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随身CD机的光纤激光切割机口可以和LO做成一个口?

查看: 15549|回复: 19
是不是只有LO口的播放器才能上耳放啊?
是不是只有LO口的播放器才能上耳放啊?听说PO口接耳放会二次是真是这样吗?
骚尼的便携是不是没有LO啊。。。
LO输出的会比较好,可以理解为没有经过处理的信号
但是你要用PO其实也行,也有PO做的比较好的
有的说最新的a846的po也是lo什么的......之前也有的说dock出的不是lo的......不清楚......sony的推力,残念,大动态各种无力啊.......
我凌乱了。。。
你就这样理解:po=lo+耳放
那再加个耳放什么效果,可以想想
骚尼的便携大概都没直接的lo口吧,不过貌似可以接dock
m10d50什么的倒是有lo口
PO的话输出已经是经过播放器处理的声音,但是其实已经失真了,如果输入耳放,相当于加大了失真度。所以如果需要加二房的话肯定是需要LO输出的,当然也可以光线,或者同轴输出。只是现在的MP3播放器有LO的已经很少,更别提同轴了。
po再加放失真就很严重了,很少能有听的,但是我用zt接莱曼那个人声的感觉真的很好~
C4有同轴,我看到网上有卖一头同轴,一头3.5.这种线能接耳放或者用作输入么?输入的是数字信号还是模拟信号?
我试过RMAA PO再接放保证分数比 LO接放低一节
SONY那个USB输出口就是LO口
简单一点好了
介质——主控——DAC——内置放大器(可能是内置耳放芯片,或者别的)——PO——耳机
介质——主控——DAC——LO——外置放大器——耳机
如果你接在PO口上就变成
介质——主控——DAC——内置放大器(可能是内置耳放芯片,或者别的)——PO——外置放大器——耳机
随身的lo听的是心理
LS 的是什么神论?
随身+耳放已经失去随身的意义
形意拳学徒 发表于
简单一点好了
介质——主控——DAC——内置放大器(可能是内置耳放芯片,或者别的)——PO——耳机
介质— ...
说的很对:monkey:0013:
是的,要有LO输出的播放器才能接耳放,PO接也能出声但是效果差多了
想接是没问题的。。不过声音应该还没有直接po口来的好。。。这么简单记忆
toto2p 发表于
10:54&&C4有同轴,我看到网上有卖一头同轴,一头3.5.这种线能接耳放或者用作输入么?输入的是数字信号还是模拟信号 ...
那个3。5毫米的口是光纤口,输出的还是数字信号,只能接dac,笔记本的光纤输出一般都是3。5的,还有cd机的光纤输出都是3。5的
简单一点好了
介质——主控——DAC——内置放大器(可能是内置耳放芯片,或者别的)——PO——耳机
不一定,其实po口也可以
客观 包容 敏锐 专业
iMP3.net 随身数码影音
推广合作:139
莫凡配件:135
All Rights Reserved.个人关于前端相关的整理(略杂,纯粹个人用)の乾龙盛篇
初拿到手的是一个蓝色的盒子,印刷和包装还停留在上世纪的水平,看着很劣质,打开以后,里面配件十分丰富:机器、遥控器、金士顿的2GB
SD卡和品胜的读卡器(没有用满街都是的山寨读卡器,也看出了厂家的用心)、很大的充电器、电源、机器的保护套(上面的印刷业十分粗糙)、同轴线、说明书等等,给人一种超值的感觉。
机器的做工一般,机器侧面电镀的油漆有些颗粒,仅有的几个按键也比较松散,体积比想象中的要小,目测比d50小一些,不过放入普通的裤兜也是很难的,牛仔后兜可以。机器的开关键和锁键盘键都是拨杆,感觉很奇怪。开机以后LO口中一个红色LED灯被点亮,以显示它的工作状态。背光灯被独立出来在屏幕旁边,屏幕为双行显示,每行能显示6个字母。充电接口为PIN口,很奇怪的设计,还是头一回见到过。SD卡槽没有任何保护,无卡时容易进灰。
总而言之,外观比较工业化,一切都建立在简单易用的基础之上。
机器的功能非常少,使用操作也是傻瓜化。
在SD卡中下载WAV格式的歌曲,插入卡槽,连上电源线就可以了。
遥控器非常好用,因为接收口在机器的顶部,因此基本无论往哪个方向按机器都能接收到,还有像电视遥控器一样的——,———十位、百位歌曲选择,歌曲多的时候比较实用。
电池的续航一般,电池只有880毫安,续航时间在6小时左右,不过相应的,充电也快,2、3小时就够了。出乎意料的是,使用电池供电和电源供电对音质基本没有影响,可能是电池电压大的缘故吧(7.4V)。
不支持中文和文字滚动,因此只能看到音乐文件的前六个字母,感觉很不好。
所介绍的音乐文件夹设置只是在所有的歌曲中设置几个书签一样的截点,不过还是很好用的。
3!!!重点来了,音质篇!!!
刚一拿到机器,因为看到介绍说放大器的推力很大,可推16—300欧姆的耳机,便直接插上PK1,播放SD开里面预置试听的歌曲,是一首上世纪的国产女声,出乎意料,低音非常多、浑,一看说明,这是因为机器的电容比较多,没有煲好的声音会有些暖,高音也打不开。因此,就开始了煲机活动。随着煲机的进行,低音开始越来越少,声场慢慢的打开,高频延伸和解析度也上去了,现在已煲过了100小时,虽然按厂家介绍的说法还没有完全煲好,但是声音也基本稳定下来了,度过了一开始暖声的时候。
有一点值得注意:音量旋钮在八点一下会有偏音,右声道无声,不知是不是个别现象,不过这也是所有设备的通病了(我的MAD05也有这种问题)
评测歌曲:陶喆《沙滩》,温岚《离不开他》,MJ《stranger in
Moscow》,老鹰《加州旅馆》,均为APE转WAV格式
(1)直推PK1(换张扬线版)
推pk1在九点的位置声音就适合聆听了,声音通透清亮,是典型的冷声,底噪确实很小,在深夜聆听也完全不会被注意到(注意,我没有说一点也没有,还是有一点的,仔细听能听出来),解析度高,细节丰富,(WAV无损也是原因之一),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感情的声音,层次感一般,人声和器乐分的不是很开。
高音:清亮,延伸好,无齿音
中音:没有什么感情,颗粒感非常强
低频:量越来越少,下潜越来越深
(2)泊接MAD05
MAD05也属于素质比较高的随身耳放了,因为QA350自身具备解码能力并且据橡叶老板说其素质高于MAD05,因此直接通过LO输出连接。
对比一下,有点想哭的感觉,根本感觉没有什么区别!!!好像它们是一样的调音一样,闭眼AB,还是感觉没有。。。(我耳朵还是可以的,-17db的差异可以分辨,诸位看客不用怀疑了)。在深夜继续对比,区别终于显现了出来,接MAD05的时候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声场比直推时大了一圈,并且器乐和人声的剥离度也高了不少。
如果说MAD05推PK1能推到7成的话(普遍的评价),直推能到6成,在一般的生活环境下区别还是不大的。这也体现出了QA350解码和放大器不俗的实力。
(3)对比IPC
直推时,IPC被秒成渣(勿拍),没有什么可比性,毕竟放大器的实力差距太大。
为了体现公平,进行LO接MAD05的评测,DOCK头为禾迅99元版本,非20-30的山寨。
相信大家都对IPC的声音都有直观的了解,也是总所周知,IPC的LO是“假LO”,因此EQ为关闭。
我实在不不愿再去形容他们之间的具体的差别,那么就通过打比方的形式来让大家有一个比较具体的印象:1:如果说IPC是UM1,QA350就是UMX3;2:如果说IPC是OK1,QA350就是PK1;3:如果说IPC是DT860,QA350就是DT990。
例子不一定准确,仅表达意思而已。
评测完毕,总而言之,QA350是一款绝对超值的播放器,适合像我一样不太需要便携的冷声癖,女声控,古典饭们。
大耳机 :QA350+HD650
歌曲《the mass》&《天空》
一个不到1000的东西,把HD650推的很是有模有样,声场上一般,但是气势基本已经出来了,低音在
HD650表现很不错,有弹性,而且量恰到好处,我不是一个喜欢听过分重音的人,QA350+HD650在重低音方面恰到好处,增之一分则肥,减之一分则瘦。总体表现完美。
在人声方面,这个组合基本把王菲的空灵的声音表现出来了。但是总体一般。
大耳机:QA350+K701
歌曲《天空》&《晓之车》
这个组合也许你比较惊讶,QA350可以推起来K701?
