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镯之美,言之不尽,女人再女人为什么在穷也要戴个银手镯有个玉手镯,你有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超然台记苏 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超然台记苏& 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 &&&&&&&辞:拒绝& B.美恶之辨战乎中 &&&&&&&&&&&&中:心中C.去雕墙之美 &&&&&&&&&&&&&&&&去:离开 D.余弟子由适在济南& &&&&&&&&&适:前往11.下列各句中,分别表明作者“游于物外,无往而不乐”与常人“游于物内,令人大哀”的不同心境的一项是A.糟啜,皆可以醉&&&&&&&&&&&&&&& 斋厨索然,日食杞菊B.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 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C.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 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D.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足A.本文表现了作者恬淡自适的心境,也表现了他“游于物内”“美恶横生”的心情。B.作者写他穷居蔬食而自得其乐的生活,描写了一个超然物外的人物形象。C.作者仅用三句话写台,主要通过写台周围山水景物和历史遗迹来突出台的特点。D.文章由议论到叙事,先明超然之理,继写超然之人,再写到台的超然之名。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2)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3)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10.D(适:正好、刚好)11.B(A、C、D三项都是表明作者游于物外,无往而不乐的具体表现,没有常人的表现,只有B项是分别表明题干要求的内容)12.A(A项中“隐约表现……心情”不是作者的思想,而是用来与作者“游于物外,无往而不乐”的超然态度对比的其他人的态度)13.(1)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尽的,但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穷尽的时候。(“穷”“足”2分。大意正确1分)(2)他那种高大的样子面对着我,那我就会常常感到眩乱迷惑,如同从一道缝隙中看人打斗,怎么能知道哪个赢了,哪个输了呢?(“彼其”“临”及问句各1分,大意正确1分)(3)用这来表现我无论到哪里都没有不快活的时候,原因就是我能游心于事物之外。(“见”“所”各1分,大意正确1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空桑生李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意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殖种,以余浆灌溉。后游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①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②,其下车马常数千百,酒肉滂沱③。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曰:“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④之。 (选自东汉·应劭《风俗通义》) 【注释】 ①阴:通“荫”。②翕赫:显耀而乱纷纷的样子。③滂沱:下大雨的样子。此处形容多。④斫:砍。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顾见空桑中有土 (2)因殖种,以余浆灌溉 (3)以为神,转相告语(文中没有) (4)有病目痛者息阴下 (5)间一岁余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2)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马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 方克勤,浙宁海人也。少从乡先达学,穷研力索,至忘寝食。元季乱,隐山谷中。国初被征,起家为济宁知府。比至官,首为书悬康衢,谕天子爱养元元之意,民即有不乐,听诣府自言,禁隶卒谁何之。引耆耋坐语,讯得失。聘贤者为师,各立学,学凡数百区,学子系籍者至千人。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克勤与民约,税如期。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野以日辟。岁暮转戎衣于燕,时令:役民舟者有诛。他郡以牛车从事,天雨雪,牛僵死于道,民破产十八九。民请以舟僦役,克勤曰:“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辄以舟行。省义之,不问。郡城坏,故事,以兵完筑。指挥使倚贵人为重,五六月,辄聚民万余人治之,民不得田,哀号往即工。克勤奋曰:“民困不救,乌用二千石为!”密闻之中书,即日诏罢役。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克勤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尝曰:“近名必立威,立威必殃民,吾不忍也。”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每行县,杯汤不肯受。