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练什么,玩了五十多基酸胶囊

学舞从一年级学到六年级暑假就没学了也就再没练过了 现在我初三快毕业还想继续学 但骨头硬了很多基本功_百度知道
学舞从一年级学到六年级暑假就没学了也就再没练过了 现在我初三快毕业还想继续学 但骨头硬了很多基本功
学舞从一年级学到六年级暑假就没学了也就再没练过了现在我初三快毕业还想继续学但骨头硬了很多基本功就做不了我还能像六年级一样么本人今年十六了...
学舞从一年级学到六年级暑假就没学了也就再没练过了现在我初三快毕业还想继续学但骨头硬了很多基本功就做不了我还能像六年级一样么本人今年十六了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懒得想6666
懒得想6666
获赞数:34
擅长:暂未定制
只要你加油
会不会身体没有以前柔软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震阳子】——《道德经注解》【白云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637贴子:
【震阳子】——《道德经注解》
作者生前自传:余,震阳子,原籍河北省肃宁县大曹村。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公历一九○八年)十一月初八日出生。青年时代,因家境贫寒到东北谋生,于吉林省辉南县从事商业,以维生计。一九三一年,岁在壬申,“九一八事变”爆发,余痛感民族危机,乃弃商从戎抗敌救国。终因大局失利愤而投入玄门,拜在辉南县金川乡龙潭宫杨师诚德门下为徒,师赐道名曹信义,为邱祖长春真人龙门派第二十五代玄裔弟子。一九三七年岁在丁丑,在道教丛林沈阳太清宫受戒于纪大真人至隐坛前,蒙赐道号震阳子。十年动乱期间,余蒙冤被诬。一九七九年幸逢党中央拨乱反正,终获澄清是非,恢复名誉。乃于一九八三年奉调来京,驻锡龙门祖庭白云观,直至于今。回忆往昔更感今朝,不禁心神飘逸, 作词述怀歌诵以明志。予生幼小兮心慕仙俦之可期,家境贫寒兮无奈习商以觅利。值日寇之入侵兮民族危在旦夕,民不聊生兮何能独谋自身之生计。抗敌救亡兮叹大局之日非,隐迹于玄门兮拜师于骆祖杨师。承师恩传授兮悟正教之易理,谨遵师训兮严守戒律。大道幽深兮杳冥恍惚,十年浩劫兮痛身心之遭辱。荼毒横流兮惟国运之忧伤,恶梦正酣兮青天霹雳震响。英明果断兮伟大正确的党中央,冤假错案之平反兮万民欢跃重见天光。是非澄清兮意气飒爽,飘然云路兮参玄悟道,返观内视兮法相其庄。坎离交媾兮意浓情娇(内玄),铅汞相投兮采药终朝。延年益寿兮还精补脑,长生久视兮后天不老。诗云:固好元精养气神,蒂结三宝修己身。深参玄机入妙理,根基立住超凡尘。
订白云观上携程,服务免费预订,到店付款,住店送100元消费券.
序夫黄老之学,天道而已。予静默沉思之。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内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阴符经内云:“恩生于害,害生于恩”。黄老之言是至真天理者欤!予在幼小时,好听老人讲古,话神仙事。家境贫寒,为谋生计,入商业行。于壬申年,即公元一九三二年,值日寇之侵华,予弃商从军,参加抗日救国。所不幸者,祖国大局失利,习寇猖狂,予遁入玄门正教当道士。蒙师恩之教导,心情豁然开朗,精研黄老道学者,恩也。岁在丙午年,即公元一九六六年,陷于冤假错案之中,受劳动管制,遭人格侮辱,此即害生于恩也。幸逢英明的党中央拨乱反正,给予昭雪平反,澄清了是非者,恩生于害也。回忆予在十年浩劫期间所受之痛苦,把宿世孽债还清,反觉轻松愉快,苦尽甜来。由是反省忏悔前愆罪过,始有彻悟而慧生,所幸者大难不死。愿把有生余年贡献给广大人民群众,誓把太上老子道德经五千言,注释浅述阐明道义。采集古圣先贤百家注解,虽精微深奥,但文言义深,恐文化浅者不易弄懂。幸阅《道德经白话解说》,系江圣(即清末山东历城江希张,号曰神童)民国八年所注,使人读之易知易懂。其意义重在息灭世界战乱的惨祸,共享天下太平的和平幸福。予又奉读了黄真人(即清代大哲儒姓黄名裳,号曰元吉老先生,丰城人)的道德经注释,教人以修身立德正本清源,身心性命之功,证圣成真之本。予师此二大圣真,宏扬教法,振兴中华,发扬东方道德之真义,继承我黄老道祖优良传统,普度世人,万善同归,止于至善。世界大同,早日实现。词云:养吾太和真气,后天不老不敝,为吾身不坏之至宝。超出轮回苦恼的死籍,炼就形神俱妙。我之虚灵不昧,与道合真耶。长生久视欤!震阳子 曹信义道历三千三百零八年九九重阳日于北京龙门祖庭白云观
第一章 体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章解】震阳子云:予谓头一道字,就是先天无极大道,生天生地之母。这个母亲,就是中。中者也,乃天地之母,是人之正中,不偏不倚,人之大本,也就是天地之大本。第五章云:“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守中之道,就是第二十 章云:“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所以长生久视之道,就是要守中。守中观静,就是求食于无极老母之乳。那么可道呢?可道并非长久之道,万物有生就有死!可名呢,也不是常名,乃临时之代号而已。没有名的时候,就是天地的一个起始。由无极而生太极,才有天地阴阳,就是万物之母。宇宙有无二字,原初于一。一就是由无极破开而为一,一合起来仍然为无极原始。无极就是中,中内含着阴阳为中。有无源出于先天无极老中,一个母亲生出两个孩子,一个叫有,一个叫无!虽然无生出有来,虽然有,而终归于无,这就是同初而异名。无欲观妙,有欲观窍。逆而修之,无欲观妙,即成仙道。顺而生之,有欲观窍生万有。此两者同初而异名,都是一个母亲生出来的。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际真空内圣妙有也。空而不空成仙道,妙哉!那么宇宙问凡是吾月所见的,都为有,就是唯物。那么唯物为谁所支配,为谁所利用呢?予谓为真空妙有内之真灵所支配利用。换句话说,就是神。沈就是真灵,真灵就是神。那么这个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摸还摸不着。虽然视听不见,搏支不得,乃是神依形生,只有形才有生死呢!神虽无生死,但神有增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者,灵光大增。歼狡计毒险诡喳之辈,灵光减退,化生畜类,难复人身!那么大宇宙间,万古常存的无非是此真空妙有,须灵不昧之原神,原始祖气而已。往大里说,大而无外,往小里说,小而无内,俱为元神内容纳包涵?大千世界,河汉群真,日月星斗,谁也碰不着谁,被谁所容纳包涵呢? 都被真空妙有,真灵不昧之神所容纳包涵。那么这个神,并不是某某万物万有之私有,而是一切万物公共的无私母亲。这个母亲就是原始无极老中,也就是道德经上太上道祖说的首句那个“道”。吾曾记得群众中有一豪言壮语;“天上没有玉皇,我就是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龙王”好像夸张,细一想很对,玉皇就是老天爷,人民能办老天爷的事,替天行道,人民自己就是玉皇。地上没有龙王,虽也没见过龙王什么样!人民修滥河坝治水,利用水库灌溉稻田,防旱排涝,求某信服,所以人民就是龙王。予谓大道至公,太和充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谁能多做一些好事,大公无私工的公益的事,谁就能够得道。历代得道神仙,诸神众圣,都是为人民求某幸福的。做神仙的事,就是神仙。多做一些好人好事,合乎道德的事,就能得道。所以到不远人,就怕人自远之。太上爷说过,大道致易,遇夫遇妇都可成道。人道不全,天道远之。这就说明人间大道理还没有做到,就异想天开求天道,但是天道至尊至贵,天道不与。其实并非上天不给,使你本身无德。古圣云:“苟无至德,至逍不凝。”诚然语也。道德经其实就是得道经。所以说没有德,就难得道,德者得也。世人没有三千功满,八百行圆,难以的其大道。太上感应篇云;“欲求天仙者,当利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但何者为之善?即便一言一行,都能积善,广行方便,大积阴功。阴功就是做功德,不求人知,使其他人的在不知不觉中,暗受其惠。此即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坚决做一个忠实老实厚道的好人,习惯成自然,则与大道不远矣!江圣云;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德是道的动转。老子说的道德,是从先天虚无立论,神妙莫测,无声无息,不可捉摸。孔子赞“道”为忧龙是赞美他的道德,像龙的活钱活跃,或瘾或现,变化莫测,有无莫知。他的立言,也是这样。要执著后天有形有质的道理,如何能窥忧龙的一鳞一抓呢?但老子的话,虽然是从先天虚无立论,却至虚至实,至无至有,有体有用,有本有末,并不是虚无的没有用处。就像这一章,说的真常得道,不可言说,“道”的假名的名词。那么明也不可强名,是虚无的了。然后不可言说得道,才生出可言说的一切道来,有不可标记的名,才生出可标记的一切名来。道为天地之始,为万物的母亲,是虚无却不虚无。生天地万物得道,看不见,听不着,仍是有而不有,有仍归于无。所以说有无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妙莫测。人受到的全体,人就要体道的自然。真空以观道的玄妙,妙有以观道的窍眼。者窍妙二字,后世丹家解为玄关一窍,修养通了这一窍,便能成不老金仙。不知这等解释,只见得一鳞一抓,如何能知龙德得全体呢?白居易说过:“老子不言要,不言丹,不言白日上青天”可见这窍妙二字。固然是道的体用,就是天下国家身心性命,一切事事物物,莫不名有妙窍。比如,这锁的潢管,便是窍,钥匙中了窍,锁就能开。要明白窍妙却是极容易。所以人在世界上处事为人,第一要知道窍妙。修身不如知窍妙,就 贼性命,行政不知窍妙,就坏乱国家。科学家能制造飞机轮船,无非知道物质的窍妙。瞬帝无为而治天下。孔子为相 月 鲁国大治,无非知道为政的窍妙。事事物物各有窍妙,如果从枝叶上求,就劳而无功了。要从根本上收,知道“道”的窍妙,一切事物则不求知而自知了。以下黄真人元吉老先生谈谈修道初下手之功云;学人下手之初,别无她术,唯一心端坐,万需丹捐。垂帘观照,心之下 肾之上,仿佛之内有个虚无窑子。神神相照,息息常归,任其一往一来。但以神气两全,凝注中宫,不倾刻间,神气打成一片。于是听其混混沌沌,不起一豪明觉心。久之恍恍惚惚,入于无何有之乡。斯时也,不知神气之入气,气之归神。浑然为一,无人无我,何地何天景象?而又非晕 也。若使昏,是成槁木死灰耳。修士与此,当灭动心,莫灭照心,此即太极开基。须知此一觉中,自自然然不与感附,才是我本来真觉。道家为之玄关 妙窍 止在一呼一吸之间。其吸而入也,则为阴,为静 为无。其呼而出也,则为阳,为动,为有。即此一息之微,亦有妙窍。人欲修成无上正觉,为此一觉而动之时,有个实实在在的的确确,无念虑无渣 一个本来在。故曰:“天地有此一觉,而生万物,人生有此一觉,而结金丹”但此一觉,有如石火电光,当天则是,转眼即非,所以毫厘间耳。学者务于平时时审的清,临机方把得往。古来大觉如来,亦无非此一觉积累而成也。修士兴工,不从有欲无欲观妙管窍下手,又从何处以为本乎?虽然无与有 妙与窍,无非阴阳静动,一气判二气,二气仍归一气而已。以其静久而动,无中生有,名曰阳生活子时。以其动极复静,有又还无,名曰复命归根。要借一太极所判之阴阳也两者虽有异名,而实同出一源也。天上谓之玄玄者,深远之谓也。学者欲得玄道,必静只又静,定而又定。其中浑无物事,是为无欲观妙,此一玄也,及气机一动,虽有知却不生一知见,虽有动却不生一动想。有一心无两念,是为有欲观窍,此又一玄也。之玄之又玄,实为归根之所,众妙之门而何?所惜者,凡人有此妙窍,不知修养,是以旋开璇闭,不至耗尽而不已。那么之人于玄窍开时,一眼虚定,一以直造无上根源,而成大觉金仙矣!所以下手功夫,在玄关一窍。太上首章之初,混混沌沌,无可端倪,既将无名有名,观妙观窍指出。足见修道之要,除此一个玄关,于无可进步也。故开首四句,说大道根源,无形无状,不可思议,无可端倪际。即修士静养于静室,天地乎劈之际,静极而动,一觉而握。即人真气动,就是感觉气要动,此际炼丹之始基。第此 忽之间,非有智珠惠剑,不能得也,要之即念头起初,为之玄化,时为开天辟地,生人生物之初。自古神仙,无不从此一觉而动之机造成。又曰:“无欲观妙,有欲观窍”两者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故同出而异名。有形象者,可得而思量普度。若此窍妙,无而有,有而实无,不可名状。总舍入悬河,亦不能道其一字,所以谓之玄之又玄。那么玄学者亦不得视为查明,毫不穷一个实际下落。果于此寻出的的确确处,在人视为恍惚,在我实有把握。久之著手成春。头头是道矣!