我只是一个建议,K701接PO口,确实表现不咋样。但是如果你用K701直接连阻线接LO口,你会发现有质的变化。相当不错,这个组合特定形式下,我感觉超过了QA350+HD650,细节表现相当丰富,声场也相当不错。唯一缺点声音比较尖锐,听着比较累。且直插LO口,续航最多4小时就没有电了。这个例子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QA350的LO口输出功率比较强悍,且声音细节表现完美。我一首同样的歌曲,几年来没有听到过的细节,在QA350+K701上面完美体现了出来,给我了一个惊喜。
小耳塞:W3&TF10
歌曲《天空》&《晓之车》&《想和你去吹吹风》
关于女声表现方面动铁的高解析和QA350的冷峻的声音风格叠加一起,会使你感觉声音毫无感情,但是素质高的惊人,追求极端的朋友可以试一试。
关于男声表现,张学友略带沙哑的声音表现不错,给人感觉还行。
但是我不得不说,动铁+QA350不是一个好组合,建议动圈+QA350。
器材横向对比:
IPC&&QA350声音上已经打败了IPC,声音结实有力,比IPC更加冷。推力完胜IPC。
飞碟& 飞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播放器,在声场上QA350输于飞碟,细节方面胜过飞碟,声音不好比较,一个冷峻,一个热情洋溢,推力完胜飞碟。
nano4& 这两个价位相似,没有什么好说的声音各方面完胜。
总体上,优势总结:1 推力 2 LO的细节表现 3表现稳定,未出现死机现象
& 劣势总结& 1 外观 2 续航 3
音量在较小时我的机子出现偏音 4 音量旋钮容易误操作
不在乎外形,对价格比较敏感,追求极端的朋友可以试一试QA350,应不会让你失望,小提示,刚开始一定要把音量旋到最小,然后慢慢加音量,否则你会后悔。
支持格式:只能播放WAV,杯具。
体积:宽度与厚度与801差不多,长度比801还长出一大截,杯具。
外观:像某种专业仪器,难不难看见仁见智。但是光纤接口不能搞个开关吗,永远赤
衤果衤果的向外放射着红光。
续航:个人试验结果不足7小时,有点杯具。
做工:还是蛮皮实的,内部图看着也挺工整,这个不杯具,应该加分。
操作:杯具指数五颗星,小小的屏幕形同虚设,只能显示几个英文字母或者日文,基本是和飞碟一样的盲操作。自动关机神马的一概没有,忘记关机就一直工作到电量耗尽为止。而且为神马连个快退和快进都木有!!!
最杯具的是,音量电位器不但大大方方的凸出来,而且非常松动,如果出街时放包里不小心误碰了,耳朵可就遭殃了!!
一句话总结,除了声音和做工以外,其它基本都是杯具。
接下来是重点了,说说声音,qa350&mod
V2名字太长,以下简称V2。
一开声就感觉V2的声场非常宽广,角度拉得很开,有点像七彩虹C4。解析力很出色,虽然没有D50那样夸张,但是也展现出非常多的细节。声场透明度很高,几乎有一览无余之感。纵深则相对比较一般,延伸不太远。这样的声场是为了表现大编制的气派吗?但是动态起伏又不够C4那样恢宏。在高电平也就是爆棚的时候,控制得稍嫌欠缺,有一点浑浊了。高频明亮通透,小提琴音色比较吸引人。低频下潜很深,但是收得很快,泛音偏少,这对表现交响乐的气势不太有利。于是总的说来,我觉得V2表现交响乐还稍欠火候,那为什么要把声场拉这么大呢?不如小一点规整一点,还更容易控制。
前面说到透明度的问题,V2是非常干净和通透的声底,表现中频、中高频弦乐非常出色,音色明亮而润泽。同样在轻音乐上的表现也值得肯定。但是对于钢琴,我认为就不那么出彩,“相对动态”并不突出,使得泛音缺乏由强渐弱的层次感。说白了V2的调音就有一点小四的味道,估计不太容易搭配动铁耳塞。
最后再说说流行乐的表现。应该说V2的中频具有不错的密度,而且比较正,人声不会娘也不会肥。但是我认为它还是不太适合人声的表现,稍显冷硬,即使搭配re262这样中频柔滑的耳塞也还是不耐听。
小结几句,虽然我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抠qa350&mod
V2的缺点,但这只是思维习惯,而且基本是以C4、801这样的机器作参照的。内心来讲以V2这样1k出头的价位,我还是觉得,声音上没什么可指责的地方,与2K+的机器比拼也完全不会落下风。只是这以这样的操作、体积、续航、外观、支持格式等等(尤其是操作),注定它只是一款小众产品。从客服的一些回帖来看,QLS应该还是把它当作一款试水产品了,先靠声音打下一个口碑,后续的产品再继续完善周边。对此我认为QLS的市场策略过于保守了。随身听市场主要是年轻人消费,又有论坛这个平台,只要声音出众其它方面也过得去,即使没有名气,火起来也是很快的,801、史丢丢、C4都是这样过来的。dpi尚在襁褓不就火得一塌糊涂了嘛。
Anyway,对于预算不足而又能忍受它各种蛋痛属性的,这个东西我认为有着非常高的音价比,有兴趣的不妨实体店一试。
&&&一直想入个随身WAV播放器,长时间地停留在D50和M10之间徘徊,只不过对D50略显生、冷、硬的音色还有所忌惮,才迟迟没有入手。至于本坛第一神器801售价太高,只能仰望了;QA350实在太丑,我还真的重未考虑过,尽管功能、价格都非常合适。
上星期有幸参加禾迅的烧友聚会,有两样东西让我非常深刻,并非是什么神器,而是U2和QA350&。喜欢U2是因为作为一套PCHIFI系统是如此的出色,把一纵白牙的耳机推得淋漓尽致,还略带点胆味,可以向台机系统叫板了,相比之下D100真让人失望,HD800
接在其HEADPHONE口上,声音冷冰冰的,整个HD800的灵魂都丢掉了。QA350这个看似随身的低端器材也颇让我惊讶,解析力和音乐味兼备,听交响非常不错。
今天趁没什么事,去禾讯踭听u2和350,结果U2还没到货,350倒卖了有一段时间。好,马上拿起我换了极光线的UE10接上350,从头到尾把里面的歌曲试听了一遍。话说那个显示面板以及充电接口还真的很山寨,不能显示中文也带来很不便。如单论音质,350还是很不错的,声音质感带有黄昏的感觉,有光泽但不耀眼,线条清秀细腻,音场庞大,动态凌厉,没什么音染,听古典、吉他的效果特别好。不过即使是这样,也只能让我对坛上的各大神器更为YY。
