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如何oppo手机怎么更换设备OPPO

科技以换壳为本,一加6只是OPPO R15的高配版?科技以换壳为本,一加6只是OPPO R15的高配版?百略网百家号近日,爆料达人@Evan Blass放出了疑似一加手机6谍照。可以看到一加6的背面具有独特的质感,而不是此前泄漏照片的玻璃后壳。当然,指纹识别和双摄像头的设计与此前爆料的谍照相符合。谍照显示,一加6的底部包括USB Type-C端口、扬声器,3.5mm耳机插口也得到了保留,背面则有“Designed by OnePlus”的字样。有分析称,一加6正面可能类似于OPPO R15,但其后面经过了重新设计——同一加5T一样,也是在OPPO R11s 的模具上进行了小幅修改。Geekbench数据库中也出现了疑似一加6手机的跑分。@slashleaks 爆料称,一加6确认搭载骁龙845处理器、6GB运行内存,预转安卓8.1系统,单核跑分2535、多核跑分8632。对比采用骁龙835的三星S8,单核跑分在2000分左右,多核跑分最高为6500分,这样计算骁龙845比上一代单核性能提升了27%,多核提升了33%左右。一加6正面采用了6.28英寸AMOLED显示屏,分辨率为,应该是全面屏无误,但不知道是否会采用刘海屏设计,可能是最大的悬念了。该机还会有一款8GB+256GB存储组合的顶配版本,价格可能会超过4000元。拍照方面,后置1600万+2000万像素组合,均为f/1.7的大光圈,前置相机为2000万(f/2.0光圈)。此前有报道称,一加6将于今年6月份发布,4G峰值下载速度将达到1Gbps。与此同时,上代旗舰的生命周期也将迎来完结。去年11月份上市的一加5T手机,目前已在美国市场停售。一加证实已经卖光了为北美制造的每部5T手机,这意味着加拿大也将停售。停售并不意味着一加6供不应求。事实上,北美的一加粉丝可能需要等待约三个月才能抢购该公司的手机产品,而且还是从官方商店购买。虽然也有一些第三方销售商仍在销售一加5T,但能提供的数量并不多,还不会提供保修服务。一加中国官网显示,一加5T的6GB内存版仍然在售,但8GB内存版依旧缺货。此前一加手机6泄露的价格为749美元(约合人民币4701元),原因可能是骁龙845太贵了——一加CEO刘作虎在微博亲口承认,这是要涨价的节奏?如无意外,标准版一加6的价格会从3499元起跳。无论国内国外,上市前三个月都需要预约抢购,而且还抢不到。至于一加手机在海外的热销现象,应该是是通过闪购制造的。最近刘作虎还在微博上与网友互动,评论区充满了欢乐的氛围,网友纷纷调侃“只要不是刘海屏就行了”、“高配OPPO R15要来了”...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百略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百略网是一家专注于泛互联网商业革新和科技创新的智识型
知识型新媒体。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OPPO成功了, 一加为什么不能像一样
稿源:末代70后
一加5公布。一加的公布会并没有固定工夫,就像刘作虎偶然表露的随性。幸亏,没有和友商扎堆。此次产物公布的slogan之一:“高清双摄,就是明晰!”看起来,跟它的“兄弟品牌”OPPO和vivo很像,都是主打照相、双摄、明晰度。差别的地方在于,OPPO、vivo在近两年完成了“跨越式”开展,而“脱胎”于OPPO的一加照旧不温不火,“叫好不叫座”。为什么一加没有像OPPO一样成功?“不将就”的一加,会走上魅族、锤子的老路吗?一加5偏执产物,不敷OPPO,更像锤子知乎上,一加刘作虎对本人的描绘是“得了强迫症的产物司理”,以至于在写title的时分,他也把产物司理写在了CEO后面。在作答某个成绩时,刘作虎直截了当,第一句就是“我以为产物就是最好的营销”。假如要给产物司理刘作虎再加一个形容词,在钉科技看来,非“偏执”莫属。因而,一加手机也是偏执的,代名词叫做“不将就”。从气质上来看,刘作虎的一加,更像罗永浩的锤子,大概这就是一加没有像OPPO那样成功的第一个缘由。寻求产物的杰出,值得敬仰,关于一个产物司理而言,这该当也是最优目的。但好的产物司理,一定就可以玩得转市场。公布会现场不如看一下OPPO。假如纯真依照硬件设置来看,比拟一加的“不断抢先行业一年”,OPPO虽然支流,但偏中规中矩。不外,这就是OPPO的作风,大概也可以算是OPPO面前气力的暗示之一。