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线实时借款百度没有了也不只到为什么就没有了

已解决问题
我在百度注册的账号也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有登录了,今天进不去了,重新注册我还想用以前的号,为什么不行?
如果行的话,具体怎么办?
浏览次数:2657
用手机阿里扫一扫
最满意答案
重新注册以前的帐号是不行的,因为你已经注册了你登录时,显示的是什么信息,是密码忘记了还是其他的原因呢?如果密码忘记,请按下面这个教程来找回自己的密码和帐号找回百度帐号密码的详细教程:http://tieba.baidu.com/f?kz=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正在进行的活动
生意经不允许发广告,违者直接删除
复制问题或回答,一经发现,拉黑7天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
扫一扫用手机阿里看生意经
问题排行榜
当前问题的答案已经被保护,只有知县(三级)以上的用户可以编辑!写下您的建议,管理员会及时与您联络!
server is ok今天看老公得手机发现他跟一个女人有暧昧关系 我问他他说没有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_百度宝宝知道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2018&Baidu&&&京ICP证030173号&&&李彦宏说百度要再赢一次,谷歌这次逆袭的机会是AI?
热门浏览 Hot
产品及服务 New
> 李彦宏说百度要再赢一次,谷歌这次逆袭的机会是AI?
李彦宏说百度要再赢一次,谷歌这次逆袭的机会是AI?
作者:罗超
每年都有Google返华的新闻,今年是最“逼真的”的一次。Google在中国市场的小动作越来越多,面向中国市场推出了Google翻译App、文件管理服务File Go和AI小程序“猜画小歌”;今天人民日报海外版在Twitter、Facebook上刊文,表示“欢迎 Google回到中国大陆,但前提是得遵守政府相关的法律政策。”作为中国最权威的媒体之一,人民日报这一表态给外界留下无尽遐想空间。百度曾是Google在中国的主要对手,其创始人兼CEO李彦宏今天在朋友圈非正式表态,更是引发了各界关注,李彦宏表示不惧Google回归:“如果Google决定回到中国,我们非常有信心再PK一次,再赢一次。”对此,李彦宏详述了理由,我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译一下:1、如今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往年的搜索引擎本身,而百度AI布局已经成功。2、中国互联网行业已从模仿到创新,从跟随到引领,已是今非昔比,百度是其中一员。3、当年谷歌退出中国时已经被百度打趴下,赢过一次,再来就再赢一次。大家一直说是因为Google退出才让百度赢得市场,百度很委屈。我的朋友圈和微信群,有些人对于李彦宏的回应不置可否,李彦宏所说的1、2点是有目共睹的产业现状和客观事实,没人反对。不过对于李彦宏说赢过一次Google,很多人不认同,还有人表示,Google当年退出中国是因被百度举报,如果Google不退出中国市场,根本没百度什么事儿。我不知道百度举报了Google什么问题,导致Google退出中国市场,但要说百度没赢过Google我是不同意的,我也坚定认为,Google回来,在搜索上将不是百度的对手。由于黑百度和支持“不作恶”的Google都是政治正确的事情,因此有人看到这里,已经会对我的观点进行否定,准备到评论区开骂,我建议先看看我的理由再说。百度赢过Google一次我们先来看看历史,谷歌退出中国是不是因为众所周知的某个单一原因?Google 在2000年就推出了.com中文站,此时百度还在给新浪等巨头做搜索服务,做to B业务,推出直面用户的独立搜索引擎是2001年的事,比Google晚,2002年百度启动著名的“闪电计划”,目标只有一个,让搜索体验超过Google中文站,可见2000年到2002年百度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是不争事实。百度和Google中文搜索技术谁最好?曾是中国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口水战激烈程度不亚于今天,我们一个宿舍的同学,也因为不同理念坚持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比如我同学因为支持国产优先用百度,而我则因为喜欢极客范儿的谷歌成为后者忠实粉丝,用了10+款谷歌产品。当时,第三方机构做了多个盲测“比比看”,在搜索框下方出现两列结果,同一个搜索词,下方的两边随机出现百度和谷歌的结果,用户不知道来源,按照需要点击,最终统计受测用户点击率(专业术语就是召回率),谷歌、百度都有胜出,当时也有不少口水战,比如说结果有人操控等等。