& 正想收拾耳机准备走人之际,无意中让我发现了禾讯还有HIFIMAN
801这一大毒物,这当然要趁热打铁对比一下啦!在我恳求之下,禾讯MM终于捧出了这台神器,那做工真的漂亮啊!单比外观材质足以比350强了N个档次。粗略看了下说明书,原来801采用了著名的OPA627作运放,而350用的是AD8656。这也巧了,我为我的MAD05选用的正是OPA627+AD8656作为DAC+OP组合,OPA2604作BUFFER,这可比MAD05的原配运放强了不少,因而我对这两个运放还是较为熟悉与喜爱的。801相比起350多了USB和同轴的输入解码,只可惜少了个同轴输出,仅有LO输出到耳房,要不然这台机器的功能真的很完美。
一开此,由于801的标识让我错误地把LO当成是PO口,用UE10直接插进了LO。这时的音量也刚好合适,一直听完所有试听歌曲,正好801也是用SD卡,可以很方便地比较相同曲目。神器毕竟还是神器,提升还是有的,主要体现在音色的润泽感更多一些,低频的下潜也更足,在渡口和加州旅馆中的鼓声区别更为明显一些,而在更为讲求动态和低频弹性的鼓诗中则差别不大。总体来讲,801
的LO相当出色,音色完美地拿捏住音乐味与解析力之间的平衡。然而,当我把耳机重新接入801的PO后,解析力却马上下降了一大截,音色明显变浑,正常来讲以OPA627的素质不应该是这样的,难道是电压不够?没驱动好?如果说350的PO口与801的LO还有些许差距的话,那801自身的LO与PO口素质差距就更大了,这也是让我对神器彻底死了心,最后入了QA350的重要原因。试完801后,我用UE10又重新接入350的LO试了下,可惜由于LO的输出很大,不可能用在UE10上。
& 付了998大洋后,马上拿回家试了下350作为数字转盘接MAD05解码与原有的MAD05
PChifi系统区别。结果是声音的差别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PCHIFI系统可以彻底放弃了,至少MAD05
的PCHIFI可不用再听了。原来考虑到MAD05
同样作为解码与放大,两者的声音会大体一致,QA350&毕竟有同轴、光纤,而笔记本只有USB,350会略占优势。意外的是QA350用同轴接入MAD05
解码并放大,整体音色与QA350仍基本保持一致,最大的不同在于接上解码后音乐的信息量丰富了很多,MAD05接350也显得推力更大,无论是用701还是600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音乐信息,这是台机上才有的感觉。PCHIFI真的不可能想象,音色也要显得干和冷。350采用光纤输出明显要比同轴感觉更亮一些,但并不过亮,毕竟350的原有音色是黄昏般的感觉。若用350的LO接MAD05只做放大,音色基本与同轴相近,可解析力与同轴比明显差了一大块。原有的一台爱华CD随声听通过光纤输出接入MAD05,效果比PCHIFI还要差,更干更冷,使我一直对光纤都有恐惧感,可通过350的光纤输出来看,只是音色稍亮一些,整体素质并不比同轴差,看来一套音响系统里面,转盘所起的作用远大于解码。
播放器:QA350&MOD
V2 、台电T51 、索尼HD5
放大器:音乐谷AURORA 、 HIFI LS-100MKII
耳机:er4p、er4s、大四(监听版)、K240DF
试音曲:王菲《天空》专辑、童丽《对话》专辑、魔鬼的颤音、[****.com试音曲]全集
首先说说PO口,我手头的这俩播放器的PO口都不怎么给力,HD5几乎没有人玩PO口,姑且省去不表。T51的PO口有一定的素质,与QA350相比,有些混、有些乱。QA350的PO显得比较干净,声场也大过T51,推力较T51强,直推ER4P感觉还不错,说能达到几成功力不好说,反正把ER4P推的相当像样子;而T51推er4p也不算吃力,但是声音较QA350糙一些,人声稍微近一些。虽说这两者PO口推力都不算小,不过把ER4S接PO口,T51是有些杂乱的声音,而QA350则似乎没吃饱饭,然后上了牙塞和er4b,也都同样不给力。
QA350的PO口总体上说还行,本来对这个PO口没抱什么希望的,毕竟QA350这么大一个机器,拿他出街的不会太多,真的肯带着出街的人,恐怕一定不怕再加一块砖头——耳放~
说起LO口,HD5、T51恐怕算是千元以内最具性价比,也是相当强大的随身设备了,而QA350也是坛子里面公认的千元左右最强LO口。试听下来,这三款播放器之间的差异很大。
HD5:三款播放器中素质最弱的,但是音乐味比较好,尤其是搭配AURORA +
ER4S,声音柔软,感情肺腑,无论是王菲、童丽还是蔡琴都很好。但是在古典上的表现就差了很多,大场面是更是相对混乱。
T51:在声场、乐器分离度、分析度、定位各方面均好于HD5而弱于QA350;一直以来,论坛里面公认T51的LO口音乐味差,声音冷、硬;但是相比QA350来说,T51的LO口显得相对要温润、有感情一些。此外,T51在通透度上也要略差于QA350。
QA350:有人说QA350需要煲,但是手上这台机器有没有煲不太清楚,但目前而言,手头的QA350声音属于绝对地冷声,确实有点像D50的声音。除了测试随身耳放及耳塞,还用台放测试了K240DF;QA350在这个项目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K240DF在QA350下,听一些比较复杂的音乐明显比T51和hd5要好,而T51与HD5明显要混乱许多,声场也小不少。
让我有些意外的是,本来以为在耳塞这个项目上与耳机上的测试结果应该是差不多的,结果我的感觉却是:QA350推动随身设备时,相比T51与HD5具备有一定优势的话;在推动K240DF时则比T51与HD5有了绝对的优势!
