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流快充和高压与大电流快充谁更好

关于快充的那些事儿 高电压快充和高电流快充有什么区别?关于快充的那些事儿 高电压快充和高电流快充有什么区别?TechAuto百家号智能手机的软硬件更新速度很快,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池技术发展的却很慢。随着智能手机屏幕越做越大以及人们使用场景的增加,给手机一天一充或者多充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在电池技术无法得到突破,厂商只有依赖提高电池容量来增加续航的情况下,各种的快充技术开始了“曲线救国”,既然电池的体积不能储存更多的电量,那何必不让手机充电速度快一点?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快速为电池补充电量。于是“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等快充广告开始洗脑大街小巷。我们平时看到手机测评时,经常能够听到XX手机这次采用QC2.0/3.0快充,标配9V/2A或是12V/1.5A的充电头。还有像OPPO VOOC闪充的5V/4.5A,那这些参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对手机充电有什么影响?我们接着往下看:快充原理是什么?快充也分“两大阵营”?我们都知道,根据功率P =电流I x电压U,提高手机的充电功率,无非是提升充电电流或提升充电电压,或两者同时提升。目前快充有高压快充和高电流快充,高压快充的代表当属高通Quick Charge快充技术,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QC3.0快充的9V/2A就是典型的高电压低电流达到18瓦的充电功率。而从最新的高通QC4.0快充来看,高通QC4.0支持最高27W的快充,输出功率有5V/3A,9V/3A,11V/2.4A,12V/2.25A,从技术参数来看高通QC4.0依然是高压快充方案,最大电流不超过3A。高电流快充以OPPO的VOOC闪充和华为Super Charge为代表。此类快充通过加粗USB接口触点和输电线芯的做法,增加电流,降低电压,达到同样的充电功率,典型的就是5V/4A的VOOC闪充。高电压or高电流谁更技高一筹?那么这两种技术哪种更好呢?我们知道,对于早期的5V-1A普通充电方式,电源适配器先将220V交流电降低为5V直流电,然后在手机端再调整为约4.2V(锂离子电池充电截止电压4.2V); 高电压快充方案则是第一次由电源适配器将220V交流电降为9V直流电,然后在手机端再降为约4.2V;低电压高电流快充方案则是第一次就直接降至约4.2V,无需手机端再次电压转换。所以,由于锂电池存在耐受电压限制,无论是高电压快充还是高电流快充,最终都是4.2V充入电池。但是用过高电压快充的小伙伴一定有所体会,快充过程中手机发热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手机端二次降压导致,根据焦耳定律:发热量Q=I(电流)*2·R·T我们知道,在二次降压电流增大的同时发热量也会很大。而高电流快充方案由于在电源适配器就完成了所有电压转换,所以手机端不会二次降压,也就没了严重的发热现象。要知道,发热现象是影响手机电子元器件老化和使用安全的因素之一。所以像一加手机这种采用低压大电流的厂商会宣传手机可以边充电边玩。由于高电压快充方案存在二次降压,所以降压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导致高压方案的充电转化效率仅在80%左右;低压快充方案由于无需手机端降压,所以充电转化率提高到了97%。此外,在使用高压快充方案的时候为了安全考虑往往会在手机亮屏的时候将充电电流和电压降低,降低了充电功率,而我们在使用手机时候也有不少情况是需要亮屏充电,如果这样大大降低了充电的效率,拉长了充电时间。综上所属,我个人认为还是低电压高电流快充更好一些:充电同样快,发热却很少,但至于高通为什么一直坚持高压快充方案就不得而知了。低压高电流快充有缺点吗?说了高压快充和低压高电流快充的工作原理以及低压快充的优点,那么,低压高电流快充有哪些缺点呢?我们知道Micro USB的针脚十分细小,这使得线与接口的接触电阻比Type-C要大,通过充电电流时产生的热量更多。在5V的充电电压下,将手机充电电流提升到2A,这已经接近了Micro USB接口安全使用的极限。所以说,在使用Micro USB接口的快充中,需要电源适配器、接头、线材、 电池全部定制化生产,由此带来了使用成本的增加。目前,像OPPO的VOOC闪充就还用着万年不变的Micro USB接口,像一加的DASH 闪充,华为的Super Charge早就换成了Type-C接口。而高通Quick Charge最大优势就是其技术兼容性和继承性比较好,其外部接口采用的是通用USB标准,无需购买专用的线缆,没有快速充电功能的手机在采用QuickCharge充电器时,仍然可以按普通方式充电。