钉科技注意到,陈明永在去年末的一条微博里有如许的表述:“‘说好车必定要顶级发动机,说旗舰机必定要看CPU’,这个逻辑,是否是就好像说一个幸运的家庭,必需求有一张超大的床大概厨房一样?”这被外界视为是对此前“低配高价”质疑的回应。假如对OPPO这个品牌在近年来的暗示加以剖析,就不难发明,其成功面前,是多个要素的协力,产物设想、品牌抽象、宣扬战略、渠道战略,缺一不可。一加就显得比拟单一,关键词,大概只要“产物”。别的,在国际,少数消费者关于诸如硬件设置、硬件参数、跑分排名这些数据其实不敏感,更多需求的是实践的运用体验和产物和品牌抽象的近间隔打仗,这是OPPO的劣势,恰好也是专注线上贩卖的一加难以做到的。而这,生怕也就是一加5搭载了骁龙835和8 128GB内存组合后,售价仍低于OPPO R11 Plus的缘由——一加的品牌溢价还不敷。固执海内市场,口碑销量“倒挂”要末深耕国际,要末进军海内,在钉科技看来,关于重生品牌而言,凡是只要这两个市场选项,由于,双线并举在一开端必定力所能及。IDC数据显现,2016年OPPO环球销量达9940万部,排名第四,占比6.8%,而在中国市场,OPPO出货量就高达7840万部,国际市场占比高达78.9%,海内市场占比仅两成多。深耕国际,恰好是OPPO近年来逐渐提速,完成“跨越式开展”的主要缘由之一。与OPPO差别的是,一加,从一开端就有偏重海内市场的偏向。从另一个方面来看,OPPO的国际化做得该当还不算成功。究竟?结果,仅就线下渠道规划而言,OPPO在国际曾经有靠近20万个线下终端,而国情的差别和绝对无限的工夫,使得OPPO在国际的形式其实不容易在国外疾速复制。区隔于品牌已改成vivo的步步高手机,OPPO曾作为步步高开创人段永平别的设想的一个国际化手机品牌,但本身并没有充沛完成好它的任务。以是,按钉科技的猜想,大概有OPPO做大股东的一加,恰是OPPO国际化的一次测验考试。现实标明,在口碑上,此次测验考试仿佛成功了。钉科技曾注意到,以一加3为例,海内媒体曾给出不错的评价。TheVerge称,“一加3是极少数我会毫无保留地引荐的手机”;PCMAG称,“如许的设置组合是我们在美国见过的第一部,云云功能暗示更使人受惊”;CNET称,“比拟它的合作敌手,一加3简直击败了每一台我们曾测试过的旗舰手机”。但假如从销量来看,一加的暗示就差强人意了。从可查询到的一加手机销量数据来看,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的一年间,海内市场贩卖占到了60%,但总销量仅150万台。2015年当年的环球整年出货量目的,是300万。此中,印度市场100万,但前三季度,仅完成了约30万。至于300万的目的,当时有剖析指出,停止前三季度,一加可以只完成了三分之一。刘作虎曾暗示,2016年,一加手机完成了充沛的红利。但详细销量,并未公布。上述数据标明,OPPO阅历的“在家千般好,出门事事难”的情况,该当也异样被一加所阅历。3月23日,一加与京东签订为期三年的计谋协作和谈。和谈中商定,自签约期三年内,除一加官方贩卖平台外,一加手机一切型号产物只挑选京东作为国际独一贩卖渠道,京东对一加手机停止计谋包销,这是京东3C史上第一次与国际单一品牌订定临时的包销机制。从这个举措来看,钉科技以为,一加关于“回归”是有所等待的。2016年初,一名在手机业内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行业老兵曾对钉科技有过如许的表述:关于体量不很大的国际品牌而言,假如在国际可以卖得好,谁又宁愿“流放海内”呢?一家之言一定完整精确,却也不失为一个左证。截图-知乎用户 刘作虎有OPPO作为大股东,后来靠OPPO代工,与OPPO共用团队设想UI,就连开创人也带着OPPO布景,一加,可以说是脱胎于OPPO。但从一加专注寻求产物的极致,专注线上渠道,愈加重视海内市场拓展这些方面来看,它更像是OPPO的B面。大概,一加是OPPO的一次计谋测验考试,不论哪一种挑选成功,成功都将属于OPPO。就今朝来看,成功愈加看重OPPO本身挑选的途径,而一加,大概就需求从头做出挑选,完整做本人,大概在必定水平上复制OPPO。刘作虎的经验中有如许一笔,从1998年起在OPPO任务,2008年曾担当OPPO蓝光事业部总司理,并率领OPPO蓝光DVD在西欧高端蓝光播放器市场打败索尼和天龙。这类“打败”,不会仅仅看产物黑白,很大水平上,要靠销量和市场占有率来权衡。“生活仍是消灭,这是个成绩。”这个成绩搅扰过魅族,搅扰过锤子,异样会搅扰一加。智能手机作为电子快消品,销量必定关乎成败。无论是魅族仍是锤子,都或早或晚向市场做出了退让。一加呢?假如不能在海内市场取得更大的打破,生怕也不免要做出相似挑选。(文章由钉科技原创,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一加手机很震惊:不会成为OPPO子品牌_网易科技