对此,我个人的看法是,因为耳塞上,主要使用的动铁耳塞,而动铁耳塞在分离度、通透度上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播放器的不足;而作为动圈大耳机的K240DF,本来我的耳放控制力就不够,由此由扩大了T51与HD5的劣势。
关于这个问题的原因,小弟也借此顺便也请教坛内的高人。
关于QA350操作上、便携性的一些不足,人所共知,我也就不赘述了。我觉得,我没有听过QA350正式版,但是MOD
V2给我的感觉非常好。
关于市场的一点建议:
但是关于这个商品的定位,个人觉得其实还是应该是偏向于台式设备方向,出街的话,无论是T51还是HD5+耳放,都比QA350要方便,要便携一些。所以个人建议陈先生是否可以考虑在您的产品中,增加台式音源。目前的玩家,台式设备无非两种,CD与PC,PC因为电磁干扰,深受诟病;而CD机因为片源的问题,也使玩家很痛苦。如果能有好的台式音源,我想一定会受到玩家的欢迎的。
这台机器刚到我公司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同事都吓了一跳:这是MP3吗?他们听过之后,都非常感叹:声音是如此细腻!实在是小看了这只大家伙!我想,如果是随身级的产品,外观与操控性还是要稍微考虑一下的。如果QA350的后续便携机型,能够多考虑些操作上的便捷性,同时再在产品的工业设计上稍微改进一些,大概能够取得更好的市场份额。
外观总结:
优点:按键设计和分布都很科学。
机子,带有同轴、光纤接口。
有独立的耳机插口,和音响插口。
缺点:汗,大哥,有点美学不?完全,四方的砖头。
补充:很多人说很大,不方便携带,我感觉没什么,我整天收的iphone和钱包,也很大。
重量,稍微轻一点点,会更好。
声音评测:
耳机:森海塞尔OMX90
对比:iphone,C60,松下SV-MP120VMP3,索尼D-Ej611CD,电脑集成声卡,电脑M-AUDIO DELTA44
350强过,iphone,C60,松下SV-MP120VMP3。
350,几乎等于索尼D-Ej611CD。
350,稍微强过电脑集成声卡。
350,不敌电脑M-AUDIO DELTA44声卡。
我的350不知道是煲好了的缘故,还是我耳朵的缘故,我并没有听出,很多人说的冷,没有感情。
首先,我来说说对比iphone。iphone的声音,公认是白开心,这对发烧友就有点恼了。所以,打败iphone的声音不由质疑。当然某些白开水癖,我是没办法的。我最讨厌iphone的一个地方,还有推力小了。350的推力,恰到好处。
C60的对比。因为这个…………人家酷比魔方才给我半价,我不好乱说什么。我只能说,C60能和350比的,只要外观、续航。
SV-MP120V,白开水,外加推力小了。这十年的老东西来比350,大家也不会怎么关注的,不说了。
索尼D-Ej611CD,速度围观这个的对比。这个,可是一个索尼公司早期的CD机,机子来自欧洲那边,是我通过朋友的朋友买到的。350的声音,毫不夸张,接近CD的效果了。我的测试歌曲,全部是WAV原碟抓轨的。我的CD碟子,有可能是盗版或者中国压制的缘故,我听起来,和350播放差不多,悲哀呀。
对比电脑集成声卡。我一直在找寻,能秒过电脑集成声卡的便携音乐播放器,350做到了。我感觉电脑集成声卡的声音,非常的呆板,不喜欢这种风格。而且,更值得高兴的是,350和电脑集成声卡的推力基本差不多,天拉,350做到了,不可思议。
350,很荣幸的被M-AUDIO DELTA44声卡 击败。这个,不说了,正常人,都能理解。
一些零碎的问题看法。
很多人质疑350格式只支持WAV。我感觉这个,完全没有影响。我全部听无损的,格式转换对我来说,非常简单。
嘿嘿,我有点怕死,这么大一块,万一爆炸。这点,有些笑话的成分,但也是我一个顾虑。
为什么,谁能告诉我,这么大块电池,这么小个单色显示屏,为什么播放歌曲时间才四个小时左右,费解?
& 不支持中文。这个,对我没什么影响。
言归正专,其实在QA350还没有推出来的时候,我比较想买D50。但是D50的声音太直板太冲。完全没有什么音乐味。所以一直在犹豫。后来的T51使我看到了希望,但是悲剧的操作和不够稳定的质量加上电池不怎么样,没有选择。但是不可否认,T51的宽大的声场和丰富的细节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但是推PK1并不出色,还是推力不够。更要命的据朋友说小毛病不少。要有耐心,所以放弃。
在QA350推出了好长时间,在武汉没有卖的。真是让我着急。在我的鼓动下,今日电器终于进了几台,算是解决了我的问题。我看好QA350主要是它用的是和D50一样的放大芯片MAX9722B。加上光钎和同轴输出。可以满足我录音和听音乐的要求。价格1000不到。没有什么负担。要知道买款象样的声卡也要1000多。
好了谈了那么多题外话,进入正轨。
首先,全金属的外壳让人放心不少。要知道随身听要到处跑,有个好的外壳可以省心不少。所以M10虽然小巧便宜我根本没有考虑,当然它的声音风格不是我喜欢的。开始没有拿到机器的时候,没有对它的外观抱太大的希望,毕竟价格1000不到。等我拿到机器的时候,发现外观还是很精细的。电镀的非常均匀。就是比较遗憾的是没有别的颜色可以选择。整个外观没有抄袭别人的产品,这使我倍感欣慰。要知道老外一老说国人抄袭。所以就是外观一般般,主要自己的东西,以后出新产品的时候可以再好好的设计一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按键居然也是金属的。真是感动。这样不用害怕掉色影响外观了。要知道SHARP的MT831虽然设计的好看,但是按键掉色后让人大倒胃口。音量调节的旋钮手感不错,操作也很方便。经典的十字型按键不用太担心串键。同轴还有一个红色的套子防尘。很用心的设计。将充电器和外接电源分开的设计非常好。可以大大提高电池的寿命。要知道虽然LI电池理论上没有记忆,但是老是没有放完电就充电其实对电池损害很大,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的手机电池一年后就不行了,而本人的手机3年了电池还好好的。当时看图片的时候还感觉机器挺大的。实际到手的时候发现还可以。完全可以将机器放人口袋。
说了那么多,还是谈谈大家关心的音质。毕竟这是最重要的。其实QA350一开声,其声音并不是太讨好人的耳朵。主要表现在声音亮,干,发冲。但是100个小时后,声音变化了。我是将机器连续褒了5天,根本不听。其中还发现一个很好玩的现象,就是机器更本没有什么热度。仅仅很温热。这使我对机器的质量大感放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一个比较痛苦的事情,就是机器仅仅支持英文。但是我在电脑中将文件名改成了英文,但是实际播放过程中发现好多乱码。不过好在机器找歌操作还是方便。
100小时后的QA350可以说改头换面了。属于我喜欢的风格。高音的延伸不错,不象一开始发尖。中频比较润泽,有暖性,不象D50连中频都冷冰冰的,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这也是我一直犹豫没有买D50的原因。低频深度不错,量少有弹性。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认为QA350的素质比D50高了,我就是枪了。其实QA350是D50加一点温度的版本。但是QA350也有它自己的不足。最大的不足表现在细节不如D50丰富。在这点上如果同用动铁就可以表现出来。仔细比较D50细节明显要丰富一点。但是不否认D50在动铁表现很一般,更加没有感情。可以看作D50在分析音乐。而QA350在演绎音乐。如果非要用D50听动铁,推荐用铁三角的CK9