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低电压高电流快充一般为充电过程增加了适配器过载保护、条件鉴定保护、接口过载保护、电池过载保护、电池熔丝保护,由于它的适配器,充电线缆,电池,手机侧电路都是特殊定制,它最大的缺点在于和其他安卓手机充电的兼容性问题,导致这种技术难以推广。总结:从手机厂商的快充方案来看,高通阵营的手机厂商依然沿用QC的快充技术较多,比如小米、锤子等等,这套方案成熟、稳定、兼容性较好。但越来越多的厂商在研发自家的低压高电流充电方案,相信以后高电流方案将越来越成为主流趋势。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TechAuto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专注汽车、与汽车相关科技类资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大家都在看分享成功热门推荐快充分“两派” 高/低压快充的区别在哪里|电流|电池|oppo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快充分“两派” 高/低压快充的区别在哪里
  快充作为目前手机行 业解决续航问题的一大“法宝”,经过几年发展除了充得越来越快,还逐渐普及到了中低端设备上面。目前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主流快充方案主要有高通 Quick&Charge、OPPO独家研发的VOOC闪充和联发科的Pump&Express&Plus等,而最近苹果的一项关于高电压快充专利的申请,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快充方案的讨论,到底是“高电压+小电流”好,还是“低电压+大电流”好?
  快充为什么会在手机行业流行起来?
锂离子电池推进了电子设备轻薄化(图片引自微博)
  1991年索尼成 功开发出锂电池,至今的20多年里,它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了电子设备的轻薄化。然而,在其被开发出来的这二十多年里,电子设备飞速发展,但锂电池 技术却发展相对缓慢,尤其在目前智能机领域更大的屏幕(机身)和更高的功耗共同促使下,厂商纷纷选择更大容量的电池来提升续航。所以人们急需一种解决充电 时间过久的办法,于是快充出现了。同时,充得快也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高效地为电池补充电量。
  快充原理是什么?快充分“两派”?
  我 们都知道功率W计算公式是电压Vx电流A,于是出现了三种提高充电功率的办法:电流不变提高电压;电压不变提高电流;电压电流一起提。目前大部分快充方案 均选择了第一种提高电压的方式,例如高通Quick&Charge&3.0已经出现在了今年的旗舰机上,而OPPO则是选择了第二种方案推出了低压高电流 快充方案VOOC。
低压快充和高压快充的区别(图片引自OPPO)
  对 于早期的5V-1A普通充电方式,电源适配器先将220V交流电降低为5V直流电,然后在手机端再调整为约4.2V(锂离子电池充电截止电压4.2V); 高电压快充方案则是第一次由电源适配器将220V交流电降为9V直流电,然后在手机端再降为约4.2V;VOOC低压高电流快充方案则是第一次就直接降至 约4.2V,无需手机端再次电压转换。
  所以,由于锂电池存在耐受电压限制,无论是高电压快充还是高电流快充,最终都是4.2V充入电 池。但是用过高电压快充的网友一定有所体会,快充过程中手机发热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手机端二次降压时的能量损耗导致,而高温是导致电子元器件老化的一大 原因。高电流快充方案由于在电源适配器就完成了所有电压转换,所以手机端不会二次降压,也就没了严重的发热现象。
  高电流快充方案VOOC有哪些好处?
VOOC闪充充电过程中发热量小(图片引自OPPO)
  上面提到,由于高电压快充方案存在二次降压,所以降压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导致高压方案的充电转化效率仅在80%左右;VOOC低压快充方案由于无需手机端降压,所以充电转化率提高到了97%,同时避免发热现象。
  高电压快充时9V甚至12V的电压除了发热量大,转化率较低外,由于与目标电压4.2V之间的压力差较大,也对电路的可靠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一旦手机降压电路发生故障,会出现过高电压直接施加在锂电池上,超出电池耐受电压导致安全隐患。
  &低压高电流快充方案“VOOC闪充”的好处总结就是:充电快、发热少、安全。
  VOOC低压闪充推广难点在哪里?