一加手机很震惊:不会成为OPPO子品牌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一加手机很震惊:不会成为OPPO的子品牌)
摘要:&一加手机今日被传说是要裁员然后并入,一加手机很是震惊:没有的事!OPPO也无奈:企业没有要改名,还叫“欧柏”,不是“欧加”。年底了,达不到销售目标闹心,更闹心的是还被传要并入其他公司,一加手机就摊上了这事。今日,有消息称,OPPO的企业名称由“广东欧柏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变更为“广东欧加控股有限公司”,而一加则会在裁员后并入欧加公司。一句话,信息量好大,OPPO企业更名,而“欧柏”改成“欧加”,因为一加手机要并进来,而且还是“裁员后”并入。据此传闻,两竞争对手以大团圆结局,真正成了“一家”手机。有网友戏称如果加入,那么可以改名“欧米茄(加)”,如果手机没做好,做个副业卖手表也许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当然,这传闻就像雾霾天里日日期盼的大风,来得快,去的也快。一加手机和OPPO对此传闻双双否认:没有此事。OPPO官方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未进行任何更名,也没有听说过一加手机要回归OPPO。一加手机更是震惊,“OPPO更名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也不会成为OPPO的子品牌。看到裁撤研发人员让我们很震惊,也很恼火。”一加市场负责人李晓宁大概是以“我伙呆”的心情回复的媒体。不过,对于“裁员”的说法,李晓宁表示,一加今年在国内发展确实不如去年,但是在国外依旧势头不错,所以Pete(一加创始人兼CEO刘作虎)可能也在考虑做调整,目前是调整了国内市场方面的人员,“属于优胜劣汰,人数不超过10人。”在国内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上个月一加手机宣布关闭45家线下门店。国内手机市场一片血海,一加手机也没法跟风说要“开拓海外市场”,因为今年印度市场的百万销量目标并未达成。刘作虎这一年过得并不顺心,他也在今年的总结中写到:
“去年在OnePlus 1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有媒体问我2015年最大风险是什么?我回答说:最担心的是第一年太顺了,会让团队掉以轻心,盲目冒进。不幸的是真的被我言中。第一年的良好开局,让我们变得浮躁,太过急于求成,在公司还没完全站稳的时候就迈起了大步,一度迷失了方向。”说起一加手机和OPPO的关系,也不外乎是一加创始人刘作虎是前OPPO副总经理,自1998年起救在OPPO工作。2013年刘作虎辞职创立一加手机,“一加”品牌完全是自主运营,与OPPO仅有共同的投资方,无论销售渠道还是供应链都保持独立。如今被传并入老东家,确实有些恼火。
本文来源:钛媒体
责任编辑:李德雄_NT202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跟OPPO相爱相杀,一加手机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我爱你,但我需要财务自由,需要人身自由。请给我空间,你可以在我遇到苦难的时候来帮我解决问题,但你最好别多想……看完这篇文章,对于一加和OPPO的关系,我脑补了一个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心疼OPPO#
《财经》记者 张珺/文 宋玮/编辑进入2016年以来,国内多数互联网手机品牌都面临着倒闭或是出售的危机,而沉默了一年时间的一加手机却悄悄盈利了。成立三年,一加的故事始终存在两个版本,轻蔑和意外并存。有人认为它年销量仅200万-300万部,其中三分之二左右在海外,国内市场销量在中国一年约4亿部的智能机总量中基本不值一提;有人则赞叹一加在国际市场建立起的品牌声势,受到国外一众高端、极客人士的热捧。“在美国其实很难看到有一个中国品牌的产品能够获得这么大的关注和认可。”美国著名科技产品测评家Walt Mossberg(业内人称“莫博士”)说,“这是最有硅谷味的中国公司。”在中国智能手机历史上,与一加同时期诞生的还有努比亚、IUNI、荣耀和ZUK等。它们有着相似的创立背景,都是传统手机厂商应对互联网冲击时紧急催生的婴儿。