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和严重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已经严重到这个地步了吗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2014年报道,中国仍是全球劳动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近8亿劳动人口中,农业、工业与服务业的人口占比分别为33.6%,30.3%和36.1%。未来劳动力有可能超过中国的只有印度。中国的这些劳动力源源不断地给中国经济近30年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到2014年中国GDP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却在减少。中国廉价劳动力减少主要有以下3个主要原因。1、老龄化不断吞噬廉价劳动力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都关注的问题。美国《洛杉矶时报》称,中国老龄化日趋加剧,将拖累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非但如此,老龄化还会导致中国养老压力加大,劳动人口数量减少。200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7.1%,按照联合国标准正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至201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3755万人,占全国比重10.1%。1)中国的农民工正在老去。《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年轻农民工比重逐年下降,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继续下降,由2010年的65.9%下降到2014年的56.5%,农民工平均年龄也由35.5岁上升到38.3岁。2)中国劳动力人口将减少9000万。世界银行《长寿与繁荣: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老龄化社会》最新的报告指出,全球36%的65岁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东北亚地区,这个数字达到2亿1100万。由此,东北亚地区成为高龄人口比重最大的地区。到2040年,韩国劳动力人口将减少15%,中国、泰国和日本也将减少10%以上。其中,中国劳动力人口将减少9000万。老龄化程度加剧的背后是中国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导致劳动力供不应求,进而推动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廉价劳动力的减少。2、中国工人工资水平大增廉价劳动力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工资比较低。近几年随着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技能的提高,中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也在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工人工资水平已远远超过南亚和东南亚等国。。中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关于农民工的研究显示,农民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比例和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都在增加。1)中美制造业工人工资差距大幅缩小。根据美国劳工部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自2004年起,相对美国而言,中国的制造业工人工资水平稳步上升。2004年,平均每个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小时实际工资收入是中国每个工人的13.6倍;然而到了2013年,这一倍数下降到3.3倍。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今年发布的报告称,在中国的制造业基地珠三角,工资上涨和劳动力短缺显而易见,85%的受访制造商表示,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并未缓和。它们预计,今年工资水平还将上涨8.4%。2)中国人收入10年涨5倍。英国《卫报》201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1990年至2000年间,中国国人均收入增加了四倍,从200美元上升到1000美元;2000年至2010年间,人均收入以同样的速度飙升,从1000美元涨到5000美元。3、农村劳动力正在枯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村一直是中国廉价劳动力的宝藏,甚至可以说,中国所有的廉价劳动力都来自于农村。但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老龄化的加剧,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减少。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Arthur Lewis)称,工业化启动之初,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从生产率低下的农村向城市工业部门的重新分配有助于推动快速增长。但这种发展的成果超出比例地流向企业所有者,因为农村过剩劳动力的“深潭”确保了薪资保持低位。但是最终农村的工资开始趋近工业部门,城市雇主必须提供更高的工资,才能吸引工人离开农村的家乡。即便乡镇的工资水平仍低于城市,但如今两者差距已经收窄,以至于一部分潜在的进城务工者选择留在离家更近的地方,以求得到更高的生活质量。《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农民工总量虽然继续增加,但是农民工总量增速继续回落。根据目前的数据,我们可以预见,不久的未来,农民工的数量就会出现负增长。4、机器人时代到来廉价劳动力短缺和劳动成本上升,必然倒逼企业进行改革和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兴起了。2013年中国购买机器人数量超过3.6万台,超过日本、美国和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买家。CNN此前报道称,中国2014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机器人使用国。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称,随着汽车和电子产品工厂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到2017年,中国工厂里使用的机器人数量将超过任何其他国家。目前中国机器人的使用密度还远远低于日本、德国和美国,这或许意味着机器人在中国的崛起仅仅只是个开始。腾讯财经“Miss Money”栏目出品 欢迎关注栏目微信(ID:missmoneytf 或 扫描右侧二维码)
作者:昆玉
关注公众帐号和主创团队互动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原因及地区差异研究