VOOC闪充需要定制化电源、线材、接口、电池
  低 压高电流快充方案存在诸多好处,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快充体验。但有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成本过高。VOOC低压闪充功能需要电源适配器、接头、线材、 电池全部定制化生产,由此带来了巨额的成本增加。同时,由于全部需要定制生产,所以目前也只有OPPO机型能够用上VOOC低压闪充。另外,VOOC闪充 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为充电过程增加了适配器过载保护、闪充条件鉴定保护、接口过载保护、电池过载保护、电池熔丝保护,共计五重防护。
OPPO已经于全国建立1560余家闪充加油站(图片引自OPPO)
  VOOC闪充在OPPO旗下越来越多的产品上面应用后,也越来越得到消费者认可,根据OPPO的一项统计数据,在此前OPPO&R7的销售中,人们因为VOOC闪充而选择这款产品的比例已经高达17%。OPPO也推出了“VOOC闪充移动电源”和“VOOC车载闪充”,还在全国建立了1560多家OPPO闪充加油站,覆盖大部分城市核心商圈。
启动速度将更快、照片将更清晰、日程提醒将更易设置。
该机仍保持了全键盘特色,但它的实体键盘是固定的。
出错原因是苹果公司使用了过期的安全证书去验证应用。
大部分用户都使用智能手机拍照,GoPro正在被边缘化。
参考价格2499元
5.2寸小尺寸旗舰
拍照效果一般
参考价格2699元
骁龙820旗舰芯片
超高性价比
背面容易沾染指纹
参考价格3799元
金属一体机身
超大像素镜头
芯片版本闹心
参考价格3288元
苹果性价比之选大电流or高电压,谁是今年最火的快充流派?
大电流or高电压,谁是今年最火的快充流派?
  电池续航能力一直是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智能设备们的软肋,堂堂苹果公司也对此无可奈何。这不,CEO库克大叔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刚自夸工作很勤奋,每天只睡4个小时,就被女主播无情调侃:“那你得需要2个Apple Watch吧?因为一只Watch只能续航18个小时。”
  因此,为了满足功率预算、提供较长的电池运行时间及改善客户体验,现在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电池容量越来越高。这也就意味着电池需要更高的充电电流,以便在0.7C的充电速率下维持大约3小时的标准充电时间。但3小时其实还是太长了,那种“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快速充电功能,才是劳动人民真正需要的。
  “我们通常把这种持续时间很短的、快速高效型充电方式称之为‘电源打盹’(power nap)。” 德州仪器(TI)电池管理产品大中国区市场和应用部门经理文司华说,对快速充电功能的渴求并不仅限于智能手机,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例如便携式扬声器、可穿戴式产品、以及工业应用同样呈现出这种走势。想想那些7天24小时全天候工作,且从来没有足够时间可以充满电的刷卡机(point-of-sale),你就明白了。
  F1:不同世代智能手机的电池容量
  换个角度看问题
  好了,调侃完了,让我们说点严肃的技术话题。TI日前推出了业内首款采用专有MaxCharge技术的全集成5A单节锂离子电池充电器bq25892。与现有电池充电器相比,这款器件的亮点在于支持5A充电电流和高达14V输入电压,在输入电压(Vin)为9V,电流为3.5A时的充电效率高达91%,但温度仅上升18?C。bq25892可在30分钟内实现80%的充电量,一举将充电时间减少50%以上,这让用户可在实现快速充电的同时又不会受到发热过量的困扰。
  文司华认为,智能手机厂商要想在不增加USB连接器成本的情况下提供较高的充电功率,提高输入电压是最合乎需要的选项。例如此前采用TI bq24192进行设计的客户可以使用传统的USB充电方式对其系统实施充电,但也能将输入电压设定为高达17V以向系统输送更高的功率。
  在充电系统中采用高电压输入是一种模式性的转变,因而对传统的电池充电器设计提出了挑战。比如,输入电压的提高改变了充电器中电源转换器的损耗分布,低侧开关FET的传导损耗更加显著,因为该损耗与电流的平方(I2)成正比。
  由于支持带有多重握手协议的可调升压适配器,包括在D+/D-上交换信号、用于HV适配器VBUS上的电流脉冲控制,新推出的bq25890、bq25892和bq25895系列可以独立识别并兼容普通5V及更高电压输出的专有适配器。所谓独立识别,是指充电IC作为主板门户芯片,不需要任何其他芯片的介入,自己就能够识别不同电压的适配器。
  F2:业界最高效率的5A充电
  专有快充VS升压快充,哪个会更火?