从销售表现上来看,华为的荣耀最成功,2013年底诞生后第二年销售额迅速达到24亿美元,之后又于2015年10月提前完成全年50亿美元的销售目标。对比之下,金立的IUNI已经关闭。除上述传统厂商孵化的互联网品牌外,锤子、小辣椒、大可乐等也都是受到小米模式启发创立,如今大可乐已经倒闭,而魅族和锤子陷入巨额亏损的泥淖中。一位前金立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在互联网手机最高峰,深圳至少有1000家注册手机企业,如今已大多不见踪影。荣耀几乎成为众厂商学习小米模式后,唯一冲出来的手机品牌。一加手机没有荣耀那么闪耀的销售业绩,一年出货量不足300万部,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没有掀起任何波澜。但其特殊之处在于,华为和荣耀更多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关系,而一加更为独立,其与OPPO有着同样的控股股东——广东欧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但是,OPPO并未对一加持股,也不参与一加的实际运营策略。一加继承了OPPO的产品和管理理念,背靠OPPO强大的供应链,这是它得以在红海中存活、长大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一加所走的每一步都异于他人。多数互联网手机品牌是先做ROM后做硬件,先做国内后做海外,先做线上再扩展线下,而一加的路径则完全相反。同时,它讲成了令不少中国手机企业羡慕的品牌和海外故事,甚至为中国公司出海提供了一款别致的样本。据《财经》记者了解,一加手机已经在2016年四季度实现盈利。“我们从来没想过大赢。我经常跟我的同事讲,不要去学小米,你不是雷军,你怎么学也学不会。”一加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作虎告诉《财经》记者,一加的一切源于产品。“如果一加突然死了,那一定是产品出了问题。”刘作虎说。活下去“我们跟OPPO在市场上其实是竞争关系。大家会说华为荣耀,但不会说OPPO一加”一加的成立只用了一顿饭的时间。日,一席OPPO中高层在深圳欢乐海岸的俏江南餐厅里聚餐。这场饭局过后,包括张璇在内的五名OPPO老员工办好了离职手续。一起吃饭的还有OPPO控股股东广东欧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原OPPO副总裁刘作虎等十余人。吃饭间隙,一位欧加董事会成员突然提议:“要不张璇,你来做这个新品牌的产品。”受到小米冲击,董事会正决意试水互联网。“我吃着吃着突然就愣住了。”张璇对《财经》记者回忆,这件事对于OPPO大部分员工来说毫无预兆。张璇现任一加产品总监,和他一同在日饭局上接受任命的还有——负责研发的刘丰硕、负责国内营销的胡亮等。次日,负责海外营销的裴宇也离职OPPO加入一加团队,再加上创始人刘作虎,七个人组成一加最早期的创业团队。小米是互联网手机的鼻祖,它开创的互联网模式的核心教义——低价格、高性价比、无品牌溢价。一加向小米学会了在网上卖手机,但是不认同其不赚钱卖硬件的商业逻辑。相较大多数互联网手机,一加的定价高,一加1、2、3的定价分别为1999.99元、1999元和2499元。一加营销总监裴宇对《财经》记者说:“我们硬件从来都是赚钱的,这是我们的态度。”&刘作虎向《财经》记者表示,线上缺乏一个真正的高端品牌,当时大家觉得在网上买就是为了便宜,但是电商不意味着便宜和性价比,1999元可以为你带来更好的产品,他看到了这个价格空白和机会。他强调,一加明年还要涨价。如果说一加作为独立公司成就了刘作虎个人创业的愿景和野心,那么创立新品牌试水互联网则更多源于弥漫在2013年中国传统手机厂商中的危机感。2013年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正处于加速变革期,一二线城市智能机换机潮在这一年达到高峰。市场研究和咨询机构Gartner发布报告称,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首次超过功能机销量,共计售出9.68亿部,而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增速达到86.3%。与技术迭代相伴的是,中国电商渠道崛起,以线上销售起家的小米,2013年出货量首次突破1000万门槛达到1870万部,较上年增长160%,一时风光无限。