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网络摄像头光纤接法可以被某些软件后台监控和控制并且你还不会有觉察 有很多这种软件吗?再说现在的二维码

大数据时代,你的智能手机真的安全么 - 信息化观察网 - infoobs.com引领行业信息化变革
您目前所在位置:
大数据时代,你的智能手机真的安全么
行走在大数据的社会,个人信息安全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互联网时代,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可以通过线上支付来完成,手机的出现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用户隐私安全风险。
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自互联网诞生之时起就如影随形,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终端设备爆炸式增长更是让这一问题时刻牵动着人们的神经。近日,号称革新手机&全面屏&概念的一款手机就刷爆朋友圈,不是因为其产品有多牛,而是被网友们称为&流氓软件鉴别神器&。在运行某些软件时,它的摄像头会突然默默升起,又默默缩回去,而这些软件无一不是有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前科&。
无独有偶,有用户在没有操作手机的情况下被系统提示百度输入法正在录音,这不禁让用户怀疑是否有一些软件会不经授权对用户进行偷录或偷拍......
事实上,软件泄露用户信息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你运行的所有软件都有可能泄露你的个人信息,甚至被黑客盗取兜售。美国东北大学的一些计算机科学学者研究了Android上超过1.7万个热门应用,他们没有发现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应用会突然启用麦克风或发送音频,但是他们发现应用会记录手机的屏幕,并将相关信息发送给第三方。也就是说,应用会不经用户授权自行录制屏幕,包括用户的个人信息、用户隐私,甚至正在输入的密码,因为很多应用在输入密码时都会先显示输入的字母,然后才会变成黑色的符号。这意味着,不法分子可以轻易地从你手机里获取你的个人信息,然后对你实行精准诈骗。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手机APP个人信息安全调查报告》显示,被手机APP采集最多的个人信息依次是联系方式、姓名和头像,被调查者最担心被采集的个人信息是身份证号和银行账号,最担心出现的问题是个人信息被贩卖或交换给第三方以及被利用从事诈骗和窃取活动。据统计,有89.62%的人认为手机APP存在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情况,41.16%的人在安装或使用手机APP之前从来不看授权须知。
小到大众点评展示好友去过的餐厅,大到黑客盗取用户数据在暗网交易,用户的恐慌程度可想而知,然而他们又不得不使用这些软件来完成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用户对手机的安全问题执着到偏执的程度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我们几乎随时携带着手机,它就像一个监视器一样监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为什么你看到的广告精准得吓人,即使不是通过偷拍偷录,其他的追踪方式也足以让第三方全面地了解你。
在保障用户信息安全上,手机厂商确实在努力,通常系统中都有应用管理权限,手机软件在获取某些权限之前都要得到用户授权,但很多用户根本不懂,也不知道怎么关掉。
难道,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上,我们真的束手无策吗?
其实也不是!首先,在产品侧行业要加强自律,企业必须加强对用户信息安全负责的意识,增强产品的安全系数,避免在资本的诱惑中&蒙眼狂奔&,一出事情就四处推卸责任;其次,作为网络的使用者,用户更应该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安装不明软件以及使用安全状况不明的WiFi,在网络中慎重填写自己的隐私信息,以防被不法分子盗取,避免&银行卡还在,但钱没了&的悲剧再次上演。
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在国家监管层面,相关法律法律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加强,广大民众的个人信息安全才会有基本的保障。
(原标题:你的手机用起来还安全吗?)
意犹未尽,继续阅读下一篇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近期,Facebook5000万用户数据泄露事情持续发酵,在全球引起了轩然大波。Facebook公司为挽回自己声誉也是想...
使用者戴上AR头显眼镜,只要用笔照着眼镜中投射的线条进行描绘,就能在墙上画出效果出众的素描。
福州的大数据产业正加速发展。昨日,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试点工程(福州园区)挂牌仪式在长...
据国外媒体报道,微软计划明年在非洲开设首批云计算数据中心,从而将科技巨头之间围绕云计算业务的竞争扩展...