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而于人最恩,南冠过郡者必米醪遗之,不能步者僦舟车送之。同列以事夺禄,旦夕延共食。会饮醉,投案大诟去,礼待之益恭。及酒解,来谢。克勤阳为不知者,曰:“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识君何谢也?”晚益畏慎,昼所为,夜必白之天,俯仰无愧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从先达学,穷研力索&&&& & &&&&&&&&& 索:探求。 B.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 & &&&&&&&&& 阅:观察。 C.故事,以兵完筑&&&&&&&&&& & &&&&&&&&& 完:修缮。 D.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 & &&&&&&&&& 奉:供养。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方克勤为官正直清廉的一组是
①克勤与民约,税如期。&&&&&&&&& &&& ②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 ③民困不救,乌用二千石为!&&&&& &&& ④每行县,杯汤不肯受。 ⑤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 ⑥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识群何谢也?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⑤&&&& & D.②③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克勤元末避乱山中。明朝初任济宁知府,做爱民之事,兴办教育。在垦荒征税之事上,他按照朝廷规定办理,取信于民,并采取很好的措施。 B.年底往燕地运军服时,方克勤为使百姓不受困苦,按照法令用船运送。他还能挺身为民,不畏权势,使朝廷下令停止农忙时征集大量百姓修郡城之事。 C.方克勤不追求名誉,过着很简朴的生活。每次巡行属县,连杯热水也不肯接受。兖州长官通过方克勤的小仆人进献两个瓜,他也退回。 D.方克勤待人诚恳,贬谪的人经过郡里,他一定给予照顾。他礼待一位被罚俸禄的同事,那人酒后失态,后向方克勤道歉,方克勤装做不知而安慰他。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民即有不乐,听诣府自言,禁隶卒谁何之。 (2)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野以日辟。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谕诚 贾谊 汤见设网者四面张祝曰:“自天下者,自地出者,自四方至者,皆罹我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能如此?”令去三面、舍一面,而教之祝曰:“蛛蝥作网,令之人①循绪。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请受其犯命者。”士民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而况我乎!”于是下亲其上。 楚昭王当房而立,愀然有寒色,曰:“寡人朝饥,时酒二②觛,重裘而立,犹憯然有寒气,将奈我元元之百姓何?”是日也,出府之裘以衣寒者,出仓之粟以振饥者。居二年,阖闾袭郢,昭王奔隋。诸当房之赐者,请还致死于寇。阖闾一夕而五徒卧,不能赖楚,曳师而去。昭王乃复,当房之德也。 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屦决眥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乃至于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履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战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楚国之俗无相弃者。 文王昼卧,梦人登城而呼已曰:“我东北陬之槁骨也,速以王礼葬我。”文王曰:“诺。”觉,召吏视之,信有焉。文王曰:“速以人君礼葬之。”吏曰:“此无主矣,请以五大夫。”文王曰:“吾梦中已许之矣,奈何其倍之也?”士民闻之,曰:“我君不以梦之故而倍槁骨,况于生人乎!”于是,下信其上。 豫让事中行之君,智伯灭中行氏,豫让徙事智伯。及赵襄子破智伯,预让剂面而变容,吞炭而为哑,乞其妻所而妻费识。乃伏刺襄子,五起而弗中。襄子患之,食不甘味,一夕而五易卧,见不全身。人谓豫让曰:“子不死中行而反事其雠,何无耻之甚也!今必碎身麇躯以为智伯,何其与前异也!”豫让曰:“我事中行之君,与帷而衣之,与关而忱之。夫众人畜我,我故众人事之。及智伯分吾以衣服,啖吾以鼎实,举袂而为礼。夫国士遇我。我固国士为之报。”故曰“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非冗方也,故在主而已。 【注释】①循绪:循:依照,绪,功业。②觛(dàn):小酒杯。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叙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汤看见布网的人四处结网,认为那是桀一样的人,于是告诫诚布网者即使对待禽兽也不要残暴。汤的这一做法让老百姓相信汤对他们一定会广施仁德。 B.楚昭王因自己酒后寒冷就推已及人,想到老百姓的疾苦,他是贾谊心中理想的君主形象。而楚昭王后来的遭遇也说明了只要君主施德于民,就能得到民的拥戴。 C.楚昭王不愿遗弃一只鞋子在战场上,且从此之后,楚国便没有相互遗弃的习俗,这则故事说明了君主的行为对世风的影响之大。 D.