摘要: 利用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除外)的人口普查资料,呈现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高、速度快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我国农业老龄化的形成原因。依此态势,我国农业劳动力未来将以更快的速度迅速老龄化,而这一状况将给我国的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带来不利影响。从省级层面来看,中西部地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形势尤为严峻。
劳动力的老龄化是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也在不断加剧,而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等原因,又使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要高于、快于其他产业劳动力的老龄化。习近平主席在 2012 年中美农业高层研讨会上致辞时曾指出,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 。然而,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于推进农业建设所形成的障碍及挑战不容忽视 (李澜等, 2009) , 有学者就提出了 “谁在种地”及“怎样种地”的问题(朱启臻,2011),而农业劳动力也被形象地称为“386199 部队” 等等。有学者指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造成了农业劳动力投入不足,对农业产出形成了负面影响(陈锡文等,2011);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所带来的粮食增产是“结构性”增长,它是我国农业开始衰落、农产品竞争不强的表现(纪志耿,2013)。
虽然以往研究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和论证,但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现状、原因及地区差异,仍然缺乏全国性的数据支撑及比较分析。为此,本文利用
年全国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除外)的多次人口普查资料,试图呈现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现状,并通过人口学方法分析其原因,同时进一步探索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差异性。
二、数据说明
本文利用 1982 年、1990 年、2000 年和 2010 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及 1992 年、2000 年、2010 年全国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除外)人口普查数据开展研究。根据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的设计方案,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前的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各行业就业人口年龄构成的统计口径为 15 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而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各行业就业人口年龄构成的统计口径为 16 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为便于开展研究,本文将劳动年龄人口的统计口径统一设定为 16 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表 1、图 1 中的 2000 年和 2010年数据是通过普查长表数据除以抽样比推算得到的总人口数,其他图表使用的均为原始数据。
三、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基本现状
表 1 反映了
年我国三次产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更高、速度更快,且到 2010 年,35-54 岁劳动力成为农业劳动力的最主要力量。根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的划分,老年劳动力人口为劳动年龄人口中 45 岁及以上的劳动力。我国农业劳动力中 45 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从 1990 年的22.7% 提高到 2000 年的 35.0%,2010 年进一步提高为 47.1%,20 年间增加了 24.4 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其中, 年主要是45-54岁人口所占比例提高幅度较大,增加了 7.5 个百分点, 年主要是 55-64 岁人口所占比例提高幅度较大,增加了 8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从 1990 年的 2.4% 提高到 2000 年的 4.7%,2010 年进一步提高到 6.4%,20 年间增加了 167%。与此同时,35 岁以下各年龄组人口所占比例则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20 年间,16-24 岁组人口所占比例下降了 18.7 个百分点,25-34 岁组人口所占比例下降了 9.7 个百分点。
比较来看,2010年,从事第二、三产业的4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占22.5%和24.8%,比第一产业分别低了24.6个百分点和22.3个百分点。且
年间,从事第二、三产业的 45 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仅分别提高了8.9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 0.4 个百分点和 0.2 个百分点。而第二、三产业 16-24 岁组人口所占比例分别降低了9.3个百分点和5.4个百分点,25-34岁组人口所占比例分别降低了7个百分点和4.9个百分点。
中位年龄也是反映劳动力老龄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年的 20 年间,农业劳动力人口中位年龄增加了 11.6 岁,2010 年达到 44.0 岁,而第二、三产业劳动力的中位年龄仅分别增加了5.3岁和3.2岁。
(二)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原因分析
1.农业劳动力的底部老龄化
劳动力人口底部老龄化是指,由于生育率下降或年轻劳动力减少所导致的老年劳动力人口比例的上升。一般来说,25岁以下的青年劳动力人口面临着工作生涯中的首次行业与职业的选择。 由于受到受教育水平提升, 就业选择多样化以及城乡、 行业收入差距等因素的影响,青年人往往不愿进入农业领域, 尤其是很多青年人把 “农民” 作为一个身份象征, 存在 “恶农”— 24 —思想。由此, 年间,选择进入农业的青年人口数量和比例不断下降。关于这一点,对年的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时期分析可佐证之。
如图 1、表 2 所示:1990 年,25 岁以下农业劳动力约为 1.4 亿,占当年 25 岁以下总就业人口的 76%;2000 年,25 岁以下农业劳动力有6497.1万,比 1990 年减少了 7502.9 万,占 25 岁以下总就业人口的 58.1%,比 1990 年下降了 17.9 个百分点;2010 年,25 岁以下农业劳动力有 4276.2 万,比 2000 年又减少了 2220.9 万,占当年 25 岁以下总就业人口的39.6%,比 2000 年又下降了 18.5 个百分点。
从图 1 可知,虽然 1990 年 25 岁以下青年劳动力处在农业劳动力人口金字塔的最底端,但随着时间的变化,这部分人口在人口金字塔中的位置逐渐上升,使得农业劳动力底部不断缩小,老年劳动力所占比例相应不断增大。
