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如此贫僧就让尔等见识下真正的少林功夫图片是什么电视

2.9K16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383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4K11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2K3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本站所有小说及章节均来源于网络,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原创:平心静气论新《天龙》电视剧(之一) ------------------------------------------------------------------------
新“天龙”电视剧播出,网友吵成一团,新旧“天龙”电视剧的FANS争执不下。我自问是个很客观的人,又居于香港之则,TVB的电视天天看,对香港电视剧的了解不输于任何TVB的FANS。而三版“天龙”电视剧我都看过,不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写下这篇“平心静气论新天龙电视剧”的文章,客观地论辩一下吧。并无吵嘴之心,真心讨论者欢迎,实意捣乱者那就恕不奉陪了。 (一)三版“天龙”比较     这一版内地拍的“天龙”(都说是央视版,其实是江苏电视台的制作,看到有些人用“苏版”称之,但恐令人误会是苏有朋做的主角,索性从新浪之说,称之为内地版好了),应该说是成功的。不管是与张纪中自己拍的前两部金庸作品比,还是与其它内地的武侠题材的影视作品比,都是空前的成功,这一点相信TVB的FANS也是同意的。仅就这一点而言,这就是很大的成功。     网友的评论,确如张纪中自己也承认的那样,无功利之心,是比较能反映人心所向的。张纪中的前两部金庸作品之出,网上骂声不绝,骂声绝对是压倒了赞扬之声的。但新“天龙”一出,不管是凭我在各处论坛所得到的粗略印象,还是新浪调查的精确数字,都显示赞誉者多而诟骂者少。有不服气的TVB的FANS认定这是张纪中特意请来的枪手,这未免有点处于弱势而以小人之心度处于强势的人了。光台湾中视的网站就有一万六千多条关于新“天龙”的贴子,其中以夸赞的居压倒性多数,张纪中就算真的请了枪手,其所发之贴子能占到其中百分比中的两个小数点以后的比例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更何况其它各大论坛的“盛况”?如果新“天龙”真的很糟糕,靠少数几个所谓枪手的煽情就能扭转人心,那么前两部“笑傲”和“射雕”虽然恶评如潮,但赞扬的人还是不乏的,何以当时又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以为可以靠雇些枪手就能影响论坛上的舆论走势的人,就如同一个炒外汇的外行,以为可以在没有“妈展”一类杠杆工具的条件下,靠炒作各地外汇市场的现货就能影响全世界的汇市走势一样可笑。     当然,网上投票或灌水之类,据说是有什么软件可以协助作弊的,但长篇大论地进行评论赞扬的贴子也不少,所谓“吹捧”之言亦不是泛泛而论,颇有精辟入里之言,则更不是枪手可为的了。反观诟骂之论,多是一句骂话反复录入,徒见其搜刮枯肠、欲骂无词之窘态。言之有理自然就能言之有物,则人心背向为何就更清楚了。回顾当年“笑傲”之出,骂声铺天盖地,但也不是一味谩骂,有不少骂得很精彩痛快的淋漓之作,我的电脑里就收录了不少这些贴子,可见“笑傲”确实很不成话,才会被人如此数落。     至于有些新“天龙”迷自称是张纪中的“托儿”,确实是痴迷太过,但TVB的FANS又何尝不是TVB的“托儿”?由爱入痴,同出一辙,何以五十步而笑一百步呢?     言归正传,大家争执不休的,是新“天龙”是不是胜过97黄日华版的“天龙”和更早的梁家仁版的“天龙”。这三版我都看过。梁家仁版看的是TVB的重播,当时我还没有看原著,听父亲说慕容复疯了,但看电视是他死了,还笑过父亲记忆错了。这一版其实我感觉不错,就是后面部分改动原著太厉害,是败笔之作,后来才知道后面是换了导演,致有此憾。梁家仁的缺点是身材太矮,在“秀姑”扮演的高挑身材的阿朱面前更显得矮小。但他的气质不错,站在那里自有一股渊停岳峙的气势。黄杏秀同时饰演阿朱和钟灵二角,我猜想可能是“天龙”中美女角色太多,TVB有点捉襟见肘(一笑),只好让一人饰两角了。黄杏秀不负所托,演钟灵时机灵娇憨,身材都好像变得小巧了(小巧的身材予人以娇小可爱之感);而演阿朱时温柔大方,高挑的身材表露无遗(高挑的身材予人以高贵端庄之感)。其演技之高明,令人叹服。现在有一些新“天龙”迷说她苦口苦面,这一方面是与刘涛演绎的“笑靥如花”相比就不免觉得她笑得不够甜,另一方面是当时的化妆比较浓影响了印象。原著所说的阿朱是鹅蛋面,我个人感觉是黄杏秀的面形比较符合原著。不过,胡军与刘涛所演绎的萧朱恋确实自成一家,虽然不见得在每一个细节上与原著一模一样,但精神上是若合符节的,能赢得观众的认同,可以说是成功地再创作了萧朱恋,而不仅仅是亦步亦趋地克隆原著,是一种艺术上的真正成功。在此之前,我爱梁家仁和黄杏秀的萧朱配,但看了胡军和刘涛后,我是心悦诚服,他们的萧朱配是新的经典。     不过,段誉和段正淳二角,就不能不说是梁家仁版的“天龙”远胜新“天龙”了。谢贤是谢霆峰的父亲,他饰演风流倜傥的段正淳,确是令人心服口服,若不是有同样俊俏的汤镇业演段誉,只怕就压不住场面,变成老子比儿子漂亮了。汤镇业的段誉有人讥为太黑,但那也很大程度上是当年化妆的效果不太好所致。汤镇业的段誉比较忧郁型,与原著精神不尽相符,但将其痴心一片演绎得很好,算是不过不失。     新“天龙”的林志颖版段誉,只有相貌俊美一点是合乎原著的,演技完全欠奉,不提也罢。至于汤镇宗的段正淳,真是令人呕血。以前我看他在《雪山飞狐》中演田归农,感觉是很不错的,尤其是田归农知道真相而自杀那一段,将田归农那种阴险而最终也不失一派宗师的自尊的复杂性格演绎得相当淋漓尽致。这次演段正淳,却只见其猥琐,不见其皇族的贵气,活脱一个采花大贼,哪里是偷心郎君?大概导演以为他演田归农成功,就以为他也能演段正淳吧。其实两个人物是形似而神不同。田归农面容俊朗但内心龌龊,而且他的风流是扮出来诱骗南兰的,并不是真正的风流。而他虽为一派掌门,但外强而中干,一直在害怕苗人凤的报复,直到最后自杀以求解脱才闪耀出一丝尚未泯灭的人性光芒。相形之下,段正淳却是出身皇族,是真正的风流倜傥,且气度威严,是情场高手。其子段誉却是风流而不倜傥,虽然也正气,但无凛然之态,性子随和,是个花痴而已。这些人物性格的微妙差异最是考究演员的领悟力和表现力,林志颖和汤镇宗的表演是明显的不及格。     至于97年黄日华版的“天龙”,我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多人会把它奉为经典。我是直接看TVB的首播的,觉得这一版真是平平无奇,无论是演员的演绎还是导演的用心程度,都不如梁家仁版的“天龙”,勉强说有进步的,似乎只有拍摄和化妆的技巧,现在内地版的新“天龙”一出,更是望尘莫及矣。黄日华这个演员的演技和敬业精神我都是佩服的,但他演的萧峰真的没感觉,确实如一些人批评的那样,只是再演了一遍“郭伯伯”。