互联网模式风起云涌,与之对应的传统厂商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惧中,纷纷成立互联网子品牌或创立子公司开拓线上。最早做出尝试的是中兴,它于日创立努比亚。这一风潮在2013年底达到顶点,11月15日金立推出IUNI,12月16日华为推出荣耀,12月17日刘作虎宣布一加成立。联想的ZUK于日最后一个推出。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最新报告,2016年三季度OPPO出货量2010万部,较去年同比增长106%,登顶销量榜首。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人士认为,2016年OPPO的市场表现和三四线城市的换机潮有关,而这正是OPPO的布局优势所在。但对于享受三四线城市的线下销售红利,OPPO并未提前预知,这一销售业绩更没能缓解它几年前在面对线上渠道异军突起时的强烈恐慌。“那个时候你要知道它下单都是战战兢兢的。”刘作虎说。成立之初,一加一直极力撇清和OPPO的关系。刘作虎曾多次公开强调一加并非OPPO子品牌,完全独立运营。刘作虎表示,在体制内创新,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同时也不利于团队心态。一位一加早期员工对《财经》记者说:“它想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做一个国际化的很酷的科技公司。”&一加的运营主体是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万普拉斯是一加英文名Oneplus的中文音译。一加和OPPO拥有共同的控股股东——广东欧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现改名为广东欧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OPPO并未对一加持股。欧加董事会为一加提供资金支持指的是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之后一加资金自行运转,董事会未持续输血。成立三年,一加第一年和第三年盈利,第二年基本持平。“我们跟OPPO其实在市场上是竞争关系。”一位一加的员工告诉《财经》记者,对比荣耀,其在市场营销上最核心的是他们透支华为的品牌影响力,但是一加和OPPO区分得很清楚。大家会说华为荣耀,但是不会说OPPO一加。除了财务投资外,OPPO对一加最大的扶持在于供应链。刘作虎对《财经》记者表示,一加的供应链和OPPO是共用的。2016年手机供应链资源紧缺,供应端资源大幅向大厂商聚拢,小厂商生存压力倍增。供应链资源紧张最直接的原因是,市场对2016年手机销售情况的错误预估,实际需求增长高于预期。江元集团深圳市隆科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青告诉《财经》记者,2016年手机供应链主要缺货的是内存和屏幕,供应链厂家会优先供货给一线厂商如华为、OPPO和vivo,资源紧张对他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成本涨价,但是对于二三线品牌,资源紧张的直接影响就是拿不到货。“当上游供应链的资源很丰富的时候,对我们这些品牌商来讲压力就不是太大,一旦上游的供应链缺货,就会选我供谁不供谁,我肯定保留我认为有前途的,如果我看不上你,你的货都拿不到。”智能手机创业公司小辣椒创始人王晓雁对《财经》记者说。在行业集中化的趋势下,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人士认为,每年1000万部出货量成为中国手机品牌的分水岭,核心原因是没有足够大的体量,品牌在供应端话语权弱。“今天的手机行业很残酷就在这,你必须要做到有能力面对一个千万级甚至上亿的用户,否则其实你没法生存。”一位小米员工告诉《财经》记者。“要么就像一加一样,供应链体系都是和OPPO共享,否则正常研发一部手机,你要是想做得不错,研发成本至少在5000万元往上,这是非常夸张的,不是一个小厂商能轻易玩的游戏。”一位魅族员工对《财经》记者说。《财经》记者实地考察位于东莞的OPPO手机工厂,该工厂共有四个车间,一个月能生产500万-600万部手机,运营成本为60万-70万元/月。工厂共6000余名员工,其中1000名是一加手机的生产工人,他们每天工作八个半小时。