2.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的低龄化
根据配第 - 克拉克定理,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将由第一产业依次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我国大量农业劳动力在人口流动政策放宽后,由于受第二、三产业的强拉力作用,也陆续离开农业或兼业从事非农劳动;且第二、三产业对劳动力具有选择性,不同年龄人口身心状态存在差异,转移劳动力一般以年轻、有文化的青壮年为主,老年劳动力往往不愿意或没有能力离开农业(Clawson,1963)。为呈现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情况,本文采用人口学的同期群分析方法,追踪 1950 年、1960 年、1970 年、1980 年、1990 年和 2000 年的六批人在
年 20 年间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变化。
在 1990 年 时, 年 的 五 批 人 年 龄 分 别 是 55-64 岁、45-54 岁、35-44 岁、25-34 岁和 25 岁及以下。到 2000 年,这五批人的年龄分别是 65 岁 + 、55-64 岁、45-54 岁、35-44 岁和 25-34 岁。十年间,这五批人中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如图 1、表 2 所示)。与 1990 年相比,这五批人到 2000 年仍继续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数量分别减少了 39.5%、20.7%、7.0%、10.7% 和 10.7%。而与 1990 年相比,这五批人进入 2000 年的总就业人口数量分别减少了 46.0%、32.0%、9.3%、2.2% 和 -16.0% 。也即, 年间,35岁以下农业劳动力减少比例远高于总就业人口, 具体表现为, 35岁以下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2000 年时, 年的五批人其年龄分别是 55-64 岁、45-54 岁、35-44 岁、25-34 岁和 25 岁以下。到 2010 年,这五批人的年龄分别是 65 岁 +、55-64 岁、45-54 岁、35-44岁和25-34 岁。十年间,这五批人中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数量仍呈下降趋势(如图 1、表 2 所示)。与2000年相比,这五批人到2010年仍继续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数量分别减少了48.9%、27.7%、21.6%、26.3% 和 11.0%。而与 000年相比,这五批人进入2010年的总就业人口数量分别减少了 52.0%、33.1%、12.7%、-0.5% 和 -49.3%。也即,年间,45岁以下农业劳动力的减少比例远高于总就业人口,具体表现为,45岁以下农业劳动力向其他两次产业转移;且与 1990年 16-64 岁的五批农业劳动力进入2000年后的数量变化相比,前者的减少速度明显加快。
总的来说, 年的十年间,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主要表现为 35 岁以下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年的十年间,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年龄范围扩大到 45 岁;且从两个十年的 45 岁以下相同年龄段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化的对比来看,其减少速度均呈加快趋势。
因此,初次选择进入农业的青年劳动力数量的大幅减少和农业劳动力中的低龄人口不断向其他两次产业转移,是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最主要原因。而依此态势,我国农业劳动力未来将以更快的速度迅速老龄化。
四、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地区差异
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流动情况以及老年人劳动习俗等因素影响,我国不同地区和省份间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和速度的差距较大,因此,有必要从不同省份、地区的角度来考察其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和速度的差异。2010年,分别有16个省份的农业劳动力中位年龄和15个省份的4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如表3所示,其中农业劳动力中位年龄超过 45 岁、4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 50% 的省份有江苏、浙江、上海、重庆、北京、湖北、福建、安徽、四川和山东10个省份,它们是我国目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最严重的省份。农业劳动力中位年龄低于40岁的只有宁夏、青海、新疆3个省份,农业劳动力中4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低于30%的仅有青海、新疆和西藏3个省份。
2010 年,农业劳动力中位年龄最高(53.1 岁)的江苏省比最低(36.9 岁)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出了16.2岁,农业劳动力中4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最大(71.8%)的浙江省比最小(25.2%)的西藏自治区高出了46.6个百分点。比较而言,1990年和 2000 年农业劳动力中位年龄的这一差距分别为13.2岁和 13.6 岁,4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的这一差距分别为25个百分点和 28.7个百分点,极值间的差距明显拉大。
省份间农业老龄化差距的拉大还表现在不同年份各省老龄化分布的离散程度上。2010年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最高的10个省份中,在1990年时只有上海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9个省份均在全国平均水平上下小幅浮动。而 2000 年时,各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差异已经开始明显,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重庆市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位年龄高出3岁以上,45 岁及以上老年劳动力所占比例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到2010年,这一差异更加明显。
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速度来看, 年间,分别有14个省份的农业劳动力中位年龄和16个省份的4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如表 4 所示,其中,老龄科学研究 2015年 第10期①由于所收集资料有限,1990 年“中位年龄”一列,江苏省使用的是 1982 年数据。— 27 —农业劳动力中位年龄增幅排在前十位的有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安徽、江西、吉林、湖南、四川和陕西等省份,45 岁及以上老年农业劳动力所占比例增幅排在前十位的有浙江、北京、福建、湖北、辽宁、江西、陕西、天津、山东和江苏等省份。可以看出,浙江、江苏、福建、湖北、江西、陕西是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几个省份。