在我看来,这样的PK更多是品牌行动,市场才是最好的裁判,2003年百度搜索次数超过了Google,这一年百度还推出了贴吧这个现象级应用,获取了更多流量。百度一路高速发展,在2015年8月成功上市,上市前夕,Google终于意识到已错失中文市场,从微软挖来李开复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2006年又给Google取了一个众所周知的中文名“谷歌”,“正式进入中国”。2009年,李开复辞职,2010年Google退出中国,轰动全世界,当时其市场份额大约只有25%,百度市场份额已超过70%,最终,Google中国的市场被百度、搜狗、搜索以及后来出现的360搜索瓜分殆尽。在中国市场份额微不足道,中国市场在其全球市场版图中可以割舍时,Google 便有了退出中国的底气,可见,在Google退出中国前,百度就已掌握主动权,市场份额遥遥领先。百度做对了什么?1、百度聚焦中文搜索和中文市场,Google全球出击,很难面面俱到,正式进入中国时百度都IPO了,很多市场都是这样,有公司上市就意味着市场定型,难以改变。2、百度更懂中国用户,推出了更接地气的产品,比如2003年推出贴吧,此后陆续推出知道、百科、文库、经验等业务,与不做自己页面的Google发展思路不同,Google现在都没有对应产品。3、百度比谷歌更理解中国法律。百度当时的战术很野蛮,比如MP3就一度成为其主要搜索频道,带来了大量的流量。版权意识强烈的Google根本不敢像百度这样玩儿,而是在中国投资了走正版音乐路线的巨鲸音乐,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4、百度在市场行动上决策更果断,这与百度更理解中国市场,可以完全自主灵活决策有关。比如2004年百度出资5000万人民币,外加部分股权收购了导航站hao123,而Google当时根本不觉得这样的一个网址汇总页面有什么价值,现在看来,hao123堪称百度最成功的一次收购。谷歌后来对百度有样学样,买导航站265,做音乐频道,等等。然而没有一个市场靠跟随可以逆袭。在市场行动上,谷歌中国决策权也有限,很多事务都要得到硅谷总部授权,沟通成本极高,拼多多CEO黄峥在有中耳炎不愿意坐飞机的情况下还要飞回硅谷,去获得能对中文搜索结果页字体和颜色修改的授权,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现在看,不理解中国用户需求、不理解中国法律法规、产品不够接地气、不如中国本土公司聚焦,跨国决策不灵活这些问题已成为外企的通病,如今在中国互联网市场,我们找不到一家成功的外企,不论是曾经还是正在进入中国市场的玩家,如雅虎、MSN、Ebay、Groupon、LinkedIn,都无一成功,倘若Google不退出中国,今天市场第一也不可能是它。Google靠什么逆袭?百度凭什么可以再赢Google一次?此前二十年国外互联网公司都干不过中国公司不是理由,这显得有些宿命论,不符合商业世界的发展式思维。在我看来,时过境迁,百度和Google的竞争维度也有差别,我们应该分开来看,事实上,Google回归中国影响所涉及的业务也不只是搜索,牵扯的公司也不只是百度。1、搜索引擎:凭Chrome和Android会有一席之地,想赢却不容易。Google回归中国,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是搜索引擎的回归,这块业务我认为Google没有逆袭百度的可能性,甚至无法与搜狗/360竞争。这些年,在中文搜索上百度在算法和数据上日积月累,投入力度远大于Google,Google不可能短时间弥补这8年的差距。有人说,Google有中文搜索,但别忘了它服务的用户数跟百度的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甚至不如搜狗和360。更重要的是,搜索不单纯是技术的PK,而是品牌、习惯、渠道和体验的全面较量。微软Bing号称其搜索技术比Google强,它市场份额为什么就是起不来?因为品牌和习惯;搜狗、360号称技术不输百度,为什么就不能将百度拉下马呢?因为渠道能力有限。Google旗下Chrome浏览器目前是NO.1,优势明显,如果走强浏览器再导搜索的路线,在我看来还是能占据一席之地的,就像搜狗、360一样;Google旗下的Android目前占据80%的手机市场份额,如果Google回归就会用好这张王牌,不过,手机厂商目前通过对Android的改造已在事实上掌握系统的流量分发权,Google能否拿回去难说,导入到搜索效果如何也难说。2、Google云:与本土玩家合作可以分一杯羹,阿里云的地位不容挑战。还有一说是Google旗下的云服务会进军中国,中国云计算市场正在高速增长,充满机遇。在全球市场,云计算巨头已形成“3A”格局,即AWS、Azure和Aliyun,谷歌云计算服务已跌出前三。而且云计算要深耕行业,做好B端服务,Google也并不擅长这一点,进入中国市场要挑战阿里云的主导地位很难。