第二章 养生太上曰: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章解】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算好,就假装美好,这样美就不成美了。都知道良善的算善,就都假托为良善。这样就不成为善了。那么这不好不善,是从好和善中来。所以说有的和无的,就彼此相生出来的;难得和易的,是彼此相成就的;短的和长的,使彼此相形容的;高的和下的,使彼此相倾倒的大声和细声,使彼此相调和的;前头和后头 是彼此相随从的。因此,圣人处有无作为的事业,行不用言说的教化。一切万物皆发起,却不推却,无有去取,听其自然。生养万物,还不自有;办理万事,还不仗恃;成了大功,还淡然自乐,并不居功。唯独因者他不居功,所以功德存在于万世也不能去呢?太上说的这一章,就是养生章。其中说的美,说的恶,说的善。说的丑等等,皆为大道之害。夫道融合装哉?在儒家曰:“瘾微其中”,有不堵不闻之要。道云:“行住坐卧,不离这个”什么这个那个,就是我们的真灵天性,须 不离,有无善无恶之真。道家曰玄关,曰守中,有无思无虚之秘。大道根源,端在于此。一有想象,便坠 ,要皆恍惚其像,非时有端倪。该夷为善,就有恶对;为美,就有丑对。又况善在是,美在丑即在是。此盖大道一落后天阴阳,既有对持。胜负参差,而非先天一晕之气也。所以太上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就说明,世人不求先天无虚之大道,只知美之为美,善之为善,是舍本而追末也。太上特示修士下手之工,为大众告曰;凡人静坐之出,务要将万缘放下,了无一事介于心中。维使垂帘赛兑,反观内照,虚无丹田,凝神调息。如此之久,神气并成一团,顷刻间自如于查冥恍惚之地,此即为无也。及无之至极,忽然一觉而动,此为有也。我于此规中起,守中之规也。混沌融融,神依气力,气依神行,无知有知,有觉无觉,此即玄化之门立矣。由是格守规中,凝神像外。 一呼 一息一往一来,务令神神归玄窍!息息任天然。此乃天地人物之根底,仙道圣贤之本元。乃吾道家之秘密天机,不容轻泄者也。修士行持,与其求职无极,不可捉摸,何苦求之阴阳,而更有实据。经曰;有无相生,不过动而静,静而动。出玄入化, 理阴阳者也。难易相成,不过刚而柔,柔而刚。鼎炉琴剑,一煮一温者也。长短相形,即出入呼吸。任督往来,前行短任脉也,后行长督脉也。高下相倾,即火在上而使之降,水在下而使之升。上下颠倒,乃坎离之妙用。音声相和,就是使之神融气畅,百脉流通。不蹄鸣呼群,同声相应,不召而自来也。前后相随,即子驰于后,午降阴符,行任脉。此乃乾坤交苒,呵和一团,依依而不舍也。此数者,皆由后天阴阳,而返乎先天之无极也。圣人知 道 之本,原冲漠无朕,浩荡无痕也。其处事也,则以无为为尚,而共仰恭已垂桑之风,乃尧之作风也。其兴教,则以不言为宗而自禹,过化存神之妙。圣人作而万物睹,有何难之有倻。自此自耕而食。凿井而饮,被生成而竟忘其行。。开源节流,勤华到而并化其迹,就是功满乾坤,明闻天下。而圣人若耻闻为虚名,未尝有实际也,成为上德不德。不矜不伐,天下莫与争功者。若此尚有弥人争竞之想哉?此乃言其如此之纯朴,忠厚老实 哪能还有争竞的想法。此 归于神化之域,淡定之天,一惟自是,其乐而不忘自得之真。古圣云;视富贵如浮云,弃功名如弊谑。然而道成德自立,实至名自归。圣人总不居功,而天下后世,县城道之不衰。是乃不言功,而功同日月;不言名,而名重古今。夫惟乃居,是以不去也。修士须从虚极静俶中,养出无善无美之真出来。才算得修炼。有本其道,得其玄关也。舍此窍则非长生久视之道。修道者舍此玄关一窍,别无所谓道矣。如此美善为道,尽属后天尘垢。太上以次言臂之,望人因流而朔源也。易曰;一阴一阳之为道。是阳飞道,阴亦非道也。那么其在阴阳之间乎?况道者理也,阴阳者,气气也。理无气不立。单言道,实无端倪之可状,惟以阴阳发见观之,几乎确有实像!
第三章 安民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章解】崇尚贤能的不人,使民不争夺名誉。不贵重难得的货财,使民不偷盗钱财。不现出所愿欲的嗜好,使民心不乱遭。因此,圣人治天下,空虚他的心,以去奢华。充实他的腹,以归食朴。柔弱他的志,以息争端。刚强他的骨,以能自立。常使人无有坚谋,无有嗜欲。使这有才智,也不敢有窄为。只要安然行无为的事,天下就无不治理呢?【演说】江圣云;大道相生的次序,是一生二,二生三。一为天道,二位阴阳相对持的道。三为人道,是一二所合成,为道的中心点。所以第一张发明天道,第二张发明相对待选环得道,这一章发明内圣外王的人道。外王比本于内圣,有天德才有王道。能以置身,才能治天下。惜帝尧协和万邦,全由于克明 德,帝尧重华鞋帝,全由于恭已南面。所以圣人治天下,以置身为本,能以治身,虚心实腹,弱志强骨,天下便无为而治。心不虚,就多私欲;腹不实,就多饥饿。孟子说无事舵也, 即是不实。治不弱就浮躁,故不强就孺弱。虚心,心包太极以外,一无所有。实腹,腹充天地之间,包容一切。志弱,就能舍己从人,谦谦君子。骨强,就担当宇宙,立地顶天。虚心实不动心的究竟,心即虚无,还从哪里动呢?实腹是浩然之气养足的功效,浩气可以充塞天地。所以说是实腹,腹去容纳的意思,起始饱吃上些酒肉呢?志弱是特其志的说法,强骨是患于背的意思,心虚了,志自然弱。心虚就是包括天空以外,没有志可言。腹实了,故自然强。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这虚心实腹,弱志强骨,有是大易乾坤坎离的公用。乾为天,清虚之气;坤为地,薄厚之象,所以说是虚实。乾虽然清虚之气,却三 皆连三。其中至实。实者宜虚之,所以谓虚其心。坤虽博厚之象,却六皆断三,其中至虚。虚者宜实之,所以说实其腹。离在先天乾位,代乾用事。但离为火多躁,所以说弱其志坎在先天坤为上,代坤用事。但坎为水主柔,所以说强其骨。其中的神妙莫测,非实体布知。如果体验有得,得了位行道,只正本清源,这些伶俐鬼就自然俯首帖耳,不敢再用奸诈 某捣乱了,治天下易如反掌,后世长国家的,没有圣人的真道德,只取了点皮毛,今日选贤能,明日敛货财。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讲家多解为奇珍异宝也对,但金钱也是难得,且更为人所重。使人结成朋党,互相标榜,甚至于拿金钱买名誉,上下争利,互相掠夺,甚至玉成穿之盗,哎呀!到了这样情况,何尚不返求其根本呢?黄真人云;圣人之治天下也,与其有为,不如无为。尤不如有为而无为,其化民成俗也。与其能感,不如能化,尤不如相安于无事之为得。是以尧舜恭已垂裳,而悉照风动,次何如之化理哉? 不过上无心,而民自静;上无好,而民自正;上无欲,而民自定耳。否则纷纷扰扰,自以为于民兴利除弊,而不知扰民也。故曰:民本无争也,而上争夺之;民本无贪也,而上贪婪之;民本无私无欲也,而上以奇淫巧鲜衣美食先导之。欲起不争不贪,无私无好芑可得乎?可能修其身正其心,射燃淡然毫无事事,不以贤能相尚,则民自安清而不争矣。不以难得之货为规,则民重廉耻而不为盗也。且声色货利之场,不入于目,则无见欲。以于民各士其自在,而虚灵活泼之神,自常应常静而不乱矣,此事芑异人任哉?维圣人屏除耳目,斩断邪私,抱一以空其心。心空则炼丹有本,由是而菜天地灵阳之气,以化阴精,日积月累,自然阴静消灭,而阳气滋长,则实腹以全其行。所谓以道凝身,以术延命,即是超生拨死执法,而且专气质柔,如婴儿之力弱,不能持物者。然虽只柔,而动则刚,观其浩浩渊渊,真可宝天地而入日月,贯金石而格鬼神,其气骨自有如是只强壮者。如此性修命立,批浩然刚大之气,绰绰有余,一切知觉之心,嗜欲之性,不知消归何有。圣人以此修身,亦以此治世。在已无知无欲,使民已无知无欲,不但遇者混混沌沌,上和于穆之天。即聪明才智之儒,于平日矜能持智,唯独以不逞为忧,至此已舌谈无事,自忘其知识之私,一归浑朴矣。此能为而不为,非不能也,是不敢也。虽然人生天地间,不能逃虚空而独超物外,比有人论日用之道,又焉得不为哉?然顺其自然,行所无事耳,乃属无为也。亦忧天不言而自化,四时代宣其教矣。帝无为而自治。百官代理其政矣。为者奇迹,不为者其神,是以南面端拱,天下悉庆太平兴盛哉。道本平常,不晋新颖,不尚奇异。如国家尊贤,原是美事,若以次相夸相尚,则贤者固贤,而不肖者亦将是为贤质至贤以否为否,而不肖者友以贤为否,于是争端起矣。彼此互相标榜,选为党援,而天下自此多事。国家理财,亦是常经,而若贵异物,宝远货,则民必梯山航海,冒险履危,不辞辛苦,性命之犹,收罗而至朝廷,。至求之不得,则必千方万计,虽歼盗劫持亦所不顾也。至于衣服饮食,亦日用之常,而扶若食必珍馐衣求锦绣,见可欲之,奢风何日已也?是以圣人重内清外,必虚心以养神,实副以化气,令神气打成一片,流行于一身之间。苏绵快乐,而志弱矣。其神静如岳,气行如泉,而古强矣。神气常常报一,刻刻守中,非独一己,无欲无思,即聪明才智之士,亦观感而悉化,不敢妄有所为。或曰有为则纷乱至销,无为则清静,为不为之间,亦几难矣。知顺理而为,非冒昧而为,有为乃与无为等。所以孔子赞舜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其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章解】