那个阿朱样子既不好看,演绎上也没有什么出彩之处,我看过后一点都记不起她死那一段是怎么样的。至于不少人赞段誉一角演得好,演出了原著的神韵,但我怎么回想,也想不起这个角色有什么特别。不能说是演得差,但就是没能留下印象,大概是中规中矩那一类吧。     最成功的表演,应该是胡军和刘涛那一类的表演,即虽然细节上与原著不尽相同,但精神上却是相通的,达到艺术上的再创作的高度。其次的表演,大概就是这类中规中矩,细节上与原著完全一样,但就是出不了神韵,这是演员天资所限,也是演员与角色不能溶为一体之故。当然最失败的就是令观众觉得演员与角色根本就是格格不入的两回事。     其实,我觉得黄日华和梁家仁都是演技很不错的演员。前不久看一个电视台重播有他们二人演出的一部很旧的电影“五虎将之决裂”,里面还有刘德华、苗乔伟等人,真是演得好极了。那电影主题不怎么样,但黄日华、梁家仁、刘德华的演技真是太棒了,吸引着我一直看下去,尤其是梁家仁投缳自尽和最后刘德华自杀而黄日华一甩头不忍目睹那两段,真是极品。不由得幻想如果这些人的青春年华加上精彩演技,再配合现在的拍摄技巧,认真地重拍港版“天龙”,该是多好啊!现在香港新生代的演员,真的没多少有他们那一辈人的精湛演技了。不过,虽然那电影是很久以前的作品(我也不知道有多久,只是看里面的黄日华真是青春得令人叹息),却不觉得化妆、拍摄很陈旧,可见制作认真是可以超越时代的限制的。     所以我觉得97版“天龙”的失败,主要是不认真,从导演到演员都没有把它当成一个大制作来看待。黄日华的表演也只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没有另外再潜心揣摩萧峰这个角色应该是怎么样,如何突破前人,如何演出自己的特色,只是凭自己以前对郭靖一类大侠的演绎感受而表演,自然就予人以再演了一回“郭伯伯”的感觉了,而不是他个人的演技不成。前面已经说过,金庸笔下的人物,很多是形似而神不同,其间的微妙差别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正是金著的魅力所在,也正是演员们演绎金著的困难所在。       平心静气论新《天龙》电视剧(之二)     (二)新《天龙》与原著比较     有些新“天龙”的FANS过甚其词,把新“天龙”夸到天上去了,甚至认为已经超越原著,这又不免太过了。     首先,就电视剧而论电视剧,新“天龙”与大陆乃至港台的同侪相比虽然确实是成功之作,实至名归,但自身的缺点仍是不少。胡军的萧峰、刘涛的阿朱、陈好的阿紫、舒畅的天山童姥无疑都是同类作品中的经典,但其它演员就与经典相去甚远,甚至很多是不及格的。像前面第一部分提到的林志颖的段誉、汤镇宗的段正淳。此外刘亦菲的王语嫣、修庆的慕容复等都差强人意。高虎的虚竹在天山童姥一段演得出彩,但后面少林寺大战中与父母相认一段的演绎只算是中规中矩,后面与梦姑相见一段就更是一般得很。这不免令人感到,他前段的演绎出色只是因为舒畅的天山童姥演得好,对手戏把他带起来而已,就如郑雨欣以歌手出身而演李秋水演得不错,很大程度就是靠了与舒畅演对手戏。因此打个平均分下来,高虎也只算是中等。     虽然本版“天龙”将段誉的戏份太为压缩,力抬萧峰为第一男主角,而虚竹的角色从来就没有谁演得十分成功,高虎演到这个份上已经是压倒前人甚多。但段誉等人毕竟仍是书中的主角,连主角的表演也是参差不齐,更不用说人见人骂的那些群众演员了。     红花虽好,尚需绿叶扶持。新“天龙”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红花”不错,但“绿叶”太差。这一点不仅表现在演员上,也表现在其它方面。都说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剧本和演员,新“天龙”剧本本身已经很有保证,已经是占了天然的优势,而这次的成功显然是得益于主要的选角都比较得当,最主要的选角更是般配之极,所以影视作品成功的两大要素或两大“红花”已经是胜券在握。但其它次要的要素或“绿叶”就弱得多了。“绿叶”中比较成功的是外景和武打设计,其中外景是祖国大好河山的贡献,内地版武侠剧的天然优势,无须再提。而武打设计确实是进步神速,值得大赞特赞。我最早看的内地版的金庸作品是“书剑恩仇录”,当年看那些武打真是一面看一面禁不住摇头叹气。     但时到如今,港台的武打却是日见退步,只见激光、炸药乱舞,哪里还有半点武打的美感。李若彤版的“神雕侠侣”中,李所饰演的小龙女是我心目中最合乎小龙女形象的,但她的武打很多明显是由替身所做,当年在TVB首播时,与同学谈论起时同学们就已经多有微词了。至于马景涛版的“倚天屠龙记”,马景涛居然“自豪”地称骑马的片段真的是他自己拍的,没有用替身,真叫人呕血。连骑马不用替身都可以拿来炫耀一番,真令人感叹现在已经没有真正的武打明星了。叶童有一个镜头在那里舞刀弄枪,那动作之难看,真是惨不忍睹。恰好那天晚上我看完“倚天”后转个台看到一部电影“蛇形刁手”在重播,那一招一式蛇形刁手清楚利落地打出来,两相一比较,益发的觉得以前的港台武打细致精彩,现在的港台武打胡缠欺客。     但这次新“天龙”的武打设计,确实是精彩绝伦。第一集出来时萧远山和萧峰两场打斗一前一后,不但不觉重复,还将二人武功的强横狠绝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对人物性格也作了暗示和铺垫。如果把第一集“娃他娘”和慕容复提前出场的败笔之作略去,其实那一集是相当精彩好看的。     萧峰的武打设计之精彩,很多人都说过了,我也无庸多言了。我想提的倒是很多细节性的武打都设计得很妙。如萧峰解开全冠清的穴道,剧中是恰好一片叶子落下,胡军手指一弹,借叶解穴,姿式既美且妙。这一细节书中所无,但更显得萧峰神功盖世。因此有人认为剧中萧峰的武功比书中写的更神乎其技,将萧峰大大神化了,确是如此。但越是如此,越是将萧峰空有一身天神般的武功,却无法摆脱命运播弄的悲哀无奈揭示得更为深刻,其古希腊式的悲剧色彩更为昭著,因此也属于虽与原著不尽相同,但更能表达原著神韵的神来之笔。     而剧中其它一些打斗用到特技的地方,也用得精妙,不是港台的一味放烟花。如阿紫与星宿派大师兄摘星子打斗那一场,基本上是以特技表现,但真是好看煞人。     此剧似乎受动漫和电脑游戏的影响比较大,据说段延庆的造型与漫画版的“天龙”一模一样,但效果确实很不错。段延庆的造型丑陋中带着霸气,称得上一个“酷”字。另外,慕容复在万仙会中出剑时的剑气特技,明显是模仿电脑游戏中的剑气的样子,效果我觉得也很好。     模仿不是坏事,只要模仿得到家,而不是“画虎不成反类犬”,那就是好的借鉴。说到模仿,此剧争议较大的是对“黑客帝国”中的特技的模仿,如子弹时间、瞬间暂停等。我认为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如拍摄箭支飞出用了子弹时间的效果,我觉得拍得不错。但瞬间暂停则大多不成功。如萧峰与阿骨打在林中猝遇契丹士兵,一支箭射中挡在萧峰身前劝他走避的女真人背心那一幕用了瞬间暂停,箭支顿在插入背心前好一段时间才真的插入,这一暂停毫无意义,似可删去。片头还是片尾就有这一段,恰好就只是箭支飞驰的子弹时间效果和后来一箭插入背心的镜头,删去了瞬间暂停那一个镜头,效果反而好得多。这里用瞬间暂停,我估计导演是想表达萧峰猝遇自己族人,却阴差阳错地处于与对方为敌的处境之中的那份茫然若失之感,但当时胡军面上的迷惘表情,与双方激烈对战而只有他一动不动立于原地的动静强烈对比,已经相当充分地将这份情绪表达出来,没有必要画蛇添足的加上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瞬间暂停的效果。     