  新系列还拥有一些有利于提供高充电电流的特性,其中之一就是电阻补偿(IRComp)。在过去的两年里,由于高能量密度的原因,电池单元的1000mAh归一化阻抗从200mΩ的中等水平增加了50%左右。当较高的阻抗遇到高充电电流时,将在充电路径寄生电阻和内部电池阻抗上引起电压降,导致充电过早地进入恒定电压模式,从而使充电时间延长。而IRComp功能则把充电器端子电压增至高于电池调节电压(高出的幅度为IxR压降),以使充电器能够在恒定电流模式中停留足够长的时间,由此实现快速充电。
  “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依靠的是大电流充电,因此必须要配备阻抗更小的特殊线缆和适配器。普通消费者可能感觉不到,但毫无疑问,增加的成本已经摊薄在手机之中。“苹果、OPPO等厂商推出的专有快充方案是一个流派。”但文司华认为,今年乃至今后几年更火的快充方式,将属于“不增加市场成本”的升压快充派,从1C到1.5C不等,今年国际国内手机厂商发布的数款带有快充功能的手机已经印证了这一趋势。
  另一方面,对于任何一个电芯来说,只要使用大电流之后寿命一定是减少的。虽然当前的电池技术就算用1.5C充电也能实现几百次以上的循环,但人们还是希望通过配备电量计IC实时监控电芯老化特性。尽管TI在电池全方位实时诊断、充电方面拥有从负责电池寿命监控MaxLife到快充技术MaxCharge在内的一整套完整方案,但文司华提醒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也要考虑灵活性,不必非要将两者整合在一起。
  集成架构VS分离架构,哪个会更好?
  说到快充,还有两家不得不提的厂商:高通和联发科,各自拥有Quick Charge 2.0和Pump Express快速充电技术。其中,Quick Charge 2.0技术在Quick Charge 1.0的基础上采取了新的规范,采用了电压与电流都进行增大的原理,完全适配骁龙400、600和800芯片。高通将充电电压从5V提高到9V,而充电电流则由1A暴增到1.6A。根据高通官方给出的实测案例,第二代Quick Charge技术能在30分钟内为一款电池容量为3300mAH的智能手机充入60%的电量。
  PUMP EXPRESS技术内置于PMIC的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和DC壁式充电器,可以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充电时间省时高达50%。该技术允许直流壁式充电器根据电流决定充电所需的初始电压,可为快速直流充电器提供的输出功率小于10W(5V),为充电器提供的输出功率大于15W(高达12V)。
  “无论你是哪家主芯片平台的客户,高通的、MTK的、还是华为海思的,都不妨碍他们采用我们的充电芯片。”文司华分析称,这两种快充技术皆须搭配相应处理器和PMIC,一定程度上将影响系统设计弹性。此外,快充须耐受9V/12V电压,以及4.5 A左右的大电流,若手机仅采用内建简易锂电池充电控制功能的PMIC,势必将为电池寿命和充放电安全性埋下隐忧。所以现在几乎国际和中国大陆一线OEM手机厂商都对分离式设计感兴趣,期待通过该方案降低快充对锂电池造成的影响,各家旗舰机型,包括中端以上机型都要使用一颗单独充电IC。
  MaxCharge是TI专有快充通讯协议,并将导入其锂电池充电芯片,让系统厂能以分离式设计导入手机或平板,提高耐电压、耐电流和动态功率控制能力。但TI方面此次刻意淡化了不同协议之间的“争执”,用文司华的话来讲,就是“过度拘泥于协议有意义吗?普通消费者根本不需要了解这些,他们更关心是否拥有一个安全、快速、高效、发热低的完美充电过程。”
  他强调说,基于分离式架构和MaxCharge快充协议,快充充电芯片与充电器之间的握手(Handshaking)将不用再通过处理器,可增进系统配置灵活度。同时,独立的快充充电芯片也为系统增添路径管理(PowerPath)、过电压/过电流/过温度保护、电量监控计等功能留出了更多空间,并能加入各种演算法建立充电模型,以动态调配输出功率,确保电池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关于快充,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这儿
来源:作者:Dr.BT责编:汐元