该工厂由OPPO自建,一加是从OPPO手上租来一部分,工人的工资全部由OPPO先发放,之后一加再同OPPO结算。目前一加手机的生产流水线,每小时能生产125部手机,一条生产线有24名员工。包括测试,生产一部一加手机需要23道工序。一位资深手机界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一加X的尾货最后是OPPO帮一加清理的,清理方式是OPPO出了A30手机。“他们的存在有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你可以理解为董事会对线上的学习和试水,我们现在线上没多少量,第二个海外市场它确实口碑很好。”一位接近OPPO的人士说,“但一加竟然在竞争这么激烈的2016年实现盈利了。”没有OPPO供应链的支持,一加的故事讲不下去,其他人更学不来。但这并不是一加能够活下来的全部原因。“OPPO的确给了我们供应链的支持,但一加一直在为活下去做着艰难的努力,而这是谈论一加更有意义更值得去关注的地方。”一位一加员工说。刘作虎的本分刘作虎认为一加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文化,而这种文化的核心是本分——这也是OPPO的企业文化刘作虎最近一次发火是在一个礼拜一的例会上,他发现一款团队新开发的软件,在座高管都没有用过,一时间火冒三丈。他告诉自己要忍住、要忍住,最后终于还是失败了。刘作虎拍响了桌子。“其他的我都能够饶恕,但是跟产品相关的这种事情,我绝对不允许出现。” 虽然已经过去好几天,刘作虎说起这件事还是不太高兴。一位已经离职的一加营销部员工告诉《财经》记者,大多数时候刘作虎都很随性,甚至穿着拖鞋上班,没有任何领导的感觉,更像一个产品经理,但是一旦你犯了他不能容忍的错误,后果会非常恐怖。所谓“不能容忍”指的是——很低级、很丢人,或者说没有逼格。比如他会亲自检查自己的每一条微博,曾多次因为一个错别字或者图片分辨率不够,怒不可遏地冲进营销部大发雷霆。“Pete(刘作虎)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好的老板,他是一个充满瑕疵但是有人格魅力的人。他会有很多明显的性格缺点,比方发火、说脏话,他从来不掩饰他的缺点,是一个情绪写在脸上的人。”张璇这样评价他的老板。刘作虎41岁,看上去容光焕发,他的脸上常年挂着一丝微笑。他自己说,“微笑”不一定是因为开心,而更多是出于习惯。他自称性格内向,很多时候不愿意在公众前露面,他自嘲不擅长说精炼的漂亮的话,他向员工传递理念的方式就是和员工泡在一起反复地说案例。“理解了没有?没理解,下次再跟你聊,慢慢就理解了。”他说。1998年刘作虎从浙大毕业后就加入步步高集团,从最基层的技术人员做起,15年在步步高严格的管理体系中一路上行,他离开OPPO时的最高职位是OPPO副总裁。这是一个从传统企业长出来的人,OPPO的价值观根深蒂固地盘踞在他身体里,他觉得这是自己最大的财富。即使成立一加,在作每一个重要决策时他都会以OPPO的企业理念来衡量自己,比如是否本分,比如是否隔绝外界压力坚持做正确的事。刘作虎告诉《财经》记者,董事会一般不干预一加的管理,他每次见到陈明永聊的都是本分、专注等OPPO文化。刘作虎职业生涯中的飞跃期,在他带领团队在北美市场做OPPO蓝光播放机,其团队拿下多项影音大奖,获得一部分北美顶级发烧友的追捧。这段经历为他带来声名大噪,也形成了他做产品的一贯风格——对硬件极度坚持、品牌小众、主打高端消费群体。产品是刘作虎的底线,也是追求。“我们实验室有很多要求是很变态的,那绝对是行业里面要求最高的。绝对的,一般话不能说绝对,但是这个我们敢说绝对。”坐在办公室,刘作虎自信地说。他拿一加的跌落实验举例,称跌落高度刚从1.8米上调到2.5米。“他是一个对审美高度较真的人。”一位一加早期员工告诉《财经》记者。刘作虎的办公室面朝大海,大幅的落地窗配上纯白色主色调,点缀有黑、红色桌椅和几束百合。这是刘作虎喜欢的北欧风格,以极简著称,这种审美和逼格被刘作虎一再强调,并向员工反复灌输。他坚持要将逼格融入产品。不过他极少在办公室工作,大多数时间坐在开放的员工区,和研发部门同事泡在一起。“他特别愿意和研发的人宅在一块,他对自己的东西有种类似恋物癖的感觉,觉得这个手机是我刘作虎带着一加这个公司做出来的,所以我要明白里面的每一个原理、每一个细节。”上述一加离职员工说。刘作虎对细节的挑剔经常被拿来和罗永浩对比,甚至有人提议称,一加和锤子应该合并。一加3投模的前一晚,刘作虎不满意手机弧度,为了调整1毫米把产品上市时间延迟了一个月。与之对应的是,老罗要求整个手机是完美的长方体,为了追求好看,锤子T2甚至去掉了天线信号条。