CK10。不过还是像PK1适合D50和QA350。我的PK1在手里面很长时间,基本上没有机器将它推好。由于换了银线,所以声音有点偏冷。但是QA350将PK1演绎的不错,没有其它随身听那样拖泥带水的感觉。得力于它强大的推力。PK1在QA350的推动下,强大的声场展现无疑。高亢的高频和拳拳到肉的低频一浪高过一浪。真是一种享受。不过在细节上不如D50总是让人不太舒服,虽然这种差异要很用心才能够听出来。毕竟我买它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给MD
DAT录音。如果细节缺损的话,影响录音的效果,买它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在试一试的情况下,将DT931插人光钎口。没有想到QA350的光钎口的驱动是如此的大。将DT931推的伏伏贴贴。不过声音对我的耳朵来说有点大,不过让我感觉惊奇的是在耳机口那一点缺少的细节又在光钎口找到了。看来我并没有买错产品。
在好奇心触使下我第二次又到今日电器。又将D50和QA350比较了一下。发现光钎口的素质相差很小,连风格都比较类似。我也不怕辛苦,将我的超级大二房也带到了今日电器,不过的确二房非常重。既然发烧就不怕辛苦。目的是好好的将QA350和D50PK一下。显示公平。好在今日电器还有HIFIMAN801。其实我听的D50就是在今日电器听的。于是将801也拿出来对比了一下。在801还没有上市的时候,还是比较期待的。但是真正到手后,发现风格不是我喜欢的。801的耳机口偏暖,模拟味道足。和光钎口的风格不同。其实无论是QA350&D50
801的光钎口分不出高下。仅仅耳机口可以。要看你喜欢什么风格。要是喜欢偏暖,模拟味道足的,又不在乎价格的话801是不二的选择,毕竟5000多不是谁都可以承受的。如果喜欢清新明快的风格,那么D50和QA350就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这样说。QA350的性价比无敌。有时候想寻找一下刺激,可以用QA350+SF3,听摇滚很不错。喜欢801的风格可以用QA350+SONY的黑网838。倒是有几分神似。呵呵!
一、外观篇:&QA350初次到手,真的很意外,看网上的高清无码大图一直觉得这机器应该属于大块头,而且属于那种批量山寨外壳造型。一切的想法都打破了。手感很好,银灰色的机器,触摸上去细细的磨砂感,透出了一股不屈的精神---为了实现高品质的声音绝对不像市场妥协的偏执&
另外还有个惊喜,我的西装裤竟然能把qa350放进去!还真能当随身,哈哈~&
二、接口篇:
说说接口,一个po口,一个lo/光纤输出口,一个同轴输出口。极端丰富!这就意味这可玩性很高。能做点什么呢。待一一道来,po口插耳机的略过,lo接耳放用的可以跳过内置的运放MAX9722获得自己更喜欢更优秀的声音,光纤和同轴可以把qa350当数字源输出到解码器。本人也是穷烧,尽管配套设备还没有跟上。但是有着无限yy精神的我还是很乐意看到这些的。&
同时,说下背后是一个充电口,一个电源口,一个SD卡接口。SD卡作为唯一存放wav歌曲的介质,好像最大是支持32G吧。&
三、操作篇:&
写这篇是因为随着QA350固件的不断升级,操作性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设置在最初的使用QA350用户操作手册上已经无法找到。所以我是想集中一下各种操作步骤,方便大家以后能更好的使用。作为一个简明的操作手册吧:)&
分别对应的功能是:&
1、上一曲,长按选择播放模式:单曲(one)、目录(fold)、全盘(full)&
2、向上选择目录&
3、播放,暂停,确认&
4、向下选择目录&
5、下一曲,长按选择播放模式:顺序播放(name),乱序播放(random)&
6、背景灯开关。在power on以前长按,然后power
on,会进入升级固件模式。&
四、声音篇:&
相信都急切想看下声音对比吧。本人器材一般,也把所有家当凑合一起做个对比吧。给大家选购时一些对比。
机器有:ipod4,karma,Qa350&
耳塞:E4c,山寨pk1,Mx90&
耳机:舒尔SRH440&
耳放:三石老师的minibox-b,山寨耳放换627运放(还算小有名气的山寨2号)&
因为刚开始听,所以耳放方面没有很仔细的对比,先做一次po级别的pk吧&
先听一张黑目瞳,清新魅力的东瀛女声,是我很喜欢的一张专辑。三个机器里Ipod4下的声音只能说清淡中略显粗糙。Karma下,氛围渲染的很棒,不足之处在于显示不出女声的轻盈和只能。Qa350上了,一阵激动,强大的空间感,仿佛那种置身于一尘不染的天堂中,很好的诠释了黑目瞳那轻灵亮丽的嗓音~&
再来一张戴佩妮,我喜欢penny的嗓音。Karma表现很抢眼,沧桑感跃然眼前。Qa350展现出来的则是一个专业歌手在录音棚的素质。Ipod4的话,还行吧,无功无过,说他哪里不好也真说不上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硬盘机苹果一统天下的原因吧。&
接着梁静茹大妈,这是家喻户晓的K歌天后了,我喜欢女声,所以一样也要落俗:)karma下的梁静茹,声音稍有醇厚,齿音控制的很好,圆滑。Ipod4总体还行,但是遇到高频时我听了还真有点怕,总觉得那口气提不上来,听的时候心悬的好高,就怕那“嗓子”给喊破了。Qa350这回也真不白给!中高频过渡很柔顺,没有阶段敢,背景音乐细节丰富,信息量大,很容易让你陶醉其中。&
最后帕格尼尼小提琴吉他二重奏,其实我不是很懂古典,但是喜欢大提琴、小提琴以及吉他的声音。这张专辑也是看到论坛上玩友推荐的,然后就成了我所有机器里必存的曲子。里面的小提琴和吉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极其娴熟的配合和互动让我在欣赏的时候如痴如醉。&
Karma这里就稍显不足了,骨子里的热情导致了乐器方面的诠释不足。Qa350则是每个细节都那么的精雕细琢,小提琴的擦弦声声声入耳,仿佛身临其境。尤为可贵的是还显的那么自然,不会让人觉得太数码太冲。Ipod4则又一次的现实出他那白开水的本色,呵呵~我觉得我是不是应该用个有特色的耳放去给他的声音壮一下色呢&
底噪:我对底噪的问题还是挺在意的,安静的时候听歌,有底噪绝对影响心情。曾经喜欢的njb
zen和hd5就因为底噪而不得不放弃。Karma做的很出色,底噪很小很小,而且听感很好。Ipod4的底噪也是可接受的,因为只有当音量开到超过三分之二才会有明显底噪。而qa350开始就把自己定位在一定的高度上,底噪真的几乎是零了,佩戴上E4c,开到最大音量很仔细的听才会有斯斯入耳。结果是ipod4&karma&qa350。Qa350这方面最优秀。&
推力:推力方面没的说,qa350&karma&ipod4,qa350虽然没有v2那么强大,但是在MAX9722的运作下,达到70mW/32欧的推力,这在一般普通的mp3机器里已经绝对鹤立鸡群了。即使在创新老机和karma等经典机面前也是毫不逊色!爽啊&
高频:高频方面毫无悬念qa350&karma&=ipod4,qa350细腻亮丽而不毛刺,而ipod4高频且是还行的,但是总是不时给你一个毛刺,听一些梁静茹的歌曲时总是提心吊胆的怕耳朵受伤害,所以这次还是把ipod4排在了末位。&