信息时代的本质是电池时代,有电走遍天下,没电寸步难行,跑分再高,也怕没电。所以智能手机越做越大,美其名曰黄金尺寸,实际就是方便散热兼顾加大电池容量。然而手机的便携性与手持性要求都注定了尺寸和重量不能无限扩大,即使折叠屏也没法扩大电池,在电池本身能量密度短时间内没有巨大突破之前,主流手机电池容量可能不再有大幅提高。以大屏大电池著称的三星Galaxy Note系列为例,除了第一代,电池容量始终维持在mAh之间,最新产品Note 5反而开倒车降低到3000mAh。厂商自然不会在电池容量一棵树上吊死,于是快速充电技术诞生了。如果能很短时间内让手机“满血复活”,将极大改变用户体验,再带上双向快速充电的充电宝,一个近乎无限续航智能手机时代到来。快速充电1.0时代:探求5V的极限传统的USB充电的电压不超过5V、电流限于2A,功能机充电器甚至只有5V 0.5A至0.9A级别,这点充电功率对智能手机而言是充电速度赶不上掉电速度,所以5年前开始智能手机充电器从5V 1A逐步升级到5V 2A,这就是最早的快速充电尝试。▲(那些年我们曾经用过的充电器,曾经的5V 2A还是高速充电的象征,如今只是入门机的标配。)Qualcomm(高通)Quick Charge 1.0、MTK(联发科)Pump Express(PE)以及苹果手机使用iPad充电器,都是5V 2A的代表作。但如果将系统、电缆和连接器的损耗考虑在内,实际上电池充电的可用功率不足7.5W(1.5A),5V 2A要实现10W输入,对电缆、连接器其实都有不小的要求。在处理器制造商为快速充电努力的同时,支持USB BC(Battery Charging)1.2的智能终端也出现了。USB BC 1.2是增强的USB充电识别标准,规格提升到5V 1.5A,可是支持Quick Charge 1.0的三星Galaxy S4使用BC 1.2规格充电器充电速度几乎只有原装充电器的一半,实际表现无法让人满意。这也表明了,5V 1.5A/2A快速充电技术在面对2500mAh级别电池时已经捉襟见肘,近3小时的充电时间让人崩溃。突破5V 2A的第一次尝试:OPPO VOOC闪充OPPO很早就意识到5V 2A充电速度的不足,在没有高通等上游厂商支持的情况下,自主研发出低压高电流(5V 4至5A)的VOOC充电,成为第一个突破5V 2A限制的快速充电方案。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广告语响彻大江南北。要说缺陷嘛,VOOC不宣传充电五分钟以后会发生什么已经说明问题,VOOC闪冲技术的5000mAh移动电源,只要30分钟就能冲到75%,但完全充满要一个多小时。显然,后劲不足是VOOC的缺陷,而且由于VOOC基于重新设计手机接口和连接线,在成本上也是难以推广的。▲(与众不同的7pin Micro USB接口意味着VOOC只属于OPPO)另类的尝试三星Galaxy S5和USB 3.0USB 3.0是传输速度的革命,对大电流也更加友好,但在手机上却因为跟Wi-Fi有干扰只能昙花一现,在快速1.0时代里另一个突破10W(5V 2A)的案例正来自搭载USB 3.0的三星Galaxy S5。▲(5.3V 2A的Galaxy S5有使用大容量电池的底气,但10.6W终究只是一小步。)快速充电2.0时代:高压即正义分流的起点如果说兼容性是VOOC的大敌,那么100%兼容于当前的充电系统的高通Quick Charge 2.0就无比正义了,直接使用D /D-数据线,支持USB Type-A、micro USB和其他专用连接器,突破了5V限制,提供5V、9V、12V、20V四档电压(其中20V是面向平板电脑的),从而可以使用相对较低的电流实现快速充电,减小对线材的要求。然而和Quick Charge 1.0只要手机、充电器支持2A电流就能用不同,Quick Charge 2.0得通过手机跟充电器互相识别,握手成功后才能进入快速充电状态。以三星Galaxy S7为例,插电后屏幕显示“正在充电”,几秒钟后会变为“正在快速充电”,这个时间差就是相互识别的过程。识别的正面意义在于保护设备,手机充电是手机系统控制的,不是充电头说了算的。通过Quick Charge 2.0认证的设备才能进行快速充电,这就产生了壁垒,有了壁垒就有了流派,于是MTK拿出了Pump Express Plus,华为也有了自家的快速充电协议,三星的Fast Charge之流甚至是Quick Charge 2.0的马甲。