周文王对待枯骨的事例并非说明周文王贪生怕死,盲目迷信,而是说明了君主待人以诚的重要性。 结合最后一段,说说豫让“徒事”智伯且杀赵襄子的原因是什么?这则故事表明了作者什么观点?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观鸭说??(明)吴廷翰 ①家僮取鸭卵伏之,得雏鸭数拾枚。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呴呴然,其毛羽滈滈然,予甚爱,戏之。 ②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苏苏然以散落,予让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③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曰:“曷不以畜鸭雏?”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皇皇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之,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则又或沉或浮,或没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消摇相羊[1],容与如也[2]。既晡,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④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⑤余乃叹曰: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蠛曚[3]鼋龟醯鸡[4]之于瓮、于坎、于蹄涔[5],各遂其性而已。鸭之不育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以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以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蹈刑,亦不可得矣。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狃于习而不悟,毙于陆者也。视其毙而不知所以救,僮之让者也。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 (有删节) 【注】 [1] 消摇:同“逍遥”,安闲自得。相羊:徜徉,漫游之意。屈原《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2] 容与:安逸自得的样子。[3] 蠛蠓(mèi měng):也称“蠓”,一种小飞虫。 [4] 醯(xī)鸡:小飞虫。[5] 蹄涔(cén):蹄迹中的积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让僮不善畜也&&&&&&&&&&&&&&&&&&&&&&&&&& 让:责备 B.竿之,则遂群奔水中&&&&&&&&&&&&&&&&&&&&&& 竿:用竹竿驱赶 C.囿之以淳朴&&&&&&&&&&&&&&&&&&&&&&&&&&&&&& 囿:约束、规范 D.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 反:违背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畜不以水也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 &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C.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 && 先入咸阳者王之 D.生养蕃息,既富且昌 &&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家僮孵化出一窝小鸭子,它们稚嫩的叫声和洁净油亮的羽毛格外招人喜爱,作者忍不住要去逗弄这些小家伙玩。这是观鸭之始。 B.第②段写因为将鸭子放在盆里离水蓄养,小鸭子出现了倒毙的情形,其他的也叫声凄哀,羽毛散落。这里情节出现跌宕,为下文蓄势。 C.第③④段记叙放养小鸭子于水池之中。这里作者用夸张的手法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水中鸭子的欢畅嬉闹和喜人长势。是记叙的重点。 D.第⑤段是作者由养鸭悟出的“育民”的道理,强调顺从其本性,可使民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是作者写作的落脚点所在。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 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2) 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3) 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 有人说,本文体现了孟子的“性善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①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②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③。