人没有出国,但自己的品牌在国外已有一定影响力,且产品也很畅销。记者昨日获悉,借助跨境电商平台的海外站...
文章导读:&BAT,这个“中国互联网格局论”的提法已经沿用了10年之久,但现在看来,我们似乎要和它说...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信息化观察网”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验证:
确认密码:
手机验证:
确认密码:摄像头自动升起,手机的控制权不能交给“流氓软件”摄像头自动升起,手机的控制权不能交给“流氓软件”光明日报百家号作者:朱昌俊由于采用了自动升降摄像头设计,国产手机品牌vivo的新款手机vivo NEX,如今成了鉴别“流氓软件”的神器——每当有APP在调用摄像头时,这款手机的摄像头都会自动升起,这引发了用户和网友的广泛关注,因为有时摄像头升起时,用户并未使用拍照等相关功能。针对此一事件,vivo已宣布升级手机软件版本,优化对第三方应用(APP)调用摄像头的判断逻辑,并在出现潜在不明确调用行为时,向用户弹出窗口,进行二次确认授权;而被疑似打开用户摄像头的QQ浏览器则回应,用户在用手机QQ浏览器打开某些网页过程中,手机摄像头并没有完全弹出,摄像头也没有做任何拍摄或采集行为。尽管这些回应都很及时,并否定存在对用户隐私的窥伺,但打开某款APP,手机摄像头自动升起,无异于一个明喻:人们对自己的隐私,对APP乃至自己的手机失去了绝对的控制权。在“智能手机已经变成人类身体一部分”的当下,这不能不让人心悸。玩着手机,摄像头却突然自己冒出来,这确实挺吓人的。不过比这种赤裸裸的行为更让人害怕的,是大家都把手机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伙伴,但你却永远不知道那些常用的APP后台到底是如何运作的,不确定它们对用户进行信息采集的合理边界到底在哪里。过去的“流氓软件”,一般表现为占内存、消耗流量、获取用户信息等,这些都是在后台悄悄进行,现在的“流氓软件”则可以在未经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直接打开用户手机的摄像头,无疑进一步突破了人们对“流氓软件”下限的想象。同时,这也让人们更加担忧,如果不是这款手机有摄像头自动升降功能,那些“流氓行径”是否就不会被发现?这一点其实就是谈及APP权限,以及用户隐私保护时一个很常见的尴尬境况:大多数情况下,用户是无法感知自己的隐私是否被侵犯的,更遑论取证维权。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类似事件,即便被曝光,引发集体控诉,涉事方也最多道个歉,并无实质性的权利补偿。一款手机摄像头的自动升降功能,让一些问题软件现了原形,这或是好事,但指望手机自身对APP进行检测,并不靠谱。因为,一旦手机与软件之间的“调配”更优化,是否意味着其可对用户信息实现更隐蔽的泄露与侵犯?这并非耸人听闻,早在数年前智能手机开始普及时,有关手机预装软件占内存、泄露隐私却又无法卸载的现象就曾引发普遍关注。出现APP侵权的情况,除了治理力度,还有一个现实尴尬在于,到底如何定义“基本功能”“必要功能”?比如,某些APP在获取用户信息时,打着“为方便用户,所以必须获取基本信息”的幌子,但到底何为“必要获取”,授权获取后的信息又如何保护?如果立法与监管不能深入到这一步,那保护用户隐私,终究只是一句空话。毕竟,由于技术门槛和信息不对称,软件运营者的话语权始终要大于用户,它们可钻的空子太多了。当然,除了定义“必要获取”与“合理让渡”的界限,另一个则是要明确授权的告知问题。这次开启APP,摄像头就自动升起所证明的,就是很多时候用户隐私信息在被使用时,并没有任何授权程序。这种默认用户允许的程序设置,或许再次说明,那些信奉“中国用户多数情况下愿意用隐私换便利”的互联网经营者不在少数。(朱昌俊)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光明日报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知识分子掌上精神家园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网络安全就像开车,一次事故就能改变一切,给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灾难。当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机器智能三者叠加到一起之后,我们不再有隐私可言。