▲(Galaxy Note4基于自家的Exynos 5433处理器,是硕果仅存的三星原版Fast Charge产品,实测11W的功率使其充电时间超过了2小时,高通骁龙805版Galaxy Note4则可以1.76小时充满3220mAh电池,然后就没有什么然后了,Fast Charge≈Quick Charge。)Quick Charge最新版为3.0,在同类产品中首次采用INOV(Intelligent Negotiation for Optimum Voltage,最佳电压智能协商)算法,以200mV增量为一档,提供从3.6V到20V电压的灵活选择。这将允许手机获得恰到好处的电压,达到预期的充电电流,实现最小化电量损失、提高充电效率并改善热表现。与Quick Charge 2.0相比,尽管功率和电压都没有改变,但效率上的进步仍然获得了27%的充电速度提升,真正达到了5V 2A的2倍充电速度。目前已有HTC 10、三星Galaxy A9(国内版)等一系列手机支持Quick Charge 3.0。(跟两款尼康充电器相比,如今的快速充电设备功率明显更高,也更加廉价,三星相机已经支持USB快速充电,那么问题来了,一向喜欢经营自家小圈子的日本相机什么时候回过神来呢?要知道底下那个充电宝是EOS 1DX Mark2和D5都能喂饱的存在。)另一个重量级阵营MTK Pump Express Plus家族作为目前唯一能在整个产品线上跟高通竞争的厂商,MTK自然不会在快速充电这一热点问题上放弃阵地,Pump Express就是Quick Charge 1.0的对应产品,而如今有了Quick Charge 2.0的对手Pump Express Plus(PE)。PE是目前MTK拳头产品,1.1版电压范围在3.6至12V,功率为10至18瓦,充电速度提高60%,2.0版则支持到30瓦的功率。跟Quick Charge3.0不同的是,PE 2.0只支持到500mv步进,即将到来的PE 3.0会一步到位进入10mv级别。▲还没起好名字的华为标准华为给Mate8手机配备了9V 2A充电器,从而迈入快速充电领域,不属于高通,不属于MTK,这是自有协议,只不过还没有起名字。在Anandtech的测试中,Mate8虽然没有达到充电器标称的功率,但这也是不折不扣的快速充电,充满4000mAh电池用了150分钟,作为第一代产品,表现不算差劲。在快速充电2.0时代里,物理定律使然没有一家快速充电技术能在技术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有意思的是,无论是Fast Charge,还是PE,或者是华为的充电头,都能在支持Quick Charge 2.0/3.0的手机上握手成功实现快速充电,Quick Charge 2.0/3.0充电器则不能为华为和MTK快速充电手机快速充电。所以,目前兼容性上Quick Charge占了大便宜,双向快速充电的充电宝大部分也是能兼容Quick Charge手机的。快速充电3.0时代:USB Type-C铺路高电流重出江湖?USB Type-C在手机出现有一段日子了,可除了易用,也没什么过人之处,更由于缺乏智能手机制造商支持,紧急时候往往找不到备用充电线。相比Type-A和Micro USB,更多的触点使USB Type-C天然支持大电流,也支持相互识别,为快速充电而生,可双向充电,再加上USB PD(Power Delivery)的出现,快速充电3.0时代很可能高电流模式重出江湖。上图是Nexus 6P的充电测试,出自华为之手的Nexus 6P尽管配备了高通骁龙810处理器,但快速充电方案跟华为、高通目前主推产品都不同,基于USB Type-C,其5V 3A快速充电让人眼前一亮,这不就是OPPO VOOC的Type-C版(性能缩水版)么?充电曲线也跟VOOC类似,超过40%就无法保证最大功率,60%就跌到5V 2A级别。但这只是低电压下的尝试,电流也远未达到USB Type-C的上限,前文提到的即将发布的MTK PE 3.0就引入USB PD采用3V至6V 5A直充的方案。快速充电3.0前途未定,但很可能由于USB接口自身进步,各个SoC依此发展快速充电方案,快速充电天下再次归一。但可肯定的是,在快速充电3.0到来之前,购买手机不必纠结什么4000mAh、5000mAh之类的数字了,目前快速充电技术已经让手机拥有“充沛”电力了。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压电机电流波动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