但是刘作虎认为,自己和老罗的审美有差异,相比老罗喜欢拟物的形态,刘作虎更喜欢简单、干净的北欧风。还有一点是,刘作虎在安全上更保守。比如一加手机的电能量密度到现在还是540Wh/L,2015年上市的荣耀7就已经达到600Wh/L。他为这种保守的世界观感到骄傲,多次开会做企业SWOT分析时告诉团队,一加最大的优势就是对OPPO企业文化的沿袭,而这种文化的核心是——“本分”。一个刘作虎经常拿来讲的例子是,一个美国客户找OPPO做DVD合作商,一次性下100万订单,OPPO商议单量太大最终拒绝,而冒险接单的另一家中国企业倒闭。“你不能说我把身家性命赌进去,我们没有那种赌徒的心态。”一加1问世后市场反响好过预期,特别是海外市场意外火爆。根据一加公布的数据,一加1第一年全球出货超过150万部,其中海外市场占据60%,而小米第一年出货也只有30万部。发布之初一加只备了5万部货,看到市场反馈不错,刘作虎马上追加了100万部,之后销售情况有所下滑,又一下减到30万台。“那个纯粹是拍脑袋。”刘作虎说。但是他不后悔下单太少。“我们一直这样思考问题——你作一个决策,如果这个决策失误了,这个企业还存不存在?是不是还能健康地活着?”但事实是——一加3问世,刘作虎备货不到100万部,加上供应链紧张,再次导致今年供不应求。2015年是一加压力最大的一年,一加2和一加X的失败,公司内部反复反思。日,刘作虎发布题为《聚焦,再出发》的内部邮件,反思一加这一年遇到的各种困难,称核心问题是不够聚焦。刘作虎认为这两款产品的失败就是自己不够“本分”。其一是产品定位不本分,一加做了一款X系列,定价1499元,比旗舰机低,市场反馈不佳,最后一加砍掉了该系列,并于2016年6月宣布一加一年只推出一款旗舰机,聚焦中高端产品;其二是渠道不本分,一加1反馈不错随即一加开始扩展线下,最后导致产品定价纠结、入不敷出,挣扎几个月后,刘作虎关闭了已经开出的45家线下店,专注线上。“我就是要做线上精品。”他说。刘作虎称,这样做是为了让一加更加简单、专注。线上和线下有天然的矛盾,线下存在渠道成本,如果按线上定价2500元,线下利润就少;如果按线下定价3000元,一加的线上就很有可能失守;如果取中间值定价2800元,线上觉得太贵,线下也不够渠道费用。“在线上我是高端里面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刘作虎说,“但你又想兼顾线上又想兼顾线下,最后两面不讨好。”深耕线上高端和海外精英,成立三年,一加的每一步都异于他人。意外的海外成功海外市场的走红是刘作虎不小心擦出的火花,但却成为一加最大的增值三年的企业成长史中,一加在刘作虎的控制中小心翼翼地活着。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一加始终不温不火,没有翻船,也没有任何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是一加海外则不同。一加进入海外的方式比在中国大胆、激进得多。海外最初的口号是“旗舰杀手”,同时使用了邀请码的方式。在国内,一加相对保守,口号是——“安静的美男子”。为了迅速在海外造出声势,一加策划了一场“粉碎过去”(Smashthe Past)的营销活动。游戏规则是:用户报名,一加从报名者中选出100名,这100名消费者录制将旧手机彻底粉碎的视频上传,就可以一美元换一部一加手机。但是活动开始后情势立马失控,很多人没有看清游戏规则,还没有被选中就先把手机砸了。一加的知名度迅速在海外扩散,刘作虎坚持的产品理念得到极客圈的认可,甚至成为硅谷最受欢迎的手机品牌。“在美国其实很难看到有一个中国品牌的产品能够获得这么大的关注和认可。”Walt Mossberg说。此外,《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福布斯》等众多国际媒体也都撰文分析一加,这些都是一加始料未及的。一加海外的负责人裴宇,今年27岁,北京出生,纽约生活两年,之后在瑞典长大,具有多元化的成长背景,他23岁时在OPPO建立起第一支外籍团队,之后一加的海外营销由他全权负责。他相当于一加在海外的代言人,由于负责全球团队,裴宇40%的时间都在深圳以外出差。一位裴宇的好友告诉《财经》记者,即使在深圳,裴宇也住在Airbnb,所有的随身物品不过两个行李箱——一个托运箱、一个登机箱。裴宇告诉《财经》记者,一加最初想把主战场放在国内,海外市场只是当作实验品,加上没有钱,所以才会使用这么激烈的方式以获得关注度。“一开始国外就是一个颠覆者的形象,很酷的颠覆者的形象。”他说。