百度掌握大量的个人信息百度保留了我们所有的搜索历史记录,哪怕我们从浏览器中删除记录但仍在百度后台留下了痕迹。许多其他的应用程序使用百度数据来帮助他们发挥功能,然后有针对性的广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百度上搜索一个东西后,很快会在其他网站上看到类似产品的广告。此外,还有百度的导航系统,它通过手机跟踪我们的一举一动,不管我们是否在正在使用百度地图。除了这些,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新闻《惊爆百度账号管理恶性漏洞,瞬间泄露个人隐私极度危险!》、《百度云泄露用户大量隐私,你可能已经在“裸奔”!》。如日,有自媒体用户发文称,百度网盘用户选择公开方式分享照片、通讯录等内容后,任何人都能在其主页上看到所分享的内容。此外,这些包含个人信息的内容在一些第三方网盘搜索网站上能轻易搜索得到。
智能电视监视我们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你的智能电视在监视你吗?》我们也曾告诉大家,智能电视在收集我们的数据。虽然在各种电视广告上,智能电视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想法,把电脑和电视的最好部分组合成一台超级机器,极大地提升我们的娱乐体验。但风险也是严重的——某些型号非常容易受到黑客攻击,令网络罪犯可以实时监控我们的活动,通过电视上的麦克风和摄像头看到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大部分智能电视都是采用安卓系统,鉴于安卓系统本身的开源性,智能电视上存在安全隐患,系统漏洞、流氓软件、录音监控等各种手段防不胜防。如为了让用户更加方便的使用智能电视,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在智能电视上也加入语音识别功能,语音控制开关机、搜索节目、打开应用等等。在方便了用户的同时,却也成为窃取用户个人隐私的最佳途径。绝大多数人在不使用电视的时候都是把电视处于休眠状态,而非直接移除电源,不用担心续航问题,而且为了让用户在电视休眠状态下直接能语音控制电视开机,智能电视上的语音系统可以保持持续唤醒操作,以随时待命。因此,有可能在电视面前说的任何话都可能被电视所记录。2016年,美国印第安纳州一名男子日前发现,自己家中的智能电视居然一直在监视他,并收集其信息传递给广告商。一怒之下,将智能电视的生产商告上法庭,要求赔偿500万美元。
智能手机被安装间谍软件对监控孩子的父母来说,在手机上安装一个“间谍应用程序”会非常方便。但这些应用程序很容易被用于秘密窃听。更糟糕的是,这种监控可以记录、操纵,并在几分钟内传遍全球。即使是现在,我们的手机中也可能有一个间谍应用程序,让陌生人能够监听我们的电话、看到我们的短信、照片。比如某款手机间谍软件,只需3分钟即可植入,然后就能在网络上查到该手机的各项电话及短信通讯记录,更让人瞠目的是,该软件还能开通一个监控功能,通过另一台手机拨打被安装该软件的手机,激活空闲中被监控手机的麦克风免提,就能悄悄地偷听到被监控手机周围的情况,而被监控手机却没出现显示任何通话或其他异常的现象。
摄像头变成间谍摄像头2017年11月,央视曾做过这样一个报道,扫地机器人变“间谍”。美国一家网络安全公司在扫地机器人的登陆软件中发现了漏洞。利用漏洞,黑客可以伪装成用户本人登陆,对家电进行远程遥控,实时看到机器人所在地的情况。
除了扫地机器人,很多家庭安装的智能家庭摄像头也可能被黑客利用。本来用户们希望这些产品能够对自己的家庭起到必要的监督和保护效果,但由于安全漏洞的存在,导致黑客们可以远程控制看到用户家中的情况。更为可怕的是,百度贴吧、腾讯QQ群等网络社交空间,多个贴吧、群组存在倒卖被破解智能家居设备账号密码的行为,甚至有一些贴吧公然兜售破解有关智能家居设备的教程。在一个名为“家庭摄像头”的QQ群中,群主和管理员不定期贴出被破解的家用摄像头所拍摄的画面。为了躲避执法部门的侦查,其成员使用“闪照”功能展示用户隐私画面,该画面必须使用手机QQ查看,在查看时无法截屏,且查看后自动销毁。
本文章谍魂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谍”虽然隐藏着自己的名字,但依然“魂”系国家。虽然涅槃重生,但我们从未离开,欢迎继续关注“谍魂”微信公众号,一个你随身学习国家安全知识的小助手。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YUi8cYDyzz36HVTfUSHyy7ohGI0VtdUTG1Q8GqMW5tG4i9.jpg手机软件可能正偷偷调用你的手机摄像头,在偷拍你!