还有一个瞬间暂停的效果是开头第一集萧远山与众人打斗,飞到半空凝住不动。很多人都认为这里刻意模仿“黑客帝国”很不好。有人说这明显违反物理学的重力理论,很假。我也认为这处用得不好,但原因倒不在于是否违反物理学的重力理论。武侠小说有其夸张传奇的一面,内力、轻功之类,什么飞花摘叶也可伤人致命,又何尝不违反物理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论?问题在于文学中的假定情境有一定的约定俗成,大多看武侠作品的人,都默认了内力、轻功一类的假设成立,所以再离奇也不算什么。但凝在空中不动却不在这假设之内,难免令人不习惯,觉得假。而“黑客帝国”则有自己的约定俗成的假定情境,尼奥等人是在电脑的虚拟现实中才有这种凝在半空不动的能力,在真实的机器世界和锡安城就不会用这种特技来拍摄了。而且“黑客帝国”带有浓厚的日本动漫风格,这种唯美的拍摄与其自身的风格是契合的,新“天龙”将之生搬硬套地借用,与全剧的风格完全是格格不入,难怪被人诟病。其实,即使是唯美,另一部美国电视剧“末世黑天使”也拍得很唯美,与“黑客帝国”的风格很相似,但其表现手法完全不同,效果却同样美仑美奂,可见即使要模仿也不要眼界太窄,只盯着一家来模仿。     不过,新“天龙”中有一个瞬间暂停我认为是用得不错的,那就是最后萧峰自杀时他和段誉、虚竹三人争夺两段断刀那一幕,用了瞬间暂停,两段断刀顿在三人伸手争夺之间。这可以理解为三人内力一时势均力敌,两段断刀于是处于受力平衡之中,凝在半空不动。这一方面可以表现三人功力相当,又可以将争夺之烈表现出来,制造令观众心儿提到半空落不下来的效果,而最终断刀为萧峰所夺,突出三人之中始终以萧峰的功力更胜一筹。因此这里使用瞬间暂停就有意义得多了。     其它“绿叶”如配乐之糟糕,也是说的人不少,我也不再多说了。至于主题曲和插曲,“宽恕”和“仰望”都是越听越耐听,风格比较新潮。相较之下,梁家仁版的“天龙”两首主题曲“两忘烟水里”和“万水千山纵横”是经典的武侠歌曲,是典型的广东小调,风格比较古典。二者可说是各有所长,难分高下。有趣的是,这两版的四支歌曲其实都是以萧朱恋为主题(“宽恕”一曲也包含了阿紫的故事,因此有人说应叫“朱紫之歌”),其实适合作插曲而不适合作主题曲。尤其“万水千山纵横”一曲豪气干云,其风格与“两忘烟水里”的幽怨缠绵恰为两个极端,但仍是以萧峰为主角,尽管该集萧峰已经不是主角。这两曲一刚一柔,比“宽恕”和“仰望”的风格都是柔,似更能圆满地刻画萧峰。不过“宽恕”和“仰望”都以女子的视角来抒情,又另有一番动人滋味。至于真正能体现全书主题“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主题曲,还数97版“天龙”的“难念的经”,这首歌可算是该版唯一的亮色了。       平心静气论新《天龙》电视剧(之三)        (二)新《天龙》与原著比较(续)    改编金庸作品,是否忠于原著是个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这次新“天龙”的四个导演,据说都是不折不扣的“金庸迷”,但尽管如此,毕竟是“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是“金庸迷”,对金著的理解也仍然是有不同的意见。应该说,新“天龙”从总体来说,与其它同类的内地或港台的作品相比,是相当忠于原著的。而影视剧出于文学类型不同以及拍摄经费所限,不可能真的是一丝不拉地完全复制原著,改编总是无可避免,因此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完全忠于原著,而在于改编是否合乎原则。    那么改编的原则是什么呢?在不考虑经费限制的条件下,我认为唯一的原则就在于影视作品与小说作品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文学类型,在某些方面影视作品有优势,但在另外一些方面则是小说作品有优势,将小说改编为影视的时候,如何扬影视之优势而避相对于小说而言的劣势,是最关键的原则。    举例来说,有些人指出大战聚贤庄一段将萧峰使
长拳一段删去是败笔,但我以为这是不得不为之的。
长拳是很普通的拳法,姿式一般,除非真是书中的萧峰现世,恐怕没有人能将这拳法打得漂亮好看。胡军只是个演员,不是专业学打功夫的人,真要把这普通的拳法打出美感来,未免太强人所难。而这拳法在萧峰手下怎么个美法,书中也只是“潇洒大方已极”这样很虚的写法,后面全是用围观众人的心理活动来尽力渲染,而不是直接一招一式地明确描写。实在是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金庸一类的文字高手就有本事将这种不可能的事情运用文字技巧表达出一种感受或意境出来。但影视作品只能以影像而非文字来表达感受或意境,与其勉强拍之,倒不如藏拙的好。    另外一个例子,是萧峰自杀那一段。原著写得简洁异常,萧峰一箭穿心,马上就死了,既表现其干脆利落的性格,也暗示其生无可恋的决绝和悲哀,同时再次刻画萧峰的武功高强,他既决意自行了断,当然是一箭下去既狠且准,怎能不立时毙命,还有时间哼哼哈哈说什么遗言?而剧中则增加了不少煽情的镜头,又改箭为刀,我觉得都可以理解。因为这是重头戏,而影视的特点是以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戏分的轻重,萧峰自杀的时间太短,会予人以轻率的感觉。这跟看小说不同,读者受此意料之外一吓,惊骇之下会停下来回头再细读那短短的一段萧峰自杀的文字,再不信,再细读,读之再三,才慢慢的相信这个主角真的死了,于是悲不可抑,那效果就很强烈了。所以文字短促不会削弱那个情节的震憾力,反而另有一番憾动人心的力量。但影视就不能如此,观众不能停下来倒回去看,感觉就会很仓猝,而后续的情节又会因观众受的憾动太大而无人注意(有不少人就称看了阿朱之死后就无心看后面的情节,直到舒畅的天山童姥出场才又收拾心情,这就大大影响了后面其实拍得不错的阿紫与摘星子打斗的效果了)。    因此,剧中将萧峰的自杀拖长了,是正确的改编手法。不过他临死那些话,三句中的前两句都可删去,而此时若能插入萧峰幻觉中见到阿朱就更好了。像“勇敢的心”里主角被处以极刑时幻觉见到初恋情人在观看死刑的人群中含笑走过那一幕,即使不是重量级催泪弹,也足以令心如铁石之人心头掠过一丝温馨或唏嘘吧。如果让萧峰弥留的最后一刻现出阿朱死时的灿烂笑容,然后口中喃喃的叫一声“阿朱!”那就真是……perfect啊!    另外,阿紫临死时说的话也未免太罗嗦了,其实只要按原著写的去念台词,慢慢地念(可以拖长时间),深情地念,其效果已经足够煽情,太长太多反而削弱了观众的悲伤之情。毕竟强烈的感情是不能维持太长的时间的,在观众眼泪流下的一刹那剧情达到最高潮,节奏就掌握得最好了。如果观众眼泪都已经流完了还未到最高潮的那一跳,就会显得拖沓。    另外其它一些细节,有些是改得好的,有些是改差了的。如解珍珑棋局之前那段丁春秋与苏星河的弟子的打斗,原著本身就罗嗦太过,剧中大刀阔斧地删去,是妙着。只是确实使未看过原著的人会感到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出现一大群苏星河的弟子被丁春秋所擒。