道虽然至虚至无,发为冲和之气,却有作用。弥漫六和之内,没有不充满处。即深远,莫然窥则,似乎为万物的宗主。挫折英锐争胜的气,解脱了烦忧杂乱的心,不现自己的光辉,混同世人的尘俗,湛然情虚,一点也无所存,却似乎有所存。我不知他是谁的子。从何处来,像是在上帝一先呢【演说】
江圣云;这一章时说虚心实复弱志强骨的圣人得道再身,亦虚无为体,亦冲和为用.冲子从中从水,是从中道所流出.中所发为和,道冲就是中和的意思.太和真气,充满乾坤.可以位天地,育万物.他的气渊渊浩浩,没法名状.然又不事德,不居功.慈祥太和,就像婴儿一样.识淡无欲,混和自己的光辉.就是大而化之之圣,圣而不可知之之神的境界.聊同世人的尘俗,不但不惊世骇俗,明哲保身,其实是现身说法,引人入胜.观音现种种身说法,就是这个道理.讲家多解为明哲保身,固然也对,但这是办面的说法,圣人岂知保身自己的身呢?湛然清寂,莫可窥测,他的身似乎在世界之上,他的神是超乎天地以外.所以说不知谁之子,实那里人像是在上帝以先.这分明是老子自己背诵自己的履历,自己说自己的道德,自己画自己的肖像,活画忧龙的身份给人看.然后又说或者,似乎 像似, 乃是或飞或跃或现或瘾,时路一鳞一抓,教人不测呢.道经说老子说法一万二千天,身化八十一次.虽知其所以然,但事前神奇,世俗上文献不足为证,,予也就不敢强说.就以柱下驶来轮及老子,有说他是商朝人,有说它是周朝人的.为使管多年也没有什么建白,似乎像个庸禹的人.然而生民来某有的大圣人孔子,反倒尊他为师,称他为忧龙,即到了出函观以后,也不知道他的下落,岂不是神化而莫测吗?
黄真人云;道者何?太和一气充满乾坤,其量包乎天地,其神贯乎古今,其德乎九州万国。胎 湿化,飞潜动植之类,无在而无不在。道之大何入耶?顾其为体也,空空洞洞,浑无一物,若不见为有余,及其发而为用,从和在抱,施之此而此宜,措之彼而彼当。诗曰左之左之,无不宜之,右之右之,无不有之 真若百川归海,不见盈也,不成为万物之宗旨哉!孔子曰鬼神之为德,体物不遗。 又口与小磨破,语大莫载。其浩浩渊渊,实有不可穷究者。道之难状如此,后之人又从何而修乎?太上悲悯凡人,乃指其其要曰凡人之不能入道者,皆由才智之士,自持自资,任意纵横,因以
虚灵,而不见耳。兹欲修道,须知聪明智慧,皆为障道之魔。从此 聪坠明,臂其耳目之私,悉归混沌。而一切矜才使智,傲物凌人之锐气,既挫折而无存。则人心死而道心活,知见灭而惠见昭矣!先儒曰 聪明才智之人,不足喂。味沉潜入道,澄心观礼者,为可谓。 斯言不城然哉?修行人务以沉神套虚,寡欲清心为主。那知觉思虑之神,恶忘杂伪之念,纷纷扰扰。此念末休,彼念又起,前思末息,后思又来。我必自勤勉,自宽自解。如乱丝之缠绕,我必寻其头绪而里只可也。若蔓藤之荒芜,我必拔之,诛而移之,如此则纷纭悉解,而天君常泰。虽然此独居习静之功,犹末于闹处炼之,能静不能动,犹是无本之学。必静时省查,已到闹市中,犹要。凡事让人以先,我处其后;尊人以上,我甘自下,若此则与世无需,与人无争,又况好同恶异,世俗大体皆然,我味有随波逐流,从其类而和之。虽有光明正大之怀,我绝不路主角。唯有模识其机,暗持其体。同已者好之,异已者听之。所以路人
,孔子亦列较。古圣人当大道末明之时,莫不以混俗和光也。有观六祖得衣钵之后,道果虽圆,尚末尽其微妙。所以留形住世,积功了道,隐于四会山中。猎夫与居 不为怪,所以得免于难,若非和光同尘,焉能长抱之体,自然常常在抱,而又非果再也。若有所在,却无所在,若有所存 却无所存。一片灵光,闪烁于黄庭之下。此道究何而去,究为谁氏之子也。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其斯为大道之玄妙。于帝之先有何像?亦不过混沌未开,鸿蒙为段,清空一气而已矣。是一元方兆,万象回春,激发散于天地人物质间,而无从窥则。修士欲明道体,请于天地将开未开,末开忽开之际端度之。则得道之源,而下手不患无基矣,太上将道之体,画个样子与世人看,又教体道者,欲修大道,先人道源,先从自家心性中,去邪存诚。自下学遁遁修之,久则低于神化之欲,方知心性中,有至道之静。遁而修之,常常不离怀抱也。须从静中寻出端瑞,用存养省查之功,以保守天真,不以盛气凌人,不以凡尘乱性,所谓解脱人欲之私也。拨开云雾,洞见青天,斩断葛藤,独露真面。一旦动与人交,不知有埋光,在尘混尘;惑显才智,或炫功能;矣或现烟霞泉石之身,露清致高标志态,历观往古,惹祸招灾,为大道之害者不少,如汉朝党锢之禁,晋时清流之祸,虽缘小人之奸,亦由一不知明哲保身之道。人能混俗和光,于世同尘,一若灵芝与众草为伍,凤凰皆众鸟并飞不开奇香而异香,不见其高而愈高,如是藏拙,如是直养,则湛寂真常之道,自恍惚于眉目之间,不存而若村,有象而无象。中庸云;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致矣。非居帝之先而何?真与太虚无极同体也。
太上至尊诗云;道德传来数千秋,腐儒反说无来由。谁知一宇千金贵,踏破铁鞋不易求。道法自然贵食母,讲经说法唤迷途,冥心调息待阳东,玄关自开赴仙都。天地之间有橐龠,人承呼吸通玄窍。凝神静观待阳动,采药归炉升仙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解字】
刍狗,是用草扎的狗,或用纸糊的狗。用之祭司,用了以后,就践踏了他。橐是制金烧炉鼓风的器皿,中空无底。龠是橐的口。屈是枉屈!【章解】
天地不仁爱,或生或死,听万物的自然,拿万物当刍狗。圣人不仁爱,或予或夺,听百姓的自然。这天地之间,就像
一样,其中空虚而不屈狂,越动气越出。多说一些话,反没了法,不如守中着中道呢。【演说】
江圣云;这一章是老子见天下的人民万物,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国土,无不是生了死,死了生,往来颠倒,受苦无量的。就像一粒微尘,在太空中旋转,不能自主。忽然璇至高处去,又忽然璇到下头来乎高忽下,不得休停。然推究他受苦的根源,不能不归到天地。人民万物,皆是天地生的。有声不能无死,是天地的仁,正是天地杀物的不仁。况说到了生物的时候 ,无论什么坏物都生他,像是极其爱重。到了杀物的时候,无论什么好物都杀了,又像及其轻见,所以说万物是刍狗。圣人顺天地的自然也是这样。但天地也不是有心生物杀物,原来天地间的道理,是一往一来,循环无穷的。天地无心运用,生物也不是爱物,杀物也是不是恶物,生而不杀,气化便由穷尽了。所以人必须打破一切名色名言,虚心守中,超乎天地以外,才不畏气数所颠倒,随着循环往来。盖老子预知后是学道人,必多误会了经书,被经书所苏泊。或分宗别派,或钻研文章,或为理障,或为法制。只作口头上的工作,书本上的道德,迂腐,毫无实用。其下者,更流为迷信,不能自强自立,依赖天地,仰仗圣神。企不知天地虽然好生,也不能保护某某人,圣神虽然慈悲,也不能救度人,而在乎自救自度。就是圣神仙佛教人的话,有好处就有坏处。修道有很多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方面。孔子说;予欲无言,及六言六壁,皆是此意。于是乎不得不从本原上理论,直迟天地,圣人为不仁,是破人的迷信依赖。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是破人的法旨,守中示人的归宿。高矣,神矣 秒矣 至矣!惜者释迦说法,为人天的师,称为狮吼。老子说破天地圣人的道理,是超乎天以上,启不是龙吟吗?狮子一吼,群山皆惊,很足以动人。龙吟却微妙南测,不是知音,边听着没有趣味。所以佛经,人还欢喜研究,老子直不列于孔佛耶回之数,他的书更是同砒霜。真是拿世俗的眼光,妄窥神化不测的大圣人呢!
黄真人云天地间生生化华变动不据者,全凭此一元真气,立持其间。上住天,下注地,中通人物,无有或外者彦次气之混混沌沌,主宰万物,有条不素者曰理;次气之浩浩荡荡 米伦万有 婉转流通着曰气 理气合一曰仁。顾先之谓仁。要职仁者,如果之有仁。其间生理生气,无不玩具。天地生万物,圣人养万民,,无非次理此气,为之贯通。夫岂区区小事为见耶?股天上设言以明道曰;向使天地无此生气,那有春夏秋冬寒暑温凉之往来运度?则万物无所
,气何由受,行何由成?其实万物也,不笛刍狗之轻,毫不足轻重者,然有日见其消磨而已。有使圣人无此真心元心体违章公卿僚属,文告法制之分,以训阶凡民,则草野无由观感,人何以化,家何以足?真是视斯民如刍狗之兼全不关痛痒者,然有日见其摧残而已。顾何依天地无心,而风云雨露,无物不包含个中。圣人妄言,而赴想在成,无人不戏游宇内。足见天地圣人,皆本次一元真气,灌注乎民之间。虽有剥削,亦有生成;虽有型为,亦有德化。是天地圣人之不仁,正是天地圣人仁之处出!