中频:中频方面,karma的中频是醇厚的热情的,引用一个词就是有血有肉,在流行方面比较无敌的存在。而qa350方面中频并不是不好,至少他的中频绝对不会因为高频的高水平而显的失色,密度尚佳,中频绝对不凹,但也不凸,这方面我还是比较接受的,至少很健康,对于我这种杂食的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里插句,qa350上放后,相对中频会更好些,这个时候po出来的中频就会相对觉得有点小“干燥”,呵呵)。Ipod4呢,相对苹果系列他的中频算是稍微有点凸的,在听一些歌曲的时候能感觉到,但是面对上面的2个老大就有点心有余而力部足了。这轮最终结果karma&=qa350&ipod4&
低频:低频方面,karma真的有绝对的优势,有质量同时泛音可观。Qa350和ipod4则成了难兄难弟,一个犹如蜻蜓点水,一个则是浑水摸鱼。实在要比出高低,那我就选择qa350的蜻蜓点水吧,呵呵,这是主观选择题,谁叫我受毒深重呢:)最后结果karma&qa350&=ipod4&
声场:声场方面,karma出来的叫氛围,包围感很足,live版的流行演唱会烘托的恰如其分。qa350出来的叫气氛,干净----绝对比纯净水还纯净超过哇哈哈的72层过滤,所有的声音只以听者为中心的演绎。Ipod4呢,几乎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了(对不起ipod4兄了,如果你上双mod,我相信你还是有实力的,哈哈)。最后结果karma&=qa350&ipod4&
三个机器里,ipod4是最白菜的,也就决定了他声音的档次,但是大家对ipod是有爱的,他的可玩性可塑性在白菜机里面也是一支奇葩了。&
Karma流行的王者,我绝对有理由相信他是一个穿越来的机器,各种强大的功能(甚至能网络传输),优秀的声音,让很多人如痴如醉,这也是karma这机器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
Qa350,面对优秀的声音,丰富的接口,小小的液晶屏以及一些可能让大家觉得不适的操作等等缺点都无限的缩小了。让我对这台机器充满了爱~听说qa350&mod
v2更换了运放芯片,同时为了保证续航更采用了高成本的电源管理芯片,中频更为柔顺丰满,低频质量成色,我又开始yy了~yy无极限啊~从固件不断的更新,版本的不断改进,这种种进步和QLS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相信qa350的口碑会越来越好,会有更多的玩友来尝试这个为了音质绝不向主流妥协的好机器:)&
五、机器其他方面收集的信息:&
1、sd卡:&
威刚CLASS10&
金士顿(这个我们有用过CLASS0、CLASS4、CLASS6)(最好买日本制造,这在卡反面有标识的)&
创见 (我们有用过CLASS0、CLASS4、CLASS10)&
雷克沙(这个我们只用过CLASS2的)&
胜创(这个我们只用过CLASS2的)&
东芝(这个品牌的非常好用)&
同时推荐大家一个松下的sd卡优化软件,可以确保播放不爆音&
2、电池使用问题,为了保证电池不会过放损坏。请在现实low
power时候积极充电&
用了Nh1半年,漂亮的外形,高素质的回放,便携,方便更换电池,但是录md这种事情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因为你必须听过歌才有得挑选
,好听的歌你才录,录完了其实也就是你也听过了,那些歌曲也就不想再重复听了。所以使用率不是很高,后来实在忍不住,在还没掉价太多的时候出了,换成ne20,漂亮的cd机,找回在校读书时候的感觉,声音也不错,而且还一直在升值。Cd机光头是一个消耗品,ne20的光头价值不菲,而且少,维修困难,出了。
考虑d50,主要是能电脑拷歌,还能用它来给小孩录音,这是一件很有趣和意义的事情。它专业的外型镇住好多同事,回头率非常高。插上dt231,声音让我基本满意,但是没什么便携性可言。翻阅不少帖子,入了dtx100。d50是个好机器,无论是多差的耳机,即使是10块钱的耳塞听起来都不错,基本上什么风格的耳机接上就给你什么风格的声音,但是在dtx100找不到满意的答案,用大家的话来说就是“冷”。解析什么的都不错就是听着难受,放在一边歇着了。
再入ie8,发现变化如此大,宽广的声场,出色的低频,听感非常好。到此我以为我可以安心听音乐了,但是听时间长了耳朵疼,真的很冲耳朵,担心影响听力,还得选择非入耳的,而且要高阻的。在大家坛里看了很多帖子,大家都诟病这个缺点。如果再上耳放就没什么意思了,太大,d50的体积是我的极限。看中ipc的体积,听说和ie8绝配,入手了,的确,两者配合是很不错的,但是总感觉差点什么,ipc没能给我带来太多的感动。可恶的是锂电内置,不能方便更换电池,要知道我喜欢d50有很大的程度上是可以换电池。
& & 偶然间,看到了网友推荐qa350,这个外形古怪的东西没有引起我没多大的兴趣,要命的还是锂电内置,不能方便更换。要知道当你兴致勃勃听音乐的时候却提醒你要更换电池,直接关机,够绝了。你要插电源充电,什么心情都给破坏了。
& & 渐渐地,越来越多人入qa350,而且差评不多,主要都是集中在外形,操作等,一般都是以“对得起这个价钱”来概括。这句话让我心里毛毛的,因为大家说是温暖版的d50,d50这个东西回放的素质非常高,能有八成都相当不错了。心痒痒的还是在去年11月初入了qa350。
& & 接上ie8,初听qa350声音干净,但是有点干,声场不够宽,但是素质还是不错的;略有失望,因为感觉重复投资了,而且声场与d50根本无法比。连上电源24小时不间断播放,经过了500小时的褒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柔润很多,声音耐听很多,但是还是不能与d50比,不过也能理解,本来价位也不是一个级别的。
Clark在论坛说可以摩机,并在随后推出了摩机版,马上发回去升级了,摩机后,提升非常大,低频有质有量,声场大一圈,经过再500小时的褒机后,声音稳定,更加柔顺,低频强而结实,丝毫没有混的感觉。期间与茂名的一位本地兄弟交流了一下,用他的pk1听了他的h801,那个东西发出的第一声鼓响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下潜如此的深,但是它的泛音不适合我的喜好,我喜欢那种空山旷野里的回音,不喜欢人为调出来的泛音。这一次也彻底打消了我上h801的念头。(请注意,这里不是贬低h801,纯粹是个人风格喜好,h801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 & 我用他的pk1接上qa350,听着张学友的《茶是故乡浓》主题曲,第一次感受到这个塞子的魅力,发现这才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声音,两者简直是绝配,那位兄弟更是懊悔不已,因为他才刚刚以700元出了他的qa350标准版,他听了用d50直推hd650后,就一直在琢磨什么时候上hd650,哈哈,不知道加上二房怎么样。
& & 入了pk1,配摩机版的QA350越来越有味道,老实说外形、操作什么的让我很不爽,但是声音能让我满意,忍了,这就是为什么么煮得一手好菜的媳妇,总能留的住一个男人的心一样,其他方面能凑合着用就行了。哎,典型的实用主义者~!
