造成当前东北经济困局的原因
计划经济后遗症。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的局面,计划经济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快速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加速国民经济恢复以及工业化的进程。在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由于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策向东南沿海倾斜,效率底下、激励不足等经济问题日益突出,东北三省转型速度相对滞后,市场经济发育不足。没能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大国企居多,失去了政策上的优势却政策依赖严重,民营企业数量本来就少却又缺乏成长空间,再加上官僚主义思想横行等问题的存在,使东北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人口危机与老龄化问题。作为大型的重工业基地,东北拥有大量的矿产石油等资源,这是许多垄断型大国企比较集中的重要原因。在当时以国企为主体的体制内,超生的代价就是失去稳定的工作,甚至有可能导致家庭生活遭到毁灭性打击。外加这些年劳动年龄人口大量外流,一些行业发展已经受制于劳动力和人才不足。人口外流和生育率低相互影响,进一步加剧了东北地区的人口结构失衡,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人口危机和老龄化问题,成为东北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地理气候原因。从地理环境上来看,东三省周围并没有一个可以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经济发达地区。受国际油价低迷、西方制裁等因素打击,俄罗斯经济自2014年以来一直遭遇严重困难,&崩溃论&时有耳闻,中俄贸易往来受到影响。在有限的对外贸易中,由于黑龙江、吉林周边没有出海口,产品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就气候而言,山海关分割了关内关外,出了山海关气温明显下降,越往北气温越低。寒冷的气候环境导致人才外流和人才吸引力不够。
政商环境较差。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实施过程中,政策多向东南沿海倾斜,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较少,导致东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东北三省政商环境却又呈现恶化趋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东北表现出的腐败导致寻租行为和监管套利行为较为严重,挫伤了一大批踏实经营的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区域内好企业逃离,外省企业对东北敬而远之,使东北经济更加举步维艰。
如何解决东北经济的困局
第一,从平衡区域发展、提升东北亚地缘地位的战略高度来看,党中央、国务院应当进一步明确振兴东北经济的重要性,出台更加具体详实的政策措施,解决东北的历史遗留问题,克服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障碍,为东北经济的振兴进一步拓展空间。
第二,彻底治理腐败问题,优化政商环境。无论是近年来党中央的大力反腐,还是最近的扫黑除恶专项行动都让人们看到了曙光。辽宁人大贿选案涉事官员早已落马,2018年2月,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全面启动,15个中央巡视组已完成了对30个地方、单位的进驻工作,其中就包含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党中央敢于触动利益阶层推进反腐和改革,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东北的政治生态一旦得到净化,官僚主义思想得以破除,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依托现有工业基础配套设施,就会吸引更多资金到东北投资设厂,东北经济走出困境的可能性将会大大提高。
第三,加大力度吸引人才。由于经济不景气,东北人才流失严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往往选择离开东北工作。要想振兴东北经济,必须制定相关政策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地人才。比如,为大学生提供住房安置补贴、工资津贴,创建透明、公平的人才晋升机制等。不仅如此,还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人才,鼓励外省市优秀人才向东北地区流动,全方位克服人力资源匮乏的制约。
第四,加大力度推进东北国企改革,如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企业并购重组等,提升东北国企效率。在东北国企股东中引入民间资本,这样既可以发挥国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又能够调动生产积极性,提高东北企业体系的活力,另外可以推动产业整合如推进企业并购重组,从而解决人员冗余、效率低下等问题。
第五,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力度,减税让利、鼓励创新。采取措施鼓励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入住东北,比如政府让利提供税收优惠。在东北布局多元化的产业,比如互联网、金融、传媒、高端制造业等,这些会在一定程度缓解人才外流的压力,进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东北振兴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六,因地制宜,发展东北经济。一方面,东北具有良好的重工业基础,可以依托这一体系布局军工产业,以发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东北幅员辽阔、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因此,在提升东北经济的过程中,既要减少对资源的过度依赖,避免对环境的过度使用,又要利用这一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机械化农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等,以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东北经济要重新振兴,必须要在观念上先振兴,要抛弃做事&忽悠&的观念和陋习,崇尚实干精神。党中央的一系列改革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东北经济复苏的希望。东北经济振兴虽然任重而道远,但前景光明。只要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扶持和政策激励,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东北经济的未来一定会让人充满信心和期待。
(作者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
【参考文献】
①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新华社,日。
责编/温祖俊&&& 美编/于珊
[责任编辑:张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经济是否有骗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