这是原著的问题,与剧作无关。这一段我估计是当年倪匡代笔时写下的,金庸虽多所删削,但仍留下一些瑕疵。    另有一段是王语嫣在听香水榭指点群雄戏的,有人也指责剧作删去了蓬莱派与青城派的恩怨纠葛,但我认为这一段在书中写来是妙着,但在剧中删去却也是正路。要知道“天龙八部”煌煌五十回,全书近150万字,金庸顺手在其中加插一个短小完整的恩怨故事,有节外旁枝,于细微处也见匠心的妙处。但这部剧作只有四十集,本来就嫌太短,主干很多情节都还来不及交待,这等细微小节自应削繁就简。这一小节对于主要人物的刻画不过是为了表现王语嫣在功夫上“动口不动手”之能。但这一点在其它各处已经反复表现,即使删去这一小节,对其形象的影响微乎其微。    这一小节对主题的意义,主要是表现冤怨相报的惨烈和毫无意义,是用来衬托萧远山、天山童姥等人的复仇故事的。萧远山等大人物的复仇是这样,青城派等这些小帮小派的复仇也是一样,份量虽有不同,但其悲剧性则一。所谓“万物一般,众生平等。圣贤畜生,一视同仁”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小故事就是用来反映主题中的这种人人都受命运所苦,也许地位(既指书中所设情景的地位,也指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的地位)难免有高有低,但其悲痛惨烈却是万物一般。当然,这要深入到探究全书的主题时,这个小故事的作用才容易明白,一部四十集的影视作品要想像五十回的小说那样巨细无遗、纤毫毕现地反映整个宏大的主题,是不可能的。这是篇幅上的天生不足,无法挽救的,倒不如舍去这些枝节的更好。其实这部影视作品也就集中力量成功塑造了萧峰,其它更多的方面已经不是它所能够承载的了。所以,新“天龙”是不可能超越原著的,虽然在某些细节上它可能比原著更成功,但总体上仍是远远不及。姑且不论很多不重要的细节上有太多的BUG,即使萧朱恋这段最经典的演绎也仍有不少不尽完美之处。    另外一些细节的改动就不太成功了。像段誉等人到西夏参加招亲那段,剧中改动了一个细节。本来书中是萧峰跟着一起去的,剧中改成萧峰没有去。我估计是因为胡军的戏分太多,他演得太累了,所以导演觉得这段他的作用好像不大,就删去他的戏分。但这一改就改出很多问题来。其一,萧峰不在,段誉等遇到段延庆时,段延庆怎么会不乘机出手捉他?原著中因有萧峰在场,段延庆就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了。其二,“酒罢问君三语”中,萧峰的不答而别是一个出性格的地方,写出萧峰不愿于人前谈论他对阿朱的遗憾,生动地刻画了他的孤傲和深情,跟其它人的回答是形成对比的。剧中删去了他的戏份,这种表现就完全落空了。    平心静气论新《天龙》电视剧(之四)            (二)新《天龙》与原著比较(再续)    有不少人称看了新“天龙”好些情节泪落如雨。这一来是原著本身写得煽情,二来剧中的设计确实感人至深。其实金庸小说,有不少情节我是读之再三再四甚至是再三十再四十次仍是每读必垂泪的。“天龙八部”就有阿朱之死和萧峰自杀两段属于这类情节。这些情节每多是书中主角死亡的片断,如“笑傲”中的岳灵珊之死等。不过“倚天”中的小昭远离,“东西永隔如参商”则是唯一的属于生离而非死别但仍能一再引我下泪的情节。    有些反对新“天龙”的人说看了第17集阿朱之死一点都没感动,说不好看。我很客观地说一句,这可能是真的。我自己看这一段之前,因为在网上看了太多的夸赞,对里面的细节虽未亲睹,但看文字上的形容已经太多,一切尽在预料之中,感受也不是太深,反而是一再地等待那首“仰望”出来而等不到,不免有些奇怪而分心,更将伤痛之情冲淡了。虽然还是流了泪,但并没有预料中的那样激动。后来电视台在好些天后于白天重播,我拉着没有看过这一段的母亲一起看,那时平心静气地看,反而入戏了,觉得胡军演得真是好,看到后来不自觉的感到自己的下巴不能自制地发颤,又发现胡军演绎阿朱死的那一刻时,也是这样一个动作,下巴似乎不能自制地发颤,然后就是跪下仰头长啸。那一刻我的眼泪就涌出来了,正好是最后的高潮所在,但“仰望”一曲仍是出得太晚。    这时我才体会到胡军演得好在哪里,他的表情很配合当时的心境自不待言,他的面部动作也很细腻。人在激动时不能自制而有的动作,他捕捉到了。以前看西片“大脚八”,那爸爸忽然见到大脚八出现,双脚不由自主地打颤,而且打颤得很自然,像真的是突然见到恐怖的东西时的样子,不让人觉得做作,是在演戏。当时就想到,原来所谓演技好就是这个效果的。这次看到胡军的表演,可算是第二次有这种体会了。    不过后来问母亲有没有哭,她说没有。她没看过原著,看这剧又是时断时续地看,因此只是完整地看这一集,没有前面的铺垫入戏,虽然是平时动不动就会被电视剧感动得一蹋糊涂地哭的人,却只是一边看一边不住地叹息“真是惨!真是惨!”,却没有流下泪来。可见如果本就心存挑剔,又不是从头至尾的细心体会,不哭也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我将会细致地点评一段我认为剧中拍得不错的一个段落,与原著进行比较,以说明新“天龙”的优点在哪里,以及何以它始终不能说是超越原著,尽管我已经是挑一个我认为是拍得很出色的段落来进行比较了。    那一个段落就是萧峰大辽平叛那一段。这一段网上叫好的人也不少,但谈论得不及阿朱之死的那一段多,所以我没有太多的先入为主来看这一段,因此这一段之精彩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看完时我就不由得没口子地向家人夸赞那一段拍得好,于是忍不住拿出原著来重温一遍。说实在,那一段的原著我印象不是太深刻,可见并不是特别出色的一段。但重温原著后,我不得不承认,即使是剧中拍得如此之好的一段,与原著比仍是有所不及。后来我更着意将这一段原著读出来与母亲一同鉴赏。这一读出来就更有味道,令我更感到原著之精彩了。    让我们从头看起,原著写这一段平叛,首先是跳出故事情节,简单述说了一段辽国的历史,将叛变的起因简要交待,这就是小说优势所在,影视作品是难以将这些最基本的叙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前因、过程、后果)方方面面都照顾到。这一点原著胜出,但这是小说这一文学类型相对于影视的优胜,新“天龙”并不是败在改编不成功之上。    然后进入对平叛过程的详细描写。剧中只拍了一场战事,但原著实际上前后写了三场战事。先是两军打了一天一夜,主要打了两场,第二天再打时萧峰才出手擒拿叛军首领。因此这一比较,剧集拍得远为草率仓促,不及原著描述的详尽精细。不过,这也可以归咎于拍摄经费所限,毕竟不是专门拍一部这个段落的战争电影,而只是四十集电视剧中的一集,已经有不少人赞扬这一集是在拍电影而不是拍电视了。所以,剧集如此浓缩原著,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来看一看这三场战事是怎么描写的,由此可见金庸文字之功力深厚。第一场战事写的是辽帝一方胜出,但一开始写辽帝一方下马养马力而叛军一方不养马力,辽帝开战之初眉头深锁,又说出泄气的话来,竭力渲染敌强我弱之势,使读者心头沉重。但战果却是辽帝一方获胜。大战事写毕,又写了一场双方各出三百人清理战场的恶斗,仍是以辽帝一方获胜作结束,因此总的来说这第一场战事是辽帝一方胜出。后一段恶斗的篇幅比前一段大战事的篇幅要短,与各自的规模是相称的。