据光明日报报道,由于采用了自动升降摄像头设计,国产手机品牌vivo的新款手机vivo NEX,如今成了鉴别“流氓软件”的神器——每当有APP在调用摄像头时,这款手机的摄像头都会自动升起,这引发了用户和网友的广泛关注,因为有时摄像头升起时,用户并未使用拍照等相关功能。
针对此一事件,vivo已宣布升级手机软件版本,优化对第三方应用(APP)调用摄像头的判断逻辑,并在出现潜在不明确调用行为时,向用户弹出窗口,进行二次确认授权;而被疑似打开用户摄像头的QQ浏览器则回应,用户在用手机QQ浏览器打开某些网页过程中,手机摄像头并没有完全弹出,摄像头也没有做任何拍摄或采集行为。
尽管这些回应都很及时,并否定存在对用户隐私的窥伺,但打开某款APP,手机摄像头自动升起,无异于一个明喻:人们对自己的隐私,对APP乃至自己的手机失去了绝对的控制权。在“智能手机已经变成人类身体一部分”的当下,这不能不让人心悸。
玩着手机,摄像头却突然自己冒出来,这确实挺吓人的。不过比这种赤裸裸的行为更让人害怕的,是大家都把手机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伙伴,但你却永远不知道那些常用的APP后台到底是如何运作的,不确定它们对用户进行信息采集的合理边界到底在哪里。
过去的“流氓软件”,一般表现为占内存、消耗流量、获取用户信息等,这些都是在后台悄悄进行,现在的“流氓软件”则可以在未经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直接打开用户手机的摄像头,无疑进一步突破了人们对“流氓软件”下限的想象。同时,这也让人们更加担忧,如果不是这款手机有摄像头自动升降功能,那些“流氓行径”是否就不会被发现?这一点其实就是谈及APP权限,以及用户隐私保护时一个很常见的尴尬境况:大多数情况下,用户是无法感知自己的隐私是否被侵犯的,更遑论取证维权。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类似事件,即便被曝光,引发集体控诉,涉事方也最多道个歉,并无实质性的权利补偿。
一款手机摄像头的自动升降功能,让一些问题软件现了原形,这或是好事,但指望手机自身对APP进行检测,并不靠谱。因为,一旦手机与软件之间的“调配”更优化,是否意味着其可对用户信息实现更隐蔽的泄露与侵犯?这并非耸人听闻,早在数年前智能手机开始普及时,有关手机预装软件占内存、泄露隐私却又无法卸载的现象就曾引发普遍关注。
出现APP侵权的情况,除了治理力度,还有一个现实尴尬在于,到底如何定义“基本功能”“必要功能”?比如,某些APP在获取用户信息时,打着“为方便用户,所以必须获取基本信息”的幌子,但到底何为“必要获取”,授权获取后的信息又如何保护?如果立法与监管不能深入到这一步,那保护用户隐私,终究只是一句空话。毕竟,由于技术门槛和信息不对称,软件运营者的话语权始终要大于用户,它们可钻的空子太多了。
当然,除了定义“必要获取”与“合理让渡”的界限,另一个则是要明确授权的告知问题。这次开启APP,摄像头就自动升起所证明的,就是很多时候用户隐私信息在被使用时,并没有任何授权程序。这种默认用户允许的程序设置,或许再次说明,那些信奉“中国用户多数情况下愿意用隐私换便利”的互联网经营者不在少数。
关于摄像头和麦克风偷窥隐私的问题早在PC时代就有爆发,人们只能通过遮挡摄像头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到智能手机时代,此类问题逐步引发用户关注。尤其是非原生系统安卓手机,在安装或使用APP过程中,肆意收集用户位置、通讯录、摄像头、录音等信息。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必需品,但隐私问题却持续爆发,谁来负责保护用户隐私?