盖观天地上浮为天,下凝为地,其中空洞了明,浑无物事。不过一开一合,有 之无底, 之相通,诨浩流转,毫无障碍焉。当其处而无物也,而愈出愈奇。以观天地无
,圣人又岂外事乎?学者守中包一,空空无际,浩浩无痕,藏之愈深,发之愈薄,以反观内视,洞见脏腑。言堂满堂,言室满室,毕以言设教,起教有尽。何苦宝吾直径,欲吾之气,神游象外,气注规中,而无一扶一发,不周流遍及之为得哉? 已 守中之学,诚修身之要道也。此一元真气,修身再次,只是一在此。除此以外,所谓制度法则,忧取鱼兔之席地也,鱼兔比假
而得。谓取鱼不用全踢不可,谓 蹄既是鱼兔亦不可。金丹大道,如采阳补阴,前行短后行长,玉液小还丹,金液大还丹,皆是取鱼兔之
。若经视为道源,查毫厘而缪千里亦为此元气,无声无嗅,无象无形,天地人物公共之生气。学者修炼,必须得此一件丹头,方不空烧空练。否则,连精练气,练神练虚,皆属无本之学。一任童而学之,至老无成焉。守德于中,育养精神。太上教人从守中用功,而消息在
,学人须自探讨。诗云 道法自然守规中,清心默念无字经,胎息入定待阳动,采药归炉大丹成。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章解】
虚空中真神不死,是为真空秒有。真空秒有的门户,是为天地根源。如要反本还源,必得绵绵然像有所存。存而不存,其作用不勤,忙而不用。【演说】
江圣云;这一章是发明守中的法门,并中的功用。这中子的圈,就是空谷之形。这圈上半边的就是天,下半边的就是地。凡天地并称是天,是有对待的天。当中直画,就是真神。此神人人皆有,既是中庸上所谓天命的真性。此天字是独一无二的天,包藏一切天地世界。孔子所敬畏的天,即指此而言。不然道生天地,佛为天师,孔子乃敬之畏之。且儒经上的话,借以天为最高尚,岂不卑下不堪吗?不过人在后天,性流为情,情流为欲,此神便横流下坠,在圈内循环,所谓轮回者此也。必须寡欲以须乎情,在聂情归于性。当中直画复活,自然能贯出天地。即孔子所谓一贯之道,超入虚空,万古不坏的。虽然超入虚空,仍贯于天地间为天地的主宰。和已故呢〉中字左边为玄,动而为阳,为天地之始。右边为牝,动而为阴,为万物的母。两边又像两扇门,直画像门便闭而不开。人为道的全体,也是这样。中字左加一点为性,属阳,阳中含阴,在卦为离;右边一点为命,属阴,阴中含着阳。在卦为坎。必得通开次们,阴阳才能往来。阴阳汇聚和为一体,气行入母,即贵食母之乳。此直画边乃能充赛天地,并超出天地。通开次们的功夫,是无为而有为,有为而无为。即是忽忘忽助,绵绵若存的意思。修道者即得玄关真窍,用于修身,就能起家治国平天下。后世金丹家,乃执著又象,指为是什么关窍。哪知老子的话,岂仅在一身上说呢?
黄真人云;修炼一事,只缘人自有身后,气质拘于前,物欲蔽于后。油精金良玉,原无瑕癖,因陷于污泥之中,而金之精者不精,玉之良者不良。所以,欲复原形,非用淘汰之力,琢磨之功,不能还乎出质也。太上示人下手之功曰 故神不死。何以为谷神?山穴曰谷,言其虚也。变动不沟曰神,言其灵也。不死即惺惺不昧之谓也。人能养此虚灵不昧之体,以为丹头,则修炼自易,然而无形无影,不可琢磨,必有声有色者,而始得其端瑞古云;要得谷神常不死,须从玄牝里根基。 何以谓之玄?玄即天也?何为之牝?牝既地也。天地合而玄牝出。玄牝出而闭成。其间一上一下,一往一来,旋循于虚无 子,即玄牝之也。孔子曰,乾坤其易之门,不诚然乎,阴阳往来之路,天地造化之乡,人物发生之地。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凡人顺应之则为死户。圣人颠倒之,则为他径也,非天地之根而何?修士垂帘关道,与混沌无知时,死凡心也;忽焉一觉而动,省道心也。所谓静则为元神,动则为真意,是其中胎息一动。不要死死执著丹田,比于不内不外之间,观其升降往来,悠扬活泼即得真正胎息矣!古人云出玄入牝,是出非我本来面目,入亦非我本开面目。为此一出一入间,中含妙蒂,即虚灵也。所谓真阴真阳,行而为真一之气是也。天地之根,岂外此乎?要之;谷神者,太极之理;玄牝者,阴阳之气。其在先天。理气原是合一,其在后天,理气不可并言。修道人欲得此妙窍,著不得一毫尘心,起不得一忽杂念。唯借空洞之玄牝,养虚灵之谷神,勿忘勿助,斯得之矣。故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发育万物。太上老子的大道,放之弥漫于六合乾坤,收之而退藏于秘密。圣人以有而行无,实而行虚,显呈此至瘾至微之一物,曰谷神。谷神者,空谷之神。问之偌答,应焉若响,即不死也。在人身,总一虚灵不昧之真。自人丧 天良,谷神之 没者久已。后之修士,欲得谷神常村,虚灵不昧,以为金丹之本,仙道之根。从空际盘旋,无有把柄,唯从无欲观妙,有欲观窍下手。有无一立。妙窍其开,而玄牝立焉!故曰;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内有坎离精。总要精气神三者,打成一片,方名得有无窍,生死们。否则为凡窍,而无先天一元真气存乎其中。虚则落顽空,实则拘形迹,皆非虚灵不昧之体,动则有象,静非天地之根,动亦非人物之本。唯动静胶合出,乃坎离颠倒之所,日月交光之乡,真所谓天根地窑业。学人道德真玄真牝,一升一降。此间之气,凝而为性,发而为情。所由虚极静箸中,生出发相来。知得此窍,神仙大道尽于此矣!其曰绵绵若存者,言如明调养,比久而胎息,乃能发动也。曰用之不勤者,言抽天有时,而符火不妄加减也。人能顺天地自然之道,则金丹大道得知矣!
太上至尊诗曰:凝神玄窍苗如何,遍想成春造化窝。月受日光清如许,漫将岁月任消磨。
震阳云:谷神不死为玄牝,玄牝之门天地根。真空妙有太极像,抱远守一返天真。
又云 默默绵绵调呼吸,用之不勤得真谛,要得谷神长不死,须从玄牝立根基。
太上至尊诗曰:凝神玄窍妙如何,遍想成春造化窝。月受日光清如许,慢将岁月任消磨。
震阳赋云:谷神不死为玄牝,玄牝之门天地根,真空妙有太极象,抱云受一返天真
又云:默默绵绵跳呼吸,用之不勤得真谛,要得谷神长不死,须从玄牝立根基。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章解】
天长存,地长久。天地所以能长久,是因她生万物,不生自己,所以能长生。因此圣人事事让人,事后其身,而身反倒占先。不争权利,是外其身,而身反倒保存,就是因他不为自己。不为自己,所以能成全自己呢。【演说】
江圣云;这一章是说天地是谷神生的,谷神不死,人没有见。那么天长地久,人人公知之,所以谷神想而知。天地所以能长久因他生万物,不生自己,似乎该立即消亡。岂不知天地间的道理是循环的。天地生万物,万物生成以后,其元气乃还天地,且万物不能出乎天地以外。事宜天地生万物,即是生自己。那么天地若不以万物为一体,只为自己,成了区区一物,何足为天地?圣人与天地并列,也是天下一家,万国一人,后其身外其身。而天地循坏,后其身的,让前边转过去,自然就在先。外其身的,其身便大而无外,无故长存。不然只顾自己争先的,只顾自己争存,人必反对他,昏浩流转,这样何能先,何能存呢?
黄真人云;天地之气,昏浩流转,成亿亿万古而不蔽着,皆由此一元真宰默运其间,天地所以悠久无疆也。即发育万物,长养群黎,而生生不已,天地亦未尝不足,气机所以恒古不摸不灭也。太上曰天长地久,不诚然哉!然天地只能长且久者,其故何以其不自生也,假如有自生之心,则天若有情天亦老。为不自有其生,而以众生为生。事以众生之生生不息,即天地之生生不息也,故曰长生。世人多昧次生生之理,不求生而求死,不求长生而求速死,此何故呢?因为人陷溺于富贵功名,沉沉于声色货利,时时握算,刻刻经营,不数年而精估欺弱,魂散魄飞,费尽千辛,难受一世营生,可胜浩叹哉!是以生人法天效地,举凡势力之场,不肯驰左。唯一大道为先,净扫心田,精修命蒂。实淡是好,清静为怀,不随古而浮,唯一德而立。豁然大公,净扫心田,精修命蒂,其要只在静观而已。静观之久,则神与其合。神气相合,便产生真种,也就如同生人之情种。那么由何而生呢?乃是父母血之合成,而后是成造化之人也。所以学道之士,必先使神气凝和一处,而后试产真种。如果真得此道者,力行实践,自能却病延年。作一比喻而试之;如腹痛者确实寒疼,尔须凝神静观,静观疼处,片刻或数十分钟,腹疼立止。又如何忧患 精者,可以静观数日,自可利愈。那么其中的实理何在呢?并非空谈,凡是腹疼者,皆因寒气所致。我为一凝神静观,则神火下降,温暖其腹,寒不胜热,其疾马上痊愈。何况 精之病,以皆由精寒而得。如果常常以神光醺照下田。寒精尽化为气,其病又不立愈者乎?若腹中的神气充足,温温暖暖,自有不可思议之奥妙。孔子说过;蔬食饮水,乐在其中,乃的真乐也。其中有个真窍告诉大家;如果你的外肾常常温暖火热,这就是你的真宝充足富裕。如果外肾发凉,那就是肾虚无宝,这是说的男修。如果女修呢?下田腹暖自然知之。所以修士应常常静观。俗事虽多,抽出时间静坐,平心静气,心平气自然和。心息相依,神凝气结,久之自成胎息。自得先天祖气,性命双修之真机的之矣。神人应时淡是好,清静为怀。不随俗而浮,唯明德而立,豁然大公似天地之无私。夫人多自私而戚戚与怀,圣人无私而皎皎物外,一片灵虚之像。空洞之神照耀,而不可消解。唯其无私,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并明,而能成私也。后之修士,与此身之不朽,此神之不坏,须用刻苦的功夫,摆脱了尘后,久久锻炼,自然干干净净。别有一重天地,另有一番世界,而不与世俗同生死也。何乐而不为之?天地不言,全凭此一元真气,韩璇期间,所以周而复始,那么这个生生化化之生机,是豪无止息的。所以天地长久,历万古而常新也。圣人参天两地养太和之气,一归混沌之真。瘾则积德为圣功,显则治世为王道。穷者清静无尘,而真行与山河并故。达则人物兼善,而幻身皆爵禄俱轻。明标宇宙,深独居先,功盖烁宇,形存万世,非以其无私?学人修士能去其私,一空色相,永脱尘根。积功则留住人间,飞升则长存天囊,不私其身而卒得成生。较之为身家计者,不帝云泥之判也?人可不绝外绣之私,修内真之公乎?震阳云:天长地久混元气,长生久视养真谛。后身身先外身存,大公无私朝上帝。谷神不死生天地,能长且久万物备。万有化生返先天,一元真宰永不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章解】
最高尚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万物,却不和人争;处于极卑下从人所恶的地方,所以近于道。上善的水,居善于就地,像水的遇蛙池地就止,并不持地。心善如渊静莫测,像水洞彻清静,施与善于治理,像水的洗条污秽平定高下。做事善于有能,像水的运行一样。举动善于瞬时,像水的活活泼泼油这些善还不和人争,独以他不争,所以毫无过错!【演说】
江圣云呜呼!惜全球站杀,死伤不知有多少万人,焚烧不知有多少万里。推其病原,无非竞争权利的祸。唯竞争权利,返损失权利,真是大惑不解。是全球万国人人皆崇尚老子的学说,退让不争。自然和亲康乐。天下如一室,王国如一家,何至如此战争的掺祸呢?