但叙事手法如出一辙,都是冷静细致地进行白描式的叙述,形容得非常惨酷,但偏生作者口吻极其冷静,写得不渲不染,反而令读者读之从心底涌起一股寒意,成功地在读者心中营造出“战争冷酷无情,契丹人残忍好杀”的意境。这是为后面的第二场战事作铺垫的。后面第二场战事写到叛军将辽帝亲军在京中的家眷推出来以为要胁。书中只简单地写了一句:“契丹人残忍好杀,说是‘一齐杀了’,决非恐吓之词,当真是要一齐杀了的。”但这一句因有前面的第一场战事的冷静到惊心的战争描写作铺垫,读者都马上相信了作者的话,作者无须再加渲染煽情,就已经将读者的心弦扣到最紧的关头。由此可见金庸何以要连写三场战事,这都是为了一步步地进行铺垫,第一场战事为第二场战事铺垫,第二场战事再为第三场战事中萧峰的出场铺垫,如此层层铺垫,就如一个高明的高音歌唱家将调子一步步地拨高,为最后最嘹亮高昂的一声作准备。情势越是危急,读者心弦越是扣得紧,萧峰那种以绝世英雄之姿挽大辽国于狂澜之既倒的气势才越是有惊天地、泣鬼神之能。    但是,这一整段辽国平叛篇幅甚长,也不能一味紧张。正如前面所说到的那样,高潮不能太长,因为人的激动不能维持太久。但像这里要写长长的一段高潮,怎么办?办法就是要张驰有度,详略得当,让读者紧张一下,又放松一下,又再紧张一下,到最后才把紧张的强度一下子提到最高,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歌唱家将调子层层拨高的过程。像这里一开始虽然渲染叛军势大,但第一场战事却是让辽帝先胜一局,让读者心里暗暗松一口气。但读者一口气未松完,马上第二场战事开打,叛军先将辽帝的家人推出要胁,但皇太后皇后都很倔强,无法胁迫,这里又是形势一缓,读者又暗暗松一口气。谁知叛军马上又推出辽帝亲军的家眷胁迫,书中描写“鼓声隆隆不绝,御营亲军的官兵的心也是怦怦急跳”,这短短一句真是妙到巅毫,把读者的心也引得跟着鼓声咚咚乱跳吧。接着是有人从辽帝亲军抢先奔逃而出,被辽帝一方一箭射倒,却仍向自己的母亲爬去。接着是数百、数千乃至六七万人叛逃,辽帝长叹一声,自知大势已去。这里描写形势急转直下,用的是夹叙夹议之手法,但叙多议少,文字直白,单只挑一字一词来看,无甚突出,但合起来组成一个段落的看,却是惊心动魄,真是描写战争场面的精妙手笔。    但这里金庸又是一缓,让两军退兵,转写夜里萧峰与阿紫的对话。剧中也有二人在战前的一番对话,却是阿紫眼见大事不妙,劝萧峰赶快走避,这一细节为原著所无,刻画出阿紫的自私和萧峰的忠义,场面又煞是搞笑,很出人物性格,同时又将紧张的情势缓了一缓,是符合原著中那种一张一驰,并且在推动情节的过程中不忘刻画人物性格的笔法的,所以虽然是原著所无,我觉得却是很精采的一笔。而原著中是写萧峰和阿紫在大敌当前、眼见无幸的前夜吐露心曲,尽抒儿女之情,也是张中有驰的写法,越是形势危急,越是显出阿紫对萧峰情爱之深。试想生死关头尚且视若等闲,只要爱人伴在身侧就喜乐无禁,不是情根深种,岂可得乎?    书中是极力刻画阿紫对萧峰的深情,剧中则极力刻画阿紫的自私,各自强调了阿紫性格中的其中一面,都是妙着。而剧中因为是马上就大战在即,二人只能交谈一两句,如果此时二人卿卿我我的长篇大论谈情说爱,反而显得很不合时宜,因此改成这个样子比忠于原著的更好。只因前面已经将三场战事合成一场,这里就只能这样改才是最好。而书中是长夜漫漫,二人可以从容谈心,则谈情说爱就更为恰当。所以法无定法,最重要的是与各自的情景设定相符才是最好的写法。    而书中阿紫吐露心曲,也是经过前面两次她问萧峰能否猜到她为什么要射他一枚毒针的铺垫,到了这时再问第三次,并且揭开谜底。阿紫虽爱萧峰,又是没有道德观念的人,但少女的矜持是天生的,她不可能没有任何前戏就直接地向萧峰表露心情,所以前后问了他三次,到这一次眼见次日就要身死战场才终于说出口。而萧峰心中只有阿朱,虽然隐隐猜到阿紫的心意,但一方面他不放在心上,二方面他也不容阿紫讲出来,免得尴尬。但同样是因为想着第二天就要死,于是就有书中所写的心理活动:“反正明天大家都死,安慰她几句也就是了。”于是有了纵容阿紫将心意吐露出来的做法。在这种特殊的情景(所谓“极限情景”是也)设定之下,二人的感情才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这其中的微妙之处甚是精细,难委金庸能设计得出来。    这里我向母亲读到那一句萧峰的心理活动:“萧峰心想:‘你姊姊待我深情无限,你这个小姑娘懂得什么。其实,阿朱为什么会爱上我这个粗鲁汉子,连我自己也不明白,你又怎能知道?’”时,也许是因为读出来感情更容易投入,我自己鼻子也不觉一酸,以前看这段文字可是不曾想过会哭的。由此可见,若能融入书中,简单的一句也是动人肺腑的。这一段写情,不但是推动阿紫对萧峰的感情戏发展,也不忘处处深化萧峰对阿朱的眷念之深,可谓一举数得。    到第二天是第三场战事,金庸仍不马上就让萧峰出手,仍要再加铺垫,简单地写了一场北院枢密使领三千人全军覆灭的短战,才引出辽帝欲自刎而死,萧峰在最后关头出手射杀楚王和擒拿皇太叔。由此可见,剧中的改编基本上是只取了第二场战事的大概,并详尽地拍摄了第三场战事中萧峰出手的部分。这一部分与原著出入甚大。原著是写萧峰以地堂功夫在马脚底下溜到皇太叔面前,纵身跳过盾牌阵生擒皇太叔。而剧中描写萧峰以盾牌为滑板滑翔到盾牌阵前,以一招降龙十八掌卷起沙龙破盾牌阵而擒皇太叔。仅就这一段而言,剧作是超越了原著了。滑板这一设计聪明之极,不但是出人意表,而且相对于原著,更有视觉拍摄上的可操作性。在马脚下溜来溜去,虽然更符合武侠小说中对武功的设定,但现实中不可能拍得出来,演员很容易会被马脚踏伤,即使拍得出来,效果也不见得很好。而以降龙十八掌破三十几人组成的盾牌阵,既可大展特技之效果,又可表现萧峰神功之惊世骇俗,比之原著的一跳而起越过盾牌阵的“跳高冠军”,那是远远胜过了。这里可以说是充分展示了如何遵从刚才所说的影视改编要扬己之长而避己之短的原则。影视之长是视觉效果,文字有时是达不到的。    至于战事后原著的描写更为从容充实,剧作远为仓促,就更不用提了。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2次 发图:0张 | 更多
  至于97年黄日华版的“天龙”,我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多人会把它奉为经典。我是直接看TVB的首播的,觉得这一版真是平平无奇,无论是演员的演绎还是导演的用心程度,都不如梁家仁版的“天龙”,勉强说有进步的,似乎只有拍摄和化妆的技巧,现在内地版的新“天龙”一出,更是望尘莫及矣。黄日华这个演员的演技和敬业精神我都是佩服的,但他演的萧峰真的没感觉,确实如一些人批评的那样,只是再演了一遍“郭伯伯”。那个阿朱样子既不好看,演绎上也没有什么出彩之处,我看过后一点都记不起她死那一段是怎么样的。至于不少人赞段誉一角演得好,演出了原著的神韵,但我怎么回想,也想不起这个角色有什么特别。不能说是演得差,但就是没能留下印象,大概是中规中矩那一类吧。   ============================================================  你的审美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nonono11写的,在这个版能查到很完整的全文的,不用转了
  楼主,我晕,那片文章其实是从这儿转载过去的,是nonono11网友的作品,好好看看吧,呵呵,看来你对天涯还不够熟悉呀。
  很精妙的评论啊  我收藏了!