手机被监控?摄像头、麦克风偷偷启动
为了实现零界全面屏,vivo NEX设计了升降式前置摄像头,在用户需要自拍时,摄像头即可从机身自动弹出。在此手机发布不久,有网友写了一条段子称,在使用手机时,明明没有自拍,摄像头还会升起来看你一眼,然后再默默的缩回去。开始以为是手机故障,后来发现是某些有相机权限的APP,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瞬间启动并关闭。
因此,vivo NEX突然成了流氓APP的鉴定神器。
当大家以为这只是个段子的时候,QQ浏览器却给出了正式回应称“经过测试发现确实存在调起摄像头动作,但这一动作并不会开启摄像头,更不会拍摄或记录。”
而且QQ浏览器也解释了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以及技术原理,并承诺并不会采集用户任何隐私。
vivo客服回复《南方都市报》称这是由于该软件开启了调用摄像头的权限,将软件调用摄像头权限关闭即可。“vivo非常重视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我们系统会不定期进行优化并对有这种行为的软件弹出提醒。”
随后,vivo NEX进行了系统升级,升级为1.15.4版本后,提醒优化了第三方应用调用摄像头的判断逻辑,增强了在出现潜在不明调用行为时,向用户弹出窗口,进行二次确认的授权。
同时,还优化了对第三方应用调用麦克风的判断逻辑,增加了在出现潜在不明调用行为时,通过闪烁状态栏,向用户发出提醒,进行二次确认的授权。
图一:vivo NEX系统升级优化提醒
在该系统升级后,有用户使用百度输入法时,发现在通知栏弹出“百度输入法一直在后台录音”的提醒,并告知用户可以在设置中,进行权限管理更改。
图二:百度输入法一直后台录音
网易科技对此进行了测试。从vivo应用商店中下载的“百度输入法”麦克风权限是默认关闭的,但百度输入法具有语音输入功能,如果想使用此功能就需要开启麦克风权限。一旦启用,用户在使用浏览器搜索、输入网址时,系统会提醒麦克风自动开启录音状态,即使用户未长按“麦克风键”。
图三:网易科技实测百度输入法录音截图
对此,百度方面称百度输入法不会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录音,也不会用任何手段采集隐私。在启动自查后,初步判断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在在于,输入法做了语音麦克风预热的优化,目的是为了加快语音启动速度,解决之前用户反馈的语音识别丢字问题。这个优化策略会在场景化语音条以及语音面板展示的时候起效,这个优化会使系统认为已经开始录音,但百度输入法并未进行录音处理。
图四:百度输入法回应
“虽然此问题并不严重,但却暴露了安卓手机的隐私忧患。前有QQ浏览器调用摄像头,后有百度输入法调用麦克风。安卓隐私以及权限滥用问题已经陆续爆发。”行业专家表示。
隐私问题频发 谁来保护用户信息?
其实,早在2016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发布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其明确规定,依法保障用户在安装或使用APP过程中的知情权和选择权,APP提供者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不得开启收集地理位置、读取通讯录、使用摄像头、启用录音等功能,不得开启与服务无关的功能,不得捆绑安装无关应用程序。
但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发布《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仍有8.5%的Android手机App获取用户隐私权限,成为个人信息泄露关键。行业专家认为,应用软件依然是个人信息泄露里最关键、重要的部分。
因此,专家提醒用户下载APP时要选择正规的渠道。OPPO沈义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OPPO软件商店的应用都是经过人工审核筛查的,会尽一切技术和人工手段去保护好用户隐私。
另外,对于APP使用权限,用户也要谨慎授权,一旦发现越权,可以在权限管理中,将相应权限关掉。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hone前置摄像头好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