虽然老子教人不争,也不是使人迂迂腐腐,百无一能,以来儒弱,坐听天演淘汰。不过是教人不争权利多争,以息万世的战争大祸,且教人善利万物,善地,善渊,善信,善治,善能,善时,具室善的道德,特殊的能力。是不争外而争内,以不争为争,不求而自得。此学有百利而无一蔽,正为今日息战的对症妙方,万国人人何不尝试尝试呢?
这一章的太上老子用水作比喻,表现了他的处事不争的人生态度。认为最善的人的品格,像水那样,不但作有利于从人的事处在众人不愿的地方,他的言论行为某接近于道,所以没有过失!
黄云吉真人云;大道原无他妙,唯神气合一,还于无极太极,父母一点虚灵之气而已。人若不事乎道,则神与气两两分开,铅走贡飞,水火所由隔绝也。民飞水火不能生活,为日用之需。那么修炼之要,调动身内水火,以火温而真阳现,以水济火而甘露生。水火之妙,真有不可胜言者。然水火同宫,言水而火可知。水之妙用大矣哉!水性善下,道 贵谦卑,是以上善之大圣人,心平气和,一腔柔顺之意,顺万物之生,遂无一不被其恩泽者。功该天下而不知功,行满天下而不知行圆。唯顺天地之自然,是万物各得其所,而与世无忧,真若水之利齐万物而豪无争心。不但此也,万物皆好清而恶浊,好上而怨下。水则处物以清,自处以浊,带物以上,自持以下。水哉,水哉,何与道打适哉!圣人之性,一同水之性也。善柔不刚,卑下自奉。众人所不能安者,圣人安之若素;众人所最务恶者,圣人处之入常。所以于已无恶,于人无争。非有道之至人,不能入斯。故曰处众人之所恶,几于道矣!夫有道者, 位而行,无往不利。即属穷通得丧,患难生死,人所不能堪者,有道之人总以平常视之。这就是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所以君子理论不论气,言性不言命,唯反身修德耳,此乃气数之气,命运之命,非性命之命。此言有道之人,超乎气数和命运之外。虽然德在一心,修心一途,又岂漫无统宗,而无所规哉?必有至善之地,止其所而不迁,方能潜潜暗长,天真日充,,人欲日灭。易曰;恳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此即圣人居善地也。居之安,则渍之深,内贯其心,虚而无物,渊渊乎其深也。外观所与,择人而交,恳切真挚,其仁也。至于发之言,千金不及一诺,盲善信也。施之于政,小惠何如大德,政善治也。推之一事一物一动一静之间,无不头头是道。任人以事,受人之托,唯其不负。圣人之修身治世如此,此皆由于至于至善,得其所安,而后发皆中节。唯其在在处处,无一豪掺漏,无一丝欠缺,又何争之有延?夫唯不争,而人感恩戴德,刻苦铭心者,方且詹依不忘,又有何怨尤哉?虽有恶人,以相化为善矣
震阳云;值此余有所悟,论及自身修道;据善地,乃至善之地,就是受中之处也。上善若水,水为根本,天生水,即使肾气,固肾,固的是肾根。肾宫充实,身体就健康长寿。皆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即全身九窍百髓,无不充实饱满。按无行说,水数是一,就是从乾天父老而生来的,日天一生水,乾的真阳一动,落于坤宫老母之中,坤的乾阳之火,便坤为坎。按八卦之数,坎卦是六数,是老母坤宫怀孕,所以叫地六成之。此水从乾天而降,神通广大,所以善利万物而不争。万物都欢迎他,因此就和悦亲近,而决无所争。处众人之所恶,此如人身的便溺,腐臭肮脏,即使人严恶,而水安处其处中。融合人身直废物毒素为便溺,一同排泄出去,化为肥料,立即人和万物不争。这该有多么伟大呀!故几于道,所以说近乎大道理。修道善地,乃至善之宝地,又名方寸宝地,又名丹田及下丹田,又名北海龙宫有宝。北海龙宫深渊清澈而多珍宝,真阳发动乃无价之宝。言善信,所以真阳发动极有信用。治身修道,必须意成心正,丝毫邪念也不应有。就好比治理国家,奉公守法,决不徇私,修身齐家治国,而天下太平!这又多么大德能为呢?所以叫事善能,一举一动,善知真气。如此九而而之,筑基百日功灵。一点偏差也不要,就是夫唯不争,故无忧,初步人仙果位之矣,延年益寿,没有病苦,还有什么潜尤罪过可言呢?
即使至善地也,无为自然,安于不是不知之天机,忘上善之若水,柔顺而利贞,无往而不吉焉。故太上处丛人之所恶后,璇示一善地。此地即心地,性地,方寸之地是也。得其地,则性命有依;失其地,则神气无主。无主则乱,安能事事显宜,内外一致,处人已无争哉?然谓其地为有,则多坠与固执,若谓其无,又多落于玩空。欲修至道,请细掺其故。于以多基阴德,广敦善行, 几上格神天。或得师指,或因神悟,于以会通其地。而是不坠旁门左道,得遂生平志愿也。此地了然,道过半矣,原世之有者,积德回天,唯虚心访道可也。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天之道。【章解】
所持守的满足了,不如不满的得安。所揣摩的锐利了,不可长保。金玉满堂,不能长保守,富贵而骄傲了,自己留下了祸殃。功成名遂,身退了不居功,是顺天的道呢。【演说】
江圣云;这一章是说天地间的事;凡满了的必要退消,凡锐利的,必要挫折了。世人不明白这道理,只知道争权夺利,求富求贵。不知福贵不但不能长保,且为人人所欲,众怨所集。若持富贵骄傲,更是自取其祸。所以功成名遂,就要身退。有而不有,并不自满。如张良,范蠡功成不居毫无锐气,才合天到的自然。才能永保长存呢。此言所谓功成事立明遂,不退身避位,则遇于害。此乃天道之常,如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乐极生悲矣。修道更不能骄傲自满,丝毫的夹带也不能藏瘾,真而求真,更怕自满。即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敖气因之一点也要不得。必须外遇内明,被褐怀玉。持而锐之,不可长保,事事不可拔尖,高出于人必受挫折。应当挫其锐解其纷,我不异于人,和光同尘也。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故云 过河须用筏,到岸不需舟。
黄真人云;未得功时当学法,即得功时当忘法,斯语诚修道之至要。若修道行功,业已造精微广大之域,犹然赫赫致守,自羽学识高,涵养粹。未免傲心起,而 性生,不有退缩之患,即有博缪之行。若此者道何存焉?德何有焉?故太上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修行人当精未足之日,不得不千练万汰,先天之精充满一身内外。则身如壁立千寻,体建也;意若寒滩秋月,心静也。外肾缩如童子,则无漏尽通之境证已。斯时也,精满于身,不宜再进火符。即当止火不用。且宜无知无识,混混沦沦,顿忘乎精盈之境为得。若持盈不已,难免倾丹到鼎之真,不如早已之为愈也。当气未充之时,须千烧万炼运起文武神火,锻炼先天一元真气出来,以为延寿之基。得到凡气炼尽,化为一片纯阳,至大至刚,贯穿于一身筋骨之肉。夭峤如龙,猛力如虎,此何如之精锐也!我当专气致柔,一如婴儿之无识无知,蔗几长保其气,可致形神俱秒,与道合真。若揣锐不休,难免燎原遍野之患,安望其长保乎?若是者,犹如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一同富贵人家,故多灭一,骄著凌人。若亦氏制族灭,范氏之家亡,要借不自戒满初盈,以致横行不轨,自胎其蜍。如此 之人事。而天道可知矣。试观当春而温至,夏则暑阳司令,而温和不在矣。至秋而凉及,冬则寒令乘权,而西风无存矣。物育攻城,时行名遂,天地于焉退藏,以蓄阳和之德。倘冬寒而间春暖,夏热而秋凉次即天道反常,时节行期,攻城不退,适为乖 之气,其有害于人者多矣!故曰攻城名遂,身退,天之道夫天且如是,何况于人乎?古来智士良臣,功业
,名声卓著,而不知退隐山林。若越之文种,汉之韩信,酿成杀身亡家之祸者不少。是以学道人,当精盈气足之候,不可不忘法忘形,否则即自败其道也。若未 斯竟者,又焉可舍法舍形哉!此教学人修炼大道,做一届丢一节,不可自足自满。苔心起而骄心生,祸不旋 而至矣。即便无渗漏之患,然亦半途而废,无由登道岸以进神化之域焉。悟真云;未炼还丹须速炼,炼须还宜知止足。若也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 辱。足见道无止境,功无穷期。古来修士,多 沙身亡家之祸,皆由不知韬光养悔,混俗同尘之道也。丹经云:修行混俗且和光,圆即圆兮方即方。隐显逆从人莫知,教人怎的见行藏。是以有道高人,当深藏不漏,随时俯仰。蔗几不异不同,无好无恶,可以长保其身,否则德修而旁兴,道高而毁来,虽由人之无良,亦自张扬太过。易曰 漫藏悔道,治容悔淫。这就是说,珍贵的东西藏满了,就容易叫盗贼去偷了去。打扮梳妆得太妖艳了,就容易使那些邪淫之人起淫欲之念。此城自取也,又和怪自满者之招损乎?吾愿后之学者,为进步者要依法行持,即深造者当止火,蔗可免梵身之患矣
收了 ✎﹏﹏ ormosiacactusy带您背单词:[六级]theme/θi:m/n.题目;词干;主旋律
载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字解】
营是魂,魄是精,览是观,条是洗,疵是弊病。天门是心,心能通达天地。蓄是养,宰是制【章解】
心一外驰,就是魂与魄离。载魂守魄而抱一的,能以不相离吗?暴其气就动心,专守先天的气令极柔顺,能以像婴儿的太和吗?洗除尘垢玄通旷观的,能无有弊病吗?身修了在爱民治国,能以清净无为而治理吗?天门能开能合变化无穷,能以为雌柔吗?于是李明四达,能以像无知吗?生天下的民,养天下的民,不以为有德;为天下的事,还不持功;为天下的长,、还不主宰,是为深远难名的玄德【演说】
江圣云;这一章开头四句,即是孟子养气不动心的说法。然不说是心,却说是营。营解为魂,魂是心之神,更有营营不息意思。离为后天心,婴儿不失先天之气,能以不用后天之心,不失先天之气,才能洗除尘垢,放开眼光,观察上下古今,通玄入微,不构一偏。既不像不开通的人,眼光如豆,溺守旧学。也不像拘于物质的人,以所见的为有,不见的为无。所以能爱民治国,变化无穷,以应万事,明白四达,不拘成见。生天下养天下,不以为己有,又不以为己功,为天下的长,不但不侍权专横,并且不以法制束搏人,使民自然优游于道德之中,这样没法称扬的玄德,我国唯有公天下的尧舜,西洋唯有造合众国的华盛顿,足以当之无愧呢!