  不错。
  看港台剧长大的人推崇港台剧不过是对于青春的留恋,当然也不排除托儿的可能,说实在的,港台剧的质量就不提了
  意见也发表过了  争论也做过了  不再试图改造垃圾    现在只顶好文章
  馊了的饭还拿出来热了  还说好吃  佩服你们啊
  是吗  你可真会打比方阿  什么给你一比,真是不得了阿,简直都要不得了  红楼梦现在还在书店卖着呢,        
  我也来打个比方吧。    蚊子是什么都敢叮一口就赶紧走的  被叮的是谁长什么样它可不关心    这儿就有两只
  新天龙的配乐真是一般般,
  至于97年黄日华版的“天龙”,我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多人会把它奉为经典。我是直接看TVB的首播的,觉得这一版真是平平无奇,无论是演员的演绎还是导演的用心程度,都不如梁家仁版的“天龙”,勉强说有进步的,似乎只有拍摄和化妆的技巧,现在内地版的新“天龙”一出,更是望尘莫及矣。黄日华这个演员的演技和敬业精神我都是佩服的,但他演的萧峰真的没感觉,确实如一些人批评的那样,只是再演了一遍“郭伯伯”。那个阿朱样子既不好看,演绎上也没有什么出彩之处,我看过后一点都记不起她死那一段是怎么样的。至于不少人赞段誉一角演得好,演出了原著的神韵,但我怎么回想,也想不起这个角色有什么特别。不能说是演得差,但就是没能留下印象,大概是中规中矩那一类吧。     ============================================================    你的审美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    想不到我的贴子转到万科又给“出口转内销”转回来了。    回应一下这位GG还是MM的话。我在文中一开头就说了,TVB的电视剧我是天天看,日日见,而且都是直接看直播,听粤语原版的说。如果说我的审美能力有什么问题,那恐怕就是所谓的审美疲劳吧。97版的天龙跟TVB其它剧集相比,真正是平平无奇,中游之作而已。剧中任何人的任何表演都没有任何突破,差就在于“不认真”。    顺便也忍不住想聊聊对香港电视剧的失望之情。TVB是从小看到大,最近看到新闻它在裁员,忍不住要叹息出来,看来TVB真的在应验我几年前的预言,在走下坡路了。    作为看香港电视剧长大的我,其实对香港电视剧是有着一份眷恋之情的,但看着它一日不如一日,真有一份恨铁不成钢的痛心。    亚视(ATV)的衰落,我是从头看到尾,现在眼见无线(TVB)也要步其后尘,痛心之中也只有无奈,因为知道是大势所趋,不可挽回的局面。    香港的电视,几乎全靠电视剧支撑,以TVB为例(其实以前的ATV也差不多是一样),晚上的黄金档期从7:30到10:30左右,要播三至四部电视剧(现在档期改成从8:00开始),其中两部是播一个小时的长剧,通常以二十集一出为标准长度,刚好够播一个月。另外一部是半小时的肥皂剧,随拍随播,像现在的“皆大欢喜”就属于这类。还有一部有时有有时无,在TVB的历史上变过很多次,曾经安排娱乐节目如“欢乐今宵”一类的长期节目,也有一段时间流行安排十四集一出的资讯节目,前一段时间则流行播放外来的剧集(包括来自台湾、大陆、日本、韩国的电视剧)。    也就是说,在工作日的晚间黄金时期,香港的电视几乎全部为电视剧所占据,这与现在大陆的电视的情况是差不多的。而其它白天的时段,基本上也是用重播以前收视比较理想的电视剧来填塞。    然而,这种节目安排与其它地区是很不相同的。我曾在日本居住过一段颇长的时间,注意到日本的电视在黄金档期基本上是以资讯娱乐节目为主,而不是电视剧。常常会播一些两小时就播完的短剧,几乎全部是推理破案剧,但这类剧基本上都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推理小说在日本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大的类别,大概类似于武侠小说在中国的情况,因此可供使用的推理小说成千上万,不愁没剧本),也就是编剧的压力并不大。    有日本朋友向我夸耀富士电视台的电视剧多,我当时就心中偷笑,想你还没见识过香港的“盛况”哩。日本的电视剧的播放周期与美国一样,也是一周才放一集。因此日本的电视剧大多只有十集左右,因为已经足够播上两个半月了。当然,日本的电视剧还有一类是“皆大欢喜”式的长寿剧,如以前“阿信的故事”就是这一类。日本的电视也就一星期有两三天播放不同的电视剧,也就是最多同时要制作两三部电视剧,而且周期也比较长,两三个月才换一次。这跟香港的电视台要同时制作三四部,周期往往只有一个月就要换一次是很不同的。    正因为香港的电视台如此密集地制作长度不算短的电视剧,编剧的压力非常大,制作就不免过滥而千篇一律了。    另外,编剧以外的制作也是如此。香港毕竟是弹丸之地,人才、外景都有限。日本的电视剧,尤其是那些破案推理剧,往往是到日本各地的旅游风景区拍的,并且在资金上受到当地风景区的支持(风景区就当成是卖广告,吸引观众到外景所在地旅游),这跟大陆是类似的。所以资金上又省了一笔。再加上日本的电视剧多数是生活化的,对外景的需求不大,不像拍武侠小说,显然是大陆的外景优势强于香港了。    另外,这些年来香港电视剧的演员也是每况日下了。80年代的TVB通过一系列的艺员培训班造了不少星,但近年来往往是靠香港小姐选举来选拔女演员。这些人未经培训,就凭不断地演戏来积累经验。边干边学虽然可以使没有天份的也变得会演戏,但天才可不是这样能发倔出来的。男演员的来源就更加没有保证,有时只是因为唱歌红了就拉来演一把戏。因此TVB近年来的新星多是中规中矩,却缺乏才华横溢之辈。事实上,80年代的星光熠熠,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运气吧。    TVB要拍那么多剧,就一定要保持演员队伍的稳定性,因此它想尽办法“垄断”了几乎所有香港的名演员。事实上,在日本拍电视最多的富士电视台跟TVB就很有些相似,麾下也是比其它电视台有更多的名演员。ATV之败是它始终没能稳定地拥有一支质素上乘的演员队伍。    ATV一开始是采用“银弹攻势”,以高价吸引TVB中已经成名的演员加入。而TVB因为要维持一支相当庞大的演员队伍,因此成本的压力很大,一直在演员薪酬上表现得非常“吝啬”,因此往往予ATV的“挖墙”以可乘之机。但电视剧制作是一套系统工程,仅仅是有好演员是不够的,编剧乃至配声都要达到一定的档次。ATV仅靠挖墙“速成”,刚好碰上一两部编剧好的电视剧还可以,长此以往就不行,最终还是需要“苦练内功”。因此从TVB过档ATV的演员,大多不能持久。    随着其它地区电视剧制作质量的上升,ATV开始发觉买片比自己拍片好,成本既少,买回来的自然都是有其它地区测试过有不俗的收视率的上游片子,质量有保证。