整体而言,浙江、江苏是
年间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速度最快的省份,到2010 年,这两个省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也最高,超过了 1990 年和 2000 年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上海市。北京市、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四川省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和速度也较高,而吉林、江西、陕西几个省份虽然目前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程度并不算高,但 20 年间的增长速度却排在前列。
五、结论与讨论
从全国层面来看,到2010年,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中位年龄达到44.0 岁,4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47.1%,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和速度均高于第二、 三产业。 其主要原因是,农业劳动力人口的底部老龄化及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的低龄化。依此态势,未来我国农业劳动力将以更快的速度迅速老龄化。
从地区层面来看,不同省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和速度差异较大,浙江、江苏、北京、上海、重庆、湖北、安徽、四川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较高、速度较快,而吉林、江西、陕西这几个省份虽然目前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程度并不算高,但 年这20 年间的增长速度却排在前列。
在对待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上,应重点把握好两个方面。
首先,我们应正确看待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这一现象。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要远高于、快于其他产业劳动力的老龄化,是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的必然结果。这一现象不单在我国出现,在各国发展过程中均是普遍特点;因此,我们在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予以高度重视的同时,不应过分夸大其负面作用,而是应积极从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规模化和机械化经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寻找突破口,进行有效应对。具体来讲,一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深化包括户籍制度在内的各项改革,建立城乡平等的公共政策,实现城乡居民权利平等,让农业成为有希望的体面产业,使农民成为有尊严的现代劳动者。按照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求,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鼓励和帮助城乡居民带着财产和家庭进行双向流动,自由地选择职业和居所,切实让城乡居民在城乡之间自主追求幸福生活。二是按照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的要求,加快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包括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与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建立农民土地流转价格合理增长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以实现农业规模化和机械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三是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返乡农民工的培养培训力度。着力吸引一批拥有农业学科知识背景、立志农村经济发展的青年农业接班人加入到农业行业中来。大力培育“现代农业创客”,为他们加快成长为现代农业的“新农人”创造条件、提供服务,推动新时期“互联网+农业”的大发展。四是建立涵盖农业在内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使职业农民能与其他行业就业人员一样,享受均等的社会保障待遇。最后,对于那些仍选择留守土地的老年人,我们不应当剥夺他们的劳动权利和耕种意愿,而是要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尽量降低农业劳动强度,保证他们享有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其次,应充分考虑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这一实际国情。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其农业现代化对农业劳动力起到了一定的解脱作用,发达的乡镇企业也使青壮年劳动力可以“离土不离乡”,把种地当成一种副业(何小勤,2013);而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对于那些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较高或速度较快的省份(如湖北、安徽、四川、吉林等省),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尤其是中部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其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较高、速度较快,不利于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国家应在充分考虑各省地理条件、经济水平、农业劳动力结构、人口流动特点等现实情况的前提下,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从保障国家农产品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重点扶持中部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创造条件让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体制改革措施尽快在中部地区落地、落实,先试先行,加快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资金倾斜和技术投资,扩建粮食生产示范基地,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着力提高粮食质量和产量。
本文选自《老龄科学研究》2015第三卷第10期,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刘妮娜;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孙裴佩。
[责任编辑:英语学习专题
揭秘剩男们的六大经典单身理由;80后剩男成功追女法则..