黄真人云;次章开头即说练精化气之道。即得精气充盈于身,就要一心一德而不是偶离。离则精气神三宝个分歧途,不能回归无极,以为炼丹之本。故太上云载魄抱一,能无离乎?夫营者,血也,血生于心,魄藏语肾。其必了照丹田,一心不动,日魂方主于月魄之中。大成捷要上云与君说破我家乡,太阳隐在月明中。月乃返而为纯阳 乾。由此心阴 离,入于肾阴坤。神火照弗血水,虽水冷金寒,却被神火烹煎,而油然上升蓬勃之不可揭。至人知此玄,为天下人物之根。于是一呼一吸之间,微阳偶动,即一眼 定,一手拿住,运一点汞心以迎真阳。左旋右抽,提回中田,凝聚不散。即载魄而返,抱一而居。不片向间,而真阳大生,真阳大动矣。由是运行河车,自虚危穴起火引至尾间穴。敲九重铁鼓,运三足金蟾,真阳上升于乾顶。俱要一心专注,不二不息。及至升上泥丸, 米玄珠已得。若不于此温养片时,则泥丸阴精不化怎得乾汞融合化成甘露神水,以润一身百脉?即温养泥丸。复引之下重楼,入绛宫,即午退符也。当进火之时,取法其刚,非用乾健之力,真金不能自升。退符之侯,法用其柔。非以柔顺之德,阳乾依然散漫,不能伏汞成丹。故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其意教人阴生午后,一心朗照,任期气下降。如如自如,了了自了,却不加一意,不用一力。此即坤卦柔顺利贞之意,君子修行之道也。至绛宫温养,送归土心,牢牢封固。唯以怡淡处之,冲和安之。一雯时间,气息如无,神机似抱,此致柔也。温养偏向,神气归根。自如炉中火种,久久凝注,不令玢驰,自然真气流行,远转周身,一心安和,不地婴儿之体,如絮如偻,有柔弱不堪任物之状,此足微丹凝之象。从此铅汞相投,水火既济,有当洗心条绿,独修一味真前,亦不为我所有矣。清净经云 心无其心 物无其物 空无所空 ,无无亦无 湛然常寂 有何瑕 之有烟?故曰 洚初玄览,能无庇乎?尚外丹虽得,内照不严。责人欲为静,天理为纯,安得一粒 珠,须而成像?到得丹有于身,犹须保精俗气,以成圣胎。虽然其保精也,要顺其自然。其俗气也,也须随自然。此不保之保,胜于保。否则矜持宝贵,鲜不危焉!夫以丹为先天元气,无有形态,何须作为。即 玉皇经 云 存无守有。若持迹象以求,未免火动后天,而先天大道亡矣。故曰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民此精气也,国余身心,君也。治世之要,推恩以爱民,立法以治国。治身之道,以精定为安民,以气足为国富。练已则静定,直养则气足。极之浩然刚打,充赛两间,亦若视为固有之物,平常之端。不矜功能,不逞才智,浑浑沌沌,若并忘为盈满者。然无为者也,而大为出焉!学人到此,精盈气足,养之久久,自然裂顶而出可以高驾祥云,遨游海岛。视惜之各守规中,专气柔者,大有间矣!故曰天门开合,能无雌乎 此言前节调神养胎,不能不守雌也。雌即柔顺之意也。而今则阳神冲装,脱离凡体,冲开天门,上穷霄汉,诚足乐也!气何壮乎!到此心如明镜,性如止水,名朗朗天,活泼泼地。举凡知觉之识神,化为空洞之元神矣。前知后晓,独照无疑,明明白白,所以四达而不孛也。然常寂常照,决无寂照。心常明而常觉,绝无明觉想。 物来毕照,不蒂明镜高悬,无一物能匿者。要皆以无为为本,有为为用。党其阳末生时,则积精累气以生之。及其阳已生,则宝精浴气以蓄之。治其后留形住世,积功累行,虽然而不夸育之功,为而不持矜持之力,长而不假制伏之劳。一劫此心,万劫此心,真可为天上主宰,分可执造化之权,是以谓之玄德,到此才称之为玄德矣。
此将筑基德药,炼已还丹,脱胎得珠,三化九节功夫说出。要不外以虚极静 含三抱一,恍惚 冥为主。自首中以至还丹,皆离不得混元,不在见见闻闻之地。人能泯其知觉,去其作为,则一元真气常在。故太上曰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兮冥兮,其中有精!由此可知,道生天地,纯是混混沌沌,无可提议,唯浑其神知,没其见闻,道即在其中矣。倘起大明觉心,则后天识神,应念而起,则非先天元神。故必于恍惚中求, 冥中得,修士其亦知所以事矣。
这一章言之细微,讲之清澈。我们要深修细悟,九而生慧。慧而不用,浦归于浑元,得原始,即浦归于朴矣。即朴归于真,与天地同体,日月同辉,岂不为修道人之大丈夫哉?
太上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字解】
辐是车辐,毂是车毂。埏是使水和泥,埴是抟土为器。凿是凿开,户是门户,牖是窗户。【演说】
三十股车辐,共凑到一个毂上,当其车毂的空处,才能运转这车呢。(车毂当中是空的,可以穿车轴)因为车中空虚,才能乘载人物有用处。和泥抟成器具,当其中空,才能盛水浆,有器的用处。凿开门窗修成屋子,当其有门窗屋中的空处,才能住人,蔽御风雨寒冷,通风透光,有屋的用处。所以有了形制,才为有利。虽有形制,其中仍是虚无,才为有用。
江圣演说这一章认为:太上老子借外以喻内,借有形以喻无形。即以有形的器物,来论解其用处,也全在无形上。因为形而下的器,是本源于形而上的“道”。这就是说,凡是有形的物质为器学,形而下者为之器,即研究可以分解化合的有形物质的科学。我们研究的是形上学,形而上者为之道。道是大道,理是虚无之真理。无形没有有形的器物,就不能有利益。有形没有无形之神道运用,也就不能有用处。大道必借形制之器,才能明显。器必本乎道,功用才大。是以太上老子不但发明道学,并且深明器学。盖明道的圣人,仰观俯查,于天地万物的原理没有不明白的,不过不仅仅以一艺名。像孔子博学多能,还无所成名。即如后世的黄冠羽流,未必即是老子的嫡派真传,然而炉火家烧铅炼汞,即是科学家分解化合的道理。方家术士多有奇技异能,制造战具守具等,即是科学家制造的功用。不过为当时专制君主所恶,恐不利于己,就诬为邪术,严厉禁止,所以就失了传,不能进一步发展。然也足以证明道学不是无用,有真道学的自然明白器学。后世不查,竟说老子的学说,足以亡国灭种,真是不知老子的真象呢!
黄真人云:大道生于鸿蒙之始,混于虚无之中,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修之者从何下手哉?圣人知“道”之体无形,而道之用有象。于是以有形实,以无形虚。盗其气于混沌之乡,敛其神于杳冥之地,以成真一大道,永为不死之神仙。所谓实而有者何?真阴真阳,同类有情之物是也。即衣破用布补,体衰用精气神全。精者有情之物,真阴真阳也。所谓虚而无者何?乃先天大道根源,龙虎二八初弦之气是也。诗云:“有人问我修行事,遥指天边月一轮。”有气而无质,大道彰矣。采铅气,即子进阳火。炼汞气,是午退阴符。故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如此是非器无以见道,亦非道无以载器也。故太上老子借喻于车曰,车有辐有毂,辐共三十,以像日月之运行。毂居正中,为轴之所贯。毂空其内,辐辏其外,所以运转不难。若非其中有空隙处,人何以载,物何以贮乎?故曰:“当其无,有车之用。”又如陶器然。以水和土,抟土为器,一经冶炼,外实中空。究之凡人利用,不在埏埴之实,而在空洞之虚。昔陶侃运坯,借物运转自如,以运动其体而健康。人常运动,气血周流,自然就健康。若非其间虚而无物,安能运转自如?故曰:“当其无,有器之用。”再拟诸筑室,必凿户牖于其中,而后光明大放。及入此室,处户牖亦觉无庸。务于空闲之间,乃堪空膝。虽借有形以为室,必从空虚以为居。故曰:“当其无,有室之用。”从此三者观之,无非有象以为车,为器,为室。无象以为载,为藏,为居。而凡涉于有象者,即属推行之利矣。凡居于无象者,即属推行之用矣。故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有无无,亦互为其根耳。要之道本虚无,非阴阳无以见。气属阴阳,非道无以生。阴阳者,后天地而生,有形状,方所谓不可为长生之丹。唯求道于阴阳,由阴阳而返太极,则先后混合,而大道得矣。后之修金丹者,先服有形之气,不知炼无形之丹,欲其成仙者,不亦南辕而北辙耶?