于是ATV开始买片,开始时还只是一部买一部拍,但拍片的机会少了,演员、编剧的在实践中锻炼的机会少了,技艺就生疏了,拍片的质量就更差了,于是ATV更不愿拍片而更觉得买片更好了。这样恶性循环,终于ATV完全沦落为只买片而不拍片的跟大陆一样的电视台。    目前,TVB也在面临同样的处境。经济不景,成本压力加大,这次裁员事件已经显示,本来就“吝啬”的TVB在演员薪酬上将会更为苛刻。已经有不少香港演员宁愿到大陆拍戏而不愿受TVB的“剥削”。再这样下去,TVB的精英尽去,最终也会走上ATV拍片不如买片的旧路。事实上,最近的“铜牙铁齿纪晓岚”(续集)一剧,据说TVB高层认为收视既理想,买回来的成本又远远低于自己拍,颇有要以此为以后的新路向的意思。这一剧的第一部以前在TVB播出时是放在6:00这种填塞空白的时间,而且拆成半小时一集(即一集分两日播完),其不受重视是显而易见的。这次续集不及第一部好,反而却放到8:00的黄金档期来播,反映了TVB高层对买来的剧集的态度(尤其是对大陆片的态度)已经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事实上,TVB那种电视台同时拥有拍片和播片权,自己亲自豢养一支庞大的演员队伍的模式已经不适应时势。电视剧要拍得好,资金、人才的投入相当大,一家电视台长期靠拍片来维持大量电视剧播放的时代已经过去。TVB也要跟着转型,或者是变成ATV那样,跟大陆电视台一样,主要是买片,那么主要靠播电视剧撑起的局面还能维持。或者就是向日本、美国等国家的电视台转变,变成不是主要靠电视剧支撑,更多地开发资讯节目的制作。但这后者会遇到观众口味一时不能接受的问题。观众已经习惯了天天看电视剧,资讯节目制作的质量不是相当好,很难使观众天天追着看。其实ATV有一段时间也是想走后一条路,但“百万富翁”一类节目不是见好就收,而是“做烂市”,不是乘胜另想更多不同的好节目,终于还是败走麦城。    而TVB近年的资讯节目也是越做越差,以前的“江山如此多FUN”比之“百万富翁”的沉闷无变化不知好上多少倍,TVB却反而捡来一个专门以暴露人性恶一面为快事的“一笔勾消”的外来节目,真是有眼无珠。    不过,不管TVB走哪一条路,都将预示着香港电视剧的衰落。香港电视剧作为一代神话的结束,令像我这样曾经的FANS不胜唏嘘!
  数年来,港台武侠剧不进反退,而大陆的仿效多于创新,并且加之无法跳跃水浒、三国重叙事不重戏剧冲突、往往造出些不伦不类的怪胎。听朋友说新天龙很好,就将信将疑的看了几级,结果费了几天一口气将其看完,如痛饮纯酿般爽快。好就是好,不要因为是张纪中拍的就骂,该片从导演、编剧、音乐、效果、美工、特技、武打、选景等来说,的确将金庸的作品发挥到了极至。无论故事架构,从小说的杂乱中给予升华,重新给人一个新天龙。跳出武侠的粗犷狭隘,无论从情节还是情感都给人强大的震撼。一个大陆特色的武侠剧的经典诞生了,不感说是绝后之作,但确实是空前之笔,势必给后来的大家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
  支持楼主!!
  楼上的楼上的楼上的nonono11君关于香港电视近年来走向的评论,真是绝妙。
  怎么我的好多朋友看了没一个说好的
  提醒楼主一点      李若彤演小龙女没用替身
  题目借用的是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        写完看了一下,条理真是杂乱得很,有太多的想法要写出来,包括日本、美国电视剧制作的经验的借鉴,几种模式的电视台经营的比较等,都搅和在一起。以后有机会要再重写一篇,像“平心静气论新‘天龙’电视剧”那样条理分明、论据充分、节奏恰如其分才好。否则浪费了这么个好题目。      作者:弗吉尼亚单身日记 回复日期: 15:24:10     TVB的衰落是因为缺少竞争,没有做出好剧集的动力          作者:nonono11 回复日期: 16:58:08     TVB的衰落是因为缺少竞争,没有做出好剧集的动力    ----------------------------------------------------------    缺少竞争也是原因之一,但我认为时势的变化才是最大的动因。因为TVB在无线电视方面虽然缺乏竞争,但在有线电视方面是受到很大的竞争压力的。这次它的裁员就是直接受到有线电视方面的亏损所拖累。恰恰是近年来有线方面的竞争加剧,才加快了TVB的衰落。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TVB现在还是可以撑一段时间的。ATV比它弱得多了,但衰落到今天还是花了不将近十年的时间。      作者:tigerzhu 回复日期: 18:29:25     唉,曾经的辉煌已成明日黄花。      作者:韦吉祥9413 回复日期: 18:35:50     真正倒掉的不是香港的电视剧,而是现在香港作为经济和政治上的尴尬地位。经济的衰退,严重束缚了娱乐的发展。      作者:nonono11 回复日期: 18:44:24     这文中的“资讯节目”准确地说应该是“综艺节目”。        其实我觉得TVB的英文台(明珠台)是相当不错的,触角的敏锐比日本的电视台就强多了。像“末世黑天使”这部美国电视剧,我在去日本时TVB已经紧近美国本土的播放速度,放到第三季了。我去了日本差不多快一年,日本那边才开始放第一季,真是慢人一拍。        但明珠台近来也不行了。ATV的英文台(国际台)也垮得很快,相当年几乎所有著名的西片(如“乱世佳人”、“星球大战”、“决战猩球”等)我都是通过国际台而看到的,现在却几乎只播电视剧和科技记录片,沉闷之极。而ATV播的美国电视剧虽然也挺不错,但都属于那种慢热的,不像TVB的明珠台播的那样流行,一周放一次,搞得我几乎都记不住剧情的进展。但现在明珠台也明显在步国际台的后尘,电影已经从原来的一周七部缩减成现在的一周三部,电视剧方面还能撑得住,但其变化轨迹也实在太像国际台了,令人担心。        听说两台的英文台都亏损严重,曾有传言说两台有意要将英文台合并为一个英文台,以减少亏损。但香港的电视广播局不批准,说会造成垄断。其实现在两个英文台的片路都大不相同,彼此间已经很难说有什么竞争存在。        呜呼,连明珠台都变得不好看的时候,就是我彻底地抛弃TVB的时候了。      作者:nonono11 回复日期: 19:03:13     真正倒掉的不是香港的电视剧,而是现在香港作为经济和政治上的尴尬地位。经济的衰退,严重束缚了娱乐的发展。    -------------------------------------------------    我始终认为这只是原因之一。