其上为睥睨梁欐④之形;其旁出堡坞⑤,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⑥有水声,其响之激越⑦,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⑧,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⑨,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⑩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⑾,而列是夷狄⑿,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⒀,是固⒁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⒂,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⒃,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唐·柳宗元《柳河东集》第二十九卷《记》) 【注释】 ①少:稍、略。②土断:山势突然断落,形成峭壁。③垠:边、岸。④睥睨(pì& nì):城上短墙,又称女墙;梁欐(lì),房屋的大梁。⑤堡坞:像小城堡的石头。⑥洞然:石子击水声。⑦激越:声音响亮清脆。⑧美箭:美竹。⑨疏数(cù)偃仰:疏密起伏。数(cù):密。偃:仰卧,引申为倒下、卧倒。仰:抬头。⑩造物者:指天。古人认为万物都是天创造的,故称天为“造物者”。⑾中州:中原地区。⑿夷狄:指偏远的永州。⒀更千百年句:经历千百年而不能一献其优美景致而被人们所赏识、承认。⒁固:真的。⒂不宜如是:不应这样做,即徒劳的把小石城山安排在荒僻的永州。⒃气之灵:地气的灵秀。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其一少①北而东 (2)其响之激越 (3)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2)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作者借小石城的奇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现在位置:
与民国其他妻妾成群的达官贵人相比,黎元洪的家庭关系比较简单,只有一妻一妾,分别是原配夫人吴敬君,以及如夫人危文绣。
吴敬君是黎家的童养媳,九岁就嫁给了黎元洪,黎元洪的四个儿女都是原配夫人所生,因此,尽管她年老色衰后不再得宠,可原配正妻的地位是不会动摇的,换言之,家庭权力方面依然是黎家的女主人。倒是那位如夫人比较有意思,她进门后,给黎元洪添了不少堵,等到老黎一蹬腿归了天,她干脆收拾细软跟年轻的小白脸私奔了。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美图
风尘女子出身的危文绣,与黎元洪相识于一次官场应酬。
话说1904年,钦差大臣铁良南下湖北阅兵,受到当地官员盛情款待,吃完武昌鱼又到“楚香楼”喝花酒,黎元洪全程陪同。
酒足饭饱后,烂醉如泥的黎元洪留宿“楚香楼”头牌姑娘危红宝(危文绣花名)房中,一夜缠绵,黎元洪回味无穷,索性为她赎身,纳为侧室。这一年危文绣17岁,黎元洪42岁。
黎元洪家庭合影
有了美妾,仿佛有了成功人士的标配,至此之后,凡有重大庆典或宴会活动,黎元洪也不带发妻了,专带这位年轻貌美的姨太太出席,甚至连前往医院探望伤兵这种树立正面形象的事儿都让危文绣出面。
不得不说,危文绣是个很聪明的女人,早年混迹于秦楼楚馆,本就琴棋书画皆通,再加上进门后黎元洪专门为她请了家庭老师,因而在艺术修养上更是高于旧式女子,也因为这些,黎元洪宠爱她,同时也惯得她脾气渐长。
黎元洪与发妻吴敬君
黎元洪虽说家中只有一妻一妾,但毕竟是位高权重的男人,各类花边新闻也是不少,对此,发妻吴敬君还没说什么,反而是危文绣屡次大闹,接连赶走了黎元洪的两名红颜知己,不仅如此,她还多次插手黎元洪的政务,让老黎也是不胜其烦。
黎元洪骑马照
日,黎元洪病逝,两年后,吴敬君也与世长辞,此时,不过四十出头的危文绣难耐空闺寂寞,遂勾搭上了一家绸缎铺的店员,小她10岁的王葵轩,两人公然出双入对。黎元洪的长女黎绍芬看在眼里,怒火中烧,她多次警告庶母,要注意影响,可危文绣丝毫不理,后来干脆卷了家产与情夫私奔去了青岛。
冯国璋一末尾时就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小人物,直至进入天津武备学堂正式进入军界,在那里冯国璋展现出过人的勤劳,刻苦学习枪炮阵势、阵营作业,接受西方先进的军队管理、训练方式以及军事思想,虽说才干出众但是他日后的飞跃式展开却离不开袁世凯的赏识与选拔,而作爲冯国璋与袁世凯之间亲密联络的纽带却是他的夫人周道如。正是周道如与袁世凯的亲密无间,才使得冯国璋如此的遭到信任。
这位周道如可不是冯国璋的原配,而是他的续弦夫人,冯国璋的原配夫人吴凤是他私塾教员吴镇的妹妹,可是吴凤在冯国璋中年时正爲了自己的前程而努力妥协时却不幸病逝了。这时冯国璋的过人才干深受袁世凯的赏识,爲了拉拢这位人才,使其彻底成爲自己的心腹,袁世凯将自己的家庭教员周道如嫁与冯国璋爲妻。
可不要小瞧这位家庭教员与袁世凯的关系,周道如可是北洋女子公学的高材生,刚一毕业就被事前的总教习吕碧城举荐给袁世凯做家庭教员,于是袁世凯的一切妻妾、子女、都成了周道如的先生,并且这一教就是十几年,周道如与与袁家人彼此相处的非常融洽,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特别是袁世凯的二儿子袁克文,对这位教员甚是喜欢,每遇到烦恼总是向她倾吐。即使在慈禧太后去世后袁世凯遭到朝廷排挤,不得已辞官回乡时周道如对袁家也是不离不弃。
周道如在袁家十几年如一日地教书、授课,把袁世凯的子女皆培育成人,但是她却还是成群结队不曾婚嫁,这可急坏了袁家人,袁世凯也是誓要给周道如找一个好人家,放眼整个朝野正好手下的大将冯国璋原配夫人去世,若要将周道多麼配给冯国璋既能不冤枉周道如,又能使冯国璋彻底忠心,于是,就将周道多麼配给了冯国璋续弦。
自此以后,冯国璋与袁世凯的关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鼎力相助袁世凯,在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冯国璋曾多次通电支持袁世凯解散国会,撕毁约法,废弃内阁制,主张大总统应拥有军政、民政的一切大权,冯国璋还不时对外宣称:“应于世界上总统之外,别创一格,总统有权则取美国,解散国会则取法国,使大总统以无限权能展其志向”。
由此可见,此时,冯国璋与袁世凯的亲密关系!