“道”本无名,强名曰道。“道”本无修,强名曰修。夫以道之为物,至虚至无,方能至神至圣。试观天地,一气清空了无一物。及伏之久,而气机一动,阴阳生焉。于是形形色色,莫不斐然成章,充满四塞之中。谁为造之,谁与生之?莫非道生一气,一气化为阴阳,而万物于是滋生矣。故曰:“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自是成三性,三性重生万化昌。”修道人欲求至道之真,以成仙圣之体,必先以阴阳为利器,后以虚无为本根,而大道得矣。章内三无字,指其空处,曰无。无即谷神,谷神不死,至虚至无。大约言修行人,自无而有,自有还无,以至还无,以至清空一气,而大道乃成。其意殆取此耳。
太上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演说】
眼贪看五色,教人瞎了眼。耳贪听五音,教人耳聋了。口贪食五味,教人口里失了味觉。心好外边驰骋,田猎捕捉,就教人心发狂。心贪难得的货物,教人行害人的事。因此圣人为腹的内养,不为眼的外驰。所以去那外驰,取此内守的修养。
江圣演说这一章云:声色货利,皆是身外之物,如贪而无厌,便伤人的脑筋,戕贼人的性命。炼性歌上说:“身外之物不招染,红尘世事一刀斩。不说长,不道短,心与天通真性闲。”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所以圣人舍外而修内。观音菩萨说:“无眼耳鼻舌身意,则六根清净矣。”按修道而言,眼耳鼻舌身意,用以贪声色货利上,为之六贼。用在修道修身上,这是六根清净之体。因此说去彼取此。
黄真人云:世之营营逐逐,驰心于声色货利之场,极目遐观爽心悦目者,无非以此中佳境,诚足乐也。孰知人世之乐,其乐有限。唯吾道心之乐,其乐无穷。又况世之乐之所在,即忧之所在,往往乐极生悲。有益于身者,即有损于心。如五彩之章,其色光华,其文灿烂,谁不见之而色喜,望之而神惊。讵知目之所注,神即炫焉。未有不气阻神销,胸怀缭乱,而目反为之盲矣。故曰:“五色令人目盲”,诚至论也!至若丝桐之韵,箫管之声,古圣亦所不废。琳琅仙乐,道经阐韵,金声玉韵通于神明,使人有飘然欲仙之感。胡昏庸之子,昵女乐比歌童,竭一己之精神,取片时之欢乐。究之曲调未终,铿锵犹在,而耳灵之内蕴者,尽驰于外,而耳反为之聋矣。故曰:“五音令人耳聋”。不诚然哉?如口之于味,甘旨调和,浓淡适节,圣人亦所必需。况素食慈心之人,不贪口福,不肥脂自甘,饮食斋戒俭朴自饱。无如饕餮者流,贪口福,好滋味,嘉肴满桌,异物充厨。虽一箸数金,一餐万费而不辞。岂知利于口者,不利于心。况人心中,无限至味,不肥腑而自甘,不膏粱而自饱。彼徒资意而肥者,亦只求适口耳。故曰:“五味令人口爽”,良非虚言也。夫田猎一事,是古之帝王,原为生民除残去害,乐业安耕起见。但后世之人,纵禽纵兽,于猎于田,专以玩鹰走狗为能事。甚至燎原遍野,焚山烧林,纵犬搜山,直使无辜飞禽走兽,昆虫生灵,受害不浅。更有逞残毒以伤物命,专以杀害为生涯,毫不隐痛。卒之天道好还,冥刑不贷,一转瞬间,而祸患随至矣!又况驰骋田猎之时,即暴戾性天之时,其身狂其心亦狂。太上所以有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之戒。再者异彩珍奇,古之帝王不寓于目,所以风醇俗美,群相安于无事之天。后人以奇异为尚,于是以百计经营,千方打算,半生精力尽消磨于声色货利之中。讵之己之所羡,人亦羡之。以其羡者而独有诸己,此劫夺之风所由日炽也。古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是知藏愈厚,祸弥深,洵不诬也。纵使极力防闲,多方保护,而神天不佑,终亦必亡也!人生当以性命为重,一旦魄散魂飞,货财安在?何不重内而轻外耶?太上所以有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之戒,谆谆为世人告也。是以有道高人,虚其心以养性,实其腹以立命。知先天一元真气,生则随来,死则随去,为吾身不坏之至宝。一心专注于此,而外来之一切,皆视若浮云。所以虚灵不昧,或受人间祭祀,或为天上真宰,至今犹昭然耳目。试问舜琴牙味,赵璧齐卢,今犹有存者乎?早已湮没无闻矣。(此言世之无论什么贵重的物品,都不能久存)是之物有尽,而道无尽,人有穷而道无穷。人欲长生,须将人物之有限者,置之性命之无形者修之,庶几知所轻重矣,呜呼,非见大识卓之君子,焉能去彼而取此耶?教人修身之大旨,原于尘世相反。须知世人之所好者,道家之所恶。世人之所贪者,道家之所弃。盖声色货利,百般美好,虽有利于人身,究无利于人心。又况人心一贪,人身即不利焉。唯性命一事,似无形无象,不足为人身贵者。若能去其外诱,充其本然,一心修炼,毫不外求,卒之功成德备,长生之道在是矣。天下一切宝贵,孰有过于此乎?但恐立志不坚,进道不勇,理欲杂乘,天人迭起,遂难造于其极。愿后之学者,始则去邪存诚,继则炼铅伏汞,及至返本还原,抱朴归真,又何难上于仙人为伍耶?是以圣人修内不修外,为腹不为目,去彼存此。于以一志凝神,尽性立命,岂不高出尘世之荣华万万倍乎?
震阳云:这一章大体是去彼外象,不被世俗六尘所染。取此内修,清心寡欲,一志凝神,尽性立命,即性命双修。何为性?即元始真知,一灵炯炯是也。何为命?乃先天之精,氤氲之气是也。然有性便有命,有命便有性,性命原不可分。但以其在天则为命,在人则为之性,性命实非有俩。命无性不存,性无命不立,而性命之理又混然合一者哉。故易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此之谓也。但我们玄门,专以气为命,以修命为宗。以水府求玄。虽详言命,而性亦在其中矣。无性何以保命?所以性命本不相离,神气虽有二用,性命则当双修。唯真人之学,存心以养性,修身以立命。圣贤真人之学,尽性而致命。谓性者神之始,神本于性,而性则默使神,神所由以灵。命者气之始,气之本乎性命。而命之默使气,气所由以生。身中之精寂然不动,刚健中正。纯粹精者存,乃能炼精化气,取坎填离也,此为命之根矣。心中元神感而遂通。盖喜怒哀惧爱恶欲之七情者存,乃命之所寄也,以此为性之枢纽。性而心也,一身之中神光也。命而身也,一气之周流,乃为身心精神之舍也,即为精神性命之根也。性的造化系乎心,命的造化系乎身。是觉和识出于心,思虑念想心役性,举动应酬出于身,语默视听身累命。命有身累则有生死,性受心役则有去来。有生死就不能至命,有去来就不能尽性。是故盈天地间者,皆是生气,参赞两间,化育万物,其命之流行而不息者。盖生之理俱于命也,盈天地间皆是性命之光照明,其性炳然而不昧者乎?盖交之灵本于性也。故自元始以来,性而能性者,我之性也。而元始以来,命而能命者,我之命也。天窍藏性,地窍藏命,秉虚灵以成性,忠天地以立命,性成命立其中有神。命蒂元气,性根元神,潜神于心,聚气于身。其中有道性,有气质之性,有天赋之性。命有份定之命,有行气之命。君子修天赋之性,克气质之性。修行气之命,受份定之命。分言之在二,合言之在一,其中有理。是以神不离气,气不离神。我身之神气合,而后我身之性命见。性不离命,命不离性。我之真性,即天地之真性命,亦即虚空之真性命。故圣贤持戒定性而虚其心,炼精气神而保其身,身保而命即永固,心虚则性体长明。性长明则无去无来,命永固则何生何死?况死而去者,仅仅形骸耳。而我之真性命,则同日月配天地而彻古今,何尝稍有泯灭哉?性命双修为最上层,号曰“金仙”。吕祖云:“只知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知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必于自为性命而养成乾元的面目,露出一点真灵。形依神,形不坏。神依形,神不灭。知性而尽命,尽性而立命,乃所谓虚空本体,无有尽时。天地有坏,这个不坏,而能重立性命,再造乾坤者也。故道与太虚同体,知此而性命之说无余矣。
震阳附之以诗云:世人欲壑难填满,只为六贼染浊尘。快发刚志断邪念,虚心实腹返童贞。去伪存诚静观心,性命双修戒贪嗔。抱元守一归纯朴,去彼取此证天君。
太上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为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何为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章解】
宠幸羞辱皆像是受惊的。最大的患,没有像身的。怎么说是宠幸羞辱皆像受惊呢?羞辱是从宠幸来的,宠更为下。何以得宠就像受惊呢?是怕羞辱要来。失宠也像受惊,是惊喜辱可以免。怎么说重大的患没有像身的?我所以有大患者,因为我有这身,便有情欲,生出一切忧患。及至我不爱这身,有身若无身,我还有什么祸患呢?再推而论之。贵身以为天下之重的,可以寄托他天下,爱身以为天下之大的,可以托付他天下。【演说】
江圣演说这一章云:凡天下之人,没有不愿欲得宠荣的。因为一得了宠荣,便可享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穷困亲朋的逢迎,所以夤缘奔走,运动钻营,不管礼义,不顾廉耻。推其所以然的缘故,也不是本心无良,不过身之情欲为害。不知能贵人的,就能贱人,宠荣正是污辱所由来。况且谄媚求进,不免东郭墦间之羞。最宠荣的地方,就是最污辱的地方。所以有道德的人,视宠荣犹辱,得宠就像受惊一样。并知所以求宠。皆此身情欲之故。视此身若无有,将病源除却,这虽似不爱其身,而其实乃真爱其身也。非仁勿为,非义勿行,不使此身受半点染污,爱身比天下还重。以世俗而言,一省一道一县一区之权利,人皆竞争之不暇。至人视天下之大,漠然淡然,毫不动心。如此超然世外,似乎无用。其不知,唯不以天下为事的有道之人,以身比天下还尊贵,才可以寄托天下,证之历史,像帝舜视天下如弊履,帝尧寄之以天下,便能重华协于帝。伊尹系马千驷弗视,禄之以天下弗顾。汤托之以天下,便能放太甲于桐而不纂位,(桐宫乃汤墓,守墓省过)终能使太甲处仁迁义。不然,热心官场,贪恋富贵的人,要寄托他天下,怎能不害百姓以肥己呢?老子此章的因论,若本着用人,大则天下国家,小则一省一邑及一事之细,无不像拿着凭据一样。如争权夺利,只知有身的这些人,如寄托给他天下,如何能行呢?注此章书,有无量的感慨呢!