不过,如果能与腾讯云、金山云等玩家结盟,给存量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对于阿里云还是有一定威胁的,但顶多也是分走一点阿里云的市场,而不能影响其地位。3、信息流:在中国玩家面前还是小学生,来了也是白来。也有媒体报道说Google会在中国发布一款类似于今日头条的个性化客户端,这个业务Google想都别想,搜索引擎和云计算业务它在全球市场还有一席之地,但个性化资讯业务Google也是新手,它在中国玩家面前绝对是小学生水平,今日头条已经走出很远,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和新闻客户端都在引入信息流,信息流背后是自媒体平台的运营,是短视频,是社会化媒体,都不是Google所长。4、硬件:Google最得意的硬件是Chromecast和Home,难赢小米们。谷歌做了很多硬件,做了很久硬件,Nexus以及Pixel系列都没起色,做得最好的是智能电视棒Chromecast和智能音箱Home,在美国前者是同类第一,后者有望超越Echo成为第一。然而,在中国市场,Google要做好硬件很难,背后的内容整合比较困难,它在中国价格屠夫面前也无能为力,百度小度智能音箱最近搞活动只卖89元,天猫精灵搞活动时只卖99元,原价都是几百,Google搞活动后价格都要几百,如何玩儿?5、Youtube:我认为短期内不大可能回来,回来也不是爱奇艺、优酷土豆们的对手。有人说Youtube有很多视频爱奇艺什么的没有,我觉得会翻墙去看Youtube的用户不是中国的主流用户,中国大众用户爱的内容是影视剧、综艺节目、二次元等等,而不是UGC视频内容,爱奇艺等玩家已经很成功,市场竞争也已十分激烈了,Youtube再来看不到什么机会。搜索、云计算、信息流、硬件、视频,Google想要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都很难,最大的机会是AI。AI是百度谷歌竞争的新战场正如李彦宏所说,如今AI已是互联网后的下一幕。互联网巨头间的竞争不会停留在老的时代,Google回归中国的剧本不是围观者期待的“复仇”,回来也是做有利于自身发展、符合企业利益的商业选择。Google进入中国市场与百度真正的竞争看点,我认为将是AI,百度正在大力推进AI战略,Google也提出要AI First,两者未来的竞争焦点将不再老市场,而是会在AI,毕竟在老市场,谷歌几乎没有逆袭的可能。比如深度学习框架Google有Tensorflow,百度有PaddlePaddle;再比如无人车Google旗下的Waymo依然是最强的,百度也在大力做无人车做Apollo自动驾驶平台;Google已在中国成立AI实验室来挖人,百度也在硅谷设立实验室抢人,在AI上两者可谓针尖对麦芒。相对于搜索、视频、硬件等产品而言,Google在底层AI、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在中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也可以利用好中国的市场(比如人口技术大数据多)、政策(比如鼓励自动驾驶车)、人才等等优势,当然,技术离不开场景,这是Google业务要来中国的一个原因。“强大的对手,让你变得变强。”现在看来,当年Google退出终于对于百度来说是一大损失。强大的对手会时刻敲打你,逼你进步,给你危机感,然而百度在中国市场是没有这样的对手的,反观阿里有京东紧追不舍,腾讯有360的当头棒喝,都突破了自己的边界,百度这些年不断转型,本质上是在跟自己竞争。倘若Google真回归中国,对于百度来说不失为一个好消息,李彦宏在朋友圈中也表示,中国科技公司有能力和信息,与国际企业的良性竞争中变得更强,共享全球红利。深层次来看,倘若Google真正回归中国市场,将会刺激中国互联网市场进一步开放,竞争会更加充分,与国际巨头共舞会让中国玩家变得更好更强,在出海道路上越走越顺。作为一个Google资深粉丝,我至今依然用着gmail和日历等Google系产品,对于Google回归我是很期待的,不过对于市场将会发生什么,我认为在情绪外,我们还是要多一份理性,一切从事实出发。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08月08日 18:04
08月08日 18:04
08月08日 14:02
08月08日 14:02
08月08日 14:02
07月20日 17:32
07月04日 10:25
07月24日 15:15
02月01日 02:22
07月03日 13:57
友情链接:谷歌搜索若返华,或重演老大老二打架致老三消失的剧本
  近,谷歌重返中国内地市场的传闻再起。开始大家以为和之前一年,认为也只是某些人的捕风捉影罢了。但人民日报在海外社交媒体对于此事的发文,大大增加了谷歌重返中国内地市场的可信程度。
  一时间,业内对谷歌重返中国内地市场热议纷纷。作为最直接的竞争对手,百度方面也对此传言进行了回应。创始人兼CEO李彦宏在朋友圈大段回复了对此事的看法,表示希望与谷歌再战一场,重新赢一次以证明百度的实力和价值。
  谷歌当年是败给百度才退出中国市场吗?并不!