很久没上过qls的论坛了,2月底上去瞧了一下,居然摩机版还有v2,本来我也不想折腾,不过看了介绍说耳放推力加大,我想我的k501可以派上用场了。第二天就和pic18连上,他说摩机v2比摩机版更好,还能免费升级,马上邮过去,3月2日上午收到了有clark亲笔签名的mod
连上pk1,听着熟悉的歌,居然有一点点失望,怎么还没有煲开的mod版好,特别是低频没有原来那么出彩,质感也没那么强。因为上班所以没有再听,放在那里褒机。下午来到办公室,插上耳塞,发现有了很大的变化,低频的轮廓出来了,有弹性,下潜深,声场打开了,解析更好,而且以前调到3点钟的音量现在只需要调到10点就可以了,流失的信心在慢慢地回流,温总说过,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 & 500小时后,让我们揭开qa350的面纱,一睹风采。
外观上,长宽高和德生的某款收音机一模一样(见图1),看起来很砖头,实际做工还是不错的,金属拉丝工艺的面板,重量不轻,很有防身的潜质。按键较硬,biajibiaji的按感觉容易按坏的样子,个人对那个旋转的音量调节钮很有爱。
&&操作上,很不方便。如果不使用随机附赠的遥控器,就只能按照文件夹顺序播放,找歌很麻烦,貌似还不支持中文。。。但支持日文,囧。。。配合上遥控器就能实现随机播放等一干操作了,可见QA350并不是完全的定位于随身。
& 续航4,5个小时左右,时间不长,但是充电却出乎意料的快。
————————————————————————————————————————————
(以下内容全部为TF10+QA350的听感)
NO.1 《铁三角人声HIFI精选》&
QA350刚出声让我大跌眼镜,人声表现的很不好,又干又刺,齿音很多,没有多少感情,齿音格外多,配合上TF10更是刮我耳朵到头痛。。。而且人声的颗粒感很重,一点都不顺滑。我还为此询问过设计者,说煲机一段时间后能更加耐听些。总之QA350的人声表现不能让人满意。
NO. 2 徐雯 《十亿掌声》(为毛还是人声,下面解释)
QA350播放这盘专辑人声却又表现的不错了,最起码几乎不怎么出现齿音,人声也不那么虚,有了更多韵味,看来这个和录音还是关系不小的,QA350播放男声和厚实的女声还行,年轻女声彻底的齿音收集器,人声确实是很大的短板。
NO.3 和平之月 《月》精选,民族乐器,琵琶,古筝等。
QA350这货暴走了。。。真的有两把刷子。。。高频十分强大,延伸很不错直上云霄,重点是高频声音密度极大,听琵琶,古筝等拨弦乐器,有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感,声音很密,十分抓耳朵,QA350高频无疑十分优秀的。声场也是一大特点,横向很宽,完整度做的也不错,让人比较容易分出纵横声场来。
NO.4& 《魔鬼的颤音》,古典杂选
QA350低频量感不是很多,大概SONY系列MP3
CB+1到+2的样子,低频量够正常听音,且低音分离度很好,感觉鼓点是在较低位置处发出,不会污染其他频段,弹性和下潜都还不错。解析很NB,对于小提琴拉弦的摩擦等等还原清晰。由于低频量不是很多,包围感也不强,古典乐不会有很足的气势,但是其高素质是可以胜任古典的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选择“乾龙盛QA350”。
我不是发烧友,也不是“金耳朵”,只不过喜爱听音乐罢了。笔记本用的是华硕K50IE,集成声卡Realtek ALC269
,直接连有源音箱(索威S865B),音质已经能满足要求。CD随身听摔坏后就没再买过,近年伴随我的是昂达VX898+,这款MP3采用的Sigmatel
3710芯片,支持WAV,续航时间号称70小时,音质在国产MP3里算是比较优秀的了。
前不久,我买了漫步者R326P有源音箱,放在办公室听,买了不见不散520Ⅱ作为笔记本的便携音箱,就想把索威S865B替换下来单独欣赏音乐。索威S865B是千元价位里素质比较高的2.0音箱,我想为它找个比较理想的播放器。考虑过二手CD台机+DAC,但又受不了片源贫乏和刻碟的麻烦,于是就不断搜寻替代方案。并且我坚信,CD已经诞生几十年了,其音质神话并非不可打破,数字播放器淘汰掉CD已为时不远。CD之所以还有小众市场,只不过因为目前还有一部分拥趸者,音乐发行商和器材厂商还有利可图,这就如同捷达、桑塔纳迟迟不肯退市一样。
& & 逐渐,奥尼AUNE
MINI和乾龙盛QA350进入我的视野(其他一些五六千元甚至更贵的产品因为价格原因被排除了)。AUNE
MINI支持24BIT/192K音乐文件,可作独立的DAC,但我考虑华语音乐母带资源奇缺,而DAC目前我不需要,为多出的几百元买单似有不值。经过咨询淘宝卖家(这两种产品他都有卖),得到的答复是用户反馈QA350更稳定。于是,最终敲定QA350。由于我是作为“台机”使用的,对耳放要求不高,就选择了普通版,而且不要电池和充电器,又省了100元(QA350便携性毕竟还差,续航时间又短,在户外嘈杂的环境里相比昂达VX898+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在淘宝拍下后,经过四天的漫长等待,终于拿到了QA350。
拆开一看,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的一个金属盒子,QA350的外观实在不够时尚。好在做工还算精细,五个圆形按键边缘没做磨圆处理,有些拉手,除此之外挑不出明显的问题。
     (照片是手机拍的,还有晚上打手电拍的,效果很差,凑合看吧,见谅。)
迫不及待地连接索威S865B,准备试听。Line插孔里有红光透出,不知这是旨在提醒的匠心之作还是无心插柳的望外之得?我把QA350音量旋扭调至最低,但由于是近距离操作,音箱声音乍起的时候,还是把我吓了一跳,这才猛然觉悟,这个音量调节对Line输出不起作用,恐怕只对耳机有效吧。
模拟输出直连有源音箱,所以对音质我本也没抱太高的期望。不过,一点儿不夸张,音箱里传出的声音着实让我震惊了:纯净、通透、一尘不染!这就是QA350给我的第一印象。