冯容是冯国璋四子冯家迈的长女,出生于1933年,她自己说去年已经82岁了。冯家迈共有三房妻妾。正室方凤青,生次女冯友、三女冯宾;偏室邹伴之,生长女冯容;另一偏室方仁庆,系方凤青胞妹,生育四男二女,长子海山、次子海岳、三子海峒、四子海岭、四女海寰、五女冯玖皆为她所出。冯容的这些弟弟妹妹当中,只有冯海岭于“文革”期间不幸去世,其他人都还健在。冯容对我说,她所谈的有关祖父的这些事情也是其他弟弟妹妹们所认同的,她们曾经为祖父一生中的很多细节数度沟通,对祖父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
祖父的事情都是听别人讲的,尤其是祖母讲的印象比较深
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去世多年,我们对祖父的认识都是通过别人的口述得到的。这些人包括我们的祖母(冯彭慎爽)、父亲(冯家迈,字季远,祖父之四子)、年长的几位兄长,以及其他亲友如陈之骥(字叔良,我们的大姑父,曾任江苏督军署秘书长)、张联棻(字复卿,祖父生前的参谋长)、师景云(字岚峰,也是祖父生前的参谋长)、恽宝惠(字恭孚,祖父生前的秘书长)、阎升(祖父生前的侍卫长)。
我们的祖母给我们讲过很多祖父的往事,留下的印象是很深的。我们的祖母并不是祖父的原配,但祖父对祖母还是很尊重的。祖父曾为祖母写过一些字和对联,我们只见过一件横幅:“好义勇为。”没有上款,只有下面一个印章和年、月、日。父亲对我们说,他还知道一副对联,是祖父为祖母三十岁生日写的,上联是“一生授理家庭多顺寿”,下联是“两次代权终贵无闲言”。祖父的意思是说,两位正室及继室相继去世后,这个家都是我们的祖母在料理,家里人多事杂,对祖母竟然没有闲言而有好评。但是,这幅对联和其他的文字,我们都没有见过。原因是其上款抬头都写的是彭氏妾,祖母不愿挂出来。
我们的祖母是与祖父一起生活、陪伴祖父时间最长的一位 夫人。祖母自幼家贫,很小就来到我们家,陪伴嫡祖母并一直未停止过劳动。祖母一直担当料理家务的重任,家里最多时上上下下有一百多人,祖母都打理得很好。祖母因此而深受祖父信任,祖父不但把自家的事交给祖母打理,还把与祖父关系最好的在老家生活的大祖父的女儿,从老家接来交给祖母抚养,这就是一直在我们家生活的十姑(大排行),十姑亦称祖母为“妈”,和我们的亲姑姑二姑、三姑(大排行为八、九)一同生活。祖父的许多身后事也交给我们的祖母代管。
祖母一生没有停止过劳动,即使当时府中佣人众多时,还经常为祖父下厨烧菜。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三个年长的姐妹,在上中学以前,所穿的布鞋大多是祖母亲手做的。1953年,病逝前的十几分钟,祖母才刚刚亲手蒸上一锅馒头,馒头未熟,人已仙逝。祖母生活简朴,我们自幼生活在他老人家身旁,由于她的言传身教,使我们后来的时候方式深受他老人家的影响,受益匪浅。
祖母生前未能扶正。她老人家仙逝后,灵柩停在客厅内,大姑来祭,她跪在灵前大哭。父亲、母亲领着我们跪在灵前守孝。大姑一边哭一边说:“扶了正吧。”父亲一边磕头一边说:“谢谢大姐!”大姑和祖母自幼相处,感情深厚。祖母去世时,大姑是冯家最年长之人,也是说话算数之人。也正是因为如此,祖母的棺材里能够放上祖父的一张大照片,墓碑上能冠上显考和显妣的称谓。
(冯国璋先后共有二房正室,五房偏室。二房正室分别是原配吴夫人,生有三子一女;继室周夫人,原系袁世凯的家庭教师,未生育子女。五房偏室中,彭氏为大姨太,河间县城以北十里铺人,育有一子二女,即冯国璋的四子冯家迈、二女冯家祯、三女冯家贤。冯容是冯家迈的长女,195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退休前为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访谈者注,下同)
祖父小时候家境很窘迫,他的志向却是不小
父亲曾对我们说,祖父小时候很爱念书,在毛公书院上学时,成绩就特别得好。后来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才去当了兵,开始就是一名伙夫。
我还听别人说过,祖父因交不起学费,最初就偷着在私塾外听老师讲书。偶然有一次,老师提问一名学生,那名学生没有回答上来,在窗外偷听的祖父信口说了出来。老师听到窗外有人答话,出来一看,是冯家的“四儿”,便问道:“刚才是你在说话吗?”祖父羞愧难当,说自己拿不出学费,老师当时立即表态,允许祖父不用交费,随堂听课就是了。