  关于谷歌当年撤离内地市场的原因,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有一种说法比较流行,说是谷歌之所以这么决定,是因为在内地搜索市场上败给了百度。这种说法甚至被昨天李彦宏所引用。
  事实真的如此吗?谷歌到底是不是被百度打败后才撤离内地市场呢?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只要找到相关数据简单分析就能判断,毕竟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
  谷歌是在2009年12月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并于2010年3月关闭了CN域名,这也就是大家经常说到的谷歌退出或撤离中国内地市场。因此,只需要对比一下2009年之前的国内搜索市场份额,就可以证明谷歌是不是被百度打败后撤离中国内地。
  在网上找到一份艾瑞网出品的《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报告》,里面正好对年中国搜索市场份额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如下图:
  不难看出,百度在那几年的成长非常迅速,其市场份额从2003年的11.2%快速增长到2009年的63.9%,排名也从第四跃居榜首。百度在搜索市场的胜出,还是依靠着策略、技术和产品的整体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来的。因此,关于百度因为谷歌退出中国内地才得以称王的说法,在数据上来看并不成立。
  但谷歌的表现同样非常出色,2003年它还只有2.1%的份额,到撤离前的2009年其份额达到32.3%,几乎翻了四番。虽然最终份额不如百度,但整体增速是百度的两倍多。在撤离前的两年里,谷歌保持着年20%的高增速,而百度的增长速度只有3%左右。以谷歌在中国内地搜索市场的这种表现,能说是失败吗?显然不能。
  贴切地说,当年百度的市场份额并不是从谷歌手中夺来的,而是伙同谷歌一起,瓜分掉当时的老大中国雅虎和两大门户新浪搜狐的份额。只是后来谷歌的意外撤离,让百度有机会独占市场红利而已。
  PC端:百度受冲击、搜狗影响较小,360和必应反成牺牲品昨天有一些机构或个人,对谷歌搜索业务重返中国内地一事发起了市场调查投票,结果显示8成多用户选择放弃百度而投奔谷歌。这个结果比较意外,估计李彦宏看了之后会有较大的危机感。不过调查只是调查,少数人抽样的意见并不能代表全部。
  现在的搜索市场和8年前大有不同,当年是PC互联网的天下,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市场分为PC端和移动端两块。下图是今年7月的市场形势(数据来源:gs.statcounter.com),当前中国内地搜索市场的主要玩家剩下了五个,分别是百度、360、谷歌、搜狗和必应。谷歌在撤离的情况下仍占据了6%的份额,占据第三名的位置,可见其产品和品牌的影响。某种意义上来说,谷歌从来没离开过中国内地市场的说法是很有几分道理的。
  从PC端来看,我分析预计未来形势如下:
  1、百度份额将有所下降,但幅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我觉得,上面的市场调查结果不能真正反映用户的实际使用行为,更多的是他们对于百度品牌形象不满的态度。客观地说,百度在中文搜索的技术上有自己的优势,产品设计和理念的不足,不能掩盖它的这一优势。要不然,当年百度也无法从激烈的搜索大战中胜出,毕竟多数用户还是从前的那拨。
  我预计,在一开始,谷歌搜索的回归会吸引很多用户表明态度式的站队,百度的市场份额会出现较大的下滑,甚至可能降至四五成的样子。但随着大多数用户的理性思维恢复,百度的市场份额会逐渐回调,最终稳定在六成上下。
  2、双巨头挤压二线品牌空间,360或成最大牺牲者
  目前排名第二的360可能是最大牺牲者,之前它是作为用户在百度之外的第二选择定位。当谷歌搜索回归之后,这个位子随即被谷歌取代。届时搜索市场也将重现“老大老二打架、老三消失了”的场景,作为通用搜索的360无法找到自己市场定位的话,将被用户迅速遗忘。当然,现在360也不靠着消费者业务过日子,对它的营收和利润的影响并不大。
  3、搜狗因为差异化定位而受冲击较小
