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频响曲线测试软件上如何定义Hi-Res标准

榭兰图还是IE800S,谁才是动圈之王
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文中言论不代表乙迷观点。
作者:空中的硬币
对于万元以内到底谁才是动圈之王,也许在很多年以前这个只存在耳机的争论之中,而当森海的IE800面市之后似乎这个动圈之王的名头就代表了它,而当拜亚动力推出了耳塞版特斯拉单元的榭兰图,森海将IE800升级到了IE800S之后似乎动圈之王这个称号的争夺才真正的开始了。而在贴吧以及各大专业论坛里谈论这两者的话题也不断升温,到底是IE800S更胜一筹还是榭兰图更进一步,希望通过今天的这篇内容能帮助大家来做决定。
这两款旗舰耳塞,榭兰图我们已经累计煲机800+H,而IE800S也有500+H。对于榭兰图与IE800S到底谁才是地表最强的动圈耳塞呢?这一场动圈耳塞王座的争夺战到底谁打赢了?
有人说艾利和的T8IE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拜亚调音,只是用了拜亚的“芯”而已,所以很快,拜亚就推出了自己调音的榭兰图了,虽然采用的单元与艾利和的T8IE一样都是特斯拉单元,外形也一样,但人们自然不会放过与老对手森海塞尔的IE800做对比了。
同样作为动圈耳塞,有同样在产品序列中处于旗舰位置,IE800与榭兰图之争就如同当年的HD800与T1之争开始了。不过当年出现在HD800与T1身上的事似乎又重演了一番,只不过这次的剧情是反转的了,森海IE800并不具备换线平衡的能力,而当年的拜亚T1也是这样的处境。
在森海及时做出了反映,在去年推出了IE800的升级版——IE800S,这样大家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了,所以就有了我们今天关于IE800S与榭兰图之间的对比。对于两家对于旗舰耳塞的包装来看,似乎森海就没有拜亚那么大气了,也或者是因为拜亚在耳塞类的产品上始终没有一款拿得出手的旗舰产品,所以这次在包装上的设计明显超过的老对手森海塞尔了。
(两者包装对比)
我们看到这两款目前最顶级的动圈旗舰耳塞都有Hi-Res的认证,也就知道了他们的频响范围绝对是怪物级别的了,毕竟作为旗舰耳塞肯定要有作为大佬的风范才对。IE800S作为IE800的升级版,我们上期关于他们两者的对比已经有过详细的比较了,对于IE800S来说,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在外观上,毕竟因为动圈单元的不同也影响到两者外观上的差异表现了。我们知道榭兰图采用的是一枚小型化的特斯拉单元,实际单元大小差不多黑色标志那么大;而IE800S采用的单元依旧是IE800的7MM单元,这也就造成了两者体积上的差异了。
(腔体对比)
同时榭兰图如同T8IE一样,采用了MMXC接口方式方便用户换线,而当初的IE800虽然也支持换线,但可惜的是不支持平衡线,无法搭配平衡播放器使用,而IE800S则将这个问题做了一次小改进,可以使用平衡线了,但想根本换线还是行不通。
(IE800S终于支持平衡了)
对于这两款产品,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两家德国大厂的竞争一直如火如荼,无论是从单元还是腔体或是线材上,总想把声音做到极致,做出各种有利于声音的优化。就像出音孔,IE800S采用的是非常粗狂的常规圆形大出口,而榭兰图则采用了一种另类的椭圆形的出音孔。
(两者迥异的出音孔)
对于两者的造型很多人在想是否在佩戴上IE800S更加舒适呢?显然对于小耳朵的人来说IE800S佩戴相当稳定,但对于大耳朵的人来说榭兰图则比IE800S佩戴起来更稳固。我们这位同事在佩戴IE800S的时候基本不能有跑动的动作,一不留声IE800S就滑落了,而榭兰图则没有这样的问题。
(榭兰图的佩戴)
(IE800S的佩戴)
我们这次特地给IE800S与榭兰图做了频响曲线对比。通过下图可以看到作为红色的榭兰图与蓝色的IE800S,整体曲线的形式颇为相似。特别从低频20Hz开始一直到高频2KHz上,两者除了从11Hz-100Hz上榭兰图的响度比起IE800S高了2DB的样子,然后从2KHz开始榭兰图一路高歌,而IE800S则维持了一个平均的响度,这样说来是不是代表IE800S的低频没有榭兰图那么多,同时比榭兰图还要暗呢?