ATV倒下时,可正是97回归前夕香港经济最繁花似锦的时候。TVB的倒下,经济衰退是一个加速的因素,但不是原动力。TVB倒下的原动力跟ATV的是一样的。        周边(尤其大陆)的影视剧制作的崛起、香港人才的凋零,是最大的外因和内因。大陆的电视剧制作模式是制片与电视台自身的经营基本上是可以分开的,这就有如电影的制作与电影院的经营是分开的一样。而大陆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电视台,这就跟电影院有成千上万,但电影制片厂只是少数。因此只要一部电视剧制成,在各地电视台反复播放,回报就很可观。投资回报可观,就会吸引大量资金进入影视制作的行列。不是说有钱就一定能使鬼推磨,但长期有足够的投入,久而久之,人才的培养慢慢跟得上了,几年磨一剑,渐渐就能成气候。        这种电影式的电视剧制作模式对于大陆很适用,因为大陆地大人多,地方电视台多如牛毛,绝大部分要靠买片来填满播放时段。每个电视台只要出一点钱,加起来就有很多。        香港地小,电视台数量少,以前与大陆没有交流,所以TVB这种集拍片和播片于一身的“巨无霸”式的电视剧制作模式可以成功。再加上TVB制片后不限于在香港这小地方播放,还在东南亚、海外华人圈子有很成熟的发行渠道,近年来更大力拓展内地市场,光是看它造就了这么多其频道覆盖范围以外的TVB的FANS就可知其成效惊人。这种经营模式更像美国迪斯尼公司这类依赖全球发行来赚钱拍片的大公司。        但现在内地开放,交流日多。一方面是大陆自身临近香港的电视台冲击香港电视台的收视,二方面是大陆自身拍出的一些比较好的片子也冲击香港的电视剧,三方面是香港的演员流失到大陆去拍片。总之,TVB现在等于是以一己之力与整个大陆的电视制作相竞争。虽然目前竞争还不是很直接,但其力不从心的迹象已经抬头。显然,TVB毕竟不是迪斯尼公司,没有真正的全球发行的回报支持它的拍片。而且长年累月要大量拍片,以致多数是粗制滥造的低成本小制作。        目前,从平均水平来说,大陆的电视剧仍然远远不及香港。但大陆进步之快是令人吃惊的,显然这是大制作的资金充足所带来的良性循环。所以,不是着眼于目前,而是着眼于未来的趋势,不得不为香港感到悲观。    
  提醒楼主一点            李若彤演小龙女没用替身  -----------------------------------------------------------  武打片断很多是替身做的,你看清楚再来说吧。
  嘻嘻~~  台湾呢?
  作者:磅礴 回复日期: 19:12:24     数年来,港台武侠剧不进反退,而大陆的仿效多于创新,并且加之无法跳跃水浒、三国重叙事不重戏剧冲突、往往造出些不伦不类的怪胎。听朋友说新天龙很好,就将信将疑的看了几级,结果费了几天一口气将其看完,如痛饮纯酿般爽快。好就是好,不要因为是张纪中拍的就骂,该片从导演、编剧、音乐、效果、美工、特技、武打、选景等来说,的确将金庸的作品发挥到了极至。无论故事架构,从小说的杂乱中给予升华,重新给人一个新天龙。跳出武侠的粗犷狭隘,无论从情节还是情感都给人强大的震撼。一个大陆特色的武侠剧的经典诞生了,不感说是绝后之作,但确实是空前之笔,势必给后来的大家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  =============================================  既非绝后,又何来无法逾越,吹捧到这份儿上,也没什么好争的了!!
  nonono11    好文!!分析的清楚, 讲的也明白。  
  五一节才有时候全部观看,楼主的评价很好!
阿朱和萧峰的戏要是演得再好点再充分点就真是经典了。
  不错不错,不错的评论。赞~~~~~~~~`
  他的意思应该是难以逾越的吧?这句话可以拿到高考试卷上去了。
  佩服佩服!宏篇巨著了。  不过还是喜欢黄日华的扮演。虽然经楼主这么一说果然有郭靖的影子。(最不喜欢的是胡军版的头发,经常那么飘。唉。)
  透彻……
  呵呵,nonono11说到阿紫和摘星子那段,我也深有感触  天龙我开始的时候就看了两三次,第一次连着看完(也不去吃饭,也不愿睡觉),然后跟着我们宿舍的人又看了一遍。去我男朋友宿舍,他们看,我也跟着看。可以说是看三次了,当然还有一些片段的重复  那时候是上年年底  后来回想,根本没想到过阿紫和摘星子这段  这段时间买了碟重看,看到这段,觉得实在是很漂亮!  不但如此,花痴地说一句,摘星子还真是帅啊~嘻嘻~跟加勒比海盗那个船长有点像哦!真的很帅,我怎么错过这么一个帅哥了呢,哈哈  所以这段我重复看了几次,当然武打也很漂亮,很诡异    顺便说一句,我们是老乡哦!  我广州的,看TVB也是审美疲劳了,腻得不行,现在已经基本不看了  当然现在也在外地了,呵呵
  摘星子帅?偶咋觉得他那么猥琐呢。。。。
  基本算中肯,不过作者的欣赏水平并不见得多高    而此时若能插入萧峰幻觉中见到阿朱就更好了。像“勇敢的心”里主角被处以极刑时幻觉见到初恋情人在观看死刑的人群中含笑走过那一幕,即使不是重量级催泪弹,也足以令心如铁石之人心头掠过一丝温馨或唏嘘吧。如果让萧峰弥留的最后一刻现出阿朱死时的灿烂笑容,然后口中喃喃的叫一声“阿朱!”那就真是……perfect啊!    幸好没象这样演,不然又要沦为儿女情长的港剧了
  很理性的分析,不错。
  其实金庸小说,有不少情节我是读之再三再四甚至是再三十再四十次仍是每读必垂泪的。“天龙八部”就有阿朱之死和萧峰自杀两段属于这类情节。这些情节每多是书中主角死亡的片断,如“笑傲”中的岳灵珊之死等。不过“倚天”中的小昭远离,“东西永隔如参商”则是唯一的属于生离而非死别但仍能一再引我下泪的情节。      必哭的情节偶只有阿朱死去跟小昭远离。。
  作者:小虹心字罗衣 回复日期: 11:52:22     嘻嘻~~    台湾呢?  是啊,希望能看到台湾的分析
  评的很公正了
  基本同意
  评得不错!  
  看过了,还是顶下吧。:)
  最喜欢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        腓特烈大帝说过:“强权即真理,实力决定一切,永远都是这样。”      不得志呀!!!      难道权力是……???  
  又是一个出口转内销的
  亚视(ATV)的衰落
  这么老的贴子都能被挖出来,文物呀。
  欢乐的留印
  垃圾,这样的东西还公正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正的少林功夫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