黄真人云:孟子曰:“守,孰为大?守身为大。”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古人于身,亦何重哉?夫以此身也,不但自家性命依之而存,即一家之内,无不赖之以生。推而言之,为天地立心,为万物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无非此身为之主宰。虽然主宰宇宙者,以此身而主宰,但此身者,唯存乎道。道不能凭空而立,必赖人而承之。故曰:“身存则道亡,身亡则道亡。”大修行人,当大道未纯之时,身远尘世,遁迹山林,韬光养晦,乐道安贫。收视反听,闭口塞兑,耳不闻人声,口不谈闲事,足不履红尘,岂独避祸以全身哉?亦欲安身以立命也。
震阳云:凡事亦可灵活运用,居山林固是便利条件,居都邑闹市呢?可用处世常超世,居尘不染尘,事来则应之,事去则静之,应在日常忙中偷闲用静功,可随时清心寡欲,不被尘网所纠缠。至于人世荣宠之事,耻辱之端,皆视为平常故事,毫不足介意者。虽无端弓旌下逮,币聘来临,君相降,非常遇,蓬荜生辉,人所喜欲狂者,己则淡泊弥甚也。倘不幸而闻望过隆,戮辱旋及,奸邪肆谤于口,身家蒙不白之冤,亦唯不诿罪于人,归咎于己而已。古之圣人,居宠不灭性,受辱不亡身,良有此也,要皆明哲保身之道。不以功名富贵养其身,而以仁义道德修其性命,所以成万年不坏之躯,为古今所依赖也。倘以已有之身,用在自私自重,与人争名夺利,为己谋衣谋食上,逐逐营营扰扰纷纷,争竞不息,攘夺不休,不旋踵而祸患随至矣!君子所由贵藏器以待时,安身以崇德也。太上见人不能居宠思危,弭患无形,所以有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之慨。何为宠辱若惊?盖以宠为后起之辱,非本来之贵,故曰宠为下。但常人之情,营营于得失,故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者何?是为人有身有患,若我无身,患从何来呢?凡人当道未成时,不得不留身以为修炼之具,即借假以修真也。一至脱壳飞升,形神俱妙,有何祸患可加哉?即便留形住世,万缘顿灭,一真内含。虽云游四境,亦来去自如,又何大患之有耶?人身自有良贵,不待外求。人能从此修持,努力不懈,自获稀有之结果。古云:“辛苦二三载,快乐千万年”,洵不诬也。有何宠辱之惊,贵患之慨呢?世之修士,欲成千万年之神,为世千万人之望,造非常之业。建不朽之功,须一言一行,不稍放肆。一动一静,毫不敢轻,即贵其身而身存,可为天下所寄命。如草野久耕,而三聘抒忱,慨然以尧舜君民自任。南阳高卧,而几轻束帛,俨然以鼎足三分为能。所谓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非斯人其谁与?彼若自私其身而高蹈远引,不思以道济天下,使天下共游于大道之中者,相去亦远矣(此段言刘玄德三顾茅庐之典)。学道之士,大道未得时,必赖此身以为修炼之本。若区区以富贵荣华为养身之要,则凡身既重,而先天真身,未有不因之而损者。先天真身既损,而后天凡身亦难久存。此凡夫之所爱其身者,而竞丧其身也。唯至人知一切事物,皆属幻化之端,有生灭相,不可认以为真。唯我先天元气,才是我生生之本,可以永世,可以千万年。若无此个真修,则凡身从何而有?此为人身内之身,存之则生,失之则死,散之为物,凝之为仙,不可一息偶离者也。太上教人兢兢致慎,不敢一事怠忽,不敢一念游移,更不敢和人争强角胜。唯恬淡自适,清净无尘,以自适其天而已。虽未出身加民而芸芸,而赤子早已度安全于方寸。斯人不出如苍生何,民之仰望者,深且切矣。所谓不以一己之乐为乐,而以天下之乐为乐,不以一己之忧为忧,而以天下之忧为忧。其寄托为何如哉?
震阳又云:此言大圣人或大修行之成道者,是何等的贵重,何等的伟大和关键的人物呢!古帝王,如二帝三王,古者辅商之伊尹,辅周之姜尚,辅汉之子房,大修行之成道者,如邱祖长春真人,张三丰祖师,南五祖,北五祖,七真祖师,成道的祖师举不胜举。贵大患若身,先有身后无身,有身就有患,无身有何忧患哉?成道的祖师,虽有身若无身,道成留身住世,拯救世人的疾苦。如吕祖飞剑活药。如萨祖真君,代天宣化,咒枣书符,如太乙救苦天尊,慈航普渡救苦救难。道成法就,称得起住世超世,居尘不染尘,都可寄天下托天下。
再用在修道上,论解筑基调真息。筑基好比盖高楼大厦,基础不坚固,大厦怎能牢固呢?这就是说,修道人必须逐目宽放尘事,洗心提虑,抉除一切杂念,诸业不关于心。凡事未来不可想,现在心不可存,过往不可追想。凡有事无事,常怀生死事大。日久自然情爱淡薄,欲念清除焉,久则心正身修。儒曰:“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孟子说:“善心莫善于寡欲。”中庸说:“首明道之本源。”第廿五章太上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于自然,因而不易。其实体备与己,自而不可离。此言存养省查之要,终言圣神恭化之际。盖于学者于此,返求诸己,即学道者在自己身上追求,而自后去己之浮,则右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此为筑基之功矣。调息乃入道门之捷径,凡息不调,其气必浊。要不知调其真息,而心猿意马无处可栓。夫真息亦非口鼻之气息,要能知我之本身先天蕴神之初,便是此处息者。乃吾一呼一吸,息之中有四个往来,两重天地,此息为真息。须将真息吸进玄牝之内,玄牝就是天地的根。自然识性遁避,而元神显现,此时口鼻之气不知有无。要到静笃之际,玄牝之根恍惚涌动,此时一派的春畅之暖信,故曰:“调息。”古仙云:“调息须要调真息。调得真息立命基。水银自此葫芦满,合得真铅立圣基。”曾子曰:“则止于至善,定静安虑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七情,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小大由之。夫欲修道,必须体此不二法门,若行别路,尽属旁门矣。昔日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修命者也无二法”是也。蟠蟾子曰:“打铁莫离封炉火,烧丹不离身穴求,静守动取莫差失。”静守者是逐日止念功,将尔之真意,坐在坎地子位之中,以坤为根。坤是腹也,坎中有真一之气,内藏活命之水。必须使南离下降烹之。盖南离内藏燃性之火,水得火而温暖。以呼吸为风,吹发其内,待而守之,真意也。若至静笃之际,必有物焉,是真阳也。易曰:“水火既济”。又曰:“潜龙在田”。是阳也。孔子曰:“侍其所已,观其所由,查其所安,人焉叟哉。”敲(足乔)道人曰:“人心肾相隔八寸四分,而深远乎?非观莫能得慧。”观者,虚灵之慧射入斗牛之所,下田也。诗曰:“命之道,地窖是也。”虽指心肾而言,亦非后天之用也。诗曰:“观是离汞也,真火也。”自在菩萨,坎铅也,真阳也。道曰:“回光返照”,“与君说破我家乡,太阳隐在月明中”者是也。邵康节曰:“一念不起,鬼神莫测。融融和和,吾神隐在这里。”此地乃修仙成道之起首矣。千声万嘱不敢轻泄此道,则是矣。蟠蟾子之不惜天灾,亦以解明,恐误仙友。修真之士必须将节目贯彻细参,而后用功,可免去危险之患矣。静守动取莫差失者,乃是用真意久注于命蒂,忽然丹田气动,则阳火兴起矣。故曰:“命之至也”。活子时,正子时,是本身之活子时也。即当起呼吸留恋,以真意摄回本地。必须使刚烈之神意,鼓动巽风,用三昧锻炼,化尽阴气,使为筑道之本也。不然顷刻变为精流,岂不是差失矣,又以何为进道之本乎?盖天下人人尽知,上天已无有走泄神体之仙佛,是实语也。古圣前贤不肯明言此理,盖大道乃上天密宝,怎敢轻泄于愚顽者乎?余著此篇,暗通一根绵线,恐君错走曲径,岂不空劳一世。或问历代仙佛,皆大慈悲,因何紧密于道?佛宗曰:“度尽众生,而后成佛”,如何又恐人知之乎?答曰:“自汉朝以上,大道不轻泄于纸帛,故因人而授,量才而教之,焉有错传乎?今试将大道泄于纸笔,而暂行天下,谁敢传露?犹恐匪人得之,岂不做笑齿而谈也?予今重泄也哉,亦恐自修之君子误矣。呀!光阴倏忽一瞬矣。紫阳真人悟真篇云:“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抱浮。只贪利禄求荣显,不觉形容暗悴枯。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赋得不来无?”此节教人及早用功,逃出环垢。前圣之婆慈,何不深深悟哉!
太上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为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为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为道纪。【章解】
看还看不见的名叫夷。听还听不见的名叫希。抟弄不能得的名叫微。这三样无形无色无声,不可以诘问,所以混合成一个。凡物皆有明暗,他上面不明,下面也不暗。来往接续于日用之间,也不可以起个名,再归到无物上。这称谓无形状的状,无形象的像。这称谓惚而不可为有,恍而不可为无。迎他不见他的头,跟着他不见他的后身。这是自古就有的“道”。要是执行古时的道,便能推用今日的万有。能知古时道之开始的,就称为得道的纪纲。【演说】
江圣云:今世界文明,声光电化,万有俱备。然今日之所有,也不是现今才新生的,而是古来就有的,不过今人新发明出来就是了。一切万有,究竟是哪里来的?即由今日再进化几万年,推求到无可推求,必有不可见,不可闻,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强名曰“道”,为一切万有的本源。因为万有,皆有形有声有色,即皆有变化坏灭。“道”无形无声无色,所以无变化坏灭,万古常新。若得其纲纪而执之,一切万有就皆为我用。太上老子执古之道,御今之万有。若专守古人之言行,不知这皆是以往的陈迹,不是古时的道。古之道即今之道,道无古今。要能执古之道,便能用今之万有呢。
黄元吉真人云:大凡天下事,俱要有个统绪,才能提纲挈领,有条不紊,况修道乎哉?且夫大道之源,即真一之气也。真一之气,即大道之根也。何为真一之气?诗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是何为大道之根?诗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理气合一,即道也。修士若认得这个纲纪,寻出这个端倪,以理节情,以义定性,以虚无一气为本根,长生之道得矣(此即性命双修之意)!故太上所以状先天大道曰:“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抟之不得曰微。”
夫心通窍于目,目藏神,肾通窍于耳。耳藏精。脾通窍于四肢,四肢属脾也。脾属土,土生万物,而真气凝焉,即精神寓焉。若目有所见,耳有所闻,手有所把握,皆后天有形有色,有声有臭之精气神,只可成形,不可以成道。唯视无所见,则先天木性也。听无所闻,则先天金精也。抟无所得,则先天意土也。故曰:“后天之水火土,生形者也。先天之金木土,成仙者也。”其曰夷曰希曰微者,皆幽深玄远,不可捉摸之谓真有,不可穷诘者焉。能合五气为一气,混三元为一元,则真元一气在是,天然主宰亦在是。所以悟真云:“女子著青衣(火生水),郎君披素练(水生金)。见之不可用(后天水火土),用之不可见(先天木金土)。恍惚里相逢(混合为一),杳冥中有变。霎时火焰飞,真人自出现。”修士如此,即知大道之源,修道之要矣。若不知始于虚无,执着一身尸秽之哎,杂妄之神,生明觉心,作了照想。吾恐蓄藏未深,发皇安畅。此炼精炼气炼神之功,所以不离乎混沌焉。即混沌久之,则胎儿长,阳神生。而其间毓胎养神之法,又不可不知。即前章爱民治国,行无为之道,是阳神出入,运行自然。时而神朝于土,则不知其所自上,所以不皦也。时而神敛于下,则不忽其所藏下,所以不昧也。由此绵绵密密,绳绳继继,无可名状,亦无有作为,仍还当年父母未生之初,浑无一物。易曰:“洗心退藏于密”,是其旨矣。故云:“复归于无物。”虽然无物,而天下万事万物,皆自此无中生来。太上所以有无状之状,无象之象之谓也。然究有何状何象哉?不过恍恍惚惚中,偶得之耳。果能恍惚,真阳即生。迎其机而导之,殆不见其从何而起,是前不见其首也。随其气而引之,亦不见其从何而终,是后不见其尾也。道之浩号如此,此不亦大周沙界,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细入毫芒者乎?是道也,何道也?乃元始一气,人身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朗多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