烈日炎炎,热浪一波一波地袭来,汗水滴滴答答地流个不停,窗外的知了也在声声地叫着夏天..
寒冬过去了,春天杳然而至,万物复苏的时节,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蔚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
关注可可英语官方微信,每天将会向大家推送短小精悍的英语学习资料..
名著小说推荐
可可英语官方微信(微信号:ikekenet)
每天向大家推送短小精悍的英语学习资料.
添加方式1.扫描上方可可官方微信二维码。
添加方式2.搜索微信号ikekenet添加即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将使劳动力缩减10%(双语)
爱语导读:世界银行在周三的一则报告中称,人口的老龄化将会使中国在2040年时缩减多于10%的劳动力人口。
The graying of the population could shrink the number of working-age adults by more than 10 percent in China by 2040, a report from the World Bank said on Wednesday.
世界银行在周三的一则报告中称,人口的老龄化将会使中国在2040年时劳动力人口缩减多于10%。
It means a net loss of 90 million workers in the country until that time,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named "Live Long and Prosper: Aging in East Asia and Pacific".
据世界银行的题为《福寿延年: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的报告,它认为中国的劳动力到2040年将净损失9千万。
"Developing middle-income countries in East Asia, such as China, are already aging quickly and face some of the most pressing challenges in managing aging," it said.
“东亚的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人口老龄化在逐步加剧,并正在面临老龄化问题带来的最严重挑战。”报告称。
East Asia, as the Word Bank’s research showed, is aging faster than any other region in history. Nearly 36 percent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aged 65 and over, or 211 million people, live in this region, which is the largest share among all regions in the world.
正如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东亚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比史上其他地区要快。全世界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中有36%分布在东亚,人数达到2.11亿,在世界所有地区中占比最大。
The bank warned that the rapid pace and sheer scale of aging in East Asia raises policy challenges, economic and fiscal pressure, as well as social risks. "Without reforms, for example, pension spending in the region is projected to increase by eight to 10 percent of GDP by 2070."
世界银行警告说,东亚地区如此快的老龄化速度及其庞大的规模带来了政策的挑战、经济和财政压力,以及社会潜在威胁。“如果不改革,比如仅就养老金来说,到2070年该地区养老金支出可能提高到占GDP的8%到10%。”
Axel van Trotsenburg, regional vice-president of the World Bank’s East Asia and Pacific Region, said on Wednesday that "East Asia Pacific has undergone the most dramatic demographic transition we have ever seen, and all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risk getting old before getting rich."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区域副总裁阿克塞尔.冯.托森伯格在周三说,“在东亚太平洋地区我们亲历了最严重的人口巨变,本区域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未老先衰。”
He suggested a comprehensive policy approach across the life cycle to enhance 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and encourage healthy lifestyle through structural reforms in childcare, education, healthcare, pensions, long-term care and more.
他建议通过对育儿、教育、医疗、养老金、长期保健等方面的结构性改革,制定覆盖整个生命周期的全面政策方案来提高劳动力的参与,激励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The report also recommends a range of pressing reforms in China, including removing incentives in pension systems that have encouraged some workers, especially urban women, to retire too early.
报告还推荐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取消养老金体系中的激励措施,比如曾鼓励一些工人,尤其是城市女性提早退休。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can take steps to reform their existing pension schemes, including considering gradual increase in retirement age, it said.
本区域中的发展中国家可以采取措施改革现有的养老金体系,包括考虑逐渐推迟退休年龄。(声明:本文为爱语吧原创翻译,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China Daily 双语新闻
是不是总想能轻轻松松学英语?那还是【听歌学英语】吧,那嗓音甜美的美女主播逐句讲解歌词,听着唱着读着原汁原味的英文歌曲,英文歌学会了不少,英语水平自然也是蹭蹭涨啊!--订阅微信公众号:听歌学英语(iyubasong)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免费提供VOA-BBC-英语四级-英语六级-听歌学英语等
包含:校园-娱乐-科技-体育-经济-职场-政治-文化-生活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优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