据我们考证,祖父于1871年至1875年期间在老家河间毛公书院读书,毕业时考试成绩名列前茅。1881年入保定莲池学院读书,次年因家贫而辍学,1884年去天津大沽口投笔从戎。因为在军中能吃苦耐劳并且有文化,随后被推举进了北洋武备学堂。在学堂放假期间,回河间参加乡试,考中秀才。后又返回武备学堂继续攻读步兵科,1890年祖父因毕业考试成绩优秀被留在学堂当了教员。
父亲说:“祖父很钦佩聂军门(聂士成将军),后来就投到了他的队伍里。聂将军因战功卓著,曾被清朝赐封为‘巴图鲁’。祖父忠于职守,很受聂军门看重。”在此期间,祖父被认为是“武校文生”,曾随聂将军多次到东北三省边境地区考察并帮助绘制地图和注说,祖父任劳任怨,协助聂将军编著了《东游纪程》。致使清军对辽东地区之地形地物了如指掌,并使聂将军日后在东北地区指挥抗击日军时起了很好的作用,为此祖父亦被聂将军所器重。
中日甲午战争,祖父随聂士成入朝作战,还有一个“小马渡江”的传说。我们曾不止一次地听父亲和其他亲人说:“有一年祖父随聂军门去朝鲜打仗。日本人多,兵器又好,清军战败了,祖父只得跟着往回跑。祖父和他的卫兵阎升一起往北跑到了鸭绿江边,正愁着没法过河,忽然从小树林里斜着跑过来一匹灰黄色的小高丽马,这可救了两个人的命了。祖父和阎升拽着马尾巴过了河。这匹马是匹母马,从此成了咱家的功臣,以后就有专人照看起来。小高丽马后来又生下一匹小马。”老马死后这匹小马也受到了特殊关照,我的伯父和兄长们常去看它并备加呵护。父亲说:“马通人性,有一天,照看小马的人来见你三大爹(我们的三伯父冯家遇,字叔安),说小马不好好吃食,好像是病了。三大爹即去看它,拍了拍它说:‘这老东西,还没死呐。’看了一会就走了。三大爹刚一进屋,看马的人就又来报说:‘小马躺下了,什么料也不吃了。’三大爹赶紧说:‘知道了。’又赶紧到马棚,蹲在地上拍着小马说:‘老家伙,你怎么听不懂玩笑话啊,我跟你说笑话哪。’说着,自己下手用精饲料掺着青草,亲自喂小马。小马吃了几口,忽地一下就站起来了。三大爹又抚慰了几句后才离开,小马才好转起来。”
(冯国璋共有弟兄四人,长兄冯佩璋,二兄冯蕴璋,三兄冯琥璋,冯国璋行四,村里人平常叫他“四儿”。冯国璋幼年时,他的家境是很贫寒的,这或许是努力读书、力求上进的最大动因吧。他之能够去毛公书院读书,还多亏了他外公孙申如的资助。冯国璋虽然寒窗苦读,却久未能考中秀才,不得已入新成立的北洋武备学堂读书。这才有了后来追随聂士成赴朝作战的经历,也才有了“小马渡江”的传说。吉人自有天相,冯国璋大难不死,方有后福。冯容所说的“三大爹”是指冯国璋的三子冯家遇。冯国璋共有五个儿子:长子冯家遂,次子冯家迪,三子冯家遇,四子冯家迈,五子冯家週。)
祖父的思想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他后来是反对帝制的
武昌起义爆发后,祖父被任命为“平判兵匪”的第二军总统官。父亲说:“爷爷从小受儒家思想教育,从军后一心想的是尽忠报国,枕头底下总搁着文天祥和史可法的两本书。他认为受命‘平叛’打汉口正是自己报效朝廷的机会与责任。”袁世凯重新出山后,告诉祖父要剿抚并重,并授意“非筹备周妥,计出万全,断难督师进攻。”后来事态的发展似乎就是按照袁世凯的意图进行的,但在祖父心中,“平定叛匪、尽忠报国”则是最大的己任。
父亲对我们说:“打汉口时,原来是荫昌当第一军军统,先到了前线。后来袁世凯官复原职后,又叫爷爷做第一军军统,带兵打汉口。当时爷爷的参谋长是你们张复卿大伯,他是爷爷的学生,有才干、做事稳重,又不张狂,祖父对他很器重。”这里提到的张复卿大伯,我们见过很多次,和我们家来往密切。每到年节,张大伯都带着夫人和儿子、儿媳来看望祖母,称祖母为师母,并行大礼。父亲也经常带我们去张大伯家探望,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才停止。其实张大伯比祖母小不了几岁,我们知道父亲所述关于祖父的往事,很多是从他那里听来的。
对于祖父在攻打武昌起义军时表现出的军事才能,父亲这样说过:“要说爷爷是真能打仗,说用兵如神也不为过,愣是把革命军士气旺盛的汉口和汉阳给拿下来了。张大伯说当时爷爷带的是训练有素的北洋军,上将军是既懂兵法又有智谋,真是有勇有谋。仗打得是很辛苦,有几次爷爷也是很危险,但还是打了胜仗。”
祖父打汉口遇险的事,祖母也提到过:“打汉口时,有一回你爷爷真是死里逃生。”说是有一次祖父的司令部被黄兴派出的敢死队所包围,当时北洋军的主力都被派往东西两侧,司令部只有警卫队。交火后,双方打得很激烈,情况非常危急,当政府被部下强行拽着离开时,那支黄兴的小部队不知道打的是司令部,因此只“干扰”了一下就撤了,所以说那次祖父是死里逃生。如果他们知道是司令部的话,后面的情势还不知道会怎样呢?