  相对来说,搜狗的处境反而要好很多,市场份额只是略有下降。能够在双巨头中侥幸活过来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其份额本来就小,用户群体相对粘度大一些;二是有腾讯加持,走的是差异化之路,重点放在特定网站的内容搜索,比如微信、知乎等,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也不排除有意外发生,比如腾讯向谷歌开放同样的权限,传闻谷歌回归的合作对象就是腾讯。我个人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太大,特别是短期内。但搜狗还是得加油啊,光指望着腾讯爸爸只能保一时,并不能保你一世啊。
  4、必应最为尴尬,将被边缘化
  之前由于谷歌的缺席,必应作为备胎成为了一些用户的选择。但谷歌重返中国内地之后,备胎下岗就非常顺理成章了。吐槽一下,必应边缘化也无须怪人家谷歌,其实是自己产品做得太差了,白白浪费了8年好时光。
  移动端:百度谷歌激战,浏览器或再起战端和PC端相比,移动端的局面大有不同。当我看到下面这张市场份额图(同样数据来源于:gs.statcounter.com)的时候非常吃惊,百度第一并不意外,毕竟这两年它的移动化转型还是比较成功的。吃惊的是,占据第二的不是搜狗也不是360,居然是神马。请教业内人士才知道,神马之所以份额这么高,主要拜母公司的UC浏览器强势绑定所赐。
  谷歌重返中国内地市场之后,移动端的争夺将呈现与PC端不同的景象。
  神马搜索与UC浏览器强势绑定,用户多是来自低端手机的预装(云OS系统手机居多),甚至是一些山寨机。而这部分用户对手机使用不是很熟练,不会安装卸载应用,基本上是手机上有什么就用什么,可能连谷歌是谁都不知道。短期内来说,谷歌重返中国内地市场对它的冲击反而最小。
  但长期而言,神马搜索也将受到很大冲击,并失去大块市场。低端手机和山寨机用户的升级是必然趋势,而与UC浏览器的深度捆绑,神马搜索的品牌认知度很低,用户的忠诚度也无从谈起。当用户更换到品牌手机时,百度在三四线及以下市场的品牌影响将会显现力量,成为用户的新选择。
  百度在移动端受到的压力要远远大于PC端。因为百度一家独大、搜狗360份额很小,而排名第二的神马搜索用户与谷歌重合度很小,谷歌重返中国内地之后就会和百度发生正面冲突。
  当前大部分浏览器的搜索被百度占据,然而这并不是用户自由选择的结果,而是谷歌搜索无法打开所致。当谷歌搜索被开放用户后,一部分谷歌忠粉和反感百度的用户将会选择谷歌。同时谷歌在中文搜索上的技术劣势也会得到一定的缓和,因为通常用户使用手机搜索时对精准度和丰富度的心理预期不如PC端高。这意味着PC端大批用户回流百度的情况将不可能发生,一旦移动端用户被谷歌切走,百度很难再争取回来。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以上的移动端搜索大战似乎一直围绕着浏览器展开。谷歌重返中国内地之后,各家搜索企业将会更重视浏览器的流量入口作用,很有可能掀起一场攻坚战。除了强化自家的浏览器推广之外,搜索企业还将设法攻克第三方厂商。绑定默认搜索栏、锁定导航首页入口位置,应该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届时受益最大的可能是猎豹和2345,这两者的月度活跃用户都超过了1000万。
  按照721或631的互联网定律,谷歌很可能在移动端浏览器切走近3成的份额,而这近3成主要来自于百度原来的地盘。好在百度自有APP占有率在稳步提升,仅百度APP月度活跃用户超过了4亿,能够稳住部分基本盘,另外长期还可以争夺相当部分的神马搜索用户。
  预计移动端搜索市场,百度的份额将下降到50%左右,谷歌有望达到3成甚至更高一些,神马初期变化不大,但份额会随着预装手机的退出而下降,多数流失用户将转投百度。至于搜狗和360,维持现状的可能性较大,很难对百度和谷歌形成威胁。
  谷歌重返中国内地,影响并不仅限搜索业务
  整体而言,浏览器的流量入口地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大削弱,甚至可以说搜索业务已经不是互联网企业的重点。作为搜索巨头,谷歌和百度都在转型,只是方向不太一样而已。从近年来的财报来看,搜索广告的营收比重正在慢慢降低,取而代之的是信息流广告。因此,信息流才是未来两大巨头的主战场,而且对手更多实力更强,包括腾讯、今日头条等重量级巨头,甚至还有阿里。
  谷歌搜索业务重返市场,也许还不能给我们带来新的信息和服务,但却可能重塑互联网市场秩序。用户增加了产品选择,而百度也将在竞争机制下真正改变以往的一些行为,变得更加符合人们的价值预期。对于百度和李彦宏而言,有竞争其实是好事,没有危机感的企业很容易陷入衰退,逐渐丧失自己的竞争力。
没有提示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最火手机来电铃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