不敢再听,怕影响我之后的判断,然后找到《民歌蔡琴》来试听。《渡口》序曲中的鼓声清晰,感觉鼓锤落在正中,质感和弹性很足,说能感觉到鼓皮的震颤并不为过,但是再听下去,又似乎觉得力度下潜不够,真的是意犹未尽,重复听更明显。我忙把音箱低音旋钮旋至12点的位置再听,效果竟截然不同,鼓声震憾,声声都敲在心上。得益于6.5寸同轴单元,毕竟低音是索威的强项,听到这里,真不知是S865B与QA350相得益彰,还是S865B掩盖了350低频的不足。在听《被遗忘的时光的时候》时,开篇那段清唱,在极其纯净的背景下,QA350把蔡琴低沉醇厚、华美婉转的嗓音演绎得淋漓尽致,那几处换气声也处理得若有若无、恰到好处,给人以莫大享受。
听《山楂树之恋》,陶辚竹的声音固然纯真素雅,但无奈齿音过重,令人扼腕。这是QA350解晰力高的一个“副产品”吗?还是其他原因导致?不得其解。我把音箱高音增益旋至10点半的位置,略有改善。也许这只是个别现象,在听其他歌曲时都没有发现。
总之,我认为QA350整体素质非常高,属于比较均衡的产品,物超所值。我感觉人声略微靠后,中音饱满醇厚温润耐听,低频质感很足,没有松散的感觉,配合S865B,下潜亦差强人意(如果能换其他价位相当的箱子比较就好了),高音给人感觉不是华丽的有金属感的那种,只能说中规中矩。用QA350听人声(尤其是女声)非常惬意。真的要煲几百小时吗?期待煲开之后会有新的惊喜。
qls350磨机版v2的种种感受+对比(350v2& ne10&
zmp& es55 )
听歌多年,在有了sony &ne10 &n10
&创新zmp & 艾利和ifp-399t
后,总觉得缺点什么,虽然设备越来越先进,但是没有了小时候听歌时的感动,一直不断的寻找。。。399t给了我动感的声音,zmp给了我柔顺的声音,不过在当下cd停产,想要音质随身的朋友们如何选择音源真是个问题。各种“大侠”各种“神器”倍出!为了神器自己折腾了不少钱,最后也没觉得多么的“神器”。
先讲一下自己的听音经历吧,我是从初中时代开始走的发烧之路(大概96-98年),磁带的小随身听一个接一个换,出了新的就加钱换呵呵。到了高1那年,老爹给我买了个松下cd,这个兴奋,体积虽然大了不过天天还是带着听,那时候还非常流行磁带没多少张cd碟可选。。。(在这时候听说sony的声音偏暖听感很好又转入了sony。。。)之后又是一堆堆的换,从开始的不防震换到了10秒防震再到30秒防震。。。换啊换。。。换啊换。最终在高中时换成了ej系列最薄的机器,号称最薄的镁金属合金机身,流行听感很不错,音场不大,低频下潜很不错,于是乎不准备换了。可惜就像各种大大说的“如何能淡定”,蛋疼啊!转眼间用到大学了,(我承认那时我是sony党),正好碰到sony的10周年,心想:肯定能出好的纪念版吧,于是趁某个周末连夜跑回家,第二天带着我的cd和md707到老朋友店里全给换了,呵呵,这就是我的ne10+n10由来。
事隔多年,ne10和n10陪伴了我8年了。说实话,听的频率越来越低了。个中原因是它俩素质问题吧,我对它们有些失望,ne10解析好有低噪听感差,n10听感好解析可以不过录歌麻烦,这让我很郁闷。
最近一年中怀念起高中时听的老cd机,关掉10秒防震声音很好啊,没有卖了真是可惜。怎办?只能从现有随身入手了,泡泡论坛看看评测,都说艾利和3系不错还能换5号电池,这可方便了我!直接从网上搞了个399t,200多元无任何压力。到手后感觉还不错,调音一流,不过一句话:mp3就是mp3。
由于399t被人要走,我手头又没了随身的小东西了,再逛论坛。。。zmp创新的啊。没听过,不错,就搞它了。买了个改完8g卡的。心想好了,不折腾。。。随便听听好了(以前完全不能接受2手货,现在虽然能接受不过还是有些顾虑)。
现在开始转入对比(全部关音效,phone口直推)
曲目选择2首wav(老鹰:加州旅馆现场版/王菲:天空unplugged版)
第一首:加州旅馆:
zmp:定位准确,声场有点像歌厅那种大小,吉他声音清脆带着柔和,细节不错,鼓声有力,鼓低频泛音稍多了一点,显得下潜稍有不足。手鼓清脆。人声上来比v2靠后一点,声音柔和了,沙哑声表现不够,相比v2可能由于低音泛音的影响有些抢前,老哥有点和鼓互相抢着吼的嫌疑。。。呵呵。不过这是对比出来的。不过低频的氛围出来了。
qa350v2:开场解析顿时高出zmp一块,细节突出,乐器定位非常好,声场似小广场开的小型演唱会,吉他比zmp清脆,低频量比zmp少,质比zmp好。整体感觉很均衡的那种。人声上来后不凹,和乐器井然有序。吉他声虽没ne10脆不过solo很有味道。
ne10:音场和v2差不多,第一感觉是吉他更清脆,鼓声低频和v2一种形态,质和量都不错,解析还不错的。人声距离感和v2差不多。不过缺点是有底噪的。用在高灵敏耳机会稍明显些。总体感觉透,亮。
第二首:天空:
zmp:比较之下,zmp这家伙听起来有股淡淡的甜味,解析还不错,味道有不过不明显,味道方面比ne10要好不少,不过铁定是赶不上v2。低频上下潜的感觉不如那两个。缺点是稍微听起来有点闷(对比)
qa350v2:这歌一听hifi味出来了,味道十足,不夸张的说什么口型啊之类的全出来了,感情很到位,鼓泛音和吉他泛音的氛围感很好,王菲的独特嗓音一览无余。总结一句就是解析很高啊。。。味道真足啊。
ne10:和v2比解析差距出来了,低频上来后有点多,感觉有点混了,低频解析和v2有距离,差距很明显的,人声好听,不过和v2比就没有感情了。特别是越听这种感觉越明显的。
在外观和操作上简单表达下我的看法,zmp外观低调,白白的边点缀还是很漂亮的,操作是感应的,这点熟练了很方便。ne10外观挺漂亮,金属外壳,很时尚。线控会影响音质只要懂得一点的人都知道,所以机身按钮很重要,可惜机身背面只有基本功能按键,没有设置音频输出方式按键,eq也不能调。v2的输出口面板我觉得很漂亮,显得很专业,个中输出一应俱全!很好。正面面板设计很简单,第一眼看上去可能不会有好感。。。操控性上v2是最费劲的,如果放到包里,开关机拨杆在后面非常麻烦。
总结:qa350v2煲机时间官方说500小时。。。不过开声有这种效果已经不错了,无底噪高解析有味道,如果煲机后低频还有提升的话会非常霸道。算上它的售价我真不敢相信。算是内在美的机器。如果能更完善操作性和功能性会很有市场,现在它只能播放wav对很多人是件麻烦事。还有个重要的是它的推力很猛,pk1直推无问题。。。竟然还有朋友用它直推hd650说能推8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