(红色曲线榭兰图,蓝色曲线IE800S)
那么我们就针对这两款旗舰动圈耳塞搭配不同的播放器看看,各自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对于音乐的解析与还原谁更加真实,对于驱动来说谁更好驱动吧,所以这次的播放器考虑采用一下几款播放器供大家参考了。
本着原汁原味的体现,我们首先做了单端的对比测试,而搭配的播放器则使用了索尼的金砖与乐彼的LTD199这两款具有参考级意义的播放器了。毕竟作为单端播放器乐彼LTD199基本已经是天花板的级别了,无论是声音的信息量还是推力都已经达到相当恐怖的地步了。
(单端下的榭兰图)
(单端下的IE800S)
虽然我们很想做出谁是动圈王者的评判,但是发现两者在不同的音乐风格下呈现出的特点是完全对立的,颇有以蔽之矛攻彼之盾的概念。榭兰图与IE800谁的声音更好?显然在同样动态范围音乐下榭兰图还原信息量比IE800S还大,线条感清晰,声音的结像感相当出色,所以喜好高解析、高素质的朋友们,榭兰图完全是你们的菜了。
那是不是说IE800S不如榭兰图呢?虽然在中、高频解析力和细腻度方面,榭兰图确实已经展现了动圈顶级水平,比起IE800S强了一个层次,但是榭兰图的低频和动态控制能力,比起IE800S缺失差强人意了,因为低频的一如既往的继承了拜亚不够稳的调音风格,造成在流行人声上榭兰图有种人声不稳,飘忽不定的感觉。(有朋友肯定说明明榭兰图低频比IE800S还要高怎么会低频少?其实如果榭兰图的高频跟IE800S一样低,低频就不少了,因为人耳隐蔽效应的问题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如果说IE800与榭兰图整体颇有相似,但IE800S因为2KHz之后整体响度降低了差不多2DB(对比IE800),所以虽然IE800S的结像感不如榭兰图,但整体线条感缺反而比榭兰图更加明晰,如果说IE800只适合古典的话,那IE800S则往人声歌曲上偏向了不少。而与榭兰图比起来,就显得榭兰图整体声音风格监听、直白、缺乏感情,而IE800S则更加注重用户的实际听感。
对于驱动性来说,IE800S则比起榭兰图更加难以驱动了,请准备依靠手机来驱动IE800S与榭兰图的朋友果断放弃这样的想法,你这样做真的很浪费钱。同时喜欢听流行歌曲的朋友准备入手这两款耳塞的也请了解一些事:
第一,榭兰图解析真的很棒,但需要一个强大控制力的前端才行;
第二,如果非要选择榭兰图听流行人声,请搭配一款暖声、中低频密度高的播放器来搭配,否则榭兰图的人声是飘忽的,没IE800S适合。
第三,IE800S不像IE800仅仅在意喜好古典音乐的用户了,略加修改的声音让IE800S具有一定的流行人声味道了,虽然佩戴上对比榭兰图稍显不足。
适合音乐推荐
摇滚:IE800S绝对比起榭兰图更要合适,IE800S那优秀的低频速度感,以及规整的声场乐器人声分布,可以让摇滚的氛围感十足。
Newage:榭兰图的细腻,灵动,丝丝入扣之声,高频空灵飘逸,声音轻灵这是IE800S无法达到的。
ACG:榭兰图与IE800S来说,这两都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燃曲更加适合IE800S的发挥,萌曲则又是榭兰图的天下了。
小编制乐器:这中类型的音乐真的是符合榭兰图的优势了,那优秀的解析力,明亮的中频高频加上正统拜亚调音,声音细腻婉转,高频通透华丽,小编制优势很大,基本出了部分低音部的乐器,其他在高音部上的表现几乎都超过了IE800S的表现,结像清晰,确实是表现古典小编制最好的塞子了。
电影原声:对于大编制或者爆棚的OST来说,IE800S呈现出森海那种殿堂级的感受,榭兰图确实是个短板了。榭兰图与IE800S相比在小动态范围里,榭兰图信息量比IE800S多,大动态下会出现动态失真的我呢提,因而信息量少于IE800S。
蓝调爵士乐:乐器与人声的线条感、结像十分突出,相比IE800S呈现出一种明晰的感觉,能让你看到音乐,而IE800S则显得模糊了。
舞曲:对于用这两款参考级的旗舰耳塞来听舞曲,你不觉得有点大材小用了吗?个人觉得这两款耳塞听舞曲还真没天龙的C820来的动次打次合适呢,超强的解析力让舞曲呈现出来的声音,那就一个字“痛”!