由于袁世凯认为祖父不懂他的“政治”,不久就更换了第一军军统,将祖父调回北京任禁卫军总统官。父亲说:“有一天,爷爷在家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说:‘现在有人要推翻大清,欺负人家孤儿寡母,我不干,你们也一样。’”祖父这是在向子侄们表态要忠于朝廷,他所说的“孤儿寡母”就是宣统皇帝和隆裕皇太后。因此,祖父与段祺瑞等北洋将领48人联名发出通电,“誓死拥护君主立宪,反对共和体制。”过了几天,段祺瑞等47人又再次联名通电,内容与前次正好相反,“吁请清帝即日退位,确定共和政体,以定大局。”这第二个通电少了一个人,就是我们的祖父。
后来,各方面的人都在做祖父的工作,从清廷的腐败、战争的残酷使人民遭受涂炭之殃,到共和政体是还政于民等等,反复劝说,祖父开始转变思想。父亲说:“爷爷不久又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大意是说,现在的‘共和’是还政于民。我同意,你们也一样。”祖父终于开始倾向共和了。
我们的三哥冯海喦(字著唐)居住在台北,已于2009年去世。他在十多年前曾寄给我们一份资料,是从台北档案馆复印出的一封林森主席于民国三年十二月四日写给孙中山先生的信。信中多为谈论时局和国会的混乱等情事,其中有两处谈到了祖父与国民党的关系。“……近闻华甫迟早加入吾党,要随黄陂为进止,回京时曾进府面询及内阁近情,谈次虽未涉及造党方略,而已表赞同民党真意,其获共和为己任之心志溢乎言外,不久将派人往南京与华甫商榷一切。可望同一进行,对于国家、社会两有裨益也……”通过林森主席这封信,我们知道祖父此时已是真心实意地拥护共和政体了。
(关于冯国璋的政治立场,主流观点认为他在辛亥革命时期是地地道道的“保皇派”,是完全忠实于清廷的,故而袁世凯才临阵走马换将,以段祺瑞替代了他。至于林森写信给孙中山,报告冯国璋表示支持民党,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冯国璋的真意目前还不好判定,因为这仍是孤证。林森的信写于1914年,其时袁世凯帝制自为的苗头已有显露,但冯国璋不相信袁世凯会称帝,他不至于以拉拢民党来作为反抗袁世凯的依靠力量。其中的是非曲直,仍有待于更多文献资料的发掘与解读,姑且存疑。)
祖父留下的财产并不是很多,他没有外界传言的那样贪婪
很多历史书上都说祖父在“北海放水卖鱼”,这是个讹传。三反五反运动时,从小在我们家长大的一个堂姐,当时正在北京某医院工作。开批判会时,有一个远亲(她比堂姐小,曾多次到我家玩耍)批判堂姐同我们家划不清界限,还说:“你爷爷做总统时贪钱,把北海的水放干了卖鱼。”散会后,堂姐马上骑车直奔我们家而来,问祖母是否知道此事。祖母说:“知道有这么回事,但不是你爷爷干的,是一个副官打着你爷爷的旗号干的。事后你爷爷知道了,大闹好几顿,连罚带打就开了这个副官。”父亲也曾多次对我们提起此事,说:“好多事都是老段和他的人成心往爷爷身上栽赃。”
遗憾的是,现在还有个别人以讹传讹,我们不得不把此事的真相说清楚。我们是这样看的,将这一传说中的事情,放在当时祖父与段祺瑞存在巨大矛盾的历史背景下看,祖父会不顾社会舆论,授人以柄地图此小利?完全不可以想象呀!祖父曾将一次众人祝寿时所收的寿礼全部捐助了受灾地区,还谢绝了政府发给继室周夫人的丧葬费,又出现传说中的这种敛财行为,完全与常理相悖。
还有书上说,祖父去世后留下的财产有两千多万。祖父去世后,主持给我们分家的是王士珍爷爷(字聘卿,是祖父的盟兄弟,据恽宝惠先生说,祖父对王士珍爷爷昵称“老聘”)。祖父有五个儿子,四个女儿。大伯父、二伯父、三伯父及大姑是嫡祖母吴太夫人所生;二姑、三姑和父亲为我们的祖母彭太夫人所生;五叔为四祖母程太夫人所生;四姑为三祖母王太夫人所生。五个儿子,每房都分了宅院。大伯父和父亲的住房分在了北京帽儿胡同,大伯父住四、五、六号,我们家住三号和七号,二伯父、三伯父和五叔分在天津居住。现金分配不详,只知道三个已成家的大儿子分得多一些,两个小儿子分得少一些,四个女儿则更少。