除了营销迅速抓住海外用户眼球之外,一加海外市场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最初选择和CM(CyanogenMod)合作,而其国内用的是Color OS。其实选择CM很大程度是因为一加经费有限,还没有做自己的ROM,而CM最接近原生安卓,更容易被海外用户接受。不过后因CM与Micromax签署排他协议,一加与CM终止合作,一加推出了自己的ROM——氧OS和氢OS——前者面向海外,后者面向国内。刘作虎告诉《财经》记者,目前两个ROM已经合并,只是桌面不同。对比一加在国内的表现,一加于2013年12月宣布成立,事实上错过了中国互联网手机发展的最佳机遇。刘作虎认为,小米能够在国内迅速取得成功的核心是时机,其定价具有独特性,能够迅速掌握口碑,传播成本也比现在低很多,但是一加在海外恰好撞上了对的时间点和机遇。进入海外,一加的价格档位在苹果、三星之下,而元这个价位刚好是欧美市场的一个空白区,一加填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性价比最高的安卓高端手机。在芬兰,一加与电信运营商ELISA合作,自一加3上市起连续3个月销售全渠道排名第一。“芬兰是诺基亚的故乡,芬兰人依然对诺基亚有着很深的感情,当一个保守的国家向OnePlus敞开了怀抱, 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鼓舞。”一位一加员工说。大多数中国品牌进入印度时,因印度消费能力弱,选择以低端产品进入,但是一加仍然以高端旗舰机进入,例如一加3在印度的最新售价是27999卢比(折合人民币2800元人民币),而印度是一加增长最快的海外市场。“其实就是不小心风吹到你该吹去的地方。”裴宇说。“在我看来很多事情是必然形成的,我在很多年前做蓝光的时候,我给内部人说了一句话,我们这个体系做海外能做成,很少有品牌可以做成功,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价值观跟海外的、西方的主流价值观是一致的。”刘作虎说。一位一加产品部员工对《财经》记者说,他不明白为什么锤子不做海外,他认为海外用户更容易为好的设计买单。罗永浩曾告诉《财经》记者,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裴宇这样的人。现在,一加已经进入33个海外国家及地区,其海外市场销量占总销量的60%-70%。和最初把海外当作试验田不同,一加调整了自己的市场策略。其一,一加把海外和国内两个营销团队合并成一个,全部由裴宇负责;其二,一加的市场重心从中国转移到海外。“看整体的话,如果我们把精力放在印度和欧洲的话,可能会对我们稍微好一点,中国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裴宇说。“中国的问题是没有质量高、品牌时尚的安卓手机,但是你可以说美国人是支持一加的,认为一加是‘The Apple of Android’。”中国首创董事长Peter Fuhrman告诉《财经》记者,这是一加最大的成功之处。美团大众点评CEO王兴曾多次公开表示,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进入“下半场”,“下半场”的三大路径分别是高科技、“互联网+”和国际化。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之一,在此过程中,一加或可成为一款别致的样本。不过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一位负责海外业务的手机界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即使是海外,一加的影响力也非常有限,只是集中在一个小圈子内,难以成为大众品牌。2013年到2016年,是手机行业风云激荡的三年,从两年前的互联网思维到如今的线下为王,新品牌大量涌现,失败者黯然出局。刘作虎表示,一加犯过很多错误,比如做线下,比如快速扩张,但现在一加的定位很清楚,就是做一个线上的精品。“我们才三年,担心什么?”他说。日,沉默了半年的一加发布新品3T手机,其官网Logo是:一部旗舰的渴望与想象。(本文首刊于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173012.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ppo手机怎样更换密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