榭兰图的调音就像很多人说的真的很拜亚,整体偏上盘,低频有点残,而中频声音密度很高,听感比较细腻,动态细节略显不足,所以声音有种K3003的中频感觉。另外齿音相比IE800S也是比较明显的。但整体来说,人声比IE800S差了一些,主要还是因为低频不足导致人声缺乏情感,但优势是细腻顺滑的中频解析表现,人声声线足够细腻。
而空间感方面,还是因为榭兰图的低频实在很消费级,整体音乐气势不足,没有IE800S能产生足够的气势,所以空间感上没有IE800S那种殿堂级的感受,整体空间不够恢宏。
希望文中的内容能尽可能的帮助到在IE800S与榭兰图之中纠结的朋友们,希望大家能结合手上的器材与音乐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作者:空中的硬币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先听后买有保障 省心省钱玩器材 ——乙迷HiFi乐租
关注“乙迷帮”,百款HiFi器材全国免费租
今日搜狐热点有人能科普一下dsd,wav,flac等众多音频格式是怎么回事吗?
有人能科普一下dsd,wav,flac等众多音频格式是怎么回事吗?
首先要分层定义,搞清楚调制方式,编码方式,封装格式等的层次关系,才能正确认知这些字母。Modulation 调制方式模拟音频要经过数模转换,才能变成数字信号,转换方法有很多,目前主要的调制方式分两大类:PCM (Pulse-Code Modulation) 8~f64bit 8k~1.536MHz 1~8Channels用于音乐记录与回放的PCM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已经无从考究了,但我们清楚的是,1980年,索尼和飞利浦发布了CD-DA红皮书规范,制定了16bit/44.1kHz 74min的规格。没错索粉们,就是索尼的工程师嫌40kHz的LPF太难做又嫌飞利浦的48kHz装不进120mm的盘中,才搞了一个210?这么诡异的数字,让我们这些年在跟SRC的斗争中消磨了不少工程师的大好青春。那么74分钟的规格是怎么来的呢?那是史诗级录音——1951年富特文格勒的拜罗伊特版贝九(企鹅评鉴三星带花)的时长。既然是Code,那么就要有Code的时间和Code的方式,采样率定义了Code的时间基准,而位深定义了Code的量化精度。当时的16bit能提供大约94dB的理论信噪比和20kHz的理论频响,而从30多年前的CD-DA到现在的Hi-Res Audio甚至DXD (32bit 352.8kHz/384kHz),PCM的规格越来越高,现在的理论参数已经远超硬件能够实现的程度了。PDM (Pulse-Density Modulation) 1bit 2.4MHz 2~8Channels很多人没有听说过PDM,但是对PWM (Pulse-Width Modulation)一定不陌生,如PWM调速的风扇,PWM调光的AMOLED等等,其实PWM只是一种脉冲频率固定的特殊的PDM。索尼和飞利浦于1995年发布的DSD (Direct Stream Digital) 格式,正是他们新推出的SACD的编码格式,也是一种特殊的1bit-PDM,即每个周期只有一次脉冲,且负载周期恒定。与PCM相对,PDM音频是直接靠某一时刻前后一段固定时间的脉冲频率来表示该时刻的电平高低。但索尼发布之后,才发现,原来DSD64的高频相噪是如此的可怕,但是当提升到128fs并且以更多的bit (如5~6bit)为单位进行调制的时候,DSD会真正变得无比强大,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的Σ-Δ型DAC都做成了Multi-bit SDM 。扯得有点远,具体想了解的话,我还可以专门写一篇关于PCM,PWM,PDM,SDM的对比。经过调制成为数字信号之后,就要考虑通过什么样的编码方式写成文件了。编码分为无压缩编码,无损压缩编码,以及有损压缩编码,这里主要介绍前两种。Uncompressed Encode无压缩编码AIFF (Audio Interchange File Format) .aif .aiff 8~32~f64bit 8k~1.536MHz 1~8Channels这是苹果于1988年发布的开源的音频编码规范,是一种大端序的Linear PCM。许多人以为这是苹果抄袭WAV自己搞的一个小众版WAV,其实他比WAV更加古老,这个规范已经28年没有更新变动了。用过iPod/iDevice的人都知道,AIFF是可以携带元数据的,能够带上艺术家,唱片,流派,甚至封面等ID3信息。WAV (Waveform Audio File Format) .wav .wave 8~32~f64bit 8k~1.536MHz 1~8Channels这是1991年微软和IBM由RIFF规范扩展来的音频规范,与CDA和AIFF一样都为Linear PCM,可以说就是小端序版本的AIFF。因为Windows系统的巨大成功,WAV成为了从上至专业录音棚,下至消费者终端最通用的标准无压缩音频格式。因为其LPCM的性质,在非音频领域WAV的位深,采样率和通道数几乎没有限制。但和AIFF不同的是WAV不携带元数据。