祖父去世后,全家人都在老家守孝。忽然有一天,从天津来了封信,说咱们这个家要暴骨(破产)了,叫人去天津打官司。一家人都急得不得了,不知是怎么回事。父亲回忆说:“当时,你们大爹不管外面的事,二爹死得早,一家人就全靠三大爹能办事。三大爹只好在爷爷的灵前磕了三个头,哭着说:‘爹,我不能给爹守孝了。我得去打官司,要不然咱们全家老小都得要了饭。家里的事,有大哥带着人们给爹守孝,我得走了。’”
父亲说:“提到这件事,就不能不说张调辰这个恶人。他是爷爷的管家和军需处长、粮饷局长,爷爷一直很信任他,让他管很多事。后来发现了他多方面的欺骗、狡诈行为,所以爷爷临死前大骂他,说自己用错了人。实际上是张调辰借着爷爷的名义及军需处和粮饷局的名义,为他自己赚黑钱,而贪财、敛钱的恶名全都扣在了爷爷的头上。”
在这件事上,我们要感谢一位长辈,他就是我们称为六大伯的冯耿光。他是我们的本家,祖父生前很信任他,曾任命他为中国银行总裁。父亲说:“三大爹到了天津,就找到冯耿光大伯。冯耿光是内行,结果在张调辰做的假账里查到了作假的证据。首先是在做外汇的卢铁(当时管卢布叫卢铁)上查出了大问题,随后一步一步地把他的假账都查清了。赔钱作假的问题查清了,家里有损失,但咱家总算没破产。”
(有关冯国璋贪婪的传言一直不断,据说段祺瑞就曾对身边的人提到过冯国璋爱财。段祺瑞确实是廉洁自矢的典范,被人称为“六不总理”。如果说冯国璋“卖北海鱼”的传言是段祺瑞一派人所干的,也不是不可能的,但绝不会是段祺瑞本人所为,因为不仅他与冯国璋的私交不错,而且段祺瑞不喜欢背后整人,但他的手下人就很难说了。)
希望能够给祖父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上世纪80年代,全国市长学习班来天津参访,沧州市某常务副市长(曾任河间市市长)闻知我的祖上背景时说:“你们冯家人为什么不回老家看看,你们不要误会,那些挖坟掘墓破坏‘将军第’的事不是老家的人干的,乡亲们对你们冯家和老人家没有恶感。后来在河北的黄骅市开过一次规划评审会,会后这位副市长又亲自领着我,第一次回到老家,瞻仰了已经破败不堪的国葬墓和“将军第”,研究如何修复的问题。
2007年,河间市市委、市政府于已将“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位于祖籍河间市西诗经村的祖父国葬墓部分修复重建,并于2009年(祖父逝世90周年)举行公祭活动。据统计,冯氏后代(包括外姓后代)总共去了80多人,其中有几个是祖父的第六代后人。此次公祭活动中,最令我们感动的是乡亲们在祖父国葬墓宝顶上悬挂的一幅对联。上联是“枵腹笃学投笔从戎功成秉玺正直人到底非政客”,下联是“抵御外侮推翻帝制坚反复辟冯氏子终究是真人”。这是祖父辞世近百年后,乡亲们对他的中肯评价。我们希望,对祖父的生平事迹给以进一步的还原,给祖父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这里把祖父给子孙后代取名的排序交代一下,就是“国家海禁开,东方大事起”这十个字。不难看出,这十个字体现出祖父对国家兴盛开放的期盼。我们的祖父排“国”字辈,“家”是我们父辈的排序,我们这一辈排“海”字。因下面的“禁”字难以成名,故第四辈中有的人没有用上。
(日,河间市诗经村,冯国璋国葬墓和“将军第”。“将军第”是当地乡亲们的叫法,实际上是冯国璋的老宅。如今,仍是破败不堪,门口挂上了文保单位的牌子,围墙内见不到几个建筑,纯粹一个荒凉的空院子而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人再穷也要带银手镯 的文章

 

随机推荐