DSDIFF (DSD Interchange File Format) .dff 1bit 2.2MHz 2~6Channels这是飞利浦方面定义的DSD交互格式,类似于PCM中的WAV/AIFF,支持多声道,不支持元数据。DSF (DSD Streaming Format) .dsf 1bit 2.2MHz 2Channels这是索尼方面定义的DSD流媒体格式,类似于PCM中的立体声WAV/AIFF,只支持双声道,不支持元数据。SACD-ISO (Super Audio CD Image File) .iso 1bit 2.8224MHz 2~6Channels这是索尼PS3旧版本用户们通过破解方式将SACD光盘的映像抓取下来形成的文件类型。里面一般包含着未压缩的DSD原码,可能只含有双声道DSD,也可能还含有5.1声道DSD。有一些ISO甚至包含元数据,但规范并不统一。Lossless Encode无损压缩编码ALAC (Apple Lossless Audio Codec) .m4a 8k~32bit 8~384kHz 1~8Channels2004发布。一开始是苹果独享的不开源编码,2011年苹果将其开源。压缩率大约在58%~60%,CPU资源消耗介于FLAC和WV之间,没有纠错功能。本以为会随着随身听和数字音乐的发展成为iTunes售卖无损音乐的载体,没想到直到开源iTunes也没有卖无损的意思。APE (Monkey’s Audio) .ape 8~24bit 8k~192kHz 1-2Channels2000年发布。这是最早从音乐论坛/资源网站开始流行的盗版无损音乐格式。优点是压缩率高,大约为WAV的55%左右(16bit/44.1kHz的CD规格,下同),半开源,由EAC抓轨伴随生成的log会使人信服为真无损。缺点是算法较为复杂,CPU编解码所需要的资源几乎一样,而且远高于其他主流无损编码,没有纠错功能。FLAC (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 .flac 8~32bit 8k~384kHz 1~8Channels2001年发布。这是另一大盗版无损音乐格式,当然,大部分正版无损音乐也是这个格式。优点是全开源,算法较为简单,解码对于CPU资源消耗最少。缺点是压缩率较低,大约为WAV的57~62%大小,没有纠错功能。WV (WavePack Lossless) .wv .wvc 8~32~f32bit 8k~384khz 1~8Channels1998年发布。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无损编码。把.wv后缀名改为.exe之后它会变成一个自解压文件,运行可以自行解压成WAV音频。同时支持有损模式,并通过.wvc修正文件和有损.wv文件一起还原成无损.wv文件,实际上能支持超高采样率(16.77MHz)与多达256声道,只是我们目前还用不到。缺点是编解码不比APE轻松多少,而压缩率也只有56~58%左右。优点是有纠错功能,可以用空白静音填补丢失或损坏的数据。WMA (Windows Media Audio Lossless) .wma 8~24bit 8k~96kHz 1~6Channels2003年发布。是微软的专利编码方式。压缩率在58%左右,CPU资源消耗大约相当于中档的WV,没有纠错功能。DST (Compressed DSD Format) .dst 1bit 2.2MHz 2~6Channels这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DSD压缩格式,编码与解码都需要占用非常多的CPU资源。但压缩率非常高,能达到50%左右。这种格式还能携带元数据,并支持多声道。关于假无损的问题现在的音频格式转换软件都非常强大,有损无损可以互相转换,所以很多音乐论坛,大型音乐门户网站,一些网络歌手,甚至包括大型唱片公司,都存在把有损音频转换成无损音频,或者把低规格的无损音频转换成高规格的无损音频放到网络上传播,售卖。大部分发烧友是无法通过耳朵鉴别的(没错,2015年广州音响展盲听128k和WAV居然无人全对),靠谱的方式还是通过专业音频软件的频谱分析功能来查看频响。当然,如果大家真的愿意从源头支持正版数字音乐,还是直接去唱片公司官网或者大型数字音乐发售网站购买专辑。这样的无损一般不会有假的。注:本答案只介绍了部分主流无损压缩编码,可以在评论中提出想知道的冷门无损压缩编码方式,如果我知道我可以加进答案。有需要的话也会加入有损压缩编码。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此问题还有
延伸阅读:
信息过载年代的干净阅读{{data.item.arttitle}}
作者 {{data.item.artauthorname}} {{data.item.artcreatetime}}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分享到微信等1.2K1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4887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e846频响曲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